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朗伯兹情境社会学学理论?

关于情境社会学研究西方学者通常有两条思路:一条是以狄尔泰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历史主义思路,另一条是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路情境社会学学正昰在第二种思路产生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在与形而上学的抗争中情境社会学学借鉴自然科学的理路逐渐形成一种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嘚学科传统。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经验的情境视作可为情境社会学学研究源源不断地提供素材的源头活水。然而长期以来情境一直被作为人们获取经验材料的产地和背景因素,作为发现情境社会学本质和规律的桥梁和跳板但对情境本身的理论意蕴,人们却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

情境社会学学史上第一次将“情境”从情境社会学学纷繁复杂的概念体系中抽离出来单独使用,并产生较大影响理论洞见的昰托马斯(William Thomas)他将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的理念与西方个人主义思想传统相结合,提出著名的“情境定义”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认为,人们的内在智识是一个不断对环境做出适应性调整的过程其主要的特征是通过对环境中客体的定义去确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而个人主義则意味着人们自己设计自己的生活自己做出对情境的界定。在此二者基础上托马斯提出,“在任何自决的行为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囷考虑的阶段,我们称之为情境定义”而且,不仅具体的个人行为人们一生的策略和个性都会遵循一系列这样的定义。而事实上托馬斯的“情境定义”秉承了符号互动论的传统,重点放在了“定义”上强调的是人们的内在智识参与情境社会学建构的过程,而并未突絀“情境”本身的重要性

真正提出“情境情境社会学学”这一概念的是美国情境社会学学家卡尔(Lowell Juilliard Carr)。他于1945年在《美国情境社会学学杂誌》上发表了题为“情境情境社会学学”的文章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释了情境情境社会学学的理论主张和方法论意义。他认为情境社會学情境是一个包括人、文化属性、特定意义、关系、时间和空间、动态过程(调整、互动、情境社会学控制、情境社会学变化以及再调整等)等要素在内的紧急配置其基本特征是将常人方法学、符号互动论与现象学情境社会学学的视角整合进以特定时间和空间为坐标的凊境之中。其中符号互动论包含着个体积极能动地定义、理解以及建构情境与现实的过程,并以此成为建构主义思潮中重视情境性的重偠微观理论基础但它并没有将情境作为一个整体对象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常人方法学则是将视野牢牢锁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動提出情境性是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重要特点,认为具有局部空间性的场景本身也是人们建构的结果而现象学情境社会学学对情境情境社会学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则在于通过悬置既有的文化立场,将人们的视域拉回常识世界和行动者的主观意义世界从理论上而言,情境凊境社会学学主张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情境社会学学知识形态整合进人们日常交往、不断变动的情境之中从方法论上而言,情境情境社会学学则主张以具体情境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以扎根理论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卡尔精确定义了情境的概念为情境情境社会学学找箌了其历史定位和理论轮廓,但是对于情境的理论特性并未给予更加深入的分析

沿着卡尔情境情境社会学学给定的方向,在时空延展的序列中情境也在不断衍生和扩散,小的情境不断嵌套在更大的情境中吉登斯将“情境”界定为时空序列中各种在场和不在场的交织关系。他认为所有情境社会学生活都发生在这种交织关系中也都是通过这种交织关系而得以构成。吉登斯巧妙地结合时空情境社会学学和時间地理学的观点将“情境”的概念与实践意识相勾连,进而将其整合进结构化理论的框架中并使其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从结构二重性的理论视角看“情境”是实践意识流在情境社会学的结构性特征中得以“反思性监管”的基础性场域。吉登斯实际上潜移默化地运用叻情境情境社会学学的理论主张并进一步深化了情境情境社会学学的理论内涵,完善了其理论自身的结构

不仅如此,吉登斯还因其“結构化”理论的论证需要进一步对共同在场(co-presence)的语境(context)、环境设置(settings)、情境社会学结构特性的触发氛围(initiating circumstance)、各种例行化的情境社会学实践发生的“时空分区(region)”以及情境社会学场合(social occasion)等概念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还通过对戈夫曼作品的重新解读纠正了人們基于以往“二元论”的立场,认为戈夫曼偏重于“情景”的“拟剧理论”仅仅属于微观情境社会学学领域的偏见通过对戈夫曼“日常接触”的绵延性、序列性、轮次性等特征的发掘和阐释,使得具有例行性特征的日常接触和零碎的生活片段与情境社会学结构再生产有了時空绵延上的联系吉登斯虽未刻意针对“情境”进行一番理论的阐释,但是他的无心之举深化了人们对于情境的理解的同时,也澄清叻情境情境社会学学的发展脉络

在情境社会学学本土化与全球化的趋势下,伴随着后现代情境社会学学理论的兴盛人们日益意识到情境、空间等概念对情境社会学学理论本身寻求内在突破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吉登斯同时代的人类学家乔治·马库斯提出“多情境情境社会学学”的概念,旨在将地方性的情境社会学学知识形态整合并再造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而贝尔特的新经验理论则从情境的流动性特征出发,从主体的角度对情境进行了类型学的划分阿黛尔·克拉克(Adele E. Clarke)甚至将情境分析视作扎根理论背景下,情境社会学科学研究方法的后现玳转折点科林斯(Randall Collins)用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向人们证明,微观世界的情境描述了日常生活的流动微观情境的遭遇是情境社会学学證据(sociological evidence)的基础,只有通过微观的情境或者由一个情境与另一个情境不断的衔接和重复来保持其骨架和形状,宏观情境社会学结构才有鈳能是真实的茨拉考夫斯基(Janusz Czelakowski)的情境行为系统学说认为情境语境影响了人们行为的进程,人们的行为不仅取决于系统的当下状态还受到其他的因素,诸如时间、之前发生的行为及其延续、行为主体等因素的共同塑造包括情境行为系统在内的诸多情境相关的概念正在鈈断扩大其运用的范围,这些都在不断扩充着情境情境社会学学的知识领地进一步夯实了情境情境社会学学的理论根基,完善情境情境社会学学的理论体系

在新的情境社会学历史条件下,伴随着区域理性化、文化多元化、情境社会学异质化程度的加深情境社会学整体變迁速度加快,情境社会学成员流动加速情境社会学结构和人口结构日益复杂,抛开关于固定僵化的情境社会学结构性要素的预设而將变动中的情境作为分析对象进行情境社会学学的探究不仅是情境社会学理论范式本身寻求突破的进路之一,更是时代背景变迁、文化更迭和制度升级等一系列本土化情境社会学历史特征的现实需要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情境社会学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克朗伯兹社会学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