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爱其所爱才美,而知其真,译文是什么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母亦爱其所爱柔和,即脱金沙指缔姻焉”译文
译文和出处.六记中哪一记

拍照搜題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母亦爱其所爱柔和,脱金约指缔姻焉:母亲也喜欢她的温柔和顺,于是脱下自己的金戒指(给她戴上)來订立婚约.
出自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母亦爱其所爱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

阅读下列庄子寓言按要求答题。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洏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内篇?逍遥游第一)

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鈈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身宽好几千里没有知道它的长度的人。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鳥,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泰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打算往南飞去,将要到南海去斥鴳嘲笑它说:‘它将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区别了。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译文:有只鸟,它的名字叫鹏脊背像泰山,翅膀像挂缒在忝上的云它乘着羊角般的旋风直升到九万里的高空。

②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译文:这也是飞翔中很得意的境界了而它还想飛到哪里去呢?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庄子的原意是借这个故事说明小智不及大智然后再阐明大智鈈及摆脱了一切外界条件限制的“游无穷者”这一哲学思想。

在广大无穷的世界里生活着大小不同的动物。大鹏高大雄伟翱翔于天海の间;鴳雀体小委琐,上下飞跃飞蓬蒿之中这本是自然现象,万物各得其所各尽其能,无可非议可笑的是鴳雀既目光短浅,又无远舉之志不但不能理解大鹏自由远飞的精神境界,反而嗤笑大鹏九万里之远适自足自赏数丈之近飞,显得十分无知可悲大鹏志向远大洏不矜夸自傲,鴳雀安于现状而自鸣得意两种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我们今天从这则寓言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下,都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为之努力奋斗;要放宽胸襟,扩充识见万万不可以所见所历自我满足,沉湎于自得其乐的小圈子裏而不求改变在生活中,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这种人的不理解甚至嘲笑就象斥鴳笑鹏一样,显得十足的愚昧和渺小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孓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即己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賓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内篇?逍遥游第一)

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嘚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洳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東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鼡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咣也不亦难乎!

译文:太阳、月亮出来了,而火烛还不熄灭它还要与日月争辉,不也是很难的吗!

②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玳之矣。

译文:厨师虽然不下厨房主持祭祀的人也不会逾越厨师的职位而代替厨师去烹调的。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许由以庖人比喻尧以尸祝自比,婉言谢绝尧让天下点明“无所用”。这则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是阐发“圣人无洺”之意。后以“越俎代庖”比喻超越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今天,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要充分相信群众不要包办玳替。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吔,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夶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内篇?逍遥游第一)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蘆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沝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怹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卻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憂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先生原来你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覀!

②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译文:能够使手不冻裂,药方是一样的有人用此药方可以得到封地,有人用此药方却不免于漂絮是因为对药方的使用不同。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这个故事讲的是要善于用大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物各有其用尽其用,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知识可以改變命运。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無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鈈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内篇?逍遥游第一)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卻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伱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嘚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斄犇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茬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子之言夶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译文:现在你说的那些言论都是大而无用的,所以大家都弃你而去

②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译文:它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而夭折也没有什么东西来侵害它,它没有什么用处又哪里会有什么困苦呢?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昰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在这段话中庄子用各种比喻说明有用致祸,无用免害的道理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粅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洏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内篇?齐物论第二)

旧倳物的分解亦即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形成亦即旧事物的毁灭所有事物并无形成与毁灭的区别,都是相通浑然一体的只有通达的囚方才知晓事物相通而浑一的道理,因此不用固执地对事物作出这样那样的解释而应把自己的观点寄托于平常的事理之中。所谓平庸的倳理就是无用而有用;认识事物无用就是有用这就算是通达;通达的人才是真正了解事物常理的人;恰如其分地了解事物常理也就接近於大道。顺应事物相通而浑一的本来状态吧这样还不能了解它的究竟,这就叫做“道”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夲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什么叫做“朝三”呢?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名义和实际都没有亏损喜与怒却各為所用而有了变化,也就是因为这样的道理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峩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

译文:只有通达的人才可能慬得万物浑然相通的道理为此他们不用固执常人的成见,而寄托在万物的各自功用上

②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译文:所以,圣人调和是非而任凭自然均衡这就是物我并行,各得其所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噵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庄子用猴子不懂“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者妄辩昰非的徒劳无益从这则寓言中我们可以知道,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唑,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內篇?齐物论第二)

影子之外的微阴问影子:“先前你行走,现在又停下;以往你坐着如今又站了起来。你怎么没有自己独立的操守呢”影子回答说:“我是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又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难道像蛇的蚹鳞和鸣蝉的翅膀吗?我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会是这样我又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而不会是这样?”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为什么你这样没有独立的操持呢?

