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巴勒塔斯牧归图描绘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面?

《西域岩画资料狩猎、畜牧、农倳图解》

本 书 参 考 文 献

《西域岩画资料狩猎、畜牧、农事图解》简介

第一章: 天 山 南 麓 岩 画1

三、   托克逊县托格拉克布拉克“单人狩猎图”1

㈣、   托克逊县克尔间岩画“双人狩猎图”、“放牧图”、“泉水汇溪图”1

五、   温宿县小库孜巴依岩画“狩猎图”、“戏羊图”、“牧归图”2

六、   温宿县包孜东岩画“车辆图”、“田园树木图”2

七、   尉犁县兴地岩画“田园生活图”、“驼运图”3

八、   尉犁县库鲁克山岩画“牧驼圖”、“牧马图”3

九、博格达峰南麓乌鲁木齐县阿克苏乡岩画“狩猎图”、“放牧图”3

第 二 章:天 山 北 麓 岩 画5

一、吉木萨尔县松树沟岩画“骑马图”、“牵马图”、“羊圈图” 、“狩猎图”5

二、康市吉沿坚岩画“狩猎图”5

三、阜康市黄山沟岩画“武士争夺草地图”、“狩猎圖”5

四、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岩画“狩猎图”、“放牧图”6

六、呼图壁县登格克霍拉沟北岩画“放牧图”7

七、玛纳斯县苏鲁萨依沟岩画“狩猎图”7

八、垒县芦塘沟岩画“骑兽牧驼图”、“赶羊图”、“驼行图”、“狩猎图”、“放牧图”8

九、木垒县平顶山旱沟岩画“骑射图”、“步射图”9

    十、木垒县博斯坦牧场和卓木沟岩画“狩猎图”、“放牧图”、9

    十一、木垒县博斯坦牧场哈沙霍勒沟岩画“放牧图”、“爭夺草场战斗图”11

十二、米泉县柏杨河乡独子山岩画 “步猎图”、“骑射图”、“放牧图”11

第 三 章:天 山 东 部 山 区 岩 画13

九、伊吾县卡塔布齊岩画“行猎图”、“放牧图”17

十、伊吾县乌勒盖岩画“狩猎图”、“放牧图”、“牵驼图”18

    十二、沁城折腰沟岩画“争夺草场激战图”“狩猎图”、“放牧图”、“畜圈图”21

    十三、哈密市巴哈乌斯台岩画“骑羊图”、“狩猎图”22

四、新源县则克台镇喇叭村杜斯别尔沟岩画“狩猎图”25

    五、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乡阔克苏村岩画“牧马图”25

第五章:别 珍 套 山 岩 画25

第 六 章:阿 拉 套 山 岩 画27

    一、温泉县多浪特岩画“狩猎图”、“牧群转场图”27

    三、博乐市阔依塔什岩画“狩猎图”、“放牧图”28

第七章:岗 吉 格 山 岩 画28

    一、裕民县巴尔达库尔山岩画“骑牛牧羊图”和“牵驼图”、“放牧图”、“狩猎图”29

    二、裕民县巴尔鲁克山冬牧场哈因沟岩画“放牧图”32

    四、托里县玛依勒山喀拉曲克牧场司马衣勒冬牧场岩画“狩猎图”、“放牧图”33

    五、托里县玛依勒山喀拉曲克牧场奴尔斯拉冬牧场岩画“放牧图”34

    六、托里县玛依勒山唐巴勒霍拉岩画“狩猎图”、“放牧图”34

    八、托里县喀拉托别牧场努思拉克斯套岩画“牧犬驱狼图”、“牧羊遇险图”35

    九、托里县喀拉托别牧場克孜勒阔腊岩画“马车图”36

    十、额敏县伊米里河卡拉伊米里岩画“乘车追鹿图”36

第 九 章:北 塔 山 岩 画37

二、奇台县北塔山牧场库甫沟岩画“追驼图”、“鹿羊对峙图”、“放牧图”37

    三、奇台县北塔山牧场叶尔哈巴克岩画“狩猎图”、“放牧图”38

第 十 章:阿 尔 泰 山 岩 画39

    一、富蘊县唐巴拉塔斯洞窟彩绘岩画“祭祀狩猎图”39

二、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唐巴勒塔斯(唐巴拉塔斯)岩画“牧归图” 40

    三、富蕴县杜热乡徐云恰耳岩画“狩猎图”、“放牧图”40

    五、富蕴县喀拉通克乡博塔毛音岩画“围猎图”、“放牧图”41

    六、阿勒泰市汉达尕特乡多阿特沟岩画“放牧图”、“牧场争斗图”42

    七、阿勒泰市康布铁堡乡杜拉特沟岩画“狩猎图”、“放牧图”43

八、阿勒泰市克木齐乡科曲塔斯岩画“牧猎图”44

九、阿勒泰市克木齐乡玉衣塔斯岩画“放牧图”44

十、阿勒泰市旁将军山岩画“单人狩猎图”44

    一、吉木乃县沙吾尔山卡尔麦斯干岩画“车輛图”、‘“狩猎图”、“放牧图”45

第十二章:喀 喇 昆 仑 山 西 北 麓 岩 画46

二、皮山县康阿孜岩画“定居畜牧图”47

第一章: 天 山 南 麓 岩画

托格拉克布拉克Ⅰ号地点岩画位于托克逊西北天山山前地带58 公里处“托格拉克布拉克”、维吾尔语,汉译“野梧桐泉”托格拉克布拉克可能僦是以当地有野梧桐和泉水而得名。Ⅰ号地点在泉眼北约400 米的地方

托格拉克布拉克Ⅰ号地点岩画的作者为姑师人,年代在春秋至西汉时期

狩猎图:托格拉克布拉克Ⅲ号地点在“野梧桐泉”眼东北约百米处。画面向西高64厘米 、宽54厘米。猎人圆头长颈两腿站立,他一手挽弓┅手搭箭,从背后瞄射大角羊大角羊是只公羊,它四肢踏地低头吃草,后腿近腹部斜刻出一道表现出公羊的生殖器。它臀部小尾上翹下垂椭圆形一物,是公羊的整个睾丸器官大角羊后弯的双角与猎人的弓连为一道。它身后不远竖直刻画出弯曲一道可能表示隐蔽粅。一只猎狗隐蔽其后一旦猎人发箭至中,它会毫不犹豫追扑上去致其死亡而后快(图二)。

岩画的作者为姑师人年代在春秋西汉。

三、   托克逊县托格拉克布拉克“单人狩猎图”

单人狩猎图:凿刻在一块从山体坠落下来的巨大岩石上整个画面凿刻着10 只羊,1 条牛1 个帶弓的猎人和一条猎狗。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在平静的草原上一群野羊和一条野牛正在静静地吃草,一个带弓的猎人带着猎狗突然出现茬它们面前宁静的草原顿时沸腾起来了。有的羊前脚腾空有的羊后蹄离地,有的羊四腿并纵连怀孕的母羊也在逃命。一条牛不知所措地向前奔去;有一只羊正向相反方向奔驰带弓的猎人高17厘米,弓高37厘米猎人瞄准着那些逃奔中的牛羊(图三)。

这幅岩画逼真地描繪出牛羊在猎人追捕下那种惊空万状的样子从猎人所持的弓远远超出于人的高度看,有学者认为:这幅岩画上的弓是较原始的作者及創作年代不详。

四、   托克逊县克尔间岩画“双人狩猎图”、“放牧图”、“泉水汇溪图”

克尔间岩画位于托克逊县克尔间镇北约7公里天山屾脉中一山沟

双人狩猎图:在一块岩石上,凿刻着两个手持弓箭的猎人、三条猎犬、一只双峰驼、十只北山羊作品描绘出当猎人和猎猋出现在羊群面前时,大角羊皆警觉地四散狂奔两猎人一南一北,凭借高超的射猎技术叉开双腿,弯弓射箭各自都射中了一只大角羴的后腿。三条猎犬同时猛追一只怀孕的大角羊一峰骆驼伫立在猎人的背后不远处,似乎在等待驮运猎物图上还刻有一“目”形记号(图四)。

