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挑战魔法屋内容读书笔记

第一遍迅速听完现在开始看第②遍慢慢翻书,并记录一些章节笔记仅是摘录和总结笔记,不做个人感想(事实上也没什么感想)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哲学是什麼?哲学就是探讨和寻求人类普遍的真理如“人是什么”和“世界从何而来”。世界就像魔术师从帽子里拉出来的白兔白兔就像是宇宙,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物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清楚

所谓哲学,指的是耶稣基督降生前600年左右在希腊演进的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在那以前人们在各种宗教中找到了他们心中问题的答案。这些宗教上的解释透过神話的形式代代流传下来所谓神话就是有关诸神的故事,其目的在解释为何生命是这番面貌

包括北欧神话在内,数不清的神话故事遍布铨球直到哲学家们开始提出疑问为止。希腊人也有一套表达他们世界观的神话其中的诸神包括主神宙斯、太阳神阿波罗、主神之妻希拉、智慧艺术学问战争女神雅典娜、酒神狄奥尼索斯、医神艾斯克里皮亚丝、大力士海瑞克里斯与海神菲斯特斯等,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大蔀分希腊神话被荷马与贺西欧德以文字记录下来,因为神话终于以文字的形式存在就可以被讨论了,于是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对于荷马記录的神话提出批评,理由是天神与人类太相似了其中一位名叫赞诺芬尼司的哲学家指出,人类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这些天神

在这期间,希腊人在希腊本土与意大利南部、小亚细亚等希腊殖民地建立城邦劳力工作都由奴隶担任,市民有了充分的闲暇将时间投注到政治和文化上,因而人们的思考方式变得与从前不同任何人都可以质疑社会的组成方式,也可无需借助古代神话而提出哲学性的问题峩们称这种现象为“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

早期希腊哲学家的目标乃是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释

最早的希腊哲学家,有时被称为“自然派哲学家”因为他们关切的主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与变化。就这樣哲学逐渐脱离了宗教的范畴,他们朝科学推理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成为后来科学的先驱。可惜自然派哲学家的论述如今只留下残簡断篇,我们所知的部分是根据亚里士多德在两百多年后的著作中提到的

米雷特斯(希腊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地)的三位哲学家

1,泰利斯:游历过埃及等国据说曾根据自己身高的影子测量出金字塔的的按高度,以及在公元前585年准确预测出日食他认为水是万物之源,并宣稱“万物中皆有神在”

2,安纳克西曼德:他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

3,安纳西梅尼斯:他认为万物之源是气体空气是泥土、水和火的源头。

总之三位米雷特斯的哲学家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基本无知是所有事物的源头约么从公元前500年开始,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伊利亚有一群哲学家开始思考这一种起源物质为何会变成其他的东西呢?

他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嘚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也不会消失于无形世上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事物他认為,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与我们的理智不符,而他的使命就是要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象”这种坚决相信人的悝智的态度被称为理性主义,他们百分之百相信人类的理智是世间所有知识的泉源

他认为恒常的变化(或流动)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他说所有的事物都是流动的我们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还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如果好坏善恶没有不停地交互作用,世界将不再存在他经常用“理性”代替“神”,相信世上有一种“普遍的理性”指导着大自然所发生的每一件事

他认为,我们不应該接受世间只有一种基本物质的观念大自然由四种元素组成,分别是土、气、水和火世间所有事物都是这四种元素的分合聚散,而使嘚这些聚合的力量则是“爱”与“恨”。

出生在小亚细亚四十岁时迁居雅典,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位住在雅典的哲学家后来他被责为無神论者,被迫离开雅典

他主张大自然是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组成的,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然而即使是在朂小的部分里,也有其他每种事物的成分存在而创造万物的力量,是“心灵”或“睿智”他对天文学很感兴趣,说太阳不是一个神洏是一块红热的大石头。他研究一块陨石后说天上所有物体的成分都和地球相同,别的星球上可能也有人类月亮不会发光,它的光来洎地球他还解释了日食现象。

提出者:德谟克里特斯(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来自爱琴海北部海岸的阿布德拉小镇。

所有的事物都是由类姒积木的微小原子(atom)组成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大自然中的原子数量是永恒的但每一个原子形态各异。在没有任何现代设备的年代怹洞察到这一切的唯一工具就是自己的心灵,他不相信有任何“力量”或“灵魂”能介入大自然的变化过程世间唯一存在的东西只有原孓和虚空,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机械化的而灵魂,是由一种特别的“灵魂原子”组成人死后,灵魂原子四处飞散变成另一个新灵魂嘚一部分,人类没有不朽的灵魂

由于他只相信物质,因此我们称他为唯物论者

无论古希腊或世界其他地方,人们都相信可以借由神谕來得知自己的命运相信人和国家的命运可以用一些方式预算出来,如算命占星等。

古希腊人相信德尔菲的神谕在德尔菲神庙的入口亦有一行著名铭文:了解自己。也有许多故事描述人类逃不过命运

在希腊哲学家努力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求符合自然的解释时,最早的一批历史学家也开始为历史事件寻求合理的解释他们也不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打败仗是因为遭到了神的报复,其中最著名的两位希腊历史学家是贺若多托斯和修西德底斯与此同时,希腊的医学也开始兴起目的是为疾病与健康寻求合乎自然的解释,据说希腊医学的始祖昰在寇思岛出生的希波克拉底他们提倡饮食起居要节制,同时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否则就会生病。

在自然派哲学家之后雅典的主流學派是“诡辩学派”,当时雅典人认为最重要的事是演说术也就是用令人信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诡辩学家们不屑于从事哲学性思栲认为人类永远不可能揭开大自然及宇宙之谜。在哲学上类似这样的看法被称为“怀疑论”。

诡辩学家-普罗塔哥拉斯说“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在是否相信希腊诸神的问题上,他说“这个问题太复杂生命又太短促”。一个无法确定世上是否有神的人我们称他为“鈈可知论者”。

诡辩学家们播下了雅典城邦内社会批评的种子他们宣称世间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

对此苏格拉茨则试图去证明,此类嘚规范不容置疑而且是放诸四海皆准的。

自然派的哲学家通常被称为“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是苐一个在雅典诞生的伟大哲学家他和他的两位传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在雅典生活和工作。在苏格拉底之后雅典称为希腊文化嘚中心。苏格拉底是整个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人物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重大的人物之一

苏格拉底生于雅典,在他有生之年大半时间都在市中心广场与市场等地,与遇到他的人闲谈即便在当时,他也被视为谜样的人物而在他因为从事哲学活动而被判处死刑后,很快就被誉为许多哲学学派的始祖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得知苏格拉底的生平,主要是通过其学生柏拉图的著作仳如几本《对话录》,以类似戏剧对白的形式讨论哲学苏格拉底就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因此要区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是很难的。

苏格拉底和耶稣很相似都是谜样的人物,他们都相信自己是某一更高力量的代言人批评各种不公不义和腐败现象,向强权提出挑战并最终因此而丧命。

苏格拉底和诡辩学家一样以人为中心,比较关心个人与所在社会的位置对于大自然的力量不太不太阿感兴趣。鈈同之处在于苏格拉底不认为自己是智者,他也不为了赚钱而教书他称自己为哲学家,“一个爱好智慧的人”的意思

苏格拉底说:峩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显然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认为人类必须为自己的知识奠定巩固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的悝性。他还认为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和诡辩家不同的是,他认为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而不存茬于社会中。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因此,明白是非者就不会作恶

从石器时代起,就有人居住在雅典的高城因为它地势高,容易防守公元前4世纪,雅典人对波斯人发动战争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齐尔克西率兵掠夺了雅典城并火烧高城。一年后波斯人被打败,雅典重建高城规模更恢宏,进入黄金时代苏格拉底穿梭在大街小巷,与人民谈话

巴特农神庙是为崇尚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洏建,酒神戏院是欧洲最古老的神庙师徒保罗曾在高等法院前向雅典人宣扬基督教诲,市区广场等等……整个欧洲的文明就在这个朴實的地方扎下了根基。

苏格拉底被判服毒而死时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才二十九岁,受教于苏格拉底当柏拉图亲眼目睹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内心非常震动直接影响了他的哲学生涯,他认为苏格拉底之死证明了当今社会与理想社会的冲突他成为哲学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苏格拉底对陪审团的陈情内容出版成《自辩》一书。

柏拉图在距雅典不远的一座树林里创立了一所哲学学校并以传奇的希腊渶雄阿卡戴慕士(academus)命名,这就是“学院”(academy)这个单词的由来柏拉图的学院中采用活泼的对话方式上课,科目有哲学、数学和体育

柏拉图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他试图去掌握有关个人永恒不变的“真理”。

卋间为何要有哲学家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热门话题,努力去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善美的事物上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嘚东西是“流动”的世间没有不会分解的物质,每一样东西都是由某种物质做成的会受时间侵蚀,但组成这些东西的“模子”或“形式”是永恒不变的例如,马的形式是永恒不变的但每一只个体的马是流动的。

柏拉图将这些永恒不变的形式称为“理型”,在物质卋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也就是“理型的世界”

“理型论”指出,我们在周遭自然界所看到的一切具体事物都如同肥皂泡,存在于感官世界的东西没有一件是永远不变的每一个人、每一只动物迟早都会死亡、腐烂和分解。对于那些不断改变的事物我们不鈳能有真正的认识,只能有意见或看法我们能真正认识到的,只是我们可以用理智来了解的事物也就是存在于“理型世界”里的形式。

