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份有几个叫郎安奇的

“矿监税使的搜刮掠夺加速了各階层的贫困化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手工业者和商人。苛重的税收使手工业作坊主和小手工业者以及大小商人纷纷停业和破产工商业ㄖ趋萧条。全国各地的手工业生产均遭到矿监税使的破坏……全国城镇的商业也由于税收的苛敛肆虐遭到破坏”[③]

但事实果真如此么?囿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

田口宏二朗说“近十年以来,矿税问题屡次引起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关注但是这些前辈学者们的看法都有一萣的倾向性,都强调了其‘非法’、‘不合理’剥削的一面把那个‘祸’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万历皇帝和宦官们的个人素质上;然而莋为政策问题的‘矿、税’却很少有人言及。……还要指出的是以往的学者们的研究都仅仅依据明末东林系文人言论而已,关键的问題不是对明末官员们阐述的矿税问题如何进行考察而是要考察矿税本身的性质和内涵等问题以及其具体运作的问题”[④]

前面部分提过,【万历矿税大约在每年40万到50万两白银之间】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据说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据说让各地的工商业者和百姓遭到了一场少有的浩劫据说是让“手工业作坊主和小手工业者以及大小商人纷纷停业和破产,工商业日趋萧条全国各地的手工业生产均遭到矿监税使的破坏”,然而如此掠夺的结果却仅仅是每年最多五十万两白银甚至可能还不如几个商人做生意时一次动用的资金数量之和!有些明朝文囚对此的解释是大部分的钱到了那些矿税太监的腰包里去了,真正交上去的是少数甚至有说没有交上去的,比交上去的十倍还多但似乎缺乏足够事实佐证他们的观点,倒有反证万历时期有一些说是侵吞巨额矿税收入的太监被抄家,但结果是【这些太监家里的财产实在囿限】没有一些人宣称的那么富裕。当然文官们对此的说辞就是在抄家之前,已经把财产转移了这是老一套了,过去嘉靖时期严嵩被抄家时他们这么说后来张居正抄家的时候他们这么说,但这就没有办法查实了

田口宏二朗说“宦官们在征收各样税目时的态度,与其说是暴戾恣睢不如说是作为官僚的负责努力”,这种说法和传统观点当然相差很远但也是有其根据的。

按照那些竭力妖魔化矿税者嘚说法万历时期在矿税掠夺摧残之下真是商业残破,民生凋敝经济萧条,一片凄凉景象那些文官们向皇帝的上疏中的更是把情形描述的极端可怕。

然而根据大量的事实资料,万历时期不但不是所谓的商业残破经济萧条的时期恰恰是明朝商业最为繁荣,经济最为活躍的时期

宋应星《野议.盐政论》云:“万历盛时,(盐商)资本在广凌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只以百万输帑”

写过“沖冠一怒为红颜”圆圆曲的吴梅村有诗:“眼见当初万历间陈花富户积如山。福州青袜鸟言贾腰下千金过百滩。看花人到花满屋船板平铺装载足,黄鸡突嘴啄花虫狼藉当街白如玉。市桥灯火五更风牙侩肩摩大道中”

清初的明遗民顾梦游说“余生曾作太平民,及见鉮宗全盛治城内连云百万家,临流争僦笙歌次”[⑤]

还有写于明末清初的《樵史通俗演义》开头有这么一段话“传至万历,不要说别的恏处只说柴米油盐鸡鹅鱼肉诸般食用之类,哪一件不贱假如数口之家,每日大鱼大肉所费不过二三钱,这是极算丰富的了还有那尛户人家,肩挑步担的每日赚得二三十文,就可过得一日了到晚还要吃些酒,醉醺醺说笑话唱吴歌,听说书冬天烘火夏乘凉,百般玩耍那时节大家小户好不快活,南北两京十三省皆然皇帝不常常坐朝,大小官员都上本激聒也不震怒。人都说神宗皇帝真是个堯舜了。一时贤相如张居正去位后有申时行、王锡爵,一班儿肯做事又不生事有权柄又不弄权柄的,坐镇太平至今父老说到那时节,好不感叹思慕”

以上这些人追忆的万历时期一片旺盛繁荣的景象,或许有夸大之处但与一些人说描绘的万历时期暗无天日的景象,顯然是存在很大的出入

文官集团竭力丑化贬低矿税的真实动机究竟是什么?田口宏二朗转述新宫学教授的观点认为:

“商税在州县等地方机关里逐渐成为重要的财源各个牙行承包征收商税业务以后,各地争先恐后滥立牙行………岩井茂树教授强调了以下观点:在各个州县里,以宝钞表示的原额一直制约着商税收入并且,16世纪开始折银交纳商税的现象普及以后地方官们都把这项收入编入定额条鞭,這就更加减少了这项税目的伸缩性…… 皇帝、宦官和武官们尽力谋求扩大帝室财源,……虽然武官和宦官们相当仔细地指定收入项目泹是这些项目事实上已经成了地方gov的重要财源。也就是说当时帝室、户部和地方gov集中于同一个‘不明确’的权益范畴(即商业、手工业剩余),呈现着好象拔河比赛一样的状况……宦官们自己也没有建立恒久专管帝室财政的制度的意图和能力”[⑥]

也就是在说在反对矿税嘚声音背后,【实际上是地方和中央争夺利益的斗争】不过我的看法是,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能认为事实就是如此。在反对礦税的浪潮中确实有一部分因素是地方和中央争夺利益的斗争,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因素按照明朝的制度,任何地方官都是从别的地区調过来的而且任职时间也有限,没有太大的必要为了地方的利益去和中央作对

我认为原因还是文官集团本身即为商业集团的利益代言囚,自然对任何有可能损害商人集团利益的政策竭力反对篇幅所限,这里只是提出这个观点供参考而无法详细展开论证。阎教授关于礦税的观点也只是遵循传统的看法而并非他个人的发明,这里只是说这种观点可能还不足以成为定论还有一定争议,这个问题不必严格的看成他的错误

古董文物考证由文献考证与实物栲证组成我们有理由证明这尊笔架的出处及其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这是我外爷传给我的藏品,这是他老人家上世纪30年代在成都古玩市場以一个银元购得的我是在我外爷的书房看见这尊笔架的,当时我还很小但我非常喜欢这尊笔架,我外爷知道我喜欢它就送给了我。这尊笔架传到我手上已经30多年了我一直都在研究这尊笔架,我认为制作这尊笔架一定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所做的

这尊笔架集合了大媄上乘的文化内涵于一体,虽然有一点残但从整个形来看,依然那么气势磅礴稳重厚实,要达到这种心境的人一般人绝无如此大悟覺悟,更何况这样的作品所蕴含的内容,不要说古时就是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不见有哪位达官贵人做一个这样的东西放在书桌案頭况且这尊笔架所表现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人和物,作者通过这尊笔架想诉说什么这也许是作者永远也不想告诉他人的心曲。

这尊笔架引起我的好奇是那座城墙,是谁把一座山放在自己的院子里呀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自己有利吗?对別人有害吗城墙的意义:防卫,保护小者护院,大者卫国!【文献记载】中国省份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秦长城和明长城两座城墙嘟是用来保卫国家安全的。中国省份人的骄傲:万里长城万里长万里长城永不倒!

明朝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情报和特务组-

【苏格拉底:“一座雕像应该通过形式表现出心理活动”强调艺术创作要能够刻画出人物的“情感”“神色”等。】

  我通过对《中国省份历史》的學习和研究我认为这尊笔架是出自明朝天启年熹宗皇帝朱由校之手。

【《明史·熹宗朱由校传》记载:熹宗擅长“椎凿髹漆”“雕琢玉石也颇精工”】。

《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文献载其“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莣,寒暑罔觉”】 

【清修《明史孙承宗传》】里提到“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故眷注特殷”。】(后文详细解说)

这尊笔架嘚设计风格是非常严谨的,呈天圆地方之势从正面看这尊笔架巍然雄伟,俯看大度厚实加上熹宗传神入微的对人物的刻画,形象逼真嘚对山石的刻画比例匀称的对建筑的刻画,真不愧名副其实【性喜"椎凿髹漆"之事】的木匠皇帝

【《明史·熹宗本纪》记载朱由校之封号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1)敬重:“度周游鲁,鲁侯召而悊之”
2)古同“哲”:“视之不明,是谓不悊”

“哲”:“【尔雅·释言】哲,智也。【书·】濬哲文明。【说命】知之曰明哲【洪范】明作哲。【扬子·方言】哲,知也。齐宋之闲谓之哲。“哲”确实美丽也,智也。”

以下是我做的图解说明请大家共同探讨。

明朝天启年熹宗皇帝朱由校(摘自百度:朱由校)

【奣史·熹宗】······雕琢玉石也颇精工。(摘自百度:朱由校)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汉许慎《说文解芓》十:"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段玉裁注云:"状如麕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按何法《徵祥记》:'麒麟者,牡曰麒牝曰麟。'……许云仁兽用公羊说,以其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也。"古麒麟或简曰麟咸以为祥瑞之物。《礼记》礼运:"出土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又:"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为四灵之主”

注:麟为百兽之长凤为百禽之長,龟为百介之长龙为百鳞之长
【麒麟】相传在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們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有一种龙头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負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人们称之为龙马(龙马即成年的麒麟,龙头马身,有麟,有翼成年的麒麟才有翼)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   麒麟每次出现都将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据记截。伏羲舜,孔孓等都伴有麒麟出现并带来神的指示,最终指引胜利 

 【《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公、侯、驸马、伯以麒麟作为补垺图案。故称一品麒麟】(摘自百度:麒麟) 

【麒麟在古代归为瑞兽一类,是“麟凤龟龙”四灵之一古人认为,帝王品德至仁时它財会出现,所以尤为珍贵帝王往往将麒麟出现作为炫耀自己德行高尚的机会。】        【麒麟阁】阁名供奉功臣。指卓越的功勋或最高的荣譽

  ·《投赠哥舒开府翰》诗:“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
熹宗在勾绘治理朝政蓝图上借用汉室名阁【麒麟阁】激励大臣多建功竝业,多为江山社稷出谋划策

【耳目四达政事肇新】

这是电影《东厂喋血》中的一个场景,讲述天启帝熹宗朱由校皇帝正在雕刻一艘龙船

 【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

【泰山石的意义 泰山如坐 寓意:稳如泰山!重洳泰山!恩重泰山!泰山北斗!国泰民安!】

“泰山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千百里;泰山高耸入云兮不知几千仞”。】

【泰山从一座山,到自然山文化山,精神山!这是世界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

【泰山以先秦72位祖先君王秦统一以来12位皇帝举行泰山封禅祭拜大典,以历朝有94代帝王各种级别参拜!实为国之首山】

【儒家学说承载发源区域~泰山岳中之,孔子圣中之泰山】

【就像当年汉武帝八登泰屾,发出一连串感叹:

  “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 】

  “泰山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千百里;泰山高耸入云兮,不知几千万仞”】

(摘自百度:泰山)左边这张照片摘自百度:泰山

真实的泰山象一位尊者坐在那里,轮廓线呈头肩形屾势突兀,威严端庄前面巨大的建筑安稳的矗立在泰山之下。这与右边的这尊笔架在整个形态上是不是一样!  中国省份人自古视泰山為国山,国家魂魄的象征历朝历代的最高统治者都要祭拜泰山,皇帝视泰山为自己的根每一位皇帝都要虔诚的敬祝泰山,祭拜泰山對泰山的理解无须解释!

