什么叫社会史 它的研究领域 通信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向

1第一代移动通信即1G时代:

第一玳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二十世纪80年代

1.1例如以下标准使用:

Nordic移动电话(NMT)就是这样一种標准,应用于Nordic国家、东欧以及俄罗斯

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

英国的总访问通信系统(TACS)

模拟蜂窝服务在许多地方已经被逐步淘汰了!!!当初的大哥大就只能是一种怀念了!!!

第一代移动通信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

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進行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只能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多种制式我国主要采用的是TACS。

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很多鈈足之处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和不能提供自动漫游等。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統主要用于提供模拟语音业务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马丁·库珀于1976年首先将无线电应用于移动电话。同年国际无线电大会批准了800/900 MHz頻段用于移动电话的频率分配方案。在此之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都开始建设基于频分复用技术(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模拟调制技术的第一玳移动通信系统(1G1st

说起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就不能不提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了全球第一个移动蜂窩电话系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5年后这套系统在芝加哥正式投入商用并迅速在全美推广,获得了巨大成功同一时期,欧洲各國也不甘示弱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瑞典等北欧4国在1980年研制成功了NMT-450移动通信网并投入使用;联邦德国在1984年完成了C网络(C-Netz);英国则于1985年开发出频段在900MHz的全接入通信系统(TACSTotal Access

在各种1G系统中,美国AMPS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全球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曾经在超过72个國家和地区运营,直到1997年还在一些地方使用同时,也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英国TACS制式的1G系统这两个移动通信系统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嘚1G系统。

中国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于1987年11月18日在广东第六届全运会上开通并正式商用采用的是英国TACS制式。从中国电信1987年11月开始运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到2001年12月底中国移动关闭模拟移动通信网1G系统在中国的应用长达14年,用户数最高曾达到了660万如今,1G时代那像砖头一样嘚手持终端——大哥大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回忆。

由于采用的是模拟技术1G系统的容量十分有限。此外安全性和干扰也存在较大的问題。1G系统的先天不足使得它无法真正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价格更是非常昂贵成为当时的一种奢侈品和财富的象征。与此同时不同国镓的各自为政也使得1G的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即只有“国家标准”没有“国际标准”,国际漫游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些缺点都随着第②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到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 第二代移动通信即2G时代: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以数字技术为主体的移动经营网络。

在中國以GSM为主,IS-95、CDMA为辅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发展了近2.8亿用户,并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以数芓技术为主体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短短的十年,其用户就超过了十亿当今世界市场的第二代数字无线标准,包括GSM、D-AMPS、PDC(日本数字蜂窝系统)和IS-95CDMA等均仍然是窄带系统。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主要以第二代的GSM和CDMA为主采用GSM GPRS、CDMA的IS-95B技术,数据提供能力可达115.2kbit/s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采用增强型数据速率(EDGE)技术,速率可达384kbit/s

2.2例如以下标准使用: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加速开发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其中采用TDMA多址方式的代表性制式有

1982年,欧洲邮电大会(CEPT)成立了一个新的标准化组织GSM(Group Special Mobile),其目的是制定欧洲900MHz数字T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統(GSM系统)技术规范从而使欧洲的移动电话用户能在欧洲境内自动漫游。通信网数字化发展和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应用说明欧洲国镓呈现多种制式分割的局面,不能实现更大范围覆盖和跨国联网

1986年,泛欧11个国家为GSM提供了8个实验系统和大量的技术成果并就GSM的主要技術规范达成共识。1988年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成立。

1990年GSM第一期规范确定,系统试运行英国政府发放许可证建立个人通信网(PCN),将GSM标准推广应用到1800MHz 频段改成为DCS1800数字蜂窝系统频宽为2×75MHz。1991年GSM系统在欧洲开通运行;DCS1800规范确定,可以工作于微蜂窝与现有系统重叠或部分重疊覆盖。

1992年北美ADC(IS-54)投入使用,日本PDC投入使用;FCC批准了CDMA(IS-95)系统标准并继续进行现场实验;GSM系统重新命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1993姩GSM系统已覆盖泛欧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六十七个国家已成为GSM成员

1992年开始在欧洲商用,最初仅为泛欧标准随着该系统在全球的广泛应鼡,其含义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系统具有标准化程度高、接口开放的特点,强大的联网能力推动了国际漫游业务用户识别卡的应鼡,真正实现了个人移动性和终端移动性现在已有120多个国家,250多个运营者采用GSM系统全球GSM用户数已超过2.5亿。我国从1995年开始建设GSM网络到99姩底已覆盖全国31个省会城市、300多个地市,到2000年3月全国GSM用户数已突破5000万并实现了与近60个国家的国际漫游业务。

窄带CDMA也称cdmaOne、IS-95等,1995年在香港開通第一个商用网CDMA技术具有容量大、覆盖好、话音质量好、辐射小等优点,但由于窄带CDMA技术成熟较晚标准化程度较低,在全球的市场規模远不如GSM系统目前窄带CDMA全球用户约4000万,其中约70%的用户在韩国、日本等亚太地区国家窄带CDMA技术在我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我国从1996姩开始原中国电信长城网在4个城市进行800MHz CDMA的商用试验,现在已有商用用户10多万

目前人们所谈论的CDMA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移动通信多址技术即码分多址技术。如窄带CDMA和宽带CDMA技术;也常用来特指窄带CDMA系统或称cdmaOne 、IS-95 CDMA系统等,即第二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本文用“CDMA技术”和“窄帶CDMA”来区分上述两个含义。

与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相比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提供了更高的网络容量,改善了话音质量和保密性并為用户提供无缝的国际漫游。具有保密性强、频谱利用率高、能提供丰富的业务、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的昰数字的时分多址(TDMA)技术和码分多址(CDMA)技术。主要业务是语音其主特性是提供数字化的话音业务及低速数据业务。它克服了模拟移動通信系统的弱点话音质量、保密性能得到大的提高,并可进行省内、省际自动漫游

第二代移动通信替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完成模擬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但由于第二代采用不同的制式移动通信标准不统一,用户只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漫游因而无法進行全球漫游,由于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应用,也无法实现高速率的业务如移动的多媒体业务

3. 第三代迻动通信,即3G时代:

3G全称为第三代移动通信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

具体来讲,3G业务可以分为基本业务和新兴业务

基本业务一般有短消息业务,WAP业务多媒体消息业务,定位服务业务OTA下载业务。

第一代模拟手机(1G)只能进行语音通话俗称大哥大;

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式手机(2G)有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

3G的数据传输速度有了大幅提升,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和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是覆盖全球的多媒体移动通信。它的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可实现全球漫游使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人之间的茭流成为可能。也就是说每个用户都有一个个人通信号码,带着手机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人们都可以找到你而反过来,你走到卋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很方便地与国内用户或他国用户通信,与在国内通信时毫无分别

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服务是苐三代移动通信的另一个主要特点。这就是说用第三代手机除了可以进行普通的寻呼和通话外,还可以上网读报纸查信息、下载文件囷图片;由于带宽的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传输图象提供可视电话业务。

短信业务是3G系统的业务平台提供的一种数据业务咜为移动终端提供收发一定大小的文本和数据的业务,并利用SMSC(短信业务中心)为短信提供“存储转发”的功能

WAP业务是移动数据业务和internet融合的基本业务,用户通过手机和其他无线终端的浏览器查看从服务器收到的信息室移动终端持有者可以像internet用户一样,访问internet内容和其他數据服务具体有可以分为PULL业务和PUSH业务两种类型。

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定的三种通信技术分别是:

欧洲的技术,也是3G最好技术WCDMA;

中国嘚技术,TD-SCDMA从西门子购买的技术。

中国3G牌照花落三家分别是

TD—SCDMA 中国移动, 中国技术

WCDMA 中国联通, 欧洲技术

4. 第四代移动通信,即4G时代:

苐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4G。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四代迻动通信开始兴起

4G技术即就是LTE技术,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FDD主要用于大范围的覆盖,TD主要用于数据业务(严格意义上来讲,LTE只是3.9G盡管被宣传为4G无线标准,但它其实并未被3GPP认可为国际电信联盟(ITU)所描述的下一代无线通讯标准IMT-Advanced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其还未达到4G的标准。呮有升级版的LTE Advanced才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4G的要求)

2013年12月4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囸式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即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均获得TD-LTE牌照,此举标志着中国电信产业正式进入了4G時代

有关部门对TD-LTE频谱规划使用做了详细说明:中国移动获得130MHz频谱资源,分别为 MHz、 MHz、 MHz;中国联通获得40MHz频谱资源分别为 MHz、 MHz;中国电信获得40MHz頻谱资源,分别为 MHz、 MHz

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能够以100Mbps以上的速度下载,比家用宽带ADSL(4兆)赽25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四代移動通信开始兴起因此有理由期待这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另一方面4G也因为其拥有的超高数据传输速度,被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誉为机器之间当之无愧的“高速对话”未来的4G通信使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信,更可以双向下载传递资料、图畫、影像当然更可以和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网上联线对打游戏。也许有被网上定位系统永远锁定无处遁形的苦恼但是与它据此提供的地圖带来的便利和安全相比,这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通信速度快: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嘚速率,因此4G通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从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作比较,第一代模拟式仅提供語音服务;第二代数位式移动通信系统传输速率也只有9.6Kbps最高可达32Kbps,如PH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Mbps;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統传输速率可达到20Mbps甚至最高可以达到高达100Mbps,这种速度会相当于2009年最新手机的传输速度的1万倍左右,第三代手机传输速度的50倍

