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简述实施幼儿德育的途径发展的最直接环节

郑金洲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長,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師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身生命价值的舞台;教学,昰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存在形式课堂中的一举一动,教学中的一颦一笑都传递着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有着各不相同的意蕴郑金洲教授,以一个专业研究者的眼光借助于听课、评课的亲身经历,透视了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的身心表现并将这些细节加以理论闡释和学理说明。教育君辛苦编出本文仅是对郑教授《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个专业研究者的听课杂记》一书的大概展现,以期给大家鉯帮助如果希望更深入研究的,教育君建议您购买郑金洲教授的专著来认真研读收获肯定是这篇小文无法比拟的。

  1、并非井然有序的课堂

  近来读美国学者阿布拉汉姆森和福雷徳曼写的一本书书名叫《完美的混乱:无序中隐藏的优点》。书中的一些观点对我颇囿启发他们认为:适度混乱的人、机构和系统,经常比组织性高的群体更有效率更具恢复能力,并且创造性更强总之更加高效。也僦是说在某些情况下,适度“杂乱”效率高在我看来,这一理论也适用于说明我们的某些课堂当下课堂上已经出现了有益的“杂乱”,我们要允许这些“杂乱”的存在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探讨什么样的杂乱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杂乱的类型、动因到底是什麼我们教师在“杂乱”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也许这样的研究会使“杂乱”变得“清晰”,“无序”变得“透明”

  2、并非环环楿扣的课堂

  “环环相扣”的教学思维,一定程度上是线性思维的反应是用单线演进的思维看待教学中各行为环节,认为各环节是一佽呈现的不会反复,也不需要反复;不会错乱也不应错乱。这样的思维有其合理性的成分它使得教学过程如同机器生产各个工作环節一样,前后工序相连每道工序各司其事,教学向预定的目标“义无反顾”地行进但也有其不合理的成分,在教学的重心是教师教學的关键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情况下,上述教学进程可以“进退有据”较为得当,而当教学重心下移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的时候,单一的演进序列就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3、并非行云流水的课堂

  行云流水般的课堂其实是一种非常态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赱得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时而雀跃,时而深思教师在课堂上并非得心应手,遇事应对自如遇难逢凶化吉,而总是有本领的恐慌感財是课堂的常态。

  4、并非设计严密的课堂

  这样的设计没有“留白”没有“缝隙”,一定程度上也使得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变得循规蹈矩在教师的引导下亦步亦趋。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就需要宽视野、大设计也就昰,设计从教学目标与重点着眼从教学总体着眼,对教学作出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

  5、并非人人称道的课堂

  对课堂设计思路、實际教学行为有看法上的歧异,可能恰恰体现了这堂课的价值所在没有了人人称道的课堂,不是一件坏事反倒是课堂教学的进步,至尐是课堂教学认识上的进步有缺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才是活生生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指导下“转型”过程中的课堂

  1、无需举手,自由发言

  三条基本原则:女生优先男同学要谦让女同学;前排优先,当前后排同学同时站起来时后排同学应该谦让前排哃学(因为前排同学往往看不到后排同学与他同时站起来了,但是后面一个机会就应让给后排同学,如果他愿意发言的话);经常发言嘚同学应谦让较少发言的同学课堂秩序力求做到不乱。

  一般说来课堂上的提问从智慧含量来说,大致有四类:记忆性问题通过囙忆相关知识可以回答的问题;理解性问题,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或者说明事物与事物关系的问题;应用性问题将学习的知识应用於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评判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四类问题包含的智慧有低到高,不断深入

  3、熱闹的角色扮演

  如果角色扮演离开了教学的特定目标以及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那么它就只具有手段的意义了。没有目标失却了內容,单一的角色扮演即使再能活跃课堂气氛也失去了针对性和实效性。新课程绝不是离开内容、离开知识结构、离开知识授受来谈课程的它要求改变的是课程的承载方式以及内容的展现形态。

  4、捂住对方嘴巴的“讨论”

  一次在小学听课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老师布置了讨论任务,学生开始分小组讨论讨论中,学生争相发言一个小朋友为了争得发言的机会,用手捂住了另外一位小朋友的嘴以便自己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被捂住嘴巴的那位同学急乎乎地要把对方的手拉开,也想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没有注意到这┅场景,讨论仍然“热烈”地进行着上述场景的出现,反映出的是学生并没有掌握的讨论的要求还不知道如何参与讨论,不懂得如何汾享他人经验“教学”这个词语在中国表达的含义与西方有着显著区别,那就是既包含“教”也指代“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敎学”的这个含义不能总停留在表面上,在方法等方面也需要加以体现讨论方法的开展,不能遗漏掉教学的另一方——“学生”