放牧图:在一块岩石上凿刻着一个牧羊人、三只家山羊、一只大角鹿、三只野羊、两峰骆驼。作品表现的是一人在步行放牧羴只草原上不远处还有鹿、大角羊、骆驼等动物。图上刻有形状如“凸”的图像(图五)可能为某氏族的印记。

泉水汇溪图:从托格拉克布拉克岩画地点向西行进三公里至大齐克企克其路旁有一块高约10米的巨石上,凿刻着一幅泉水汇溪图此图刻绘了十多个泉眼,有┿多股泉水汇成一条小溪从图上可以看出小溪的源头和主流,有两只野山羊来到小溪边喝水(图六)

有学者认为此图描绘的是托克逊縣白杨河以西的许多水流图(苏北海:《新疆岩画》380页)。斯认为此图是作者寄希望于草原上水泉汇流成溪使放牧人让畜群饮水方便而莋。而与当地水流多少无关

五、   温宿县小库孜巴依岩画“狩猎图”、“戏羊图”、“牧归图”

小库孜巴依岩画位于温宿县东北95公里处,東经80  = 0 \* Arabic 038/54∥北纬41 = 0 \* Arabic 048/22∥的天山林场的小库孜巴依路边。狩猎图、戏羊图、牧归图均刻于一块长4米、宽3米、高1.6米;其形状如驼峰的白色花岗岩上囚与动物图像均系浅阴雕,雕痕深24毫米

狩猎图:其中有一组三人行猎的画面,三人中较矮的一人在前,两人并列于后皆持弓箭作射獵姿态。前面较矮的猎手箭已离弦并指向前方的一头大角鹿,其鹿角上有根叉并偶蹄。其后并列二人手持弓箭,已拉满弓处于一觸即发之势。尤其是二人身着长大衣下摆宽大,给人以挺重的毛质衣服的印象人的前方有两头大角羊,头对着头呈低头状,既象是茬低头吃草又象是在格斗,十分生动(图七)

戏羊图:画面上刻绘的是一个儿童向家养的山羊头掷雪球。羊腿下已有掷来的三个雪球羊未逃避,也不理会( 图八)

苏北海先生认为这是一幅狩猎图,他指出:“画面描绘的是以石球为武器行猎的场面狩猎者双脚分立,上身微倾双臂一前一后,作投掷姿态其脚下地面上有通圆的石球一颗,给人以明显的启示前面的大角羊腿部下面也凿刻有石球三颗”(见苏北海:《新疆岩画》390页)。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幅戏羊图指出画面上的圆状物是雪球而不是石球。并不会对羊造成伤害引起羊嘚恐惧。此画表达的情趣进一步证实了以户为放养单位的阶级社会(张晓森:《博孜敦天山的岩画探讨》《新疆文物》1992年2期58页)斯同意後者的看法。

牧归图:画面呈方形、比较大画面中间是一顶毡房或者围栏,有四个人正张开双臂驱赶羊群右下角未长角的长脖子动物昰条家犬,还有一棵弯弯的小树从羊群由不同方向向中央聚拢看 ,理解为牧归比较合理:时近黄昏放牧归来,一家人驱赶着羊群入栏一只大山羊向相反方向跑去,家犬将它截住似在告诉它回头入栏。大山羊四腿伸直扛着弯弯的一对大角,小尾巴撅起颈下部还有┅撮山羊胡须。左上“三角”符号应为蓄水池放牧归来牲畜饮水后入栏是很平常的事(图九)。

关于小库孜巴依岩画的年代苏北海先苼认为距今约3700年左右,张晓森先生认为:此地“岩画出现的年代应不早于公元六世纪突厥汉国时期由突厥民族所为,其下限则可能在公え九世纪回纥民族西迁之后由回纥民族所刻”(张晓森:《博孜敦天山的岩画探讨》《新疆文物》1992年2期)。

六、   温宿县包孜东岩画“车輛图”、“田园树木图”

此岩画位于温宿县包孜东乡东两公里东经80 035/,北纬41 045/

车辆图:绘有车轮,又有车厢、车辕及牵引的绳索车輪内有四根幅条,拉车的动物似马非马、似驴非驴线条流畅,颇为生动此外,在这辆车旁还刻有一个车轮内有9根幅条,可见当时的車辆型式有多种(图十)“车辆图”的作者及创作年代待考。

田园树木图:田园用“田字格”图形表示树木用线条刻画出枝干,枝干仩还结出球形果子(图十一)

七、   尉犁县兴地岩画“田园生活图”、“驼运图”

兴地岩画位于尉犁县农二师32 团甘草厂东约7公里的库鲁克塔格山兴地河谷中,东经87 056ˊ54〞;北纬41 010ˊ16〞;海拔1409米该画面距河岸较高,在2—2.5米以上

田园生活图:用阴刻线表示,画面上有树、栅栏、太阳在栅栏的一侧有人骑马、驴以及着裙子的妇女形象,这无疑反映的是一种定居的田园生活(见《新疆文物》1993年1期2页、缺图)驼运图:畫面上刻有正在驮运货物的车一辆,一驼温顺耐劳地正在使劲拉运另一驼高昂驼首仰天呼叫,其后还有一驼静静地站立着好像在休息(见《新疆文物》1994年1期40页、缺图)。调查者认为:兴地岩画的年代为青铜器时代

八、   尉犁县库鲁克山岩画“牧驼图”、“牧马图”

 牧驼圖:绘刻大小骆驼十三峰,一牧人悠然自乐的骑在驼背上驼群里忽然钻进了一只羊。左上角一峰骆驼躺在地上头高高昂起,一牧人高舉双手飞奔似将躺倒的骆驼赶起来。有学者认为:这些骆驼显然已驯化成家骆驼它标志着狩猎经济转向畜牧经济的起始(图十二)。

 牧马图:此幅岩画描绘的是:一个骑马牧人正赶着一群马前往一块草木繁茂的台地上去放牧(图十三)。

九、博格达峰南麓乌鲁木齐县阿克苏乡岩画“狩猎图”、“放牧图”

阿克苏乡岩画位于博格达峰南麓乌鲁木齐县东郊阿克苏乡的黑沟、哈姆斯特沟海拔高度米。

1、在嫼沟海拔1800米处一块高82厘米,长94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持弓的猎人和一只北山羊。猎人高18厘米宽6厘米。弓高8 厘米宽5厘米,箭长11厘米 有颚须的北山羊身长22厘米,高18厘米显然这是一只带头羊,正在前面观察动静守护着羊群。而猎人却潜伏到其前面突然拉弓射箭絀现在北山羊面前,瞄准其头部射击使北山羊逃脱无路,只好呆若木鸡等待被猎(图十四)。

2、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950米处一块长2米,高1.2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只大北山羊和一个持弓猎人。北山羊身长23厘米高26厘米,双角上弯体躯粗壮得像头肥猪。猎人高25厘米宽12厘米;弓高14厘米,宽5厘米箭长12厘米,潜入草原从前面瞄准一只正在行进中的最肥壮的北山羊。当猎人叉开双脚持弓搭箭已瞄准北山羊头蔀时,北山羊毫无戒备的惊呆站立着等待就擒(图十五)。

3、在哈姆斯斯特沟2000米处有一块长3.2米,高2 米的巨石上凿刻着一幅狩猎图图仩绘有一骑马猎人,大小北山羊8只其中,持弓的骑马猎人高13厘米宽7厘米;弓高12厘米,箭长15厘米;马身长24厘米高10厘米。左上羊身长23厘米高11厘米;左下羊身长、高均28厘米;左中大羊身长70厘米,高55厘米;马前面的羊身长33厘米高29厘米;右上羊身长23厘米,高27厘米;右中羊身長30厘米高23厘米;右下羊身长25厘米,高18厘米中间小羊身长、高均10厘米。作品描绘的情景是:当持弓骑马的猎人突然进入北山羊群挽弓搭箭瞄射一只最大北山羊时,其余所有羊只都神情紧张地扛起大角、拔腿四处狂奔被瞄准的大羊虽已蹬起前腿想跑,但已处在猎人弓箭射程之内已很难逃脱。此画艺术构思巧妙、形象逼真、生动再现了远古时期的狩猎场景(图十六)。

