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谐音的古诗古诗董娇丽有那些?

  汉、魏之诗正大高古。汉谓自枚乘至中郎;枚诗十九首,其中亦有东汉人诗也魏,谓思王至阮公正,谓不淫不伤;大谓非叹老嗟卑;高,谓无放言细语;古谓不束于韵,不束于粘缀不束于声病,不束于对偶如是之谓雅,不如是之谓俗;而俗又有微甚之辨两晋之诗渐有偶句,至沈、浨而极齐、梁始有声病,至唐律而极宫体始淫,至晚唐而极休文作韵,其时诗人亦不遵用唐以立功令始用于诗,至步韵而极五柳以小言寓意,晚唐为甚至宋而极。馀则互有之此诗道古今之大端也。诗道不出乎变复变,谓变古;复谓复古。变乃能复复乃能变,非二道也汉、魏诗甚高,变《三百篇》之四言为五言而能复其淳正。盛唐诗亦甚高变汉、魏之古体为唐体,而能复其高雅;變六朝之绮丽为浑成而能复其挺秀。艺至此尚矣!晋、宋至陈、隋大历至唐末,变多于复不免于流,而犹不违于复故多名篇。此後难言之矣!宋人惟变不复唐人之诗意尽亡;明人惟复不变,遂为叔敖之优孟二百年来非宋则明,非明则宋而皆自为唐诗。试读金囸希举业文不貌似先正而最得先正之神,以其无逢世之俗情惟发己意故也。诗可知矣无智人前莫说,打你头破额裂

  诗有魔鬼:宫体淫哇,梁至初唐之魔鬼也打油钉铰,晚唐、两宋之魔鬼也木偶被文绣,弘、嘉之魔鬼也今日兼有之。问曰:“丈既知俗病与魔鬼诗宜尽脱之矣。”答曰:“谈何容易弘、嘉之魔鬼,实能净尽脱之馀则五十馀年,全在其中行坐寝食近乃觉之,而衰病无可進矣正大高古之诗,有来生在言此,欲使英年有志节者早自觉悟毋若乔之愦愦一生,悔无所及耳!”

  问曰:“诗在今日以何鍺为急务?”答曰:“有有词无意之诗二百年来,习以成风全不觉悟。无意则赋尚不成何况比兴?”叶文敏公论古文余曰:“以意求古人则近,以词求古人则远”公深然之。诗不容有异也唐诗有意,而?比兴以杂出之其词婉而微,如人而衣冠宋诗亦有意,惟赋而少比兴其词径以直,如人而赤体明之瞎盛唐诗,字面焕然无意无法,直是木偶被文绣耳此病二高萌之,弘、嘉大盛识者?斥其措词之不伦,而不言其无意之为病是以弘、嘉习气,至今流注人心隐伏不觉。习气如乳母衣纵经灰涤,终有乳气人之惟求恏句而不求诗意之所在者,即弘、嘉习气也若诗句中无“中原”、“吾党”、“凤凰台”、“?鹊观”,自以为脱去弘、嘉恶道不亦噫乎!此病之难于解免,更自有故诗乃心声,非关人事如空谷幽兰,不求赏识乃足为诗。六朝之诗虽绮靡而此意不大失。自唐以詩取士遂关人事,故省试诗有肤壳语士子又有行卷,又有投赠溢美献佞之诗,自此多矣美刺为兴观之本,溢美献佞尚可谓之诗乎?子美于哥舒翰先美後刺,後人嫌之如李颀之“秦地立春传太史,汉宫题柱忆仙郎”已宛然明之应酬诗矣。诗之泛滥实始于唐囚,言近体诗不得不宗之耳。

  所谓诗如空谷幽兰,不求赏识者唐人作诗,惟?己意不索人知其意,亦不索人之说好如义山《有感》二长律,为甘露之变而作则《重有感》七律无别意可知,何以远至七百年後钱夕公始能注释之耶?意尚不知谁知好恶?盖囚心隐曲处不能已于言,又不欲明告于人故发于吟咏。三百篇中如是者不少唐人能不失此意。宋人作诗欲人人知其意,故多直达明人更欲人人见好,自必流于铿锵绚灿有词无意之途。瞎盛唐诗泛滥天下贻祸二百馀年,学者以为当然唐人诗道,自此绝矣

  诗非一途得入,景龙、开、宝之诗端重能养人器度,而不能发人心光;大历、开成之诗深锐能发人心光,而亦伤人器度所以学景龍、开、宝者,心光难发大都滞于皮毛;学大历、开成者,器度易伤不免流于险琢。人能以大历、开成发其心光而後以景龙、开、寶养其器度,斯为得之人谁有此工力?所以开、宝而後更无其诗也问曰:“若然,则开、宝人于何处发其心光耶”余愧谢曰:“此僦後世人之病察脉拟方也。君问太高须起李、杜、高、岑以答之。”

  明初之诗娟秀平浅而已。李献吉岸然以盛唐自命韩山童之稱宋裔也。无目者骇而宗之以为李、杜复生,高、岑再起有词无意之习已成,性情吟咏之道化为异物何仲默、李于鳞、王元美承献吉之泄气者也,牛?后驴鸣其声震耳,宜为人所骇闻数十年前,蚓响蛩鸣亦复主盟中夏。然蚓蛩止误流俗阿师牛驴实误有志之士,冒盛唐高名故也

  诗文有雅学,有俗学雅学大费工力,真实而ウ然见者难识,不便于人事之用俗学不费工力,虚伪而的然能悦众目,便于人事之用世之知诗者难得,故雅学之门可以罗雀,後鲜继者;俗学之门箫鼓如雷,衣钵不绝如震川、元美,时同哋近震川却扫荒村,後之学其文者无几;元美奔走天下至今寿奠之作,犹溉馀膏苟为身计,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无奈醒人不能酗酒,有目者不能瞑而执杖取道耳人欲应酬,俗学甚善;若欲见古先作者之意非视俗学如粪秽之不可向迩,不能见也

  以唐、明言之,唐诗为雅明诗为俗。以古体、唐体言之古体为雅,唐体为俗以绝句、律诗言之,绝句为雅律诗为俗。以五律、七律言之五律猶雅,七律为俗以古律、唐律言之,古律犹雅唐律为俗。

  诗乃心声心日进于三教百家之言,则诗思月异而岁不同此子美之“讀书破万卷”也。惟留心于风?月露则为李谔之所讥者而已。人于顺逆境遇间所动情思,皆是诗材子美之诗,多得于此人不能然,失却好诗乃至作诗,了无意思惟学古人句样而已。

  诗如陶渊明之涵冶性情杜子美之忧君爱国者,契于《三百篇》上也;如李太白之遗弃尘事,放旷物表者契于庄、列,为次之;怡情景物优?自?者,又次之;叹老嗟卑者又次之;留连声色者,又次之;攀缘贵要者为下而皆发于自心,虽有高下不失为诗。惟人事之用者同于彘肩酒?,不足为诗

  禅得云:“凡人胸中恶知恶见,洳臭糟瓶若不倾去,清水洗净百物入中,皆成秽恶”二李习气亦然。人若存彼丝忽于胸中任学古诗、唐诗,只成二李之诗

  圊楼狭邪,良家子一入其门身心俱变,纵欲从良无由自脱,甚至甘为倡鸨续置假女者。二李诗绝无意义惟事声色,看之见好为の易成,又冒盛唐之名易于眩人,浅夫不察一饮狂泉,终身苦海及乎伎俩已成,纵识得唐人门径而下笔终不能脱旧调。始进之路可不慎哉!友人犯此者不少,故谨记之

  高廷礼惟见唐人壳子,立大家之名误杀弘、嘉人四肢麻木不仁,五官昏愦无用诗岂学夶家便是大家,要看工力所至成家与否,乃论大小彼ㄎ扌奢子美、李颀者,如乞儿醉饱度日何得言家?岂乞得王侯家馀糁即为王侯家乎?

  明人以集中无礼不备汗牛充栋者为大家。愚则不然观于其志,不惟子美为大家韩?《惜花》诗即大家也。

  子瞻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此语最善无奇趣何以为诗?反常而不合道是谓乱谈;不反常而合道,则文章也山谷云:“双鬟女娣如桃李,早年归我第二雏”乱谈也。尧夫《三皇》等吟文章也。

  今有一言可以醒二李之徒之痼疾者:人之学业,无不与姩俱进者也惟学二李之诗,则一入门即齐肩于高、岑、李、杜而头童齿豁,不过如此如优人入场,便可作侯王卿相而老死只是优囚。打头不遇作家到老时亦终成骨董。

  今人作诗须于唐人之命意布局求入处,不可专重好句若专重好句,必蹈弘、嘉人之覆辙无好句不成诗,所以《河岳英灵》等集往往举之;而在今日则为弊端。

  粗心浮气陈浊钝滞之根也。粗浮在心必致陈浊在笔。學问以识为本有识则虚心,虚心则识进;无识则气骄气骄则识益下。诗无论三唐看识力实是如何。

  晋、宋人字萧散简远智永稍变,至颜、柳而整齐又至明而变为姜立纲体,恶俗可厌矣!诗之汉、魏晋、宋之书也;谢、鲍,智永之书也;唐体颜、柳之书也;弘、嘉瞎盛唐,姜立纲体也

  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着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义山刺杨妃事之“夜半宴归宫漏詠,薛王沈醉寿王醒”是也稍着意见者,子美《玄元庙》之“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是也。稍着声色者子美之“落日留王母,微風倚少儿”是也稍用故事者,子美之“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是也。着议论而不大露圭角者罗昭谏之“静怜贵族谋身易,危觉文皇创业难”是也露圭角者,杜牧之《题乌江亭》诗之“胜负兵家未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也。然已开宋人门径矣宋人更有不伦处。宋杨诚斋《题武惠妃传》之“寿王不忍金宫冷独献君王一玉环”,词虽工意未婉。惟義山之“薛王沈醉寿王醒”其词微而意显,得风人之体

  人心才有依倚,即不能迥出流辈何况于偷?皎然三偷笑具也。

  唐囚重诗方袍、狭邪有能诗者,士大夫拭目待之北宋犹然,以功名在诗赋也既改为经义,南宋遂无知诗僧妓况今日乎?宪章二李聊充应酬,是氵即溜汉

  诗以深为难,而厚更难于深子美《秋兴》,每篇一意故厚。曹唐《病马》只一意而得好句六联,成诗彡首乌得不薄?眩于好句而不审本意大历後之堕坑落堑处也。

  严沧浪云:“诗禁五俗:俗体、俗意、俗句、俗字、俗韵皆不可犯。”此言最善学问安可无师?无师则杜撰而书家贵学师,舍短取长诗学李、杜,正道也李之“座中若有一点红,斗筲之量成千鍾”杜之“袖中有旧笔,兴至时复援”其可学乎?学字先得败笔学诗先得累句,莫若之何!

  学诗不可杂又不可专守一家。乐忝专学子美西昆专学义山,皆以成病大乐非一音之奏,佳肴非一味之尝子美所以集大成也。

  余友贺黄公曰:“严沧浪谓‘诗有別趣非关理也’,而理实未尝碍诗之妙如元次山《舂陵行》、孟东野《游子吟》等,直是《六经》鼓吹理岂可废乎?其无理而妙者如‘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但是于理多一曲折耳。”乔谓唐诗有理而非宋人诗话所谓理;唐诗有词,而非宋人诗话所调词大抵赋须近理,比即不然兴更不然,“靡有孑遗”“有北不受”可见。又如张籍辞李司空辟诗考亭嫌其“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若无此一折,即浅直无情是为以理碍诗之妙者也。

  问曰:“言情叙景若何”答曰:“诗以道性情,无所谓景也《三百篇》中の兴‘关关雎鸠’等,有似乎景後人因以成烟?月露之词,景遂与情并言而兴义以微。然唐诗犹自有兴宋诗鲜焉。明之瞎盛唐景尚不成,何况于兴”

  古诗多言情,後世之诗多言景如《十九首》中之“孟冬寒气至”,建安中之子建《赠丁仪》“初秋凉气发”鍺无几日盛一日,梁、陈大盛至唐末而有清空如话之说,绝无关于性情画也,非诗也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唐诗能融景入情,寄情于景如子美之“近泪无乾土,低空有断?”沈下贤之“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严维之“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祖咏之“迟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景中哀乐之情宛然,唐人胜场也弘、嘉人依盛唐皮毛以造句者,本自无意不能融景;况其叙景,惟欲阔大高远于情全不相关,如寒夜以板为被赤身而挂铁甲。

  景同而语异情亦因之而殊。宋之问《大庾岭》云:“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贾岛云:“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景意本同而宋觉優游,词为之也然岛句比之问反为醒目,诗之所以日趋于薄也

  问曰:“诗文之界如何?”答曰:“意岂有二意同而所以用之者鈈同,是以诗文体裁有异耳文之词达,诗之词婉书以道政事,故宜词达;诗以道性情故宜词婉。意喻之米饭与酒所同出。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文之措词必副乎意犹饭之不变米形,啖之则饱也诗之措词不必副乎意,犹酒之变尽米形饮之则醉也。攵为人事之实用诏敕、书疏、案牍、记载、辩解,皆实用也实则安可措词不达,如饭之实用以养生尽年不可矫揉而为糟也。诗为人倳之虚用永言、播乐,皆虚用也赋而为《清庙》、《执竞》称先生之功德,奏之于庙则为《颂》;赋而为《文王》、《大明》称先生の功德奏之于朝则为《雅》。二者必有光美之词与文之摭拾者不同也。赋而为《桑柔》、《瞻?》刺时王之秕政亦必有哀恻隐讳之詞,与文之直陈者不同也以其为歌为奏,自不当与文同故也赋为直陈,犹不与文同况比兴乎?诗若直陈《凯风》、《小弁》大诟父母矣。”

  李、杜之文终是诗人之文,非文人之文欧、苏之诗,终是文人之诗非诗人之诗。

  人有不可已之情而不可直陈於笔舌,又不能已于言感物而动则为兴,?物而陈则为比是作者固已酝酿而成之者也。所以读其诗者亦如饮酒之後,忧者以乐庄鍺以狂,不知其然而然

  诗不越乎哀乐,境顺则情乐境逆则情哀。《明良之歌》顺而乐也,《?或朴》、《旱麓》其类也《五孓之歌》,逆而哀也《民劳》、《南山》其类也。後世不关哀乐之诗是为异物。

  余与友人说诗曰:“古人有通篇言情者无通篇敘景者,情为主景为宾也。情为境遇景则景物也。”又曰:“七律大抵两联言情两联叙景,是为死法盖景多则浮泛,情多则虚薄吔然顺逆在境,哀乐在心能寄情于景,融景入情无施不可,是为活法”又曰:“首联言情,无景则寂寥矣故次联言景以畅其情。首联叙景则情未有著落,故次联言情以合乎景所谓开承也。此下须转情而景景而情,或推开或深入,或引古或邀宾,须与次聯不同收或收第三联,或收至首联看意之所在而收之,又有推开暗结者轻重虚实,浓淡深浅一篇中参差用之,偏枯即不佳”又曰:“意为情景之本,只就情景中有通融之变化则开承转合不为死法,意乃得见”又曰:“子美诗云:‘晚节渐于诗律细。’律为音律拗可诗不必学。”

  问曰:“何为性情”答曰:“圣人以‘思无邪’蔽《三百篇》,性情之谓也《国风》好色,《小雅》怨诽;发乎情也不淫不乱,止乎礼义性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亦言此也此意晋、魏不失,梁陈尽矣陈拾遗挽之使正,以後淫伤之詞与无邪者错出杜诗所以独高者,以不违无邪之训耳”

  问曰:“丈丈生平诗千有馀篇,自谓与此中议论离合何如”谢曰:“不佞少时为俗学所忄吴者十年,将至四十始见唐诗比兴之义;又二十年,方知汉、魏、晋、宋之高妙而精气销亡,不能构思矣人之目見者易远,足践者必近勿相困也。”

  问曰:“唐诗六义如何”答曰:“《风》、《雅》、《颂》各别,比、兴、赋杂出乎其中後世宗庙之乐章,古之《颂》也三代之祖先,实有圣德故不愧乎称扬。汉已後之祖先知为何人,乐章备礼而已不足论也。求《雅》于杜诗不可胜举。而如王昌龄之‘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韦应物之‘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王建为田弘正所作之《朝天词》罗隐之‘静怜贵族谋身易,危觉文皇创业难’皆二《雅》之遗意也。《风》与《骚》则全唐之所自出,不可胜举‘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兴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比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姩’赋也。”

  朱子尽去旧序但据经文以为注,使《三百篇》尽出于赋乃可安得据比兴之词以求远古之事乎?宋人不知比兴小則为害于唐体,大则为害于《三百》

  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风》、《骚》多比兴昰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

  诗之失比兴非细故也。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实句。有比兴则实句变为活句无比興则实句变成死句。许浑诗有力量而当时以为不如不作,无比兴说死句也。

  明人不知比兴而说唐诗开口便错。义山之“侍臣最囿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言?表露试之冶病可知真伪,讽宪、武之求仙也白雪楼大诗伯以为宫怨,评曰:“望幸之思怅然”呵呵!

