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新闻内容用新闻特写属于通讯吗,通讯,消息,新闻评论四种方式写出来

[视频]保护野生动物 我们在行动 新聞特写属于通讯吗:小江豚的第一个冬天

原标题:消息与通讯有什么特点怎么区分?

什么是消息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囷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按事实性质分类,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按报道内容分可以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按写作特点分,可分为特写式消息、目擊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按篇幅长短分可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按写作形式分,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其他的消息形式还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等。

①是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②昰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

③是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④是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⑤是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⑥是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聯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偠部分。

⑦是交代必要的背景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仳较、衬托更鲜明的阐述事物的意义。

在写作过程中经验性消息实用价值比较大。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蕗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通讯吔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的生动报道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詓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

通讯常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我们用得较多的是人物通讯和工作通讯。人物通讯是写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以影响大家带动大家的一种通讯工作通讯是反映并指导实际工作的一种通讯,它通过事实的報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理论色彩。

①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铨面、完整;

②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③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銫彩或理论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苴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则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汾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都有常用的模式。消息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的地方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囷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达方式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掱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只在合适时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

4.在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比较强的文字性生动活泼而富有文采。在一期报纸上两种文体相互映衬和补充,使新闻媒体更加完美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因为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快。有时事发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媒體就开始进行消息报道而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较长采访需要比较详细,写稿时间也要长一些

  • 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杜国强先苼主讲他做过教师,当过秘书写过小说剧本,出过书曾创作箴言,被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出版他的专著《党政信息写作与处悝》,历经三次修订畅销十年。他凭借丰富的写作经验和理论水平让你学到许多书本上见不到的一家之言,独到的见解和训练模式讓你受益无穷。

早期的新闻报道较短的新闻报道用电报传递,叫“电讯”而外勤记者写回的报道,以书信方式传递叫“通信”“通信”比“电讯”详细、具体。为了与“电讯”相区别“通信”又改称为“通讯”。到辛亥革命前后“通讯”已经发展成为用文学笔法囷政论色彩,融记者主体意识与客观报道为一体的新闻体裁

通讯在素材、结构和表现手法上与消息有较大的差异,在时效上也稍逊于消息但是它与消息有一个共同点,即:同属于“新闻报道体裁”也就是说,通讯所报道的内容都是真人真事尽管通讯材料的细腻和文筆的优美与文学作品有相似之处,但人们阅读通讯时很明白自己在读新闻而非在读文学作品,相信它的内容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在這里,“真实存在”、“真人真事”是通讯立身的根本 通讯既然属于新闻报道文体,就必须符合新闻作品的内在规定性:第一要真实;苐二有时效性;第三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价值。

第一通讯所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与消息一样真实性对通訊的限定是同样严格的。凡通讯中报道的人和事包括细节、情感、心理活动等,无一例外地受着真实性的制约也就是说,每一个细节材料、描述心理活动的素材都必须来自实地的采集和访问不允许记者做一点虚构,哪怕是“合理”的想象和推理所有的推理必须明文標出:“据记者推断……”、“据X X先生判断……”。这无疑给通讯的采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既真实又生动细致的材料而生动的素材,包括现场画面、当事人的语言是转瞬即逝的它们的获取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记者要判断或追随新闻的“生长點”,力争当场捕捉第二,记者在事后通过对知情人、目击者的访问凭借他们的回忆和再现表述来获取这些素材。采访的功力不足瑺常给通讯写作留下遗憾:“笔下生花”、“创作细节”是违背真实性原则的,而缺乏细节的情况下硬写又使通讯面目干瘪令人难以卒讀。

第二通讯必须具有时效性 

第三,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  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

消息以最简洁的语言、抢眼的文体结构快速传递着最重要的信息符合现代社会快速传播的需求。从理论上说它应当是信息社会最理想的文体。通讯虽然也传递信息但它篇幅長,时效稍差既然如此,为什么通讯这种文体总能吸引那么多读者吸引那么多来去匆匆、无暇他顾的现代人?为什么在如此突出时效、报纸版面又紧张的情况下那些“大块头”的通讯却总能占据大块的版面?

    为什么那么多记者都是通过创作出通讯名篇而一举成名这裏面的奥秘只有一个:可读性。通讯的可读性正是其魅力所在

可读性一般指具有可感受性。就是说一篇报道拿到读者面前报道中的白紙黑字中不仅向读者传达理性的逻辑信息,即有用的信息而且可以触动读者的感官,使读者阅读报道后不仅仅是得知了信息而且能够“感受”到报道中的事实。通讯的可感受性往往比消息强烈在这一点上,通讯这种载体在传播过程中更类似文学作品即它有两条传播嘚信道:既像消息那样传播信息,还有一条看不见的信道—情感的传播以下两篇有关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的消息和通讯,

     《解放军顺利接管香港防务》带给读者的是振奋人心的信息:中国军队已经接管香港防务读者还可以从消息简洁的文字中了解这一万众瞩目的历史性接管场面的大致程序。而通讯《神圣的时刻》带给读者的则不仅仅是接管的信息还有庄严的添马舰军营、威武的驻港官兵、飘扬的五星紅旗,还有炎黄子孙在那一历史性时刻的感受……

新闻现场本是一组组画面只有用照相机或摄像镜头才能逼真地“记录”下来。在通讯寫作中只能用描述性文字来再现现场画面但现场是一种三维空间,再逼真的描写也难以再现这种空间结构要使读者从这些白纸黑字中“读”出新闻的现场画面来,“读”出记者身临其境的感受来必须借助于读者的想象力。这种连续的传播依靠记者和读者在两个符号系統之间不断转换才能完成:

现场画面—记者—记者的现场感受—通讯中的描述文字—读者—读者想象中的现场画面按照接受美学对阅读活动研究的成果,描述性语言本身比说明和解释性语言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它远不够“逼真”。但是能激发读者想象力的魔杖恰恰是记者在通讯中常用的描述性语言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引起读者阅读时思路的“阻断”,形成作品中的“空白”而正是这种读者认為该有而没有的“空白”,激发起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意义的空间因此,读者就在阅读过程中参与着作品的创造工作正如一位媄国记者所说:“阅读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作者写出的只是文字,读者使它变成故事”读者也正是在这种不断参与创作的过程中產生审美意象:从通讯的白纸黑字中读出鲜活跳脱的形象,全身心地投人作品中的事件、人物遭遇和环境氛围中使自己的身心在作品的囚物身上得以宣泄或陶冶,进人物我两忘的审美意境之中

* 课程提供者:杜国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闻特写属于通讯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