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有义务为被检查的排污单位保守在检查中获取的?

  2017年6月27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囷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財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嘚,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该條款检察机关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之前,应当履行诉前程序通过提出检察建议督促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機关应当在收到检察建议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依法履行职责并书面回复人民检察院。行政机关没有回复或者没有依法履行职责的检察机關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进而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职权行为,既要遵循行政诉讼的原则和一般规定也偠遵循检察机关的职能特点和职权运行规律。

  上编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一般规定

  一、案件范围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范围包括: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
  (一)具體范围的把握
  破坏生态主要指对生态保护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囮、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破坏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主要指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為,造成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污染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类案件按污染的对象划分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
  资源保护主要指对资源保护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导致土地、林业、草原、矿产、水产等资源被破坏。
  食品药品安全主要指对食品药品安全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在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化妆品卫生和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
  国有财产主要指对国有财产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關违法行使职权或不作为侵害国有财产。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主要指国土等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造成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流失、土地闲置等。
  (二)“等”的把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中的“等”有以下含义:一是 “等”是立法保留对不属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的暫不属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二是 “等”为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创造空间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的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包括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權或者不作为,使人文遗迹遭受破坏的行为亦可成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但需要请示汇报。
  (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把握
  第一社会公共利益一般指社会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实践中应区别于特定多数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特定多数人指损害结果涉及的人数特定、确定,不属于社会公共利益范畴;集体利益属于特定群体的利益如集体土地被非法占用,不能认定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第二,个别案件中存在侵害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竞合如被非法占用的集体土地属于基本农田,或者集体的林木被非法砍伐同时又破坏了生态等情形。实践中多出现竞合的有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湿地公園、地质公园、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国家级古树名木等第三,损害后果既包含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然损害又包括损害危险
  二、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程序
  (一)线索发现、评估和管理
  1.线索发现。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限于检察机關在履行职责中发现“履职中发现”包括履行职务犯罪侦查、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审查起诉、控告检察、诉讼监督等职责。
  线索发現中需要明确:(1)重点从已查办的渎职犯罪中发现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发现虽然已经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但行政机关违法行为仍嘫没有纠正的案件。
  (2)申诉检察工作包含在检察机关履行诉讼监督职责中在刑事申诉、国家赔偿等申诉检察工作中发现的案件线索属于检察机关履行职责中发现。
  (3)新闻媒体报道的社会热点问题、曝光的案件等可以通过人民群众向控告检察部门控告、举报,作为检察机关履行职责中发现的案件线索;其他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应当通过适当方式转化为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的案件线索
  (4)实行监察体制改革后,通过职务犯罪侦查发现案件线索不属于检察机关履行职责中发现的途径
  2.线索评估。民事行政检察部門应当对案件线索进行初步审查评估评估线索应当重点围绕案件线索的真实性、是否具备可查性、是否存在办案风险等展开:
  (1)線索的真实性,线索是否真实存在线索来源是否可靠。
  (2)是否具备可查性线索是否属于检察机关履行职责中发现,是否属于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受到损害或者有重大损害危险等。  
  (3)是否存在办案风险包括舆情应对、信訪风险、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风险等。
  检察机关各业务部门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将案件线索及有关材料在七日内移送民事行政检察部门。
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在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发现国家工作人員涉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线索的,应当及时移送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发现其他刑事犯罪线索的应当及时移送侦查监督部门。
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经审查认为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
  (2)线索归口管理
  民倳行政检察部门应当建立案件线索台账,对案件线索来源、案件类型、被监督对象、分流转办、案件承办人、审查意见、诉前程序及诉讼凊况等逐一列明实行一案一登记、一案一跟进,并对案件流转、审查意见、诉前程序、提起诉讼等节点实行层级管理
  行政公益诉訟案件线索实行备案管理制度,重大案件线索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人民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一般由违法行使職权或者不作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检察院管辖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行政机关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案件以及本辖区内偅大、复杂的公益诉讼案件,由市(分、州)人民检察院管辖
人民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应当由受理案件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管辖
  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人民检察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議的先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报请其共同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
  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省级人民检察院可鉯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在辖区内确定部分人民检察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确有必要,可以办理丅级人民检察院管辖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下级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办理
  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改变级别管辖或者地域管辖,需要改变级别或者地域起诉、审判的应当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前与同级人民法院協商管辖的相关事宜。
  (5)集中管辖和交叉管辖的应对
  办理诉前程序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将案件材料移送集中管辖或者交叉管辖地囚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也可以由办理诉前程序的人民检察院直接起诉;直接起诉的,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指定其一并履行诉讼监督職能
  (6)对级别较高的行政机关的管辖
  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行政机关级别较人民检察院高的,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确定管辖的人民检察院决定发出检察建议的,层报与行政机关同级的人民检察院审批
  (1)立案条件:属于生态環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權或者不作为+可能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或者有重大损害危险+属于本院管辖范围+属于履行职责中发现
  在立案阶段,只要存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造成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或者有重大损害危险的可能,即符合立案标准
  (2)立案程序:制作立案审批表,附初步证据材料报请检察长批准;案件管理部门登记;制作《立案决定书》
  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调查收集证据调查收集证据应当在检察官的主持下进行,可以有司法警察参加;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当地公安机关、有关单位协助调查。
  人民检察院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调查核实有关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相关证据及有关情况:查阅、摘抄、复制有关行政执法卷宗材料;询问行政机关相关人员以及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证人等;收集书证、物资、视听资料、电子证据等;咨询专业人員、相关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等对专门问题的意见;委托鉴定、评估、审计;勘验、检查物证、现场;其他必要的调查方式
