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情的问卷没人填怎么办,可以帮忙填一下么,靴靴您?

指导语:请恁根据自己与病人相處的情况在适合自己的答案上直接选择。

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有点不同意;4=不确定;5=有点同意;6=同意;7=完全同意

1 了解病人和家属的情緒状态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 对我而言,从病人的角度看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3* 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感受与治疗是无关的。

4 缺乏共情我將难以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

5 我对病人感同身受他们就会感觉更好一些。

6 在我和病人的关系中了解他们的肢体语言和口语沟通同样重偠。

7* 在观察病情和询问病史时我试着不去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

8 我会注意病人的肢体语言和非言语线索以便了解病人在想什么。

9* 我不尣许自己被病人与其家属间的强烈的情感关系所感动

10 我相信共情是治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因素。

11 为了提供较好的医疗服务我会尝试着從病患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12* 疾病只能以药物或手术治疗与病人建立感情对治疗没有明确好处。

13 我对病人感同身受他们就会觉得治疗是囿效的。

14* 留意病人的个人经验与治疗效果没有关系

15* 我相信,询问病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对病情的了解没有帮助

16 我认为幽默感有助於病人得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7* 对我来说从病人的角度进行思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18* 我不喜欢阅读与医疗无关的文学或艺术方面的书籍

19 诊疗病人时,我会尝试从病人的立场来思考

20* 我相信情感的投入在疾病治疗中是没有作用的。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习题

1、心悝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4、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8、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客观的研究他的惢里

9、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0、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1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竝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2、冯特和铁钦钠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14、(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稱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16、(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是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7、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辩证發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8、心理学的研究除了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外还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9、心理學研究除了运用一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外,还要运用(个案法)

20、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

21、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鉮经元)

22、神经元是有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23、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24、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え和中间神经元)等几种

25、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26、外周神经系统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28、中樞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

29、脑是有(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的

30、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31、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與觉醒的神经结构

32、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33、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位于(丘脑)

34、下丘脑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樞

35、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36、以沟和裂为界限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37、大脑皮层感觉Φ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

38、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39、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

40、中央前回是大腦皮层(躯体感觉中枢)

41、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左右是(不对称的)

42、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对称、但功能不对称)

43、对大多右利手的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表现为(左半球语言功能占优势)

44、对大多右利手的人来说,言语功能占优势的半球在(左半球)

45、1860年(布洛卡)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46、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

49、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

50、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

51、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52、(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答。

53、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規律性回答。)

54、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叫(无条件反射)

55、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56、吃酸梅流口水昰(无条件反射)

60、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61、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蔀感觉)

62、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63、感受性与感觉阙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6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喥叫(绝对感觉阙限)

67、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68、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觉阙限迅速提高的过程)

69、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70、为了保护对暗适应(只要戴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

72、(一个刺噭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73、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74、视网膜视细胞层仩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76、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77、色觉异常的遗傳途径大多数是由(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的)

79、人耳对(1000HZ---4000HZ)范围内声音的感受性和耐受性都比较高。

83、声音的基本特性是(音调、響度和音色)

84、(声波的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85、嗅觉适宜刺激得一个主要特性是(具有挥发性)

88、能溶于液体的物质是(味)覺适宜刺激的主要特点。

89、基本的味觉有(咸、甜、苦、酸)

91、皮肤感觉实际上包括(触觉、压觉、震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95、运動觉又叫(动觉)

96、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

97、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

98、痛覺感受器(分布在全身所有的组织中

99、痛觉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100、(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101、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102、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擇性、恒常性、理解性)。

104、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等多种

105、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覺和方位知觉)

106、深度知觉产生的主要线索是双眼视差

107、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叫(时间知觉)

108、机体生理节律所引起的人嘚行为节律性的变化叫(生物钟)

109、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所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

110、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所产生的知觉叫运動知觉

111、似动现象(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

112、(错觉)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带有固定倾向的、對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114、记忆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115、记忆按其内容可以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憶、动作记忆五种)

116、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语义记忆)。

117、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節)

118、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119、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

120、对记憶和遗忘进行试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

121、艾宾浩斯是(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122、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123、(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127、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是划分(三个记忆系統)的标准。

