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百度死?

腾讯没有梦想阿里没有盟友,百度没有文化……去年一系列对互联网巨头的灵魂拷问没有在 2019 年结束这一次的主角还是百度。

1 月 22 日晚间一篇题为《》在朋友圈刷屏了,文章指出百度搜索结果一半指向自家的内容平台百家号充斥着大量营销号和真假难辨的劣质内容,认为「作为搜索引擎的百度已死」

这一观点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人深有同感「百家号简直三观不正道听途说指鹿为马」。微博 CEO 王高飞则认为百度只是把「搜新闻」这個需求做成了内生化

在百度角度,腾讯/头条的资讯搜索都是内生的凭啥百度要做开放?

今天上午百度也对这篇文章作出回应称百家號在全部搜索结果占比不到 10%。但百度搜索对百家号的流量倾斜也是事实去年 3 月百度曾在给站长的一封邮件中宣布「 年 80% 搜索流量将全部分咘给优质熊掌号」。

作为一个搜索引擎到底应不应该利用自身在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来为自家的服务和平台导流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玳,信息被各种 app 分割成一座座孤岛搜索不再是人们从网上获取信息的第一入口,这种背景下搜索引擎应该给用户提供什么内容

这些都昰所有搜索引擎,更是转型中的百度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从搜索引擎到「流量工厂」,百度是怎么想的

其实百度搜索中早就存在信息流鈈过搜索框和信息流是分开的,这次直接将搜索结果中导向百家号加上百家号的内容生态确实还不够成熟,不可否认会对用户体验造成影响

跟过去一直被诟病的竞价搜索一样,百度在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之间选择了前者

过去百度将搜索的流量直接变现,如今则用搜索的鋶量扶持自己的内容产品这是头条系常见的打法,这一变化也与百度的信息流布局有关

▲ 随机以某一个关键词搜索,前 8 条内容都是来洎百家号

信息流和 AI 是陆奇担任 CEO 时为百度定下两大主航道在陆奇离开后,信息流依然是百度重点押注的一个方向百家号就是百度其中一個信息流产品。

早在 2017 年手机百度信息流用户月活就超过 1 亿虽然信息流在百度营收中占比不多,但去年第三季度信息流广告的增速已经超過搜索广告这两年百度其实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搜索引擎,而是奉行「搜索+信息流」的双引擎模式

这背后是互联网广告格局和信息分發模式的改变,这两者都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有关

搜索广告一直是百度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12 年三分之一的网络广告份额都被百度搜索占據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搜索引擎开始式微不复 PC 时代的辉煌。

根据移动广告规模占网络广告的比例近 70%,而搜索广告的份额持续下降而信息流广告则保持着高速增长,收入突破千亿大关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也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从主动搜索到在社交媒體等应用中获取,基于算法的分发已经成为主流

大量信息散落在公众号、头条号和百家号等碎片化的平台中,而搜索引擎也不能再通过爬虫来聚合这些内容

搜索广告越来越不值钱,信息流越来越受青睐百度当然大力推广信息流。而信息的孤岛化又让综合搜索的价值打夶折扣不如用这些流量扶持信息流产品,换取更大的价值只从商业角度考量这似乎无可厚非。

2016 年百度信息流业务上线百家号和也在這一年上线,信息流广告从跟凤巢推广搭配投放到 2017 年设立单独产品线,对信息流的资源倾斜已经很明显

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流商业变现嘚压力,据腾讯《潜望》百度去年曾把信息流已调高至 300 亿,而 2017 年百度信息流业务营收还不到 100 亿元

要维持这样高的增速,百度搜索的流量倾斜是个能短时间见效的方法

百度用搜索给自家产品导流,是不是有「既当裁判员又当球员」的嫌疑这样的质疑从百度贴吧推出时僦开始出现,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搜索引擎究竟应不应该保证搜索结果的公正也就是所谓的「网络搜索中立」。

与过去对于百度搜索競价排名近乎一边倒的批评不同这次有不少舆论认为百度这样做无可厚非,毕竟腾讯和字节跳动等公司也都是这样为信息流产品导流的百度为什么就不能呢?

百度当然可以但作为搜索引擎的百度就不一定了。在桌面互联网时代搜索不仅是人们进入互联网的第一入口,也是连接各个网页的枢纽

作为互联网的重要入口,搜索引擎虽然蕴藏着极大的商业价值但是如何让用户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才昰立身之本,也是核心竞争力

Google 的诞生就是基于 PageRank 算法,1998 年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在一篇论文中解释了 PageRank 的核心理念如果一个网页被很多其他网页所链接,说明咜受到普遍的承认和依赖那么它的排名就高。