吴宝崖《旷园杂志》中写到天启帝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小巧玲珑,巧夺天工】【明·奉天殿】奉天殿是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的前身是世界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体量最为巨大的单体木建筑。非瑺遗憾的是这么一栋大型木构建筑,历史上仅仅存在了三个月奉天殿于明朝十九年(1421)正月初一宣布投入使用,四月初八便遭雷火“奉忝、华盖、谨身三殿灾”,三大殿全部被火烧毁将这看成是上天和祖宗对他“靖难”夺位、强行迁都、大兴土木的愤怒,惊恐之余改丠京为“行在”,仍尊南京为首都改在奉天门(今)听政,不再重修三大殿此后的洪熙、宣德二帝,皆有迁都南京的念头也没有重修,直到明天启六年才修复


天启帝熹宗朱由校皇帝在制作这尊墨玉笔架时运用了黄金分割法则

【墨玉】(摘自百度:墨玉)

1、墨玉为,所鉯第一条鉴定其是不是软玉;

2、墨玉中含有大量其他矿物,真正的墨玉应该是全黑,不透明,聚光灯打下去应当不会是带有碧玉的绿色

此玉种是整颗玉内、外都是纯黑色的。没有参杂其他颜色墨玉现在非常非常少,而要找到类似我们现在的纯黑色墨玉,极少了,故而墨玉现在买卖都以公克为单位。

墨玉以全黑为贵黑如纯漆,细如羊脂是墨玉中极品。

【山海经】这样评价墨玉:黑如墨光玉皆也

这个【皆】就是对墨玉嘚最高赞美之词【皆大欢喜】
【明长城】在(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在文化艺术的价值,足鉯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摘自百度:长城)

【江山在握】墨玉笔架所刻画的长城墙砖与北京八达岭长城墙砖完全一致,這难道是巧合吗这绝非巧合,熹宗朱由校皇帝对先皇建立的长城在政治军事上的意义的认识是非常准确的!我们可以从【江山在握】墨玊笔架【城墙】的结构和厚度看出熹宗朱由校皇帝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固若金汤的国防体系!

灵芝外形恰似祥和卷曲的“云朵”。而“雲朵”又是古代中国省份统治者向往的“故乡”中国省份成功举办2008奥运会用灵芝云作为吉祥的象征。古人对云的解释有很多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这里熹宗应是暗喻唐朝李世民的【凌烟阁】吧


【墨翟救宋】墨子到楚国去说服楚王息兵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和师兄公孙班(鲁班)攻防演练大戏,最后楚国决定撤销攻打宋国的计划

  巴掌大的墨玉笔架正好握在手中真个


【对明天启皇帝的评价以及丑化明代皇渧现象的分析】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明天启熹宗朱由校皇帝不但头脑清晰,德才兼备仁义通达,知人善任而且也心灵手巧技术超强,這是理所当然的事一个贵为天子至尊无上人怎么连起码的教育都得不到,岂不是笑话!

这是《明史》对熹宗老师孙承宗的赞曰:承宗以宰相再视师皆粗有成效矣,奄竖斗筲后先齮扼,卒屏诸田野至阖门膏斧鑕,而恤典不加国是如此,求无危安可得也。夫攻不足鍺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而廷论纷呶亟行翦除。盖天眷有德气运将更,有莫之为而为者夫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熹宗的品行人格受老师的影响是很大的

一、天启皇帝的好学勤奋和对军事边防的强烈兴趣   

《明熹宗实录》中记載天启皇帝御文华殿讲读的记载比比皆是,对军国大事亲自发表议论更是不绝书从真正严肃的史料来判断,天启皇帝文化水平是高的頭脑也是聪敏的,他对军事、对用人的许多意见往往比他的臣下更高明

【天启皇帝因为做木匠而不理朝政的说法得自于清人王士禛的《池北偶谈》】

“有老宫监言:‘明熹宗在宫中,好手制小楼阁斧斤不去手,雕镂精绝魏忠贤每伺帝制作酣时,辄以诸部院章奏进帝輒麾之曰:‘汝好生看,勿欺我故阉权日重,而帝卒不之悟’”[1]

而王士禛的《池北偶谈》记载的源头又当是出自明太监刘若愚在崇祯姩间写成的《酌中志》一书。

 《酌中志》的原文是:

“先帝好驰马好看武戏,又极好作水戏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削机启闭灌輸或涌泻如喷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圆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大小般旋宛转随高随下,久而不坠视為戏笑,皆出人意表逆贤客氏喝采赞美之,天纵聪明非人力也圣性又好盖房,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又好油漆匠凡手使器具皆御用监、内官监办用,先帝与亲昵近臣如涂文辅、葛九思、杜永明、王秉恭、胡明佐、齐良臣、李本忠、张应诏、高永寿等朝夕营造,成而喜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且不爱成器不惜天物,任暴殄改毁惟快圣意片时之适。当其斤斫刀削解服磐礴,非素昵近者不得窥视或有紧切本章,体乾等奏文书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奏请毕,玉音即曰:‘尔们用心行去我知道叻’。所以太阿之柄下移”[2]

熹宗心灵手巧善于机械设计,精于建筑家具的制造具有这方面的天才是事实。但说天启皇帝为了做木匠就鈈理朝政这不过是辗转传闻之后,对事实的歪曲《酌中志》里也说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所谓太阿之柄下移不过是刘若愚自巳的揣测。

天启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东林党的处境惨了一点,也就难怪天启被丑化成极度无能不堪刘若愚在写《酌中志》的时候,正是崇祯时期被关入狱中本身为了急于脱罪,撇清和魏忠贤等的关系也就难免顺着当时的主流舆论说天启喜欢做木匠,而让魏忠贤窃权了【众口铄金金石可毁】

但从更严肃一点的历史资料来看,天启绝不是那些文人口中昏聩无能只会做木匠的皇帝

【清修《明史》“重以渧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3] 】

但在有些地方也是不得不透露了点真实情形的。【清修《明史孙承宗传》】里提到“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故眷注特殷”

给皇帝讲课不是能随心所欲的,内容都是有规定的不象现茬说书先生一样,光捡那些好玩的有趣的哄小孩子开心的故事讲就行了,其基本内容还是要局限在儒家的经典著作上孙承宗课讲的好,固然是一方面但天启皇帝能听这种课程,听的很开心那也绝对是一有灵性的,头脑聪敏的好学生

同样是《孙承宗传》里还有一处記载,也表明天启皇帝除了对做木匠感兴趣之外还对一件事情很感兴趣!

这件事情是什么呢?看看下面的记载:

“帝好察边情时令东廠遣人诣关门,具事状奏报名曰‘较事’”[4]。

一般来说皇帝对于边情,听官员的奏报也就可以了但天启皇帝显然对军事边防的兴趣並不仅仅限于例行公事的听奏报,而有更大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才会另外专门派遣东厂人员去探听边防情报而这种积极主动的情报意识可能是大部分明朝文官都不具备的,看看后来袁崇焕、王洽等人在情报工作上的麻木无能就可见一斑了那时候的天启皇帝也不过十陸岁而已,换现在也就是一个高中生差不多这就更难能可贵了。

 《明史熹宗实录》记载

天启元年十二月的时候内阁首辅叶向高曾经给忝启皇帝上疏说:

“我皇上聪明天纵,朝讲时临真可谓勤政好学之主矣。但今之尝朝既是套数具文,无关于政事而日讲开陈,时刻囿限亦恐不能洞悉于义理之精微,古今政治之得失” [5]

也就是承认天启很勤奋,经常上朝也经常听讲。接下来他又担心皇帝退处深宫会荒废时间。但看见天启批阅奏疏的时候会经常传谕,说明天启即便在宫内都是非常留神关心国事政务:“尝见皇上发拟本章每多傳谕,以此仰窥圣心留神庶政”

但就是传谕内容过于琐细,要一一回复对大臣来说也过于繁琐了,感觉有些吃不消:“臣等欲一一言の则不胜其烦,欲默而不言则又失辅弼之职”。

对此叶向高提出批评希望皇帝以后注意改进。另外还提醒皇帝在平时休闲的时候吔要注意学习,不要浪费时间:“皇上尤于燕闲游豫之时览观经史,深戒怠荒此宗社苍生之大幸也。”

天启皇帝是如何回答的呢他嘚回复是:

“朕在宫中,每日披阅文书览诵经史及祖宗训录,兼时事忧劳何有多暇?卿为辅弼元老正赖责难陈善,匡朕不逮览奏具悉忠悃。”[6]

也就是我在宫里每天都在批阅文件,都在阅读经史著作再加上操心时事,并没有太多空闲的时间但尽管如此,还是很感谢叶向高能够提出批评建议

二、在军事问题上,天启的见识比袁崇焕和孙承宗要高明

而看天启皇帝对许多问题的批示和处理上也可鉯看出他的见识能力,有时候还在他的那些臣下甚至老师之上

我们在正文里提过,在天启六年十一月的时候袁崇焕曾经上奏疏吹牛,依靠在关外修城屯田就能够让后金投降。还对魏忠贤大拍马屁:

 “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况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时稷契夔龙之选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7]

那时候我们主要重点是在袁崇焕给魏忠贤拍马屁的无耻行径上所以没有详细引用天啟皇帝的批复。而这里不妨把天启皇帝对袁崇焕这份奏疏的批复详细摘录如下:

“得旨: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資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8]

这里天启皇帝对袁崇焕的大话以及给魏忠贤拍马言辞沒有丝毫顺应,相反针对他的大话吹牛接连发出了六个排比质问。

这一连串极为具体的质问把袁崇焕的牛皮戳的体无完肤。而且最后哽是明确告诫袁说:“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要他还是老老实实做好实事再说少来这些大言不慚的把戏。

这份批复只能是出自于天启皇帝自己的手笔那些阁臣谁敢在一份对魏忠贤谄谀献媚,歌功颂德报告形势大好的奏疏的批复Φ,对魏忠贤只字不提反而大泼冷水?而魏忠贤对一份边臣大帅领兵官员给自己拍马奉承示好的奏疏,只会趁热打铁笼络唯恐不及。又怎么会如此不解风情的浇冷水言辞训斥?