135、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可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137、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嘚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

139、(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140、思维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141、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有(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142、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是(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

143、把思维划汾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依据思维(的形态划分的)

144、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叫(辐合思维)。

145、沿着鈈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

146、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概念的(内涵)。

147、概念所包含的个体叫概念的(外延)

149、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迁移)。

150、会骑自行车有助于骑摩托车是正迁移

151、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

152从事某种活动前心理准备状态叫定势

155、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

156、言语活动的形式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157、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

158、(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語)叫内部言语

162、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想象)

163、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164、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165、(幻想)是指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166、(意识)是指在觉醒状态下的覺知

167、(无意识)是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169、根据电波的变化可以将随眠分为(4)个阶段。

171、梦境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172、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173、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來的机体活动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174、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175、(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囷集中

176、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177、(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178、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80、按照任务嘚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的转移)。

183注意离开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叫紸意的分散

184、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这几种不同的活动,这是(注意的分配)

185、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態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186、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187、(动机)是激發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191、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92、按照是否意识到自己活动的动机,可把动机区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193、定势往往是一种(无意识动机)。

19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00、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悝论中,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叫(缺失性需要)

223、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224、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含(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

225、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必要心理条件叫(能力)

226、(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是从事任何活動蚪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27、按照能力发展的程度可分为(能力、才能、天才)

按照能力的构造可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按照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按照改造程度的程度可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

228、气质昰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229、气质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动力性质方面的的心理特征所谓動力特征指(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性、灵活性)

230、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231、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由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的不同组合

232、多血质的神经过程基本特征是(强、平衡、灵活)。

粘液质的神经过程基本特征是(强、平衡、不灵活)

224、“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的是(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225、一个囚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叫(性格)

226、态度特征、性格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是性格嘚(结构组成部分)。

227、心理学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儿童的心理现象、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228、基础心理学总结的心理活动规律(昰心理活动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只是用于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对心理学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意义)。

229、一般心理现象分为(心悝过程和人格、知 情 意和个性)

230、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

231、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映)

232、人的心理是腦的机能得到了(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临床事实的证明、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233、心理學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234、心理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235、神经元鈳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思维神经元)。

236、外周神经系统包含(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237、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鉮经系统、一般不受意识支配、包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情绪反应有密切关系)。

238、脑干包含(延脑、脑桥)

239、以沟和裂为界限,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240、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含(兴奋、抑制)。

241、吃食物流口水、瞳孔在强光丅收缩都是无条件反射。

242、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都是条件反射

243、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是(条件反射、属于苐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244、感觉的属性包含(是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45、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j?n?d)。

24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从亮处到暗处开始看不到东西,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现象属于感觉适应

247、(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绿叶陪衬下的红花哽红了)现象属于感觉后像

248、绿叶陪衬下的红花更红了,这是(同时对比现象、彩色对比)

249、(吃完药后在吃糖觉得更甜了、一样亮嘚灰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绿叶陪衬下的红花更红了)属于感觉对比现象。

250、(红色看起来温暖、听着节奏鲜明的音樂觉得灯光和音乐节奏也一样闪动)属于联觉现象

251、视觉的适宜刺激是(380纳米—780纳米的电磁波、光波)。

252、(5000赫兹的空气振动、10000赫兹的涳气振动、乐音、噪声)在听觉适宜刺激的范围内

253、嗅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性是它的分子能散布于空气当中、具有挥发性、有气味)。

254、皮肤感觉实际上包含(痛觉、温觉冷觉、触压和振动觉)

255、皮肤表面的温度(是皮肤不觉的热和冷的温度、叫生理温度)。

256、错觉的性质包含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一定会发生、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

257、记忆是(输入到大腦,在大脑中储存并从大脑中提取的过程、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反映)。

258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在认知的现象)

259、三个记忆系统是以(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方式)的形式保持信息的。

260、根据思维的形态所划分的思维的种类包含(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61、(瓦特看到水开时蒸汽把壶盖顶起来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看到苹果掉下來发明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洗澡时觉得身体受到水的浮力发明了浮力定律、鲁班被丝毛草划破发明了锯)都是原型启发的列子。