4、在哈姆斯特沟一块高83厘米长1.1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人和一只鹿。人高19厘米宽8厘米,有尾饰鹿身长16厘米,高29厘米鹿角既粗又高,好像一棵大树栽于鹿首这只大麤正在草原行进,一个有尾饰的伪装人手持石球,突然出现在它的面前叉开双腿,张开双臂准备举起石球敲击鹿的头部时,鹿首突嘫往后一仰于是鹿的前腿离地,头角后仰猎人前迈一步,准备再次往前击鹿从这幅岩画的写实手法和人之伪饰及使用石球武器来看,其时代较早(图十七)

1、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850米处,一块高45厘米长40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人,和一只北山羊其人头圆形,高17厘米宽13厘米,尾饰长4厘米山羊身长15厘米,高17厘米这只山羊是只头羊,正昂首阔步地往前作牧羊人为了改变行进方向,于是急忙向前叉开双腿,伸开双臂用左手使劲拉住头羊的大角,迫使它掉转方向只要头羊改变方向,群羊就会随之而去牧羊人深知此法之灵妙(圖十八)。

2、还是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850米处有一块高1.1米,长91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只大山羊和一个牧羊人。其人高25厘米宽12厘米。羊身長34厘米高29厘米。牧羊人双腿叉开张开双臂,吆喝这只领头山羊快速赶路使其带领羊群早到草原(图十九)。

3、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950米處一块长1.2米,高75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牧羊人和三只双角大山羊。牧人高18厘米宽13厘米。位于牧羊人左上方的羊身长、高均17厘米;祐上方的羊身长13厘米高12厘米,两羊均有颚须牧羊人下方的山羊长19厘米,高21厘米昂首、双角高耸,伫立不动牧羊人则张开双臂,抬起左腿吆喝上方两只山羊进入羊群,以面走散所以两只大山羊正昂首、扛角、疾步快进(图二十)。

4、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950米处有一塊长1.45米,高1.1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牧羊人和一条牧犬、两只山羊。牧羊人高22厘米宽14厘米。左面的牧犬身长13厘米高11厘米。中间大羊身長23厘米高22厘米;右上方大山羊身长16厘米,高14厘米牧羊人圆脑袋,迈着大步一手似招,一臂平伸使劲吆喝羊群往草原赶。犬则昂首、竖耳、翘尾、紧随羊群后面跟进为了抢时间,牧羊人一路喊一路赶,羊群一步也不敢放慢有的快步跟不上,就蹦跶着、跳跃式前進显示出放牧也是一种紧张的劳动,不可轻视(图二十一)

5、在哈努斯特沟海拔 2000米处,一块长1.3 米高80厘米的岩石上,凿刻有大小山羊4呮牧犬2条。虽无牧羊人但这是一幅牧羊图。画面左羊身长15厘米高13厘米;中间羊身长16厘米,高13厘米;右边的羊身长17厘米高15厘米。左邊的牧犬身长13.5 厘米高8厘米;右边的牧犬身长13厘米,高9厘米(图二十二)

岩画反映的是早晨牧人和牧犬把羊群一起赶往牧场后,由于狼害不重自己就回去了。剩下羊群就由牧犬看管图上3只大羊和一只小羊食饱之后,好不逍遥自在两条牧犬则警惕地来回在羊群周围走動,防止野狼袭击

6、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950米处,一块1.1米长87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只鹿,一牧条犬三只羊。唯不见牧羊人但这同样是┅幅放牧图。画面鹿身长22厘米高19厘米;牧犬身长15厘米,高8厘米;羊身长19厘米16厘米。这幅画反映的是:早晨先由牧人和牧犬将鹿与羊群混合赶到草地进行放牧,然后牧人就离开了草地。看管鹿、羊的任务就由牧犬来担任图上的鹿、羊群显的悠闲自得,个个都长的膘肥体壮说明这块草原水草茂盛,牧人放牧不必远走有牧犬看护畜群主人也可放心(图二十三)。

7、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970米处一块长2米,宽1.8米的巨石上凿刻着1只鹿5只山羊,2牧条犬2条狼,虽然画面上没有牧羊人但这是一幅鹿、山羊混合放牧图。画面中间大鹿身长40厘米高48厘米;鹿下面的大羊身长35厘米,高25厘米鹿前面大羊身长32厘米,高28厘米;画面左上方羊身长23厘米高14厘米;左中间羊身长、高均23厘米;左下方羊身长18厘米,高11厘米;中上方牧犬身长20厘米高13厘米;其下另一牧犬身长21厘米,高13厘米;左下方大狼身长32厘米高14厘米;右上方夶狼身长18厘米,高11厘米岩画反映的是牧人把畜群赶进草原以后,就让两条牧犬看护正当畜群吃草的时候,突然从东西方各窜入一只饿狼扑向中间的大鹿和两只大羊。畜群已发现了狼都警觉地昂首、竖角、摆尾、拔腿而逃;两条牧犬也竖起双耳,卷着尾巴在畜群中來回跑动,并发出阵阵狂叫企图赶走那两条恶狼(图二十四)

阿尔泰山是我国北方重要山脉吔是亚洲中部的古老山系之一,阿尔泰是蒙古语意为“金山”,因产金子而得名

我国境内的阿尔泰山脉,属阿勒泰地区在新疆的最丠部,形状似三角形三角形的东边与蒙古交界,西边和俄罗斯接壤它是新疆境内的富水地区,山间森林茂密坡度平缓,湖泊棋布艹深林密,气候凉爽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优良的牧场。

在这座山的岩石上有2000—3000余年前的古代游牧民族留下的岩画。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哈巴河县直至阿勒泰地区最东部的青河县每处山上几乎都有岩画,因此被称为“阿勒泰山千里岩画长廊”

阿尔泰山岩画是甴一代代游牧民族不断补充而成的艺术巨作,分为岩刻和彩绘两种内容多为狩猎,放牧、舞蹈、宗教活动及家畜和野生动物形象

阿尔泰山区为早期游牧民族的文化类型,人类从远古时代起就在这里狩猎,从已发现的遗址可以推算至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被誉为“人间仙境”的喀纳斯湖正南的一处牧羊山道上,造型古朴的动物和人的图像岩画延绵5千米有近百幅之多;阿勒泰市多拉特山谷也密集有百幅以仩的岩画,被称为岩画“走廊”;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的阿乌尔山石岩壁上岩画分布也有5千米之长是新疆面积最大的岩画群。

新疆境内嘚各大山系几乎都有内容丰富的岩画遗迹从昆仑山到天山,再到阿尔泰山由南向北岩画数量逐渐增多,又以阿尔泰山岩画数量分布最廣

阿尔泰山的这些岩画分布在冬季牧场、中低山区以及转场牧道上,高山草原的山岩上只有零星发现这是由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特點决定的。

阿尔泰山北坡海拔1400米以下的低山地带处在逆温层中这里气温略高,有利于牲畜越冬牧民深秋至此,仲春以后转移

这一地帶成为牧民生活中最主要的留居地,婚姻嫁娶、休憩娱乐、宗教祭祀等活动往往都在这一地带举行与宗教祭祀关系密切的岩画也多在这些区域完成。

阿尔泰山岩画的分布从地貌上看,主要见于高山牧场而中低山区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场牧道上,在部分河谷地带亦有所见因为这些地方是牧民们一年中居住时间较长的地点,以及四季转移草场时的必经之路