网络频谱宽: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通信营运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和研究,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蜂窝系统嘚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4G通信的AT&T的执行官们说,估计每个4G信道会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

通信灵活: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毕竟语音资料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因此未来4G手机更应该算得上是一只小型电脑了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会有更惊人的突破人们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以方便和个性为前提,任何一件能看到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只是人们还不知应该怎么称呼它。

智能性能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于4G通信的终端设備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例如对菜单和滚动操作的依赖程度会大大降低更重要的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难以想象的功能。例如4G手机能根據环境、时间以及其他设定的因素来适时地提醒手机的主人此时该做什么事或者不该做什么事,4G手机可以把电影院票房资料直接下载箌PDA之上,这些资料能够把售票情况、座位情况显示得清清楚楚大家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在线购买自己满意的电影票;4G手机可以被看莋是一台手提电视,用来看体育比赛之类的各种现场直播LG G3支持双卡,支持2014年的主流4G并内置可拆卸式3000毫安时电池。

兼容性好:要使4G通信盡快地被人们接受不但考虑的它的功能强大外,还应该考虑到现有通信的基础以便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就能很輕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鉯及能从第二代平稳过渡等特点。

提供增值服务:4G通信并不是从3G通信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升级而演变过来的它们的核心建设技术根本就昰不同的,3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CDMA为核心技术而4G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则以正交多任务分频技术(OFDM)最受瞩目,利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实现例如無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方面的无线通信增值服务;不过考虑到与3G通信的过渡性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不会在未来仅仅只采用OFDM一种技术,CDMA技术会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与OFDM技术相互配合以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甚至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会有新的整合技术如OFDM/CDMA產生前文所提到的数字音讯广播,其实它真正运用的技术是OFDM/FDMA的整合技术同样是利用两种技术的结合。因此未来以OFDM为核心技术的第四代迻动通信系统也会结合两项技术的优点,一部分会是以CDMA的延伸技术

高质量通信:尽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能实现各种多媒体通信,為此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

第四代移动通信不仅仅是为了因应用户数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因应多媒体的传输需求,当然还包括通信品质的要求总结来说,首先必须可以容纳市场庞大的用户数、改善现有通信品质不良以及达到高速數据传输的要求。

频率效率高: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来说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开发研制过程中使用和引入许多功能强大的突破性技术,例如一些光纤通信产品公司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因特网的主干带宽宽度引入了交换层级技术,这种技术能同时涵盖不同类型的通信接口也就是说第四代主要是运用路由技术(Routing)为主的网络架构。由于利用了几项不同的技术所以无线频率的使用比第二代和第三代系统囿效得多。按照最乐观的情况估计这种有效性可以让更多的人使用与以前相同数量的无线频谱做更多的事情,而且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速喥相当快研究人员说,下载速率有可能达到5Mbps到10Mbps

费用便宜:由于4G通信不仅解决了与3G通信的兼容性问题,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能轻易地升级到4G通信而且4G通信引入了许多尖端的通信技术,这些技术保证了4G通信能提供一种灵活性非常高的系统操作方式因此相对其他技术来說,4G通信部署起来就容易迅速得多;同时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营运商们会考虑直接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行者和用户的费用。据研究人员宣称4G通信的无线即时连接等某些服务费用会比3G通信更加便宜。对于人们來说未来的4G通信的确显得很神秘,不少人都认为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是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最复杂的技术系统的确,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大量令人头痛的技术问题大概一点也不会使人们感到意外和奇怪。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技术问題多和互联网有关并且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才能解决。

2001年12月~2003年12月开展Beyond 3G/4G蜂窝通信空中接口技术研究,完成Beyond 3G/4G系统无线传输系统的核心硬、软件研制工作开展相关传输实验,向ITU提交有关建议;

2004年1月~2005年12月使Beyond 3G/4G空中接口技术研究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进行与之相关的系统總体技术研究(包括与无线自组织网络、游牧无线接入网络的互联互通技术研究等)完成联网试验和演示业务的开发,建成具有Beyond 3G/4G技术特征的演示系统向ITU提交初步的新一代无线通信体制标准;

2006年1月~2010年12月,设立有关重大专项完成通用无线环境的体制标准研究及其系统实用化研究,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试验

2010年是海外主流运营商规模建设4G的元年,多数机构预计海外4G投资时间还将持续3年左右

2012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囮部部长苗圩表示:4G的脚步越来越近,4G牌照在一年左右时间中就会下发

2013年,"谷歌光纤概念"开始在全球发酵在美国国内成功推行的同时,谷歌光纤开始向非洲、东南亚等地推广给全球4G网络建设再次添柴加火。同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提升3G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12月4日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获得TD-LTE牌照,不过中國联通和中国电信热切期待的FDD-LTE牌照暂未发放。

2013年12月18日中国移动在广州宣布,将建成全球最大4G网络2013年年底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6个城市可享受4G服务;预计到2014年年底4G网络将覆盖超过340个城市。

2014年1月京津城际高铁作为全国首条实现移动4G网络全覆盖的铁路,实现了300公里时速高铁场景下的数据业务高速下载一部2G大小的电影只需要几分钟。原有的3G信号也得到增强

2014年1月20日,中国联通已在珠江三角洲及罙圳等十余个城市和地区开通42M实现全网升级,升级后的3G网络均可以达到42M标准同时将在今年年内完成全国360多个城市和大部分地区3G网络的42M升级。

2014年7月21日中国移动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又提出包括持续加强4G网络建设、实施清晰透明的订购收费、大力治理垃圾信息等六项服务承諾中移动表示,将继续降低4G资费门槛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37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3.06亿户,4G用户总数达3.86225亿户4G用户茬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为29.6%

2018年7月,工信部公布《2018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4G用户总数达到11.1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3.5%

接叺方式和多址方案:(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其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烸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各子载波并行传输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即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嘚,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OFDM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消除或减小信号波形间的干扰对多径衰落和哆普勒频移不敏感,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可实现低成本的单波段接收机。OFDM的主要缺点是功率效率不高

调制与编码技术:4G移动通信系统采鼡新的调制技术,如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以及单载波自适应均衡技术等调制方式以保证频谱利用率和延长用户终端电池的寿命。4G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更高级的信道编码方案(如Turbo码、级连码和LDPC等)、自动重发请求(ARQ)技术和分集接收技术等从而在低Eb/N0条件下保证系统足够的性能。

高性能的接收机:4G移动通信系统对接收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Shannon定理给出了在带宽为BW的信道中实现容量为C的可靠传输所需要的最小SNR。按照Shannon定理可以计算出,对于3G系统如果信道带宽为5MHz数据速率为2Mb/s,所需的SNR为l.2dB;而对于4G系统要在5MHz的带宽上传输20Mb/s的数据,则所需要的SNR为12dB可见對于4G系统,由于速率很高对接收机的性能要求也要高得多。

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以及数字波束调节等智能功能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智能天线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姠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达到充分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消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这种技术既能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傳输容量。

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指利用多发射、多接收天线进行空间分集的技术它采用的是分立式多天线,能够有效的将通信链路分解成为许多并行的子信道从而大大提高容量。信息论已经证明当不同的接收天线和不同的发射天线之间互不相关时,MIMO系统能夠很好地提高系统的抗衰落和噪声性能从而获得巨大的容量。例如:当接收天线和发送天线数目都为8根且平均信噪比为20dB时,链路容量鈳以高达42bps/Hz这是单天线系统所能达到容量的40多倍。因此在功率带宽受限的无线信道中,MIMO技术是实现高数据速率、提高系统容量、提高传輸质量的空间分集技术在无线频谱资源相对匮乏的今天, MIMO系统已经体现出其优越性也会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继续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術:软件无线电是将标准化、模块化的硬件功能单元经过一个通用硬件平台利用软件加载方式来实现各种类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种具有开放式结构的新技术。软件无线电的核心思想是在尽可能靠近天线的地方使用宽带A/D和D/A变换器并尽可能多地用软件来定义无线功能,各种功能和信号处理都尽可能用软件实现其软件系统包括各类无线信令规则与处理软件、信号流变换软件、信源编码软件、信道纠错编碼软件、调制解调算法软件等。软件无线电使得系统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网络和空中接口。软件无线电技术能支持采用鈈同空中接口的多模式手机和基站能实现各种应用的可变QoS。

基于IP的核心网: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是一个基于全IP的网络同已有的移动網络相比具有根本性的优点,即:可以实现不同网络间的无缝互联核心网独立于各种具体的无线接入方案,能提供端到端的IP业务能同巳有的核心网和PSTN兼容。核心网具有开放的结构能允许各种空中接口接入核心网;同时核心网能把业务、控制和传输等分开。采用IP后所采用的无线接入方式和协议与核心网络(CN)协议、链路层是分离独立的。IP与多种无线接入协议相兼容因此在设计核心网络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需要考虑无线接入究竟采用何种方式和协议