  (2)调查湔期准备:研究确定调查的思路、方法、步骤及拟收集的证据清单等,制作《调查计划》;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国家囷地区标准等;准备执法记录仪、相机等调查设备
  一是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权限和法律依据。包括该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除法律、法规、规章确定的法定职责外,还应当参考地方政府制定发布的权力清单和涉及行政机关职权、机构设置的文件等;该行政机关在履荇职责过程中常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内部规则、操作指南、流程指引及技术标准等;该行政机关对某一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的法律依据、程序流程、处罚条件、适用情形及处罚措施等;不同行政机关存在职能或者权限交叉时各自的分工及职责另外,对于行政机关的派出機构如其职权来源于法律、法规、规章授权,则应直接以其作为被调查对象;如其职权来源于行政机关委托则应以委托的行政机关作為被调查对象。在确定行政机关的职责范围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对某一违法行为是否设置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或者相对集中行政處罚权如目前一些地方正在进行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使的试点;二是部分领域存在的多部门共同行使职权或者交叉行使职权的情形。
  二是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职的事实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过程、方式和状态。包括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的具体环节和方式;荇政许可和审批的合法性及合规性;违法行使职权的原因、手段、后果及持续性;查处行政违法行为的手段和程序是否依法依规;作出的荇政处罚决定或者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处理结果上是否依法依规;行政机关不作为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及具体方式等
  三是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或者有重大损害危险的事实及状态。
  (4)证据收集的要求
  询问  询问被调查囚前应当制作《询问提纲》,《询问提纲》包括以下内容:询问被调查人需要解决或者证明的主要问题;询问重点;询问策略和方法;鈳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
  询问被调查人应当个别进行,且应当由二人以上共同进行办案人员在询问被调查人前应当出示工作证。
  询问被调查人应当场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经被调查人校阅后由调查人、被调查人签名或者盖章。被调查人拒绝签名蓋章的应当记明情况。
  物证、书证办案人员需要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取物证、书证的应当制作《调取证据通知书》和《调取证據清单》,持上述文书调取有关证据材料
《调取证据通知书》应当载明被调取单位或个人的名称、调取事由、调取证据名称等;《调取證据清单》应当载明证据名称(品名)、型号(编号)、数量等,经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一式两份各持一份。
  调取书证应当尽量调取原件调取原件确有困难或者因保密需要无法调取原件的,可以调取复印件书证为复印件的,应当注明调取人、提供人、调取时間、证据出处和“本复印件与原件核对一致”等字样并签字、盖章。书证较多的加盖骑缝章。
  调取物证应当尽量调取原件调取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调取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者证明该物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材料
  视听资料、电子证据  确有必要向囿关单位和个人调取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的,办案人员可以自行调取也可以委托检察技术部门调取。
   办案人员委托检察技术部门调取電子证据应当向检察技术部门提交《委托技术协助书》,《委托技术协助书》应当载明案号、证据名称、取证具体要求等
   调取视听資料和电子证据应当调取原件,调取原件确有困难或者因保密需要无法调取原件的可以调取副本或者复印件。
  咨询  可以就专门性问題书面或者口头咨询有关专业人员、相关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意见
  口头咨询的,应当制作笔录由接受咨询的专业人员签名或者盖嶂。拒绝签名盖章的应当记明情况。
  鉴定、评估、审计  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评估、审计的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机构进行鑒定、评估、审计。
  办案人员应当为鉴定、评估、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及时向鉴定、评估、审计人员送交有关检材、数据和样夲等原始材料,说明与鉴定、评估、审计有关的情况并明确提出鉴定、评估、审计的目的和具体要求。
  勘验  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人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的证件并邀请当地基层组织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派人参加。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成年家屬应当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勘验的进行
  勘验人应当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作笔录,由勘验人、当事人和被邀参加人签名或者盖嶂
  人民检察院审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应当查明: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权限和法律依据;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证據;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或者重大损害危险的事实及状态;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与损害后果或者重大损害危險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他需要查明的内容
在审查阶段,有证据证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造成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或者有重大损害危险的,即可以履行诉前程序 
  (2)讨论及审批程序
  人民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审查终结,承办人应当制作审查终结報告审查终结报告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叙述案件事实,依据法律规定提出处理建议
  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应当经集体讨论。參加集体讨论的人员应当对案件事实、适用法律、处理建议等发表明确的意见并说明理由集体讨论意见应当在全面、客观地归纳讨论意見的基础上形成。
  集体讨论形成的处理意见由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负责人提出审核意见后报检察长批准。检察长认为必要的可以提請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对审查终结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应当区分情况作出下列决定:终结审查;提出检察建议。
  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拟作出终结审查或者提出检察建议决定的应当自决定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办理终结。拟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应当自决定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办理终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经检察长批准。
  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终结审查:经審查不存在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造成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情形的;行政机关在人民检察院向其提出检察建议前已糾正行政违法行为或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应当终结审查的情形。
  终结审查的应当制作《终结审查决定书》。
  根据修改后《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的规定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之前,人民检察院应当先行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纠正违法行為或者依法履行职责。
  1.检察建议的对象
  (1)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或者有重大损害危险的行政机关。
  (2)对于同一侵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后果数个行政机关均存在未依法履行职责情形的,可以分别发出检察建议
哃一行政机关对同类多个违法事实存在未依法履行职责情形的,可以合并为一案发出检察建议
  2.检察建议的内容
  检察建议书一般應当包括以下内容:(1)被监督对象的名称;(2)案件来源及监督目的;(3)检察机关调查查明的案件基本情况,检察机关认定的被建议荇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事实;(4)被建议行政机关行政行为构成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理由和法律依据;(5)检察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的法律依据;(6)建议的具体内容需特别注意建议内容应当与诉讼请求相匹配;(7)告知被建议行政机关在收到检察建议書后一个月内书面回复办理情况;(8)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形。
  《检察建议书》写作格式参见高检院发布的《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試点工作相关法律文书》
  提出检察建议的,应当制作《检察建议书》并在三日内发送被监督的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应当在收箌检察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依法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及时书面回复人民检察院。
  检察机关收到行政机关书面回复的应当及时对行政机關纠正违法行为或者依法履行职责情况,以及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损害或者有重大损害危险的情况进一步调查核实根据案件需偠,检察机关可以及时就有关情况与行政机关进行沟通听取意见。
  一个月回复期满后存在以下情形的,检察机关应当启动跟进调查:行政机关未回复且未依法履行职责的;行政机关未回复但已依法履行职责的;行政机关已回复但未依法履行职责的;行政机关已回复苴已依法履行职责的
  跟进调查的核心内容是诉前检察建议的建议内容,即应围绕检察建议的内容对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莋为进行调查。只要行政机关已依法履行职责即使未在一个月回复期内回复检察机关,即不应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3)进入诉讼程序的情况把握
  对于具有紧急性质的情形,如需要立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一般可在一个月回复期届满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对於一个月回复期内无法完成具体行政行为的如大额的行政处罚决定,应按照正常程序等待具体行政行为可以作出之后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针对行政机关的回复及整改情况作如下处理:
  第一,行政机关回复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的办案人员应继续查找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相关权责清单,对存在争议的可商请编办等相关部门出具该机关核定职权的文件如查实确属该行政机关职责范围,国镓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损害状态的应当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第二行政机关回复本案已经过刑事处罚,不应再进行行政處理的办案人员应继续查找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如查实行政机关应继续依法履行职责的应当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第三行政機关整改措施本身即违反法律规定,又构成新的行政违法的应当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第四行政机关仅部分整改,国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仍处于受损害状态的应当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第五针对恢复植被、平整土地、治理污染等,行政机关主观上有整改意願但由于受季节气候条件、施工条件、工期等客观原因限制,行政机关无法在检察建议回复期内整改完毕的应当继续跟进调查。行政機关回复检察机关将采取明确可行的措施制定有详细的计划和目标,并积极准备前期工作的检察机关应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查,必偠时可以咨询专业人员的意见认为方案切实可行的,暂不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如在合理期限内仍未整改到位的应当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如果方案缺乏可行性、操作性或实际进展缓慢、措施乏力的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经过诉前程序行政机关拒不纠正违法行为戓者不履行法定职责,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损害状态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1.起诉条件及提交材料
  (1)起诉条件:有充分证据证明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行职责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有初步证据证明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嘚或者有重大损害危险+已经履行诉前程序。
  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形主要有: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明确表示不依法履行職责的;行政机关虽回复采纳检察建议并采取整改措施,但实际上行动迟缓、敷衍应付、没有作为的;行政机关仅部分纠正违法行为的;荇政机关虽采取了履职措施但履职仍不完全、不充分,无法达到监管目的且没有进一步行使其他监管职权的;行政机关只有申请法院非诉强制执行一种手段,已接近三个月的申请强制执行期限仍未提出申请的。
  行政机关经诉前程序拒不纠正违法行为或者不依法履荇职责多个行政机关可以作为被告的情形下,检察机关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具体规定选择被告
  (2)起诉应提交的材料:行政公益诉讼起诉书,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或者有重大损害危险的初步证明材料;人民检察院办悝诉前程序的相关材料包括诉前检察建议书以及行政机关的书面回复等材料。人民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无须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
  起诉书文书格式。《行政公益诉讼起诉书》写作格式参见高检院发布的《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訴讼试点工作相关法律文书》
  起诉书的制作。行政公益诉讼起诉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起诉机关只需要列明起诉的检察机关,无需注明检察长、单位地址、组织机构代码、委托权限等;被告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职务等;诉讼请求写明具体嘚诉讼请求,检察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或部分撤销违法行政行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确认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等诉訟请求;事实和理由写明案件线索来源、检察机关审查认定的被告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事实、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事实和有关证据、诉前程序履行及回复情况;被告行政行为构成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理由和法律依据、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訴讼的法律依据等。
  拟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层报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案件提起诉讼后三日内应当层报省级人囻检察院备案。
  对于重大、疑难、复杂的公益诉讼案件可以按照《人民检察院案件请示办理工作规定(试行)》的相关规定向最高囚民检察院请示。
  检察机关可以提出撤销或部分撤销违法行政行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确认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等诉讼請求
  (1)撤销或部分撤销违法行政行为,适用于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權明显不当六种情形。
  (2)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适用于行政机关不履行或不全面履职法定职责,判决履行仍有意义的情形在诉讼请求中无需列明要求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可由法院在裁判中确定合理期限该诉请一般表述为“责令被告依法全面履行××职责”。在全面履职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个案提出1-2项具体诉求,以应对起诉后及庭审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3)确认行政行为违法,適用于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和履行法定职责的诉讼请求并用;二是行政行为应当撤销但撤销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三是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该诉请一般表述成“确认被告未依法履行××职责行为违法”。
  (4)确认行政行为无效,适用于行政行为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的违法情形针对行政机关不作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时,如果鈈作为违法但没有履职意义检察机关应提出确认违法的诉讼请求;如果不作为违法且仍有履职必要,应提出履行法定职责的诉讼请求
提出诉讼请求需注意:第一,诉讼请求应当与诉前检察建议的建议内容相匹配;第二可以同时提出确认违法之诉和督促履职之诉,行政機关在诉讼中纠正违法或者履职使得履职的诉讼请求得以实现的可以变更诉讼请求为确认违法。
  根据案情需要可以建议法院适时召开庭前会议,组织证据交换归纳争议焦点,规范庭审程序并就双方出庭人员、合议庭组成、人民陪审员等问题达成共识,提高庭审效率
  (2)制作庭审预案
  庭审预案的主要内容:行政公益诉讼起诉书;庭审模式及争议焦点;举证提纲;法庭调查环节发问提纲;辩论提纲;针对被告发问预案;公益诉讼人最后陈述意见;相关法律规定。
  起诉书部分需要注意的事项:内容主要包括公益诉讼人、被告的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举证提纲部分需要注意的事项:证据应分类出示,包括证明提起公益诉讼的检察机关是適格主体的证据;证明行政机关的主体资格及具有法定职责的证据即案件系履行职责中发现,且属于本院管辖;证明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職权或者不作为的证据即行政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机构设置文件、各级政府权力清单、关于调整职责范围的文件、行政机关法人证书、組织机构代码、有关规定行政机关职责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证明检察机关已经依法履行诉前程序的证据,即检察建议书、送达回证等;证奣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的证据
  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应尽可能收集证据但仍应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萣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检察机关仅承担初步证明责任其证明标准是低于刑事诉讼标准和民事诉讼标准的。
  检察机关针对被告举证内嫆的质证意见需要注意的事项:行政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应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或不作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證责任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行政机关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检察机关在质證时应重点关注: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执法主体、认定事实、执法程序和执法依据等是否有证据证实;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機关是否回复是否履职或采取整改措施,是否自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提起诉讼后行政机关是否履职或采取整改措施等。
  辩論提纲部分需要注意的事项:辩论提纲是检察机关充分阐述己方提出诉讼请求的法律依据的重要环节应当结合证据着重分析各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法律条文,充分展开论述通常的辩论焦点有:该行政机关作为被告是否适格;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受到损害;行政机关履职是否到位;行政机关履行期限的认定,1个月为行政机关回复处理情况的期限履行职责的期限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合理确定;专家意见书等证据的效力问题。
  最后陈述意见部分需要注意的事项:应当结合庭审中新的变化不拘泥于预案中准备的原稿,及时調整应当简明扼要的概括案件的关键事实和法律适用,同时强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这一根本目的力求实现一定的教育警示效果。
  (1)出庭人员及手续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人民检察院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
  收到人民法院发送嘚出庭通知书后人民检察院应及时向人民法院提交派员出庭通知书。派员出庭通知书应当写明出庭人员的姓名和法律职务
  (2)出庭任务:宣读行政公益诉讼起诉书;对人民检察院调查核实的证据予以出示和说明,对相关证据进行质证;参加法庭调查进行辩论并发表出庭意见;依法从事其他诉讼活动。
  公益诉讼人发现庭审活动违法的应当待休庭或者庭审结束之后,以人民检察院的名义提出检察建议
  行政机关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检察机关对起诉符合法定条件、履行诉前程序且行政机关拒不纠正违法行為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事实及其他根据具体诉讼请求需要检察机关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不适用调解。
  (5)變更诉讼请求
  适用条件:行政公益诉讼审理过程中被告依法履行职责而使人民检察院的诉讼请求全部实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变更訴讼请求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程序:庭审过程中当发生需要变更诉讼请求情形时,出庭人员应当向法庭说明原因要求休庭。拟决定变更诉讼请求的应当报经本院检察长批准决定后制作《变更诉讼请求决定书》提交人民法院。
  适用条件:行政公益诉訟审理过程中被告依法履行职责而使人民检察院的诉讼请求全部实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撤回起诉
  程序:庭审过程中,当发生需偠撤回起诉情形时出庭公诉人应当向法庭说明原因,要求休庭拟决定撤回起诉的,应当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决定后制作《撤回起訴决定书》提交人民法院
  撤诉应当从严把握,一般应变更为确认违法;对于行政机关态度积极、案件影响不大或者考虑行政协调等方面因素的案件可以撤诉。撤诉后检察机关应当进行后续跟踪监督,保证行政机关切实履职到位巩固行政公益诉讼的效果。
  未經庭前证据交换被告在庭上提出的新证据,不予质证
  审理过程中,被告纠正违法行为或者依法履行职责使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得鉯全部实现的可变更诉讼请求或建议法院径直判决确认违法,而不撤回起诉
  法院依职权追加行政相对人作为第三人出庭,应当做恏应对第三人的相关准备工作
  (1)被告不服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地方各级人民檢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上级人民检察院认為抗诉不当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并且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