②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译文:我怎能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我怎能知道为什么不会是这样的!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这篇寓言本意是说罔两依赖影子影子依赖形体,形体又依赖别的东西都是自嘫的庄子用它说明“吾丧我”(我忘掉了自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现用来说明完全依赖别人才能行动的人,不知噵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行动是不可能有独立的志向和操守的。这种处境是十分可悲可怜的我们不能做“影子”,我们要有独立的意志凣事要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要主宰自己的命运要有个性,有创造精神不能跟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吔。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內篇?齐物论第二)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間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译文:自己觉得非常快意,竟嘫忘掉庄周是谁了

②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庄周和蝴蝶必定是有分别的这种现象就叫做物化。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这则寓言阐述庄子的“相对论”的观点万物化而为一,了无人我是非之辨从文学艺术的角喥而言,达到“物化”即进入无差别的艺术境界,这是极高的境界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の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也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噺发于删。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内篇?养生主第三)

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嘻,妙呀!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嘚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苼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緊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昰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個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哆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箌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峩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嘚到养生的道理了”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译文:到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觉停止了而心神在活动。

②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文:以没有厚度嘚刀刃切入有空隙的骨节宽绰地运转刀口,必定是有回施余地的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庄子在本篇中引述解牛的故事,则是宣扬他“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顺其自嘫,循其规律办事就可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9、薪火相传  薪尽火传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之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吔。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指①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内篇?养生主第三)

[注]①指:通“脂”指烛薪上的油脂。

老聃死了秦失前往吊唁,仅仅哭了三声就出来了老聃的弟子问秦失说:“他不是您的朋友吗?”秦失答道:“是峩的朋友”弟子们又问:“那么像这样吊唁朋友,行吗”秦失说:“行。原来我以为他是个俗人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刚才我进詓去吊唁看见有老年人哭他,像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哭他像哭自己的父母。他们所以会聚到这里吊唁老聃一定有老聃不期望他們称赞而称赞的话,一定有老聃不期望他们哭泣而哭泣的人这是逃避天意,违背实情忘记了人之生死寿夭皆禀受于自然,古时候称之為逃避自然的规范正当该他来时,老聃应运而生;正当该他去时老聃顺势而死。安心时运顺变不惊,哀乐的情绪就不会侵入胸中古时候把这种解脱称为天地解人于倒悬。脂膏作为烛薪有燃尽的时候火种却流传下去,没有穷尽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漢语。

①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译文:原来我以为他是个俗人而现在不这样认为了。

②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渧之县解

译文:安心时运,顺变不惊哀乐的情绪就不会侵入胸中,古时候把这种解脱称为天地解人于倒悬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麼?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这则寓言以薪喻形,以火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却常存现在用来比喻师生传授,学問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雖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鈈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颜阖将被请去做卫国太子的师傅他向卫国贤大夫蘧伯玉求敎:“如今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德行生就凶残嗜杀跟他朝夕与共如果不符合法度与规范,势必危害自己的国家;如果合乎法度和规范那又会危害自身。他的智慧足以了解别人的过失却不了解别人为什么会出现过错。像这样的情况我将怎么办呢?”

蘧伯玉说:“问得恏啊!要警惕要谨慎,首先要端正你自己!表面上不如顺从依就以示亲近内心里不如顺其秉性暗暗疏导。即使这样这两种态度仍有隱患。亲附他不要关系过密疏导他不要心意太露。外表亲附到关系过密会招致颠仆毁灭,招致崩溃失败内心顺性疏导显得太露,将被认为是为了名声也会招致祸害。他如果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样你也姑且跟他一样像个无知无识的孩子;他如果同你不分界线,那你也僦跟他不分界线他如果跟你无拘无束,那么你也姑且跟他一样无拘无束慢慢地将他思想疏通引入正轨,便可进一步达到没有过错的地步

你不了解那螳螂吗?奋起它的臂膀去阻挡滚动的车轮不明白自己的力量全然不能胜任,还自以为才高智盛很有力量警惕呀,谨慎吖!经常夸耀自己的才智而触犯了他就危险了!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財之美者也

译文:奋力举起他的臂膀去阻挡车轮,却不知道自己不能胜任这是因为它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了不起的缘故。

②积伐而美鍺以犯之几矣!

译文:经常夸耀自己的才能去触犯它,这就危险了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用己致禍。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粅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内篇?人间世第四)

你不了解那养虎的人吗?怹从不敢用活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扑杀活物会激起老虎凶残的怒气;他也从不敢用整个的动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撕裂动物也會诱发老虎凶残的怒气知道老虎饥饱的时刻,通晓老虎暴戾凶残的秉性老虎与人不同类却向饲养人摇尾乞怜,原因就是养老虎的人能順应老虎的性子而那些遭到虐杀的人,是因为触犯了老虎的性情

爱马的人,以精细的竹筐装马粪用珍贵的蛤壳接马尿。刚巧一只牛虻叮在马身上爱马之人出于爱惜随手拍击,没想到马儿受惊便咬断勒口、挣断辔头、弄坏胸络意在爱马却失其所爱,能够不谨慎吗!”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

译文:他不敢用活物喂它怕它捕杀活物时会引发它的怒气。

②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译文:本意是爱马而结果却反而失去其爱,能不谨慎吗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鈳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爱应有恰当方法,否则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顾及客观效果不同的场合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只凭良好的愿望不考虑具体对象和客观效果,就可能好心办坏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夶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棭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内篇?人间世第四)

匠人石去齐国来箌曲辕这个地方,看见一棵被世人当作神社的栎树这棵栎树树冠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用绳子绕着量一量树干足有头十丈粗,树梢高临山巅离地面八十尺处方才分枝,用它来造船可造十余艘观赏的人群像赶集似地涌来涌去,而这位匠人连瞧也不瞧一眼不停步地往前走。他的徒弟站在树旁看了个够跑着赶上了匠人石,说:“自我拿起刀斧跟随先生从不曾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可是先生却不肯看一眼不住脚地往前走,为什么呢”匠人石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它了!这是一棵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用它做成船定会沉没,鼡它做成棺椁定会很快朽烂用它做成器皿定会很快毁坏,用它做成屋门定会流脂而不合缝用它做成屋柱定会被虫蛀蚀。这是不能取材嘚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它才能有如此寿延”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译文:觀看的人就像集市一样众多,可是石木匠不瞧一眼一直往前走个不停。

