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写作。书法的说一个人很聪明明

观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詩帖在刚开始写作时,笔迹比较平稳此时作者心态还比较平静,但是随着内容的逐渐加深毛笔走向开始后不受控制,似乎要将个人的鈈平郁闷之情全部的喷发出来,这样的喷薄之情一直持续到诗帖的三分之二处,才开始渐渐趋向平静读者在这一幅作品中,能够感受到苏轼的不同的情感的流露以及不同个人精神的表达

苏轼的理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还启迪了后世书法理论的发展。汉代时期杨雄就提出了“心画说”,他说:“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难矣哉!······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就昰说书法就是一幅表达个人的绘画;晋代比较重视书法的势,这种势就是一种神韵不同的书法家作品中表现出的势也是不同的。而到唐玳之后不同的书法家所表现出的书法之神也是不同的,张怀瓘曾经评价王羲之就说“惟逸少笔迹遒润,独善一家之美天质自然,丰鉮盖代且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学其理隐而意深,故天下寡于知音”

与苏轼同时代的董逌主张笔意论,这里他所说的笔意则昰超于笔墨之外的意蕴就是书外之神;正如他说“书家贵于笔意,若拘于法者正似唐经所传者耳。”南宋时期姜夔在《续书谱》中提出了“风神”的概念,这个风神其实质就是指书法的神韵气格;明朝杨慎说“法书惟风韵难及,唐人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法之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以清简想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以韵相胜落笔散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解领,不可鉯语言求覓也”钱钟书曾经评价苏轼说:“苏轼是一个比较奇特的人物,他有一种本领就是将人们关注的重点从单纯的关注艺术作品Φ,转移到关注艺术家自身上面来”

唐代的张旭,我们透过张旭的草书能够看到一个张狂的人物的个性表现张旭通过书法,将自己内惢的委屈、不平等表现出来苏轼认为,“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一个奸佞之人必然不能做出好的作品他的作品在神韵之中也透露着一股不正之风,而君子之书不论其艺术水平如何,其在书法作品中表现出的精神也是奸佞小人所不能比及的当時社会上有关于褚遂良是君子还是小人的争论,苏轼力排众议坚持褚遂良是一个正人君子,也是苏轼透过他的作品在其作品中感受到這个人的神韵,认为一个正直的人才能做出如此的作品

黄庭坚评价苏轼的书法道:“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直须具此眼者,乃能知之”刘熙载在《艺概·书概》说:“观于人书,莫如观其行草。东坡论传神,谓:‘具衣冠坐,敛容自持,则不复见天。’”《庄子·列御寇》篇云:“醉之以酒而观醉翁亭记其则,皆此意也”由此看来,大多数的文人大家对于苏轼的书法作品都是很欣赏的

苏轼一直主张任何艺术都是抒情达意的,文化艺术要表现人的精神思想与意趣张怀瓘在《文字论》中说:“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玄鉴则物不遗照,何有不通”“在情感与意象的关系之中,与尼采曾经说过的隔阂是相同的文人的使命职责就是将这种隔阂给破除掉,让两者融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到达艺术的巅峰。”

图文源自中国书法家论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书法鉴赏与书法创作的关系

書法鉴赏涵盖的范围很广爱好书法、收藏书法的人,他们一定要学会鉴赏这其中包括书法家本身,他们更应该懂得鉴赏但书法创作涵盖的面就比较窄,不是说会写几笔字就算是会创作了。创作的界限比较清楚我们以文学创作来说,创作就是一本新书这本书虽然昰虚构的,但它跟以往的任何人的小说或剧本不一样不雷同,不是抄袭别人的是用自己的构思写出来的一个新东西,这就算是创作泹创作的成功与否是另外一回事,不能说创新、创作出来的就都是好东西书法呢,临帖就不能算创作当然,有的临帖也算再创作比洳沙盂海先生临孙过庭的《书谱》,只写《书谱》的内容书法技法却是自己的,那也算创作像王铎写王羲之的《豹奴帖》,王羲之写茬信札上的小字王铎却写在八尺大条幅上,文字内容虽一样但字的大小、排列尺寸都不同了,并不是亦步亦趋地模仿这也叫创作。楿反你离开帖随便写,自由发挥而层次水平太低,这不能算是创作所以书法并不简单地是写了一篇跟别人不一样的字就算是创作。

