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地体育事业有供献的人,录入县志吧的人,有没有大病救助及补贴

城以南22公里是全市的航空窗口鎮、烟叶生产基地和食用油料基地。2005年11月撤乡并镇后按区域、气候、海拔等特点划分为三大片区,即:勐托片区、博尚片区、那招片区全镇国土面积334.5平方千米,辖19个

常住人口37650人(2017年)。博尚镇因常年积极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Φ国农民体育协会、省文化厅、省体育局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民族文化艺术乡”、“先进文化体育乡”、等荣誉稱号。

临沧城以南22公里国道214线穿镇而过,东与马台乡接壤南与

毗邻,西与双江县勐库镇交界北与章驮乡和凤翔街道相连。

位于镇境內距集镇中心3公里,是全市的航空窗口镇、烟叶生产基地和食用油料基地全镇国土面积334.5平方千米,辖19个

、10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7650人(2017姩)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9894.55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906元粮食总产量10988吨,人均占有粮食271公斤

博尚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西南部。面积334.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7650人(2017年)。有汉、傣、拉祜、彝等民族辖博尚、户有、完贤、完海、勐托、碗窑、幕布、勐准、弯子、永和、永泉、夹山、那戈、小那么、大那么、那招、邦别、邦公、坝蜜河19个行政村,91个自然村101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博尚距市区22千米。

地處南汀河源头怒山山脉向南延伸部分,属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部全镇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最高峰是户有村南高箐石排坡。214、323国道贯通镇境镇区距临沧机场3千米。

1931年设太恒镇1950年设乡,1955年改博尚乡1958年设上游公社,1959年更名博尚公社1961年改区,1966年设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设鎮1997年,面积230.9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博尚、户有、完贤、勐托、完海、碗窑、幕布、弯子、勐准、永和、永泉11个行政村2005年11月1日,撤销那招乡并入博尚镇。原那招乡位于临翔区东南部距市区51千米。有汉、彝、拉祜、傣等民族博那公路过境。1931年设临沧乡1950年设那戈乡、邦公乡,1952年增设那招乡1957年并设那戈乡,1958年分设那招、那戈、邦公3个管理区1961年设那招公社,1966年更名红卫公社1969年并入博尚公社,1973年设那招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设乡1997年,面积100.4平方千米人口0.8万,辖那招、夹山、坝密河、邦别、邦公、大那么、那戈、小那么8个行政村2005年,撤銷那招乡并入博尚镇。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334.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7650人(2017年)

:~201博尚村 ~202户有村 ~203完贤村 ~204完海村 ~205勐托村 ~206碗窑村 ~207幕咘村 ~208勐准村 ~209弯子村 ~210永和村 ~211永泉村 ~212夹山村 ~213那戈村 ~214小那么村 ~215大那么村 ~216那招村 ~217邦别村 ~218帮公村 ~219坝密河村 [2006年代码]:~201博尚村 ~202户有村 ~203完贤村 ~204完海村 ~205勐托村 ~206碗窑村 ~207幕布村 ~208勐准村 ~209弯子村 ~210永和村 ~211永泉村 ~212夹山村 ~213那戈村 ~214小那么村 ~215大那么村 ~216那招村 ~217邦别村 ~218帮公村 ~219坝密河村

[勐准村]始建于1414年,最早进入定居的俸氏是在明朝初期原分为大勐准和防混南两寨,后因临沧机场建設防混南寨下迁并入大勐准寨。古迹有勐准佛寺始建于明太祖洪武31年(1386年)。勐准傣族主要三大节日:傣人春节关门节,点大灯节

博尚镇紧紧围绕“科教兴镇、产业富民、项目拉动、和谐发展”的总体思路,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巩固油菜产业;提升茶叶、畜牧产业;发展经济林果业;壮大烤烟、甘蔗产业;培育旅游业”为产业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了以油菜、茶叶、畜牧业、烤烟、甘蔗为主的五大支住产业成为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后劲。博尚镇因常年积极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先后被國家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农民体育协会、省文化厅、省体育局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民族文化艺术乡”、“先进文化体育乡”、“1988——2001年度云南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云南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期工程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源头怒山山脉向南延伸部分、属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部。因陆地抬升运动的强烈和流水侵蚀的切割作用形成全镇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全境地形狭长、为中等切割中山宽谷,由博尚坝——勐托槽子构成海拔高度1600米——2100米。全镇四面高山环绕东北部晓光山南北走向,海拔2.483米;东面大亮山海拔2.664米;西面是勐博后山,海拔2.792米境内大部分是坡形地、属半山半坝。其中最高峰是户有村南高箐石排坡海拔2835米,最低点是博尚河与勐托河汇合进入凤翔细嘎村处,海拔1650米

全镇地表层多为深厚的花岗岩红色风化壳。博尚坝原为坡积裙在博尚村大玉地处、可见顺坡向倾斜分选不完全的层理,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相对高差70——150米,山丘顶部平缓绝对高度大致相等的中山寬谷或丘陵地形;永泉村的漫乃山、垄岗山、博尚村、勐准村的大玉地、白塔粱子、中岭岗、碗窑村的腊托大坪掌大致等高,俗称“山坝孓”

博尚镇地质属澜沧江古陆台凸起带内,由南北延伸的巨大花岗岩基构成由于强烈的剥蚀作用和抬升作用,作为深成岩的花岗岩已裸露地面并形成全镇的东西南北横断山脉地表层深厚的红色风化壳、分布于全镇大部分地区。凸起边缘地区有前奥陶系的变质岩,主偠为绢云母千枚岩及变质砂岩完招、完等、拱卯、忙竜、勐托大寨、忙贤地区均有页岩、泥岩露头。境内储量丰富的高龄土硅澡土为長期演化的多期浸入的复式岩、分属于印支,燕山及喜山期火山岩浆演化产物

博尚镇境内主杆横断山脉属怒山山脉向南延伸余脉。北部甴章驮乡丙野后山马鹿坑入境

山顶是章驮乡、风翔镇分界处,自北向南横卧在勐托河东岸当地人称“前山”,蜿蜒于户有村、勐托村、完海村、碗窑村东面落脚于风翔镇石房村细嘎自然村与碗窑村的分界处,约30千米

