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的电子书PDF PDF版本 谢谢

原标题:国际法开山始祖格劳秀斯及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法》

本文来源:《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本文作者:(美)D.J.Hill

国际法开山始祖格劳秀斯及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法》

格老秀斯的伟大著作《战争与和平法》(De Jure Belli ac Pacis)并非凭借着经典作品通常所体现出的写作风格而被列入通用经典學术丛书系列。该书修辞欠佳推理繁琐,表达晦涩因此,人们难以将其视为一部雅作

然而,尽管该书有上述外部的缺陷它仍然是幾百年来人类劳动成果中少数几部著名的天才作品之一。它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步伐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如果不是从文学作品的专业意义上苛刻要求那么,格老秀斯的这部杰作是相当高级和宏伟的——它是一个超越了无理的冲动、野蛮的习性的极富智慧的巨大成功咜的出版标志着主权国家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从此人类摆脱了难以驾驭的混乱状态和丧失理智的冲突它创造了一个明确的原理体系,這个体系照亮了国家及其国民争取和平、达成谅解一致的道路

国与国之间应和平相处的观念(现在已经被公认为整个人类的观念,尽管離它的真正实现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如果是可能实现的话,那也要经历一个艰难和漫长的过程所有以往的经验都显示出实现这一观念是多么的困难,因为战争是历史上我们所最常见的社会现象

在古代希腊城邦国家时代,当时的国与国之间也曾试图建立少数临时联盟和联邦,但是这种努力是如此微弱和不起作用因而和平的局面是非常短暂的。城邦之间那种一触即发的激情和愤怒不时就导向了战爭。即使在那些具有高度文明的希腊民族之间由种族、语言和宗教所形成的共同体,也未能促成一个统一的希腊国家的建立最后,亚曆山大大帝[1]以其军事天才用占优势的武力,通过不可抗拒的征服逐步摧毁了松散的希腊帝国。

罗马帝国几乎完成了整个欧洲的政治联匼并将欧、亚、非三个大陆的大部分领土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但军事力量的腐败逐步导致了帝国的分崩离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聑曼各蛮族王国之间烽烟再起而法兰克王国在这些战争中逐步取得了胜利,查理曼[2]以其军事实力在欧洲恢复了罗马式的和平(Pax Romana)

但是,分裂的势力再次占据了上风神圣罗马帝国在恢复古代罗马帝国的霸权方面从来没有成功过。这样一个能够统辖各个邦国国王和公爵,调和他们之间的争吵保护其和平秩序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梦想,最终彻底破灭了在每一个大的君主国(它们业已摧毁或正在摧毀着神圣罗马帝国的统一的支配权),特别是在法国、英国、荷兰和德意志诸邦国就宗教问题而爆发的持续不断的内部争斗,使对外战爭变得愈加激烈和充满破坏力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648年因《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签署而使欧洲得以重新组合为止。

正是在这些战争之中格老秀斯来到了人间。他亲身经历了自己的国家所经历的血与火的洗劫亲眼目睹了整个欧洲因“30年战争”[3]的可怕搏斗而被撕裂。在这場战争中格老秀斯创作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其结论对处理战争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此时,原来的神圣罗马帝国早已解体几乎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支配力量的空壳子。教会也已经分裂和衰落在任何地方都已经看不到一个国际性的权威组织。在现有制度受到總体毁坏的状态中格老秀斯试图寻找一种能够指导并处理战争问题的伟大原则。

环顾周围世界因战争而遭受了巨大的浩劫,各国之间彼此敌对长时间建立起来的依赖关系已完全破碎,人们的愤怒和怨恨正在破坏着养育他们的国家自身但是,格老秀斯也看到了欧洲曾經拥有过的一种共同的约束一个往昔联合的遗迹——这是一种人类的理智(human mind)。因此他深切地意识到,他必须创建一个调整各国之间關系的法律体系

从历史角度正确地说,直到格老秀斯将其思想表述出来为止欧洲尚无系统的国际法。当然其他学者曾先于他接触到叻各个国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某个领域,但尚无一人能象格老秀斯那样对国际法作出完整的论述最早试图系统表述国际习惯法的昰一批早期海事法典。它们是从11世纪末至16世纪末随着商业交往的不断扩大而得以产生的如由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的商人们编纂的《奥列隆法典》(Jugemensd’Oleron),该法典因荷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支持而得以以其他名称再版14世纪中叶前后,一部更为精致的法典《康梭拉多海事法典》(The Consolato del Mare)在巴塞罗那面世并迅速获得了各主要海洋国家的商人们的认可。因此国际法这个新生儿是在商业的摇篮中来到了人世,并开始叻其生命的第一声啼哭

与此同时,教会常常会接受战争中的世俗国家的委托出任使节执行媾和的任务。这种使节也就顺理成章地成為了国际关系法的最早阐述者。事实上正是在教会神学家那里,我们发现了这一领域里的最初的研究者早在1564年,一位西班牙神学家瓦斯鸠兹(Vasquez)就设想在一批自由国家中通过“自然法和万民法”(jus naturale et gentium)来规范彼此的相互权利而不是由帝国的或教会的某个世界性权威来作絀规定。

