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没有当你能力还不足够的时候能力强迫别人的时候你有强迫别人那么效果就会相反?当你有当你能力还不足够的时候能力强迫别人的时候

  全文12000多字是一宁心理12年强迫症惢理咨询经验总结,也是对“少数全国认真务实的强迫症咨询师经验”的总结

  全部读完,大约需要80分钟敬请收藏,可分多次读完以烸次读完头脑还有精力玩味为度!

许多迫友关心强迫症最佳治疗方法,求最佳本身可能就是执着的表现,有些朋友什么都要最佳学习朂佳,事业最佳各方面比他人佳,现在有了强迫障碍希望用最佳的方法来扫除障碍,好快快路途坦荡快快通往最佳!

求最佳的态度,给有些朋友带来了不错的学习或工作成绩也给一宁心理带来了更好的心理咨询助人技术,但不利于强迫症的好转

最佳方法,违背《廣告法》法律之所以禁止带“最”字的宣传用语。是因为这样的宣称常与客观事实不相符。

强迫症困扰者首先要学会遵从事实,遵從事实才是捷径!

笔者一宁至2006年以来关注强迫症的心理咨询,2008年开始全职从事强迫症的心理咨询一转眼,12年过去了越专注,时间过嘚越快12年来,专注各疗法在强迫症心理咨询中的运用见证了许多迫友吃药的各种效果,基于这个的事实与观察下面逐一介绍它们是什么,如何展开效果如何。

按照疗法的第一二个字母排序以示平等!

二、心理动力学疗法xin li

四、修心养正疗法xin xin

每一个疗法,都有它对病悝的认识病理。即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过程和原理这是迫友们容易忽视的部分,迫友往往更关心怎么办?什么时候能好这是本末倒置、畏果不畏因的表现。

一位来访者咨询多次后终于感慨到:“之前总问什么时候能好,而不是问为什么不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只有关注与理解病理才能让你不盲目,更踏实不惧反复,更有信心

得了肺炎等生理疾病,或许你可以不关注病理只是听医生嘚话,就可以了但心理困扰或心理疾病不行,必须有自己的理解方能不依赖药物且稳定好转!

本文对病理方面的表述,可能你读起来費力但这样进步更快。

我们知道大多数强迫症、焦虑症,越闲越困扰越忙心情越好,少数严重者忙起来也不行,工作生活简直寸步难移社交恐惧症例外,一个人还好见人才焦虑。总体而言在人们为衣食住行终日忙碌的年代,强迫症、焦虑症难以成为困扰

当苼产力解放了,一大批困扰就如雨后春竹般冒出来而日本生产力解放较早,所以日本人先于中国人有了较多的心理困扰其中,森田正馬就是其中一员,他有很多症状遍寻治疗方法,终无效最终放弃治疗投身学习时,困扰反而好了于是他结合自己的这份经历,总結了森田疗法

随着中国生产力的解放,较多心理困扰也出现了成了医院和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四处搜寻有前辈发现了日本的森田疗法,并翻译相关书籍随后又有其它学者到日本留学,把疗法引进来

森田疗法在中国发展的比西方好,甚至现在比日本还好据说森田療法在后来完善阶段,借助了中国禅学无为思想也就是说,中国佛道文化为它提供了营养。

2、对强迫症病理的主要认识

①性格特点:困扰者们有疑病素质,即敏感多疑常有劣等感,易关注自身感受等“生的欲望”与“死的恐怖”都很强。生的欲望是指希望成功、唏望不落人后等等死的恐怖除了指怕死,还包括害怕失败、害怕一辈子就这么困扰下去了、害怕丢脸等等

一般在备考、婚恋、工作、囚际、生孩子等重大事件上,当事人的性格特点会突显出来表现为不好的感受或行为,比如希望睡觉环境绝对安静,反复检查作业憂虑自身健康,见人紧张发抖等等

而我们生的欲望与死的恐惧,使我们觉得要是这些行为与感受不排除,我的整个人生都不顺了当務之急,就是要把它排除尤其在你得知自己的困扰是强迫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后,知道失眠的危害之后排除之心,更加强烈

而被束缚的恶性循环圈,从此开始了

注意力指向了自己认为不好的事,然后极力排斥结果越排斥,注意力越指向它整个人心情都不好叻,乃至抑郁了完全被束缚、被套住了!

虽然同为所谓的强迫症,但有些朋友现实检验力弱即认为自己的担心就是真的,认为有必要反复检查没有反强迫意愿,也即没有排斥之心则不适合用被束缚机制解释。

①陶冶(完善)性格:强调行动放下完美,培育顺其自嘫的人生态度

②打破束缚:以正常化眼光看待“症状”,所谓的症状其实是正常的不想消除它,同时做你该做的事情去。

4、尤其适匼急性期的指导见效快速。

5、对现实检验力弱者困扰者并不觉得自己的担忧以及强迫行为和思维有多么不正常,因此没有求助意愿當强迫行为和思维实在太影响学习和工作了,才来求助但这时,还是认为自己的担忧是真的这时工作的重点,是想尽办法说服他不要認同自己的担心这时用的办法已经不是森田疗法了,详见第四节修心养正疗法2-①

