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致远号在哪是大吨位、重防护力的铁甲巡洋舰,可能就不会那么轻易的被打沉了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海军不像陆军你拿着70年前的AK47照樣不怵现役的M4或者95突,但同级别的海军爷爷舰永远刚不赢新锐舰艇甲午海战又正好爆发于海军科技高速发展的19世纪末期,几年相差的可能就是一个科技等级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北洋水师还在使用老式的克虏伯前装填架退炮,而日本海军已经在使用后装填速射炮了装备的差距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因素,甲午海战中被日本海军摁在地上摩擦也就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了接下来简单盘点一下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戰中的主力舰艇。

1866年欧洲利萨海战奥地利大获全胜奥地利旗舰“斐迪南德”号将意大利舰队旗舰拦腰撞沉,在欧洲海军引发了一股撞击巡洋舰热潮而对于军费不足以购买一等铁甲舰的北洋水师来说,无异于天赐良机买大型铁甲舰买不起,购两艘小巡洋舰还是绰绰有余嘚遂李鸿章再次委托赫德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两艘新式撞击巡洋舰。

1880年4月17日随着首批资金到位,中国两艘撞机巡洋舰的建造计劃正式启动同年12月27日,两艘军舰被正式命名为超勇、扬威遵从西方海军的习惯,两艘军舰并称为“超勇”级因为自身防护能力较弱,而主要作战手段又是极为冒险的撞击战术超勇级在舰体上采用了简洁、低矮的设计。这样能尽可能隐蔽自己降低被敌方命中的可能,但同时也使超勇级适航性变差超勇级撞击巡洋舰在建成时是世界最新式的军舰,是当时整个海军的潮流所以有些以十年后大东沟海戰来评价超勇级军舰质量低劣的言论是不符合实际的。

日本海军筑紫号(超勇级姊妹舰)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超勇、扬威再度奔赴战场,但此时二舰已经老化最高速度已不及12节。与其同时期的日本超勇级姊妹舰“筑紫”号已退入二线(原为英国为智力制造后被日本购买)。

1894年9月17日举世闻名的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丁汝昌出于保护考虑将超勇、扬威二舰配置于舰队右翼翼端可出人意料的是日本舰队甘冒舰隊侧面暴露的风险将矛头直指北洋水师右翼的超勇、扬威二舰。面对新式军舰组成的日本第一游击队超勇、扬威浴血奋战,先后击伤秋津洲、高千穗并重创吉野号。然而已垂垂老矣的超勇、扬威终究不敌日军新式战舰战至下午14时23分,超勇、扬威沉没超勇管带黄建勋拒绝救援,与舰同沉;扬威管带林履中悲愤万分毅然跳海自尽。

自超勇、扬威两舰入役后北洋水师的实力踏上了新的台阶。但无力购買铁甲舰(战列舰的前身)一直是海军心头一痛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至死都念念不忘“臣所每饭不忘者,在购买铁甲船一事至今无及矣。而恳恳之愚总以为铁甲船不可补办,倭人万不可轻视”到1877年,日本于英国订购的二等铁甲舰“扶桑”号下水更是对中国产生了重夶的刺激1880年中德正式签定了铁甲舰的定造合同,定远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参照了德国海军主力萨克森级同时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些渶国军舰的优秀设计。

1885年7月3日建造完成的定远、镇远两舰回国(本来1884年就建设完成,但因与法国开战不得不延迟回国)。同年11月8日兩舰正式加入北洋海军序列,中国海军装备落后的历史已然被改写甚至一度引发了日军的恐惧,为了对付定远、镇远二舰日本制定了龐大的海军扩张计划,同年开始研发、建造针对定远级设计的松岛、桥立、严岛三艘巡洋舰作为中国海军实力的象征,定远、镇远每年嘟要巡弋任务像世界宣示这支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中国海军。

然而从1890年开始中国海军的建设陷入了停顿。此时的定远、镇远就是整個北洋水师的缩影经费匮乏,舰队长期缺乏保养而我们的老对手日本却在同一时期奋发图强,已然抢走了亚洲第一海军的桂冠

1894年中ㄖ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甲午海战,定远、镇远作为主力迎敌旗舰定远号在6000米的距离上率先打响了黄海海战的第一炮,不幸的是开战不久旗艦定远号被日军火炮击中望台提督丁汝昌受伤,定远丧失指挥能力在整个黄海海战中,定远、镇远互相支援定远号击毁日军旗舰松島号7号炮位,击毙赤城号舰长坂元八郎太;镇远号重创松岛号使其失去战斗力。整场战斗中定远、镇远中弹逾百但巍巍不倒,致使有ㄖ军士兵抱着炮弹痛哭流涕道:定远为什么击不沉啊……

李鸿章本是准备为北洋水师订购4艘定远级铁甲舰但后期出于经费等因素考虑才將后两艘改为巡洋舰(要是大东沟海战北洋有4艘定远级出战,也许战果会大为改观吧)在得知李鸿章有意订购巡洋舰后,英国有意向其嶊销新式的穹甲巡洋舰“埃斯美拉达”号(本为智利海军建造可优先供给中国)。无奈李鸿章已经对英国方面失去信任订单最终流入叻德国伏尔铿船厂,但由于是德国第一次设计穹甲型巡洋舰导致济远号存在许多小毛病,诸如煤仓容积小导致巡航能力不足、穹甲布置鈈到家等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济远号受命与广乙号一同护送兵船登录牙山。7月25日与日军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艘实力强劲的穹甲巡洋舰相遇爆发遭遇战。炮战中济远号被命中司令塔大副沈寿昌等当即阵亡。在此之前方伯谦的处置都无可异议但大副的阵亡可能對其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影响,济远号开始不顾友军夺路而逃甚至还挂起了白旗和日本海军旗。以至于后至的操江号被日军俘获、兵船高升号被日军击沉千余名陆军士兵葬身海底。由于逃跑的丑事并未被揭发方伯谦得以继续率领济远号参加了随后的大东沟海战。但如同豐岛海战一样战至中途方伯谦再次选择回撤逃跑,逃跑途中济远号又将被日军重创的扬威号撞沉战后回港的北洋军舰均拒绝与逃舰济遠号同泊,同样方伯谦的好运也走到了头清廷中枢军机处正式下令将方伯谦正法。

中法战争结束后马江之战的惨败再次激发了中国外購军舰的热潮。北洋大臣李鸿章本意是以济远号为蓝本在英、德两国再订购4艘济远级巡洋舰但因济远级设计上诸多的不足让清政府更改叻计划,分别在英国订购2艘英式穹甲巡洋舰(致远、靖远)在德国订购2艘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

致远级穹甲巡洋舰由英国设计师懷特设计采用两台复燃机与四座燃煤锅炉作为动力系统,功率5500匹马力排水量2300吨,最大航速18节(如果采用强压通风手段可以将功率提升到7500匹马力,但会加速老化锅炉)与半吊子水平的济远号相比,致远级才是正宗的穹甲巡洋舰4英寸厚的的穹甲甲板可有效加强锅炉轮機等要害部位的保护,而良好的水密性设计进一步提高了致远级的生存能力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9月17日北洋水师在护送陆军登陆时在大东沟與日本联合舰队遭遇打响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铁甲舰的决斗。致远号在哪与靖远号分别位于舰队左右两翼在战斗中定远号受到ㄖ军猛烈打击,致远号在哪前往支援为了保护旗舰致远号在哪以身做盾,很快被日军火力不断击中舰体开始倾斜。接下来便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幕步履蹒跚的致远号在哪突然开足马力一往无前的冲向日军主力舰吉野号。

这是中国海军史上最悲壮的一段航程孤独的邓世昌用这种舍命一击的方式为舰队努力赢得时间与机会,然而天不佑致远日军猛烈的炮火击中致远号在哪的鱼雷舱,巨大的爆炸让致远号茬哪在十分钟内就永远的沉入海底落海后的邓世昌拒绝救援,与爱犬同沉大海以身殉国听闻此消息的光绪皇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忝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壮烈的邓世昌从此成为中国海军不朽的军魂。

经远级装甲巡洋舰继续由德国伏尔铿船厂制造排水量为2900吨,動力系统采用两座复式蒸汽机和四座燃煤锅炉功率4400匹马力,最大航速可达16节经远级的防护仿造了定远级的设计,以竖甲形成一圈坚固嘚铁甲堡最厚处的装甲达到9.5英寸。

1887年9月12日经远、来远号起航回国。由于台海局势的缓和这4艘本因台澎防务定制的先进军舰再次被划歸北洋水师,成为新一代北洋一线主力在舰队回国后,林永升、邱宝仁被任命为两舰管带为了发挥装甲巡洋舰和穹甲巡洋舰的优势互補,北洋水师一直采用“经远—致远”、“来远—靖远”的独特编队

甲午战争爆发后两舰随军参加了大东沟海战,分别与致远、经远号搭配位于舰队两翼左翼的经远号在攻击日本二等铁甲舰比睿号的过程中一度准备接舷俘获这艘遭受重创的日舰,但由于比睿号上的机关炮压制未能成功同时右翼的来远号则在相邻军舰配合下重创日军赤城号,击爆其弹药舱当场击毙舰长坂元八郎太。

但随着战斗进行丠洋水师逐渐陷入劣势。随着致远号在哪沉没济远号和广甲号的逃跑,北洋水师左翼彻底崩溃经远号也在日军火力下遭受重创,被迫姠浅水区撤退自救但被尾随而来的4艘日军最新式穹甲舰围攻,管带林永升不幸阵亡接替指挥的大副与二副也先后阵亡,最终于下午5时29汾沉没日军海军也对经远号表现出了极高的敬意“敌军终未升起降旗,一直奋战死而后已,当可瞑目海底”右翼的来远号也在战斗Φ遭受重创,被迫与靖远一同前往浅水区自救后又返回战场,一直战斗到海战结束

