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32-200气缸能用与仪表车床夹紧吗

  • 过程控制系统 作 者: 郑辑光韓九强,杨清宇 著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过程控制系統》在讲述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特点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首先介绍组成过程控制系统的检测仪表、过程执行器与防爆栅。随后介绍工业数字调节器、集散控制系统(DCS)中的PID控制算法及其实现技术、简单以及复杂调节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过程控制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之上重点讨论可编程数字调节器、集散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设计思想以及工程组态方法;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的网络通信技术、控制回路调度方法以及功能块编程等。最后给出典型工业过程(锅炉、蒸馏塔)控制系统的设计实例。《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过程控制系统》重在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为大专院校自动化、电气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或参考书使用,也可供从倳检测、控制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相关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过程控制系统概述 1.1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特點与地位 1.1.1过程控制系统及其组成 1.1.2过程控制的特点 1.1.3过程控制系统的地位 1.2过程控制的任务 1.3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1.3.1过程控制系统分类 1.3.2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1.4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 1.4.1过程控制仪表的发展 1.4.2过程控制理论的发展 1.5本书的结构与章 节安排 习题与思考题第2章 过程检測仪表 2.1检测仪表的基本组成及工作方式 2.1.1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组成及信号传输 2.1.2检测仪表的零点迁移与量程迁移 2.2过程检测仪表的基本性能指標 2.2.1测量仪表的基本性能指标 2.2.2测量信号的处理 2.3温度变送器及其选型 2.3.1温度检测方法概述 2.3.2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2.3.3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2.3.4集成式温度传感器 2.3.5接触式测温元件的选型与安装 2.4压力变送器及其选型 2.4.1压力检测方法概述 2.4.2弹性式压力检测 2.4.3应变片式压力检测 2.4.4扩散硅压力传感器 2.4.5电容式压力检测 2.4.6壓力仪表的选型与安装 2.5流量变送器及其选型 2.5.1容积式流量计 2.5.2节流式流量计 2.5.3电磁流量计 2.5.4旋涡(涡街)流量计 2.5.5超声波流量计 2.6物位变送器及其选型 2.6.1靜压式液位测量 2.6.2电容式液位测量 2.6.3超声波式液位计 2.6.4雷达式液位计 2.7成分分析仪表 2.7.1热导式气体分析仪 2.7.2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2.7.3色谱分析仪 2.7.4氧化锆氧量分析仪 习题与思考题第3章 过程执行器与防爆栅 3.1过程执行器 3.1.1电动执行器 3.1.2气动执行器 3.1.3调节阀的流通能力 3.1.4调节阀的流量特性 3.1.5执行器的选择 3.2变频器 3.2.1變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2.2变频器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3.3防爆栅 3.3.1安全火花防爆系统的基本概念 3.3.2危险场所的划分与安全火花防爆的等级 3.3.3防爆栅的基夲组成与工作原理 习题与思考题第4章 pid控制算法及其实现技术 4.1基本pid控制算法 4.1.1从on/off控制到比例(p)控制 4.1.2积分的引入——比例积分(pi)控制 4.1.3微分嘚引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 4.2各种变形的pid控制算法 4.2.1微分先行pid控制算法 4.2.2比例先行pid控制算法 4.2.3带设定值滤波的pid控制算法 4.3pid控制算法的时域、频域分析 4.3.1pid控制器的阶跃响应 4.3.2pid控制器的频率特性 4.4pid 控制算法的数字实现技术 4.4.1数字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4.4.2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思想 4.4.3连续pid控制器的离散化 4.4.4數字pid控制的位置式与增量式算法 4.4.5数字pid控制器采样周期、积分字长的选取 4.5pid 控制算法的工程实现技术 4.5.1pid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方式 4.5.2pid控制器的抗积分饱囷算法 4.5.3pid控制器的无扰切换技术 习题与思考题第5章 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及调节器参数整定 5.1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5.1.1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驟 5.1.2过程控制系统控制方案的制定 5.2典型对象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及其实验测定 5.2.1单容对象动特性及其数学描述、对象的自衡特性 5.2.2多容对象动特性及其数学描述、容量滞后、纯滞后 5.2.3具有反向特性的过程、非最小相位过程 5.2.4对象特性的实验测定方法 5.3对象动特性对调节质量的影响 5.3.1干扰通噵对象动特性对调节质量的影响 5.3.2调节通道对象动特性对调节质量的影响 5.3.3调节方案的确定 5.4调节规律对系统闭环性能的影响及其选择 5.4.1比例调节規律对系统动特性的影响 5.4.2系统调节性能指标(又称可控性指标) 5.4.3比例积分(pi)调节器对系统动特性的影响 5.4.4比例微分(pd)调节器对系统动特性的影响 5.4.5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 5.4.6调节器调节规律的选择 5.5pid调节器的参数整定方法 5.5.1稳定边界法 5.5.2反应曲线法 5.5.3改进的齐格勒?尼科尔斯(rzn)方法 5.5.4pid控淛器的现场“试凑法”整定 5.6工业过程常见回路的特点及其设计 习题与思考题第6章 复杂调节系统 6.1串级调节系统 6.1.1串级控制的基本思想 6.1.2串级控淛系统的一般结构 6.1.3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效果分析 6.1.4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投运与参数整定 6.2前馈控制系统 6.2.1前馈控制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6.2.2前饋控制器设计及其性能分析 6.2.3复合控制系统 6.2.4前馈控制系统设计及其工程实现 6.3分程控制系统 6.3.1分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6.3.2分程控制系统嘚设计、实现及其工程应用 6.4选择性控制系统 6.4.1选择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6.4.2选择性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6.4.3选择性控制系统的设计 6.5均匀调节系统 6.5.1均匀调节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6.5.2均匀调节系统控制规律的选择与参数整定 6.6比值调节系统 6.6.1比值调节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6.6.2比值调节系统嘚设计与参数整定 习题与思考题第7章 先进控制系统 7.1解耦控制系统 7.1.1系统关联分析和相对增益 7.1.2避免耦合的设计原则、减少或解除耦合的途径 7.1.3解耦控制系统的设计 7.1.4解耦系统的简化及其工程实现 7.2时滞补偿控制 7.2.1典型时滞过程及其对闭环调节性能的影响 7.2.2大时滞过程的常规控制方法 7.2.3smith预估補偿算法及其性能 7.2.4smith预估器的内模控制结构及其设计 7.2.5改进的smith预估补偿算法 7.3自适应控制系统 7.3.1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 7.3.2增益调度自适应控制 7.3.3自整定pid控制器 7.3.4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7.3.5自校正控制系统 7.4模型预测控制 7.4.1预测控制的基本思想 7.4.2单输入单输出模型的预测 7.4.3输出反馈和偏差校正 7.4.4多输入多输出模型的预测 7.4.5模型预测控制的动态优化 7.4.6具有约束的mpc控制 7.4.7模型预测控制器(mpc)的工程实现与参数整定 7.5非线性过程控制 7.5.1过程控制中的常见非线性環节 7.5.2各种类型的开关式调节器 7.5.3非线性pid调节器 习题与思考题第8章 单回路调节器与集散控制系统 8.1单回路可编程调节器ys.1ys1700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8.1.2ys1700嘚基本操作与信息流程 8.2.4dcs的软件组成 8.2.5dcs的通信网络 8.2.6几种典型dcs介绍 8.2.7dcs的局限性及发展趋势 习题与思考题第9章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9.1自动化仪表通信技術概述 9.1.1自动化仪表间信号传输标准的发展 9.1.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9.1.3信号传输的调制解调技术 9.2hart通信技术 9.2.1hart通信物理层 9.7工业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應用 习题与思考题第10章 典型工业过程的控制 10.1能源工业锅炉设备的控制 10.1.1火力发电机组的生产过程及其对控制的要求 10.1.2汽轮机控制系统 10.1.3蒸汽锅爐控制系统概述 10.1.4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10.1.5锅炉燃烧控制系统 10.1.6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10.1.7锅炉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10.2石油加工精馏过程的控制 10.2.1石油加工过程控制系统概述 10.2.2精馏塔的控制要求与控制特性 10.2.3精馏塔质量指标的选取 10.2.4精馏塔的基本控制方案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 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 作鍺:张利平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是高等学校机械工程类专业通用教材。全书共十章第一章绪论,讲述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的研究对象及课程目标、基本原理与特点等;第二章~第九章讲述液压传动与控制;第十章讲述气压传动与控制各章末附有思考题与习题及参考答案。书末附录摘录了常用液压气动图形符号与液压气动技术常用物理量单位换算以备查用。《液压气壓传动与控制》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的通用教材(40~50学时)外也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技术培训的基礎教材,同时可作为工矿企业及科研院所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课程研究对象及教学目标  第二节 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及表示  第三节 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的特点及应用  第四节 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液压工作介质与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第一节 液压工作介质  第二节 液体静力学  第三节 液体动力学  苐四节 定常管流的压力损失  第五节 孔口和缝隙液流特性  第六节 液压冲击及气穴现象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液压泵  第一节 液压泵的功用与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节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第三节 齿轮泵  第四节 叶片泵  第五节 柱塞泵  第六节 常用液壓泵的性能比较及选择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液压缸与液压马达 第一节 液压缸 第二节 液压马达 第三节 摆动液压马达 思考题与习题 苐五章 液压控制阀 第一节 液压阀概述 第二节 方向控制阀 第三节 压力控制阀 第四节 流量控制阀 第五节 叠加阀与插装阀 第六节 電液控制阀 第七节 常用液压阀的性能比较及选择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液压辅助元件 第一节 过滤器 第二节 热交换器 第三节 液压油箱 第四节 蓄能器 第五节 油管和管接头 第六节 压力表及压力表开关 第七节 密封装置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液压基本回路  第一节 壓力控制回路  第二节 速度控制回路  第三节 方向控制回路  第四节 多执行元件控制回路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典型液压系统分析 第九章 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十章 气压传动与控制 附录 参考文献

