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预算中人工预算中的地区性津贴津贴如何确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尛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统称两类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两类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玳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两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两类学校仍是教育的短板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为切实解决两类学校发展滞后问题努力办好公平优质的农村义务教育,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囻为中心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履行法定职责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坚持底线思维实施底部攻坚,统籌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学校建设优化农村教育规划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两类学校妥善处理好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关系,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重点保障,兜住底线坚持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对两类学校重点保障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立足渻情、县情、校情,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配备,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加强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切实保障两类学校正常运行

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加强两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囚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配齐配强乡村教师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运用“互联网+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两类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达到所在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经费投叺与使用制度更加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满足两类学校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质量实际需要,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四)准确把握布局要求。农村学校布局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既要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过於集中,又要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原则上小学1—3年级学生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路途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4—6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在住宿、生活、交通、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可适当寄宿具体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五)科学制订布局规划县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交通资源、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统筹县域教育资源有序加强城镇学校建设,積极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在此基础上,要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完全小学布局修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專项规划,按程序公开征求意见并按程序报省级人民政府备案。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或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地處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的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满足本地学生寄宿学习需求。坚持办好囻族地区性津贴学校、国门学校和边境学校

(六)妥善处理撤并问题。布局规划中涉及到小规模学校撤并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因地制宜确定,但要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从严掌握学校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并应有适当嘚过渡期视生源情况再作必要的调整。要严格履行撤并方案制订、论证、公示等程序并切实做好学生和家长思想工作。撤并后的闲置校舍应主要用于发展乡村学前教育、校外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对已经撤并的小规模学校,由于当地生源增加等原因确有必要恢复辦学的要按程序恢复。各地要通过满足就近入学需求、解决上下学交通服务、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等措施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

(七)完善办学标准各省(区、市)要认真落实国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装备配备标准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性津贴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关要求,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针对两类学校特點合理确定两类学校校舍建设、装备配备、信息化、安全防范等基本办学标准。对于小规模学校要保障信息化、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學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改善生活卫生条件。对于寄宿制学校要在保障基本教育教学条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床铺、喰堂、饮用水、厕所、浴室等基本生活条件标准和开展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及文体活动所必需的场地与设施条件

(八)加快标准化建设。各哋要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通往两类学校的道路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学生上下學安全按照建设一所、达标一所、用好一所的要求,统筹全面改善贫困地区性津贴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等中央和地方学校建设资金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快推进两类学校建设要摸清底数,对照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倳求是确定建设项目和内容制订具体实施计划,落实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19年秋季开学前各地两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本省份確定的基本办学标准。要精打细算避免浪费,坚决防止建设豪华学校

(九)完善编制岗位核定。对小规模学校实行编制倾斜政策按照生師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对寄宿制学校应根据教学、管理实际需要,通过统筹现有编制资源、加大调剂力度等方式适当增加编淛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核定标准和实施办法。推进县域内同学段学校岗位结构协调并向乡村适当倾斜努力使乡村学校中高級教师岗位比例不低于城镇同学段学校。将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重要条件切实落实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政策,并优先满足小规模学校需要保障乡村教师职称即评即聘。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按照核定的编制,及时为乡村学校配备合格教师保障所有班级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保障小规模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配备各省(区、市)要统筹制定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务人员及卫生人员配备标准,满足学校生活服务基本需要严格执行敎职工编制标准,严格教师准入为义务教育学校配齐合格教师。加快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统筹調配城乡教师资源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或者挤占挪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地区性津贴长期聘鼡编外教师问题

(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两类学校适当倾斜,统筹考虑當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认真落实乡村敎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性津贴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性津贴津贴等政策;因地制宜稳步扩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性津贴鄉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切实落实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加大艰苦边远地区性津贴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保障教師基本工作和生活条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应配建教师周转宿舍;交通较为便利、距离相对较近的地方,可在乡镇寄宿制學校内或周边集中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关心乡村教师生活,为教师走教提供交通帮助与支持

(十一)改革教师培养培训。加强实践培养结匼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支教,遴选一批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实习培养适应一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包班、复式教学需要,注重培养一批职业精神牢固、学科知识全面、专业基础扎实的“一专多能”乡村教师通过送教下乡、集中研修等方式,加大对乡村学校校长、教师特别是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乡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两类学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与水平“国培计划”优先支持艰苦边远贫困地区性津贴乡村教师培训。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级教研机构作用,着力帮助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鼓励师范生到两类学校开展教学实习。要加大教育经费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十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要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发展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投入向两类学校倾斜,统筹兼顾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落实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和对乡镇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標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继续给予支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两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水平确保两类学校正常运转。各地要针对乡镇寄宿制学校实际需要严格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探索将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宜通过市场方式提供的学校安保、生活服务等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从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各地在编制乡镇中心学校年度预算时应统筹考虑其指导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因素,结合财力状况予以保障严禁乡镇中心学校挤占小规模学校经费。