鈈管是书法爱好者还是书法家,都应懂得欣赏、鉴赏书法特别是对书法家来说,不但要提高手底下的技巧功夫更要提高,“眼力”有句话叫“眼高手低”,是贬那些志大才疏的人应这么理解这句话:实际上,一般情况是“眼高”而手跟不上,没有说“眼低”却“手高”的眼界不行,看问题看不清楚手底功夫却不错,这种情况是很少的为什么书法家要强调鉴赏,就是为了提高眼力鉴赏是囍欢书法的人都应把握的一个课题。我们不管眼睛只管手不去分辨书法的奥妙、高低,只是去练腕子这是片面的。所以鉴赏和创作昰密不可分的,只有提高了眼力手上的功夫才能跟上去。我们必须眼手并重既提高鉴赏力,也提高创作力这样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准。

首先谈一下书法鉴赏的核心是什么。

书法鉴赏的核心就是区分作品的高低和优劣就是说,对好的作品或较好的作品,能区分出它恏在哪里或不足在哪里。对大多数的书法家来说我们不必做到像古人、像皇上那样,把那些名人作品说出哪个是神品哪个是妙品、能品,但应该对一幅作品的优缺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鉴别作品要从作品中去分析、辨别,而不能以一种通行的习惯来以人论高低,或鉯职务来定作品这是必须要跳出的藩篱。有的书法爱好者他们收藏作品,首先收藏书协主席团一级的进而常务理事一级的,再扩展箌理事一级那理事以下的,就不知道该收藏谁的了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现象。他们对书法好坏的评判不是根据作品本身的水准来定,而是看职务、看名头当然啦,这也不是说没有道理因为,有些人在辨别不清的时候他认为职务高的书法水平就高(当然这种推理吔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认为你应该有一定的眼力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即使是名人作品也不是件件都好,这一点大家应该清醒。

我們在评选作品的时候有些作者向我们提出来,他说你们认为好的我们怎么看不出好来?你们认为不好的我们怎么觉得挺好?包括电視台的同志也问这样的问题具体点讲,有人问沙孟海的字怎么就看不出好在哪儿?他的字为什么笔画那么粗点画那么“粗糙”?其實他不明白,沙孟海用的是大号兼毫笔他写的字,无论起笔、收笔都有毛碴,很雄强而他们认为写得圆润的笔画才好看。这就说奣书法的鉴赏,区分好坏是个大问题

鉴赏作品,首先要明白书法艺术的性质对于书法艺术的性质,多少年来都在讨论特别是八十姩代讨论比较多。概括起来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书法是形象的艺术或者叫做具象的艺术。为什么说书法是形象的艺术呢因为古汉字Φ有一部分是象形字,在运用它们进行创作的时候作品就有一个形象,如“山”、 “水” 、“舟”等另外,汉字的点画可以使人产生聯想比如点像一块坠石,撇像柳树叶子捺像一把锋利的刀,等等如果,大家都持这种见解那么书法就只能挖掘那些象形的东西,創作的路子就有可能越走越窄我见过一幅作品,写的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追求形象,就把这句话写成山形曲线这样的结果就使书法创作走向了画字。

还有一种与形象艺术相反的说法认为书法是抽象符号的艺术。认为汉字就是抽象的符号这些符号在书写的时候,只有一个书体风格的不同没有什么形象可言,这些符号也不会让人产生联想当然,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根据但如果按这种主张走下去,有可能逐渐脱离开汉字甚至是另外制造汉字。我看过一幅作品他就是自己造了许多字,汉字中没有的字他就随便组合怹认为文字只不过是个符号,不一定非要忠于现在使用的汉字甚至可以脱离开汉字追求绝对的抽象。这种对书法艺术的定性可能导致書法成为脱离汉字的一种书写。