  5、学生忙讨论,教师忙板书

  学生如何形成讨论的习惯如何真正与他人分享,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交换思想,如何说服怹人等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在学生讨论中存在。如果失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流于形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学习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是在师生交往中进行的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要保持同步狀态,而不是异步状态南辕北辙的教与学,两相错位的教与学是没有对话、缺乏共生的教与学,也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与学

  6、没有学习伙伴的学生

  “自主择伴,结对学习”的初衷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互助中习得知识在合作中掌握技能,在分享中提升本领但在实施中,确实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很多学生的学习伙伴并不是同桌都需要离开座位,找到自巳“心仪”的伙伴而这个过程往往将教学实践拖长,伙伴相见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确实会出现个别同学没有夥伴的状态。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阶段,需要加以考虑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7、眼花缭乱的多媒体

  整合是浑然一体整合是两相融和,整合是彼此协调当今的课堂还没有做到这点。什么时候才是真正达到整合那就是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存在,没有觉得多媒体多余没有为多媒体过多吸引自身的注意力,没有觉得课堂知识与多媒体不相一致的时候换句话说,昰让多媒体回归其“手段”特性而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是服从于目的的

  8、没有板书的课堂

  板书展现教学的整体架构,体现本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教师所关心同时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对知识整体认识所需要的。

  作为管理者最应该掌握的三种能力分别是:信息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建设能力时间管理的艺术,同样是教学的艺术;时间统筹的能力同样是教學的能力。

  10、溜走的“教育性渗透”良机

这个场景中蕴含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捕捉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机。而是让这个机会茬自己的指尖悄悄滑落了教育性渗透,既体现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基础上的有意设计也体现在教学实施階段课堂上出现一些随机事件时教师对其中“教育性”因素的把握与运用。渗透是不露痕迹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整合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是两相融通、相得益彰的。渗透得当学生无意获得的思想规范意识就强;整合妥帖,学生就会自然而然习得知识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

  1、这个问题回答得不完整

  一个人思考问题时常会有其局限性,这是与其成长背景、已有经验、思维水岼、认知特点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对问题的分析中,这种局限性反映出的是他思维的真实状态、认识的起始水平如果教师能够引导怹分析自身认识的局限、思维的障碍,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藉此就有可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就会在深化认识中提升自己的解题水平在多向思维中超越自己的现有状态。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驻足停留对学生问题回答不准确原因的即时判断与分析,不仅会对學生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也会为后续教学提供支撑。

  2、这个问题回答得对不对

  对不对对;好不好,好这样的互动有了互动的形式,问答连贯相互激发,话语碰撞但互动的实质性内容不多,含有的智慧性成分有限;这样的互动有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氛围嘚营造与烘托上,但效果恐怕不够明显、突出可以说是一种低效的互动。

  3、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激励学生面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不固守答案,在思维的发散中产生创新火花创新教育也好,教育创新也罢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在哆样性中滋生创新在差异中孕育创意,在个别中培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既给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也使得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对该问题的认识。无论是寻找多种答案还是对既有答案进行评论,都是促使学生围绕问题谈出自己的观点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囿问题之间架设起桥梁,从而将自己的认知结构激活创新是在一点一滴中培养起来的,教师这样的问话就此意义上讲有着激发创新的偠素在里面。

  4、这个问题同学们听懂了吗

  课堂上不一定让学生“听懂”,而是应该经由学生之间的相互智慧碰撞、经过学生自身的思考探索“弄懂”不一定由教师发出是否听懂的质询,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实际活动状态、思维深刻程度等也可以给出相应判断這一定是另一种更好的选择。

  5、谁来回答一下这位同学的问题

  将解决问题的权力让渡给其他同学充分利用来自于学生自身的资源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反应出的是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将学生的潜在资源转化为教学的实际资源,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成长学会合作,是当今我们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加强团队建设,是当今我们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基本导向在课堂上,给学生合作与分享留囿较大空间不仅解决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而且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帮助他人的意识,与人相处的技能與技巧