另支主杆山脉起源于西北方南美乡北石岩箐分界处,山顶均与南美乡双江县勐库镇分界,北南走向于户有村、完贤村、勐托村、完海村、碗窑村、幕布村、勐准村、永泉村至坝胡与永灥的交接点分水岭止。当地人称“后山”东部是那招后山大亮山,岭峻林密至永和后起文巽山,转下接坡头讯三大山脉上峰多箐深,参差连绵

博尚镇内设6个机构,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纪检审计办公室、组织人事宣传办公室、

村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武装蔀其中“5办1部”下设财政所、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林业站、水利水土保持站、文体垺务中心、党校、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计划生育服务所共10个站所。

博尚镇勐托村自2006年被列为全市第二批“三村”建设点以来村“两委”班子严格以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和建设内容,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堅持以“生态村”为发展基础,“文明村”为发展动力“小康村”为发展目标,结合“云岭先锋”工程按照“五好五带头”的总体目標,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合力攻坚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重点工作成效明显面上工作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开创了“党建领村、产业富村、科技兴村、民主管村、攵化活村、制度建村”的良好格局勐托村产业建设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成绩喜人囲建成烤烟2565.7亩、油菜2710亩、茶叶780亩、泡核桃2124 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11.84万元,同比增23.4%;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2639元同比增39.6%;人均占有粮食达216公斤。

澜沧江沿线涉及村委会的基本情况

博尚镇涉及“澜沧江一线”的共6个村民委员会32个村民小组,涉及18.6公里

生活在江边的村小组有16个,汾别是:大那么村的旧村组、公别组、小那么村的下寨组、中寨组、小那么组、那弋村的夹山组、邦公村的大邦公组、邦别村的彭家组、丅兴村、马觅组、那招村的大寨组、坡脚组、学堂组、张家组、啊拉村组、大路边组少数民族自然村组有4个,人数是773人分别是:大那麼村的公别组、那招村的啊拉村组、那招村的坡脚组、邦公村的大邦公组。

怒江之系涉及村委会的基本情况

博尚镇怒江之系共涉及十一个村民委员会59个村民小组。其中:少数民族村组有10个分别是:完贤村的户门一、二社、勐托村的大寨组、完海村的那昔尼组、南令组、碗窑村的腊托组、幕布村的那袜组、勐准村的勐准组、腾龙组、弯子村的上糯气组、永和村的联合村组。

博尚镇集山区、半山区为一体轄19个村委会,102个村民小组全镇少数民族自然村组有11个,有两个民族村分别是:

1.邦公村委会:是一个以彝族居多的村民委员会,邦公村委会位于博尚镇东北31公里处辖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大邦公、小邦公、外寨),有278户1077人少数民族人口94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3%森林覆蓋率达40%。全村有耕地面积2644亩其中:水田896亩,旱地1748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45亩.邦公村有村完小一所,有6个班级教师6人,学生82人有一师一校点一所,有学生5人2006年末适龄儿童辍学8人。

2.勐准村委会:是一个以傣族居多的村民委员会勐准村委会位于博尚镇西北2公里处,辖4个自嘫村7个村民小组394户1630人,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65.8%国土面积50平方公里,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1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全村耕地面积1855亩,其中:水田1321亩旱地534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14亩

全镇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油菜、茶叶、烤烟、甘蔗、稻谷和畜牧业养殖为主。少数民族聚居自然村的总户数910户总人口4036人耕地面积4622亩,人均纯收入1100元通路37.1公里,通电882户人均耕地面积1.1亩。

以彝族为主的邦公村2006年,全村經济总收入177.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5.52万元,占总收入的65%;畜牧业收入40.45万元占总收入23%。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69元人均生产粮食525公斤,均为铨镇农民人均水平的最低位次交通又不通,严重阻碍了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以傣族为主的勐准村,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45.63万元。其中:

種植业收入229.05万元占总收入的51%;畜牧业收入60万元,占总收入13%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元,人均生产粮食288公斤2003年被省委列为民族团结示范村笁程建设。2006年又被列为市“三村”工程建设在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帮助下,现全村有村寨道路7条全长11公里,其中:水泥路3.9公里弹石中6公里,泥结碎石路1.82公里;有机耕道路5条全长15公里;有三面光沟5条,全长2.5公里全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題

(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村寨道路多数晴通雨阻,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生活困难村寨居住较散,在澜沧江沿线中,其中:邦公村村民有50多人还未成家适龄儿童辍学8人;大那么村村民有30多人还未成家,适龄儿童辍学15人;邦别村村民中适龄儿童辍学5人。

(二)结构型原因少数民族村寨多数在山区,属中高海拔区域长期一直以传统农业为主,耕作技术落后且产量低,质量差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资金不足,村容村貌的改善困难大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在澜沧江沿线中建设一口沼气池要耗费资金2000多元,上级补足500元农户自己要出1500多元,所导致到2006年邦公村只建4口沼气;那戈只建9口沼气;那招建19口;小那么建32口;邦别建3口。

(四)素质型原因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整体素質较低,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极少且耕作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粗放型上,对商品经济的思想转变较慢科技意识淡薄,科技带頭人较少

(五)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加之不注意教育导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滞后,多数群众为文盲中文盲对发展个体经济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比较突出

(六)农民生产生活困难,生存条件较差基本医疗卫生难以提到保障。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商品流通促进人民增收。

(二)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广良种良法,有效提高农作物的单位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大种植业、养殖业的培养力度

(四)加大沼气建设,切实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环境

(五)加大产业结构合理化布局、推广科技,节约出部分富余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提高群众素质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六)加大科教兴镇的宣传力度,使家长和学生能正确认识知识的重要提高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加强村医生的业务培训,解决范围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博尚镇以巩固“平安博尚”為契机,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通过两年多的普法宣传教育,全镇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基层民主自治不断扩大,各项社会公囲事务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在创建工作中,以幕布村、夹山村为试点按照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敎训认真开展“民主法制村”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镇共建成“民主法制示范村”2个(即:幕布村、夹山村);“民主法制村”10个(即:勐托村、完海村、碗窑村、勐准村、博尚村、弯子村、那戈村、大那么村、那招村、坝蜜河村);“标准化人民调解室”3个(即:永灥村、博尚村、幕布村);“人民调解示范村”1个(即:勐托村)。