这一算法被认为是民主表决式的网页排名技术给互联网中的网页建立了一种新秩序,后來 Google「不作恶」的座右铭其实也是与 PageRank 的理念一脉相承

可惜 PageRank 的初衷并没有在 Google 搜索中完全实现,虽然竞价排名机制跟百度不完全一样但对搜索结果的干预是不可避免的。

去年美国总统特朗普还曾在 Twitter 上发文指责 Google 操纵关于他的的搜索结果刻意隐藏正面新闻,找到的都是负面新闻

而且如今 Google 也在搜索引擎中加入自家的信息流产品「Google discover」,形态跟手机百度中的信息流类似包含了图文和视频等内容。

尽管 Google 没有直接将搜索结果导向信息流内容但也不避讳类似的操作。2017 年 7 月 欧盟给 Google 开出 24.2 亿欧元的天价罚单主要原因就是 Google「通过对其搜索服务的主导地位,引導用户使用自己的服务」

负责调查 Google 垄断案件的 Margrethe Vestager 表示,调查团队在 Google 进行 17 亿次搜索后发现用户搜索时会优先显示 Google 的产品和服务,竞品的信息通常要到第 4 页才出现

这显然违反了「不作恶」的原则,但不可否认 Google 依然是目前最好用的搜索引擎能满足大部分搜索需求。

正如那篇攵章说百家号内容确实参差不齐,起码我自己也已经很久不用百度搜索新闻资讯但资讯类搜索也不能等同于整个百度搜索的价值,由此推导出「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也有失偏颇

再者,以「搜索中立」的标准来要求任何一家搜索引擎其实并不现实

搜索中立可能是一个偽命题

搜索引擎到底应不应该主动干预搜索结果?这似乎是个两难的问题

百度过去那些莆田系等竞价医疗广告说白了就是在「作恶」,終于酿成了魏则西的悲剧但是放任不管也有问题,去年百度首页推荐出现滴滴安全事件遇害者照片相关内容百度很快就回应称内容审核还不够强,言下之意要进一步加强对搜索结果的干预

很多时候「搜索中立」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 Google 副总裁 Marissa Mayer 就曾撰文表示

搜索引擎利用算法和等式在网上生成顺序和组成,手工操作做不到这一点这些算法包括决定哪条信息是「最好」的规则,以及衡量的方法很顯然,要确定哪种产品或服务是最好的这一过程中存在主观性。

对任何一种排序机制来说当排序对象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时,排序结果鈈可能永远同时满足给定的几个公正性条件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前,互联网的海量和多样信息已经倒逼 Google 等搜索引擎不断优化搜索算法这夲身就是对搜索结果的一种干预。而在信息被割裂在一个个 app 的现在如果沿袭过去的模式也未必能更高效。

但这并不意味着搜索引擎可以無视任何原则一切取决于能否为用户带来价值,就像康奈尔大学法学教授 James Grimmelmann 在一篇所说的:

关于搜索的中立性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搜索是用户的自主行为。一个好的搜索引擎应该比任何一种通信技术都更加着眼于用户的利益。

所以对于搜索引擎来说真正的问题应该昰:是否有什么结构性的力量会妨碍到提升用户的自主性?

那些搜索中立的拥护者实际上是将网站利益置于用户利益之前。但是网站通常不是用户的朋友。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是;但更多时候,网站需要流量并会不惜任何手段来抓住用户。

搜索引擎到底应不应该干预搜索结果这可能是个不需要考虑太多的问题,关键在于怎么去干预百度是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如果把商业变现建立在践踏用户体验嘚基础下也无异于饮鸩止渴,「搜索引擎百度已死」将成为一个预言

在 2019 年第一个工作日,李彦宏在百度内部信中表示:

那个能够做出恏产品、那个受用户喜爱的百度已经回来了!

克日一则关于腾讯前副总裁吴軍谈及海表里互联网公司的视频刷爆了各大圈层,在采访中吴军“点评”显得“八面见光”譬喻“百度僵化”、“腾讯没有To B的基因”、“谷歌清淡”、“苹果跨界不被看好”等等。

乍一看属于正常范畴内的行业点评但只是相识一下,便发明仿佛工作没有吃瓜群众想的那麼简朴

吴军是“谏言”照旧“卖书”?

吴军的一席话,所引起的不止个体圈层的接头而是激发了一场全互联网的切磋,但吴军说这些话吻合吗?

起首简朴先容下吴军按照百度百科吴军“原腾讯搜搜副总裁。曾任谷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谷歌中日韩文搜刮算法的首要计划者。著有《数学之美》、《海潮之巅》和《文明之光》”

自2012年分开腾讯搜搜之后,吴军从事起了他本身的出版奇迹以是算起来吴军“分開”互联网行业已经长达7年之久。

而这7年间以来吴军都活泼在各大论坛及路演之中分享着他对科技、企业及贸易模式的看法。假如只是洳许我们可以当他是一位热心常识撒播、分享自我概念的“大牛”,但在看完几篇关于他的专访或演讲后发明白一个细节,就是在最後他总会为本身“造势”

譬喻在本年3月高山大学的一次课程分享,他在末了说“我写过一本书叫《海潮之巅》,讲的就是本日的硅谷茬不绝地叛变本身不绝反对已往的本身,不绝地让本身站立在海潮之巅此刻这个期间必要的,就是这种变色龙的精力”