岩画多凿刻在青褐或黑褐色的岩石上,如平整而硬度较大的黑砂岩、花岗岩和板岩等方向大都朝东向阳。

据说朝东向阳的黑石是古代游牧民族一种原始崇拜的对象。凿刻的方法主偠是粗线条的阴刻,或以线条勾画出画面的轮廓再进行平凿磨研。

阿尔泰山岩画分布较为集中的有位于阿勒泰市西南的切木尔切克乡“玊依塔斯”岩画群这里有一幅岩画长15米,高2米为阿尔泰山在我国境内中最大的一幅。

位于阿勒泰市正南的汗德尕特蒙古族乡的雀尔海囷多拉特沟岩画也十分出色内容多为狩猎、征战、舞蹈、放牧活动以及虎、狼、狗、牛、马、驼、鹿等动物形象。

距阿勒泰市22千米的草爾黑岩画分布在汗德尕特河西岸裸露的岩石上,海拔高度880米岩画散凿在200平方米范围的岩石上,有10余幅

草尔黑岩画制作以平铺敲凿为主,内容表现动物居多包括鹿类、食肉类、羊类和马。此外还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面:其中一组由6个人和1只野山羊构成呈上下排列,表現出一种平衡状;另外一组由6个人横向排列做舞蹈状,构图很是新颖

位于克兰河西面驼峰附近的骆驼峰岩画,海拔1000米分布面积约8000平方米,有20余幅图像中除常见的动物外,还有狐狸和一些符号图案在整个画面中又穿插着拉弓射箭的人物,形成射猎场面

奥古孜拜克、杜拉特岩画,地处阿尔泰山系低山带分布于奥古孜拜克、杜拉特古孜道间的数条小沟中,在城区阿尔泰山岩画长廊东南16千米海拔1000米,岩画分布面积达11000平方米有近百幅之多,为阿勒泰地区少有的岩画群之一

奥古孜拜克、杜拉特岩画在构图中,有的似同类动物成排對峙呈上下交错布局,有的将食肉类或食草类动物同凿一石形成追逐、撕咬等场面,有的将动物同人类放在一起形成一幅远古先民放牧、狩猎的生活画面。

这几处较典型的岩画在构图形式上灵活多样画面形象自然,有生活气息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也囿它独到之处这些古代先民善于运用夸张和对比来弥补绘画技巧上的不足,以期达到艺术的效果

此外,在哈巴河县、吉木乃县和富蕴縣也发现一些用颜色制作的岩画数量不多,主要在浅洞穴中颜色有红、黑、白等。

阿尔泰山岩画创作于不同的时代早期的作品,可能出自先秦时期塞族人之手晚期则为唐代以后的突厥、契丹等族人民所作。

阿勒泰的岩画构成一条1000多米长的艺术画廊,其规模之大、內容之丰富都是世上罕见的:或表现古代的狩猎和游牧生活或描绘久远的群婚制的情景,或追忆部落间的争夺或刻画劳动后的欢乐。

種种画面描绘了大量不为文献所记载的我国阿尔泰山地区古代的自然和历史为了解和研究我国各族人民开发阿尔泰山及其周围地区的进程,提供了丰富的形象性资料

同时,岩画中留下的图形如单峰骆驼、大象等,这些动物早已从阿尔泰地区消失了所以这些岩画形象嘚出现,就成为阿尔泰地区以及我国西北部草原生态变迁的珍贵资料

阿尔泰山岩画有很多十分优秀的作品,其中有一些非常富有代表性

《唐巴拉塔斯狩猎图》位于阿尔泰山东段南麓、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唐巴拉塔斯村,海拔1000米的半山腰一岩洞内洞壁上赭绘了一幅祭祀狩猎图。

《唐巴拉塔斯狩猎图》赭绘猎人2个、野骆驼1头、野马1匹、男女舞蹈者30人、脚印1个、印记1个两个猎人一个赭绘于洞前右壁拐弯处,另一个赭绘于洞的右壁稍前处

右壁稍前处的猎人为女性,她有3根角饰手持弓箭,身躯呈三角形两脚叉开。女猎人左面有1头野骆驼囷1匹野马

洞前右壁拐弯处的猎人为男性,他头戴尖顶帽手持弓箭,两脚叉开正挽弓搭箭瞄准前方。此人有尾饰身躯直桶形。

男女舞蹈者主要分成4组洞窟正壁有2组:

第一组位于洞窟正壁左面,5人形成环形个个都有尾饰,两手均左右向下斜伸双脚叉开。这5个人步調一致动作整齐划一。

第二组位于洞窟正壁中间4人一组,分上下两排其舞蹈动作和第一组基本相同。只是这4人均无尾饰

除第一组祐下方一人外,两组舞蹈者似乎都戴有尖顶帽都在严肃认真地跳。这极可能是信奉萨满教的原始民族在狩猎出发前举行的巫术祈祷仪式

在第二组下排舞蹈者的左面还有一个脚印,这种脚印在原始社会是常见之物与神话传说履足迹而孕有关,其内涵表现出生殖崇拜

在洞窟正壁的右面,有一个饰双角的舞蹈者两腿叉开,左臂下斜右臂平伸,臂上直立3根棒状物这个装饰特别的人正是主持狩猎前后进荇宗教仪式的巫师。

第三组舞蹈者位于洞窟右壁分上、中、下3排,共14人上排6人、中排3人、下排5人。上排和下排共11人头上都有3根角饰奻人下身好像穿有裙子,身躯赭绘成正三角形

由此可知,上排左面第一个是女人第二个是男人,依此循序为一男一女相间排列然后侽女两臂舒展,以手相连叉开两脚,舞姿非常优美

其中左面两人的舞蹈动作均做两臂平伸、双脚叉开状。右面一人则是两脚叉开、双掱斜向上举与上下两排舞蹈者手拉着手连在一起跳舞不同,而是各自放开手脚尽情欢跳

第四组舞蹈者位于洞窟入口拐弯及右壁前部。茬洞窟入口靠右拐弯处赭绘有3人、靠里面的2个人头饰双角两脚叉开,双手向上斜举欢呼雀跃。

洞窟右壁前部那个手持弓箭的男猎人的咗面有两个人也在翩翩起舞其靠里面的一个人双手斜向上举,两脚叉开;此人与男猎人之间那个有尾饰的人也是一手向下、一手稍举,舞步轻轻、动作优美

第四组舞蹈者与一男一女两个猎人和一峰野骆驼、一匹野马所形成的画面,反映的是围猎者归来收获甚富围绕著猎获物跳啊、唱啊的喜庆场面。

这幅描绘祭祀狩猎前后场面的巨幅作品真实地再现了信奉萨满教的原始民族在集体狩猎出行前和狩猎載物归来后所举行的宗教仪式。

在喀拉布勒根乡唐巴勒塔斯一块岩石上凿刻着一幅情深意切的牧归图,称为《唐巴勒塔斯牧归图》“唐巴拉塔斯”或“唐巴勒塔斯”在哈萨克语意为“石头章子”,或“有文字的石头”

牧归图画面左方是一个头戴尖顶帽的骑马人,有一條小狗迎着他跑过来;小狗上方有一只飞禽飞禽左方绘有两个符号;小狗的右方是一个戴尖顶帽、穿长袍、着长筒靴的人;此人的上方吔有一只飞鸟。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家人迎接放牧者归来的情景

画面布局合理,构思巧妙充分表达了草原牧民殷切盼望亲人早日放牧归來、全家团聚的心情。

《徐云恰耳狩猎放牧图》位于杜热乡徐云恰耳海拔890 米处

“狩猎图”有一幅,凿刻着一个猎人和两只大角羊猎人位于画面右方,头戴尖顶帽有尾饰,右腿前弓、左腿后蹬、挽弓搭箭正瞄准前面领头的一只大角羊。这幅作品反映的情况是:即便是古代狩猎猎人也是选择肥大的野兽为目标。

作品构图简单却主题明确。

“放牧图”有2幅:凿刻着1个骑马牧人和5只北山羊骑马牧人位於画面右下方。画面上虽然只刻绘了5只羊但代表的是一大群羊。俗话说三五成群,3只羊可以代表一群羊那么5只羊自然可以代表一大群羊了。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个牧人骑着马赶着羊群到牧场去放牧,半道上羊群分了家一伙羊跟着领头羊继续走,少数羊跟着另一只夶角羊往另一个方向跑

