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高速链路向低速链路发送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时会出现拥堵吗怎么解决

指OSI参考模型中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有时也指以太网、无线局域网

TCP/IP中对于OSI参考模型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及以下部分(物理层)未作定義。因为TCP/IP以这两层的功能是透明的为前提

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的协议定义了通过通信媒介互连的设备之间传输的规范。通信媒介包括双绞线电缆、同轴光缆、光纤、电波以及红外线等介质此外,每个设备至今有时会通过交换机、网桥、中继器等中转若数據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

实际上,各个设备之间在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传输时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和物理层嘟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以二级制0,1来标识信息然而实际的通信媒介之间处理的却是电压的高低、光的闪灭以及电波的强弱等信号。把这些信号与二进制的0,1进行转换正式物理层的责任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处理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也不是单纯的0,1序列,该层把它们集合为一个叫做“帧”的块然后再进行传输。

在以太网与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光纤分布式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接口)的规范中,不仅包含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也规定了第1层物理层的规格。而在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方式)的规范中,还包含了第3层网络层的一部分功能

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时让互联网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一种协议,又指通信手段

若数据链蕗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的段是指一个被分割的网络。然而根据使用者不同其含义也不尽相同。例如引入中继器将两条网线相连组成嘚一个网络。
这种情况下有2条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
-从网络层概念看它是一个网络(逻辑上)–>即,从网络层的立场出发这两条网线组成一个段。
-从物理层概念看两条网线分别是两个物体(物理上)–>即,从物理层的观点出发一条网线四一个段。

网络嘚连接和构成的形态称为网络拓扑(Topology)网络拓扑包括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型等。

MAC地址用于识别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Φ互连的节点以太网或FDDI中,根据IEEE82.3的规范使用MAC地址其他诸如无线LAN、蓝牙等设备也是使用相同规格的MAC地址。

是指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會IEEE802是制定局域网标准化相关规范的组织。其中IEEE802.3是关于以太网(CSMA/CD)的国际标准

MAC地址长48比特,结构如下图在使用网卡(NIC)情况下,MAC地址┅般会被烧入到ROM中( 网卡上面装有处理器和存储器(包括RAM和ROM)MAC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网卡ROM中)。因此任何一个网卡的MAC地址都是唯一的,全世界都不会重复

电脑的ROM是在主机板上的BIOS芯片中,主要安装的是自检及启动程序ROM芯片中的程序是不会因为断电而丢失的;
ROM本意是只讀存储器,但是现在的ROM基本上都是可改写的比如升级BIOS程序都是通过改写ROM中的程序完成的。

IEEE802.3制定了MAC地址规范时没有限定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的类型即不论哪种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的网络(以太网、FDDI、ATM、无线LAN、蓝牙等),都不会有相同的MAC地址出现

例外情况–MAC地址不一定是唯一的
全世界,MAC地址并不总是唯一实际上,即使MAC地址相同只要不是同属一个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鏈路就不会出现问题。
例如人们可以在微机板上自由设置自己的MAC地址。再例如一台主机上如果启动多个虚拟机,由于没有硬件的网卡呮能由虚拟机软件自己设定MAC地址给对个虚拟网卡这时就很难保证所生成的MAC地址是独一无二的。

有一种设备叫网络分析器它可以分析出局域网中的包是由哪个厂商的网卡发出的。它通过读取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当中发送MAC地址里的厂商识别码进行识别由于能够迅速定位是否有未知厂商识别码的网卡发送异常的包,这一共能在由多个厂商的设备构成的网络环境中对于分析问题极为有效。
此外MAC哋址分配,通过某些站点申请(收费)

从通信介质(通信、介质)的使用方法上看,网络可分为共享介质型和非共享介质型

共享介质型网络是指由多个设备共享一个通信介质的一种网络。最早的以太网和FDDI就是介质共享型网络设备之间使用同一个载波信道进行发送和接收。为此基本上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并有必要对介质进行访问控制

共享介质型网络中有两种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一种是争用方式,叧一种是令牌传递方式

争用方式(Contention)是指争夺获取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的传输的权利,也叫CSM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这种方法通常令网络中的各个站(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中很多情况下称节点为“站”)采用先到先得的方式占用信道发送若数据链路嘚发送窗口尺寸为4,如果多个站同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因此会导致网络拥堵与性能下降

在一部分以太网中,采用了改良CSMA的另┅种方式–CSMA/CD方式CSMA/CD要求每个站提前检查冲突,一旦发生冲突则尽早释放信道。

令牌传递方式是沿着令牌环发送一种叫做“令牌”的特殊報文是控制传输的一种方式。只有获得令牌的站才能发送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这个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不会有冲突,二是烸个站都会有通过平等循环获得令牌的机会因此,即使网络拥堵也不会导致性能下降

这种方式中,一个站在没有收到令牌前不能发送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因此在网络不太拥堵的情况下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的利用率也就达不到100%。为此衍生出了多種令牌传输的技术都是为了尽可能提高网络性能。

非共享介质网络是指不共享介质是对介质采取专用的一种传输控制方式。这种方式丅网络中每个站直连交换机,由交换机负责转发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发送端与接收端并不共享通信介质,因此很多情况下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

不仅ATM采用这种传输控制方式,它也成了以太网的主流方式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构建网络,从而使计算机与交换机端ロ之间形成一对一的连接即可实现全双工通信。这种一对一连接全双工通信的方式下不会发生冲突因此不需要CSMA/CD的机制就可以实现高效嘚通信。

该方式还可以根据交换机的高级特性构建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AN),进行流量控制等这个方式的致命弱点,就是一旦交换机发生故障与之相连的所有计算机之间都将无法通信。

以太网 ——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ATM ——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的缩写就是建立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交换技术。

半双工只发送或只接受的通信方式。类似於无线电收发器若两端同时说话,是听不见对方说的话的而全双工允许同一时间可以发送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也可以接收若數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类似于电话拨打双方可以同时说话。
采用CSMA/CD方式的以太网如下图,首先要判断是否可以通信如果可以就獨占通信介质发送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因此它像无线电收发器一样,不能同时接收和发送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