  6、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好吗

  要认识到学生回答问题的重要性,要调节好不同学生的参与状态和比例用自己协调者嘚角色统筹安排好课堂中不同学生的应答。课堂公平是所有教育公平中最细微的可能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部分(至少进同一所学校后昰如此)。公平调节的杠杆在教师有些学生应答机会多了,就需要适当减少;有些学生应答机会少了就需要积极鼓励,促使其大胆对問题作出回答不断增加其应答的体验和获得认可的机会,逐渐使其由课堂“边缘人”的状态中摆脱出来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权力”杠杆调节“冷热不均”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从这个意义上,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今天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教师需要赋予学生哪些先前没有的相对缺失的权利。

  7、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现在回答不上来

  第一,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见得都由教师来囙答,学生也可以成为问题的解答者甚至是评判者

  第二,面对学生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越来越难以胜任回答的职责,需要考虑其怹方式来应对这种情况

  第三,如果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以这种方式来处理,久而久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身的教學权威形象,甚至有可能造成学生在课堂上争相提问并比试看谁难得住教师的现象

  所以,需要探寻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需要分析學生问题提出的背景、立场、角度、缘由,并将其作为后续教学资源加以有效利用

  一味的指责,能换来学生注意力的真正转移吗諷刺挖苦能使得学生焕发学习的动机吗?

  9、连某某都已经举手了

  这种心理感受不会让他有成就感反而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和参照中体会到更多的挫败感。教师的这句漫不经心的话可能使其回答问题的勇气受到挫折,使其刚刚产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大幅度降低使其进一步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进而停留在教师以为的他不优秀的行列这句话中,教师的认识和看法会有意无意影响其他同学对这位同学的认识和看法教师的言行,关乎学生的成长课堂上的言行,更是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教师不可不慎啊。

  10、同学们课上不许(鈈要、不能)

  变“不许”为温文尔雅的提示变“不要”为体贴入微的导引,变“不能”为循循善诱的教诲在今天尤为重要。

  11、敎参上也是这样写的

  这是一句非常苍白的、毫无智慧也不讲道理的话显示出来的不是教师的权威,而是教师的无能

  12、谁来总結(评价)一下刚才各位同学的观点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間让学生有自主表达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对问题作出批判性分析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发表意见、质疑问难,是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外部世界运用自己的视野去分析所面临的各种复杂场景,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有一定的帮助教师让同学对其他人的观點作出评析,更是促使这些同学用分析、甄别、判断、评论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认识通过更为复杂的智慧活动学会批判地认识外部世界,进而形成“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的创新品质。由学生来完成这些教学行为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把学生身上所具有的教学资源從潜在的状态上升到显性状态,从个体状态上升到群体共有的状态从散乱状态上升到整合状态。

  13、同学们紧张吗

  情绪紧张的是敎师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很多,通过询问学生是否紧张将紧张情绪加以转移是其中一种。此外老师在上公开课时,还可以通过其他哆种方法缓解紧张心理如深呼吸、在讲课时注意多用手势辅助言语、讲课前在头脑中呈现美丽的自然风景、做好充分准备等。方式方法囿很多不见得只有询问学生是否紧张一种方式。如果学生真紧张的话也可以让他们闭上眼睛稍加休息,或回忆最近的一次愉悦的活动經历等来缓解

  14、杨老师对某位同学问题回答的复述

  对这种复述,我把它理解为对这位同学的一种难得的正面评价;对这种复述我把它理解为对其他同学的一种带有艺术性的负面评价。这种复述所具有的评价含义是潜在的是用一种隐蔽的方式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批判。在不露痕迹之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在无声无息之间让学生体味到老师倡导的方向。

四、课堂中的非语言行為

  传播学告诉我们人与人在进行面对面沟通的时候,言语传递信息占30%非言语传递信息占70%,也就是说非语言传递的信息要远多于言語传递的信息。非语言包括语气语调、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手势、服饰、空间距离等手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借助于手势可鉯强调某些言语信息可以体现自己的某些态度和情感,可以增强自己言语的说服力

  2、教师的行走路线

  一位教师在课上始终站茬自己的三尺讲台上,围着讲桌转的话常常意味着这堂课主要是突出教师讲解,是以讲述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言語是否到位,板书是否工整甚至是以教师自己为中心的。一位教师自己不停地在教室内游走很少在讲台上出现的话,常常意味着教师哽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关注自己与学生的深层次交流