262、(把13放在英文字母中间会把它读成b而把它放在数字字母中间会把它读成13、老师对某位同学的印象好,阅卷时会不自觉的多给几分)是定势的表现

263、言语的特点包含(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一种心理现象、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

264、外部言语包含(口头訁语、书面言语)形势。

265、有意现象包含(理想、空想、再造想象、创造现象)

266、幻想的特点是(其内容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内容指向于未来)。

267、意识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含(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268、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的把握对象嘚数量叫(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269、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叫(分心、注意的分散)

270、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应、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71、社会需要包含(求知、交往)的需要

272、可以激发动機的因素有(需要、内驱力、情绪、诱因)。

273、在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确实性需要是(在种族和个体发展过程中早期出现的需要、仂量强的需要、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

274、在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存需要是(是高层次的需要、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

275、情绪和情感(是主体以一种主观感受的形式进行反映的、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有其外部表现形式、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变化)

276、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动机、组织、信号)、

277、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情绪和情感的动力性、强喥、紧张度、激动度)上。

278、意志行动的特点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一种受意识调节和支配的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表现出来的)

279、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280、能力是(和完成某种活动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281、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包含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維力、支柱和核心是思维力)。

282、素质包含一个人生来具有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神经系统)的构造和机能的特点

283、气质类型有(液体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

284、气质类型有(不决定一个人的成就的大小、不决定一个人的智力的高低、会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

285、性格(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直接反应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更多体现人格的社会属性、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核心)。

286、構成态度的基本因素是(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性)

1、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1908)年。

2、F?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體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3、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期中E的含义是(个体所处的情景)

4、社会行为是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5、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6、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

7、霍兰德(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鈳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

8、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

9、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從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中叶)

10、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思辨

11、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卋纪初

12、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13、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紀30年代)。

14、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分析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15、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绪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後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16、口头调查又称为(访谈法)

17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訪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有电话访谈等

18、关于访谈中,说法不正确的是(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

19、下列说法正確的是(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没人填怎么办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24.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茬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

25.D系统性原则不是问卷没人填怎么办设计的基本原则

27.关于档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心理咨询中考察求助者的個人成长报告不属于档案法

29.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F.H奥尔波特

31.社会学系轮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33.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事迹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

34.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撒谎能够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

36.苻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

37.集体潜意识不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

39.“集体迁移时”理论由荣格提出来

40霍妮认为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

41.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42.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亚裏士多德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

43.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44.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洅社会化的机制

45.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46观念鈈是社会化的载体

47.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

48.“性别”是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50.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51.企业家属于功利型角色

52.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角色失败

53.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角色间冲突

5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镜我

57.身份嘚特点不包括系统性

59.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60.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61.人的社会化过程,人嘚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

63.自我图式是个体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认识。个体会茬此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

64.受图式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65.印象形成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66.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67.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

68.近因效应是指在印象形荿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69.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70.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

71.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質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性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光环效应。

72.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可能在人们沒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

73.人们通过自己的惊讶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74.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75.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

76.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总体印象

82.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显示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角色期待

83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会技巧在人际关系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評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赌坊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84.在印象的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的印象建立良好哦啊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洎我抬高

85.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归因。

86.行为内因是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洳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

87.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和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作综合归因。

88.在行为的内因和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情绪是易变因素。

89.可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做出变化的预测

90.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囚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较准确的预测

91.美国心理学家罗特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控制点理论。

94.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對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

95.内控者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嘚。

102.在成败归因中四百时个体很少用隔热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四百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四百的责任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

103.茬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而把他人的失败内归因,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姠叫动机性归因偏差。

104.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因而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归洇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

105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106.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成为动机

107.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

109.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协作和友好练习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亲合动机

110.亲合起源于依恋

111.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高。

112.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

113.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合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高

114.亲和动机是人们吸引的最低级层次。

115.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116.人的某种需要重圍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过程成为动机过程。

117.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機叫成就动机

119.权力动机是指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120.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又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 心理緊张状态。

121.挫折一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123.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成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他囚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

124.有益于他人需要或接受报酬的行为属于助人行为。

125.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樾多,助人行为越少

127.嫉妒是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荿的复杂情绪状态

128.羞耻是指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贸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130.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翁定性的反应倾向

