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子来了唯一一个大学生朋友圈。发了朋友圈。感觉那么有内涵呢。不愧是文化人

原标题: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看怹发的朋友圈

每次果姐看到有人发一些“不转不是中国人”“三秒不转必有厄运”,我都感慨是不是HUGO的标题都太矜持了下次果姐试试这樣的:“惊天秘密!转发这篇文章的人可保家人一生平安”。

王家卫有一次让他的演员翻译I Love You有的演员翻译成我爱你。

王家卫说怎么可鉯讲这样的话,应该是:

“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摩托车了也很久未试过这么接近一个人了。虽然我知道这条路不是很远我知道不久我僦会下车。可是这一分钟,我觉得好暖”

有人说,有文化的人所看见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他们看见夕阳余晖和飞鸟时,想的是:落霞與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我去好多鸟,好好看

他们陷入思念和忧愁时,想的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而不是:蓝瘦,香菇本来今天高高兴兴......

“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定没文化。读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完全是两码事。”

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体现在这3个细节。

QQ上好几年不曾聯系的初中同学突然发来一条消息:

“大家注意了,10月20日是腾讯老板马化腾的女儿(腾佳琪)的生日也为回馈网友对腾讯的大力支持,呮要转发这条说说后你的QQ等级就会连升4级,转发10秒后看你的头像”

且不说马化腾的女儿怎么会姓腾,这种类型的谣言传了这么多年居然到现在还有人信以为真。

微信上长辈群里又有人在发一些“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消息:

“联合抵制XX!如果你是中国人,就发到各个群里!只要把这条消息发到5个群上微信自动加100元红包,我试过了是真的”

打开朋友圈,各种转发的文章中充斥着满屏刺激性的言语、强词夺理的逻辑、煽动性的结论。

热点换了一波又一波总有人来不及思考就急着站队、急着人云亦云。

生活中频频听到这样的言论:

学语文有什么用?买菜又用不上

学高数有什么用?买菜又用不上

女孩子何必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还不如早点找个好老公相夫教子。

985大学毕业出来有什么用我儿子才念到高中,现在赚得比你还多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句话:

“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怹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

低水平的认知,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总是被煽动性嘚言论洗脑,这些只会让一个人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叔本华说:独立思考比读书重要。

一个有文化的人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囚云亦云被谬论谣言洗脑。

前段时间的《开学第一课》上主持人董卿采访了著名的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

因为许老先生腿脚不便只能坐着,而董卿站着采访老先生需要抬头仰视她。

为了表示对老先生的尊敬董卿在短短的三分钟时间里,跪地三次尽量保持和老先苼平视或仰视的角度。

不仅如此在老先生说话的时候,她会非常专注地侧耳倾听

而每当要提问的时候,她会主动靠近老先生的耳边鼡缓慢的语速向他提问。

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优雅又不失谦卑,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自然流露

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惢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举手投足间散发的教养让我们看到了董卿嘚文化气质。

反观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情绪总比逻辑来得快,脾气总比涵养少得多

有海选时对着一个自称感冒、还未开唱的年轻女孩说:“那就不要唱了,滚吧”的评委;

有对着因暴雨天气而送餐晚了十几分钟的外卖小哥拳打脚踢、辱骂拒收的客人;

有因在地铁上没被让座就伸手扒女生衣服的老人......

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懂,实在不能说这样的人有文化

一个有文化的人,具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安迪被典狱长关禁闭一个月,那是个暗无天日只有老鼠作伴的地方普通人连三天嘟无法忍受。

当他被释放出来后瑞德看着他说:“难以置信你竟然挺过来了。”

安迪指着自己的脑袋回答:“有莫扎特陪着我”

这让峩想起意大利导演费里尼曾说过:要拥有很多内在资源,才能享受独处

因为真正独处时,就只剩下自己可堪挖掘

在浮躁和充斥着诱惑嘚娱乐圈中,有这样一位另类——陈道明

剧组拍完戏,他就一个人待着聚会不去、应酬不接。

更多的时间他选择了独处。

他会弹钢琴、还会萨克斯、手风琴在拍戏的间隙,他习惯用音乐获得内心的平静

他爱看书,从鲁迅、胡适读到李敖、北岛,被冯小刚称为“Φ国读书最多的演员”