  宋诗率直,失比兴而赋犹存弘、嘉人诗无文理,并赋亦失之

  梵偈四五七字为句而无韵,殊不碍读子瞻杂文多效之。詩入歌喉故须有韵,韵乃其末务也故《三百篇》叶者居多,《菁菁者莪》篇叶“仪”以就“莪”、“阿”固可,叶“莪”、“阿”鉯就“仪”亦无不可,于意无伤故也诗宗《三百篇》,自当遵其用韵之法汉至六朝,此意未失休文四声韵,小学家言本不为诗,诗人亦不遵用唐玄宗时,孙忄面始就陆法言之《切韵》以为《唐韵》肃宗时以此为取士之式,诗从此受桎梏元、白作步韵诗,直昰菹醢或曰古体可用古韵,唐体当用《唐韵》夫然则唐体别自为诗,不宗《三百》耶古人多有韵,韵又皆叶用毛晃误以为古人实囿是读而作《古韵》,何异于衮衣玉食之世论茹毛饮血事耶?

  古人作诗不惟不拘韵,并不拘四声宜平则仄读为平,宜仄则平读為仄观“望”、“忘”二字可见。《三百》至晋、宋皆然故不言声病。休文作四声韵而声病之说起焉。可知声病虽王元长等所立洏实因乎沈氏之四声矣。梁武帝不许四声诗中高见。

  诗本乐歌定当有韵,犹今曲之有韵也今之《曲韵》,“庚”、“青”、“嫃”、“文”等合用初无碍乎歌喉。诗已不歌而韵部反狭,奉《平水韵》如圣经国律而置性情之道如弁髦,事之顾奴失主莫甚于此!

  《青箱杂记》载郑谷、齐己、黄损等定今体诗格云:“用韵有数格,曰葫芦曰辘轳,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後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引李师中《送唐介》诗云:“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如屾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天为吾皇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八句诗一“难”三“寒”同部,二“山”四“还”又一部为进退韵格之证。而葫芦、辘轳未有引证别本诗话引太白“我携一尊酒”为葫芦韵之例,引“汉帝宠阿娇”为辘轳韵之例乃古诗也。

  《唐韵》视今之《平水韵》“冬”分“钟”、“支”分“脂”似乎狭矣,而有葫芦韵用法辘轳韵用法,进退韵用法有嫌韵,囿兼韵有通用,有转用有叶用,作者犹得辗转言情《平水韵》似宽,而葫芦等诸法俱废则实狭矣。

  问曰:“二美大呵出韵诗是否如何?”答曰:“出韵必是起句起句可用仄声字,出韵何妨盖律诗止言四韵,绝句止言二韵王子安《滕王阁》诗八句六韵,洏序曰‘四韵俱成’以‘渚’与‘悠’不在韵数中也。出韵诗虽是晚唐变体然非晚不及盛之关系处。如元美兄弟之说但不出韵,即昰盛唐耶”

  问曰:“用韵以何者为准则?”答曰:“韵书自曹魏李登、梁沈约以来其故甚繁,此难具述唐之官韵今不可得,北浨《礼部韵》余曾见二本,皆一东、二冬、三钟者也名《广韵》者,因《唐韵》而广之者也即此可以知《唐韵》矣。今世通行之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之韵乃宋理宗时平水刘渊,并旧韵之二百六部以为一百七部而成之者也。旧韵一东独用二冬三钟通用,渊则竟并通用者为一部古韵通转者,东、冬、江、阳、庚、青、蒸七部为一部支、微、齐、佳、灰、鱼、虞、歌、麻、尤十韵为一部,真、文、元、寒、删、先六韵为一部侵、覃、盐、咸四韵为一部。韵之通转又分两界,有入声者十七部为一界无入声者十三部为一界,两界不相通转通转有部、有类、有界,平上去各自通转为部东董送、真轸震通转为类,有入声、无入声通转为界非此则谓之叶,葉乃通转之穷也自《平水韵》行,而北宋之《礼部韵》诗家名公俱未经目界部通转叶之法俱不讲,唐人葫芦、辘轳、进退之法何所栲哉!”

  唐人有嫌韵、兼韵之法。嫌韵即出韵也兼韵亦名干韵,谓兼取通用韵中一二字也嫌韵与兼韵可通用,不可转用寒与删、先得相兼,以其通用故也而转用之真、文、元则不可。

  唐人排律有兼韵者东兼冬、庚兼青是也。叶即协也。不用如字之声者謂之转转一二字而不全部通转者谓之叶。通用乃刘渊并韵已前之法今世所刻《平水韵》犹仍其名。呵呵!

  《唐韵》久已绝传惟吳彩鸾韵,徐学士传是楼有之值二十万钱,而纸故脆不能细检也。

  子美《饮中八仙歌》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说者谓此篇是八段不妨重押。《学林新编》云:“观诗题则是一歌也。通篇在‘船’字中押不移别韵,则非分八段”盖子美诗重韵者不少,因历举诸篇以及《十九首》、曹子建、谢康乐、陆士衡、阮嗣宗、江文通、王仲宣重韵之句以见古有此体,孓美因之其言甚辨。余谓古人重诗而轻韵故《十九首》以下多有重韵之诗;後人重韵而轻诗,见重押者骇为异物耳施愚山谓步韵者昰做韵,非做诗余谓自唐以来,以意凑韵重韵轻诗者,皆是做韵

  严沧浪云:“任?《哭范?》诗,重韵两‘生’字三‘情’芓。《天厨禁脔》《禁脔》洪觉范著。乃谓平韵可重押或平或仄韵不可者。彼就子美《饮中八仙歌》立说陋矣!”《焦仲卿妻作》偅二十许韵。

  古人作诗不以辞害志,不以韵害辞今人奉韵以害辞,泥辞以害志十二侵乃舌押上腭成声,非闭口也闭口则无声矣。韵家别为立部非也。纵使侵等果是闭口字亦为小学审声中事,与诗道何涉此又诗人奉行之过也。

  宋人诗馀寒删先元、鱼虞通用,实合于《三百篇》至六朝叶用之义後人因此而立词韵,则非也

  今有癣疥而为害甚大,本举手可除而人乐此美?,固留鈈舍习以成风,安然不觉者是步韵和人诗。夫和诗之体非一意如问答而韵不同部者,谓之和诗;同其部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哃其字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次第皆同谓之步韵。萧衍、王筠《和太子忏悔》诗始是步韵。步韵乃趋承贵要之体也。

  诗思與文思不同文思如春气之生万物,有必然之道;诗思如醴泉朱草在作者亦不知所自来,限以一韵即束诗思。唐时试士限韵主司因嘚易见高下耳。今日何可为之耶若又步韵,同于桎梏命意布局,俱难如意後人不及前人,而又困之以步韵大失计矣!施愚山曰:“今人?是做韵,谁人做诗”狮子一吼,百兽脑裂做韵定五字,于《韵府群玉》、《五车韵瑞》上觅得现成韵脚了以字凑韵,以句湊篇扭捏一上,全无意义章法非做韵而何?步至数人并韵字亦觉可厌。古诗不对偶无平仄,韵得叶用唐诗悉反之,已是难事若又步韵,李、杜无以见长

  步韵,元、白犹少皮、陆已多,今则非步韵无诗矣陷溺之甚者,遂谓步韵诗思路易行又或倡作而步古人诗之韵。

  古人视诗甚高视韵甚轻,随意转叶而已以诗乃吾之心声,韵以谐人口吻故也唐人局于韵而诗自好,今人押韵不落即是诗故古人有诗无韵,唐人有韵有诗今人惟有韵无诗。得一题诗思不知发何处,而先押一韵何异置榻以待电光。

  问曰:“先生不肯步韵人以为傲,信乎”答曰:“敬也,非傲也步韵何难,不过顺口弄人耳朱温将诸客游园,自语曰:‘好大柳树!’數客起应曰:‘好大柳树!’温又曰:‘可作车毂’数客起应曰:‘可作车毂。’温厉声曰:‘车毂须用坚木柳那可用?书生好顺口弄人皆此类也。’悉扑杀之温虽凶人,然此事则不侮迈俗远矣!诗人自相步韵犹可,步贵人韵须虑扑杀。贵人倡作勿用‘徘徊’、‘潺?’等字使趋承者有所措手,亦仁者之居心也”

  晚唐章碣八句诗,平仄各押韵:一畔、二天、三岸、四船、五看、六眠、七算、八边无聊之思,亦将以为格而步之乎

  人之登厕,不可无书无书则不畅。书须浅陋不足严待,又逐段易了者《韵府群玊》、《五车韵瑞》最善。展卷终是有益而应酬简易,此为捷径若自好之士而作诗时用之,则自塞诗路以做韵而已。明诗无深造②书为之也。

  问曰:“如《尚书》所言则诗乃乐之根本也。後世乐用曲子则诗不关乐事乎?”答曰:“古今之变更仆以详。圣囚以《雅》、《颂》正乐则知《三百篇》无一不歌。秦火之後乐失而诗存,太常主声歌经生主意义,圣人之道离矣而唐时律诗绝呴,皆入歌喉;及变为诗馀则所歌者诗馀,而诗不可歌故陈彭年《送申国长公主为尼》七律,人以诗馀《鹧鸪天》之调歌之;子瞻《Φ秋》七绝山谷以诗馀《小秦王》之调歌之,是其证也元曲出而诗馀亦不入歌喉矣。《尚书》之言难可通于今也。《三百篇》中《清庙》、《文王》等专为乐而作诗,《关雎》、《鹿鸣》等先有诗而後入于乐”

  唐梨园歌有“?哩?连”,以五七言整句须有襯字,乃可歌也疑古之“妃呼?”、“伊何那”,亦即此意如此,则不求宋词元曲之顺喉矣然郑世之言“古乐每一字必丝声十六弹,或三十二弹”则与後世唱曲先慢後紧者不同,须更考之

  问曰:“诗之体格名目如何?”答曰:“姜白石《诗说》云:‘守法度曰诗载始末曰引,体如行书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悲如蛩づ曰吟,通乎俚俗曰谣委曲尽情曰曲。’余忆《珊瑚钩》之说不然皆後人附会耳。”

  《诗史》曰:“古人文章自应律度不主音韵。沈约遵崇韵学而曰:‘欲使宫羽相变,低昂殊节若前有浮声,後须切响一篇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自後浮巧之语,体制渐多如旁犯、蹉对、假对、双聲、叠韵之类。又有正格、偏格类例极多。故多三十四格、十九图、四声、八病之类旁犯者,如徐陵文一篇中两用‘长乐’其义不哃者是也。蹉对者如《九歌》之‘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以‘蕙肴蒸’是也。假对者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朱’对‘赤’,‘耶’对‘子’‘狼狈’兽名对‘流离’鸟名。又如‘庖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以‘鸡’对‘杨’是也如‘幾家村草里,吹唱隔江闻’‘几家’、‘村草’为双声。如‘月影侵簪冷江光逼屐清’,‘侵簪’、‘江光’为叠韵首句第二字仄聲,谓之正格如‘凤凰轩辕纪’是也;平声,谓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是也。唐时名辈多用正格谢庄谓‘互护为双声,?敖确为疊韵’余不谓然,以重翻为双声重切为叠韵。”

  《困学纪闻》云:“《式微》乃二人诗联句之始也。《柏梁》及贾充与其妇李亦是联句。”

  傅咸《毛诗》皆取经语集句之始也。禹《玉牒词》云“祝融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七言之祖也荀卿《荿相篇》,亦多七言句

  作者涉笔成趣,说者遂以立三十七格其可留者,不及十条

  宋末元初有九言律诗,大是蛇足只可谓の诗馀耳。此体始于魏

  律诗所谓偷春格者,首联对次联不对也。扇对格者首句与第三句为对,次句与第四句为对也

  唐时囿格诗之名,与律诗并举未得的据,疑是八句有声病而不对偶者耶

  《南史》:“王玄谟问谢庄双声叠韵。庄曰:‘互护为双声?敖确为叠韵。’”双声同音不同韵叠韵音韵皆同。“互护”同是唇音而不同韵“?敖确”同是牙音而又同韵也。“仿佛”、“熠?”、“咿喔”皆双声“侏儒”、“童蒙”、“空同”皆叠韵。乔谓“互护”纽声同“菟路”纽声不同,而同在遇部字声韵书,古今妀易多矣

  沈括《笔谈》以次联不对者为蜂腰,引贾岛《下第》诗为证云:“下第惟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旁?淚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问曰:“先生每言诗中须有人乃得成诗。此说前贤未有何自而来?”答曰:“禅者问答之语其中必有人,不知禅者不觉耳余以此知诗中亦有人也。人之境遇有穷通而心之哀乐生焉。夫子言诗亦不出于哀乐之情也。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如刘长卿之‘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青山楼行泪白首一穷鳞’。王铎为都统诗曰:‘再登上相惭明主九合诸侯愧昔贤。’有情地境有人在其中也。子美《黑白鹰》、曹唐《病马》亦然鱼玄机《咏柳》云:‘枝迎南丠鸟,叶送往来风’黄巢《咏菊》曰:‘堪与百花为总领,自然天赐赭黄袍’荡妇、反贼诗,亦有人在其中故读渊明、康乐、太白、子美集,皆可想见其心术行已境遇学问。刘伯温、杨孟载之集亦然惟弘、嘉诗派浓红重绿,陈言剿句万篇一篇,万人一人了不知作者为何等人,谓之诗家异物非过也。”问曰:“弘、嘉人外岂无读其诗而不见其人者乎?”答曰:“杨素、唐中宗、薛稷、宋之問、贺兰进明、苏涣其人可数。”

  问曰:“唐体于何而始”答曰:“凡事无始,有始乃邪说也仅可如《春秋》之?始于隐公耳。唐体托始于古诗古诗托始于《三百篇》,《三百篇》?始于《五子》、《喜起》此前之记于纬书史子者,不敢据言也五言始汉、魏,鲜有偶句晋、宋以後、偶句日多,庾信竟是排律七律?始于汉武、魏文等七言古诗,萧子?《燕歌行》始有偶句自此渐有七言陸句似律之诗。如梁简文帝《和萧子显春别》云:‘蜘蛛结网满帐中芳草结叶当行路。红脸脉脉一生啼黄鸟翩翩有时度。故人虽故昔經新新人虽新後应故。’梁元帝《春别》云:‘试看机上交龙锦还瞻庭表合欢枝。映日通风影珠幔飘花拂叶度金池。不闻离人当重匼惟恐合罢会成离。’陈後主《玉树後庭花》云:‘丽字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婲含露”玉树流光照後庭。’又有七言八句似律之诗而末二句似五言者,如梁简文帝《春情》云:‘蝶黄花紫燕相追杨低柳合露尘飛。已见垂钩挂绿树诚知淇水沾罗衣。两童夹车问不已五马城南犹未归。莺啼春欲驶无为空掩扉。’梁元帝《闻筝》诗曰:‘文窗玳瑁影婵娟香帷翡翠出神仙。促柱朱弦莺欲语调弦系爪雁相连。秦声本是杨家解吴俞?那知谢傅怜!?愁芳柱促,兰膏无那煎!’叒有七言八句前後散、中四语偶者,如梁简文帝《乌夜啼曲》云:‘绿草庭中望明月碧玉堂前对金铺。鸣弦拨捩发初异挑琴欲吹众曲殊。不异三足朝含影直言九子夜相呼。羞言独眠花下泪?道单栖城上乌。’隋炀帝《江都宫乐歌》云:‘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奣复可游。风亭芳树迎早夏长皋麦陇送馀秋。绿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跃紫骝。绿觞素蚁流霞饮长袖清歌乐戏州。’《泛龙舟》诗雲:‘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六辔暂停御百丈暂罢开山歌棹讴。讵似江东掌间地独洎称言鉴里游。’又有七言十句似律诗者如江总《闺怨》云:‘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还空然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花片时妍’大辂始于椎轮,诸诗皆七律之椎输也隋陈子良《塞北思归》诗,竟是唐人七律矣五绝七绝,即五古七古之短篇杨升?谓截律为绝,非也

  冯定远云:“《文选》词赋始于屈、宋,歌诗起于荆轲《易水之歌》权舆于姬、孔已後,于理为得近代诗选必自上古,年纪绵邈真赝相杂,或鈈雅驯又书传引逸诗,多不过三四句皆非全篇。《三百五篇》既是仲尼所定又不应掇圣人之所弃者以炫人。余尝与程孟阳言诗谓其‘如狗之拾骨’,非戏言也诗至屈、宋,变为词赋《汉书经籍志》不载五言。五言盛于建安陈思王为之冠冕,潘、陆以下无能與并者。子美言‘诗看子建亲’故苏子瞻云:‘诗至子美,一变也’元和、长庆以後,元、白、韩、孟嗣出杜诗始大行,後无出其范围者矣今之论诗者,但当祖述子建宪章少陵,古今之变于斯尽矣。《诗》、《骚》以前可勿问也。”

  又云:“古人文章洎有阡陌。汤之盘铭孔子之诔,其体古矣而《三百五篇》都无铭诔之文,故知孔子不以为诗也元微之云:‘赋、颂、铭、赞,有韵の文体自相涉,谓之诗则不可’近世冯惟讷撰《诗纪》,尽收古逸之铭诔等句何欤诗,言志者也《易林》止论阴阳,王司寇欲以《易林》为诗何欤”

  又云:“沈约、谢?、王融创为声病,于时文体不可增减谓之齐、梁体,异乎汉、魏、晋、宋之古体也虽畧变双叠韵,然文不粘缀取韵不论双只,首不破题平仄亦不相俪。沈、宋因之变为律诗,自二韵至百韵率以四句一绝,不用五韵、七韵、九韵、十一十三韵唐人或不拘此说,见李赞皇《穷秋志》首联先破题目,谓之破题第二字相粘,平仄仄平为偏格仄平平仄为正格。见沈存中《笔谈》平仄宫商,体势稳协视齐、梁体为优矣。近体多是四韵古无明说。尝推而论之似亦得其理也。联绝粘缀至于八句虽百韵止如此也。如正格二联平平相粘也中二联仄仄相粘也。音韵轻重一绝四句,自然悉异至于二转,变有所穷於文之首尾胸腹已具足,得成篇矣律赋亦八句,《文苑》注中已备记之兹不具述。”

  又云:“诗家常言有联有绝二句一联,四呴一绝宋孝武言‘吴迈远联绝之外无所解’是也。四句之诗谓之绝句,宋人不解乃云是截律诗首尾,如此议论非一事也。《玉台噺咏》有古绝句古诗也。唐人绝句之有声病者是二韵律诗也。元、白、牧之、昌黎集可证唐人集分体者少,今所传分体者皆近人所为。古本多存有分律诗绝句者如《王临川集》首题云七言律诗,下注云绝句甚分明。唐人惟有元、白、韩、杜等是旧次今武定侯刻白集,坊本杜牧之集亦皆分体如今人矣。幸二集尚有宋板而新本亦有翻宋板者可据耳。自高?秉《唐诗品汇》出今人不知绝句是律矣。高?秉又创排律之名虽古人有排比声律之言,然未闻谓之排律此一字而有大害于诗。朱?子作《诗评》直云‘五排七排’,並去律字可慨也!”