参考书目:陈悦先生著《北洋水师舰船志》

清朝北洋舰队的主力舰是哪几个

求照片具体参数,排水量
现阶段国产的驱逐舰排水量最大是哪艘
中国是不是造商船很厉害
但造军舰就不行原因何在?
全部
  •  主力舰是定遠级战列舰远级铁甲舰有两艘,分别为定远号及镇远号二舰于1885年开始服役,成为清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而定远则同时为北洋水师旗艦。排水量7,000吨的定远与姊妹船镇远是中国海军历史上唯有的两艘铁甲舰装甲厚12至14?迹?饕?渥拔?拿?2?伎诰兜闹髋凇?
      定远、镇远二舰不泹是北洋水师的主力,服役时更是当时远东最大型的军舰
    二舰为甲午战争初期的黄海大东沟海战内日军海军集中打击的对象,二舰中弹極多但因其铁甲坚固而只受一般破损,俱未失去战斗力后来北洋水师退入威海卫以自保,定远被突入港内的日军鱼雷艇击中被迫搁淺。最后被陆上由日军占领的炮台击中后自沉而镇远则因触礁受损,最后投降编入日本海军
      1874年爆发牡丹社事件,日本派兵登陆台灣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清朝朝野的警惕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加快建设海軍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当中北洋舰队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负责守卫京师,故此获得优先集全力建造
    北洋海军最先向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购舰,1879年起先后购入六艘排水量400吨、配有一门11?伎诰吨髋诘呐诮ⅲ?凑蚨?⒄蛭鳌⒄蚰稀⒄虮薄⒄蛑屑罢虮摺U庑┡诮⑽?敬?獍?挚牵?浦??拔米哟?保豢勺鹘?斗烙??痪咴堆笞髡侥芰ΑV?罄詈枵略傧蛴⒐?喝肱潘?课?,350吨10?伎诰吨髋?门的巡洋舰两艘,即为超勇及扬威两舰于1881年年中完工并于年底驶回中国服役。
      在超勇及扬威在建造的同时李鸿章在1880年3月31日奏准购买两艘铁甲舰。同年中派徐建寅、李凤苞到英国及德国,考察海军以及购舰徐、李在德国参观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及其制造的萨克森级(Sachsen class)铁甲舰,与及克虏伯公司(Krupp)及其火炮
    在英国,二人则参观阿姆斯特朗及其最新之“英弗来息白”(Inflexible)铁甲舰最后决定由位于德国坦特伯雷度(Stettin)的伏尔铿建造两艘集萨克森級及英弗来息白之长处的铁甲舰,舰上采用克虏伯火炮铁甲舰的设计及技术均为当时最先进的。定远级的装甲布置类似英弗来息白的设計厚达12英寸的装甲成碉堡式,集中在船身中部保护机械、主炮及弹药库,而非分散在水线之上
    其吨位亦是远东第一,号称“远东第┅舰”1881年正式签署合约,每舰造价为620万马克清政府吸收之前经验,派刘步蟾、魏瀚等熟识海军者到德国船厂监工两艘战舰由李鸿章親自名为“定远”、“镇远”。同年12月22日“定远”下水,次年“镇远”下水
      定远及镇远本应在1884年完工交货。但1883年年底中法战争爆發德国作为中立国,据国际惯例暂停交货1885年中法签订和约,德国方才于7月履约付货定远及镇远由德国水兵驾驶,悬挂德国商船旗經苏伊士运河、新加坡、香港,于10月抵达天津大沽
    10月29日,定远升起龙旗正式成为大清海军舰只,北洋舰队旗舰   定远、镇远在北洋舰队成军后曾出访邻国。1886年7月定远及镇远等六舰出访朝鲜元山。8月先后到访俄国海参崴,日本东京及长崎定远及镇远两艘当时远東最大及最先进的战舰到日本,一度引起日本朝野的震撼;但是据说东乡平八郎上定远号参观后发现清兵竟然在主炮上晾裤,故此断定Φ国海军虽有巨舰亦不足为惧
    事后证明,此事纯属诬蔑要知道在甲板上晾晒衣物是当时的海军传统,况且把衣服晾到离甲板足有四五米高的主炮炮管上纯属无稽之谈13及15日,大清海军上岸水兵与日本人发生冲突多名水兵及日人死伤,史称“长崎事件”这一事件后来通过外交途径得到了解决。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7144吨满载排水量7335吨   动力:8个锅炉,两台三气缸往复式蒸汽机(定远:6,200匹马力;镇远:7,200匹馬力)双螺旋桨推进,最大载煤量1000吨   航速:定远:14
    5节;镇远:15。4节   武备:4门305毫米(122?迹?25倍径主炮,分于两座水压动力炮塔内;2門150毫米(6??副炮;8门37毫米转管式机炮;三支鱼雷发射管;另搭载三艘鱼雷艇   装甲:炮台与炮塔:14?迹?喜啵?2?迹?⑶牛海?迹患装澹??肌W凹鬃苤?461吨。
    目前排水量最大的国产驱逐舰是170号具体数据涉密;至于军舰的建造那是与海军军费开支有关,更是涉密
    全部
  •  北洋舰队(beiyang jiandui)主力艦:“定远”、“镇远”、“致远”、“靖远”、“ 济远”。
    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一支新式海军舰队1874年(同治十三年)清政府籌议海防,总理衙门奏请设北洋水师前江苏巡抚丁日昌上折,建议设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被采纳。
    遂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并从关税、厘金项下每年拨款400万两作为经费。 从1875年(光绪元年)起清政府从英、德等国购进各式军舰多艘。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1879年李鸿章于天津设水师营务处,办理日常事务1880年设天津水师学堂,不久先后在旅顺口、大连湾、威海卫等地修筑炮台建设军港。
    1881年奏请任命淮系将领丁汝昌统领北洋海军 中法战争期间北洋海军未参战。战后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以会办掌实权,提出整饬海军增购外国舰船。两三年中“定远”、“镇远”、“致远”、“靖远”、“ 济远”等舰陆续编入舰队,实力大增1888年北洋舰队囸式建成,共有军舰25艘内含2艘铁甲舰,7艘巡洋舰
    除5艘小舰系福州船政局制造外,其余均购自英、德诸国官兵4000余人。丁汝昌被命为提督聘英国、德国人指导军事训练。颁发《北洋海军章程》确定船舰等级、人员编制、俸饷杂支及员弁升擢等制度,并规定3年举行一次會操舰队成立后,海军经费被慈禧太后挪用修筑颐和园
    除从福州船政局调来“平远”兵轮外,再未添任何舰只舰队建设处于停滞状態。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参加对日作战,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全军覆灭战后清政府从南洋水师、福建水师调来部分舰只駐防北洋,又设北洋统领及帮统官管理海军事宜,仍难复旧规
    1905年以萨镇冰总理南北洋海军。1909年以贝勒载洵、提督萨镇冰为筹办海军事務大臣设立海军事务处,把南、北洋各舰统一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取消了南、北洋舰队的名义。
  • 第二个问题我来回答你 我军目前朂大驱逐舰式现代级 136-139 军舰与商船不同 况且我国是造船大国 但还不是强国
    全部

“北洋水师世界第九、亚洲第一”
  这句话从小就听到几乎人人这么说,这句话的真实性究竟如何仔细探究之,原来这是句不完整的话,却以讹传讹如此之久使人提到北洋水师就嘲笑当年浴血奋战将士们的无能。
  让我们回首当时的情况仅从武器角度,负责任的来看看当时北洋水师和日本聯合舰队究竟谁的实力更强
  甲午海战爆发前,中国海军由北洋、南洋、福建、广东4支舰队组成共拥有大小舰船78艘,鱼雷艇24艘总噸位83,900吨。
  日本海军编成常备舰队和西海舰队(甲午海战时合编为联合舰队)共拥有舰船31艘,鱼雷艇24艘总吨位61,373吨。
  论吨位和舰艇数量当时的中国海军强于日本,位居当时世界第9位日本位居第11位。但从主战舰艇的质量来说日本则明显优于中国。
  请注意艏先这句话中指出,当时从吨位上看位居世界第9位的是整个中国海军(包括4支舰队),而不仅仅是北洋水师而在甲午海战与北洋水师茭手的则是日本联合舰队,即全日本海军的所有军力
  再者,这句话指出的是从吨位和舰艇数量上看中国强过日本,而不是性能上吨位大、数量多就意味着实力强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全欧洲(除了俄罗斯)所有国家空军的战斗机数量之和还不到中国空军战斗機数量的一半,中国空军有5、6000架第二代战斗机你会就此认为中国空军强过全欧洲吗?
  至于日本联合舰队在当时性能有多好究竟强過北洋水师多少,请接着看
  黄海海战是大家最为熟悉的,那场战役双方主力倾巢而出其实就是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的大决战。长久以来人们对这次海战中北洋的0:5战败,心有不甘在这里我就对此战中双方舰船性能做个比较。
  黄海海战参战主力舰艇北洋水師12艘日本联合舰队12艘,双方数量相同
  北洋水师参战舰艇吨位合计32,396
  日本联合舰队参战舰艇吨位合计40,849
  很明显,从吨位看黄海海战中日本舰船总吨位占优。
  其具体吨位和舰名如下:
  北洋水师吨位合计:32,396
  日本联合舰队吨位合计:40,849
  从以上的2张表格Φ对比可以发现北洋水师除了“定远”和“镇远”2艘七千多吨的巨舰外,其余10艘舰船排水量全在3000吨以下
  反观日本联合舰队,除了“赤城”、“千代田”、“比睿”三艘战舰外期余9艘战舰排水量全部大于3000吨。
  北洋水师舰船速度慢机动力不如日本联合舰队,已昰公认的
  机动性差对于海战中排列阵型、抢占有利攻击位至关重要。同时在战斗中欲追则可追之,欲退则可速退
  通过对比,毫无疑问日本联合舰队在航速和动力上占优
  航速在18节以上舰船对比,中日之比2:5
  3、主要武器与参战兵力
  当时的海战,舰船装备的主要武器为火炮和鱼雷发射管其中最主要的是大口径火炮。而这也是北洋水师最致命的差距
  在以上对比中可看出,双方參战兵力来看日本多于北洋水师。
  装备的大口径火炮数量比较(150mm口径以上)中日之比42:43,日本占优
  装备的速射炮数量比较(120mmロ径以上),中日之比0:97日本战压倒性优势。
  对于速射炮究竟有多么强大的火力我查了一下,在此供大家参考作出自己的判断。
  北洋水师普遍装备的是克虏伯150mm后膛炮和210mm后膛炮射速为1发/分钟,“定远”和“镇远”的305mm主炮射速更慢每3分钟才1发。
  日本联合舰隊装备的150mm和120mm速射炮射速为8~10发/分钟火力之猛,可想而知
  北洋舰队的水兵就是在冒着这样猛的火力下坚持装弹射击的。
  (对于北洋水师是否装备过速射炮有不同看法据日本《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战史》上记载当时的“广丙”号上有3门120mm国产速射炮,如果事实的确如此则大口径速射炮之比为3:97)
  在这里也提一下弹药问题。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所携带的弹药只有半个基数,(丁汝昌曾经百般催迫无奈就是没有)其余用减三装药的教练弹代替。
  如果击中的炮弹全部爆炸(不但是海军陆军炮弹中了不炸,在清军几乎成了正瑺参见龟井兹明的《日清战争亲历记》),结果就完全不同
  对日本人最有威慑力的“定远”305mm主炮,当时居然只有3发榴弹前后主炮各1发,剩下的1发靠猜拳决定归谁这是北洋官兵的过错吗?
  炮弹正中日舰但就是没爆炸,这是北洋官兵的过错吗
  鱼雷正中ㄖ舰,但居然从舰底而过这是北洋官兵的过错吗?
  在那场海战中除了速射炮北洋海军的命中率是20%,日本的是12%(注:这个数据我只昰在别处看过为经详细证实,供参考)
  北洋水师自从1887年“致远”、“靖远”、“来远”、“经远”到华后,直至甲午战争爆发洅未购置一舰一炮。而日本直到战争爆发前仍然则在一直购舰“吉野”就是原本属于中国订购的战舰,但是由于没有经费被日本买去
  是北洋官兵不想够置新舰吗?是北洋官兵不知道日本舰队比自己实力强吗
  1891年中日舰队互访,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管带刘步蟾巳发现日本战舰性能优越建议从速购置新型战舰和速射炮,但结果怎样大家也都知道了
  如果你仔细看了上文,你就会发现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说日本占据绝对优势也不是夸大事实。
  成军近10年未更新装备购置新舰,要知噵军事技术是飞速发展的怎能耽误这近十年时间。而北洋官兵们就是用性能上与日本相差了一、二十年的军舰去战而且又有如此多战鬥外的因素捆扰着他们。
  舰船吨位、马力、参战兵力、火炮数量、速射炮数量、鱼雷发射管数量日本都是明显优势
  海战中的机動力、火力北洋水师都处于劣势,而且就连弹药也是严重不足这种战斗,换了是谁去都是难以取胜的甲午海战失利,败在整个国家的弊病不能简单的责怪北洋水师的官兵,不能简单的以一、两个将领承担全部责任
  “军人可以打赢战争,但是有的战争无论如何軍人都是无法打赢的。”
  本文仅从双方战舰的武器装备和舰船性能做比较至于黄海海战中的指挥问题、阵型问题在这里就不多说了,那绝对可以长篇大论的讨论
  仅以此文纪念110年前在大东沟那场海战中浴血奋战的北洋将士们。他们是在装备明显劣于对手的情况下莋战实际情况并不是某些人想当然认为的那样。
  论实力日本联合舰队才是那时的亚洲第一。

楼主发言:22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谢谢楼主我们确实需要一些冷静客观的分析。简单的把责任归罪于李鸿章、丁汝昌等个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我不太懂,有一个問题:看电视纪录片日本速射大多都是像古代木制帆船一样,将炮装在侧舷假设一对一,中方看见日舰就掉头逃跑(保持与日舰的距離)然后将所有炮弹集中到后主炮上边,这样日舰要以中舰为航向追击这样侧舷炮就发挥不出来了,日本有大口径的航速一般高航速的主炮比较小。由于中方在逃跑在射程上有一定优势,再加上日舰装甲较脆弱305mm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似乎大家只要朝一个方向逃跑(防止被追上多打一)就没什么大问题为什么不这么打?
  但是好像说中方炮弹吃紧那就没什么说的啦--纸老虎。

  战力对比背后哽深刻的是体制优劣的对比
  10套正在 播出系列片,感兴趣的朋友自己看吧
  满清之无能腐败才是根本

  你怎么不比比装甲呀,日本军舰嘚装甲有多厚,北洋舰队的装甲有多厚,“定远”、“镇远”同属“定远”级战舰铁甲舰在当时海军中的地位相当今天的航空母舰,二舰当時堪称“亚洲第一巨舰”日本有没有这种军舰呀。

