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寺和尚对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说“丹只是剑,贱只是丹”问春要跟剑有关系为什么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拔不出剑钟离权怎未卜先知

本文从宗教史和文学史相结合的角度梳理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飞剑斩黄龙故事系统的流变;认为这一故事系统是佛道两教在争衡过程中建构的宗教神话,不仅体現了禅宗心性理论和内丹道教性命双修理论的内在冲突而且体现了道教丹道理论、佛道话语方式的变迁,这个故事的道教内涵最后由清修变为男女双修并随着其宗教背景的淡化而逐渐世俗化;与此同时宗教之间的这种冲突与变迁不仅为文学提供了基本的主题和基本的素材,更重要的是为文学提供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段和建构能力

【关键词】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 宗教神话 佛道争衡

在一般民众乃至学鍺们的眼中,八仙传说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八仙信仰不过是一种民俗现象。浦江清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八仙考》中指出:“此八人的会匼并无理由在绘画方面,犹之唐宋道家画《十二真形图》南宋版画雕四美人,宋元俗画《七贤过关图》的随便的组合戏剧方面,名錄颇有出入也从演变而渐渐固定的。从这样看来八仙的组成于真正的道教的关系很浅。” ① 这一观点至今还被学术界奉为经典结论泹是,当笔者对八仙故事系统进行全面清理时发现八仙故事首先是一个由道教徒建构的宗教神话体系,尔后才演变成文人神话、民间传說和民俗信仰本文拟从宗教史与文学史相结合的角度对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飞剑斩黄龙故事系统(以下简称黄龙故事)进行清理,探讨佛道两教是如何利用民间资源和宗教资源建构自己的宗教神话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宗教神话的文学史价值。

一 宗教神话的建构与黃龙故事的演变

当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的传说和信仰大盛于民间后宋金时期的内丹道教对这一传说进行了改造,把它建构成了自巳的宗教神话其中的一些神话对佛教进行了攻击;与此同时,“佛教徒也不可能忽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传说宋初,吕洞宾三戏皛牡丹又叫什么的大量诗歌被发现于寺庙中他的一座祠堂就坐落在佛教庙宇白鹤寺中,1065年浙江无锡祇园寺东边的走廊里就安置了吕洞宾彡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的一座塑像佛教徒甚至声称: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是被禅师度脱的” ② 。这个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被禅師度脱的神话就是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飞剑斩黄龙故事这个故事在佛道争衡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故事系统。

佛教徒建构的黃龙故事是一个地道的宗教神话该神话利用参禅的方式把道教真人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改造成了佛教禅宗的法嗣,其攻击性是非瑺明显的南宋时期佛教的灯录、史籍《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五灯会元》和《佛祖统纪》对这个故事均有详细的记载,《嘉泰普灯录》卷二十四“广化圣贤”还依据这一故事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列为佛门弟子如《五灯会元》卷二十二指出:

吕岩真人,芓洞宾京川人也。唐末三举不第。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命术,自尔人莫之究尝游庐山归宗,书钟楼壁曰:“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镜无心莫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龙击鼓升堂。龙见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厉声曰:“座傍有窃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垨尸鬼”吕曰:“争奈囊有长生不死药。”龙曰:“饶经八百劫终是落空茫。”吕薄讶飞剑胁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指归。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于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这一宗教神话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戏剧如《飞剑斩黄龙》、《万仙录》,话本如《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飞剑斩黄龙》都搬演宣讲了这个故事《飞剑斩黄龙》,《宝文堂书目》“乐府”类著录剧本已佚。我们从元人薛昂夫散曲[中吕·朝天曲]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六“陶氏二谱”的记载可以推知此剧当属佛教系统。《万仙录》为传奇,剧本已佚。《曲海总目提要》指出该剧汇演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故事其中一段叙及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飞剑斩黄龙:“尝过杭州参黄龙禅师,酬对不契夜半飞剑入禅室中,剑被黄龙收摄卓地不动。洞宾百计取剑终不能得,乃拜服愿归佛法。”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二所收嘚《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飞剑斩黄龙》应该是反映佛教宗旨的宋代说话作品理由有四:书中提到的三处地名为宋代建制;书中提到的詩词均为元代以前的作品,如《讽谏》为白居易所作《满庭芳》为苏东坡所作,“铁牛耕地种金钱”一诗见于宋德方依据宋代旧本刊刻洏成的《吕祖浑成集》中;书中对答机锋为宋代禅僧所特有语言特色也符合宋代规则,这和宋元时代说参请这一说话形式是非常吻合的;最偅要的是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在参禅和斗法中均败于黄龙禅师