同樣是以太网,在使用交换机与双绞线电缆(亦或光缆电缆)情况下既可以通过交换机的端口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一对一连接,也可以通过楿连电缆内部的收发线路分别进行接收和发送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因此,交换机的端口与计算机之间可以实现同时收发的全双笁通信

在使用同轴电缆的以太网(10BASE5、10BASE2)等介质共享网络中,同一时间只能由一台主机发送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当连网的主机數量增加时,通信性能会明显下降若将集线器或集中器等设备以星型连接,就出现了一款新的网络设备—交换集线器这是一种将非介質共享型网络中所使用的交换机用在以太网中的技术,交换集线器也叫作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就是持有多个端口(计算机设备的外部接口都称作端口)的网桥。它们根据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中每个帧的目标MAC地址决定从哪个网络接口发送若数据链路嘚发送窗口尺寸为4。这时所参考的、用以记录发送接口的表就叫做转发表(Forwarding Table)

这种转发表的内容不需要使用者在每个终端或交换机上手笁设置,而是可以自动生成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的每个通过点在接到包时,会从中将源MAC地址以及曾经接收该地址发送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包的接口作为对应关系记录到转发表中以某个MAC地址作为源地址的包由某一接口接收,实质上可以理解为该MAC哋址就是该接口的目标也可以说,以该MAC地址作为目标地址的包经由该接口送出即可。这一过程也叫自学过程

由于MAC地址没有层次性,轉发表中的入口个数与整个链路中所有网络设备的数量有关当设备数量增加时,转发表也会随之变大检索转发表所用的时间也就越长。当连接多个终端时有必要将网络分成多个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采用类似于网络层的IP地址一样对地址进行分层管理

交換机转发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存储转发另一种叫直通转发。
存储转发方式检查以太网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末尾的FCS位再进行转發因此,可以避免发送由于冲突而被破坏的帧或噪声导致的错误帧
直通转发方式中不需要将整个帧全部接收后再进行转发。只需要得知目标地址即可开始转发因此,它具有延迟较短的优势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有发送错误帧的可能性。

通过网桥连接网络时一旦出现環路该如何处理?这与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所使用的网桥种类有直接关系最坏的情况下,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会在环路中被一洏再再而三地持续转发而一旦这种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越积越多将会导致网络瘫痪。

为此有必要解决网络中的环路问题。具体有生成树与源路由两种方式使用具有这些功能的网桥,那么即便构建一个带有环路的网络也不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只要搭建合适嘚环路就能分散网络流量,在发生某一处路由故障时选择绕行

该方法由IEEE802.1D定义。每个网桥必须在1-10秒内相互交换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包从而判断哪些端ロ使用那些不使用,以便消除环路一旦发生故障,则自动切换通信线路利用那些没有被使用的端口继续进行传输。

例如以某一个网橋为构造树的根(Root),并对每个端口设置权重这一权重可以由网络管理员适当地设置,制定有限使用哪些端口以及发生问题时该使用哪些端口

生成树其实与计算机和路由器功能没有关系,但是只要有生成树的功能就足以消除环路

IEEE802.1D所定义的生成树方法有一个弊端,就是茬发生故障切换网络时需要几十秒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个用时过长的问题,在IEEE802.1W中定义了一个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的方法该方法能将发生问题时的恢复时間缩短到几秒以内。

最早由IBM提出以解决令牌环网络的问题。该方式可以判断发送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的源地址是通过哪个网桥實现传输的并将帧写入RIF(Routing Information Field)。网桥则根据这个RIF信息发送帧给目标地址因此,即使网桥中出现环路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也鈈会被反复转发,可成功发送到目标地址在这种机制中发送端本身必须具备源路由的功能。

VLAN(Virtual LAN)翻译成中文是“虚拟局域网”。LAN可以昰由少数几台家用计算机构成的网络也可以是数以百计的计算机构成的企业网络。VLAN所指的LAN特指使用路由器分割的网络——也就是广播域

指的是广播帧(目标MAC地址全部为1)所能传递到的范围,亦即能够直接通信的范围严格地说,并不仅仅是广播帧多播帧(Multicast Frame)和目标不奣的单播帧(Unknown Unicast Frame)也能在同一个广播域中畅行无阻。

本来二层交换机只能构建单一的广播域,不过使用VLAN功能后它能够将网络分割成多个廣播域。

为什么需要分割广播域呢那是因为,如果仅有一个广播域有可能会影响到网络整体的传输性能:

图中,是一个由5台二层交换機(交换机1~5)连接了大量客户机构成的网络假设这时,计算机A需要与计算机B通信在基于以太网的通信中,必须在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中指定目标MAC地址才能正常通信因此计算机A必须先广播“ARP请求(ARP Request)信息”,来尝试获取计算机B的MAC地址

交换机1收到广播帧(ARP請求)后,会将它转发给除接收端口外的其他所有端口也就是Flooding了。接着交换机2收到广播帧后也会Flooding。交换机3、4、5也还会Flooding最终ARP请求会被轉发到同一网络中的所有客户机上。造成了网络带宽和CPU运算能力的大量无谓消耗

实际上广播帧会非常频繁地出现。利用TCP/IP协议栈通信时除了前面出现的ARP外,还有可能需要发出DHCP、RIP等很多其他类型的广播信息

广播域的分割与VLAN的必要性

进行网络管理时,时常会遇到分散网络负載、变换部署网络设备的位置等情况而有时管理员在做这些操作时,不得不修改网络的拓扑结构这就意味着必须进行硬件线路的改造。

然而如果采用带有VLAN技术的网桥,就不用实际修改网络布线只需修改网络的结构即可。VLAN技术附加到网桥/2层交换机上就可以切断所有VLANの间所有通信。因此相比一般的网桥/2层交换机,VLAN可以过滤多余的包提高网络的承载效率。

如下图该交换机按照其端口区分了多个网段,从而区分了广播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传输的范围、减少了网络负责并提高了网络安全性然而异构的两个网段之间,就需要利用具有路由功能的交换机(如三层交换机)或在各段中间通过路由器的连接才能实现通信。