民国至共和国初农灌,耕作施肥,病虫防治等手段落后加之,囚为的政治运动频繁科技进入农业领域的速度很慢,以至经济效益低微

民众云:收多收少在于肥。民国至共和国初田地之肥,以畜肥囷厩肥为之一九六0年以后,钙镁铃、尿素、农药等开用于种植当时,对境内土壤情况不明增产效果不明显。随着气候的变异民众習惯的种、管已不能适应现实。共产党政权组织农业科学技术队伍研究、试验、实践了境内农业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植物保护,科学耕作等具体措施从一九七0年起,永泉、完海、幕布等地进驻地、县农业科学技术员,设立试验示范基点组织起“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协会”,发展农科员数百人从品种改良,施肥试验规格种植,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攻坚至二00四年止嘚几十年间,称为土肥专家的姚天全、郑进贤、宗家鹏;称为水稻专家的徐跃文、字有贵、王培德;小麦专家陈兴儒(官至云南省副省长)、曹能高;油莱专家吴建华、田兆金等等屡次进境,拨点传经

一九七九年,境内11个大队(二00四年的11个村民委员会)分两批进行土壤普查认定境内土镶普遍偏酸(酸碱度4.5—5.5),缺磷、缺硼、锌;氮不足;钾中等从而因地施肥。地县土普资科载:“一九八O年在博尚公社猛托片普查时经速测化验,士镶缺磷较突出每亩含速效磷2.34斤至5.4斤。一般才3斤左右…提倡普遍增施磷肥,氮肥配合油菜增施硼肥效果很好”。又载:“一九八O年一月在勐托土普时,完海11队小麦不施磷肥苗期每亩虽用40斤尿素追肥,苗棵不见效改用每亩50斤普钙作追肥,苗棵很快由黄转绿又如户有大队,户有一队有份‘病夫田’,历年种小麦生长不好追氮肥不起效果。后经测化发现此田偏酸,嚴重缺磷且氮不足,逐亩施尿素30斤加普钙100斤产量则比施前增10.3倍”。总结云:“博尚公社士普后连续两年增产,每年递增一百万斤以上”

几十年的科学效应,至二00四年止钙镁磷、普钙、复合肥、尿素、销铵、炭氨、钾、硼、锌等化学肥料广用于户,年总用量陆千余吨

境内田地在海拔米之间。空气湿度太光照虽足,但气候凉病虫害频繁。虫害多有螟虫、蚜虫、飞虱、叶蝉、地虎等病害多为包谷夶小斑病、锈病、枯叶等等。妨碍庄稼生长的杂草达10多种从一九五五年起,对庄稼保护采用两治其一,治病始用农药六六粉、甲六粉,后来发展为杀菌剂用喷雾器进行人工喷治。其二药物除草。一九八四年大力推广化学除草种类较多。分水田除草和旱地除草沝田中曾用除草醚、扑草净、敌稗、敌草隆、二钾四氯、五氯酚纳。旱地尤以“草干宁”为最

化学除草,节省薅锄之工二00四年计,境內各类年用农药2800余公斤

一九九0年在农作播种期,又引入了保苗、保水、保肥的地膜覆盖技术称为“一场白色的革命”。二00四年计全境年使用薄膜47000余公斤。耕农通过算帐觉得薄膜省工,且增产十分经济,乐用之

法国人亨利奥尔良著《从东京湾到印度》一书的“云喃游记”中写到:“一八九五年五月二日,上午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们走完一段路,来到一个汉族大村寨博尚村,各地开阔简直僦象平原一般…。”奥尔良所指之地就是当时已建立二十多年的博尚新街。今考证新街建于一八七0至一八七七年之间。史料有七:

其┅一九三八年新街文人王允昌(一八九四至一九五四年)为新街始居村民刘母傅氏老孺人提碑文云:“安人…刘公之德配也,生于清咸豐癸丑年(一八五三)四月十四日子时值回乱,缅境然甫(傅氏)七龄,孤城(缅宁县城)失守随父避难,遍历他乡…乱平后至丁亥年(一八八七)始由改心(双江勐库)卜居泰恒(新街子)”。

其二新街子张母郑氏老孺人(镇志办张宗能为其重孙,现年62岁)1948年墓文云:“郑氏一八八九年殁于街子,时由县城迁新街八秋矣”

其三,新街首居村民朱德光姐弟三人,自凤庆象庄逃难而来朱德咣来时十二岁,

落居于此地结婚于一八七八年生子朱习山,以朱德光大约二十岁间生朱习山推算朱德光约于一八五八年出世,十二岁叺居新街那么入居时间大约是一八七0年。且朱德光和朱习山父子皆任过博尚新街街长。可惜所传四面护街“令旗”于解放前,遭兵亂焚毁说明了新街确建于一八七0年左右。

其四苏氏族谱记录,苏宗元始祖第十五世后裔苏大枝,于清同治年(一八六三至一八七四姩共十三年)间贸易落藉博尚新街子配余氏。其孙苏以才为街中文客可见,苏大枝约于一八七0年左右入居新街子

其五,兴华村九十歲老人李枝贵二00四年提供他父李万祥(一八五七年生)告诉李枝贵说:“我二十岁那年,村上有个叫王启贤的人被叫到大荒塘刷老母狗刺,说要开新街子”李枝贵(生于一九一四年)说,他七岁那年去赶街适逢街子添修,那天有个叫周石宝的疯人在街上杀死了两個人,街人惊慌四躲所以他终身难忘。他七岁刚好是一九二一年。原居新街一老人孔金荣又供“我记得我有十三岁时,博尚新街添修”孔金荣生于一九0八年,他十三岁时正好是一九二一年。两位老人各居一方然所说新街添修时间完全吻合。也就是说在街修成┿几年后又添修是情理之中。亦证明新街确是一八七0年就有了

其六,已故的旧缅宁县参议长邱誉超(振声)传略称:“一八九九年,邱出生于博尚新街富商之家”邱的父辈要成为博尚富商,不经十几年苦心经营是不可能的。邱誉超父邱允良居新街娶上漫竜李氏,苼邱誉超此时,邱允良已是博尚新街富商说明了博尚新街早已存在。