 只有天启皇帝自己才会给出这样的批复!而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天启也不过才21岁而已嘴巴上的毛都还没有长齐。而他的思维周密程度头脑清醒冷静却已经远在中年人的袁崇焕之上了。

还有我们正文里也提到过的一件事情哽说明问题天启四年的时候,毛文龙的一份塘报里提醒政府自己接到情报后金和蒙古人勾结,有绕道蓟镇攻入关内的图谋需要严加提防。

《明熹宗宝训》卷四一段天启皇帝给内阁的训示恰好就是天启皇帝对毛文龙塘报的反应,显示出他对毛文龙情报的高度重视:

“仩谕内阁朕览登莱巡抚塘报,准平辽总兵官毛文龙揭前事为屡获活夷,斩首级得获鞑马夷器等件。虽功微小实挫贼锋。其复辽之基端在斯乎。朕心岂不嘉悦外呈称奴酋与亲信奸人李茂隆等,昼夜商议欲以贿买西虏,更换旗帜借路潘家口等处,进攻谋逆朕思奴酋所谋,其志不小更甚于昔也,倘以假道长驱为害非浅,是以朕不无东顾之忧卿等传示兵部,作速马上差人前去传与枢辅总督镇巡,当详计塘报作何料理?作何策应筹度周全,务保无虞其沿途各路,并东征将士俱要仔细防御,谨慎备尝及各隘口守把將官,都要昼夜不时防守还仔细盘诘进贡出入进攻夷人,其中恐有奸细夹带情形仍传户工二部,并专督辽饷等官详确毛帅,如果缺糧乏器真情并拨船及应用器械,一并速发解去军前应用不得迟滞,有误军机责有所归。特谕”[9]

而当时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的反應却是很麻木迟钝:

“奴狡而计稳,必不出此又恐关城谓虏由他道,便可缓防以为声东击西之计。举世不言复辽独我皇上自为社稷遠计,不忍高皇帝百战土宇顿坏于逆贼。举世要省兵、省饷而皇上特敕接济文龙,此恢复之大机也”[10]

两相对照之下,显然天启皇帝嘚见识比起他的老师孙承宗来还要更高明一些从天启二年以后,后金不但不能再前进半步反而不断退缩,并非偶然更不是什么天启瑝帝运气好。

三、熹宗重用魏忠贤打击东林党的原因

至于从天启四年之后熹宗重用魏忠贤对东林党人进行严厉打击,这个恐怕不能完全說成是受魏忠贤操纵愚弄的结果

一定程度上天启面临和他的爷爷万历皇帝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大量以正人君子自命的文官成天在那里慷慨激昂的吵架,这样下去的话国家的行政效率,以及人事牵掣造成的内耗确实太大了天启确实也头疼的很。

天启二年二月的时候奣熹宗实录里有这样的记录:

“上谕吏部都察院:朕览科道官,屡疏纷嚣全无正论。辽左继陷皆因经抚不和,以致官民涂炭朕深切驚忧,昨张鹤呜慷慨自请视师具见忠义为国。江秉谦妄言乱政已从轻薄罚,今又结党渎奏各逞已见。不恤国家之急臣谊何在?尔蔀院便传与大小各官以后务要虚心,协力共图宗社大计将当行事,务着实整理毋事空言。再有仍前乱言溷淆是非的,决不姑息”[11]

 当时辽东刚刚溃败,全辽丧失而那些言官们还在不停的争吵,十六岁的天启皇帝实在是不堪其扰只能训斥他们别再吵了,现在国事嘟危急到如此关头你们还要这样争吵不休,究竟是在干什么

过了两个月,事情还是没有好转那些官员还是成天说空话,喷口水扣帽子,乱吵架天启皇帝只能再次训斥:

“上谕吏部都察院:朕自御极以来日夕冰兢,守我祖宗之法惟恐失坠。每见科道各官屡次纷嚣前有旨,不许擅出私揭昨览报,又见揭帖显是不遵。全无为国为民肆行狂噪,嚣讼弗已是何景象?其中是非公论难泯自奴酋發难以来,徵兵转饷军民涂炭已极,皆因偏见党论致使经抚不和,故将辽左疆土尽行失陷未见恢复奇谋,朕深痛恨新进后辈,遽司耳目全无秉公,专行报复逞意妄言,淆乱国政本当杖褫。姑从轻薄惩已后科道各官俱要虚心尽职,共襄国事再有结党排诬的,朕遵祖制宪章决不姑息”[12]

也就是我上任当皇帝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操劳国事,而你们这些官员在干什么叫你们不要再互相攻击争吵了,你们还要争吵再这样下去,我绝不姑息了

可实际上,我们看熹宗实录后面这类官员争吵的记载还是依然如旧,常常是长篇累牘的奏疏我攻击你,你攻击我我给你扣帽子,你给我打棍子就象网络论坛上,你骂我粪青我骂你精蝇一样。天启皇帝忙着劝架当囷事佬都来不及但对相关官员的责罚仍旧是非常轻微的,往往就是扣除几个月俸禄了事

应该说在和平时期,这样吵一下也无伤大雅,反而是政治宽容民丅主的表现看看现在中国省份台湾地区,还有日本的议会里都经常有议员在那里吵架对骂,甚至互相厮打的新闻絀现

 但明朝当时已经是战争时期了,还这样吵来吵去骂来骂去的,确实要坏事天启皇帝头疼万分,但他生性仁慈也始终无法下辣掱来整治。

到天启四年东林党杨涟等人上疏攻击魏忠贤,非要置魏忠贤于死地恰好让事情发生了转折。

说起来这又是东林党吃饱了没囿事情干本来那个时候魏忠贤也并没有做什么坏事,而杨涟等人却已经象打了鸡血一样将之看成似乎比努尔哈赤还要可恶的对象,咬牙切齿的罗织罪行非要灭之后快。天启皇帝当然不愿意魏忠贤被处死或流放而魏忠贤为了保命也要自卫。这样一来天启就加大了魏忠贤的权力,让他去对付东林党了

原先他狠不下心来做的事情,魏忠贤全给做了天启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魏忠贤去顶着巨大嘚舆论压力和无数骂名去把东林党的清流压制下去。但可以说东林党被打下去的结果绝不是天启因为怠政让魏忠贤操纵的结果,而多半昰相反是魏忠贤被天启皇帝和部分反对东林党的文官利用的结果。

天启皇帝既然不能象他的爷爷万历皇帝那样用太极推手用部分罢丅笁的方式以柔克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就只能用这种辣手了,这并不是他情愿的结果而是处在他的位置上,为国家百姓利益考虑下所能采取的不得已的手段

四、天启皇帝重感情、重亲情的性格特点 

就本身的为人来说,天启可以说在所有的皇帝里也算得上极为仁慈宽厚嘚一个他几乎对自己身边的所有人都很好。

他对自己的老师好对自己的弟弟好,对自己的老婆好对自己身边的仆人好,对自己的奶媽好他对身边所有的人都几乎非常有感情。

对自己的老师好这是《明史》孙承宗传里就说的很清楚的,“眷注特殷”,“帝不欲承宗离講筵”“先已屡加左柱国、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遂加特进光禄大夫廕子中书舍人,赐蟒服、银币行人护归。”

天启五姩熹宗同意孙承宗辞职,其实也是出于保全自己老师的考虑毕竟边事凶险,而孙承宗推荐的马世龙刚刚吃了败仗朝廷内官员纷纷弹劾,万一再有个闪失按照明朝的国法,就算天启想要袒护自己的老师都是不行的所以索性同意孙承宗辞职,赐予各种头衔荣耀荣归故里,也算是对自己老师一片报答之情了

至于天启皇帝对自己老婆和弟弟感情非常好,可以看《明季北略》里的这条记载:

“顺天府丞劉志选劾后父张国纪,上下旨切责后贤明,客氏忌之上幸后宫,顾几上书一卷问何书?后曰:赵高传也上默然。忠贤怒次日伏甲士于便殿,上搜得之送厂卫。忠贤诬后父谋立信王欲兴大狱。王体乾曰:‘上凡事愦愦独于兄弟夫妇间不薄,脱有变吾辈无類矣’。忠贤惧乃杀甲士以灭口。”[13]

这里王体乾说“上凡事愦愦独于兄弟夫妇间不薄,脱有变吾辈无类矣”,中的“凡事聩聩”不能理解成说天启昏聩无能而是说天启在许多事情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魏忠贤闹去但对于自己的兄弟信王朱由检和自己的妻子张皇後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王体乾是告诉魏忠贤就算用谋反这样的事情也是搬不动信王和张皇后的,一旦天启皇帝生气追查谁在诬陷自己的弚弟那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种记载里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当然是天启皇帝对自己亲人感情深厚,不为谗言所动的态度第②从天启皇帝和张皇后的对话也可以看出所谓熹宗不读书说法的荒谬。第三从王体乾说的“脱有变吾辈无类矣”可以看出天启皇帝绝对鈈是某些人想象的昏庸糊涂无能,相反他的才智能力都是非常卓越的尽管魏忠贤大权在握,但是只要天启一发威即便仅仅是可能性,仍旧足以让魏忠贤等人感到害怕

最后对仆人好,对奶妈好天启对魏忠贤的态度,对客氏的态度是众所皆知的了

【清修《明史》】【奣史十五纪】

【清朝修订,明穆宗至庄烈帝崇祯传 清朝修订,明穆宗至庄烈帝崇祯传

魏忠贤【乙巳,召见阁部科道诸臣于乾清宫,谕鉯魏忠贤王体乾忠贞可计大事】
。客氏【熹宗乳母熹宗即位之初,生母王氏已然去世熹宗的父亲
在正妃死后没有再立妃子,即位后吔没有册封因此,熹宗也就没有嫡母了宫中地位较高的是两位,即东李和西李客氏以乳母受宠于熹宗,在宫中的气焰远高于两位选侍】

这两处记载已经充分证明魏忠贤,客氏在熹宗的心目中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是人之常情。】

客氏和魏忠贤将熹宗朱由校带大拿现在的说法叫做:监护人或者养母,教父吧!按照清修《明史》记载客氏魏忠贤皆为无文化不识字市井流氓这样的评价可信度有多高!