6、完善性格方面,结合儒释道比较好但对大多数案唎,只有运用心理动力学疗法才能深层次地完善性格。

7、由于性格方面没稳定完善当事人容易反复陷入被束缚的状态。

咨询师结合森畾疗法对你的想法、过去几天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提出建议一次次的促使你放下对症状的执着,协助你看清症状的本质结合你的實际情况,探讨每天应该做什么可以有日记批阅、微信回复、当面或视频交流等形式。

某先生近50岁13年前,为疑病困扰总觉得自己得疒了,忍不住要强迫检查十分痛苦,13年前花重金找Z咨询师咨询,只上了一堂课Z咨询师说:“你什么问题也没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詓吧!”就凭借这一句话,他好了十年这句话为什么这么管用呢?钱付出的越多表明越敬信,你最敬重的老师对你讲的话产生的莋用最大。

这句话打破了他被束缚的恶性循环

但由于性格没有完善,十年后他又陷入了同样的困扰,找Q咨询师咨询可能Q咨询师采用嘚是心理动力学疗法,该先生嫌效果太慢终止了咨询。随后他学习森田疗法相关资料,又相对稳住了症状但可能还是觉得不彻底,於是我在两届全国强迫障碍咨询干预务实论坛上,都遇见他听到了他的经历。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以匿名方式,写下这些

之所以写夲案,是因为案主算是资深强迫症其经历能佐证上面的观点:比如,性格没完善容易反复陷入被束缚机制,反复之间的好转间隙可鉯长达十年。

某女同学被知名医院精神科医师推荐到某咨询师处,采用精神分析也就是心理动力学疗法咨询三月,没有任何起色还鈈如自学森田疗法有效果。但自学也不容易好比自学数理化,也能学到一些但要学透彻,很难

于是找到一宁心理咨询的一凡老师,她说她要找用森田疗法的咨询师其父母抱怨说:“那精神分析,真没一点用”但来访者的观点并不全对,一凡老师实际咨询时以森畾疗法为主,结合了家庭系统治疗并以心理动力学视角理解她的困扰,咨询效果令来访者满意

由弗洛伊德根据他的几例长程心理治疗個案,构建了精神分析理论与方法随后荣格、克莱因、温尼科特等,在他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实践,进一步丰富了精神分析的理论與方法

2、对强迫症病理的主要认识:

在早年发展过程中,在性、亲子关系、自尊等方面的主题遇到了不恰当的对待,因而对性格产生叻影响最终诱发了强迫症症状,下面结合案例介绍三种类型每位困扰者,一般只有其中一个类型哪个对你更有触动,你可能就属于哪个类型

复杂的人类心理,不限于下述三个类型

①你意识层面并不知道的内心冲突,引发了症状

案例A:强迫反复擦地板,在意识层媔上是害怕地板脏,经过数十次心理咨询后发现真正怕的不是地板脏,而是无法容受自己有性欲、乱伦方面的想法(心理动力学案唎要咨询数十次,可能你觉得这太久能否坚持下去,事实上有效的心理咨询,总体上是一种享受对强迫症、焦虑症、社恐咨询,早期以修心养正疗法、森田疗法为主以求正常生活工作。)

案例B:强迫眨眼睛当事人搞不懂自己会什么总是强迫眨眼睛,经过数十次心悝咨询后发现眨眼睛是为了缓解性冲突。

本我有性方面的想法超我认为绝对不可以有性想法,本我和超我冲突激烈自我为了缓解冲突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就以症状的方式来妥协比如擦地板,每擦一次心安一次,由于内心的冲突并没有被看见和化解所以,总觉得怎么也擦不干净又如通过眨眼来遮挡好色之眼,由于并不知道眨眼是为了缓解有好色之眼的羞愧所以强迫眨眼就一直存在着。

当对潜意识的内心冲突有觉察后领悟到了症状的功能,原来是缓解内心冲突的方式就容易松动症状,不再在“强迫与反强迫”之间较劲――(强迫)我觉得还没擦干净还想再擦擦,但一方面(反强迫)我实在不想再擦了,因为已经擦了很久了

接下来,真正要下功夫的昰如何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冲突,如何提高焦虑容受力等自我力量如何提高现实检验力等自我功能,如何发展升华等适宜的防御机制如哬让超我不要太严苛等等。渐渐的症状自然淡去,性格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另外还有恐惧自己是恋童癖、同性恋,亵渎神灵恐惧口沝强迫、余光强迫等,往往也源于上述内心冲突

②潜意识中,恐惧在亲密关系中受伤

案例:害怕艾滋传染,地上有一尖锐的草根都引发“是针头,并扎上了我然后我得艾滋”的灾难联想,灾难联想使人恐惧恐惧趋势当事人检查草根到底是不是草根。更多症状表现此不枚举

经过数十次的心理咨询,发现困扰者真正害怕的其实并不是艾滋,而是担心染上艾滋后会被重要他人抛弃、责骂。这还只昰冰山一角更主要的是,困扰者恐惧关系太亲密后自己会消失,因为自己不敢在关系中表达愤怒只能对他人讨好与言听计从,如果親密的他人有愤怒自己非常受不了。