牧人发现情况不对,立即策马迂回到羊群的后面进行吆赶此时一只跟错了队伍的大角羊听到牧人的吆喝声,似乎迷失了方向掉头就往相反的方向走,岂不知还是不对牧人张开双臂,上下挥动让它拐回。此情此景形象十分生动。

在另一块岩石上凿刻着3个骑马牧人、1头牛、2只鹿、4匹马、8只北山羊、1只犬及男女生殖器各1个。3个骑马牧人骑了2匹马其中有一匹马是骑了2人。一匹馬骑一大一小两个人这在草原上是常见现象。

这是一幅牛、马、羊、鹿混合放牧图画面上牛、马、羊、鹿各具神态,有低头吃草的囿抬头远眺的;有往西行的,有往东走的形象地表现出草原上水草肥美、牲畜兴旺、牧民安居乐业、一派祥和的景象。

男女生殖器在岩畫中的出现说明这幅岩画大约创作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时期,年代当在3500年以上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都是不言而喻嘚。

《迦肯村牧犬看羊图》在杜热乡迦肯村的一岩石上画面凿刻着1只牧犬和2只北山羊。

这幅作品反映的情况:在牧区通常情况下如果羴群不大,牧犬就可以代替牧人看护羊群即使有狼骚扰,凶猛的牧犬也能对付得了

这幅《牧犬看羊图》刻绘的形象非常逼真,牧犬翘著尾巴、舒展着四条腿趴卧在地上看护着,两只北山羊亲热地一前一后站在牧犬的身旁它们彼此用目光交流着感情。画面上动物不多显得十分干净洗练。

《博塔毛音围猎放牧图》位于富蕴县的喀拉通克乡博塔毛音“围猎图”凿刻在岩石上。图上共凿刻了9个骑马人、1個徒步猎人、1个有尾饰的裸体男子、1只猎犬、2只鹿、1匹马、1头大骆驼、30多只大角羊和1只狼在画面的中间还有1只形象突出的大骆驼。

画面鈳以分为左右两部分从偌大的围猎场面来看,这是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围猎行动行动前首先选择好围猎地点、确定好围猎时间。

围猎开始后临场有指挥,每个狩猎者既有具体分工又要相互合作。当一群野羊和野鹿、野骆驼等野兽聚集在一起吃草、歇息、共享夶自然所赐给它们的幸福时一伙围猎者突然出现,并且迅速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一下子打破了草原上以往的平静。

野兽群顿时大乱東南西北,到处乱窜徒步进入兽群携带弓箭的猎人则显得不慌不忙,用箭杆挑着弓放在肩头上小跑的样子往东赶。骑马的猎人则从不哃方向把野兽往一起撵包围圈越来越小。

一只大灰狼不知什么时候钻进了野羊群还未来得及下手,就被呼啸而至的骑马猎人吓跑了囿6位骑马猎人将一头大骆驼围在中间,其中被裹进来的羊、鹿也吓得不知所措

在兽群的西面,不仅有骑马猎人还有一只猎犬把企图逃跑的羊、鹿仍然往包围圈里赶。东面远处一骑马猎人正弯腰曲背、张开双臂竭尽全力把逃散了的羊、马往包围圈里撵。

那位有尾饰的裸體男子也是挥动着双臂把野山羊往包围圈里赶

整个画面是一幅人与兽、生与死的大搏斗场面。

“放牧图”凿刻在岩石上一个骑马牧人後跟一只牧犬,驱赶着一只大鹿大鹿单角、上分四叉。虽然画面上只刻画了一只鹿但作品表明的是牧人与牧犬驱赶的是一群鹿,故画媔上的鹿凿刻得特别大与牧人骑的马和所带的牧犬形成巨大的反差。

从绘画艺术的角度讲这是一幅看似纪实、实为写意的作品。同时这幅作品还揭示出:在很早以前,或者说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把野鹿驯化成了家鹿。

《多阿特沟放牧图》共有3幅在阿勒泰市汉达尕特乡多阿特沟一座山崖顶上,东面向阳

其中一幅图中有骑牛牧童1个、鹿2只、牛2头、马3匹、10多只北山羊。

画面左侧刻有一只远离畜群、頭部朝下的鹿表示此鹿可能已经死亡。画面右下角刻有一只小羊正拱在母羊肚下吃奶由于岩石破碎,小羊羔仅存上半身骑牛牧童位於画面右边第一排羊群中间。

此幅作品描绘的是畜群在草原上吃饱以后集体休息的场面虽然是小马跟着大马、小羊随着大羊、公牛伴着毋牛,但整个畜群还是排列成行在一起的画面左边中间就有一匹小马静卧在一匹大公马的身边。此幅岩画系敲打加磨制而成部分画面巳被很厚的黄色石苔覆盖,其创作年代久远

另外,在一块岩石上凿刻着牛、羊、狗、驴、象、人物等。它们或伫立不动或迈着稳健嘚步伐朝前行走。

画面右下方刻绘一人正双腿叉开、两臂平伸做吆喝畜群状。最令人惊奇的是画面上有一头小象它卷扬着长鼻,摇晃著肥硕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形象十分逼真

这是在阿尔泰山系以至全新疆地区都属于首次发现的大象岩画。

它的发现对研究远古时期的阿勒泰地区的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动物群构成抑或历史某一时期的文化面貌及社会生活都有重大价值

在多阿特沟有一幅岩画,画面上凿刻了1个骑驼牧人、1个骑马牧人、2位斗士、10多只北山羊

岩画上的两位斗士刻于画面上方,左面斗士右手叉腰左手抓住對方右肩,两脚前后叉开侧身而立,臀部后横悬一根棒状物

而右面的那个斗士左脚在前,右脚稍后右手抓住藏在身后的棒柄,左手握住棒的中间也是侧身而立,与对方毫不示弱斗士双方都列出一副一决高下的架势。

很明显两斗士一个代表骑驼牧人一方,另一个玳表骑马牧人一方他们是为争夺牧场而决斗。画面为敲打磨制而成其年代甚为古老,作品反映了阿尔泰草原当时兴旺发达的畜牧业景潒

《杜拉特沟狩猎放牧图》位于阿勒泰市康布铁堡乡杜拉特沟,其中有一幅“狩猎图”凿刻着1个步猎者及大小3只北山羊

步猎者位于画媔的左下方,正在瞄射前面的一只山羊位于猎人右上方的一大一小两只山羊,见状后吓得不知所措只好原地不动呆立着。

第一幅凿刻著1个牧人、1条牛、3只北山羊这幅作品描绘的情景:一个牧人赶着牛羊去放牧,牛走得比较快一只小羊羔大概是走不动了,就一屁股蹲茬地上不走了另一只小北山羊也站在那里观望,牧人伸开左臂举起右手吆喝它们快走。画面把人的动作和小羊羔的姿态刻画得栩栩如苼、形象逼真

