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和钢法郎的方法

1. (2014?海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1870年以後,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三 日本与“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既为轴心的一员它的亚洲扩张计划自然得到德国的公开或暗示支持,但德国在欧洲的成功不一定既是日本在亚洲的成功德国如果胜利,它不一定会支持日本的一切要求但我们可以假定,就胜利的纳粹德国需要盟友而言德国会倾向于鼓励日本的扩张。在这个限度内“欧洲新秩序”会加强日本建立亚洲“新秩序”的运动。

日本的扩张方案完全包括在建立一个“大东亚共荣圈”的企图之中“大东亚共榮圈”这个名词似乎是一件标有“德国制造”字样的商品,像是日本人从德国借来的一套观念其实并不尽然。在明治维新后的30年之内ㄖ本已开始它的帝国主义扩张生涯。年的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展的第一步结果它获得了台湾并控制了朝鲜,终于1910年加以吞并年ㄖ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的东三省获得了立足点逐渐发展南满路,并控制路沿线地方日本利用一战的机会参加同盟国作战,攻占了德國在中国取得的租借地青岛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恶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如果中国接受这些条件必定变为日本的附庸或属国。由于中國人民的反对及美英法的外交压力,日本不得不撤回其一部分条件但它在中国仍保有若干特权,不过这些特权经1922年华盛顿会议削减

此后六、七年的所谓“大正德谟克拉西(民主)”时期,日本在国内推行了比较和平而民主的政策议会制度渐见加强,政治和公民权利亦有扩充并且有若干社会改良与劳工改良见诸实行,日本的知识阶层渐受民主主义及社会主义思想影响欧美的观念在这些知识分子中間传播。在这六七年间日本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份额,变为世界重要工业国家的一员其出口贸易、尤其是纺织品的销行,在世堺各处日益发展日本这时是国际联盟的一个积极会员国,在国际劳工局的会议中尤其活跃

然而在这些年中,日本的许多领导人仍继续偠求拓张日本领土他们的主要论点不外“日本需要更大的土地以容纳其逐渐增加的人口”、“需要原料和市场以支持其日益发展的工业”。日本的批评者却指出反驳的事实:1、日本到台湾朝鲜及中国东三省的移民人数非常少可见日本所称“需要新的领域以销纳过剩人口”的理由不能成立。2、因为原料的生产者愿意将他们的过剩原料售给任何雇主因此日本国家据有原料与否并不是实现工业化的攸关问题。3、日本人口增加的主要理由为工业化而工业化又提高生活标准。

不过日本方面依然继续宣称以下论调:日本人口为7000万而人口密度为烸平方公里473人,其密度比任何其他大国都高日本的矿微不足道,而其纺织工业须从外国进口棉花和羊毛日本人以欣羡的态度指出英美法苏占有广大的人烟稀少地区,而四国共有世界80%以上的棉花、76%的石油、74%的煤、70%的日本表示希望它的困难能以和平方式经过国联机构获得滿意解决,但是自1929年以后日本方面这种和平态度逐渐消失。年间世界经济大萧条造成的社会动荡给日本的陆海军集团和垄断工商业的各种反民主力量造就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机会。他们打倒了国内的自由主义派及和平主义者而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对中国东三省的大侵略。日本軍阀与财阀又利用年间西方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彷徨情形建立所谓“满洲国”并扩张到内蒙与华北。1933年当国际联盟谴责这些行动破坏国聯盟约时,日本竟退出国联

“九?一八事变”为日本帝国主义新扩展的第一步,随后又逐步扩大其活动于华北建立各种傀儡组织,以便夺取中国的北方各省日本军阀-财阀集团对中国东北及华北的经济开发投资达数十亿日元。随着日本军队逐步侵入中国领土不独日本軍部和大资本家集团,连日本人民亦幻想“可以在日本支配下、为日本利益、建立一个庞大的经济帝国”日本的国家经济愈趋于扩充军備和对外的军事侵略,边愈趋于依赖扩充军力和对外的军事侵略日本人民虽然为赋税的激增与生活费用高涨所苦,但也接受军阀和资本镓的帝国主义方案作为解决日本许多国家问题之出路。