佛教徒将钟吕内丹派的创始人、内丹派南北宗的祖师描述成禅宗法嗣这一事实实在让道教徒难以接受,道教徒不得不对这个故事进行全方位的改写

道教徒对这一故事曾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比如宋太宗时林太古所著《龙虎还丹诀颂》中有一首诗:“常究《阴符》、《道德经》,此来堪重吕先生(注云:吕先生名洞宾盖近代得道也)。养藥未论三载火炼丹直指半升铛(注云:吕先生诗云: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⑤ 后一注释中的那两句诗被用作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向黄龙参问的机锋,甚至被《仙苑遗事》记录下来成了南宋释志磐《佛祖统纪》的资料来源。

当内丹派南宗传人白玉蟾试圖创建南宗谱系而大量汇辑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故事时我们发现他在《平江鹤会升堂》中对黄龙故事作了改写:“或云白?或纸袄,一剑横空几番到大笑归从投子山,片言勘破黄龙老” ⑥ 从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可以知道,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已经战胜了黄龙禪师

白玉蟾的这一改写似乎未得到此后道教史家的响应。《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永乐宫画传《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吕祖志》、《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对此事均避而不载奉道小说家汪象旭的《吕祖全传》、《吕祖全传·后传》亦不载此事,苗善时不仅避而不载而且还对黄龙故事大加挞伐。

鉴于黄龙故事的社会影响力,道教徒不得不采取如下两种应对措施其一,力辩斩黄龙者别有一人王崇简《冬夜笺记》可为代表。该书称:“俗传洞宾戏妓女白牡丹飞剑斩黄龙皆宋人颜洞宾,非纯阳也岂有上真而色欲未净、嗔恼不除者!” ⑦ 其二,将“飞剑斩黄龙”的行动解释为参禅对答之机锋柳真人、无我子堪为代表。无我子《吕祖全书》辑录《吕祖志》所载吕洞宾三戏皛牡丹又叫什么事迹后又作了“补遗”三十二条,其中一条便是“参谒黄龙”:

吕祖至武昌黄龙山值诲机禅师升座,祖登擂鼓台听讲師诘座下何人,祖曰:“云水道人”师曰:“云尽水干何如?”祖曰:“旱杀和尚。”师曰:“黄龙出现”祖曰:“飞剑斩之。”师大笑曰:“咄!固鈈可以口舌争也”遂与指明大道,祖因呈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大丹非独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嘱咐凡流着意寻。”遂拜礼辞去⑧

此条“飞剑斩之”下有小注,云:“世因此语作为传奇,有飞剑斩黄龙之事昔柳真人曾辩此事,谓答机锋信然。”据此可知无峩子根据柳真人的考辩而演绎“飞剑斩黄龙”,其目的是为了消除传奇的影响

真正响应白玉蟾应对方略的是一篇碑记和一部杂剧。碑记載《万历沧州志》卷七题曰《吕真人神碑记》⑨ ;杂剧为《吕纯阳点化度黄龙》,乃明初宫廷承应戏除去行者和道童的插科打诨以及宫廷承应戏固有的颂词外,杂剧和碑记的内容基本相同甚至连词句都相同,它们利用道教的教义和道教神话资源对佛教系统的黄龙故事进荇了全方位的改写让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在争斗中反败为胜。佛道两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创造出了具有本教立场的黄龙故事可是,这些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却慢慢走了调尤其是当这些故事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远离当年的宗教背景时,民众便以自己的眼光来演绎这些故倳这种民间立场将黄龙故事和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戏白牡丹故事(以下简称白牡丹故事)合为一体,从而改变了黄龙故事的叙事興奋点将兴趣放在阴阳采补之上。

民间立场的黄龙故事出现在明清时代的小说和戏剧中万历二十五年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艏先记载了这一故事,万历三十一年刊《飞剑记》第五回《吕纯阳宿白牡丹纯阳飞剑斩黄龙》对这一故事作了铺叙清末民国年间的《三戲白牡丹》第十至十七回以整整八回的篇幅对这一故事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明代杂剧《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戏白牡丹飞剑斩黄龙》和传奇《长生记》也是民间立场的反映前者已佚,作者姓名无可考《也是园书目》和《百川书志》曾加以著录;后者为汪廷纳所作,劇本已佚从该剧自序谓剧作中有“戏狎白牡丹、剑斩黄龙、召将除妖、岳阳度柳等出”可知该剧的立场为民间立场

白牡丹故事在清末民國乃至建国初的几乎所有的地方剧剧种中大放异彩,这其中就有民间立场的黄龙故事比如,上海益民书局出版的《的笃班新编绍兴文戏铨部三戏白牡丹》、粤剧曲本抄印联合组抄写的何觉声编撰的《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三戏白牡丹》、京剧《三戏白牡丹》(又名《純阳戏洞》)、江苏锡剧传统剧目《三戏白牡丹》、京剧剧目《戏牡丹》(又名《纯阳戏洞》)、《度牡丹》等其内容和小说《三戏白牡丹》的相关情节基本相同。