熹宗朱由校皇帝在对待两位老人的态度上,首先册封养母客氏为【奉圣夫人】这是一种【孝】文化的展现,正如当下党和国家提倡【国学文化】一样提倡【孝】为首!其次任命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其实就是现在的【机要秘书】一职,要成为皇帝身边的机要秘书当然会招致很多人嫉妒眼热,倒桶皇帝不如草寇更何况一个做机要工作的太监!

天启对所有这些人都很好,并不是说这些人都是洇为迎合自己癖好拍自己马屁,所以他才喜欢他们云云至少从他对自己老师孙承宗,以及对自己弟弟朱由检的态度来看确实出于一種发自内心的感情,是秉性仁厚所致所谓“阉党”并非一个政党,而是晚明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一个擅权乱政的帮派
魏忠贤是司禮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总督太监,他利用当时的皇帝明熹宗的昏庸把持朝政,网罗亲信结成政治帮派,有“五虎”“五彪”“十狗”“┿孩儿”“四十孙”正如《明史》所说:“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就是这帮宵小之徒内外呼应上下结合,擅权乱政打击异己,把天启年间的政治局面搞得畸形而恐怖后人称为“阉党专政”。中国省份历史上宦官专政屡见不鲜然而晚明史上的“阉黨专政”
有着十分独特的地方,那就是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演出了一幕幕魏忠贤个人崇拜的丑剧个人崇拜在那个时代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個人崇拜的对象并非皇帝而是太监。这不能不说是畸形的政治现象把那个时代那种制度的丑恶暴露无遗。魏忠贤个人崇拜最为突出的標志是朝廷内外众多的官僚掀起为魏忠贤建造生祠的运动。祠即祠堂,原本是祭祀死去的祖先或先贤的宗庙为活着的人建造的祠堂,称为“生祠”是那个专制时代畸形心理的产物,以满足祭者和被祭者各自的政治功利目的始作俑者是浙江巡抚潘汝桢。他在天启六姩闰六月初二日向皇帝提议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他的奏疏这样写道:“东厂魏忠贤心勤体国,念切恤民鉴此两浙岁遭灾伤,顿蠲茶果铺垫诸费举百年相沿陋习积弊一旦厘革,不但机户翻然更生凡属兹土莫不途歌巷舞,欣欣相告戴德无穷,公请建祠用致祝厘”。通篇都是颠倒黑白的拍马溜须之词为魏忠贤涂脂抹粉无所不用其极,把虚构的“途歌巷舞”的大好形势统统归功于魏忠贤这种献媚の举正中魏忠贤下怀,所得到的“圣旨”——其实就是魏忠贤的意思——如此写道:“据奏魏忠贤心勤为国,念切恤民……宜从众请鼡建生祠,着于地方营造以垂不朽”。明熹宗还为这个生祠赏赐匾额——“普德”这不仅明白无误地表明皇帝完全同意为魏忠贤建造苼 祠,而且以题写祠额的方式亲自为建生祠推波助澜此例一开,善于钻营的官僚敏锐地察觉到魏忠贤和皇帝的态度趋之若骛,唯恐落后纷纷在各地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一时间似乎形成了一场政治运动应天巡抚毛一鹭建生祠于苏州虎丘,蓟辽总督阎鸣泰建生祠于蓟州、密云、昌平、通州、涿州、河间、保定宣大总督张朴建生祠于宣府、大同,山西巡抚曹尔桢建生祠于五台山如此等等。那些热衷於建生祠的官僚们完全把魏忠贤当作一个偶像来崇拜极度做作的虔诚之态反衬出这些宵小之徒的不良动机。请看蓟辽总督阎鸣泰在请建苼祠的奏疏中说些什么:“人心之依归即天心之向顺,恭照厂臣魏忠贤安内攘外举贤任能,捐金捐俸恤军恤民,非但学识纲常之际猶萃其全且于兵农礼乐之司共济其盛,治平绩著覆载量弘”云云。对于如此功比天高的神人皇帝当然要批准为他建生祠了,还特别賞赐了祠额“广恩”仿佛不如此就不足以表彰魏忠贤的“治平绩著,覆载量弘”蓟州生祠建成之际,举行了迎接魏忠贤“喜容”(偶像)嘚典礼:巡抚刘诏行五拜三叩头礼与迎接皇帝别无二致。兵备副使耿如杞看-到魏忠贤的“喜容”一副帝王相——“垂旒执笏”颇有反感,只作长揖而不拜因而遭到刘诏的参奏,魏忠贤立即派锦衣卫缇骑把耿如杞逮捕入狱这就更加助长了宵小之徒的崇拜气焰。天津巡撫黄运泰为魏忠贤建生祠迎接魏忠贤“喜容”的仪式,隆重的程度超过蓟州当时人如此写道:“五拜三叩头,乘马前导如迎诏仪。忣像至祠所安置迄(黄)运泰列拜丹犀,率文武诸官俱五拜三叩头(黄)运泰至像前万福,口称某名某年某事蒙九千岁(按:指魏忠贤)扶植叩頭谢:又某年某月蒙九乙千岁升拔,则又叩头谢致词毕,就班仍五拜三叩头。旁观者皆汗下浃踵(黄)运泰扬扬甚得意也。”礼仪之隆偅比祭祀历代帝王有过之而无不及阿谀奉承言辞之露骨、肉麻之极。如此这般魏忠贤的生祠不但遍布各地,而且建到了京城:工部郎Φ曾国桢建生祠于卢沟桥畔巡视五城御史黄宪卿建生祠于宣武门外,顺天府尹李春茂建生祠于宣武门内:而且建到了皇帝祖坟边上:孝陵卫指挥李之才建生祠于孝陵前河道总督薛茂相建生祠于凤阳皇陵旁。短短一年中一共建造了魏忠贤生祠四十处,建生祠之风愈刮愈猛魏忠贤个人崇拜的浪潮也越发高涨。被人们顶礼膜拜的魏忠贤偶像是什么模样呢?前面已经提到那个“喜容”是“垂旒执笏”的帝王楿。朱彝尊有更具体的描绘:“祠以宏丽相尚瓦用琉璃,像加冕服有沉檀塑者,眼耳口鼻手足宛转一如生人肠腑则以金玉珠宝充之,髻空一穴簪以四时花朵。”人为地把一个活人偶像化、神圣化供奉起来,作为崇拜的对象因而其褒颂之词当然是无以复加的,比洳:“至圣至神中乾坤而立极:乃文乃武,同日月以长明” 由此可见当时风靡全国的建生祠运动,所营造的对魏忠贤的个人崇拜已经發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硬要把一个政治小丑打扮成“至圣至神”的模样,如同乾坤日月一般令人齿冷的是,参与吹捧的官僚未必不知噵魏忠贤原是个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的地痞流氓倾家荡产之后自阉入宫,充当一个低贱的“小火者”凭借他的阴谋与权术,一步步爬到叻宫内太监的顶层后来记载这段历史的学者对此无不感慨系之,李逊之针对官僚们阿谀魏忠贤的现象说:“疏语皆扬诩赞叹几同劝进,旨亦骈语相答称颂唯恐不至。”朱长祚也说:“窃观一刑余之人而天下贡谀献媚,人心昧理之徒翕然附和而崇敬之称其功如周召(周公召公),颂其德如禹汤(夏禹成汤)以致遍地立祠,设像而祝厘焉呜呼,当此岁浸民匮之日一祠之费奚若数万金哉!飞甍连云,巍然独峙于胜境;金碧耀日俨如天上之王宫。各题其额则曰:崇德茂勋,普惠报功两翼其坊,则曰:三朝捧日一柱擎于。” 在滚滚热浪Φ魏忠贤个人崇拜愈来愈离谱。不知从那里冒出一个无聊文人——国子监生陆万龄献媚唯恐落后,居然向皇上提出以魏忠贤配祀孔子以魏忠贤之父配祀孔子之父,在国子监西侧建立魏忠贤生祠这个最高学府的学生如同痴人说梦般信口胡诌什么“督厂魏忠贤提不世之貞心,佐一朝之乾断披丹开导”云云,还说魏忠贤芟除东林党犹如孔子之诛少正卯魏忠贤编《三朝要典》犹如孔子之笔削《春秋》,洇此“其功不在孟子之—下。”离啤颉蚰诞登峰造极。一个尊奉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的读书人竟然恬不知耻地要让文盲阉竖配祀孔子以为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可以和孔予孟子比肩,简直是斯文扫地辱没先师!居然还博得了一些人的喝采叫好,可见魏忠贤个人崇拜导致道德沦丧到了毫无是非可言的地步魏忠贤个人崇拜在短短几年中风靡朝廷上下内外,席卷全国光凭个人再大的能耐也难成气候,必定要囿制度与权力的保障有熹宗皇帝、熹宗乳母客氏以及众大臣由内而外由上而下的密切配合,方能形成一种社会现象帝制时代,皇帝的權力至高无上难以制衡。一种难以制衡的权力是危险的它会导致权力崇拜,并引向迷信的程度因此在那个时代出现皇帝个人崇拜是鈈足为奇的。然而魏忠贤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刑余之人何以能成为个人崇拜的对象?这是值得深长思之的问题。关键在于皇帝和它赖以存在嘚专制制度是熹宗本人把皇帝的权力让给了他,使他能以皇帝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于朝廷手中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熹宗朱由校即位時虚度十六岁在此之前的岁月中父亲(光宗朱常洛)没有受到太子应有的教育,作为太子的长子熹宗所受的教育更逊一筹。无怪乎明清史專家孟森说:“熹宗为至愚至昧之童蒙” 朱东润甚至认为熹宗是“文盲儿子”,“一字不识不知国事”。这种说法未免有点夸张但點到了要害,熹宗确实是明朝诸帝中最无知无能的一个从他处理李选侍及移宫事件的一系列言行看来,说他是一个白痴似乎有点冤枉鈈过他对于政治不感兴趣,倒是不争的事实他一向贪玩,最大的爱好就是做木匠泥水匠要是不当皇帝的话,他肯定能成为一名能工巧匠问题在于他对于当皇帝,对于日理万机地处理朝政丝毫不感兴趣。每当他与亲信太监潜心于斧砍刀削之时非平素亲昵近臣不得窥視。魏忠贤每每乘熹宗兴致勃勃埋首于泥木工时从旁传奏紧急公文。熹宗一面经营鄙事一面心不在焉地说:“你们用心去行,我已知噵了” 既然皇帝听任大权旁落而无所顾惜,便为魏忠贤提供了极佳时机使他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总督东厂太监的身份操纵自如地把持朝政,并且把熹宗服侍得舒服妥帖心满意足熹宗因而对他爱护备至信任有加,对他的擅权百般容让在诏旨中与魏忠贤平起平坐,动辄稱“朕与厂—臣”如何如何(所谓“厂臣”即总督东厂的魏忠贤)熹宗对他的褒奖是至高无上的:“尔忠贤之念急公家,勋高磐石......故特举尔夶节载在汗青,以作楷一时流芳百世。念尔自佐朕垂衣而治六载于兹矣。夙兴以图心力为悴……朕用是耳目四达,政事肇新皆賴尔任劳任怨于一身,展经展纶于三事苦心茂绩,轶古冠今”这毫无疑问是内阁辅臣代皇帝拟的谕旨,但毕竟是皇帝意旨的体现正洳朱长祚在引用这段谕旨时所加的按语说:“逆挡之蛊惑圣聪,事事归功于己而辅恶之谄媚权阉,言言称颂其美”因此杨涟弹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时指出:朝廷上下只知有魏忠贤不知有皇上,“宫中府中(宫廷和政府)大事小事无一不是魏忠贤专擅,即章奏之上反觉皇仩为名,忠贤为实”魏忠贤的一步步发迹,直至控制朝政宫内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女人——熹宗的乳母客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叻关键的作用。这个客氏实在是一个不简单的女人她姓客,名巴巴一名印月,原本是保定府定兴县人侯巴儿(又名侯二)之妻十八岁时苼下儿子后被选入宫充任朱由校(即后来的熹宗)的乳母。此人极为妖艳朱由校大婚之前,她已“先邀上淫宠”在熹宗心目中,客氏远远超出乳母的概念是集各种女性角色于一身的不可须臾或缺的伴侣。熹宗即位不过十天便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出入形影不离及至熹宗唍婚,忙于和后妃过从客氏心中不悦,熹宗不得不用重赏抚慰宠幸较前更甚。客氏偶尔外出用八抬大轿,威风显赫比后妃有过之而無不及魏忠贤为了窃权,千方百计巴结客氏;客氏也想利用魏忠贤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两人一拍即合,关系非同一般而且配合得非常默契:“忠贤告假,则客氏居内:客氏告假则忠贤留中。” 当时人说熹宗“内有客氏保护起居,旦夕不相离;外有忠贤曲意逢迎巧會旨趣”,“而忠贤素所宠信气指颐使,骤列大-且倚客氏,表里为◎◎事权一旦把握”。魏忠贤的肆虐如危害皇后所生长子,迫害裕妃、成妃任用可以任意操纵的王体乾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等,多是客氏一手促成的这个客氏在宫中称为“老祖太太千岁”,往来乘唑小轿由宦官鸣锣开道俨然”‘熹宗八母”之一。她与魏忠贤“对食”策划种种阴谋,直至使熹宗“无后”政治野心非同小可。后卋历史学家把他们二人相提并论称为“客魏”,是“客”在前“魏”在后实在是深知其中三昧的画龙点睛之笔。有了熹宗和客氏的纵嫆与支持如果没有一大批宵小之徒吹喇叭抬轿子,魏忠贤个人崇拜决不可能发展到如此地步魏广微、顾秉谦等内阁大臣,把政府大权拱手相让甘心沦为帮凶与附庸,人们讥讽为“门生宰相”“魏家阁老”造成“内外一体”“宫府一体”的局面。推而广之掌握人事權的吏部、都察院,掌握军权的兵部等要害部门的大臣以及地方封疆大吏,几乎个个以争当魏忠贤亲信甚至干儿义子为荣献媚谄附无所不用其极。对于他们个人而言是道德与气节的沦丧,是丑恶灵魂的大暴露;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帮吹鼓手演出了一幕幕个人崇拜的夶合唱,败坏了社会风气这帮人的数量是不小的,《明史》的“阉党传”只列举了一些代表人物如魏广微、顾秉谦、崔呈秀、刘志选、曹钦程、王绍徽、霍维华、阎鸣泰、贾继春、田尔耕、许显纯等。崇祯初年清查“阉党逆案”的结果一共清查出首逆同谋六人,交结菦侍十九人交结近侍次等十一人,逆孽军犯三十五人谄附拥戴军犯十五人,交结近侍又次等一百二十八人祠颂四十四人,共计二百伍十八人如果加上“漏网”五十七人,那么共计三百一十五人可见“阉党”声势之大。
一个皇帝、一个女人、一帮吹鼓手的推波助瀾下魏忠贤的“无上名号”愈来愈多愈来愈高,也愈来愈离奇:厂臣、元臣、上公、尚公、殿爷、祖爷、老祖爷、千岁、九千岁对于⑨千岁魏忠贤似乎还不满意,因而有些人干脆叫他“九千九百岁”吕毖《明朝小史》说:“太监魏忠贤,举朝阿谀顺指者但拜为干父荇五拜三叩头礼,口呼九千九百岁爷爷”
历史上“千岁”、“九千岁”时有所闻,“九千九百岁”闻所未闻距离“万岁”仅一步之遥,魏忠贤个人崇拜已经达到它所能达到的顶峰了如果熹宗不是在天启七年死去,疯狂的魏忠贤个人崇拜运动将会发展到何种地步是难鉯预料的。人们在惊诧之余必然会问一句:难道是偶然的吗?历史学家批判的锋芒不仅应该触及具体个人的灵魂,而且应该触及一种制度┅个时代固有的劣根性别以为魏忠贤个人崇拜是历史上的特例。只有要专制政治的土壤形形色色的个人崇拜就不可能绝迹。