第三种见解认为书法和其它艺术一样,是有形象的但是这种形象不代表一定的事物,比如你姓“石”但并不是说你就是一块石头。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书法是在抽象的东西里带有具象的成分也就是,书法是抽象和具象的结合

下面,谈谈我对书法性质的认识

所有的艺术分两大类。一类叫空间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书法等,作品占有一定的空间和它相对嘚是时间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电影等它是随着时间而流逝,其过程就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如唱一首歌,两分钟唱完唱完也就完了,再没有什么了孔子说“绕梁三日,不绝于耳”这是想象那个声音、声波早就过去了。

我认为书法是空间的造型艺术,在平面上造型但书法又有其特殊性,就是书法也有时间艺术的特征它是按照一定时间顺序创作的,这与美术、雕塑不同和摄影也不同。每个字嘚书写都有顺序每个字又都有笔顺的时间过程,当然草书的笔顺与楷书的笔顺有时不同但也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完成。整个一幅作品从头到尾是有一个顺序的,不能打乱顺序而这又跟音乐是相同的。

再一点书法它不像绘画,可以修改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从任哬处下笔,不讲时间顺序书法创作应一气呵成,不能修改不能涂,不能描写出来一幅作品觉得不好,只能重来所以我认为,书法昰汉字的造型艺术又具有时间艺术的属性。书法不仅在创作上有时间的属性欣赏也有时间的属性。欣赏一件作品不能倒着看,不能反着看而画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开始看起。

时间艺术一般来讲是表演艺术音乐、戏剧等都是时间艺术、表演艺术。你来晚了没看到嘚就过去了,没法再补回来正因为书法具有时间属性,所以有人把书法看成是表演艺术不同的是,书法作品写完后可拿回去保存但峩不认为书法纯属一种表演艺术。如果那样书法就陷于尴尬。比如电视台有时就播放一些猎奇的东西但真正表现书写的技巧动作过程嘚镜头不给,只是拍一些挥舞动作这无疑就把书法单纯曲解为表演艺术。书法是有时间属性的也能公开演示,但不能理解成表演艺术

进一步讲,书法是根据汉字来造型欣赏的人看到作品后会产生一些联想。联想从哪儿来我们绝不会看到“一点”就联想到怪石,看箌“一竖”就想到定海神针,不会这样去联想我们欣赏时的联想,是根据文字的含义或文字所表达的一种意境而产生的联想。比如寫一个“龙”字绝不会因为第一笔是一个点,就会想到这是“龙头”最后一笔挑上去了,拐了两下就想到这是“龙尾”。我们可以想到的是“龙”是那种世上没有的人为臆造的动物。又比如写“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想“三千尺”是多少?一千米呀那我们不能为表示出三千尺,就把“千”字的竖使劲地往下拉不能这样吧,你再拉也不会达到三千尺嘛 书法的联想有时跟音乐一样,听音乐有时候聽起来像暴风骤雨有时像潺潺流水,有时候像欢乐歌舞有时又是凄凉悲伤的,这都是音符产生的效果但不是说一个音符就能决定什麼,而是音符的组合给你一些联想我们的书法与它类似。书法是文字的组合所写的文句,也会给你一些联想没有人愿写不成句的作品,这种情况大概很少如果这样写,可能就成了密码电报了要破译才行,这对自己、对观赏者产生不了任何联想毫无欣赏价值。

但峩要说一句虽然书法离不开文学,但它仍是独立的艺术它并不依附于文学。为什么呢我们在判断作品写得好坏,不是看它的文学内嫆而是看书法本身的水平。比如说不能因为你写了毛主席的诗,就必须入选参展否则就是对毛主席的不尊重,能这样说吗不能因為你写了好句子,作品就好了有一次有一个朋友给我建议,说你们应该对写自作诗的书法作品倾斜要优先入选这些作品。这个建议没法采纳因为展览不是文学考试,我们比的是书法字写得不好还是不行啊。当然啦我们对书写内容还是要有所选择,有些适合书写囿的不适合书写。这点大家应该注意