当有了这些觉察后就容易松动对艾滋的恐惧,转为关注亲密关系中的畏惧心理和回避行为在亲密关系中有力量做自己后,不仅会瓦解症状还完善了性格,提高了驾驭人际关系的能力

③自尊不够,引发了强迫症状

强迫检查案例:正常人把30条信息,输入电脑只需3分钟,但强迫检查者用了10多分钟,因为在这10多分钟里从头再来了几次。为什么要这样呢在意识層面上,是怕信息输错了对他人影响不好。在潜意识层面是害怕自己无能力,无价值心想,连这都做不好

当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后,才能不在强迫检查上较劲而转为从其它角度提高自尊。用强迫检查的方式来获得自尊反而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整天的心情都被強迫与反强迫影响了而那些真正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事项,利于身心健康的习惯却无暇顾及。

更深入详尽的阐述参见《自尊脆弱型強迫症的成因及改善办法》――本文中的改善办法,已经融合了其它疗法不限于心理动力学。

不知道你对上述案例是否看的懂能看懂,说明适合这个疗法不能看懂也是暂时的,在心理咨询中熏习多了就有感觉。

3、心理动力学疗法比较根本,适合巩固期治疗在急性期,虽然不适合单用心理动力学但结合使用,有助于加强疗效疗效体现在:

①在心理咨询干预策略上――作业的布置,咨询用语――紧贴你的类型

②固定的时间、地点设置,注重咨询关系建设渐渐让你获得安全与安定感,以及两个人一起面对困难的力量感与温馨感

4、急性期只用心理动力学,有时候适得其反让困扰更严重。

5、需要较长的咨询时间

6、当前,未知比例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有效经验不足,使得见效较慢少数还无效。这个观察来自一宁心理的来访者,对她/他之前的心理咨询的描述不良效果有:你感觉烸次他只是在听你讲,而他没有说什么或者他说的,总没有打动你的心每次咨询后,感觉平平没有轻松感,你仍然感觉一团迷雾

艏先,注重共情与理解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情感连接非常深入,来访者常常自述咨询师是世界上相对最懂自己的人,几乎没有第二位

然后,根据你的自由联想、梦境、接人待物时的情绪与感觉、你的表情、行为、与咨询师的关系等材料来帮助你看见你的潜意识,當潜意识意识化了内心的动力或愿望,就不再通过症状的方式影响自己其中,根据你的人格特点有的需要侧重探讨来访者在人际关系中的反应和模式,进而改变无意识的给来访者带来困扰的人际模式有的需要侧重满足来访者对被理解、被肯定的需求,进而重塑来访鍺的存在感和自尊感

基于巴普洛夫、斯金纳等人的条件反射实验而发展起来的方法,不重视潜意识重视可观察到的行为。在放松疗法、厌恶疗法、暴露与反应阻止法等行为疗法中后者最适合强迫症的治疗。

害怕生病、传染、脏、谋受损失等灾难联想使人恐惧,恐惧使人有强迫行为或思维

也就是说,强迫检查与确认行为是为了消除恐惧,让自己安心虽然事实真相是安全的,不值忧虑但是,每通过强迫行为或思维确认一次距离事实真相就远一次,也等于逃避了一次想象中的危险逃避越多,对危险的想象空间就越大进而越恐惧,越需要更多的强迫行为或思维去消除乃至到最后,重复行为与思维许多次都得不到安心。

后来在强大的恐惧中,恐惧与念头、行为、物体等建立了连接只要念头、行为、物体一出来,恐惧就出现了

无数强迫症困扰者亲自证明,在那些放纵强迫行为或思维的ㄖ子困扰更加严重,一旦有所节制困扰程度就有下降!

怕什么就见什么,是核心原则

暴露及反应阻止法的关键做法是:阻断强迫行為,或思维以让自己暴露在焦虑之中,直到焦虑的自然消退

笔者在《支持性暴露疗法》一文中谈到,以内在相对有力量的状态去面对所怕的是有效的必要条件,如果面对时的内在力量弱则越面对越害怕。

①文献记载:有些困扰者不会配合暴露及反应阻止法认为暴露太痛苦了。在决心参加该方法的人群中仍有20%的脱落率,全程参加完该方法的人群中约76%保持了显著的疗效。

A、某洁癖者通过暴露及反应阻止法后,在半月时间经历了较高的焦虑,以致与陪同她的妈妈争吵但半月后,获得了显著改善能正常生活,但仍有残余时鈈时想要回避一下,但要坚持不检查也可以。

B、由于行为疗法重行为不重情绪与潜意识,实施该疗法后当事人易有抑郁倾向,或情緒易怒

C、在理论与实践上,与森田疗法略有共同之处比如都要经历焦虑。但根本冲突更大在本文最后专门讨论。

2008年~2014年间一宁在协助强迫症、焦虑症、失眠、社交恐惧困扰者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困扰者存在精气神不足、畏惧逆境、渲染苦难、见解不客观、念头太多且缺少觉察力、心难专注、承受力弱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或加重了困扰。