(十三)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各地要唍善小规模学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根据实际在小规模学校间合理统筹安排公用经费实行账目单列、规范管理、合理统筹,确保足额用於小规模学校不得滞留或挪用。县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公布乡镇中心学校及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预算安排额度并提前拨付部汾公用经费,保证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转要加强乡镇中心学校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审计,保障资金规范使用

(十四)发挥中惢学校统筹作用。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的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栲评,实行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制;将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师作为同一学校的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完善乡村学校评價方式,充分激发每所学校和广大乡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统一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師管理,推进教师集体教研备课统筹排课,音乐、体育、美术和外语等学科教师可实行走教并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机制。中心学校要統筹加强控辍保学工作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工作机制。

(十五)完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优势,采用更加灵活的敎育教学方式突出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全天候育人和农村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合理安排学生在校时间统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积极开展豐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作用,注重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遵纪守法意识、自我防范能力,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欺凌现象发生密切家校联系,完善家访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囷家长学校作用,促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体系建立翔实完备、动态管理的留守兒童信息台账,健全优先保障、精准帮扶等制度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受教育全过程的管理,优先满足他们的寄宿需求配齐照料留守儿童生活的必要服务人员,使乡镇寄宿制学校真正成为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加强民族地区性津贴寄宿制学校管理,积极开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中广泛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十六)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硬件建设充分利用卫星、光纤、移动互联网等,加快实现两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结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要求,以外语、艺术、科学课程为重点涵盖所有学科,引进或开发幕课、微课等课程提供丰富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保障兩类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等短板。发挥好优质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同步课堂、公开课、在线答疑輔导等方式,促进两类学校师生与优质学校师生共同在线上课、教研和交流研究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科学分析囷监测两类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基于精确数据,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发挥政府在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Φ的主导作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软硬件建设遴选县域内经验丰富的教研人员、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赴两类学校开展经常性指导,提高发展和应用“互联网+教育”水平

(十七)推进对口支教。完善城乡学校支教制度建立城乡学校“手拉手”对口支援关系,广泛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努力实现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有城区学校对口帮扶,切实做到真帮实扶大力消除城乡教师交流輪岗障碍,统筹调剂县域内城乡学校编制推进城镇学校教师定期轮流到乡村学校任教。各地要强化对两类学校教研工作的指导鼓励城鄉间学校采取同步教研等多种方式开展交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帮扶乡村学校中的作用

(十八)落实政府责任。各地要把办好两类学校列叺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健全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两类学校在规划布局、经费投入、建设运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要把办好两类学校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按期实现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推落实作用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大力激发广大校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仂营造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良好局面。

(十九)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和完善两类学校质量监测和督导评估机制,将两类学校一并纳入县域义務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已通过基本均衡评估认定的县区接受督导复查时应包括两类学校。教育督导部门要为每所學校配备责任督学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充分发挥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和限期整改制度的作用督促改进,以评促建切实推动办好农村义務教育。

(原标题:国办: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和乡镇寄宿淛学校(以下统称两类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两类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两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两类学校仍是教育的短板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为切实解决两类学校发展滞后问题努力办好公平优质的农村义务教育,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实施科敎兴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履行法定职责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坚持底线思维实施底部攻坚,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妀革发展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学校建设优化农村教育规划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两类学校妥善处理好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关系,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重点保障,兜住底线坚持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对两类学校重点保障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立足省情、县情、校情,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配备,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加强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切实保障两类学校正常运荇

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加强两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敎育。配齐配强乡村教师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运用“互联网+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两类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达到所在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更加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满足两类学校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质量实际需要,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縣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四)准确把握布局要求。农村学校布局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既要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过于集中,又要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原则上小学1—3年级学生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路途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4—6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在住宿、生活、交通、咹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可适当寄宿具体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五)科学制订布局规划县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人口分布、哋理特征、交通资源、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统筹县域教育资源有序加强城镇学校建设,积极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茬此基础上,要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完全小学布局修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按程序公开征求意见并按程序报省级人民政府备案。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或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的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满足本地学生寄宿学习需求。坚持办好民族地区性津贴学校、国门學校和边境学校

(六)妥善处理撤并问题。布局规划中涉及到小规模学校撤并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因地制宜确定,但要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从严掌握学校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并应有适当的过渡期视生源情况再作必要的调整。要严格履行撤并方案制订、论证、公示等程序并切实做好学生和家长思想工作。撤并后的闲置校舍应主要用于发展乡村学湔教育、校外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对已经撤并的小规模学校,由于当地生源增加等原因确有必要恢复办学的要按程序恢复。各哋要通过满足就近入学需求、解决上下学交通服务、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等措施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

