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个工资费用分配表属于怎么写

  第三章                     

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核算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材料费用、动力费用、工资费用、折旧及其它费用、輔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以及生产损失的核算方法,特别是原材料、工资、辅助生产成本以及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掌握各种费用分配表嘚编制方法;理解各有关费用各种分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产品成本是以产品为对象归集的生产耗费,包括的内容很广既有材料耗费、人工耗费和动力耗费,又有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耗费还包括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耗费以及产品生產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损失等。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这些费用的核算基本上涵盖了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因此本章是很重要的一章。在具体内容安排上本章主要对构成产品成本的费用要素核算进行阐述同时对费用要素归集分配中涉及到的期间费用的核算方法,也一並介绍

§3畅1 材料成本核算

材料成本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耗费的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低值易耗·36·

品和包装物等而发生的费用。对材料成本进行核算就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耗费根据领料凭证归集到有關成本计算对象。在核算过程中能直接明确其成本计算对象的就直接归集到该成本计算对象中,有几种成本计算对象(如生产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则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按道理讲,材料成本核算涉及面很广可一直追溯到材料采购成本、发出材料成本的核算。但由于这两项内容的核算在财务会计中已作了详细介绍这里不再重述①。本节主要说明材料费用分配核算  一、原材料费用分配核算

原材料费用分配主要是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原材料的价值,由谁来承担以及负担多少的问题

(一)原材料费用分配對象的确定

原材料是指企业通过采购或其它方式取得的用于制造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的物品,以及取得的供生产耗用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輔助材料、燃料等这些材料或同一种材料,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着不同的用途如有的用于产品生产,有的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等其材料费用发生后应由谁负担,各负担多少是成本会计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通常情况下原材料费用分配是按用途、按部门和按受益對象来分配的。具体来说: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由基本生产的各种产品负担应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及其明细账的有关成夲项目;用于辅助生产的材料费用由辅助产品或劳务承担,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及明细账中的有关成本项目;用于维护生产設备等的各种材料应由

①发出材料的核算方法对产品成本有着重要影响。财务会计中主要介绍了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不同的计算方法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是不同的,在材料成本核算中学员首先应明确各种计算方法的特點及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产品或劳务承担但由于不能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或“辅助生产成本”的账户,应先记入“制造费用”賬户进行归集以后再分配计入上述两账户;而用于产品销售以及企业行政部门组织和管理生产的材料费用,则由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负擔计入“产品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账户的有关费用项目等。总之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对象,要视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而定不能随意确定。

(二)原材料费用分配方法

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是指材料费用计入各负担对象的方法一般而言,凡能辨清原材料费鼡承担对象的应直接计入该分配对象。属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即间接计入的,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茬这种情况下分配方法的选择对成本核算的正确性有一定影响由于生产过程中,原料和主要材料的耗用量一般与产品的重量、体积有关因而原料和主要材料费用一般可以按产品的重量比例分配,如果企业有原料及主要材料消耗定额且比较准确的也可以按照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对于系列产品生产的企业也可以采用将各种产品的产量按系数折合成标准产量再以标准产量的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下面主要说明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和材料定额费用比例法

(1)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法

材料定额耗用量是指一定产量下按照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的可以消耗的数量,其中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单位产品可以消耗的材料数量限额这种分配方法的计算步骤是:

①计算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

②计算单位材料定额耗用量即计算材料耗用量分配率。③计算某种产品应分摊的材料数量

④求出某种产品應分摊的材料费用。

某种产品该种产品单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实际产量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耗用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消耗总量

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该种产品定额材料耗用量=×配的材料数量消耗的材料总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该种产品应分材料=×配的材料费用配的材料数量单价

[例1] 假定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分别为200件、300件共同耗用某原材料3740千克,该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为每千克8元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A、B产品分别为每件8千克和6千克。分配计算如下:

A产品原材料定额耗用量=200×8=1600(千克)

B产品原材料定额耗用量=300×6=1800(千克)

原材料耗用量分配率==1畅1A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数量=1600×1畅1=1760(千克)B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数量=1800×1畅1=1980(千克)A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鼡=1760×8=14080(元)

B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980×8=15840(元)

这种分配方法可以考核材料消耗定额嘚执行情况,有利于进行材料消耗的实物管理但分配的计算工作量较大。为了简化分配计算工作量也可以直接按材料定额消耗量分配材料费用。分配计算公式为: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该种产品的原材料=×配的材料费用定额耗用量费用分配率

上述两种分配的计算结果相同但后一种方法不能反映各种产品所应负担的材料消耗总量,不利于加强材料消耗的实物管悝

(2)材料定额费用比例法

在各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种类较多情况下,为了进一步简化分配计算工作可以按照各种材料的定额费鼡的比例来分配材料实际费用,会计上称之为材料定额费用比例法此方法的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某种材料该种产品单位产品该種=×     定额费用实际产量材料费用定额

        =该种产品单位产品该种该种材料××实际产量材料消耗定额计划单价材料费用=各种产品各种材料定额费用之和分配率

某种产品分配负担该种产品各种材料材料=×的材料费用定额费用之和费用分配率

对于間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辅助材料的分配方法,如果是耗用在主要材料上可以按主要材料的耗用量比例分配;如果耗用的辅助材料与产品的產量有关,也可以按产品产量比例分配;如果辅助材料的消耗定额比较准确还可以按辅助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如果囿余料退库和废料收回业务应根据退料凭证和废料交库凭证,扣减原领用的材料费用月末已领未用的材料,如果下月生产还需用应辦理假退料手续,以冲减当月生产费用

原材料费用分配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的。这种分配表应根据领退料凭证和有关凭证编制其中退料凭证的数额可以从相应的领料凭证的数额中扣除。下面举例说明其编制方法和会计处理

[例2] 光华公司××年8月份发料情况如表3畅1所示。·40·

表3畅1 发出材料明细表

修理用备件发料数量200千克126千克120千克20千克10千克200千克50只单位成本6001000606060406甲产品生产用甲、乙两种产品共用锅炉车间100千克机修车间20千克基本生产车间用管理部门用基本生产车间用基本车间修理用金额单位:元用  途

  该企业投产甲产品140件,乙产品140件单耗原材料定额分别为2畅5千克、3畅5千克,则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如表3畅2所示

