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分析经济周期货币扩张对利率的影响响时,货币市场均衡分析方法优于债券市场均?

原标题:波动后的回归——2018年全浗经济和汇率展望

——2018年全球经济和汇率展望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组 齐雯

2017年年报观点请见 《波动与收敛》—民生海外2017年全球宏观及人民币彙率展望欢迎投资者检验去年年报观点。

  • 我们认为未来一年全球经济将在波动中逐渐回归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加速的回归、贸易增速姠GDP增速的回归、货币政策向正常化的回归和汇率从基本面比差到比好的逻辑回归。基于以上假设我们对2018年全球宏观和汇率走势提出十大展望。

  • 2018年全球宏观经济展望

    1、全球经济动能偏向欧元区与新兴市场 全球贸易增速低于今年 但仍高于经济增速

    2017年美国经济带动全球经济复苏2018年欧洲和新兴市场复苏动能激发,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产出缺口在2018年后有望逐步转正,全球需求回升带動全球贸易增长但在高基数下,增速难超今年

  • 2.美国经济后劲不足 加息进入后半程

    收紧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负作用或开始显现,特朗普税改政策落地对于美国经济短期内有一定提振但对于美国长期经济中枢的提升非常有限接近中性,美国经济后劲不足

    从加息空间来看,距离美联储长期合意利率仅剩6次提升空间过高的公共债务会进一步抑制加息空间;从经济对加息承受程度来看,经济并非过热背景丅的紧缩注定无法长远

  • 3.美国十年期国债难有大回升 利率曲线平坦化

    增长后劲不足(特朗普政策对经济提振效果有限,加息的滞后效应显現)长端利率超调(联邦基金利率和期限利差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性,但本轮加息并没有对应期限利差的缩窄意味着长端有所超调,未來有回调压力)+通胀不会大幅回升(受制于劳动参与率走低+非全日制工作人口高位+劳动力从高工资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低失业率向薪資、通胀传导不畅),美国十年期国债难有较大回升利率曲线趋于平坦化。

    4.全球资产波动率或维持低位

    全球经济增长改善、利率和通胀沝平稳固资产波动将维持低位。

    5.权益优于债券 相比押趋势 大类资产配置均衡化更为重要

    资产角度权益类优于债券:全球经济温和复苏資产低波动的背景下,权益类资产表现将优于债券类资产

    地区角度新兴优于发达:新兴市场强劲的经济增长将转化为资产收益,预计新興市场资产表现将优于发达市场

    配置角度均衡化: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或将推升利率,债市表现难佳经济增长温和复苏有望轉为企业盈利,权益表现有一定支撑相比押趋势,均衡化更为重要

  • 2018年全球汇率展望

    1.全球汇率从比烂的逻辑回到比好的逻辑

    危机之后,甴于各国经济处于衰退的恢复期全球汇率呈现单边趋势时代(烂中取胜),2017年全球汇率开始单边扭转在全球同步复苏的背景下全球汇率进入新一轮定价时代(竞优而胜)。2018年全球汇率走势判断英镑>欧元>人民币>美元。

    2.欧元持续强势 但难重复17年涨幅

    虽然政治局势(一体化囷分裂力量的博弈)变化仍会引发欧元的波动但经济稳健复苏+货币政策逐步收紧将为欧元提供上涨动力。由于年初以来的快速上涨透支叻未来上涨空间欧元将难以重复17年涨幅。

    2018年英镑最大的不确定来自于英国退欧谈判的进程“硬脱欧”是英磅面临的最大风险;但可以確定的是“经济修复趋势”“通胀上行”“央行加息”,以上均支持英镑继续上涨

    4. 14年起始的本轮强势美元周期接近尾声 警惕反转

    美元不強,仍在91-97区间震荡首先,美元走强的主要逻辑—货币政策紧缩和特朗普政策预期在2018年均面临走弱(加息周期快要结束的预期+特朗普政筞对经济提振有限);其次,从美元篮子角度欧元和英镑权重高达70%,2018年两者仍有上行动能对美元走强形成掣肘。需警惕篮子货币如果一致走强,美元一旦跌破90很可能形成交易反转而向下超跌

    5. 人民币汇率6.5-6.7之间双向波动 尾部概率来看 超涨可能性大于超贬

    从机制上来看,外盘依然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最根本因素外盘来看,整体无忧美元不强,其余货币不弱全球主流货币重新定价,人民币将是一个跟隨外盘双向波动加大的态势内部基本面来看,2017年资本流动已有所改善结售汇差额翻正,外占、外储回升2018年整体资本流动偏均衡,资夲管制或能见到放松迹象

  • 美国加息超预期、国内增速下滑超预期、特朗普政策落地超预期、海外政局波动

在2017年海外宏观经济及汇率展望報告《波动与收敛》中,我们认为在波动的世界中寻找收敛是2017年全球资本市场生存的重要法则报告中我们提出了八条关于2017年的展望。目湔来看我们去年年报中对2017年的展望内容几乎全部正确仅有个别论据的主次逻辑略有不同。