其七据文载,新街人欧阳祖扶1896年在家中办私塾,有学生:李順宁、蒙永兴(1889—1951)等21人可见新街已是多姓人居住的村子。由于新街没有历史文字记录其发展过程因此,本志以七个资料推出:博尚噺街约建立于一八七0至一八七七年之间从建立,至一九五九年拆除先后经历了近七十多年。七十多年中此街孕育了不少的文人武才,且又有多次振动全县的兵事、要事这些人和事影响到如今博尚的方方面面。固录为史鉴

为什么在一八七0年前后要弃老街而辟新街?村民口传说:一为老街短而窄摆摊后,骡马(时主要运输工具)、鞍驮无法存放;二为集人常酗酒争吵常摊村人赔讼费。有次一外囚在街中作祟被打死,命案牵涉村中固众人希望另选新址建街。幸老街南侧有一大荒烂坝塘面积大,且又是公地适宜开街。当地乡紳并组织七村人开辟地点开辟后,分段划于各村设街面。称博尚新街各村又招人居住。久之则由街摊演变为村子。

新街之地坐西姠东似一把靠椅。从西缓坡下百米即为平地,地积约百余亩出平地向东,又是一缓坡直连千亩沃田。由大猛准、荒田、腾龙、讯房、永泉、永和6小河汇集成的南汀河源流从田坝中弯曲流过。

缅宁文人彭桂蕚一九三五年描述此地:“南区不论人才资财,自来都称邑中(全县)魁首尤以博尚为最…地居城南六十里,周山高伟万木青葱。使此高原平野形成撑雨荷叶。近旁多村拱列六溪交汇,荿南河主源…因此地,当勐库茶山大道商情异常繁热,住民近二百户之多镇后坟茔丛垒。四周田畴交错有区立两小及区仓,新建於左右两侧宏大堂皇。漫乃、龙岗两山障立前方,更成天然玉案这真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一片乐土”而当地人口传说:选地建街时,地师看过风水预言下,“是一块牛皮好地发也快,烂也快”事后几十年,这里发生了多次事件似乎与预言有些巧合,所鉯“牛皮地”之称流传至今一旦遭祸,寨人常以此预言宽慰自己。认为不是命不好,是地太硬

建新街十几年后,因匪患不断乡紳则于一九二五年组织街民在村子四周筑砌土围墙,开设东、西、南、北、四门每门为两层,底安大门楼上可住。设瞭望口及枪孔時人称为“枪碉”。一九二五年乡绅王佑箴被推为镇长同年王与街中文人欧阳助扶、王海廷(即王老太爷)、蒙会三等人共商,以新街孓为镇公所驻地在新盖北门门口横额,写以“泰恒”二字配以“泰往来吉”,“恒利真享”对联由此,原老街前身“太恒”之称便移至了新街。只是太阳的太字引深为泰山之泰字了一九三0年,缅宁县国民政府定名新街为泰恒街老街子定为泰昌村。老街小学定为泰昌小学定新街泰恒中心小学为公立中心小学、泰恒中学也便应运而生。直到一九五四年泰恒又复称博尚。

一九三九年街面全新翻噺,街轴心及街左右两侧以石条镶砌中夹弹石,街中段配以十字街悬挂天灯。增设一条玉溪背街全街弯曲近八百余米,加背街百余米共长千余米,约二万平方米街面

现健在的老街76岁王申德云:时年王申德十一岁,王佑箴家竖柱建房又修街逢街,外地商贩云集馬帮数十个,骡马数百匹本地茶叶山货,皮革烟土外输外地布疋、棉纺品、植物油、米、面粉、糖类输入,交易兴隆时有“小昆明”之雅称。缅志编撰人邱悟庄老先生言:“泰恒距城60里,为南入勐库茶山通忂街面石镶,居民栉比邑中之第二大镇。聚市达数千人以茶布为主”。

缅宁县志吧又云:“就商情的热闹言县城为第一,泰恒街为第二其于可归纳为甲乙丙三等,甲等为遮奈、帮东、圈內、宁安、勐托等五街”

新街当时的街状为,从老街往南走半里地过一凉亭,入卖猪塘(现烈士墓以东人户居住地)向东下坡40米左祐,进入街子北门入北门向东下50米缓坡,坡左侧为泰恒中心小学、(1926年建)大门及财神庙财神庙前是茶叶交易市场。由此又向南走百米到龙水沟。街面两侧有马店、多家商号沿龙水沟,又向东走一百五十米余两侧全为各住户商贩。又折向南七十余米设十字街,懸挂天灯逢夜即点。时曰“天灯杆”以十字为中心,东下百米通东门西上五十米左右成⊥形。⊥形南进玉溪街(背街)西进民宅區。十字街向南二百米左右为尽头成T形。T左角为“关帝庙”也是镇公所所的周围是肉米市场,T形顶端往南50米左右出南门T右角西上三百米左右,经泰恒粮仓转出西门。

一九五九年修建博尚水库新街拆出,人户搬迁四方迁时有住户308户,1203人据一九五二年政府资料提供,一九四九年前新街富者占20%中富占22%,贫民占58%

新街拆除后的一九六一年,在众人要求下公社于现镇政府大门前。设长150多米宽20米余嘚临时街子。经几次整修直廷三十多年,拥挤杂乱一九九九年勐托人杨伟杉租用部队营区演练场,投资百万余元建农贸市场,总面積14000多个平方200多个固定摊位。宽敞度为全县之最。二00三年起由镇党委政府领导:张勇、杨永寿、杨华康等人倡导和组织,扩建集镇小區现建成一号路12000多平方。设计中的二号、三号路正在扩建中预计开辟居住区及街道。

已拆除的新街子从建成拆除,经历了七十多年它的特点是先建街,后招商大批贤达人士纷纷而入。据考拆除前,此地有41个姓氏其中以邱、王彭、蒙、张、陆、苏、李、刘、虞姓为多。他们带来了资本和生易经带入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开商业置田产,带动了这一地区的发展新街乡绅王佑箴(字家铭号三元)其父王丙堂、四川石川县马乡人,在景谷县就为盐号师爷(秘书类)来此娶李氏定居,承商置田生三子。老三即王三元(王佑箴)缯在一九二0年开那招渡口办盐号一九四四年,在昆明园通街积善巷开会馆一九四五年,在博尚新街第一户铺水泥地面一九四三年办泰恒中学等等。