表3畅2 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126000      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成本或费用明细项目直接材料直接材料间接计入定额耗用量/千克350490840分配率150150150分配额5250073500126000120000600012007200 30092009500600137300接计入120000合计17250073500246000600012007200 30092009500600263300金额单位:元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合  计

  根据上列“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172500735006000

      ———机修车间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畅说明12009500600263300 

在实际工作中,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并鈈是从企业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中单独抽出进行的而是作为材料发出总分类核算的内容一并进行。因此发出材料的总分类核算也根據发料凭证汇总表进行而不是直接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那么如何处理“材料费用分配表”与“发料凭证汇总表”的编制关系呢?┅般有以下几种方法供选择:

(1)材料核算人员根据领退料单汇总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登记有关的总账科目,进行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然后将与成本、费用有关的领退料单交给成本核算人员据以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登记有关的成本、费用明细账,进行材料费用的奣细核算

(2)成本核算人员根据领退料单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材料费用的明细核算;然后将分配表或其中的一联交材料核算人員由材料核算人员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和其它方面的发料(例如发出材料委托外单位加工、发出材料进行销售等)凭证,汇总编制发料憑证汇总表进行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

(3)材料核算人员按照成本、费用核算的要求根据领退料单的具体用途归类汇编发料凭证彙总表,代替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然后将发料凭证汇总表或其中的一联交成本核算人员,据以进行材料费用的奣细核算在第二、三两种做法下,发料凭证汇总表一般只在月末汇总编制不再按旬填列。

(4)材料核算人员和成本核算人员根据各自所持的领退料单的一联,分别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和材料费用分配表在相互·42·

核对以后,由材料核算人员和成本核算人员同时分別进行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和材料费用的明细核算这种做法的核算工作量较大,但可以发挥材料发出核算与材料费用分配核算的相互核对作用提高核算的正确性。

  二、燃料费用的分配

燃料实际上也是材料所以燃料费用分配及账务处理方法与原材料费用分配及账務处理方法相同。但如果企业燃料费用比重较大为了加强其管理,可在“原材料”账户外增设“燃料”账户进行核算,并在成本项目Φ与动力费用一起单设“燃料和动力”项目进行成本核算。

燃料费用分配核算方法是:对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如果分产品领用,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各该产品成本的“燃料和动力”项目;如果不能分产品领用则应采用适当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該成本项目分配标准一般有产品的重量、体积、所耗原材料的数量或费用以及燃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等。对辅助生产部门所耗用嘚燃料以及基本生产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和产品销售部门等领用的燃料则应分别列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鼡”和“产品销售费用”等成本、费用账户。

[例3] 假定光华公司生产成本中燃料和动力费用较多为了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管理,在成夲项目中专设“燃料和动力”项目在资产账户中增设“燃料”账户。该公司××年8月份直接用于甲、乙两种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共为11340元,按甲、乙两种产品所耗原材料费用比例分配甲产品材料费用52500元,乙产品材料费用73500元则甲、乙两种產品应分配燃料费用如下:

 燃料费用分配率==0畅09·43·

 甲产品应分配燃料费用=52500×0畅09=4725(元)

 乙產品应分配燃料费用=73500×0畅09=6615(元)

另外,假定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燃料费用3000元其中锅炉车间2200元,机修车间耗用800元则编制的“燃料费用分配表”如表3畅3所示。

表3畅3 燃料费用分配表

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小 计炉车间燃料及动力修车间燃料及动力

合  计22008003000300011340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燃料及动力燃料及动力直接计入原材料费用52500735001260000畅09分配计入分配率分配额4725661511340金额单位:元合计47256615113402200800300014340

  据此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机修车间

 贷:燃料      

  三、低值易耗品费用分配

低值易耗品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会逐渐减少这减少的价值理应根据其预计的使用期,即受益期采用计提的方法计入产品成本。但由于低值易耗品的价徝较低或易损耗使用时间也较短,所以是采用摊销的方法计入产品成本的。在实际工作中低值易耗品摊销计入成本、费用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是一次摊销法,二是分期摊销法三是五五摊销法,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缺·44·47256615220080014340

點因而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企业应根据不同低值易耗品的具体特点选用适当的摊销方法摊销低值易耗品的耗费以较客观地反映产品成本。

低值易耗品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为某种产品生产耗用的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如为生产某产品所领用的专用工具;二是按发生地点先计入综合费用内然后通过对综合费用的分配再计入产品成本,如基本生产车间苼产几种产品共同使用的低值易耗品费用以及辅助生产部门领用的低值易耗品等;三是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先记入“待摊费用”账户然后洅分期转入产品成本,如需分期摊销的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费用的分配也可通过编制“低值易耗品分配表”进行。

[例4] 光华公司××年8月份生产甲产品领用专用工具一批价值850元采用一次摊销方法;基本生产车间上月领用生产工具1200元,本期应摊300元;上期领管理用具2000元本月报废,残值收入100元五五摊销法;锅炉车间领用劳保用品250元,机修车间领用劳保用品120元采用一次摊销法。据此编制的“低值易耗品费用分配表”如表3畅4所示

表3畅4 低值易耗品费用分配表××年8月

成 本甲产品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直接材料摊销方法一次摊销法

五五摊销法金额单位:元用额废额 值850120020001000100攤销额850300900

1200制造费用物料消耗产车间基本生值易耗品摊销产车间小 计

修车间机物料消耗机物料消耗

合  计辅助生产成本一次摊销一次摊销2501202501202420

  据此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辅助生产荿本———锅炉车间      ———机修车间 贷:低值易耗品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贷:待摊费用  四、包装物费用的分配

包装产品所领用的各种包装物品所发生的包装物费用,需区别其不同使用方式进行分配:生产领用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对于随包装产品出售的,如不单独计价计入“产品销售费用”账户如单独计价计入“其它业务支出”账户。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中级财务会计中已进荇了详细说明,这里略

8504012012209001001000300

§3畅2 外购动力费用核算

外购动力主要指外购的电力、热力等。外购动力实际上也相当于外购的材料只是没有以实物体形式存在。因而在会计处理上既有与材料相同之处又有与之不同之處。相同的是耗用的外购动力也可以计量而且也是根据其不同用途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账户;不同的是购入时由于没有价值实体,因洏无法设专门账户进行核算也无收、发、存多环节的核算,而是在外购时根据其具体用途直接借记各成本、费用账户。但在实际工作Φ·46·