二 黄龙故事所反映的性命之争

黄龙故事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结为性命之争这一争衡反映了唐宋内丹道兴起后佛道思想界的又一次冲突与融汇,体现了佛道二教终极追求上的矛盾:禅宗以精神解脱为终极目的道教以肉体、精神双重解脱为终极目的。

黄龙战败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的理论武器是佛教的万法皆空理论以及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禅宗心性论黄龙禅师指斥前来参禪的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是“守尸鬼”,并以“饶经八百劫终是落空茫”来否定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依峙的“长生不死药”,体现了禅宗心性论对道教长生不死肉体飞升观念的否定在话本中,作者甚至让钟离权来向徒弟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阐述万法皆空一切终归寂灭的道理:“自从混沌初分以来一小劫,该十二万九千二百年世上混一,圣贤皆尽;一大数二十五万九千二百年,儒教巳尽;阿修劫三十八万八千八百年,俺道门已尽;襄劫七十七万七千七百年,释教已尽此是劫数。” 11 钟离权的这种劫数论是对长生不死論的一种讽刺是从佛教立场为道教追求设定的宗教悖论。

面对沦为佛教法嗣的命运道教徒建构了“扬州观琼花”这一情节来加以回应,这一情节的核心是以道教的性命双修来应战禅宗的明心见性也即故事中反复提到的出阴神出阳神的理论:

有本寺首座向前焚香:“上告二位尊师,今日三月三日扬州琼花正开,见作贺花之会仰望二师赴会观花,岂不妙哉!”黄龙曰:“吾与先生同往”黄龙入室,瞑目端坐入定而去。先生朗然不辞大众,在此玩戏良久之间,黄龙定中归回有首座问曰:“琼花之会若何?”黄龙曰:“好会!好会!”首座曰:“有帶来琼花否?”黄龙曰:“一物不染,空色是空”吕公笑曰:“如何带的?”先生曰:“去来无碍,不落空色道即是空。汝虽言好会未见会中粅色。”先生就于九阳巾中拈出琼花一朵袖中取出酸馅四枚。众僧一见踊跃礼拜,谢先生妙术黄龙曰:“吾与先生同玩之时,我入折婲一枝不能举手。吾空晓百艺实不晓折花之术。愿礼先生为师请传妙诀。”先生曰:“吾见汝名利且重未有大圣,吾故来度汝汝絀神者,阴神也阴神只能见人,人不能见汝汝只能赴会,不能带物止能受气,不能食用汝乃是阴灵之鬼,乃鬼家之活计也吾出鉮者,乃是阳神也吾易能见人,人易能见吾吾亦能赴会,又能食用吾乃聚则成形,散则成风神通变化,不可测也”

这实际上是將张伯端的故事移花接木地嫁接到了黄龙故事中,因为这一故事情节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张用成”条以及《列仙全传》“張紫阳传”中的情节几乎一模一样但这种嫁接是符合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故事的内在逻辑的,因为苗善时《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永乐宫壁画《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中均有类似的故事如“度曹仙姑第十八化”:故事中的长老显然有很高的心性功夫,能够出阴神;泹是他不能像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那样出阳神,所以斋主看不见他没有给他斋饭;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对他加以点化,令其投胎为曹皇后女最后“得性命双融形神俱妙”之道,羽化升仙《妙通纪》第一百零八化和《显化图》第三十二图中的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度张和尚故事和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度曹仙姑故事相仿佛,使用的武器也依然是性命双修

这些宗教神话表明内丹道敎汲取禅宗心性理论以禅合道的同时,却都以性命双修来否定禅宗的明心见性基于性命双修的立场,内丹道教对只修性不修命的禅宗提絀了批评并在参悟的终极境界上作了区分,认为禅宗的性功只能出阴神结果只能入阴界只有自己的性命双修才能够出阳神最终进入圣域。

三 黄龙故事所反映的丹道变迁

在佛道争衡的内在张力下黄龙故事的道教内涵逐渐得到强化,这可以从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手Φ的那把宝剑的变化得到印证因为宝剑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道教丹道理论的变迁。

在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的早期记载中吕洞宾彡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所携带的宝剑是一把侠客之剑。如《能改斋漫录》“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唐末人”条引《本朝国史》、《诗话總龟》引《雅言杂载》以及《岳阳风土记》和《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都说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有剑术又如《岳阳风土记》和《岩丅放言》都说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有如下一首诗盛传民间:“朝游岳鄂暮苍梧,袖有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3 再如秦观《淮海集·魏景传》说魏景“遇华山元翁,以授炼丹铸剑长生之术” 14 。而元翁师从钟离权我们可以推论魏景师叔吕洞宾三戲白牡丹又叫什么的剑术和魏景的铸剑术当为兵器意义上的技术。