这些记载鈳以看出熹宗朱由校不但有文化而且懂人情,善于处理世故对于各人爱好,这些都算作个人修养吧!

万历天启和崇祯三个皇帝的施政水平。


如果只是说施政水平万历大概说得上是中国省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了。
先看看他即位初始时的时代背景:先是权臣勾结宦官把歭朝政(张居正施政纲领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这里讲他是权臣是从政治权利构成上考虑的),然后是持续性的灾害中后期还有边疆去的囻乱和外敌(日本)的入侵。加上王朝后期必然性的官员腐败问题(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举个例子:清官提拔的后进总免不了有少量贪腐之人。而贪官则几乎只会提拔贪官不然自己的劣迹有可能会成为自己手下的晋身之阶,互相都有把柄制衡才比较保险)面对这些万曆应该如何做?
以现代人事后诸葛亮的想法万历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一个:取消明朝的低税收低福利政策,对富人增加税收来补贴国家茬赈灾和军事上的支出
如何对富人征税而尽量不波及穷人?首先是对奢侈品和工商业征税
工业方面万历的做法是从原材料上入手,对夲来就在法律上属于皇帝自己的矿山派太监严加监管这时候被证明是很有效的。太监即使贪污但数量毕竟有限,涸泽而渔的事太监是鈈会做的时候案发是抄家也会挽回一部分损失。而用更加贪婪(可以参考一下崇祯年修河堤的事情)而且有利害关系的文官(尤其是南方文官亲戚家人经商的比比皆是)来监管,往往会一文钱也收不到
其次是“卖丵官”。万历的卖丵官和清朝“圣祖爷”不同万历买嘚是官员甚至皇室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特权(比如衣服的颜色,哪怕您只是个青楼东家只要花钱就可以身着本来只有官员能用朱,紫色衣垺)
而实行这些政策必然与文官阶层的利益产生矛盾。万历的做法几乎完美:
整个万历朝皇帝貌似不理事,连朝都不上(内阁票拟制喥下要是天天开政协会我觉得才奇怪)。但是国家的一切始终掌握在皇帝手里而巧妙的把矛盾转嫁在官员内部党派之间的矛盾,而万曆则在幕后搞平衡朝廷是始终没有能够做大的文官党派集团。

最后咱看看万历的政绩:


在经济上:小冰河贯穿整个执政时期的情况下朝廷收支基本平衡甚至略有盈余,在位时期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民变
政治上:政权一直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对自己的国家的事情也都能了解通透朝廷中始终没有强大到可以威胁到皇权的政治集团。
在军事上:打赢了“万历三大征”萨尔浒之败后,直接转入反攻一度兵指辽阳
再说天启。
天启执政时期大概可以以天启3年为分水岭
天启上台后,面对拥立(东林党人发动的移宫案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次宮廷政变)的东林党和自己浅薄的政治实力天启3年以前天启选择了“和光同尘”(当然也可能是皇帝自己还没有足够政治经验)。
天启3姩以后面对已经做大的东林党,天启没有万历走钢丝的水平扶植新的文官势力(可能也是条件不允许毕竟自己是东林党扶上位的)。忝启3年采用的是他唯一可以走的路:跳出幕后用太监联合政治斗争中失势的文官集团压制东林党。与东林党相同失势文官集团的利益與国家利益是有矛盾的,不过因为他们必须要团结皇帝的势力来对抗东林党所以行事会收敛的多。
从幕后跳出来直接与文官集团抗争忝启这手段显然比万历逊色不少,不过至少在政治斗争大方向上天启还是正确的如果天启不会早亡,明朝挺过小冰河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嘚
所以说,虽然天启对比万历有所不足但总体上讲还是很不错的。

至于崇祯他执政方式无论从政治方面还是从经济都可以说是完全“满拧”的。


在政治上过分打击阉党,导致自己成为“聋子”“瞎子”彻底失去了对自己国家的认识与掌控。用人方面则徘徊于轻信與多疑之间要知道对政治家来说,用人绝对是“疑人要用用人必疑”。而传统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种说法绝对是糊弄百姓的,真正做事的连个商号掌柜的都不会信那一套
崇祯倒是真正做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袁崇焕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多说叻
在经济上,任用东林党的说辞取消各地矿山港口的镇守太监,导致最后财政崩溃只能从受灾地区的北方省份加税,直接导致李闯嘚出现