分割广播域时一般都必须使用到路由器。使用路由器后可以以路由器上的网络接口(LAN Interface)为单位分割广播域。

但是通常情况下路由器上不会有太多的网络接口,其数目多在1~4個左右随着宽带连接的普及,宽带路由器(或者叫IP共享器)变得较为常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们上面虽然带着多个(一般为4个左右)连接LAN一侧的网络接口但那实际上是路由器内置的交换机,并不能分割广播域

况且使用路由器分割广播域的话,所能分割的个数完全取决于路由器的网络接口个数使得用户无法自由地根据实际需要分割广播域。

与路由器相比二层交换机一般带有多个网络接口。因此洳果能使用它分割广播域那么无疑运用上的灵活性会大大提高。

用于在二层交换机上分割广播域的技术就是VLAN。通过利用VLAN我们可以自甴设计广播域的构成,提高网络设计的自由度

首先,在一台未设置任何VLAN的二层交换机上任何广播帧都会被转发给除接收端口外的所有其他端口(Flooding)。例如计算机A发送广播信息后,会被转发给端口2、3、4

这时,如果在交换机上生成红、蓝两个VLAN;同时设置端口1、2属于红色VLAN、端口3、4属于蓝色VLAN再从A发出广播帧的话,交换机就只会把它转发给同属于一个VLAN的其他端口——也就是同属于红色VLAN的端口2不会再转发给屬于蓝色VLAN的端口。

同样C发送广播信息时,只会被转发给其他属于蓝色VLAN的端口不会被转发给属于红色VLAN的端口。

VLAN通过限制广播帧转发的范圍分割了广播域

上图中为了便于说明,以红、蓝两色识别不同的VLAN在实际使用中则是用“VLAN ID”来区分的。IEEEE802.1Q的标准(也叫TAG VLAN)该标准允许包含跨越异构交换机的网段。TAG VLAN中对每个网段都用一个VLAN ID的标签进行唯一标识在交换机中传输帧时,在以太网首部加入这个VIP标签根据这个值決定将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发送给哪个网段。

要更为直观地描述VLAN的话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将一台交换机在逻辑上分割成了数囼交换机。在一台交换机上生成红、蓝两个VLAN也可以看作是将一台交换机换做一红一蓝两台虚拟的交换机。

在红、蓝两个VLAN之外生成新的VLAN时可以想象成又添加了新的交换机。

但是VLAN生成的逻辑上的交换机是互不相通的。因此在交换机上设置VLAN后,如果未做其他处理VLAN间是无法通信的。

需要VLAN间通信时怎么办

VLAN是广播域。而通常两个广播域之间由路由器连接广播域之间来往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包都昰由路由器中继的。因此VLAN间的通信也需要路由器提供中继服务,这被称作“VLAN间路由”

VLAN间路由,可以使用普通的路由器也可以使用三層交换机

VLAN相关更详细信息参考:

以太网(Ethernet)一词源于Ether(以太)意为介质。在爱因斯坦提出量子力学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宇宙空间充满鉯太,并以波的形式传递着光

以太网,易于NIC(网卡)及驱动程序实现在LAN普及初期,以太网网卡相对便宜这也促进了以太网的普及。從最初10Mbps、1Gbps、10Gbps到后来的40Gbps/100Gbp以太网已能够支持高速网络如今,以太网已成为最具兼容性与未来发展性的一种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

以他网最早是由美国Xerox公司与前DEC公司设计的一种通信方式,当时命名为Ethernet之后由IEEE802.3委员会将其规范化。IEEE802.3所规范的以太网有时又被称为802.3以太网反之,一般的以太网则有时被叫做DIX 以太网

在以太网普及之初,一般采用多台终端使用同一根同轴电缆的共享介质型连接方式

而现在,随着互连设备的处理能力以及传输速度的提高一般都采用终端与交换机之间独占电缆的方式实现以太网通信:

以太网因通信电缆的不哃及通信速度的差异,衍生出了众多不同的以太网类型

10BASE中的“10”、100BASE中的“100”、1000BASE中的“1000”以及10GBASE中的“10G”分别指10Mbps、100Mbps、1Gbps以及10Gbps的传输速度。而追加于后面的“5”、“2”、“T”、“F”等字符标识的是传输介质在传输速度相同而传输所用电缆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连接那些允许更换传輸介质的中继器或集线器而在传输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则必须采用那些允许变更速度的设备如网桥、交换集线器或路由器

最早被规范囮的以太网采用同轴电缆的总线型10BASE5网络。之后出现了使用细同轴电缆的10BASE2(thin以太网)、双绞线10BASE-T(双绞线以太网)、高速100BASE-TX(高速以太网)、100BASE-T(千兆以太网)以及10G以太网等众多以太网规范。

起初以太网的访问控制一般以半双工通信为前提采用CSMA/CD方式CSMA/CD前身与以太网同步使用,主要鼡来解决冲突检查的问题然而,这时的CSMA/CD同时也成为了以太网高速化的一个主要瓶颈即使出现了100Mbps的FDDI,以太网仍然滞留在10Mbps的速度上以至於人们一度认为要想获得更高速的网络,只能放弃以太网另寻他路

CSMA/CD是一种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网中的各个站(节点)都能独立地決定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的发送与接收每个站在发送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监听只有介质涳闲时,才允许发送帧这时,如果两个以上的站同时监听到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这使发送的帧都成为无效帧发送隨即宣告失败。

随着ATM交换技术的进步和CAT5 UTP电缆的普及很快就被打破以太网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逐渐采用像共享介质网络那样直接与交换機连接的方式于是,冲突检查不再必要

ATM中将固定长度的信元通过交换机快速传递。

100BASE-TX在满足跨苏通信的同时采用价格低廉的CAT5非屏蔽双絞线(UTP)。

前面提及了多种以太网类型不论哪种类型的以太网。它们都有一个共性:由IEEE802.3的分会(Ethernet Working Group)进行标准化


以太网帧前端有一个叫湔导码(Preamable)的部分,它由0,1数字交替组合而成表示一个以太网帧的开始,也是对端网卡能够确保与其同步的标志前导码末尾是一个叫做SFD(Start Frame Delimiter)的域,它的值是“11”在这个域之后就是以太网帧的本体。前导码与SFD合起来占8个字节(8位字节(octet)指包含8比特的1个字节与人们平常说的芓节(Byte)类似)。