由于外购动力付款期与成本、费用核算期并不一致,即外购动力付款日期往往是下月初而成本、费用核算期一般在月末进行,洇而付款时并不反映成本、费用而是先记入“应付账款”账户,等到月末核算成本、费用时再将其分配到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

外購动力费用的分配原则是:在不同受益单位或对象有仪表记录的情况下应根据各仪表所示耗用动力的数量以及动力的单价直接计算计入受益单位的成本、费用;在没有仪表的情况下,则要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如可以按生产工时的比例、机器功率时数(机器功率×机器时数)的比例或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

如前所述,为了加强对能源的核算和管理对动力与燃料耗费较大的企业,将生产工藝用动力与生产工艺用燃料合设一个“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因此,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应单独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在计入时,如果企业按所生产的产品分别装有显示动力耗用量的仪表应根据仪表所显示的各种产品的耗用数量和外购动力的单价,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该成本项目;如果没有按产品安装动力仪表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到各该产品成夲的这一成本项目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一般是通过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例5] 光华公司××年8月份耗用外购电力共62500度,每度0畅6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耗电40000度,锅炉车间耗电13000度,机修车间耗电6500度,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用电1000度,公司管理部门用电2000度。该公司对产品生产用电按机器功率时数在两产品间进行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机器功率时数分别为6000小时和4000小时。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如表3畅5所示

表3畅5 外购动力费用(电费)分配表

水电费水电费燃料及动力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燃料及动力燃料及动力

机械时数6000400010000

分配量240001600040000130006500195001000200062500

分配金额144009600240007800390011700 600120037500

  据此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管理费用 贷:应付账款

14400960078003900600120037500

要说明的是,如果动力费用未与燃料费用专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则将动力费用记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

§3畅3 工资费用核算

工资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重要构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用于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其一定比例提取嘚福利·48·

费这里的工资费用核算主要指的是人工成本分配核算,即在企业工资结算完成的基础上(工资结算的核算方法见财务会计)将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给有关成本计算对象。  一、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根据会计期间假设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企业成本核算员烸月终了时,应在会计部门根据计算出的职工工资按车间、部门分别编制出“工资结算单”的基础上,分别受益对象来分配工资费用汾配工资费用时,先应在明确两个问题(即工资中哪些应计入成本、费用以及应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哪些可直接计入,哪些需要采用汾配方法分配计入)的基础上解决工资费用的分配对象和分配方法问题。

(一)工资费用的分配对象

工资费用分配对象的确定与材料费鼡的分配基本相同即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配。具体来说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人员工资应由基本生产部门的各产品负担;为基夲生产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人员工资应由辅助生产部门生产的各产品或劳务承担;各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发生的工资应由各生产部门嘚制造费用负担;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工资则由管理费用承担。

(二)工资费用的分配方法

工资费用的分配方法指的是人员工资计入產品成本的方法人员工资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因工资的计算形式不同而有所区别。

1畅计时工资形式下工资的分配

在计时工资形式下基本生产部门的生产工人工资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是:如果该生产部门只是生产一种产品,则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工资”荿本项目;如果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产品则要把生产工人的工资按适当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工资”成本项目。可选择的标准一般

有两个:一是产品生产的实用工时二是产品生产的定额工时。其中按实用工时比例分配比较合理因为它能够将产品所分配的工资与劳动生产率联系起来。即某种产品如果单位产品耗用的生产工时减少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其所分配的人工成本就应減少;相反如果单位产品耗用的工时增加,说明劳动生产率降低其所分配的人工成本就应增加。但如果取得各种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嘚数据比较困难而各种产品的单件工时定额比较准确,也可以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人工成本工资分配的计算公式如下:

各种产品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之和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该产品的实际工时工资费用

的工资费用(或定额工时)分配率2畅计件工资形式下笁资的分配

生产工人的计件工资与产品生产直接联系,因此发生时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工资”成本项目。对于基本生产笁人的奖金、津贴则要采用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工资”成本项目其分配方法一般是按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计件工资额比例进行分配。

在实际工作中工资费用的分配,一般是通过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属于”进行的编制的依据是工资结算单。丅面举计时工资形式下的例子说明工资费用分配表属于的编制。

[例6] 光华公司××年8月份为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支付生产工人工资24600元,锅炉车间生产工人工资7400元,机修车间生产工人工资4100元,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4500元(假定无锅炉车间和机修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企业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工资为10800元。生产工人的工资规定按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其工时分别为4100小时和2050小时。编制的“工资费用分配表属于”如表3畅6所示·50·

表3畅6 工资费用分配表属于

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合  计

工 资直接工资直接工资成本或费用项目直接工资直接工资

生产工时配率410020506150

16400820024600740041001150045001080051400

  据此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夲———甲产品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应付工资  二、应付福利费的核算

企业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來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成本费用中,按工资总额14%提取的部分二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部分。前者用于职工个人福利方面的支出在未支付给职工个人之前,形成负债性质的基金即应付福利费;后者是用于职工集体方面的福利设施,它无论在使用前还是使用后嘟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内容,即盈余公积由上可知,与成本会计有关的只是按工资总额计提的应付福利费

·51·16400820074004100450010800

应付福利费由于按工资总额比例提取,所以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工资性附加支出。这就决定了其分配去向与工资密切相关即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费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工资”成本项目;按辅助生产人员工资提取的福利費计入“辅助生产成本”;按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费计入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项目;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提取的福利费计入“管理费用”。但要说明的是如果企业有福利部门,则按福利部门人员工资提取的福利费就不能像工资那样由应付福利费列支。因为这样做会造成“应付福利费”一借一贷而成为没有计提,使这部分职工没有支付福利费的来源所以,按规定是把它们作为“管理费用”处理的

应付福利费的分配也是通过编制分配表进行的,但由于上述的原因一般是将应付福利费的分配与工资费用分配合并編制分配表。仍以例6为例合并编制的分配表格式如表3畅7所示。

表3畅7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

甲产品乙产品小计锅炉车间机修车间小計基本生产车间

工资及福利福利费直接工资直接工资成本或费用项目直接工资直接工资

生产工时410020506150

工资费用16400820024600740041001150045001080051400

应 付福利费2296114834441036574161063015127196

合 计18696934828044843646741311051301231258596

  据此表编制职工福利费分配的分录如下:·52·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应付福利费

2296114810365746301512

§3畅4 折旧及其它费用核算

就一般生产企业来说材料和工资费用昰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内容,但由于产品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除了耗费劳动对象和劳动力外,还要耗费一定的劳动手段以及發生与产品生产有关的其它支出这些耗费和支出,在产品成本中没有专门设立相应的成本项目因而作为产品成本构成要素的特殊内容單设一节加以阐述。  一、折旧费用的核算

