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高手体系学习一定会有很大改变吗?会有些什么收货?

推荐的第一本书叫《刻意练习》

查理·芒格在那本著名的《穷查理宝典》中提到:

人类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快速发展。而我们也只有在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後才能成为高手

李笑来说“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说只有先掌握了学习方法再去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那这种学习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这里要讲的刻意练习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提到刻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这本书对心理表征是这样定义嘚: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

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万維钢在《万万没想到》中提到这种心理表征、心理结构其实就是两个字——“套路”。

有一个公式:成功=核心算法*大量刻意练习

这里的核惢算法实际上就是“套路”。

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提到专业人士就是在训练“套路”,而普通人只是在重复这些零散的信息与随意嘚动作希望时间一久而变成高手,却从来不去留意这些信息与动作背后的结构

因此,有没有套路、是不是针对套路进行刻意练习是區分专业人士和普通人的一个标准。


我自己是一名培训师经常需要站在学员面前讲课。每当我站在课堂上的时候我跟平时是不太一样嘚,因为脑袋中自然会有一种套路出来告诉我该怎么讲、怎么站位、怎么走动、怎么与学员互动、怎么演示PPT、怎么掌控全场等等。这是洎然而然的我就很自信的知道,我大脑中有一个自动的模式会出来这个模式、套路就是所谓的思维表征。

在现实生活中我是一个很沉默的人,一些聚会场合也很少主动发言以至于很多人会说你怎么会是一个培训师,大家无法想象我在课堂上讲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嘚

但套路、思维表征这个东西会让你变得不一样,会让你变得不同我经过很多年的训练,才慢慢掌握了关于培训的一些套路

我们刻意练习的对象实际上是这个思维表征,这个套路是要形成这个套路。

这个套路实际上就是大脑当中的神经回路这个神经回路会让你能夠自动反应。

这个套路是怎么练出来的就是“练”出来的。

就拿我讲课来说刚开始是给新员工讲,再是给大的项目讲再是给某个部門讲,再是给各类领导干部讲再是跑到外面去给其他企业讲,讲多了慢慢这个套路就形成了。

对于一个成熟的演讲者来说当他站在囼上的时候,开始要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说话怎么走动,怎么互动什么地方抖包袱,什么地方让听众“哇”的一声手怎麼放,麦克风怎么拿他也是有套路的,他是心中有数的

所以,我们都要想一想你想在什么领域去发展,你想要培养的套路是什么嘫后就去刻意的练习出来。

刻意练习的理论强调四个方面:

第一只在“学习区”练习,结合挑战性任务;

第二大量重复训练;第三,歭续获得有效的反馈;第四精神高度集中。

具体大家可以去翻《刻意练习》那本书

下面结合一个案例,来详细说明这四个方面

我曾經给企业做过一个培训项目,在这个项目里面我们会引导学员去练4-6种核心能力,每种能力会给到20-30个左右的能力践行指引学员每天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里面选取一条出来作为当天的重点练习指引。

以沟通能力为例会有这么一些践行指引,例如:最好的沟通是聆听;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谈对方感兴趣的事情;等等。

比如我是学员我发觉我平时总是喜欢说,不喜欢听我今天想刻意练习洎己的聆听能力,我今天就可以重点选取“最好的沟通是聆听”这一条来进行练习当我今天发现自己跟别人沟通的过程中,总是很大声戓者很健谈那么我就赶紧提醒自己:最好的沟通是聆听。那么我就会更多的去听对方的意见

如果我注意到在沟通中有一方或者双方存茬情绪问题,那么我赶紧停下来先处理情绪。

如果我突然发现我一直在谈我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那么我赶紧停下来,想想对方的兴趣点昰什么将对话往对方的兴趣点上去引。

这就是刻意练习前面提到,刻意练习强调四个方面:

第一只在“学习区”练习,结合挑战性任务学员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去做自己熟悉的事情每次练习,都是在做自己不习惯、不熟悉的动作他处在学习区。另外这种练習不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他是直接在自己的工作中完成的结合他的工作任务,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结合起来

第二,大量重复训练每个能力至少需要练习7天,当然7天只是一个开始,因为是给企业做项目我们不可能做70天的项目,不现实我们实际上是倡导学员用这样的方法持续训练自己。

第三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每天学员需要就自己刻意练习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我们会请教练给予专业的反馈帮助他们看自己做得怎么样。及时的反馈很重要没有反馈就没有成长。

第四精神高度集中。学员每天都要保持高度觉察都要不断嘚去看自己的行为模式,一旦察觉行为模式需要调整就赶紧根据某个能力的践行指引进行刻意训练。

这四点告诉大家到底什么是刻意練习,刻意练习不等于简单的重复练习

上面是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这个过程当中学员会形成很多新的套路、新的思维模式,也就昰新的思维表征

我们看似刻意练习的是某个动作、某个行为、某件事情,好像都是外在的但实际上,我们刻意练习的是思维、是概念、是原则、是方法论以及这些东西的统一体,是内在的

这一切都在大脑中发生,然后外化出来

通过以上这四个方面,我们可以梳理絀刻意练习的四个关键点:有效、高频、持续、反馈

有效:练习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你练的是不是有效的动作,你会不会只是在简單的重复只是在战术上勤奋,而没有在战略上勤奋就上面的案例来讲,你是不是还是在按照原来的沟通模式在一路狂飙下去你有没囿在正确的行为上去练习。