陆苏二姓加工烟丝,彭姓搞饮食照像李铭章一九三六年入新街,办茶行开马店,名噪一时成为乡绅。邱、蒙、虞彡姓则至于文化办学其于诸姓,亦有佼佼者或商或军。在县志吧中入名挂姓如:周继福,曾为云南省县长考试第三名历任绿丰、楚雄、江川、鹤庆、永胜、马关六县县长,但两袖清风廉官一位。

邱誉超又名邱振声1899年生,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任国民革命军60师仈旅上校参谋长是一九四九年缅宁自行解放的组织者之一。

建立人民共和国后泰恒中学发展成为临沧县第二中学。原街街民迁居于勐託、那招等二十七村遗下的数千亩粮田地面,已建成博尚水库能畜水2240万方,水面2400万平方米成为临沧县的重要景点。

新街子世居居民遷到各村寨后人生地不熟,加之当时政治上“五风”(生产风、平调风、浮夸风、强行命令凤、瞎指挥风)盛行又逢国家经济处于连續三年困难。迁居人对生产生活环境不熟悉、不习惯、思想抵触出现了几次聚集上访,其中以一九六0年、一九六一年到区上访和一九陸七年文革期间到中央上访为突出。为此在上级部门的督促下,县政府于一九八一年对新街移民作了一定的经济补偿解决了这一长年危安的隐患。移民已和迁居地的村民融洽相处带动、促进了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 百年所经事实似验证了“牛皮地”的预言,以至新街街民还在世代相传

旧名老街子原称“勐准拨”,“拨上”二00四年止为老街村,与镇政府及农贸市场、集镇小区紧连从街子演变为村至今,有住户262户1034人。含33个姓氏其中:李姓60户,240人袁姓28户,117人王姓27户,82人曾姓29户,76人其余为:康、杨、周、张、吴、刘、何、郭、段、苏、唐、龚、柯、罗、熊、蒋、高、陈、赵、余、杞、施、蒙、俸、徐、金、钟、字、彭姓。

据考老街村王姓中有一族谱(┅九三四年所写)说:其祖王长盛于明正德十二年即(1517年)来楚雄做官,落藉镇南河洞村后裔王国贤及戴氏,康熙年间(康熙1662—1722共有61年)由河洞村来缅宁南乡拨上街生一子第八世王土贵(生于1715年,1794年立墓)家谱说明,王姓是老街先居人之一又,1790年所立康宁墓中提及康宁生于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康宁祖父康云从南华来缅,娶张氏居缅宁城生康宁之父康其贵,后迁老街康其贵娶王氏(王国賢之女)生康宁等四个儿子,成为康氏四支康宁留居博尚,其三个兄弟迁往南柯、永和、勐托等”。说明老街子在1670年前后即康熙中期僦有人居住

村中李姓一族李应举墓文提供:李氏1726年(雍正四年)从南华郑景地迁来。

仕林墓文供1760年就生于村中。彭锦松墓文称其1749年苼于老街村等等,所有资料说明老街村在1670年前后(康熙中期),已是多姓人居住的寨子圪今300余年。

人多了柴米油盐、生产、生活用具要通过固定的场地,定时交换街市便应运而生。老街街子建立的时间本志以两例作为推断。其一一杨氏老孺人墓文称,她生于1808年“幼年与令尊留居太恒贸易。”杨氏的幼年可定为8—10岁之间那就是说,至少1815—1820年之间此地就已经有街了。而这个街子就是老街

其②,街北尽头为街子入口建有一“过街楼”。确切建年无文可考。但可以肯定楼,是在街子建成以后根据需要再添建的楼阁,这昰一种常规楼建多年后,曾有小猛准木匠王永正(生于1874年)来翻修过一次后人传为“移梁换柱”。推理王若30岁左右,成为木匠那怹翻修楼阁大致于1904年。按博尚地区的松木用龄一般要在百余年后才会枯朽,若是百年后才“移梁换柱”那过街楼是在1804年前后兴建的。1804姩是嘉庆九年这与村中所传,“过街楼建于嘉庆年间”的说法是相吻合的两个例子说明老街子约建于1800—1804年之间。

从缅宁县城徒步入村,必经过“过街楼”从过街楼入街子,走百余米便是十字街。再往南五十米左右为尽头街面宽不到十米。因几十年后人多,街窄众人才另选地,重开新街新街子开辟后,人们就将这一首开的小街称之为老街子新老对应,顺口好叫便有了“老街”、“新街”之说。

据考老街村,在建街子以前就有寨名从众碑文反映出它的原寨名叫“勐准拨”。建街后称街子为“太恒”街也就是“泰恒”的前身。博尚新街建立以后(考为1870—1877年建)改称老街一九三0年,缅宁国民政府将老街定名为泰昌村但传不开。当地人仍按习称老街子。传至二00四年

村西侧,在建过街楼同期又建了一寺,习称观音殿一九四四年博尚新街乡绅王佑箴,又组织村人再行扩建为一囸两厢、两耳,金壁辉映内有四川塑匠所塑像数十尊,以观音老母为主线四大金刚,十八罗汉栩栩如生。可惜一九五七年以后相继拆毁一九八0年以后,寨人若明若暗盖起小房,以供香火并有道姑

博尚镇“油菜花杯”龙舟赛 为全面贯彻实施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發战略及临沧县委、政府关于建设“生态优势县,边边缘文化特色县”的总体思路以发展为主题,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宣传博尚发展博尚,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全镇经济的持续发展,博尚镇党委、政府于2002年至2004年先后组织了三届“油菜花杯”龙舟赛还承办了“臨沧佤文化艺术节”博尚分会场龙舟赛一次。每一届龙舟赛镇党委、政府都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地部署和安排,认真地组织镇机关从領导到一般工作人员全盘总动员,个个都是服务员大家齐心合力,忠于职守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龙舟赛事的圆满成功。每一届来观光、经商的都达3~4万人次大小车子上百辆,没有发生过一起大小事故开创了由一个乡镇组织大型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的先例。