为了更好的帮助到这类朋友结合一宁自身的体验、中医、儒釋道、协助来访者的经验,总结了修心养正疗法

修心养正,即修正心念以达到养正的目的。正代表正确的见解、正气(充足的精气鉮)、定力、积极的心态等要素。

提出修心养正疗法后许多来访者有兴趣,在学习与体验精神分析、森田疗法、意象对话等疗法后仍嘫觉得修心养正疗法有独特的其它疗法不具备的内容:

①为正见提供指引,但强调在观察中培养正确的见解在观察中培养看清真相的智慧,不可盲信最终要经由自己的观察与验证;②强调克制的功夫和定力的培养;③看到了精气神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并给予提高精气神嘚具体方案;④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着力支撑活着的信心与勇气,经得起挫败;⑤对心跳、失眠、呼吸、头晕、焦躁、抑郁等身心狀态积累了细致入微的调节经验;⑥以缘起性空为视角;⑦以平等心为基本态度;这些作用与特点,大多数是其它流派所没有的为调節有些严重困扰的必要思路,有利于改善停药反应

2、对强迫症的病理认识以及工作办法。

森田疗法一节里谈到有一种强迫症,是现实檢验力弱所致当事人认为自己的担心就是真的,这种情况下要去“为所当为”?很勉强我认为担心的事已迫在眉睫,而且事关重大怎能不管它?因此这时用森田疗法的核心理念――被束缚机制――来指导,不对症用暴露疗法,效果也不好

一宁心理应对这类疑難案例的经验:

A、让来访者把“不认同担心”作为努力的目标。虽然做不到不认同但只要作为一个努力的目标,多多少少都会有进展

B、感觉分不清时,停止分析强行转移注意力,以定力安住在别处同时尽量处于“中正”的状态,而非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

C、維护精气神,许多案例验证了当头脑相对更清晰时,相对更容易做到不认同

D、在有定力、精气神充足的基础上,达到“了了分明”的狀态――向着最高目标做到多少算多少,最高目标是:静则一念不起动则有条不紊。相反就是混沌的状态,杂念很多但不知道自巳正有什么杂念。

E、在了了分明的基础上才能够把恐惧与害怕的状态分离出来,一部分在害怕,另一部分有一个觉醒者,知道自己嘚一部分正在害怕这个知道,等于一宁在《焦虑类困扰的辨证调节法》中谈到的观察性自我有助于让自己稳住不动。同时该工作学習时,尽量专注最终的目的,是要缩小“害怕恐惧”的影响面稳住正常的工作或学习节奏。

F、一部分在害怕另一部分知道正在害怕,这时还涉及到焦虑容受力等自我力量虽然煎熬,但我品味着不希望它快快消失,慢慢的自我力量会增强,不再畏惧焦虑之风!

G、茬《自我力量》一文中就如何发展自我力量, 一宁谈到另一名人类成员协助、安抚,很重要我们心中的内在小孩与6岁以下的小孩,茬情绪消化能力上一样弱小,必须有他人的协助才能顺利走出来,而接受帮助需要我们谦逊。而作为成人的自己往往已经有了面孓、害怕失去等种种防御,这些防御让我们过去能够活下来但另一方面,又阻碍我们现在寻求帮助一直想要一个人努力撑着。许多人矗到非常崩溃才不得不求助。而这时有效改变需要更多时间。

H、需要结合心理动力学探寻潜意识中的缺失或冲突,强烈的冲突和缺夨带来强烈的恐惧与焦虑,能损伤现实检验力

除了上述第H条,其余7条中的关键字:不认同、定力、精气神、了了分明、观察性自我、洎我力量、谦逊是修心养正疗法一直强调的。

在心理动力学中也注重观察性自我。

而定力、精气神、了了分明来源于中医、佛法内觀与正念禅修。

自我力量融合了心理动力学、佛法、一宁个人经验

②对“为所当为”注入活力。

在森田疗法一节中谈到被症状束缚,昰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的原因之一因此,为所当为也就是去做应当做的事情,是重要的方向

但实施起来,常见的困难有

①头脑昏沉、精神疲惫。

②除了熟悉的症状其它都不熟悉,不知道要干什么下班后,除了看手机还是只有看手机。

③去学习或工作专注力弱。

④面对人际不知所措,或没有兴趣只习惯一个人的世界。

⑤抗挫折能力弱稍有行动,就放弃了

有些困扰者没有这些困难,身體强壮乐于社交,充满兴趣学习与工作专注,坚持力好还有除症状之外的目标和理想。他们一旦正确理解自己强迫症了恢复的较赽。

①没精神的通过饮食、作息、进过、站桩等手段培育精气神。

②活在当下于细微处发现喜悦。带着好奇心争取每日新发现。常鼡美的事物滋养自己不渲染苦难,能在逆境中找到办法并行动起来

④人际方面有困难者,容易有社交恐惧或社交焦虑需要在咨询时具体探讨你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过程,从中找到改善点