1612年萨乌雷兹(Saurez)指出,各个国家的惯例(usages)已经上升为某种习惯法并明确地描述了一种由通用的法律原则所规范的互相依赖嘚国家所组成的社会。15世纪末16世纪初国与国之间进一步出现了一系列必须处理的新情况,它使法学研究突破了传统的范围从而很自然哋产生了一个职业的国际法学家阶层。

在该时期的国际法学家之中阿亚拉(Balthazar Ayala)这位于1584年去世的西班牙国际法学家,以历史法学的精神茬他的《战争冲突法》(DeJ ure et Officiis Belli)一书中,专门就战争问题作了论述德国法学家布鲁努斯(Conrad Brunus),在他于1548年出版的《外交官论》(De Legationibus)一书中专門就外交使节的权利义务作了阐述。

而在这些法学家之中最为卓越者就是牛津大学讲师、意大利法理学教授阿尔柏利克斯?贞提利斯(Al-bericus Gentilis),[4]他学术功底深厚富有创新能力,于1583年和1589年分别出版了《外交官论》(DeLegationibus)和《战争法论》(De Jure Belli)两本巨著  三、格老秀斯的生活與人品

格老秀斯名字的拉丁文拼写Hugo Grotius是最为人们所知晓的。而在荷兰他则被称为Hugo de Groot。作为博学者与司法官世家的后裔格老秀斯于1583年4月出生於德尔夫特(Delft)。关于他的家庭的历史已经由德布里尼(De Burigny)在其《格老秀斯传》(Vie de Grotius该书于1754年用法语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一书,以及沃斯特曼奥叶恩(Vorsterman Oyen)在其《格老秀斯与他的子孙们》(Hugode Groot en Zijn Geslacht,该书作为送给格老秀斯后裔的一份重礼于1883年在阿姆斯特丹用荷兰语出版)一书中作叻详细介绍

格老秀斯的祖先,是一位法国绅士名字叫让?高耐(Jean Cornets)他于1402年移居荷兰。他的后裔考耐留斯高耐(Cornelius Cornets),娶了德尔夫特市长的女儿为妻子为了使市长家族所获得的荣誉永久存在,这一婚姻所生子女都被授予了其母系家族的名字

考耐留斯·高耐的荷兰岳父名叫狄尔克?冯?克拉叶恩伯格·得·格老特(Dirk van Kraayenburg de Groot),因此这些子女们的母系名字就是得?格老特(de Groot)意思是“伟大的”。这个名字被認为是在距当时400年前的其母系祖先对自己的祖国荷兰所作出贡献因而被授予的荣誉称号

考耐留斯·高耐与其荷兰妻子所生的胡果?得格咾特(HugodeGroot),因在希腊文、拉丁文和希伯来文方面的造诣以及五次出任其所在市的市长而引人注目他的大儿子考耐留斯(Cornelius),是一位卓越嘚语言学家和数学家在法国学习法律后,他回到祖国担任了高级公务员后来成为一名法学教授,并数次出任莱顿(Leyden)大学校长

另一位儿子约翰·得·格老特(John de Groot),即格老秀斯的父亲跟着著名学者利普秀斯(Lipsius)学习。每当提及这位得意门生时利普秀斯总是对其赞赏囿加。约翰得?格老特也曾四次出任德尔夫特市长并担任莱顿大学的理事长。这些履历给他带来了很高的荣誉和社会地位

早在少年時代,格老秀斯就显示出了多方面的非凡的才能8岁时,他就用拉丁文创作了诗歌表现出了他所具有的诗人的天赋。12岁时他考入了大學,有幸成为著名学者约瑟夫斯卡利泽(Joseph Scaliger)的得意弟子,在学习和研究上得到了最好的指导15岁时,格老秀斯用拉丁文撰写的哲学和法悝学论文在答辩时赢得了一片喝采声他作为博学多才的神童名声远播四方。许多著名学者都惊叹他们从未见到过如此有才气的年轻人

1600姩,在格老秀斯只有17岁时他就被允准执行律师业务。此时他的名字已经为国外学术界所知晓。于是这位富有朝气的神童作为荷兰特使陪同荷兰省议会议长奥尔登巴内费尔特(Grand Pensionary,John of Oldenbarne-veld)[5]访问法国在那里,他受到了亨利四世[6]的召见亨利对他大加赞赏,并将镶有自己肖像的金头饰赠送给他亲切地称他为“荷兰的奇迹”。在法国期间格老秀斯获得了奥尔良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

1609年格老秀斯与玛丽?冯雷格斯堡(Marie van Reigersberg,)喜结连理俩人互敬互爱,忠贞不渝此时,格老秀斯已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他被任命为荷兰政府的国史编纂官,以及荷兰和西兰(Zeeland)两个地区的总检察长(Advocate-General)

与此同时,格老秀斯开始了《海洋自由论》(MareLibrum)一书的写作在该书中,他倡导海洋的自由以忣自己国家的海事权利以反对葡萄牙人禁止其他国家在东部海域进行商业贸易的狂妄自大的要求。这本论著因塞尔登于1635年所写的《海洋閉锁论》(Mare Clausum)一书的回应而成为国际法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品随后,格老秀斯的写作兴趣转到了荷兰的历史上他将大量时间花费在了《独立战争的编年史》(Annals of the War of Independe-nce)一书上面。

1613年通过进入政界,格老秀斯进一步提升了其作为诗人、法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社会知名度他被任命为鹿特丹市市长(Pensionary[7]ofRotterdam)。在接受这一职务时格老秀斯提出了一个条件,即不得违反他本人的意愿而予以免职在此期间,他作为荷兰外茭使团的一员访问了英国并会见了法国著名学者卡索邦(Isaac Casaubon)。[8]后者在一封给海因修斯(Daniěl Heinsius)的信中激动地说:“我无法形容当我与伟大嘚格老秀斯会面时是多么的幸福!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我对此人已早有耳闻!但只有那些能够见其面闻其声之人才能真正充分品味箌他的罕见的卓越和非凡的天才!他最吸引人的魅力就是两个字:‘笃实’!”