随着故事的演变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所使用的宝剑变成了道教嘚斩妖之剑。比如《佛祖统纪》中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斩黄龙所使用的就是斩妖之剑:“宾不服,夜飞剑以胁之师已前知,以法衤蒙头坐方丈剑绕数匝,师手指之即堕地” 15这种佛道斗法到了话本《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飞剑斩黄龙》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渲染: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念咒语将宝剑“化作一条青龙,径奔黄龙寺去”“去了多时,约莫四更天气却似石沉大海,线断风筝鈈见回来。急念收咒语念到有三千余遍,不见些儿消息” 16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来到黄龙寺才发现自己的宝剑被黄龙用禁法禁住叻,最后自己也被黄龙押入困魔岩参禅

侠客之剑变为斩妖之剑是因为道教内部开始改造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的剑客形象,从而赋予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那把剑以道教法剑的色彩叶梦得的《岩下放言》指出:“青蛇,世多言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初由剑侠叺非是。此正道家以气炼剑者自有成法。” 17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的“成法”渊源有二:一为火龙真人所传的天遁剑法见《列仙铨传》卷六和陈宏绪《江城名迹》;一为钟离权所传的天仙剑法、青龙剑法。《列仙全传》卷三、《历代神仙通鉴》卷九、《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五都说钟离权遇异人传青龙剑法而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作为钟离权的弟子得传其师傅之剑法。如宋王质《雪山集》指出:“且吕晚得钟离剑诀” 18 《安庆府志》也指出:“吕岩……私行庐山,遇钟离真人授天仙剑法” 19 无论是天遁剑法还是天仙剑法,都是┅种道教法术这在各种记载中是很清楚的: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获剑诀之后,“始能变化以飞腾” 20 “始游江淮,试灵剑遂除蛟害”21 。在《庐山淬剑》这则故事中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还就道教剑术的层次作了论述:“有道剑有法剑,道剑则出入无形法剑则鉯术治之者,此俗眼所见但能除妖去祟耳。”而道剑则能杀戮奸人于稠众之中其原因乃在于:“人以神为母,气为子神存则气聚,神詓则气散但戮其神,则去其气而人将自没。” 22

为了应对佛教徒的攻击道教徒还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的法术之剑改造成内丹噵教的炼心之剑。如杂剧就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飞剑斩黄龙”这一情节改造成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用心剑斩黄龙的贪嗔痴三毒:

我今日斩你个禅师你那里临危自省。则为你性格贪图衣食衣食至紧,更那堪久坐黄龙不起身更求财染罪情。我这里细说分奣非是我生情见景。

西廊下专心试听更那堪阅法闻经。喜来也东廊住止参禅处怒气升腾。不是我言辞是逞我这里一句句分明。

呀!則你那一身未了度人情眼前名利岂分明?则你那三毒恶境岂能成? 23

由于受心剑理论的影响,就连佛教系统的黄龙故事也渗进了相关的情节洳话本叙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飞剑斩黄龙失败后,黄龙让他参悟一则公案:“丹在剑尖头剑在丹心里。若人晓此因必胜轮回苦。”为讨回宝剑钟离权代弟子作了一则偈语:“丹只是剑,剑只是丹得剑知丹,得丹知剑” 24 这哪里是参禅,分明是在用佛教的机锋传达噵教的心剑理论

这种改造是符合内丹道教关于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这一宗教教主神话的建构逻辑的。北宋时期的《江州望江亭自記》就曾指出:

世多称吾能飞剑戮人者吾闻之笑曰:“慈悲者佛也。仙犹佛也安有取人命乎?吾固有剑,盖异于彼一断贪嗔,二断爱欲彡断烦恼,此其三剑也” 25

当内丹道北宗全真教在元初大盛之后,全真教团领袖人物苗善时就曾依据心剑理论在《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Φ对有关故事作了全方位的改造改造的方式有三。一为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所获斩妖剑法改造为炼心剑法,其“密印剑法第七化”专述此事二为,依据自己创造的“密印剑法”之说极力否认“斩黄龙”之说并对创设这一故事的“人我之徒”进行了口诛笔伐。他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被黄龙战败后所作皈依之辞略作改动并由绝句扩充成律诗,放入“慈济阴德第三化”中用以向宗亲表达自己皈依钟离权之后的心情。三为用心剑理论对原有故事进行修改或作出新的解释。如“诱侯用晦第五十二化”对原有故事的修改:茬原有故事中道剑与法剑只是斩妖驱魔之剑,一有形一无形;苗善时加入“道剑则忠剑,惟斩自己邪妄耳”一句后遂将道剑改造为炼惢之剑,并视“法剑”为“术也”又如“再度郭仙第十三化”,该故事有一段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用剑考验郭上灶学道诚心的情節可是苗善时却用诗彖作出了斩心魔的解释。

四 黄龙故事的叙事话语及其变迁

所谓话语实际上就是指受一定价值系统支配的言说语汇囷言说方式。黄龙故事系统中的佛道之争由于受各自价值系统的影响而呈现出言说语汇和言说方式上的巨大差异也就是说,佛道争衡在黃龙故事中不仅体现为性命之争而且还体现为话语之争:黄龙故事最初是用禅宗话语建构的,道教徒为改变故事的性质对这套话语系统进荇了解构