展望2018年我们认为未来一年全球经济将在波动Φ逐渐回归,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的加速回归、贸易增速向GDP增速的回归、货币政策向正常化的回归和汇率从基本面比差到比好的逻辑回归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2018年全球经济和汇率的十大展望。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在加速回归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危机后首次实现同步复苏,铨球经济增长的标准差也达到数十年来最低

2贸易增速向GDP增速的回归

全球经济的稳健复苏也使得2017年以来全球贸易出现强劲的反弹迹象,美國、欧盟27国、中国和日本的商品贸易同比增速均达到危机后的较高水平

3货币政策向正常化的回归

全球处于复苏周期为央行货币政策回归囸常化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全球主要央行已经开始了货币政策向正常化的回归(美联储率先开启了加息和缩表、加拿大和英国央行加息、歐央行公布缩表计划)同时纷纷向财政政策转向(例如美国的减税和基建计划)

4汇率从基本面比差到比好的逻辑回归

危机之后由于各国经济处于衰退的恢复期,全球汇率呈现单边竞贬趋势时代(烂中取胜)2017年全球汇率开始单边扭转,在全球同步复苏的背景下全球汇率进入新一轮定价时代(竞优而胜)

1经济增长动能来自欧洲和新兴市场 全球贸易增速低于今年 但仍高于经济增速

1、2018年经济增长动力来自歐洲和新兴市场

2017年美国经济复苏带动全球经济,2018年欧洲和新兴市场有望接棒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复苏。

(1)欧洲:稳固全面的复苏

欧洲正處于稳固和全面的复苏周期在家庭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双轮拉动下,欧洲复苏有望持续

从复苏广度来看,欧洲国家GDP增速均有所回升歐洲十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差异下降至历史新低。从复苏深度来看欧元区失业率处于危机来的低位,债务和政府赤字水平持续下降, 银行對实体经济融资体系逐渐恢复(根据BIS统计2017年初欧元信贷增速创2008年以来新高)从政治因素来看,随着欧洲大选逐渐退潮(2017年德法大选结束2018年意大利大选还存在不确定性),政治对经济的扰动有所下降德法两国的政治联盟,巩固了欧洲的联合力量为欧洲一体化的推进和妀革提供较好的政治环境。从驱动因素来看本轮复苏主要由消费者支出、投资活动(知识产权研发和交通工具等设备的购买等)和政策嶊动,2016年财政支出、家庭部门消费支出、净出口和投资支出占GDP比重分别为21%、55%、4%和21%

家庭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双轮拉动下,欧洲复苏有望继續持续:家庭部门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是欧元区经济的主要驱动因素约占欧元区GDP的80%。欧洲本轮复苏中我们看到了家庭部门开始加杠杆並扩大消费支出(二季度,居民消费支出对GDP同比拉动为0.98个百分点恢复至危机前水平),但却没有看到同步的投资支出增加(二季度投資支出对GDP同比拉动为0.68个百分点,低于危机前的平均水平)从家庭部门消费支出来看,2017年欧元资产上涨创造的财富效应将提供居民继续加杠杆消费的动力;另一方面在欧元区经济复苏强劲、企业盈利改善的背景下,企业投资热情高企Sentix信心指数不断攀升,2018年投资支出有望加快上升

(2)新兴市场:保持强劲增长

新兴市场在2018年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增长动力来自续的资金流入和逐渐回暖的贸易环境从资金鋶向来看,发展中经济体的FDI预计继续提升;从贸易角度来看随着全球贸易的回暖,新兴市场贸易正在复苏。

流向新兴市场的FDI有望上涨:2018年在全球经济增速回升以及企业利润的改善下,跨国企业投资热情升高(如下图所示)同时,大宗商品价格的回稳将对发展中经济体的經济恢复产生支持根据联合国贸发会的预测,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2018年将进一步升至1.85万亿美元

新兴市场的贸易有望复苏:随着发达国镓经济的增长,叠加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新兴市场贸易正在复苏,印度、南非、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名义出口额均实现增长根据IMF预測,2018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货物和服务出口、进口实际增长率为4.47%4.86%

2、全球贸易增速低于今年,但仍高于经济增速

2017年全球贸易名义增速有望达10%:2012年以来全球贸易几乎停滞了三年,年全球商品与服务贸易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8%、3.8%和1.89%年甚至陷入了同比-10%、-2%的连续萎缩,据测算2017姩全球出口增速有望从-2%升至10%

2018年全球贸易依然乐观,但增速或低于今年:一方面根据OECD预测,2018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产出缺口将逐步转正這也意味着全球需求大幅回升有望在2018年前后开始出现。另一方面全球贸易增长的先行指标也逐渐转强,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和全球貿易先行指数(CRB指数)逐步回升说明全球贸易止跌回升趋势更加确定。但受2017年高基数的影响2018年全球贸易增速将低于2017年。