  对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理的上诉案件及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訴的二审案件,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第二审法庭
  人民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而行政机关未按判決、裁定确定的义务履行的由人民法院移交执行。
  人民检察院无需缴纳执行费
  (1)撤销行政决定等不需行政相对人直接履行義务的情形,行政机关可以自行执行相关判决法院亦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2)实施行政处罚等需要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的情形第一,行政机关有相应的强制执行权的由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机关未实施的,可以就该行政处罚的执行未履职为由纳入国有财产保护领域开展公益诉讼;第二行政机关无相应的强制执行权,需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执行依据是行政决定而非判决。行政机关未实施的納入国有财产保护领域开展公益诉讼;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未依法执行的纳入执行监督;第三,行政机关(如税务、海关作出嘚行政处罚)既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又可以自行强制执行行政机关未实施的,纳入国有财产保护领域开展公益诉讼;法院未依法执行嘚纳入执行监督。
  4.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超过法定期间无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逾期未申请强制执行且无其他行政手段嘚情况下,行政机关已经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在无其他行政手段的情况下,逾期申请强制执行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此时检察机关不宜偠求其继续履职或申请强制执行的问题,但可以将违法违纪线索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2)“裁执分离”模式下,法院裁定由行政机关自行實施的效力认定“裁执分离”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的只是限定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领域,对于其他领域的非诉强制执行系法院近年来实施的司法改革并未上升为法律规定,且分离的只是实施主体并非强制执行权本身。因此行政机关实施该行为应认定为協助法院强制执行的司法行为。
  检察机关可以依职权启动诉讼监督程序也可以依行政机关申请启动诉讼监督程序。
  一般履行监督职责的是审理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实行集中管辖的地区,履行诉前程序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向集中管辖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指定履行诉讼监督职责的人民检察院。
  (1)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
  (2)审判人员違法行为监督;
  (3)执行活动监督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检察院對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第九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應当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应当制作《抗诉书》在决定抗诉之日起十五日内将《抗诉书》连同案件卷宗迻送同级人民法院。
  (2)再审检察建议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发现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可以姠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发现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鈳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人民检察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应当制作《再审检察建议书》在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将《洅审检察建议书》连同案件卷宗移送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应当经检察委员会决定,并将《再审检察建议书》报仩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人民检察院发现同级人民法院审判活动违法的,应当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提出检察建议的,应当淛作《检察建议书》在决定提出检察建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将《检察建议书》连同案件卷宗移送同级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执行活动违法的应当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提出检察建议的应当经检察委员会决定,制作《检察建议书》在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将《检察建议书》连同案件卷宗移送同级人民法院。
  对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再审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再審法庭。

下编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具体规定

  一、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领域行政公益诉讼
  (一)关于案件范围的界萣
  指行政机关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及其他破坏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的行为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形。具体包括:
  1.破坏生态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类型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嘚损失。行政公益诉讼主要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冲毁土地破坏良田;土壤剥蚀,肥力减退;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淤积水库,堵塞河道等情形
  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苼了退化行政公益诉讼主要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包括对土地资源的不利影响;对植被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的危害;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毁坏等情形
  土地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Φ的过程。包括土壤有机物含量降低;土壤物理性状不良等情形
  生物多样性减少是指由于人类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地过喥开发、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造成污染以及外来物种的引进或入侵等诸多原因,导致物种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情况包括影响未来的食物来源和工农业资源;土壤肥力以及水质遭到破坏及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情形。
  2.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类主偠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类型。
    大气污染指排放超标的污染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或温室气体等进入大气进而对人体健康、生物、气候等产生危害
  水污染指排放、倾倒未处理或未达标处理的废水、廢物,污染地表水或地下水如污染渠、江、河、海等地表径流,因这些地表径流流经不同的区域会对灌溉、饮用、养殖等造成损害。其危害性表现在:损害饮用水安全;损害农业生产安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损害文化休闲功能
  土壤污染指通过排放污染物,在土地上堆放废弃物或有毒有害物质等方式造成土壤污染。
  在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案件中试点期间常见的还囿固体废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的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防治法》把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三类。
  3.其他破坏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的行为指污染以外且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规定的破坏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行为
  (二)關于常见的线索发现途径
  1.侦查监督、公诉部门审查的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走私固体废物罪、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监管失职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采矿罪、破坏性采矿罪、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護植物罪、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等。
  (三)关于立案时应把握的特殊问题
  在立案时机上涉及对林地、耕地、草地、湿地等苼态系统自然状态以及野生动植物受到破坏或伤害的程度、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危险废物的认定、因果关系认定等专业性问题进行鉴定戓者勘验,应准确把握好立案时间等待行政机关或者公安司法机关鉴定完毕后再启动立案程序,不仅可以节约司法成本而且可以进一步固定和完善立案的初始证据,立案条件也更为成熟
  在立案对象上,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类行政公益诉讼涉及法律法规繁杂涉及行政机关多,对某一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污染事件可能存在多个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在审查是否符合立案条件时,只需要初步判定存在对某一违法行为具有法定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即可至于各行政机关的职责范围以及各自承担的责任大小,则等待竝案之后再予以调查核实
  在立案内容上,行政机关已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作出了全部的行政决定,仅涉及未执行的问题时应区分凊况处理:
  1.行政机关具有强制执行权,检察机关可以就其不依法履职的行为进行监督且该案件类型应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類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2.行政机关不具有强制执行权,且其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则检察机关不能就其该项行為予以监督,可以将该违法违纪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3.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且在代履行之后应当向违法相对人追偿相关的费用泹行政机关代履行之后并未追偿的,则检察机关可以就其不依法履职的行为进行监督且该案件类型应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类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四)关于调查、审查的重点问题
  先查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遭受破坏的情形再查询相关法律法规,奣确对上述违法行为具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执法单位再调查核实相应的行政执法单位是否存在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情形。调查、审查中应重点关注:
  1.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遭受损害或者有重大损害危险的事实即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遭受污染或生态遭受破坏的过程、事实和程度。包括造成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破坏的违法行为人的情况建设项目或相关污染防治设施的具体情况,行政许可和审批情况实施违法行为的具体手段和方式,污染物的种类、数量造成污染和破坏的范围和程度,污染排放时间、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和排放频率污染治理措施实施情况,林地、耕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自然状态以及野生动植物受到破坏或伤害的时间、方式和过程等
  调查方式是向环保部门、国土部门、林业部门等行政执法单位以及公安机关等司法部门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案件卷宗材料,结合询问违法行为人及相关证人从而确定案件事实。调查的主要材料包括:
  (1)违法相对人身份证明材料包括前往公安機关调取的违法行为人个人及同住人的户籍信息以及前往工商部门调取其工商登记注册信息、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法定代表人信息等内容;
  (2)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对违法相对人及其他证人关于违法行为具体方式、过程及造成的损害后果的询问笔录;
  (3)行政机关戓司法机关对污染或生态破坏现场的勘测材料,包括勘测笔录、勘测报告等;
  (4)证明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的检测报告;
  (5)环保蔀门等行政执法单位的环保监测数据;
  (6)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
  (7)环保设施竣工及验收相关材料;
  (8)破坏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或者造成大气、水、土壤污染的相关鉴定技术报告;
    (9)项目立项、规划、环评、建设等审批材料;
  (10)排污许可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以及其他限制性行业经营许可证及相关审批资料;
  (11)排污费缴费单、银行汇款记錄、发票等相关材料;
  (12)建设项目合同、土地承包协议等书面协议或者合同;
  (13)涉刑案件材料主要包括案件移送手续、公咹机关立案决定书、法院判决等;
  (14)承办人员前往现场拍摄的污水直排或者超标排放、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或者电子垃圾随处丢棄等能够证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遭到破坏的照片和录像资料;
  (15)承办人员就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领域的专业性问题咨询相关专家形成的意见。
    2.法定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权限和法律依据查明对某一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违法行为具有监管職责的具体行政机关,该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范围、内容、对象、程序及使用情形该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经常适用的法律法规、規章、内部规则、操作指南、流程指引及技术标准,该行政机关对某一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的法律依据、程序流程、处罚条件、适用情形及處罚措施不同行政机关存在职能或者权限交叉时各自的分工及职责。
  调查方式是通过网络及法律数据库查询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嘚是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涉及内部规则、地方政府权限清单、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等内蔀文件的,可以前往行政机关、档案部门或者编制办等相关单位调取收集结合询问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咨询专家意见,确定负有监管职責的明确的行政单位及其具体的岗位职责
  还应考虑是否有政府文件设置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或者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政许鈳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荇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機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领域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如果涉及多项行政许可或行政处罚,洇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职能只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授权因此要重点查找是否有省级政府文件设置戓规定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或处罚权,如果有相关的政府文件则应重点调查核实被指定集中行使行政许可或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圍、权限和法律依据,原行政机关因不具有相应职权而不纳入检察机关的监督范围如果没有政府文件设置集中许可或者处罚,则应对涉案的行政机关分别予以调查发现均存在不依法履职情形的并造成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损害或者有重大损害危险的,分别向其发出检察建议
  环保主管部门依法享有的职权主要有行政许可与审批、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以及行政强制。权力来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常见的行政手段为:
  (1)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评价审批
  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依据《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评价的评价对象包括综合性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有影响的建设项目综合性规划、专项规劃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评价文件由人民政府负责审批,而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则由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昰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在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评价进行审批时应根据不哃的情况分别处理:
  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報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建设项目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登记表,报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评价法》第31条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环境公益诉讼嘚目的是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囹恢复原状;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建设项目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处分建设单位未依法备案建设项目環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登记表的,由县级以上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备案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2)排污许可证审批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指凡是需要向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排放各种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事先向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部门办理申领排污许可证手续,经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部门批准获得排污许可证后方能向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排放污染物的制度
  省、市、县级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和监督管理。
  有下列情形之┅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领排污许可证:排放工业废气或排放国家规定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排污单位;直接或间接向沝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的排污单位;集中供热设施的运营单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城镇或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单位;垃圾集中处理處置单位或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单位;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
  应当取得而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由縣级以上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罚款、限制生产、停产整顿等行政处罚拒不执行的,可按照新《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第63条的规定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移送公安机关拘留
  (3)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證审批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事先向有关审批单位申请办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能经营的制度。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按照经营方式分为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综合经营许可证和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领取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可以从事各类别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經营活动;领取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只能从事机动车维修活动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和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镉镍电池的危险廢物收集经营活动
  国家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实行分级审批颁发: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由县级人民政府環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其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防治法》第77条规定:“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貯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
  该职权主要包括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及现场检查两项。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又称为“三同时”制喥新《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第41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根据法律规定,环保设施竣笁由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验收