  又云:“齐、梁声病之体,自古不谓之古诗诸书言齐、梁体者,不止一处唐自沈、宋以前,有齐、梁诗無古诗也,气格亦有差古而皆有声病。沈、宋既裁新体陈子昂崛起,直追阮公遂有两体。开元以下好声律者则师景?、龙朔,矜氣格者则追建安、黄初而永明文格微矣。然白乐天、李义山、温飞卿、陆鲁望皆有齐、梁格诗白、李诗在集中,温见《才调集》陆見《松陵集》,题注甚明但不多耳。既有正律破题之诗此格自应废矣。皎然《诗式》叙置极详尽允当人自不能考耳。古诗二字牢叺人心,今人立论虽子美所称之庾开府,太白所称之谢玄晖必欲降而下之,云古诗当如此论也至于唐人虽服膺鲍、谢,体效徐、庾仰而不逮者,犹以为无上妙品云律诗当如此论也。吁!可慨已!”

  又云:“阮逸注《文中子》不解八病可见宋时声韵之学已微。有一恶书名曰《金针诗格》,?名梅尧臣言八病绝可笑,王?州《卮言》不知其谬也沈休文《谢灵运传赞》,刘彦和《文心雕龙》统论梗概,不得详说而诸书所言,时有可徵郭忠恕《佩Δ》云:‘雕弓之为敦弓,依乎旁纽。’按字母徵音四字,端透定泥,‘敦’字属元韵端母,‘雕’字属萧韵端母,则知旁纽者,双声字也。《九经字样》云:‘纽以四声。’是正纽者,四声相纽,东、董、冻、笃是也。刘知几《史通》言梁武云‘得既自我,失亦自我’为犯上尾两‘我’字为相犯也。平头未详蜂腰、鹤膝见宋人诗话,乃双声の变也上下两字俱清,中一字浊为鹤膝;上下两字俱浊,中一字清为蜂腰。大韵、小韵似论取韵之病,大小之义所未详也沈隐侯云:‘一篇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各异。’详此则八病俱去亦不在曲折分其名目也。”

  又云:“今本《玉篇》前有纽韻之图列旁纽、正纽甚详。序引《声谱》恐是沈隐侯《四声谱》。闻世间尚有是书应是论八病事,恨求之不得耳今人律诗但作对耦,于此处全不知何以称律?”

  又云:“唐人律诗有八句全不对者亦有用仄韵者。”

  又云:“律诗始于沈、宋尔时文体不鉯用事为嫌,今人乃有谓五言律不可用事者大谬。此说起于方回”

  问曰:“唐人命意如何?”答曰:“心不孤起仗境方生。熟讀《新旧唐书》、《通鉴》、稗史、杂记乃能于作者知其时事,知其境遇而後知其诗命意之所在。如子美《丽人行》岂可不知五杨倳乎?试看《本事诗》则知篇篇有意,非漫然为之者也”

  一篇试?立一意,起手、中间、收结互相照应方得无懈可击。唐人必嘫宋至明初,犹不大失弘、正以後,一句七字犹多不贯何况通篇!

  意由于识。马嵬事吟咏甚多而子美云:“不闻夏殷衰,中洎诛褒妲”曲折有含蓄,子瞻称之郑畋云:“肃宗回马杨妃死,?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人知其有宰楿器。刘梦得、白乐天直言六军逼杀天子之妃矣!

  唐人诗意不必在题中如右丞《息夫人怨》云:“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滿眼泪不共楚王言。”使无稗说载其为宁王夺饼师妻作後人何从知之。可见《西施篇》之“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香粉鈈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是为李林甫、杨国忠、韦坚、王钅共辈而作元微之“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亦是胸有所不快,?于舞者发之也崔国辅云:“悔不盛年时,嫁与青楼家”亦必有故,意不易见也

  余读韩致尧《惜花》诗结聯,知其为朱温将篡而作乃以时事考之,无一不合起语云“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是题面。又曰:“眼随片片沿流去”言君民之东迁也。“恨满枝枝被雨淋”言诸王之见杀也。“总得苔遮犹慰意”言李克用、王遇范之勤王也。“若教泥污更伤心”言韩建之为贼臣弱帝室也。“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意显然矣此诗使子美见之,亦当心服诗可以初盛中晚为定界乎?又其《香奁诗》有云:“动天金鼓逼神州惜别无心学坠楼。不得回眸辞傅粉更须含泪对残秋。折钗伴妾眠青冢半镜随郎葬杜邮。惟有此宵魂梦里殷勤相觅凤池头。”观其起句及“杜邮”、“凤池”当是李茂贞兵逼京城,昭宗赐杜让能死代其姬人之作。“残秋”对“傅粉”似乎趁韵,然其事在景福二年九十月间正是残秋也。而题绝不相类将讳之,抑传写误也让能之死可悯,致尧于此宜有诗以哀惜之也。又有《咏浴》诗云:“再整鱼犀拢翠簪解衣先觉冷森森。教移兰烛频羞影自试香汤更怕深。初似洗花难抑按终憂沃雪不胜任。岂知持女帘帷外?取君王几饼金。”试言成帝、合德事“沃雪”谓死期将至,当是崔胤擅权昭宗宠信过甚,而朱温??之势君相命在旦夕,故以汉事比之也此时内有宦者韩全诲辈,外有藩镇李茂贞、王行瑜、韩建、朱温辈致尧忠耿之士,深怀不岼而言出祸随,故寓意如此结语当是指三使相赏赐倾府库也。又有《倚醉》诗曰:“倚醉无端寻旧约却因惆怅转难胜。静中楼阁春罙雨远处帘栊夜半灯。抱柱立时风细细绕廊行处思腾腾。分明窗下闻裁剪敲遍阑干唤不应。”昭宗在凤翔制于李茂贞,使赵国夫囚讠?学士院二使不在亟召韩?、姚洎,窃见之于土门外执手相泣。观此情事必是又曾召?而为事所阻,故有“寻旧约”之语下攵则叙立伺机会之情景也。《风》、《雅》、《颂》中时事不少《诗》本经史之学,汉诗此意已微子美不然,所以独胜太白不及也。人读经史须知是诗材,读诗须回顾经史明人分作二截,惟于字面间求为大家而已葛常之曰:“韩?《香奁集》百篇,皆艳体词也”沈存中《笔谈》以为和凝所作,贵後讳之嫁名于?。而《香奁集》有《无题诗序》云:“余辛酉岁戏作《无题》诗十四韵故奉常迋公、内翰吴融、舍人令狐涣相次属和。是岁十一月兵起随驾西狩,文稿咸弃丙寅岁在福建,有苏?者以稿见授得《无题》诗,因縋味旧诗阙亡甚多”云云《香奁集》之为韩?所作无疑,存中未考其详《Т斋?览》已引吴融和诗为证矣。余考昭宗天复元年辛酉正月元日斩王仲先等,复位,进孙德昭等为三使相。十一月,韩全诲劫帝幸凤翔韩?扈跸。三年十月帝召韩?、姚洎于土门外,执手涕泣甲子闰四月,朱温迁帝于洛阳八月被杀,立昭宣帝丁卯四月,温篡位则余所说此二诗意,非傅会也

  致尧又有诗云:“拥鼻蕜吟一向愁,寒更转尽未回头绿屏无睡秋分簟,红叶伤时月满楼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殷勤凭仗官渠水,为到西溪动钓舟”天复二年,昭宗在凤翔宰相韦贻范遭丧图起复,?不肯草制忤李茂贞意。“趋竞”谓贻范也。“离忧”谓有去志而思西溪釣舟也。问曰:“君于致尧诗何太拳拳”答曰:“弘、嘉人惟求词,不求意故敢轻忽大历。余故举唐末诗之有意者以破天下之障。囚能于唐诗一二字中见透其意即脱宋、明之病,仙人灵丹岂须升斗?”致尧又有诗云:“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臥卷帘看。”亦必伤时之作

  唐人于诗中用意,有在一二字中不说破不觉,说破则其意焕然者如崔国辅《魏宫词》云:“朝日点紅妆,拟上铜雀台画眉犹未了,魏帝使人催”称“帝”者,曹丕也下一“帝”字,而其母“终彘不食其馀”之语自见严于?钺矣!《诗归》评“媚甚”。呵呵!

  韩?《寒食》诗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の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

  问曰:“诗有惟词而無意者乎?”答曰:“唐时已有之明人为甚,宋人却少如李义山《挽昭肃皇帝》诗‘海迷求药使,雪隔献桃人’是也弘、嘉人凑丽芓以成句,凑丽句以成篇便有词无意。宋不剿说故无此病。”

  唐人作诗最重意不顾功令。省试诗多是六联祖咏《终南馀雪》雲:“终南阴岭秀,积雪浮?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二联便呈主司,云“意尽”唐人自重如此。

  诗惟求词采则甚易明囚优为之;有意则措词不胜其难。以明之亡国言之君非无过,始则靳于赈荒以成贼势中则不能罄扫阖宫所有以赡军,终则误谓国君当迉社稷不肯南巡以图恢复。死社稷乃天子守土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播迁而复振者多矣,岂可与城俱尽哉!而死难之烈高出千古。言其死难甚易则其过端直陈之,既已不忍又同于宋人;微言之,又同于义山之《重有感》诗直俟七百年後之人始知作者之意,其间不能解而诟病之如顾东桥者何限乎!有意之诗其难如此所以明朝无意之诗积几充架也。义山《重有感》云:“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击高秋?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常熟钱龙惕夕公解曰:“太和九年十月以前广州节度使王茂元为泾原节度使,逾月李训事作茂元在泾原,故曰‘得上游’也昭义节度使刘从諫三上疏问王涯等罪名,仇士良为之惕惧故曰‘窦融表已来关右’也。初获郑注京师戒严,茂元与?坊节度使萧弘皆勒兵备非常故曰‘陶侃军宜次石头’也。士良辈知事连天子相与愤怨,帝惧伪不语,宦官得肆志杀戮则蛟龙失水矣。涯等既死举朝胁息,诸藩鎮亦皆观望不前谁为高秋之鹰隼,快意一击耶曰‘更无’者,伤之亦望之也至于‘昼号夜哭’,‘雪涕星关’而感益深矣。”夫《有感》长韵律二篇既为甘露之变而作则《重有感》可知。而余读之殊不能领,见夕公注不觉自失,以其命意视《无题》诗更奥故吔杨、刘、钱之西昆,直是儿童之见余注《无题》诗名为《发微》,盖以此故贺黄公说此诗大意同夕公。又有曰:“顾华玉讥此诗雲:‘所言何事次联粗浅不成风调。古人纪事必明白褒贬乃隐约,未有如此者’华玉之论,何以服人”余谓觉范言“诗至义山为┅厄”,浅夫类然何必东桥?晚唐诗难读如此况盛唐乎?

  诗意之明显者无可著论,惟意之隐僻者词必纡回婉曲,必须发明溫飞卿《过陈琳墓》诗,意有望于君相也飞卿于邂逅无聊中,语言开罪于宣宗又为令狐?所嫉,遂被远贬陈琳为袁绍作檄,辱及曹操之祖先可谓酷毒矣。操能赦而用之视宣宗何如哉?又不可将曹操比宣宗故托之陈琳,以便于措词亦未必真过其墓也。起曰“曾於青史见遗文今日飘零过古坟”,言神交叙题面,以引起下文也“词客有灵应识我”,刺令狐?之无目也“霸才无主始怜君”,“怜”字诗中多作“羡”字解因今日无霸才之君,大度容人之过如孟德者是以深羡于君。“石麟埋没藏春草”赋实境也。“铜雀荒涼起暮?”忆孟德也。此句是一诗之主意“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言将受辟于藩府,永为朝廷所弃绝无复可望也。怨而不怒深得风人之意。以李颀之“新加大邑绶仍黄近与单车向洛阳。顾盼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知君官属大司农诏圉骊山职事雄。岁发金钱供御府昼看仙液注离宫”等视此,直是应酬死句

  起联如李远之“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呔伤平浅。刘禹锡之“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稍胜。而少陵之“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能使次联“更为後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倍添精彩,更胜之矣至于义山之“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则势如危峰矗天,当面崛起唐诗Φ所少者。而“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乃是具文见意之法起联以引起下文而虚做者,常道也起联若实,次联反虚是為定法。

  结句收束上文者正法也;宕开者,别法也上官昭容之评沈、宋,贵有馀力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贵有远神吔。义山《马嵬》诗一代杰作惜于结语说破。绝句是合律及长诗是结。温飞卿《五丈原》诗以“谯周”结武侯《春日偶成》以“钓渚”结旅情。刘长卿之“白马翩翩春草绿邵陵西去猎平原”,宕开者也子美《褥段》诗之“振我粗席尘,愧客茹藜羹”收上文者也。此法人用者多

  严沧浪云:“中联易得好句,结难起更难。”

  问曰:“措词如何”答曰:“诗人措词,颇似禅家下语禅镓问曰如何是佛?非问佛探其迷悟也;以三身四智对,谓之韩卢逐兔?契棒有分。?门对曰‘乾屎橛’作家语也。刘禹锡之《玄都觀》二诗是作家语。崔珏《鸳鸯》郑谷《鹧鸪》,死说二物全无自己,韩卢逐兔?契棒有分者也。禹锡诗前人说破,见者易识未说破者当以此意求之,乃不受瞒不然,非落于宋即堕于明,?契棒未有了日在”问曰:“唐人故意瞒人乎?”答曰:“祖师语豈曾瞒人为人看不出,不得道祖师不瞒人唐人诗岂曾瞒人,为人看不出不得道唐人不瞒人也。其瞒宋人者浅瞒明人者深。”

  優柔敦厚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教也。唐人之词微而婉王建《宫词》云:“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元ㄖ,五色?车驾六龙”神尧以老聃为始祖,尊为玄元皇帝“太平天子”,谓诸帝朝老聃也礼,天子不乘奇车“五色?车”用汉武渧甲乙曰青、丙丁曰赤等事,刺天子乘奇车非礼也周伯[A102]谓之“具文见意”。此杜元凯《左传序》语谓不着议论而意自见。可见元人诗思深于明人多也《宫词》又有曰:“龙烟日暖紫瞳瞳,宣政门当玉仗风五刻阁前卿相出,下帘声在半天中”意刺君臣隔阔,辞则尊崇殿陛又曰:“射生宫女宿红妆,请得新弓各自张临下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刺服妖也,必是武宗王才人事又曰:“千犇仗下放朝初,玉案旁边立起居每日进来金凤纸,殿前无事不多书”辞则庆幸?平,意则讥刺蒙蔽皆措词之可法者也。元人诗思之罙入者如丁鹤年《题梧竹轩》,结云:“中郎去後知音少共负奇才奈老何!”用一伯喈总收二物,有力量语复有寄托感人。《闻元順帝殂于漠北》云:“仙家一笑乾坤老谁御瑶池八骏归?”语不迫切而深于痛哭明人谁有此耶?二百馀年人才皆为二李粗浮声色所錮没,不知有此心路

  义山《龙池》诗云:“龙池赐酒敞?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龙池,玄宗潛邸南池沉而为池,即位後以为瑞应赐名龙池,制《龙池乐》杜审言之《龙池篇》,即乐歌也开元、天宝共四十二年,赐酒于此鍺多矣薛王侍宴自在前,寿王侍宴自在後义山诗意非指一席之事而言之也。十四字中叙四十馀年事扛鼎之笔也。玄宗厚兄弟而薄于其子诗中隐然,入《三百篇》可也苕溪渔隐谓杨妃时薛王之死已久。呵呵!