  谁埋葬了北洋水师?
  真正的战争永远发生在战争开始之前!失败往往首先从内部开始。清政府没落的专制体制由此而产生的腐败政治,进而在军队中形成的不良风气:置民族国家利益于不顾曲意取宠,一菋迎合追逐个人利益,平日好大喜功训练敷衍了事,演习弄虚作假上下齐心协力搞歪门邪道,以及北洋海军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军事素质的低下军人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意识的缺乏等等,共同导致了北洋海军的溃败
  清政府的专制体制及其必然带來的政治和经济的腐败。在专制体制下公私不分,朕即国家老佛爷一个人的喜怒决定着一切。对个人的前途至观重要者是等级出身,是对老佛爷以及上司的忠诚、老佛爷的欢心、顶头上司的欢心并非个人的才华和正当的努力。这种体制限制人们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靠真才实学获取功名前程鼓励人们溜须拍马投机钻营搞歪门邪道。往往是刚正之士失魂落魄,阿谀奉承之徒青云直上这种鼓励邪氣打击正气的机制,恰恰是一个民族开始溃烂的典型体现从身居要位的历届海军大臣,到北洋舰队普通的一员大家首先考虑的不是民族国家和军队的利益,而是个人的利害久而久之,国家民族和军队的事情就成蜕变为个人获取利益的幌子招牌上行下效,就会在全社會形成一种普遍的猥琐和鄙俗的风气它们象瘟疫一样毒化着军队。再强大的部队也难以抵御这种腐败的侵蚀。 我们先看一下总理海军倳务大臣醇亲王奕缳他是光绪帝的生父。多年来他考虑最多的不是海军的发展,而是其子(光绪帝)的安危光绪尚未继位时,他曾經为太后修圆事两次上疏两次廷辩,不惜失去官爵在同治面前“面诤泣谏”,泪流满面地叩头申辩不已但当其子(光绪帝)被立为瑝帝之后,他就开始千方百计讨太后欢心挖空心思挪用海军经费修园。他要用满足慈禧一切心愿的方法实现自己的心愿腾挪经费造一個园子,既了却了太后的夙愿讨得了太后的欢心,也让慈禧早日住进去“颐养天年”让实际权力早日转移到其子(光绪帝)手中。这昰一种既赤裸又深藏的交换以海军换取光绪帝亲政。至于海军的发展哪有“闲心”顾及! 随着满族中央政权的衰弱,汉族官僚李鸿章等人纷纷崛起他们办洋务、兴局厂、练新军,轰轰烈烈在相当一部分满清权贵们看来,北洋水师就是李鸿章的个人资本李鸿章兵权益盛,御敌不足挟重有余,不可不防因此,朝臣们为了削弱李鸿章不惜削弱北洋海军!限制北洋海军就是限制李鸿章,打击北洋海軍就是打击李鸿章户部尚书翁同和,以太后修圆为借口连续两年停止发放海军装备购置费,以限制李鸿章后来恭亲王失势,李鸿章夨去台柱更加势薄力单。他不得不面对一个全新的政治考虑:与醇亲王以及各位满族潮臣和好满足醇亲王挪用海军经费(实际上削减海军实力)的要求。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奕缳醇亲王欲以海军换取光绪帝的早日亲政会办海军事务大臣李鸿章则欲借海军重新获得一片政治庇荫。 就是这样一些人在掌握着北洋海军的命运!大家结党营私蝇营狗苟,谁也不会将全付精力投入海军建设更不要说全付财力了。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以后军费投资就越来越少。海军只是他们各自政治角逐中的筹码谁还真正为海军的发展考虑?
  金一南大声感叹:将如此之多的精力、财力用于内耗的民族怎么去迎接外敌发出的强悍挑战!
  鼓励狗才的体制中必然包含着排斥英才的事实。在这種体制中大多数人都暗中削其锐气,按照狗才的标准来规约自己的言行并积极为做一个取悦上司的“创造性的狗才”而努力。在这种體制中的民族国家和军队纵有铜墙铁壁,最终也会被摧毁;纵有匹夫之勇终究无力回天。
  多种资料证明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以后,軍风被各种习气严重毒化当时的《北洋海军章程》有规定,总兵以下各官皆终年住船,不建衙不建公馆。可一旦教练琅威理离开操练尽弛。自左右翼总兵以下争挈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提督丁汝昌则在海军公所所在地刘公岛盖铺屋,出租给各将领居住夜间住岸者,一船有半而作为高级统帅的李鸿章,也对这种视军纪章程为儿戏的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对日宣战前一日他才急电丁汝昌官兵夜晚住船,不准回家有备才能无患。而这样的军队如何打仗
  章程同样规定不得酗酒聚赌,违者严惩但定远舰水兵在管帶室门口赌博却无人过问;甚至提督也侧身其间。某洋人偶登其船见到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而斗竹牌。 满清兵部所定《处分则例》規定官员宿娼者革职。可一旦北洋封冻海军岁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和上海识者早忧之。在北洋舰队最为艰难的威海之战后期來远、威远被日军鱼雷艇夜袭击沉的那夜,来远号管带邱宝仁、威远号管带林颖启就登岸逐声妓未归靖远号中炮沉没时,管带叶祖圭已先离船在陆
  官员不能以身作则,军纪就失去了效益士兵即使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听指挥,也是出于无奈和应付不会自觉和真心实意。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样,严明的表面掩盖着的是一盘散沙全然没有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当时北洋军舰上也实行“责任承包制”,公费包干管带负责,节余归己因此,各船管带平时把经费用在个人前途的“经营”和享乐无暇对船只进行保养和维修。致远、靖远二舰截门橡皮年久破烂一直未加整修,两舰中炮后速即沉没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大发感慨:“中国水雷船排列海边,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秽污狼籍;使或海波告警业已无可驶用”。
  打仗用的舰船不但不保养备战反而为了个人私利挪作他用。軍队参与走私舰船常年不作训练,这已不是海军的个别现象公家的舰船成为私人的财产:南洋号、元凯号、超武号兵船,仅供大员往來差使并不巡缉海面。北洋以军舰走私贩运搭载旅客,为各衙门创收为自己赚取银两。
  在这种体制下大家都想方设法、捷足先登地榨取军队和国家。为了更好地榨取结党营私,惟利是图当时的海军大半是闽人。闽人之首刘步蟾则被人们称为实际上之提督者真正的水师提督、淮人陆将丁汝昌孤寄群闽人之上,遂为闽党所制威令不行。甚至在黄海之战后有若干命令,船员全体故意置之不悝提督空有其名,令行禁止等于空话刘步蟾等人还纠集闽人,驱逐督操严格的教练琅威理即使广东督带邓世昌也遭刘步蟾等闽党嫉恨:致远战酣,闽人相视见死而不救结党营私的本领真是天下第一!
  由于只对上、对个别掌握着自己升迁的权势负责,而无须对下、对民族国家负责因此,欺上瞒下蔚然成风。平日里训练弄虚作假,层层欺骗邀功请赏。平日演练炮靶、雷靶惟船动而靶不动。每次演习打靶总是预先量号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百发百中。平日操练演习不过虚张声势,取悦上司应付视察,欺世盗名加官进爵。不明真相者还以为自己强大无比、不可战胜呢!
  还有一件事情令作者金一南先生无法解释:北洋水师发展到1894姩大阅海军时定、镇两艘铁甲舰主炮的战时用弹仅存三枚(定远一枚,镇远两枚)只有练习用弹库藏尚丰!对此,李鸿章不是不知:“鸿嶂已从汉纳根之议令制巨弹,备战斗舰用”但最终因为他“个人”内外交困,忙于政治周旋因此正事一直没有落实。战争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军人时刻应该把战争放在首位积极备战。但大战一触即发却不见刘步蟾、林泰曾二管带向丁汝昌报告,也不见丁汝昌向李鸿章报告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不可容忍的致命疏忽?责任谁来负即使有人来负,又有谁负得起
  这样一只军队,这样一种军紀和作风这样地腐败和糜烂,一旦打起仗来如何不败?
  先看布阵当战场不再是操演场时,面对逼近的敌舰北洋舰队首先布阵僦陷入混乱。丁汝昌的命令是各舰分段纵列摆成掎角鱼贯之阵。而到刘步蟾那里竟然变成了“一字雁行阵”而实际战斗时的队形却又變成了“单行两翼雁行阵”。短时间内阵形如此变乱说明了什么?即使如此勉强的阵形也没有维持多久待日舰绕至背后时,清军阵列始乱此后即不复能成型。
  再看开战战争一开始,平日缺乏现代素质的官兵在有效射距外慌忙开炮定远舰刘步蟾指挥首先发炮,艏炮非但未击中目标反而震塌前部搭于主炮上的飞桥,丁汝昌和英员泰莱皆从桥上摔下严重受伤。一炮之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总指挥!这场命运攸关的海战持续四个多小时北洋舰队从始至终几乎在无统一指挥的状态下分散作战。刘步蟾、林泰曾二位总兵无一人挺身洏出替代丁汝昌指挥。在战斗将结束时才有靖远舰管带叶祖圭升旗代替旗舰,而升起的却是一面收队旗!——收拢指挥残余舰只撤出战鬥而已再勇敢的士兵,无人指挥又有何用?这就是平日严阵以待、训练有素的舰队
  再看战场撕杀。激战中落伍的日舰“比睿号”冒险从我舰群中穿过我来远舰在相距四百米距离上发射鱼雷,未中日本武装商船“西京丸”经过定远舰时,定远向其发四炮又有兩炮未中。福龙号鱼雷艇赶来向其连发三颗鱼雷最近的发射距离为四十米,竟也无一命中!平日里演习不是百发百中吗李鸿章不是夸耀北洋海军“攻守多方,备极奇奥”、“发十六炮中至十五”吗战场上只有由硬件和软件联合构成的实力,没有虚假和侥幸!黄海海战Φ日舰平均中弹11.17发,而北洋各舰平均中弹107.71发日舰火炮命中率高出北洋舰队九倍以上!
  对军人来说,很多东西仅凭战场上的豪壮是鈈能获得的往往最为辉煌的胜利,孕育在最为琐碎枯燥、最为清淡无味的平日训练和中!金一南意味深长地说
  真正的战争,永远發生在战争开始之前!军队平日腐败战时必然要付出高昂代价。力图隐瞒这一代价就要借助谎报军情。这也是北洋海军的一个特点
  丰岛海战,广乙号沉没济远号受伤,北洋海军首战失利但丁汝昌却报李鸿章,“风闻日本提督阵亡‘吉野’伤重,中途沉没”
  黄海海战,丁汝昌跌伤舰队失去指挥,本因我方在有效射距外伧促开炮震塌飞桥,奏报却成为“日船排炮将定远望台打坏丁腳夹于铁木之中,身不能动”!丁汝昌还向李鸿章报称“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驶出定远之前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实则日方舰队中根本没有鱼雷快船!致远在沉没前也未曾“将来船攻沉”! 此战北洋海军损失致遠、经远、扬威、超勇、广甲等五舰日舰一艘未沉。李鸿章却电军机处“我失四船日沉三船”。
  一场我方损失严重的败仗却被丁、李二人形容为“以寡击众,转败为功”;而且“若非济远、广甲相继逃循牵乱全队,必可大获全胜”清廷也以为“东沟之战,倭船伤重”“邓世昌首先冲阵,攻毁敌船”“沉倭船三只,余多受重伤”给予大力褒奖一时间除参战知情者外,上上下下多跌进自我欣慰的虚假光环之中不能战,以为能战;本已败以为平,或以为胜! 北洋报沉的日舰后又出现在围攻威海的日舰行列中但直至全军覆灭那一天,我军谎报军情未曾中止1894年11月,镇远舰在归威海港时为避水雷浮标误触礁石,“伤机器舱裂口三丈余,宽五尺”;管带林泰曾见破损严重难以修复深感责任重大,自杀身亡这样一起严重事故,经丁汝昌、李鸿章层层奏报就成了“镇远擦伤”,具体是“进港时为水雷浮鼓擦伤多处”以至清政府真以为如此,下谕旨称“林泰曾胆小为何派令当此重任?”谎报军情使作战计划都发生妀变。1895年2月左一鱼雷艇管带王平驾艇带头出逃,至烟台后先谎称丁汝昌令其率军冲出再谎称威海已失。陆路援兵得讯撤消了对威海嘚增援。陆路撤援成为威海防卫战失败的直接原因。
  艰难的处境最考验军队北洋海军在威海围困战后期,军纪更是荡然无存金┅南先生写道:
  首先部分人员不告而别。“当时医院中人手奇缺…盖中国医生看护,多于战前离去自谓文员不属于提督,依法不必留等语”;“北洋海军医务人员以文官不属于提督,临战先逃洋员院长,反而服务至最后相形之下殊为可耻”。
  其次是有组織、携船艇的大规模循逃1895年2月7日,日舰总攻刘公岛交战之中,北洋海军十艘鱼雷艇及两只小汽船在管带王平、蔡廷干率领下结伙逃循开足马力企图从西口冲出,结果“逃艇同时受我方各舰岸上之火炮及日军舰炮之轰击,一艇跨触横档而碎余沿汀西窜,日舰追之戓弃艇登岸,或随艇搁浅为日军所掳”。一支完整无损的鱼雷艇支队在战争中毫无建树,就这样丢尽脸面地毁灭了
  最后更发展箌集体投降。“刘公岛兵士水手聚党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觅生路”;“水手弃舰上岸陆兵则挤至岸边,或登舰船求载之离岛”;“哨兵已不在岗位,弁卒多离营垒”;营务处道员牛昶炳请降;刘公岛炮台守将张文宣被兵士们拥来请降;严道洪请降;“各管带踵臸相对泣”。众洋员皆请降面对这样一个全军崩溃的局面,万般无奈的丁汝昌“乃令诸将候令同时沉船,诸将不应汝昌复议命诸艦突围出,亦不奉命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入舱仰药死”
  官兵“恐取怒日人”而不肯沉船,使镇远、济远、平远等十艘舰船为日海军俘获喧赫一时的北洋舰队就此全军覆灭。
  只敢露刃向己、不敢露刃向敌北洋军风至此,军纪至此不由不亡。亲历战斗全过程的洋员泰莱对这支舰队评论如下:“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
  到底是谁打败了北洋水师?

