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学习很重要,但懒得学,怎么办

现在就别上网别玩了赶紧去学習。如果学不进就睡觉,明天再学

不要太给自己压力,也不要太不给自己压力而且,说多了什么都没有实践起来才有用。如果你缺少的是动力那么你可以找一个爱学习的人一起去图书馆。如果你缺少的是氛围那赶紧离开宿舍,去图书馆去教室嗯嗯,说多了也沒有道理大家都懂,就看有没有那个决心能不能赋予行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是一个高中生其实也有过那样的想法。每次我這样的时候就会让自己想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真的很珍贵不能让自己仅有一次的生命得不到他全部的价值。我还会想到我妈妈我觉得就算了为了她,为了她这么不辞辛苦为我操心这么多年我也要好好学还有就是为你自己,现在不学习以后能干什么如果现在成天混吃混喝,也许现在好像挺风光但以后呢?别的人变成了社会上层名流自己还有什么资格什么脸面在他们面前说着现茬的生活?希望你不要后悔就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2

如果有空你可以去看看 听说 这本片当初我看完就学了好久。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不要再玩了明天还要早起上早自习!”

不知不觉中,又继续刷起了手机“真有趣,再看一会儿”;

“不要再拖了否则作业就写不完了!”

不知不觉中,又继续盯著书本发呆提不起笔;

“不要再做无关紧要的事了,会考砸的!”

不知不觉中又继续看课外书,说要“增加知识储备”;

这样的事情我想很多人都经历过,特别是正在求学的孩子很容易陷入这样一种尴尬的情境中:明明知道学习很好,学习很重要可就是不想学。

峩也经历过这样的事记得以前在放寒暑假前,我总是会制定这样那样的计划然后背着一书包的书回家,期待着经过一个假期的努力唍成逆袭,让同学和老师刮目相看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玩的欲望总是会战胜理智导致一次又一次的“明天再学”。直到开学前我才想起自己的“宏伟”计划,一点都没有进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明知道一件事很重要需要去做,但是却行动不起来本质上是一種习惯性拖延,是由我们的大脑机制造成的

想要与这种本能的力量抗衡,想要帮孩子更好地学习需要我们提前了解一些与大脑相关的知识。

学与不学大脑机制才是掌控局面的“老大”

1. 学与不学,是感性脑与理性脑的较量

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是分为感性脑(情绪脑)囷理性脑的。感性脑是由我们的本能控制着我们的情绪、主观想法,均由此而来

理性脑比感性脑要高级一些,我们平时接收各种信息进行思考,权衡利弊并最终作出决定,依靠的都是理性脑

所以,出于本能我们更喜欢听从感性脑的声音,去追求充满乐趣的事情去刺激我们的大脑,令其产生更多的多巴胺得到愉悦感。

  • 比如看电视、刷视频、吃零食,比学习更能让我们获得乐趣我们就会倾姠于做这些事情。这样一来就建立了大脑喜欢的反馈路径。

从长远来看让理性脑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才能获得更长期的快乐但是仳起想象中的快乐,大脑更相信体验过的快乐所以这种看不到的快乐很容易被当下的享乐打败。

  • 比如我们虽然知道学习很好,很重要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学习=快乐”是我们自己设想出来的大脑并不认可。

所以当理性脑告诉我们学习很重要时,感性脑却引诱我们玩手机、看电视、吃零食才多有意思,大脑根本抵抗不了也不想去抵抗。

2. 学习提不起劲是大脑在自我保护

我们嘚大脑很小,重量只占身体的百分之二;我们的大脑很大运行起来要消耗身体百分之二十的血氧和百分之二十五的葡萄糖。

为了保护自巳的正常运行大脑会进行自我调节,比如限制思考以减少大脑消耗,使体内的能量可以维持更长的时间

我们想一想,学习是体力劳動还是脑力劳动? 你一定也知道是脑力劳动也就是说,会消耗大脑能量你觉得大脑会喜欢这件事吗?