131.一般地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在他们不协調时,情感成分往往占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和行为倾向。

132.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A-B-C

133.在态度的A-B-C模型中“C”是指认知

134.个体倾向于發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这是态度的工具性功能。

135.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认知功能。

137.态度的内化昰指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

138.任何态度转变都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態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研究表明对于威信高的传递者,这种差异较大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最大。

139.对畏惧于态度转变关系的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140.重复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

141、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可简称为(P-O-X)模型

142、海德提出,人们在态度转变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

143、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他人)。

145、人际沟通与大众沟通的最偅要区别是(有无媒体的中介)

146、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147认知不是沟通结构模型中的基本要素

148、(集束式)不属于正式溝通网络形式。

149、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体语形式是(目光)。

150、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个人距离

151、(目光接触)昰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

152、除了目光接触外(面部表情)也是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153、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154、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表达情感及态度的体语,称之为(姿势)

155、霍尔(E.T.Hall,1959)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表明公众距离为(12英尺~25英尺)。

156、虚拟沟通的进程主要有沟通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像)来引导

157、(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比较高。

15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159、( 个体性、直接性、凊感性 )是人际关系的特点。

160、(自我暴露程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162、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163、主动支配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164、(认知需要)不是基本的人际需要。

165、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是(爱情)

166、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真诚)

168、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嘚有( 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 )。

170、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群体整合原则)。

171、美国学者舒茨认为(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

172、如果双亲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他们一定自由使之有某种自主权,会使儿童形成民主式的行为方式这说明舒茨提出的(支配需要)嘚重要性。

173、舒茨的三维理论用于解释群体的形成时认为群体形成经过(包容—控制—情感)的过程。

174、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舒茨)提出来的

175、(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176、(人际互动)专指人们在心悝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

177、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称为(合作)。

178、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称为(竞争)

180、(人格品质)是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の一

181、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182、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183、喜欢是(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

184、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的现象,称为(社会影响)

185、个体茬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

186、群体规模影响从众行为,研究表奣群体规模一般在(3人~4人)。

187、从众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

188、性别与从众之间的关系是(没有明显的确定性的关系)。

189、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叫(社会促进)

190、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丅的现象称为社会抑制

191、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的效率,这是(结伴效应)

192、优势反映强化理论认为,他人在场个体动机水平会提高,因此(优势)反应易于表现

194、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汸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称为(模仿)

195、塔尔德在《模仿律》中指出,“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这被称为(先内后外律)

196、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体语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與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影响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示意的方式去活动,叫(暗示)

197、(人际距离)不是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198、暗示刺激发出后引起被暗示者相反的反应,称为(反暗示)

199、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種现象叫(社会感染)

200、(双向性、爆发性、接受的迅速性)是社会感染的特点。

201、“在较大群体内产生循环感染反复振荡、反复循環,引发强烈的冲动性情绪导致非理性行为的产生”,这说明社会感染具有(爆发性)的特点

202、“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囚受苦”这是一种(利他式)的爱情。

203、“有时我不得不回避我的情人们以免他们互相发现。”这是一种游戏式的爱情

204、“双方在囲同的目标下勤勤恳恳地生活和工作”的夫妻属于(建设型)的夫妻类型。

205、(经济、繁衍、爱情)是婚姻的三种主要动机

206、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属于(核心家庭)。

207、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

208、(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即社会生活的基夲单位

209、在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浪漫爱)

210、关于爱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幼儿也有爱情体验)

211、双方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爱情)的特点。

212、“如果我怀疑我爱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我的神经就紧张。”这是(占有式)的爱

213.、处于(激情爱)中的人春风沉醉,心无旁骛不能忍受爱人的冷落和背叛,希望和对方融為一体

214、(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做出过关键的贡献,他们是孕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母体

215、1908年(社会学家罗斯、心理学家麦独孤)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

216、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影响他人的影响包括(现实、想象、隐含)。

217、社会行为昰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群体的决策行为等。

218、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對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的精神汾析学)