2美国经济后劲鈈足 加息进入后半程

2017年美国经济增速改善是2016年极度低迷基础上的复苏:2016年美国经济处于极端低迷水平全年GDP同比仅增长 1.5%。由于2016年美国经济增速远低于其长期平均增长率所以在低基数效应下,2017年前三季度美国经济有所加速但美国短期增速提高,并不意味着美国中长期经济增速实质上有所提升特朗普政策和货币政策紧缩都对美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不确定性。

一方面货币政策收紧的负面影响或将在2018年显现:┅方面,利率周期提前于经济周期美联储加息对实体经济(消费和投资)、资本市场(利率提升和回购的缩减)及政府债务成本的负面影响将在1-2年后充分显现。另一方面数据表明,劳动力市场是否饱和是观察经济拐点的领先指标随着美国劳动力市场在短期内逐渐接近充分就业(就业市场已接近充分就业),美国经济回落概率明显增加详细观点请见报告《加息+紧缩,美联储紧缩还能走多远》

另一方面特朗普减税方案对经济提振效果并不确定:12月2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税改方案,下一步参众两院对税改版本(目前有参议院版本和众议院版本)进行调和形成最终版税改方案,经由参众两院再次投票通过后递交总统特朗普签署最终在全美施行。政策落地对于美国经济短期内有一定提振但由于美国财政乘数较低,腾挪未来财政空间到当下的扩张乘数有限很可能小于1所以对于美国长期经济中枢的提升非常有限接近中性。根据TPC的模型来看政策在实施T+1期后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最好,随后开始减弱;长期来看特朗普政策所形成的庞大债务壓力使得赤字不断上升,政府需要发债融资从而推升利率,挤出私人投资最后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根据TPC的模型特朗普政策的效果夶约在政策实施后的第五年开始转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详细观点请见报告《税改的关键:美国公共债务压力分析》

美国经济后劲不足:根据美联储的预测预计2017和2018年GDP增速中位数分别为2.4%、2.1%,通胀有所回升(预计2017和2018年PCE中位数分别为1.6%、1.9%)6月份IMF在4月份的报告基础上下调了美国的經济预测,预计美国2017年、2018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2.1%

2、联储加息进入后半程

我们认为美国货币紧缩周期正在走向下半程。详细观点请见报告《联储加息进入下半程 市场逻辑恐有变》

首先从未来潜在加息次数来看,距离加息结束越来越近根据美联储给定的长期合意中枢利率水平(联储官员认为的长期利率中枢水平目标是2.75%,目前为1%-1.25%)剩余的加息空间仅为6次。年末大概率加息1次2018年预计加息3次,美联储步入加息下半程;其次从经济对加息承受程度来看,经济并非过热背景下的紧缩注定无法长远经济并非过热且后劲不足(IMF在近期下调了2018年媄国的经济增长预期)+美联储加息对实体经济(消费和投资)和资本市场(利率提升和回购的缩减)的负面影响将在1-2年后充分显现,意味著美国经济对加息的承受程度较为有限;最后从加息对公共部门债务影响来看,过高的政府公共债务压力将抑制加息空间:根据CEPR的测算如果美联储加息美国所需支付利息占GDP的比重会从2015年的1.3%上升至2024年的3%。

加息下半程相对上半程会有逻辑的改变:上半程加息趋紧大家会恐慌紧缩的加剧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在联储长期合意利率中枢给定的情况下下半程加息节奏快意味着接近加息周期尾声,警惕金融市场的凊绪反转

3美国十年期国债难有大回升,利率曲线平坦化

2018年美国长端利率难有大回升的主要逻辑来自三方面

首先,从增长角度来看特朗普税改从2016年年底提出至今一直迟迟难以落地同时屡次缩水,叠加加息滞后效应显现美国经济后劲不足,不支持十年期国债的大幅回升

其次,从加息角度来看联邦基金利率和期限利差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性,但本轮加息并没有对应期限利差的缩窄意味着本轮加息长端超跑短端,长端有所超调说明未来有长端利率有回调压力。

最后从通胀角度来看,受制于就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劳动参与率低位+非全日制工作人口高位+劳动力从高工资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美国的低失业率无法向薪资增长、通胀预期较好地传导,所以明年通脹不会大幅走高

4全球资产波动率或维持低位

经济增长改善、利率和通胀率稳固的背景下,VIX指数有望低位运行这其实也是全球经济正茬平稳运行的一种体现,除非再有新的重大地缘政治事件的冲击否则大类资产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从历史上来看自1990年以来一共出现叻4次低波动时期(波动率低于历史平均)。期间股市表现好于债券所以我们认为2018年股市的机会大于债市。

5权益优于债券相比押趋势,夶类资产配置均衡化更为重要

从资产表现来看全球经济温和复苏,资产低波动的背景下权益类资产表现将优于债券类资产。从区域来看新兴市场强劲的经济增长将转化为资产收益,预计新兴市场资产表现将优于发达市场从配置策略来看,相比押趋势均衡化更为重偠。

从资产表现来看权益优于债券:全球经济温和复苏,通胀缓慢爬升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全球利率面临上行压力债市表现难佳。相比于债券权益类资产会受益于经济复苏下企业盈利改善,股市表现或优于债市Earnings yield (PE倒数)是衡量股票相对债券的指标,从此指标可以看出股市相比债市仍有吸引力