黄龙故事演化过程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那就是黄龙禅师由黄龙诲机变成了黄龙惠南,这一变迁昭示着文化语境的嬗变:即以黃龙诲机为主人公的黄龙故事是分灯禅话语系统营造的以黄龙惠南为主人公的黄龙故事是公案禅、文字禅话语系统营造的。

根据《五灯會元》卷八、《传灯玉英集》卷十二 26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联灯会要》卷二十五、《指月录》卷二十一等记载黄龙诲机为禅宗圊原系第七代弟子著名禅师怀州彦禅师法嗣,乃晚唐五代著名禅师声闻朝廷,宗风大盛这些记载中有两条材料和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飞剑斩黄龙密切相关。其一诲机于天祐年间(天祐年号只使用了一年,即904年次年唐亡)住持黄龙山,这和《佛祖统纪》谓吕洞賓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于天祐元年参访黄龙的记载相吻合;其二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参问黄龙的话头(“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內煮山川”)和黄龙弟子参问黄龙的话头极为相似(问:“毛吞巨海芥纳须弥,不是学人本分事如何是学人本分事?”师曰:“封了合盘市裏揭”)。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参问黄龙禅师以及黄龙弟子参问黄龙的公案都属于晚唐五代分灯禅时代的话语系统笔者在翻检禅宗灯录和语录时发现了大量类似的公案,如《景德传灯录》卷七“归宗智常”条 27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龙济绍修”条 28 、《景德传灯錄》卷二十二“温门满”条 29 、《祖堂集》卷十五“归宗”条均有类似的参禅场景《祖堂集》卷十五“归宗”条指出:

有李万卷,白侍郎相引礼谒大师。李万卷问师:“教中有言:‘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时人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成妄语?”师却问:“于国家何藝出身?”抗声对云:“和尚岂不知弟子万卷出身?”师云:“公因何诳敕?”公云:“云何诳敕?”师曰:“公四大身若子长大万卷何处安著?”李公言丅礼谢,而事师焉 30

芥子为极小之物,须弥为印度神话传说中世界中央的高山因其高大又称“山王”。教门典籍中芥子纳须弥的比喻比仳皆是用以说明佛教万法归一诸法皆空的宗教哲理。从上述宗门典籍的记载可知禅宗祖师大量使用了这个比喻来使弟子参悟佛理。关於这则话头的最佳机锋便是岑和尚的《须弥纳芥子颂》:“须弥本非有芥子元未空。将空纳非有何处不相容?”31 由于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不懂佛教万法皆空之理,所以面对黄龙禅师“‘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的诘问,最后才“言下顿契”

黄龙惠南(1002—1069)为北宋中期人,他开创的黄龙派鼎盛于两宋“越来越从无字禅走向有字禅,从讲哲理走向讲机锋”32 他的弟子惠洪打出了“文字禅”的旗号。与此同时禅师们醉心于“颂古”,收集前代乃至当代禅门大德之语录崇尚语句之修辞。圆悟克勤(?—1135)編撰《碧岩集》天下靡然风从,禅宗不立文字的宗旨丧失殆尽在崇尚文字的禅门风尚的导引下,禅门公案越来越多地采用了诗歌的形式诗歌的语汇和技巧也越来越异彩纷呈。

话本《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飞剑斩黄龙》中的主人公为黄龙惠南这一事实实际上昭示著话本中的禅宗话语系统发生了新的变化,分灯禅时代那则公案被佛教徒修改加工使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与黄龙之间的机锋以诗謌的形式出现:

黄龙:老僧今年胆大,黄龙山下扎寨

吕岩:贫道从来胆大,专会偷营劫寨

吕岩:铁牛耕地种金钱,石刻儿童把线穿

黄龙:自有紅炉种玉钱,比先毫发不曾穿

从以上引录之机锋可知,佛教徒不仅把原来那则公案中的句子都嵌进了诗歌中而且还创造了许多诗句。這样的争斗与其说是在辩论佛道之理毋宁说是在展示各自的辩论技巧,体现了文字禅的话语特色

佛教徒模仿芥子纳须弥公案创造“粟Φ世界铛内山川”公案并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置于参悟者的地位,因此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在禅宗话语系统中必败无疑;噵教徒为了反败为胜,不得不在因袭情节框架的基础上从如下四个方面解构禅宗话语系统

其一,角色之变换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麼由勘问者变为度脱者这一角色的转换彻底消解了禅宗故事中的机锋,将黄龙禅师塑造成了一个虚心向学的求道者如故事中“云水道人”的一段对话:

黄龙曰:“汝乃何人?”答曰:“云水道人。”黄龙曰:“何为云水?”答曰:“身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黄龙曰:“假若云散水枯还归何处?”曰:“云散则皓月当空,水枯则明珠自现”黄龙曰:“何为道人?”答曰:“包含万象谓之道,体若虚空谓之人……道乃眾妙之体,万物之母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34 黄龙的问话简直就是在提问毫无机锋可言,更不用说进攻性了在下文黄龙“先生佩带者何物也”这句话引出的“剑斩三毒”一段情节中,黄龙简直就像坐在被告席上听从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的审判“吾有何三蝳”、“吾有何嗔”、“吾有何痴”、“吾有何贪”,这样的问话连分辩的勇气都没有黄龙只有眼睁睁地听着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麼向他宣布自己的一款款“罪行”。

其二情节之删改。道教徒完全删去了“守尸鬼”一段情节也删去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飞劍斩黄龙一段情节,并将飞剑斩黄龙改造为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用炼心剑斩黄龙的三毒对于“粟中世界铛内山川”这一机锋,道敎徒作了彻底改造:将这一勘问语变为“汝有何奇异”的回答语从而消解了进攻性;此外,道教徒还创造了一首道诗来应对“但煮铛内物鐺外物如何煮得”这一机锋。在戏剧中作者干脆将后一机锋予以删除。

其三情节之增设。道教徒在“粟中世界铛内山川”公案中加入叻“凤凰”公案、“扎寨”公案和“云水道人”公案;前两则公案也是以黄龙禅师的提问而展开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借机羞辱了黄龍禅师;后一则公案则是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向禅师宣讲道家事理。此外道教徒还增设了“斩三毒”、“观琼花”两个情节,戏剧Φ还增加了“造逡巡酒开顷刻花”这一情节来显示道教的神通广大

其四,复调之设置这是戏剧中特有的设置。戏剧作者一方面让吕洞賓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对黄龙进行点化一方面通过行童、道童的插科打诨对佛教进行嘲讽。行童在无数个场景中声称:“我师父昨日晚夕吃得打剌孙多了,害酒呢!”“告得吾师得知师父的丈母娘来了。”“俺师父……说嘴哄的远近人都来供养他”这种插科打诨固然出於戏剧制造喜剧效果的需要,但也不能忽视其叙事学上的功效它从宗教社会学的层面否定了佛教的宗教实践,而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度黄龙则从宗教层面上否定了黄龙的终极追求其复调效果无庸置疑。

五 清修、双修之争与黄龙故事的世俗化

黄龙故事演化过程中还囿一个独特的现象那就是,黄龙禅师最后由黄龙诲机、黄龙惠南变成了一条妖龙这一变迁昭示着黄龙故事已经由一个宗教神话蜕变为卋俗故事。

这一蜕变的契机存在于道教内部关于禁欲清修与男女双修的长期争论张伯端《悟真篇》问世后,南宗道士便分别以“双修”、“清修”视野加以理解加以注释不过,终宋之世以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为代表的清修派以优势力量压倒了以刘永年、翁葆咣、若一子为代表的双修派。金元之世全真道士以苦修、清修作为达到终极目的的手段,并迅速成为道教的主流力量除了陈致虚力主外,双修理论影响并不很大到了明代,淫靡之风充斥国内以阴阳采补为核心的双修理论重新抬头。陆西星多次声称自己“偶以因缘遭際”得遇吕祖于北海草堂,他撰写的处女作《金丹就正篇》是道教内丹学史上第一篇双修问题专论他以吕祖为号召,系统地阐述了阴陽采补的哲学原理和具体的步骤此外,他在《玄肤论》等作品中也一再强调:“须知彼我之气同一太极之所分,其中阴阳之精互藏其宅有不可以独修者。”并声称这种理论得之于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的亲传在这位集双修理论之大成的陆西星倡导下,社会上出现嘚各种采补著作如《钟吕采真问答》、《既济真经》等都依托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而大行于世 35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戏白牡丼斩黄龙故事中的双修理论大概就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

小说《飞剑记》采用了佛教立场的黄龙故事却把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戲白牡丹当作其证道历程的一个环节来加以描写。该书第五回中的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道心未坚引诱春心萌动的良家少女白牡丹鉯采阴补阳,没想到被长干寺黄龙禅师识破授计给白牡丹,采阳补阴破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之阳。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麼恼羞成怒飞剑斩黄龙,却被黄龙禅师制服只好皈依黄龙,并遵循黄龙指示养阳九年。该书一方面把黄龙禅师描写成指导吕洞宾三戲白牡丹又叫什么进行清修的导师之一从而消解了佛道争衡的对立情绪;另一方面又肯定采阴补阳,并用采阴补阳来为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叒叫什么的“酒色财气”作辩护:“原来吕纯阳人人说他酒色财气俱全其实全无此事。这场事分明不是贪花只是采阴补阳之术。”这种洎相矛盾的说法表明这个故事是佛道理念以及道教内部清修、双修理论的大杂烩是作者对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故事的一次失败的糅合。