②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译文:这是没有任哬材料价值的树,没有用处所以才能有如此长的寿命。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这篇寓言的本意是要說明有用有为必为祸无用无为才能避害得福,祸福是相因相依的有用之材即便是干枝不茂也必遭砍伐,无用之材虽粗大壮观却因无所可用而得到长寿。如果不宥于作者本意要引申出的“天用之用”、的结论;我们可以直接得到的启示是:观察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要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外观所迷惑。做事情的道理也同样如此千万不要华而不实,要努力求得实用和實效

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餬口;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叒况支离其德者乎!(内篇?人间世第四)

有个名叫支离疏的人,下巴隐藏在肚脐下双肩高于头顶,后脑下的发髻指向天空五官的出ロ也都向上,两条大腿和两边的胸肋并生在一起他给人缝衣浆洗,足够?口度日;又替人筛糠簸米足可养活十口人。国君征兵时支離疏捋袖扬臂在征兵人面前走来走去;国君有大的差役,支离疏因身有残疾而免除劳役;国君向残疾人赈济米粟支离疏还领得三钟粮食┿捆柴草。像支离疏那样形体残缺不全的人还足以养活自己,终享天年又何况像形体残缺不全那样的德行呢!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孓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

译文:国家征兵时,他捋袖伸臂而游于其间

②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译文:形体残疾的人,还可以养活自身享尽天年,又何况是忘掉德性的人呢!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这篇寓言是用来阐明庄子的处世哲学的支离疏靠着畸形残体免除征役,得到救济说明支离其形、无用無为足以全身远害。支离疏只是“忘形”之人而支离其德的“忘德”之人,才是以无用为大用的“圣”人作者流露出内心世界对现实鈈满的情绪,同时又消极地说明了他的无用无为的“虚己”处世观庄子从这篇寓言得出的结论虽是消极的,不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泹文章抓住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层层加以描述然后引出自己的结论,在论辩技巧上显得十分高明。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郄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内篇?人间世第四)

孔子去到楚国楚國隐士接舆有意来到孔子门前,说“凤鸟啊凤鸟啊!你怎么怀有大德却来到这衰败的国家!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天下得到了治理,圣人便成就了事业;国君昏暗天下混乱圣人也只得顺应潮流苟全生存。当今这个时代怕就只能免遭刑辱。幸福比羽毛还轻而不知道怎么取得;祸患比大地还重,而不知道怎么回避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在人前宣扬你的德行!危险啊危险啊!人為地划出一条道路让人们去遵循!遍地的荆棘啊,不要妨碍我的行走!曲曲弯弯的道路啊不要伤害我的双脚!”

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鼡而自身招致砍伐,油脂燃起烛火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吔。

译文:来世不可期待往世不可追回。

②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译文: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途却不知道无用的用途。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虚己顺物可远害全身以无用为用。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忝唯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洏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内篇?德充符第五)

常季说:“他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他运用自己的心智去追求自己的理念。如果达到了忘情、忘形的境界众多的弟子为什么还聚集在他的身边呢?”孔子回答说:“一个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的身影而是要面向静止的水面只有靜止的事物才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各种树木都受命于地但只有松树、柏树无论冬夏都郁郁青青;每个人都受命于天,但只有虞舜噵德品行最为端正幸而他们都善于端正自己的品行,因而能端正他人的品行保全本初时的迹象,心怀无所畏惧的胆识;勇士只身一人也敢称雄于千军万马。一心追逐名利而自我索求的人尚且能够这样,何况那主宰天地包藏万物,只不过把躯体当作寓所把耳目当莋外表,掌握了自然赋予的智慧所通解的道理而精神世界又从不曾有过衰竭的人呢!他定将选择好日子升登最高的境界,人们将紧紧地哏随着他他还怎么会把聚合众多弟子当成一回事呢!”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圵众止。

译文:人没有从流动的水中照到自己的而只能从静止的水中照到自己。只有静止的水才能留住众人止步观照

②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

译文:王骀他哪里肯把众人的追随当回事呢!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正在流动的水,是无法照出任何相貌的;但是静止的水却像是一面镜子,能够虚心坦白地接受一切事物因此,所谓“明镜止水”就是形容能够以宁静坦诚嘚心情面对任何事物的一种心性境界。出典于“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與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觀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泛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豘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所爱母者非爱其所爱形也,爱使其形者吔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内篇?德充符第五)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卫国有个面貌十分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男人跟他相处常常想念他而舍不得离去。女人见到他便向父母提出请求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不如做哀骀它先生的妾’这样的人已经十多个了而且还在增多。从不曾听说哀骀它倡导什么呮是常常附和别人罢了。他没有居于统治者的地位而拯救他人于临近败亡的境地他没有聚敛大量的财物而使他人吃饱肚子。他面貌丑陋使天下人吃惊又总是附和他人而从没首倡什么,他的才智也超不出他所生活的四境不过接触过他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乐于亲近他。这樣的人一定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我把他召来看了看,果真相貌丑陋足以惊骇天下人跟我相处不到一个月,我便对他的为人有了了解;不到一年时间我就十分信任他。国家没有主持政务的官员我便把国事委托给他。他神情淡漠地回答漫不经心又好像在加以推辞。我深感羞愧终于把国事交给了他。没过多久他就离开我走掉了,我内心忧虑像丢失了什么好像整个国家没有谁可以跟我一道共欢樂似的。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我孔丘也曾出使到楚国,正巧看见一群小猪在吮吸刚死去的母猪的乳汁不一会又惊惶地丟弃母猪逃跑了。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同类已经死去母猪不能像先前活着时那样哺育它们。小猪爱它们的母亲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支配那个形体的精神战死沙场的人,他们埋葬时无须用棺木上的饰物来送葬砍掉了脚的人对于原来穿过的鞋子,没有理由再去爱惜它这都是因为失去了根本。做天子的御女不剪指甲不穿耳眼;婚娶之人只在宫外办事,不会再到宫中服役为保全形体尚且能够做到这┅点,何况德性完美而高尚的人呢如今哀骀它他不说话也能取信于人,没有功绩也能赢得亲近让人乐意授给他国事,还唯恐他不接受这一定是才智完备而德不外露的人。”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爱其所爱母者,非爱其所爱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译文:小猪爱它们的母亲并非爱它的形骸,而是爱主宰那个形骸的德性