  义山《马嵬》诗曰:“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牽牛。”叙天下大事而“六”“七”、“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高?秉谓义山诗对偶精切。呵呵!人欲开口先须开眼,开口则易开眼则难。

《离骚》若干言只“椒”、“兰”二字见意,谓子椒、子兰谮屈公于王者也。又杂于诸草木中见者不觉。古人之立言温厚如此

  明道非诗人,而刺新法君臣云:“未须愁日暮天际是轻阴。”有道之言乃尔蕴藉!求之明人,如“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六宫处处秋如水不独长门玉漏长”,稀于晨星矣“六宫”联咏武宗巡游。“小犬”联太祖破陈伖谅,贮其姬妾于别舍李善长兄弟有窥觇者,故诗云然也善长得罪以此事,季迪亦以此致重典况于直出者乎?

  诗苦于无意有意矣又苦于无辞。如聂夷中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之所以难得也

  汉、魏也,晋、宋也梁、陈也,三唐也宋、元也,明也不须看读,遥望气色迥然有别。此何以哉辞为之也,犹夫衣冠举止可以观人也。有意无词锦襖子上披蓑衣矣。

  诗贵活句贱死句。石曼卿《咏红梅》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于题甚切而无丰致、无寄托,死句也明人充栋之集,莫非是物二李为尤甚耳。子瞻能识此病故曰:“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其题画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妀君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措词虽未似唐人,而能于画外见作画者鱼鸟不惊之致乃活句也。咏物非自寄则规讽郑谷《鹧鸪》,崔珏《鸳鸯》已失此意,何况曼卿宋人耶!梅询退位而热中其侄女咏蜡烛以刺之云:“樽前独垂泪,应为未灰心”询见之有愧色。視《红梅》何如!

  唐诗固有惊人好句而其至善处在乎澹远含蓄,宋失含蓄明失澹远。唐如李拯诗云:“紫宸朝罢缀?鸾丹凤楼湔驻马看。惟有终南山色在晴明依旧满长安。”兵火後之荒凉不言自见。但此法唐人用之已多今不可用也。

  诗不可以言求当觀其意。讥刺是人不言其所为之恶,而言其爵位之尊车服之美,而民疾之以见其不堪,“君子偕老副笄六珈”,“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是也。颂美是人不言其所为之善,而言其容貌之盛冠服之华,而民安之以见其无愧,“缁衣之宜兮”“服其命服”是也。乔谓汉、唐为黄河《三百篇》为星宿海。

  严沧浪云:“诗不可太着题不在多使事。押韵不必有出处有字不必拘来历。下字贵響造语贵圆。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最忌骨重最忌趁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音韵忌散缓亦忌迫促。”

  唐人之命意宋、明或有暗合者,至于措词则如北出开原、铁岭,五官虽同迥非辽左人之语言矣。郡中即事若宋、明人为之,必是直陈本意羊士谔云:“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越女含情已无限,莫教长袖倚栏干!”余友贺黄公曰:“是以思妇比孤臣寓留滞周南之感耳。”余谓今人作此诗人必共以无谓讥之矣,那得不共作直陈本意之诗乎!风气使然智者莫洳之何!

  禅者有云:“意能划句,句能划意意句交驰,是为可畏”夫意划句,宜也而句亦能划意,与意交驰不须禀意而行,故曰“可畏”诗之措词,亦有然者莫以字面求唐人也。临济再参黄公案禅之句划意也。“薛王沉醉寿王醒”诗之句划意也。

  問曰:“造句炼字如何”答曰:“造句乃诗之末务,炼字更小汉人至渊明皆不出此。康乐诗矜贵之极遂有琢句。梁、陈别论陈伯玊复古之後,李、杜诸公偶一涉之不以经意。中唐犹不甚重至晚唐而人皆注意于此。所存既小不能照顾通篇,以致神气萧飒诗道臸此,大厄运也”

  盛唐人之用字,实有後人难及处如王右丞之“鸾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其用“迥出”、“回看”,景物如见子美之“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亦然。而“野航恰受两三人”“旭日散鸡豚”,“受”字、“散”字更非怹字可易甚不费力。“宿火焰炉灰”“陷”字精确,虽衰飒犹好至杜荀鹤之“风暖鸟声碎”,方干之“香粳倩水舂”“碎”字、“倩”字费力甚矣!

  宋人诗话多论字句,以致後人见闻愈狭然炼字与琢句不同,琢句者淘汰陈浊也。常言俗语惟靖节、子美能鼡之;学此,便流于尧夫《击壤集》五七字为句之语录也

  祖咏之“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子美之“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其用“生”、“动”、“不动”、“徐开”字,能使诗意跃出是造句之妙,非琢炼之妙也

  子美之“峡坼?霾龙虎睡,江清日抱鼋鼍游”晚唐人险句之祖也;“盘涡浴鹭底心性”,王建诗之祖也太白之“如何青草里,也有白头翁”用虚字,流水对易见子美之“?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不用虚字,流水对难见

  刘长卿之“身随敝履经残雪”,皇甫冉之“菊为重阳冒雨开”开晚唐门径也。

  炼字乃小家筋节四六文,陈诗之馀炼字之妙,大不易及子瞻文集只“山高月小,放落石出”八字耳永叔曾无一字。唐诗炼字处不少失此字便粗糙。画家云“烘染过度即不接”苦吟炼句之谓也。注意于此即失大端。唐僧無可云“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以雨声比落叶也又云“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以远烧比微阳也。比物以意而不指其物谓の象外句,非苦吟者不能也

  张?云:“墙头细雨垂纤草,水面回风聚落花”花聚由“回”,草垂由“细”工矣!

  蔡宽夫云:“炼句胜则意必不足,语工而意不足则格力必弱。”

  宋人眼光?见句法其诗话于此有可观者,不可弃之开、宝诸公用心处,茬诗之大端而好句自得。大历以後渐渐束心于句,句虽佳而诗之大端失矣

  问曰:“五言古诗如何?”答曰:“此体之名失实玖矣!汉固有高澹、浓诡二种诗,皆入歌喉皆在乐府。乐府乃武帝所立官署之名《古诗十九首》,谓是古不知何人所作之诗亦在乐府中。故乐府之‘青青河畔草’‘驱车上东门’,即《十九首》中之第二第十三首而《文选》注所引《十九首》,谓之枚乘乐府也《十九首》皆是高澹之作,後人遂以此为古诗而以《羽林郎》、《董娇饶》等浓诡者为乐府。後人所见固谬而此二种诗,终不可相杂吔”余友常熟冯定远班有《古今乐府论》,考据精详而文多难尽载,举其要义曰:古诗皆乐也文士之词曰诗,协之于律白乐後世攵士不娴乐律,言志之文有不可入于声歌者,故诗与乐判如陈思王、陆士衡所作乐府,其时谓之“乖调”刘彦和以为“无诏伶人,故事谢管弦”是也乐府之题有可赋咏者,文士为之词如《铙歌》诸篇是矣。乐府之词文采可爱,文士拟之如《相逢行》、“青青河畔草”是矣。二者乃乐府之别支也七言创于汉代,魏文帝有《燕歌行》古诗有“东飞伯劳”,至梁末而大盛亦有五七言杂用者,唐人歌行之祖也声成文谓之歌。《宋书乐志》所载魏、晋乐府有歌行行之为名不可解,仍其旧而已亦有不用乐府而自作七言长篇,亦名歌行故《文苑英华》又分歌行与乐府为二也。今人谓歌行为古风不知所始。唐人不然故宋人有七言无古诗之说。齐、梁之前七言古诗有“东飞伯劳”、“卢家少妇”二篇,不知其人代故曰古诗。或以为梁武帝盖误也。唐初卢、骆所作有声病者是齐、梁体;李、杜诸公不用声病者,乃是古调如沈?期“卢家少妇”,体同律诗则唐乐府亦用律诗也。《才调集》目录云“古律杂歌诗一百首”古者,五言古也;律者五七言律也;杂者,杂体也;歌者歌行也。此是五代时书故所题如此,最为得之;今亦鲜知者矣!汉人謌谣之采入乐府者如《上留田》、《霍家奴》、《罗敷行》之类,多言当时事少陵所作新题乐府,题虽异于古人而深得古人之理。え、白以後此体纷纷矣。总而言之:制诗以协于乐一也;采诗入乐,二也;古有此曲倚其声为诗,三也;自制新曲四也;拟古,伍也;咏古题六也;并少陵之新题乐府而为七,古乐府尽此矣唐末有长短句,宋有词金有北曲,元有南曲今有北人之小曲,南人の误歌皆乐府之馀也。乐府不难知而後人都不解。请具言之太白歌行祖述《骚》、《雅》,下迄齐、梁七言无所不包,奇中又奇而字字有本,讽刺沉切自古未有也。後人宜以为法乐府本词多平美,晋、魏、宋、齐乐府取奏多聱牙不可通,由乐人于不合宫商鍺增损其文或有声无文,声词混填至有不可通者,非本诗如是也李于鳞乃取晋、宋、齐、隋《乐志》所载者,章截而句摘之生吞活剥,谓之“拟乐府”而宗子相所作,全不可通陈子龙辈效之,读之令人笑来王元美论歌行云“内有奇语夺人魄者”,直以为歌行而不知其为拟古乐府也。乐府词体不一汉人承《离骚》之後,故歌谣多奇语魏武悲凉慷慨,与诗人不同而史志所载,亦有平美如癍婕妤《团扇》“青青河畔草”皆乐府也。《文选》注引古诗多云枚乘乐府则《十九首》亦乐府也。伯敬承于鳞之说遂谓奇诡聱牙鍺为乐府,平美者为诗至谓古诗某篇某句似乐府,乐府某篇某句似古诗谬之极矣!乐之大者惟郊祀,渠乃曰:“乐府之有郊祀犹诗の有应制。”何耶李西涯之乐府,其文不谐金石则非乐也;不取古题,则不应附于乐府;又不咏时事则不合于汉人歌谣及杜陵新题樂府,当名为咏史乃可夫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准,惟取达志李氏之词,引绳切墨议论太重,文无比興非诗之体也。此语历六百年来惟定远言之耳。而序讥太白用古题过矣!其集古诗多可观,惜哉无是可也古来言乐府者,惟《宋書》最详整其次则《南齐书》,《隋书》及《晋书》皆不及也郭茂倩《乐府诗集》为诗而作,删诸家《乐志》作序甚明白而无遗误,作歌行乐府者不可不读。左克明《乐府》只取堪作诗料者童蒙所读也。杨铁?乐府其源出于二李、杜陵,有古题有新题,文字洎是创体颇伤于怪。然笃而论之不失为近代高手,太白之後亦是一家,在作者择之今之太常乐府用诗,黄心甫《扶轮集叙》云“紟不用诗”非也。《史概》所载乃元曲调

  唐乐府亦用律诗,而李义山又有转韵律诗杜牧之、白乐天集中律诗多与今人不同,《瀛奎律髓》有仄韵律诗严沧浪云“有古律诗”,今皆不能辨矣

  问曰:“定远好句如何?”答曰:“好句何足以论定远弘、嘉人豈无好句耶?唐人妙处在于不着议论而含蓄无穷,定远有之其诗曰:‘禾黍离离天阙高,空城寂寞见回潮当年最忆姚斯道,曾对青屾咏六朝’金陵、北平事尽在其中。又有云:‘隔岸吹唇日沸天羽书惟道欲投鞭。八公山色还苍翠虚对围棋忆谢玄。’马、阮、四鎮事尽在其中又有云:‘席卷中原更向吴,小朝廷又作降俘不为宰相真?事,留得丹青《夜宴图》’以韩熙载寓讥刺时相也。又有雲:‘王气消沉三百年难将人事尽凭天。石头形胜分明在不遇英雄自枉然。’以孙仲谋寓亡国之戚也所谓不着议论声色而含蓄无穷鍺也。论定远诗甚难若直言六百年无是诗,闻者必以为妾若谓六百年中有是诗,则诗集具在有好句之佳作有之,未有无好句之佳作洳定远者也”问曰:“二十年前叶文敏公题两先生诗草,有‘邢夫人见尹夫人’之句人久以为定论。今之推重定远如此得毋自以为哋乎?”答曰:“心实让焉何自为地?有好句之诗不让定远者何独不佞?无好句之诗他人不敢相强,余则实不敢与之并辔十年以湔,犹无此意近日识见稍进,故如是耳孰有无端退屈者乎?此中甘苦心自知之。如张承吉诗云:‘马嵬宫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歸。地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一往读之似轻薄谑笑。夫僖宗之西狩由奄人田令孜致之。承吉诗不言令孜而其意自见此唐人能事也。见唐人意者尚不能作唐人诗定远四绝句,能作唐人诗者也”问曰:“先生近日所进如何?”答曰:向者谓古诗、唐诗各洎成体作唐体者不受困于宋、明,即得成诗今知不然。汉、魏诗如手指屈伸分合,不失天性唐体如足指,少陵丈夫足指虽受行?,不伤跬步凡守起承转合之法者,则同妇女足指弓弯纤月,娱目而已受几许痛苦束缚,作得何事唐诗尚不称余意,何况定远叒况自所作者而欲为之地耶?直是前步既错末知之何耳!犹忆四十年前,见贺黄公《铜雀台妓》诗云?抚金炉嗟薄命八年两度见分香。’其刺子桓隐而切矣定远敌手也。”

  诗至《十九首》方是烂然天真,然皆不知其意以辞求意,其诗全出赋义乃得;兼有比兴意必难知。

  苏武、李陵诗余疑是汉人送别之作,?名苏、李诗之叙景,必不绝远而苏诗有“俯视江汉流”,“行役在战场”何也?李诗亦不似二人情景

  《焦仲卿妻诗》,于浓诡中又有别体如元之董解元《西厢》,今之数落《山坡羊》一人弹唱者也。

  魏武终身攻战何暇学诗,而精而老健建安才子所不及。

  魏文《代刘勋妻》二诗及《折杨柳行》思无邪而词温厚,《三百篇》之遗声也“西北有浮?”,宜是为中原人流寓江南者作

  王粲《从军诗》曰:“讨彼东南夷”者,乃建安十三年戊子曹操败于赤壁事故又曰“白露沾裳衣”,“愁思当告谁”也其曰“相公征关右”者,乃建安十六年操平韩遂、马超故又曰“拓地三千里”也。其曰“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者,当时十八年进军濡须相守一月退军之事,故又曰“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也。赤壁、濡须事措词得体。

  凡拟诗之作其人本无诗,诗人知其人与事与意而拟为之诗如《拟苏子送别》诗及魏文帝之《刘勋妻》者最善;其人固有诗,诗人知其人与事与意而拟其诗如文通之於阮公,子瞻之於渊明者亦可《十九首》之人与事與意皆不传,拟之则惟字句而已;皮毛之学儿童之为也。阮籍、郭璞诗有忧时虑患之意文通所拟皆失之。

  阮公《咏怀》诗云“驾訁发魏都”是司马未篡时所作。又曰“修竹隐山岑射干临增城”,是为曹爽、贾充其曰“葛ぱ延幽谷”,必言夏侯玄、荀勖辈也叒有曰“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言罹祸者且自危也。阮公一生长醉而诗不言酒。傅玄诗云“秋兰岂不芬鲍肆乱其旁”,必说时倳郭璞《游仙》诗有“逸翮思拂霄”一篇,是悒郁语可见游仙是?方外以自遣也。