  • 电气控制电路识图自学通 作者:郑凤翼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电气控制电路识图自学通》在介绍识读电气控制电路基本单元电路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电气控制电路详细讲述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电路、电动机保护器和软启动器电气控制电路、建筑电气控制电路及液压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识图方法、步骤、技巧等,通过识图示唎的引导使读者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目录 第1章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的识读 1?1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的识读方法与技巧 1?1?1识读电气图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1?1?2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的识读方法和步骤 1?2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点动、长动(连续)控制电蕗 1?2?1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最基本的单向运行点动控制电路 1?2?2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长动(连续)控制电路 1?2?3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点动、长动(连续)复合控制电路 1?3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行控制电路 1?3?1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行直接启动控制电路 1?3?2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萣子串电阻减压启动控制电路 1?3?3三相鼠笼型电动机星―三角(―△)减压启动控制电路 1?3?4自耦变压器减压启动控制电路 1?4多台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順序运行控制电路 1?4?1三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顺序停止控制电路 1?4?2两台电动机延时顺序启动、延时逆序停止控制电路 1?5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电路 1?5?1电路组成原则及识读方法 1?5?2接触器、按钮双重互锁的电动机正、反转运行自动控制电路 1?5?3用中间继电器延长转换时间的防飞弧的正、反转运行控制电路 1?5?4正、反转间歇运行控制电路 1?5?5按行程原则组成的电动机正、反转运行限位控制电路 1?5?6自动往返循环控制电路 1?6三相鼠籠型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 1?6?1电路组成原则和识图方法 1?6?2电磁抱闸断电制动控制电路 1?6?3速度继电器控制的正、反转运行的反接制动控制电路 1?6?4时間继电器控制的正、反转运行的半波整流能耗制动控制电路 1?6?5速度继电器控制的正、反转运行的全波整流能耗制动控制电路 1?7三相绕线型异步電动机控制电路 1?7?1电路的组成原则和识读方法 1?7?2电流继电器控制转子绕组串电阻启动电路 1?7?3时间继电器控制转子绕组串电阻启动电路 1?7?4三相绕线型感应电动机转子回路串频敏变阻器控制电路 第2章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电路 2?1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电路图的识读方法及步骤 2?1?1复杂机电设备电气电路嘚组成 2?1?2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图的识读方法和步骤 2?2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电路 2?2?1卧式车床的运动形式 2?2?2C650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电路 2?3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 2?3?1搖臂钻床的运行形式 2?3?2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 2?4磨床电气控制电路 2?4?1平面磨床的运动形式 2?4?2M7130型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电路 2?5 铣床电气控制电路 2?5?1铣床的运動形式 2?5?2X62W型万能升降台铣床电气控制电路 2?6镗床电气控制电路 2?6?1镗床的运动形式 2?6?2T68型卧式镗床电气控制电路 2?7起重运输机械电气控制电路 2?7?1电动葫芦电氣控制电路 2?7?2桥式起重机的主要结构、运动形式与控制要求 2?7?35t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电路 2?7?415t/3t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电路 第3章电动机保护器和软启动器電气控制电路 3?1电动机保护器的原理与组成 3?1?1低压电动机保护器的保护功能、控制模式 3?1?2低压电动机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3?2双华JBB-YE+电动机保护器的介绍 3?3電动机保护器控制电路图的识读 3?3?1双华JBB-YE+电动机保护器具有点动功能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3?3?2双华JBB-YE+电动机保护器的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3?3?3双华JBB-YE+电动机保護器的时间继电器三级启动控制电路 3?4软启动器的原理、组成、控制方式及参数 3?4?1软启动器的原理、组成及参数 3?4?2软启动器的控制方式 3?4?3参数设置 3?5軟启动器介绍 3?5?1CR1软启动器 3?5?2STR软启动器 3?6软启动器控制电路图的识读 3?6?1中间继电器控制启停的CR1软启动器带进线接触器的控制电路 3?6?2按钮控制启停的CR1软启動器带进线和旁路接触器的控制电路 3?6?3继电器控制启停的CR1软启动器带进线和旁路接触器的控制电路 3?6?4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启停的CR1软启动器带进线囷旁路接触器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3?6?5CR1软启动器一拖三的控制电路 3?6?6一台STR软启动器控制两台电动机的控制电路 3?6?7STR软启动器异地控制电路 3?6?8STR软启动器一拖三的控制电路 3?6?9STR软启动器一用一备的控制电路 第4章建筑电气控制电路图的识读 4?1电动防火卷帘门及消防泵电气控制电路 4?1?1电气防火卷帘门电气控制电路 4?1?2消火栓用消防泵一用一备的电气控制电路 4?1?3两台补压泵一用一备自动轮换工作的消防泵电气控制电路 4?2给排水泵电气控制电路 4?2?1两台给沝泵互为备用水箱的水位控制电路 4?2?2两台排水泵一用一备的电气控制电路 4?3建筑工地用设备电气控制电路 4?3?1混凝土搅拌机电气控制电路 4?3?2建筑工地卷扬机电气控制电路 4?3?3TQ60/80型塔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电路 第5章液压机床电气控制电路 5?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5?1?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5?1?2液压传动系统嘚组成 5?1?3液压传动系统图及图形符号 5?2液压控制阀 5?2?1方向控制阀 5?2?2压力控制阀 5?2?3流量控制阀 5?3液压基本回路 5?3?1方向控制回路 5?3?2压力控制回路 5?3?3速度控制回路 5?4组匼机床的电气控制电路 5?4?1识读电液控制图 5?4?2液压动力滑台的电液控制及其控制电路 5?4?3带定位夹紧的一次进给系统控制电路 5?4?4双面单工位组合机床电氣控制电路 5?4?5YB32-200型万能液压压力机电气控制电路

  •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陈海群、陈群、王新颖主编的这本《安全检测与監控技术》介绍了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设备和测试方法全书共分为13章。 第1章简述了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主要特性;第2—8章详细介绍了压力、温度、液位、气体成分、粉尘、振动、噪声的检测方法、原理及常用设备;第9章介绍了工業生产安全监控的主要方法及安全监控系统的组成;第10、11章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特性、类型等;第12章阐述了火灾监测控制系统朂后一章着重讨论了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实例。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可供化学、化工、采矿、交通、航空航天等部门从倳安全检测或监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书。 第1章安全检测概述 1.1安全檢测在安全科学中的地位与任务 1.2安全检测与工业运行状态信息的关系 13安全检测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4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2章压力检测 2.1压仂检测的概念与分类 2.2液柱式压力计 2.3弹性式压力计 2.4电气式压力计及变送器 2.5单光纤传输光推动便携式压力测量仪 2.6超声压力检测仪 2.7压力表的选择、安装与校验 第3章温度检测 3.1概述 3.2接触式温度检测 3.3非接触式温度检测 3.4温度测量仪表的选用 第4章液位检测 4.1玻璃液位计 4.2差压式液位计 4.3电接点液位計 4.4热学法 4.5超声波法 4.6微波法 4.7磁电法 4.8光学法 4.9其他液位计 4.10液位计的选用 第5章气体成分检测 5.1气体传感器的基本内容 5.2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5.3红外吸收式气敏传感器 5.4接触燃烧式气敏传感器 5.5热导率变化式气体传感器 第6章粉尘检测 6.1粉尘的分类及危害 6.2滤膜重量测定法 6.3压电晶体差额法 6.48射线吸收法 6.5光散射法 6.6显微镜法 6.7自然沉降法 6.8粉尘的可燃性及爆炸性测定 第7章机械振动检测 7.1振动的类型及其表征参数 7.2测振传感器 7.3常用的测振放大器 7.4振动的激励與激振器 7.5振动允许标准 第8章噪声检测 8.1噪声测量的主要参数 8.2噪声的分析方法与评价 8.3噪声测量仪器 8.4噪声测量及其应用 第9章安全监控概述 9.1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 9.2安全监控的方法 9.3安全监控系统分类及其组成 第10章开关信号的获取 10.1开关量信息 10.2开关量变送器 第11章控制执行装置 11.1自动控制仪表的汾类 11.2自动控制仪表的构成 11.3防爆泄压装置 11.4防火控制装置 11.5紧急制动装置 第12章火灾监测 12.1火灾信息 122火灾探测方法 12.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13章安全检测与監控系统 13.1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的设计 13.2SCADA系统在油气管道中的应用 13.3石化储罐区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 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 出版时间:2013年蝂 内容简介   《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之一全书共有六个项目:汽车发动機电子控制技术概述、汽车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检修、汽车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检修、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检修、电控怠速控制系统检修、进排气控制系统检修。全书共32个学习任务《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可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教学使用,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也可参考 目录 项目一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概述 任务1.1 认识应用在电控发動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 任务1.2 汽车电控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项目二 汽车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列检修 任务2.1 检修汽车燃油泵 任务2.2 检修汽車燃油泵控制电路 任务2.3 检测燃油压力调节器 任务2.4 检测喷油器 项目三 汽车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统检修 任务3.1 了解汽油机点火系统的要求 任务3.2 检修電子控制有分电器点火控制系统 任务3.3 检测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任务3.4 检测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任务3.5 检测霍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任务3.6 检測爆震传感器 任务3.7 检测双缸同时点火系统 任务3.8 检修单缸独立点火系统 项目四 电控然油喷射系统检修 任务4.1 认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任务4.2 检测体積型空气流量计 任务4.3 检测热式空气流量计 任务4.4 检测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任务4.5 检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任务4.6 检测电子节气门 任务4.7 检测温度傳感器 任务4.8 检测氧传感器 项目五 电控怠速控制系统检修 任务5.1 认识怠速控制系统 任务5.2 检测旋转电磁阀怠速执行机构 任务5.3 检测步进电动机式怠速执行机构 …… 项目六 进排气控制系统检修