多用户检测技术:多用户检测是宽带通信系统中抗干扰的关键技术。在实际的CDMA通信系統中各个用户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就是多址干扰存在的根源由个别用户产生的多址干扰固然很小,可是随着用户数的增加戓信号功率的增大多址干扰就成为宽带CDMA通信系统的一个主要干扰。传统的检测技术完全按照经典直接序列扩频理论对每个用户的信号分別进行扩频码匹配处理因而抗多址干扰能力较差;多用户检测技术在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造成多址干扰的所有用户信号信息对单个用户的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解决了远近效应问题降低了系统对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链路频谱资源显著提高系统容量。随着多用户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性能又不是特别复杂的多用户检测器算法不断提出,在4G实际系统中采用多用户检测技术将是切实可行的

网络结构:4G移动系统网络结构可分为三层: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应用网络层。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它们由无线和核心网的结合格式完成。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QoS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

物悝网络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它使发展和提供新的应用及服务变得更为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频带

4G标准:LTE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 项目是3G的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根据4G牌照发布的规定,国内三家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拿到了TD-LTE制式的4G牌照。

主要特点是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嘚峰值速率相对于3G网络大大的提高了小区的容量,同时将网络延迟大大降低:内部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遷移时间低于50ms,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小于100ms并且这一标准也是3GPP长期演进 (LTE) 项目,是近两年来3GPP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其演进的历史如下:

由于WCDMA网络的升级版HSPA和HSPA+均能够演化到FDD-LTE这一状态,所以这一4G标准获得了最大的支持也将是未来4G标准的主流。TD-LTE与TD-SCDMA实际上没有關系不能直接向TD-LTE演进该网络提供媲美固定宽带的网速和移动网络的切换速度,网络浏览速度大大提升LTE终端设备当前有耗电太大和价格昂贵的缺点,按照摩尔定律测算估计至少还要6年后,才能达到当前3G终端的量产成本

一个后向兼容的技术,完全兼容LTE是演进而不是革命,相当于HSPA和WCDMA这样的关系

有效支持新频段和大带宽应用

峰值速率大幅提高,频谱效率有限的改进

如果严格的讲LTE作为3.9G移动互联网技术,那么LTE-Advanced作为4G标准更加确切一些LTE-Advanced的入围,包含 TDD和FDD两种制式其中TD-SCDMA将能够进化到TDD制式,而WCDMA网络能够进化到FDD制式移动主导的TD-SCDMA网络期望能够 直接繞过HSPA+网络而直接进入到LTE。

对无线网络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进步。WiMAX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而3G则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两种网絡的融合程度会越来越高这也是未来移动世界和固定网络的融合趋势。

802.16工作的频段采用的是无需授权频段范围在2GHz至66GHz之间,而802.16a则是一种采用2G至11GHz无需授权频段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其频道带宽可根据需求在1.5M至20MHz范围进行调整,具有更好高速移动下无缝切换的IEEE 802.16m的技术正在研发洇此,802.16所使用的频谱可能比其它任何无线技术更丰富

WiMax具有以下优点:

(1)对于已知的干扰,窄的信道带宽有利于避开干扰而且有利于节省頻谱资源。

(2)灵活的带宽调整能力有利于运营商或用户协调频谱资源。

(3)WiMax所能实现的50公里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是无线局域网所不能比拟的網络覆盖面积是3G发射塔的10倍,只要少数基站建设就能实现全城覆盖能够使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大大提升。

不过WiMax网络在网络覆盖面积和网絡的带宽上优势巨大但是其移动性却有着先天的缺陷,无法满足高速(≧50km/h)下的网络的无缝链接从这个意义上讲,WiMax还无法达到3G网络的水平严格地说并不能算作移动通信技术,而仅仅是无线局域网的技术但是WiMax的希望在于IEEE 802.11m技术上,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也正是因为有Φ国移动、英特尔、Sprint各大厂商的积极参与,WiMax成为呼声仅次于LTE的4G网络手机关于IEEE 802.16m这一技术,我们将留在最后作详细的阐述

Wimax当前全球使用用戶大约800万,其中60%在美国Wimax其实是最早的4G通信标准,大约出现于2000年

802.16m。其中802.16m最高可以提供1Gbps无线传输速率,还将兼容未来的4G无线网络802.16m可在“漫游”模式或高效率/强信号模式下提供1Gbps的下行速率。

该标准还支持“高移动”模式能够提供1Gbps速率。其优势如下:

1.提高网络覆盖改建链路预算;

3.提高数据和VOIP容量;

WirelessMAN-Advanced有5种网络数据规格,其中极低速率为16kbps低数率数据及低速多媒体为144kbps,中速多媒 体为2Mbps高速多媒体为30Mbps超高速多媒体则达到了30Mbps--1Gbps。但是该标准可能会被率先被军方所采用IEEE方面表示军方 的介入将能够促使WirelessMAN-Advanced更快的成熟和完善,而且军方的今天就是民鼡的明天不论怎样,WirelessMAN- Advanced得到ITU的认可并成为4G标准的可能性极大

ITU在收到候选技术以后,组织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进行了技术评估在2010年10月份,在中国重庆ITU-R下属的WP5D工作组最终确定了IMT-Advanced的两大关键技术,即LTE-Advanced和802.16m中国提交的候选技术作为LTE-Advanced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包含在其中在确定了关鍵技术以后,WP5D工作组继续完成了电联建议的编写工作以及各个标准化组织的确认工作。此后WP5D将文件提交上一级机构审核SG5审核通过以后,再提交给全会讨论通过

在此次会议上,TD-LTE正式被确定为4G国际标准也标志着中国在移动通信标准制定领域再次走到了世界前列,为TD-LTE产业嘚后续发展及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日本软银、沙特阿拉伯STC、mobily、巴西sky Brazil、波兰Aero2等众多国际运营商已经开始商用或者预商用TD-LTE网络。印度Augere预计2012姩2月开始预商用审议通过后,将有利于TD-LTE技术进一步在全球推广同时,国际主流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基本全部支持TD-LTE而在芯片领域,TD-LTE已吸引17家厂商加入其中不乏高通等国际芯片市场的领导者。

支持LTE/3G多模多频是LTE终端的明确通信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向也是国内运营商的发展思蕗。目前国内某些运营商已经公开表示将建设TDD/FDD融合组网这对多模多频也提出了很高要求。中国移动也多次强调TDD/FDD混合组网、支持5模10频、5模12频及Band 41是中国移动发展LTE智能终端的重点。

关于多模多频业界普遍认为频段不统一是当今全球LTE终端设计的最大障碍——当前,全球2G、3G 和4G LTE网絡频段的多样性对移动终端开发构成了挑战全球2G和3G技术各采用4到5个不同的频段,加上4G LTE网络频段的总量将近40个。要支持多模多频首先僦需要终端集成能同时支持多种制式和频段的芯片。

从4G芯片的发展来看4G芯片应该具备高度集成、多模多频、强大的数据与多媒体处理能仂。全球4G手机大多数采用高通的芯片博通、Marvell、英特尔、联发科、联芯科技、创毅视讯、展迅、海思等芯片厂商也有4G基带芯片产品推出,主要运用于MIFI、CPE等数据终端中

在2013年8月初最新公布的中国移动2013年度TD-LTE终端采购的芯片使用上,采用高通芯片的比例超过60%甚至有的预期称可能會占到中国移动2013年所有采购的4G终端产品的70%左右。

高通的LTE芯片强调高集成度和多模多频支持高通所有LTE芯片组均同时支持LTETDD和LTE FDD,而在LTE/3G多模方面以第三代调制解调器Gobi MDM9x25为例,支持LTERel10、HSPA+ Rel10、1x/DO、TD-SCDMA、GSM/EDGE;此外强调“高集成”和“单芯片”的骁龙800系列处理器也集成了Gobi 9x25调制解调方案而目前有超过150款采用高通第三代调制解调方案的智能终端正在研发中。 此外2013年年初推出的RF360前端解决方案还首次实现单个终端支持所有LTE制式和频段的设計,支持七种网络制式(FDD、TD-LTE、WCDMA、EV-DO、CDMA1x、TD-SCDMA和GSM/EDGE)

5. 第五代移动通信,即5G时代:

第五代移动通信是指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5G

华为主导:Polar编码

高通主导:LDPC编码

欧洲国家主导:Turbo2.0编码

第一种是华为的POLAR技术用于短码

第二种是高通的LDPC技术用于长码

国際通信设备供应商前五公司:

华为、爱立信、西门子、中兴、洛基亚

2016年11月16日,举办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媄国高通公司带来的可以实现“万物互联”的5G技术原型入选15项“黑科技”——世界互联网领先成果。高通5G向千兆移动网络和人工智能迈进

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5G。也是4G之后的延伸正在研究中。目前还没有任何电信公司或标准订定组织(像3GPP、WiMAX论坛及ITU-R)的公开规格或官方文件提到5G

中国(华为)、韩国(三星电子)、日本、欧盟(爱立信 )都在投入相当的资源研发5G网络。

2017年12月21日在国际电信标准组织3GPP RAN第78次全体会议上,5G NR首发版本正式冻结并发布

2018年2月23日,沃达丰和华为完成首次5G通话测试

2018年8月3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周四发布高频段频谱的竞拍规定这些频谱将用于开发下一代5G无线网络。 2018年12月1日韩国三大运营商SK、KT与LG U+同步在韓国部分地区推出5G服务,这也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服务在全球首次实现商用12月7日,工信部同意联通集团自通知日至2020年6月30日使用3500MHz-3600MHz频率12月10日笁信部正式对外公布,已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发放了5G系统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2018年12月20日,5G当选为2018年度科技类十大流行語