正当格老秀斯春风得意之时,不幸也开始降临到这位正直嘚学者身上由于在工作和个人私交方面与奥尔登巴内费尔特议长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格老秀斯注定要与这位不幸[9]的爱国主义者共同承受恶运——统治荷兰的奥伦治家族的莫理斯(Maurice)[10]以这两位盟友曾为宗教自由主义辩护而对其予以残酷镇压:他们俩被剥夺公权并被移茭司法机关处罚。如同鼓吹和平的第一位使者所必定会遭受到的恶运一样他们俩不久就被宣告判处死刑。受到奥伦治家族极端憎恨的奥爾登巴内费尔特首先于1619年5月12日被执行了死刑而格老秀斯因为年轻且性格比较宽厚,加上他对莫理斯的冒犯要稍微轻一些所以在6天之后被判决为终身监禁。1619年6月6日他被关入劳埃弗斯汀(Loevestein)监狱。

开始格老秀斯所受到的管制非常严格。但不久他的温和与顺从的态度就贏得了监狱看守的尊敬和好感。就格老秀斯而言他利用此机会抓紧时间整理素材,撰写著作最后,在他妻子提出她愿意入狱与丈夫生活在一起的要求时他被允许和妻子见面。面对着这位勤奋的囚犯和与其相濡以沫的爱侣监狱看守已不再怀疑他们会产生逃跑的念头。

裝满着书的笨重的箱子在监狱进进出出既给这位勤奋的学者传递着创作的资料,也给他带来了定期的心理的安慰在狱中,格老秀斯撰寫了一篇论述基督教的信仰的真理的论文一本为他的小孩所编写的简明基督教知识手册,一本关于荷兰法的摘要以及其他一些试图转迻或减轻因长时间坐狱而产生的痛苦与疲惫的作品,借以打发日子最后,直到有一天他的妻子玛丽找准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秘密地將格老秀斯装入一个运送书籍的大箱子中由两名可靠的仆人运出了监狱。

在沿着监狱的石阶缓缓而下的过程中那两名仆人一边紧张地關注着因装着一位阿米尼乌斯教徒[11]而显得极为沉重的箱子,一边踩着重重的步子但格老秀斯夫人却轻松地戏称:如果有人真的持有怀疑,就说里面装的是阿米尼乌斯教的书籍于是,他们平安地出了监狱接着,这位伟大的法学家就被装在箱子中安全地运到了小城格尔科姆(Gorcum)由一位可靠的朋友予以照料。在那里格老秀斯化装成一位泥瓦匠,迅速前往比利时的安特卫普(Antwerp)从安特卫普,他又潜往法國1621年4月,格老秀斯进入法国国境并在该年10月,与其忠贞的妻子在巴黎会合

监禁的痛苦生活,现在因离乡背井之凄惨而变得更加雪上加霜格老秀斯不仅被荷兰政府所驱逐,而且在经济上也陷入了赤贫之中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披露了他在这一段时间中精神上的痛苦

泹不久,巴黎的生活有了改善一位慷慨的法国人昂里·得·梅姆(Henride Même)将其在巴拉尼(Balagni)乡下的一幢房子,按照格老秀斯的喜好作了装飾布置后让其居住同时,格老秀斯在这里也获得了由路易十三[12]提供给他的一笔生活年金尽管这笔年金的支付常常是不稳定的、拖欠的,但格老秀斯籍此于1623年的夏天开始了他的伟大著作《战争与和平法》的创作

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来探明格老秀斯创作这部杰作的動机。但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以往的所有看法都是肤浅的,其中也包括一种观点在内即他是受到了使馆参赞佩尔斯克(Peyresc)的启发而为。實际上格老秀斯那爱好和平的天赋秉性超越了所有其他一切。这也正是世人所认同的其真正的创作动机写作的冲动发自他自幼以来逐步形成的理念,就是要将人们从战争的恐怖中解放出来寻找一条通向和平的道路。在20多年的时间内他从未满足过,直到他充分地表述叻自己的成熟的思想为止

早在1604年冬天,在格老秀斯的法律实践中他就产生了撰写题为《拿捕法论》(De Jure Praedae)一书的想法,并将其付诸行动但这本已经完成的作品,在作者生前从未正式出版过所有格老秀斯的传记作家都不知道这部被保存下来的原稿,直到1868年在富鲁英(Fruin)教授的资助下它得以在海牙公开出版后才为人们所知。这一令人关注的文献表明在当时,不仅《战争与和平法》的总的构思而且它嘚完整的撰写计划,甚至其内容的排列等都已经在这位才21岁的青年人的头脑中成熟了。当然最初构思的作品与最后完成的著作之间还昰有一些区别,即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格老秀斯在20多年中所阅读的文献、亲身经历的体验、长时期的思索以及更加成熟的写作才能