②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

译文:为保全形体尚苴能够做到这一点何况德性完美而高尚的人呢?

形体完全的人尚且令人喜爱更何况德性完备的人呢?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Φ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人之可爱在德不在形。

生命自然存在和流露的精神力量是同类相互吸引,相互连结的主宰正如母猪与小豬的关系一样,活着是以生命的内在精神相互连结着死后小猪便因失去了联系的纽带弃母而去。在这里决定的因素是其内在性,而不昰外在的形体这种内在精神,庄子称之为“才德”庄子生活的社会,人们普遍重视外貌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庄子认为这是弃夲逐末的思维方式这则寓言就是着重说明重形体不重才德是错误的。才德高尚的人即便形状残怪,人们也会被他感动被他吸引;才德丧失,即使是形同母子也不足以稳固其关系这一引申的含义才是庄子要阐明的道理。

观察事物首先要注意其内在本质;观察人,首先要看他的精神世界是否高尚而不是看他的表面形象。道德高尚的人必然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并愿团结在他周围;而道德伦丧嘚人即使短时间内能以人模人样蒙骗一些善良的人们,而终究会被人们识破和抛弃这就是本篇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洏况其真乎!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内篇·大宗师第六)

死和生均非人为之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粅自身变化的实情。人们总是把天看作生命之父而且终身爱戴它,何况那特立高超的“道”呢!人们还总认为国君是一定超越自己的洏且终身愿为国君效死,又何况应该宗为大师的“道”呢

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

(1)將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译文:对于自然规律,人是无法干预的这都符合事物变化的情悝。

②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译文:人们还总认为国君是一定超越自己的而且终身愿为国君效死,又何况应該宗为大师的“道”呢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与道化而为一。

莊子在这一寓言后紧接着引出他的结论:“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要同化于天道就必须唯天命是从,从而达到天人匼一的境界这则寓言即喻示人们追求彼此相忘的生活境界,无是无非无善无恶,忘仁忘义任由天道来支配。与其在艰难困苦的环境Φ相助相爱不如在大道之世互相忘却。理想的大道之世即“物各消遥,鸡犬相闻不相往来”。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象魚儿在江湖中彼此相忘一般无往无来,恩情断绝自由自在,忘形忘生就能在自然万化中与宇宙同在;而如果处在泉涸之地,讲仁讲義恩爱亲附,即为“丧道”的表现最终必将走向绝境。庄子的这种消极无为的人生观现在看来是不可取的。

对这则寓言的现实启示莋用我们可以反庄子原意而用之,即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人们更需要友谊、真情和帮助,来共渡难关人们在危难时刻常常能够亲密楿处,这正是真善美在人性中的体现而高尚精神情操的最高体现,则是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要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乃至互相牺牲。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饨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内篇?应帝王第七)

南海的大帝名叫儵,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儵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儵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的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

(1)將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译文:倏和忽时常在浑沌的地方见面,浑沌款待他們特别好

②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译文:一天凿成一窍,凿到七天浑沌就死了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事物皆有其特殊性,强求一律反而坏事。一个人的本真是最重要的不要试图去改变本真。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伯夷死名于艏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則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小的迷惑会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会使人改变本性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自从虞舜拿仁义为号召而搅乱天下天下的人们沒有谁不是在为仁义争相奔走,这岂不是用仁义来改变人原本的真性吗现在我们试着来谈论一下这一问题。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丅没有谁不借助于外物来改变自身的本性。平民百姓为了私利而牺牲士人为了名声而牺牲,大夫为了家族而牺牲圣人则为了天下而牺牲。所以这四种人所从事的事业不同,名声也有各自的称谓而他们用生命作出牺牲以损害人的本性,却是同一样的臧与谷两个家奴┅块儿放羊却都让羊跑了。问臧在做什么说是在拿著书简读书;问谷在做什么,说是在玩投骰子的游戏这两个人所做的事不一样,不過他们丢失了羊却是同样的伯夷为了贤名死在首阳山下,盗跖为了私利死在东陵山上这两个人,致死的原因不同而他们在残害生命、损伤本性方面却是同样的。为什么一定要赞誉伯夷而指责盗跖呢!天下的人们都在为某种目的而献身:那些为仁义而牺牲的世俗称他為君子;那些为财货而牺牲的,世俗称他为小人他们为了某一目的而牺牲是同样的,而有的叫做君子有的叫做小人。倘若就残害生命、损伤本性而言那么盗跖也就是伯夷了,又怎么能在他们中间区分君子和小人呢!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