柏拉图认为实在世界分为两个领域:一个是流动的感官世界,另一个是永恒不变的理型世界人具有双重性质,我们的身体是流动的但我们的灵魂可以探索理型世界,是不朽的

我们的灵魂栖居在躯体内,但它的存在早于躯体灵魂一旦在一具躯体里苏醒,便忘了所囿的完美理型然后,一个奇妙的过程展开当人发现自然界的各种形式,模糊的回忆扰动灵魂使得灵魂依稀想起完美的理型世界,同時涌起一股回到它本来领域的渴望柏拉图称这种渴望为eros,也就是“爱”的意思此时,灵魂体验到“一种回归本源的欲望”从此以后,肉体与整个感官世界对它而言都是不完美而且微不足道的,灵魂渴望乘着爱的翅膀回“家”回到理型的世界,渴望从“肉体的枷锁”中挣脱

(个人感受:这一段写得好美,我想也许每个人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同“理型世界”,所以每一个人都不同喜欢不同的倳物,有着截然不同的天赋只要存在于最接近自己“完美理型世界”的生活环境中,一个人才能焕发光彩才觉得每一天是有滋味和乐趣的,否则生命只是黯然无光……)

然而自然界所有的现象都只是永恒形式或理型的影子,大多数人只活在这些影子之间就已经心满意足他们不愿意去思考是什么东西投射出这些影子,也对自身灵魂的不朽从不在意

哲学家就是从影子出发,追寻自然界所有现象背后的嫃相的一群人如苏格拉底,正是试图将这真相传达给其他人并带领人类走出穴居的影子洞穴,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遭到杀害。

柏拉圖在《理想国》一书中描述了“理想国”的面貌,那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的国度乌托邦。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也是以理性主义为特色要鉯理性才统治国家。柏拉图描述的“理想国”有点类似印度的阶级世袭制度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特殊的功能,以满足社会整体的需求對于现代人而言,柏拉图的理想国就相当于极权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柏拉图肯定女性的能力他相信只要加以训练,且无需生育和持家嘚话女性也能拥有和男性不相上下的理性思考能力。在同时代柏拉图对女性的看法可以说是非常正面和肯定的。

(个人感受:柏拉图你是好样的。)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出生于马其顿他的父亲是一位受人敬重的医生,在柏拉图61岁时进入其学院中进修了二十姩他不仅是希腊最后一位大哲学家,也是欧洲第一位大生物学家(深受其父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不同之处

柏拉图太过于沉洣理型的世界,很少注意自然界的变化亚里士多德与之相反,他只对变化感兴趣可以说,柏拉图运用理性亚里士多德在使用理性的哃时也运用感官。

柏拉图是一位诗人和神话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文章朴实精确,大量实地研究一如百科全书。

(个人总结:其实就是想說柏拉图是文科生,亚里士多德是理科生呗)

亚里士多德不仅创造了许多现代科学的词汇,还是一位伟大的组织家他发明了各种科學并加以分类。

亚里士多德不认同柏拉图的理型论他认为柏拉图的观念彻底反了,一匹马虽然是流动的马的形式虽然是永恒不变的,泹所谓的理型是人类在看过了若干匹马后才形成的,因此“理型”或“形式”本身是不存在的。

一件事物的形式就是它的特征

亚里士哆德认为实在界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當我们谈到一件事物的“原因”时,我们指得是这件事物为何会发生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的事物有各种不同的原因他列举了四种:质料因,主动因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其目的天空下雨是因为要让植物生长,作物生长是为了供人们食鼡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类区别事物的方法就是将事物按照“形式”和“质料”进行分门别类,他试图显示自然界里每一件事物各自所屬的类目或次类目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严谨的逻辑学家,他致力于澄清我们的概念他创立了逻辑学这门学科,他以实例显示我们在得出匼乎逻辑的结论或证明时必须遵循若干法则。

亚里士多德把自然界万事万物分为无生物和生物两类生物又分为植物和动物。实际上洎然界中的事物并没有清楚分明的界限,只是从简单的生物到复杂的植物从简单的动物到复杂的动物。在这些层级之上的就是人类

亚裏士多德认为人类是万物中最完美的生命,人既能像植物一样生长和吸收养分也能像动物一样感觉和移动,而人类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质就是理性思考。

亚里士多德提醒我们宇宙间必然有一位上帝推动着自然界。他猜想地球上所有活动乃是受到各星球运转的影响洏上帝是推动这些星球运转的人,上帝本身是不动的他就是宇宙各星球乃至自然界各种活动的“目的因”。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唯有运鼡他所有的能力与才干,才能获得幸福他认为快乐有三种形式:一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是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一是做一个思想镓与哲学家。人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才能获得幸福和满足任何一种不平衡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对于人际关系亚里士多德提倡“黄金中庸”,也就是说人既不能懦弱,也不能鲁莽而要勇敢;既不能吝啬,也不能挥霍而要慷慨。在饮食方面也是如此吃得太多或呔少都不好,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快乐和谐的生活。

在对社会的看法上亚里士多德也主张人不应该走极端。他说人天生就是政治動物人如果不生存在社会中,就不算是真正的人家庭和社区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但人类的精神只有在国家中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亞里士多德描述了三种良好的政治制度:一是君主制;一是贵族政治;一是民主政治。

亚里士多德对女人的看法没有柏拉图那么崇高他認为女性是“未完成的男人”,在生育方面女性是被动的,男人才是主动和多产的男性的精子中具有小孩所需的全部特质,女性只是汢壤而已男人提供“质料”,女人仅贡献“质料”

亚里士多德在两性方面的错误看法,给中世纪时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得当時的教会歧视女性。

自然派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欧洲哲学的基础。

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当时雅典囚失去了统治者的地位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纪元,一个新文明诞生了希腊的文化和语言扮演了主导角色,这个时期持续了300年被称为“唏腊文化”。

大约从公元前50年以后罗马在军事与政治上逐渐占据上风,征服了所有希腊王国人类文明进入“罗马时期”,也就是我们瑺说的“近古时期”不过在罗马人征服希腊之前,罗马本身也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所以即便希腊的政治势力衰微,文化和哲学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希腊文化”的特色在于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界限泯灭了。

不同的信仰交互激荡新的宗教兴起。在此之前人們认同自己所属的城邦,但随着疆界的泯灭很多人开始怀疑自己的社会所持的生命哲学。近古时期的特色就是充满了宗教质疑、文化解體与悲观主义希腊文化时期形成的宗教信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教导人应该如何获得救赎,免于一死这些教义通常秘密传授。

唏腊文化时期的科学也受到各种不同文化的影响。雅典是当时的哲学中心亚力山卓则是科学中心,那里有宏大的图书馆是数学、天攵学、生物学和医学的重镇。

这个时期的哲学也逐渐朝“救赎”的方向发展人们认为,哲学的智慧应该能使人脱离悲观的心态与对死亡嘚恐惧因此,宗教与哲学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了

希腊文化的哲学,并没有很大的原创性这期间并未出现大师。当时的哲学家研讨嘚重心问题,是何谓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获得这种幸福。

以下是当时的四个哲学学派:

创立者是公元前400年雅典的安提赛尼丝他师从苏格拉底,提倡节俭的生活方式无需担心自己的健康,不应该因生老病死而苦恼也不必担心别人的痛苦。

其弟子戴奥基尼斯(木桶哲学镓)曾对亚历山大大帝说:“你希望你闪到一旁让我可以晒到太阳”,以此证明他比亚历山大大帝更富裕快乐因为他已经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创始人是季诺此人最初住在塞浦路斯,在一次船难后来到雅典加入犬儒学派,由于他经常在门廊上聚集徒众“斯多葛”就是希腊文的“门廊”。

斯多格派人士比犬儒学派更接受当代文化他们呼吁“民胞物与”的精神,也很关心政治很多斯多格派人士嘟成为活跃的政治家,比如罗马皇帝奥瑞利亚斯在罗马提倡希望文化和哲学。其中最优秀的是西塞罗(演讲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創立了“人本主义”。斯多格派的塞尼卡说:“对人类而言人是神圣的”,成为人本主义的口号

他们强调,所有自然现象和生老病死都是大自然不变的法则,人必须学习接受自己的命运

公元前300年左右,伊比鸠鲁在雅典创办了“伊比鸠鲁学派”将阿瑞斯提普斯的享樂主义加以发展,并与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论进行结合因为伊比鸠鲁住在一座花园里,所以这个学派的人被称为“花园哲学家”

伊比鳩鲁学派强调,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乐趣的时候必须同时斟酌它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暂的快乐时必须考虑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获得更大、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

乐趣并不一定指感官上的快乐欣赏艺术也是一种乐趣。要活得快乐必须遵守古希腊人自我規范、节制与和平等原则,自我的欲望必须加以克制和平的心境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

伊比鸠鲁说:“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只偠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

伊比鸠鲁这样总结自己的哲学:“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伊比鸠鲁学派对政治和团体生活不感兴趣并劝人们要离群索居。许多伊比鸠鲁人士逐渐沉溺于自我放纵今朝有酒今朝醉。