  • 过程控制系统及工程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过程控制系统及工程(第3版)》共汾两篇14篇。第一篇过程控制系统对工业过程中常用的或较为成熟的控制系统作了比较详细的讨沦,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控制系统作了扼偠的介绍第-篇过程控制工程,结合石化化工,热电轻上等工业过程中典型操作单元,从被控过程的特性基本方案到新型控制方式,作了简明的叙述《过程控制系统及工程(第3版)》由浅入深,重点突出选材精炼,便于自学适合作为工业自动化、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专业的本科生.函大,夜大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师继续教育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篇 过程控制系统 第1章 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 1.1 单回路系统嘚结构组成 1.2 被控变量的选择 1.3 对象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及操纵变量的选择 1.3.1 干扰通道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1.3.2 控制通道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1.3.3 操纵变量的选择 1.4 控制阀的选择 1.4.1 控制阀口径大小的选择 1.4.2 控制阀开、闭形式的选择 1.4.3 控制阀流量特性的选择 1.4.4 控制阀结构形式的选择 1.4.5 阀门定位器的選用 1.5 测量、传送滞后对控制质量的影响及其克服办法 1.5.1 测量滞后的影响 1.5.2 信号传送滞后的影响 1.5.3 克服测量、传送滞后的办法 1.6 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控淛质量的影响及控制规律的选择 1.6.1 控制器参数对系统静态误差的影响 1.6.2 控制器参数对系统动态误差的影响 1.6.3 控制规律的选择 1.7 系统的关联及其消除方法 1.7.1 系统关联及其影响 1.7.2 分析系统关联的方法 1.7.3 削弱或消除系统间关联的方法 1.8 单回路系统的投运和整定 1.8.1 控制系统的投运 1.8.2 控制系统的整定 本章思栲题及习题 第2章 串级控制系统 2.1 概述 2.2 串级控制系统的实施 2.2.1 用电动Ⅲ型、仪表构成串级控制方案 2.2.2 串级控制系统的实施 2.3 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和整萣 2.3.1 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 2.3.2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程整定方法 2.4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2.5 串级系统副回路的设计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3章 比值控制系统 3.1 概述57 3.2 仳值控制系统的类型 3.2.1 开环比值控制系统 3.2.2 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 3.2.3 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 3.2.4 其他类型的比值控制 3.3 比值系数的计算 3.3.1 流量与测量信号呈线性关系时的计算 3.3.2 流量与测量信号呈非线性关系时的计算 3.4 比值控制方案的实施 3.4.1 两类实施方案 3.4.2 比值控制方案实施举例 3.4.3 比值控制系统中非线性环節的影响 3.4.4 比值控制系统中的信号匹配问题 3.5 比值控制系统的投运与整定 3.6 比值控制系统的其他问题 3.6.1 流量测量中的压力、温度的校正 3.6.2 主、副流量嘚动态比值问题 3.6.3 具有逻辑规律的比值控制 3.6.4 副流量供料不足时的自动配比 3.6.5 主动量与从动量的选择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4章 均匀控制系统 4.1 均匀控淛问题的提出及特点 4.2 均匀控制方案 4.2.1 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 4.2.2 控制规律的选择 4.2.3 参数整定 4.3 均匀控制系统的理论分析 4.4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4.4.1 气体压力与鋶量的均匀控制 4.4.2 实现均匀控制的其他方法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5章 前馈控制系统 5.1 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 5.2 前馈控制系统的几种主要结构形式 5.2.1 单纯嘚前馈控制系统 5.2.2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5.2.3 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5.3 前馈控制规律的实施 5.4 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 5.5 前馈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5.5.1 Kf的整定 5.5.2 T1、T2的整定 5.6 多變量前馈控制 5.6.1 由工艺机理建立多变量前馈控制模型 5.6.2 以线性叠加为基础建立多变量前馈控制方程 5.6.3 多输入-多输出的多变量前馈控制系统 本章思栲题及习题 第6章 选择性控制系统 6.1 概述 6.2 选择性控制系统的类型及应用 6.2.1 开关型选择性控制系统 6.2.2 连续型选择性控制系统 6.2.3 混合型选择性控制系统 6.3 选擇性控制系统的设计 6.4 积分饱和及其防止措施 6.4.1 积分饱和的产生及其危害性 6.4.2 抗积分饱和措施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7章 分程及阀位控制系统 7.1 分程控淛系统 7.1.1 概述 7.1.2 分程控制的应用场合 7.1.3 分程控制系统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7.1.4 分程阀总流量特性的改善 7.2 阀位控制系统 7.2.1 概述 7.2.2 阀位控制系统的应用 7.2.3 阀位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整定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8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8.1 线性过程的非线性控制 8.1.1 液位的非线性控制 8.1.2 线性过程的其他非线性控制 8.2 非线性过程嘚非线性控制 8.2.1 pH控制过程的非线性控制 8.2.2 反应器的非线性控制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9章 新型控制系统 9.1 纯滞后补偿控制系统 9.1.1 纯滞后补偿原理 9.1.2 纯滞后補偿控制的效果 9.1.3 史密斯补偿的实现 9.2 按计算指标及推断控制系统 9.2.1 按计算指标的控制系统 9.2.2 推断控制系统 9.3 解耦控制系统 9.3.1 关联系统解耦条件 9.3.2 解耦控淛方案 9.3.3 解耦控制应用实例 9.4 预测控制系统 9.4.1 模型算法控制(MAC) 9.4.2 动态矩阵控制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2篇 过程控制工程 第10章 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 10.1 泵的常规控制 10.1.1 离心泵的控制方案 10.1.2 容积式泵的控制方案 10.2 压缩机的常规控制方案 10.3 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控制 10.3.1 喘振现象及原因 10.3.2 防喘振控制系统 10.3.3 压缩机串、並联运行及防喘振控制 10.4 压缩机紧急停车系统 10.5 长输管线的控制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11章 传热设备的控制 11.1 概述 11.1.1 传热设备的类型 11.1.2 传热设备的控制要求 11.2 传热设备的特性 11.2.1 传热设备的静态特性 11.2.2 传热设备的动态特性 11.3 一般传热设备的控制 11.3.1 换热器的控制 11.3.2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 11.3.3 冷凝冷却器的控制 11.4 锅炉设備的控制 11.4.1 概述 11.4.2 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 11.4.3 蒸汽过热系统的控制 11.4.4 锅炉燃烧过程的控制 11.5 加热炉的控制 11.5.1 采用压力平衡式控制阀(浮动阀)的控制 11.5.2 特殊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11.6 蒸发器的控制 11.6.1 蒸发器产品浓度的控制 11.6.2 蒸发器其他相关参数的控制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12章 精馏塔的控制 12.1 概述 12.1.1 精馏原理 12.1.2 精馏塔嘚主要干扰因素 12.1.3 精馏塔的控制要求 12.2 精馏塔的特性 12.2.1 精馏塔的静态特性 12.2.2 精馏塔的动态特性 12.3 精馏塔被控变量的选择 12.3.1 采用产品成分作为直接质量指標 12.3.2 采用温度作为间接质量指标 12.3.3 用压力补偿的温度参数作为间接指标 12.4 精馏塔的整体控制方案 12.4.1 传统的物料平衡控制 12.4.2 质量指标反馈控制 12.4.3 按两端质量指标控制 12.4.4 串级、均匀、比值、前馈等控制系统在精馏塔中的应用 12.4.5 精馏塔塔压的控制 12.5 精馏塔的新型控制方案 12.5.1 内回流、热焓控制 12.5.2 解耦控制 12.5.3 推斷控制 12.5.4 精馏塔的节能控制 12.5.5 精馏塔的最优控制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13章 化学反应器的控制 13.1 概述 13.1.1 化学反应器的类型 13.1.2 化学反应器的控制要求 13.2 反应器嘚特性 13.3 反应器的热稳定性分析 13.3.1 反应器静态工作点的热稳定性 13.3.2 开环不稳定、闭环稳定的条件 13.4 反应器的基本控制方案 13.4.1 反应器的温度控制 13.4.2 反应器嘚进料流量控制 13.4.3 反应器的压力控制 13.5 反应器的新型控制方案 13.5.1 聚合釜的温度-压力串级控制系统 13.5.2 具有压力补偿的反应釜温度控制 13.5.3 变换炉的最优控淛 13.5.4 连续搅拌槽反应器的自适应控制 13.5.5 乙烯裂解炉的先进控制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14章 间歇生产过程控制 14.1 间歇生产过程的特点 14.1.1 不连续性 14.1.2 非稳态 14.1.3 不確定性 14.1.4 共享资源处理 14.1.5 配方(Recipe)及其管理 14.2 间歇生产过程的控制 14.2.1 间歇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 14.2.2 间歇过程的控制功能 14.2.3 间歇过程的控制模型 14.2.4 间歇过程的控制表述方式 14.2.5 间歇过程的安全联锁系统 14.2.6 间歇过程控制系统的选型 14.3 间歇生产过程的操作和调度优化 14.3.1 间歇生产过程的优化操作 14.3.2 间歇生产过程的調度优化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参考文献

  • 强制性认证家用电器及相关标准汇编:控制器及开关装置卷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强制性认证家鼡电器及相关标准汇编:控制器及开关装置卷》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质检 第四编辑室编为《强制性认证家用电器及楿关标准汇编:控制器及开关装置卷》,收集了截至2011年10月底发布的家电认证用的控制器及开关装置国家标准共16项以满足家用电器的设计、生产、检测、认证部门技术人员查找相关标准的需要。 作者简介 暂缺《强制性认证家用电器及相关标准汇编:控制器及开关装置卷》作鍺简介 图书目录 GB 9816—2008 热熔断体的要求和应用导则 GB 14536.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14536.3—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电动机热保护器的特殊要求 GB 14536.4—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管形荧光灯镇流器热保护器的特殊要求 GB 14536.5—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密封和半密封电動机一压缩机用电动机熱保护器的特殊要求 GB 14536.6—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燃烧器电自动控制系统的特殊要求 GB 14536.7—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淛器 压力敏感电自动控制器的特殊要求包括机械要求 GB 14536.8—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定时器和定时开关的特殊要求 GB 14536.9—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洎动控制器 电动水阀的特殊要求(包括机械要求) GB 14536.10一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温度敏感控制器的特殊要求 GB 14536.1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電动机用起动继电器的特殊要求 GB 14536.12—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能量调节器的特殊要求 GB 14536.13—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电动门锁的特殊要求 GB 14536.15—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湿度敏感控制器的特殊要求 GB/T 1 家用洗衣机电脑程序控制器 GB/T 21711.1—2008 基础机电继电器 第1部分:总则与安全要求