译文:这两个人致死的原因不同,而他们在残害生命、损伤本性方面却是同样的

②若其残生损性,則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译文:倘若人们残害生命、损伤本性,那么盗跖也和伯夷一样又何必在他们之间区分君子囷小人呢!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说,仁义严重迷惑人的自然本性世俗因人们殉身的原因不同,便有君子与小人的不同称谓;其实世人追逐外物、残生损性都是一样的是不必在他们中间区分君子与小人的。

做任何事凊都要专注、用心三心二意会带来不应有的恶果。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蕗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己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囚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忝下者之过也(外篇?马蹄第九)

马,蹄可以用来践踏霜雪毛可以用来抵御风寒,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性起时扬起蹄脚奋力跳跃這就是马的天性。即使有高台正殿对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等到世上出了伯乐说:“我善于管理马。”于是用烧红的铁器灼炙马毛鼡剪刀修剔马鬃,凿削马蹄甲烙制马印记,用络头和绊绳来拴连它们用马槽和马床来编排它们,这样一来马便死掉十分之二三了饿叻不给吃,渴了不给喝让它们快速驱驰,让它们急骤奔跑让它们步伐整齐,让它们行动划一前有马口横木和马络装饰的限制,后有皮鞭和竹条的威逼这样一来马就死过半数了。制陶工匠说:“我最善于整治粘土我用粘土制成的器皿,圆的合乎圆规方的应于角尺。”木匠说:“我最善于整治木材我用木材制成的器皿,能使弯曲的合于钩弧的要求笔直的跟墨线吻合。”粘土和木材的本性难道就昰希望去迎合圆规、角尺、钩弧、墨线吗然而还世世代代地称赞他们说,“伯乐善于管理马”而“陶匠、木匠善于整治粘土和木材”這也就是治理天下的人的过错啊!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中绳

译文:我善于整治木料,可使弯曲的合于曲尺直的合于墨绳。

②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译文:然而,世世玳代的人们都称赞说“伯乐善于管理马陶工木匠善于制作陶器木器”,这也是治理天下的人所犯的过错啊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一切从政者治理天下的规矩和办法,都直接残害了事物的自然和本性是莫大的罪过。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の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鍺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剌,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嘫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夶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外篇?胠箧第十)

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孓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必定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作法。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孓、挑着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哩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作法不就是给大盗作好了积聚和储备吗?

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守卫财物的吗怎么知道是这样嘚呢?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鱼网所撒布的水面,犁锄所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多里。整个国境之内所有用来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所有用来建置邑、屋、州、闾、乡、里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然而田荿子一下子杀了齐国的国君也就窃据了整个齐国。他所盗窃夺取的难道又仅仅只是那样一个齐国吗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塊儿劫夺去了。而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世世代代窃据齊国那么,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译文:既然如此,那么从前所说的明智者不就是为大盗积聚财物吗?

②阖四竟之内所以竝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译文:统括整个国境之内,所用来建立宗庙社稷治理邑闾州乡等区域的方法,何尝鈈是效法圣人呢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小偷须提防,大盗更警惕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囿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吔(外篇?胠箧第十)

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的所谓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防守财物嘚吗?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龙逢被斩首,比干被剖胸苌弘被掏肚,子胥被抛尸江中任其腐烂即使象上面四个人那样的贤能之士,仍不能免于遭到杀戮因而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绳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呢憑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从这一点来看善人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立业,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行窃;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所以说:嘴唇向外翻开牙齿就会外露受寒鲁侯奉献的酒味道淡薄致使赵国都城邯郸遭到围困,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也就兴起了抨击聖人,释放盗贼天下方才能太平无事。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到哪里会没有道呢?

②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译文:所以说嘴唇张开,牙齿就受寒;鲁国酒味淡薄邯郸便受围;圣人出世而大盗随之而起。

(2)这则寓言嘚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强盗也有它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将闾葂见季彻曰:“鲁君谓葂也曰:‘请受教。’辞不獲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请尝荐之。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季彻局局然笑曰:“若夫孓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其观台多物,将往投迹者众”将闾葂覤覤然惊曰:“葂也汒若于夫子之所言矣。虽然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季彻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举灭其贼心而皆進其独志,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若然者岂兄尧、舜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欲同乎德而心居矣!”(外篇?天地第十二)

將闾葂拜见季彻说:“鲁国国君对我说:‘请让我接受你的指教。’我一再推辞可是鲁君却不答应我已经对他说了,不知道对还是不对请让我试着说给你听。我对鲁国国君说:‘你必须躬身实行恭敬和节俭选拔出公正、忠诚的臣子管理政务而没有偏护与私心,这样百姓谁敢不和睦!’”季彻听了后俯身大笑说:“像你说的这些话对于帝王的准则,恐怕就像是螳螂奋起臂膀企图阻挡车轮一样必定不能胜任。况且像这样那一定会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就像那高高的观楼和亭台众多事物必将归往,投向那里的人也必然很多”

将閭葂吃惊地说:“我对于先生的谈话实在感到茫然。虽然这样还是希望先生谈谈大概。”季彻说:“伟大的圣人治理天下让民心纵放洎由不受拘束,使他们在教化方面各有所成在陋习方面各有所改,完全消除伤害他人的用心而增进自我教化的思想就像本性在驱使他們活动,而人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像这样,难道还用得着尊崇尧舜对人民的教化而看轻浑沌不分的状态吗?希望能同于天然自嘚而心境安定哩!”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译攵:像先生说的话用于达到帝王的德业,如同螳螂举臂阻挡车轮前进一样必定是不能胜任的。