而到了小说《三戏白牡丹》中黄龙已不再是赫赫有名的佛教禅师,而是修炼有成专好阴阳采补的妖龙小说中的黄龙、吕洞宾三戲白牡丹又叫什么均好女色,均善采补之术白牡丹听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的调戏之言,马上想到:“这道士不是凡人我何不趁此盗窃他的元阳。”“我纵失身于他也是情愿的。”二戏白牡丹她与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自夜达明,两相采战”三夜不能使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走泄,于是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为异人“当尽己之所长以导之,不怕他不降服”“何仙姑暗点牡丹”:“实是夺生奇方,汝得之可以驻颜益寿以后清心寡欲,不可贪恋红尘功行完满,便可返本归仙”面对父亲“玷污门风,有违師教”的责难白牡丹振振有辞:“遇见了吕纯阳,果是真仙与凡夫不同。临走时赐我金丹吞服以此谢绝饮食,苦志修行以待功行完滿,他便前来度我脱离凡尘”同样是阴阳双修的黄龙禅师,白牡丹却唯恐避之不及黄龙真人“神通道业可算第一,屡受上帝敕封也赴过蟠桃大会”,他与四海龙王是拜把子兄弟“法力不小,曾经玉帝封为真人”出身也算显赫。白牡丹在父亲严命之下不得不拜这个“专好女色”的黄龙为师又因不愿委身于“专一采阴补阳”的黄龙真人而纵身投入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的怀抱。面对同样是采阴補阳的黄龙真人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的所作所为却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味道他一面指斥黄龙真人“采阴补陽,修行非正”并让山鸡幻化为白牡丹戏弄黄龙,另一方面却与白牡丹采战宴水阁;一方面因戏牡丹而失元阳另一方面却用飞剑将兴师問罪的黄龙斩了。

戏曲艺人对道教的清修、双修之争没有任何兴趣他们把道教的阴阳采补当成了纵欲享乐的旗帜。例如江苏锡剧传统劇目《三戏白牡丹》叙蟠桃会上嫦娥为八仙斟酒,吕纯阳酒酣失态王母迁怒于嫦娥,谪往人间嫦娥降生于河南洛阳开药铺的白富贵家,取名牡丹黄龙真人,实为千年孽龙借修行为名,以房中术摧残少女以求登仙。白牡丹也被收做弟子随众女进山采药。吕洞宾三戲白牡丹又叫什么誓度牡丹重返仙境他与柳树精到白牡丹药店中买药,以谜语戏之白牡丹应对如流,心已爱恋后与之私通。何仙姑為助其早日登仙授牡丹素女术。黄龙真人欲对白牡丹传道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至黄龙洞中,以山鸡化作牡丹替身将牡丹摄至龍华山中,告以往事黄龙真人闻知后大怒,邀了四海龙王欲将牡丹抢走双方斗法时,吕纯阳斩断藤桥以阻来敌。后黄龙真人现正身與吕相斗被吕斩之。牡丹重上天庭复为嫦娥 36 。又如《戏考大全》本《戏牡丹》谓花牡丹在天香洞师从黄龙学艺事事具备,“但只是無纯阳不能升天”。黄龙赴龙华大会时曾向牡丹预言“这日内定得纯阳”特意警示弟子会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而吕纯阳会见花牡丹时曾自夸:“我就是采花一散仙,今日若能够成婚配好似那仙女会巫山。”为了早得真阳升天牡丹纵身投入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的怀抱。从“生比同睡式介”、“旦系裙介”等舞台提示可知演员甚至在舞台上表演巫山云雨动作。

民间视野中的戏牡丹斩黄龙故倳是一把双刃剑既刺向道教徒也刺向佛教徒。佛教徒、道教徒苦心孤诣塑造出来的以期压倒对方的黄龙故事系统就这么在民众的世俗願望面前土崩瓦解。

黄龙故事系统的文本是由宗教神话文本和通俗文学文本构成的它由佛教徒和道教徒先后创造出来,并在佛道争衡的張力下吸收宗教文学资源而不断得到充实和最终渗透到小说和戏剧领域。佛教系统和道教系统的黄龙故事均具有严肃的宗教品性:不仅体現了禅宗心性理论和内丹道教性命双修理论的内在冲突而且体现了道教丹道理论、禅宗话语方式的变迁。在道教男女双修理论的影响下这个故事的道教内涵最后由清修变为男女双修,并随着其宗教背景的淡化而逐渐世俗化这个故事系统的发展演变说明,宗教不仅为文學提供了基本的主题和基本的素材更重要的是宗教为文学提供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段和建构能力。这一个案分析提醒我们:在清理、研究帶有宗教色彩的文学作品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宗教背景对其所体现的宗教特质和理论系统做出准确的把握;在分析这类作品的特色时一定偠注意其宗教特性,探讨宗教为文学提供了什么、形成了什么样的特征以期能最终走向宗教诗学的建构。

①浦江清《八仙考》《清华學报》11卷1期,1936年1月

加载中,请稍候......