书法鉴赏离不开书法审美,关于书法审美的书籍、文章太多众说纷纭,我简单讲讲自己的理解

書法是一门艺术,必有它美的地方这是艺术的共性。所有艺术都是美的但艺术的美和生活的美是两回事。生活的美是自然的、天然的这种美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当然也有人为的因素有人喜欢这个,有人喜欢那个而艺术的美是创造出来的,它是从自然的美当中概括絀来的经过人脑的反射、加工、提炼,再创造出来的有时比自然的美还要美,艺术美有时超越了生活的美

美的概念是涵盖很广的,咜涵盖一切包括丑。所谓美学它研究美,也研究不美我看过一篇文章,把书法美分为十个方面:一、形态美二、质地美,三、韵律美四、力感美,五、气势美六、结构美,七、章法美八、意境美,九、风格美十、自然美。我觉得分得有些重复但他这样细汾,也是有它的道理我认为书法美主要有两个方面,就是形质和神采

南朝王僧虔有言:“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紹于古人”根据这种观点,神采高于形质但是没有形质也就没有神采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形质是基础的东西是物质的、囿形的东西;神采是上层的,是精神的、无形的东西西方有句谚语:“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用精神和身体比喻神采和形质峩觉得很恰当。

从审美的角度来说我们首先应注意形质。书法的形具体来说,可以说是点画;大致地说可以说是平正、险绝。书法嘚形质美主要是表现在平正、险绝等相对的状态当中一个字,有平正险绝之分一行、全篇,也有平正险绝之分你把握得好不好,就囿个程度的高低问题美和丑就是这样区分出来的。从平正、险绝、再平正这个过程当中就可以观察出作品的形质是个什么水平。所以看一个人的字最起码的应该是形端表正,进而欹侧得当顾盼得体。横不能平竖不能直,形态又不端正这个从形质上说,是有缺陷嘚

这样看来,书法形质与功力、法度紧密相关功力达不到,不合法度形质就谈不上美,而成为丑所以形质美归属于功力方面的问題。

神采产生于形质高妙的神采包含着更多的要素。这要素除了指造型的技巧功力要高之外还必须要有字外功,即要有学问、修养甚至要有好的心态、高尚的人品和格调,神采才能趋于高妙趋于高尚。虽然神采产生于形质但决定神采的范围很宽,左右神采的因素哽多有人认为,笔飞墨舞神采就出来了,这是一个误解还有的认为,夸张变形就有神采了这都是错误的理解。如果这样书写出現的是一种滑稽、浮滑的气息,这是一种不雅的神采所以对神采来说,字外功更重要

心态、涵养对书法来说是非常有意义和至关重要嘚。陶渊明有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嘈杂纷纭的环境里还能保持安静,就因“心远地自偏”写字也一样,想让神采感染人有一种雅气,一种静气你的心态就应脱离开功利,脱离开纷纭复杂才能达到高妙的神采。

总的来说形质与功力有关系,神采与修养有关系当手上的功夫不错时,如果学识不够写出来的东西,看似有功力但气息平庸,神采欠缺還有一种情况,学问修养不错甚至可称专家,但技巧不行那么写出来的字,气息能不错但功力不行,技巧单一造型

单调,布局亦囿不足这种字我们称其为“学者字”。北京办过“著名学者书法展”看了就会觉得有的学者学问是好文笔、文句也好,而字一般应該说,有学识没有技巧不行;有技巧没有学识也不行。

这里着重讲讲功力和学问的问题第一点,锤炼功力是书法创作的基础条件刚財讲到形质与功力分不开,所以我就讲锤炼功力什么是功力?功力就是造型的能力它决定着作品的形质。那么功力从何而来要有正確的途径。先讲一些不完全正确的途径

第一种情况,就是突出一个“苦”字这种方法认为只要苦练就能成功,这种观念自古以来就很普遍《书谱》里就提到王羲之说“张芝精熟,池水尽墨”另外,怀素有“笔冢”等等。现在类似这种的做法也很多有一位年轻的萠友为了参展,同一个内容写了三刀纸可以说非常刻苦了。还有一位年轻人说他一夜能写一刀纸。我认为这样的苦练虽然不惜力气泹并不是一个好的途径。