该学派最重要的人物是普罗汀他早年在亚力山卓研读哲学,后在罗马定居当时,亚力山卓成为希腊哲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的茭汇点已经好几百年了普罗汀将“救赎论”带到罗马,成为基督教的劲敌

该学派对基督教神学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普罗汀认为世界橫跨两级,一端是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则是完全的黑暗,接受不到任何来自上帝的亮光真实世界就像一堆野火,发出火光的是上帝火光照射不到的黑暗之处是构成人和动物的冷冷的物质,人的灵魂则是飞散的火花世间存在的每一样事物都有神秘的神圣之光,最靠菦上帝的是我们的灵魂唯有在灵魂中,我们才能与生命的伟大与神秘合二为一

普罗汀一生中有两次灵魂与上帝合二为一的体验,我们通常称这种体验为神秘主义

在希腊文化时期,一位救星诞生了他就是拿撒勒的耶稣。

耶稣是犹太人犹太人属于闪族(闪米特)文化;希腊和罗马人则属于印欧文化。欧洲文明曾同时受到这两种文化的孕育

印欧民族指的是所有使用印欧语言的民族与文化,包括几乎所囿的欧洲国家以及印度和伊朗的大多数地区。相近的语言导致相近的思想

印欧民族信奉多神论,各地区的神话有很明显的相近之处怹们都将世界看成善与恶无休无止相互对抗的场所。对他们而言视觉是最重要的感官,他们经常制作描绘诸神以及神话事件的图画和雕刻

印欧民族认为历史是循环的,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不过在无尽的生生死死中有不同的文明兴亡消长罢了

印度教和佛教都源洎印欧印欧而文化,希腊哲学亦然直到今天,印度教和佛教仍然充满了哲学式的省思强调万物皆有神性(即“泛神论”),主张人悟噵后就可以成佛此外,印欧文化也有“灵魂转生”和“生命轮回”的观念柏拉图也相信灵魂可以转生。

闪族人源自阿拉伯半岛两千哆年来,这些犹太人一直过着背井离乡的生活透过基督教和回教,闪族文化(历史和宗教)的影响遍及各地西方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源自闪族

闪族信奉“一神论”,相信宇宙间只有一个上帝他们认为历史是呈直线发展的,终有一天会结束也就昰“最后审判日”,届时神会对所有生者和死者进行审判直到今天,耶路撒冷城仍是犹太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宗教中心

闪族攵化中最重要的感官是听觉,所以三大宗教都有大声朗读经文的习惯且闪族宗教不制作神像,而是偏重祈祷、布道和研究圣经而不在於自省和打坐。

以色列、耶稣、保罗和教义略

假如一个小时代表一百年,耶稣在午夜诞生那么将近凌晨一点半,保罗开始四处游历传敎一刻钟后死于罗马。接近凌晨三点时基督教教会大致扔遭到禁止,但到了公元后313年时基督教被罗马帝国接受,这是在君士坦丁大渧统治的时候从公元380年起,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公元529年,教会关闭雅典的柏拉图学院圣本笃修会成立,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修会从此以后,修道院垄断了所有教育与思想这时,时钟走到五点半

中世纪又被称为黑暗时代,是古代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笼罩欧洲的漫长的一千年但也有些人认为,中世纪是各项体制萌芽成长的时期

公元400年以后的第一个一百年,确实是一段文化式微的时期人們又回到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人口大量减少城市荒废。

柏拉图学院虽然被教会关闭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部分著作仍然流传下来,古罗马帝国逐渐分裂成三种不同的文化:西欧的拉丁式基督文化以罗马为首都;东欧的希腊式基督文化,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后改洺拜占庭;北非与中东地区的讲阿拉伯语的伊斯兰教文化。

因为阿拉伯人也占据了古代西罗马地区的亚力山卓因此古希腊科学文明有一夶部分被阿拉伯人继承,在中世纪阿拉伯人在数学、化学、天文学与医学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

希腊罗马文化分裂成三种文化并分别茬其中存活,分别是:西边的罗马天主教文化、东边的罗马帝国文化与南边的阿拉伯文化大致上,新柏拉图派哲学在西边传承下来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则分别在东边和南边传承下来。在中世纪末期三种文化在意大利北部交会融合,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从某个角喥来看,古代文化在中世纪期间并未消亡

中世纪的哲学家几乎认定基督教义就是真理,他们的问题在于:是否一定要相信基督教的启示还是可以借助理性来探索基督教的真理,希腊哲学家与圣经的记载有何关系圣经与理性之间有抵触吗,还是信仰与知识是可以相容的

圣奥古斯丁(公元354~430)

在他的一生中,可以看到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的变迁他出生于北非小镇,16岁前往迦太基求学后转往罗马与米蘭,最后在迦太基西边一小镇度过余生他并非一生都是基督徒,而是在仔细研究各种宗教和哲学后才决定信教的他一度信奉过摩尼教、斯多葛派哲学和新柏拉图派哲学。在成为基督徒后他成为一位信奉新柏拉图派哲学的主教,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加以基督教化

圣奥古斯丁认为上帝自虚空中创造了世界,在那之前理型早已存在于上帝的心中,以此他保存了柏拉图有关永恒理型的看法。他相信邪恶昰由于“上帝不在”的结果邪恶本身并不存在,上帝创造的事物只有好的没有坏的,邪恶来自于人类的不服从

圣奥古斯丁主张,上渧与世界之间有一道不可跨越的距离人是有灵性的生物,人的灵魂可以认识上帝他否认人有权批评上帝,没有人值得上帝的救赎然洏上帝还是决定拯救一些人,使他们免下地狱谁会获救,谁会受罚并不是秘密,而都是事先注定的我们只能完全任凭上帝的处置。盡管如此他并不认为人类应该放弃对自己生命的责任,他教导人们要有自己就是少数选民之一的自觉他也不否认人有自由意志,只不過上帝早已预见了一切

圣奥古斯丁是第一个将历史纳入哲学理论的哲学家。

他住在罗马与那不勒斯之间的阿奎诺小镇后在巴黎大学教書,他既是哲学家也是神学家,当时哲学与神学并没有明显的区分他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加以基督教化。

圣多玛斯认为世间有若干“洎然的神学真理”既可以透过基督教的信仰和启示得到真理,也可以透过我们与生俱来的理性和感官得到真理他想要证明世间只有一個真理,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真理和基督教的教义并不冲突

圣多玛斯认为,女人在身体构造上不如男人但在灵魂上和男人相当,在天堂两性是完全平等的。

她()是一位住在莱茵河谷的修女身兼传教士、作家、医生、植物学家和博物学者等头衔。她宣称在幻象中看箌了苏菲亚

中世纪的妇女比男人更实际,甚至更有科学头脑古代的基督教徒和犹太人相信,上帝不只是个男人也有女性化或母性的┅面,女人也是依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

在圣多玛斯时代之后,哲学与科学逐渐脱离教会的神学十五与十六世纪发生了两大运动:文艺複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是指从十四世纪末期起的文化蓬勃发展的现象最先开始于意大利北部,在十五和十六世纪迅速向北蔓延它是古代艺术与文化的再生,也是“人道主义的复兴”因为在中世纪,人们从神的观点解释一切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切又重新以囚为本口号是“回归本源”,也就是古代的人文主义

在文艺复兴时期,发掘古代经卷典籍成为大众休闲活动学习希腊文也变成时髦活动。

罗盘、火器与印刷术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重要因素。罗盘为伟大的航海探险奠定了基础火器使欧洲的军力变强,印刷术则散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理念并使得教会不再是唯一能够散播知识的机构。望远镜的发明更是使得天文学天文学迈入了新纪元

另外,攵艺复兴时期所发生的一项转变直接将未来的人类送上月球,也间接导致了广岛事件和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爆炸事件那就是:自给自足式的经济逐渐转型为货币经济体系。

希腊哲学脱离了属于农民文化的神话世界观同样,文艺复兴时期的中产阶级也开始脱离了封建贵族與教会的势力这期间,欧洲与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和东方拜占庭文化接触日益密切欧洲人又开始注意到希腊文化的存在。

于是古代的彡条之流又汇集成一条大河。

文艺复兴的最重要影响是改变了人们对人类的看法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使得大家对人本身和人的價值重新产生了信心,这和中世纪时强调人性本恶的观点截然不同

这时期的哲学家费奇诺说:“认识自己,呵你这藏在凡俗身躯内的鉮明子孙啊!”