再譬喻,2016年缯有记者采访吴军问“假如企业家可能将来的企业家看您会保举哪些书?”他答复“我认为企业家偶然较量急功近利,喜好看《海潮之巅》和《硅谷之迷》然后想着怎么办企业。想在地步上进步的话必要看我的《文明之光》,他要有一些对这个社会的思索”

不出不测這三本都是他的书,原本他早已不再属于科技规模而是转到了贸易规模用虎嗅网作者周超臣的话来说就是“吴军出版的频率比母猪生崽嘚频率还高——2011年的《海潮之巅》,2012年的《数学之美》2014年的《文明之光》,2015年的《大学之路》《硅谷之谜》2016年的《智能期间》,2017年的《见地》2018年的《详细糊口》《立场》……”,说是在“同心用心一意”的写书、卖书也不为过

然而时过7年,他依然顶着“前腾讯副总裁”的身份出来讲话在不明实情的观众眼中,这生怕就会形成误导以为这些话必定精确,是绝对究竟虽然大白背后缘故起因群众虽嘫也有。

固然吴军确实有颁发本身概念谈吐的权力但在没有充实证据及究竟基准的条件下,会给当事公司造成多大困扰想必吴军本身吔清晰,那为何他照旧要这么说呢?

是由于7月份他的《海潮之巅》刊行第四版他的言语更像是一次“全心筹谋”的营销,以贬低和报复的方法博眼球说得更直接点,就是在想方想法职位本身的书做推广

吴军曾在采访中说“什么唐宗宋祖…都没有我们此刻这些企业家、工程师们孝顺大。”以及“谷歌的清淡是由于投入大多在挣钱”那么卖书就是“孝顺”就是“不服庸”吗?

这像极了娱乐业圈的营销本领,譬喻某影片上映前抛出两个主角花边或绯闻信息来辅佐影片造势,吴军的“卖书”方法与这并没有不同而且,假如之后有必要说出洅惊世骇俗的话也不会让人感想稀疏。

贸易生态的成败岂是几个“喷子”说了算

“苹果将亡”、“百度已死”、“腾讯没有空想”这类動静不说每天,但却也常见但这些企业怎样了?依然挺立不倒。

评价一家企业单以已往和此刻无疑是单方面的,任何一家企业城市经验“企业生命周期”合理的评价一家企业应该包括他的将来。

所谓“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在成长进程中所经验的几个阶段,包罗创業期、成恒久、成熟期和阑珊期(脱变期)

大部门企业在经验完四个阶段之后,会走向消亡但只要从阑珊期进入蜕变期,对付企业而言便叒是一次新生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轮回。

腾讯不再专注游戏在交际和处事端下大力大举气,可以当成是腾讯蜕变的最先阿里以前台轉入中台,也是属于阿里蜕变

而百度在2011年成为中国互联网首股,是百度在那阶段成熟期的巅峰;之后2015年遭遇魏则西变乱使百度敏捷坠落;茬2017年百度提出ALL IN AI之后,市值又重返千亿;末了到本年百度初次吃亏百度正处在一个固有营业的“低潮”和新营业“投入”的瓜代阶段。

即即昰号称人类最巨大的互联网公司“亚马逊、苹果、微软、谷歌”们也都经验过低潮和阑珊譬喻苹果今朝固然确实处于智妙手机市场占据率下滑,穿着装备市场被分食的忧伤排场但与九十年月面对倒闭的排场临比又要好出几多。

尚有像在2013年微软的业绩已经处于一个下滑周期许多人以为固然依附当前营业,微软也许还会活相等长的一段时刻但不行否定的是微软必然会平静老去,终极无法摒挡

但2014年,微軟调解出产力和营业流程、缔造本性化计较和构件智能平台等一系列设施使得微软凤凰涅槃,从头回到了谷歌、亚马逊等老敌手的身边以是说一个企业的阑珊或蜕变是无法中止的,但面前的成败也无法抉择未来的功效

腾讯做AI开放平台、创立智慧财富奇迹群、做金融处倳,都算是腾讯To B营业的亮点腾讯视B端营业为企业将来,却被一句“没有基因”一棒子打死冤不冤?而百度在云计较、智能驾驶、智能语喑方面都取得了长效的后果,在人工智能规模专利数目世界第一环球第四,以是吴军所说的在7、8年前百度营业就已僵化这一结论又是怎樣得出?

吴军作为前行业人士以“专家”的脚色对各大企业举办解读,且不说对付前雇主的“报复”应不该该只说言必有据,吴军确实呮说了“结论”却并未提出与之符合的究竟依据而且再细说他也不会了,事实还要卖书

带有目标性的评述已经失去了客观性,无论怎樣吴军的这番谈吐充其量只是其小我私人概念,绝对无法代表正真的行业人士也无法盖棺定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