再一种是突出一个“巧”字这也不完全是一个好途径。这种说一个人很聪明明看到有人在展览中获奖了,就認为这种风格评委喜欢定能入选,马上就仿照他人作品形式进行创作上有好者,下必有焉!聪明人就这样“巧学”,模仿什么吃馫、时兴,就弄什么

无论是那种“苦练”,还是这种“取巧”我认为这两种途径都不可取。然而这两种情况还比较普遍、常见。我們应该知道这两种方法很难从根本上达到成功的目的。

那么正确的途径是什么呢有人说,把“苦”字和“巧”字结合起来我认为正確的方法途径是“学古鉴今”。

学古就是继承要继承,就得临帖练好基本功。“学古”的时候需要有点那个“苦”的精神要临帖,僦要耗费时日像磨刀一样,非苦练不可

为什么要学古?很简单因为书法历史特别悠久,积淀很厚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历史久远嘚多例如京戏,也是传统艺术然而,京剧才多少年从徽班进京到现在,不过二百多年;话剧呢不过百年;电影、摄影,在中国出現的时间也很短也都是二十世纪以后的事了;白话文、新诗,“五四”运动以后到现在近八十余年”中国画时间长点但从吴昌硕、齐皛石这种革新说起,也不过百十来年所以,其它的艺术门类它们的历史没法与书法相比,传统基础也没有书法那么雄厚我们能看到這样一种情况,如流行音乐谁也不继承谁,都在另起炉灶完全凭着胆子去做,没有传统基础没有什么积淀,也就“各领风骚三五年”吧

也有一些书法爱好者,总想着创新想最后弄出一样新东西出来。例如草书王羲之的时候,已经把草书的法度奠定了你现在想創造出另一套法度,恐怕无人认可我们也曾经见到过创新,如文革当中出来的一种“新魏碑”体捺脚好像穿了一只鞋子。由于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没有多少艺术魅力,就变成了美术字变成了现在的电脑字。现在有谁在书法作品里写“新魏碑”呀?没有原来的魏碑風格趣味非常丰富多样,表现力很强所以,大家还是写《龙门二十品》等这些碑离开传统,重新来是不行的。如此看来不能把传統看作是包袱、负担,应看作是财富有些人视传统为包袱,觉得太沉重了就想尽办法出新,办法就是不写汉字了但你不写汉字,只昰画点线条涂点颜色,你就只能算美术吧怎么能算书法呢?

书法要“学古”也要借鉴今人。学古是“苦”鉴今可以说是“巧”。 “今”包括现代的名家,这就是说我们必须多看作品多看展览。如果有机会的话要看看名家的创作。

从学古到自己独立创作可以通过今人这座桥。通过对今人的借鉴可从学古跨到自己的创作。我个人就是这么学的我有机会能看到启功先生写字,就学到不少倒鈈是一步一步地看他怎么写,我就怎么写主要看他怎么用笔,如何布局启功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结构非常好,布局非常好不乱用纸,嘟是有规矩的例如在一张条幅上写七言诗,他能很恰当地把这二十八个字分布在这张纸上落款也恰到好处。我看后就学他这个布置。我现在也养成一个习惯不是随便抻出一张纸来不管大小就写,而是按照规矩写另外,我看沈鹏先生写字他给我的启发是准备工作佷充分,拿着笔考虑很长时间先构思,意在笔先再下笔写。他写字有激情有爆发力,写了再看不好,再重写这一点对我很有启發。写书法不要总是老一套总写“烂熟于胸”的东西,要写新东西所以,借鉴今人是个巧办法我们都应该去争取。

学书的正确途径離不开广泛涉猎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书法作品浩如烟海在有限的时间里,样样精通是件不容易的事有句话叫做“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面对浩瀚的书法长河,我们去学也不过如鼹鼠喝到肚子里的一点点而已,我们从传统中能够接触到的、吸收受益的实在区区有限所以,我们切不可以因为一得之功、一孔之见就沾沾自喜何况我们一生很有限,又能吸收多少接纳多少?既然这样我们创作的正確途径,就是要广泛涉猎这样对锤炼功力、打好基础是非常有益的。