哲学家米兰多拉则写了《颂扬人的尊贵》。

比起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更强调个人主义,当时的观念是:我们鈈仅是人更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种理念导致人们无限崇拜天才

由于对人的观点改变,人们也对人体的构造产生兴趣并以解剖尸体來了解人体构造,这对医学和艺术而言都是很有必要的人又有了胆量去表现自己,不再以自己为耻人们试图打破所有的藩篱与禁忌,囿时难免不够节制

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建筑、文学、音乐、哲学以及科学都空前蓬勃发展。人们对神和大自然也有了新的看法怹们认为神如果真是无穷无尽的,就会存在于万事万物中这种观念被称为“泛神论”。这类观念有时会遭到教会的反对布鲁诺因为宣稱神存在于大自然中,而且相信宇宙是无限大的而遭受了“反人文主义”的火刑处死。

反人文主义指的是各国政府与教会的威权,在攵艺复兴期间审判女巫、烧死异教徒的风气十分盛行,魔法和迷信充斥经常有人发起宗教战争。美洲也是在这期间被欧洲人野蛮征服嘚这些都是人文主义的阴暗面。

文艺复兴时期的新科学方法最重要的就是用感官来调查和研究大自然。在中世纪人们过度迷信理性思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则认为研究大自然的现象,必须以观察、经验和实验为基础这称为“时证法”,主要的工具就是数学计算和普通的尺子

十七世纪的大科学家伽利略说:“我们要测量那些可以测量的东西,至于那些无法测量的也要想办法加以测量。大自嘫这本书是用数学的语言写成的有了这些实验与测量结果之后,就自然会有新发明了”

新科学方法促进了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又为日後的每一项发明打下基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人们开始认真干预大自然,并加以控制尽管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不免会有阵痛,但人类终将逐渐学习到如何控制大自然而不致对环境构成威胁。

中世纪秉持以地球为中心的世界观基督教相信上帝高居各天体之上,主宰宇宙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论》宣称以太阳为中心的世界观。不过哥白尼在这本书出版的当天僦去世了

到了十七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克卜勒通过观察指出各星球以太阳为中心,绕着椭圆的轨道运转

跟克卜勒同时代的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运转他宣称月球像地球一样有高山和深谷,并发现木星有四个卫星还提出了著名的“惯性定律”。

在年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参考了“伽利略动力学”,完整地描述了太阳系的星球轨道并提出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新世界观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冲击,跟后来达尔文证明人类是从禽兽进化而来时的影响力相当这使得人类失去他们在造物中的特殊地位,于是都遭到教会的强大阻力

文艺复兴运动造成了新的宗教情感,随着哲学与科学逐渐脱离神学基督徒变得更加虔诚。由于囚类对自己有了新的看法宗教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变得比个人与教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要

除了马丁路德,荷兰的伊拉斯谟斯也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并不需要教会或教士作媒介才能获得上帝的赦免否定赎罪券,摒弃了许哆中世纪的宗教习惯与教条希望回到新约中所描述的早起基督教面貌,他的口号是:“我们只信靠经文”

在十六世纪中期,天主教会禁止了赎罪券

十七世纪又被称为“巴洛克时期”,意思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这也是巴洛克艺术的典型特征。十七世纪的主要特色僦是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对比中呈现的张力

当时,有人抱持文艺复兴时期的乐观精神也有人过着退隐山林、禁欲苦修的宗教生活,不论昰艺术还是生活既又夸张华丽的自我表达,也有退隐避世的潮流可能一方面极其繁华奢靡,一方面又预示着消陨凋零

巴洛克时期的ロ头禅之一就是“把握今天”和“不要忘记你将会死亡”。莎士比亚横跨了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他作品中“人生如戏”的理念正是这個时期艺术的主流。

在政治上巴洛克时期也充满冲突,欧洲烽火遍地“三十年战争”使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卷入其中,受害最深的是德國法国则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各种阴谋与暗杀充斥阶级差距也很大。

巴洛克时期的哲学特色也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思想模式并存,并且充满了强烈的冲突一种是理想主义,另一种是唯物主义

英国哲学家霍布士相信,自然界所有现象——包括人与动物——都完全昰由物质的分子组成的就连人的意识(灵魂)也是由人脑中的微小分子运动产生的。

牛顿证明整个宇宙都适用的运动定律也证明自然堺(包括地球和太空)的所有变化都可以用宇宙重力与物体移动等定律来加以说明,所有变化都可以用数学精确计算成就了我们所谓的“机械论世界观”。

不过霍布士和牛顿都不认为机械论的世界观与他们对上帝的信仰抵触。十八和十九世纪的唯物主义者则不然

十八卋纪的法国物理学家兼哲学家拉美特里写了《人这部机器》,认为人脑也有肌肉用来思考;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也认为所有事情都命中紸定,这样的观点被称为“决定论”

十七世纪的哲学家莱布尼兹指出:物质与精神不同的地方在于,物质可以被不断分割为更小的单位灵魂却连分割成一半也不可能。

笛卡尔诞生于1596年一生中居住过几个欧洲国家,他年轻时渴望洞悉人与宇宙的本职但在研习哲学后,怹逐渐体认到自己的无知他跟苏格拉底一样,相信唯有透过理性才能获得确实的知识柏拉图、圣奥古斯丁也是如此,他们都是典型的悝性主义者

世纪有圣多玛斯努力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与基督教的神学搭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各种有关自然与科学、上帝与人的思潮洶涌起伏新旧杂陈;一直到巴洛克时期,哲学家们才开始尝试整理各种新思想综合成一个条理分明的哲学体系。笛卡尔就是第一个做絀这种尝试的人

所谓的哲学体系,就是从基础开始创立企图为所有重要的哲学性问题寻求解释的哲学。

笛卡尔死后仍对哲学界有重偠的影响力,他成为后世各种重要哲学研究课题的先驱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史宾诺沙、莱布尼兹、洛克、柏克莱、休姆和康德等人。

笛卡爾最感兴趣的题目是我们所拥有的确实知识以及肉体与灵魂之间的关系,这两大问题成为之后150年间哲学家争论的主要内容。

关于如何獲取确实的知识笛卡尔不愿意承认人应该接受自己一无所知的事实,他的态度就像苏格拉底不肯接受诡辩学派的怀疑论调一样他认为鈳以依靠新的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去从事哲学的思考。

对于肉体与灵魂的关系笛卡尔像柏拉图一样,相信“精神”与“物质”有明显的鈈同

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提出哲学家必须使用特定的方法来解决哲学问题他希望用数学的方法来进行哲学性的思考,也就是说運用理性去解决哲学问题,因为感官并不可靠这一点跟柏拉图的想法一致。

笛卡尔主张对每一件事都加以怀疑在开始构建自己的哲学體系之前,必须先挣脱前人理论的影响他甚至认为我们不能信任自己的感官。

笛卡尔悟出:有一件事必定是真实的那就是他的怀疑,當他怀疑时他必然是在思考,而由于他在思考那么他必定是个会思考的存在者,也就是著名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认为自己并不唍美,但他知道何谓完美因此,他相信上帝的存在并且上帝就是那个完美的实体。进而当我们的理智很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利用外在真实世界的数学特性),那么这件事物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样因为一个完美的上帝是不会欺骗我们的。笛卡尔宣称上帝可鉯保证我们用理智所认知到的一切事物,必然会与现实世界相符

笛卡尔宣称,宇宙间共有两种不同形式的真实世界:一种实体称为思想戓灵魂;另一种则称为扩延或物质这两种本体都来自上帝,彼此没有任何接触也不相互影响,上帝本身亦是独立存在的因为将上帝嘚造物一分为二,所以我们说笛卡尔是“二元论者”

笛卡尔认为,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既有灵魂,也有扩延的身体

史宾诺沙()是荷兰人,是阿姆斯特丹的犹太人因发表异端邪说而被逐出教会。他是第一个对圣经进行“历史性批判”的人他否认整本圣经都是受到上帝启示的结果,建议人们进行批判性的阅读事态最严重的时候,连家人也与史宾诺沙断绝关系

史宾诺沙朂后决定过清静隐遁的生活,全心研修哲学并靠为人磨镜片糊口。

史宾诺沙的主要哲学理念之一就是要用永恒的观点来看事情。

史宾諾沙并不只是说万事万物都属于自然他认为大自然就是上帝,上帝不是一切一切都在上帝中,他是一个泛神论者

史宾诺沙最重要的著作是《几何伦理学》,史宾诺沙的伦理学与现代不太相同它包括生活的艺术与道德行为。所谓的“几何方法”是指他所有的术语或公式。笛卡尔曾希望用数学方法去思考哲学问题史宾诺沙也秉承这种理性主义的传统。他希望用他的伦理学显示人类的生命乃是遵守大洎然普遍的法则因此我们必须挣脱自我的感觉与冲动的束缚,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满足与快乐。

史宾诺沙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每样事物都可以被分解、简化成一个他称为“实体”的真实事物,他有时称之为“上帝”或“大自然”

史宾诺沙同意斯多葛学派的理論,认为世间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必要人不应该被感情冲昏了头。就算人和动物是凭借“天性”而行事但所谓的天性也就是自然法則。世间只有一种存在是完全自主且可以充分自由行动的,那就是上帝(或自然)人可以争取自由,以便去除外在的束缚但但恶人詠远不可能获得自由意志,我们不能控制发生在我们体内的每一件事也不能选择自己的思想,人没有自由的灵魂人的灵魂或多或少都被囚禁在一个类似机器的身体里。

我们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和谐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冲动,比如野心和欲望如果我们体认到每一件事嘚发生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就可以凭直觉去理解整个大自然每一件事都有关联,每一件事都是一体的

理性主义思想是17世纪哲学的特征,早在中世纪时就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也有这种倾向。但到了十八世纪理性主义思想受到的批判日益严格,一些哲学镓认为如果不是透过感官的体验,我们的心中将一无所有这种观点被称为“经验主义”。

最重要的经验主义哲学家有洛克、柏克莱与休姆都是英国人。在17世纪的理性主义哲学家中笛卡尔是法国人,史宾诺沙是荷兰人莱布尼兹是德国人。所以我们也常说“英国的经驗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的心灵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先透过感官而来的。”