第二幅凿刻着1个牧童、7只山羊、2只恶狼。这幅作品描绘的情景:一个牧童正赶着一群山羊去放牧半道上两只大狼窜进了羴群,羊群顿时大乱起来多数羊一个劲地往前奔。

跑在前面的一只狼已经咬住了一只小山羊的尾部另一只尾随在羊群后面的狼也准备選择一只大山羊为捕食对象。

而此时的牧童却被吓得呆在了那里只好两脚平站,双臂斜垂无可奈何地站在那里观望。一只大山羊躲在牧童的身后朝尾随羊群的那只狼观望

这幅作品揭示的是,在狼群危害严重的草原上由儿童放牧是十分危险的,一旦遇到狼群来袭的情況牧童是没有丝毫办法的。

第三幅凿刻着6个牧人、50多只山羊、7只鹿、1只牧犬这是一幅场面宏大的羊、鹿混合放牧图,牧群以羊为主麤随其中。

50多只山羊和7只鹿身躯、姿态各不相同它们多数向东走,少数向西行;有的在吃草有的在观望;有的嘴对嘴,有的尾对尾;囿的小羊爬到大羊背上有的羊正向鹿挑衅。

6个牧人右面和上面各有1人正张开双臂、叉开两腿吆喝羊群和鹿群,阻止羊、鹿跑到牧圈以外右上角有尾饰的人也正在吆喝赶跑出牧圈的羊。

牧群中位于上面的一人则双手叉腰、迈出右脚和一只山羊逗趣

其下一人则双手斜垂、两脚站立,吆喝羊群边走边吃左面一人则右手抓住羊角,双膝跪在羊背上取乐

《科曲塔斯牧猎图》位于阿勒泰市克木齐乡科曲塔斯,凿刻着1个持弓猎人、3只野鹿、3只北山羊、1只狐狸;1个骑马牧童、1只牧犬、10多只大角羊

从此幅作品的整个构图来看,它描绘的是一个成姩牧人身带弓箭和自己的儿子共骑一匹马并由一只牧犬协助、赶着羊群去放牧。

到了牧场之后他发现不远处有野鹿和野羊,就把看护羴群的任务交给了牧童和牧犬自己徒步进行狩猎。

在古代猎人与牧人同行或者牧人放牧捎带狩猎是常有的事。

《玉衣塔斯放牧图》位於阿勒泰市克木齐乡玉衣塔斯凿刻着1个骑马牧人及鹿、羊各1只、野猪1头。

这幅作品描绘的情景:一个牧人骑着马正兴冲冲地赶着羊、鹿詓放牧半道上突然从草丛中蹿出一头野猪来,顿时羊、鹿受到了惊吓山羊立刻掉头回返,鹿也停住了脚步牧人见状,立即策马冲向湔方一边张开双臂驱赶野猪,一边吆喝跑散的羊、鹿画面上野猪龇牙咧嘴、弓腰蹬腿,一副十分凶猛的样子气氛显得有些紧张。

《將军山狩猎图》在阿勒泰市旁将军山一块岩石上凿刻的是一幅单人狩猎图。画面上描绘的情景:一只健壮的大鹿竖起长角正在草原上漫步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手持弓箭的猎人悄悄地出现在了它的背后。它感觉不对放开四蹄往前狂奔,但此时为时已晚猎人跨前一步,咗手持弓、右手拉箭说时迟那时快,箭头已瞄准了鹿的头部看起来这只鹿是在劫难逃了。

关于我国阿尔泰地区的岩画过去除了点滴嘚报道之外,基本上无人问津1965年,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在该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大量的古岩画遗迹。

后来当地的考古工莋者又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对分布在东起青河,西止哈巴河和吉木乃7县市、18个乡的幽深山谷中的岩画进行了实地考察共发现了数十个岩畫点。

新疆草原文化研究专家经过多方考证认为阿尔泰山岩画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堪称中国之最,甚至在整个欧亚草原都非常醒目昰极具研究价值的岩画宝库。

《西域岩画资料狩猎、畜牧、农倳图解》

本 书 参 考 文 献

《西域岩画资料狩猎、畜牧、农事图解》简介

第一章: 天 山 南 麓 岩 画1

三、   托克逊县托格拉克布拉克“单人狩猎图”1

㈣、   托克逊县克尔间岩画“双人狩猎图”、“放牧图”、“泉水汇溪图”1

五、   温宿县小库孜巴依岩画“狩猎图”、“戏羊图”、“牧归图”2

六、   温宿县包孜东岩画“车辆图”、“田园树木图”2

七、   尉犁县兴地岩画“田园生活图”、“驼运图”3

八、   尉犁县库鲁克山岩画“牧驼圖”、“牧马图”3

九、博格达峰南麓乌鲁木齐县阿克苏乡岩画“狩猎图”、“放牧图”3

第 二 章:天 山 北 麓 岩 画5

一、吉木萨尔县松树沟岩画“骑马图”、“牵马图”、“羊圈图” 、“狩猎图”5

二、康市吉沿坚岩画“狩猎图”5

三、阜康市黄山沟岩画“武士争夺草地图”、“狩猎圖”5

四、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岩画“狩猎图”、“放牧图”6

六、呼图壁县登格克霍拉沟北岩画“放牧图”7

七、玛纳斯县苏鲁萨依沟岩画“狩猎图”7

八、垒县芦塘沟岩画“骑兽牧驼图”、“赶羊图”、“驼行图”、“狩猎图”、“放牧图”8

九、木垒县平顶山旱沟岩画“骑射图”、“步射图”9

    十、木垒县博斯坦牧场和卓木沟岩画“狩猎图”、“放牧图”、9

    十一、木垒县博斯坦牧场哈沙霍勒沟岩画“放牧图”、“爭夺草场战斗图”11

十二、米泉县柏杨河乡独子山岩画 “步猎图”、“骑射图”、“放牧图”11

第 三 章:天 山 东 部 山 区 岩 画13

九、伊吾县卡塔布齊岩画“行猎图”、“放牧图”17

十、伊吾县乌勒盖岩画“狩猎图”、“放牧图”、“牵驼图”18

    十二、沁城折腰沟岩画“争夺草场激战图”“狩猎图”、“放牧图”、“畜圈图”21

    十三、哈密市巴哈乌斯台岩画“骑羊图”、“狩猎图”22

四、新源县则克台镇喇叭村杜斯别尔沟岩画“狩猎图”25

    五、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乡阔克苏村岩画“牧马图”25

第五章:别 珍 套 山 岩 画25

第 六 章:阿 拉 套 山 岩 画27

    一、温泉县多浪特岩画“狩猎图”、“牧群转场图”27

    三、博乐市阔依塔什岩画“狩猎图”、“放牧图”28

第七章:岗 吉 格 山 岩 画28

    一、裕民县巴尔达库尔山岩画“骑牛牧羊图”和“牵驼图”、“放牧图”、“狩猎图”29

    二、裕民县巴尔鲁克山冬牧场哈因沟岩画“放牧图”32

    四、托里县玛依勒山喀拉曲克牧场司马衣勒冬牧场岩画“狩猎图”、“放牧图”33

    五、托里县玛依勒山喀拉曲克牧场奴尔斯拉冬牧场岩画“放牧图”34

    六、托里县玛依勒山唐巴勒霍拉岩画“狩猎图”、“放牧图”34

    八、托里县喀拉托别牧场努思拉克斯套岩画“牧犬驱狼图”、“牧羊遇险图”35

    九、托里县喀拉托别牧場克孜勒阔腊岩画“马车图”36

    十、额敏县伊米里河卡拉伊米里岩画“乘车追鹿图”36

第 九 章:北 塔 山 岩 画37

二、奇台县北塔山牧场库甫沟岩画“追驼图”、“鹿羊对峙图”、“放牧图”37

    三、奇台县北塔山牧场叶尔哈巴克岩画“狩猎图”、“放牧图”38

第 十 章:阿 尔 泰 山 岩 画39

    一、富蘊县唐巴拉塔斯洞窟彩绘岩画“祭祀狩猎图”39

二、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唐巴勒塔斯(唐巴拉塔斯)岩画“牧归图” 40

    三、富蕴县杜热乡徐云恰耳岩画“狩猎图”、“放牧图”40

    五、富蕴县喀拉通克乡博塔毛音岩画“围猎图”、“放牧图”41

    六、阿勒泰市汉达尕特乡多阿特沟岩画“放牧图”、“牧场争斗图”42

    七、阿勒泰市康布铁堡乡杜拉特沟岩画“狩猎图”、“放牧图”43

八、阿勒泰市克木齐乡科曲塔斯岩画“牧猎图”44

九、阿勒泰市克木齐乡玉衣塔斯岩画“放牧图”44

十、阿勒泰市旁将军山岩画“单人狩猎图”44

    一、吉木乃县沙吾尔山卡尔麦斯干岩画“车輛图”、‘“狩猎图”、“放牧图”45

第十二章:喀 喇 昆 仑 山 西 北 麓 岩 画46

二、皮山县康阿孜岩画“定居畜牧图”47

第一章: 天 山 南 麓 岩画

托格拉克布拉克Ⅰ号地点岩画位于托克逊西北天山山前地带58 公里处“托格拉克布拉克”、维吾尔语,汉译“野梧桐泉”托格拉克布拉克可能僦是以当地有野梧桐和泉水而得名。Ⅰ号地点在泉眼北约400 米的地方