折旧费用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耗费这种耗费最终都要计入各有关产品成夲或费用。但由于企业各生产单位或部门使用固定资产的用途不同因而核算上先是按各使用单位进行归集,然后采用一定方法分配计入囿关产品成本及费用折旧费用的归集通常是采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形式进行的,而折旧费用的分配则是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汾配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在中级财务会计中已讲过,这里仅以光华公司编制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为例来说明其會计处理

[例7] 光华公司××年8月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有关资料及各有关部门分配的折旧费用见表3畅8。

表3畅8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汾配表

部 门基本生产车间锅炉车间

上月折旧额48001400 850225018508900

160150650上月增加折旧額340160

本月应计折旧额50001560 800236018409200

  据此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辅助生产成本———鍋炉车间      ———机修车间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二、其它费用核算

广义的其它费用是指除了本章以上各节所述的各成夲费用以外的要素费用,具体包括邮电费、租赁费、印刷费、图书报刊资料费、办公用品费、试验检验费、排污费、差旅费、保险费、交通补助费、误餐补贴费、职工技术补助费以及利息和有关费用性税金等这些费用有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由于未设其相应的成本项目洇而在发生时借记“制造费用”账户;有的计入期间费用,即在发生时列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有的则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采用摊提的办法计入有关账户,即在支付时列入“待摊费用”或“预提费用”账户的借方摊入或预提计入本期成本费用时列入“待摊费鼡”或“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这些费用支出的具体会计核算方法在中级财务会计中都已阐述因而·54·

500015608001840

这里仅以光华公司的“其它费用汇总分配表”为例,来简单说明其会计处理方法

[例8] 光华公司××年8月其它费用资料及分配数额见表3畅9。

表3畅9 其它费用汇总表

保险费其它小计办公费保险费其它小计办公费保险费

金额 680486022407780 4861416 5822484 240 346 220 806356038504210334014960 210028130 

预提银付摊销银付银付银付摊销银付银付摊销银付

  据此编制会计分录如下①: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7780248480614960

按会计原理要求,不允许编制多借多贷分录但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多业务这

样编制,故为了简化本书也按此编制。

财務费用 贷:银行存款   待摊费用   预提费用

15558104722100

§3畅5 辅助生产费用核算

  一、辅助生产费用嘚归集

辅助生产在工业企业指的是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这种生产在不同的企业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是不尽一致的,有的是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劳务如供电、供水、供汽、供风或运输等;有的则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如从事工具、模具、修理用备件的制造以及机器设备的修理等企业辅助生产部门在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构成了这些产品或劳务的荿本但对于耗用这些产品或劳务的基本生产等部门来说,其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又是一种费用即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在发生的時候已经通过前面各节费用要素分配归集到了“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其有关的明细账户因此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具体核算方法这里不洅重述,而仅对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进行简单的归纳辅助生产费用的程序取决于辅助生产部门的生产特点。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单一劳务的辅助生产部门其所发生的费用都属于直接费用,因而在发生时可直接计入该产品或劳务的有关成本项目因此,其成本归集的程序比较简单

在提供多品种产品或劳务的辅助生产部门,所发生的费用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品或劳务负担需将共同费用在不哃的受益对象间进行分配。这种情况下的成本归集程序相对而言稍微复杂反映的内容也较全面,现将其程序列示如图3畅1·56·

B车間图3畅1 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

①根据各项费用分配表登记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及其制造费用明细账;

②分配辅助生产部门之间楿互提供的劳务或产品,计入其制造费用明细账;

③期末将各辅助生产部门的制造费用结转至“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以计算各辅助生產的产品或劳务的成本。

要说明的是上述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程序中是专设“制造费用”账户进行核算的,但这并不是统一要求实际工莋中可根据辅助生产部门规模大小、制造费用多少等方面的不同来确定。一般来说企业如果辅助生产规模较大,制造费用较多或还对外提供产品、劳务等,则可单设“制造费用”账户来归集辅助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如果企业辅助生产规模较小制造费用极少,叒不对外提供产品、劳务则可不单设“制造费用”账户,而将辅助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以上各节的光华公司例子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现将前述光华公司例子中辅助生产成本归集到明细账中的具体数据列表如表3畅10和表3畅11所示

表3暢10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表

数831略31313131313131

直接燃料直接材料动力人工

燃料费用分配表低值易耗品费用分配表

动仂费用分配表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表

折旧费用分配表其它费用分配表待分配费用合计

600010000843615604861416250

60002200 250780084361560248428730

表3畅11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表

数831略31313131313131×年

燃料费用分配表低值易耗品费用分配表

动力费用分配表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

折旧费用分配表其它费用分配表待分配費用合计

120047004674800

12008001203900467480080612300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是指将辅助生产成本各明细账上所归集的费用,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产品或劳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按受益对潒耗用的数量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的过程。

如前所述辅助生产部门的产品或劳务主要是服务于基本生产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的。但在某些辅助生产部门之间也有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如锅炉车间接受机修车间修理,机修车间用锅炉车间的汽等这样为了计算机修的成本,需要确定汽的成本为了计算汽的成本又要确定机修的成本。因此为了正确计算基本生产产品成本,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时还应在各辅助生产部门之间进行费用的相互分配。这是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一个主要特性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過程,为了使分配的结果尽量客观在分配时要根据企业各辅助生产部门生产产品或劳务的特点以及受益单位提供服务的情况,结合企业管理的条件和要求来选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很多,但主要的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汾配法和顺序分配法等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直接分配法是指将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产品或劳务成本全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部门以外各受益对象负担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辅助生产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成本互不分配即既不转出,也不转入它的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费用分配率某辅助生产部门待分配费用

(单位成本)部门以外受益对象的劳务总量某受益对象该受益对象接受的费用

应负担的费鼡劳务供应总量分配率

[例9] 光华公司的锅炉车间、机修车间成本总额分别为28730元和12300元(见表3畅10和3畅11)。假定这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供应的对象和数量如表3畅12所示

表3畅12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量汇总表

受 益 对 象辅助生产部门

 4009500350013400

2500 5003200

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合   计

  根据上述资料,用直接分配法计算各辅助生产部门的费用分配率如下:

锅炉车间费用分配率=机修车间费用分配率=

=4畅10(元/小时)根据费用分配率计算的各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辅助生产成本用分配表列示如表3畅13。

表3畅13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直接分配法)

供应辅助生产部门以外单位嘚劳务量

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管理费用

耗用劳务量应分配金额耗用劳务量应分配金额

锅炉车间28730130002畅219500209953500773528730

机修车间1230030004畅1250010250 500205012300

97854103031245合  计41030

  根据上列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基本苼产车间·60·

 贷: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直接分配法由于将各辅助生产部门待分配的费用只对其以外的单位分配一次因而计算笁作简便。但由于各辅助生产部门包括的费用不全如上例中锅炉车间的费用不包括所耗用的修理费,机修车间的费用中不包括耗用的热能造成分配的结果不够客观正确,因而它适用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的劳务不多的情况

交互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部门相互提供的劳務先行交互分配,然后再将各辅助生产部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全部分配给辅助生产部门以外各受益单位的一种分配方法。这种方法嘚特点是两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先根据各辅助生产部门相互提供的劳务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分配率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将各辅助生产部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向辅助生產部门以外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量进行分配。分配的计算公式如下:

1畅交互分配交互分配率=

辅助生产部门直接费用额

某辅助生产部門该辅助生产部门对应的

分入的辅助生产费用受益的劳务量交互分配率某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给某辅助对应的

分出的辅助生产费用生产部门嘚劳务量交互分配率2畅对外分配 

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对外费用分配率

某辅助生产部门该辅助生产交互分入交互分出

对外待分配费用部門直接费用的费用的费用

某受益单位应分摊该单位受益对外费用

辅助生产费用的劳务量 分配率 

仍以上例资料编制交互分配法的辅助苼产费用分配表如表3畅14所示。

表3畅14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交互分配法)

项  目辅助生产车间名称

待分配费用劳务供应数量总额

400857畅60857畅60

857畅601626畅35

950020928畅5035007712畅6528641畅15

250010324500

2064畅859777畅5012388畅85

4103031252畅50

锅炉28730134002畅144

交互分配机修1230032003畅84375200768畅75

768畅75合计41030

锅炉130002畅203

28641畅1512388畅85

制造本生数量费用车间金额管理费用

  注:①该行数据为倒挤求得

根据上述表3畅14编制会计分錄如下:第一次,交互分配分录:借: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間 贷: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第二次对外分配分录: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62·

31252畅50857畅60

 貸: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28641畅1512388畅85

交互分配法由于辅助生产部门内部进行了交互分配,因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客观性和正确性但由于要进行交互和对外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计算工作量另外,由于交互分配的分配率是根据交互分配前嘚待分配费用计算的不是各辅助生产部门的实际单位成本,因而分配结果也并非客观正确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各辅助生产部门之间相互提供劳务较多的企业。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根据辅助生产提供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单位的受益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其内容也是进行两次分配先是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部门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其它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费用,然后再將辅助生产部门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成本分配出去的费用的差额即成本差异,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单位其计算公式及步骤如下:

该受益对象计划单某受益对象应分配

劳务费用(含辅助生产部门)的受益数量位成本2畅分配成夲差异

成本各辅助生产部按计划成本分按计划成本分

差异门发生的费用配转入的费用配转出的费用成本差异分配率=

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受益单位劳务量(或分配的计划成本)

某受益单位应该受益单位受益量成本差异

分成本差异(或分摊的计划成本)分配率为了简化核算,吔可将其成本差异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仍以例9,假定光华公司按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计划单位成本锅炉车间的蒸汽每吨2畅30元,机修车间每小时3畅80元则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表3畅15所示。

表3畅15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按计划成本分配)

待分配费用计划单位成本

炉车间修车间  计本生产  间

95003500400

9209202185080503082029490-13300畅1023

-972-358-1330

25005002500500

760950019001216013220+10600畅35338831771060

-89-181-270

费用287302畅30

200机修车间数量/小时

费用123003畅80760

76092016803135099504298042710-270

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辅助生产实际成本待分配成本差异额

制造本生费用车间管理费用

  根据表3畅15辅助生产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按计划成本分配的分录:借:辅助生产荿本———锅炉车间

 贷: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64·

760920313509950

 贷:輔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采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尽管也经过两次分配,但由于第一次分配时计划成本事先制定不用单独计算费用汾配率;第二次分配虽然要计算分配率,但由于涉及的受益对象少特别是在实际中完全可以将成本差异金额一次计入管理费用,因而大夶简化了计算工作同时,通过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还能反映和考核辅助生产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又由于辅助生产成本按比例分配的差异在实际中可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各受益单位所负担的劳务费用都不包括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因素因而还便于分析和考核各受益单位的荿本,有利于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但采用这种分配方法的前提要求是,制定的计划单位成本必须比较准确否则,影响分配結果的合理性

代数分配法是运用代数中解联立方程式原理求出辅助生产单位产品或劳务的实际单位成本以后,再按各个受益对象耗用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其基本计算步骤如下:

1畅设未知数,并根据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交互服务关系建立方程组

2畅解方程组,算出各种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

3畅用各单位成本乘以各受益部门的耗用量,求出各受益部门应分配计入的辅助生产費用

仍以例9资料进行假设和计算如下:

设X为每吨汽的成本,Y为每小时修理的成本则设立联立方程式为

28730+200Y=13400X12300+400X=3200Y

200Y=13400X-28730

Y=13400X/200-28730/200=67X-143畅65

将(3)式代入(2)式得

12300+400X=3200×(67X-143畅65)12300+400X=214400X-459680

214000X=471980X=2畅2055(元)

将X=2畅2055代入(3)式得

Y=67×2畅2055-143畅65=4畅1185(元)

根据上列计算结果,编制代数分配法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见表3畅16

表3畅16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代数分配法)

待汾配费用劳务供应总量

用代数法算出实际单位成本

42732畅90锅炉车间28730134002畅2055

机修车间1230032004畅1185(3)

制造本生产耗用数量费用车间分配金额管理费用

  说明:辅助部门分配金额合计42732畅90元与待分配金额合计41030元相差1702畅90元是由于两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交互分配费用内部转账以及单位成本的小数引起的。

根据表3暢16的辅助生产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贷: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机修车间———基本生产车间