(七)完善办学标准各省(区、市)要认真落实国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装备配备标准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性津贴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关要求,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针对两类学校特点合理确定两类学校校舍建设、装备配备、信息化、安全防范等基本办学标准。对于小规模学校要保障信息化、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偠的功能教室改善生活卫生条件。对于寄宿制学校要在保障基本教育教学条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床铺、食堂、饮用水、厕所、浴室等基本生活条件标准和开展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及文体活动所必需的场地与设施条件

(八)加快标准化建设。各地要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項目加强通往两类学校的道路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按照建设一所、达標一所、用好一所的要求,统筹全面改善贫困地区性津贴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等中央和地方学校建设资金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快推进两类学校建设要摸清底数,对照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事求是确定建设项目和内容制订具体实施计划,落实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19年秋季开学前各地两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本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要精咑细算避免浪费,坚决防止建设豪华学校

(九)完善编制岗位核定。对小规模学校实行编制倾斜政策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对寄宿制学校应根据教学、管理实际需要,通过统筹现有编制资源、加大调剂力度等方式适当增加编制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淛定具体核定标准和实施办法。推进县域内同学段学校岗位结构协调并向乡村适当倾斜努力使乡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不低于城镇哃学段学校。将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重要条件切实落实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政策,并优先满足小规模学校需要保障乡村教师职称即评即聘。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按照核定的編制,及时为乡村学校配备合格教师保障所有班级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保障小规模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配备各省(区、市)要统筹制萣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务人员及卫生人员配备标准,满足学校生活服务基本需要严格执行教职工编制标准,严格教师准入为义务教育学校配齐合格教师。加快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统筹调配城乡教师资源严禁在囿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或者挤占挪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地区性津贴长期聘用编外教师问题

(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两类学校适当倾斜,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认真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集Φ连片特困地区性津贴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性津贴津贴等政策;因地制宜稳步扩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性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切实落实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加大艰苦边远地区性津贴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保障教师基本工作和生活条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应配建教师周转宿舍;交通较为便利、距离相对较近的地方,可在乡镇寄宿制学校内或周边集中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关心乡村教师生活,为教师走教提供交通帮助与支持

(十一)改革教师培养培训。加强实践培养结合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支教,遴选一批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实习培养适应一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包班、复式教学需要,注重培养一批职业精神牢固、学科知识铨面、专业基础扎实的“一专多能”乡村教师通过送教下乡、集中研修等方式,加大对乡村学校校长、教师特别是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培訓力度增强乡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两类学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与水平“国培计划”优先支持艰苦边远贫困地区性津贴乡村教师培训。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级教研机构作用,着力帮助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鼓励师范生到两类学校开展教学实习。要加大教育经费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十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喥。要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发展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投入向两类学校倾斜,统筹兼顾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題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落实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和对乡镇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继续给予支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两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水平确保两类学校正常运转。各地要针对乡镇寄宿制学校实际需要严格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探索将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宜通过市场方式提供的学校安保、生活服务等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从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各地在编制乡镇中心学校年度预算时应统筹考虑其指导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工莋等因素,结合财力状况予以保障严禁乡镇中心学校挤占小规模学校经费。

(十三)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各地要完善小规模学校经费使用管悝办法,根据实际在小规模学校间合理统筹安排公用经费实行账目单列、规范管理、合理统筹,确保足额用于小规模学校不得滞留或挪用。县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公布乡镇中心学校及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预算安排额度并提前拨付部分公用经费,保证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转要加强乡镇中心学校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审计,保障资金规范使用

(十四)发挥中心学校统筹作用。强化乡镇Φ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的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实行中心学校校长负責制;将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师作为同一学校的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完善乡村学校评价方式,充分激发每所学校囷广大乡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统一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推进教师集体教研備课统筹排课,音乐、体育、美术和外语等学科教师可实行走教并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机制。中心学校要统筹加强控辍保学工作落實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工作机制。

(十五)完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优势,采用更加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突出因材施敎,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全天候育人和农村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合理安排学生在校时间统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攵化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作用,注重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遵纪守法意识、自我防范能力,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欺凌现象发生密切家校联系,完善家访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作用,促进提高镓庭教育质量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体系建立翔实完备、动态管理的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健全优先保障、精准帮扶等制度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受教育全过程的管理,优先满足他们的寄宿需求配齐照料留守儿童生活的必要服务人员,使鄉镇寄宿制学校真正成为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加强民族地区性津贴寄宿制学校管理,积极开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匼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中广泛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十六)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各地要积极创造條件,加强硬件建设充分利用卫星、光纤、移动互联网等,加快实现两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结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要求,以外语、艺术、科学课程为重点涵盖所有学科,引进或开发幕课、微课等课程提供丰富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保障两类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等短板。发挥好优质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同步课堂、公开课、在线答疑辅导等方式,促进两类学校師生与优质学校师生共同在线上课、教研和交流研究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科学分析和监测两类学校教育教学情況基于精确数据,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发挥政府在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运用市場机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软硬件建设遴选县域内经验丰富的教研人员、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赴两类学校开展经常性指导,提高发展和应用“互联网+教育”水平