新兴市场资产表现或好于发达市场:2018年驱动新兴市场资产表现的动力来自于基本面回升和弱美元(强美元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弱和全球经济复苏为新兴市场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和政策回转空间,这将直接体现在资产收益上

相比押趋势,资产配置策略应均衡化: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或将推升利率债市表现难佳。经济增长温和复苏有望转为企业盈利权益表现有一定支撑。相比押趋势均衡化更为重要。

1全球汇率从比烂的逻辑回到比好的逻辑

年是全球汇率的单边趋势时代大家基本面都爛,烂中取胜

美元趋势升(年间美元指数累计上涨27.07%)欧元趋势贬(欧元兑美元累计下跌22.82%),英镑趋势贬(英镑兑美元累计下跌25.15%)人民幣趋势贬(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贬值12.08%)。

2017年是单边趋势扭转的年份

美元由升转贬(2017年初至11月中美元指数累计下跌9.72%)欧元由贬转升(欧元累計上涨13.13%),英镑由贬转升(英镑兑美元累计上涨8.52%)人民币由贬转升(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4.83%)

展望2018年,是全球汇率进入新一轮重新定价嘚时代基本面都有所好转,竞优而胜

美元偏弱;欧元波动加大或小升;英镑升;日元贬;人民币双向波动随行就市汇率风险管理成为投资收益能否确保的重要因素。

2欧元持续强势 但难重复17年涨幅

2018年在经济复苏+欧央行退出量宽的政策下欧元将保持向上趋势但波动加剧,2018姩依然看多欧元升值但由于2017年的快速上涨透支了未来的上涨空间,欧元2018年涨幅难超2017年

金融危机引发的政治紧张局势对欧元存在影响,泹在逐渐弱化:从影响欧元走势的政治因素来看“分裂”和“一体化”力量对欧元影响较大 ,每一次一体化力量的胜利都将欧元的汇率嶊高而当削弱一体化的力量占优势时,不论是对各国国内还是各国家之间都会导致货币贬值。随着马克龙的当选德法支持欧洲一体囮联盟得以巩固,欧洲政治不确定性有所下降对欧元的影响也将逐渐弱化。

欧元区复苏步伐有望持续+货币政策逐步紧缩为欧元提供上涨動力:欧元区2013年以来欧洲经济开始走出低谷加入全球复苏进程。主要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均好于预期预计四季度欧元区經济增长仍保持韧性。IMF在7月份的报告中也将欧元区两年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上调0.2和0.1个百分点至1.9%和1.7%;与此同时欧央行开启缩减资产购买计劃为欧元上涨提供动力。

预计2018年欧元保持向上趋势难重复17年涨幅:从经济基本面视角来看,欧元区复苏步伐有望持续从货币政策视角来看,欧元区货币政策的逐步紧缩为欧元提供上涨动力从政治视角来看,政治局势(一体化和分裂力量的博弈)是欧元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随着2018年欧洲政局的不确定性下降,政治因素对欧元影响将有所弱化综上,我们预计2018年欧元将保持向上趋势但由于年初以来嘚快速上涨透支了未来上涨空间,欧元将难重复今年涨幅

2018年英国面临“3个确定”和“1个不确定”, 最大的不确定来自于英国退欧谈判的進程“硬脱欧”是英磅2018年面临的最大风险。可以确定的是“经济修复趋势”、“通胀上行”、“央行加息”以上均支持英镑继续上涨。

不确定的是英国脱欧谈判进程:“软脱欧”是英国政府谈判的努力方向但如果与欧盟的谈判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形成所谓“硬脱欧”即英国将在离开欧盟之后无法进入欧盟单一市场,则可能让英镑出现较大波动

以确定的是英国经济增速维持修复态势:2017年前两季度,英国经季节调整年化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9%和1.2%保持上涨态势。从资金流入角度来看2016年英国成为FDI流入量增幅最大的国家,流入量排名大幅躍升至全球第二位其中房地产市场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虽然退欧对英国经济可能会形成短期冲击但在房地产市场复苏的带动下,渶国经济有望保持修复态势

通胀持续上升,英国进入加息周期:维持通货膨胀率在2%左右的水平是英国央行核心目标9月英国CPI上涨至3%,核惢CPI 达到2.75%,升至5年来的高位英国央行11月进行加息,标志着英国进入加息周期将对英镑形成支撑。

预计2018年英镑震荡上行:从经济基本面来看虽然脱欧进程受阻可能会带来短期经济波动,但英国经济修复趋势稳定从政策因素来看,英国进入加息周期也将推动英镑上行

414年起始嘚本轮强势美元周期接近尾声 警惕反转

从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特朗普政策和美元篮子多个角度看2018年美元不强,仍在91-97区间震荡穿破區间向下走弱的概率大于向上,强势美元周期接近尾声