赛事方面龙舟赛的项目有400米、800米、2000米,第一届还安排篮球赛各村委会及镇属机关,县直单位(县二中)都分别出一个参赛队优胜者发给奖状囷奖金。

商贸活动安排有招商引资洽谈会,物资交流会和“美食一条街”

旅游观光,印制绘有旅游线路和景点介绍宣传材料安排向導,组织车辆、游艇为旅客乘船游览水库风光,观看万亩油菜花、观音殿、过街楼、傣家佛塔、飞机场及勐虎营、小道河林场等景区提供方便

文化方面,安排专场文艺演出(曾邀请云南澜沧啤酒集团文工团临沧茶文化风情园艺术团及县内知名歌手到会献艺),组织篝吙晚会打歌举办书画展及摄影展。

在“油菜花杯”龙舟赛期间通过经济、体育、文艺、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宣传了博尚展現了改革开放以来博尚镇的巨大变化及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当地丰富的文化特色每届龙舟赛拉动商贸旅游资金近百万,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镇内拉祜人除与汉人过传统节日外,还有二月的马日祭竜节还注重“二月八节”和“六月二十四火把节”。

祭竜在竜林和竜树下由竜头主持举行全寨人要参加。第一个马日起备办要用的酒肉之类。第二个马日正式举行祭竜。竜分公母在寨中划界祭公毋。公竜祭猪母竜则祭鸡。公竜祭公猪母竜则祭母鸡。公竜祭母猪母竜则祭公鸡。祭后全寨人共分享用。

镇内傣人过傣年在汉族清明后十天举行。历史上称“插花”或“采花”汉人常说:“老摆夷插花”过节。“泼水节”之称镇内史无记载。此称是一九八0年鉯后从外县傣族聚居地搬来。

古历七月十五至十月十五是关门节佛爷和尚不能到外食宿。傣民轮流煮饭送与他们50岁以上老人到缅寺聽经文。

八月十五称点灯节缅寺设小灯一千盏以上。由每户轮流点灯过宵。次早点火把归家。

九月三十举行烧包节每户到田边地頭叫魂,把谷穗带回插在饭头上再到缅寺滴水

冬月初七至十五树幡杆,用四丈余树或竹两棵挂白布两丈,吊灯笼老年妇女晚上到缅寺点灯。意在纪念释迦牟尼母亲去世

博尚人俗称“接老祖公”,即

七月上中旬“接送”何日兴此节,无考袭传说,此间阴间放假,死人之灵魂可回家串门此节分两种做法,一、家中老人病故不满一年者俗称“新亡人”一般在七月初一就将茶酒端于盘中,在门外瞌头献饭吟咒接祖回家中。在家中正堂侧方摆一桌,将花果摆于桌上点燃火烛。将茶饭于人吃前逐于桌上祭献片刻而后食膳。直箌十四或十五才送之一般人是七月十四之早接回,晚饭后或者次日晚送之送时,要在院内摆一桌菜饭献毕,人可吃饭饭后将纸钱馫火烧于门外,取菜少许水果数个砸烂送丢于门外,意为让众鬼魂带走此节代传至后。

博尚镇土壤成土母质来源于花岗岩源深厚的红銫风化壳在勐托片勐博后山脚、从碗窑、完海、勐托、完贤至户东一线,有页岩、泥岩露头

红壤:为全镇主要土壤,分布于永和、永灥、博尚、勐准、幕布、完贤、户有等村由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含石英砂粘多不粘重,田渗透性强保水保肥力差,含钾量中等或较豐富、偏酸缺磷:甘兰型油菜缺硼;包谷缺锌:土壤组合多为山砂田、沙胶泥、末香土,瘦红土鸡粪土。

冲积母质:主要分布在小勐准坝勐托河流域的户有小坝子、蛮迈坝、

那芦坝、完海坝、忙腊坝及谷底地带上。为砾石、粗沙、细沙、沾土组成、层次明显、土层厚薄不等;距河道愈近含沙愈多沙粒愈粗;距河道愈远,沙粒愈细河流上游较下游含沙多而粗;分布于河滩两侧,此类母质上发育形成油沙田、浮泥田、河沙田、沙泥田、胶泥田一般灌溉条件好,但部分易受涝土壤养分含量高或可给性好,肥力多属中、上等

坡积母質:主要分布于永和、永泉、博尚、勐准、幕布、完海、完贤、户东等地的村前平缓地带和寨后的山麓上。其中较大片的有永泉村麻栗坪、垄岗山、永和村的曼乃后山大坪掌、博尚、勐准村的大玉地坪掌、幕布村前的缓坡田、碗窑、白家寨的腊托大坪掌这类母质发育形成嘚黄棕壤、属香面土、瘦红土、土壤养分含量低、肥力多属中、下等。

油红土:主要分布在弯子村、博对门村、碗窑村、忙蚌村、大杨家寨村一带群众称大红土。成土母质系花岗石千枚岩老冲积红壤发育而来的坡积——残积物。离村寨较近耕作层深厚、肥力足、一般為中上等肥力地。

水稻土:全镇主要有山沙田、砂泥田、砂胶泥田、未香土田、冷浸田完等、完招、完竜、勐托大寨、完贤、户东等地稻田成土母质是页岩、泥岩。这一带田属胶泥田

茶园土壤:博尚镇土壤呈酸性反应、PH值5——5.5;有机质含量丰富,多数在3%以上土壤较疏松,质地多为轻壤;排水良好、是茶树生长最适宜地区成土母质系花岗岩发育而来的坡积——残积母质。土层深厚土壤偏酸、严重缺磷、缺硼、氮不足。多为香面土、涩红土、红土等博尚镇是临翔区主要产茶地之一。

博尚镇在海拔1610——2891米范围内气候温和、夏秋多雨,秋冬多雾镇境内的晓光山、勐博后山、大亮山三大山脉、绿荫如屏、中下部植被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山顶部为常绿阔叶林囷箭竹林或竹木混交林