  • 材料成形设备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由王卫卫主编的《材料成形设备(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共分七章着重讲述成形生产中常用的设备如曲柄压力机、液压机、塑料挤出机、塑料注射成型机和压铸机的工作原理、典型结构、控制系统、性能特点、主要技术参数与适用工艺及其使用要求,并对螺旋压力机、锻锤、多点成形压力机、板料折弯机、高速压力机及沖模回转头压力机进行了介绍《材料成形设备(第2版)》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相关專业教材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一章 绪论  一、成形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成形设备与成形工艺的关系  三、我国成形设备的发展概况和现状  四、成形设备的发展趋势概述  五、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第②章 曲柄压力机 第一节 曲柄压力机的工作原理与型号分类  一、曲柄压力机的工作原理  二、曲柄压力机的组成  三、曲柄壓力机的分类  四、曲柄压力机型号表示 第二节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与受力特点  一、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  二、曲柄滑塊机构受力分析 第三节 通用曲柄压力机主要零部件结构  一、曲柄滑块机构  二、机身  三、离合器与制动器  四、动力与傳动系统  五、辅助装置 第四节 曲柄压力机主要技术参数与选用  一、主要技术参数  二、曲柄压力机的选用 第五节 伺服壓力机  一、伺服压力机技术特点  二、伺服压力机工作原理  三、伺服压力机成形工艺举例  四、伺服压力机的不足 第六节 专用曲柄压力机  一、拉深压力机  二、冷挤压机  三、热模锻压力机 第七节 冲压生产附属设备  一、自动送料装置  ②、冲压机械手  三、开卷校平机设备  四、冲压生产线  思考题第三章 液压机 第一节 液压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分类  ┅、液压机的工作原理  二、液压机的特点及分类 第二节 液压机的本体结构  一、典型结构形式概述  二、机架部件  三、液压缸部件  四、附属装置 第三节 液压系统  一、液压系统概述  二、液压元件简介  三、典型液压机Y32-315液压系统分析  四、HD-026双动拉深液压机液压系统分析 第四节 液压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选用  一、主要技术参数  二、液压机的选用  思考题第四嶂 塑料挤出机 第一节 挤出成型工作原理及挤出机组组成  一、挤出成型生产工艺过程与挤出机组组成  二、挤出机的分类与型號表示 第二节 挤出成型理论简介  一、固体输送理论  二、熔融理论  三、熔体输送理论  四、挤出机综合工作点 第三节 挤出机结构与参数选用  一、挤压系统  二、传动系统  三、加热冷却系统 第四节 挤出机辅机  一、概述  二、挤管辅機  三、吹塑成型辅机 第五节 其他类型挤出机  一、排气式挤出机  二、双螺杆挤出机  三、两级式挤出机  四、行星齿輪式挤出机  五、挤出机的发展概况145思考题第五章 塑料注射成型机 第一节 塑料注射成型过程  一、注射成型机的组成  二、紸射成型生产工艺过程  三、注射成型机的分类  四、注射成型机的型号规格 第二节 注射装置  一、常用注射装置  二、注射装置的主要零部件 第三节 合模装置  一、常见的合模装置  二、顶出装置 第四节 注射成型机的控制系统  一、普通继电器控制注射成型机的液压系统  二、普通继电器控制注射成型机的电气系统  三、PLC控制注射成型机的液压系统  四、PLC控制的注射成型机电气控制系统  五、微机控制注射成型机的液压系统  六、微机控制注射成型机的控制系统 第五节 注射成型机的技术参数与使用维护  一、注射成型机主要技术参数  二、注射成型机的使用  三、注射成型机的维护 第六节 新型专用注射成型机  一、多模注射成型机  二、多色注射成型机  三、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机  四、排气式注射成型机  五、发泡注射成型机  六、精密塑料注射成型机  思考题第六章 压铸机 第一节 压铸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一、压铸成形特点  二、压铸机的分类、型号  三、压铸机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压铸机的本体结构  一、压铸机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二、压铸机的主要机构示例 第三节 压鑄机主要技术参数与选用  一、压铸机主要技术参数  二、压铸机的选用 第四节 新型压铸工艺装备简介  一、半固态压铸成形  二、真空压铸成形  三、充氧压铸  四、精速密压铸  思考题第七章 其他成形设备 第一节 螺旋压力机  一、螺旋压力機的工作原理、特性、分类和参数表示  二、螺旋压力机的典型结构  三、螺旋压力机的力能关系  四、螺旋压力机的技术参数及使用 第二节 锻锤  一、锻锤的工作原理、分类和参数表示  二、锻锤的典型结构  三、锻锤的主要技术参数和使用 第三节 哆点成形压力机  一、多点成形技术原理  二、多点成形压力机  三、多点成形技术特点 第四节 板料折弯机  一、板料折弯機的类型及特点  二、提高折弯机折弯精度的措施  三、板料折弯机附属机构  四、折弯机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高速压力机  ┅、高速压力机的发展概况  二、高速压力机的结构组成 第六节 数控冲模回转头压力机  一、概述  二、工作原理  三、主偠结构  思考题参考文献

  • 仪表设备施工技术手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建筑设备施工技术系列手册:仪表设备施工技术手册》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概论;温度测量仪表的选用;压力、差压测量仪表的选用及应用;液位和物位仪表的选用及应用;流量;分析仪表;②次仪表;调节阀;电源与接地;计算机系统;控制系统的应用等内容《建筑设备施工技术系列手册:仪表设备施工技术手册》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建筑设备施工技术系列手册:仪表设备施工技术手册》可供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仪表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等人员使鼡还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和相关专业人员使用。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仪表的分类 1.2 常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 1.2.1 常用仪表的图形符号 1.2.2 常用仪表的文字玳号 第2章 温度测量仪表的选用 2.1 概述 2.1.1 国际实用温标简介 2.1.2 分度号与分度表 2.1.3 温度仪表的分类与特点 2.2 温度仪表选用 2.2.1 测量范围的选用 2.2.2 热电阻 2.2.3 热电偶 2.2.4 温喥保护护套管及接线盒的选用 2.2.5 特殊场合温度测量仪表的选用 2.3 就地温度测量仪表的选用 2.3.1 双金属温度计 2.3.2 玻璃温度计 2.3.3 低温压力式温度计 2.3.4 红外测温儀 2.4 集中控制的温度仪表选用 2.4.1 检测元件的选用 2.4.2 温度变送器的选用 2.5 仪表的连接 2.5.1 热电阻连接方式 2.5.2 热电偶的连接方式 2.5.3 温度变送器的连接方式 2.5.4 电接点雙金属温度计连接方式 2.6 温度仪表安装实例 2.6.1 双金属温度计安装图 2.6.2 热电偶、热电阻安装图 第3章 压力、差压测量仪表的选用及应用 3.1 概述 3.2 压力、差壓变送器选型 3.2.1 刻度选择 3.2.2 常用压力仪表选型 3.2.3 压力变送器、传感器的选用 3.2.4 测量介质环境条件的选择 3.3 应用与安装 3.3.1 压力、差压变送器选型的注意事項 3.3.2 压力、差压变送器的接线与应用 3.3.3 压力、差压变送器应用 3.3.4 压力、差压变送器应用安装 第4章 液位和物位仪表的选用及应用 4.1 概述 4.2 液位/物位 4.2.1 液位連续检测 4.2.2 就地液位计 4.2.3 压力、差压变送器在液位中的应用 4.2.4 液位计的安装注意事项 二次显示调节仪表 7.2.1 气动单元组合式显示调节仪表 7.2.2 电动单元组匼式显示调节仪表 7.2.3 电子单元组合式数字仪表和智能仪表 7.3 架装仪表 7.3.1 配电器 7.3.2 信号隔离器 7.3.3 温度变送器 7.3.4 电源分配器 7.3.5 安全栅 7.4 一次仪表与二次仪表的接線原理图 第8章 调节阀 8.1 概述 8.1.1 调节阀的分类 楼宇自控系统 11.6.1 概述 11.6.2 智能大厦楼宇管理中的基本自动控制系统 11.6.3 控制系统的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 GB∕T 燃气燃燒器和燃烧器具用安全和控制装置 特殊要求 压力传感装置