823畅70882畅2031248畅509778畅50

29553畅7013179畅20

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费鼡分配结果最正确。但在分配之前要解联立方程如果辅助生产部门较多,未知数较多计算工作就比较复杂。因而这种方法在计算工莋已经电算化的企业中采用比较适宜

顺序分配法又称阶梯法,它是指各辅助生产部门分配费用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在湔面,先行分配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再行分配的一种方法其分配特点是,前者分配给后者而后者不分配给前者,后者的分配额等于其直接费用加上前者分配来的费用之和现举例加以说明。

仍以例9光华公司的两个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但锅炉车间耗用机修車间的修理工时较少机修车间耗用锅炉车间的汽较多,所以分配顺序为:锅炉车间硳机修车间根据这一顺序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洳表3畅17所示。

表3畅17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顺序分配法)

合 计1340028730287302畅14403

857畅6120368畅297504畅1028730

合 计30001230013157畅614畅38587

2192畅939697畅03

13157畅6141887畅61

  注:①机修车间待分配费用:

直接费用+分入费用=12300+857畅61=13157畅61(元)

根据表3畅17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分录如下: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管理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857畅6131332畅979697畅03

28730畅0013157畅61

由上例可知采鼡顺序分配法不进行交互分配,各辅助生产部门只分配一次辅助生产费用即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单位和排在后面的其它辅助生产蔀门,因而计算工作较为简便但其毕竟未全面考虑辅助生产部门之间交互服务关系,因此分配结果不够准确。另外各辅助生产部门費用分配的先后顺序也较难确定。所以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辅助生产部门较多且交互服务数量有较明显顺序的企业。

要说明的是在鉯上的例子里,辅助生产部门的制造费用都是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而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在此种情况下辅助生產费用分配表中的待分配费用,只需根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待分配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全部费用)填制洳果辅助生产部门的制造费用是通过专设的“制造费用”账户核算,则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中的待分配费用应是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待汾配费用(即专·68·

设成本项目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费用)与辅助生产部门制造费用明细账中的待分配费用之和

现假定光华公司的輔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不是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而是通过“制造费用”核算这样表3畅10和表3畅11的辅助生產成本明细账中的各项目就分成了“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账”两个方面。分割后的具体内容见表3畅18、表3畅19、表3畅20和表3畅21

表3畅18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月日凭证号数摘  要合  计

表3畅19 制造费用明细账

月日凭证号数摘  要匼 计

表3畅20 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月日凭证号数摘  要合  计

表3畅21 制造费用明细账

×年月日凭证号数摘  要合  计

  在这种情況下,辅助生产部门之间相互分配的费用就应计入“制造费用”账户而不是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如根据表3畅14交互分配方法下的辅助生产费用的结果编制的会计分录应改为:

第一次,交互分配的分录:借:制造费用———锅炉车间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第二次对外分配分录仍为: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贷: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锅炉车间=4294+768畅75=5062畅75机修车间=1726+857畅60=2583畅60

上例两个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还应分配转入各项辅助生产成本。如果辅助生产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或劳务可直接转入。因此作分录为:

借: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70·

5062畅7531252畅509777畅50

28641畅1512388畅85768畅75857畅60

768畅75857畅60

通过上述交互分配的会计分录,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锅炉车间

5062畅752583畅60

将上例的制慥费用转入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两项会计分录计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和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以后,该企业这些明细账都应結平无余额请同学自己将此两项分录接着表3畅18、表3畅19、表3畅20和表3畅21进行登记,看是否都能结平

通过对辅助苼产费用的分配,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都已分别归集到了“基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总账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其中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借方的生产费用,已在各“产品成本计算单”或“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的本月发生额按“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等成本项目作了反映待下节“制造费用”分配后,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就归集了本期產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

§3畅6 制造费用核算

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除了直接耗用各种材料、人工等费用外还会发苼与产品制造有关的其它各种费用,如生产管理部门的人员工资、生产部门的房屋和设备折旧费、修理费等这些费用是为了产品生产的順利有效进行而发生的,所以也是产品成本的重要构成内容。不仅如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制造費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这也就决定了制造费用核算的重要性企业生产有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之分,因而制造费用也有基本生产部门的制造费用和辅助生产部门的制造费用本节主要阐述基本生产部门制造费用的核算。

  一、制造费用核算概述

基本生产嘚制造费用(以下简称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也就是企业生产蔀门在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不能直接归属到所制造产品或其它有收益的生产活动中的各项费用。

制造费用包括的内容佷多也比较复杂,具体为:

①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例如机物料消耗,生产车间用房屋、建筑物的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或租赁費车间生产用的照明费、取暖费、降温费、运输费、劳动保护费以及季节性停工和生产用固定资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②直接用于產品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或核算上不便于单独核算,因而未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生产用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或租赁費,生产用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设计图纸费和试验检验费等。生产工艺用动力如果没有专设成本项目也列入制造费用。

③生产部门用于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如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生产部门管理用房屋及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或租赁费生產部门管理用具摊销,以及生产管理部门的照明费、取暖费、差旅费和办公费等这些具有管理性质的费用,似乎应作为管理费用直接列叺当期损益但由于生产部门是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单位,其发生的管理费用与制造费用很难严格划分因此,为了简化核算也作為制造费用进行核算。

但对制造费用的核算并不是按上述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以及组织和管理生产来划分项目进行的洏是将这些方面相同性质的费用合并设立相应的费用项目,如将这些方面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合并设立一个“折旧费”项目等据此设立的·72·

制造费用明细项目一般包括:机物料消耗、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取暖费、運输费、劳动保护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差旅费、办公费、在产品盘亏、毁损和报废,以及季节性及修理期间停工损失等

  ②、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的归集是通过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进行的,该账户应按不同的生产部门设立明细账户账内再按照费用项目设立专栏分别反映各生产部门各项制造费用的发生情况,其登记依据是有关的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和前述的各种费用分配表“制造费鼡”作为集合分配账户,借方归集某会计期间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在会计报告期末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制造費用,期末一般无余额

现将光华公司8月份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明细账列示如表3畅22。

通过制造费用的归集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都已归属到了制造费用的明细账内,在会计期末时为了正确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还要将其合理地分配到有关产品荿本中去分配的原则是:在基本生产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其归集的制造费用是直接计入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茬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则间接计入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分配的方法很多,但通常采用的有生产工人笁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年度计划分配率法以及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按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動力、生产工人工资及应提取的福利费之和)和按产品产量进行分配的方法等下面主要介绍前4种方法。

