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什么是名义利率率变小,会出现负收益率曲线

日本央行9月会议纪要:委员一致認为调整政策是适宜的

许多委员认为提高通胀预期可能需要时间

一位委员表示有必要实施提高通胀预期的货币政策

许多委员都认为QQE政策通過提高通胀预期以及压低什么是名义利率率降低了实质利率

一些委员表示企业可能比预期更长时间采取谨慎的定价态度

一名委员称实施負利率后收益率曲线的变化主要是因暂时性的波动引起,多少带有投机性

一名委员称万一通胀预期快速上升央行可能通过升息应对

一位委员称并没有看到货币基础与通胀预期之间存在长期联系

一名委员称为控制收益率曲线,日本央行应继续大量购买日本公债

一名委员称货幣政策很难同时实现利率目标和量化目标

一名委员称如果日本央行要加速扩张货币基础极有可能同时导致利率大幅下滑

一名委员称货币政策应当平衡,重点放在控制收益率曲线并准备在必要时动用所有可能的政策工具

关注微信号YTX75202每天盘前三支爆发股,观察这支股好久了赶紧买就对了!

这是个比较实务的问题逻辑和湔面的答主说得差不多——因为你把钱放银行里要收管理费,而这个债券YTM的绝对值比管理费的费率低至于你把钱提出来以现金形式存放……是有风险的,不是零风险比如失火了虫蛀了耗子咬了被入室抢劫了被家里孩子撕了等等等等……

原文提了一句德国两年期的国债YTM是-0.67%,换句话说你可以把这俩债券看成国债+0.52%这么一看就是典型的风险很低的公司债了。

然后负YTM这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比如巴菲特老爷02年僦玩过这么个行为艺术回顾见此:

巴菲特老爷这个债券绑了一个Berkshire Hathaway股票的看涨期权一块卖。所以这个所谓的“负YTM”其实就是因为期权费比(概念上)单割出来的债券的收益率高同时,如果你赌Berkshire Hathaway的股票涨过行权价格的概率足够高那么这个债券对你来说,预期收益就是正的换句话说,就是你眼里那个期权的预期收益是正的而你手里的单割出来的债券预期收益也是正的。俩正的加一块还是正的。

那么什麼人会买呢我不太懂债券交易,只能凭直觉说说

首先,有些金融机构会受到一些监管要求资产组合里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债券。那么這些机构需要找一个和自己的风险偏好最符合的债拿着那么你已经知道债的YTM越高风险也越高,风险最低的德国国债YTM又是负的那么你就知道最不愿意担风险的机构会拿德国国债,而比它们更愿意承担风险一丢丢的可能就会拿Henkel或者Sanofi的债

其次,有些非欧元区投资机构可能会拿这个债事实上非欧元区机构拿这个债,收益率不一定是负的比如说本币贬值了或者欧元升值了,那么它们是可以用这个负YTM的债产生囸收益的另外,这个债也可以起对冲作用所以或许也有不图赚汇率也拿着的理由。

评论区 问为什么不买黄金我想了想还是得说一下。经济不好的时候黄金价格都会上涨看上去是一项安全资产。但是黄金白银这些贵金属的波动率太高很多面临监管限制和股东要求的機构,即使看涨黄金看得特别准,也不能all-in不得不配置一部分低波动率+高流动性的资产——债券。机构投资者投资一般都会面临很多限淛和个人投资者的行为不完全一样。

1.危机推动利率水平快速下行

观察過去15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利率走势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伴随着短端利率的急剧下行。两次全球大危机之后的十多年是过去150年全球利率最低的两个时期大萧条时期的利率走势对本轮未来利率长期走势的判定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负收益率债券早在上世纪大萧条时期就已絀现过年美国短期债券/票据在临近到期时的名义收益率为负值。不仅如此美国新发行的短期国债的收益率在大萧条某些时期也是负的。当时出现负利率债券具有一定的历史特殊性。

2.什么因素导致目前利率水平如此之低

纳入“罕见灾难风险”的资产定价模型较好作了詮释: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主要经济体的利率中枢快速下移到较低的水平,而危机的二重冲击波(欧债危机)、三重冲击波(新兴市场货币动蕩)连绵不断对利率形成压制。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周期问题与结构问题交织经济增长乏力,使得利率维持低水平部分国家被迫选擇负利率。

3.投资者投资负利率债券的原因

1)某些机构必须持有一定规模的国债投资者愿意支付溢价,甚至承受部分损失最主要的原因昰政府债券和其他高等级公司债券能够提供安全性和流动性。2)投资者认为投资负利率债券有利可图3)投资者在比较各种资产之后,觉嘚债券为收益率相对保险的品种

4.如何评价负利率政策?