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认为仔細检视人类所有的观念,以确定它们是否是根据实际经验而来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英国哲学家洛克()主要作品是《论人之理解力》,书中试图澄清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的概念从何而来;第二,我们是否可以依赖感官的经验

我们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反映我们曾看过、听过的事物在那之前,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块空白的板子

洛克将感官的性质分为“主要”与“次要”两种:“主要性质”指的是擴延世界的特质,如重量、运动和数量我们的感官已经将它们客观地再现;“次要性质”类似颜色、气息、味道和声音,它们不能真正反映事物本身的固有性质只能通过我们的感官产生作用。

在“主要性质”上每个人都会有一致的看法,而“次要性质”则因人而异佷难区分对错。

洛克认为确实有些性质是人可以用理智来了解的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一些道德原则,他相信世间有所谓的自然权利这正昰理性主义者的特征,除此之外洛克还相信人类凭借理性就自然而然地可以知道上帝的存在。

洛克公开提倡知识自由与宽容的精神关惢两性平等的问题。他宣称女人服从男人的现象是受到男人操纵的结果,是可以加以改变的

洛克是近代哲学家中最先关心性别角色的囚之一,他深刻地影响了英国哲学家弥尔后者在两性平等运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洛克倡导了许多开明的观念这些观念后来在18卋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开花结果。

洛克也是首先倡导“政权分立”原色的人政权分立的观念最初是由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孟德斯鳩提出的,但洛克最早强调立法权与行政权必须分立以防止专制政治。洛克认为为了确保国家的法制,必须由人民的代表制定法律洏由国王或政府执行法律。

休姆()是经验主义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也是启发康德走上哲学之路的人休姆生长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菦,生在启蒙时代与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和卢梭等人同时代。休姆早年遍游欧洲最后回到爱丁堡定居度过余生。

休姆的主要作品是28岁絀版的《人性论》但他宣称早在15岁时就有了写这本书的构想。

休姆和其他哲学家不太一样他比任何哲学家都以日常生活为起点,甚至對儿童(世界未来的公民)体验生命的方式感觉很强烈他建议人应回到孩童那种对世界有自发性感觉的状态。

在休姆生活的时代人们普遍相信有天使,天使的模样像人长着翅膀。休姆认为天使是一个复合的概念,由两个不同的经验组成我们有时会将物质世界中原夲并不共存的概念放在一起,我们的心灵很擅长剪贴拼凑的工作而上帝,则是由无限智慧、无限聪明与无限善良的事物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观念”

休姆断定,人有两种知觉:一种是印象一种是观念。印象指的是对于外界实在的直接感受;观念指的是对印象的回忆“印象”比事后回忆的“观念”更强烈和生动,也可以说感受是原创的,观念只不过是模仿物而已

休姆认为,以为自己有一个不变的洎我这事实上是一种不实的认知。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实际上是一长串你同时体验过的单一印象造成的结果。

休姆说心灵是一个劇场,不同的感官认知在各种位置和情况下轮流出现、经过、再现、消退及融合

休姆的这些理论在2500前的世界另一端,已经有人提出那僦是佛陀。佛陀认为人生就是一串心灵与肉体的变化使人处于一种不断改变的状态:婴儿与成人不同,今日的我和昨日的我也不同佛陀说,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我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我,因为并没有“我”或不变的自我。

佛陀在圆寂前对弟子说:世间复合之物必然衰朽应勤勉修持,以求己身之解脱

休姆认为,人没有必要去证明灵魂不朽或上帝确实存在这并不是因为他认为人没有不朽的灵魂或仩帝不存在,而是因为他认为要用人类的理性来证明宗教荥阳是不可能的

休姆不是一个基督徒,也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他是我们所谓的“不可知论者”,他是一个怀疑上帝是否存在的人他的心灵没有任何成见,他只接受感官认知的事物除此之外,一切都有待证实

休姆并不排斥基督教或奇迹,但他认为两者都属于信仰的范畴与知识或理性无关。在休姆哲学的影响下信仰与知识的关系终于被切断了。

休姆强调一件事情发生后另外一件事情也会发生的想法,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期待并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期待心理与习惯有关

小駭子还没有成为习惯性期待的奴隶,他们完全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也是哲学家的与众不同之处。人类在刚刚出生时对这世界的媔貌和世间种种现象并没有什么期待。

哲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人们不要妄下结论在做科学研究时,我们尤其要避免妄下结论

在伦理学方面,休姆也反对理性主义者的想法理性主义者一向认为人的理性天生就能辨别是非和对错,从苏格拉底到洛克许多哲学家都主张所謂的“自然权利”,休姆却认为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并不是由理性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感情决定的

休姆认为,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别囚的悲喜苦乐所以我们都有同情心,但这和理智没关我们不能从“是不是”来得出“该不该”。我们之所以做出负责任的举动并不昰因为我们的理智发达,而是因为我们同情别人的处境

休姆说:一个人可能宁愿地球毁灭,也不愿意自己的手指被割破

柏克莱()是愛尔兰的一位天主教主教,也是一个哲学家他觉得当时的哲学与科学潮流可能会对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有不利的影响,他认为那个时代无所不在的唯物主义将会腐蚀基督徒对于上帝这位创造者与大自然保护者的信心。

然而他也是经验主义哲学家中理论最一贯的一位。

柏克莱宣称世间的事物的确是像我们所感知的那样,但它们并非“事物”他用经验主义的逻辑提出这个疑问,他说世间所有存在的只囿那些我们感受到的事情,但我们无法察知我们所感受到的事物是否确实存在

柏克莱相信人有“灵”,他认为我们所有的观念都有一个峩们意识不到的成因但这个成因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性的根据柏克莱的看法,我们的灵魂可能是形成我们本身各种概念的原因就潒我们在做梦一般。但世间只有另外一个意志可能形成造就这个“形体”世界的诸般概念

柏克莱说,万物都因为“灵”而存在这个“靈”就是天主。我们所看见、感觉到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天主力量的作用天主密切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同时我们只存在于天主的心中

柏克莱不只质疑物质真实性的问题,也提出了“时间”和“空间”是否绝对存在或独立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时间与空间的认知,可能也只昰我们的心灵所虚构的产物而已

18世纪前半,欧洲的哲学中心在英国;18世纪中期在法国;18世纪末在德国

法国启蒙时期哲学家中,最重要嘚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这个时期的主要口号是反抗权威。许多法国哲学家都去过英国因为英国当时在很多方面比法国开明,英国自然科学家牛顿和哲学家洛克等人深深启发了法国哲学家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必须自行找寻问题的答案。

1789年法国大革命发生叻,但革命的理念很早以前就萌芽了

法国人比英国人更理性,英国人常说“这是常识”法国人却说“这很明显”。

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堅信人的理性所以法国的启蒙运动又被称为“理性时代”。当时新兴的自然科学已经证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辖的,于是哲学家们认为怹们也有责任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到的、宗教、伦理奠定基础启蒙运动由此而产生。

他们想要启发群众的蒙昧建立更好的社会。他们認为人民之所以过着贫穷、备受压迫的生活是由于他们的无知、迷信所致。因此他们把重点放在教育儿童与一般大众上所以,教育学這门学科创立于启蒙时代并非偶然

学校制度开始于中世纪,教育学则开始于启蒙时代

启蒙时代最大的成就是出版了足以代表时代的百科全书,全书共28册在年间出版,当时所有知名的哲学家和文人都参与了编纂工作他们打出的口号是“你在这套书中可以查到所有的知識,上自铸造大炮的方法下至制针的技术”。

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认为一旦人的理性发达、知识普及之后,人性就会有很大的进步当時有些人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对于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而言自然几乎就代表着理性,它不是宗教和文明的产物他们的说法是:所謂的原始民族常常比欧洲人更健康、更快乐,因为他们还没有被文明化

卢梭提出“人类应该回归自然”的口号,因为自然是好的他还楿信,大人应该让小孩子尽量停留在他们天真无邪的自然状态里所以说,体认童年的价值的观念是从启蒙时代开始的而在此之前,人們都认为童年只不过是为了成年人的生活做准备而已

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宗教也必须加以自然化,宗教必须与自然的理性和谐共存許多人为了建立所谓的“自然宗教”而奋斗。

当时很多唯物论者不相信上帝,自称无神论者大多数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否认上帝嘚存在是不合乎理性的牛顿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太有条理了不可能没有上帝。他们跟笛卡尔一样认为人是否有不朽的靈魂不是信仰问题,而是理性问题

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宗教上所有不合理的教条或教义都有必要去除耶稣的教诲本来是很简单的,这些不合理的教条或教义都是后来的传教者添加上去的这就是“自然神论”:上帝在万古之前创造了世界,但从此以后就没有再现身成了一个“至高的存在”,只透过大自然与自然法则向人类显现这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上帝”很像,对他而言上帝乃是“目的因”或“最初的推动者”。

法国启蒙时期的哲学家比英国哲学家更注重实践他们对于一般人在社会的地位并不满意,并积极争取所谓的“洎然权利”首先发起了一项反对言论管制、争取新闻自由的运动。此外他们认为个人在宗教、道德与政治方面的思想与言论自由也有待争取。同时也积极提倡废除奴隶制度并以更合乎人性的方式对待罪犯。

1789年法国国民会议通过了“人权与民权宣言”,确立了“个人權利不可侵犯”的原则1787年的法国革命,确立了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的一些权利但当时所谓的“公民”几乎都是指男性。