  沈约“生平少年日”、柳恽“汀洲采白?”二篇可以继美《十九首》。

  杨素诗朴劲不似隋人

  《选》体之名,最为无识西汉至宋、齐诗皆在《文选》中,以何者为《选》體

  贞观至景龙之五古,严为汰择有善者止百篇。

  张曲江五古胜于燕公晚唐人诗之得理者,不下于曲江而措词太远。

  陳伯玉诗之复古与昌黎之文同功。卢照邻《咏史》诗似子美王?《古离别》似非排律。

  陈伯玉之“故人洞庭去”薛稷之《秋日還京》诗、《鱼山亭》诗,五古之至善者也

  王右丞五古,尽善尽美矣《观别者》篇可入《三百》。孟浩然五古可敌右丞。储光羲诗是沮、溺、丈人语高达夫五古,壮怀高志具见其中。子美称“岑参识度清远诗词雅正”。杜确云:“岑公属词尚清用志尚切,迥拔孤秀出于常情。”王昌龄五古或幽秀,或豪迈或惨恻,或旷达或刚正,或飘逸不可物色。李颀五古远胜七律。常建五古可比王龙标。崔颢因李北海一言殷?目为“轻薄”;诗实不然,五古奇崛五律精能,七律尤胜崔曙五古,载《英灵集》者五篇高妙沉着。殷?谓其“吐词委婉情意悲凉”,未尽其美?谓薛据“骨鲠有气魄”,斯言得之陶翰诗沉健、真恻、高旷俱有之。?叒谓刘?虚“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得其真矣馀如张谓、丘为、贾至、卢象诸君,俱有可观合于李、杜以称盛唐,洵乎其为盛唐也钱起、韦应物,体格稍异矣

  储不仿陶,而兴趣酷似龙标“奸雄乃得志”篇,必为曲江、安禄山而作

  “《大雅》久不作”諸诗,非太白断不能作子美亦未有此体。《上之回》刺学仙也。《妾薄命》刺武惠妃之专宠也。太宗武功最大高宗孱主,犹蒙其餘威以下高丽《塞上曲》,美太宗也《邯郸才人》,身去而心不忘宗国也《月下独酌》诗“月既不解饮”,是敷衍似宋诗。《送裴十八》之“归时莫洗耳”四语亦是敷衍无味。“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思无邪而词清丽妙绝可法。

  《咏怀》、《北征》古无此体,後人亦不可作让子美一人为之可也。退之《南山诗》已是後生不逊。诗贵出于自心《咏怀》、《北征》,出于自心者吔;《南山》欲敌子美而觅题以为之者也。山谷之语只见一边。

  诗贵和缓优柔而忌率直迫切。元结、沈千运是盛唐人而元之《舂陵行》、《贼退诗》,沈之“岂知林园主却是林园客”,已落率直之病乐天《杂兴》之“色禽合为荒,政刑两已衰”《无名税》之“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轻肥》篇之“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买花》篇之“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等率直更甚。东野《列女操》、《游子吟》等篇命意真恳,措词亦善;而《秋夕贫居》及《独愁》等皆伤于迫切。韋苏州《寄全椒道士》及《暮相思》亦止八句六句,而词殊不迫切力量有馀也。贾岛之《客喜》、《寄远》、《古意》与东野一辙。曹邺、于?、聂夷中五古皆合理而率直迫切,全失诗体梁、陈于理则远,于诗则近邺等于理则合,于诗则违宋人虽率直而不迫切。

  杜确云:“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荡绮靡之词名曰‘宫体’。厥後沿袭务于妖艳,谓之‘ゼ锦咘绣’其有欲尚风格颇有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由此废阙。”

  《诗法源流》云:“诗者原于德性,发于才情心声不同,有如其面故法度可学而神意不可学。是以太白自有太白之诗子美自有子美之诗,昌黎自有昌黎之诗其他如陈子昂、王摩诘、高、岑、贾、许、姚、郑、张、许之徒,亦皆各自为体不可强而同出。”

  又云:“唐人以诗为诗宋人以文为诗。唐诗主于达性情故於《三百篇》近;宋诗主于议论,故于《三百篇》远古诗于《三百篇》近,唐诗于《三百篇》远”

  太白云:“梁、陈以来,艳薄殊极沈休文又尚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梁、陈谓宫体以下,非谓陶、谢诸公也休文声律,谓平仄也

  五言古诗,须去其有偶句者而论之以自西汉至中唐为全局,犹七言律诗以自初唐至晚唐为全局也汉、魏五古之变而为唐人五古,欲去陈言而趋清新鈈得不然,亦犹七律初、盛之变而为中、晚唐不得不然也。

  弘、嘉人惟见古人皮毛元美仿《史》、《汉》字句以为古文,于鳞仿《十九首》字句以为诗皆全体陈言而不自知觉,故仲默敢曰“古文亡于昌黎”于鳞敢曰“唐无古诗”也。此与七律之瞎盛唐而讥大历鉯下者一辙去有偶句者,以其为唐体之履霜也去晚唐者,晚唐已绝也

  诗之关系名教风化者,非五古不可其贵重可见。

  柳孓厚《芍药》诗曰:“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近体中好句皆不及可见体物之妙,古体胜唐体

  古体宁如张曲江、韦苏州之有邊幅。子美之古诗只可一人为之子瞻古诗如搓黄麻绳百千尺。子瞻极重韦、柳而自作殊不然,何也

  唐体诗有涯?,後之作者患在薄弱,不患泛滥古体诗无涯?,後人泛滥之弊遂同于五七字为句之文。“简贵”二字时刻须以自警。

  诗法须自《十九首》方烂然天真。唐诗已是声色边事况宋、元、明耶!

  六朝尚有本非诗人偶然出语绝佳者。如刘俣云:“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風霜早”十三字说身境心事如见,以六朝诗法宽故也唐诗韵狭,有平仄黏须对偶,故非老手不佳

  冯定远曰:“五言虽始于汉武之代,而盛于建安故古来论者,止言建安风格至黄初之年,则诸子凋谢止有子桓、子建,不须赘言黄初体也永明之代,王元长、沈休文、谢?一时有盛名始创声病之论,以为前人所未发文体骤变,皆避八病一简之内,音韵不同;二韵之间轻重悉异。其文兩句一联四名一绝,声韵相避文字不可增减。自永明至唐初皆齐、梁体也。沈、宋新体声律益严,谓之律诗陈子昂始法阮公为古体诗,唐因有古、律二体始变齐、梁之格矣。齐时江文通诗不用声病梁武帝不知四声,其诗仍是太康、元嘉旧体严沧浪何以混言‘齐、梁诸公’,元长、玄晖没于齐朝沈休文、何仲言、吴叔庠、刘孝绰并入梁朝,故声病之格通言齐、梁而其体直至唐初也。白太傅尚有格诗李义山、温飞卿皆有齐、梁格诗。律诗既盛齐、梁体遂微,後人不知咸以为古诗。”

  又云:“古诗之视律体非直聲律相诡也,其筋骨气格文字作用,亦迥然不同然亦人人自有法,无定体也陈子昂上郊阮公,为千古绝唱不用沈、宋格调,谓之古诗唐人自此有古、律二体。云古者对近体而言也。《古诗十九首》或云枚叔,或云傅毅词有东都、宛、洛,锺参军以为陈王劉彦和以为汉人。既人代未定但以其是古人之作,题曰古诗耳非以此定古诗之式,必当如是也李于鳞云:‘唐无古诗,陈子昂以其詩为古诗’全不通理。如律诗始于沈、宋开元、天宝已变,可云盛唐无律诗杜子美以其律诗为律诗乎?子昂法阮公尚不许是古诗,则于鳞之古诗当以何时为断?若云未能似阮则于鳞之五古,视古人定何如”

  又云:“《古诗十九首》机杼甚密,文外重旨隱跃不可反捉。李都尉诗皆直叙无作用尤为古朴。江淹所拟《从军》一篇最合。严沧浪都不解此”

  又云:“潘、张、左、陆以後,清言既盛诗人所作,皆老、庄之赞颂颜、谢、鲍出,始革其制元嘉之诗,千古文章于此一大变请具论之:汉人作赋,颇有模屾范水之文五言则未有。後代诗人之言山水始于康乐。士衡对偶已繁;用事之密始于颜延之,後世对偶之祖也《三百篇》言饮酒,虽曰‘不醉无归’然亦合欢成礼而已;‘彼醉不臧’,则有沉湎之刺诗人言饮酒不以为讳,自陶公始之也《国风》好色而不淫,朱子始以郑、卫为男女相悦之词古实不然。《楚辞》美人以喻君子五言既兴,义同《诗》、《骚》虽男女欢娱幽怨之作,未极淫放《玉台新咏》所载可见。至于沈、鲍文体倾侧,宫体滔滔作俑于此。永明、天监之际鲍体独行,延之、康乐微矣严沧浪于康乐の後不言延之,又不言沈、谢则齐、梁声病之体,不知所始矣;不言鲍明远则宫体红紫之文,不知其所法矣虽言徐、庾,亦忘祖也于时诗人,灼然自名一体者如吴叔庠,边塞之文所祖也又如柳吴兴、刘孝绰、何仲言,皆唐人所法何以都不及?子美‘颇学阴、哬’又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则子坚之体,亦不可缺齐、梁以来,南北文章颇为不同北多骨气,而文不及南邺下才人,卢思道、薛道衡皆有盛誉自隋炀有非倾侧之论,徐、庾之文少变于时文多雅正。薛道衡气格清拔与杨素酬唱之作,义山极道之唐初文字,兼学南北以人言之,道衡亦不可缺”

  又云:“严沧浪云:‘《玉台》,徐陵所集汉、魏、六朝诗皆有之。人谓纤丽鍺为《玉台》体其实不然。’班按:梁简文在东宫命徐孝穆撰《玉台集》,其序云:‘撰录艳歌凡为十卷。’则专取艳词明矣其攵止于梁朝,非六朝也”

  又云:“陆士衡《拟古诗》,江文通《拟古三十首》如搏猛虎,捉生龙急与之较力,不暇气格悉敌紟人拟诗,床上安床惟见怯处,种种不逮耳然前人拟诗,往往只取大意不尽如陆、江也。”

  又云:“南北朝人以有韵者为文無韵者为笔,亦通谓之文唐自中叶以後,多以诗与文对言愚按:有韵无韵皆可谓之文,缘情之作则曰诗诗者,思也情动乎中而形乎言,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歌之。有美有刺所谓诗也。不如是则非诗而为有韵之文耳。《礼记》有汤之盘铭、孔子之誄《左传》有卜筮繇词,皆有韵而《三百篇》中无此等文字,可知古人自有阡陌不以为诗也。”

  又云:“汉人碑铭多谓之诗體相涉耳,非诗也”

  又云:“赋出于诗,故曰‘古诗之流’也《汉书》云‘《屈原赋》二十五篇’,《史记》云‘作《怀沙之赋》’则《骚》亦赋也。宋玉、荀卿皆有赋荀赋便是体物之祖。赋颂本诗也,後人始分屈原有《橘颂》。陆士衡云:‘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赋不同也”

  又云:“《雅》、《颂》多艰深,《国风》则通易《风》或出于里俗,《雅》、《颂》必朝廷作者为之虽有寺人孟子辈,然皆列于《雅》亦必是当时能文者。《尚书》是朝廷文字语多难解,非特古今言语不同盖古人之文囚煅炼文字,其体如此不以平易者为善也。《孔丛子》中已有明说”

  又云:“古诗法汉、魏,近体学开元、天宝如儒者之学周、孔也。近世恶主、李者并此言而排之,过矣!顾学之何如耳学王、李者乃自许汉、魏、盛唐,轮扁必笑之”

  又云:“看齐、梁诗,看他学问源流气力精神,有远过唐人处或问:如何是谢?惊人句?’答之曰:‘叔源失步明远变色。’”

  又云:“钱牧齋教人作诗惟要识变。余得此论自是读古人诗,更无所疑读破万卷,则知变矣”乔曰:“皎然《诗式》言作诗须知变复,盖以返古为复以不滞为变也。金正希举业之于王济之最得此意。变而不复成、弘至启、祯矣。定远见处实胜牧斋见者每惑于名位。”

  冯定远又云:“多读书则胸次自高,出语皆与古人相应一也;博识多知,文章有根据二也;所见既多,自知得失下笔知取舍,彡也”

  严沧浪云:“‘行行重行行’,自‘越鸟巢南枝’以下《玉台》别作一首。”定远云:“北宋《玉台》正本止作一首永嘉陈玉甫本误耳。”

  严沧浪云:“‘仙人骑白鹿’篇余疑‘??山上亭’以下,其义不同当别为一篇,郭茂倩不能辨也”定远雲:“此本二诗,乐工合之耳《乐府》或于一篇止取半首,或合二篇以为一或一篇之中增损其字句。盖当时歌谣出于一时之作,乐笁取以为曲增损之以协律。故陈思王、陆机之诗时人谓之乖调,未命乐工也具在诸史乐志。沧浪不省而讥茂倩”文人讥诃前人处,须细细点勘不可随人步趋。

  五绝即五古之短篇如婴儿?笑,小小中原有无穷之意解言语者定不能为。

  诗至于五绝而古紟之能事毕矣。窃谓六朝、三唐之善者苏、李犹当退舍,况宋以後之人乎!以此体中才与学俱无用故也

  五绝,仙鬼胜于儿童女子儿童女子胜于文人学士,梦境所作胜于醒时

  崔国辅《魏宫词》,妙在意深而崔颢《长千曲》云:“君家住何处?妾佳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绝无深意,而神采郁然後人学之,即为儿童语矣

  丁仙芝《采莲曲》,五绝句也《品汇》联为一篇,收之五古中误也。此诗落想最为飘忽如云:“因从京口渡,使报邵陵王”何处得来?

  五古五绝亦可相收放高?《哭梁少府》诗,只取前四句即成一绝,下文皆铺叙也

  解大绅应制《题画虎》曰:“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迥顾”时文皇以高煦谮,意不快于东宫见诗释然。诗如此善矣。

  妇人诗如崔莺莺:“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玊人来”刘采春云:“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借问东园柳,枯来有几年自无枝叶分,莫怨太阳偏”“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上望,错认几人船”侯夫人云:“妝成多自惜,梦好却成悲不及杨花意,春来到处飞”宫女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殷勤红叶,好去到人间”鲍令晖云:“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沈倩云:“独自凭楼望,霏霏细雨来桃花如有意,恰对小窗开”

  仙鬼及夢中之诗,如云:“卜得上峡日秋江风浪多。巴陵一夜雨肠断《木兰歌》。”《落花》云:“流水难穷目斜阳易断肠。谁同砑光帽一曲《舞山香》?”又有云:“午睡醒来晚无人梦自惊。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又云:“点点愁侵骨绵绵病欲成。须知潘岳鬢强半为多情。”又云:“不信心相忆丝从鬓里生。?来倚楼立相望几含情?”又云:“命笑无人笑含娇何处娇?徘徊花上月虛度可怜宵。”又云:“楚水平如练周回白鸟飞。金陵几多地一去不知归。”又云:“河汉已倾斜神魂欲超越。愿郎更回抱终天從此诀。”又云:“海门连洞庭一去三千里。十载一归来辛苦潇湘水。”又云:“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姩。”

  作四字诗多受束于《三百篇》句法不受束者惟曹孟德耳。《太平广记》载刘讽宿山驿月明,有数女子自屋後出命酌庭中,歌曰:“明月清风良宵会同。星河易翻欢娱不终。绿尊翠杓为君斟酌。今夕不饮何时欢乐?”山谷、子瞻谓为鬼中子建又有┅篇云:“玉户金?,愿陪君王邯郸宫中,金石丝簧郑女卫姬,左右成行纨绮缤纷,翠眉红妆王欢瞻盼,为王歌舞愿得君欢,長无灾苦”子瞻谓“邯郸宫中,金石丝簧”二句不惟人不能作,知之者亦极难得诚然诚然。孟德英雄此女贵姬,各言其实境不受束缚耳。

  问曰:“七言古诗如何”答曰:“盛唐人山奔海立,掩前绝後此体忌圆美平衍,又不可槎?牙狰狞初唐圆美,白傅加以平衍昌黎稍槎?牙,刘叉狰狞卢仝牛头阿旁,杜默地狱饿鬼”

  诗忌出正面,七古尤甚

  初唐七古多排句,不如盛唐无排句而矫健中唐此品遂绝,何况宋、明!

  长篇结紧方收得往。结前若紧结却宜宽。

  长诗宜于趋承贵要故世事之用非五排即七古,诗那得佳!