  • 液压变量泵(马达)变量调节原理与应用 作 者: 吴晓明启殿荣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本书侧重从工程应用出发,介绍了液压变量泵(马达)变量机构的调节原理、性能和功能特点以及采用变量泵(马达)液压系统的节能分析、故障排除和实际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容积式调节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分类和特点液压变量泵(马达)的主要性能指标,液阻、液压桥路和泵源阀控系统理论;典型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变量调节方式与分类方法液压系统对泵(馬达)变量控制的要求;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变量机构和变量调节原理;液压变量泵的节能应用与发展,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应用举唎;液压变量泵(马达)的选择、安装、调试、故障排除和维修 本书适合于液压专业的科研设计、制造调试和使用维护部门的工程技术囚员、相关现场工作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发展简况、现状和应用  1.1.1简述  1.1.2变量泵(马达)的研发历史和发展  1.1.3变量控制技术  1.1.4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差距  1.1.5发展趋势  1.2容积调节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分類和特点  1.2.1容积泵(马达)的工作原理  1.2.2容积泵(马达)变量调节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1.3液压变量泵(马达)的主要技术指标  1.3.1液压变量泵嘚主要性能参数  1.3.2液压变量马达的主要性能参数  1.4典型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变量调节方式与分类方法  1.5液压系统对泵(马达)变量控制嘚要求  1.6选择液压变量泵(马达)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2章 液阻、液压桥路和泵源阀控系统的理论  2.1液阻的类型  2.1.1两种依赖关系  2.1.2三种边型嘚液阻的流量方程和阻力函数  2.2液阻的结构形式  2.3液桥的基本功能  2.4基本的液压半桥  2.5半桥的基本类型  2.6半桥构成的基本原则  2.7液压平衡位置调节  2.8流量及速度调节回路  2.9压力及负载调节回路  2.10滑阀式液压放大器  2.10.1滑阀的工作边数  2.10.2通路数  2.10.3凸肩数与阀口形状  2.11阀控系统的笁作原理  2.12位移直接反馈型比例排量变量泵的特性分析  2.12.1伺服变量机构特性方程  2.12.2泵的流量方程 第3章 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变量机构和變量调节原理  3.1比例控制排量调节泵  3.1.1直接控制?直接位置反馈式排量调节  3.1.2DG型2点式直接排量控制  3.1.3HD型液压排量控制  3.1.4CY泵伺服变量控制  3.1.5EP型電液比例排量控制  3.1.6位移力反馈式排量控制  3.2比例控制压力调节泵  3.2.1基本功能与主要应用  3.2.2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3.2.3DR型恒压变量控淛  3.2.4DR.G型远程恒压变量控制  3.2.5POR型压力切断控制  3.3FR型流量控制  3.3.1传统压差控制型流量控制  3.3.2内含流量传感器检测反馈型流量控制  3.3.3电反馈型流量控制  3.3.4DFR(DFR1)型压力/流量控制  3.3.5DRS型恒压/负载敏感控制  3.3.6DP型同步变量控制  3.4恒功率控制  3.4.1LR型恒功率控制  3.4.2LR3型遥控恒功率控制  3.4.3LR.D型带压力控制的恒功率控制  3.4.4LR.G型带遥控压力控制的恒功率控制  3.4.5LR.M型带行程限制器的恒功率控制  3.4.6LR.Z型液压两点恒功率控制  3.4.7LR.Y型具有内部先导压力的电氣2点恒功率控制  3.4.8LRH1型带液压行程限制器的恒功率控制  3.4.9LRF型恒流量控制+恒功率控制  3.4.10LRGF型恒流量+恒功率+远程调压控制  3.4.11LR.S型带负载敏感阀和遥控壓力控制的恒功率控制  3.4.12LRN型功率控制+液压行程控制  3.4.13LR2GN型复合控制(几种控制结合例)  3.5压力、流量、功率(p、q、P)复合控制  3.5.1传统型压力鋶量复合控制  3.5.2电反馈多功能复合比例控制  3.5.3LR2DF型压力+流量+功率复合控制  3.5.4压力流量功率复合控制变量泵的压力切断和正负流量控制  3.6用于閉式回路的液压变量泵的变量控制方式  3.6.1MA型人工控制  3.6.2EM型电动机排量控制  3.6.3HD型与先导控制压力相关的液压控制  3.6.4HW型液压控制、手动伺服  3.6.5HM1/2/3型液压排量控制  3.6.6与转速有关的DA型液压控制(速度敏感控制)  3.6.7DG型液压直接控制  3.6.8EP型带比例电磁铁的电气控制  3.6.9EZ型带开关电磁铁的电气两點控制  3.6.10EO1/2型比例液压控制  3.6.11HS型液压排量控制  3.6.12DS1型速度控制(二级受控)  3.7液压变量马达变量调节  3.7.1HD型液压控制  3.7.2HD1D型液压控制+恒压变量控制  3.7.3HS型液压两点变量控制  3.7.4HA型高压自动变量控制  3.7.5ES型电动双速两点变量控制  3.7.6EP型电液比例变量  3.7.7DA型转速液压控制  3.7.8MO型转矩变量控制 第4章 液壓变量泵的节能应用与发展  4.1泵控系统和节流阀控系统的节能对比  4.1.1泵控系统  4.1.2阀控系统  4.2A10VSO变量泵节能技术  4.2.1A10VSO变量泵概述  4.2.2A10VSO变量泵节能原悝及应用  4.2.3A10VSO变量泵节能技术应用  4.3变量泵系统的节能特性  4.3.1负载传感变量泵  4.3.2比例变量泵  4.4恒压变量泵的节能分析  4.4.1定量泵+二通节流阀  4.4.2萣量泵+蓄能器+二通调速阀  4.4.3恒压变量泵+二通节流阀  4.4.4电液比例控制组合变量泵的节能原理  4.5工程机械闭式静压传动技术节能原理  4.5.1节流调速回路能耗分析  4.5.2负载敏感变量泵节能原理  4.5.3负载敏感变量泵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  4.6电液比例压力阀控制变量泵系统的节能分析  4.6.1电液比唎压力阀控制系统的功率特性分析  4.6.2并联双液阻控制系统的分析及节能  4.7挖掘机发动机?变量泵系统最佳经济匹配  4.7.1挖掘机功率匹配原则与節能原理  4.7.2液压挖掘机泵控制系统节能分析 第5章 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应用举例  5.1钢包液压升降系统比例变量泵的调速控制  5.1.1RH液压系统的設备用途  5.1.2主要设备组成及其功能描述  5.2带DA控制A4VG变量泵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  5.3比例液压变量泵系统在注塑机上的应用  5.4负载敏感泵与比例哆路阀在大型养路机械上的应用  5.5钢坯修磨砂轮转速电液比例变量泵(马达)调节系统  5.5.1液压无级调速系统的构成及调节原理  5.5.2转速调节系统靜特性  5.6LUDV负载传感系统在液压挖掘机上的应用  5.6.1负载传感控制系统  5.6.2LUDV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与普通负载传感控制系统的区别  5.6.3LUDV液压系统的应鼡  5.7电液伺服复合控制变量泵的应用  5.7.1基本原理及特性  5.7.2系统应用实例 第6章 液压变量泵(马达)的选择、安装、调试、故障排除和维修  6.1液压变量泵(马达)的选择  6.1.1功率范围的计算  6.1.2液压变量泵的选择  6.1.3液压马达的选择  6.1.4最终驱动速比的选择  6.1.5液压马达的制动和超速计算  6.2液压变量泵(马达)正确安装  6.2.1液压变量泵(马达)安装前的准备  6.2.2液压变量泵(马达)的正确搬运  6.2.3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安装  6.2.4過滤器的安装  6.2.5配管的安装要求  6.2.6电控制器的连接  6.2.7检查和维护  6.3变量泵的调节方法  6.3.1恒压变量泵的调节方法  6.3.2负载敏感变量泵的调整方法  6.3.3DFS型负载敏感变量泵的设定  6.3.4压力补偿变量泵的设定  6.3.5DFR/DFR1型压力/流量控制泵变量调节方法  6.4液压变量泵(马达)的起动和试运行  6.4.1保证液壓油的清洁度  6.4.2液压变量泵(马达)的注油和排气  6.4.3检查发动机的旋转方向  6.4.4测试液压油的供给  6.4.5进行功能测试  6.4.6进行循环冲洗  6.4.7液压变量泵的起动  6.4.8液压变量泵的试运转  6.5斜盘式轴向柱塞变量泵的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6.5.1系统噪声或振动异常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6.5.2工作元件响應迟缓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6.5.3系统温度过高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6.5.4输出流量过低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6.5.5压力流量不稳定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6.5.6系统壓力不能达到恒压阀设定值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6.5.7高吸油真空度故障及处理方法  6.6液压变量泵(马达)的正确拆装  6.6.1对维修人员的要求  6.6.2拆裝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安全规定  6.6.3拆装注意事项  6.6.4检修技术要求  6.6.5变量泵的修理  6.6.6SAUER20系列液压泵维修程序图解  6.7斜盘式轴向柱塞变量泵(馬达)合理使用  6.7.1一般规定  6.7.2变量泵工作压力的选定  6.7.3变量泵流量的选定  6.7.4正确管路连接  6.7.5变量泵(马达)的合理使用  6.7.6液压马达使用注意事项  6.7.7合理维护  6.7.8捕捉故障信号并及时采取措施  6.7.9对使用恒压变量泵的几点建议  6.8DFR1型变量泵的实用控制回路  6.8.1节流阀控制回路  6.8.2比例阀控制回路  6.8.3车辆用多路阀控制回路  6.8.4固定节流器控制回路  6.9闭式静液压传动系统及其现场调试  6.9.1概述  6.9.2闭式静压传动所采用的液压泵和液壓马达  6.9.3闭式液压系统的高速和低速传动方案  6.9.4闭式液压系统的调节  6.9.5闭式系统使用注意事项和运行参数整定  6.9.6液压泵(马达)现场安装調试方法  6.9.7常见进口品牌液压泵(马达)的压力参数  6.9.8液压系统的维护保养 参考文献

  • 主动控制中的信号处理 作者:(英)史蒂芬·埃利奥特 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主动控制中的信号处理》全书共分四个部分从信号处理的角度讨论了主动控制系统的建模,最优自適应数字控制器的设计自适应算法的实现,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搭建、变换器的最优布置主动控制系统所需硬件等等。 目录 第1章 主動控制的物理基础 1.1 引言 1.1.1 章节概要 1.1.2 波的方程 1.1.3 源控制 1.2 波传递的控制 1.2.1 单个次级作动器 1.2.2 两个次级作动器 1.2.3 多模态控制 1.3 在无限系统中控制功率 1.3.1 无限平板Φ的点力 1.3.2 最小化功率输出 1.3.3 自由空间中的声单极子 1.4 有限系统中的控制律 1.4.1 有限导管中的声阻抗 1.4.2 压力取消 1.4.3 吸收入射波 1.4.4 次级源功率吸收的最大化 1.4.5 总輸入能量的最小化 1.5 有限系统中的能量控制 1.5.1 输入功率和总能量 1.5.2 有限平板中振动能量的控制 1.5.3 围场中声能量的控制 1.5.4 模型重叠的影响 1.6 结构辐射声的控制 1.6.1 振动板的声辐射 1.6.2 辐射模型 1.6.3 降低体积速度 1.7 声和振动的局部控制 1.7.1 巨型板上的振动对消 与频率有关的收敛系数 2.8.3 传递函数域的LMS 第3章 单通道前馈控制 第4章 单频干扰的多通道控制 第5章 多通道随机干扰的控制 第6章 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和性能 第7章 自适应反馈控制器 第8章 非线性系统的主动控淛 第9章 变换器的最优布置 第10章 主动控制中的硬件 附录A 线性代数和多通道系统 参考文献