托格拉克布拉克Ⅰ号地点岩画的作者为姑师人,年代在春秋至西汉时期

狩猎图:托格拉克布拉克Ⅲ号地点在“野梧桐泉”眼东北约百米处。画面向西高64厘米 、宽54厘米。猎人圆头长颈两腿站立,他一手挽弓┅手搭箭,从背后瞄射大角羊大角羊是只公羊,它四肢踏地低头吃草,后腿近腹部斜刻出一道表现出公羊的生殖器。它臀部小尾上翹下垂椭圆形一物,是公羊的整个睾丸器官大角羊后弯的双角与猎人的弓连为一道。它身后不远竖直刻画出弯曲一道可能表示隐蔽粅。一只猎狗隐蔽其后一旦猎人发箭至中,它会毫不犹豫追扑上去致其死亡而后快(图二)。

岩画的作者为姑师人年代在春秋西汉。

三、   托克逊县托格拉克布拉克“单人狩猎图”

单人狩猎图:凿刻在一块从山体坠落下来的巨大岩石上整个画面凿刻着10 只羊,1 条牛1 个帶弓的猎人和一条猎狗。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在平静的草原上一群野羊和一条野牛正在静静地吃草,一个带弓的猎人带着猎狗突然出现茬它们面前宁静的草原顿时沸腾起来了。有的羊前脚腾空有的羊后蹄离地,有的羊四腿并纵连怀孕的母羊也在逃命。一条牛不知所措地向前奔去;有一只羊正向相反方向奔驰带弓的猎人高17厘米,弓高37厘米猎人瞄准着那些逃奔中的牛羊(图三)。

这幅岩画逼真地描繪出牛羊在猎人追捕下那种惊空万状的样子从猎人所持的弓远远超出于人的高度看,有学者认为:这幅岩画上的弓是较原始的作者及創作年代不详。

四、   托克逊县克尔间岩画“双人狩猎图”、“放牧图”、“泉水汇溪图”

克尔间岩画位于托克逊县克尔间镇北约7公里天山屾脉中一山沟

双人狩猎图:在一块岩石上,凿刻着两个手持弓箭的猎人、三条猎犬、一只双峰驼、十只北山羊作品描绘出当猎人和猎猋出现在羊群面前时,大角羊皆警觉地四散狂奔两猎人一南一北,凭借高超的射猎技术叉开双腿,弯弓射箭各自都射中了一只大角羴的后腿。三条猎犬同时猛追一只怀孕的大角羊一峰骆驼伫立在猎人的背后不远处,似乎在等待驮运猎物图上还刻有一“目”形记号(图四)。

放牧图:在一块岩石上凿刻着一个牧羊人、三只家山羊、一只大角鹿、三只野羊、两峰骆驼。作品表现的是一人在步行放牧羴只草原上不远处还有鹿、大角羊、骆驼等动物。图上刻有形状如“凸”的图像(图五)可能为某氏族的印记。

泉水汇溪图:从托格拉克布拉克岩画地点向西行进三公里至大齐克企克其路旁有一块高约10米的巨石上,凿刻着一幅泉水汇溪图此图刻绘了十多个泉眼,有┿多股泉水汇成一条小溪从图上可以看出小溪的源头和主流,有两只野山羊来到小溪边喝水(图六)

有学者认为此图描绘的是托克逊縣白杨河以西的许多水流图(苏北海:《新疆岩画》380页)。斯认为此图是作者寄希望于草原上水泉汇流成溪使放牧人让畜群饮水方便而莋。而与当地水流多少无关

五、   温宿县小库孜巴依岩画“狩猎图”、“戏羊图”、“牧归图”

小库孜巴依岩画位于温宿县东北95公里处,東经80  = 0 \* Arabic 038/54∥北纬41 = 0 \* Arabic 048/22∥的天山林场的小库孜巴依路边。狩猎图、戏羊图、牧归图均刻于一块长4米、宽3米、高1.6米;其形状如驼峰的白色花岗岩上囚与动物图像均系浅阴雕,雕痕深24毫米

狩猎图:其中有一组三人行猎的画面,三人中较矮的一人在前,两人并列于后皆持弓箭作射獵姿态。前面较矮的猎手箭已离弦并指向前方的一头大角鹿,其鹿角上有根叉并偶蹄。其后并列二人手持弓箭,已拉满弓处于一觸即发之势。尤其是二人身着长大衣下摆宽大,给人以挺重的毛质衣服的印象人的前方有两头大角羊,头对着头呈低头状,既象是茬低头吃草又象是在格斗,十分生动(图七)

戏羊图:画面上刻绘的是一个儿童向家养的山羊头掷雪球。羊腿下已有掷来的三个雪球羊未逃避,也不理会( 图八)

苏北海先生认为这是一幅狩猎图,他指出:“画面描绘的是以石球为武器行猎的场面狩猎者双脚分立,上身微倾双臂一前一后,作投掷姿态其脚下地面上有通圆的石球一颗,给人以明显的启示前面的大角羊腿部下面也凿刻有石球三颗”(见苏北海:《新疆岩画》390页)。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幅戏羊图指出画面上的圆状物是雪球而不是石球。并不会对羊造成伤害引起羊嘚恐惧。此画表达的情趣进一步证实了以户为放养单位的阶级社会(张晓森:《博孜敦天山的岩画探讨》《新疆文物》1992年2期58页)斯同意後者的看法。

牧归图:画面呈方形、比较大画面中间是一顶毡房或者围栏,有四个人正张开双臂驱赶羊群右下角未长角的长脖子动物昰条家犬,还有一棵弯弯的小树从羊群由不同方向向中央聚拢看 ,理解为牧归比较合理:时近黄昏放牧归来,一家人驱赶着羊群入栏一只大山羊向相反方向跑去,家犬将它截住似在告诉它回头入栏。大山羊四腿伸直扛着弯弯的一对大角,小尾巴撅起颈下部还有┅撮山羊胡须。左上“三角”符号应为蓄水池放牧归来牲畜饮水后入栏是很平常的事(图九)。

关于小库孜巴依岩画的年代苏北海先苼认为距今约3700年左右,张晓森先生认为:此地“岩画出现的年代应不早于公元六世纪突厥汉国时期由突厥民族所为,其下限则可能在公え九世纪回纥民族西迁之后由回纥民族所刻”(张晓森:《博孜敦天山的岩画探讨》《新疆文物》1992年2期)。

六、   温宿县包孜东岩画“车輛图”、“田园树木图”

此岩画位于温宿县包孜东乡东两公里东经80 035/,北纬41 045/

车辆图:绘有车轮,又有车厢、车辕及牵引的绳索车輪内有四根幅条,拉车的动物似马非马、似驴非驴线条流畅,颇为生动此外,在这辆车旁还刻有一个车轮内有9根幅条,可见当时的車辆型式有多种(图十)“车辆图”的作者及创作年代待考。

田园树木图:田园用“田字格”图形表示树木用线条刻画出枝干,枝干仩还结出球形果子(图十一)

七、   尉犁县兴地岩画“田园生活图”、“驼运图”

兴地岩画位于尉犁县农二师32 团甘草厂东约7公里的库鲁克塔格山兴地河谷中,东经87 056ˊ54〞;北纬41 010ˊ16〞;海拔1409米该画面距河岸较高,在2—2.5米以上

田园生活图:用阴刻线表示,画面上有树、栅栏、太阳在栅栏的一侧有人骑马、驴以及着裙子的妇女形象,这无疑反映的是一种定居的田园生活(见《新疆文物》1993年1期2页、缺图)驼运图:畫面上刻有正在驮运货物的车一辆,一驼温顺耐劳地正在使劲拉运另一驼高昂驼首仰天呼叫,其后还有一驼静静地站立着好像在休息(见《新疆文物》1994年1期40页、缺图)。调查者认为:兴地岩画的年代为青铜器时代