⑤有些朋友找不到任何兴趣,是因为内心压抑着某个愿望只要这个愿望没实现,對其它任何事情都毫无兴趣。当结合心理动力学把压抑的愿望意识化―也就是在意识层面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围绕这个愿朢结合现实,去协调

上述ABCDEGH,①~⑤是纲要,大多数要点需要以一对一具体指导,再加上你的认真配合必定感同身受,切实受益

囿一类强迫症,可称为执着型强迫症该类困扰者,想要时时保持第一处处不落人后,生活工作一帆风顺伴侣要绝对爱着我……

但现實不可能这样,欲望与现实的冲突引发了强迫症。

这种类型的强迫症适合以儒释道为营养的修心养正疗法,儒释道经典太多太宽泛,不知如何入手当你与一宁老师一对一交流时,老师根据你的反馈循循善诱引用相关经典,则比较容易

数年前,某来访者因为老公說不是绝对的爱着她,引发了她的焦虑和强迫思维当她发现自己像强迫症后,又开始执着强迫症的康复

当时仅用无为的思想,助她獲得了康复逐渐引导其看到,自己所谓的强迫症其实是一场空,如果没有对爱的绝对执着就没有所谓的强迫症。对绝对的被爱试著放下,当然放下并不等于老公就不爱自己了。

执着型强迫症相关文章:《有时候不能顺其自然,是因为太崇拜个人主观能动性!》

昰否吃药吃何种药,由你和精神科医师决定这里仅根据大量尚未建立咨询关系的求助者、已经与一宁心理建立了咨询关系的来访者反饋,列举现状:

有刚吃药不久就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症状仍存在但几乎没影响。

有的吃了三年以上的舍曲林等精神类药粅问题仍然影响着正常生活。

有些朋友严重到药物与电击疗法相结合,都控制不住但后来,通过一宁心理咨询好转了一般的心理咨询没有这种效果,修心养正疗法利于稳定情绪配合的好,功效如药

可能也有通过药物彻底好转的案例,但至今没听说过可能是好轉者不会再四处求助了,以致我们没机会听到反馈的缘故

总体看来,欲稳定好转不得不心理咨询(与有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吃药昰暂时的办法虽为暂时的办法,但对有些朋友也有必要

对从未吃药,正在犹豫心理咨询还是药物的朋友我们建议,①先进行心理咨詢如果超过10次,还稳不住症状就配合吃药。这样做有个好处如果心理咨询起效了,就可以避免有些朋友可能存在的停药反应②如果你处于考试等紧急关头,可以同步药物和心理咨询以免错过时机,但要注意平常心处至急之事愈宜缓。③如果您是备孕者、孕妇、茬哺乳期则只有进行密集的心理咨询――与有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

荣格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发展了分析心理学,朱建军在精神分析嘚基础上与同道一起,创立了意象对话后与同道分离,在大量做个案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与发展意象对话,期间发现意象对话与分析心理学理念,有许多不谋而合但意象对话对分析心理学,有进一步的发展

2、对强迫症的病理认识

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侧面,每一个性格侧面就相当于不同的我每一个人内心都有许多个不同的我。心理困扰常常是因为某一个我有待改善或两个我之间的有冲突。这个“我”这意象对话里,称为子人格也即是说,每一个人内心都有许多个不同的子人格

当我们心中那个弱小的子人格出场时,我们感箌害怕当我们心中那个有智慧有力量的子人格出场时,我们无所畏惧

同时,每一个子人格都对应着一个意象。意象与梦差不多是潛意识的语言。

意象=子人格=情感=行为(包括强迫行为强迫思维),紧密相联意象能改变,行为也跟着改变

每次都要先引导来访者合眼与放松(浅催眠状态),然后用各种引导语引导来访者出现出现意象然后再通过面对、陪伴、对话、调用等方式转化意象。

4、意象对話是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两者可以相互借鉴一般的精神分析,初始访谈都需要4次而借助意象对话,有时候可以缩短探寻时间较快找到核心问题。

5、有好几个案例当事人在意识层面上,知道要对症状顺其自然但实际情绪和行为,并没有顺其自然使得继续困扰。通过意象对话在意象的层面,觉察到潜意识层面并没有顺其自然有了这个发现后,当事人就能真正顺其自然了困擾也跟着得到化解。

6、有些朋友接受意象对话需要一个过程,要么一开始逻辑思维总是太强出不了意象,要么对出现的意象的科学性歭怀疑但有些朋友,上路很快首次运用即能有丰富的意象,再经过几次体会即能对自己性格特点以及与症状之间的关系,有明晰的紦握与领会并因此作出有利于自己康复的行动。

7、当多次接受意象对话式的咨询后以后可以自己引导自己呈现意象,然后自我心理调節

   你可能还看到过其它治疗强迫症的方法。他们要么无效;要么就与上述某个疗法内涵相同只是换了不同的名字;要么还处于发展的鈈太清晰的阶段;要么,不是主流不太适合大多数强迫症困扰者;要么,是笔者寡闻或者偏见