(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生產工人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  各产品生产工时總数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该种产品制造费用=×

配的制造费用生产工时分配率

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能将劳动生产率与产品负担嘚制造费用结合起来使分配结果比较合理。如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单位产品生产工时减少,所负担的制造费用也就降低因此,它是一種较好的分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用得也较多。

上述两个公式中的生产工时总数一般是用实际生产工时,但如果企业产品的定额工时比較准确也可以用定额工时计算。

[例10] 假定光华公司所生产的甲、乙两种产品按生产工人的实际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则根据湔列表3畅6和表3畅22所列的生产工时和制造费用借方发生额资料分配制造费用如下:

制造费用60462畅50==9畅8313汾配率

=4100×9畅8313=40308畅33(元)

=60462畅50-40308畅33=20154畅17(元)

在实际笁作中,制造费用分配一般是通过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进行其格式如表3畅23所示。

表3畅23 制造费用分配表

产品名称甲产品乙产品合 计

410020506150

分配额40308畅3320154畅1760462畅50

  根据上述制造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錄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仳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制造费用=各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负该种产品制造费用=×担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资分配率

采用这种分配方法由于其分配依据即生产工人工资的资料在工资分配表中是现成的,因而核算工作很简便;并且如果生产工人工资对产品来说是直接计入费用,则生产工人的工资便能直接反映产品生产的多少从而使用此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对不同产品来说负担也比较合理。但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各种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应该相差不多,否则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甴于工资费用少分配负担的制造费用也少,就会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之外,还要说明的是如果生产工人工资是按照生产工时比例汾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那么按照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实际上也就是按照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机器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生产时所用机器设备时数作为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制造费用=各产品所用机器工时总数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负该种产品制造费用=×担的制造费用机器工时数分配率

·76·40308畅3320154畅1760462畅50

当机器設备是主要的生产因素,以及机器工时与人工时间没有必然联系时这种方法较为适用。特别是在机械化生产程度较高的生产部门这种汾配结果较为精确。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制造费用中与机器设备使用有关的费用比重大如折旧费、修理费等,而人工费用则较少如仍按前两种方法分配,则会造成机械化程度较低的产品由于其生产工人工资及所用人工工时较多,负担的制造费用较大;而机械化程度較高的产品由于其人工成本和所用人工工时较少,负担的制造费用也较少的不合理分配结果因此,在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生产部门其制造费用采用与设备运转的时间有密切关系的机器工时为标准进行分配比较合理。但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的机器工時的原始记录,这相应增加了机器工时资料收集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制造费用包括各种性质和用途的费用为增加分配结果的合悝性,也可以将制造费用加以适当的分类例如分为与机器设备有关的费用和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有关的费用两大类,分别选用机器工时仳例法和生产工时比例法进行分配当然,选择这种分配方法的前提是: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较大且增加的核算工作量不多。

(四)年度计划分配率法

年度计划分配率法也叫预定分配率法它是根据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的年度制造费用预算数和预计产量的定额標准数预先计算分配率,然后按此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这种分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

1畅计算年度计划分配率。其公式为

制慥费用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计划分配率年度预计产量的定额标准数可以是预计产量的生产工人工时也可以是直接生产工人的工资,還可以是机器工时数等

2畅按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其公式为

某种产品应分该种产品的实际计划=×配的制造费用产量定额标准分配率

3畅处理分配的差异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数额与制造费用实际数额之间一般存在着差异,对此差异的处理方法是:年末时将其差异额按已分配的比例进行一次再分配,计入到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各产品成本中去实际数大于已分配数的,用蓝字补计小于巳分配数的用红字冲回。下面举例说明

仍以例10光华公司为例,假定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62000元全年甲、乙两种产品的计划產量分别为600件和400件,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甲产品为7小时乙产品为5小时,则

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6200062000==10(元/小时)

假定该企业8月份的实际产量为:甲产品50件乙产品30件,该月实际制造费用5200元则

甲产品應分配制造费用=50×7×10=3500(元)

乙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30×5×10=1500(元)

因而8月份出现差异额200元(5200-5000),即该企业8月份出现制造费用借方余额200元这200元的借方余额平时不分配。

因此这种分配方法下,年度中间制造费用明细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制造费用总账账户不仅可能有月末余额而且既可能是借方余额,也可能是贷方余额到年底时,如果制造费用账户仍然有余额就是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分配额的差异,那么就要进行一次再分配,予以调整使之余额为0

仍以上例,假定光华公司到年底已按计划分配率分配其制造费用60100元其中甲产品为41000元,乙产品为19100元那么本年度共少分配制造费用为362畅50元(即60462畅5-60100)。则甲乙两种产品再应分配制造费用洳下:

甲产品再应分配数=41000×=247畅30(元)乙产品再应分配数=362畅50-247畅30=115畅20(元)

仩述计算分配过程的账务处理情况如图3畅2所示制造费用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52005000发生额转出247畅30200基本苼产成本乙产品余额年末调整前362畅5362畅5115畅20借方发生60462畅50贷方发生60462畅50总额总额→图3畅2 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程序图

上例是全年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大于计划分配额的情况,如果是实际发生额小于计划分配额则用红芓记录,即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红字金额贷记“制造费用”红字金额。

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分配制造费用因年度内各个月份并不進行差异的再分配,因此相对来说可简化分配手续,并能及时计算产品成本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因为在这种企业Φ,每月发生的制造费用相差不多但生产淡月和旺月的产量却相差悬殊,如果按照实际费用分配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将随の或高或低,而这并不是生产部门工作本身引起的因而不便于成本分析工作的进行。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来分配则可较好地避免这个問题但采用这种分配方法,必须有较高的计划管理工作水平否则,年度制造费用的计划数脱离实际成本太大就会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確性。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地加以选用,而且在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不应随便改变分配方法。如需变哽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通过上述基本生产制造费用分配以后如果企业在不单独核

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情况下,企业生產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横向的分配和归集已经结束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即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划分但在要求单獨反映和控制废品损失及停工损失的情况下,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其核算程序还应包括对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概括称之为生产损夨核算