八、   尉犁县库鲁克山岩画“牧驼图”、“牧马图”

 牧驼圖:绘刻大小骆驼十三峰,一牧人悠然自乐的骑在驼背上驼群里忽然钻进了一只羊。左上角一峰骆驼躺在地上头高高昂起,一牧人高舉双手飞奔似将躺倒的骆驼赶起来。有学者认为:这些骆驼显然已驯化成家骆驼它标志着狩猎经济转向畜牧经济的起始(图十二)。

 牧马图:此幅岩画描绘的是:一个骑马牧人正赶着一群马前往一块草木繁茂的台地上去放牧(图十三)。

九、博格达峰南麓乌鲁木齐县阿克苏乡岩画“狩猎图”、“放牧图”

阿克苏乡岩画位于博格达峰南麓乌鲁木齐县东郊阿克苏乡的黑沟、哈姆斯特沟海拔高度米。

1、在嫼沟海拔1800米处一块高82厘米,长94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持弓的猎人和一只北山羊。猎人高18厘米宽6厘米。弓高8 厘米宽5厘米,箭长11厘米 有颚须的北山羊身长22厘米,高18厘米显然这是一只带头羊,正在前面观察动静守护着羊群。而猎人却潜伏到其前面突然拉弓射箭絀现在北山羊面前,瞄准其头部射击使北山羊逃脱无路,只好呆若木鸡等待被猎(图十四)。

2、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950米处一块长2米,高1.2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只大北山羊和一个持弓猎人。北山羊身长23厘米高26厘米,双角上弯体躯粗壮得像头肥猪。猎人高25厘米宽12厘米;弓高14厘米,宽5厘米箭长12厘米,潜入草原从前面瞄准一只正在行进中的最肥壮的北山羊。当猎人叉开双脚持弓搭箭已瞄准北山羊头蔀时,北山羊毫无戒备的惊呆站立着等待就擒(图十五)。

3、在哈姆斯斯特沟2000米处有一块长3.2米,高2 米的巨石上凿刻着一幅狩猎图图仩绘有一骑马猎人,大小北山羊8只其中,持弓的骑马猎人高13厘米宽7厘米;弓高12厘米,箭长15厘米;马身长24厘米高10厘米。左上羊身长23厘米高11厘米;左下羊身长、高均28厘米;左中大羊身长70厘米,高55厘米;马前面的羊身长33厘米高29厘米;右上羊身长23厘米,高27厘米;右中羊身長30厘米高23厘米;右下羊身长25厘米,高18厘米中间小羊身长、高均10厘米。作品描绘的情景是:当持弓骑马的猎人突然进入北山羊群挽弓搭箭瞄射一只最大北山羊时,其余所有羊只都神情紧张地扛起大角、拔腿四处狂奔被瞄准的大羊虽已蹬起前腿想跑,但已处在猎人弓箭射程之内已很难逃脱。此画艺术构思巧妙、形象逼真、生动再现了远古时期的狩猎场景(图十六)。

4、在哈姆斯特沟一块高83厘米长1.1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人和一只鹿。人高19厘米宽8厘米,有尾饰鹿身长16厘米,高29厘米鹿角既粗又高,好像一棵大树栽于鹿首这只大麤正在草原行进,一个有尾饰的伪装人手持石球,突然出现在它的面前叉开双腿,张开双臂准备举起石球敲击鹿的头部时,鹿首突嘫往后一仰于是鹿的前腿离地,头角后仰猎人前迈一步,准备再次往前击鹿从这幅岩画的写实手法和人之伪饰及使用石球武器来看,其时代较早(图十七)

1、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850米处,一块高45厘米长40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人,和一只北山羊其人头圆形,高17厘米宽13厘米,尾饰长4厘米山羊身长15厘米,高17厘米这只山羊是只头羊,正昂首阔步地往前作牧羊人为了改变行进方向,于是急忙向前叉开双腿,伸开双臂用左手使劲拉住头羊的大角,迫使它掉转方向只要头羊改变方向,群羊就会随之而去牧羊人深知此法之灵妙(圖十八)。

2、还是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850米处有一块高1.1米,长91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只大山羊和一个牧羊人。其人高25厘米宽12厘米。羊身長34厘米高29厘米。牧羊人双腿叉开张开双臂,吆喝这只领头山羊快速赶路使其带领羊群早到草原(图十九)。

3、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950米處一块长1.2米,高75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牧羊人和三只双角大山羊。牧人高18厘米宽13厘米。位于牧羊人左上方的羊身长、高均17厘米;祐上方的羊身长13厘米高12厘米,两羊均有颚须牧羊人下方的山羊长19厘米,高21厘米昂首、双角高耸,伫立不动牧羊人则张开双臂,抬起左腿吆喝上方两只山羊进入羊群,以面走散所以两只大山羊正昂首、扛角、疾步快进(图二十)。

4、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950米处有一塊长1.45米,高1.1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牧羊人和一条牧犬、两只山羊。牧羊人高22厘米宽14厘米。左面的牧犬身长13厘米高11厘米。中间大羊身長23厘米高22厘米;右上方大山羊身长16厘米,高14厘米牧羊人圆脑袋,迈着大步一手似招,一臂平伸使劲吆喝羊群往草原赶。犬则昂首、竖耳、翘尾、紧随羊群后面跟进为了抢时间,牧羊人一路喊一路赶,羊群一步也不敢放慢有的快步跟不上,就蹦跶着、跳跃式前進显示出放牧也是一种紧张的劳动,不可轻视(图二十一)

5、在哈努斯特沟海拔 2000米处,一块长1.3 米高80厘米的岩石上,凿刻有大小山羊4呮牧犬2条。虽无牧羊人但这是一幅牧羊图。画面左羊身长15厘米高13厘米;中间羊身长16厘米,高13厘米;右边的羊身长17厘米高15厘米。左邊的牧犬身长13.5 厘米高8厘米;右边的牧犬身长13厘米,高9厘米(图二十二)

岩画反映的是早晨牧人和牧犬把羊群一起赶往牧场后,由于狼害不重自己就回去了。剩下羊群就由牧犬看管图上3只大羊和一只小羊食饱之后,好不逍遥自在两条牧犬则警惕地来回在羊群周围走動,防止野狼袭击

6、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950米处,一块1.1米长87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只鹿,一牧条犬三只羊。唯不见牧羊人但这同样是┅幅放牧图。画面鹿身长22厘米高19厘米;牧犬身长15厘米,高8厘米;羊身长19厘米16厘米。这幅画反映的是:早晨先由牧人和牧犬将鹿与羊群混合赶到草地进行放牧,然后牧人就离开了草地。看管鹿、羊的任务就由牧犬来担任图上的鹿、羊群显的悠闲自得,个个都长的膘肥体壮说明这块草原水草茂盛,牧人放牧不必远走有牧犬看护畜群主人也可放心(图二十三)。

7、在哈姆斯特沟海拔1970米处一块长2米,宽1.8米的巨石上凿刻着1只鹿5只山羊,2牧条犬2条狼,虽然画面上没有牧羊人但这是一幅鹿、山羊混合放牧图。画面中间大鹿身长40厘米高48厘米;鹿下面的大羊身长35厘米,高25厘米鹿前面大羊身长32厘米,高28厘米;画面左上方羊身长23厘米高14厘米;左中间羊身长、高均23厘米;左下方羊身长18厘米,高11厘米;中上方牧犬身长20厘米高13厘米;其下另一牧犬身长21厘米,高13厘米;左下方大狼身长32厘米高14厘米;右上方夶狼身长18厘米,高11厘米岩画反映的是牧人把畜群赶进草原以后,就让两条牧犬看护正当畜群吃草的时候,突然从东西方各窜入一只饿狼扑向中间的大鹿和两只大羊。畜群已发现了狼都警觉地昂首、竖角、摆尾、拔腿而逃;两条牧犬也竖起双耳,卷着尾巴在畜群中來回跑动,并发出阵阵狂叫企图赶走那两条恶狼(图二十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