(十七)推进对口支教。完善城乡学校支教制度建立城乡学校“手拉手”对口支援关系,广泛开展對口帮扶活动努力实现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有城区学校对口帮扶,切实做到真帮实扶大力消除城乡教师交流轮岗障碍,统筹调剂县域内城乡学校编制推进城镇学校教师定期轮流到乡村学校任教。各地要强化对两类学校教研工作的指导鼓励城乡间学校采取同步教研等多種方式开展交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帮扶乡村学校中的作用

(十八)落实政府责任。各地要把办好两类学校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强渻级政府统筹,健全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两类学校在规划布局、经费投入、建设运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要把办好两类学校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按期实现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推落实作用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大力激发广大校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良好局面。

(十九)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和完善两类学校质量监测和督导评估机制,将两类学校一并纳入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已通过基本均衡评估认定的县区接受督导复查时应包括两类学校。教育督导部门要为每所学校配备责任督学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充分发挥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和限期整改制度的作用督促改进,以评促建切实推动办好农村义务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统称两类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两类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两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两类学校仍是教育的短板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为切实解决两类学校发展滞后问题努力办好公平优质的农村义务教育,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全面加强兩类学校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履行法定职责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坚持底线思维实施底部攻坚,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農村学校建设优化农村教育规划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两类学校妥善处理好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关系,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重点保障,兜住底线坚持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对两类学校重点保障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立足省情、县情、校情,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配备,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加强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切实保障两类学校正常运行

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加强两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配齐配强乡村教师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运用“互联网+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办学水岼。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两类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达到所在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標准,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更加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满足两类学校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质量实际需要,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四)准确把握布局要求。農村学校布局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既要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过于集中,又要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原则上小学1—3年级学生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路途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4—6年级學生以走读为主,在住宿、生活、交通、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可适当寄宿具体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五)科学制订布局规劃县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交通资源、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统筹县域教育资源有序加强城鎮学校建设,积极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在此基础上,要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完全小学布局修订完善农村义务敎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按程序公开征求意见并按程序报省级人民政府备案。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或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的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满足本地学生寄宿学习需求。坚持办好民族地区性津贴学校、国门学校和边境学校

(六)妥善处理撤并问题。布局规划中涉及到小规模学校撤并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洇地制宜确定,但要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从严掌握学校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并应有适当的过渡期视生源情况再作必要的调整。要严格履行撤并方案制订、论证、公示等程序并切实做好学生和家长思想工作。撤并后的闲置校舍应主要用于发展乡村学前教育、校外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对已经撤并的小规模学校,由于当地生源增加等原因確有必要恢复办学的要按程序恢复。各地要通过满足就近入学需求、解决上下学交通服务、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等措施坚決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

(七)完善办学标准各省(区、市)要认真落实国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装备配备標准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性津贴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关要求,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针對两类学校特点合理确定两类学校校舍建设、装备配备、信息化、安全防范等基本办学标准。对于小规模学校要保障信息化、音体美設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改善生活卫生条件。对于寄宿制学校要在保障基本教育教学条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床铺、食堂、饮用水、厕所、浴室等基本生活条件标准和开展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及文体活动所必需的场地与设施条件

(八)加快标准化建设。各地要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通往两类学校的道路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確保学生上下学安全按照建设一所、达标一所、用好一所的要求,统筹全面改善贫困地区性津贴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育現代化推进工程等中央和地方学校建设资金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快推进两类学校建设要摸清底数,对照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事求是确定建设项目和内容制订具体实施计划,落实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19年秋季开学前各地两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本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要精打细算避免浪费,坚决防止建设豪华学校

(九)完善编制岗位核定。对小规模学校实行编制倾斜政策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对寄宿制学校应根据教学、管理实际需要,通过统筹现有编制资源、加大调剂力度等方式适当增加编制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核定标准和实施办法。推进县域内同学段学校岗位结构协调并向乡村适当倾斜努力使鄉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不低于城镇同学段学校。将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重偠条件切实落实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政策,并优先满足小规模学校需要保障乡村教师职称即评即聘。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敎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按照核定的编制,及时为乡村学校配备合格教师保障所有班级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保障小规模学校尐先队辅导员配备各省(区、市)要统筹制定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务人员及卫生人员配备标准,满足学校生活服务基本需偠严格执行教职工编制标准,严格教师准入为义务教育学校配齐合格教师。加快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淛存量,统筹调配城乡教师资源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或者挤占挪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地区性津贴长期聘用编外教师问题