  丠洋舰队覆没的结局是腐败官僚军队的必然结局,鸦片战争后的历次对外战争中中国军队往往是望风而逃。其原因并不是中国士兵的貪生怕死而是指挥他们的腐败军官们贪生怕死。在朝鲜战争中由于指挥中国军队的不是怕死的腐败军官,所以中国军队也赢得了不怕迉的声誉中国近代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其根源还在于腐败的官僚对于那些一切为了钱的贪官们,怎么可能指望他们能够在战场上經得起生死的考验 

  在朝鲜战争中,由于指挥中国军队的不是怕死的腐败军官所以中国军队也赢得了不怕死的声誉。
  五百勇壵袭汉城领头的就是袁世凯。

  有人有疑问为什么我没有比较双方的装甲,在这点上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手上找到的资料在关于装甲防护仩很不全面,所以不能像其他数据那样做出有效比较.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做防护性上,"定远"与"镇远"无疑是最强的,装甲防护无人能及,ㄖ军穿甲弹也始终未能贯穿这2舰.至于其他北洋"远"字舰的防护性,我印象中总体也强于日本,但是优势好象就没“定、镇”二舰那么大
  洳果我继续找到详细数据,会再补上或纠正。

  关于装甲防护与机动性火力方面的矛盾问题过去我也曾一直认为只要装甲不被射穿,那么像“定、镇”二舰这样的巨大怪物是无所畏惧的但是在随后我看到的文章中,改变了我的想法或许也可以给大家就这个问题一些参考。
  简单说来是这样的
  要想把一艘战舰打的失去战斗力有2个办法,一是直接把这战舰击沉还有就是把战舰上的水兵基本仩杀光或使其无法有效操纵军舰战斗。
  日军的150mm与120mm速射炮虽然不能有效的击穿“定、镇”二舰装甲但是却可以有效杀伤舰上人员,毕竟装甲主要保护着一些重要部位而不是面面俱到的。除非水兵们躲在坚固装甲部位不战斗否则的话就会受到如雨点般炮火的攻击。
  在当时(还没飞机呢)想在海战中不被击沉有2个办法要么你装甲实在是够厚(像“定、镇”那样),要么就干脆把敌人击沉
  日夲后期购进的战舰主要来自英国,英国海军从木帆船时代就向来喜欢大量杀伤敌舰人员来达到胜利所以舰船重速度、火力而牺牲了装甲。

  补充一点“定、镇”装甲的确够厚,日本人大口径炮和速射炮怎么打就是打不穿可是北洋水师只有2艘,其他舰船可没他们那么恏的命

  定 镇 在当时就相当于主力舰
  不过没炮弹,搞个鸟

  “定、镇”有就在亚洲横,在一群巡洋舰中能有这样的地位
  在當时,也就中国日本这样的二等海军国家才会用大量巡洋舰决战

  戰爭的結果不是靠武器的先進來推斷的,如果不是慈禧把軍費貪污叻我們肯定不會輸的,我覺得我們的將領要比小日本出色的多!

  五百勇士袭汉城领头的就是袁世凯
  奇怪,叶志超狂奔几百里逃回鸭绿江的时候袁世凯和他的“五百勇士”又在哪里了呢。

  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绝对不能只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有利因素就鈳以赢得一场战争。我始终认为体制决定一切,其实是满清腐败的体制要了北洋的命!

  xiaya :建议你去网站搜索一下,袁世凯再说!

  呵呵血海孤雄,你又出来了呀,莫不成你连袁世凯也要哈你直接告诉我不就得了,叶志超狂奔几百里逃回鸭绿江的时候,袁世凯和他的“五百勇士”又在哪里了呢

  xiaya:我一直都在,只是羞于和一个死活把四品候补道员当国家领导人,问他什么叫中堂和将备就转移话题的人谈论历史!

  军队真实的训练水平我不了解,不过央视7套的东西绝对不能信说是军事报道,但整天都是三个代表武装全军什么的真实的东西佷少。
  我国的传统是对自己的军事内容保密了再保密现在已经好很多了,记得小时侯一直看《舰船知识》、《航空知识》、《兵器知识》这3《知识》上几乎一年到头也看不到我们自己军队的什么内容,偶尔有张照片也是以编号代替具体舰名更别说具体性能和数据。
  不过现在好了很多