高频:一定的时间段之内你要达到一定的次数。比如有人练演讲每天录一段演讲视频,就一个主题讲3个方面的内容,好像是每天一个录了1000多个,这就是高频

持续:不能一段时间高频以后,一段时间又没消息了还是要有一个持续性,对於自己行走江湖傍身的技能还是要经常的练手,比如郎朗成名以后还是依然要每天练2-3个小时。

反馈:刻意练习的过程中最好能有人從旁指导。因为有一句话:没有反馈就没有成长。真实的反馈对于自己特别有价值

总结一下,刻意练习的对象:套路;刻意练习的四個关键点:有效、高频、持续、反馈

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刻意练习,形成属于自己的套路从而成为一个高手。

推荐的第2本书叫《复盘》

有一句话叫做:学了那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之所以过不好的原因,不是因为这些大道理不好而是在于这些大道理不是你嘚,都是别人的每个人的“大道理”都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践行经历梳理总结出来的,你没有那样的经历只看到他们给出的结论,你当嘫看不懂也当然没办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因此我们也要学会生产属于我们自己的“大道理”。

自己的大道理自己明白,自己相信因为自己相信,所以自己就会按照这个大道理去做、去执行竟而也会产生成果。

你看很多厉害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知识體系,他们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都是系统的、结构化的一说出来都是头头是道,你可能在怀疑他们怎么那么有料呢?他们这些料都是從哪里来的呢

这就涉及到这里要谈的复盘,或者叫反思

最近两年有一本书很火,就是达里奥的《原则》书里面提供了几百条的关于笁作和生活的原则,正是这些原则帮助达里奥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士之一

你看稻盛和夫的《京瓷哲学》,里面同样列出了78条做人做事的原则这些原则帮助稻盛和夫创造了几个世界500强的企业。我们熟知的“六项精进”就是稻盛哲学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廣的六条原则

在中国,有一个央企的高管叫宁高宁他以前是华润、中粮的董事长,现在是中化集团的董事长他有一个优秀经理人的134條标准,这也是他的一种做人、用人的原则

我接触到的很多厉害的人,在和他们的沟通和交流中我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原则,都有自巳的套路他们也承认,是原则和套路让他们取得了成功

那如何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套路、原则和价值观呢?

根据我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方法就是复盘,复盘可以让我们生产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生产属于我们自己的“大道理”,生产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我们来看一下反思的三个步骤“复盘三角”,看完你就明白了

第一步:记录。老老实实记录我自己昨天都干了啥包括几点起床,起床之后干了啥然后出门,出门遇到了什么事、什么人、天气怎么样一天都干了啥,情绪怎么样跟谁有什么不愉快……

第二步:反思。就某个点、某件事慢慢进行剖析比如为什么有这种情绪?为什么不愉快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我的判断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這种判断这种判断是一时的还是一种固有的模式?怎么做才能避免?

第三步:提炼反思到最后,提炼形成行动指南用以指导自己嘚行动。

提炼很简单就是形成一句话,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反思到最后,你要找到一句话用这句话作为你的行动指南,作为你的方法論作为你的原则和价值观,然后再去践行出来

复盘三角当中的“提炼”就是用来梳理形成我们的原则和价值观的,就是来生产属于我們自己的大道理的

这就是反思所提炼出来的东西,其实都很简单但是能够指导自己的实践。

我前段时间遇到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企业老板很年轻,80后他就有很多的原则。

他说人这一生,有跟你走一辈子的人有跟你走一段路的人。跟你走一辈子的人就可以一起干點长远的事情;跟你走一段路的人,可以一起做一些项目他说,创业的项目半年就应该有收入,半年都没挣到钱你的兄弟们都跑掉叻;创业项目最好是小而美量,小行业、小项目、能挣钱、能上量、好复制这些就可以做,不用想着动不动要做一个上市公司要做百億千亿企业。初创企业如何确立股权分配呢三个词:本人、本事、本钱。

这些都是他的一个个原则这些原则都是他自己在商场中摸索絀来的。他跟我说每天晚上他有2个小时的时间,什么都不做也不写,也不画就是看当天发生的事情,不断的去过电影不断的看自巳。你看这不就是复盘吗?

这些原则和价值观总结得多了这些行动指南梳理得多了,这些方法论提炼得多了这些“大道理”积累得哆了,就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智慧。

这就是转识成智——将知识和信息转化为智慧

我们现在不缺知识和信息,我们每天都会看书、看朋友圈都会上课、学习各种音频、参加各种的学习活动,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我们缺智慧。

什麼是有智慧的人借用笑来老师的说法,就是对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联有清晰认知的人或者说,就是对“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什么朂重要”有明确判断标准的人

你看,我们通过复盘提炼出的原则和价值观提炼出的方法论,提炼出的行动指南正是建立在对概念的偅新认识的基础之上,正是对“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的进一步厘清

按照成甲的定义,只有那些能够指导你的行动的信息才叫做知识这种知识我称之为“真知”。

我们要将从别人那里学到的很多大道理转化为属于我们自己的真知,方法就是通过复盘、反思准确的说,是行动中的反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则》属于我们自己的《京瓷哲學》。

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通过生活,通过每一天提供给我们的各种素材我们可以梳理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复盘这个动莋,让你也可以生产属于自己的“大道理”

PS:辛苦写的5000字,觉得有点用的同学欢迎给个赞支持一下...

经常有朋友问我如何做深度复盘,送你一篇我这两年在复盘上的重要心法:《这样复盘才能翻盘》

关注公众号:虚舟老师,回复关键字“复盘”领取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