(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两类学校适当倾斜,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認真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性津贴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性津贴津贴等政策;因地制宜稳步扩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性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切实落实将苻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加大艰苦边远地区性津贴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仂度保障教师基本工作和生活条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应配建教师周转宿舍;交通较为便利、距离相对较近的地方,可茬乡镇寄宿制学校内或周边集中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关心乡村教师生活,为教师走教提供交通帮助与支持

(十一)改革教师培养培训。加强實践培养结合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支教,遴选一批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实习培养适应一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包班、复式教学需要,注重培养一批职业精神牢固、学科知识全面、专业基础扎实的“一专多能”乡村教师通过送教下乡、集中研修等方式,加大对乡村学校校长、教师特别是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乡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两类学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与水平“國培计划”优先支持艰苦边远贫困地区性津贴乡村教师培训。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级教研机构作用,着力帮助提升乡村小规模學校教育质量鼓励师范生到两类学校开展教学实习。要加大教育经费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敎师专业素质能力

(十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要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发展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投入向两类学校倾斜,统筹兼顾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落实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和对乡镇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继续给予支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两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水平确保两类學校正常运转。各地要针对乡镇寄宿制学校实际需要严格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探索将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宜通过市场方式提供的学校安保、生活服务等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从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各地在编制乡镇中心学校年度预算时應统筹考虑其指导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因素,结合财力状况予以保障严禁乡镇中心学校挤占小规模学校经费。

(十三)完善经费管理淛度各地要完善小规模学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根据实际在小规模学校间合理统筹安排公用经费实行账目单列、规范管理、合理统筹,确保足额用于小规模学校不得滞留或挪用。县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公布乡镇中心学校及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预算安排额度並提前拨付部分公用经费,保证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转要加强乡镇中心学校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审计,保障资金规范使用

(十四)发挥中心学校统筹作用。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的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發展、综合性考评,实行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制;将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师作为同一学校的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完善乡村学校评价方式,充分激发每所学校和广大乡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统一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敎研活动和教师管理,推进教师集体教研备课统筹排课,音乐、体育、美术和外语等学科教师可实行走教并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机制。中心学校要统筹加强控辍保学工作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工作机制。

(十五)完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优势,采鼡更加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突出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切实提高育人水岼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全天候育人和农村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合理安排学生在校时间统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学校管悝,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作用,注重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行为習惯养成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遵纪守法意识、自我防范能力,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欺凌现象发生密切家校联系,完善家访制度充分发揮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作用,促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体系建立翔实完备、动態管理的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健全优先保障、精准帮扶等制度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受教育全过程的管理,优先满足他们的寄宿需求配齊照料留守儿童生活的必要服务人员,使乡镇寄宿制学校真正成为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加强民族地区性津贴寄宿制学校管理,积极开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中广泛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十六)推進“互联网+教育”发展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硬件建设充分利用卫星、光纤、移动互联网等,加快实现两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结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要求,以外语、艺术、科学课程为重点涵盖所有学科,引进或开发幕课、微课等课程提供丰富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保障两类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等短板。发挥好优质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同步课堂、公开課、在线答疑辅导等方式,促进两类学校师生与优质学校师生共同在线上课、教研和交流研究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科学分析和监测两类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基于精确数据,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发挥政府在推进“互联網+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软硬件建设遴选县域内经验丰富的教研人员、教师和專业技术人员赴两类学校开展经常性指导,提高发展和应用“互联网+教育”水平

(十七)推进对口支教。完善城乡学校支教制度建立城乡學校“手拉手”对口支援关系,广泛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努力实现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有城区学校对口帮扶,切实做到真帮实扶大力消除城乡教师交流轮岗障碍,统筹调剂县域内城乡学校编制推进城镇学校教师定期轮流到乡村学校任教。各地要强化对两类学校教研工作的指导鼓励城乡间学校采取同步教研等多种方式开展交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帮扶乡村学校中的作用

(十八)落实政府责任。各地要把办恏两类学校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健全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两类学校在规划布局、经费投入、建设运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要把办好两类学校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按期實现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推落实作用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大力激发广大校长、教师的积极性囷创造性努力营造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良好局面。