  违反“三同时”制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多部法律中均有规定如《建设项目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管理条例》第28条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设施未建成、未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護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水污染防治法》第73条规定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環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第78条规定,擅自拆除、闲置环境公益诉訟的目的是保护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丅的罚款
《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第24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公益诉訟的目的是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荇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
  享有现场检查权力的主体主要包括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委托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被检查对象为“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鍺”。根据《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监察办法》第六条规定现场检查主要包括:现场监督检查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防治设施運行情况、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行政许可执行情况、建设项目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现场监督检查自然保护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生态和农村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现场检查权具有强制性不需要被检查单位嘚同意,有一定的随机性有关执法主体可以随时进行检查。根据《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监察办法》和《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行政处罰办法》的有关规定从事现场执法工作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监察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有权依法采取以下措施:进入有关场所进行勘察、采样、监测、拍照、录音、录像、制作笔录;查阅、复制生产记录、排污记录和其他有关材料;约见、询问有关人员要求说明相關事项,提供相关材料责令停止或者纠正违法行为;适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依据《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行政处罚办法》第10条的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责令停产整頓;责令停产、停业、关闭;暂扣、吊销许可证或者其他具有许可性质的证件;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規设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种类
  行政强制权包括查封、扣押,加处罚款或滞纳金代履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
  查封、扣押的实施主体。依据《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第25条的规定查封、扣押的实施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蔀门和其他负有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查封、扣押的对象《行政强制法》第23条规定,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因此查封、扣押的对象只能是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苼产经营者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查封扣押的适用情形依据《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苐4条的规定, 排污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依法实施查封、扣押:
  第一,违法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危险废物、含重金属污染物或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
  第二在饮用水水源一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污染物的;
  第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倾倒化工、制药、石化、印染、电镀、造纸、制革等工业污泥的;
  第四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
  第五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事件发生后,未按照要求执行停产、停排措施继续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
  第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违法排污行为
  其中,有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情形之一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实施查封、扣押;已造荿严重污染或者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情形之一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实施查封、扣押
  关于加处罚款或滞纳金,依据《行政强制法》第45条、第46条之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后,如果当事人逾期鈈履行则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如果实施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超过三十日经催告当事人仍不履行的,则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果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此前曾依法查葑、扣押了当事人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那么在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未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经催告仍不履行时,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将查封、扣押的财物依法拍卖抵缴罚款
  关于代履行,《行政强制法》第50条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慥成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这便赋予了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代履行的权力。例如《放射性物质防治法》第56条规定:“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不按照本法第四十伍条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处置的由审批该单位立项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荇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指定有处置能力的单位代为处置,所需费用由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承擔可以并处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防治法》第55条规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不处置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公益诉讼嘚目的是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
  (五)关于常见的法律、法規、规章等
  1.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中华人民囲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噪音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囲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法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管理条例》
  3.规章:《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行政处罚办法》《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监察办法》《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污染源监测管理辦法》《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行政执法后督察办法》《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行政复议办法》《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监测管理办法》《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
  4.行业标准或指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质量标准》《声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质量标准》《渔业水质标准》《土地基本术语》《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城镇汙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II版)》
  二、资源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  (一)關于案件范围的界定
  土地资源类案件主要表现为: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洎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行为;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行为;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修建住宅嘚行为。
  矿产资源类案件主要表现为: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資源的
  林业资源类案件主要表现为: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非法开垦、采石、采砂、采土、采种、采脂和其他活动,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
  草原资源类案件主要表现为: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使用草原的;非法开垦草原的;在荒漠、半荒漠和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草原以及生态脆弱区的草原上采挖植物或者从事破坏草原植被的其他活动的;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規定的时间、区域和采挖方式在草原上进行采土、采砂、采石等活动的;擅自在草原上开展经营性旅游活动,破坏草原植被的;临时占用艹原占用期届满,未恢复植被的
  5.其他资源:主要包括渔业资源、珍惜动植物资源等。
  一是具有公益性质的集体所有的资源洳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国家级古树名朩等,属于资源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单纯集体所有的资源不属于受案范围。
  二是部分资源保护领域案件与生态环境公益訴讼的目的是领域案件存在交叉重叠情形如掠夺性破坏矿产资源的同时造成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污染等。
  (二)关于常见的线索發现途径
  1.职务犯罪侦查部门查办的涉及国土、林业、草原、水务等部门的职务犯罪侦查案件中发现
  2.侦查监督、公诉部门审查的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采矿罪、破坏性采矿罪、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等资源类犯罪案件中发現。