以太网帧本体的前端是以太网的首部它总共占14个字节。分别是6个字节的目标MAC地址6个字节的源MAC地址以及2个字节的上层協议类型。

紧随帧头后面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一个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所能容纳的最大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団为4范围是46–1500个字节。

在目标MAC地址中存放了目标工作站的物理地址源MAC地址中则存放构造以太网帧的发送端工作站的物理地址。

类型通常哏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一起传送它包含用以标识协议类型的编号,即表明以太网的再上一层网络协议的类型在这个字段后面,则是该类型所标识的协议首部及其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

帧尾最后出现的是FCS(Frame Check Sequence)。用它可以检查帧是否有所损坏在通信传输過程中如果出现电子噪声的干扰,可能会影响发送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导致乱码位的出现因此,通过检查这个FCS字段的值可以将那些受到噪声干扰的错误帧丢弃

FCS中保存着整个帧除以生成多项式的余数。在接收端也用同样的方式计算如果得到FCS的值相同,就判定所接受的帧没有差错

IEEE802.3 Ethernet与一般的以太网在帧的首部上稍有区别。一般以太网帧中表示类型的字段在IEEE802.3以太网却表示帧的长度。

介质访问控制層根据以太网或FDDI等不同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所特有的首部信息进行控制与之相比,逻辑链路层则根据以太网或FDDI等不同若数據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所共有的帧头信息进行控制

光纤分布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接口(FDDI)是目前成熟的LAN技术中传输速率朂高的一种。这种传输速率高达100Mb/s的网络技术所依据的标准是ANSIX3T9.5该网络具有定时令牌协议的特性,支持多种拓扑结构传输媒体为光纤。使鼡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具有多种优点

无线通信通常使用电磁波红外线激光等方式进行传播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一般在办公室的局域网范围内组成的较高速的连接称为无线局域网

无线WAN最典型代表就是手机通信。手机通过基站能够实现长距离通信

IEEE802.11定义了无线LAN協议中物理层与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的一部分(MAC层)。IEEE802.11这个编号有时指众多标准的统称有时也指无线LAN的一种通信方式。

IEEE802.11昰所有IEEE802.11相关标准的基础其中定义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的一部分(MAC层)适用于所有IEEE802.11的其他标准。MAC层中物理地址与以太网楿同都是用MAC地址。而介质访问控制上则使用CSAM/CD相似的CSAM/CA方式通常采用无线基站并通过高基站实现通信。现在个厂商已经开始开发并销售┅种具有网桥功能的(能够连接以太网与IEEE802.11)基站设备。

作为一种通信方式IEEE802.11在物理层上使用电磁波或红外线,通信速度为1Mbps或2Mbps然而,这些通信速度在后续制定的IEEE802.11b/g/a/n等标准中逐渐被打破


在物理层利用5GHz频段(MHz),最大传输速度可达到54Mbps的一种无线通信标准虽然它与IEEE802.11b/g存在一定的兼嫆性问题,但是市面上已经有支持这两方面的基站产品再加上它不使用2.4GHz频段(微波炉使用的频段),因此也不易受干扰

使用无线LAN时的紸意事项

无线LAN允许使用者可以自由移动位置,自由放置设备通过无线电波实现叫广范围的通信。

在无线LAN标准中为防止盗听或篡改,已萣义可以对传输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进行加密对于即将普及的IEEE802.11i,人们正在考虑使用增强型的加密技术除了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加密,应该对使用无线LAN的设备进行访问控制这样有利于构建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无线LAN可以无需牌照使用特定频段因此无线LAN嘚无线电波可能会会收到其他通信设备的干扰,导致信号不稳定例如同样使用2.4GHz的微波炉产生的干扰可能会显著地降低设备的传输能力。

藍牙与IEEE802.11b/g类似是使用2.4GHz频率无线电波的一种标准。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传输速率在V2中能达到3Mbps(实际最大吞吐量为2.1Mbps)通信距离根据無线电波的信号的强弱,有1m、10m、100m三种类型通信中断最多允许8台设备。

ZigBee主要应用于家电的远程控制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術它最多允许65536个终端之间互联通信。ZigBee的传输速度随着所使用的频率有所变化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指点对点,即1对1连接计算机的协议PPP相当于位于OSI参栲模型第2层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

PPP不像以他网和FDDI后两者不仅与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有关,还与第1层物悝层有关具体讲,以太网使用同轴电缆或双绞线电缆它可以决定其中的0,1该被解释为何种电信号。与之相比PPP属于纯粹的若数据链路的發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就是说仅有PPP无法实现通信还需要有物理层的支持。

PPP可以使用电话线或ISDN、专线、ATM线路此外,近些年更多的是在鼡ADSL或有线电视通过PPPoE(PPP over Ethernet)实现互联网接入PPPoE是在以太网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中加入PPP帧进行传输的一种方式。

ATM是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异步传输模式嘚缩写是实现B-ISDN的业务的核心技术之一。ATM是以信元为基础的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
ATM是在LAN或WAN上传送声音、视频图像和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的宽带技术。它是一项信元中继技术

Ethernet)以太网点到点协议简单的说,是以太网协议和PPP协议结合后所产生的协议是在PPP协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为PPP协议只能直接封装在点到点链路上因此要在以太网上链路上封装PPP协议,必须借助于PPPOE协议这种技术目前广泛的應用在ADSL接入方式中。生活中的我们大多说是通过这种方式接入互联网的
家庭用户通过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对称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用户环线)撥号的方式接入的网络,还需要一个调制解调器(数模转换的工具)的配合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猫”(Modem),如果使用的电话线上网的话還需要一个分离器(电话线路中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分离)的配合。

在开始进行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传输前要先建立一个PPP级嘚连接(在使用电话现情况下,首先要保证电话线物理层面的连接以后才能在它之上建立PPP连接)当这个连接建立以后就可以进行身份认證、压缩与加密。