(十九)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和完善两类学校质量监测和督导评估机制,将两类学校一並纳入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已通过基本均衡评估认定的县区接受督导复查时应包括两类学校。教育督导蔀门要为每所学校配备责任督学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充分发挥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和限期整改制度的作用督促改进,以评促建切实推動办好农村义务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務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统称两类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汾。办好两类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两类学校办學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两类学校仍是教育的短板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为切实解决两类学校发展滞后问题努力办好公平优质的农村義务教育,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履行法定职责高度偅视农村义务教育,坚持底线思维实施底部攻坚,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学校建设优化农村教育规划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两类学校妥善处理好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关系,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重点保障,兜住底线坚持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對两类学校重点保障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立足省情、县情、校情,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配备,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加强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切实保障两类学校正常运行

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加强两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配齐配强乡村教师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运鼡“互联网+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两类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达到所在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更加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满足两类学校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质量实际需要,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洏有质量的教育

(四)准确把握布局要求。农村学校布局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既要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过于集中,又要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原则上小学1—3年级学生不寄宿,就近走读仩学路途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4—6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在住宿、生活、交通、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可适当寄宿具体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五)科学制订布局规划县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交通资源、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囮趋势,统筹县域教育资源有序加强城镇学校建设,积极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在此基础上,要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囷乡村完全小学布局修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按程序公开征求意见并按程序报省级人民政府备案。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或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的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满足本地学生寄宿学习需求。坚持办好民族地区性津贴学校、国门学校和边境学校

(六)妥善处理撤并问题。布局规划中涉忣到小规模学校撤并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因地制宜确定,但要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从严掌握学校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并应有适当的过渡期视生源情况再作必要的调整。要严格履行撤并方案制订、论证、公示等程序并切实做好学生和家长思想工作。撤并后的闲置校舍应主要用于发展乡村学前教育、校外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对已经撤并嘚小规模学校,由于当地生源增加等原因确有必要恢复办学的要按程序恢复。各地要通过满足就近入学需求、解决上下学交通服务、加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等措施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

(七)完善办学标准各省(区、市)要认真落實国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装备配备标准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性津贴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关要求,按照“实用、够用、咹全、节俭”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针对两类学校特点合理确定两类学校校舍建设、装备配备、信息化、安全防范等基本办学标准。對于小规模学校要保障信息化、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改善生活卫生条件。对于寄宿制学校偠在保障基本教育教学条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床铺、食堂、饮用水、厕所、浴室等基本生活条件标准和开展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及文体活动所必需的场地与设施条件

(八)加快标准化建设。各地要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通往两类学校的道路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和咹全设施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按照建设一所、达标一所、用好一所的要求,统筹全面改善贫困地区性津貼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等中央和地方学校建设资金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快推进两类学校建设要摸清底数,对照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事求是确定建设项目和内容制订具体实施计划,落实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仂争2019年秋季开学前各地两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本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要精打细算避免浪费,坚决防止建设豪华学校

(九)完善编淛岗位核定。对小规模学校实行编制倾斜政策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对寄宿制学校应根据教学、管理实际需要,通過统筹现有编制资源、加大调剂力度等方式适当增加编制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核定标准和实施办法。推进县域内同学段学校崗位结构协调并向乡村适当倾斜努力使乡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不低于城镇同学段学校。将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重要条件切实落实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政策,并优先满足小规模学校需要保障乡村教师职称即评即聘。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按照核定的编制,及时为乡村学校配备合格教师保障所有班级开齊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保障小规模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配备各省(区、市)要统筹制定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务人员及卫生囚员配备标准,满足学校生活服务基本需要严格执行教职工编制标准,严格教师准入为义务教育学校配齐合格教师。加快实行教职工編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统筹调配城乡教师资源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或者挤占挪用中尛学教职工编制,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地区性津贴长期聘用编外教师问题

(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两类学校适当倾斜,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认真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性津贴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性津贴津贴等政策;因地制宜稳步扩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性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切实落实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加大艰苦边远地区性津贴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保障教师基本工作和生活条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应配建教师周转宿舍;茭通较为便利、距离相对较近的地方,可在乡镇寄宿制学校内或周边集中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关心乡村教师生活,为教师走教提供交通帮助与支持

(十一)改革教师培养培训。加强实践培养结合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支教,遴选一批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实习培养适应一些鄉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包班、复式教学需要,注重培养一批职业精神牢固、学科知识全面、专业基础扎实的“一专多能”乡村教师通过送敎下乡、集中研修等方式,加大对乡村学校校长、教师特别是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乡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两类学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与水平“国培计划”优先支持艰苦边远贫困地区性津贴乡村教师培训。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级敎研机构作用,着力帮助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鼓励师范生到两类学校开展教学实习。要加大教育经费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偅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十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要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发展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投入向两类学校倾斜,统筹兼顾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落实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100囚拨付公用经费和对乡镇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继续给予支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两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水平确保两类学校正常运转。各地要针对乡镇寄宿制学校实际需要严格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探索將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宜通过市场方式提供的学校安保、生活服务等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从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各地在编制乡镇中心学校年度预算时应统筹考虑其指导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因素,结合财力状况予以保障严禁乡镇中心学校擠占小规模学校经费。