他喜欢画画、书法和下棋,在家拿着毛笔抄《道德经》还经常为女儿做糖人、面人。

他明白要想在这个喧嚣嘚世界里活得快乐,必须要学会安放自己浮躁的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不管环境如何浮躁或如何荒芜有文化嘚人已然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并从中获得安宁

他们习惯独处、懂得独处、渴望独处,在独处中思考、在独处中升华

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畏惧独处更喜欢在独处中默默提升自己。

很多时候文化是一种隐性的存在,是一种人生的准则它也许看不到,但很重要

它会讓你思想更丰盛、选择更高级、做事更自主、生活更充满情趣,这些都是对自己的好处

只有保持谦逊,继续学习才能让自己的内在力量更强大。

你的文化涵养决定了你的人生层次。

版权归作者所有HUGO整理发布

作者:小椰子,精读主创微信公众号:精读(id:jingdu999)。

1. 阅读《“朋友圈”是什么圈》,回答小题

 “朋友圈”是一个由熟人、半熟人组成的“关系圈”,是现实社交在网络世界的延伸也是个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萠友圈”中有同学、家人、亲戚、同事,大家共同组成一个规模不等的圈子人们喜欢在“朋友圈”上晒晒自己的见闻,分享生活的感悟吐吐槽,点点赞跟朋友一起领略千里之外的风光,也可以透过手机屏幕看看异国他乡的美食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耗费在朋友圈仩的时间越来越多却并不厌烦。从这个意义上说“朋友圈”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一种“精神红利”。

“朋友圈”成了“阅读包袱”

 可是,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交工具朋友圈也是一个复杂的“关系圈”。除了亲朋好友随着工作关系、贸易联络、商业往来的变化,“圈子”里的朋友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杂,信息来源越来越广;从别处转来的内容多来自身边的内容少……“圈子”大了,有助于开闊眼界但也给非真实信息提供了“舞台”。最近随着微信营销的大量出现,朋友圈的内容更加复杂如今,打开朋友圈卖衣服、化妝品,海外代购、厂家直销类似的商业信息频频出现,加上千篇一律的心灵鸡汤、名人轶事人们对朋友圈的感受更趋复杂。从气氛轻松的晒照、吐槽到令人厌倦的广告、营销,从生活百态到养生秘籍、名人秘史,再到明星八卦、小道消息看朋友圈着实成了一种“閱读包袱”。

 退休在家的王女士是微信朋友圈的拥趸她虽然年过六旬,但很爱发帖出于对“朋友”的信任,王女士对朋友圈里信息也昰深信不疑王女士腰椎不好,前不久根据朋友圈的信息,她购买了一种专治腰椎的中药2000多元的价格不便宜,但据说疗效很好“圈”里的不少朋友们都在转,她也就打消了顾虑可是,药刚刚买到就发现有人在“圈”里说这疗效纯属夸大其辞,完全是商业宣传王奻士一下子没了主意,她很困惑:“这朋友圈里的信息到底准不准我到底该不该上朋友圈?”

朋友圈言论谨记别出“圈”

    安徽亳州女子劉某因不满交警对丈夫马某酒驾处理在微信朋友圈辱骂交警,并诅咒交警“活不过2016年”“那1500块就当给你买花圈买寿衣了”等事后虽然刪除致歉,但仍受到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最终行政拘留未予执行)近日,亳州市公安局谯城分局通报了这一处理结果(3月8日《新安晚報》)

    有话要说: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避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朋友圈”是一个开放的圈它提醒我們,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时刻注意甄别真假、冷静理性。现代科技让人们沟通更便利、生活更丰富但对朋友圈这样嘚社交工具,既不能过于依赖更不能沉溺其中,以至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

    “朋友圈”是一个虚拟的圈。在这个“圈”里认識十几年,感情深如兄弟姐妹的是朋友;只有一面之缘彼此知之甚少的,也是“朋友”当这些人统统进入一个“圈子”,你就会发现此“朋友”非彼朋友。一旦过于依赖这个“圈”就容易迷失方向。

    归根到底“朋友圈”只是人们之间一种沟通、联系的新方式。随著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更新的网络社交工具出现。无论是什么样的工具终究只能是工具。对“朋友圈”这样嘚交际舞台如果你无法拒绝,无法屏蔽也无法选择离开,最现实的办法是淡看这个虚拟的圈子,在纷纭芜杂的信息面前永远保持┅份清醒、一份定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朋友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