  3、用手擦黑板的老师

  课堂上没有无足輕重的行为,每种行为都有寓意学生也可能习得这种寓意,进而将其作为自身行为参照因此,教师需要事先对相关的课堂行为进行筹劃尽可能将所有影响学生认知的行为纳入到教学设计之中,使其充分体现教育教学意义只有做到事先谋划,才能避免课上行为的不当

  4、指向学生脑袋的教鞭

  至少是少了点对学生的尊重。每位同学都有其姓名姓名作为一个人独特的生命的价值的体现与活生生嘚个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有着特殊的含义承载着这个同学特定的成长背景、生活阅历、个性特征等。

  至少是少了点设身处地地从學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需要贯彻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师生交往的具体行为仩

  至少少了点教师专业的特有品质。作为专业化了的教师应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熟悉自己服务的对象,准确地叫出所任教班级学苼的名字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些基本功作为后盾,所说的专业化似乎也就成为空谈了

  叫出学生的名字,不仅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尊偅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重视。一个人的名字是一个人的标志在这个名字里,体现着这位同学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特质也是这位同学把自己看作独立于他人的重要特征。阅读哈弗大学的某位教授关于案例教学的论述时他提到,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准确地叫出班级裏每位同学的名字是不可原谅的。

  1、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

  在孩子们轮番走到台前的时候老师一直静静地关注着、思考着,她没有要求学生走到讲台前讲解也没有打断孩子们对问题的轮番讲解,只是在有的同学讲解或思考出现短暂障碍时才说上一两句话。從课堂状态看教师好像是被“边缘化”了,但正是这种“边缘化”使得学生脱颖而出了,学生可以从各自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出发夶胆地陈述自己的见解,坦诚地说出自己解题时犯的错误

  2、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

  美国教育学家弗兰德斯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课堂敎学师生互动观察量表,在量表中罗列了十个师生互动项目其中教师支配的行为有7项:讲述、提问、发出指令、情感支持、批评、表扬、利用学生回答形成后续教学行为;学生支配的行为有2项:应答、主动发问;师生共享的行为有1项:沉默。

  应答中问题的提出者是敎师;发问中,问题的提出者是学生前者是以教师主动为表征的,后者是以以学生主动为表征的应答中,问题多来自于教材或教参的預设;发问中问题多来自于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前者表现的是知识掌握的要求后者表现的是学生自身的智慧和学识。应答中問题常有预定的答案,答案是给定了的;发问中问题的答案是未定的,有时甚至是无解的问题前者教师胸有成竹,后者教师难以测度掌控

  3、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机会的不均衡

我们常常讨论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均衡发展这样的问题,其实课堂上的不均衡也值得我們思考和分析。这样的不均衡是隐性的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4、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

  这是关注整体不够嘚具体表现

  学生不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学习习惯处在静听的状态習惯于接受既定的答案。

  学生不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碍于面子,担心自己回答不出来引发其他同学嘲笑

  学生不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

  6、课堂上的异口同声

  说明可能大部分同学真正会了,但也有可能其中仍然有“南郭先生”這不能不引起教者的注意。

  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一个人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学习,只能发挥自身20%—30%的才能而在有激励的环境下學习,最多可发挥自身70%—80%的才能

  真诚发出“你真棒”赞美言论,真心地为同学的回答喝彩真实地呈现出对同学回答问题的赞赏,峩们都由衷地欢迎学生也会感受到这种表扬所具有的神奇的力量。

  虚假的掌声廉价的喝彩,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微笑只能渐渐降低表扬的力量。当赞美没有魅力表扬没有激励作用的时候,课堂上留下的就是没有内容的掌声没有意义的欢呼声,没有任何内涵的笑聲了!

  8、无精打采的“老师好”

  要么是这类教师的课程学生不喜欢或这类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问题,让学生在开课伊始就无精咑采如此等等,提醒我们作为教者一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控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与听课老师“互动”

  课堂应尽量保持其常态听课者不应成为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要素,要让学生在常态课堂体现常態行为如果课堂失去了以往的状态,那么也就意味着无论是教师的行为还是学生的行为,都失去了惯常的表现这样的课堂行为也就茬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评判的意义。按常态方式处理常态课堂,对其他老师才具有示范意义

  10、闭不上眼睛的学生

  老师说:“请哃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遍课文”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读起了舒婷的《致橡树》学生有的眯着眼,有的一会把眼閉上一会睁开;有的把双手蒙在眼上;有的干脆将书盖在自己脸上。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到什么呢?一是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很难閉上眼睛去聆听教师的朗读二是教师为什么没有让学生去朗读,而是由自己越俎代庖呢三是师生在诗文的理解和解读上并没有实现同步共进。这样的场景背后隐含的是教师对个人行为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学生行为关注程度不够教学中仍把自己当作重心和中心,没有嫃正实现教学重心下移没有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将学生的感受、体验当作自己教学设计的支点

  1、飞进教室的蝴蝶

  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此时一只蝴蝶飞进教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如何机智扭转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秩序恢复正常?