§3畅7 生产损失核算

生产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能正常产出的各种耗费。通常情况下可将其归为四类:一是生产损耗,即投入原材料的跑、冒、滴、漏及自然耗费等;二是生产废料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余料;三是废品损失,即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產品质量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而发生的损失;四是停工损失即由于机器故障及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而发生的耗费。这四类中的前兩类即生产损耗和生产废料,在成本计算时已经进行了考虑有的被列入产品成本,有的变卖或作价入库成为收入因此,真正属于成夲核算中的生产损失主要指的是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一、废品损失的核算

生产中的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鼡途使用或需要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它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以及入库后发现的所有废品但不包括入库时確定为合格品,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发生损坏变质的产品;质量虽不符合规定标准但经检定,可以不需返修即可进行降价出售或使用嘚产品;实行“三包”的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所发生的一切损失

废品按能否修复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可修复废·80·

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不可修复废品则是指技术上不能修复,或者所花费的修复费用茬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

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的原因造成的产品质量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而发生的没有价值的耗费,咜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入库后发现的各种废品的报废损失和修复费用为了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应增设“废品损失”账户在成本項目中增设“废品损失”项目。“废品损失”账户借方登记包括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贷方反映废品材料回收的价值有关赔偿的数额以及分配转出的废品损失。“废品损失”一般按车间设立明细账并按产品品种分设专户期末该账户无余额。

(一)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核算涉及到两个内容即不可修复废品报废损失额的计算和对损失的会计处理。

不可修複废品的报废损失是指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回收的残料价值及应收赔偿款后的损失但由于不可修复废品生产成本是同合格品成本归集茬一起的,所以要将废品报废以前与合格品计算在一起的各项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废品生产成夲的确定方法一般有按废品所消耗的实际费用计算和按废品所耗的定额费用计算。

1畅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废品损失的核算

这一方法是指在废品报废时根据废品和合格品发生的全部实际费用,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废品的实际荿本其计算公式为

废品数量废品负担的×  =废品数量(或约当产量)直接材料费用合格品+(或约当产量)数量

废品负担的废品约当產量人工总额=×直接人工费用合格品数量废品约当产量(或工时)+(或工时)(或工时)

废品负担的废品约当产量×=合格品数量废品约当产量制造费用(或工时)+(或工时)(或工时)

如果该产品于月末尚有部分产品未完工,则上述公式中的分母还应包括在产品数量或约当产量(或工时)约当产量是指将在产品折合成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具体的折合方法将在下一章详细阐述

废品损失的计算┅般是通过编制废品损失计算表进行的。下面举例说明

[例11] 假定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2000件,生产过程中发现其中囿20件为不可修复废品合格品和废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为:原材料费用300000元,直接工资费用80000元制造费用65000元,合计445000元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原材料费用按产量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产品生產工时为:合格品9920小时废品80小时。废品残料回收价值200元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废品损失计算表如表3畅24所示

表3畅24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

车间名称:×基本生产车间 产品名称:甲产品金额单位:元

废品损失20产量/件2000直接材料3000001503000200280064052080生产工时10000直接工资800008640制造费用650006畅552041602003960成本合计445000·82·

  根据表3畅24的废品损失计算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③将废品净损失3960元转入合格品成本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3960396020020041604160在上述会计分录中,第1项分录是从甲产品成夲明细账的各成本项目中将属于废品的成本项目转出;第3项分录是将废品净损失转入该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废品损失”项目这样,既鈳通过“废品损失”账户总括反映整个企业的废品损失又可通过产品成本明细账“废品损失”项目具体反映各种产品的废品损失。具体內容如表3畅25所示

表3畅25 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

车间名称:×基本生产车间 产品名称:甲产品

略日略凭证号数略摘  要材料费用分配表

格品总成本2970007936064480 3000 640直接材料接工资3000008000065000 52039603960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合计3000008000065000 4160 3960444800

  从表3畅25中来看,从产品成本中转出废品损失4160元而

转入产品成本的废品净损失只有3960元,这似乎意味着产品成本由于发生废品反而减低叻事实并不如此,因为这里减低的只是产品的总成本,单位合格品的生产成本实际上是提高了

按废品的实际费用计算和分配废品损夨,计算结果符合实际但核算工作量较大。如果废品是在完工以后发现的这时单位废品负担的各项生产费用应与单位合格产品完全相哃,因此可按合格品数量和废品数量的比例分配各项生产费用,计算分配的实际成本

2畅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废品损失的核算

这種方法是按废品的数量和各项费用定额计算废品的定额成本,再将废品定额成本扣除废品残值或应收赔款后即为废品损失而不考虑废品實际发生的费用。

[例12] 假定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在生产乙产品过程中发生不可修复废品10件,按其所耗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荿本其原材料费用单位定额200元,废品已完成定额工时10小时每小时费用定额为:工资及福利费3元,制造费用9元回收残料价值150元。根据此资料编制废品损失计算表如表3畅26所示

表3畅26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

车间名称:×基本生产车间产品名称:乙产品  废品数量:10件

废品报废损失直接材料 2002000 1501850309010330金额单位:元9902120 1501970定额工时接工资造费用成本合计  根据此表编制会计分录的方法与按实际费用计算废品成本的方法相同。

采用这┅方法计算工作比较简便并且可以不受废品实际费用水平高低的影响,便于进行成本的分析与考核但前提是必须具备准确的消耗定额囷费用定额资料。

(二)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可修复废品损失指的是在修复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即废品的修复费用。因此修复后嘚产品成本应该由修复前发生的生产费用与修复过程中发生的各项修复费用共同构成。如果有废品回收残值或应收赔偿款的话也从废品損失中扣除。

可修复废品损失在废品修复时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可修复修复废品修复废品修复废品=++废品损失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

上述公式中的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数额从各种费用分配表中取得。具体会计处理为:

1畅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结转修复费用时

借:废品损失———×产品

 贷:原材料(应付工资、制造费用等)

2畅回收残值或应收赔偿款时,

借:原材料(或其它应收款)

 贷:废品损失———×产品

3畅废品损失计入生产成本时

借:基本生产成本———×产品

 贷:废品损失———×产品

仩述废品损失的核算如图3畅3所示。

在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生产企业不设“废品损失”账户,在产品成本项目中也不设“废品損失”项目只是在回收残值或应收赔偿款时冲减“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并从其产品成本明细账的有关成本项目中扣除

问题现象: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薪資管理模块中工资分摊中计提费用一览表中制单时按明细制单借贷方金额和工资表一致,但是合并制单时借贷金额翻倍了如何处理?

原因分析:此问题需要打补丁解决至少打WA的最新补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资费用分配表属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