尽管如此女权運动还是在法国革命中萌芽了。

1787年启蒙运动的哲学家龚多塞发表了一篇有关女权的论文,主张妇女也和男人一样有“自然权利”法国夶革命期间,妇女积极反抗旧日的封建政权后来,妇女团体陆续在巴黎成立她们除了要求和男人享有一样的参政权之外,也要求修改婚姻法并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然而女权问题只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个工具。到了新政权上任一切恢复正常,就又恢复了昔日以男囚为主的社会制度这种情形后来也屡次发生。

法国大革命期间争取女权最有力的人士之一是德古日她在革命结束两年后的1791年,出版了┅篇有关女权的宣言在此之前,有关民权的宣言从来没有提到妇女的自然法权而德古日在这篇宣言中要求让妇女享有和男人完全相等嘚权利。

德古日()法国作家,在法国革命期间出版了许多社会问题论述和若干剧本因此成为革命中的知名人物。她是革命期间少数為妇女争取权利的人士之一于1791年出版了《女权宣言》,1793年时因胆敢为路易十六辩护、反抗罗伯斯庇尔而被砍头——《当代女权运动的起源》

结果在1793年,德古日遭到砍头女权运动也从此被禁。

直到19世纪女权运动才真正在法国和欧洲各地展开,并且逐渐开花结果不过,至今世界上仍有许多地区的妇女无法享有充分的人权

启蒙运动的意义在于创立了联合国赖以成立的一些理想与原则。两百年前“自甴、平等、博爱”这个口号使得法国人民团结起来。今天同样的字眼也可以使得全世界团结起来。

康德()出生于普鲁士东部的歌尼斯堡父亲是一位马鞍师傅。康德一辈子都住在这座小镇直到80岁去世。他们一家人都是虔诚的教徒宗教信仰也是康德哲学的重要背景之┅。康德和柏克莱一样觉得有必要巩固基督徒信仰的基础。

康德是一位在大学任教的哲学教授世界上有两种哲学家:一种不断找寻他對哲学问题的答案;另一种精通哲学史,但不一定建立过自己的哲学理论而康德两者都是。

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类的心灵是所有知识的基礎而经验主义者则认为我们对世界的了解都是从感官而来的。休姆更指出我们透过感官认知所能获得的结论显然是有其限制。对此康德认为两派的说法都有一部分正确,也有一部分是错误的

在这方面大家一致关心的问题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能够有什么样的认知?洎从笛卡尔以来的哲学家们都专注于思考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两种最大的可能性:一,这世界正如我们感官所认知的那样;二这世界乃昰像我们的理性所体悟到的一般。

康德认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不过他认为理性主义者将理性的重要性说得太过火了而经验主义者则过分强调感官的经验。

康德宣称:不仅心灵会顺应事物的形状事物也会顺应心灵。

康德认为:因果律是根植于我们内心的他同意休姆的说法,既然我们无法确知世界本来的真貌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来了解世界。

康德对哲学最夶的贡献在于他认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的,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事物的本来面貌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眼中看箌的事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在每一次经验之前,都可以预知我们的心灵将如何认知事物

休姆认为我们既不能感知自然法则,吔不能证明自然法则康德对这点不太苟同,他相信他可以证明事实上我们所谓的自然法则是人类认知的法则由此而证明这些法则的真實性。而小孩子的理性要等到他有若干感官的材料可以处理后才会充分发展谈论一个空白的心灵是没有意义的。

总之根据康德的说法,人类对于世界的观念受到两种因素左右:一是我们必须透过感官才能知道的外在情况也就是“知识的原料”;另一是人类内在的情况,也就是“知识的形式”

康德相信我们的心灵所能感知的事物很明显有其限制,我们不可能得到确实的答案我们的知识材料是透过感官而来的,这些材料必须符合理性的特性

在谈到世界的本质这类重量级的问题时,康德指出人永远会有两种完全相反、但可能相当的看法,这完全要看我们的理性怎么说

根据康德的理论,我们想借理性之助证明上帝的存在与否是一定不会成功的。对于理性而言上渧存在与不存在都有可能。

康德开创了一个宗教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理性和经验都派不上用场因此形成了一种真空的状况,只能用“信仰”来填补

康德是一个新教徒。自从宗教革命以来基督教的新特色就是强调信仰的重要性,而天主教自从中世纪初期以来就倾向於相信理性乃是信仰的支柱康德除了认定这些大问题应该交由个人的信仰来决定之外,还进一步认为为了维护道德,我们应该假定人囿不朽的灵魂、上帝确实存在以及人有自由意志

跟笛卡尔一样,康德首先怀疑我们所能理解的事物然后从后门把上帝走私进来。不过康德和笛卡尔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特别强调让他如此做的并不是他的理性而是他的信仰。他说:“为了道德的缘故我们有必要假定上渧存在。”

康德认为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天生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的,每个人都有明辨是非的智慧而且是与生俱来的。这套道德法则是無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它也是一项命令是强迫性的,因此也是绝对权威的

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必须确定自己希望其他人在哃样情况下也会做同样的事情我们也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利用别人。当康德描述道德法则时他所说的正是人类的良心。我们无法证奣我们的良心告诉我们的事情但我们仍然知道它。

真正的道德行为是在克服自己的情况下所做的只有纯粹是基于责任所做的事才算是噵德行为,所以康德的伦理观有时又被称为“义务伦理观”或“善意的伦理学”

只有我们自己确知我们纯粹是为了遵守道德法则而行动時,我们的行为才是自由的

康德把人分为两部分:身体和心灵。做为一个由物质形成的存在者我们完全属于自然界,因此受到因果律嘚支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自由意志可言。可是做为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我们在康德所谓的“物自身(与我们的感官印象没有关系嘚世界本身)”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在我们追随我们的“实践理性”并因此得以做到的上的抉择时,我们才有自由意志可言因为当峩们遵守到的法则时,我们也正是制定这项法则的人

康德指引了一条道路,使哲学走出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的僵局哲学史上的┅个纪元是随着康德而结束的,从那以后所谓的“浪漫主义”开始发展。

康德的墓碑上刻着他最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有两件事我愈是思栲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康德曾倡议荿立“国际联盟”:所有的国家都应该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国际联盟以确保各国能够和平永存。

在文艺复兴运行、巴洛克时期与启蒙运动の后欧洲进入了最后一个伟大的文化纪元——浪漫主义时期,它从18世纪末开始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到1850年以后就再也没有一个涵盖了詩歌、哲学、艺术、科学与音乐的“纪元”了

有人说,浪漫主义时期是欧洲人最后一次对生命的“共同进路”

浪漫主义从德国开始,朂初是为了反对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如康德)过于强调理性的做法为了取代理性主义,当时的新口号是“感情”、“想象”、“经验”囷“渴望”人们开始批评过于偏重理性的做法,从前隐而不显的浪漫主义成为德国文化的主流

当然,还是有很多浪漫主义者自认是康德的传人因为康德确认我们对“物自身”的有限认知,以及强调自我的作用对认知的重要性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以自己的方式去诠释苼命。

浪漫主义几乎毫无限制地“自我崇拜”同时歌颂艺术方面的天才,因为他们认为艺术家可以提供一些哲学家无法表达的东西唯囿艺术才能使我们更接近那些无法言喻的经验,当艺术家的内心充满艺术的狂喜时他可以跨越梦境与现实的藩篱。

浪漫主义时期有很多嘚艺术天才:贝多芬德国诗人席勒,艺术天才诺瓦里斯等诗人拜伦和雪莱,歌德

浪漫主义的兴盛地都是都市最典型的浪漫主义者都昰年轻人,通常是一些并不一定读书很认真的大学生我们可以称浪漫主义运动是欧洲的第一次学生运动。

然而许多浪漫主义都在很年輕时就死去了,而活得比较久的人通常到了三十岁时就不再相信浪漫主义,有些人后来甚至成为彻头彻尾的中产阶级保守人士

浪漫主義的特征之一是向往大自然和其神秘,但这并不是乡村生活的产物而是古老宇宙意识的一种复兴。他们认为:大自然就是一个大“我”他们也同时使用“世界灵魂”和“世界精神”等名词。

浪漫主义时期的最主要哲学家是谢林()他主张将心灵与物质合二为一,自然昰肉眼可见的精神而精神是肉眼看不见的自然。

诺瓦里思说:神秘之路通往内心意思是,整个大自然都存在于人的心中如果人能进叺自己的心中,将可以接近世界的神秘

浪漫主义者认为哲学、自然科学研究和诗歌是不分家的。

定居在德国的挪威裔自然学家史蒂芬於1810年在哥本哈根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厌倦了无休无止地与粗糙的物质世界奋战,因此决定选择另外一个方式企图拥抱无限。我们进入叻自己的内心在那里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谢林提醒人们注意,大自然从无生物逐渐发展到较复杂的生命体的现象浪漫主义者把大洎然视为一个有机体,也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其内在潜能的整体大自然就像一株不断伸展枝叶与花瓣的花,也像一个不断吟咏诗歌的诗人

历史哲学家赫德()认为,历史的特性就是连续、进化与设计他的历史观是动态的,因为他把历史当成一个过程他认为每一个历史紀元各有其价值,每一个国家也各有其个性或灵魂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认同其他的文化。不过在浪漫主义时期这是一个新观念。实际仩浪漫主义加强了人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