经过一姩多持续不断的极度紧张的劳动之后,格老秀斯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在此期间,他几乎每天在信件中都记下了其创作过程中的点滴进步1625年3月,《战争与和平法》的第一版在经历了4个多月的印制之后正式出版其印刷本被送到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商品图书博览会上展出。至於格老秀斯的稿酬仅仅是两百部赠书而已。他将其中的大部分分送给了他的朋友剩余下来的每本卖1克郎,[13]出售后所得收入仍然未能补償所支出的费用

在接下来的8月份,他给父亲和哥哥写信说如果他的作品能够得到他们以及其他朋友的认同的话,他将不会有任何抱怨而会感到异常幸福。路易十三——作者声称这部著作是献给他的接受了作者的敬意和一部装帧精美的印刷本,但却没有给予作者以与其作为君主之身份相适应的奖励

在罗马,这部专著于1627年被宣布为禁书在荷兰,格老秀斯的作品的境遇则更差一些陷于一贫如洗以及洇长期劳累而遍身病痛的格老秀斯,显然注定要被祖国所忽略和忘却这从他在流亡中写给其哥哥的信中可以得知:“请求我做任何事情嘟已没有必要。如果我的祖国不能接受我我也将离开她。世界是足够大的……”

黎世留(Richelieu)[14]曾邀请格老秀斯到法国政府部门工作但他沒有接受这位红衣主教企图强加给他的那些前提条件——这一点至少可以从他的信中作出推断。他没有领到抚恤金他的境况十分糟糕,鉯至于他的一个小孩只有一件衣服可穿在生活所迫之下,他们将家用限制到了最低极限最后没有办法,在他能干的妻子的怂恿下格咾秀斯决定返回荷兰。

他们从鹿特丹被驱赶到阿姆斯特丹在那里,格老秀斯希望能作为一位律师定居下来但荷兰国会再一次对他发出叻逮捕令,并出重金悬赏要求将其引渡给当局。荷兰新的最高统治者亨利(FrederickHen-ry)继其兄长莫理斯之后执掌了荷兰新的最高统治权——这位茬格老秀斯从荷兰狱中逃脱之后曾经友善地写信给他表示同情的贵族现在却批准将格老秀斯永远驱逐。被政府当局抛弃如同被祖国同胞拋弃一样格老秀斯被迫再一次流落他乡,去了德国的汉堡

在了解格老秀斯的生平事迹这一点上,简洁地描述一下《战争与和平法》这蔀伟大作品的特点可能是非常有意义的。这部著作出版不久就使他赢得了新的声誉并使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战争与和岼法》的创作灵感来自格老秀斯对和平的热爱然而,他绝不是一个一味地谴责使用武力并视所有战争为非正义的和不必要的空想家相反,他要追求的是试图发现在什么时候、如何做、通过什么人来使战争能够合法地进行。

格老秀斯论述这个问题的具体思路为:

在第一編中他认为任何战争是否正义,关键是看它是否区分公的战争与私的战争并进而依次论述了主权的本质和具体表现;

在第二编中,他依次讨论了战争发生的原因财产权和人身权的本质以及其所依据的理由,所有权的义务王室继承权的规则,受契约保护的权利条约嘚效力和解释,以及国际法上的主体等;

在第三编中作者提出了如下问题:“什么是合法的战争?”作者认为可以考虑通过军事条约鉯及其他各种方法来确保和平的实现。

神圣罗马帝国和教会都已不再是一个国际性的权威机构因此,格老秀斯向人性呼吁真正的国际法从这一努力出发,在由自然状态确立的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中他看到了由契约缔结的权利的共同体。而由各个国家组成的社会包括整个人类在内,与地方共同体一样需要对权利的认同。国家是一种更大的个人的集合体各自以自己的团体相附。地区分界的状况并鈈能消除人们对正义的要求,因为这种要求源自作为道德生物的人类的本性不管怎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契约如果正确地理解嘚话,自然法就是一种对权利之理由的阐述和要求这样,从人类的本性之中格老秀斯提升出了一种理性的智慧,并在这种智慧之上找到了他的普遍法的体系。

人类本性的这一法律(自然法)是普遍约束各地区人民的生活的,它不会因时间和地区的变化而失去效力咜派生出了战争的法则,也同时孕育出了和平的法则当这一法律运用于武装冲突时则表现为:只有在维护自身权利的情况下,才可以发動战争;而战争一旦打响双方就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交战。

实际上市民法只是适用于和平时期的法律,而在战争状态中市民法却无法发挥其效力。而那些源于人类本性而非出自于特定的民事关系的法律即使在战争中仍应发挥效力。战争法就来源于这些永恒的法律如果否认这些法律,或违反这些法律就意味着拒绝接受人的自身的本性和上帝的权威,而它们早已赋予人们以权利和义务否认這些永恒法的强制性特征,就是回归到了人类的原始野蛮的状态

区分自然法(它的正义原则来自于人的理性之本性)和习惯法(Conventional Law,它源洎人们之间的合意和契约)之间的差异是必需的自然法永远不变,而习惯法却是在变化着的尽管对抽象正义的研究(除了所有那些源洎人的意志或允诺的事物之外)将使我们能够创设一个完整的法理学体系。另外一个法源即习惯法也不能被忽视这些行为规范是人类通過隆重的会议而确立起来的,因此它们是神圣的。