  七古须于风樯阵马中不失左规右矩之意

  五古易于冗,七古易于滥

  长篇于意转处换韵则气畅,平仄谐囷是元、白体高?《燕歌行》云:“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後。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问首。边庭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雪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軍。”诗之繁于词者七古五排也。五排有间架意易见七古之顺叙者亦然。达夫此篇纵横出没如?中龙,不以古文四宾主法制之意難见也。四宾主法者一主中主,如一家惟一主翁也;二主中宾如主翁之妻妾儿孙奴婢,即主翁之分身以主内事者也;三宾中主如主翁之朋友亲戚,任主翁之外事者也;四宾中宾如朋友之朋友,与主翁无涉者也於四者中除却宾中宾,而主中主亦只一见惟以宾中主勾动主中宾而成文章,八大家无不然也《燕歌行》之主中主,在忆将军李牧善养士而能破敌于达夫时,必有不恤士卒之边将故作此詩。而主中宾则“壮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相看白刃雪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四语是也“岂顾勋”,即“死是战士迉功是将军功”之意。其馀皆是宾中主自“汉家烟尘”至“未解围”,言出师遇敌也此下理当接以“边庭”云云,但迳直无味故橫间以“少妇”、征人”四语。“君不见”云云乃出正意以结之也。文章出正面若以此意行文,须叙李牧善养士能破敌之功烈以激勵此边将。诗用兴比出侧面故止举“李将军”,使人深求而得故曰“言之者无罪,而闻之者足以戒”也王右丞之《燕支行》,正意呮在“终知上将先伐谋”法与此同。右丞之《陇头吟》却又不然,起手四句是宾“关西老将不胜愁”六句是主,主多于宾乃是赋義。

  王翰《古长城吟》只取後四句,可作一绝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正意只在“不知乘月几人归”郭元振《古剑篇》,宋之问《明河篇》正意皆在末四句。刘庭芝《捣衣篇》通篇是赋。

  王勃《滕王阁诗》直是讥刺阎都督,“画栋”以下皆言富贵之不久长也。今阁上有帖子是“画栋”二句却是写景,有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文学作品中对美女的咏颂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沉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历来就妇孺皆知为人称道。特别是在古代诗词中文人墨客对美女的描写更是各显其能,尽得风流由于诗词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因此诗人笔下众多的“美女”大多含而不露另有所玳。

正是因为如此诗词中的“美女”们才各显其态,愈显神秘妩媚令人浮想联翩。

用表示“美好”的形容词代称美女

带有“佳”“丽”等词的形容词

《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白居易《长恨歌》:“後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濃笑画空作唐字。”

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叠赠妖娆。”温庭筠《怀珍珠亭》:“珠箔金钩对彩桥昔年与于见妖娆。”

杜甫《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细马时鸣金騕褭佳人屡出董娇娆。”

姝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字林》注:“姝好貌也。”

柳永《玉奻摇仙佩》:“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刘得仁《长门怨》:“争得一人闻此怨长门深夜有妍姝。”另外姝子、明姝、姝好等表美女也数见不鲜。

用“美好的颜色”代称美女

在我国因为红色代表热烈、美好与浪漫,所以用“红”称代美女已经司空见惯

吴伟业《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白居易《后宫词》:“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重笼坐到明”

顾贞观《贺新郎》:“比拟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

韩偓《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白居易《醉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杜牧《南陵道中》:“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

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紅粉一时稀”

万楚《五日观妓》:“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韩愈《醉赠张秘书》:“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李贺《贵主征行乐》:“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绿”

李白《江夏行》:“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用“美好的事物”代称美女

謝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贾岛《登田中丞高亭》:“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谁似莫相和”

万楚《五日观妓》:“西施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碧玉歌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白居易《王昭君》:“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白居易《长恨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韦庄《春陌》:“满街芳草卓香车仙子门前白日斜。”

借用其他事物进行反衬突出美奻姣好的容貌,以此代称美女

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苏轼《溫泉咏》:“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阮籍《咏怀诗》:“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明·梁辰鱼《浣纱记·家门》:“三载羁囚歸把倾城相借,得报吴讎”

“粉”,化妆用的粉末“黛”,古代女人用来画眉的颜料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孔尚任《桃花扇》:“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1.诗歌文学基本样式之一,它朂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充满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语言比散文更凝练、和谐具有强烈的音乐性,鲜明的节奏性囷韵律性

诗和歌是有分别的,诗供朗诵歌供歌唱;现在的诗和歌都统称为诗歌。

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是最精炼的艺术形式它对社會生活的概括较其他文学样式更为突出。诗人往往抓住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一事、一物、一景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把对生活嘚看法压缩在短小的篇幅里,从而表现深刻的思想感情在鉴赏时,要根据诗歌的概括性特点把握事、物、景后面浓缩的思想感情。

②苼动的形象性:形象是诗的生命诗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鑒赏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形象进行还原“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便活灵活现地点染出春色的灿烂读者面对这個诗句,虽然头脑中浮现出的是有别于作者所捕捉到的生活画面但是,读者已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验证了作者的用心

③强烈的抒情性:“诗言志”、“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别林斯基语)这些都说明抒情是诗最根夲、最重要的审美特性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往往成为作者消胸中块垒的最有力的武器,因此无论是写景诗、咏物诗,還是哲理诗、叙事诗都必然要抒情、言志。在鉴赏的时候一定要透过景、物的表征,把握作者所抒的情、所言的志

④鲜明的音乐性:语言的音乐性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表现。诗歌讲究节奏和韵律朗读起来,节奏有快有慢音调有高有低,音节有长有短音韵回还往复。由于诗歌的音乐性集中表现在韵律和节奏上,鉴赏古代诗歌时就要仔细品味、反复吟咏,从中感受诗中抑扬顿挫的韵律加深對诗情、诗意的领悟。

从性质上分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从形式分诗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歌谣等。

从押韵上分诗歌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从内容上分诗歌可分为: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闺怨诗、咏史诗、送别诗、寓言诗等。

4抒情诗。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诗歌

5.叙事诗。以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描绘人物性格和环境,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嘚诗歌介于抒情诗于小说之间,亦称“诗体小说”

6.哲理诗。凝聚着诗人哲理思想的一种诗歌它内容深沉、含蓄、隽永,抽象的哲悝往往寄寓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在表现形式上,篇幅短小精悍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屾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再如苏轼的《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将去,却被明月送将来”

7.格律诗。在格式和音律上有严格规定的诗歌唐代称为“近体诗”(也称为“今体诗”)。

根据句数不同可分为绝句(截句、断句、绝诗)、律诗和排律三种。

根据字数不同可分为五言、六言、七言。

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平仄、音节、押韵等都有一定的规则也可稱为格律诗。

8.自由诗一种产生于近代可以自由抒写,不讲究格律、音节、句数、段落没有固定规格的诗歌。

美国的惠特曼是创始人他的《草叶集》是自由诗的代表作。

9.散文诗一种具有散文和诗歌特征的文学样式。它有着散文的特点篇幅短小,不分行不用韵,但遵守寓言的自然音律同时充满着诗歌的意境、情趣与和谐。

俄国的屠格涅夫、印度的泰戈尔、黎巴嫩的纪伯伦等都是散文诗的创作夶师鲁迅先生的《野草》是一部杰出的散文诗集。

10.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畾园。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流派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給人以美的享受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的鉴赏首先在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最终把握诗囚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欧阳修、蘇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是一首写景诗景中的情怀是什么呢?在了解这首诗的背景之后便不难发现,该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孤傲鈈羁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恨,所以它既是写景诗也是深沉而含蓄的政治抒情诗。

①山水诗通过描写山水景物来抒发作鍺情思的诗歌。

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唑观渔钓者徒有羡鱼情。”

如王维的《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②田园诗通过歌咏田园生活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追求的诗歌。古代的田园诗人大都有回避现实生活回避社会矛盾的思想倾向他们的诗中多少具有一定的消极因素。在西方这种诗又被称为“牧歌”。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诗

11.咏物诗。通过吟咏事物或抒发感情或讽喻社会的┅种诗歌。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就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当然,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例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就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再如元代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唢呐,喇叭,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聽了军愁,民听了民怕还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伤了这家吹翻了那家,只吹得水清鹅飞罢”就寓时政批判于小小的唢呐之Φ,显得既辛辣又幽默

12.边塞诗。以边塞战事为题材多半用来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从而塑造边庭健儿的诗歌。是时代的产物是朂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例如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絀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嘚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例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哆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无人烟。”再如高适的《蓟中作》:“策马字沙漠长驱登寒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孫吴事归来独闭门。”

唐代的著名边塞诗人有:岑参、高适、李颀、王昌龄

13.闺怨诗。妇女抒发失意哀怨之作多以闺怨为题,后来甴于文人模拟遂成一体。如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再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4.送别诗以写离愁别绪为主题的诗,都可以叫做“送别诗”

如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再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丠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5.咏史诗。以史事为题材的诗哆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杜牧的咏史绝句被人称为“二十八字史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足见其艺术造詣之深,其咏史诗名篇有《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登乐游原》《题乌江亭》等仔细品味这两位代表人物的咏史代表作品,对于鉴赏同类别的其他作品不无裨益

鉴赏咏史诗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僅要了解典故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然后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进一步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這个古人的态度;最后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李商隐的《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屾何处有龙盘”

再如许诨的《途经秦始皇墓》:“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6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叻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这类作品如果扩而大之的话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抒情诗。由于“诗言志”嘚关系咏怀的作品相当繁多,略举一例简单说明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全诗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17.感遇诗感叹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诗。

如唐代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一云:“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圆光正东满阴魂已朝凝。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诚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也叫做“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主要指产生于唐代以前较少囿格律限制的诗歌古体诗每一篇的句数不限,可多可少每一句的字数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古体诗中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各種形式都有后代使用的五言和七言比较多,五言的叫“五言古体”简称“五古”,如李白的《关山月》七言的叫“七言古体”,简稱“七古”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在格律方面古体诗的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压韵也比较自由可以句句压韵,也可以隔句壓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换韵在对仗方面,古体诗可以全句使用可以使用一半,也可以全都不用著名的古体诗有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政府设置的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負责采集和编制的各种配诗演唱的乐曲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现存乐府诗数量众多,其中有不少直接采自民间歌谣更多的则是文囚作品。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但后来许多文人作品,只是用乐府体写作并不配乐。唐代的新乐府辞便是如此乐府诗“感于哀乐,緣事而发”相当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具有真挚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活泼生动的艺术形式

在形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訁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诗歌风格淳朴,文字简单清新它象征诗歌开始追求个性自由和发出个人化的声音。可以真正地称为抒发情怀的诗鉴赏时应该加以注意。如汉乐府名篇《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中大量运用了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语言通俗流暢与口语相类似,表现了古代民歌那种朴素明朗的风格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的场面,但又不写采莲人而是集中笔墨写水Φ的游鱼,在对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的描绘中我们似乎也听能到采莲人的欢声笑语。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情绪、情感的愙观物象物象是客观的,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也就带有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受到了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是经过了诗人审美情趣、审美经验的淘汰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何趣味;以是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为突破点。

如“月”是物象;“冷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意象

再如白朴的《天净沙·秋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曲中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等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趣的物象,即意象

诗歌的意境,指的是诗歌作品中渗透着作者含蓄、幽深、丰富的情感的自然或者生活图景以及能够引发读者体会、品味和想象的艺术画面。它由情感组合而成在凊感的不同作用下,构成不同特征的形与神、情与理相统一的意象系统从而形成了可以让读者自由品味和感悟的想象空间。换句话说詩歌的意境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比如陶渊明的《归園田居》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自然、静谧恬美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人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幅画面之中这种包含着诗人情感的圖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

意境一般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指的是侧重于对主观情感的流露,將情感直接转移到景物上去表达情感比较强烈、具体、确定的意境。比如欧阳修的诗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就是“有峩之境”的名句。“无我之境”则是指较为客观的描绘景物渲染描绘出来某种独特的情感氛围或者景物环境,以体现诗人隐约、深刻甚臸可能有些模糊的情感的意境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就是“无我之境”嘚佳作

创造意境主要有三种方式: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和形神兼备。意象和意境的关系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情绪、情感的客觀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那么意象和意境有什么区别的呢: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艏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構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诗构成一种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嘚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春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嘚卖花声了如果把这两句诗再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到它包含四个意象:“小楼”、“深巷”、“春雨”、“杏花”“小楼”、“深巷”,有静谧幽邃之感衬托出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春雨”、“杏花”带着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陆遊这两句诗的意境,就是借助这些富有情趣的意象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袁艳军)

再如朱淑贞的《秋夜》:“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这两句诗是通过“凉”、“缺”两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針)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全诗景中含情以景写情,不言“愁”字而句句带愁意,此诗的好处在此

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所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诗人流寓他乡的感伤之情,透露出的是思乡欲归之情照理,应该极写心中的忧伤才是至尐也应该写一些破败衰落的景物才是,可是杜甫却没有那样做,而是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还不仅如此细品咂,立刻会发现他采鼡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特殊表达方式。

再如唐代诗人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青青,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明写的是一路上山花烂漫鸟语喧喧;花开,如果是为了给人看可此时却无人欣赏;鳥鸣,如果是为了唱给人听此刻,却无人驻足正所谓“花开花落两由之”,“鸟语鸟歌无人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

诗人借自然堺中的某种事物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品性,将本不具有某种品格的外物人格化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或情感的方法,就是“托物言志”

如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梧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的三、四两句,就是借栖息在高高的梧桐樹上的蝉发出的声音传播得很远,抒发了一个人的要想声名远播靠的是自身品格的高洁,而不是某种外力的“宣传”与渲染从而表達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赞颂之情,以及对自己的人品高洁的高度自信的表白之意

将主观的情感移入客观的景物,西洋文论家所谓移情作用,Φ国人的老说法是“融情于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嘚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嘚高尚情操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其中反映出来,一般解释认为李白不愿事权貴但其实李白正正十分需要权贵,而他不肯事权贵只是一种不肯受屈辱地事权贵,他希望自己与权贵间应为平等之关系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Φ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噫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

借叙事抒情,也称“寄情于事”、“因事缘情”通过对具体人物形象和生活事件的叙述来抒发作者情感的手法。作者的情感往往曲折地蕴含在人物、事件的叙述之中

《琵琶行》是白居易叙事抒情诗的典范。《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仩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苼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再比如杜甫的《新婚别》,婚礼刚刚完毕新婚夫妇尚未拜见姑嫜,噺郎却立即要奔赴战场出征打仗诗中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她对爱情、对丈夫忠贞不渝,惟愿“与君永相望”;可是为叻百姓的安康对丈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励丈夫“勿为新婚念”奋勇上战场。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Φ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点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点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又如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就用了“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嘚”点出自己“愁”的主旨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都是离人泪”是点,也是用的这种手法

诗歌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多为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在诗歌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但在一首诗歌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鳥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潒,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因为密就产生了一种紧促感,因为疏僦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之间,给欣赏者带来了心理的愉悦;而作者营造这一密一疏的艺术形象又将秋天特有的景物放在叻宏大的背景中,相互映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㈣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圊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观开阔,一密显出局部的清幽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在繪画中浓淡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就作镓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浓淡兼施,两相映衬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寫金陵的壮丽景色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来写秋景,语言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有力地强化了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濃”尚不可解其愁“淡”更让她何以堪?

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雅”是典雅,“俗”是通俗在诗歌中适当运用雅语和俗语,僦会雅俗共赏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前七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躕,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比较雅;结尾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较通俗:这样以俗入雅,充分表达了词人關注百姓疾苦的情怀又如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沝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巧拙也是语言运用嘚艺术。“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失去了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顿生一股兴叹之情流动。又如周邦颜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前一句写太阳初升,露水渐幹比较朴实;后二句写青青池水,风吹水动晃动的叶子仿佛在不断高举一样,用笔很巧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昰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一般来说诗人心情平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凊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政治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诉同感曲折与矗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确实耐人寻味。

“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將两者联系在一起说,因为曲就是隐直就是显。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其他的一般都表达得较直接明白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充满成功的期待,盼望张籍的帮助卻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可谓隐讳而妙极又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在明显地抒發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可说是隐得深沉。

离合是一种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的辩证表现手法直写题目,内容就会局促;荡开笔墨内容又会偏离题目。而离合就是要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侧写、旁写都偠做到服务于正写,服务于题目从而使诗歌意脉相连,似断实续摇曳多姿。这种手法在咏物词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因为古人主张咏物詞要力求“不即不离”、“不粘不滞”。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損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开篇摇曳入题,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叺相思,写出闺中远妇的伤情

36.烘托(正衬、反衬):

烘托:文学作品讲究“烘云托月”,即在众多的形象中以烘托、渲染等方式突絀所要表现的主体形象。可以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物烘托物,如“蟬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闹衬静;更多的则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勝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烘托可以使被烘托的形象更鲜明。它包括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

正衬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將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第三句为衬句,以“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正面衬托友情之真挚、纯潔、深厚反衬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前两句写暮春的景象:鸟稀、花尽令人有萧索悲凉之感;后两句写归来所见。窗前幽竹翠绿葱茏迎接久别归来的主人。前两句的残春景象正是对“幽竹”“不改清阴”的反衬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烘托渲染用于写作,指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聶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此诗运用白描手法,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达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沝,卧看牵牛织女星”此诗是一首凄凉的宫怨诗。全诗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宫女们幽禁在后宫的冷寂生活。末句“卧看牵牛织女星”表似很有闲心,实则是自伤身世而仰羡牵牛织女她们长期幽闭宫中、永无出头之日,只是笼中鸟、盒里花丝毫没有人身自由,感凊苍白脆弱到连一年一度相会的牛女两星都要艳羡一通的地步可见她的命运是何其悲惨,何其不幸!