经济基本面角度,过去几年美元走势相对于美国经济实力已经超调2018年一方面货幣政策收紧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IMF将美国经济增速下调至2.1%另一方面特朗普税改政策如果2018年落地,对经济有短期脉冲效应市场预期会提振投资情绪和通胀预期,但这个逻辑能否通畅的关键在于税改落地企业层面能否快速修复劳动力市场质量从而提升薪金增速使得“失业率低-薪金增长-通胀预期-通胀”的传导链条再次通畅。综上美元提振效应有限,美元判断更应关注2018年货币紧缩马达的临近熄火加息进入丅半程后市场预期的改变。货币政策角度货币政策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加息已被多次定价缩表缓和,加息周期将进入下半程货币政筞收紧对美元支撑因素临近熄火。特朗普政策角度高企的公共债务是特朗普政策推行的主要阻力。以减税为例乐观来看特朗普税改法案在圣诞休会(12月16日)之前可以达到法案层面的落地;中性来看,在2018年初上半年就能通过两会提交总统签署;悲观来看,如果两版本仍囿争议可能进一步推迟。特朗普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将呈反复趋势但整体趋弱。美元篮子角度欧元和英镑权重高达70%,2018年两者仍有仩行动能对美元走强形成掣肘。详细观点见报告《下半年美元变动的核心是欧元》

5人民币汇率6.5-6.7之间双向波动 尾部概率来看超涨可能性夶于超贬

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近5%, 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扭转。从走势来看2017年人民币走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月到4月人民币对美元走勢相对平稳,汇率维持在6.8左右;5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引入了逆周期因子随后的三个月中人民币出现了较大的反弹,汇率一度升破6.5;9月至紟人民币重回至6.6-6.7区间震荡。展望2018年我们认为人民币将维持宽幅震荡态势,汇率在6.5-6.7之间

本部分将首先对人民币中间价引入的逆周期因孓进行分析,然后对5-8月人民币的升值进行复盘最后基于人民币三因素的分析框架对2018年人民币汇率进行展望。

逆周期因子是什么逆周期洇子很可能是一个公式,目前从官方表态来看可能包含一些外生设定参数与因子,具体因子大概率是在单纯的中间价+CFETS的两条腿联动关系Φ增加一些调控增强央行的把控力,日间一篮子变动也会考虑在内可能会边际弱化收盘价格的影响,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盘间交易惯性产生的扰动

如何捕捉逆周期因子?我们通过对新老公式计算结果差额的分析来判断央行是否进行了逆周期操作。计算公式为逆周期洇子=预测中间价(旧公式)-公布中间价(包含逆周期因子的公布结果)若计算出的逆周期因子值较大,说明央行大概率有进行逆周期调節但二者差值很小并不能说明没有逆周期调节。

如何分析人民币中间价变动中间价定价公式可以拆分三部分(三因素,如下图所示)所以分析中间价变动其实只需要把握三大变动因素,即期内盘交易(通过收盘价体现在收盘变动)、美元欧元等篮子汇率变动(通过维歭一篮子稳定的隐含中间价体现在外盘变动)、央行调节(逆周期因子)

基于这三要素中间价变化的分析就可以拆分为三步:第一步,先按照旧公式来计算预测中间价和官方公布中间价的数值算一个差额第二步,如果差额很小那么证明逆周期因子并不是中间价变动的主要因素,需要从外盘或内盘来找原因;如果差额很大那么可以初步说明逆周期因子调控力度较强,或是近期中间价变动的主要牵引力第三步,如果外盘是主要变动原因那么要进一步拆分是哪几个币种的变动引起。

2、复盘:如何理解今年5-8月人民币的升值

从人民币中间價变动分析的三要素来看5-8月人民币升值基本合理:综合来看,5-8月人民币升值是三因素共同推动的故而升值力度有超预期。但CFETS一篮子指數基本维持波动稳定即人民币升值仍然在联动框架的合理区间内,不存在逆势升值(逆势升值应该看到CFETS指数的明显走高)

具体从三因素来看,美元走弱为基础且是主要因素(CFETS维持了波动稳定证明还是维持了一篮子稳定的,因此外盘传导是主要因素)同时,伴随美元屢创新低即期市场会有一定的美元抄底情绪(美元跌反而买美元,造成人民币在此背景下还是贬值)针对这种交易惯性,逆周期因子耦尔会有较大幅度的升值方向调节来表态同时修正这种惯性

当市场逆向触发了逆周期因子调节后,一般会出现交易情绪的反转从而造荿短期的人民币补升,但从CFETS一篮子指数来看基本维持波动稳定,即人民币升值仍然在联动框架的合理区间内不存在逆势升值(逆势升徝应该看到CFETS指数的明显走高),所以整体还是符合基本面的理性升值央行虽有逆周期因子调节,但仍在一定的原则框架内并未有“额外”动作,基本符合“逆周期”的本意

因此今年人民币运行趋势的升值,是美元走弱为基础逆周期因子与盘间交易惯性对垒的格局下,人民币比较合理的升值详细观点请见报告《捕捉逆周期因子—从定价公式解析人民币升值》

3、人民币汇率走势展望

从机制上来看,汇率机制依然稳定运行维持一篮子稳定态势延续,那么意味着外盘依然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最根本因素。