   家庭系统治疗,少数朋友要考虑从这个角度干预尤其是16岁以下的还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父母也参与到咨询中来效果更好。对于有些成人从家庭系统的角度理解来访鍺,排除可能存在的边界不清很有必要。但总体而言强迫症的治疗,家庭系统治疗适用于少数情况

   正念疗法,一宁最早在2009年开始将の用之于强迫症咨询目前纳入到修心养正疗法中了。

   日本内观疗法不同于小乘佛教内观禅修,前者要求困扰者持续反思他人对自己的付出、自己对他人填的麻烦自己对他人的付出。这种方法也不适合大多数强迫症困扰者

辨证,即根据你的“早年经历、第一次出现困擾的外在环境与内心想法、当前的心理状态、在什么情况下会更严重、什么情况下会减轻、你的意象、梦境、你带给心理咨询师的感受、伱的学习工作情况、困扰时间的长短、人际关系情况”等多种材料辨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强迫症,实质是在探求“你困扰形成的真正原因昰什么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根据一宁心理这么多年的咨询案例,归纳总结了如下十大类型涵盖了绝大部分情况,每个人都是独特嘚也许这些还是不足以概括你的实际情况,需在多次的倾听与理解中洞见

大多数困扰者爱从症状表现的角度找归属,比如我是强迫性穷思竭虑、我是洁癖、我是恐艾强迫、我是检查类强迫、我是跟你一样是口水强迫,我是余光强迫等等但你的这个喜爱,并不能带给伱多少帮助因为同一个症状的内在原因,可能截然不同因此适合张三的理法,可能不适合你

鉴于许多人都在谈强迫症如何治疗,稍微走出困扰的困扰者也在谈如何治疗,笔者发现受经验局限,许多人谈的办法只适合部分人。

强迫症就像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感冒,不能都用麻黄汤呢风热感冒遇麻黄,加重病情喉咙更加溃烂。

强迫症也一样啊对弱小型实施精神分析,只会更严重对死亡恐懼与疑病观念型实施暴露疗法,有变成抑郁的过患

2018年春,笔者在尝试按强迫症的特点进行分门别类,比起去年分类更加清晰,如下:

①执着型:指什么都想要非要不可。

本我超我冲突型:一个我想要但另一个我觉得不应该。

关系型:包含如下4小类:

A、严苛超峩型:严格要求自己做好人怀疑自己触犯了法律,亵渎了神灵等

B、被害型:总觉得别人会看不起自己,会攻击自己社交恐惧与焦虑Φ多见。

C、失去边界型:承担了太多的家庭责任易让朋友占自己便宜。

D、退行型:面对困难不愿长大,想要持久被照顾

自尊脆弱型:低价值感,怕被批评

死亡恐惧与疑病观念型:例如,怕自己或者家人出车祸或者生病而不得不检查。

被束缚型:越希望摆脱越摆脱不了。

认同害怕型:指现实检验力弱认为害怕就是真的。

活力与兴趣缺失型:指除了熟悉的症状、必须干的学习工作刷掱机,就没其它兴趣

弱小型:凝聚力、定力、自我力量都弱。具体含义参见《焦虑类困扰辨证调节法》

条件反射型:行为疗法起源于条件反射实验,故取名条件反射型害怕同某个刺激物连接起来,只要刺激物乃至相似刺激物一出现就害怕了。

心理是抽象之物並不那么好辨证,不是买菜那么简单你觉得不好辨别,十分正常对有的类型,也要经过多次交流后才能准确把握,根据来访者呈现嘚最新材料不断修正之前的判断,直到确信无疑经得起实践验证。

上述分类与2018年写的《强迫症的辨证论治法》,有许多不同创新鈈易,2018年的分类有很多不合理。对已看过的朋友做一些解释:

①鉴于缺损型不通俗,改名为:死亡恐惧疑病与疑病观念型

②弱小型嘚内涵有所变化。将原来的强迫行为与恐惧变成了条件反射型。

③将排斥型更名为执着型

④取消压抑型,因为大多数类型其实都是很壓抑的

下面用表格的形式归类和排序,帮助你更好的认识最新分类这是笔者在静思中突然出现的灵感,新发现带给了笔者喜悦

从前排到底排,依次较严重;自救越有难度;困扰的形成时间越早早到1岁前。需要的咨询时间越久

本列类型,严重程度不分先后

左列类型,一定合并本列的一个或几个类型

论治,是指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改变方法,见下表:

修心养正疗法森田疗法

3、疗法之间嘚冲突和融合

每个疗法有它自己的理念和方法,能帮助部分困扰者走出困扰是它持续存在的原因。但在具体运用时各疗法之间又有一些冲突。比如精神分析流派不给来访者布置咨询后作业咨询师主要只作为一面镜子存在,不断帮助来访者看见而行为疗法,意象对话療法都会给来访者布置作业,等等

融合,即按照一些原则把各个疗法有机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改变效果避免“多了反而更乱”嘚局面。从修心养正疗法一节中你已看到,修心养正疗法本身就融合了其它流派与森田疗法连接很紧密,修心养正发展了为所当为嘚内涵,心理动力学完善性格很深入,对现实检验力弱这一疑难问题修心养正提出了系统的应对办法。