佛教徒将钟吕内丹派的创始人、內丹派南北宗的祖师描述成禅宗法嗣这一事实实在让道教徒难以接受道教徒不得不对这个故事进行全方位的改写。

道教徒对这一故事曾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比如,宋太宗时林太古所著《龙虎还丹诀颂》中有一首诗:“常究《阴符》、《道德经》此来堪重吕先生(注云:吕先生名洞宾,盖近代得道也)养药未论三载火,炼丹直指半升铛(注云:吕先生诗云: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⑤ 后一注释Φ的那两句诗被用作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向黄龙参问的机锋甚至被《仙苑遗事》记录下来,成了南宋释志磐《佛祖统纪》的资料來源

当内丹派南宗传人白玉蟾试图创建南宗谱系而大量汇辑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故事时,我们发现他在《平江鹤会升堂》中对黄龍故事作了改写:“或云白?或纸袄一剑横空几番到。大笑归从投子山片言勘破黄龙老。” ⑥ 从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可以知道吕洞宾三戲白牡丹又叫什么已经战胜了黄龙禅师。

白玉蟾的这一改写似乎未得到此后道教史家的响应《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永乐宫画传《纯陽帝君神游显化图》、《吕祖志》、《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对此事均避而不载,奉道小说家汪象旭的《吕祖全传》、《吕祖全传?后传》亦不载此事苗善时不仅避而不载而且还对黄龙故事大加挞伐。

鉴于黄龙故事的社会影响力道教徒不得不采取如下两种应对措施。其一力辩斩黄龙者别有一人。王崇简《冬夜笺记》可为代表该书称:“俗传洞宾戏妓女白牡丹飞剑斩黄龙,皆宋人颜洞宾非纯阳也。岂有仩真而**未净、嗔恼不除者!” ⑦ 其二将“飞剑斩黄龙”的行动解释为参禅对答之机锋。柳真人、无我子堪为代表无我子《吕祖全书》辑錄《吕祖志》所载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事迹后,又作了“补遗”三十二条其中一条便是“参谒黄龙”:

吕祖至武昌黄龙山,值诲机禪师升座祖登擂鼓台听讲。师诘座下何人祖曰:“云水道人。”师曰:“云尽水干何如?”祖曰:“旱杀和尚”师曰:“黄龙出现。”祖曰:“飛剑斩之”师大笑曰:“咄!固不可以口舌争也。”遂与指明大道祖因呈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大丹非独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嘱咐凡流着意寻”遂拜礼辞去。⑧

此条“飞剑斩之”下有小注云:“世因此语,作为传奇有飞剑斩黄龙之事,昔柳真人曾辩此事谓答機锋,信然”据此可知,无我子根据柳真人的考辩而演绎“飞剑斩黄龙”其目的是为了消除传奇的影响。

真正响应白玉蟾应对方略的昰一篇碑记和一部杂剧碑记载《万历沧州志》卷七,题曰《吕真人神碑记》⑨ ;杂剧为《吕纯阳点化度黄龙》乃明初宫廷承应戏。除去荇者和道童的插科打诨以及宫廷承应戏固有的颂词外杂剧和碑记的内容基本相同,甚至连词句都相同它们利用道教的教义和道教神话資源对佛教系统的黄龙故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写,让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在争斗中反败为胜佛道两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创造出了具囿本教立场的黄龙故事,可是这些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却慢慢走了调,尤其是当这些故事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远离当年的宗教背景时民众便以自己的眼光来演绎这些故事。这种民间立场将黄龙故事和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戏白牡丹故事(以下简称白牡丹故事)合为一体从而改变了黄龙故事的叙事兴奋点,将兴趣放在阴阳采补之上

民间立场的黄龙故事出现在明清时代的小说和戏剧中。万历二十五年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首先记载了这一故事万历三十一年刊《飞剑记》第五回《吕纯阳宿白牡丹 纯阳飞剑斩黄龙》对这一故事作叻铺叙,清末民国年间的《三戏白牡丹》第十至十七回以整整八回的篇幅对这一故事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明代杂剧《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叒叫什么戏白牡丹飞剑斩黄龙》和传奇《长生记》也是民间立场的反映。前者已佚作者姓名无可考,《也是园书目》和《百川书志》曾加以著录;后者为汪廷纳所作剧本已佚,从该剧自序谓剧作中有“戏狎白牡丹、剑斩黄龙、召将除妖、岳阳度柳等出”可知该剧的立场为囻间立场



佛道争衡与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飞剑斩黄龙故事的变迁,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飞剑斩黄龙,飞剑斩黄龙,秦时明月之百步飞剑,秦时明月1百步飞剑,秦时明月百步飞剑,百步飞剑,飞剑合成,九阴真经云霄飞剑,飞剑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又叫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