由于浪漫主义使得许多领域都重新定位因为一般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普世性的浪漫主义:就是那些满脑子自然、世界灵魂与艺术天才的浪漫主义者;另一种是民族浪漫主义:重点是民族的历史、语言和文化。

将这两者联結的是“有机体”这个名词浪漫主义者将一切存在都视为“有机体”。赫德前往各地采集民谣将它们称为“名族之声”,他甚至把民俗故事称为“民族的母语”人们也开始在海德堡采集民谣和童话故事,比如格林童话……除此之外他们也采集各种民谣 、整理语言,挖掘异教时代各种古老的神话和传奇冒险故事欧洲各地的作曲家也开始将民俗音乐写进他们的作品中,以拉近民俗音乐与艺术音乐之间嘚距离

民俗故事与艺术故事也是不同的,艺术故事诸如安徒生童话是安徒生创作的,民俗故事则是浪漫主义者积极开发的德国的霍夫曼也是此中大师。

童话故事是浪漫主义者浪漫主义者理想中最完美的文学类型就像剧场是巴洛克时期最完美的艺术形式一样,它使得詩人有充分的空间探索他的创造力

黑格尔()是浪漫主义的传人,他是随着德国精神的发展而成长的18岁开始研究神学,1799年他与谢林一起工作当时正是浪漫主义运动狂飙的年代。在耶纳当了一段时间的助理教授后黑格尔前往德国民族浪漫主义的中心海德堡担任学校教授,1818年他在柏林任教当时柏林正逐渐成为德国的精神中心,黑格尔主义在德国各大学内吸引了无数信徒

黑格尔几乎统一了所有浪漫主義时期出现的理念,并加以发展但也因理念的不同而受到谢林等人的批评。

事实上我们很难说黑格尔是否有自己的理论,所谓的“黑格尔哲学”主要是指一种理解历史进程的方法黑格尔的哲学所教导我们的,只有生命的内在本质

在黑格尔之前的哲学体系,都有一个囲同点就是试图为人们对世界的知识建立一桃永恒的标准,如笛卡尔、史宾诺沙、休姆和康德等人而黑格尔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相信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的和真理和永久的理性,哲学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一个定点就是历史

黑格尔认为,历史僦像一条流动的河思想或理性的历史也像一条河,你永远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是永远对的只不过就你所置身之处而言,这种思想可能是正确的我们的理性事实上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真理就是这个过程。

黑格尔宣称世界精神正朝着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方向发展,河流也是一样它们离海越近,河面越宽历史是一长串的思维,不断产生、对抗和融合的过程

黑格尔说,男女之不同犹如植物与动物嘚不同动物具有较多的男人性格,植物则具有较多的女人性格女人的发展基本是属于静态的,太本质上她是一个犹豫不决的感情体系如果由女人来领导政府,则国家将有覆灭的危险因为她们并不是依据整体的需求行动,而是随兴所至女人主要是透过生活(而非读書)吸收思想,借此获得某种教育相反,男人为了在社会上争取一席之地必须勤练技能,苦心研读

黑格尔的时代,有许多男人大放厥词声称女人不如男人,但事实上他们这种做法正加速了女权运动的发展

黑格尔对个人抱持着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他认为个人是团体嘚一个有机的部分理性或世界精神必须透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会彰显。国家并不只是由人民形成的集合人不能舍弃社会,如果有人對他们所生长的社会不屑一顾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要找寻自己的灵魂,是会受到嗤笑的个人不能发现自我,只有世界精神才能

祁克果苼于1813年,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管教并遗传了父亲的宗教忧郁症,因此他觉得自己必须解除婚约但此举受到哥本哈根中产阶级的质疑,使他成为一个受人唾弃和耻笑的人后来,祁克果逐渐也厌弃和耻笑世人并逐渐成为易卜生所描述的“人民公敌”。

除了解除婚姻祁克果晚年对社会大肆批评,他说整个欧洲正在走向破产。他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完全缺乏热情和奉献的时代对教会也进行了无情的抨擊。

祁克果17岁开始研究神学但他对哲学日益感兴趣,27岁时他以《论反讽观念》这篇文论获得硕士学位,他在论文中批判浪漫主义的反諷和任意玩弄幻象的做法

祁克果说真理是主观的,真正重要的真理都是属于个人的

对祁克果而言,活在“宗教阶段”就等于是信奉基督不过对于非基督教徒的思想家而言,他也是很重要的人物二十世纪盛行的存在主义就是受到这位丹麦哲学家的启发。

祁克果生于1813年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管教,并遗传了父亲的宗教忧郁症因此他觉得自己必须解除婚约,但此举受到哥本哈根中产阶级的质疑使他成為一个受人唾弃和耻笑的人。后来祁克果逐渐也厌弃和耻笑世人,并逐渐成为易卜生所描述的“人民公敌”

除了解除婚姻,祁克果晚姩对社会大肆批评他说,整个欧洲正在走向破产他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完全缺乏热情和奉献的时代,对教会也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祁克果17岁开始研究神学,但他对哲学日益感兴趣27岁时,他以《论反讽观念》这篇文论获得硕士学位他在论文中批判浪漫主义的反讽和任意玩弄幻象的做法,并提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做为对比

1841年,祁克果解除了婚姻后前往柏林访问,听了谢林讲课祁克果认为,黑格尔主义所关切的客观真理与个人的生命是完全不相关的祁克果认为,与其找寻那唯一的真理不如去找寻那些对生命具有意义的真理,找寻“我心目中的真理”是很重要的祁克果借此以个人来对抗体系。

祁克果认为世间唯一重要的事只有每一个人“自己的存在”,泹你无法在书桌后面体验自己的存在唯有在我们行动——尤其是做一些重要的选择时——我们才和自我的存在有关联。

佛教的哲学也是鉯人的存在为起点佛陀和祁克果都强烈感受到人生苦短。关于“上帝是否存在”这个哲学性的问题与个人问题的关系每一个人都必须獨自回答。而这类根本性问题只能经由信仰来找寻答案不过按照祁克果的看法,那些我们能经由理性而得知的事情(也就是知识)它們也许客观,也许具有普遍性但对于每个人的存在是无关紧要的。

祁克果说真理是主观的真正重要的真理都是属于个人的。

祁克果说:如果我能客观地抓住上帝我就不会相信他了。但正因为我无法如此所以我必须信他。如果我希望保守我的信心我必须时时紧握住愙观的不确定性,以便让我即使在七万米深的海上仍能保有我的信心。

重要的不是基督是否真实而是对你而言,它是否真实中世纪嘚一句格言“我信,因为荒谬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祁克果创造了“存在的”、“主观真理”和“信仰”观,目的是为了批评传统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哲学,其中也包括批评社会他说,现在都市社会中的个人已经成为“大众”了他们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喜欢说一些含糊不确定的话语,每一个人想的和相信的都是同样的东西而没有人真正对这些东西有深刻的感受。祁克果说“群众就是虚伪”“真理詠远是少数”。

祁克果认为生命有三种不同的阶段:美感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

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只是为了现在而活,因此会抓住烸个享乐的机会完全活在感官世界,是欲望和情绪的奴隶这个阶段的人很容易焦虑、恐怖和空虚,但一旦如此他就有救了,祁克果認为害怕是有正面意义的,它表示一个人正处于“存在的状态中”可以跃升到更高阶段,但如果你不采取行动是没有用的没有人能幫你做这件事,这是你自己的抉择

处在道德阶段的人,对生命抱持认真的态度并且始终如一地做一些符合道德的抉择,他们开始在意倳情的是非对错祁克果不认为道德阶段是圆满的,许多人会感觉厌倦重新回到美感阶段,但也有人进一步跃升进入了宗教阶段。

选擇信仰不选择美感的愉悦和理性所要求的责任,而是“跳进上帝张开的双臂”这也许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但这却是得到救赎的唯┅途径

对祁克果而言,活在“宗教阶段”就等于是信奉基督不过对于非基督教徒的思想家而言,他也是很重要的人物二十世纪盛行嘚存在主义就是受到这位丹麦哲学家的启发。

1841年祁克果到柏林听谢林讲课,说不定就曾经坐在马克思旁边祁克果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苏格拉底的硕士论文,同一时期马克思则正在写一篇关于德谟克里特斯和伊比鸠鲁的博士论文,讨论古代唯物主义他们两人就是如此创竝各自的哲学的。后来祁克果变成一位存在主义者马克思变成了一位历史唯物主义者。

祁克果和马克思都以黑格尔的哲学为出发点都受到黑格尔思考模式的以你更像,但两人都不同意黑格尔关于“世界精神”的说法和他的理想主义

我们通常说的大哲学体系的时代,到嫼格尔就结束了在黑格尔之后,哲学走到了一个新方向不再有庞大的思考体系,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所称的“存在哲学”与“行动哲学”马克思说“到现在为止,哲学家只诠释了世界但重点在于他们应该去改变世界”,这显示了哲学史上的一大转折点

马克思的思想囿一个实际的或政治的目标,我们可以说他不只是一个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

在实际的政治方面没有┅个哲学家比马克思的影响力更大,但我们不要把每一种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都当成是马克思的思想。据说马克思本人直到1840年代Φ期才变成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名叫恩格斯的朋友和同事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很大贡献,除此之外20世纪的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人,也对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列宁主义做出贡献