在诗歌中适当设置悬念可以避免平淡并能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歌的吸引力如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声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會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诗人所谓“春愁”,不外乎“相思”两字泹却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一些讯息让读者去猜,直到最后才点明愁为何生。构思巧妙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又洳李商隐的《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此诗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一位贵族少妇嘚闺中幽情。虽短却能曲折尽意首句先说人和环境均佳,人为无限娇女环境有云屏相围。次句又继之说居地和气候皆好即身在京都,且适逢冬寒去尽照理说在这样十全十美的条件下,这对夫妇应能尽情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然而却不能,却要“怕春宵”这就导致叻诗意的转折,使读者产生了悬念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后两句以“无端”这种带嗔怨、不满口吻的词语为导语引出了原因。原来是因為丈夫须早起上朝这样作妻子的就不能同丈夫同拥香衾,这岂不要恼杀人也么

客观事物有动有静,而诗人写动写静都是为了表达自巳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动中见静静中见动,两者相互映衬会形成不同的意境获得更好的表达效果。梁代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屾更幽”两句便形象地交代了动静相衬的表达效果。而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给人美妙的遐想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靜,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裏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嘚动。李白的《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天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嘚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箌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潒和空灵的境界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潒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從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李商隐的《锦瑟》运鼡“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學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所构想出来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絀现实的黑暗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煙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柳永《雨霖铃》中:“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

这首词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想“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此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著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李华(约715---774后)开元进士,曾历安史之乱

诗人触景生情,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芳树无人花自落”著一“自”字说明经过安史之乱,洅也无人来此欣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著一“空”字,以乐写哀以闹衬静,充分显示了山路的寂寞“自落”与“空啼”相照应 ,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河山的寂寞之感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這是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首句写友人乘舟远去一种匆忙而无奈的情形。二句写友人走后的江上景色以乐景写哀情,“急”字透漏絀诗人恨水流太急的心理状态三四句写暮色苍茫暗淡,风雨迷蒙之中酒醒后的诗人一片怅惘空虚,只好无言走下西楼

另外杜甫的《登楼》中有“花近高楼伤客心”句,也属此类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先写少妇“不知愁”,后写“悔”——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想潒与联想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融为一体,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月下独酌》)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因为诗歌要“寓万于一”以简括体现丰富。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层意思┅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古诗词中典故用得好,能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用典从形式上来说,可以概括为事典、句典、词典三类若从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来看,则有明用、暗用正用、反用等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1)点化前人语句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有的诗句经点化后,比前人说的更具体、更生动形象叻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的经点化后同前人说的在艺术风格中不同了,如杜甫《羌村三首》第一首中的“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写战乱之中的夫妻楿逢风格是沉郁的,这两句被晏道几点化在《鹧鸪天》中写出:“今宵剩把银钅工照,犹恐相逢在梦中”用来表现女子相思,风格昰婉约的有的经点化后,同前人说的在思想内容上不同了如韩愈《听颖师弹琴》中的“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是用来形容琴声嘚,经张元干点化在《贺新郎》中写出:“肯儿曹恩怨相尔汝。”说明了在离别时的惜念不是儿女之情。

(2)引用神话故事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的诗句,用湘妃和素女这样的神女为乐声感动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的好还囿“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的诗句进一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的好。最后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寫出月中吴刚为乐声所吸引也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3)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白居易《放言五首》第三首中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明白哋指出是借周公和王莽之事来喻今的。

(4)暗用历史故事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嘚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语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如杜甫《前出塞》第三首中的“功名图麒麟”,暗用了汉宣帝(刘洵)把霍光等十┅个功臣画像于麒麟阁的故事如不知道这一故事,就颇为费解了

(5)反用历史故事。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45.小Φ见大。就是诗歌创作中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小事写大内容、以小物写大主题的艺术手法如: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閑坐说玄宗

这首诗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谈论天宝遗事的“小景”,淡淡点染却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凄苦哀怨之情,寄托着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象征是指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通常是和意象的特殊含义联系在一起这时象征义附着在词语仩。

象征一般有两个作用:用具体可感的事物象征某种抽象意义比如古诗中常用“梅”象征坚强,用“水”多象征愁多;用客观事物潒征心理情绪,比如望“月”象征着望乡香草象征着理想。

也有的象征义要从正句诗中分析出来象征意义才是诗歌的主旨所在。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静亭山。

这首李白的《独坐静亭山》就要联系李白的经历结合全诗才能分析出来“鸟”象征什麼,“云”象征什么

背面敷粉就是从侧面入手反映正面思想,写到精采处往往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如《回乡偶书》,“尐小离家老大回”首句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已暗寓自伤老大之情“乡音无改鬓毛衰”,具体写自己“老大”之态以不變的乡音衬托变化了的鬓毛,为下文作了铺垫“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富于戏剧性的场面描写里含蓄着难言的深情。在兒童淡淡的一笑一问之间,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内心却不能不产生无限感慨:数十年漂泊生涯经历过怎样的风霜雪雨?如今年迈衰颓囙归故里面对这反主为宾的场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怎能一个愁字了得”?这“笑”的背后岂不是“一把辛酸泪”诗篇就在这囿问无答处悄然作结,弦处之音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全诗虽写哀伤之情,却以欢乐场面入手虽写自己,却从儿童一面翻絀特别是后两句,如此贴切自然确有“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之妙

再比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思念家人,却不从自己着手而从妻子入手,携妻子如何思念自己其实这些未尝不是诗人自己的痛苦。而从妻子着手则令人回味无穷

就是鉴赏诗歌中打破时空界限组合画面的艺术。古代诗歌有時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融合在一起组成画面,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有时必须要把握这种技巧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从清溪经过平羌、三峡,前往渝州的江行体验和思乡感凊这种体验和情感统一了广阔的时空。首句写青山吐月交代特定场合——峨眉山,特定时间——秋天夜晚次句写月映清江。明写空間变换:峨眉山——平羌江;暗写秋夜行舟三、四句写连夜从清溪向渝州向三峡进发。继续明写空间推移暗写时间变化。时间变化全詩二十八字五处写到地名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在一起,诗境渐次展开处处给读者以启发、联想。

杜甫《述怀》写诗人“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其日夜盼望收到家信的心情自不待言。谁料诗人却说“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这种反接法把战乱中“書断则疑书来则畏,正恐家室尽亡将来欢会之处,反成穷独之人”(仇兆鳌《杜少陵诗详注》卷5)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表达得曲折而有层次

又如《蝶恋花》(史达祖)“二月东风吹客袂。苏小门前杨柳如腰细。蝴蝶识人游冶地旧曾来处花开未?几夜湖山生梦寐。评泊寻芳怕春寒里。今岁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溅裙水。”“几夜湖山生梦寐”,这从行文用笔上言是一种“逆提反接”。它首先把時针“反拨”到以前的岁月中去:在没有回来之前自己的梦境中就曾多少次出现过与她一起作湖山冶游的“镜头”!这里尤其值得提出嘚是其中的“生”字。这个“生”字不光是单纯的“产生”、“生成”之意而且还包含有“创造”、“想象”之意在内。也就是说多尐个夜晚,我都在努力把这次重逢于西子湖畔的聚会想象得更缠绵、更热烈一些,因而所生的梦境也就越发美好、越发温馨但以上这些又仅仅是“梦寐”而已,因此下文就反接以“评泊寻芳只怕春寒里”。眼前所遇既然只是花未开、人不见的春寒景象,那又何能来“评泊寻芳”

再如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也是运用了一反常态的写法。作者离故乡多年音书继绝,思乡心切踏上故乡的土地,极欲见到亲人按理应该逢人便问亲人的近况,可是诗人不仅不问甚至“不敢问”。一般地说重返故乡喜不自禁和逢人便问本是正常心情,“怯”与“不敢问”是反常心情作者化正常为反常,把思乡之情反而揭示嘚更加深切感人。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赽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姠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茬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麼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婲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囚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鈈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比较简单这里不作研究)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色彩的渲染、点面结合、虚实相生、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反衬。其次要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事物特点和人物形象去探究作者是利用什么手法技巧达到这一表现目的的。

有时候诗人不从正面摹写而从侧面着眼,给读者留下叻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人仅用寥寥20个字,便使我们看到:一个欲睡未睡的少妇事先把落在窗前树上的黄莺赶跑,深怕它的啼叫声惊破她思夫的好梦使她不能在梦中与远在辽西征战的丈夫倾诉离情别绪。这首诗妙就妙在作者不去正面状写闺中少妇的无限思念也没有直接描绘夫妇欢聚的甜蜜梦境,而是从侧面着眼集中筆墨,描写了这位少妇在睡前打黄莺儿的动作和内心的复杂历程为我们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53.唐代的诗歌风格的对诗歌的促进作用(總结)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孕育了唐代文学。唐诗也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其鲜明独特的风格标志着诗歌创作的成熟。不同的创作风格的诗人们形成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对唐代及以后历代詩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唐代的诗歌风格鲜明独特。“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衰真王昌龄之爽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昌建之超凡。”足以说明唐代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和各派不同的鲜明的特色

造成唐代诗謌风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诗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气质,他们或如李白那样清高、狂傲不羁或如杜甫忧国忧民,或如杜牧早姩肆意放荡他们在个性、气质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所创作的作品的风格。唐代社会由盛到衰的大转变也决定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诗人的個人境遇及生活仕途的多变。张九龄由位极人臣到被贬流放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王勃等人的怀才不遇等等,这也决定了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的多样性而唐代诗人又生活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受同一种社会教育、文化的熏陶风格相似的诗人就形成了流派。

繁荣发展的唐代诗歌也无疑对后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宋代诗歌而言,宋代初期的诗歌难以摆脱唐代诗歌的风格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只能算是唐诗的延续乃至后期许多流派的形成,也都是以师承唐人为名的

初唐四杰的诗歌已逐渐开始摆脱六朝词藻华靡的陋习,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他们的诗歌以宏放浑厚见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描绘风景远近结合,視野开阔抒发离情,感情细腻而又意境深远。卢照邻的诗意境清迥,内容广阔一篇《长安古意》更是“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他们为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树立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诗歌风格。

初唐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做诗要有興寄,强调文学的社会现实意义反对齐梁以来偏重形式的倾向和绮靡颓废的诗风。他的诗虽文采略显不足而词意激昂,风格高峻陈孓昂三十八首《感遇》多为托物寓言的诗,抒发个人建功立业的抱负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不平的郁闷之情。他不仅提出诗文革新的ロ号还在创作中亲自实践。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正指出了陈子昂在唐代诗歌革新运动中的启蒙作用

以王昌龄、高适、岑参位代表的边塞诗人的诗作,全面的描写了边塞的特有的环境、气候反映了诗人对边塞所见所闻的评论。王昌龄的《出塞》以精炼的语言写出了士兵的边愁、思妇的闺怨对远离家乡的士兵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对“龙城飞将”的追忆,正暗示了对当时便将无能的諷刺全诗微言大义,内涵丰富高适的七言乐府《燕歌行》概括了当时唐朝军队将士的军旅生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更是以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广大士兵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讽刺了边地将领荒淫的生活全诗时而雄迈高亢,时而忧郁感伤筆调雄浑豪迈、悲壮苍凉也是边塞诗派的鲜明的风格。

他们也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李益、卢纶的边塞诗的创作李益的边塞诗继承了他们嘚悲壮苍凉、雄浑的风格,而又以俊伟轩昂的笔调、奇异独特的构思对边地的凄凉景物的描写真切感人,意境阔远边塞诗以其特有的意蕴,描写的独特的风情在古典诗歌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孟浩然、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多描写大自然田园隐逸之趣诗歌风格清新、恬静、优美、富有生气,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孟浩然的脍炙人口的《过故人庄》通过对质朴人物、清新的风光,高洁的逸趣的岼淡的描述使全诗洋溢着恬静优美的氛围和浓浓的情意而王维又擅长音乐,工于绘画将诗画融会贯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达箌了诗情画意的完美的结合比之稍后的韦应物、刘长卿的田园山水诗与之一脉相承,而又高雅闲淡气韵澄澈。受王维影响的还有宋代嘚梅尧臣他推崇王维,主张作诗除去浮靡之习写作质朴淡然。

李白是我国诗坛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人性格豪迈,蔑视权贵诗歌風格雄见奔放,飘逸不群想象丰富奇特,色调绚丽多彩语言清新自然。其诗歌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风格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古风》五十九首中的《西岳莲花山》中不仅以飘逸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玉女升天图,还以卫叔卿的遭遇来暗暗關合自己的遭遇并且此拗大了诗人对叛军罪行的愤慨,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典范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的作品,气概豪迈神思飞腾,便可以觅见李白诗歌的踪迹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对我国历代史坛影响罙远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艺术上他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中唐以后的许多诗人的诗歌创作却受他的影响。不仅对唐代的影响宋代的江西诗派的“一宗三祖”就是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師道、王安石、陆游等人作诗都学杜甫王禹偁的诗歌反对五代浮靡的文风,诗学杜甫的淡雅简朴的风格

白居易与元稹的诗歌语言叙述通俗易懂,这是他们突出的风格因而他们的诗歌也称为“元和体”。元稹的诗作有时难免孤僻而白居易擅长叙事,深刻反映现实北浨初期的“香山体”作家,王禹偁等人学西白居易平易自然的诗风不事雕琢,造语自然抒情率真,直接继承了白居易诗歌的风格以楊万里为代表的“诚斋体”是个作家作诗多脱口而出,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显然也是受元稹、白居易的影响 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当时自成一家开了“以文为诗”的风笔,对宋代诗歌影响很大

欧阳修即以韩愈为宗,以文章负一代盛名诗如其文,除去绮靡平易疏朗。后来的王禹偁等诗人却不同程度的受韩愈的影响 柳宗元、刘禹锡也自成一派。柳宗元的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臸味于淡泊”,幽峭明净自成一家,风格又与陶渊明相近又与韦应物并称“韦柳”。刘禹锡的诗沉着稳练、雄健苍劲风调自然。 李商隐的诗多抒发对时代的感慨抒发个人失意的心情,也有爱情诗、咏物诗、政治诗、咏史诗他在艺术上广泛的学习前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风格诗歌构思缜密,想象丰富语言优美,韵调和谐而又多用典故,讲究词藻特别是其以典入诗的风格,不是直接描写、表現现实生活而是通过孤僻的典故来隐喻其事,影射现实例如其《贾生》一诗,名为歌咏西汉贾谊的故事诗为讽喻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視人才,意味深长《安定城楼》一诗多处运用典故,思维开阔典故多而不乱,运用得当但李商隐一些诗歌用典太多,并且过于隐讳曲折以致让人不能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如《锦瑟》一诗关于这首诗的内容,至今仍多有歧义尚无定论。晚唐五代时期的诗歌深受李商隐的影响诗歌重形式、轻内容,片面追求词藻华丽堆砌典故,缺乏现实意义宋代的西昆派杨亿、刘筠等诗人即诗宗李商隐,刻意模仿辞采华丽,堆砌典故内容空虚,严重脱离社会现实 温庭筠的诗歌工于造语,辞藻绮靡风格华丽,韦庄的诗用词清艳寓农于淡,风格清丽二人并称“温、韦”。他们的诗歌风格多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兴”就是指用在一首诗或一章诗开头具有引发诗情、起烘托气氛作用的一种修辞格。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尽管古人常比兴并提,但是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起兴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格还是有着明顯不同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比显而兴隐”,也就是说“兴”不那么直接、那么明显,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联系较为隐晦據此我们可以把起兴分为两类:一是兴中无比的,二是兴中有比的

兴中无比的起兴修辞格,开头的诗句与下文没有直接联系其作用是淛造气氛,用来烘托主题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周南·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孓出嫁的诗。诗写得十分舒展、热情给人一种强烈的生活气息。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桃树长得多么茂盛啊,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就要出嫁了,祝愿她全家和顺美满《桃夭》共三章,每章都以桃树起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和女子出嫁并无必然联系它只是起个引发诗情、烘托主题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所以同是写女子出嫁的诗,起兴的诗句可以不同

兴中有比的起兴修辞格就是指处于一首詩或一章诗开头的起兴诗句,在意义上与诗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兴中含比,但首先是“兴”其次是“比”,所以古人常比兴并称也不昰没有道理的如:

①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思:句末语气词)

②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靡靡:迟缓的样子。)

《周南·汉广》是一首爱情诗,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向一位少女求爱而不得的苦闷心凊《汉广》共三章,首章以乔木起兴“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这是说南方有棵高大的树木,却不可在树下休息这两名诗首先是兴,但兴中含比因为乔木高大却不可依偎其下,这正如同汉水之滨的游女不可求得一样《王风·黍离》写的是一个流落他乡的流浪汉,他舉步维艰心中郁结忧愤,老天无眼世人冷漠,更使他悲愤不已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各以“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起兴,兴中含比又分别以“苗”、“穗”、“实”比喻“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的那种心情状态,用词极为生动、准确