笔者提出辨证论治原则即是偅要的融合原则,根据不同困扰者的人格特征采用不同的疗法,根据同一困扰者每周的最新情况采用不同的疗法。

例如:每一个社交恐惧困扰者面对与暴露都是必经路线,某来访者为了改变社交恐惧采用暴露与面对的思路,他发现鼓足勇气持续面对后,是好转了(暴露疗法

但隔一段时间,遇见原来的人还是害怕。由此咨询开始侧重关注与修正他内心的感受,以不把过去他人带给他的负面體验当成当下对面这个人的反应(心理动力学疗法)。之前明明已经熟悉了的不害怕的人为什么隔一段时间再见,又害怕呢因为潜意识里的负面体验又卷入了,并淹没了他对当下这个人的判断

但咨询几次之后,发现他越关注内在感受越束缚。由此开始用意象对話疗法,该疗法中有个“外向任务法”技术,即去关注别人的性格特点等任何现象这个技术,与森田疗法的“为所当为”不谋而合,但更具体来访者实施外向任务法一周后,困扰显著改善

前面的暴露疗法,并没有白做以后还是需要暴露与面对,改变就像投石问蕗一步一步,达到目的地心理动力学疗法也没有白做,以后还是要关注内心感受以避免当下被内心感受污染。

(社交恐惧、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常常交织在一起,改变方法有共同之处当然,也有很多不同所以在这里引用社交恐惧的例子,仍然符合本文主题)

如何才能更好的融合这是新手心理咨询师应当关注的难题,需结合咨询师的具体案例具体讨论。而本文是针对困扰者的故不深入介绍。

暴露及反应阻止法与森田疗法的冲突

在第十届国际森田疗法大会E分会场,五位以上的森田疗法专家50人以上的参会人员,围绕┅例严重强迫症案例展开督导:

上图由一宁亲自拍摄因认真倾听,顾不上选角度照片比实际暗

本案已在四川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治療近四年,先是服用盐酸舍曲林三年多后住院半月多,住院期间采用电击治疗、药物治疗(来士普、氯米帕明、帕罗西汀、奥氮平、丙戊酸镁)、心理辅导,不见好转病情反而加重。

症状主要表现有:洗脸、刷牙、洗澡、大小便时间长达一小时左右外出走路怕粪便,吃饭怕汤汤水水沾手、强迫回忆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胜枚举

督导核心思想是,关注焦点如何慢慢转向症状之外的正常生活上以打破束缚机制。

鉴于困扰者的正常生活全部被症状包围了,现场的精神科医师参会者也是行为疗法的推崇者,提出反对意见了:认为应該采用激进的暴露与反应阻断法以让困扰者的生活空间更大。

简言之:森田疗法努力引导困扰者关注症状之外的生活达到不治而治的目的,认为行为疗法与药物疗法没有差别都是在关注症状。暴露与反应阻断法关注的焦点却在症状上――阻断强迫行为与思维以经受焦虑。

这个矛盾似乎不可调和大会现场争议无结果。

对此冲突一宁基于10多年来的实践观察,认为以“森田疗法结合心理动力学、修心養正疗法”为主以行为疗法或药物为辅,最利于困扰的解除!

在某次网络森田疗法团体案例督导上已退休的森田疗法专家兼精神科医師路院长谈到药物疗法。

神经症不同于精神分裂症不需要长期吃药,必须把心理疗法放第一位药物是辅助,用量要少用于解决短暂性焦虑,待神经递质改变了随时降低或不用了。然后靠各种自然疗法为主有时候困扰又厉害了,再药物辅助下心理疗法仍然不变。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

暴露及反应阻断法也一样,有时候必须用它,我们看到很多来访者保持克制后,强迫行为明显好多叻一旦放纵,正常生活都没法坚持了但是,不要忘了主要目标是像正常人一样,不断丰盛与完善自己最终让症状慢慢淡去。

好比Φ美关系美国要来找事,我们的底线不退让但我们95%以上的精力,用在发展经济上发展经济,有千头万绪的工作要做

暴露及反应阻斷法与“森田疗法、修心养正、心理动力学”对你精神注意力的占比,也是5%~20% / 95%~80%比较利于改变。

笔者在《自尊脆弱型强迫症的形成原因及改善办法》中谈到:暴露需要把握两点原则:

经常布置了行动要点……

但不要忘了前述的“正常化”过度的反复的强调暴露,就容易失去“为所当为”这个重心精神注意力还是聚焦在外貌这个单一的维度上了。要以平常心去暴露暴露多少算多少。

有任何疑惑欢迎垂询筆者一宁,QQ与微信同号  验证消息,强迫

上个周末带着孩子去闺蜜家里住叻两天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那天晚上闺蜜给孩子洗脸的时候我发现小家伙特别有自己的想法洗脸的时候一定要先洗脸,再洗掱然后洗屁股,最后换一盆水再洗脚这整个过程中必须妈妈一个人帮她完成,其他人都不能插手的

我看着闺蜜忙前忙后的,忍不住咑趣道:“你们家这熊孩子还挺有一股子领导风范啊一步一步要做什么都规划地这么清楚。”

闺蜜苦笑道:“你是不知道这孩子小小姩纪就要求特别多,跟强迫症一样错了一点都不行。”

我大笑道:“这不是强迫症是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你应该高兴才对”

闺蜜┅头雾水,秩序感是什么还有我为什么要高兴?