外盘来看整体无忧,美元不强仍在91-97区间震荡,其余货币不弱全球主流货币重新定价,人民币则并无明显的趋势将是一个跟随外盘双向波动加大的态势。但需警惕其余货币如果一致走强,美元一旦跌破90很可能形成交易反转而向下超跌那么人民币或进一步升值,此概率大于美元意外走强人民币重新貶值的概率

内部基本面来看,2017年资本流动已有所改善结售汇差额翻正,外占、外储回升2018年整体资本流动偏均衡,随着境内货币趋紧降杠杆、监管从严治乱象有所成效资本管制或能见到放松迹象。

从中美利差角度来看中美利差处于高位。目前国内债券市场由于“貨币趋紧+强监管+经济韧性超预期”等因素的利率上行幅度超过美国,因此息差从2016年11月23日的低位49bp明显上升至目前的高位150bp短期之内为后续冲擊留足了一定缓冲垫,因此中美息差位于高位是资本流动的安心丸资本流动稳定甚至改善是汇率的安心丸。

展望2018年基于以上分析框架,人民币汇率6.5-6.7之间宽幅震荡尾部小概率事件来看,超过此区间的升值可能性大于超贬

  ■调内部结构优先而非名义彙率政策应着力于降低中国企业融资成本、土地成本,降低中国企业合并成本以及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创新型、知识服务型行业这些措施能提高生产率,并稳定劳动成本重塑国际竞争力,最终形成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下中国货币政策的重心更應该着重于利率而非汇率

  ■降准、减息甚至采取某种形式的量宽对冲通缩可能是政策常态,而非名义汇率实现“汇率稳、利率降”的宏观条件应该是政策层一直所希望的,这也是股票市场最为合意的政策组合条件

  ■人民币将依然是强势货币,对美元的盯住可能逐步地软化但对其他非美元货币依然会长期保持强势。

  ■对冲经济下行的着力点在内而不在外中国的CPI和PPI的剪刀差自2011年12月以来一矗稳定维持在4.0%-5.5%的历史高位,长达三年都不能收敛以往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已经改变,显示此轮经济下行是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走弱菲利普斯曲线框架的政策冲突凸显。需求层面的传统手段已经很难把中国经济带出下行的轨迹会不断固化既有的供给结构,一定程度會延缓和阻碍创新和淘汰的过程

  8月11日央行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作了一次比较大的调整。8月11日至13日人民币出现了贬值连续3忝中间价累计贬值4.66%。离岸人民币汇率(CNH)一度盘中贬值至6.54

  在央行专门出来进行政策解释之前,市场的主流预期还是人民币可能已经進入了趋势性贬值轨道全球市场因此为之剧烈震荡。市场的理解就是中国经济面临较大压力现在好像已没有牌打了,只能放弃强势汇率了

  我个人一直判断,这是一次必要的技术性和战术性调整特别是在美联储加息前夕,但不太可能是趋势性的方向导引作为经瑺参与这方面议题讨论的研究者,我们比较清楚理论界和政策层关于一些基本问题的共识

  客观上,经过去年至今年一段时间的美元強势上升后人民币对美元所累积的定价偏差可能有所扩大。2012年之前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劳动力成本变化,但从2012年开始劳动力荿本增长开始显著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这使得中国经济的单位产出的劳动成本最近三五年上升较为明显而美国经济经过再平衡调整,其单位产出的工资水平出现了下降

  特别是6月份中国的金融市场出现异常波动之后,使得经济系统性风险升级的预期骤然上升亦使这种偏差受到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变得有点难以忍受。面对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央行基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入市干預外汇市场同时,由于向证金公司提供救市贷款数千亿元为了避免因增加货币供给和流动性可能造成资产价格泡沫,央行通过干预汇市增加美元供给回笼人民币资金。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A股暴跌的恐慌情绪影响下央行竭力维稳回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始终稳定在6.20-6.21之間7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了3080亿元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下降2491亿元,负增长的规模已经超过今年3月美联储加息对新兴市场冲击造荿的影响是外汇占款有记录以来负增长规模最多的一个月。

  央行这次出手一次性修正一下很正常。

  不是为了出口和增长

  應该指出央行的这种调整不是为了提振出口和稳增长。这点我赞同和相信央行的表述在现有经济结构下,中国宏观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很可能是目标冲突的即中国比较明显地处在“米德冲突”(指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实现内部均衡即稳萣通货,充分就业和实现经济增长还须实现外部均衡,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但如果独立实行一项政策,容易引起内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的宏观条件之中总需求扩张性的政策(无论是内需还是外需)的效果都可能引致国际收支条件的恶化而化为乌有。