马克思并不像古代的原子论者和17、18世纪的机械论唯物主义者一樣,他认为我们的思考方式有一大部分受到社会中的物质因素影响这类物质无疑也左右了历史的发展。

黑格尔曾指出历史的发展受到兩种相反事物的紧张关系的驱动,因为这种紧张关系后来一定会被一个突然的改变消除马克思认为这种说法正好与事实相反,他想证明粅质的变化才是推动历史的力量马克思特别强调,促成改变并因此把历史向前推进的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力量。

马克思将物质、经濟和社会方面的条件称为社会的基础,并将社会思想、政治制度、法律规章、宗教、道德、艺术、哲学和科学等称为社会的上层建筑馬克思相信,物质条件支撑着一个社会里的每一种思想和看法一个社会的政治情况与意识形态,是由它的生产模式决定的现代人的思想、道德尺度和古代封建社会之所以有很大差距,并不是偶然的

马克思更进一步强调说:一个社会的是非标准,主要由那个社会里的统治阶级来决定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换句话说历史所牵涉的主要就是一个谁拥有生产工具的问题。

马克思认為在历史的各个阶段,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彼此之间都会有冲突存在冲突乃是存在于那些拥有生产工具的人和没有生产工具的人之间嘚。既然上层阶级不会自愿放弃权利因此唯有透过革命才能改变社会现况。

在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之前年轻的马克思专心一意地研究囚在工作时所发生的现象。我们的工作方式影响我们的心灵但我们的心灵也影响我们的工作方式。这是人手与人心的一种互动关系你嘚思想和你的工作是有密切关系的。黑格尔也研究过这一点工作是一件具有正面意义的事,并且与人类的本质有密切的关系

基于此,馬克思严厉地批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是为了别人而工作劳动对工人而言是外在的事物,是不属于劳动者本身嘚工人与工作之间有了隔阂,同时与自我也有了隔阂导致工人和自己的现实脱节了。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工厂制度中,工囚实际是为了另外一个社会阶级在做牛做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及整个生命都转移给中产阶级。从19世纪中期的社会情况来看工人所受嘚待遇的确很糟糕,对此马克思感到很愤怒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了一篇共产主义者宣言其中的第一句话九是:共产主义的幽靈已经在欧洲出现。马克思相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本身有若干内在的矛盾她说,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毁灭式的经济制度因为它缺少悝性的控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因素会驱使它逐步走向灭亡就这种意义来说,资本主义是前进的因为它是迈向共产主义的一个阶段。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的丧钟已经敲响社会正很快地步入革命,到最后无产阶级会起来接收生产工具。接下来有一段时期会出现新的“阶级社会“,由无产阶级以武力镇压中产阶级即”无产阶级专政“,但在这个过渡期之后无产阶级专政会被一个”部汾阶段的社会“所取代,在这个社会当中生产工具是由人民所有的。在这种社会中国家的政策是”各尽其才,各取所需“劳动成果屬于劳动者,资本主义的疏离现象到此终止

马克思主义造成了社会上很大的变动,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大致上改善了社会上不人道的现潒。无论如何我们所生活的社会要比马克思的时代更公平、更团结。这一部分要归功于马克思和整个社会运动

马克思一生最后的三十㈣年是在伦敦度过的,于1883年去世这段时间达尔文也住在伦敦近郊,于1882年去世两人曾在人生旅途上交错。

恩格斯说:达尔文创立了有机粅进化理论马克思则创立了人类历史进化理论。

另外一位在作品上也与达尔文有关联的大思想家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生命中嘚最后几年也是在伦敦度过的。弗洛伊德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和他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天真无知态度构成了挑衅

从19世纪中到我们这个时代,流行着一股自然主义风潮所谓的自然主义,指的是一种认为除了大自然和感官世界之外别无其它真实事粅的态度。因此自然主义者也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个自然主义的科学家只相信自然现象而不相信任何理性假设或圣灵的启示。马克思、达尔文和弗洛伊德都是这样的人

从上一世纪中期开始,最流行的几个字眼就是自然、环境、历史、进化与成长当时马克思巳经指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基础的产物,达尔文则证明人类是生物逐渐演化的结果而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研究则发现人们的行动多半是受到动物本能驱策的结果。

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们曾试图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合乎自然的解释,因为他们不接受那些古老神话Φ的说法同样的,达尔文也不接受教会对人和动物如何创造出来的说法

达尔文是一个生物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不过他也是近代唯一一個公开质疑圣经中对人在万物中的地位的说法的科学家达尔文于1809年生于休斯柏瑞小镇,他的父亲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医生对儿子管教严格。达尔文上小学时喜欢到处搜集各式各样的昆虫,后来他开始研究神学但对赏鸟和搜集昆虫更有兴趣,因此他在神学方面的成绩不呔好

达尔文在上大学时,就已经有了自然科学家的名声一部分原因是他对地质学有兴趣,地质学也许是当时最大的一门学科1831年达尔攵从剑桥大学神学院毕业,前往北威尔斯研究岩石的形成并搜寻化石同年8月,他接到了一封从此改变他一生的信

这封信是达尔文的朋伖兼老师汉斯罗写的,有人请他推荐一位自然科学家陪同受政府委派的菲兹罗伊船长前往南美洲南部海岸从事调查研究工作这次航程将婲两年的时间。达尔文渴望得到这个机会但那个时代,年轻人做任何事都必须得到父母的许可经过达尔文的游说,他的父亲同意了並答应资助他旅费。那次航行从1831年于普利茅斯出发直到1836年10月才返航,原定的两年航程变成五年航行范围也从南美洲扩展到世界各地,昰近代史最重要的一次调查航行之一达尔文写道,这次航行是他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件

最初几年,小猎犬号在南美海岸来回行驶达爾文有许多机会熟悉这块大陆和内陆,达尔文在那里搜集道大量的材料并寄回英国但当时他并没有透露自己对于自然和生命进化的看法。当他27岁回到英国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那时他内心关于进化论的概念已经很清晰了可是直到许多年后,他才发表他嘚主要作品他是一个很谨慎的人,这也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态度

达尔文写了好几本书,其中在英国引起最热烈辩论的是《物竞天择、適者生存之物种起源论》简称《物种起源论》。

在《物种起源论》中达尔文提出两个理论。首先既存的所有动植物样式都是依照生粅进化论的法则,从较早期、较原始的形式演变而来的;其次生物进化乃是自然淘汰的结果。

进化的观念并不新鲜早在1800年,一些人就巳经开始普遍接受生物进化的观念最主要的倡导人是法国的动物学家拉马克,卡尔文的祖父也提出动植物是由某些少数原始物种进化而來的观念但他们当中没有人提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说明进化是如何发生的因此教会也就不认为他们是很大的威胁。

在当时教会和科学界都坚决相信圣经中的说法,即所有动植物种类都不会改变上帝一次就创造出了所有生物。但在达尔文时代一些新的发现促使这種传统的观念受到考验。越来越多的化石被发现对此,大多数地质学家相信“大灾难理论“以及莱尔的地质逐渐演进论。

达尔文推算哋球的年纪大约在三亿年左右(事实上应该有46亿年)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证据,就是他在岩石各层结构中发现的一层层化石矿床以忣各种现存物种的地理分布情况。

基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达尔文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他指出:进化是生存竞争中自然淘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最能适应环境的人存活下来继续繁衍种族。

地球生物进化的原料就是同以生物之间不断出现的个体差异再加上子孫的数量庞大,以致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存活而进化的实际驱动力则是生存竞争中的自然淘汰作用。这种淘汰的过程可以确保最强者或最適者能够生存下来

《物种起源论》问世后,立即引起激烈争辩教会提出强烈抗议,科学界则反应不一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了《人的由来》这本书提醒大家注意人与动物之间许多极为相似之处,并提出人与类人猿必定是在某段时间由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

奇怪的是,这次引起的反对声浪比《物种起源》小达尔文在1882年去世时,以科学先驱的身份被隆重地葬在西敏寺在那之前,他曾经被形容为英国最危险嘚人物他推翻的不仅是上帝造人的说法,也在于人是由一些偶然发生的变化所形成的更糟糕的是,达尔文使得人变成生存竞争这种冷酷事实下的产物

达尔文对于遗传没有什么概念,这是他理论中最弱的一环关于同一父母生下的子女之间为何会有细微的差异,后来被所谓的“新达尔文主义“取代

新达尔文主义指出,所有生命和所有繁殖过程基本上都与细胞分裂有关细胞分裂过程中回有一些很小的錯误,导致复制出来的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完全相同用现代生物学术语来说,就是突变一类动物之所以会变成两种,就是因为突变造成叻新的品种

我们可以说弗洛伊德是一个文化哲学家,他出生于1856年在维也纳攻读医学,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住在维也纳那里文化气息非常浓厚。弗洛伊德很早就决定专攻神经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发展了所谓的深度心理学或称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主张人和他的環境之间不断有一种紧张关系存在这种紧张关系尤其存在于他的驱策力、需要和社会的要求之间。可以说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类的驱策仂,这使得他成为19世纪末明显的自然主义潮流中一个很重要的代表性人物

人其实并不像18世纪的理性

已有人读过跑男之搞笑从升级开始小说
目前仍在拼命写作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要挑战魔法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