蒙台梭利认为秩序敏感期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了,并且持续到四岁

这是幼儿嘚一种内部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

一个是内在秩序比如孩子移动自己的手拿到某种东西,这个动作被大腦感知了就留在了记忆里。

另一个是外在秩序这种秩序属于儿童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比如把东西放在他认为应该摆放的地方

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孩子从出生一两个月之后就开始表现出了一些秩序感了

我们经常会和刚出生的小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不断地重复用手遮住脸然后打开,每一次都能逗得宝宝笑起来这就是孩子的秩序感得到了满足的表现。

因为我们每一次打开手之后脸都是在同一个哋方出现在孩子眼前,孩子的秩序感得到了满足自然就笑了。

2-4岁是培养孩子秩序感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就很难弥补回来

秩序给孩孓带来安全感。

孩子追求的秩序和大人不同固有的程序被打乱,大人顶多觉得不舒服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会刺激他们产生不安、焦慮等情绪给孩子的内心带来痛苦。

在孩子看来世界是以不变的秩序而存在的,在这样有序的环境中生活孩子会觉得自己有安全感。

外在的秩序影响孩子的思维

孩子们需要通过对外部环境的观察、触摸等,将这些感受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然后建立起内在的秩序。

如果孩子的成长环境比较乱或者大人做事没有条理、头绪,孩子长大后很容易丢三落四做事情也东一下西一下的。

童年的秩序感影响孩子的素质

孩子小的时候维护秩序的行为会让家长觉得很头痛,但是顺应孩子的需求发展后可以培养出孩子很多好习惯,比如绿燈才能过马路垃圾必须扔进垃圾桶,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去等等

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秩序感

1、让孩子参与到环境布置中

鼓励孩子参與家居布置、挑选装饰物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激发孩子主动发展秩序感的重要途径。

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布置中可以让孩子有归属感和荿就感也能让孩子更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

2、重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

很多家长会以为孩子小,不懂规矩没关系上学了就懂了。如果家长一直秉持着这样的想法教育孩子那么很可能会错过帮孩子树立规则的最佳时机。

秩序敏感期与规则意识养成是密不可分的家长應该抓住时机,把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放到首位而且规则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孩子面对不同的规则时会不知所措

3、帮孩子淛定有序的生活作息制度

帮孩子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规定孩子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散步、几点看书、几点上床睡觉让孩子按照这样的作息时间生活。

合理的作息时间不仅能够保证孩子获得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也能够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从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在秩序反复实现时,孩子的行动能力和独立能力也会更强

孩子很容易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不然孟母吔不会搬三次家了

家长要把家里的所有物品都分类摆放整齐,使用完后也放回原来的地方保持家里干净整洁。妈妈也要教会孩子归置粅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收拾自己的玩具,并放到某一个地方去

这样给孩子营造出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建立他内心的秩序。

5、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有的时候孩子自己动手收拾玩具、穿衣服、吃饭等,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出孩子的秩序感还有一些能够培养孩子動手能力的玩具也可以让孩子多尝试,如积木、拼图等

1、给孩子一个稳定、有序的环境

家长要保持家里的摆设长期内相对稳定不变,孩孓使用的碗和生活用品没有必要的话也尽量不要经常改变

实在要发生改变的话,要提前和孩子说并给孩子一点时间去接受这件事情,仳如给孩子换一个新的碗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挑选,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新碗

如果家长贸然破坏秩序,孩子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表现为焦虑和哭闹。

孩子秩序敏感期到来时我们应该尽量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尽可能提供给孩子一个有秩序的环境。

孩子会因为良恏的秩序而感到高兴也会因为秩序错乱而愤怒、发脾气。

比如我们家孩子她经常看到他爸爸坐在长沙发的右端,因此她认为的秩序僦是爸爸坐在右边,并且那个位置只能爸爸坐

有一次她爸爸坐在离落地台灯近的单人沙发上,她就使劲地扯她爸爸的袖子要把让她爸爸坐回长沙发的右端,我们看了都觉得哭笑不得

对于正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很快就能发现物品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且要求归回原位,如果大人不理解孩子的想法让秩序继续错乱下去,孩子就会哭闹这也不利于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3、维护孩子的心理环境

这个是最难做到的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最重要的。

稳定的家庭环境和家人平和的情绪有利于培养孩子自身的秩序感

如果落实到具体嘚生活中则表现为谁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谁负责孩子的娱乐活动父母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孩子都能感受得到并且记在脑海里,內化成自己的秩序

秩序感是孩子生命的一种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真正的快乐。

秩序感是每个孩子与身俱来的礼物如果家長随意破坏孩子的秩序感,不夸张的说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而很多家长很容易就忽略掉了这些

当孩子想要维护自己想要的秩序时,家长不妨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这对孩子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你能力还不足够的时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