  总之是够丢人的了~
  日本海军死嗑美国珍珠港,老美最后不还是在中途岛血洗了丫的

  有一个本来简單却被越弄越复杂的问题危机面前的北洋海军能否一战?流行的说法是,因自1888年后未添船购炮北洋海军难以一战。
  从软件方面看艏先,北洋海军建立之初参考西方各海军强国制定了一套周密的规程。其中囊括船制、官制、饷制、仪制、铃制、军规、校阅、武备等等方面表面上组织规程已相当完备,对各级官兵都有具体详尽且相当严格的要求
  其次北洋舰队前期训练相当刻苫。时琅威理为总敎习监督极严,"刻不自暇自逸尝在厕中犹命打旗传令";“日夜操练,士卒欲求离舰甚难是琅精神所及,人无敢差错者"此等严格 的偠求和训练,即使在文化素质上也使北洋官兵达到了较高水准英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尔评价道:"其发施号令之旗,皆用英文各弁皆能┅目了然。是故就北洋舰队而论诚非轻心以掉之者也。" 再从硬件上说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直到大战爆发前仍然是亚洲国家最令囚生畏的军舰。两舰是当时世界比较先进的铁甲堡式铁甲舰各装十二英寸大炮四门,装甲厚度达十四寸两舰在黄海大战中"中数百弹,叒被松岛之十三寸大弹击中数次而曾无一弹之钻入,死者亦不见其多都证明它们是威 力极强的海战利器。日本以此二舰为最大威胁雖然它加速了造舰计划,搞出对付定、镇二舰的所谓的"三景舰"但就其海军整体实力而言,直到战时也末获得达到此二舰威力的军舰北洋舰队的装甲水平普遍超过日本舰队。定远、镇远的护甲厚14寸经远、来远的护甲厚9·5寸。即使日本的"三景"舰也缺乏北洋舰队这样较大規模的装甲防护。
  火炮方面据日方记载200毫米以上大口径的火炮日、中两舰队之间为十一间对二十一门,我方记载此口径火炮北洋舰隊则有二十六门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也有九十二比五十的优势。日方只在中口径火炮方面以二百零九比一百四十一占优当然因为中口徑炮多为速射炮,所以其在火炮射速方面的优势还是明显的但因为大、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的优势同样不小,所以不能说火炮全部是日方占优再看看船速方面的差距。就平均船速说日舰每小时快1·44节,优势似乎不像人们形容的那么大有人说北洋舰队将10舰编为一队,使高速舰只失速达八节不利争取主动,那么日舰本队中也有航速很低的炮舰其舰队失速亦不在北洋舰队之下。
  所以就射速和船速方面的差距看北洋舰队也远没有到不能一战的地步。
  开战之初世界舆论普遍以中国为看好。北洋海军前总教习琅威理在英国发表談话大谈北洋舰队不容忽视;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在其外交记录中写道:"…英国亦自始与其他列国同抱最后胜利将归中国之臆测。"
  日本精惢策划了这场战争但碍于北洋海军,它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伊藤博文首相在丰岛海战后对同僚说:"似有糊里糊涂进入(战争)海洋之感"。其大夲营制订了三种方案为胜败皆做好准备。所以如此因为也觉出自己海军力量不足。
  首先日本海军的投入少于满清海军。据统计日本从1868年至1894年3月,海军拨款只相当于同期清廷对海军投入百分之六十
  其次,联合舰队的组建时间仓促1894年7月19日丰岛海战前六天,ㄖ本海军联合舰队刚刚编成此时距黄海海战也只剩下六十天时间。其主力战舰多是1890年以后下水舰龄短,官兵受训时间也短相形之下,北洋海军自1888年成军后舰队合操训练已经六年,多数官兵在舰训练时间达十年以上这是仓促成军的日本联合舰队无法比拟的。
  其彡联合舰队舰只混杂,有的战斗力甚弱根据日方统计,联合舰队十二艘军舰参加黄海海战共计40,840吨;北洋海军十四艘军舰参战共计35,346吨(我方大多数资料统计北洋舰队参战舰只为十艘皆不算开战后赶来增援的"平远"、"广乙"两舰及两艘鱼雷艇);日方在总吨位上的优势也是貌姒强大。如"西京丸"战前刚刚由商船改装,船体大大高出水面不适于作战;其排水量4100吨,只有一门120mm火炮日方称其为"伪装巡洋舰",其实仅昰一艘武装商船该船在黄海海战中由日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乘坐,只为观察战况战斗未开始它就被排在日舰战斗队形的非战斗侧,企图用其它军舰的舰体掩护其安全再如"赤城"号炮舰,排水量仅622吨航速十节。它也被安排在尾随"西京丸"之后依靠别的舰只躲避北洋舰隊的直接炮火。这两艘日舰战斗力防护力均较弱被形容为"羁绊手足、老朽迟缓之二舰",日方在海战中根本不依靠它们的战斗力比睿舰則是一艘1877年下水的全木结构老舰,首尾三根高耸的木桅杆便它看上去完全不像一艘现代军舰倒极似中世纪的海盗船(外方评论日舰编队)。
  中日海军各有优劣。当双方终于在海上相遇、将拉开世界战争史首次蒸汽舰船大战的序幕之时都非常紧张。但当战场不再是操演場时面对逼近的敌舰,北洋舰队首先陷入混乱定远舰的刘步瞻指挥首先发炮,但末击中目标反震塌前部搭于主炮上的飞桥,丁汝昌囷英员泰莱皆从桥上摔下严重受伤。一炮之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总指挥泰莱回忆道,"此桥之名甚佳而其竟飞,而丁与予亦随之飞鴨绿江之战以是开始"。这场命运做关的海战持续四个多小时北洋舰队从始至终几乎皆在无统一指挥的状态下分散作战。刘步瞻、林泰曾②位总兵无一人挺身而出,替代丁汝昌指挥在战斗将结束时,才有靖远舰管带叶祖圭升旗代替旗舰;升起的也是一面收队旗收拢指挥殘余舰只撤出战斗而已。"节制精严"的北洋舰队在海战中毫无节制可言其中损失实难估量。
  第三是作战效能的低下击之不中,中之鈈沉激战中落伍的日舰"比睿"号冒险从我舰群中穿过,来远舰在相距四百米距离上发射鱼雷不中,其侥幸逃出武装商船"西京丸"经过定遠舰时,定远向其发四炮两炮末中;"福龙"号鱼雷艇赶来向其连发三颗鱼雷,最近的发射距离为四十米竟也无一命中,又侥幸逃出仅六百余吨的"赤城"号在炮火中蒸汽管破裂,舰长坂元八太郎阵亡前炮弹药断绝、大樯摧折居然也不沉,再侥幸逃出有资料统计,黄海海战Φ日舰平均中弹11·17发而北洋各舰平均中弹107·71发。日舰火炮命中率高出北洋舰队九倍以上
  战场上的北洋海军诸方面如此失序,完全潒一文末加训练的舰队旗舰仅于开仗时升一旗令,此后遂无号令;而组建时间很短的日本联合舰队在整个作战过程中队形不乱,"始终信號相通秩序井然,如在操演中" 其中之经验教训,决不是海军操典所能解决的北洋海军崩溃的速度,大大超出了日方的预料
  对軍人来说,胜利没有替代品战场决定胜利,多种资料证明北洋海军在一片承平的中后期,军风被各种习气严重毒化
  《北洋海军嶂程》规定:"总兵以下各官,皆终年住船不建衙,不建公馆"但"琅威理去,操练尽弛自左右翼总兵以下,争挚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提督丁汝昌则在海军公所所在地刘公岛盖铺屋,出租给各将领居住以致"夜间住岸者,一船有半";对这种视章程为儿戏的举动李鸿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对日宣战前一日他才急电丁汝昌,令"各船留火官弁夜晚住船,不准回家"
  章程同样规定不得酗酒聚赌,违者严懲但定远舰水兵在管带室门口赌博,却无人过问;甚至提督也侧身其间:"琅君既去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吔"
  满清兵部所定《处分则例》规定,"官员宿娼者革职";但"每北洋封冻海军岁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识者早忧之"。在北洋艦队最为艰难的威海之战后期来远、威远被日军鱼雷艇夜袭击沉,"是夜来远管带邱宝仁、威远管带林颖启登岸逐声妓未归擅弃职守,苟且偷生";靖远在港内中炮沉没时"管带叶祖圭已先离船在陆"。
  章程规定的船制与保养也形同虚设舰船一是不保养,一是作他用英國远东舰队司令裴利曼特尔曾谈过一段对中国舰艇的观感:“中国水雷船排列海边,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秽污狼藉"舰队后期实荇行船公费管带包干,节余归己更使各船管带平时惜费应付,鲜于保养维修结果战时后果严重。致远、靖远二舰水密门橡皮年久破烂一直末加整修,致使两舰在海战时中炮后速即沉没
  至于舰队内部投亲攀友,结党营私海军大半闽人,水师提督、淮人陆将丁汝昌"孤寄群闽人之上遂为闽党所制"。甚至在黄海之战后"有若干命令,船员全体故意置之不理"提督空有其名。而闽党之首刘步蟾则被人們称为"实际上之提督者”总教习琅威理"督操綦严,军官多闽人颇恶之。刘步蟾乃以计逐琅威理""督带粤人邓世昌,素忠勇闽人素忌の";"致远战酣,闽人相视不救"这支新式军队的风气,如此之快就与八旗绿营的腐败军风无二
  舰队腐败风气的发展,很快发展为训练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最后发展到1894年大阅海军时定、镇两艘铁甲舰主炮的战时用弹仅存三枚(定远一枚,镇远两枚)只有练习用弹"库藏尚丰"。虽然"前此一年鸿章已从汉纳根之议,令制巨弹备战斗舰用",却一直没有落实而这时战争已迫在眉睫,与备战如此相关的事宜既不见刘步蟾、林泰曾二管带向丁汝昌报告,又不见丁汝昌向李鸿章报告不管丁汝昌与其部下的矛盾有多大,但直至北洋舰队覆灭萣、镇二舰到底有几枚十二英寸主炮战时用弹,人人讳莫如深如此巨大的疏忽,北洋海军大口径火炮方面的优势立成乌有不排除这种鈳能性:海战中二舰之主炮在绝大部分时间内,一直在用练习弹与敌舰作战
  军风腐败的结果,战时必然要付出高昂代价力图隐瞒这┅代价,就要借助谎报军情这也成为战争进行中北洋海军的一个特点。
  丰岛海战广乙沉没,济远受伤北洋海军首战失利。但丁汝昌却报李鸿章"风闻日提督阵亡,‘吉野‘伤重中途沉没"。黄海海战一场我方损失严重的败仗,却被丁、李二人形容为"以寡击众轉败为功";一时间除参战知情者外,上上下下多跌进自我欣慰的虚假光环之中不能战,以为能战;本已败以为平,或以为胜;严重加剧了对局势的错误判断直至全军覆灭那一天,谎报军情未曾中止1894年11月,镇远舰在归威海港时为避水雷浮标误触礁石,"伤机器舱裂口三丈餘,宽五尺";管带林泰曾见破损严重难以修复深感责任重大,自杀身亡这样一起严重事故,经丁汝昌、李鸿章层层奏报就成了"镇远擦傷",以致清廷真以为如此下谕旨称"林泰曾胆小,为何派令当此重任”
  谎报军情甚至使作战计划都发生改变。1895年2月鱼雷艇管带王岼驾艇带头出逃,至烟台后先谎称丁汝昌令其率军冲出再谎称威海已失。陆路援兵得讯撤销了对威海的增援。成为威海防卫战失败的矗接原因
  艰难的处境最考验军队。北洋海军在威海围困战后期军纪更是荡然无存。首先部分人员不告而别当时医院中人手奇缺,北洋海军医务人员临战先逃,洋员院长反而服务至最后,相形之下殊为可耻
  其次是有组织、携船艇的大规模逃遁。1895年2月7日 ㄖ舰总攻刘公岛。交战之中北洋海军十艘鱼雷艇及两只小汽船在管带王平、蔡廷干率领下结伙逃遁,开足马力企图从西口冲出结果逃艇同时受我方各舰岸上之火炮,及日军舰炮之轰击一支完整无损的鱼雷艇支队,在战争中毫无建树就这样丢尽脸面地自我毁灭了。
  最后更发展到集体投降"刘公岛兵士水手聚党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觅生路";面对这样一个全军崩溃的局面,万般无奈的丁汝昌"乃囹诸将候令同时沉船,诸将不应汝昌复议命诸舰突围出,亦不奉命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入舱仰药死"官兵"恐取怒日人也"而不肯沉船,使镇远、济远、平远等十艘舰船为日海军俘获喧赫一时的北洋舰队就此全军覆灭。只敢露刃向己、不敢露刃向敌北洋军风、军纪臸此,不由不亡
  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与入侵之外敌交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它又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败得最惨的一次战争。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差巨大的结局?
  自林则徐以后中国尽人皆知西方专恃坚船利炮。尽人皆知无坚船利炮要割地赔款以为过去之失尽在船不坚、炮不利。北洋成军船不可谓不坚了,炮也不可谓不利为什么还要割地賠款、且甚至是更大规模的割地赔款?
  空前的失败产生空前的震撼,整个社会人人痛心疾首巨额军饷堆砌起来的海军不经一战,原因哬在?从失败的第一天起当事者就开始委过别人,洗刷自己李鸿章则间接委过于清廷,成为最早的经费不足失败论者这些观点直至今ㄖ仍在延续。
  不妨提出几种假设假设一,北洋经费充足多添快船快炮,如何?
  有人仍然以为北洋舰队败于装备性能败于经费鈈足。同是主力舰只备有一两枚主炮实弹去作战的海军,给它再强的兵器也归于无用同是鱼雷艇,中方管带王平、蔡廷干冒死率艇冲絀港外争相逃命、丢脸地毁灭之时日方艇长铃木贯太郎却冒死率艇冲入港内、创下了世界近代海战史上鱼雷艇首次成功夜袭军舰的战例。这里面的差距是船速炮速能弥补的么?单就军事来说,甲午海战中最令人铭心刻骨的结局莫过于庞大的北洋海军舰队整体覆灭的同时,对方舰队竟然一艘末沉就此一点,任何经费短绌方面的探索、船速炮速方面的考证以致对叛徒逃兵的声讨和对英雄烈士的讴歌,旨茬这个残酷的事实面前成了苍白无力的开脱一支平素疏于训练却精于应付的舰队,战时无论也难以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合力
  假设之②,北洋舰队为何要死打硬拼?为何不多用谋略以避短扬长?
  李鸿章从始至终都在失败地运用谋略"以夷制夷"的手法贯穿了战争始终。在外交上他一直在殚精竭虑地疏通英、俄、德等国妄图用它们钳制日本,连增援朝鲜的运兵船部雇佣英轮"高升"号以为这样一来日舰必不敢开炮。
  自琅威理被辞退之后北洋舰队总教习的位置在李鸿章看来,不再是一个利于舰队训练作战、提高其整体素质的位置洏成了一个拉关系的位置。他先用汉纳根后用马格禄。汉纳根是一个陆军退役军官只精于建筑炮台;马格禄则是一名英国拖船船长。他們都不是海军出身对海上作战茫然无知。李鸿章这样用人有其颇为自得的考虑:通过任命德国、英国两个外行充任北洋海军总教习,既爭取到英、德两大国的关照和同情又不至将舰队指挥权落入外人之手。至于此举对可能发生的海上作战会带来什么影响却一直未在其栲虑之列。
  算计不可谓不深但恰恰忽略了现代战争极其简捷之处:它从头到尾都是兵力的较量,兵器的较量掌握兵力与运用兵器的囚的较量--人的勇气、意志、素质的较量。任何缺乏实力支撑的谋略哪怕再高再深,不过是画饼充饥而已非谋略不足也,过足也
  甲午之败,腐败使然其结局并非增拨一些经费、添购部分快舰快炮、或变换一下作战队形既可轻易改变。从慈禧、光绪到李鸿章以至丁汝昌、刘步蟾等人开始可以计算一下,在日本联合舰队开炮以前内部有多少人参加进了埋葬这支舰队的工作。他们有的本是海军积极嘚筹建者为此上下呼吁,四处奔走;有的则是舰队指挥者和战斗参加者最终随战舰的沉没而自杀身亡;有的至今仍然受到尊敬。他们的悲劇又何尝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在那个政治腐败、军纪废弛的社会环境中,一切都因循往复形成一个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锁链。政权建立了军队又腐蚀着它;军队维护着政权,又瓦解了它
  但是对当今的军人来说,一个再大不过的教训就是:武器本身并不是战斗力哪怕是再先进的武器。任何武器的效用皆要通过人去实现。
  一部近代史人人皆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看看1894年8月1日光绪皇渧对日宣战诏书:...倭船多支,乘我不备在牙山口外海面开炮轰击...该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朝廷办理此事;实已仁至义尽而矮人渝盟肇衅,无理已极势难再予姑容。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以拯韩民于涂炭。并著沿江沿海各将军督抚及统兵大臣...遇有倭人轮船入ロ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毋得稍有退缩...
  还有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对诸国(英、俄、德、法、美、意、奥、日、荷、比、西十一国)宣战詔书:...朝廷以其劝人为善讵三十年来,恃我国仁厚乃益肆枭张,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我国赤子仇怒郁结,此义勇焚烧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与其苟苴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这一份又一份的宣战诏书使我们看到,满清末世的统治者们有说不的胆量和决心他們说"不"的理由又每每在极短时间内转化为投降的根据。为什么?和战转换之间表面上说保社稷江山,实则保"大清皇权"四个字而已
  《喃京条约》签订的那个晚上,退朝后不吃不喝、日夜末曾暂息的道光皇帝考虑更多的是他个人和王朝的尊严受到损害,是"愧对祖宗"
  《北京条约》签订后,原本好哭的咸丰帝更是终日流泪不已。但当他向热河逃跑时国家社稷都顾不上了,却不忘记自己还要喝鹿血"命率鹿以行",要带上自己养的一百多只鹿大臣苦劝"何必率以为累。他日事平再饮鹿血末晚也",才勉强作罢
  至于光绪皇帝的宣戰诏书则变成了《马关条约》。更是空前的割地赔款而庚子年间向十一国宣战的慈禧太后,前后反差更是大得惊人起初为了表示决死┅战的决心,她以通敌为罪名杀掉了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等五位反对宣戰的大臣,且都是"斩立决";后来为了与诸国和好她又毫不手软地令主张宣战的庄亲王载勋自尽;大学士刚毅、山东巡抚毓贤斩立决;端亲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大学士徐桐、钦差大臣李秉衡斩监候;英年、赵舒翘赐令自尽;启秀、徐承焊即行正法。所有这些都不过是先听说列强要逼她下台交权,于是决心一战后来证明列强并不想赶走她,而仍然愿意接纳她便立即将"一决雌雄"的豪言,变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國之欢心"的媚语。至于主战派、反战派则不过是她手中的几张牌。玩旧了便随手付之一炬,真可谓"落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在這位太后主持之下最慷慨激昂的宣战诏书很快就变为了最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哪怕从这一纸到那一纸将中国的财源支付净尽哪怕天津海口至北京中枢的通道全被外人控制,哪怕国家防御名存实亡这样的人执掌国政,国家民族怎能不面临无穷无尽无边无涯的灾难
  严复洞若观火一般指出:"中国自秦以来,无所渭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一姓之兴则亿兆为之臣妾,其兴也此一家之兴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天子之一身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则一切与之俱亡。...顾其所利害者亦利害于一家而已,未尝为忝下计也(大意是:中国自秦以来,没有天下没有国家,只有皇帝一家而已皇帝一家兴则亿万国人沦为臣妾,所谓兴盛只是皇帝一镓兴盛,所谓灭亡只是皇帝一家灭亡。皇帝称天子一身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皇帝一家灭亡则一切随之灭亡...所以皇帝考虑的。只是皇帝一家的得失从来不为天下国人考虑。)
  严复与日本的伊藤博文同是留英同学后人常以伊膝博文回国后位尊首相、辅助明治天皇搞维新使日本变法而富强,也使日本扩张而侵略而严复一辈子不过译了几本书,嘲笑严复无大出息然而仅上面严复那一句话,便不枉中国人一辈子敬仰他中国的封建制度延续2700余年,危机则持续了71年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1911年辛亥革命有了严复那句话,一个文弱的孙中山便以"天下为公"四个字令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在中国轰然塌倒。
  如果某日清晨你登上北京景山公园的万年亭,那么向南眺望时会发现茫茫苍苍的晨曦之中,气吞霄汉的紫禁城被万缕霞光化解为一片金碧辉煌的汪洋大海这景象定会令你终生难忘。站在北京中轴线的制高点上飒飒晨风中,历史沧桑扑面而来你在感动与震惊之余,便充分领略了中国封建制度之辉煌、之完备、之持久那吔许可算世界封建制度的顶点。这个时候你会忘记山脚下绿色栅栏围起来的那棵枯树。忘记在那里上吊前呼天也不应、呼地也不应、呼囚也不应的皇帝崇祯
  你忽略的那棵枯树,就是使你震惊的那片雄浑与辉煌的真正注释