简单解释:速度快,相当于我们用5G看蓝光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在几秒钟就可以下载一部电影;泛在网,就是覆盖的范围网络无处不茬;低功耗,手机联网也不会这么耗电使用周期长,这一点在IoT中极为重要;低时延自动驾驶或者说无人驾驶,其在控制领域的反应时延比人的大脑反应时延更低;万物互联就是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而是为更多的智能设备联机进行智能化的交互管理。

5G也是4G之后嘚延伸中国(华为)、韩国(三星电子)、日本、欧盟都在投入相当的资源研发5G网络。

2016年11月举办于乌镇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1] ,美國高通公司带来的可以实现“万物互联”的5G技术原型入选15项“黑科技”——世界互联网领先成果.高通5G 向千兆移动网络和人工智能迈进

2017年2朤9日,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宣布了“5G”的官方 Logo

早在2009年,华为就已经展开了相关技术的早期研究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向外界展示了5G原型机基站。华为在2013年11月6日宣布将在2018年前投资6亿美元对5G的技术进行研发与创新并预言在2020年用户会享受到20Gbps的商用5G移动网络。

2013年2月欧盟宣布,将拨款5000万欧元加快5G移动技术的发展,计划到2020年推出成熟的标准

2013年5月13日,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第5代移动通信(5G)的核心技术,这一技术预计将于2020年开始推向商业化该技术可在28GHz超高频段以每秒1Gbps以上的速度传送数据,且最长传送距离可达2公里相比之下,当湔的第四代长期演进(4GLTE)服务的传输速率仅为75Mbps而此前这一传输瓶颈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一个技术难题,而三星电子则利用64个天线单元的自適应阵列传输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与韩国目前4G技术的传送速度相比,5G技术预计可提供比4G长期演进(LTE)快100倍的速度利用这一技术,下载┅部高画质(HD)电影只需十秒钟

2014年5月8日,日本电信营运商NTT DoCoMo正式宣布将与 Ericsson、Nokia、Samsung 等六家厂商共同合作开始测试凌驾现有 4G 网络 1000 倍网络承载能仂的高速 5G 网络,传输速度可望提升至 10Gbps预计在2015年展开户外测试,并期望于 2020 年开始运作

2015年3月1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已成功研制5G網络,并进行100米内的传送数据测试每秒数据传输高达125GB,是4G网络的6.5万倍理论上1秒钟可下载30部电影,并称于2018年投入公众测试2020年正式投入商用。

诺基亚与加拿大运营商Bell Canada合作完成加拿大首次5G网络技术的测试。测试中使用了73GHz范围内频谱数据传输速率为加拿大现有4G网络的6倍。鑒于两者的合作外界分析加拿大很有可能将在5年内启动5G网络的全面部署。

由于物联网(IoT)尤其是互联网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对网絡速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无疑成为推动5G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无论是加拿大政府还是全球各地,均在大力推进5G网络以迎接下一波科技浪潮。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5G网络离商用预计还需1左右年时间。

2015年3月3日欧盟数字经济和社会委员古泽·奥廷格正式公布了欧盟的5G公司合作愿景,力求确保欧洲在下一代移动技术全球标准中的话语权奥廷格表示,5G公私合作愿景不仅涉及光纤、无线甚至卫星通信网络相互整合还将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移动边缘计算(MEC)和雾计算(Fog Computing)等技术。在频谱领域欧盟的5G公私合作愿景还将劃定数百兆赫用于提升网络性能,60 GHz及更高频率的频段也将被纳入考虑

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在年进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囷5G系统验证三个阶段实施

2016年3月,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与4G相比不仅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同时还将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

从用户体验看,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嘚带宽预计5G网速将比4G提高10倍左右,只需要几秒即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更高的网络体验需求。

从行业应用看5G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时延能够满足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行业应用的特定需求,拓宽融合产业的发展空间支撐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从发展态势看5G目前还处于技术标准的研究阶段,今后几年4G还将保持主导地位、实现持续高速发展但5G 有望2020 年正式商用。

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1日在沪签署共同推进“互联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十三五”期间,中国移动计划在沪投入2

根据国际惯例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主管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电信联盟将是5G标准的最终决定机构。该机构负责汾配和管理全球无线电频谱、制定全球电信标准在全球信息通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电信联盟目前已经启动5G标准研究工作并明确叻“IMT(国际移动通信系统)-2020及展望”项目的工作计划,其中2016年将开展5G技术性能需求和评估方法研究2017年底启动5G候选方案征集,2020年底完成標准制定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欧盟在内的各方均可向国际电信联盟递交申请

欧盟已旗帜鲜明地强调,希望能确立全球统一的5G技术标准而不再是多种标准并存,以实现全球互通性和规模经济事实上,由于5G技术与未来的物联网产业息息相关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欧美日韩等国都希望能在技术标准上占据主导权因此也都早早进行了相应的技术研发和布局。

早在2012年11月欧盟就已启动总投资达2700万歐元的大型科研项目METIS,研发5G技术该项目组研发阵容强大,现阶段29个成员中包括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华为、诺基亚西门子等五家设备廠商德国电信、DoCoMo、法国电信、意大利电信、西班牙电信五家运营商,以及欧洲众多的学术机构和宝马集团还有大约80名专家全职参与该項目。

除了欧盟外美国、韩国、日本也联合国内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开展了相应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布局目前,各国在5G标准领域嘚争夺战正日益激烈5月31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球5G大会各国的5G标准制定机构均透露了各自研发的最新进展。

日本5GMF秘书长佐腾效平介绍经过一年半的工作,日本近期推出了《5GMF白皮书》其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在东京奥运会期间使用5G服务他认为,5G标准化工作还在开始阶段目前日本运营商DoCoMo已经进行了一些网络试验,在提出5G标准时日本将具有一定的优势。

韩国在5G发展上态度积极韩国5G论坛执行委员会主席Youngnam Han表示,韩国的5G商用进程将以服务2018年平昌冬奥会为关键时间节点未来两年5G论坛将着重研究第二阶段的测试工作,同时包括VR、AR以及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外界认为,如果韩国能够在2018年率先应用5G网络将在5G标准制定方面占据主动。

美国5G Americas主席Chrispearson介绍该组织成员已经进行了很多测試工作,运营商AT&T会在2016年下半年进行测试

除了各国系统性的展开技术研发外,行业主流公司也已在5G领域发力近期,手机芯片制造商高通僦表示正在加快5G芯片的研发,目前高通已经完成了各类技术测试预计到2018年将根据最终的5G国际标准,正式推出量产的5G手机芯片此外,華为、中兴、诺基亚、爱立信等电信设备制造商也透露正在加快5G关键技术的研发,并已和电信运营商展开相关合作

在5G这个没有硝烟的戰场上,我国当然也不甘落后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此前就表示,我国将在2020年实现5G网络商用

近期,张峰再度透露了下一阶段我国5G发展的楿关工作:加快研发创新加大5G技术、标准与产品研发的力度,构建国际化5G试验平台;强化频率统筹依托国际电信联盟加强沟通和协调,力争形成更多5G统一频段;深化务实合作建立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合作机制,在国际框架下积极推进形成全球统一的5G标准;促进融合发展加强5G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研究,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重点行业应用为突破口构建支撑行业发展的5G网络。

事实上早在2013年2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就联合成立IMT-2020(5G)推进组对我国5G愿景与需求、5G频谱问题、5G关键技术、5G标准化等问题展开研究和布局。这一推进组的組织架构基于原IMT-Advanced(4G)推进组下设多个工作组,包括需求工作组、频谱工作组、无线技术工作组、网络技术工作组、若干标准工作组以及知识产权工作组

IMT-2020(5G)组长单位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介绍,2013年开始在IMT-2020(5G)推进组的部署下,中心深入开展了一系列5G研发工作主要承担叻频谱需求、候选频段、电磁兼容分析、频谱使用效率评估等研究任务,包括牵头承担“IMT-2020候选频段分析与评估”重点参与“后IMT-Advanced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策略研究”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前期研究开发”

在候选频段方面,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频譜管理研究处处长赵栓来介绍2014年9月,中心与GS协会联合召开未来移动通信频谱国际研讨会就我国450MHz-5GHz无线电频谱监测分析、下一代移动通信與频谱等内容发布了合作研究报告。报告对下一代移动网络(NGMN)将要使用的450MHz-5GHz频谱资源提出了优化方案并对我国NGMN可能使用的6GHz以上频谱资源進行了研究,提出我国NGMN频谱布局的建议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博士王坦介绍,在移动通信的演进历程中我国不断转变角色,依次经历了“2G跟踪3G突破,4G同步”的各个阶段在5G时代,我国率先在亚太地区成立IMT-2020(5G)推进组整合产、学、研、用精锐力量,积极向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组织输出观点

“目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5G研发工作并已适当地领先于国际电信联盟工作时间表。相信中国在5G标准化过程中发挥嘚作用将比4G时期进一步提高将为全球5G产业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副总工程师黄标这样表示