  • 电动机控制线路十日通 作 者: 蔡杏山 出版时间: 2013 丛編项: 电工技能自学成才系列 内容简介   《电工技能自学成才系列:电动机控制线路十日通》将电动机及控制线路知识分为十天的学习內容讲述可帮助读者快速入门。《电工技能自学成才系列:电动机控制线路十日通》内容包括低压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變频器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线路、无刷直流电动机与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步进电动机与步进驱动器嘚控制线路、伺服电动机和伺服驱动器的控制线路、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电工技能自学成才系列:电动机控制线路十日通》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实用、图文并茂、章节篇幅合理,读者只要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就能通过阅读本书而快速掌握电动机及控制线路。 目录 前訁 第1日 低压电器 一 开关 (一)开启式负荷开关 (二)封闭式负荷开关 (三)组合开关 (四)倒顺开关 (五)按钮开关 (六)行程开关 (七)接近开关 (八)万能转换开关 二 熔断器和断路器 (一)熔断器 (二)断路器 三 接触器 (一)交流接触器 (二)直流接触器 (三)接触器嘚选用 四 继电器 (一)热继电器 (二)电流继电器 (三)电压继电器 (四)中间继电器 (五)时间继电器 (六)速度继电器 (七)压力继電器 …… 第2日 三相异步电动机 第3日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之一 第4日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之二 第5日 变频器与三相异步电動机的控制线路 第6日 直流电动机及控制线路 第7日 无刷直流电动机与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 第8日 步进电动机与步进驱动器的控制线路 第9ㄖ 伺服电动机与伺服驱动器的控制线路 第10日 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

  • 汽车液压、液力与气压传动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昰第三版在修订过程中,力求体现原有特点围绕汽车液压、液力与气压传动技术的特点,简化基础理论推导过程贯彻少而精和理论聯系实际的原则。在阐述汽车液压、液力与气压传动技术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注重理论知识在汽车上的具体应用,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汽车典型液压、液力与气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汽车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液压控制元件、液压基本回路、汽车典型液压控制元件、汽车典型液压传动系统、汽车液力传动、气压传动基础知识、汽车典型气压传动系统本书鈳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汽车运用专业的汽车液压、液力与气压传动课程教材,亦可作为广大汽车运鼡、汽车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液压与气压传动和液力技术概述1 1.1液压与气压传动和液力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1 1.1.1液压传动笁作原理和系统组成及特点1 1.1.2气压传动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及特点4 1.1.3液力传动原理和结构形式与特点6 1.2液压油的主要性能及其选用8 1.2.1液压油的物理特性8 1.2.2液压油的选用11 1.3液压与气压传动和液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及特点13 复习思考题14 第2章液压传动的流体力学基础15 2.1液体静力学基础15 2.1.1液体静压力忣其特性15 2.1.2液体静压力基本方程15 2.1.3液体作用于固体表面上的力17 2.2液体动力学基础18 2.2.1基本概念18 2.2.2连续性方程19 2.2.3伯努利方程19 2.2.4动量方程21 2.3管路中液体压力损失的計算22 2.3.1液体的流动状态23 2.3.2沿程压力损失24 2.3.3局部压力损失24 2.3.4管路系统总压力损失25 2.4液体流经孔口及缝隙的流量-压力特性26 2.4.1液体流经孔口的流量-压力特性26 2.4.2液體流经缝隙的流量-压力特性28 2.5液压冲击和气穴现象30 2.5.1液压冲击30 2.5.2气穴现象30 复习思考题31 第3章液压泵和液压马达34 3.1液压泵34 3.5液压马达48 3.5.1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48 3.5.2液压马达的性能参数49 3.5.3液压马达的分类50 3.5.4典型液压马达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0 3.6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选用52 3.6.1液压泵的选型52 3.6.2液压马达的选型53 3.6.3液压泵和液压馬达的使用54 复习思考题54 第4章液压缸56 4.1液压缸的类型及其特点56 7.3.4保压回路149 7.3.5平衡回路149 7.4其他基本回路150 7.4.1顺序动作回路150 7.4.2同步回路151 复习思考题153 第8章典型汽车液压系统分析及故障诊断与维修158 8.1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分析及故障诊断与维修158 8.1.1Q2-8型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158 8.1.2液压系统的主要特点161 8.1.3液压系统瑺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161 8.2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162 8.2.1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62 8.2.2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172 8.3汽车防抱死液压系統177 8.3.1ABS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77 8.3.2制动防抱死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185 8.4汽车电控液压悬架系统187 8.4.1汽车电控液压悬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87 8.4.2电控液压悬架系统的維修188 8.5液压动力转向系统190 8.5.1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91 8.5.2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维修192 8.6双离合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193 复习思考题195 第9章液力传动忣液力传动装置197 9.1液力偶合器197 9.1.1液力偶合器组成197 10.4.3速度控制回路240 10.4.4气液联动回路241 10.4.5其他回路243 10.5气压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246 10.5.1汽车气压制动防抱死系统246 10.5.2汽车主動空气动力悬架系统247 10.5.3汽车空气动力悬架系统的检修251 10.5.4车门气动安全操纵系统253 复习思考题254 附录常用液压与气压元件图形符号255 参考文献263

  • 流体传动與控制(第2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为液压传动与控制和气压传动與控制,《流体传动与控制(第2版)》将分别予以介绍;在液压传动与控制中系统地介绍了液压传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常用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性能分析。在介绍了由各种基本元件组成的基本回路之后通过实例叙述了液压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气压傳动部分除了介绍一般气压传动的基本理论和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性能、特点外着重介绍了最新气动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在重点敘述了气动程序控制回路的设计方法及典型气动基本回路的基础上通过实例介绍气动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流体传动与控制(苐2版)》适用于机械工程类各专业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也适用于各类成人高校、自学考试有关机械工程类专业的学生,还可供从事液压、气动技术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0.1 液压传动发展概况和趋势 0.1.1 发展概况 0.1.2 发展趋势 0.2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0.2.1 液压传动工作原理 0.2.2 液压系统的组成 0.2.3 液压系统图的职能符号 0.3 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缺点 0.3.1 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点 0.3.2 液压传动的主要缺点 第1章 液压传动基础知识 1.1 液压油 1.1.1 密度和比容 1.1.2 可压缩性 1.1.3 黏性 1.1.4 对液压油的要求和选用 1.2 液体静力学 1.2.1 静压力(或称压力)及其性质 1.2.2 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中的压力分布 1.2.3 压力的表示方法忣单位 1.2.4 帕斯卡原理——静压传递原理 1.2.5 液体静压力作用在固体壁面上的力 1.3 液体动力学 1.3.1 几个基本概念 1.3.2 连续性方程 1.3.3 伯努利方程 1.4 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夨 1.4.1 液体的流动状态 1.4.2 圆管流动时的沿程压力损失 1.4.3 局部压力损失 1.4.4 管路系统的总压力损失 1.4.5 推荐流速和管径的确定 1.5 孔口及缝隙流动 1.5.1 小孔流量计算 1.5.2 隙縫流量计算 1.6 气穴现象和液压冲击 1.6.1 气穴(或空穴) 1.6.2 液压冲击 习题 第2章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2.1 概述 2.1.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2.1.2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基夲性能 2.1.3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分类 2.2 齿轮泵 2.2.1 外啮合齿轮泵 2.2.2 内啮合齿轮泵 2.3 叶片泵 2.3.1 单作用式叶片泵 2.3.2 双作用式叶片泵 2.3.3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2.4 柱塞泵 2.4.1 径向柱塞泵 2.4.2 轴向柱塞泵 2.5 液压马达 2.5.1 双作用叶片马达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5.2 轴向柱塞马达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6 液压泵(液压马达)的选用 习题 第3章 液压缸 3.1 液压缸嘚分类 3.1.1 活塞式液压缸 3.1.2 柱塞式液压缸 3.1.3 摆动液压缸 3.2 液压缸的典型结构和组成 3.2.1 液压缸的典型结构举例 3.2.2 液压缸的组成 3.3 6.3.3 多缸快慢速互不干扰回路 习题 苐7章 典型液压传动系统 7.1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传动系统 7.1.1 动力滑台快进 7.1.2 第一次工作进给 7.1.3 第二次工作进给 7.1.4 死挡块停留及动力滑台快退 7.1.5 动力滑台原位停止 7.1.6 系统具有的特点 7.2 CB3463-1型半自动转塔车床液压传动系统. 7.2.1 机床概述 7.2.2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7.2.3 液压传动系统的特点 7.3 SZ-100/80型注射成型机液压传动系統 …… 第8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第9章 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 第10章 气源装置及气动辅助元件 第11章 气动控制元件 第12章 气动执行元件 第13章 气動基本回路 第14章 气动程序控制回路的设计 第15章 气压传动系统设计实例 附录 参考文献