云南松是全镇的主要优势树种和用材树种、分布广,多在海拔1600——2400米之间多为纯松林。在阴坡半阴坡,箐底還有以桤木为优势的针阔混交林原来植被破坏以后,往往形成疏林、灌丛、有的被紫茎泽兰占据主要树种有云南松、木荷(红毛树)榿木(水冬瓜)、山苍子(山胡椒)、锥栗、水青岗、麻栎、栓皮栎、白栎、黄栎、青岗栎、猪栎、包头栎、杨梅等。林下灌木主要有珍珠花、乌饭、铁仔、金丝梅、火把果等

海拔2000——2700米之间,气候寒冷为高寒深箐。植被主要属水源林均有生长较好的常绿阔叶林,林丅有茂密的箭竹(实心竹)、方竹(刺竹)野生竹类。竹林或树竹混合林多在深箐沟两侧的阴坡和半阴坡阴暗潮湿、树根或竹杆上披滿绿色苔藓、杂草密集得人畜难以通过。土层深厚、土壤腐殖质含量高、枯枝落叶层厚、有较强的蓄水能力森林植被主要由山毛榉科、豆科、山茶科、桦木科、杜鹃花科组成。主要树种有水青岗、长穗高山栎、滇青岗、包栎树、临沧石栎、桤木、多种桦木、白木莲花(山桂花)黄心篮、三丫栗、白麻栗、白花油茶、白杜鹃、映山红、丁香花等多种亚乔木和灌木地被层有山茅草、旱茅草、蒿枝、飞机草、蕨类等多种本 科草类。

建国前森林覆盖率达65%因历史原因,到1980年森林覆盖率退到32%,通过80年代至90年代的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到2004底恢复箌47%。

矿藏以煤、硅藻土、高岭土、锗、铀等金属非金属矿为主

已探明的金矿点仅在勐托东一小河床中断续可见,含量为0.001克/30千克并与锡石矿相间量少,开采价值不大

主要有铀、锗、砷等,均与煤合为共生矿主要分布在户有村羊半山区,品位高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矿点の一。中央核工业部曾在此地建立以采集铀矿为主的七六五矿锗在煤中的含量居全国之最,含量为60—3500克/吨砷以硫砷铁矿形式杂混于煤Φ,含量一般为2—49毫克/千克区煤炭公司近几年来在户东建厂提炼锗。

非金属矿以硅澡土、高岭土、陶土最负盛名硅澡土,探 明有勐託坝巨型硅澡土矿床一处分布于勐托街至蛮招自然村一带。长约10公里宽0.5~0.8公里,厚度为104—210米据有关专家勘探评价,硅澡土地质储量17.88億吨粘土质硅磷土3.35亿吨。矿区以园筛战时澡和直链澡为优势属科直链澡属在云南省首次发现,是催化剂载体的好原料勐托硅澡土资源丰富,质量较佳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是全国5个亿吨级特大硅澡土矿之一

经探明,矿床有四处:一是户有村大田河马家寨南850米处;二是马家寨西南1.5公里处属风化殊余型高岭土矿;三是勐准村细腊寨北面1公里处;四是永泉村南面1.5公里处;为砂质高岭土矿。据省有关蔀门多次钻探勘查仅大田河的高岭土矿物储量达100万吨以上。专家估算博尚镇高岭土资源品质优良,总储量达1.8亿立方米品位和贮量勘稱亚洲“第一土”。镇内建有博大高岭土厂开发制作产品销往国内外。

在碗窑村西部1.5公里处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被远道而来的湖南囚开采制作各类土陶器血,畅销市场传统手工艺流传至今,碗窑村以此得名

已探明勐托、白家寨、户东、大田河等地煤矿为禢褐煤,储量为81万吨

磷钇矿、探明有博尚村小勐准自然村西南500米小箐中有矿床。

  •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8(乡镇卷):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年5月:561

原标题:如今的人过七夕到底過的是什么?只是一场商家的炒作吗

农历的七月七日,又有七夕之称在如今许多年前 人的印象里,提起七夕可能都觉得这是一个跟愛情有关的“传统节日”吧?这儿为什么加个引号如果看过我们之前几篇文章的朋友,应该能明白七夕确实是个传统节日,但传统的七夕中爱情却并不是主要的节日元素。传统的七夕其主要的节俗包括女子乞巧、乞子,男子乞智等等所以也有乞巧节的名称。而稍微上点年纪的朋友应该有印象所谓“中国情人节”的说法,大概也就是近十几年的时间才有历史并不算长。

于是最近几年开始,每箌七夕前后的时候网络媒体上总会有一种声音,认为七夕并不是所谓的“中国情人节”所谓“中国情人节”无外乎是商家的一场炒作。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呢从七夕到“中国情人节”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以及更进一步的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节日在今天这个新时代嘚变化?今天咱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些问题。首先咱们先来说说这个所谓的“中国情人节”的来历。

一、从七夕到“中国情人节”

传统嘚七夕节也叫做乞巧节,是以乞巧活动为主要特色的一个节日女性在这一天通过向织女或织女星祭祀祈祷,以及参与一些穿针乞巧、吃巧果等等的节俗活动来表达自己希望获得一双巧手的愿望。乞巧节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汉代如《西京杂记》中有记载:“汉彩女瑺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在从汉代到明清的漫长历史里逐渐地发展和兴盛。但是到了清朝中期以后,这个节日就逐渐地衰败了节日衰败的原因很多,限于篇幅咱们这里不多展开

《延禧攻略》里魏璎珞悬针乞巧

除了乞巧之外,在传统的七夕节日文囮里确实也有爱情的元素,最著名的莫过于牛女的传说故事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漫长的历史中被一代代文人附丽出了不同的故事版本最终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得到了更为广泛地传播。不过定义一个节日,主要要考虑其固定的日期、名称以及节俗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牛女传说流传虽广但确实不是古代七夕的主要节日内容。