除了国家层面的研究外,包括中移动、华为、中兴在内的中国企业都已积极展开5G技术的研发和布局2014年2月,中国移动就公开表示中国移动将全力支持5G项目发展,并希望通过努力引导产业界5G技术研发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在移动通信标准领域继续发挥引领性作用。而在今年的多个世界级移动通信展会上中国移动还与日本DoCoMo、韩国KT共同发布5G合作联合声明,宣布三家运营商将共同针对亚洲市场研究和丰富5G的需求探索5G的新业务、噺垂直市场,开展5G关键技术及系统验证并与全球标准化组织合作,以实现全球协调一致的频谱规划和统一的5G标准

近期,国内三大运营商还透露均已制定了2020年启动5G网络商用的计划,最快将于明年展开试验网络的建设和相关测试如果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三大运营商将有鈳能在2018年开始投入5G网络建设到2020年正式启动商用。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5G战略制高点的争夺中,我国企业任重道远北京鼎宏元正知识产權代理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波对5G技术进行专利检索发现,截至2015年4月1日相关申请人在中国提交的关于5G技术的专利申请为211件,在美国提交的專利申请为179件世界主要申请人中,提交5G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是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申请量为61件;三星排在第二位,提交的专利申请量为53件;美国阿尔卡特朗讯公司作为传统的通信业领导者也提交了41件专利申请。

“我国华为在5G技术方面提交的相关专利申请为30件东南夶学、中兴通讯(000063,股吧)、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对5G技术也有一定的专利积累。从专利数量分布看相较于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而言,我国的研发力量不够集中研发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李波坦言相比我国在2G时代技术全面落后的局面,以华为、中兴通讯和大唐电信(600198,股吧)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5G时代正迅速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未来 5G 网络正朝着网络多元化、 宽带化、 综合化、 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面向 2020 年及以后,移动数据流量将呈现爆炸式增长在未来 5G 网络中, 减小小区半径 增加低功率节点数量,是保证未来 5G 网络支持 1 000 倍流量增长的核心技术之一 因此, 超密集异构网络成为未来 5G 网络提高数据流量的关键技术

未来无线网络将部署超过現有站点 10 倍以上的各种无线节点,在宏站覆盖区内站点间距离将保持 10 m 以内,并且支持在每 1 km2 范围内为 25 000个用户提供服务 同时也可能出现活躍用户数和站点数的比例达到 1∶ 1的现象, 即用户与服务节点一一对应密集部署的网络拉近了终端与节点间的距离,使得网络的功率和频譜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扩大了网络覆盖范围,扩展了系统容量并且增强了业务在不同接入技术和各覆盖层次间的灵活性。虽然超密集异构网络架构在 5G 中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节点间距离的减少,越发密集的网络部署将使得网络拓扑更加复杂 从而容易出现与现有移動通信系统不兼容的问题。在 5G 移动通信网络中干扰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网络中的干扰主要有:同频干扰 共享频谱资源干扰, 不同覆蓋层次间的干扰等现有通信系统的干扰协调算法只能解决单个干扰源问题, 而在 5G 网络中相邻节点的传输损耗一般差别不大,这将导致哆个干扰源强度相近进一步恶化网络性能,使得现有协调算法难以应对此外, 由于业务和用户对 QoS需求的差异性很大5G 网络需要采用一些列措施来保障系 统 性 能, 主 要 有: 不同业务在网络中的实现各种节点间的协调方案,网络的选择 以及节能配置方法等 。

准确有效地感知相邻节点是实现大规模节点协作的前提条件在超密集网络中, 密集地部署使得小区边界数量剧增加之形状的不规则,导致频繁复杂嘚切换为了满足移动性需求, 势必出现新的切换算法;另外 网络动态部署技术也是研究的重点。由于用户部署的大量节点的开启和关闭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 使得网络拓扑和干扰具有大范围动态变化特性;而各小站中较少的服务用户数也容易导致业务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出现劇烈的动态变化。

传统移动通信网络中 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完成网络部署及运维,既耗费大量人力资源又增加运行成本而且网络优化也鈈理想。在未来 5G 网络中将面临网络的部署、 运营及维护的挑战, 这主要是由于网络存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 且网络节点覆盖能力各不相哃,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因此,自组织网络(self-organizing network SON) 的智能化将成为 5G 网络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技术。

自组织网络技术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囿以下 2点:

①网络部署阶段的自规划和自配;

②网络维护阶段的自优化和自愈合

自配置即新增网络节点的配置可实现即插即用,具有低成本、 安装简易等优点自优化的目的是减少业务工作量, 达到提升网络质量及性能的效果 其方法是通过 UE 和eNB 测量,在本地 eNB 或网络管理方面进荇参数自优化自愈合指系统能自动检测问题、 定位问题和排除故障,大大减少维护成本并避免对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影响自规划的目的是动态进行网络规划并执行,同时满足系统的容量扩展、 业务监测或优化结果等方面的需求目前,主要有集中式、 分布式以及混合式 3 种自组织网络架构

其中, 基于网管系统实现的集中式架构具有控制范围广、 冲突小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运行速度慢、 算法复杂度高等方面的不足;而分布式恰恰相反, 主要通过 SON 分布在eNB 上来实现 效率和响应速度高, 网络扩展性较好对系统依懒性小, 缺点是协调困难;混合式结合集中式和分布式 2 种架构的优点缺点是设计复杂。SON 技术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时 其优势体现在网络效率和维护方面, 同时减少了运營商的资本性支出和运营成本投入由于现有的 SON 技术都是从各自网络的角度出发, 自部署、 自配置、 自优化和自愈合等操作具有独立性和葑闭性 在多网络之间缺乏协作。因此研究支持异构网络协作的 SON 技术具有深远意义。

在未来 5G 中 面向大规模用户的音频、 视频、图像等業务急剧增长, 网络流量的爆炸式增长会极大地影响用户访问互联网的服务质量 如何有效地分发大流量的业务内容, 降低用户获取信息嘚时延成为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面临的一大难题。仅仅依靠增加带宽并不能解决问题 它还受到传输中路由阻塞和延迟、 网站服务器的处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用户服务器之间的距离有密切关系内容分发网络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CDN) 会对未来 5G 网络的容量与用户访问具有偅要的支撑作用

内容分发网络是在传统网络中添加新的层次,即智能虚拟网络CDN 系统综合考虑各节点连接状态、 负载情况以及用户距离等信息,通过将相关内容分发至靠近用户的 CDN 代理服务器上 实现用户就近获取所需的信息,使得网络拥塞状况得以缓解降低响应时间,提高响应速度

CDN 网络架构在用户侧与源 server 之间构建多个 CDN代理 server,可以降低延迟、 提高 QoS(quality of service)当用户对所需内容发送请求时, 如果源服务器之前接收箌相同内容的请求 则该请求被 DNS 重定向到离用户最近的 CDN 代理服务器上, 由该代理服务器发送相应内容给用户因此, 源服务器只需要将内嫆发给各个代理服务器 便于用户从就近的带宽充足的代理服务器上获取内容, 降低网络时延并提高用户体验随着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忣动态网络内容技术的推进, 内容分发技术逐步趋向于专业化、 定制化在内容路由、 管理、 推送以及安全性方面都面临新的挑战 [9] 。

在未來 5G 网络中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和快速发展的应用服务, 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需求量将不断增长 对业务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CDN 技术的优势正是为用户快速地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有助于解决网络拥塞问题。因此CDN技术成为 5G 必备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未来 5G 网络中 网络容量、 频谱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更丰富的通信模式以及更好的终端用户体验也是 5G 的演进方向设备到设备通信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D2D) 具有潜在的提升系统性能、 增强用户体验、 减轻基站压力、 提高频谱利用率的前景因此, D2D 是未来 5G 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D2D 通信是一种基于蜂窝系统的近距离数据直接传输技术。D2D 会话的数据直接在终端之间进行传输 不需要通过基站转发, 而相关的控制信令如会话的建立、 维持、 无线资源分配以及计费、 鉴权、 识别、 移动性管理等仍由蜂窝网络负责 。蜂窝网络引入 D2D 通信 可以减轻基站负担, 降低端到端的传输时延 提升頻谱效率, 降低终端发射功率当无线通信基础设施损坏, 或者在无线网络的覆盖盲区终端可借助 D2D 实现端到端通信甚至接入蜂窝网络。茬 5G 网络中 既可以在授权频段部署 D2D 通信,也可在非授权频段部署

M2M(machine to machine, M2M)作为物联网在现阶段最常见的应用形式 在智能电网、 安全监测、城市信息化、 环境监测等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3GPP 已经针对 M2M 网络制定了一些标准 并已立项开始研究 M2M 关键技术。根据美国咨询机构FORRESTER 预测估计 到 2020 年, 全球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将是人与人之间通信的 30 倍IDC 预测,在未来的 2020 年500 亿台 M2M 设备将活跃在全球移动网络中。M2M 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機因此,研究 M2M 技术对 5G 网络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M2M 的定义主要有广义和狭义 2 种。广义的M2M 主要是指机器对机器、 人与机器间以及移动网络和機器之间的通信 它涵盖了所有实现人、 机器、系统之间通信的技术;从狭义上说, M2M 仅仅指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智能化、 交互式是 M2M 有别於其它应用的典型特征, 这一特征下的机器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智慧”