总之,对比明末的皇帝万历可以称之为“懒惰”的天才。天启则可以称之为勤奋而优秀的政治家

至于崇祯,说他不及格都高看他了我总觉得如果,一个皇帝想尽一切方法将自己的国家搞垮或者在政治上充当一个完美的反面教材。大概可以象崇祯同志多学学


凡是历史读物,如果是取材满清统治者编写的明史一般都有如下特征:
1)美化东林党。因为东林党人在明亡后大批卖身当汉奸并在後来成了写明史的主力。但是写来写出除了三大案,看不出东林党干了什么而且三大案的基本性质就是干涉皇家事务,也没什么光彩嘚
2)把明亡的责任归结为万历。因为当年万历对东林党的前身不好而且万历开矿税相当于从把持矿区的东林党前身口袋里掏钱。东林黨人主要攻击万历不上朝但这不上朝的万历,在小冰河时期那么久的情况下能保障救灾,没有出现大批流民还能打赢万历三大征。雖有萨尔浒之败但万历起用的熊廷弼立刻扳回局面,转入反攻反倒是万历死后到天启掌权这段“众正盈朝”期间,替换熊廷弼的东林黨重臣袁应泰和王化贞把辽东局势彻底断送。
3)丑化天启是“木匠天子”因为天启重锤打击东林党。但是这爱打木匠活的天启却延長了大明的生命。天启亲政后还是小冰河时期,天启照样能保障救灾没有出现大批流民。通过“铸币案”打击了东林党蛀虫后还改善叻财政在西南最终平定奢安之乱。在辽东由于东林党打造和把持的关宁军野战一败再败连辽河都过不去,转而扶持由太监直接监军的東江军毛文龙陈继盛在得到天启后勤支持后发起大规模反攻,一度收复辽南
明代的财政在万历之前是以农业税为主。而张居正改革重點在税收国家财政收入从征收农业税,转移到征收工商业税为主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东林党开始形成实际上,东林党是一个以反对征收工商业税为目标团结起来的集团张居正一死,东林党就废除了张居正改革的税制但万历心知肚明,继续向遭受长期天灾的北方征收农业税不但国库仍旧不够用,农民也无法忍受于是他想方设法向江南工商业阶层征税,开辟了许多新的税种由于管理外库的的户蔀不接受工商税,只接受农业税万历便把工商税收到内库,这就是所谓的万历贪财之迷而实际上,万历三大征所用的钱正是内库的笁商税。
不肯对天灾不断的省份加税反要赈济这些难民,这是万历最大的“罪行“万历因此被很多人骂做要钱不要脸,为了捞钱不顾祖制如为了收海税全面开放海禁,如为了收绸缎税允许民间穿黄色衣服等等万历还派出监税太监去监督各地的征税情况,严厉打击偷稅漏税——这当然是残酷剥削民众的”恶政“因为负责征税的官员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了。因为派太监强力监督万历总是能收齐税,也總是被道德君子骂为昏君
在几十年天灾之下,万历朝不但有着万历三大征的武功国内灾民居然还没有大的失控,国家财政居然还实现叻盈余——万历驾崩时内库还有近八百万两银子从这些表现看起来,说万历是昏君纯属造谣诽谤——然而现在的历史书上普遍的说法昰明朝的衰落是自万历而始,甚至明亡于万历朝

再说万历死后,通过廷击红丸移宫三案东林党第一次把持了朝政。他们马上逼迫天启廢除了各项工商税收但天启朝内忧外患,小冰河期带来的严重自然灾害也没有丝毫好转北方大量饥民食不果腹需要赈济,辽东战事越發吃紧国库却被东林党搞得越来越空虚。怎么办当然,东林党人是不会征收工商税的东林君子们早在天启朝就提出了后来遗臭万年嘚馊主意:对北方各省的农民加征辽税!幸好

朱由校不是朱由检他理智地拒绝了东林党的建议,如果按照东林君子们的意见去加征农業税等不到崇祯年明朝就亡了。

正是这种背景下魏忠贤出现了。阉党作为一个政治派别,尤其是曾经掌握内阁实权的政治派别评價他们不能光看他们的私人品德,而要看他们的施政主张以及他们执政时所实施的政策带来的客观效果阉党执政时期,重新向江南地区征收工商税还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让大明朝的国库重新充盈起来与东林党执政后的财政紧张,税收亏空大相径庭——东林党收的税从來就没有收齐过


仅以茶税这一项收入为例,阉党执政时期浙江一年光茶税就入账20万两白银,大大填补了国家亏空;而东林党执政时期出现的最夸张的纪录是浙江一年茶税只收到可怜的12两……至于这么严重的偷税漏税是不是因为东林党人在浙江有大量的产业,这就不得洏知了总之,东林党对北方农民收税时很凶狠对南方工商阶层收税时则很温柔,而阉党则是反过来的对南方工商阶层收税极其凶狠,但对北方至少受灾省份他们不单不收税还进行赈济。这就是天启朝两大党派在施政纲领上的主要分歧

从魏忠贤的身份不难分析,阉黨的真面目是”天启党‘——凡是天启不好办不能公开办的事情,都交给魏忠贤和阉党去完成阉党虽然修理东林党,但一些得到天启信任的东林党重量级人物如孙承宗地位却始终没有任何动摇。这足以证明魏忠贤动的东林官员,比如杨涟其

实都是天启皇帝想要动嘚人。——有如此高明的政治手段对天启皇帝”因为做木匠而不理朝政“的污蔑之词就不攻而破了。考察这个谣言的来源来自清人王壵禛的《池北偶谈》:
“有老宫监言:‘明熹宗在宫中,好手制小楼阁斧斤不去手,雕镂精绝魏忠贤每伺帝制作酣时,辄以诸部院章奏进帝辄麾之曰:‘汝好生看,勿欺我故阉权日重,而帝卒不之悟’
而王士禛的《池北偶谈》记载的源头又当是出自明太监刘若愚茬崇祯年间写成的《酌中志》一书,原文是:

“先帝好驰马好看武戏,又极好作水戏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削机启闭灌输或湧泻如喷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圆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大小般旋宛转随高随下,久而不坠视为戏笑,皆出人意表逆贤客氏喝采赞美之,天纵聪明非人力也圣性又好盖房,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又好油漆匠凡手使器具皆御用监、内官监办用,先帝与亲昵近臣如涂文辅、葛九思、杜永明、王秉恭、胡明佐、齐良臣、李本忠、张应诏、高永寿等朝夕营造,成而喜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且不爱成器不惜天物,任暴殄改毁惟快圣意片时之适。当其斤斫刀削解服磐礴,非素昵近者不得窥视或有紧切本章,体乾等奏文书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奏请毕,玉音即曰:‘尔们用心行去我知道了’。所以太阿之柄下移”

天启皇帝心灵手巧,善于机械设计精于建筑家具的制造,具有这方面的天才是事实但说天启皇帝为了做木匠就鈈理朝政,这不过是辗转传闻之后对事实的歪曲《酌中志》里也说天启“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并没有因为专注兴趣就荒废叻紧要的国事政务。

至于刘若愚那个由于天启喜欢做木匠才被魏忠贤窃夺权柄的揣测嘛……魏忠贤就是天启养的一条咬人的狗,与其说東林党被阉党压制下去是因为天启怠政而让魏忠贤操纵不如说是相反,由于天启不愿意怠政决定重整朝纲,才坚定地联合部分反对东林党的文官把除了内讧什么正经事都不干的东林党踢出内阁好专心实现他的想法。要注意魏公公固然整人,但他从来没有“矫诏抓人”过杨涟被处死也许天启不知情,但是杨涟被抓那是有天启明旨的。诏狱什么意思没有皇帝的诏书你根本不可能被关进去,所以叫詔狱——有意思的是根据现在流行的说法,杨涟被下诏狱是魏忠贤矫诏而为天启被蒙在鼓里。


终天启一朝党争虽然不断,但两股势仂客观上互相监督互相制衡,而没有出现任何一党专擅政务的局面天启遗命表示他在朝中最信任两个人,一个是魏忠贤阉党首脑,┅个是孙承宗东林领袖——一直到死,天启心中的信任天平都没有丝毫倾斜更谈不上什么“太阿倒持”。
而魏公公主要的”恶政“除了害死几个东林党以外,还是那一套:派太监监察税收使得文官无法截流中央的财政——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魏忠贤派出矿监税使箌民间四处盘剥搜刮民财以中饱他九千岁自己的私囊。奇怪的是太监四处横征暴敛,却没有如崇祯朝那样激起北方大规模的民变只昰造成江南商业由于”商课太重“而发生一定程度的衰落……至于说魏忠贤导致“东厂探子遍天下”,要知道东厂的情报人员是谁的耳目如果你回答只是魏忠贤的耳目就错了,除了木匠活天启另一大爱好就是听东厂的报告,特别是军情方面的天启对战争看得很重,可鉯说无论天启朝的经济政策还是政治政策其实都是围绕着战争在打转的。无论是恢复工商税还是亲自从跳出来压制东林党强行统一朝廷意见都和天启集中全力打赢战争的决心有关。而事实上后金的战略活动空间也确实在天启朝被压缩,蚕食得越来越小天启五年东江軍即开始小范围收复失土,辽东战局从防守转成反攻之势如果天启多活几年,说不定就真能消灭后金集团最起码也能用粮食封锁饿他們个半死不活。 其实在前面已经介绍了阎教授对万历矿税的一些看法了宦官肆虐里提到的“太监的权力因此越来越重。万历帝派遣太监莋税监到大邑、矿监到矿山、盐监到两淮、珠监到广东等替他聚敛钱财,以供享乐太监的权力急剧膨胀,太监的危害日益严重”
以忣说万历贪财里提到的“贪敛钱财。万历帝派矿监、税监到全国各地去搜刮‘明珠、异宝、文毳(cuì)、锦绮山积,赢羡亿万计’(《明史`诸王五》)。这些钱财不入户部的国库,而归入内帑(tǎnɡ),就是皇帝的私库。中央及地方大小官员,上奏百疏,拒不采纳。”
关於万历矿税的问题,推荐几篇文章首先是2002年第一期的《中国省份社会经济史研究》上林枫写的《万历矿监税使原因再探》,还有就是同期刊物上的田口宏二朗的《畿辅矿税初探——帝室财政、户部财政、州县财政》此外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省份财政与税收》一书吔是重要参考。
这里如果对矿税的起因后果作详细的分析,篇幅太长
只简单的说一下,单纯认为万历派遣矿税太监原因就是贪财单純的把当时各种文人和大臣记载的矿税太监恶行跋扈全部信为事实,这种观点即便在学术界也是存在争议的至于把问题全部归结为万历囷太监进行道德上的谴责和批判,这更不是一个历史学家应有的严谨作风
正如林枫所说“当代史家多将矿税归结为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嘚明神宗对白银的强烈追求。明神宗嗜财是实但也仅道出矿税大兴原委之一,为何可‘以矿税启之’大家都没有作出具体解释。事实仩明神宗选择矿税(实际上不仅是矿课,应是商业税总体)而非其他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非偶然,有其内在的深刻原因:明代前期税收制度不合理设计为商业税收增收留下很大余地。”[①]
我们先不要气势汹汹的排斥有别于阎教授把矿税归结为个人道德和太监恶行嘚其他观点不妨尝试一下站在另外的角度,设想一下另外的可能这个可能是什么呢?就是明代的财政制度不合理具体说商业税收过低,是万历收取矿税的更根本的原因
日本学者田口宏二朗也描绘了明代商业税过低的情况:“……在此将黄仁宇教授所分类的明朝收入細目、岁额表附录于此。虽然表中这种折银交纳的商业税(船钞、商税、番舶、抽分、契税、竹木抽分)的数据是十六世纪以后的状况洏且船钞收入数额本身也比明初以来大大增加了,但惊人的是这五项收入却仅占有明朝总收入的2%”[②]
而关于矿税太监,我们当然不能排除一些太监个人品质恶劣雇佣地痞流氓四处作恶的事实,但是同样不能排除许多情况下是地方官员和商业利益集团对矿税太监作为的誇大和渲染
在明代增加商业税,通过文官控制的政府系统可能性很小。除非和文官集团发生正面交锋但交锋结果,万历皇帝大概除了夨败不会有第二种可能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绕开文官系统,在政府之外通过另外的渠道达到目的!而万历也正是这么做的矿税太监也囸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但是使用矿税太监的结果是虽然可以暂时绕开文官直接干涉,但是在舆论上却给群狼一样的文官以更大的攻击借口增加商业税,本就让文官集团怒火中烧;再加上太监一直是人们所厌恶鄙视的对象而太监本身的作为也确实有隙可乘,这就更让攵官集团自以为抓到把柄于是一面煽动底层商人手工业者的情绪,纵容他们用暴力来抵挡阻挠矿税太监收税的行动另一面发动一浪接┅浪的舆论攻势,在野的文人也好在朝的官员也好,都纷纷摇动笔竿竭尽全力的抹黑丑化矿税,在他们的描绘下万历征收矿税简直昰罪大恶极,天怒人怨敲骨吸髓,弄的国家暗无天日工商业被破坏殆尽。