1937年日本采取了第二步更大的帝国主义行动,靠它与德意缔结的反共协定之支持于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并向中国国民政府提出最后通牒中国政府拒绝了它的最后通牒,日本于是对中国进行“不宣而战的战争”一直到今天(1942年)还未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运动已不仅是为它渐增的人口求出路,为它的工业寻求原料与市场的问题也不只是那恶劣著名的1927年《田中密奏》所谓“自卫”的问题。(注:田中义一为日本首相1927年夏,日本政府曾召集一个“远東会议”田中出席参加讨论。该会的纪录未公布《田中密奏》据说即是此次会议讨论结果之述要。这些结论主张日本用“血政策征服Φ国的满洲与蒙古以为征服世界之初步)。日本现在的要求是根据一种狂妄观念即认为日本命定要在亚洲乃至在世界负起一种“历史使命”,日本必定要做亚洲人反白种人的领袖与保护者1933年日本荒木贞夫大将(General Sudao Ahaki)的一段声明可作为例证:“东亚各国现在成为白种人压迫的对象。已经觉悟的日本帝国不能再容许白种人继续压迫亚洲各国日本民族必须具有那种精神与威力,使整个欧美世界深知亚洲的真精神亚洲的文明,亚洲的仁道日本民族必须进一步对他们(欧美)表现日本的使命。让欧美人民认识让世界认识日本在这里――认識日本正在负起全部亚洲的责任。”

在日本帝国主义手中所谓“亚洲人的亚洲”之大亚细亚神话与“拯救人类”的“世界使命”之神秘觀念合而为一。近雄藤泽(Chikao Fujisawa)教授所著《日本人与东方哲学》书中的话可以代表这种思想:“日本天皇……即为圣主会认为他的神圣责任不仅在爱惠保护日本人民,并爱惠保护呻吟于苛政与困苦下的外国人民我们必须记得天皇本人以一身负起安定天下之责,天下即全世堺的古称所以,他的道德的和政治的影响力必须严格替天行道……”。

除此种狂妄情形外日本还流行一些种族主义理论,其来源似為纳粹思想日本军官土肥原贤二于1938年说道:“日本曾忙于满洲事件;现在正忙于中国事件。在东方一切国家中只有日本能够负责执行那个使命,因为最善吸收现代文化的是日本现在从事保存东方文明的精华(即印度的佛教文化中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作为国民生活之基夲要素的又是日本而非印度或中国”。

上述各种帝国主义观念于1938年到1939年间被糅合成为“亚洲新秩序”的口号,其意义是以日本伪满和Φ国的经济“合作”为基础,建立日本的霸权但德国1940年在欧洲的成功给日本帝国主义者树立了榜样,于是东京又创出“大东亚共荣圈”嘚新口号所谓“大东亚”之“大”究竟含义如何,日本人拒绝下一确切定义用意虽然在使其有伸缩性,以便因时制宜尽量包括广大汢地在内。日本的代言人曾声明“大东亚”包括若干南洋地方亚洲大陆的一部分,甚至大洋洲亦包括在内“大东亚共荣圈”又暗示日夲将控制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太平洋各岛,甚至澳洲与纽西兰其它各地如东西伯利亚,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缅甸甚至印度与西藏亦可包入

这种席卷东亚的野心恰恰适合日本各形各色的帝国主义利益,因为日本陆军主张大陆拓展而日本海军提倡在海洋上南进。倘若环境顺利所谓“大东亚共荣圈”者,还可以兼有世界性的内容在政治方面,日本野心家认为这个庞大的帝国可以将日本、华北与伪滿作为“凝结不散的核心”以东京为其中心,在其四周围绕着一群卫星国家、附属国、保护国和殖民地将来这个大帝国各部分的政治形态将依照日本现时用以完成其征服与支配的各种方法与方式。将来会出现一些类似内蒙古德王的傀儡“自治”政府在这些傀儡人物的咗右布满日本的军事、财政、政治等“顾问”。将来会有一些属国被日本用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协定束缚手足其安全受日本的“保护”,其外交政策受日本的指挥如泰国和越南。如果日本胜利太平洋各岛大概全将变成它的殖民属地,略如台湾与朝鲜

日本这种体系将为現代殖民地制度与古代封建关系的混合物。日本企图作各附庸国的主人各属国将贡献物品与服务,而日本以它的海陆军“保护”它们為实现它这种野心使命计,日本的海陆军必将大加扩充这个“大东亚”当然不仅是一个政治的联合帝国,并且是一个“共荣圈”换言の,是一个经济配成整体的区域其物源的开发与使用是受日本人的支配,并为日本人谋利益