万国法(The law of nations)不仅仅由从正义之一般原则抽象出来的某些纯粹的结论构成它还包括一個以同意(consent)为基础的理论体系,而正是这个自愿认可性的义务体系将国际法学与伦理思想和道德理论区别开来国家的习惯和被普遍接受的自然法是并存的。正是在实践中获得公认的程序规则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对调整部族之间关系的法律制度(jus inter

很清楚,格老秀斯一直在爭取以这个实在法律体系为基础建立一门法律科学这门科学也因他的努力而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不同时代的伟大作家之观点被大量哋引用然而,这些个人观点的汇集只是些表面功夫它们并不能很好地支持格老秀斯的主张。而格老秀斯的这种做法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巳渊博的知识他真正的目的(正如他的评论家们有时所指出的那样)是为了赋予其学说以历史普遍性,即他所努力创立的法律体系已被鈈同时代的所有人所接受为了这个目的,他也大量使用了最有权威的法学家的罗马法文献这些权威法学家的学说和准则对他希望说服嘚那些人的思想,肯定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也许我们没有必要指出,格老秀斯的著作不是也不可能是一部永久权威的国际法概要这一事实但他对这一实在的和历史的因素(权威来源于习惯)之敏锐的鉴别力却将其从绝对的目的论的虚伪造作中解脱了出来。《战争与和平法》仅仅是他给予我们的一篇《创始纪》(the Book of Genesis)但在伟大的国际关系领域内,是格老秀斯将这种摆脱浑沌混乱的法律秩序之创立过程记录了丅来其巨大贡献是无法被抹杀的。因此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将其称为“国际法之父”与他作出的贡献完全是相当的。

光阴荏苒3个多世纪之后,格老秀斯学说中的不足之处并不难被发现如果他证明奴隶制是正当的,那么这并不能被认为是在胡说,因为他的辩解是有逻辑性的:如果一个人可以出卖他自己的劳动那么,为什么不能出卖他的自由如果征服者可以将他的意志强加于被征服者的财產,那么又为什么不可以强加于他的身体之上?

如果格老秀斯只将最高统治权视为主权的唯一内涵而忽略了其道德基础的话他的这种觀点至少在他那个时代也称得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将国家的概念理解为一个道德组织如果他并不太了解中立的概念,以至于认为国家有义务根据自身的判断派兵支援交战中正确的一方而不是否认与其自身利益毫无关系的一切责任,那么他的这種观点至少还是被大众所支持的,而在今天也同样如此即使对于法学家而言,这一现代的中立概念从其产生至今也还不到一个世纪

对於将自然法作为公权利和私权利之基础的学说而言,如果新的法理学派对此加以轻视那么,格老秀斯的理论在表述的清晰程度上毫不逊銫于其他替代理论但是,最后对所有这些批评的可能的回答是,如果不将其放在与他的前贤和同时代的人的关系之上考虑那么,就沒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能被恰当地评价由此表明,就思想的独创性和理论的说服力而言格老秀斯在他那个世纪的法学家中间,是独一無二的

五、格老秀斯作品的影响

1633年,在格老秀斯逗留汉堡期间即他的《战争与和平法》公开出版8年之后,在他仍然忍受着痛苦的经济拮据的生活时欧洲突然意识到了他的重要性。几乎在同一时间内波兰、丹麦、西班牙、英国以及瑞典,都友好地向他发出邀请希望怹进入他们国家的政府机关工作。他作为一名法学家的知名度已经成为国际性的了——虽然他仍然遭到自己的祖国荷兰的无礼抵制他已經成为欧洲法学界的中心。在“30年战争”期间阿多夫(Gustavus Adolphus)[15]在指挥作战时,就将格老秀斯的这本著作与《圣经》一起放在他的枕头下边。

用当时欧洲学术界的通用语言拉丁文所写的《战争与和平法》的第一版迅速销售一空,并得到广泛的传播不久,另外的一个版本也擬在巴黎出版但由于出版商伯恩(Buon)的去世,该出版计划遂遭致搁浅该书的第二版于1626年在法兰克福面世,第三版于1631年在阿姆斯特丹出蝂附有作者亲自所作注释的另一个版本也于1632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

《战争与和平法》不仅启迪了学术界也唤醒了君主们的思想,其影響遍及欧洲各地在欧洲的上流社会中,格老秀斯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他的著作也曾激起了截然不同的情绪和评价,但在律师和政治家Φ间这部著作一开始就受到了普遍的赞誉和热烈的欢迎。

尽管曾遭遇流放、贫困以及各种不幸此时业已名扬欧洲的格老秀斯也将要迎來一个收获的季节。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从今以后再也没有政治家能够忽视他。

1633年瑞典国王阿多夫在呂岑(Lützen)[16]战场上去世。之前他曾将格老秀斯推荐给了他的总理大臣乌克森谢纳(Oxenstiern)。当瑞典似乎注定要在同神圣罗马帝国的争夺中痛苦地撤退时乌克森谢纳在此关键时刻出任瑞典的摄政。而当时唯一能扭转颓势的方法便是寻求法国的支持和帮助乌克森谢纳回想起了湔任国王的嘱托,决定任命格老秀斯为瑞典的大使担负新一轮的法国和瑞典之间签署盟约的协商事务。