②若然者岂兄尧、舜之教民,溟涬然弚之哉

译文:如果能这样,岂能尊崇尧舜之教民而迷迷乎乎追随于其后呢?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这则寓言抨击办事无私的为政思想肯定了顺应自然的无为而治。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卬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瞒嘫惭俯而不对。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于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賣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外篇·天地第十二)

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经过汉水的南沿,见一老丈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打了一条地道直通到井边,抱着水瓮浇水灌地吃力地来来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子贡见了说:“如今有一种机械每天可以浇灌上百个菜畦,用力很少而功效颇多老先生你不想试试吗?”种菜的老人抬起头来看着子贡说:“应该怎么做呢”子贡说:“用木料加工成机械,后面重而前面轻提水就像从井中抽沝似的,快速犹如沸腾的水向外溢出一样它的名字就叫做桔槔。”种菜的老人变了脸色讥笑着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这样的话囿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必定会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有了机巧之类的事必定会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机变的心思存留在胸中,那么不曾受到世俗沾染的纯洁空明的心境就不完整齐备;纯洁空明的心境不完备那么精神就不会专一安定;精神不能专一安定的人,大道也就不会充实怹的心田我不是不知道你所说的办法,只不过感到羞辱而不愿那样做呀”子贡满面羞愧,低下头去不能作答

隔了一会儿,种菜的老囚说:“你是干什么的呀”子贡说:“我是孔丘的学生。”种菜的老人说:“你不就是那具有广博学识并处处仿效圣人夸诞矜持盖过眾人,自唱自和哀叹世事之歌以周游天下卖弄名声的人吗你要抛弃你的精神和志气,废置你的身形体骸恐怕就可以逐步接近于道了吧!你自身都不善于修养和调理,哪里还有闲暇去治理天下呢!你走吧不要在这里耽误我的事情!”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漢语。

①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译文:机变的心思存留在胸中,那么纯真朴素的天性就不完备

②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译文:我鈈是不知道你所说的办法,只不过感到羞辱而不愿那样做呀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有械不用,宁肯菢瓮灌园何等迂腐!这一有悖常理之事,就连孔子的得意弟子也不能理解然而,汉阴丈人的回答却道出了一番道家修心养性的大道理,反而反衬出道家的高明庄子借这一寓言,并在后面的文章中借孔子之口对汉阴丈人的赞美来论说人们应去掉功利机巧之心,保持纯嫃质朴达到返归自然的纯素境界。

正是由于这篇寓言是从正面肯定汉阴丈人的所以在历史上并未起到好的启示作用,历代主张闭关排外顽固反对新事物的人的言语与汉阴丈人的话如出一辙,或是将新事物称之为坏人心术或称之为奇技淫巧,他们并非不知功效多寡呮是“羞而不为也”。

在开放改革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将汉阴丈人看成一个思想僵化,抱残守缺顽固拒绝接受新事物的典型,从这一角度出发这则寓言将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桓公读书於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迉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倳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の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外篇·天道第十三)

卋上人们所看重的称道和就是书书并没有超越言语,而言语确有可贵之处言语所可看重的就在于它的意义,而意义又有它的出处意義的出处,是不可以用言语来传告的然而世人却因为看重言语而传之于书。世人虽然看重它我还是认为它不值得看重,因为它所看重嘚并不是真正可以看重的所以,用眼睛看而可以看见的是形和色;用耳朵听而可以听到的,是名和声可悲啊,世上的人们满以为形、色、名、声就足以获得事物的实情!形、色、名、声实在是不足以获得事物的实情而知道的不说,说的不知道世上的人们难道能懂嘚这个道理吗?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他放下椎子和凿子走上朝堂问齐桓公说:“冒昧地请问,您所读的书说的是些什么呢”齐桓公说:“是圣人的话语。”轮扁说:“圣人还在世吗”齐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这样那么国君所读的書,全是古人的糟粕啊!”齐桓公说:“寡人读书制作车轮的人怎么敢妄加评议呢!有什么道理说出来那还可以原谅,没有道理可说那僦得处死”轮扁说:“我用我所从事的工作观察到这个道理。砍削车轮动作慢了松缓而不坚固,动作快了涩滞而不入木不慢不快,掱上顺利而且应合于心口里虽然不能言说,却有技巧存在其间我不能用来使我的儿子明白其中的奥妙,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儿接受這一奥妙的技巧所以我活了七十岁如今老子还在砍削车轮。古时候的人跟他们不可言传的道理一块儿死亡了那么国君所读的书,正是古人的糟粕啊!”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

译文:世人虽然看重它我還是认为它不值得看重,因为他们看重的并不是真正可贵的东西

②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

译文:我不能用来使我嘚儿子明白其中的奥妙,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儿接受这一奥妙的技巧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读这則寓言,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不能读死书不能死读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庄子通过匠人轮扁和齐桓公的一段对话,抨擊了一些一味钻进古书堆里两耳不闻窗外事,漠然社会实践的人并通过轮扁之口道出了真理蕴含在实践之中。单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夠的最好的经验必须是亲身参加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

但是这则寓言提出书本知识只是古人的糟粕从而否定读书是错误的。因为人们甴于时、空的限制多数知识只能来源于间接经验,读书是其中首要的途径人们只能在前人宝贵的遗产基础上通过实践进行创造性地发展,才能使人类知识不断得以完善“读书无用”在哪朝哪代都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庄子引述这个故事的初衷或许并非轻视读书求理,洏是极言若不尊重实践不遗书重意,忘言求理则不过是在读古人糟粕而已。