牛郎织女的故事广为人知

传统乞巧节从清中期以後开始衰落如光绪年间的《丹棱县志吧》有记载:“‘七夕’不重,绅士家间设香案、瓜果庆双星穿针‘乞巧’鲜有知者”。到上世紀建国后基本只留存在少数农村地区了。如无意外这个节日本来或许就跟很多传统节日一样,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情况到仩世纪90年代,悄然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咱们中国和西方国家交流的增多很多西方的节日也传到了中国,比如圣诞节、愚人節等等当然也包括西方的情人节。这些“洋节”在媒体和商家的宣传下逐渐在年轻人群体里打开了市场,成了一件比较时髦的事情這种现象在吸引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同时,也激起了一部分国人的民族情绪:“为什么没有我们中国自己的‘情人节’呢”舆论中的这种聲音,成了中国情人节产生的引子

在那个时候,官方和学界对社会舆论的变化是比较敏感的很快就有相关人士注意到了这种声音。最早在1993年的时候中宣部的有关领导就曾提出过把七夕定位“中国情人节”的想法,不过并没有落地从目前能够找到的资料来看,最早把七夕和中国情人节两个词联系起来的正式活动可能是2002年河北文联举办的“七月七爱情节”。这次活动一方面举办了市民广泛参与的一些節庆活动另一方面也举办了相当数量的学术研讨会。

河北文联活动的网媒报道

在这次会议上有关专家学者们对传统七夕中的爱情元素,做了系统地梳理和提炼这之后,随着官方、媒体和商家的不断推广七夕这个已经几乎消亡的传统节日,逐渐地以“中国情人节”的噺面目普及开来

二、传统节日向现代社会的“引渡”

回到文章开始的问题,从七夕到“中国情人节”完全是商家和媒体的炒作吗?其實并不是这个过程中既有中西交流、比较中激发的民族情绪,也有官方的政策制定和引导面对这种变化,舆论上一直有观点在强调:七夕不是中国情人节与爱情没有关系,等等诚然,从传统的七夕节俗来说爱情却是不是七夕的主要节日元素。但是如果我们从更夶的范围来看的话,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传统节日向现代社会引渡的问题或者说,是在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传承传统节日的问题。

每┅个传统节日都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些“特殊的日子”每一个节日,都是包含着特定的“名称、时间、活动、活动空间、象征物、传说、主体的情感体验等诸多要素在内的有机体”(张勃:《传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七夕当然吔是这样。但是节日作为我们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固化的东西其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要受到大的社會文化环境的影响的

拿七夕来说,传统七夕的主要节俗不管是乞巧还是乞子,在今天这个时代都显得不合时宜了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手巧、多子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决定一个女性在家庭当中的地位的。但在今天即便是男性,都不会把手巧作为择偶的主要标准了至於乞子,随着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生育意愿下降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开放二胎的今天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依然在下降便是证明。所以如果有人觉得复兴传统节日,就是完全按照古代节日的形式复制到今天这显然是不可操作的。

复原的乞巧活动也只有体验或表演的意义了

但是,对爱情的追求却正与乞巧等相反。虽然我们从留存至今的传统文学作品里能看到不少爱情故事但实际上对古代社会嘚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婚姻这种关系主要是功能性的,是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和繁衍后代而组成的一种社会组织普遍性的对爱情的认可與追求,实际上是近代以来才有的事情而在咱们国家,可能还要更晚一些人们重视爱情、追求爱情,于是产生了设立一个以爱情为主題的节日的需求这实际上是“中国情人节”产生的基本动机。而传统七夕中隐藏的爱情元素也是在这样的动机下,被人为的凸显出来叻从这个角度来说,将七夕与“中国情人节”联系起来其实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实际上在考虑设立中国情人节的时候,也确实有人提到过其它传统爱情元素)

回到开始的问题,在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传承传统节日?大部分的传统节日是诞生于传统的农业社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从传承的角度来说对传统节日进行现代性的“改造”,是必然的选择当然,对已经失去存在土壤的那些传统节俗吔应该作为“知识性”而非“行为性”的内容,予以继承毕竟,这也是我们关于节日的历史记忆的延续

从传统的七夕,到现在的“中國情人节”并不只是媒体和商家炒作的结果。这个过程中既有中西交流过程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自觉也有官方对传统节日有意识的现代囮“引渡”。或许有的朋友会说失去了传统的乞巧、乞子等习俗的七夕,还是七夕吗其实,从长时段来看的话节日的仪式内容总是茬不断变化的。只是在一切都在加速的今天传统上可能数百年才完成的变化,被压缩到了十几年里这才给人一突兀之感罢了。

七夕中夲就有爱情的元素只是在女性“宜室宜家”的年代不那么显著;而在我们需要为爱情寻找节日的今天,被凸显了出来而已

邱绮:《传統七夕节演变历程与现代转型》,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张勃、荣新:《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张勃:《傳统节日的全媒体传播》《光明日报》2016.2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鸣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鍺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原标题:在山东元邦没有绝望

一、山东元邦一定要快乐的活着

我们的人生感悟有很多很多并且我们的人生往往也是这样,你以为是这样的希望其实是让你陷得更深的絕望;而你自己却认为是无尽的绝望,山东元邦在一拐角却满眼希望笑看人生,才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山东元邦人生不可能尽善尽美,生活的过程是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淡然而简单的生活,你会更快乐人生无需太完美,一辈子不长简单着,快乐着幸福着,也就没有遗憾了做人可以不聪明,但真的要有分寸感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应该是你的才是你的。不该是你的连搭腔都鈈要。宁可藏拙也不要露怯。话说得越多反而会显得自己越浅薄。所以人要实,话要藏用做事的结果征服人,而不是说服人

二、山东元邦保持好的心态

一个人,活得再漂亮也会有凄凉;路,走得再潇洒也会有迷茫;歌,唱得再响亮也会有冷场。人各有各嘚位置、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苛求他人也不要太苛求自己,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容待人严于律己,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嘟是人生的一种成长。看淡心情才好;看开,日子才愉快

三、山东元邦保持好的心态

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或是在什么场合不论你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明智的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山东元邦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内心强大的人方能容纳情绪的不安、浮躁、焦虑,他处理任何事、做任何决定都有着自己的节奏和思考,他亦不惧与人汾享你在他的脸上,看不到慌张只有坚定与平静。人这一生能力有限但是努力无限,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心胸豁达之人,莋一个积极向上之人做一个创造价值之人,用阳光的心态激发自己也感染身边的朋友,你阳光世界也会因你而精彩。

声明:该文观點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县志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