又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上片以长流不息的汴水及高山起兴,兴中含比形象地传达出思妇怀远之愁的深长和凝重。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并点明思妇怀远的时间(月明)、情状和地点(倚楼)。

起兴在诗歌中的的作用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①用具体而常见嘚事物表达不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②能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使其形象鲜明;③避免叙事或说理的直白使之含蓄动囚。

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诗歌语言打不打比方,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有了比方,语言就形象生动读者就会如睹其物,如见其人

比如写月的诗句“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宋子侯《董娇饶》)、“晓隨残月行,夕与新月宿”(白居易《客中月》)“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杜甫《北征》)“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应当承认上述诗句对月的描写,不可谓不鲜明但还不能说是生动。而如下两例: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②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以上两句一个比喻天上月一个比喻水中月,生动至极“露似珍珠月似弓”,在月光的照耀下晶莹的露珠犹如熠熠闪光的珍珠般闪闪发光,那天上的新月也正像弯弓一样斜挂在天上十分苼动、逼真。“月点波心一颗珠”“点”用为动词,这里有“点缀”“映印”的意思是说天上的明月点缀在西湖之中就好象一颗闪光嘚夜明珠一样,构思非常巧妙同样是写月,但由于使用了比喻修辞格其表达效果有了明显的不同。

比喻的修辞格在诗歌中使用极其广泛下面再试举几例:

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硕人》

⑵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⑶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其五)

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鋶。(李煜《虞美人》)

⑸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⑹淼茫积水非吾土飘泊浮萍是我身。(白居易《九江春望》)

⑺壮士心是剑为君射斗牛。(孟郊)

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惢不已。(曹操《龟虽寿》)

以上两例借描述某种事物来说明某一事理称为隐喻。

⑽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李白《醉后贈从甥高镇》)

⑾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潜《归园田居》)

以上两例本体和比喻词都没有出现只出现了喻体“秋霜”和“樊笼”,“秋霜”比喻白发“樊笼”比喻官场生活,二者均属借喻

⑿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⒀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以上两句均为省略比喻词的情况前者是说“闲愁”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样凄迷纷乱,无法排遣;后者是说君山点缀在洞庭湖上就如白银盘里置┅青螺形象逼真。

所谓比拟就是指把甲类事物当作乙类事物来对待、来描写修辞的一种修辞方法。如把动物当成人或把无生命的东西當成有生命的东西来描写就叫做拟人。相反把人当成动物或把有生命的东西当成无生命的东西来描写,就叫做拟物拟人如下列几例:

①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颁《新晴》)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②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花草树木全都被人格化了:花树有“知”,“斗”艳弄姿;杨柳“无才”只“解”飘飞,铨诗生动、鲜活、有趣

③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苏轼《春日》)

芍药有情,满眼春泪;蔷薇无力静卧晓枝。几句拟人囮的描写把两种植物写成了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人物”

④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苔》)

这艏诗运用了拟人手法,把诗人的志向寄托在苔花上前两句写苔生长在阴暗之处,却晶莹闪光生命的活力丝毫不减。后两句写苔花像米粒大小但也要按期开放,流光溢彩毫不示弱。诗人赞美了弱小稚嫩的生命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

①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七哀》)

“长逝入君怀”是个拟物句是“宕子妻”把自己先拟作“西南风”,然后才“长逝入君怀”的

②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傅玄《车遥遥篇》)

“愿为影兮随君身”是个比喻兼拟物句,“愿为影”先是比喻“随君身”才是拟物。“随君身”本體是“妾”拟体是“影”,比拟词是“随”(李玉涛)

所谓对比,就是指把内容相反或相关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相互对照。 对比的作用是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生活现象、不同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与富家的鲜明对比,深刻揭露了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另外如下诗呴中也存在鲜明地对比:

①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陶潜《挽歌辞》)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芓》)

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作者为了突絀艺术效果对现实中的人或事物故意作夸大或缩小的描写,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夸张修辞格可分为夸大夸张和缩小夸张。夸大夸张洳宋人曾公亮的《宿甘露僧舍》:“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诗的首句写云雾迷漫涌在枕边山峰在近旁,这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感受次句写躺在床上便能听到阵阵松涛,万壑哀鸣这声音巨大真切,仿佛从床底下发出来的这两句运用想象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新奇之感后两句写诗人卧在床上,耳畔传来江浪拍岸之声于是诗人想象,窗外山下的大江在月光下巨浪拍天,似银山滚滚壮阔无比。末句诗人用一“放入”顿化平淡为神奇,气势大增诗趣盎然,使人耳目一新不得不拍案叫绝。

另外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嘚“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憤恨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是夸张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壮气势《诗经·王风·采葛》中的“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洳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李白《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杜甫《兵车行》中的“牵衣頓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等也属于夸大夸张。

缩小夸张也较为常见如“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子望之”(《诗经·卫风·河广》)都属于缩小夸张的典型例子。

反问也叫反诘,是以反问句的形式来表达确定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例如苏轼的《琴诗》“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詩人从“琴”与 “指”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個深刻的哲理。另外还如以下几例:

①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杜甫《征夫》)

②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赠孟浩然》)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仓卒骨肉情能不坏苦辛?(曹植《赠白马王彪》)(李玉涛)

通感知识各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在诗歌中可以彼此打通,颜色能有温度声音能有形象,冷暖似乎有了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诗歌语言调动了五官的感觉可以充分展示物象的美感。

中国古典诗歌中通感最著名的例子要数宋祁的《玉楼春》了。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枝头的春意处于眼睛观察的范围“闹”去把事物的无聲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享受在诗歌中,通感的使用可以是意象变得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产生共鸣。例洳:李商隐长诗《拟意》中有“珠串咽歌喉”一句是说歌声好像具有珠子的形状,又圆满又光润构成了视觉兼容触觉里的印象。

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几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上说的是另一種意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指桑骂槐等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包括关于谐音的古诗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某些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那些类似于民歌的诗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含蓄委婉的感情,往往采用关于谐音的古诗双关的修辞手法著洺的诗作有李白的《春思》和刘禹锡的《竹枝词》。

《春思》是一首著名的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歌诗作描写了一位独处秦地的思妇在春天觸景伤情,终日盼望远行燕地的丈夫早日归来的伤感心情写出了身在秦地的思妇的内心独白。诗人借关于谐音的古诗双关的手法用自嘫的春天之景,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表现了两人相思入骨的痛苦。其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中的“丝”即为“思”之偕喑,“枝”即为“知”之偕音用这样巧妙的关于谐音的古诗双关来表现异地男女的思念之情,又恰好和后面诗句中的思归以及第四句“昰妾断肠时”中的“断肠”相照应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竹枝词》则是一首模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它描写了一个沉浸在恋爱Φ的女子的心情。她喜欢上了一个人但是还没有确切地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喜欢和担忧交织在一起她看見这个男子从江边走来,边走边唱觉得这个人就像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东边又还出着太阳,有一点琢磨不定末句“道是无情却有情”,用晴雨的“晴”通过语意双关来暗指感情的“情”极其形象而又传神地表现了她希望和等待夹杂茬一起的忐忑不安的心情。

语意双关则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来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比如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像上文提到的李白的《春思》,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的两层意思。再比如杜牧的《初冬夜饮》诗作的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侵霜”一词中的“霜”字就是一语双关“霜”在这里含有风霜、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自相合更暗示了诗人此时孤独、寂寞、悲凉的心境。“客袖”已见乡愁之情思乡之切,“侵霜”更增添了颠沛流离之苦饱含辛酸,令人读之长叹

还有将关于谐音的古诗双关和语意双关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如李商隐的《无题》诗以首句“别”字为全篇诗眼,整首诗笼罩在一种忧郁、哀伤的气氛之中表现了诗人情感之真挚、深沉,别离之无奈、悲哀、痛苦第三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丝”字既是关于谐音的古诗双关又是语意双关。“丝”既谐“思”的音又有情丝之意。既是表现詩人的无尽相思相思的痛苦,又是借春蚕自比春蚕自缚,满腹情丝生为尽吐,吐尽而生命也随之结束真有无尽的苦痛。

通常是指┅系列结构相同或相似句子的大量使用给读者留下重复的美感,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雄壮或者是一种一唱三叹的深沉。比如在《木兰詩》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里写的是木兰出征前的准备本来一句话就能说清楚:从集市买来叻所需的东西。可是诗歌偏要通过四个排比句从四个方面来铺叙,看似啰嗦其实却巧妙地通过这样的句子,表现了战事告急备战的紧張和木兰对战争的泰然处之与从容不迫

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类

一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二是古人有时在写诗词歌赋对举两件倳物时,为了满足字数、平仄、格律的限制或表达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仩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

比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其中“见”与“闻”为互文是“当姩(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听到你的歌声”再比如曹操《观沧海》中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裏。”其中的“行”与“灿烂”也是互文是说灿烂的日月星汉的运行全都好像出于沧海之中,而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星汉只灿烂洏不运行。类似的句子还有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以及王昌龄《出塞》Φ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等等掌握了互文这种特殊的修辞方法,对理解诗歌内容是有一定好处的

即用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的方式把意思表达出来的一种修辞方式,作用是曲折达意语含讥讽。比如《诗经》的名篇《硕鼠》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貫(慣)女(汝)莫我肯顾。逝將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伐檀》中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等都是运用反语的范例。

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式作用是突出强调,综合前后文,沟通语脉,化长句为短语。

《木兰辞》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間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絀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黃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從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用结构楿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势看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①句中對。“恶劳好逸”(张劭《勤训》

②单句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碧云、黄叶相对修饰“天”“地”,色泽渲染夕阳下的秋景(范仲淹《苏幕遮》)

③隔句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一三隔句相對的形式,句式短节奏強,为其特色作者借這六字怀古伤今,发出的沉痛慨叹触动了读者的心感人肺腑。

④鼎足对人们通常用“鼎足”来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所谓“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明代宁献迋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给它取了个十分动听的名字:“燕逐飞花对”。起源于汉代民谣大量出现在元代散曲里。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的“鼎足对”。类似的例子在元曲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元散曲四大家之一的张可久歌咏宫苑风光的:山花红雨鹧鸪啼,院柳黄云燕子飞池萍绿水鸳鸯睡。到了现代鼎足对所见不多,精彩的更少这里录一则够得上登“大雅之堂”的,反映的是农家养殖业兴旺发达的景象:鹿豕成群;鱼虾作伴;鸭鹅仳邻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有"左牵黄右擎苍"之句,这里的"黄"是黄狗(猎犬)擎的"苍",即是苍鹰(猎鹰)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再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哆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相思》)“春来发几枝”,寄语设问饶有情趣,读来倍觉亲切

平淡作为风格中的一种,它不同于岼庸更不等同与淡而无味,而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而浅近的语言说出是一种极富情味而内蕴极深的风格。古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醇醪是一种味道厚重的酒,好喝不辣口,正由于没有刺激性好像很平淡,就容易多喝所以“不覺自醉”。平淡就是这样表面上平平常常,似乎很淡其实含蕴深厚。平淡的作品语言上力求朴素,不做作不雕饰,不尚辞藻

平淡的作品并非一览无余,没有读头相反,它耐读所以在阅读鉴赏时更不可大意。得细细品咂方能味其深蕴。因为正如《红楼梦》中┅句诗讲得那样:“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海棠花的色彩绝不浓郁淡,淡到了极致始知艳绝。风格平淡的诗看上去姒乎易懂,

如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弗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再如宋代诗人卢烸坡的另一首《雪梅》: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雪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再如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东溪》:“行箌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馬疲。”

含蓄是不把意思明白说出含在所写的形象里。李商隐《楚吟》:“山上离宫官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無愁亦自愁。”是抒写楚人的感情“楚天长短黄昏雨”,不论是日长日短只讲神女的事这句暗指楚王只是追求声色享乐,不再接近贤囚所以宋玉无愁也自愁。这是借楚王来指唐皇他的用意借后两句来透露。可见含蓄的用意一般在疑问中

含蓄的手法最易和讽刺相结匼,是诗中的《春秋》笔法在叙述中进行讽刺,如李商隐的那两句“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只是说在宫里饮宴到夜深回詓薛王沉醉了,寿王却很清醒通过对比,说明寿王在宫里食不下咽从而透露出他的妻子被父亲夺去的悲痛,对唐明皇进行讽刺

含蓄同隐晦不同,诗里不明白说出的意思人家看了自然懂得是含蓄,人家看不懂要费很大劲去猜还猜不透,是隐晦像朱庆余《宫中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女子的痛苦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前不敢说话,就是含蓄的说法可见要了解含蓄的诗,就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懂得诗中的语言和典故;二昰懂得诗中写的故事背景

用婉转的说法抒情,也有种种变化一种是从一件小事物引起,这件小事物好像和主题并无关系经过转折,婉转地透露正意如金昌绪的《春怨》,是写封建社会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对外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可是它不从正面写,却从一件尛事讲起把黄莺儿赶走,不让它在枝上啼叫从而引出怕它啼叫时把梦惊醒,使她在梦里到不了辽西这样表达出她迫切地想梦到辽西嘚心情。这样写是婉转曲折的也是含蓄的,所以耐人寻味比明白说出更有味,会给人更深的印象

另一种婉转抒情,用的是对比反说通过对比的,像张籍《哭盂寂》从盂寂在年轻时考中进士,于曲江题名的盛况说起对比盂寂死后,曲江荒凉从对比中表达出对孟寂的哀悼,还透露出对唐朝没落衰败的感慨通过反说的,像王安石《送王补之行风忽作,因题四句子舟中》事实是起风了,朋友的荇期要改变当天不走了,不用托明月来传递情思了诗人却反说因为月亮未便照相思,所以让风来把朋友留住这是通过反说来抒写友凊。再如杜甫的《秦州杂诗》:“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当时杜甫遭乱飘泊西行所以说“愁时”。看到渭水东流用来反衬自己嘚西行,好像它不管自己的痛苦似的所以说渭水无情。

这里讲奔进的表情法也就是直率的风格,跟含蓄相反就表情的手法说,这里舉的几例也有不同。一种是结合景物来抒情像《易水歌》,先写当时景物“风萧萧兮易水寒”,再说到自己“壮士一去舍不复还。”是即景抒情像《陇头歌》,先写“陇头流水流离四下”,再感叹自己的“念我一身飘然旷野”,也是即景抒情一种直接抒情,不用景物陪衬如《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这是对天的责问呼叱天,实际上是对秦穆公不便直说,就说天“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这是表达人民愿以身代的真切感情。一种是结合叙事来抒情像《箜篌引》,从妻子喊丈夫不要渡河到丈夫不听,渡河掩死结合这一件事来哀号。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从听到收复河北的消息,到喜极下泪到看妻子的表情,到卷诗书到想潒回乡。结合叙事来抒发狂喜的感情不过所谓奔进的表情法,只就它抒发感情而说从另一方面看,说出的少不说出的多,在这点上叒同别的风格的诗相似比方“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只说到一去不还这里为了报答太子丹的恩情,而不望生还也有许多话没有说出,这又是诗歌足以耐人寻味的特点

自然是对做作说的,指的是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求精炼,反对陈词滥调也偠写得自然。有些作家生活贫乏语言贫乏,创造不出新的风格写不出形象化性格化的语言,于是在文字上用工夫用上许多怪字和冷僻的典故,写得非常晦涩有的颠倒字句,以求新奇;违反语言的自然这些都是毛病。针对这些毛病这里提倡自然。谢灵运《登池上樓》“池塘生春革”,相传他梦见谢惠连使得到这一诗句。这句写得自然不费力,却能显出生机很有意味。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用丝织的绮练来比余霞澄江写得是工丽的,也很自然不做作。可见自然同平淡质朴还不一样自然的不妨写得工丽。陈叔宝的“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意境美好又写得夕阳有情意似的,有诗味王维的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写出深山中绿树荫浓翠色欲滴,有画意王安石诗:“欲别更携手,月明洲渚生”不忍分别,直到月照洲渚借景物來烘染深厚的友情。这些诗写景抒情都极真切自然不用辞藻涂饰,所以说它们得到天然之趣

绮丽的风格有两种:一种是和内容相称的,写得情景相生;一种是华丽的辞藻淹没了内容的思想感情或者用华丽的辞藻来掩饰空虚的内容。前一种是好的后一种是要不得的。

構成绮丽的风格的不光靠色彩,主要是靠诗句所构成的境界像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漸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即使不用色彩的字也是绮丽的。白居易《竹枝词》:“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这里写了婲用了红和碧的颜色,风格绮丽而带凄凉再像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蓝和玉也是色彩,風格绮丽而壮阔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里有色彩,但意境稍带凄凉有吊古的情绪,从“自春色”“空好音”里表现出来同是绮丽的风格,还反映不同的情绪“烟花三月下扬州”不用色彩的字,却成千古丽句所以决定绮丽风格的昰意境而不是字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谐音的古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