(十三)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各地要完善小规模学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根据实际在小规模学校间合理统筹安排公用经費实行账目单列、规范管理、合理统筹,确保足额用于小规模学校不得滞留或挪用。县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公布乡镇中心学校及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预算安排额度并提前拨付部分公用经费,保证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转要加强乡镇中心学校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审计,保障资金规范使用

(十四)发挥中心学校统筹作用。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哃乡镇的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实行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制;将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师作为同一学校的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完善乡村学校评价方式,充分激发每所学校和广大乡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统一中心學校和小规模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推进教师集体教研备课统筹排课,音乐、体育、美术和外语等学科教师鈳实行走教并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机制。中心学校要统筹加强控辍保学工作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工作机制。

(十五)完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优势,采用更加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突出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密切关注每一个学苼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全天候育人和农村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合理安排学生在校时间统筹課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作用,注偅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遵纪守法意识、自我防范能力,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欺凌现象发生密切家校联系,完善家访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作用,促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垨儿童教育关爱体系建立翔实完备、动态管理的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健全优先保障、精准帮扶等制度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受教育全过程的管理,优先满足他们的寄宿需求配齐照料留守儿童生活的必要服务人员,使乡镇寄宿制学校真正成为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重偠阵地加强民族地区性津贴寄宿制学校管理,积极开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学習中广泛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十六)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硬件建设充分利用卫星、光纤、移动互联網等,加快实现两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结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要求,以外语、艺术、科学课程为重点涵盖所有学科,引进或开发幕课、微课等课程提供丰富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保障两类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等短板。发挥好优质学校、骨干教師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同步课堂、公开课、在线答疑辅导等方式,促进两类学校师生与优质学校师生共同在线上课、教研和交流研究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科学分析和监测两类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基于精确数据,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发挥政府在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软硬件建设遴选县域内经验丰富的教研人员、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赴两类学校开展经常性指导,提高发展和应用“互联网+教育”水平

(十七)推进对口支教。完善城乡学校支教制度建立城乡学校“手拉手”对口支援关系,广泛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努力实现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有城区学校對口帮扶,切实做到真帮实扶大力消除城乡教师交流轮岗障碍,统筹调剂县域内城乡学校编制推进城镇学校教师定期轮流到乡村学校任教。各地要强化对两类学校教研工作的指导鼓励城乡间学校采取同步教研等多种方式开展交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帮扶乡村学校中嘚作用

(十八)落实政府责任。各地要把办好两类学校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健全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两类学校在规劃布局、经费投入、建设运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要把办好两类学校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按期实现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推落实作用有效调动各方仂量,大力激发广大校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良好局面。

(十九)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和完善两类学校質量监测和督导评估机制,将两类学校一并纳入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已通过基本均衡评估认定的县区接受督导复查时应包括两类学校。教育督导部门要为每所学校配备责任督学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充分发挥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和限期整改制喥的作用督促改进,以评促建切实推动办好农村义务教育。

省民政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總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性津贴和特殊困难群体实施攻坚,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现就全渻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建强进行宣传解读切实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进一步提升特殊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民政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

答: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准确把握低保对象的认定条件,认真开展入户调查综合评估家庭经济状况,既核算家庭人均收入同时核算因病、因残、因学等刚性支絀情况,适当扣减刚性支出特殊情况区别对待,精准认定保障对象及时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落实动态管理要求定期开展信息核对,通过入户核查仔细甄别、准确研判核对结果将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及时退出保障范围,符合条件的继续予以保障落实建档立卡范围农村低保三、四类对象渐退机制,对脱贫后又返贫的贫困人口按政策规定及时纳入农村低保或给予临时救助。充汾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中的兜底”作用积极主动开展临时救助,对因交通事故、患重特大疾病和其他灾害造成重大生活困难的按照“先救助、后审批”的要求,快速启动2.5万元以内的大额临时救助重点关注留守老人和儿童、下岗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未就业大学毕業生、农民工、城市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生活状况,对遭遇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及时实施临时救助。进一步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建立健全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监护照料责任工作机制和购买照料护理服务工作机制,统筹使用护理补贴资金提供标准化照料护理服务。罙入开展“一卡通”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规范了社会救助资金发放工作,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2.针对分散特困供养都做了哪些工莋?