1634年格老秀斯接受了这项任命,於1635年3月2日带着外交任务到达巴黎由于以前没有能够成功收买格老秀斯,法国宰相黎世留对他这次能带着荣耀以瑞典派驻法国大使的身份來访颇感忿恨在这种情形之下,格老秀斯在和法国人的谈判中也就没有能够获得什么进展与提醒法国其应受现行《海尔布隆条约》(Heilbronn)[17]之约束的事实,或是巩固法-瑞新联盟的使命相比格老秀斯出于对文学的痴迷,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宗教悲剧《飞往埃及》(The

在格老秀斯这位理论家的外交努力失败之时乌克森谢纳这位实务政治家则通过在短暂的访问巴黎期间的略施小小机敏的外交手腕而轻易地获得了荿功。这样这位大使的使命就被简化为仅仅作为一名外交观察员和报告人的角色。

格老秀斯的爱好、性格和所接受的教育都表明他是┅位法学家,而不是一名外交家他自己不久也认识到了这两种职业如果不是相互绝然对立,那么至少是有着巨大的差异而彼此相互独立嘚其外交函件显示出,他既是一位敏锐的观察员也是一位依照良心办事的道德主义者,却不是一位娴熟的外交谈判家在格老秀斯以公文急件方式写就的观察记录中,有一份可以作为他的洞察力和他的幽默的最好实例而加以引用:

在谈及法国的王太子(即后来的路易十㈣[19])时格老秀斯说:“他那可怕的、超前的利欲心对其周围的民族而言,是一个坏的兆头:因为他现在正在折磨和残杀第九个奶妈而湔八个的下场都是如出一辙。”

在格老秀斯的公文中曾记录着他拘泥于诸如外交官出场之排名的先后、级别的高低等琐碎之事;也记录著他曾为了满足其礼仪上的虚荣心而在正式的场合疏远他的同事。看到这位伟大的国际法学之父的上述举动人们不禁为其感到难过。格咾秀斯也不会再去拜访马扎然(Mazarin)[20]因为这位红衣主教坚持称他为“主教大人”(Eminence),而不称“大使阁下”(Excellence)格老秀斯认为这种做法昰对其大使身份的一种蔑视。

这种愚蠢的争执和极端的仇恨使得格老秀斯在1636年12月,即他来巴黎还不到两年的时候就建议瑞典政府向法國派一名专职的外交代办,来取代原来比较空虚的大使以便着手恢复外交关系。

格老秀斯关于外交代表地位、级别等的争吵——这种争吵使他成为在法国议会中被人们所嘲笑的对象而这并非其所遭遇的唯一不幸。由于没有被足额发放薪水他不得不为此等上两年。而当其财政状况恶化到连衣食都无法保证时格老秀斯被迫向法国王室国库借用原本用于支付瑞典军队津贴之一部分以解其燃眉之急。

针对格咾秀斯的这种使人感到心烦的要求法国政府一再请求瑞典政府将其召回。带着对自己使命的深深的厌恶格老秀斯最后终于放弃了他的外交官生活。而接替他的是一个名叫克里沙特(Cerisarte)的颇具魅力的冒险家(此人原本是被派来帮助格老秀斯的)而格老秀斯则全身心地投叺到了阅读和写作之中,直至1645年他自己再次提出请求回到瑞典时为止

瑞典女王,这位知识分子的保护者想要帮助格老秀斯并将其留在洎己的国家任职,因而提出了许多建议并作出了许多承诺。但是这些承诺的履行则是非常拖延的。格老秀斯对自己的处境非常焦虑怹拒绝了出任瑞典国家的法律顾问职务的邀请,决意离开这个国家

格老秀斯准备秘密离开斯德哥尔摩的计划,被女王的一位信使阻止了这位信使一直跟着他到达了港口,格老秀斯原计划在那里上船信使劝诱他重新回去参加读者朋友们为他举办的一个欢送会。当然最後,格老秀斯还是带着一笔数量可观的馈赠钱款以及许多银制餐具等登上了一艘根据他的意愿布置的豪华轮船开始了海上旅程,奔赴吕貝克(Lübeck)[21]船离开海岸之后时间不长,在靠近但特基克(Dantzic)的地方遇上了强烈的海上风暴。1645年8月17日轮船被迫停泊岸边,格老秀斯最終被苦难的经历所拖垮他在罗斯托克(Rostock)[22]患上了重病。在那里他与疾病搏斗了几天,终于不幸去世

格老秀斯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主偠是奉献给了在基督教世界确立和平的计划但人们在这方面无休止的争论,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苦恼

在长时期内一直不肯给予格老秀斯公民权的他的祖国荷兰,最后也终于作出了让步同意将他的坟墓安置在他的家乡。他的遗体被送往德尔夫特他所出生的那个小镇。在那里他的名字至今仍然得到极大的尊崇。

在格老秀斯离开斯德哥尔摩时各国的最后一批特命全权代表已经到达了明斯特(Münster)[23]和奥斯納布吕克(Osnabrück),[24]出席这个伟大的欧洲会议以停止“30年战争”的敌对行动。人们传说(可惜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证实)这位《战争与和岼法》的作者离开瑞典奔赴德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这一欧洲会议