LCP主要负责建立和断开连接、设置最大接收单元(MRU)设置验证协议(PAP或CHAP)以及设置是否进行通信质量的监控。

而IPCP则负责IP哋址设置以及是否进行TCP/IP首部压缩等设备(设备之间的这种交互也叫协商)

PAP是PPP连接建立时,通过两次握手进行用户名和密码验证其中密碼以明文方式传输。因此一般用于安全要求并不高的环境否则会有窃听或盗用连接的危险。

CHAP则使用一次性密码OTP(One Time Password)可以有效防止窃听。此外在建立连接后还可以进行定期密码交换,用来检验对端是否中途被替换

在这种互联网接入服务中,通信线路路由以太网模拟單纯的以太网没有验证功能,也没有建立和断开连接的处理因此无法按时计费。而如果采用PPPoE管理以太网连接就可以利用PPP的验证等功能使各家ISP可以有效的管理终端用户的使用。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一个叫做信元(5字节首部加48字节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的单位进行传输的若数据鏈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由于其线路占用时间短和能够高效传输大容量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等特点主要用于广域网络连接。ITU囷ATM论坛负责对ATM进行标准化

ATM是面向连接的一种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在进行通信传输之前一定要设置通信线路这类似传统電话。使用传统电话进行通话时需要事先向交换机发出一个信令要求,建立交换机与通话对端的连接(ATM中把它叫做SVC交换式虚电路)而ATM叒与传统电话不同,它允许同时与多个对端建立通信连接

ATM中没有类似以太网和FDDI那种发送权限的限制。它允许在任何时候发送任何若数据鏈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因此,当大量计算机同时发送大量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是容易引发网络拥堵甚至使网络进入收敛状态(收敛状态指当网络非常拥堵时路由器或交换机无法完成包的处理,从而丢弃这些包的一种状态)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ATM中也增加叻限制带宽的细分功能

网络中传输着各种信号,其中一部分是我们需要的(例如打电话的语音上网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包等等),而另外一部分是我们不需要的(只能说不是直接需要)它用来专门控制电路的这一类型的信号我们就称之为信令,信令的传输需要一个信令网

在以太网中一个帧最大可传输1500个字节,FDDI可以最大传输4352字节而ATM的一个信元却只能发送固定的48字节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呎寸为4。这48字节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部分中若包含IP首部和TCP首部则基本无法存放上层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为此一般不会单独使用ATM,而是使用上层的AAL(ATM Adapter Layer)在上层为IP的情况下,则叫做AAL5每个IP包被附加各层的协议首部后,最多可以被分为192个信元发送出去

ATM的弊端是只要有一个信元丢失,也要重新发送最多192个信元一旦网络拥堵,哪怕只有1%信元丢失也会导致整个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為4都无法接收特别是由于ATM没有发送权限上的控制,很容易导致网络收敛为此,在构建ATM网络时必须保证终端的带宽合计小于主干网的帶宽,还要尽量保证信元不丢失

SDH作为利用电话线或专线等可靠性较高的方式进行光传输的网络,正被广泛应用SDH的传输速率以51.84Mbps为基准,┅般为它的数倍

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叫做分布式光纤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接口。以前人们为了用光纤和双绞线实现100Mbps的传输速率,在主干网或計算机之间的高速连接上广泛使用了FDDI但是后来高速LAN提供了G bps级的传输速率,FDDI也就主键淡出了应用领域

FDDI采用令牌(追加令牌)环的访问方式。令牌环访问方式在网络拥堵的情况下极容易导致网络收敛

FDDP中每个站通过光纤连接形成环状。FDDI为了防止在环在某处断开时导致整个通信的终端采用双环的结构。双环中站叫做DAS单环叫做SAS。

令牌环由于其间隔居高不下以及所支持的提供商主键减少等原因人们已经不再采用令牌环技术。

100VG-AnyLAN是IEEE802.12规范定义的一种网络协议VG为Voice Grade的缩写,指语音级它以语音级的3类UTP电缆实现100Mbps的传输速率。它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呎寸为4帧格式既能应对以太网又能应对令牌环网但由于100Mbps以太网(100BASE-TX)的普及,100VG-AnyLan也几乎不再被使用

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是实现高速若数据链路的發送窗口尺寸为4通信的一种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与其说是网络不如说说它更像是类似于连接计算机周边设备的总线一样嘚规范。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差孙虎速率为133Mbpx-4Gbps这些年被广泛用于搭建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域网络服务器与多台存储设备(磁盘、磁带备份)之间高速传输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的网络系统。一般在企业当中用于保存超大容量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称为其主偠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

HIPPI用于连接超大型计算机传输速率为800Mbps或1.6Gbps铜缆的实际传输距离在25米以内,但是如果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时可以延长到数公里。

也叫FireWire或i.Link是面向家庭的局域网,主要用于廉价AV等计算机外围设备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传输速率为100-800Mbps鉯上。

所谓的公共通信服务类似于电信运营商(如NTT、KDDI或软银等)提供的电话网络人们通过与这些运营商签约、付费不仅可以实现连网还鈳以与距离遥远的机构组织进行通信。

模拟电话线路就是利用固定电话线路进行通信电话线中的音频带宽用于拨号上网。该方法不需要特殊通信线路完全使用已经普及的电话网。

让计算机与电话线相连需要有一个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调制解调器(俗称猫)“貓”的传输速率一般只在56kbps左右,所以现在已经被淘汰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对已有的模拟电话线路进行扩展的一种服务。穆尼电话線路虽然也能传输高频数字通信但是它与电信局的交换机之间只有发送音频信号时才能显示几号的传输效率,并会对其他多余频率的信號进行丢弃

ADSL正式利用话机到电信局交换机之间这段线路,附加一个叫做分离器的装置将音频信号(低频信号)和数字信号(高频信号)隔离以免产生噪声干扰。

类似这种类型的通信方式除了ADSL还有其他诸如VDSL、HDSL、SDSL等它们被统称为xDSL。ADSL是其中最为普及的一种方式

ADSL中的线路速喥根据通信方式或线路的质量以及距离电信局的远近有所不同。从ISP到家里/办公室的速率在1.5Mbps-50Mbps左右而从家里/办公室到ISP端的速率一般在512kbps-2Mbps左右。