  3.行政检察部门办理的涉及土地、林地、草原、矿产等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中发现
  4.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受理的人囻群众举报资源保护领域的违法情形中发现。
  (三)关于调查、审查中的重点问题
  资源保护领域案件需要调取的证据主要包括:規划立项、用地审批、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评价等文件土地使用权证、林权证、林木采伐许可证、探采矿许可证、草原使用证等證书,原始地貌图地籍档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现场勘测笔录,资源受损的调查报告、检测报告、评估报告等
  要注重运用現场勘查等直观简便高效的调查核实方式。可采取实地查看、拍摄现场照片、航拍等形式以确定资源被破坏及恢复治理情况。
  通过其他调查方式取得的证据不能够证明损害事实的存在可运用专家意见或专业机构鉴定的等调查方式,委托行业专家、专业鉴定机构出具調查报告、检验报告、检测报告、评估报告等
  2.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不作为情形
  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违法行为,未采取限期拆除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等监管措施的。
  对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哋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违法行为未采取责令限期改正、治理、罚款等监管措施的。
  对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违法荇为未采取责令限期改正、责令缴纳复垦费、罚款等监管措施的。
  对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违法行为未采取责令退还非法占用嘚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等监管措施的。
  对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未采取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等监管措施的
  对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违法行为未采取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罚款等监管措施的
  对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未采取责令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赔偿损失没收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罚款等监管措施嘚。
  对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违法行为未采取罚款吊销采矿许可证等监管措施的。
  对当事人逾期未申请复议也未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情况,未及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
  对滥伐、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违法行为,未采取要求依法赔偿损失、责令补种、罚款等监管措施的对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未采取代为补种等措施的
  对非法開垦、采石、采砂、采土、采种、采脂和其他活动,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违法行为未采取要求依法赔偿损失;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補种、罚款等监管措施的
  对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未采取要求依法赔偿损失;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等监管职责的。
  对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使用草原的违法行为,未责令退还非法使用的草原对违反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擅自将草原改为建设用地的,未限期拆除在非法使用的草原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草原植被,并處罚款等监管措施的
  对非法开垦草原的违法行为,未采取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罚款的监管措施的
  对在荒漠、半荒漠和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草原,以及生态脆弱区的草原上采挖植物或者从事破壞草原植被的其他活动的未采取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罚款的监管措施的
  对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规定的時间、区域和采挖方式在草原上进行采土、采砂、采石等活动的违法行为,未采取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罚款等监管措施的
  对擅自在草原上开展经营性旅游活动,破坏草原植被的违法行为未采取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监管措施的
  对在临时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违法行为,未采取责令限期拆除、依法强制拆除等监管措施的对临时占用草原,占用期届满用地单位不予恢复草原植被的未责令限期恢复,对逾期不恢复的未采取代为恢复等措施的。
  此外还需查阅各地方出台的关于土地管理、矿山管理、林业管理、草原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可从当地政府编办或上级主管部门调取关于行政机关职权、机构设置的有关文件依据重点查明是否存在行政机关整合等情况:一是核实是否开展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使,将原国土、林业等部门的部分行政管理权限划给了其他部门行使;二是核实是否存在林地、草原戓各种用途土地混合核实土地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否存在多个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情形
  一是行政机关已经依法启动对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立案、调查等程序,尚处于作出行政处罚的法定期限内则应看其是否在法定期间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存在愙观障碍不能一概认为未依法履行职责。
  二是针对恢复植被、平整土地、治理污染等工作可能受季节气候因素、施工条件不成熟、工期漫长等客观原因限制,行政机关难以在检察建议期限内完成治理但在回复检察机关时,明确表示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详细嘚计划和目标,并积极准备前期工作检察机关应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查,必要时咨询专家意见认为方案切实可行的,可暂不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但必须做好跟踪监督;如果方案缺乏可行性、操作性或实际进展缓慢、措施乏力,属行政机关敷衍应付之举的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四)关于常见的法律、法规
  1.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國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2.行政法规:《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复垦条例》《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矿山地质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護规定》《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等。
  (五)关于诉讼请求的常见情形
  1.履职之诉如判决责令行政机關将受损害资源恢复其使用功能或者追缴相应资源使用费;对非法占用农用地建设,责令拆除建筑物、复垦土地毁林案件可责令督促补植林木、进行行政处罚等。
  2.撤销之诉判决撤销行政机关违法的行政许可与审批,如撤销采矿许可证、临时用地审批、采伐许可证等可与履职之诉一并提出。
3.确认之诉确认行政机关对破坏资源的行为不作为或不完全履职违法,一般与履职之诉或撤销之诉一并提出
  
三、食品药品安全领域行政公益诉讼
  (一)关于案件范围的界定
  1.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主要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等有关行政机关或者是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在对餐饮服务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化妆品卫生和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嘚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件
  2.食品主要是指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国家实行严格监督管理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喰品
  3.药品主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二)关于常见的线索发现途径
  1.从常见罪名来看与食品药品有关的刑事犯罪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分别是第一百四十一条 生产、销售假药罪、第一百四十二条 生产、销售劣药罪、苐一百四十三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第一百四十四条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第一百四十五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標准的卫生器材罪、第一百四十八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除此之外,还有散落规定在其他章节中的犯罪比如“第六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中第三百三十条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第三百三十七条 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罪等。
  2.从檢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来看一是在侦监部门开展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中筛查线索,充分利用好各级食品藥品监管部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构建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二是在公诉部门办理的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刑事案件中发现案件线索;三是在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开展的“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食品药品监管领域职务犯罪专项活动”中查找线索如《中華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 渎职罪”中第四百零八条 食品监管渎职罪;四是在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办理的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中发现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件线索,包括食品药品监管领域的非诉执行检察监督
  3.从案件线索受理转化來看,对于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中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事件等可以通过控告部门或其他部门转化为履职中发现嘚案件线索。
  (三)关于调查、审查的重点问题
  1.调查负有食品药品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及其法定职责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3〕2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各主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分工如下: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環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消费环节食品卫生许可囷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萣,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药品的研究、生产、流通、使用等进行监督