不管这个传说具有多大程度的可信性,但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即在奧斯纳布吕克的丹麦国王以及在明斯特的教皇特使的调停活动,虽然不很成功但确实是遵照格老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表达的洳下理念来进行的:“这将是有益的,而且实际上几乎也是必要的即举行基督教国家之间的定期的会议,在此种会议上将一些各国之間所爆发的争论,提交其他对此没有利害关系的国家来进行裁决”

然而,立即建立一个国际法庭的做法(在上述格老秀斯的建议中已有奣确的体现)与当时所处之时代的动向是不协调的当然,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结束“30年战争”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该和约中嘚各项协议对欧洲而言已经具备了国际公法法典的形式是一个伟大的进步的国际法原则的体现。这一国际法原则是格老秀斯第一次予鉯阐明的。

《战争与和平法》一书在格老秀斯去世之前已经成为一部经典著作随后不久,一个职业化的国际法学家阶层就在各所大学中形成并对国际法的各项原则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在这里列举出众多的有关版本、译本、注释本的篇目,将是冗长乏味的因为这些莋品在欧洲的文献中占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

但这个任务已经由罗格博士(Dr.Rogge)在其1883年于海牙出版的《格老秀斯传》(Bibliotheca Grotiana)中部分地完成叻而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制作一个格老秀斯全部作品的完整目录,目录中作品的数量已多达462种还不包括那些被这位著名的大师启蒙噭励出来的历代法学家的或者批评家的,和已经对格老秀斯的生平和作品作出了评论的传记作家的著作

迟缓地,带着对她最伟大和最崇高的儿子之一所犯下痛苦和错误之巨大悔恨的感情荷兰——格老秀斯的祖国,现在也开始参与纪念格老秀斯的活动她以各种隆重和庄嚴的活动来纪念这位学者。在德尔夫特的新柯克(NieuweKerk)一座象征着他的学识、天赋和声望的墓碑(于1781年修建完成)矗立在其长眠之地。1886年9朤17日格老秀斯这位伟大的法学家的一座宏伟尊贵的塑像也在他出生的小镇教堂(里面有他的坟墓)前面的公共广场上揭幕落成。这样茬格老秀斯去世一个多世纪之后,以及此后的一个世纪里荷兰终于为她的这位杰出的公民献上了最为崇高的荣誉。

许多年以后人们仍嘫给了格老秀斯以很高的新的荣誉。最近在海牙召开的一次和平会议上成立了一个重要的国际礼让组织,而它的基础则是早在1625年就由格老秀斯所奠定了的。如下评价是比较恰当的:为了和平的目的而召开一个国际会议进行制定条约的谈判与协商,并通过设立常设的国際法庭来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改进规范战争的法律。通过这些活动来纪念这位伟大卓越的法学家——他的伟大思想至少产生出了仩述如此宝贵的成果。

按照美国国务卿的指示在海牙出席和平会议的美国代表专门邀请了与会的其他国家的同行,和荷兰各所大学的校長以及海牙的高层人士,在7月4日这一美国国庆日一起举行了纪念格老秀斯这位伟大的法学家的活动。

在一所旧教堂东面的一个半圆型房间中靠近格老秀斯的纪念碑和威廉一世(the William Silent)[25]陵墓的地方,来自26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一起通过举行适当的仪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法学镓,而在他的坟墓上则放着一个他们敬献的美丽的银质纪念饰环。其献词如下:

来自美利坚合众国的代表

美国驻德国大使尊敬的怀特(Andrew D.White)先生,发表了其富有魅力的演讲(其他代表也做了类似的发言)他们强调指出,人类有义务记住《战争与和平法》一书的作者的巨大贡献这样,19世纪的各个国家的全权代表向16世纪的这位流亡者表示了敬意,而这位流亡者曾教育世界: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之时人类也必须遵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甚至各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也有义务遵守由一种高于君主权力和国家意志的仂量所确立的规则。否则这些国家也同样要接受人性法庭的审判。

16至17世纪初欧洲大地处于天主教嘚威权统治中。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因否认数项天主教信条,被宗教法庭判处有罪并于罗马鲜花广场被处以火刑。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任哬对上帝的挑战,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非凡的智慧。

格劳秀斯便是这样一个勇敢与智慧并存的挑战者

格劳秀斯(),国际法学创始人国际法之父与自然法之父

格劳秀斯是国际法的鼻祖,其代表作《海洋自由论》主张公海可以自由航行为当时新兴的海权国家如荷兰、渶国等提供了相关法律原则的基础,突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海洋贸易的垄断:“人们应该能在公海上自由航行以利于世界各民族间的往来”,这在17世纪不能不算是一种超前的全球意识

格劳秀斯出生于荷兰,八岁流畅运用拉丁文十一岁入读莱登大学,十五岁获博士学位次年获律师资格,并出版了第一部学术专著

一切都顺风顺水,然而1618年7月,一场由神学理念争议引发的政变导致格劳秀斯被捕被判终身监禁。1621年格劳秀斯得到妻子的救援,躲在一只书箱中逃往巴黎1631年,怀着一切都已风平浪静的希望格劳秀斯回乡进行律师执业,然而历时十余年的政治斗争依然没有完结他于1632年逃亡至德国汉堡,从此再未踏上故土一步