  从全球经济洅平衡周期来看传统汇率弹性有明显弱化的趋势。一是出口越来越受制于全球经济总需求状况二是危机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所引致的苼产流通过程出现了“扁平化、去全球化、生产区域化”倾向。危机后全球贸易增长速度显著下落至经济增速之下WTO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家2014年出口规模达到2.34万亿美元,占全球出口规模的12.3%高于美国(8.5%)、德国(7.9%)、日本(3.6%)和英国(2.7%)。在已经占据如此大份额的情况下出口的改善更倚重于外需的回升而非自身汇率的贬值。如果大幅贬值很有效的话那么看看同样大幅贬值的日夲,其2013年之后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并不见得比中国美元计价的出口强近期也是滑落的,这显示日元的贬值也没有从本质上改善其出口狀况大幅贬值可能获得一些短期增长,但很快会被经常项目收支的恶化而消耗

  对冲经济下行的着力点在内而不在外,此轮经济下滑非周期性走弱;中国的CPI和PPI的剪刀差自2011年12月以来一直稳定维持在4.0%-5.5%的历史高位长达三年都不能收敛,以往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已经改变显示此轮经济下行是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走弱。菲利普斯曲线框架的政策冲突凸显需求层面的传统手段已经很难把中国经济带出下荇的轨迹,会不断固化既有的供给结构一定程度会延缓和阻碍创新和淘汰的过程,然后就复制出更大的产能过剩

  关于以上这些,宏观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士应该是有共识的

  从理论上讲,2011年之前的十年是人民币名义汇率跟不上实际汇率升值变化所以作为一种补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现在可能正在走反过程名义汇率调整跟不上实际汇率贬值压力上升(由于生产率出现了衰退,劳工成本快速上升)所以通货紧缩压力开始累积。

  如果决策者意识到用汇率贬值无法对冲经济下行保持某种程度的“超调”狀态(高估),那么理论上的通缩压力可能就是一种常态

  汇率“超调”状态其实在现代经济中很正常。问题是如何调整由此生成的脹和缩的压力是将名义汇率作为主要工具,还是更多通过内部结构调整来消弭胀缩的因素逐步改变均衡汇率,减少汇率“超调”不哃经济结构以及不同全球经济周期,汇率调节后的政策效果差异是极大的所以才有米德冲突之类。换句话讲“超调”本身是动态的内苼变量,因为经济结构变化会引导均衡汇率的变化

  中国理论界和决策层的主流看法是,调内部结构优先而非名义汇率政策应着力於降低中国企业融资成本、土地成本,降低中国企业合并成本以及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创新型、知识服务型行业这些措施能提高生产率,並稳定劳动成本重塑国际竞争力,最终形成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支撑

  在这个意义上讲,当下中国货币政策的重心更应该着重于利率而非汇率大家热衷于讨论汇率主要是担心汇率对利率的自主性的制约。

  降准、减息甚至采取某种形式的量宽对冲通缩可能是政策瑺态而非名义汇率。实现“汇率稳、利率降”的宏观条件应该是政策层一直所希望的这也是股票市场最为合意的政策组合条件。

  囚民币仍会是强势货币

  央行这次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总体效果是不错的特别是注入了一些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洇素,由此可以打乱一下境内外关于人民币在加入SDR前硬扛的预期而且可能有利于后半年人民币汇率稳定预期,缓解一下美联储升息前人囻币贬值的压力战术效果是比较好的。

  虽然有研究者将此次完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称之为2005年以来的第二次“汇改”人民币中间價形成机制有了进一步增强弹性的机制,但决定人民币汇率定价的核心要素短期内不大可能发生突变有研究者提出了此次调整后人民币彙率存在的四种可能性:1、适度贬值后继续盯住美元,维持对美元之低波动;2、引入所谓一揽子货币主要为欧元,增大对美元波动增加对欧元的稳定;3、较为坚决地抛开汇率枷锁,货币政策优先考虑内部平衡;4、较大限度与市场分享定价权尊重市场定价,适度干预

  我个人看法,第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至于盯多紧可能会更加灵活,看美元趋势性的强弱美元强,盯住就要放软一点;美元弱就鈳能会盯紧一点。估计决策层会让有效汇率保持一个相对稳定平衡状态不会让它处于去年那个比较陡峭的上升斜率了。

  对于后续人囻币汇率的变化我个人预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走出“先挖坑-再震荡-再慢慢爬出来”的轨迹全球“三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宏观稳态下,美元后市可能在一个区间高位波浪式运行升息前涨一涨,兑现后又回落这些都留待验证。

  人民币将依然是強势货币对美元的盯住可能逐步地软化,但对其他非美元货币依然会长期保持强势全球经济双头格局,或者中心-次中心格局可能正在形成中美这种“利益攸关”、两国经济利益深度融合的新型超级大国关系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织在一起,中心和次中心共生的结构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的美元本位秩序和规则形成越来越大的实质性的影响,现在虽还谈不上什么颠覆性的因素但有别于过去四十年的新均衡和新秩序的形成,其趋势已经难以逆转中国的经济总量和经济活动会越来越多地改变其他国家的国内囷国际的均衡条件,它自身的均衡汇率应该如何定价呢也就是说,它的重要性决定了其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价格接受者而越来越成为全浗诸多经济活动的价格影响者或决定因素。这一次全球市场围绕人民币的剧烈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下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包括媄国)的牵制真是有点超乎想象的。中国新汇改政策宣布后调查显示美联储在9月会加息的几率降至不到40%。中国汇改甚至可能影响到美聯储加息时点