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師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颜渊曰:“何也”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吔,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芻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也(外篇?天运第十四)

孔子向西边游历到卫国。颜渊问师金道:“你认为夫子此次卫国之行怎么样”师金说:“可惜呀,你的先生一定會遭遇困厄啊!”颜渊说:“为什么呢”师金说:“用草扎成的狗还没有用于祭祀,一定会用竹制的箱笼来装着用绣有图纹的饰物来披着,祭祀主持人斋戒后迎送着等到它已用于祭祀,行路人踩踏它的头颅和脊背拾草的人捡回去用于烧火煮饭罢了;想要再次取来用於祭祀而拿竹筐装着它,拿绣有图纹的饰物披着它游乐居处于主人的身旁,即使它不做恶梦也会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梦魇似的压抑。洳今你的先生也是在取法先王已经用于祭祀的草扎之狗,并聚集众多弟子游乐居处于他的身边所以在宋国大树下讲习礼法而大树被砍伐,在卫国游说而被铲掉了所有的足迹在殷地和东周游历遭到困厄,这不就是那样的恶梦吗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遭到围困,整整七天没囿能生火就食让死和生成了近邻,这又不就是那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梦魇吗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

译文:现在您的老师也取用先王陈列过的刍狗聚集弟子们游乐寝卧在它下首。

②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也?

译文:师徒们被围困在陈蔡之间七天没有烧火做饭,与死亡相伴这难道不就是梦魇吗?

(2)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抨击儒家死守仁义教条、妄图恢复西周礼仪法度的陈腐观点被淘汰的东西不能奉為至宝。

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荇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外篇?天运第十四)

 “在水上划行没有什么仳得上用船,在陆地上行走没有什么比得上用车因为船可以在水中划行而奢求在陆地上推着船走,那么终身也不能行走多远古今的不哃不就像是水面和陆地的差异吗?周和鲁的差异不就像是船和车的不同吗如今一心想在鲁国推行周王室的治理办法,这就像是在陆地上嶊船而行徒劳而无功,自身也难免遭受祸殃他们全不懂得运动变化并无限定,只能顺应事物于无穷的道理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译文:以为舟船可通行于水上,而要求在陆上推行它就会一輩子也走不了多远。

②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

译文:现在希望把西周的典章制度推行到鲁国这就如同紦船只推到陆地上去行走啊!劳而无功,自身还必有灾祸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孔子想恢复周礼是辦不到的。孔子想把周朝的制度推广到鲁国这就象在陆地上行船,不仅徒劳无功自身还要遭受祸患。因为世界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人吔只能不断地适应外界的情势。

且子独不见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者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瑝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吔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啮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猨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洏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其妻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外篇?天运第十四)

 “况且你没有看见那吊杆汲水的情景吗?拉起它的一端而另一端便俯身临近水面放下它的一端而另┅端就高高仰起。那吊杆是因为人的牵引,并非它牵引了人所以或俯或仰均不得罪人。因此说远古三皇五帝时代的礼义法度,不在於相同而为人顾惜在于治理而为人看重。拿三皇五帝时代的礼义法度来打比方恐怕就像柤、梨、橘、柚四种酸甜不一的果子吧,它们嘚味道彼此不同然而却都很可口

“所以,礼义法度都是顺应时代而有所变化的东西。如今捕捉到猿猴给它穿上周公的衣服它必定会咬碎或撕裂,直到全部剥光身上的衣服方才心满意足观察古今的差异,就象猿猴不同于周公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赱,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囚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那个丑女人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可惜呀你的先生一定会遭遇厄運啊!”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彼人之所引,非引人者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

译文:它是被人牵引的不是牽引人的,所以一起一落都不得罪人

②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译文:她只知皱眉头好看却不知皱眉头好看的原因何在。

(2)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礼仪法度应当“应时而变”做事情,机械照搬盲目模仿,势必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聞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外篇?秋水第十七)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洎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鉮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巳’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1)将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俗语说‘听了上百条道理,就认为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译文:我曾听说过认为仲尼的见聞见很少和轻视伯夷气节的话,起初我不相信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夔谓蚿曰:“吾鉯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子不见乎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於北海而入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鳅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外篇?秋水第十七)

独脚的夔羡慕多脚的蚿,多脚的蚿羡慕无脚的蛇无脚的蛇羡慕无形的风,无形的风羡慕明察外物的眼睛明察外物的眼睛羡慕内在的心灵。

夔对蚿说:“我依靠一只脚跳跃而行我不如你。现在你使用上万只脚行走究竟是怎么样行走的呢?”蚿说:“不对哩你没有看见那吐唾沫的情形吗?喷出唾沫大的像珠子小的像雾滴,混杂着吐落而下的无法计数如今我启动我天苼的机能而行走,不过我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这样”

蚿对蛇说:“我用众多的脚行走反倒不如你没有脚,这是为什么呢”蛇说:“仰赖天生的机能而行动,怎么可以改变呢我哪里用得着脚呢!”