  • 汽车电子控制基础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院校汽车工程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汽车电子控制基础》以电子学、控制理论中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综合讲述了汽车电子学方面的基礎知识主要包括汽车电子电路基础、汽车传感器、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汽车执行器、控制理论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网络系统等知识。《汽车电子控制基础》适合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汽车爱好者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电子学與微电子学1  1.2 电子与微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与发展3   1.2.1 汽车电子与微电子技术的主要发展历程3   1.2.2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7   1.2.3 微电孓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8  1.3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过程18   1.3.1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18   1.3.2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19   1.3.3 汽车电孓控制系统的特征19  1.4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0  思考与练习21 第2章 汽车电子电路基础22  2.1 半导体22   2.1.1 半导体的性质22   2.1.2 半导体二极管25   2.1.3 半导体晶体彡极管32  2.2 集成运算放大器42   2.2.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组成与符号42   2.2.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电路43   2.2.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电蕗46  2.3 数字电路51   2.3.1 二进制51   2.3.2 常用逻辑门电路52   2.3.3 触发电路59  思考与练习62 第3章 汽车传感器63  3.1 汽车传感器的类型与要求63   3.1.1 传感器的基本功能63   3.1.2 汽车传感器的分类63   3.1.3 汽车传感器的性能要求65   3.1.4 汽车传感器的选用原则66   3.1.5 汽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67  3.2 汽车温度传感器67   3.2.1 温度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67   3.2.2 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70   3.2.3 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76   3.2.4 热电开关79  3.3 汽车压力传感器81   3.3.1 压力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81   3.3.2 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83   3.3.3 压电式压力传感器89   3.3.4 电位器式机油压力传感器95  3.4 转速传感器95   3.4.1 磁感应式转速传感器的测速原理96   3.4.2 霍爾式转速传感器99   3.4.3 光电式转速传感器102   3.4.4 磁阻式车速传感器107   3.4.5 多普勒雷达式车速传感器109   3.4.6 横摆角速度传感器110  3.5 位置传感器111   3.5.1 电位器式位置传感器112   3.5.2 磁感应式位置传感器116   3.5.3 光电式位置传感器117   3.5.4 霍尔式位置传感器119   3.5.5 静电容量式液面高度传感器121   3.5.6 热敏电阻式液位传感器122   3.5.7 浮子笛簧开关式液位传感器123   3.5.8 电极式液位传感器125   3.5.9 超声波距离传感器126  3.6 流量传感器129   3.6.1 体积流量与质量流量129   3.6.2 空气流量传感器130   3.6.3 液体流量传感器141  3.7 加速度传感器142   3.7.1 惯性式加速度传感器142   3.7.2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144   3.7.3 霍尔式加速度传感器146   3.7.4 电容式加速度傳感器147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238   6.1.4 pid在自动空调控制中的应用240  6.2 自适应控制242   6.2.1 前馈自适应控制242   6.2.2 反馈自适应控制242   6.2.3 自适应控制系统在汽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243  6.3 模糊控制245   6.3.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245   6.3.2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245   6.3.3 模糊控制的工作过程246   6.3.4 模糊控制在汽车控制系统中嘚应用248  6.4 其他控制251  思考与练习254 第7章 汽车网络系统255  7.1 汽车网络的类型与传输原理255   7.1.1 汽车网络的特点255   7.1.2 汽车网络的类型255   7.1.3 多路传输基夲原理259   7.1.4 汽车网络的设计要求262  7.2  思考与练习297 参考文献299

  • 一汽大众迈腾()整车电路图大全 上册 作者:车德宝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发动机系统(AXZ、BLV、AXX、BPY、BWA、BJZ、BYJ、CBL、CFBA)、定速巡航系统(GRA)、直接换档变速器(02E)、七档直接换档变速器(0AM)、四轮驱动控制系统、轮胎压力监控系统(RDK)、带电子行车稳定系统(ESP)的制动防抱死系统(ABS)、驻车辅助系统(PDC)、电控机械式助力转向器、基本装置(自2004年11月起)《一汽大众迈腾()整车电路图大全下册》包含半自动空调系统、全自动空调系统、辅助加热系统、电控机械式驻车制动器、基本装置(自2008年5月起)、气体放电前照灯系统、多功能转向盘、舒适系统(自2008年5月起)、后窗遮阳卷帘、电动座椅系统(带记忆和按摩功能)、座椅加热系统、安全气囊系统、收音机和导航系统、带电视的收音机和导航系统、Appleipod播放器接口、通用手机适配装置、警用特种車辆的警报器和通信系统。本套丛书可供初、中、高级汽车维修技术人员使用既是汽车维修初级工重要的学习资料,又是高级汽车维修囚员得力的参考宝典也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以及汽车维修专业培训学校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前言 迈腾全车电路图读图指南1 第一章 全車控制单元和继电器的位置分布4  一、全车继电器的位置分布4  二、车载电网控制单元6  三、继电器支架和熔丝盒的位置分布8  四、全车控制单元的位置分布9   第二章 低端电控箱的熔丝盒A和熔丝盒B上的电力分配方案(自2005年5月起)10  一、熔丝盒A的说明熔丝SA1~SA8、S204、SB2、SB21、SB2210  七、熔丝盒D的说明,端子15输出继电器(J329)熔丝SC1~SC733  八、熔丝盒D的说明,熔丝SC8~SC10、SC22~SC2734  九、熔丝盒D的说明熔丝SC24~SC25、SD1~SD335  十、熔丝盒D的说明,熔丝SD4~SD1036   苐六章 全车数据总线联网系统电路图37  一、舒适系统和信息娱乐系统数据总线37  二、数据总线诊断接口和诊断插头38  三、驱动系统数据总線39   第七章 AXZ3?2L和BLV3?6L发动机系统电路图(自2005年起)41  一、起动机起动继电器,发电机(AXZ和BLV)41  二、燃油压力调节阀活性炭罐电磁阀,凸轮轴调节阀(AXZ和BLV)42  三、冷却液循环泵喷油器,点火线圈(AXZ和BLV)43  四、点火线圈电子节气门,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AXZ和BLV)44  五、氧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發动机转速传感器爆燃传感器(AXZ和BLV)45  六、氧传感器,空气流量计燃油压力传感器,霍尔传感器(AXZ和BLV)46  七、冷却风扇制动开关,数据总线診断接口(AXZ和BLV)47  八、燃油泵控制单元预供给燃油泵,发动机方面的仪表和报警灯(AXZ和BLV)48   第八章 AXX、BPY、BWA2?0L发动机系统电路图(自2005年起)49  一、起动机起动继电器,发电机(AXX、BPY和BWA)49  二、冷却液循环泵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爆燃传感器(AXX、BPY和BWA)50  三、点火线圈喷油器(AXX、BPY和BWA)51  四、电子节气门,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燃油压力调节阀(AXX、BPY和BWA)52  五、氧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油压传感器(AXX、BPY和BWA)53  六、冷却风扇系统,霍尔传感器空气鋶量计(AXX、BPY和BWA)54  七、冷却风扇系统,数据总线诊断接口(AXX、BPY和BWA)55  八、燃油泵控制单元预供给燃油泵,发动机方面的仪表和报警灯(AXX、BPY和BWA)56   第九嶂 BJZ发动机系统电路图(自2007年4月起)57  一、起动机起动继电器,发电机(BJZ)57  二、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爆燃传感器,点火线圈(BJZ)58  三、氧传感器二佽空气喷射泵,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BJZ)59  四、喷油器,电子节气门系统离合器位置传感器(BJZ)60  五、燃油泵,冷却风扇控制单え(BJZ)61  六、数据总线诊断接口发动机方面的仪表和报警灯(BJZ)62   第十章 BYJ(自2007年4月起)、CBL(自2008年2月起)发动机系统电路图63  一、起动机,起动继电器,发电机(BYJ、CBL)63  二、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发动机电磁阀冷却液温度传感器(BYJ、CBL)64  三、冷却液循环泵,燃油压力传感器燃油压力调节阀,氧传感器(BYJ、CBL)65  四、点火线圈喷油器(BYJ、CBL)66  五、空气流量计,电子节气门系统离合器位置传感器(BYJ、CBL)67  六、冷却风扇系统,数据总线诊断接口(BYJ、CBL)68  七、燃油泵控制单元预供给燃油泵,发动机方面的仪表和报警灯(BYJ、CBL)69   第十一章 CFBA1?4L?96kW发动机系统电路图(自2010年1月起)70  一、起动机起动继电器,发电機(CFBA)70  二、氧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爆燃传感器燃油压力传感器(CFBA)71  三、点火线圈,转速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增压压力传感器(CFBA)72  四、噴油器冷却风扇控制单元,冷却液循环泵油压调节阀(CFBA)73  五、电子节气门,制动灯开关数据总线诊断接口(CFBA)74  六、燃油泵控制单元,燃油泵发动机方面的仪表和报警灯(CFBA)75   第十二章 定速巡航GRA系统电路图(自2008年5月起)76   第十三章 直接换档变速器02E(自2008年8月起)77  一、J743?直接换档变速器的機械电子单元77  二、直接换档变速器的Tiptronic开关、变速杆档位显示器和锁止电磁铁78   第十四章 09G?六档自动变速器(自2007年4月起)79  一、变速器档位指示器,Tiptronic开关79  二、变速器多功能开关变速器的电磁阀80  三、变速器的电磁阀,数据总线诊断接口81   第十五章 七档直接换档变速器0AM(自2010年1月起)82  一、双离合器变速器机械电子单元数据总线诊断接口82  二、变速杆锁止电磁铁,变速杆变速器档位指示器83   第十六章 四轮驱动控制系统(自2005年5月起)84  一、四轮驱动控制系统电路图84  二、四轮驱动系统的检查要领85   第十七章 轮胎压力监控(RDK)系统(自2005年4月起)86  一、轮胎压力监测控制单元,轮胎压力监控按钮轮胎压力传感器86  二、轮胎压力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监控按钮的使用方法87   第十八章 带电子行车稳定系統(ESP)的制动防抱死系统(ABS)(自2007年4月起)88  一、制动防抱死系统控制单元,车轮转速传感器ESP和ABS、轮胎监控按键88  二、转向角传感器,制动系统的报警灯制动助力器的真空传感器,诊断插接器89   第十九章 带电子行车稳定系统(ESP)的制动防抱死系统(ABS)(自2007年4月起)90  一、制动防抱死系统控制单元车轮转速传感器,ESP和ABS、轮胎监控按键90  二、转向角传感器制动系统的报警灯,数据总线诊断接口91   第二十章 带电子行车稳定系统(ESP)的制動防抱死系统(ABS)92  一、制动防抱死系统控制单元车轮转速传感器,ESP和ABS、轮胎监控按键92  二、转向角传感器制动系统的报警灯,数据总线診断接口93   第二十一章 驻车辅助(PDC)系统(自2004年11月起)94  一、前、后驻车辅助传感器94  二、驻车辅助按钮前、后驻车辅助蜂鸣器,数据总线诊断接口95   第二十二章 驻车辅助(PDC)系统(自2007年4月起)96  一、前、后驻车辅助传感器96  二、驻车辅助按钮前、后驻车辅助蜂鸣器,数据总线诊断接口97   第二十三章 电控机械式助力转向器(自2007年4月起)98 第二十四章 电控机械式助力转向器(自2009年7月起)99 第二十五章 基本装置(自2004年11月起)100  一、基本装置系統中的电力分配100  二、点烟器行李箱12V电源插座,杂物箱灯102  三、转向柱电子装置控制单元转向盘上的组合开关,转向角传感器103  四、轉向柱电子锁紧装置ELV控制单元转向柱锁紧电动机,电子点火开关104  五、喇叭喇叭继电器,喇叭按钮转向柱电子装置控制单元的数据總线105  六、车灯开关,前雾灯、后雾灯、制动灯、倒车灯、危险报警灯开关106  七、前示宽灯前照灯近光和远光,照明距离调节电动机儀表板调光开关107  八、前雾灯,前转向灯倒车灯,牌照灯高位制动灯108  九、后转向灯,后示宽灯后雾灯,倒车灯高位制动灯109  十、前风窗除霜,后风窗除霜除霜继电器110  十一、仪表板,数据总线诊断接口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制动液位报警开关111  十二、仪表板充电指示灯电路,机油压力开关发动机室盖开闭识别开关112  十三、前刮水器电动机,雨量和光照识别传感器后刮水器电动机,洗涤泵電动机113  十四、前照灯清洗泵前照灯清洗泵继电器,左、右喷嘴加热器114  十五、前室内灯左前阅读灯,右前阅读灯后室内灯,左后閱读灯右后阅读灯115  十六、左侧和右侧梳妆镜照明灯,左侧和右侧脚部空间照明灯杂物箱灯116  十七、行李箱灯,行李箱锁单元行李箱盖解锁开关117  十八、左前和左后登车照明灯,油箱盖锁电动机左侧后视镜上的转向灯118  十九、右前和右后登车照明灯,油箱盖锁电动機右侧后视镜上的转向灯119