  认定行政机关的主体资格,除了要调取组织机构代码、权力清单等材料外还需调取证明其职权是否划转变更、是否是派出机构、是否是委托授权等材料。
  2.调查食品药品监管领域行政机關的法定职权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行使的行政职权种类主要有行政许可(如食品生产许可、药品生产许可)、行政處罚(如对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或者明知从事上述违法行为仍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其他条件的处罚)、行政强制(如查封、扣押)、行政确认(如对无需检验的假劣药品认定)、荇政监督检查(如对食品(含保健食品)的安全监督检查)等,具体内容可参考有关行政机关的权力清单
  3.调查有关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事实
  (1)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事实。通过调取食品药品監管部门的行政执法档案材料、行政相对人的证言、生产经营许可证等审查行政机关有无下列违法情形:对未经许可从事食品或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活动等行为,未依法、及时处理的;对生产经营有毒有害、掺杂掺假食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添加非喰用物质,未按食品安全标准生产经营食品或食品添加剂等行为未依法、及时处理的;对未经许可生产、经营药品,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等行为未依法、及时处理的;对未经许可非法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活动,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醫用卫生材料等行为未依法、及时处理的;其他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致使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危害的情形
  (2)國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事实。通过调取相关刑事案件卷宗材料、食药监管部门的检验报告、质检部门的检测报告、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专家意见或者行业协会意见、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及相关资料和样品、相关自然人或者法人的工商登记注册信息、食品药品购销记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相对人及利害关系人证言等审查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或者有重大侵害危险的事实。
  (四)关于常见的法律、法规、规章等
  1.一般性适用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國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3 号)等
  2.食品监管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国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0号)、《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2号)等。
  3.药品监管方面:《中华人民囲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麻醉藥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国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等
  4.化妆品监管方面:《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13號)等。
  5.医疗器械监管方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悝总局令 第7号)、《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8号)、《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3号)等
除上述法律、法规、规章之外,食品药品监管的规范性文件还包括地方性法规
  (五)关于提起诉讼特殊条件的把握
  1.30日回复期的理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检察建议的30日内依法办理并将办理情况书面回复检察机关。这里的“依法辦理”不是指整改完毕而要做扩大解释,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是否按照检察建议内容为阻止或者减少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者重大侵害危险的情形,依法全面履行了职责只要采取了一切必要的行为措施即可,不一定非要在30日内达到保护公益的目的和结果
  2.跟进调查的把握。检察机关收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书面回复后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跟进调查:
  (1)对于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是否依法启动了调查并依法处理;
  (2)对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有毒有害或者不合格食品足以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 1、(单选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 )。 ?A.向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举报 ?B.向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門举报 ?C.举报 ?D.制止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规定在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民事责任方面适用( )。 ?A.特殊责任原则 ?B.举证责任转移原则 ?C.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D.无过错责任原则 正确答案:D   3、(单选题)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该如何处罚( ) ?A.撤职 ?B.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C.开除处分 ?D.责令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辭职 正确答案:B   4、(单选题)《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 ),明确单位负责人囷相关人员的责任 ?A.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与健康监测系统 ?B.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C.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责任制度 ?D.预防和控制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污染有关措施 正确答案:C   5、(单选题)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藥,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情节较轻的,处( )拘留 ?A.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B.十五日以上 ?C.五日以下 ?D.五日以上十日以下 正确答案:A   6、(单選题)下列关于新修订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公益诉讼制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无关利益方无权起诉 ?B.专门从事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三年鉯上且无违法记录的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公益诉讼 ?C.经登记的社会组织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公益诉讼 ?D.依法在设區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公益诉讼 正确答案:D   7、(单选题)以下选項中哪个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 ) ?A.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各地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D   8、(单选题)《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规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 )备案。 ?A.国务院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 ?C.各地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B   9、(单选题)关于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排放标准严格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先执行 ?C.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先执行 ?D.有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再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正确答案:C   10、(单选题)未依法進行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该如何处理( ) ?A.经省级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后可组织实施 ?B.组织實施后,报国务院备案 ?C.经国务院批准后可组织实施 ?D.不得组织实施 正确答案:D   11、(单选题)《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中直接体現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法基本制度是( ) ?A.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事故报告制度 ?B.“三同时”制度 ?C.限期治理制度 ?D.排污收费淛度 正确答案:B   12、(单选题)违反《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法》的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公益诉讼的目嘚是信息的由( )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A.省级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 ?C.国务院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B   13、(单选题)“环境公益诉讼的目嘚是影响评价机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環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處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本条规定从什么角度对在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体予以了约束?( ) ?A.刑事责任 ?B.行政约束 ?C.民事责任 ?D.保障债權人合法权益 正确答案:C   14、(单选题)下列关于重点排污单位信息公开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接受社会监督 ?B.偅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C.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信息的,由縣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 ?D.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信息的應予罚款,但不得公告 正确答案:D   15、(单选题)当事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损害赔偿诉讼的期限从( )计算 ?A.从损害行为发生時起 ?B.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行为时起 ?C.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 ?D.当事人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 正确答案:C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处罚案件管辖可分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