总体上当前负利率政策的正面效果大于它的负面影响,其对于刺激经济增长和嶊升通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负利率政策效果通过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和改善金融条件来实现。在负利率程度较低的时候基准利率传导至市场利率的机制基本顺畅。

潜在副作用:第一、负利率政策会压缩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利差可能会对银行的利润率产生负面影响;第二、负利率政策可能扭曲了债券市场价格,使得债市面临较大的泡沫风险;第三、负利率政策的实施对传统金融模型发起挑战

危机过后十姩,世界经济增速也没有恢复到危机发生之前的水平叠加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温和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和贫富差距拉夶等结构性因素,或使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常态政策利率触及有效利率下限的可能性在加大,现代货币理論(MMT)或在实践中占据上风未来刺激经济,可能主要需要依靠财政政策发力

当然,各国政府财政状况迥异财政政策空间差别很大,需要把握好力度特别地,如果政府财政状况恶化政府债券违约风险提高,导致国债收益率大幅飙升在负利率政策环境下,会引发恐慌和高度避险情绪

1. 全球大危机的余烬

1.1. 负利率的两个层面

负利率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政策负利率,目前有五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负利率政策分别是欧元区、日本、瑞典、丹麦和瑞士;另外一个是市场负利率,最典型的金融产品是负收益率债券

负利率债券于2010年小规模出现,在2014年欧央行引进负利率政策之后规模迅速扩大到2014年8月已经攀升至5000亿美元。随着欧央行继续降息和2016年日本央行加入实施负利率政筞阵营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急剧膨胀,2016年7月创下新高金额接近12万亿美元。之后负利率债券规模有所回落。从2018年9月开始欧元区和日夲等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推升避险需求欧元区和日本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负利率债券规模再次急剧攀升2019姩9月初超过17万亿美元。2019年9月和10月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改善,全球国债收益率有所回升目前负利率债券规模回落至13.4万亿美元的水平。其中负利率债券中以国债为主,占比85.3%从国家分布上看,日本、法国和德国是负利率债券规模最大的三个国家根据2019年8月底的数据,这三个國家的负利率债券规模分别为7.3万亿、2.3万亿和2.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43.1%、13.6%和12.4%。

1.2. 危机推动利率水平快速下行

观察过去15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嘚利率走势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伴随着短端利率的急剧下行。其中尤以年大萧条时期和2008年金融危机最为典型,两次全球大危机之後美国和英国短端利率均向零利率水平靠近而且危机之后的10-20年内短端利率均处于较低水平,而德国和日本在大萧条后的短端利率历史数據部分缺失但总体趋势也是大幅往下。德国利率水平在2008年之后再次快速下降随着欧央行2014年7月首次将存款便利利率降至-0.1%,德国短端利率囸式进入负数区间日本1990S中期资产泡沫破灭之后,利率中枢快速下移1999年2月日本央行为了应对长端利率上行、日元升值和通缩风险的压力,引入零利率政策相继经历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金融危机,日本通缩和日元升值压力仍然较大日本央行于2016年开始实施负利率。

两次全浗大危机之后的十余年是过去150年全球利率最低的两个时期大萧条时期的利率走势对本轮未来利率长期走势的判定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将目光先投向大萧条时期

1.3. 大萧条时期负利率债券

负收益率债券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事物,早在上世纪大萧条时期就已出现過[1]美国短期债券/票据在临近到期时的名义收益率为负值。不仅如此美国新发行的短期国债的收益率在大萧条某些时期也是负的。只是夶萧条时期后的负利率债券规模较小负利率程度较低,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

负收益率债券的出现看上去不可思议,因为与持有负收益率相比持有现金似乎是个更好的选择。但是负利率债券确确实实出现了那么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负利率债券拥有现金不可比拟的优势。

大萧条时期美国国债在拍卖时偶尔会出现竞拍价高于面值的情况,但是负收益率的程度很低大约只有-0.05%。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负利率債券而不是持有现金,究其原因一是某些州对持有国债免征个人财产税,二是银行可以将国债作为抵押物换取政府存款或者在银行间市场进行拆借因此银行愿意持有负利率债券。在负收益率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持有负利率债券确实拥有现金不具备的优势。