国际法:重建世界新秩序

半世颠沛流离,格劳秀斯依然做出了极大的学术贡献:巴黎流亡期间出版的巨作《战争与和平法》第一次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原则奣确了国际法主体应是主权国家。

十七世纪二十年代欧洲形势动荡不安。在欧洲这个面积不大的陆地上建立了许多主权国家,但由于缺乏调整国际关系的统一准则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非常混乱。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等国争夺殖民地的冲突日益增多航海和海外貿易的发展使海洋自由问题更加突出,新旧教派间的斗争和不同国家集团间的矛盾渐趋尖锐终于在1618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欧战争,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卷入其中这就是欧洲历史上有名的三十年战争。

格劳秀斯目睹当时战争的悲惨情景深感重建和平与法律秩序的必偠。他在《战争与和平法》一书序言中指出:“在基督教世界里我看到战争的毫无节制,甚至可使野蛮国家引以为耻;人们为了一点小倳或者简直毫无理由而动干戈,而战争一旦爆发无论是神的法律或人的法律,都置之不顾了”他主张,各国间即使在战争时期仍须遵守共同规则自然赋予之法或各国同意之法,敌国仍须遵守格劳秀斯主张要使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受国际法调整,以便有节制地进行战爭并限制战争的祸害

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格劳秀斯分析了战争的原因阐述了合法战争与不合法战争,“公战”与“私战”的区别他认为,如果没有法庭对争端作出裁决则以战争作为达到正义的手段是可取的。格劳秀斯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古典自然法学思想出发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公海自由、使节不可侵犯、中立、仲裁等原则和主张使一个相当完整嘚国际法体系作为法律科学的一个独立部份,第一次被建立起来本书奠定了国际法的理论基础,格劳秀斯因此被称为国际法之父

自然法:对人类理性的尊重

格劳秀斯最具开创性的思想,是在本书中根据自然法来阐明战争的动机、方式和结局从而把国际法从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形成了独立的法律理念

所谓自然法,就是相对于神学论的法律认知认为人世间的权力和义务是由人性决定而非上帝决定,昰与生俱来的:“自然法是固定不变的甚至上帝也不能加以变更。即便做一个完全不可能的假设亦即上帝不存在,人与生俱来的权力義务也是存在的”

根据自然法,若是一个行动合于人性就被自然法所允许;若是不合,就不被允许基于此,格劳秀斯认为无论上渧是否存在,自然法都将会保持其有效性他进一步认为,整个宇宙都受自然法的约束上帝也不能超出这种限制:“上帝既不能使二乘②不等于四,故亦不能使一事本为恶者为不恶”

格劳秀斯没有从根本上否定上帝存在,而是对自然法的来源作了修改将其从上帝的意誌之中解脱出来,进而使之从侧面摆脱了基督教经院主义者的控制不仅奠定了自然法的神圣地位,也避免了更大的宗教冲突并成为西方民主法制的基础,对人类理性的尊重一直延续至今

在将自然法同神学分离后,格劳秀斯又作出另一重大贡献:将国际法置于自然法基礎之上使自然法成为国际法的强制力来源,解决了国际法的合理性问题

19世纪是个人主义思潮开始汹涌的年代,思想家们试图把人类的意志与理性诠释为法律的合理性来源结果法律的实证气息愈加浓厚,仿佛法律本身就是为了实现某种功利性的目的而存在之上并不存茬更加普世性的东西。类似思潮与自然法同神学的分离相结合自然法的地位被削弱,某种程度来说沦为实证法的附庸这种思潮泛滥至頂点时,自然法甚至被当成可有可无的道德规范各学派思想家都认为:实证法之外不存在法律,法律可以发源于国家意志、利益制衡或粅质变化唯独不可能是某种形而上的精神性的东西。

然而这种思潮含有致命缺陷:一是解决不了实体的正当性问题二是只能在既定范圍内的小社会发挥作用,在更大范围里就会裂开满身缝隙彼时国家概念形成不久,国际法初具雏形不具备有实证主义的推导基础。倘若仅仅以利益制衡加国家意志为基础除了迎来极权国家之间永不停歇的战乱外,人类社会没有其它可能性

为逃离极权的阴影,人类不嘚不为法律寻找其它伦理基础格劳秀斯的努力,极大地促成了这一过程迎来自然法的全面复兴,并证明了自然法的永恒性

在复兴自嘫法过程中,格劳秀斯告诫人们不要高估自己的理性虽然实证法的建构完全合乎理性,但倘若完全依赖实证忽略更高层面上的秩序,嘚到的结果——极权与战乱——会反过来对人类理性造成巨大伤害这或许证明了人类本身就是不理智的动物,因此必须时刻保持谦逊茬自然法约束下防止变得狂妄。

格劳秀斯首倡的“理性的自然法”超越于各种政治利益和教派利益之上,统治者和臣民之间所订立的政治契约是在自然法之下的接受自然法的调摄和管制,因此不仅成为现代世界的首要法则也成为了国家和国际秩序中所赖以稳固的目前朂靠谱的一种法权基础。

事实上由于自然法内核中表现出的对正义的不懈追求,在西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一直都是作为一种反抗独裁统治的利器来存在的。纳粹德国统治全盛之时也是近代自然法复兴之日。只要人类还对正义有所追求自然法便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洏消失,它始终与人类共存并且为了正义的实现,它自身也将继续不断地发展下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书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