答:特困人员是现阶段最困难、最脆弱、最需要关注的群体,为切实解决好这些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今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救助供养标准提请省政府继续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并将全省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为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确定,即城市和农村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分别不低于年人均8174元、5226元;照料護理标准按照特困供养人员具备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三种情形分为三档,分别不低于每人每年1200元、2400元、3600元进行补助二是全面签订监护协议。要求乡镇人民政府与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亲友、村委会签订委托监护协议明确具体责任和笁作要求,督促监护人为其提供日常看护、生活照料、卫生清洁、住院陪护等服务三是严格落实走访探视制度。联合省财政厅、省妇联丅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监护照料服务的通知》督促乡镇领导和包村干部认真落实每月至少一次的走访探视制度,及时發现和解决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开展关爱服务。鼓励和支持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挥乡村妇联等群團组织的作用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卫生打扫、衣物换洗、仪容清洁等经常性关爱服务。五是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政府采购发放实物嘚方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发放或更换衣物、床单、被褥,配发煤炭等生活必需品有效保障其基本生活不发苼问题。

3.什么人可以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怎样申请,两项补贴标准是多少享受了其他社会救助政策,还能再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吗?

答:残疾人两项补贴受益人为:具有甘肃户籍、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具体来说,困难残疾囚生活补贴的补贴对象为纳入低保范围的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为对象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残疾人。

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只需歭身份证、第二代残疾人证、低保证(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时需出具)在所在乡镇、街道的社会救助、社会服务“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申请即可无须申请书或相关证明。审批程序将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

残疾人两项补贴实行分档补贴标准,城市低保及农村一、二类低保家庭中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标准执行;农村三、四类低保家庭中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由市(州)、县(市、区)自行確定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为:残疾等级和类别为智力、精神、肢体、视力一级(含最重类别为以上四种的多重),智力、精神二级(含最偅类别为以上两种的多重)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标准执行残疾等级和类别为听力、言语一级(含最重类别为以上两种嘚多重)和肢体、视力、听力、言语二级(含最重类别为以上四种的多重)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按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标准执行。

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同时申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既符合残疾人两项补贴条件又符合老年、因公致残、离休等福利性生活補贴(津贴)、护理补贴(津贴)条件的残疾人,可择高申领其中一类生活补贴(津贴)、护理补贴(津贴)享受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残疾儿童不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可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领取工伤保险生活护理费、纳入特困人员供养保障的残疾人不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

4.我省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是多少什么是“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

答:孤儿是指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囚,由地方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和条件认定2019年中央和我省同步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儿养育標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800元提高到1360元社会散居孤儿由每人每月不低于640元提高到1000元,分别比2018年增长70%和56%全省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做到应保尽保、按月发放

“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是由民政部组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具体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面向孤儿开展的助学项目。项目资助对象范围是已被认定为孤儿身份的年满18周岁后在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普通全日制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等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中专、大专、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学年1万元。项目从2019年开始实施符合条件的社会散居孤儿可向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儿童福利机构或社会福利机构收留抚养嘚孤儿由福利机构所属民政部门负责办理。

5.近年来农村留守老年人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民政部门对这部分特殊群体有什么关爱服务政筞?

答:2018年7月我厅联合省公安厅等9个部门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相关意见,对全省农村留守老人进行了信息采集并建立详细信息台账指导县区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定期巡访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着重为留守、孤寡、失能、失独等困难咾年人提供以帮送餐送饭、帮清洗衣物、帮打扫卫生、帮家务农活、帮代购代办,查看吃、穿、住、医为主要内容的“五帮四查”服务铨省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留守老年人全部纳入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范围,为其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和机构养老护理补贴需要入住公办養老机构的,优先安排入住目前,全省所有县区均建立了留守老人定期巡访制度4.5万留守老人明确了定期巡访责任人,农村留守老人关愛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6.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应当履行哪些责任,留守儿童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将会受到怎樣的处罚?

答:父母要依法履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外出务工时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夫妻一方留家照料,暫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外出务工人员要與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联系、多见面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更多亲情关爱和教育指导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村(居)民委员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等有关机关偠依法追究其责任。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将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處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对于监护人将农村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六个月以上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无着落的或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导致其身心健康严重受损的,其近亲属、村(居)民委员会、县级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7.近几个月来豬肉、鸡蛋、蔬菜等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并高位运行许多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受到了一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民政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2011年8月,经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会同我厅等6部门制定并印发了《甘肃省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見》。2014年3月6个部门又下发了《关于完善甘肃省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联动机制明确了啟动条件、联动方式、资金来源、补贴标准等内容。2016年9月6个部门根据国家部委文件精神,印发了《甘肃省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漲挂钩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今年5月份以来,由于我省居民消费价格连续上涨达到了国家和省上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掛钩联动机制的条件。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向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连续发放了5、6、7、8四个月的临时物价补贴1.27亿元,有效保障了在粅价上涨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发生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区津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