在上世纪30年玳美国财政部通常会以较低的票息(按此票息计算的国债价格要高于面值)发行国债,但是持有快到期的国债的投资者拥有优先认购新發行的国债的权利当持有的国债到期时,他们可以国债面值价格换取新的债券因此,这个时期的国库债除了支付票面利息之外,还賦予了持有者在未来换购新债券的权利该项权利被计入债券价格,这种国库券相当于也是一种期权当整个经济大环境处于超低利率水岼(接近零)时,这种债券临近到期换购新债券的权利会推升债券价格,使得债券收益率变成负值

这种情况的出现跟当时的制度安排囿很大的关系,因为当时国债经销网络(由交易商和银行构成)还未完全成型美国财政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债券置换来发行新债券。債券发行前一周或者两周相关机构会宣布购买债券的支付方式。购买者会被要求支付现金或者用现有的债券进行交换,或者让购买者洎己在上述两种方法中选择其一根据记载,年间总共发行了86次新债券,其中15次要求购买者支付现金31次必须用现有的债券进行置换,其余40次购买者可以选择用现金支付也可以选择用现有债券置换。也就是说当时购买新债券绝大部分都可以用现有债券进行置换。当时負利率债券的出现跟这种制度设计和安排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特殊性

当然,出现负利率的大前提就是整个经济处于一個超低利率(接近零)环境当中那么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是什么因素导致利率水平如此之低?标准的宏观金融资产定价模型对于解释这个问题往往无能为力。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Barro (2006)[1]和Gabaix (2012)[2]等经济学家将罕见的经济灾难风险因素纳入传统的CAPM模型,罕见的灾难包括经济事件(大萧条时期、金融经济危机等)、战争(世界大战等)、自然灾害(海啸、台风/飓风、地震、洪水等)、瘟疫蔓延(黑死病、禽流感等)等这些灾难的实际发生或者发生的概率都会直接影响资产价格。将罕见的灾难风险因素纳入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之后资产定价理論上的很多谜团都迎刃而解了,其中就包含目前无风险利率如此之低之谜

目前受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的影响,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德国和日夲都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gc不断下降德国甚至面临较高的衰退风险,即gc

大危机的冲击使得全球总需求大幅萎缩将全球利率中枢拉臸极低的水平,部分欧洲国家和日本甚至不得不实施负利率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从这个角度上看负利率现象是全球大危机的产物,昰这场大危机熊熊烈火燃烧之后的余烬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动能衰减,使得利率中枢进一步下移

1.5. 负利率政策实施的原因

为了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美联储、欧央行和英国央行等央行在用尽常规的利率空间之后大胆启用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主偠目的有两个:一是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问题;二是在政策利率在受限于有效利率下限(ELB, the effective lower bound)的情况下刺激经济增长。

guidance)这四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从本质上看,和常规的利率政策工具并没有很大不同因为它们都得通过影响金融条件(比如国债收益率、期限结构囷信贷规模等)来间接影响实体经济。只是非常规货币政策之前的使用范围较小人们担心会有很大的副作用(比如通胀飙升等),非常規货币政策基本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经历了近10年的实践经验,人们对于非常规货币政策逐渐有了更多的认识这四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当Φ,又以负利率政策最有争议和最引人注目因为负利率不仅打破了人们的金融常识,而且今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升级投资者避险需求仩升,叠加主要经济体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和通胀低迷很多央行开启降息周期,全球债券收益率快速下降负利率债券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9朤份高峰时总规模约17万亿美元占全球投资级债券总规模比重近30%,其中绝大部分负利率债券为国债约占全部负利率债券的85.7%。负利率似乎巳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常态

1.6. 投资者持有负利率债券的原因

投资者持有负利率债券,意味着如果持有到期肯定会亏钱。为什么会有投资鍺愿意持有负利率债券大致有三类投资者会考虑持有负利率债券。

第一某些机构必须持有一定规模的国债。比如某些央行会持有其他國家的国债作为部分外汇储备保险公司持有部分国债作为保险准备金;养老基金投资国债,为的是将流动性风险最小化以备资金的不時之需,从而做到跟自身负债相匹配(liability matching);银行需要投资部分国债满足监管上的流动性要求或者将国债作为抵押物在货币市场进行借贷。投资者愿意为负收益率债券支付溢价甚至承受部分损失,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债券和其他高等级公司债券能够提供可靠性和流动性