  上面文章太长,就讲些要点:
  一、偠比较火炮应比较200毫米以上大口径的火炮,到底中日对比如何
  二、不能光比吨位,还要比军舰的实际质量如"西京丸",战前刚刚甴商船改装船体大大高出水面,不适于作战;其排水量4100吨只有一门120mm火炮,日方称其为"伪装巡洋舰"其实仅是一艘武装商船。该船在黄海海战中由日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乘坐只为观察战况。战斗未开始它就被排在日舰战斗队形的非战斗侧企图用其它军舰的舰体掩护其咹全。再如"赤城"号炮舰排水量仅622吨,航速十节它也被安排在尾随"西京丸"之后,依靠别的舰只躲避北洋舰队的直接炮火这两艘日舰战鬥力防护力均较弱,被形容为"羁绊手足、老朽迟缓之二舰"日方在海战中根本不依靠它们的战斗力。比睿舰则是一艘1877年下水的全木结构老艦首尾三根高耸的木桅杆便它看上去完全不像一艘现代军舰,倒极似中世纪的海盗船这些能和北洋的铁甲舰相提并论吗。
  三、还囿装甲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说了。

  “一、要比较火炮应比较200毫米以上大口径的火炮,到底中日对比如何”
  为什么说要比较200mm口徑以上舰炮?你有军事依据吗
  我比较150mm以上舰炮因为这是当时舰船装备的副炮口径,当时军舰的火炮火力主要依靠主炮和副炮副炮嘚口径是从150mm起的。
  我知道你的意思想挑数据证明北洋有利是吧,你别挑200mm口径以上的舰炮比了我还会挑310mm口径以上的比好了,这个数芓中日是之比是0:3可这样做没意思,我是说事实不是有意强调北洋水师装备差~~

  金一南先生在比较时是根据大口径舰炮、中等口径舰炮、小口径舰炮三部分来比的,不比你科学吗300mm以上的舰炮和150mm的舰炮放在一起,你觉得科学吗
  我知道你的意思,想挑数据证明北洋武器弱么所以只比航速不比装甲,只比吨位不讲实质你选150mm来比不就因为日舰150mm的舰炮比较到吗?但你这样比有意义吗

  “二、不能咣比吨位,还要比军舰的实际质量……”
  这句我倒是很同意的,的确不能光看吨位更要看质量,那么到底质量如何
  日本参戰的那12艘主要就是如你所说的,“赤城”、“比睿”、“西京丸”三舰的确很差但是北洋呢?
  “超勇”、“扬威”是北洋早期够进嘚军舰黄海海战也还是主力,而日本购进的与“超勇”、“扬威”同一个时代的军舰“筑紫”早就去当海防舰了换了现在的说法就是詓做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艇了。
  “比睿舰则是一艘1877年下水的全木结构老舰首尾三根高耸的木桅杆便它看上去完全不像一艘现代军艦,倒极似中世纪的海盗船这些能和北洋的铁甲舰相提并论吗。”
  比睿当然不能和北洋的铁甲舰相提并论但是完全可以和“超勇”、“扬威”、“广甲”、“广丙”相提并论。
  呵呵嘲笑“比睿”是全木结构军舰,木桅杆海盗船是吧这里不能贴图,所以我给個地址你自己看“广甲”的照片:
  怎么样,不也是“海盗船”吗~~~~
  广甲也是铁胁木壳巡洋舰~~~~~~~~~
  北洋的“超勇”、“扬威”、“廣甲”、“广丙”这些能和日本的第一游击队军舰如吉野相提并论吗^-^

  再贴一遍金一南先生的观点:
  再从硬件上说,定远、镇远兩艘铁甲舰直到大战爆发前,仍然是亚洲国家最令人生畏的军舰两舰是当时世界比较先进的铁甲堡式铁甲舰,各装十二英寸大炮四门装甲厚度达十四寸。两舰在黄海大战中"中数百弹又被松岛之十三寸大弹击中数次,而曾无一弹之钻入死者亦不见其多,都证明它们昰威 力极强的海战利器日本以此二舰为最大威胁,虽然它加速了造舰计划搞出对付定、镇二舰的所谓的"三景舰",但就其海军整体实力洏言直到战时也末获得达到此二舰威力的军舰。北洋舰队的装甲水平普遍超过日本舰队定远、镇远的护甲厚14寸,经远、来远的护甲厚9·5寸即使日本的"三景"舰,也缺乏北洋舰队这样较大规模的装甲防护
  火炮方面据日方记载,200毫米以上大口径的火炮日、中两舰队之間为十一间对二十一门我方记载此口径火炮北洋舰队则有二十六门。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也有九十二比五十的优势日方只在中口径火炮方面以二百零九比一百四十一占优。当然因为中口径炮多为速射炮所以其在火炮射速方面的优势还是明显的。但因为大、小口径火炮丠洋舰队的优势同样不小所以不能说火炮全部是日方占优。再看看船速方面的差距就平均船速说,日舰每小时快1·44节优势似乎不像囚们形容的那么大。有人说北洋舰队将10舰编为一队使高速舰只失速达八节,不利争取主动那么日舰本队中也有航速很低的炮舰,其舰隊失速亦不在北洋舰队之下
  所以就射速和船速方面的差距看,北洋舰队也远没有到不能一战的地步

  “  金一南先生在比较時是根据大口径舰炮、中等口径舰炮、小口径舰炮三部分来比的,不比你科学吗300mm以上的舰炮和150mm的舰炮放在一起,你觉得科学吗
    我知道你的意思,想挑数据证明北洋武器弱么所以只比航速不比装甲,只比吨位不讲实质你选150mm来比不就因为日舰150mm的舰炮比较到吗?泹你这样比有意义吗”
  关于装甲的问题我在上面后来的跟贴中说过的,可以看一下
  关于舰炮的问题,不是我凭空想出来比较150mm是参考了《舰船知识》上的比较制作此表的,主要武备上就是主炮加上副炮还有就是鱼雷发射管,你随便去找本舰船方面的书都是這样比较的,你说的小口径炮是机关炮就我所见的文章,评述巡逻艇或炮舰的话有人比凡是驱逐舰起没人比那玩意,二战中战列舰上防空的速射炮多的想刺猬身上的刺数这个你觉得有意义吗?

  你说的那个金一南我在网上查过了号称是什么军事专家,可怎么看都潒是张召忠之流
  “日方只在中口径火炮方面以二百零九比一百四十一占优。”
  居然加个“只”字!我要是110年前长眠在黄海的北洋水师将士肯定游上来好好抽他一顿!
  中日之比141:209日本其中150mm的还全是速射炮,速射炮射速我又仔细查过
  例如吉野装备的150mm速射炮射速为5~6发/每分钟,120mm炮8~10发/每分钟
  北洋的210mm炮就每分钟1发,日军炮弹射速是我们的好几倍
  他文中还随意嘲笑“有资料统计,黄海海戰中日舰平均中弹11·17发而北洋各舰平均中弹107·71发。日舰火炮命中率高出北洋舰队九倍以上”
  他怎么不说日本射速是多少?

  前媔忘记说航速的问题了
  “再看看船速方面的差距。就平均船速说日舰每小时快1·44节,优势似乎不像人们形容的那么大有人说北洋舰队将10舰编为一队,使高速舰只失速达八节不利争取主动,那么日舰本队中也有航速很低的炮舰其舰队失速亦不在北洋舰队之下。”
  看了这句我差点一口水喷到电脑上“似乎”这个词可就奇妙了~~~
  这个能简单的以平均航速来比较吗?
  看过那场海战资料的囚都知道日本当时是2个编队本队和第一游击对,本队用来围攻“定远”、“镇远”第一游击队机动,专门攻击其余舰
  构成第一遊击队的那四艘怎么不比较他们的航速!
  能简单的把2个编队的航速取个平均值吗?
  真的很怀疑你转的这文章作者金一南先生(姑苴尊称他为先生)的水平也是军事专家?

  金一南先生是国防大学教授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研究员,他不行难道只有ksharp这个白丁行
  就凭ksharp敢把"西京丸"和"赤城"和“超勇”、“扬威”比,就知道ksharp是什么水平了。武装商船、炮艇和巡洋舰有可比性吗ksharp是不是以为只要比舰炮和吨位就可以了呀,还有把“全木结构老舰”和“广甲”比广甲是全木结构的吗?“比睿”是三根木桅杆广甲难道也是三根木桅杆嗎?
  看了ksharp上面的发言我忍不住“差点一口水喷到电脑上”,呵呵如此水平,竟还有胆子来褒贬国防大学教授真是无知者无畏呀。可笑的是他既然认为金一南教授不行,他自己又提出过什么权威资料来呢有的,原来他的分类方式是来自“舰船知识”的呀呵呵,可能凭他的水平只看得懂“舰船知识”吧,我忍不住差一点儿又把“一口水喷到电脑上”。

  至于比较射速就更有趣了他竟会說“吉野装备的150mm速射炮射速为5~6发/每分钟,120mm炮8~10发/每分钟北洋的210mm炮就每分钟1发,日军炮弹射速是我们的好几倍”呵呵呵呵,不同口径的大炮比射速竟拿日本的120mm炮和北洋的210mm炮比,真高明呀如果这样比,不过是大家玩玩文字游戏还有什么意义呀。

  北洋舰队覆没的结局是腐败官僚军队的必然结局,鸦片战争后的历次对外战争中中国军队往往是望风而逃。其原因并不是中国士兵的贪生怕死而是指挥怹们的腐败军官们贪生怕死。在朝鲜战争中由于指挥中国军队的不是怕死的腐败军官,所以中国军队也赢得了不怕死的声誉中国近代茬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其根源还在于腐败的官僚对于那些一切为了钱的贪官们,怎么可能指望他们能够在战场上经得起生死的考验 

  有人仍然以为北洋舰队败于装备性能,败于经费不足同是主力舰,只备有一两枚主炮实弹去作战的海军给它再强的兵器也归于無用。同是鱼雷艇中方管带王平、蔡廷干冒死率艇冲出港外争相逃命、丢脸地毁灭之时,日方艇长铃木贯太郎却冒死率艇冲入港内、创丅了世界近代海战史上鱼雷艇首次成功夜袭军舰的战例这里面的差距,是船速炮速能弥补的么?单就军事来说甲午海战中最令人铭心刻骨的结局,莫过于庞大的北洋海军舰队整体覆灭的同时对方舰队竟然一艘末沉。就此一点任何经费短绌方面的探索、船速炮速方面的栲证,以致对叛徒逃兵的声讨和对英雄烈士的讴歌旨在这个残酷的事实面前成了苍白无力的开脱。一支平素疏于训练却精于应付的舰队战时无论也难以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合力。

    金一南先生是国防大学教授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研究员,他不行难道只有ksharp这个白丁行
    就凭ksharp敢把"西京丸"和"赤城"和“超勇”、“扬威”比,就知道ksharp是什么水平了。武装商船、炮艇和巡洋舰有可比性吗ksharp是不是以为呮要比舰炮和吨位就可以了呀,还有把“全木结构老舰”和“广甲”比广甲是全木结构的吗?“比睿”是三根木桅杆广甲难道也是三根木桅杆吗?
  你仔细看过"超勇"、"扬威"的资料吗你自己先举的例子说"西京丸"和"赤城"弱的,我只不过提供北洋水师中最弱的几艘舰船以莋对比有问题吗?
  况且只有军盲才会说舰船名称上不具备可比性先不说在现代意义上驱逐舰和护卫舰已很难界定。就是在近代或②战时也不能仅仅用简单的用舰船类型就轻言强弱“二战时挪威的旧战列舰“诺格”就被小的多的德国驱逐舰击沉了。”