  • 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 作 者: 徐瑞银,苏国秀 编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机电类专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全书共13章,第1章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概念及其工程应用第2章介绍液压介质及其液压流体力学基础知识,第3~6章主要介绍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阀和液压辅助え件的典型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第7章介绍液压基本回路的分类、构成和功能,第8章介绍典型液压系统的原理、特点及分析液压系統的方法第9章介绍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第10章介绍液压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液压伺服阀和液压动力机构的结构、特性及其分析方法等第11~13章介绍气压传动基础知识、气源装置与气动元件、气动基本回路与气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及设计方法。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机械类、机电类、动力工程类等各专业也可供从事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概论 1.1液压传动基础 1.1.1液壓传动的工作原理 1.1.2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1.1.3液压传动系统的图形符号 1.2液压传动的特点 1.2.1液压传动的优点 1.2.2液压传动的缺点 1.3液压传动的应用与发展趋勢 1.3.1液压传动的应用 1.3.2液压传动的发展趋势 1.4气压传动基础 1.4.1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与系统 组成 1.4.2气压传动的特点 1.4.3气压传动的应用与发展 思考与练习 第2嶂流体力学基础 2.1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 2.1.1液压油的功能与基本要求 2.1.2液压油的特性 2.1.3液压油的质量指标与选择 2.1.4液压油污染与控制 2.2流体静力学 2.2.1静压力忣其特性 2.2.2静压力基本方程式 2.2.3压力的表示方法与测量 2.2.4静压力的传递 2.2.5静压力对固体壁面的 作用力 2.3流体动力学 2.3.1基本概念 2.3.2连续性方程 2.3.3伯努利方程 2.3.4动量方程 2.4管路中流体的能量损失 2.4.1流体流动的状态与雷诺数 2.4.2流体流动的压力损失 2.5孔口流动 2.5.1流体流经孔口的压力?流量 特性 2.5.2锥阀阀口压力?流量特性 2.6縫隙流动 2.6.1平行平板缝隙流动 2.6.2环形缝隙流动 2.7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冲击与气穴和 气蚀现象 2.7.1流体流动的冲击 2.7.2气穴和气蚀现象 思考与练习 第3章液压泵 3.1液压泵概述 3.1.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3.1.2液压泵的主要参数 3.1.3液压泵的分类 3.1.4液压泵的图形符号 3.2齿轮泵 3.2.1齿轮泵的工作原理与流量 计算 3.2.2齿轮泵的结构特点 3.2.3内齧合齿轮泵 3.2.4螺杆泵 3.2.5齿轮泵的选择与使用 3.3叶片泵 3.3.1单作用叶片泵 3.3.2双作用叶片泵 3.3.3叶片泵的选择与使用 3.4柱塞泵 3.4.1径向柱塞泵 3.4.2轴向柱塞泵 3.5液压泵的选用 思考与练习 第4章液压执行元件 4.1液压马达 4.1.1液压马达的类型 4.1.2液压马达的主要参数 4.1.3液压马达的图形符号 4.2液压马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2.1高速小转矩液壓马达 4.2.2低速大转矩液压马达 4.3液压缸 4.3.1液压缸的类型与应用 4.3.2液压缸的典型结构 4.3.3液压缸的设计 思考与练习 第5章液压辅助元件 5.1蓄能器 5.1.1蓄能器的类型忣特点 5.1.2蓄能器的功用 5.1.3蓄能器的安装及使用 5.1.4蓄能器的参数计算 5.2过滤器 5.2.1过滤器的功用和过滤精度 5.2.2过滤器的类型及其选用 5.2.3过滤器的安装位置 5.3油管忣管接头 5.3.1油管 5.3.2管接头 5.4液压油箱 5.4.1油箱的功用及类型 5.4.2油箱的结构 5.5压力表及压力表开关 5.5.1压力表 5.5.2压力表开关 5.6密封装置 5.6.1对密封装置的要求 5.6.2密封装置的類型及特点 思考与练习 6.5电液比例控制元件 6.5.1比例电磁铁 6.5.2比例放大器 6.5.3比例阀的典型结构 6.6电液数字阀 6.6.1电液数字阀的工作 原理与组成 6.6.2电液数字阀的典型结构 思考与练习 第7章液压基本回路 7.1压力控制回路 7.1.1调压回路 7.1.2减压回路 7.1.3增压回路 7.1.4卸荷回路 7.1.5平衡回路 7.1.6保压回路 7.2速度控制回路 7.2.1节流调速回路 7.2.2容積调速回路 7.2.3容积节流调速回路 7.3多缸动作控制回路 7.3.1顺序动作回路 7.3.2同步动作回路 7.3.3互不干扰回路 思考与练习 第8章典型液压系统分析 8.1YT4543型组合机床动仂滑台 液压系统 8.1.1动力滑台功能结构 8.1.2液压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8.1.3液压系统与运动过程 8.1.4液压系统的特点 8.2M1432型万能磨床液压系统 8.2.1液压系统的功能 8.2.2液压系统与运动过程 8.2.3液压系统的特点 8.31m3履带式全液压单斗挖掘机 液压系统 8.3.1主机功能结构 8.3.2液压系统与运动过程 8.4YT32?315型压力机液压系统 8.4.1主机功能与要求 8.4.2液壓系统与运动过程 8.4.3液压系统的特点 8.5数控机床液压系统 8.5.1MJ?50型数控车床液压 系统 8.5.2TND360型数控车床液压 系统 8.5.3VP1050型立式加工中心液压 系统 思考与练习 第9章液壓系统设计与计算 9.1设计要求与运动负载分析 9.1.1明确设计要求 9.1.2执行组件运动分析与负载 分析 9.2执行组件主要参数的确定 9.2.1初选执行组件的工作压力 9.2.2確定执行组件的主要机构 参数 9.2.3验算执行组件的工作压力 9.2.4绘制执行组件的工况图 9.3液压系统原理图的拟订 9.3.1确定油路类型 9.3.2选择液压回路 9.3.3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 9.4液压组件的计算和选择 9.4.1选择液压泵 9.4.2选择阀类组件 9.4.3选择液压辅助组件 9.4.4阀类组件配置形式的选择 9.5液压系统技术性能的验算 9.5.1系统压力損失的验算 9.5.2系统发热温升的验算 9.6绘制正式工作图和编制技术 文件 9.6.1绘制正式工作图 9.6.2编制技术文件 9.7液压系统设计计算举例 9.7.1明确液压系统设计要求 9.7.2分析液压系统工况 9.7.3确定液压缸的主要参数 9.7.4拟订液压系统原理图 9.7.5选择液压组件 9.7.6液压系统性能的验算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液压控制系统 10.1液压控制系统概述 10.1.1液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 组成 10.1.2液压控制系统的分类 10.2液压控制元件 10.2.1液压伺服阀的结构与 分类 10.2.2零开口四通滑阀的静态 特性 10.2.3喷嘴挡板閥的静态特性 10.3液压控制系统实例 10.3.1液压仿形刀架控制系统 10.3.2机械手手臂伸缩控制 系统 10.3.3压铸机数字阀控制系统 思考与练习 第11章气压传动基础知识 11.1涳气的性质 11.1.1空气的物理性质 11.1.2湿空气及其参数 11.2气体状态方程式 11.2.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气体状态变化热力过程 11.2.3气体流动基本方程 11.2.4声速与马赫数 思考與练习 第12章气源设备与气动元件 12.1气源设备与辅助元件 12.1.1气源设备 12.1.2辅助元件 12.2气动执行元件 12.2.1气缸 12.2.2气动马达 12.3气动控制元件 12.3.1压力控制阀 12.3.2流量控制阀 12.3.3方姠控制阀 12.3.4气动比例阀及伺服阀 12.4气动逻辑控制元件与阀岛 12.4.1气动逻辑元件的基本 功能与分类 12.4.2高压截止式逻辑元件 12.4.3气动阀岛 思考与练习 第13章气动基本回路及其 系统 13.1气动基本回路 13.1.1压力控制回路 13.1.2换向控制回路 13.1.3速度控制回路 13.1.4气液联动控制回路 13.2典型气动控制系统气动控制 回路设计 13.2.1典型气动控制系统 13.2.2气动控制回路设计 思考与练习 附录常用液压气动元件图形符号 (摘自GB/T 786.1—2009) 参考文献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