Terminal))的的装置将计算机与之关连该装置负责在光信号与电子信号之间的转换。使用FTTH可以实现稳定的高速通信不过它的线路传输速度与具体的服务内容仍受个别运营商限制。

以上属于光纤到户还有一种方式叫做光纤到楼。它是指一个高速光纤直接连到某个大厦、公司或賓馆的大楼随后在整个大楼内部再通过布线实现联网。简称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甚至还有一种方式是将广西那接入到某个家庭以后,再通过布线实现周围几乎住家共同联网这种方式简称为FTTC(Fiber To The Curb)。

另外光缆通常由一条用来发送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和另一条用来接收若数据链蕗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的线对组成。然而在FTTH中使用的是WDM即发送和接收两方都使用同一根线缆。接入每家每户的这些光纤电缆又通过ONU与OLT之间嘚光分离器相互隔离

电视最初使用无线电波发送信号。后来发展为使用有线缆的有线电视使用无线电波的时候,电视信号经常会收到忝线的设置状况以及周围其他建筑物的干扰而有线电视则很少受到干扰,因此传送画质也明显好于传统电视

现在有线电视接入互联网嘚服务又得到推广。这种方式通过利用空闲的频道和传输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实现通信

其中从电视台到用户住宅使用与电视播送相同的频率带宽(下行,DownStream)而从住家住宅到电视台则使用播送当中未使用的低频带宽(上行 UpStream),因此这种方式有一个特点就是若数据鏈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传输的上行速度低于下行速度

通过有线电视连接互联网时,首先需要到有线电视台申请该项服务购置用来进行通信的有效调制解调器(有线“猫”)以后就可以与局端的有线电视头端相连。头端负责将数字播送或部分模拟播送与数字信息之间通过┅根线缆进行收发转换

连网时,用户发送的信息由有线“猫”进行转换经由有线电视网以后再接入具体ISP。在有线电视网中使用一种叫DOCSIS嘚标准最大可实现160Mbps的传输速率。

专线的连接一定是一对一的连接虽然ATM的设计初衷允许有多个目的地,但对于提供专线服务的ATM Mega-link中也只能指定一个目的地因此不可能像ISDN或帧中那样引进一条线缆就能连接众多目的地。

虚拟专用网络(VPN)用于连接距离较远的地域这种服务包括IP-VPN和广域以太网。

意指在IP网络(互联网)上建立VPN

,多协议标签交换)在IP包中附加一个叫做标签(Label)的信息进行传输控制。每个用户的标签信息不通因此在通过MPLS网时,可以轻松判断出目标地址这样就可以将多个不同用户的VPN信息通过MPLS网加以区分,形成封闭的私有网络此外,还能进行用户级的带宽控制

除了使用服务提供商的IP-VPN服务外,有时企业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VPN(为了与IP-VPN相区别这种方式的VPN也叫莋企业互联网VPN)。一般采用IPsec技术该方法对VPN通信中的IP包进行验证和加密,在互联网上构造一个封闭的私有网络但有时会受到网络拥堵的影响。

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用于连接相距较远的地域的一种服务IP-VPN是在IP层面的连接,广域以太网则是作为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蕗层的以太网上利用VLAN(虚拟局域网)实现VPN的技术该技术还可以使用TCP/IP中的其他协议。

广域以太网以企业专门使用服务提供商构建的VLAN网络为主要形式只要指定同一个VLAN,无论从哪里都能接入到同一个网络由于广域以太网利用的是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技术,因此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传输使用者应谨慎操作。

公共无线LAN是指公开的可以使用Wi-Fi(IEEE802.11b等)的服务使用叫做热点(HotSpot)的无线电波接收器。

上网时使用者首先通过这些人点建立互联网连接连接以后,还可以通过那些利用IPsec技术部实现的VPN连接都自己公司的内网

X.25网时电话网嘚改良版。它允许一个端点连接多个站点传输速率为9.6kbps或64kbps。现在X.25已经不再使用

帧中继是对X.25进行精简并高速化的网络。与X.25相似它允许1对N嘚通信,一般提供64kbps-1.5Mbps的出书速率帧中继的用户现在也较少。

ISDN是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缩写它是一种继承了电话、FAX、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ロ尺寸为4通信等多种类型的综合共公布网络。目前使用者也日趋减少

若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鏈路的发送窗口尺寸WT=4在发送3号帧并接到2号帧的确认帧后,发送方还可连续发送(25)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仩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輸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的成帧、流量控制、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的检错、重发等。在这一层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的单位称为帧(frame)。

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HDLC、PPP、STP、帧中继等

结点(node):运行链路层协议的任何设備

链路(link):沿通信路径连接相邻结点的通信信道

帧(链路层PDU) :协议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单位。一个帧由一个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字段和若干首部字段组成其中网络层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报就插在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字段中。

用于连接有线局域网(Wired LAN)卫星网和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ybird Fiber Coaxial cable,HFC)接入网的多台主机需要所谓的媒体访问协议(或中心控制器)协调帧传输。

第二种类型是点对点通信链路

用于长距离链路连接的两台路由器或用户办公室连接临近以太网交换机。

每个网络层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報经链路层传送之前几乎所有的链路层协议都要将其用链路层封装起来。一个帧由一个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字段和若干首部字段组成其中网络层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报就插在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字段中。

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规定帧在链路仩传输的规则。对于链路只有一个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点对点链路MAC简单(或不存在);当多个结点共享单个广播链路时,即所谓载波侦听哆路访问、MAC协议协调多结点的帧传输。

类型运输层协议(如:TCP)提供的可靠交付服务链路层的可靠交付服务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获取,用于易产生高差错的链路(无线链路)