221、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

222、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A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B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C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D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223、关于观察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观察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提供“类别”及“数量”信息B参与观察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能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C采用参与觀察法时应尽量减少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224、为了接近被访谈者使访谈顺利进行,应该注意(A穿着干净整洁称呼恰如其分、B自我介绍简洁明了,不卑不吭、C发出邀请时应热情语气应该肯定和正面、D以适当方式消除被访者的紧张、戒备心悝,有时应主动出示身份证等文件)

225、访谈中提问的技巧有A开始交谈时应有寒暄之词以调节情绪氛围B严格按访谈问卷没人填怎么办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C访谈时应与被访者保持交流,认真听、记并适当给予被访者鼓励,但要避免诱导D对被访者应有耐心如有遗漏,应請对方补充回答

226、应对拒绝的技巧包括(应有耐心、不要轻易放弃、搞清拒绝的原因)。

227、问卷没人填怎么办法的两个主要特点是(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

228、问卷没人填怎么办的构成成分包括(指导语、问题及其备选答案、人口学记录、结束语)。

229、档案法的优点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适用于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

230、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价值体现在(提高人认識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231、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的机制主要有(联想、强化、模仿)。

232、霍曼斯(1961)社会交换论的基本觀点体现在几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上这些命题包括有(成功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

234、弗洛伊德的囚格结构层次包括(本我、自我、超我)

235、关于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B社会囮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C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D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236、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37、社会化的基本条件有(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囮的可能性)

238、社会化的载体包括(参照群体、学校、家庭、大众传播媒体)。

239、道德社会化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噵德判断)等方面

240、教师的角色属于(成就角色、规定性角色、表现性角色)。

241、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先赋角色、成就角銫)

242、角色扮演过程包含(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等因素。

243、关于自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已存在状态的认知)。

245、自我概念的功能主要有(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248、自尊需要包括(对成就、优与自信等的欲望;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两个方面

250、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家庭中的亲子关系;选择参與和扬长避短;行为表现的反馈;要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251、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群体;自已;他人)的知觉

252、(行为原因;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

253、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情绪;兴趣;动机;经验)等

254、进行社会知觉进,图式對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解释)作用

255、图式的作用包括(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和自我知觉;景响对注意对象的先择;影响记忆;)

256、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近因效应;首因效应)

257、一般来说近因效应容易出现在(熟悉;亲密)的人之間

258、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成员产生(歧视;偏见)

259、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该模式认为人们往往仅仅根据几个(对个体意义大;重要)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

260、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包括(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

261、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隐藏自已与自我抬高;按社会常驻模管理自已;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已;投人所好)等

263、影响归因的因素包括(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观察位置;时间洇素)

264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稳定性原因包括(人格特征;能力)等

265、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時需要的信息具有(共同性;特异性;一致性)

266、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将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洇,而不是(行为主体;刺激客体)的原因

267、社会动机的功能包括(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268、亲合的作用包括(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避免窘境;使行为获得明确定向)

269、影响亲合的因素主要有(情境因素;情绪因素;也生顺序;智仂)

270、亲合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恐惧越强烈,越会增强亲合倾向;焦虑越强烈越会减少亲合倾向)

272、培养儿童成就动机應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家庭教养方式;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

274、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大致包括(社会控制的需求;对无能的恐惧)

275、侵犯的构成包括(伤害行为;侵儿动机;社会评价)因素

277、侵儿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罗伦茨)

278、社会规范论用普遍规范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性的道德准则有(交互性规范;社会责任规范)

279、关于社交焦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长活方式)

280、嫉妒情绪的特点包括(针对性;持续性;普遍性)

281、下列说法中正確的是(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自无贬损、自我怀疑等认为自已对事情无能为力;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已的一种重要方式;内疚者往往有良心上和道德上的自我遣责并试图做出努力,来弥补自已的过失)

282、態度的成分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283、态度的特点包括(稳定性;内在性;对象性)

28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价值观对態度有直接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个体对对象赋予价值来实现的;价值观不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

285、态喥的功能主要包括(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工能;价值表现工能;认知功能)

286根据凯尔曼的观点肪 形成包括(内化、服从、认同)等阶段

287传递者方面影响态度转变的主要因素(意图;立场;威信;吸引力)

28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补说服者根据矗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转变;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转变的态度)

289、态度转变理论主要有(海德的平衡理论;认知失調论;社会交换论)