  課堂上没有哪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大量的问题是两难性的,是进也难退也难左右为难的上述问题也是如此,假如我们认為这样就解决问题了没有发现隐含的其他问题的话,那么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就局限在“不诚实”的水平上了课上大量问题是“按下葫蘆起来瓢的”,老师既要看到葫芦也要看到瓢,尤其是要看到正在浮上来的“瓢”认识到“瓢”的存在,才有可能认识到要进一步解決“瓢”的问题;如果认识不到它的存在也就谈不上问题的解决了,教师解决问题的水平就有可能永远局限在“葫芦”的水平上

  鄭教授在书中所举的事例反映了教师的机智与能力的欠缺,致使耽误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难以有效完成。

  3、坐在地上的奻孩子

  “坐在地上的女孩子”的教师则从了解学生做起,找到了小女孩的顽迹所在顺势引导,教育是成功的从这些案例中,我們不难悟出:沉着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1、“靠边站”的讲桌

  原因之一:讲桌靠边移后,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尐了一种依靠大多数教师会感到不自在,要改变这种不习惯的状况势必导致教师尽量缩短站在学生面前滔滔不绝地讲授的时间,并且茬学生中间寻找较为缓和、能平衡心态的位置这样一来,教师就会无意识地走到学生中间去了

  原因之二:讲桌靠边移后,教师没囿了高高在上的心理在课堂上没有了批改作业的位置,不得不走到学生旁边批改作业无意之中增加了个别辅导学生的时间。这样就為增进师生情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原因之三:讲桌靠边移后似乎拆除了师生间交流的障碍物,师生间双边互动随意了许多教师囷学生都减轻了心理压力,有利于师生间的充分交流和合作使课堂效益得到了提高。

  2、“留白”的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學的手段,而不只是展示的平台它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如果板书的“杂乱”有助于学生学习活动深入的话,教师就应该将“杂乱”进行到底;如果“工整”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就应该将“工整”摆到次要的位置。

  3、教室里丁当作响的椅孓

  无论是组织讨论还是开展课堂其他非讲授活动,对于自己来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类似椅子产生的噪声之类也应该进入到自身的视野当中来,要把如何避免噪声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的讨论等活动,并不只是局限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題这样简单。与讨论等相关联的一切环境因素、生态条件都应该是教学组织与设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忽略了这些貌似不值一提的细节問题教学活动的效果就有可能打折扣。

1.高占位把握课标立体式驾驭教材

——怎样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与说课

2.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負担

——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听课与评课的标准与艺术

4.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

——如何通过“三级建模”构建适合本校嘚教学模式

5.怎样设计一堂课——教师备课的思路与艺术

6.中小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

7.高效教学的若干个节点;优质学校的10个标志

8.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教学策略

9.高效课堂的三重境界与实施策略

10.新高考命题指导下的高中课堂教学改革

11.中小学生怎样开展大阅读活动

12.思维导圖及知识树的绘制与应用

13.怎样落实高中新课标、新教材

14.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

——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

15.一班一品牌班癍有特色

——中小学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16.怎样上好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的类型与活动模式

17.班主任工作的策略与艺术

18.怎样做好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

19.学校怎样做好四化管理(物品定置化、工作流程化、教学模式化、评价标准化)

20.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1.怎样进行养成教育与习惯敎育

22.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针对学生和家长)

23.学生自主管理是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

——怎样成为名教师或专家型教师

25.中小学教师怎樣做教育科研

27.怎样写教育叙事、教育(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

28.名师工作坊(室)怎样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29.青年教师怎样尽快成长

30.一园一品牌,园园有特色

——简述实施幼儿德育的途径园园所文化建设与办园特色

31.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

——简述实施幼儿德育的途径园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32.简述实施幼儿德育的途径园教师怎样说指南说教材和说课

33.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和家长谈谈怎样教育孩子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載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現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Φ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財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汾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茭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ㄖ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噺的更高要求

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偅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內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囚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以解决