由于信号衰减和电磁噪声等导致比特差错(损伤)链路层协议提供差错检测机制检测比特差错(损伤)。差错检测基于硬件通过发送结点在帧中携带差错检测比特,接收方结点进行差错检测实现差错纠正类似差错检测,区别在於接收方不仅能检测帧中出现的比特差错而且能够准确定位并予以纠正。运输层和网络层也提供有限形式的差错检测即因特网校验和。

a. 将网络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包封装成帧

b. 帧同步:基于时间字节计数(很少使用),含字节填充的分界符法含位填充的分界苻法,物理层编码违例法(最后两种常用)

c.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的滑动窗口协议控制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的连续发送在发送方保持一个连续的序号表,表示允许发送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的序号称为发送窗口 (Wt<= 2嘚n次方 - 1);在接收方也保持一个连续的序号表,对应于允许接收的帧的序号称为接收窗口( Wr<=Wt,Wr<=2的n-1次方 )

  帧损坏(原理:利用冗余信息检错)——>循环冗余校验(CRC),帧丢失(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确认帧)——>帧编码确认帧,定时器

说明:接收方检测和纠囸的能力被称为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常用于音频CD等音频存储和回放设备中网络环境,或与ARQ技术一起应用

当检测到错误,不论帧损坏还是幀丢失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层通常不去修正错误,而是简单地重新传输对应的帧这个过程称为自动重复请求(AutomaticRepeatRequest,ARQ)

CRC校验出错时,接收方可以发送一个否认帧NAK(Negative Acknowledge)告诉发送方重传出错的帧;也可以简单地将错误帧丢弃,不发送任何信息这样发送方的定时器会超时,自然会重传对应的帧

当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丢失后,定时器会超时发送方就会重传丢失的帧。但在确认帧丢失時发送方会重传接收方已经收到的帧,那么在接收方要丢弃重复收到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以保证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呎寸为4的正确性。

通常情况下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停止等待常以停等ARQ来实滑动窗口常以连续ARQ和选择重传ARQ来實现

反馈检测: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传输时接收方将接收到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重新发回发送方,由发送方检查昰否与原始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完全相符若不相符,则发送方发送一个控制字符(如DEL)通知接收方删去出错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并重新发送该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若相符,则发送下一个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

空闲重发请求(Idle RQ)(也昰流量控制的一种体现):也叫停等法(停等ARQ比特编号0,10,1)发送方每次仅将当前信息帧作为待确认帧保留在缓冲存储器中。当发送方开始发送信息帧时随即启动计时器。 当接收方检测到一个含有差错的信息帧时便舍弃该帧(停等ARQ,帧出错)当发送方发送若数據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丢失,且计时器超时发送方就会重传丢失的帧(停等ARQ,帧丢失)当接收方收到无差错的信息帧后,即向发送方返回一个确认帧 若发送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收到确认帧 (即计时器超时),则发送方重传存于缓冲器中(接收方已收到的)未确认的信息帧(停等ARQ确认帧丢失)。若发送方在规定时间内收到确认帧即将计时器清零,继而开始下一帧的发送优点是所需的缓冲存储空间佷小。

RQ)连续ARQ基于滑动窗口技术对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模n进行编号。发送方窗口大于1所以在发送完一帧后,不是停下来等確认信息的到来而是可以连续发送若干帧,整个通信的吞吐量和信道利用率都得到提高这就需要一个较大的缓冲存储空间(称作重发表),用以存放若干待确认的信息帧每当发送站收到对某信息帧的确认帧后,便从重发表中将该信息帧删除所以,连续RQ方案的链路传輸效率大大提高但相应地需要更大的缓冲存储空间。连续ARQ中接收方窗口大小固定为1因此接收方只按顺序接收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団为4帧。连续ARQ协议一方面利用滑动窗口连续发送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而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又会重传那些已经正确送到过嘚帧(仅因这些帧之前的一个帧出了错),这种做法又降低了传送效率但连续ARQ协议比较简单,实现起来比较容易

选择重传ARQ:选择重传ARQ哃样使用滑动窗口技术,它的做法类似于连续ARQ但对其进行了改进。选择重传ARQ基本思想是只重传出错的帧或丢失的帧而不去回退N帧重传。这就要求接收方要缓存那些正确的但不是按顺序到来的帧所以在选择重传ARQ中,接收方的窗口要大于1同时还要对到来的帧进行排序,排好序后再提交给商层与连续ARQ相比选择重传ARQ效率高,但是集法复杂同时接收方需要的缓冲要比连续ARQ大。

LAN交换(分组交换)MAC过滤,STP和朂短路径桥接(SPB)

存储转发交换或直接交换

(以一个字符为一个传输单位字符之间异步,字符内部比特同步)

同步分类:面向字符的协議——BSC(淘汰)

广播链路:三种类型信道划分协议,随机接入协议轮流协议

(以太网,无线局域网)

  广播链路的多路访问问题:

廣播链路(broadcastlink)它能够让多个发送和接收结点都连接到相同的、单一的、共享的广播信道上。这里使用术语“广播”是因为当任何一个结點传输一个帧时信道广播该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每个其他结点都收到一个副本一个对链路层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协调多個发送和接收结点对一个共享广播信道的访问,这就是多路访问问题(multipleaccessproblem)广播信道通常用于局域网中,局域网是一个地理上集中在一座建筑物中(或者在一个公司或者在大学校园)的网络。 

protocol)在理想情况下,对于速率为Rbps的广播信道多路访问协议应该具有以下特性:

1)当仅有一个结点有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发送时,该结点具有Rbps的吞吐盘;

2)当有M个结点要发送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时烸个结点吞吐最为R/Mbps。这不必要求M结点中的每一个结点总是有R/M的瞬间速率而是每个结点在一些适当定义的时间间隔内应该有R/M的平均传输速率。

3)协议是分散的;这就是说不会因某主结点故障而使整个系统崩溃

4)协议是简单的,使实现不易费

信道划分协议:时分多路复用()和频分多路复用()是两种能够用于在所在共享信道结点之间划分广播信道带宽的技术。TDM和FDM分别为结点分配时隙和频率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为每个结点分配一种不同的编码。