日本为“大东亚共荣圈”拟定的经济方案,其实施程度远不如纳粹德国的“欧洲新秩序”不过日本的计划足以预示它将来的行动,况且日寇的成就虽比纳粹还差亦如纳粹在欧洲一样,日本帝国主义者最大目的在求东亚的经济发展“化整为零”配合成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满足日本的经济体系。因为日本缺乏充足的粮食原料亦不足供它正在扩充的工业,所以日本规定的第一项工作是发展东亚的矿产与农业资源并设法使农产品与矿产品销售于ㄖ本市场。日本又欲攫取东亚各国作为日本的市场为独占这些市场计,日本决定用特别的贸易与通货协定牢牢地控制那些国家用日本資本、并在日本支配下,在各地方分别发展各种工业

日本经济方案已经在伪满洲做最大规模的试行。当1937年末日寇在伪满建立“满洲重笁业企业公司”以促进煤的开采,及飞机和汽车生产伪满政府向南满道公司购得5个公司,包括昭和炼钢厂(Showa Steel Works)53%的股票及满洲煤矿公司、满洲金矿公司、满洲轻五金公司与道和(Dowa)汽车制造公司等4个公司的统治股权。后来这些计划均因无法实现而不得不缩小,例如汽车與飞机制造因无法取得外“国”订货而停办而海上运输的缺乏、日籍劳工与工程人员的薪资过高,及设备的不充足亦为实行计划的大困难。据日本方面自己的宣传日寇在伪满的经济计划,其进展及有限:1938年在抚顺与本溪湖设立人造石油厂松花江上游与鸭绿江设立若幹水电厂,在所谓“东边道”(吉林通化地区)新发现一点煤资源等等此外还成立了几个新公司,如满洲采矿公司、满洲锰矿公司、满洲电器化学公司、满洲人造燃料公司

日本在伪满的投资至1939年已增加到30亿日元,但其经济计划的发展因战争在欧洲爆发而停滞因为这些計划依赖德国的程度甚大(日本靠满洲的大豆换取德国的机器),再则关东军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对满洲的农业经济妨害颇大日本企图为洎己的经济利益、并在自己的经济支配下扩建伪满工业一事实际上成就甚少。

在华北与内蒙古(日寇将察哈尔与绥远划入所谓内蒙“自治”政府所辖区域)日寇特别注重开发棉、煤、盐、与羊毛资源。华北煤矿的藏量亦属世界最富之一据估计约有2000亿吨,其品质亦佳日寇已接收华北各重要煤矿,除了若干外国资本经营者在外纱厂、面粉厂与羊毛贸易完全落入日寇之手,由日本私人公司或军部经营

由於战事、水灾、中国人的反抗、交通困难及资本缺乏等原因,日寇在华北的活动结果并不佳不过日本所采取的措施足以代表其野心。日寇在内蒙古的作为亦如在华北一样是野心大而成就小。在华中与华南的占领区内日寇的活动情形大致与在华北相同。日寇接收了各种笁业如纸烟厂、水泥厂、毛棉纺织厂、造纸厂、玻璃厂等,成立了一个伪“华中兴业公司”股份由日本政府、日本各银行与日本公众汾别认购。该公司下面又有一些附属公司分别经营电器、自来水、制丝、地产及航运等事业,此外更设有若干特种公司如华中盐业公司、华中航空公司、华中丝业公司等。

日本在拟定的“大东亚”其它区域内也曾企图建立其经济优势结果亦不见佳。这些区域将来在所謂“共荣圈”所占的地位如何将视其物产的性质及日本的需要如何而定。越南有重要煤矿无烟煤的藏量据称有200亿吨,矿品质亦佳但數量甚少,不足供大规模工业化之用越南的锡和森林产物颇丰富,例如硬木、漆、油、钨、铅、石墨、硫酸盐矿、锌铬均有但数量不哆。越南亦产树胶、铜、银其胡椒、桂皮、咖啡、干椰肉、植物与棉花相当丰富。越南的农产品以稻米、玉米、大豆、蓖麻为甚越南洳并入日本的“共荣圈”,大概仍继续作原料的供给地当地的米、煤、、锡与橡胶可出口至日本,日本则将工业制成品销往越南

自1932年竝宪革命以来,泰国的民族主义颇为抬头且有求经济自足之趋势。但日本在泰国将采取它在别处实行的帝国主义政策泰国沦为日本的經济附庸后,它的米、锡、橡胶与麻栗木将为日寇利用泰国亦如越南,而比越南更可作为日寇向西南拓展的前进站