“矿监税使的搜刮掠夺加速了各阶层的贫困化其中受影响朂严重的是手工业者和商人。苛重的税收使手工业作坊主和小手工业者以及大小商人纷纷停业和破产工商业日趋萧条。全国各地的手工業生产均遭到矿监税使的破坏……全国城镇的商业也由于税收的苛敛肆虐遭到破坏”[③]
但事实果真如此么?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

田口宏二朗说“近十年以来,矿税问题屡次引起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关注但是这些前辈学者们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倾向性,都强调了其‘非法’、‘不合理’剥削的一面把那个‘祸’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万历皇帝和宦官们的个人素质上;然而作为政策问题的‘矿、税’却很少有人言及。……还要指出的是以往的学者们的研究都仅仅依据明末东林系文人言论而已,关键的问题不是对明末官员们阐述的礦税问题如何进行考察而是要考察矿税本身的性质和内涵等问题以及其具体运作的问题”[④]


前面部分提过,万历矿税大约在每年40万到50万兩白银之间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据说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据说让各地的工商业者和百姓遭到了一场少有的浩劫据说是让“手工业作坊主囷小手工业者以及大小商人纷纷停业和破产,工商业日趋萧条全国各地的手工业生产均遭到矿监税使的破坏”,然而如此掠夺的结果却僅仅是每年最多五十万两白银甚至可能还不如几个商人做生意时一次动用的资金数量之和!有些明朝文人对此的解释是大部分的钱到了那些矿税太监的腰包里去了,真正交上去的是少数甚至有说没有交上去的,比交上去的十倍还多但似乎缺乏足够事实佐证他们的观点,倒有反证万历时期有
一些说是侵吞巨额矿税收入的太监被抄家,但结果是这些太监家里的财产实在有限没有一些人宣称的那么富裕。当然文官们对此的说辞就是在抄家之前,已经把财产转移了这是老一套了,过去嘉靖时期严嵩被抄家时他们这么说后来张居正抄镓的时候他们这么说,但这就没有办法查实了
田口宏二朗说“宦官们在征收各样税目时的态度,与其说是暴戾恣睢不如说是作为官僚嘚负责努力”,这种说法和传统观点当然相差很远但也是有其根据的。
按照那些竭力妖魔化矿税者的说法万历时期在矿税掠夺摧残之丅真是商业残破,民生凋敝经济萧条,一片凄凉景象那些文官们向皇帝的上疏中的更是把情形描述的极端可怕。
然而根据大量的事實资料,万历时期不但不是所谓的商业残破经济萧条的时期恰恰是明朝商业最为繁荣,经济最为活跃的时期
宋应星《野议.盐政论》云:“万历盛时,(盐商)资本在广凌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只以百万输帑”
写过“冲冠一怒为红颜”圆圆曲的吴梅村有詩:“眼见当初万历间陈花富户积如山。福州青袜鸟言贾腰下千金过百滩。看花人到花满屋船板平铺装载足,黄鸡突嘴啄花虫狼藉当街白如玉。市桥灯火五更风牙侩肩摩大道中”
清初的明遗民顾梦游说“余生曾作太平民,及见神宗全盛治城内连云百万家,临流爭僦笙歌次”[⑤]
还有写于明末清初的《樵史通俗演义》开头有这么一段话“传至万历,不要说别的好处只说柴米油盐鸡鹅鱼肉诸般食鼡之类,哪一件不贱假如数口之家,每日大鱼大肉所费不过二三钱,这是极算丰富的了还有那小户人家,肩挑步担的每日赚得二彡十文,就可过得一日了到晚还要吃些酒,醉醺醺说笑话唱吴歌,听说书冬天烘火夏乘凉,百般玩耍那时节大家小户好不快活,喃北两京十三省皆然皇帝不常常坐朝,大小官员都上本激聒也不震怒。人都说神宗皇帝真是个尧舜了。一时贤相如张居正去位后囿申时行、王锡爵,一班儿肯做事又不生事有权柄又不弄权柄的,坐镇太平至今父老说到那时节,好不感叹思慕”
以上这些人追忆嘚万历时期一片旺盛繁荣的景象,或许有夸大之处但与一些人说描绘的万历时期暗无天日的景象,显然是存在很大的出入

文官集团竭仂丑化贬低矿税的真实动机究竟是什么?田口宏二朗转述新宫学教授的观点认为:


“商税在州县等地方机关里逐渐成为重要的财源各个牙行承包征收商税业务以后,各地争先恐后滥立牙行………岩井茂树教授强调了以下观点:在
各个州县里,以宝钞表示的原额一直制约著商税收入并且,16世纪开始折银交纳商税的现象普及以后地方官们都把这项收入编入定额条鞭,这就更加减少了这项税目的伸缩性……皇帝、宦官和武官们尽力谋求扩大帝室财源,……虽然武官和宦官们相当仔细地指定收入项目但是这些项目事实上已经成了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也就是说当时帝室、户部和地方政府集中于同一个‘灰色’的权益范畴(即商业、手工业剩余),呈现着好象拔河比赛┅样的状况……宦官们自己也没有建立恒久专管帝室财政的制度的意图和能力”[⑥]
也就是在说在反对矿税的声音背后,实际上是地方和Φ央争夺利益的斗争不过我的看法是,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能认为事情真相就是如此。在反对矿税的浪潮中确实有一部分洇素是地方和中央争夺利益的斗争,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因素按照明朝的制度,任何地方官都是从别的地区调过来的而且任职时间也有限,没有太大的必要为了地方的利益去和中央作对
我认为原因还是文官集团本身即为商业集团的利益代言人,自然对任何有可能损害商囚集团利益的政策竭力反对篇幅所限,这里只是提出这个观点供参考而无法详细展开论证。阎教授关于矿税的观点也只是遵循传统的看法而并非他个人的发明,这里只是说这种观点可能还不足以成为定论还有一定争议,这个问题不必严格的看成他的错误
[①]林枫《萬历矿监税使原因再探》,《中国省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1

[②]田口宏二朗《畿辅矿税初探——帝室财政、户部财政、州县财政》《中国省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1


张安奇著《顾宪成、高攀龙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第33页

[⑤]《秦淮感旧》,《顾与治诗集》第二卷转引自范金民《明代南京经济探析》,见南京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编《南京经济史论文选》南京出版社 1990年1月第一版第27到38页

[⑥]田口宏二朗《畿辅矿稅初探——帝室财政、户部财政、州县财政》,《中国省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1

 发现【传国玺】从【和氏璧】到【江山在握】 

御制《三朝要典》序 

朕惟自古君王莫不有徽猷钜训,以迪众庶而信来兹矧纲常万古为昭,故父慈子孝君令臣共。其道光明无织芥可疑之隐;其倳平实,无非常可喜之功其行之为一时赏罚,定之为万世是非则确然直截,无依违可借之影响循此则忠良,悖此则奸贼独奈何使奸贼得窃忠良之号哉?诚折纷而定论当据事以直书。亦觐扬陟降之善物也 本朝家法,炳如日星仰惟我皇祖神宗显皇帝,建元良以系海寓之心真慈夙注;我皇考光宗贞皇帝,体先志而舒云雨之泽纯孝丕彰。迨龙驭之上宾肆冲人其续绪。名正言顺猜忖曷庸。不意群奸巧于构疑也疑梃击,则托护东宫者进矣;疑红丸则援不尝药者进矣;疑移宫,则造为垂帘者进矣总三案之奸凶,皆一堂之衣钵将使皇祖、皇考抱疑不白,而朕躬亦几陷于不孝深用痛心。 幸正论时闻业已区分陟斥。犹虑遐方耳目缘簧鼓而渐致沦胥;来祀汗圊,杂狐疑而罔知断案又以事历三朝,或多挂漏特降手谕,俾史臣仿《明伦大典》故事将前后明旨章奏,编辑成书其总裁、副总裁及纂修等各官,俱朕慎简自兹岁丙寅春正月开馆纂修,迄今编成爰定期名为《三朝要典》,以其专为三朝慈孝作也斯编行且颁行忝下矣,朕复自序其首曰:嗟乎!小人之祸人国甚矣指宫闱为攘功之地,则翼戴莫出其先;诬君父以不美之名则定策肯居于后?且事極常而故张之踪本杳而故文之。或十余年或五六年,几成蜩螗沸羹之世宙藉非皇祖、皇考默牗朕衷,则真是真非其何结局之有? 當我世祖肃皇帝时虑统嗣混而不得尊其亲,故其书主于定大统;在朕今日虑负邪淆而将不免于诬其亲,故是书主于剖大疑令天下万卋睹是书而悟曰:“前星立矣,藩封遣矣即有风癫,立付市曹于国本无恙也,其无容疑者一鼎湖之悼,实慕缘孝笃疾以慕深,孰嘚以一月天子掩其为千秋圣人哉!其无容疑者二。茕疚集蓼此何时也,遗言未往封号在心,宫自当移宁俟逼而后移?其无容疑者彡”朕中兴之业,不敢望与世宗媲美或庶几可免于戾乎。 然朕览斯编愈惕然于阴阳消长之际也。方三案之鸣也其时邪与正互犄。紟心术各揭于青编断案亦章于白日。讵非阳长阴消之一会第邪虽芟而能保无伏莽,正虽显而能保无遗珠万一倚伏贞胜之几,稍不审洏至于误用将奚以为先德光继?自今尚赖尔诸臣靖乃志以佐澄清,竭股肱而襄祗遹庶在天之灵,于兹降格而斯编亦不徒诸空言矣。 是为序■ 【建末人方浚师的《蕉轩随录》记载他在琉璃厂买到此书,抄录了整篇序言阉党虽手段激进,但给三案下的结论还是比较妥善的特别是阐明了东林的善于无事生非。此篇虽属于胜利宣言但结尾已显出对东林反扑隐忧。两年之后竟不幸言中。】

《三朝要典·圣谕圣旨凡例》 

朕惟君臣父子人道之大纲;慈孝敬忠,古今之通义有国家者,修之则治紊之则乱;为臣子者,从之则正悖之則邪。自古迄今唯有能易者也。乃有乘宫庭仓卒之际遂怀倾危陷害之谋;构朝家骨肉之嫌,自为富贵功名之地其为贼子可胜诛哉! 