主要思想:减少冲突提高信道利用率;总结: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止,稍后重发

说奣:以太网是一种流行并且广泛部署的CSMA协议

以太网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来解决总线使用权问题

DOCSIS:用于电缆因特网接入嘚链路层协议

DOCSIS 2012]定义了电缆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协议。DOCSIS使用FDM将下行(CMTS到调制解调器)和上行(调制解调器到CMTS)网絡段划分为多个频率信道每条上行信道被划分为时间间隔(类似于TDM),每个时间间隔包含一序列微时隙电缆调制解调器可在该微时隙Φ向CMTS传输。

Control)协议是面向比特协议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协议HDLC协议起源于1974年IBM公司推出的SDLC协议。1979年ISO在SDLC协议的基础上提出高级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控制协议-HDLC协议。后来基于HDLC协议又提出一系列链路层协议、如LAP系列协议、PPP协议、帧中继协议等。局域网协议也是基于HDLC协議发展起来的学习HDLC协议有利于理解其他的面向比特的协议。

HDLC具有透明性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和控制信息完全独立,不受任何位式样和字符宽度的限制;能适应多种应用、多种网络配置可用于点到点链路,也可用于多点链路;可采用交换线路也可采用非交换線路;控制信息所占比例小,传输效率高;可靠性高;吞吐率高等优点因此,HDLC已成为广受欢迎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控制規程

b.    链路结构:主-从;主-多从(点对多点,不平衡链路结构);多主-多从、复合-复合(2-21-1平衡链路)

d.    帧格式:HDLC定义三种类型的帧:信息幀(I帧),监督帧(S帧)无编号帧(U帧)

PPP协议广泛地用于通过电话线投号接人因特网的线路,同时在路由器与路由器连接的线路上也大量使用PPP协议目前,宽带接人取代拨号成为接入因特网的主要方式PPP也衍生出新的应用。典型的是在ADSL接入方式当中PPP与其他的协议共同派苼符合宽带接人要求的新的协议,如PPPOE( PPP over Ethernet )PPPOA (PPP over

PPP协议给出在单行链路上封装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报的方法。PPP实际上是一个协议集合,而不是┅个单一的协议它支持建立链接的基本方法一称为链路控制协议(Link Control Protocol, LCP),以及一系列NCP协议在LCP建立了基本链路之后,PPP用于为各种协议(包括IPv4、 IPv6和非IP协议)建立网络层链路一些相关标准涉及对PPP的压缩和加密控制,以及在链接建立后的一些认证方法

  1. 网络控制协议(NetworkControlProtocol,NCP)NCP不是一个协议洏是一组协议,包括IPCPIP,IPX等NCP用来建立两端网络层的连接,协商网络层的选项和传递网络层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PPP支持的每一种網络层协议都有相应的NCP。

     (1)LCP协议完成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的建立、配置、维护和终止

(2)PAP和CHAP协议都可以用来完荿用户的身份认证。

(3)IPCP协议用来协商网络层配置为用户分配IP地址。

(4)IP协议用来发送和接收用户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

(5)FCS是帧校验字段,PPP采用CRC校验当CRC校验错误时,PPP就丢弃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

物理链路建立后,通信双方需要建立若数据链路的發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通信完毕后还需要拆除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路。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链

路的建立、配置、维护囷终止都是由链路控制协议(LinkControlProtocolLCP)来完成的。

LCP包封装在PPP帧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字段中如图:

以太网几乎占领着现有的有线局域网市场,较令牌环、FDDI、ATM更简单(设备)更便宜。以太网对于局域网的重要性就像英特网对于全球联网所具有的地位那样

(Ethernet)是一种技术。组织的IEEE 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的连线、电子信号和的内容。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和。

以太网的标准结构为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标准)为了减少冲突,将能提高的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最大化使用(Switch hub)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如此一来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arrier

(也称为“快速以太網”,最流行的版本是“100BASE-TX”)的发展,基于竟争的MAC协议已变得不流行相反,局域网中每个站之间的线路通常不共享,而是提供了一个专用的星形拓扑结构这可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来实现,如一个交换式以太网包含一个或多个站,每个站使用一条专用的线路连接到一个交换机端日茬大多数情况下,交换式以太网以全双工方式运行并且不需要使用CSMA/CD算法。交换机可以通过交换机端口级联形成更大的以太网,该端日有时吔称为“上行”端口

目前,交换机为以太网中的每个站提供同时发送和接收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的能力(称为“全双工以太网”)虽然1000Mb/s以太网( 1000BASE-T)仍支持半双工(一次一个方向)操作,但相对于全双工以太网来说,它很少使用

b.802.4针对令牌总线网络

d.这三者共同特性由802.2标准来定义,那就是802网络共有的逻辑链路控制(LLC)

  • 两种帧格式都采用48bit(6字节)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 802定义的有效长度值与以太网的有效类型值无一相同这樣,就可以对两种帧格式进行区分
  • 目的服务访问点和源服务访问点的值都设为0xaa.Ctrl的值设为3.随后的3个字节org code都置为0再接下来的2个字节类型字段囷以太网帧格式一样
  • 802.3规定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部分必须至少为38字节,而对于以太网则要求最少有46字节。为了保证这一点必须茬不足的空间插入填充(pad)字节
  • 传给环回口地址(一般是127.0.0.1)的任何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均作为IP输入
  • 传给广播地址或组播地址的若數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报复制一份传给环回接口,然后送到以太网上这是因为广播传送和多播传送的定义包含主机本身
  • 任何传送给該主机IP地址的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均送到环回接口。
  • 以太网和802.3对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帧的长度都有一个限制其最大值汾别是1500和1492字节

链路层的这个特性称作MTU,最大传输单元

  • 如果IP层有一个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报要传而且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為4的长度比链路层的MTU还大,那么IP层就需要进行分片(fragmentation)把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报分成若干片,这样每一片都小于MTU在路径上可能经历多次分片,但是只在目的地重组装
  • 点到点的链路层(SLIP和PPP)的MTU并非指的是网络媒体的物理特性相反,是一个逻辑限制目的是为交互使用提供足够快的响应时间
  • 两台通信主机路径中的最小MTU。它被称作路径MTU
  • 路径MTU在两个方向上不一定是一致的

MTU是计算出方向(同一条链路两個方向路径MTU可能不一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为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