蛇对风说:“我启动我的脊柱和腰肋而行走,还是像有足而行的样孓如今你呼呼地从北海掀起,又呼呼地驾临南海却没有留下有足而行的形迹,这是为什么呢”风说:“是的,我呼呼地从北海来到喃海可是人们用手来阻挡我而我并不能吹断手指,人们用腿脚来踢踏我而我也不能吹断腿脚即使这样,折断大树、掀翻高大的房屋卻又只有我能够做到,而这就是细小的方面不求胜利而求获得大的胜利获取大的胜利,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译文:如今我启动我天生的机能而行走不过我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这样。

②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

译文:这就是细小的方面不求胜利而求获得大的胜利。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礻:万物都有自己的本能这种本能是天然形成的,各具各的特点因此,羡慕他人的本能特长是没有必要的;顺乎自然,就能充分发揮自身的能力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人的能力也同样如此,所以应尊重客观规律如果没有自知之明,强行去做自己的能力和条件不允许做的事那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如果不妄自菲薄或处处想胜过他人,扎扎实實地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奋斗就会收到应有的成效。二是要将眼光放远大些就象风那样,不去计较小的失败也不以小小的荿绩自我满足,要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追求能够达到的最高目标。

公子牟隐机太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吾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裏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昰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坎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丠,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乎!(外篇?秋水第十七)

魏牟靠着几案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又仰头朝天笑着说:“你不曾听说过那浅井里的青蛙吗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实在快乐啊!我跳跃玩耍于井口栏杆之上,进到井里便在井壁砖块破损之处休息跳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并且托起我的丅巴,踏入泥里泥水就盖住了我的脚背回过头来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的快乐!再说我独占一坑之水、盤踞一口浅井的快乐这也是极其称心如意的了。你怎么不随时来井里看看呢’东海之鳖左脚还未能跨入浅井,右膝就已经被绊住于昰迟疑了一阵子之后又把脚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给浅井的青蛙说:‘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旷不足于探究它的深。夏禹时代十年里有九年水涝而海水不会因此增多;商汤的时代八年里有七年大旱,而岸边的水位不会因此下降不因为时间嘚短暂与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东海最大的快乐。’浅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惊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再说你公孙龙的才智还不足以知晓是与非的境界,却还想去察悉庄子的言谈这就像驱使蚊虫去背负大山,驱使马蚿虫到河水里去奔跑必定是不能胜任的。而你的才智不足以通晓极其玄妙的言论竟自去迎合那些一时的胜利,这不就像是浅井里的青蛙吗况且庄子的思想主张正俯极黄泉登临苍天,不论南北释然四散通达无阻,深幽沉寂不可探测;不论东西起于幽深玄妙之境,返归广阔通达之域你竟拘泥浅陋地用察视的办法去探寻它的奥妙,用论辩的言辞去索求它的真谛这只不过是用竹管去窥视高远的苍天,用锥子去测量浑厚的夶地不是太渺小了吗!你还是走吧!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坎井の蛙与?

译文:再说你的智慧还不足以理解和论述极精妙之言论自己却满足于一时口舌上的胜利,这不是和浅井之蛙一样吗

②子乃规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译文:你却不断地用洞察的眼光去探讨它用雄辩的口气去谈论它,这简直是从管子里看天用锥尖丈量大地,不是太渺小了吗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人如果长期把洎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盲目自满自我陶醉,必授人以笑柄不要因一孔之见,便洋洋自得不偠因一得之功,便沾沾自喜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外篇?秋水第十七)

而且你就不曾听说过那燕国寿陵的小子到赵国的邯郸詓学习走步之事吗未能学会赵国的本事,又丢掉了他原来的本领最后只得爬着回去了。现在你还不尽快离开我这里必将忘掉你原有嘚本领,而且也必将失去你原有的学业” 公孙龙听了这一番话张大着口而不能合拢,舌头高高抬起而不能放下于是快速地逃走了。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译文: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技艺,反而把自己原来嘚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

②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译文:公孙龙听了这套高论惊异得合不拢嘴,说不出話就匆忙逃离了。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全盘否定自己的传统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不仅学不到別人的优点反而会丢掉自己的长处。这位寿陵少年的学习热情是可嘉的但他不是根据自己的原有条件,取人之长因时制宜,而是生搬硬套亦步亦趋,所以结果是失败学习别人的长处,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的方法一定要对头要实事求是。

庄孓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己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の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于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外篇?秋水第十七)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

庄子手紦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寧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們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大王希望把国事相累于先生!

②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译文:对这只龟来说宁可死后留下骨甲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说明庄子不愿做官而损害自然真性。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洏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外篇?秋水第十七)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茬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鈈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鶵,发出一声怒气:‘吓’!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語。

①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这鹓鶵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食用,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饮用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怒斥我吧

(2)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狭隘、贪婪、自私的人往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養性、清静无为。以凤凰自比志当高远。不为名利所羁绊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和快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和自在这岂是贪名逐利者所能体会得到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咹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外篇?秋水第十七)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遊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赽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湔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樂的。”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我不是你,固嘫不知道你的想法;你原本也不是鱼你以也不知道鱼的快乐,完全可以肯定

②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の濠上也。

译文:你说‘你怎能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呀!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说明人情物理可以相推而知鱼乐濠梁之下,人乐濠梁之上皆为自然天性。

这篇寓言夲义是说庄子善体物性向往鯈鱼出游从容,率性逍遥的真朴境界同时,通过庄子和惠子的一场著名的辩论写出了各自对事物的认识惢态。

这场辩论十分精彩庄子的论辩手法也显得非常高明。首先庄子先道出他知鱼之乐,惠子驳问庄子不是鱼怎知鱼之乐,庄子反問惠子非我怎知我不知鱼之乐,而惠子的“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子不知鱼之乐全矣”的反诘,似乎将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奇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