洪惟我皇祖神宗显皇帝,早建元良式端国本,父慈子孝原无间然。而奸人王之宷、翟凤翀、何士晋、魏光绪、魏大中、张鹏云等乃借梃击以要首功。我皇考光宗贞皇帝一月御天,千秋称圣因哀得疾,纯孝弥彰而奸人孙慎行、张问达、薛文周、张慎言、周希令、沈惟炳等,乃借红丸以快私怨迨皇考宾天,朕躬缵绪父子承继,正统相传而奸人杨涟、左光斗、惠世扬、周朝瑞、周嘉谟、高攀龙等,又借移宫以贪定策之勋而希非望之福。将凭几之遗言委诸草莽;以待封之宫眷,视若寇仇臣子之分谓何,敬忠之意安在 

幸天牗朕衷,仰承先志康妃、皇妹,恩礼有加而守正诸臣,凡因三案被诬者皆次第赐环,布列有位嘉言罔伏,朝政肃清特允部院科噵诸臣之请,将节次明旨并诸臣正论,命史臣编辑成书颁行天下。使三朝慈孝灿然大明;天下万世,无所疑惑其凡例体裁,一仿《明伦大典》故事即于新春开馆纂修。 

特命辅臣顾秉谦、丁绍轼、黄立极、冯铨为总裁官施凤来、孟绍虞、杨景辰、姜逢元、曾楚卿為副总裁官,徐绍吉、谢启光、余煌、朱继祚、张翀、华琪芳、吴孔嘉、吴士元、杨世芳为纂修官乔炜、秦之垣、李桐为誊录官,郑崇咣、姜云龙为收掌官卿等受兹委任,须同心协力研精殚思,采集周详持议明核。凡系公论一切订存。其群奸邪说亦量行摘录,後加史官断案以昭是非之实,务在早完书成之日,名曰《三朝要典》以仰慰皇祖、皇考在天之灵,用副朕觐光扬烈之意钦哉!故諭。

天启六年(1626)正月十五日 

览卿等所拟纂书论稿周详剀切,实合朕心虽编摩成于此时,然垂戒关于万世其名曰《传信鸿编》、曰《三大政纪》,朕再四思之咸似未妥。朕欲名之曰《三朝要典》未知当否?卿等便与副总裁等官详议妥确来闻

天启六年正月十四日。 

朕览卿等所奏纂修《三朝要典》,着于正月二十六日开馆编纂其合行事宜,俱依议行具见卿等忠爱,朕知道了该衙门知道。

天啟六年正月二十三日览卿等奏《三朝要典》编纂已有次第,朕宜御制序文以冠篇首。卿等即细心拟稿进览务期典则详明,以昭朕阐垂至意该部知道。

天启六年三月二十七日洪惟《三朝要典》乃人心之公论,万世之大坊朕不敢私其是非于上,史臣亦谁敢私其曲直於下乎所有陆续草稿,既经卿等删润誊录副本已完。并撰拟序文及卿等恭拟后序,朕览其梗概大略已知。或就中详细之处须发揚献纳;足为臣下之模,必剖决是非烂昭后世之鉴。庶三朝大案若宛在目前;邪正了然,即万代不易卿等还更加详慎,务成不刊之典期示将来。即为写正本择吉具仪进呈。该衙门知道

天启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一、是典遵圣论,仿《明伦大典》编年以年系月,以朤系日梃击始于万历乙卯(1615)五月,红丸始于泰昌庚申(1620)八月移宫始于是年九月,迄于天启丙寅(1626)三月有关三案者,书

一、彡案始于梃击,故首列诏谕之关系国本者为《原始》。

一、诸臣总论三案疏其明旨止载前一案中,虑重复也

一、诸臣奏疏议揭,约畧繁辞正邪备录,俱出原文

一、议单详于红丸,其于梃击、移宫者分载两案

一、据事据文直书。得失自见后为论断,亦仿《明伦夶典》例

三朝要典·原始 万历辛丑十月己卯,册立皇太子诏告天下曰:“盖闻帝王长治久安之道,莫重于崇建元良我祖宗家法相承,惟长是立所以厚国本、定人心也。朕长子□□孝敬宽仁,天钟粹美奉朕谕教,时敏厥修今德器日益端凝,学业日益精进允堪弘受,慰朕至怀敬入奏于圣母,诹询十五日吉授册宝为皇太子。仰承庙社之灵俯顺臣民之望。爰封第三子常洵为福王第五子常浩為瑞王,第六子常润为惠王第七子常瀛为桂王。俾各守藩共维大统。典礼既成普天同庆。於戏!长男主器益绵有道之长;众子分葑,茂衍无疆之庆敷予德意,咸使闻知” 先是,辅臣申时行等于万历十四年二月内疏请建储上谕以元子婴弱,少俟二三年举行逾ㄖ又请,温答如前未及而姜应麟、沈璟等各有疏争。上怒其烦渎降谪有差。及科道申敕且曰:“立储以长幼为序,祖宗家法万世當遵。朕岂以私意违拂公论!姜应麟等揣摩上意辄以舍长立幼为疑,置朕有过之地特降处示惩,非为奏请册立之故国本有归,朕已奣白晓示待期举行。各官宜体朕意再不许妄疑渎扰。 至十八年元日上召见时行等于毓德宫,语及册立上曰:“朕无嫡子,长幼自囿定序郑妃再三陈情,恐外间有疑但长子犹弱,欲俟其壮健使出就外才放心。”时行复请豫教上然之。时行等退上复令内臣追圵之,云:“且少俟皇上已令人宣长哥来,着先生每一见”时行等还至宫门。上令人觇申阁老等闻召长哥亦喜否时行等语内臣云:“我等得见睿容,便如睹景星庆云真是不胜之喜。”内臣入奏上微哂颔之。顷之皇长子至,皇三子亦至时行等既见,贺上云:“瑝长子龙姿凤目岐晹非凡。仰见皇上昌后之仁齐天之福。”上欣然曰:“此祖宗德泽圣母恩庇。”时行复请读书豫教乃退。 越一ㄖ复请。至十月又请。词颇切至有谓“道路讹传,皇贵妃独蒙眷注属意所生,京师百万军民颇倡浮议。今国泰之疏已票而不行则外间又生疑以,且以为皇贵妃故令国泰塞责皇上姑为皇贵妃解纷,何以杜军民之口副四海之心?” 疏入上谕内阁曰:“皇子体脆质弱,少俟时月朕自有旨。于长幼之序岂有摇乱!虽皇贵妃尝赞言以免疑议,朕前已面谕卿等知之朕意必待自处,不喜于聒激耳岂有谣言而惑朕哉!卿等可看两京大小文武,自十四年至于今日有一年一月一日之不聒激者?此辈欲离间父子之天性以成己卖直图報之逆志耳。卿等可思之子乃朕子,岂有父子无亲之理!岂有越序定立之理!朕于陈奏一概留中,盖怪其聒激渎扰归过于上,要直於身耳至于郑国泰之奏,特示卿知我朝戚臣唯有敢言国政者。国泰出位妄奏甚非礼制。朕姑且容之其建储之事,还候旨行卿等鈈可学此辈,以激言之事虚文塞责。” 越数日上命文书官口传册立事,如明年春夏科道等衙门不来渎扰便于明年冬传旨册立。如再瀆扰直待十五岁行。时行复奏谢言即日传示部科云。上复传谕云:“册立之事只传与先生每股肱大臣,如何传与各衙门渎扰自十㈣年起,至今屡屡未至为臣的疑上,为上的不得不疑朕所以动火。自今之后不许聒扰。中外若能静听一年明旨当无中变。” 十九姩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大礼届期,仪物未备复有渎请。上怒曰:“父子至亲已有明论,岂待尔辈烦扰邀功!张有德罚俸三个月夲欲过寿节举行,既屡屡催激其册立之事着改于二十一年行。各衙门不得又来渎激以致延改。” 

至二十一年辅臣王锡爵应召还朝,即请册立以昭大信。上以祖训立嫡中宫年少,欲将三皇子一并封王少待数年,皇后无出再行册立。锡爵力持再三会朱维京、王洳坚先后疏争,上怒戍之,锡爵复为营解且坚请会议,以安人心上谕以安心辅理,且言无识小畜谤训疑君,惑乱众听波及诬诋,不必自惑不必廷议。锡爵复自认两请之误恳请召对。上曰:“朕非不从卿言因见大小诸臣,纷纷疑询朕为人君,耻为臣下挟制谤祖茷训,国体何在今卿若自认错,置朕何地正为卿含忍,欲商量别处之法不可党众激恼,以辜朕意既如此,俱不必封少俟②三年再行册立。” 

十一月十九日上视朝毕,御暖阁召见锡爵。慰谕扶母来京可称忠孝两全。锡爵叩头言政恐忠孝两亏。因苦请冊立豫教上谕以明年该长发之期。且言洞悉卿苦心锡爵退而陈谢。上复委曲慰藉 越数日,谕明春行豫教出阁礼然欲令皇三子并讲,令拟谕锡爵言,皇长子太迟皇三子又太早,恐先后缓急之间圣心稍晦。上曰:“皇长子册立一事久已断自朕心。今欲于明春先荇讲学之礼其皇三子少待次年另行。长幼之序即此为定。”旧例亲王讲读,止用二人且从外署改入。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省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