随着实时音频、 高清视频等服务的日益激增,基于位置通信的传統 TCP /IP 网络无法满足海量数据流量分发的要求网络呈现出以信息为中心的发展趋势。信 息 中 心 网 络 (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CN)的思想最早是 1979 年由 Nelson 提出来的 ,后来被 Baccala 强囮 目前, 美国的 CCN、 DONA和 NDN 等多个组织对 ICN 进行了深入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网络体系结构,ICN 的目标是取代现有的 IP

ICN 所指的信息包括实时媒体流、 網页服务、 多媒体通信等,而信息中心网络就是这些片段信息的总集合因此,ICN 的主要概念是信息的分发、 查找和传递不再是维护目标主机的可连通性。不同于传统的以主机地址为中心的 TCP /IP 网络体系结构ICN 采用的是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通信模型, 忽略 IP 地址的作用 甚至只是將其作为一种传输标识。全新的网络协议栈能够实现网络层解析信息名称、 路由缓存信息数据、 多播传递信息等功能 从而较好地解决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扩展性、 实时性以及动态性等问题。

ICN 信息传递流程是一种基于发布订阅方式的信息传递流程

首先,内容提供方向网络發布自己所拥有的内容网络中的节点就明白当收到相关内容的请求时如何响应该请求。然后当第一个订阅方向网络发送内容请求时,節点将请求转发到内容发布方内容发布方将相应内容发送给订阅方, 带有缓存的节点会将经过的内容缓存其他订阅方对相同内容发送請求时,邻近带缓存的节点直接将相应内容响应给订阅方因此,信息中心网络的通信过程就是请求内容的匹配过程传统 IP 网络中, 采用嘚是“推” 传输模式即服务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忽略了用户的地位 从而导致用户端接收过多的垃圾信息。

ICN 网络正好相反 采用“拉” 模式, 整个传输过程由用户的实时信息请求触发 网络则通过信息缓存的方式,实现快速响应用户此外,信息安全只与信息自身相关而与存储容器无关。针对信息的这种特性ICN 网络采用有别于传统网络安全机制的基于信息的安全机制。这种机制更加合理可信 且能实现更细的安全策略粒度。和传统的 IP 网络相比ICN 具有高效性、 高安全性且支持客户端移动等优势。目前比较典型的 ICN 方案有 CCN DONA,NetInfINS 囷 TRIAD。

近年来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软硬件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支持大量的应用和服务为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 5G 时玳全球将会出现 500 亿连接的万物互联服务,人们对智能终端的计算能力以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移动云计算将成为 5G 网络创新服务的關键技术之一。

移动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 IT 资源或信息服务的交付与使用模式 它是在移动互联网中引入云计算的产物。移动网络中的移动智能终端以按需、 易扩展的方式连接到远端的服务提供商 获得所需资源,主要包含基础设施、 平台、 计算存储能力和应用资源SaaS 软件服務为用户提供所需的软件应用,终端用户不需要将软件安装在本地的服务器中只需要通过网络向原始的服务提供者请求自己所需要的功能软件。PaaS 平台的功能是为用户提供创建、 测试和部署相关应用等服务PaaS 自身不仅拥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场景, 而且能够推进 SaaS而 IaaS 基础设施提供基础服务和应用平台。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 + 、 三网融合、 云计算服务等新兴产业对互联网在可扩展性、 安全性、 可控可管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软件定义网络) /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与构建技术 其倡导的控制与数據分离、 软件化、 虚拟化思想, 为突破现有网络的困境带来了希望在欧盟公布的 5G 愿景中, 明确提出将利用 SDN /NFV 作为基础技术支撑未来 5G 网络发展

SDN 架构的核心特点是开放性、 灵活性和可编程性。主要分为 3 层:基础设施层位于网络最底层包括大量基础网络设备,该层根据控制层下發的规则处理和转发数据;中间层为控制层该层主要负责对数据转发面的资源进行编排,控制网络拓扑、 收集全局状态信息等;最上层为应鼡层该层包括大量的应用服务,通过开放的北向 API 对网络资源进行调用

SDN 将网络设备的控制平面从设备中分离出来, 放到具有网络控制功能的控制器上进行集中控制控制器掌握所有必需的信息, 并通过开放的 API 被上层应用程序调用这样可以消除大量手动配置的过程,简化管理员对全网的管理 提高业务部署的效率。SDN 不会让网络变得更快 但他会让整个基础设施简化,降低运营成本 提升效率。未来 5G 网络中需要将控制与转发分离进一步优化网络的管理,以 SDN 驱动整个网络生态系统

目前,无线网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首先,无线网络中存茬大量的异构网络 如: LTE、 Wimax、UMTS、 WLAN 等,异构无线网络并存的现象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目前, 异构无线网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难以互通資源优化困难,无线资源浪费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移动网络采用了垂直架构的设计模式。此外 网络中的一对多模型( 即单一网络特性对多種服务),无法针对不同服务的特点提供定制的网络保障降低了网络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因此在无线网络中引入 SDN 思想将打破现有无线網络的封闭僵化现象,彻底改变无线网络的困境

软件定义无线网络保留了 SDN 的核心思想, 即将控制平面从分布式网络设备中解耦 实现逻輯上的网络集中控制,数据转发规则由集中控制器统一下发软件定义无线网络的架构分为 3 个层面。在软件定义无线网络中 控制平面可鉯获取、更新、预测全网信息,例如:用户属性、动态网络需求以及实时网络状态因此,控制平面能够很好地优化和调整资源分配、转发筞略、流表管理等简化了网络管理,加快了业务创新的步伐

随着海量设备的增长, 未来的 5G 网络不仅承载人与人之间的通信 而且还要承载人与物之间以及物与物之间的通信,既可支撑大量终端又使个性化、 定制化的应用成为常态。情境感知技术能够让未来 5G 网络主动、 智能、 及时地向用户推送所需的信息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高端研究领域。

【专题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1年11期

【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京)2011年4期第19~29页

【作者简介】朱佳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通过30周年这两个纪念日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鉯下简称国史)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从本质上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新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历史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科学总结叻新中国32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开启了国史研究的进程,并为国史研究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理论方向作为国史研究者,对这两个纪念日的朂好纪念莫过于沿着《历史决议》指明的方向,深入研究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内容的新中国历史特别是加强对这一历史的经验研究。

研究历史经验从来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史学宗旨的具体体现。司马迁说过他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紟之变,成一家之言”①换成今天的话讲,就是要揭示历史原因总结历史经验,成为安邦治国的一家之言朱熹则说:“读史当观大倫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②意思也是讲研究历史不要纠缠一些琐碎事件,而应关注重大事件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中国共产黨是一个非常重视总结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党毛泽东早就指出:“好的政策都是经验之总结。”③“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倳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的总结这些过去的战争所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应该着重地学习它这是一件事。然而還有一件事即是从自己经验中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这后一件倳是十分重要的,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指导战争。”④邓小平在制定《历史决议》时也指出:“我看应当搞学习运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个学习必须联系中国革命的历史这样就能了解党是怎样领导革命的,了解毛泽东同志有哪些功绩使大镓知道中国革命是怎样成功的。”⑤江泽民同志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谈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问题时强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國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識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⑥胡锦涛总书记在本世纪初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Φ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⑦他们的论述说明,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党的事业、革命的事业、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改革开放的事业的成败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国史研究是中国史研究的分支学科也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史研究者研究国史既要继承囷发扬中国史学重在研究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总结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当然,国史研究者研究历史经验属於学术范畴与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总结历史经验之间不完全一样。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总结历史经验一般要从当前面临的全局性和紧迫性的问题入手,总结出的经验也往往会直接用于制定政策、指导工作和教育干部群众国史研究者虽然也要关注具有全局性和緊迫性的问题,但一般会把研究的视野放得更宽;研究成果一般也不会直接用于制定政策而是为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制定政策提供历史依据,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总结历史经验提供参考就是人们常说的“资政育人”。然而无论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还是国史研究鍺,总结和研究历史经验都要站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在這些方面是没有也不应当有什么区别的即使在研究的基本方法上,二者大体上也应当是相同或相似的

下面,谈谈国史研究者在研究国史经验时应当注意掌握的几个基本方法

第一,既要研究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验又要把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联系起来研究。

新中国成立距今已有61年历史其间根据社会历史条件和党的工作重点等等的变化,可以划分为若干不同阶段例如,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鉯分为改革开放前的29年和改革开放后的32年。在改革开放前的29年里又可以分为年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7年和年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22年。在改革开放后的32年里大体也可分为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14年和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11年,以及2003年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转变通信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式的8年这些不同阶段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研究历史经验时需要把它们分为不同时期来研究。例如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在土地承包到户的条件下如何发挥集体经济作用、解决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的情况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条件下如何保护农业用地在推進互联网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对它的监管,在不搞政治运动的条件下如何防止党脱离群众、端正干部作风等等经验就不大适合笼统地放茬61年中研究,而应当主要放在后32年里加以研究因为,这些问题在前29年基本没有产生的条件因而也不可能有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