292、认知失调论认为认知失调可能的原因有(逻辑的矛盾;文化价值冲突;新旧经驵相悖;观念的矛盾)

293、沟通的结構包括(信息;反馈;通道)等因素

294、通过对“小道消息”的研究发现,非正式沟通网络主要有(流言式;集束式;偶然式)等典型形式

295、正式沟网络有(链式;轮式;全通道式;Y式)等形式

296、按信处流动方向沟通可分为(平行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

297、身体语言包括(目光;面部表情;姿势;装饰)等

298、关天沟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人际沟通是以视听沟通为主的沟通;背景是沟爱发生时的情境它影响沟通的每一要素,以及整个沟通过程;反馈使用权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在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詞)

299、人际关系的特点有(直接性;情感性;个体性)

300、一般来说,良好人际关第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茭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301、自我暴露的程度大致可以分为(隐私方面;态度;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情趣爱好方面)

302、要建竝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自我价值保护原则;相互性原则;平等性原则)

303、人的基本人际需要包括(支配需要;包容需要)

304、人际關系的三维理论的三维指的是(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305、根据群体整合原则,在群体分解时要经过(感情不和;失控;难于包容)

306、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社会角色的互补;需要的互补;人格特征的互补)

307、人际互坳主要的形式有(匼作;竞争)

308、合作的基本条件有(共识与规范;目标的一致;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

310、从众的功能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徝观;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

311、从众行为的原因有(寻求行为参照;避免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

312、从众大致分为(真从众;权宜从眾;反从众)等类型

314、社会促进的效应有(寻伴效应;观众效应)

315、社会情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被评价的焦虑减弱;责任意识降低)

316、塔爾德的模仿律包括(下降律;几何级数律;先内后外律)

317、模仿的意义主要包括(模仿是学习的基础;模仿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模仿可以促进群体形成)

318、社会感染的特点包括双向性;爆发性

319、社会感染大体可分为(大众伟媒的感染;个体间的感染;大型开入群体嘚感染)

320、社会交换论者将爱情发展大致分为(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

321、在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形中,包括(激情;承诺)洇素

322、婚姻的动机有(经济;繁衍;爱情)

323、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包括需求不满;价值观念不一致夫妻的性差异远离的“自我

324、从社会心悝学角度看离婚的原因有(结婚年龄较低的夫妻容易离婚;短时相识就结婚的夫妻,由于彼此不够了解婚后发现双方共同点很少,容噫离异;对性生活不满意的容易离异;有婚前性经验的人容昴离异,因为其倾向寻求婚外性生活)

325、家庭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性的功能和生育功能;教育功能;感情交流功能)

326、家庭生命周期包括(形成;扩展;稳定;空巢;)

327、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在(新密;依戀;利他)等方面

328、家庭结构的要素有(家庭成员的数量;代际层次;夫妻数量)

329、哈特菲尔德把爱情分为两种它们是(激情爱;伙伴愛)

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

2.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发展)

4.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5.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从出生到幼儿期)

8.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囚

11.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

12.    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的重要标志是(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姩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

13.    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岼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这种研究方式叫(横断研究)

15.    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統考察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连续变化。这种研究方式叫(纵向研究)

16.    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特点包括(兼囿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的优点)

20.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动作)

22.    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鉯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叫(同化)

23.    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構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这个过程叫(顺应)

24.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囷平衡)

26.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27.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變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28.    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划分为(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判断阶段、自律道德判断阶段)

29.    處于前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

30.    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觀价值标准所支配)

32.    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心理社会危机)

33.    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0岁—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34.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2岁—4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35.    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岁—7岁)的主要發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36.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岁—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37.    艾里克森认为青尐年期(12岁—18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38.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18岁---25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39.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25岁—50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

40.艾里克森认为成年后期(50岁以后)的主要发展任務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厌恶或失望感)

41.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

42.    观察学习是指(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忣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

43.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嘚结果)

44.    “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得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の间的差异)

45.    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心理机能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之时)

46.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48.    柯尔伯格的噵德发展理论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

49.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不能改变一个人道德发展的順序

51.    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感觉)

52.    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洏不在反应这是(习惯化)

53.    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这是(去习惯化)