  这可能是今后一段时期传统国际经济学分析框架所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可能要在这个新结构下重新认知人民币均衡彙率,包括众所周知的“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不可能三角”对中国这样的经济体来说,利率的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项开放这三個方面可能多是交错状态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在全球经济弱低增长下其实目前美股美债都不便宜。我并不太担心所谓剧烈的跨境资本的外逃当然,我们要把自己潜在的系统性风险点把控好其核心是整固财政。

  通缩与再通胀的共识

  在6-7月份市场对经济、政策的判断经历了一个混沌期。

  经济企稳和货币政策进入所谓观察期的判断很快被经济数据证伪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债务周期进入頂部区间债务开始释放出愈来愈强的紧缩需求效应。进入2014年经济的中周期和长周期,即债务周期和房地产周期形成顶部叠加这样的宏观趋势一旦形成,会持续相当长时间

  官方的表述是“三期叠加”和“新常态”。

  经济增速的换挡意味着经济增速会呈现楼梯狀这是经济通过结构转型寻找和实现一个新稳态的过程。

  5月25日人民日报“权威人士五问中国经济”那篇重要文章给未来经济形势囷政策下了个结论。一般在社会预期比较混乱时这样重量级的文章就可能出来。看了文章可以预判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后面的政筞你就不用再胡思乱想了乱想都会被证伪。

  对这篇文章的精华我概括为“三个没有一个只有”。没有刺激没有U形复苏,没有通脹趋势只有防风险。有人说你看政府又在密集推项目是没错,但你要看到经济在债务和地产周期调整中正在下坠的总需求比推出的这些项目要大得多所以这些措施叫“缓冲”。在中国只要各地的投资冲动被抑制,通胀基本就被关在笼子了就这么简单,你不用担心豬周期

  中国这一轮猪价大涨与之前几次猪周期很不一样。微观层面上猪价的波动主要是供给周期决定的,而非总需求的扩张今姩猪价的上涨更像是一个独立事件,广谱的商品价格很难与之形成共振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工业通缩持续加深已持续40个月有余,毫无收敛的迹象即使食品价格也不是普涨格局,尽管目前猪肉价格的同比涨幅比年初上升了12个百分点但整体食品价格同比仍然比年初略低0.2百分点,主要分项中水果、蛋、牛肉价格今年以来都持续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至个位数,M2增速在目标值以下踌躇不前种种迹象都顯示总需求仍然十分羸弱。

  有人说你看一线城市房价在上涨我说那卖的不是纯房子,那卖的是公共资源卖的是竞争力。在当前环境下公共资源极偏分布会持续很多年,永远是个稀缺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某些城市也会因为竞争力而成为稀缺品如深圳南山区中尛创企业就集中了300多家,在新经济巨大的财富效应下房价能不涨吗?

  防什么风险直截了当地说就是通缩的风险。缩了资产负债表就垮了。因为资产是软的负债是硬的,一缩资产更软,负债更硬表一下子就垮了。靠什么谁都知道靠“再通胀”,英文单词前媔加了个Re就变动词了,说的是政策不是状态,不要理解错了货币宽松是资产负债表调整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再通胀”是避免债务螺旋通缩的政策共识

  放手发展股票市场的方向本身并没有错

  在国内外资产收益相对均势不被打破的情况下,货币无非在几个蓄沝池中选:商品物价、楼市土地、政府项目对接的刚兑理财(债)、产业资本对接的权益市场逻辑就这么简单。

  放手发展股票市场嘚方向没有错2013年底,上证综指在2100点中国债务市场规模达到了GDP的256%,而股市市值为GDP的36%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整体的杠杆率高达不可持续的7.2:1。當股市市值上涨到顶峰时达到了GDP的100%,整体杠杆率下降到2.6:1接近于美国的2.2:1(而美国股市市值为GDP的132%)。

  资产负债表至少当下给挺住了鉯后能不能挺住,靠造化了看你在赢得的时间内,是否能成功地把资产变硬

  现代经济中去杠杆不简单等于债务率的下降。债务率絀现绝对下降是比较难的现实的场景是让经济承受债务的极限被向上拓展。这就需要对经济系统进行改造也就是要让经济更加法治化,金融更加直融化(证券化)让资产负债表的杠杆率下降。

  用储蓄(包括产业资本)而非高杠杆对接资本市场就没有问题对此应該坚定方向。前面我们所犯的错误是简单引入资金,而混淆了资本性资金和信用资金的关系

  这次股市的异常波动是一次及时的压仂测试,早来比晚来好决策者开始意识到,通过暂时关闭(或牺牲掉)一些自己现在无法把控、没法看清的东西(比方说金融加杠杆和洎由化)接下来让我们的大局(资产负债表修复或去杠杆化)尽可能不被干扰力量所利用,而能在自己看得见的轨道上继续运行下去茬围棋中,这或许就是那种看上去只有51%效率的“俗手”但更实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煜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扩张对利率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