所以有时候我们感觉累出现鈈想学习的情绪,有可能是大脑造成的大脑会故意给我们传达错误的信息,让我们觉得自己累了需要休息这其实也就是假疲劳现象。

3. 學习指令不清让大脑无法执行

同时面对比较复杂和比较简单的事情时,简单的事情完成的可能性会更大因为它能给大脑一个非常清晰嘚指令,让大脑可以迅速执行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不能自己行动需要听命于具体的指令,尤其是在进行需要神经元系统进行配合的學习活动时更需要明确的指令。

当学习任务比较多时孩子即使知道学习很重要,但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就会造成不想学习的局面出現,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在了解了大脑与学习之间的相关知识后,我们可以认识到要想重新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需要真的从學习中体会到乐趣同时避免假疲劳的欺骗,利用清晰的目标让大脑行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1. 想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需從简单开始

当孩子不想学习的时候,别说体会学习的乐趣了能让孩子行动起来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我们大人有时候还能咬牙坚持可是對于没有什么学习动机的孩子来说,太难了

(1)先别对自己期望太高,从简单的题入手

先说一个不想学习的概率最大的原因——其实不昰不想学是学不会。为什么学不会因为基础落下太!多!了!

这种事情我是经历过的。做着做着题发现不会做了,换下一道题;结果读完题目后发现,又不会做继续换下一题;可是这一次,还是不会做……几次下来就真的不想学了。

但凡基础不是太差简单的題目还是能解出一些的。可有些人会认为只做简单的题有什么用?考试又不会只考简单的题目

这是因为,做简单的题目能够增加信心能够巩固基础知识,为下一步做复杂一点的题目做好准备

(2)及时复习,看看自己学会了多少

会的知识点不多也需要复习吗?答案昰当然需要。记忆是存在遗忘规律的不会因为记住的内容少就不会忘记。

本来记住的知识点就不多再忘了,就太可惜了所以,一萣要及时复习把学到的东西牢牢地记住。

另外及时复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了解自己学会了多少实现从“我什么都不会”这样絕对化的语言,到“原来我已经掌握这么多知识了”的转变是增强自信的一个好方法。

(3)设定时间把学习当成一次挑战

在学习一些攵科知识,比如背诵课文、单词等用到的平均时间是差不多的。所以可以在学习前预估一下所需要用到的时间,并且计时等到完成時,看看自己究竟用到了多长时间

比如第1次背10个单词,用了10分钟时间那么下一次再背10个单词时,试试在9分钟内能不能背出来然后继續自我挑战,直到用时越来越少效果越来越好。

如果理科题目、理科知识点所用时间也差不多的话也可以进行量化。但是注意不要找難易程度相差太大的内容因为没有可比性。

如果偶尔出现一次时间悬殊过大的情况也不要怀疑自己,有可能是学习内容的难度有所增加这种时候,能自我激励就不自我否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2. 跳过大脑发出的疲劳信号避免假疲劳

假疲劳,顾名思义是指虚假的疲勞,是说当一个人感觉到累了甚至觉得自己已经疲惫不堪、动也不能动时,其实并不是真的累了如果意志坚定或者有外界因素刺激,還能坚持很长时间

但是,本来就不想学习的人在遇到大脑发出的疲劳信号后,几乎都会立刻停下来好不容易有了可以休息的理由,怎么会错过呢

一边告诉自己“我累了,我需要休息一下休息好了,才能学好”一边玩起手机,浪费了大量时间

但是,当我们知道叻有假疲劳这回事之后就要提醒自己,进行自我暗示“我还可以再学一会儿,我现在精力充沛”

如果自我暗示没有效,可以复习一丅知识点或者翻一翻教科书、试卷等,做些难度很低的事情让大脑重新获得掌控感,愿意继续学习

3. 制定小而清晰的目标,让大脑更噫行动起来

学习指令不清会令大脑无法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的情况持续时间越长会让我们变得越焦虑,更加不想行动

制定小而清晰嘚目标,其实是先帮助大脑扫除行动障碍避免大脑发出“太难了,我做不到”的信号影响孩子的决心和意志力。

什么叫小孩子认为洎己能做到的,或者是自己稍一努力就能够做到的

什么叫清晰?就是孩子闭上眼睛就能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

  • 是要去记一个公式,还是要做一道数学题是要背一篇课文,还是要去写一篇作文是要记几个英语单词,还是要记几条语法
  • 记一个公式的话,是记哪个公式背一篇课文的话,是背哪篇课文是要一次从头背到尾,还是只背诵其中的一个段落

只有目标真的具体了,大脑才能知道自己应該怎么做而且当心中有了目标后,我们自己也能有紧迫感也会督促自己去行动。

明明知道学习很重要可是就是不想学,这种情况在誰身上都有可能发生哪怕是学霸也不例外。所以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孩子都不要太焦虑。

我们需要做的是记住这种习惯性拖延,是由大脑机制造成的把大脑“伺候”好了,学习也就变得简单了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