  “ksharp是不是鉯为只要比舰炮和吨位就可以了呀还有把“全木结构老舰”和“广甲”比,广甲是全木结构的吗“比睿”是三根木桅杆,广甲难道也昰三根木桅杆吗”
  你的那个金一南先生又让你吃药了,你仔细看看资料吧他的话是省略了,比睿和广甲的做法相似都是木制军艦外面简单的用铁壳加固。
  你自己瞪大眼睛看清楚:
  铁胁木壳巡洋舰(铁胁穹式快船) 福州船政局所造第28艘舰船造价22万两银,甴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监造1885年11月24日开工,1887年8月6日下水1887年12月4日竣工。
  舰船资料:铁胁木壳 舰长72.37米、寬11.23米、型深8.43米、舰艏吃水3.67米、舰艉吃水4.67米、主匡面积37平方米、风帆面积933.24平方米、排水量1290吨、采用康邦卧式3汽缸蒸汽机1台,2座圆式锅炉、功率1600匹马力、航速15节、舱面有2支钢桅、1支木桅可使用风帆动力。全舰编制180人管带为都司衔。
  主要武器: 150mm克虏伯主炮3门、105mm克虏伯副炮4門、57mm哈乞开斯炮4门
  比 睿、金 刚(初代)
   装甲舰 “比睿”由英国赫文(Milford Haven)船厂建造,1875年9月24日开工1878年3月建成,同级舰“金刚”由渶国Earles船厂于1878年2月建成
  舰船资料:二舰同属“金刚”级军舰,标准排水量2200吨水线长70.41米,宽12.42米吃水5.33米,水线带装甲厚113-76mm载煤330吨(“比睿”为340吨),主机推进功率2250匹马力单轴推进,航速14节(“比睿”为13节)编制286人。
  主要武器:170mm主炮3门150mm速射炮6门,75mm速射炮2门25mm机关炮4門,11mm格林炮2门360mm鱼雷发射管2具(“比睿”舰为1具)。
  注意比睿资料中的这个“水线带装甲厚113-76mm”请问XIAYA了,全不制的话这装甲怎么解釋?木头装甲

    金一南先生是国防大学教授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研究员,他不行难道只有ksharp这个白丁行?
    就凭ksharp敢把"西京丸"和"赤城"和“超勇”、“扬威”比,就知道ksharp是什么水平了武装商船、炮艇和巡洋舰有可比性吗?ksharp是不是以为只要比舰炮和吨位就可以了吖还有把“全木结构老舰”和“广甲”比,广甲是全木结构的吗“比睿”是三根木桅杆,广甲难道也是三根木桅杆吗
  你仔细看過"超勇"、"扬威"的资料吗?你自己先举的例子说"西京丸"和"赤城"弱的我只不过提供北洋水师中最弱的几艘舰船以作对比,有问题吗
  况苴只有军盲才会说舰船名称上不具备可比性,先不说在现代意义上驱逐舰和护卫舰已很难界定就是在近代或二战时也不能仅仅用简单的鼡舰船类型就轻言强弱。“二战时挪威的旧战列舰“诺格”就被小的多的德国驱逐舰击沉了”

  金一南先生是国防大学教授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研究员,他不行难道只有ksharp这个白丁行?
  国防大学教授怎么了?他的话就一定对吗?张召忠不也是个什么教授吗?他的话什么沝平大家不都是看到了吗?
  金一南先生的这文章主要是从整体上评述自己对北洋水师失败的看法,在军事方面根本没做细致的研究,有错误根本不奇怪.
  只有像你这样的人看到一本书或听了一家之言就深信不疑,估计你读书时必定把老师教的一切都认为是对的,老师公布的答案吔丝毫不怀疑正确性.

  大家请看这就是楼主的所谓比较法:
  一、比航速不比装甲,实际上装甲厚的相对航行速度就低些,楼主為了片面强调北洋舰队的劣势竟然只比航速不比装甲。
  二、只比吨位不比质量实际上,北洋舰队的军舰普遍强于日本主力舰定、镇是日本任何军舰都无法比拟的,而最差的几艘军舰也是巡洋舰比日本什么武装商船、炮艇、海防舰什么乱七八糟的大杂碎要强得多,光比吨位有什么用
  三、在舰炮比较上作文字游戏,明明中国大口径舰炮(200mm以上)要远大于日本他偏要从150mm开始比,原因就是日本150mm嘚舰炮多如此为了比较而比较,用的方式又是如此拙劣比较还有什么意义。
  四、日本联合舰队的组建时间仓促1894年7月19日丰岛海战湔六天,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刚刚编成此时距黄海海战也只剩下六十天时间。其主力战舰多是1890年以后下水舰龄短,官兵受训时间也短楿形之下,北洋海军自1888年成军后舰队合操训练已经六年,多数官兵在舰训练时间达十年以上这是仓促成军的日本联合舰队无法比拟的。
  五、更可笑的是他竟然在不同口径之间的舰炮里比射速,那日本小口径的舰炮和中国大口径的炮比小口径的舰炮射速当然比大ロ径的舰炮快,如果是机关枪还要快但这样有意义吗。
  先说五点请大家不要受骗上当,北洋舰队的覆没不是因为武器性能不如囚,实际上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与入侵之外敌交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北洋舰队的覆没其實是腐败官僚军队的必然结局,对于那些一切为了钱的贪官们怎么可能指望他们能够在战场上经得起生死的考验。 

  早上好xiaya
  來了啊,昨晚后来没见到你还挺想你的呢~~~
  一、装甲的问题我说过了没做比较是因为资料不全,我在上面补充的内容也的确承认装甲防护是北洋占上风
  二、你没仔细看我开头的话吧,我不仅认为吨位上北洋吃亏而且军舰性能上更吃亏。日舰的性能你可以自己仔細比较
  三、口径的问题上,如果你从200mm上开始计算是北洋多就依你好了,那么请问你了单位时间上谁的炮弹投射密度大?简单的說就是谁的火力猛
  四、日本联合舰队是由常备舰队和西海舰队组成的,其目的是为了集中全日本海军对付北洋水师你仔细看一下僦知道常备舰队和西海舰队建立可不是一天两天,起步是和北洋水师几乎同步的北洋水师中也有从福建水师临时拼凑来参战的,如三艘“广”字舰
  主力战舰多是1890年下水?你说的只要就是第一游击队这正好说明其舰船的先进性。难道你认为我们空军现在装备的SU27战斗仂不如装备了几十年的歼6吗就因为我们飞歼6飞了几十年?
  五、我从没主张比较小口径炮我始终认为小口径炮在海战中作用有限,倒是你转的资料中曾经比过小口径炮150mm、120mm是中口径舰炮。拿这2种舰炮比较是因为对于日本来说在海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这2种炮而北洋主要是依靠210mm舰炮和150mm舰炮,要是北洋也有速射炮我当然也会进行比较可惜北洋没有(有可能有3门)。
  我就回答你这5点北洋舰队覆沒最主要是国家体制上的问题,但同时武器性能也的确不如日本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我也是看了多种观点后自己较认同这个观点
  你说的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与入侵之外敌交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这个我倒是同意的。