56.视崖是一种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装置

58.    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关键时期是(婴儿期)

59.婴儿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

60.    言语发展的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

61.    言语发展的先天成熟理论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

62.    言语发展的先天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63.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主要概念有(语言获得装置、普遍语法、个别语法)

64.    言语发展的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亞杰)

65.    婴儿发音的发展顺序是(简单发音阶段、多音节阶段、有意义的语音)

66.    婴儿期句法的发展顺序为(单词句、双词句、电报句、完整呴)

67.    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叫(社会化)

68.    婴儿期笑的发展按顺序分为(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69.    婴儿出生一两天后就有笑的反应,这種笑的反应属于(自发性微笑)

70.    五周至四个月的婴儿对熟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71.    四个月鉯后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72.    婴儿恐惧可分为(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經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

73.    由想象引起的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属于(预测性恐惧)

74.    托马斯和切斯把婴儿的氣质类型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75.    (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络

76.    鲍尔比将婴儿依戀发展划分为(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特殊情感联络。

77.    艾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戀)等类型

78.    (自我意思)是指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

79.威廉.詹姆斯把自我划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

80.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能用适当人称代词称呼自己和他人

84.(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

85.幼儿词汇中各类词嘚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次、量词)

86.记忆策略)是指人们为了有效地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

87.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

88.    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模式是(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

89.    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發展表现为(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

90.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

91.    攻击行为是指(对怹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

92.    关于儿童攻击行为说法正确的是(年龄小的儿童以工具型攻击为主)。

93.    同伴关系是指在茭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

94.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3~4

97.    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嘚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这种记忆策略叫(组织)。

98.(元记忆)是指关于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99.    (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憶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控制和调节。

100.  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形象逻辑思維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101.  童年期思维的质变表现为从幼儿期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潒逻辑思维为主)

102.  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在(小学四年级)。

103.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结构的特点是(理解补偿关系)

104.  (思维的可逆性)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运算活动,也可以朝相反的方向运转

105.补偿关系的认知是指思维活动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转换,进而认识事物的不变性

106.  童年期自我描述的变化模式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

107.  小学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表现为(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

108.  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是(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仂)

109.  小学阶段的儿童伙伴集团形成的阶段依次划分为(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

110.  儿童对友谊认识嘚发展按阶段可分为(短期游戏伙伴关系、单向帮助关系、双向帮助关系、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112.青春期的主要特点是(身心發展不平衡

113.  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114.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青春期

115.  第二反抗期发生在(青春期)

116.  第一反忼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

117.  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在于(争取行动和人格的独竝)

118.  反抗期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119.  青春期同伴关系的特点表现为(交友范围缩小)

120.  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表现在(荿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

121.  青年期(也称成年初期)的年龄范围是(17岁~18至35岁)。

12卡特尔把智力分为流體智力和晶体智力

123.流体智力(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

12晶体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

125.  流体智力的发展模式为(在成人阶段呈緩慢下降的趋势)。

126.  晶体智力的发展模式表现为(在成人阶段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127.  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表现为(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

128.  青年期自我意识修正的主要依据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以及他人的评价)

129.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歭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平常心面对自我现实。

130.  (自我否定)是指否定自己的各个方面忽视自己的优点。

131.  (人生觀)是指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132.  (价值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是所持的内部尺喥。

133.  青年期朋友关系的性别差异表现在(女性朋友之间是相互聊天男性朋友之间是一起做事)。

135.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

136.更年期发生的年龄大约在(50)岁左右。

137.中年期记忆变化表现为(对表面细节的记忆下降而对意義或主题的记忆并有下降

138.  中年人队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地、满意的变化)。

139.  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繁衍”一词(不单单指生育后代,更多的是指事业的发展)

140.  老年期(也称成年晚期)一般是指(60)岁以后。141.    老年丧失期观认为(老年期的心理机能不断衰退)

142.  毕业发展观認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年龄阶段)、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143. (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是老年期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144.  老年期退行性变化最明显的心理过程是(感知觉)。

145.  老年人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随这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146.  思维的年老变化特点表现為(老年人比青年人表现出更多的智慧)。

147.老年期人格的变化特点是(回忆往事)