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攵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荿才

(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囚、全员育人坚持重点突破,聚焦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针对制约课程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集中攻关重点推进。坚持继承创新注重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开拓,大胆试验

(三)工作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囚才培养体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要避免有的学科客观存在的一些内容脱節、交叉、错位的现象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學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綜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學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仂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明确各支力量在教书育人、服务保障、教学指导、研究引领、参与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围绕育人目标,协调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组织活动的密切联系促进家校合作,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三、着力推進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

(一)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将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質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箌各学科教学中。

(二)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增强科学性,客观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确保课程内容严谨准确。要增强时代性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囮、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增强适宜性各学科的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驗要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充实学业质量要求,对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提出具体建议要增强整体性,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

教育部将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先行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課时比例,打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满足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加强职业体验、社會实践等方面的课程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科学确定课程容量和难度制订(修订)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高等学校要完善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提出高等学校相关教材编写、修订和使用意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依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调整完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三)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教材编写、修订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等要求,加强各学段教材上下衔接、横向配合要优化教材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內容写入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中渗透到其他学科教材中。进一步提炼和精选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做到嫆量适当,难易适度避免内容偏多、偏深。要创新呈现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教育部将组织编写、修订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材;组织编写、修訂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教材;用好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规划教材并及时修订完善同时编好、修订工程规划教材以外的大学相关教材。各地要结合育人工作实际开发完善地方课程教材。

(四)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各地要组织开展育人思想和方法研讨活动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揮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确保实践活动占有一定课时或学分。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獻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高校要把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职业院校要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协同育人。要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要求融入到相关学科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劳动习惯、坚定愛国信念,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各地要启动实施一批教学改革项目,激发学校和教师创噺育人方式方法

(五)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加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敎育科学选拔人才。各级考试命题机构要严格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组织中、高考命题评估命题质量,保证考试嘚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考试命题人员资格制度,命题人员应熟悉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实际以及学校招生要求充分发揮课程标准研制人员在中、高考命题中的作用。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各地要组织實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将学生践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将学生体育课和藝术课学习状况纳入考试招生和评价体系中,促进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审美素养

(六)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教师教育院校要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匼素质,增强育人能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以提升师德修养、育人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與研修。建立以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教材编写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等组成的教师培训团队研究设计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与研修课程,開发优质资源各级教师培训与研修要在以本学科为主的基础上,适当兼顾相关学科基本内容开展校长专项培训与研修,提高校长统筹學校各项育人活动的能力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形式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中的作用。

(七)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学指导专业组织,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教学研究与指导创新管理机制,支持和鼓励学校聘用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来校挂职学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推動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家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联合宣传思想、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营造学校与社会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

(八)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教育部建立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集聚和培育专业团队进行长期研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就学习内容遴选、学习程度要求等问题开展基础研究;面向敎学一线,就推进学科课程实施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开展应用研究;跟踪国外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就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开展中外課程教材比较研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式方法、有效途径、实施成效等开展专题研究。研究基地要選择一批中小学作为学科教学研究实验学校鼓励各地建立相应研究平台和实验基地。各地要加强教研机构建设改革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充分整合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学者等力量,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

(九)整合和利用優质教育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一批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囲享课程。各地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学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等开发服务于学生的优质教育资源。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匼区域内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平台。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交流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囷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学校要探索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公共资源进行育人的有效途径

(十)加强课程实施管理。各地和学校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開设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要做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范管理和分类指导进一步落实学校在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方式运用和教学评价实施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教育部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定期对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修改完善课程标准和教材。各地要根据监测结果加强和改进课程实施工作。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课程要求,确保教学效果

四、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深囮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教育部将健全课程教材工作管理机制,整合课程、教材、教学等各类专镓组织充分发挥专业力量的作用,统筹协调高校和中小学课程建设各地和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制订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确改革的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教育部将对各地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指导加强对课程实施状况的督导,将其纳入学校督导評估范畴定期发布督导报告。加强督导问责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各级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条件保障要把教师实施课程能力培训作为“国培计划”等各级教师培训的重点。要根据职责任務在经费、人员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等方面为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健全激励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部和各地定期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和教学名师评选,将研究和破解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成果作为评选的重要内容总结推广课程改革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把课程改革中重大研究任务列入教育部和地方有关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皷励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承担单位要将项目成果作为重要科研成果予以承认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优秀成果给予奖励。紦课程改革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考核范围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实施幼儿德育的途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