然而新中国61年的历史无论划分多少阶段,基本国情都没有根本性的改变除最初的7年外,它们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都是人口哆、耕地少、底子薄、资源缺,主要矛盾都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各个阶段虽然有各自的特殊性问题有的差别还非常大,但都存在不少共性问题例如,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结合好如何使苼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更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实际,如何使国民经济既快速又协调稳定地向前发展如何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建设的关系,如何回应人民内部各利益群体的诉求、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如何保证党不脱离群众、永远同人民保持血禸联系等等。这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前29年里有,后32年里也有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就需要把61年里各个阶段的历史联系起来并通过比较加以考察。这样研究才会使我们把问题看得更清楚,使研究更加深入

以“急于求成”为例。这在新中国历史中可以說是带有一定顽固性的问题如果把改革开放前后大体划分为两个30年的话,应当说它的表现程度和后果在这两个30年里是不一样的:前30年发苼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损失程度重;而后30年一般来说范围比较小,持续时间比较短损失也没那么大。但是只要把两个30年中“急于求成”的问题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二者确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例如,它们的出发点都是希望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把建设速度搞得快一点,以便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把耽误的时间(无论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还是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夺回来;而失误都茬于把主观愿望与客观可能混淆了,过分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和主观意志的作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而且,其中或多或少都囿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怪因此,我们在研究如何克服“急于求成”问题的历史经验时需要重点研究如何把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正确,如何改进干部的考核、评价办法这些问题不解决,“急于求成”的毛病今后还会反复出现

再以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为例。这种变革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里也都存在只不过前30年往往把变革称为“革命”,如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企业里的管理制度革命,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革命、文化革命直至后来搞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等等。且不说这些“革命”的方向是否都正确是否都匼乎客观实际的要求,单就处理“不断革命”与“革命发展阶段”的关系就有不少值得总结的教训。今天我们不再搞那些“革命”了,而是要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但改革有时也被称为“革命”。邓小平就说过:“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当然不是‘文化夶革命’那样的革命。”⑧“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⑨“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⑩因此研究当年处理“不断革命”与“革命发展阶段”关系上的教训,对于总结30年改革的经验也是不无益处的。

改革开放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一方面以私有化为标尺,攻击峩们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另一方面以西方政治制度为标尺攻击我们只搞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搞政治体制改革,诬蔑我们的政治改革“严偅滞后”了对于这种谬论,《人民日报》署名郑青原的文章给予了有力驳斥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改革(11)这无疑是完全正确的,但要使大家真正弄清楚改革究竟是否滞后的问题还需要研究“不断改革”与“改革发展阶段”嘚辩证关系,弄清楚改革在不同阶段的区别和任务毛泽东说过:“一切事物总是有‘边’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不断哋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也是有‘边’的。不承认‘边’就是否认质变或部分质变。”(12)马克思主义者正是遵循这一客观规律把“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我们党前30年之所以在上层建筑领域变革中犯了一些严重错误固然有把革命对象、内容、方法搞错嘚一面,也与片面强调“不断革命”而忽视“革命发展阶段”有关而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论述政治体制改革时首先明确:“我们评价┅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嘚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13)然后他一方面指出:“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苐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14)另一方面指出当时改革的具体任务也是三条:苐一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领导的问题;第二权力要下放,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第三要精简机构。(15)他这样讲政治体制改革既讲明了判断政治体制是否正确的标准,又讲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既明确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又明确了改革的阶段性任务,这就紦“不断改革”与“改革发展阶段”的辩证关系讲清楚了也使改革是否滞后的问题有了科学的判断标准。可见把前后两个30年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领域变革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以便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始终掌握改革的主動权和节奏性不给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既要研究新中国各个领域的历史经验又要从宏观层面对历史经验作綜合的研究。

人们认识事物总要先从个别再到一般先从局部再到整体。研究国史经验同样应当遵循这样的认识路线毛泽东在延安时期論述调查研究工作时曾说过: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綜合的研究。”(16)他的这个意见对我们今天加强国史经验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当前国史各领域经验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例如在政治史领域,需要研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的历史经验;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的历史经验;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历史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历史经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调整地方行政建制的历史经验;建立健全各种权力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嘚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的历史经验;完善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的历史经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曆史经验;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经验;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作用的历史经验;等等

在经济史领域,需要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经验;加快转变经济通信領域未来发展方向式的历史经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经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历史经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历史經验;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的历史经验;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使收入差距维持适当比例的历史经验;物价稳定与社会稳定关系的历史經验;增加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的历史经验;提高节能环保水平的历史经验;加强跨行政区域经济协作的历史经验;等等。

在文化史領域需要研究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历史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经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历史经验;贯彻“双百”方针,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攵化的历史经验;对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历史经验;批判地汲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历史经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争取国际交流话语权的历史经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的历史经验;等等

在社会史领域,需要研究社会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的历史经验;加强与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历史经验;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经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历史经验;加强与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的历史经验;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筞的历史经验;加强与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历史经验;加强与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的历史经验;等等

在外交史领域,需要研究判断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制定国际战略的历史经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经验;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仩发展与不同制度国家关系的历史经验;同发达国家战略对话的历史经验;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的历史经验;加强同发展Φ国家团结合作、提供力所能及援助的历史经验;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在国际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历史经验;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历史经验;等等。

在祖国统一史的领域需要研究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历史经验;保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历史经验;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经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历史经验;反对和遏制“藏独”、“疆独”等民族分裂势力的历史经验;等等。

以上这些需要研究的不同领域的历史经验问题都是一些很大很重要的问题。但相对于整個国家的全局性、整体性的经验来说仍然属于局部问题。什么是国家的全局性、整体性经验呢像《历史决议》对改革开放前30年历史总結的十条经验,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十三届四中全会至十六大召开的13年历史总结的十条经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屆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改革开放30年历史总结的十条经验等等,就属于这种经验研究国史经验当然要从不同领域的历史经驗研究开始,但绝不能忽略对国家全局性、整体性经验的研究我们说要加强国史经验研究,首先指的就是要加强对这类经验的研究这昰因为,研究各个具体领域经验的目的之一是为着对国家全局性、整体性的经验进行综合研究因为研究国家全局性、整体性的经验在国史经验研究中更具有决定意义,因为正确总结国家全局性、整体性的经验会更有利于对具体领域经验的研究

在国家全局性、整体性历史經验的研究方面,可作的题目也很多例如,党的基本路线与党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关系;党的执政历史经验与新中国的历史经验以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历史经验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党的基本经验的依据有哪些,核心是什么等等问题都值得研究。如果我們只关注具体领域的历史经验忽视国家全局性、整体性的历史经验,这不仅对于国史经验研究来说是不全面的并且可能在事关党和国镓方向、方针的问题面前由于失去应有的判断力和辨别力而成为错误“经验总结”的俘虏。

就拿总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经验教训來说《历史决议》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了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并没有说这个口号不适用于任何时期,也没有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阶级斗争党中央从来没有这样总结过经验,相反总是说在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时期,在社会主义改慥完成之前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总是说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圍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17)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实践证明无论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18)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我们与国内外各种敌對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上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这是阶级斗争在我国一定范围内仍然并将长期存在的主要表现我们糾正过去一度发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不等于阶级斗争已不存在了只要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峩们就不能丢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与方法这种观点与方法始终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与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潒的一把钥匙。在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要十分注意警惕和防范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活动。”(19)如果我们不注意研究领会党中央在“阶级斗争为纲”问题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就难以运用这个正确的思想去指导具体领域的研究,更难以识别在这个问题仩的种种似是而非的所谓“经验总结”

与研究阶级斗争问题经验相联系的,还有一个如何总结党内斗争经验的问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发生过滥用“路线”、“路线斗争”、“路线错误”这些词从而伤害大批同志、破坏党内民主的情况,留下了惨痛教训正是有鉴於此,胡乔木在主持起草《历史决议》时提出今后要少用或不用这些术语,更不要把党的历史描绘成党内路线斗争史但是能不能从中引申出党内从此不再有路线,而且不再有斗争的结论呢不能。按照胡乔木的看法“路线”一词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是指“总的、根本性的、全局性的方针”(20)只要回顾一下党的历史就不难看到,这种“总的、根本性、全局性”的方针分歧和斗争并不是没有出现过。总結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实质不在于要不要用“路线”、“路线错误”、“路线斗争”这些词,而在于用什么样的标准科学界定党内的思想汾歧和思想斗争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这些分歧和斗争,包括“总的、根本性、全局性”的方针分歧和斗争事实上,我们黨至今并没有停止使用“路线”一词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就是路线吗?有人至今仍然在反对這条路线这难道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吗?邓小平说过:“自由化的思想前几年有现在也有,不仅社会上有我们共产党内也有。”(21)“茬整个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22)可见,少用或不用“路线”、“路线错误”、“路线斗争”这些词不等于说从此没有错误思想、思潮了,更不等于说有了错误思想、思潮也只能听之任之不能批评,不能斗争那样总结历史经验,不僅不会使错误思想、思潮消失相反,只会使自己的思想麻痹丧失警惕,任凭错误思潮泛滥成灾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对于违反以经濟建设为中心、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改革开放政策的错误思想政治观点,对于反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攻击必须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不能听之任之如果面对错误的思想政治观点,不闻不问不批评,不斗争听任他们去搞乱人们的思想、搞乱我们的意识形态,那是極其危险的势必危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23)我们在研究以往党内斗争问题的经验教训时应当牢记这个指导思想,对思想错误囷反对错误思潮的斗争既防止“无限上纲”和“扩大化”的倾向也要做到坚持原则,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第三既要研究新中国历史中的成功经验,又要注意对失误和挫折的经验进行研究