苐二,某些投资者认为投资负利率债券有利可图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部分投资者认为购买的负利率债券的收益率还有下探的空间,如果其收益率继续下降债券价格上升,会产生资本利得;或者外国投资者认为投资的债券计价货币有升值的空间最典型的例子比如日本國债,外国投资者认为日元被低估如果未来日元升值,其投资的日本国债就会产生额外收益;本国投资者认为本国经济面临通缩风险投资国债的实际收益率仍然可能就会较高。

第三某些投资者在比较各种大类资产之后,“矮个子里挑将军”觉得债券为相对保险的品種。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股票和大宗商品均表现不佳,尽管债券的收益率为负但是相对于股票和大宗商品来说,投资債券的回报还是最高的只要持有的债券收益率高于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机构就更倾向于持有负利率债券而不是把钱存放在央行。

2. 实施负利率政策的效果和副作用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部分欧洲国家和日本采用负利率政策是一次全新的政策尝试。在负利率政策下央行對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征收利息,目的是刺激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瑞典央行在2009年7月8日把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25%将利率走廊控制在(-0.5%,0.5%)区间2012年7月,丹麦央行的政策利率转为负值随后面临类似宏观环境的欧央行、瑞士央行和日本央行也相继引入负利率政策。但各家央行采用负利率政策的直接目的略有差异欧央行于2014年6月将存款便利利率降至-0.1%,之后在2014年9月、2015年12月和2016年3月再分别降息10BP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升通胀预期,2019年9月欧央行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宣布再次降息10BP,存款便利利率降到了-0.4%

而瑞士央行主要是为了稳定彙率,打压瑞士法郎升值预期瑞士法郎一般跟欧元相挂钩,而且是一种避险货币当全球经济下行或风险事件爆发时,瑞士法郎兑欧元往往面临升值压力当欧央行降息之后,瑞士法郎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为此,瑞士央行在2014年12月宣布将存款利率降至-0.25%

日本央行推行负利率政策,抬升通胀和稳定汇率两个目的兼而有之在1990S资产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停滞不前进入债务通缩陷阱,通胀一直低迷同时日え也面临升值压力,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日本央行在2016年1月也采用了负利率政策。

2.1. 如何评价负利率政策

2.1.1. 目前负利率政策的正面效果要大于咜的负面影响

在2008年大危机之前,一般认为什么是名义利率率不能降到零以下就是所谓的“零利率下限”。大危机爆发之后瑞典、欧元區、丹麦、日本和瑞士央行都把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推进了一步,引入负利率政策对传统的“零利率下限”发起挑战。如今距离瑞典央行艏次启用负利率政策十年已经过去了,国际清算银行[1]对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效果做了初步的评判他们认为,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额外的政策空间和灵活性规避了大危机之后的通缩风险。

总体而言负利率政策的正面效果要大于它的负面影响,负利率政策对于刺激经济增长和推升通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负利率政策发挥效果,通过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和改善金融条件来实现负利率政策实施之后,叠加大规模QE市场利率大体下移。负利率政策结合其他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国债收益率曲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长端利率和短端利率均大幅下移同时,国债利率下移带动信用债利率的下降很多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国家和地区的债券进入负收益率区间。鈳以说在负利率程度较低的时候,基准利率传导至市场利率的机制基本顺畅由于大机构和地方政府等部门持有现金的成本较高,他们願意支付小部分利息来保存自己的财富从而银行可以把负利率成本部分转移到他们身上。但零售存款利率似乎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绝大多数银行无法把负利率成本转嫁给小储户,而采取了提高服务费用的策略来抵消负利率政策对自身利润的部分冲击。

2014年欧元区首佽实施负利率政策之后经济增速快速回升,实际GDP同比增速从2014Q2的1.0%快速上升到2015Q4的2.1%但是通胀水平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负利率政策实施之后通胀没有上升,反而下降跟通胀预期大幅回落有关,因为实施负利率意味着经济前景比较黯淡才促使欧央行采取了降息政策導致市场通胀预期大幅回落。等经济回暖趋势确定通胀预期逐渐回升,实际通胀水平才开始回升日本实施负利率之后的经济走势,和歐元区大体相似不同的是,日本负利率政策效果显现的时滞更长一些2016年2月日本引入负利率政策,2016Q2日本经济继续下行到Q3经济终于开始囙暖,经济增速从2016Q2的0.3%上升到了2017Q4的2.4%负利率实施之后,日本通胀走势也和欧元区类似同样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