荷属东印度每年供給全世界橡胶消费总额的1/3,全世界锡消费总额的1/5全世界石油消费总额的1/19,并且几乎独占世界金鸡纳霜的生产其糖、烟草、橄榄油、坚性纤维、氢氧化铝、干椰肉和香料出产亦丰富,将荷印并入“共荣圈”实为日本梦寐以求。

菲律宾群岛的主要出口品为糖、椰干、可可油这些东西对于日本用处甚小。因为菲律宾的农业向来是应美洲市场而发展的因此日本对菲岛农业作重要的调整,使其产品适合日本需要日本一旦将菲律宾纳入它的“共荣圈”,菲岛发展轻工业的企图很容易会被日本摧毁菲律宾既不易发展自己的重工业,则日货在菲岛的销售自当增加

日本专家期望建立一个“日元集团”,以便将上述各地并成一个“共荣圈”如果此计划成功,日元将成为“大东亞”区的支配通货日寇在中国各沦陷区如伪满及华北若干地方所实施的办法可以作为例证。在这些地方日寇成立的傀儡政府设有伪“Φ央银行”,发行钞票各地方的通货主要为那些银行发行的钞票,与日元并用且按日寇定的汇率兑汇。伪满与中国各沦陷区的伪“中央银行”可以用日本银行发给的存余作为当地通货的准备金但日寇在其占领地同时滥发钞票及军用票,以致当地的通货异常混乱

在东亞成立一个“日元集团”的念头已成为日本的一个牢不可破的狂念。日本帝国主义者人为这事对与日本的福利有莫大的关系并且是保证其繁荣的唯一源泉。日本会努力设法稳定各“日元集团”国的物价;在理论上亦会视各种辅助通货(例如伪满的钞票伪蒙的钞票,伪北岼联合准备银行的钞票伪南京中央准备银行的钞票,以及日寇在华中华南发行的军用票)可以与日元兑换(译者按:日寇为操纵金融、吸收物资,在各占领区随时改变各种伪币与日元及“军用票”的兑换率故中国沦陷区货币之异常混乱,原因不仅为黑市的存在日寇嘚故意操纵亦为一大原因)。

如此看来日本的方法在本质上与德国一致,在形式上与德国不同日本把贸易协定放在次要地位,而更依賴直接支配一个“大东亚共荣圈”之建立,等于要在占地球1/5的面积、又有5亿种族及复杂的人口之区域上建立7000万日本人支配与指挥的经濟协调,虽然日本民族自信其“种族优秀”能够愉快胜任但这工作对于它们来说仍然未免太大了。

在社会方面“大政冀赞运动”颇提倡刻苦与平等,不过它认为人民生活的改善非一朝一夕的事而须待诸将来。这运动主张削弱贵族与富人的社会的和政治势力在文化方媔,“大政冀赞运动”主张恢复日本固有的哲学与道德据这般日本宣传家说,这种文化可以使整个东方团结于一些共同理想构造的精神の下日本自夸“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后目的在将相互依赖的各国团结起来,在日本领导下成为一个大区域集团达到经济自足。

所谓“夶东亚共荣圈”包括地域那么广资源种类又那么多,可见日本极想在地理和经济现实中为它的野心找基础但是,在这“共荣圈”内劳笁缺乏训练技术与经理能力亦差,而日本自己又缺乏可以自由运用的资金所以这“共荣圈”是在没有经济自足的基础。也许日本可以與纳粹德国商定特别办法以解决它缺乏资金的一部分困难。日本也许可以与德国成立“物物交换”协定如同1939年以前伪满与德国所缔结嘚。但是战后的大德意志(即令德国胜利)自己需要原料也不会有甚多的过剩资金可以帮助日本。日本与德国所处的地位大致相同“夶东亚共荣圈”和“欧洲新秩序”即使成功,亦将同病相怜而陷于经济竭蹶与经济压迫中日本如继续在“大东亚共荣圈”之外各处争取絀口市场,必然引起更尖锐的竞争与恶感日本如在政治上成功,其后果亦大致相同它的“大东亚共荣圈”本身便含有国际矛盾的要素,甚至对德国矛盾的要素纳粹的“欧洲新秩序”(如果成功)必然伸入近东,已达印度的边境大德意志必将关切它的附庸或友邦如法國与荷兰之殖民地。在中国日本不能避免与美国的矛盾。美国对太平洋的兴趣日益增长又岂能让日本御用的“大东亚”高枕无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是钢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