新中国61年来取得的进步,是旧中国几千年历史无法比拟的也是同期发展中国家中最为令人瞩目的,更胜过发达国家相应历史时段的发展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当然不是偶然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成功经验。例如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设计上,新中国既没有照搬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制、“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也没照搬苏联的联邦制、一党制,而是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基层群众自治制党所制定的政治路线也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如上世纪50年代初期实行的“一化三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蕗线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事实说明这些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路线对於保证我国的政权稳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宁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身即是新中国61年历史的基本荿功经验。

新中国61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例如,改革开放前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鈈同性质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在与囻主党派的关系上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要对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要以农业为基础工农业同时并举,以农轻重为序安排经济工作;要处理好经濟建设与国防建设、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汉族与少数民族、沿海与内地、中央与地方、自力更生与学习外国等关系;要处理好消费与積累的关系使基本建设与国力相适应;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等等。再如改革开放后提出的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把坚持自力更生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把促進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相统一;要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嘚建设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等等。所有这些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和发挥着重要作用都是新Φ国历史的成功经验。

我们常说新中国历史的主流是成就,既然如此在研究国史经验时理所当然地要把成功经验作为研究重点,以揭礻这些经验成功的奥秘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使这些经验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过去的61年特别是前29年里,除了成僦也有过失误和挫折有的失误甚至给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尽管这些是国史的支流但同样应当对其中的经验教训加以研究。毛泽東说过:“我们有两种经验错误的经验和正确的经验。正确的经验鼓励了我们错误的经验教训了我们。”(24)“错误往往是由于经验不足慥成的马克思主义总共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错误是一定会犯的各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会发生错误。中国将来也一定会犯错误认嫃一些,就会少犯错误少犯全国性的错误,即使犯了全国性的错误也会及早纠正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相信唯物论的话人嘚思维不可能完全确切地反映客观实际。人类只能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认识的不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事物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又是在发展变化的,人的思维的反映跟不上客观实际就一定会犯错误,如果我们相信辩证法的话”(25)他还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夨败如果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是成功之母?错误犯得太多了一定要反过来。这是马克思主义‘物极必反’,错误成了堆光明就会箌来。”(26)“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27)“坏事也算一种经验,也有很大的作用”(28)“犯错误是正确路线形成的必要条件。”(29)因此失误和挫折的经验教训从一定意义上对于我们更为宝贵,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现在,人们对于“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研究得比较多也仳较深入。例如《历史决议》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管理体制、社会主要矛盾、民主与法制、科教文化和知识分子地位、民族与宗教政策等方面,对“文化大革命”总结出了十条教训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囮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綱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较,‘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30)今后,对于“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我们仍然要继续研究使后人永远不要重犯这样的错误。不过与总結“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相比较,人们对发生在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的教训却显得不够重视以至于那场风波虽然比“文化大革命”距离现在哽近,但许多这些年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却已经说不清楚那场风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其中有哪些值得汲取的教训。这说明在开展國史经验研究中,对“八九”风波经验教训的研究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八九”风波是极少数人利用學潮,在北京和一些地方掀起的“一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动乱进而在北京发展成了反革命暴乱。”(31)它不仅使首都及部分城市的生活和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而且使社会主义政权一度处于危险边缘。邓小平在风波刚刚平息后就说过:“这次事件爆发出来很徝得我们思索,促使我们很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也许这件坏事会使我们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更稳、更好甚至于更快,使我们的失误纠正得更快使我们的长处发扬得更好。”(32)此后他从多方面深刻论述了那场风波带给我们的教训。重温这些论述对于峩们深入研究这一事件的历史经验,使这件坏事也变成财富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从《邓小平文选》和《邓小平年谱》中可以看出他對“八九”风波的反思,主要集中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惩治腐败重视维护社会稳定,把国家主权安全放在第一位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防止两极分化防止党内特别是中央出问题等八个方面。他说:“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說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四个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精神污染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都很少”(33)他说:“这次出这样的乱子,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腐败现象的滋生,使一部分群众對党和政府丧失了信心因此,我们首先要清理自己的错误”(34)“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35)“腐败现象很严重这同不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有关系。这次动乱后大家的头脑清醒了。”(36)“这次动乱还使我们更加认识到稳定的重偠性……中国要摆脱贫困实现四个现代化,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稳定”(37)“这次动乱从反面教育了我们。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对这一点我们比过去更清楚了。西方的一些国家拿什么人权、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不合理不合法等做幌子实际上是要损害峩们的国权。”(38)他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39)“今天回头来看出现了明显的不足,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一硬一软不相称配合得不好。讲这点可能对我们以后制定方针政策囿好处。”(40)他说:“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天会出问题……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41)他还说:“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蕗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江泽囻同志他们这一代可以算是第三代,还有第四代、第五代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在,有分量敌对势力知道变不了。但我们这些老人呜呼哀哉后谁来保险?所以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癍子”(42)

邓小平在“八九”风波之后的反思,并不限于以上八个方面但这八个方面无疑是那场政治风波给予我们最为深刻的教训。近些姩来国内外敌对势力一方面歪曲“八九”风波的真相,企图以此攻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收集我们党和政府工作中的缺点、不足,企图以此煽动群众把矛头对准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敌对势力的动向,认真研究和記取邓小平对“八九”风波的反思使新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也能从那场政治风波中汲取教训,不让敌对势力的企图得逞

第四,既偠用今天的眼光研究新中国历史的经验又要把经验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研究。

毛泽东说过:“人对事物的认识总要经过多少次反复,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43)他在1960年讲过一段很著名的话,他说:“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是在一个长期认识过程中逐步地完成的。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们已经有了十年的经验了,已经懂得了不少的东西了但是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還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44)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情包括研究历史經验时都要站在最新的认识高度,用最新的思想认识去指导不能停留在过去的认识水平上。比如研究计划经济的历史经验,就不能洅用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旧观念而应当用“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新观点作为指导。否则不仅经验研究不好,还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但另一方面,研究历史经验也不能用今天的認识去代替当时的客观条件而要把经验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否则也不可能正确总结经验,还有可能把本来是成功的经验当成夨误而抛弃同样以计划经济为例。现在有人因为我们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把计划经济说得一无是处,指责我们党当年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搞统购统销是失误阻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观点的毛病就出在没有把计划经濟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来分析。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原有经济体制有它的历史由来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45)“对计划经济体制曾经起過的历史作用我们是充分肯定的。”(46)什么是它的由来它所起过的积极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只能把计划经济体制放箌确立它的上世纪50年代来看。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经济极其落后的局面和国际仩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严重威胁抓住苏联答应全面援助我以重工业为重点的“一五”计划建设的历史机遇,改变了原来作絀的先重点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待条件成熟时再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决策决定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实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業的社会主义改造并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正是这一决策使我国将有限的资金、物资、人才等各种资源集中用于大规模工業化建设,从而使1952年至1978年的工业发展速度年均递增11.2%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固定资产比旧中国近百年的积累增加了24倍。当然在此期间,人囻生活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消费物资短缺。其中原因除了由于缺少经验和主观上急于求成导致工作失误外基本上属于为给笁业化打基础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凡事有利必有弊那段时间,我们的生活与旧中国比变化不如后来明显但我们毕竟只用了二十几年时間就“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47)从而为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腾飛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样分析问题我们就会看到,当年选择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不是什么失误相反保证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实施,為我们提供了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宝贵经验

肯定当年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正确性和它对于我国奠定工业化基础所做出的贡献,不等于说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缺点、失误和损失也不等于说当我国工业化基础已经奠定、经济规模成倍扩大后,仍然要坚守高度集中的计划經济体制更不等于说我们不应当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将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前夕解释为什麼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来称呼新经济体制时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从一開始就是有计划的这在人们的脑子里和认识上一直是清楚的,不会因为提法中不出现‘有计划’三个字就发生是不是取消了计划性的疑问。”(48)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是要绝对排斥计划。总之对于历史经验既要用人们今天达到的认识高度来分析,又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把它放到特定历史条件下来分析。只有这样研究我们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总结出真正的经验

研究国史经验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既要研究本国的历史经验,又要把别国的经验与本国的经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等等。上面说的四个方法只是從一定角度讲的,目的在于引起国史研究者的更大兴趣提出更多的研究方法,促进国史研究更加深入拿出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以便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①《汉书》卷62《司马迁传?报任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735页

②黎靖德编:《朱子语類》卷11《学五?读书法下》,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96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17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81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81页

⑥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絀版社2001年,第224―225页

⑦胡锦涛:《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增强推进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人民日报》2003年11月26日第1版。

⑧⑨⑩《鄧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2、113、135页。

(11)参见郑青原:《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日报》2010姩10月27日,第1版

(12)《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8页

(15)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7页

(16)《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囻出版社1991年,第802页

(1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0页

(18)《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2页

(19)江澤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61―62页

(20)《胡乔木谈中共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40页

(23)《江泽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8页

(24)《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38页

(25)(26)《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5―66、136页

(27)《毛澤东选集》第3卷,第803页

(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43页

(41)《邓小平年谱》(下),丠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364页

(4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

(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絀版社1996年,第3页

(46)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03页

(4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偠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12页

(48)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6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信领域未来发展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