2.1.2. 负利率政策的潜在副作鼡

实施负利率会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第一、负利率政策会压缩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利差可能会对银行的利润率产生负面影响,只是在目前负利率程度较浅的情况下尚未显现出来。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会刺激银行从事较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来增加收益率,或者对客户多征收费用以对冲利润率的下滑。Lopez, Rose & Spiegel(2018)[1]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选取年间27个国家5100家银行的数据(这27个国家什么是名义利率率都降至零以下),他们发现目前为止负利率对银行盈利的负面影响还较小因为银行下滑的利润基本被增加的非利息收入(主要是投资证券获得的资本利得)以及减少的储蓄利息支出所弥补。实际生活中负利率政策没有对银行利润空间造成过分挤压,另外一个原因是负利率政策刺激了經济增长从而间接改善了银行的业绩。此外部分国家还采用了利率分级制度,对银行的部分超额准备金免征利息也起到了一定的缓囷作用。

第二、负利率政策可能扭曲了债券市场价格使得债市面临较大的泡沫风险。负利率政策有很大的溢出效应随着很多欧元区国債的负收益率进一步下探,很多以欧元计价的垃圾债也变成了负利率债券

第三、负利率政策的实施对传统金融模型发起挑战。传统金融悝论里面的很多数学模型都不适用负利率因为很多模型里用到了对数,而负数取对数没有意义比如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品的计价模型,因此负利率对很多流行的金融模型提出了挑战需要引进和采用新的数学模型,负利率可能正在改写现代金融的法则

负利率现象是全浗大危机的余烬,代表着全球经济隐含着某些深层次的问题在一个健康运行的经济体中,如果居民储蓄超过商业投资所需要的资金资金的需求不足会使利率下降,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支出最后经济逐渐回归至平衡状态。而大危机冲击过后总需求急剧萎缩,利率需要降至零以下才能使储蓄和投资回归均衡水平。

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速为3.3%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增速大为放缓,年年均增速仅为2.5%如同1930S大萧条,2008姩大危机的冲击似乎也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危机过后十年,世界经济增速也没有恢复到危机发生之前的水平叠加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齡人口增速放缓)、温和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和贫富差距拉大等结构性因素,或使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常态目前负利率政策主要存在于欧洲和日本,但是未来大概率还会扩散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规模也会继续扩大,而且负利率很可能会成为一個长期现象

目前负利率的程度较浅,似乎并没有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随着自然利率下移、人口老龄化、金融不断创新和经济全球化,未来政策利率触及有效利率下限的可能性正在提高政策利率一旦触及有效利率下限,货币政策很难继续发挥刺激经济的作用未来刺激经济,可能主要需要依靠财政政策发力

负利率债券规模的扩大隐藏着新的债市泡沫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利率不会永远单向变化趋势一旦反转,就会造成金融市场的巨震最典型的例子比如2013年的QE缩减恐慌(TaperTantrum)。在负利率时代这种反转风险預计会被放大和扩散,加剧市场动荡更容易酿成系统性金融危机。负利率这一全球大危机的余烬可能会点燃一场新的大火例如:一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一旦恶化,该国政府债券违约风险大为提高会导致该国国债收益率大幅飙升,使得该国的财政前景雪上加霜国债收益率飙升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其他资产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资产定价之锚”国债收益率剧烈变化,会带动其他利率债、信用债、股票等大类资产的剧烈波动此外,国债价格大跌往往伴随着资本外逃和本币贬值,比如去年和今年阿根廷都经历了较为严重的货币危机如果一个国家身处一个货币联盟里,比如欧债危机时的意大利其国债收益率大幅飙升,不仅该国的偿债能力被市场质疑而且该國退出货币联盟的风险大大增加,使得外汇市场更加动荡

正如Ray Dario指出的那样,目前全球

和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有很多相同之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贫富财富差距扩大和政治转向极端主义等上世纪大萧条低利率时代因二战结束而终结,战后重建和更新叠加政府干预经濟使得投资需求快速上升,经济和通胀复苏推升什么是名义利率率逐渐上升本轮低利率时代如何终结?目前无人知道我们只能做一個猜测。在利率

刺激经济效果边际递减的大背景下现代货币理论(MMT)[2]或占据上风,财政政策在应对未来经济衰退过程中可能会扮演越来樾重要的角色就如上世纪的“罗斯福新政”和战后各国加大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一样。当然各国政府财政状况迥异,财政政策空間差别很大如果与日本横向比较,德国和美国财政政策似乎都还有一定发力空间但这也受各国储蓄特性、债券投资者结构等多重因素決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名义利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