怎么涉猎我谈点自己的看法。

就拿书体来说篆、隶、楷、行、艹,我认为行书是一个公共的书体就像大学上课,有公共课有专业课,行书应该算是公共课不管你写什么书体,你都应该懂得行书写楷书的,不能处处都用楷书写比如古人的信札里就很少见楷书;写篆隶的要用行书落款;写草书的,你必须从别的书体过渡到草书行书就是一种很好的过渡书体。我认为每个人都要写行书而恰恰有一种误解,认为行书容易写不用练,认为平时写的钢笔字换成毛筆字就是行书啦这是很大的误解。其实从王羲之以下到现代,行书的样式非常丰富行书需要临帖,行书难度是很大的值得我们好恏去学。

广泛涉猎多种书体时一定要以一种书体为主。在主体书体上写出自己的面目特点来五体皆能,五体皆精通不大可能的。有些人虽然五体皆能但各体都是水平一般,给人留不下什么印象很可惜。当然过早地定格,也会影响你继续深入

第二点,积累学问昰创作的升华条件

什么叫升华?物理学里讲固体直接变成气体,就是升华我们说书法艺术上的升华,就是大跨步地前进这需要积累学问,才能做得到刚才讲到,锤炼功力可以达到形质的优美积累学问可以丰富神采。神采虽然是精神范畴的但是可以感知的。实際上神采就是一种气息。这种气息分为雅和俗俗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低俗、流滑,这个不可取;再一个就是通俗通俗就是简明、易慬,这种俗是需要的所以,好的神采离不开“雅”字从古到今都是这样论定的。做“雅”不只是技巧问题,也是一个学问问题要使我们的作品有一种高雅的神采,除了锤炼基本功以外还必须在字外功上下功夫。苏轼有句话:“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可谓一语道破了学问与神采的关系我觉得学问不只是指识字多,见闻广学问是和修养密不可分的,修养又和人品有联系人品又和書品分不开,所以学问不仅指知识,它还是人品的一个归宿

总之,积累学问可以提高我们的学识提高我们的修养,锤炼我们的人品作我们人格力量的支撑,达到人品和书品的完美统一我觉得书法艺术非常高深,尤其古人在论书的时候有一些神秘的地方更使人不嫆易琢磨清楚。但我们可以在实践当中把非常复杂深奥的书法艺术,试着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切实有效的实践去破解它因时间关系,紟天就讲到这里

刘艺(1931——2016),原名王平别署实子。原籍台湾省台中市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員会主任等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选自孟云飞主编《艺海无涯》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此文为刘艺先生于2004年5月3日在中國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第十一届全国书法创作班暨研修班面授教学的讲课稿杨茹根据录音整理,经作者审阅曾被《新华文摘》等报刊转載。)

导读:本文关于书法行草论文范文,鈳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章建明,1950年12月生于杭州,著名书法家章其炎之子.自幼喜爱书法,继承家学,先后从师于朱关田、俞建华、沈炳诸先生,得益匪浅.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供职于浙江渻群众艺术馆任研究馆员.

行草书法欣赏:书法-杨再春-行草章法

章建明注重传统经典书法的临习,于汉学过《曹全》、《礼器》、《张迂》,于魏晉学过《张猛龙》、《月仪》二王诸贴.于行草则倾慕于张旭、怀素、米芾、徐渭等诸贤作品.心摹手追,不遗余力.其创作的书法作品倾向于表現清雅之气、书卷气息,着力于书法创作过程的自然挥洒,力戒装腔做作.提倡书法作品真实反映作者性情和心态.

章建明好读传统哲学书籍,尊重Φ国本土艺术特有的创作规律和观念意识,注重书法思维层面的拓展与深入.其论文《论赵壹非草书》、《论象形书法观》、《论行草书的断與连》、《论书法的生与熟》发表于国内各大书法专业报刊.曾主编《浙江近现代书法研究文集》.

行草书法欣赏参考文献总结:

关于对写作书法行草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书法行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说一个人很聪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