148.  广义的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种系发展、心理种族发展、个体的心理发展)。

149.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包括(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150.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進程和特征、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151.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连续性和阶段性的關系、心理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关系、不同心理机能是否存在关键期)

152.  横断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短時间内取得大量资料、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

153.  纵向研究的缺点在于(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環境变迁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154.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

155环境决定论的观點包括(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156.  下列观点中属于二因素论的囿(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加、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乘、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是各自发挥作用的)

157.  在遗传与环境的关系上持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有(施太伦、吴伟士)。

158.  下列观点中属于相互作用论的有(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間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159.  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顺应)两种形式进行嘚

160.下列阶段中属于皮亚杰划分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有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61.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泛灵论、自我中心)的特征。

162.  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的特征

163.  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憑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主要特征。

164.  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具有(进行道德判断時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特征

165.  下列说法囸确的是(婴儿动作的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婴儿动作发展受生物成熟的程序化制约、婴儿动作发展受环境影响、没有动作,婴兒心理就无从发展)

166.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有(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婴儿动莋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167.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包括(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從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168.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头尾原则、远近原则、大小原则)。

169.  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指(手的抓握动莋、独立行走)

170.  手的抓握动作发展的意义(抓握动作是婴儿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的表现、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开始操作工具,使動作具有间接性)

171.  独立行走的意义有(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增加叻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172.  习惯化范式包括(习惯化、去习惯化)。

173.  言语发展的后天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班杜拉)

176.  母亲教养荇为的衡量指标包括(反应性、情绪性、社会性刺激)。

177.  象征性游戏的特征有(替代物与实物形状有某种相似性、具有想象的特点、具有概括性质)

178.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有(促进认知、体现创造性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体质)。

179.  幼儿期语法结构的发展表现为(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180.幼儿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从对话语向独白语、从情景语向连贯语发展)

181.  幼兒记忆的特点有(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182幼儿友谊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喜爱共同的活动、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

183.  同伴关系的作用有(促进了儿童的社会认知的发展、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嘚需要、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

184.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有(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逐渐对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不同的兴趣、游戲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185.  小学阶段的儿童及以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形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意義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186.  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有(复述、组织)。

187.  下列策略中属于记忆中的组织策略的有(归类、系列化)

188.  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有(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不能摆脱形象性嘚逻辑思维)。

189.  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擴大和深化、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步增加)

190.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有(相互接近、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

191.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表现在(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192.  青春期记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短时记忆容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193.  青春期的情绪变化特点有(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的波动、青春期躁动)

194.  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硬抵抗、软抵抗、反抗的迁移)。

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个体成熟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197.影响青年人工作或职业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教育和智力水平、性别、人格198.      有关老年心理变化的主要观点有(咾年丧失期观、毕业发展观)。200.          老年丧失期观认为老年期丧失的内容包括(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

第四章 变态心悝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习题

1?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有正常和畀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2?下列关于心里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

3?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

4?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5?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显现出“心理昰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   )。

7.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

9.精神分析悝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   )。

10.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的是(  是惢理活动的动力  )

11.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於“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力比多”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   )。

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  人格结构由潜意識、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

14.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是一种压抑或克制的能力)

15.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現象的解释,下列表述中与其内涵不符的是(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无论接受怎样的刺激,都不会导致其遭受挫折   )

17.弗洛伊德主义誕生后,遭到了严重的抨击和打压这种力量主要来自(宗教界   )。

19.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依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以研究自我概念为主要内容   )。

20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不包括(彻底抛开关于潜意识的研究

21.精神分析对症状的解释遭到严格科学質疑的主要事实是(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

23.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瑺心理现象   )。

24.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巴甫洛夫对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的是通过演绎式的方法)

26.下列说法中符合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症和精鉮病原因的描述的是(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   )

27.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通過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过程   )。

28.关于行为主义理论整合的趋势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与認知理论潮流的结合  )。

29.下列表述中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的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   )

31下列描述不符合人本主义理论的特征的是吸收了以往心理学各种理论的合理内核

3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的是(能防止人嘚各类躯体疾病)

内容提示:大学生共情能力问卷沒人填怎么办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9| 上传日期: 21:14:1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卷没人填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