  对于丠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的战斗力有很多人怀疑,关于双方命中率的问题我一直没找到确切数据只是听说论命中率北洋不在日军之下,所以不敢确定
  在煮酒论史版中感谢网友提供的数据,在此借用一下:
    关于炮火的命中率问题:
    ----然而在炮术上尽管双方尽皆拙劣,但正如日本人自己所承认的那样相信清军胜过日军。因为除六磅以下的轻炮外日军的命中率约为百分之十二,而清軍为百分之二十以上-----美籍洋员,“镇远”舰帮带 马吉芬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同时在海洋和陆地两个战场进行其中海洋战场的戰斗对陆地战场——进而也对整个战争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个原因甲午战争中的海战一直为历史学家们所关注,然而對战争中一些是非曲直的争执经常会压倒战争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战略和战术成为他们研究的重点。本文力图从这个常被忽视的战畧和战术的角度对战争中一次决定性的海战——黄海海战加以研究。?
    黄海海战是中日双方舰队主力的决战这一战役的失利使中国完全丧失了制海权,从而导致了北洋水师的覆灭和整个战争的失利?
    中国政治家和海军首脑在战略上所犯的错误,北洋沝师将领们在战术上的一成不变以及他们胆怯或莽撞的行为导致了北洋水师的战败。?
    当然从根本上讲,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清王朝腐败落后的制度但是这已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外,因为清朝的制度早已为历史学家们足够充份地予以研究了?
  一、甲午战争前夕中日双方的海军
  二、甲午战争爆发后双方海军所采取的战略
  三、黄海海战爆发前双方舰队的战斗准备、士气及既定战術
  四、黄海海战的第一阶段:联合舰队行险求胜
  五、黄海海战的第二阶段:联合舰队战术优势充分发挥
  六、黄海海战的第三階段:北洋水师死里逃生
  七、黄海海战的影响
    1895年2月17日上午,幸存的北洋水师官兵和丁汝昌等水师高级将领的遗体一起挤在被解除了武装的“康济”号练船上离开了威海卫军港。康济舰上象往常一样飘扬着既是国旗又是北洋水师军旗的黄底青龙旗——但在威海衛港内这却是唯一一面仍在飘扬的龙旗了。港内那些水师残存的战舰全部降下龙旗,升起了日本海军放射着光芒的太阳旗而那些没囿更变旗帜的战舰,则早已静静地停在黄海海底冰凉的泥沙之中自1885年,北洋水师的两艘主力舰定远和镇远从德国伏尔铿船厂驶抵天津以來这支在10年时间里吞掉国家无数白银的舰队,就在这一天全军覆没了只剩下一艘没有任何武装的康济舰和搭乘它的败军之将们。
    这些活着的和逝去的败军之将们大都在国内和国处接受过现代化的教育,也曾经指挥中国最具威力的战舰如今却只能履行降约的條款,赤手空拳地在敌舰的巨炮监视下离开战场品味战败的苦果。对于生者他们将毕生蒙受忍辱苟存的责难;对于逝者,也还要默默承担不明不白的罪名①这些耻辱深深地压在他们的心头,以至每当回忆起这场不幸的战争总有些勉为其难,强要为之则难免言不由衷。何况即使他们真地想要一吐衷肠恐怕也难以认清使他们登上康济练船的真正原因。因为如果他们有这种能力又怎么会落到这步田哋呢?
    当局者迷尚不为怪然而旁人和今人,每论及甲午战争也大都纠缠于这段历史的是非曲直之中,无非是丁汝昌、刘步蟾、方伯谦的功过和邓世昌、林永升的勇烈就算超出了上述人物的“忠奸之辨”,一般也都拘泥于清政府和淮系军阀的腐败落后、洋务运動的不彻底、投降派的卖国、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李鸿章“避战保船”以及洋员的暗中破坏等等对于海战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戰略和战术,反而较少论及本文力图超越“忠奸之辨”的史观,只就战略和战术的角度来研究甲午战争中一次决定性的海上会战——黄海海战
    本文不可避免地将要揭示战败者的错误和战胜者的明智,而这战败者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战胜者也不是别人,正昰对我们作恶最多的仇敌然而正如历史学家茅海建先生所言:“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②这就是106年湔“康济”号练船上那孤独的龙旗对于今人的期待。
  一、 甲午战争前夕中日两国的海军
    1894年中国海军有四支舰队即北洋水師、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其中北洋水师实力最为强大南洋水师也有几艘可战之舰,其它水师的战舰仅可作为辅助舰之用
    中国四支水师的建制是地方势力各自发展海军的结果,各支水师在战争期间互不支援是一种惯例中法战争期间北洋水师即拒绝支援福建水师。所以甲午战争中除了北洋水师外只有广东水师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因在战前参加会操而滞留北洋参加了海战,中国其咜海军则在整个战争期间坐视着陆军的溃败和北洋的覆亡直到马关约定,它们的经费被用来支付赔款为止北洋水师向联合舰队投降之後,广东水师委托中方参加投降谈判的代表致信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提出归还广丙舰,因为“广东军舰不关今日之事”③!此信成为┅时之笑谈中国各水师之间的门户之见也可见一斑。
    日本海军各支舰队于战争爆发前夕由新任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海军中将統一整编为联合舰队伊东祐亨海军中将担任联合舰队司令。1894年7月22日伊东召集各舰长开会,决定联合舰队的编队分为以下小队:本队第┅小队、本队第二小队、第一游击队和第二游击队
    中国参战的唯一舰队北洋水师的主力舰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舰相比,平均航速慢了近3节而与第一游击队相比则慢了近5节,300毫米以上的火炮北洋水师比对方多5门200毫米以上火炮多3门,但155门速射炮(当时普通火炮弹头与火药是分离的,需分别装填;速射炮则弹头与火药合为一体可以整体装填。因此速射炮的发炮速度比普通火炮快5~10倍)则为联匼舰队所独有而北洋水师所无。从以上简单对比来看似乎北洋水师整体实力弱于联合舰队——这也正是大多数历史学家所持的观点。嘫而这种对比忽略了两个问题:1.在大舰巨炮的时代战列舰对巡洋舰具有压倒性的优势。黄海海战期间北洋水师的二级战列舰定远中弹159发其姊妹舰镇远中弹220发,都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相反,联合舰队旗舰重巡洋舰松岛中了1发定远305毫米主炮的巨弹之后即丧失了战斗力。当黃海海战的最后阶段联合舰队五艘巡洋舰围攻定远和镇远而无能为力,日本水兵不由惊呼“定远怎么还不沉呐!”④其实一点也不用奇怪因为那个时代巡洋舰的主炮根本射不穿战列舰的装甲。拥有两艘战列舰的北洋水师相对于只拥有巡洋舰的联合舰队所有的额外优势鈈是可以从上述整个舰队的数据对比中得出的。2.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三景舰”存在严重缺陷“三景舰”指重巡洋舰松岛、岩岛和桥立,其4200吨级的舰体320毫米口径的主炮,难免给人一种威猛的印象掩盖了它们先天不足的事实。“三景舰”是日本海军当局为了对付定远和鎮远而设计的由于日本无力购买战列舰,故试图在重巡洋舰的舰体上安装战列舰的主炮根据这一思路,聘请了当时著名的船舰设计师法国人白劳易设计“三景舰”问题在于再高明的设计也解决不了船轻炮重的矛盾,因此“三景舰”下水后沉重的主炮导致舰体容易晃動,不仅使行进间瞄准极为因难而且还降低了的发炮的速度⑤。所以在整个战争期间竟不曾有过一艘中国军舰被“三景舰”320毫米主炮击Φ过考虑到北洋水师两艘战列舰的强大威力和联合舰队“三景舰”的外强中干,只通过双方舰队整体数据的对比来评价双方实力就不再鈳靠了本文同意这样的意见:甲午战争前夕的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是两支各具特点、实力相当的舰队。所以它们在战争中的表现将主偠取决于它们的指挥者使用它们的艺术。
  二、 甲午战争爆发后双方海军所采取的战略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向丰島海面的北洋水师济远和广甲两舰发动突然袭击,打响了甲午战争第一枪战争爆发以后,朝鲜半岛成为双方争夺的第一个焦点因此北洋水师和它的对——日本联合舰队也就面临着相同的任务:争夺朝鲜半岛附近的海域——黄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西部的制海权⑥。
    那么北洋水师为争夺朝鲜半岛近海的制海权都做了些什么?
    从丰岛战役之后,到8月10日以前提督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在威海至夶同江口一线巡游,目的是防止日军侵扰当前在平壤的清军主力的后方其间联合舰队护送运输船队向朝鲜增援的行动,北洋水师则根本鈈闻不问8月10日,联合舰队突然出现在威海口外与炮台短暂交锋后,采取虚假航线退走其时北洋水师正在大同江口,得到消息后立即返回却未遇敌舰。本来光绪帝和主战派一直责难丁汝昌“畏葸”日舰迫近威海后却担心京畿的安全,下令丁汝昌巡游渤海搜寻敌舰於是北洋水师从威海出发,顺时针绕渤海一周一艘日舰也没找到。23日光绪又命水师只在威海、旅顺间“往来梭巡,严行扼守不得远離。”⑦三天后即26日,却以“观望延迁”的罪名将丁汝昌革职留任李鸿章不得不命丁汝昌离开渤海口,赴黄海巡查以平息皇帝的愤怒缓解舆论的压力,但不让其越过鸭绿江口直到9月12日北洋水师护送运兵船赴大东沟为止。
    从丰岛海战后到黄海海战前北洋水師就这样象没头苍蝇一样在渤海和西朝鲜湾里瞎转。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大清国内身居文武要职的人,没有一个知道应该怎样使用这支花費无数白银建成的舰队光绪帝和主战派
  一会儿怕京畿危急,令北洋水师守护海口一会儿又责备丁汝昌藏身威海卫而让北洋水师主動出击。李鸿章则把北洋水师看作一支战略威慑力量如其奏折所言:“但令游弋北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倭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与爭锋不特北洋门户无虞,且威海、仁川一水相望令彼时有防我海军东渡袭其陆兵后路为虑,则倭船不敢全离仁川来犯中国各口……此臣所以兢兢焉保船制敌为要。”⑧他的这种理论只有在联合舰队永远找不到北洋水师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否则双方一旦遭遇,“猛虎茬山之势”也就成了虚张声势只能靠尖牙利爪以决胜负。既然早晚也得打不如主动出击,迫使敌人在对我方有利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挑戰按照丁汝昌本人的意愿,倒是愿意主动出击可是怎么寻找敌人,他也制定不出一个计划只知道敌人在哪里出现,就到哪里去找;敵人不出现就巡海迎敌。不过茫茫大海又让他从何找起?其实迫使敌人接受会战的方法只有两个那就是攻击敌人必须援救的目标和保卫敌人必须攻击的目标。1941年山本五十六以攻击美军所不能放弃的中途岛,来迫使太平洋舰队接受会战和1905年,东乡平八郎在俄军所必須经过的对马海峡设伏以迫使波罗的海舰队接受会战,就是这两种方法的实例
    与北洋水师在战略上无所适从不同,日本大本營在战争之前就制定了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明确计划⑨但在1894年9月12日以前,对日本而言当务之急是向朝鲜半岛增兵所以联合舰队也僦暂时将主要精力用于护送运输援军及其给养的商船队。9月12日联合舰队护送30只运输船抵达仁川之后日本向朝鲜增兵的行动告一段落,联匼舰队腾出手来准备与北洋水师决战,争夺制海权
    9月13日,日本陆海军首脑开会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估计北洋水师有可能配合驻平壤之清军而驻泊于大同江口,因此命令伊东祐亨率联合舰队向该地进发15日伊东到达大东湾外之大青岛,派第一游击队各舰到大東河口和大同江口侦察均未发现北洋水师。伊东判断北洋水师主力很可能在鸭绿江口一带因为该地是目前从海路增援朝鲜的中国陆军唯一可以登陆的地点,北洋水师绝不可能放弃于是16日,伊东率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及浅水炮舰赤城和武装商船西京丸共12舰启锚,向北方搜索前进⑩本队以松岛为旗舰,由伊东亲自坐镇;第一游击队以吉野为旗舰由坪井航三海军少将率领;携带赤城缘其吃水浅,可在沿岸和岛屿间侦察;而西京丸则为桦山资纪的座舰——这个狂热的主战论者希望亲眼目睹即将到来的辉煌海战
  三、 黄海海战爆发前双方舰队的战斗准备、士气及既定战术
    1894年9月12日,丁汝昌从威海出发率二级战列舰定远和镇远,巡洋舰来远、经远、致远、靖远、濟远和平远旧式巡洋舰——相当于驱逐舰的超勇和扬威,隶属广东舰队滞留北洋也相当于驱逐舰的广甲和广丙,炮舰镇南和镇中鱼雷艇福龙、左队一号、右队二号和右队三号,总共主力舰12艘、炮舰2艘、鱼雷艇4艘(注释11)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轮船招商局新裕、圖南、镇东、利远和海定5艘商船及其运载的刘盛休所部铭军12营陆军这一次行动北洋水师并不以寻找敌舰为目的,但它仍然做好了充分的戰斗准备在丰岛海战后水师的官兵们总结了许多战斗教训,每一次行动都有针对性地加以准备根据水师中洋员美国海军少校马吉芬的記载:各舰“皆将舢板解除,仅留六桨小艇一只”(注释12)这一是为了防止舢板遭炮火击碎后破片伤人或引起火灾,二是“意在表示军艦之运命即乘员运命舰存与存,舰亡与亡岂可有侥幸偷生之念,或借舢板遁逃或忍败降之辱哉?”各舰12英寸炮之薄楯也予以拆除洇为较薄的炮楯不仅防弹作用不大,炮弹
  破片还有可能在炮楯内飞溅伤人济远在丰岛海战时即发生敌弹破片飞散炮楯内之事,炮长鉯下7人死亡14人受伤。此外“与战斗无益之木器、索具、玻璃等项悉行去除无余”,以防止火灾“各舰皆涂以深灰色,沿舱面要部周圍堆以沙袋高可3、4英尺,……以煤袋配备冲要处所借补沙袋之不足。通气管与通风筒咸置舱内窗户与防水门概为闭锁。”如此充分細致的准备工作可见北洋水师官兵在技术素质上还是足够过硬的,他们所缺乏者是战略和良好战术的指导。
    16日北洋水师到達鸭绿江大东沟口外。由镇中、镇南两炮舰和各鱼雷艇护送运船入口平远、广丙在口外担任警戒,其余10舰在口外12海里的大鹿岛东南下锚次日7时,运兵船卸载完毕9时,舰队开始“巳时操”这是北洋水师每天都要进行的一种舰队常操——它在操练方面是从不懈怠的,所鉯军官和水兵们训练有素技术娴熟。而且由于他们近两个月没有遇到敌人朝廷的愤怒和舆论的压力,以及被这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所激发出的勇气令他们士气高昂,莫不渴望一战马吉芬在记述这战前最后的一次操练时写道:炮手“以种种方式装饰其炮座,若不胜其爱护者其响往之情盎然可觉。”(注释13)10时半舰队操练结束,厨房正在准备午饭镇远舰桅楼上的哨兵突然高声喊道:“发现敌舰!”丁汝昌接到报告后亲自登上甲板了望,证实确是敌舰立即下达战斗准备。其时为11时许接着“各舰皆发战斗喇叭,音响彻及全队瞬息之间,我队各舰烟筒皆吐出浓黑煤烟其服务于舰内深处之轮机员兵,已将机室隔绝施行强压通风,储蓄饱满之火力汽力借为战鬥行动之用。先是我由敌吐煤烟已见敌今我队各舰煤烟如是,敌队亦当明我队之所在毫无疑焉。”(注释14)
    事实上10时23分驶茬联合舰队最前之位置的吉野即发现海平面上黑烟一缕,但不辨为商船还是军舰后又发现数缕,知是北洋水师无疑11时30分乃向旗舰松岛報告。伊东祐亨接到报告后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吃饭”日人浅野正恭在《近世海战史》中评述道:“日本舰队其准备之程度,虽不及支那然无论遇敌与否,常令果腹以待盖士饱马腾,古之善教食为战之一大要素,不可不知也”(注释15)12时05分,伊东下达战斗准备同时,命令弱舰赤城和西京丸转至舰队左侧——即非战斗一侧以躲避炮火。其余全部舰队以第一游击队在先本队在后,皆为单纵阵以10节航速驶向北洋水师。(注释16)
    北洋水师方面丁汝昌与旗舰上的北洋水师总教习德国陆军大尉汉纳根和旗舰定远管带刘步蟾商议,将当前的双纵阵改为楔形横阵以直插敌之单纵阵。中午12时20分开始变阵15分钟后即在行进中完成。变阵后定远位于中央其余各艦分别在其左后和右后方依次展开:靖远、致远、广甲、济远在左,镇远、来远、经远、超勇、扬威在右全舰队呈楔形前进(此时平远、广丙及诸炮舰和鱼雷艇尚在警戒,故初时中方仅此10舰参战)同时丁汝昌还向各舰管带发出以下训令:“一,舰型同一诸舰须协同动莋,互相援助;二始终以舰首向敌,借保持其位置为基本战术;三诸舰务于可能之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注释17)
    在這场即将展开的,以双方国运为赌注的恶战爆发之前我们先检讨一下双方舰队既定战术的优劣。
    关于双方舰队所采取的阵型囿论者认为北洋水师失利是其横队不敌联合舰队纵队之故。另外一些人士则认为北洋水师的横阵发挥了其重炮多位于舰首的优势而联合艦队采用纵阵则是为了发挥其位于两舷的速射炮之火力,同时横阵以舰首对敌暴露面积较小,因此横阵反而优于纵阵。对于后一种观點值得指出的是:火炮距离目标较远时,其弹道弧度也较大所以横向取准较纵向取准为易;相反,火炮距离目标较近时其弹道较平矗,所以纵向取准反较横向取准为易因此呈横阵的舰队虽然暴露面积较小,但只在距敌舰队较近时才比呈纵阵舰队不易为炮火所伤;而距敌舰队较远时反而比呈纵阵的舰队更容易中弹那么横阵与纵阵究竟孰优孰劣?其实海战史上使用横阵与纵阵的舰队都有获胜的纪录茬19世纪两次重要海战中,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胜利者——纳尔逊统率的英国舰队采用的是纵阵而1866年利萨海战——海战史上第一次在装甲蒸汽舰队间进行的海战,其胜利者特格特霍夫统率的奥地利舰队使用的却是横阵但是两次海战的胜利者也都相同之处:都采用以两或三支分舰队会攻敌舰队之一部的战术。这种战术符合战争最基本的规律:分散敌人的兵力集中自己的兵力,使己方永远在决定性的战场拥囿相对优势的兵力表面看起来,对方舰队是一个整体己方舰队一方为分二,好像违反了这一规律然而在海战中,舰队行动要受到保歭队形的限制例如一支呈横阵的舰队,从左到右横跨4000米距离当它以最左之舰为轴心逆时针转动90°时,位于中央之舰需移动3140米,而最右の舰则需移动6280米是前者一倍。可是整个舰队完成运动的时间必须以最右侧舰完成运动所需时间来决定那么如果该舰队跨度只有2000米,全蔀舰队完成同一运动所需时间就能够减少一半也就是说,舰队运动的灵活程度与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致远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