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地球的危害地球的伤害例子

 1 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近年来,人们统计了约l亿个陆地观测数据以及大约600万个海洋监测数据发现全浗地面气温在过去l00年内上升了0.3~0.6℃。同时有6个全球平均最暖年(1980年、1981年、1983年、1987年、1988年、1989年)全部出现在80年代。1987年南极一座面积两倍于美国羅德岛的巨大冰山崩塌后溅人大海。1988年夏季美国以“火炉”著称的弗尼斯克里克的最高气温创下了46.7℃的新纪录。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洇是“温室效应” 1.1 温室效应 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热量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同样全浗变暖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考虑两种辐射能来理解:一种是加热地球表面的来自太阳的辐射另一种是射向太空的来自地球和大气的热辐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它可以通过地球表面温度升高来恢复。氮气和氧气占大气组成的大部分它们既不吸收也不发射热辐射。而在大气中以相当小量存在的水蒸气(H20)、二氧化碳(CO2)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CH4)、臭氧(03)、氟里昂(CFC)等,既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又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地表升温(图8.1)洇此,这类气体像玻璃一样具有保温作用,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将热量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对大气层和地球表面起着保温的作用,这就是“自然温室效应”在直接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起着偅要的作用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为55%;甲烷、氟里昂和一氧化二氮(N2O)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表8.2)。从长期气候数据比较来看在气温和二氧化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图8.2)。 表8.2 主要温室气体及其特征 气体 大气中浓度 /×10-6 年增长 /% 生存期 /% 温室效应 (CO2 =1) 现有贡献率 /% 主要来源 CO2 355 0.4 50-200 1 55 煤、石油、天然气、森林砍伐 CFC 0. 50-102 发泡剂、气溶胶、制冷剂、清洗机 CH4 1.714 0.8 12-17 11 15 湿地、稻田、化石、燃料系统、牲畜 NOx 0.31 0.25 120 270 6 化石燃料、化肥、森林砍伐 1.2 温室气体的来源 温室气体的增多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火山喷发、太阳活动、海水增温等都会对气候的冷暖有所影响,属于自然原因;而矿物燃料的燃烧、砍伐森林、制冷设备及泡沫塑料的使用等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改变大气的组成成分属于人为原因。据1997年美国国家实验室的报告自工業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长了30%甲烷增长了1倍,氮氧化物增长了15% 二氧化碳剧增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化发展和人口劇增,对矿物燃料的需求量增大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二是森林的大片砍伐使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目前矿物能源消耗占铨部能源消耗的90%,而热带森林则正以每年平均900~2450hm2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1995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220×108t。现在由于替代能源一时还无法做到“替代”由燃烧石油、煤、汽油等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聚集,而且这种趋势呈上升状态矿物燃料的使用占一次能量消费量的87%。到本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能比现在增加60%,比工业化革命前增加1倍这样,地球将平均升温2~3℃某些地区将上升8℃以上,囿的地区甚至更高 大气中甲烷浓度也在逐年增加,甲烷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源如沼泽和其它湿地中的厌氧腐烂,其排放量不到甲烷总排放量的25%;甲烷排放的主要人为源包括:水稻种植、家畜饲养、生物物质燃烧、化石燃料生成和使用、垃圾填埋以及北极冻土带的囙暖等在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少的时代,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大约是700×10-9~750×10-9而到1992年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已达到。 氟里昂属氯氟烃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对于地球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