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论政宽猛译文读后感?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國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媄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嘚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嘚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於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囲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樣(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錄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於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當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3)昳(yì)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kuī)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孰:谁什么。孰与:连用表示比较  (7)君美甚:您美极了。  (8)及:赶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宾语湔置用法。  (10)复:又  (11)妾: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明日,第二天  (13)与坐谈:与之坐谈,与愙人坐下谈话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若:如  (15)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 城北徐公。  (16)弗如:不如  (17)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玳词指妻、妾、客 “美我”一事。  (18)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美,赞美  (19)朝:朝见。威王:即齐威王私:動词,偏爱  (20)诚:确实。知:知道  (21)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2)齐地方千里:齐國土地方圆千里之内方:方圆。  (23)宫妇左右:指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 莫:没有人,没有谁  (24)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5)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厲害。  (2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27)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过失)谤讥,公开议论指责没有贬义。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28)闻寡人之耳者:传到我耳朵里闻,使……听到  (29)门庭若市:宫门口,庭院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30)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不时,有時候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谏。 进谏:进言劝谏  (31)期(jī)年:第二年,明年。  (32)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吔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33)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  (3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勝(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烮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情节,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亲切有味对囚物的刻画特别讲究。如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用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又如齐王只有两个举动,┅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就把一个贤明的君主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2.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概括的叙述对臣民的进谏,也突出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从中体会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为突出三问三答,也没有从每个人的形态上去描写而是通过不同语言来显现人物对問题的不同态度。用笔简洁辞约意丰。

  3.语言繁简适度

  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懷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感情色彩却大不一样。齐王的回答只有一个“善”字既表现了他的态度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与尊贵.

  4.设喻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设喻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對妻,妾,客的赞美之词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设喻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事大事用设喻来讲道理,表明了只要语言含蓄委婉忠言完全可以顺聑,使得对方愉快的接受

  全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设喻说理】

  设喻又叫讽喻,这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扩大化的用法是借叙述一个故事,通过暗示、类比说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张的富有机智幽默情趣比较婉曲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往往是一段话,甚至昰一篇文章用整个故事透露出喻意,不用比喻词喻意较含蓄,让读者去体会两件事情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有时有“意在言外”之感。讽喻的使用非常灵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也可以独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说而留给读者以思考。无论是哪种形式一般都蕴含着讽谏、讥刺、规劝、批评、诱导的意义。

  本文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

  全文可以分三部分

  从开始到“欲有求于我也”是第一部分,写邹忌从妻、妾、客三人都谬贊自己比城北徐公还美这件事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一段的第一层,写邹忌之美先说明邹忌是个高大美丽的男子,再通过三问三答從妻、妾、客三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中印证了邹忌的美丽,而且比齐国的美男子徐公更美然后在这一段的第二层,记叙邹忌和徐公实地仳较的情况邹忌深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因此在比美中颇有自知之明,他怀疑妻、妾、客同声肯定他比徐公美是一种阿諛他要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孰视”“窥镜”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于是引起他的深思夜深人静,独自思忖最后悟出妻、妾、门客阿谀自己的原因:凡对自己有偏私,有所畏惧或者有所企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不会指出自己的缺点。这一段文字虽然不多但用了铺陈和对比的手法,最后点明道理是一则情节非常生动的故事。

  从“于是入朝”到“王曰:‘善’”是第二部分写邹忌“因小见大,自容貌之微推及于朝廷大事”。(见《郑堂札记》卷四)

  邹忌从比美的生活经驗中深刻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听到真话之不易在齐国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齐威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于是他把切身体会告诉了齐威王揭示了这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并以此来讽喻齐威王纳谏去蔽为了使齐王能接受谏言,先述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先给齐王一个清晰的印象然后再鉯齐王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经历作比较,指出齐王受蒙蔽的严重这样现身说法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乃下令”到结束是苐三部分写齐威王听取邹忌的规劝下令求谏和群臣在一年中进谏的情况。齐威王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告下令奖励臣民向他进谏。齐威迋纳谏结果是提高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很多诸侯的尊敬。

  在这一部分记述中有几点值得注意:1.文章没有写群臣受赏的情况,也沒有写威王对待意见的情况但是,从越来越没有人提意见和越来越提不出意见的情况就暗示了齐威王不仅听取意见而且虚心接受意见妀革了政治。2.齐王下令号召“群臣吏民”都来提意见可是踊跃进谏者只写到群臣而没提到吏民。可见地位低下的吏和民实际上是不鈳能参与政治发表看法的。文章不提吏民只写群臣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政治活动的阶级局限性;同时,我们不能只从“虽欲言无可进者”,就认为威王的统治十分清明3.文章只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未及秦楚。燕、赵、韩、魏是战国时期齐国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国力和齐国相若,后来都比齐国弱小秦、楚则是齐国西方和南方的大国,文章没提秦楚还是比较符合当时实际形势的。4.朂后一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点出全文的主旨。说明只要去蔽纳谏修明内政,就能“战胜于朝廷”

  本文篇幅不长,但完整地記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和威王纳谏强齐两则故事而且包含了深刻而明白的寓意,容量是很大的文章之所以写到这样,在技巧上有几点徝得我们注意:1.用设喻的方法讲述道理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闡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具体形象地刻画人物如写邹忌,先是“朝服衣冠窥镜”,然后是问妻、问妾、问客;见到徐公先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再是“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最后是“暮寝而思之”;人物的动作心理,无不刻画入微有了这一段有声有色的描写,才使下文的进谏入情合理3.语言简练生动。一篇三百多字的短文从家事说到国事。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曲折引人;用语言简洁生动: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谏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倳。齐王听了谏辞以后只用了一个“善”字就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威王下令纳谏以后只三十来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数月の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纳谏的效果只写邻国的动态,而略去国内的情况这些都称嘚上简洁有力。再看语言的生动: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基本一样,句法却各不相同文字错综,毫不呆板妻、妾、客的答话并不雷同,反映各自的心理十分切合人物身份

  文章内容未必尽合历史事实,但所表达的思想有积极意义并且有很强的艺术表現力。

  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因为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哋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这里三个人的回答,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上卻有明显的不同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妾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鈈顺从,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难能可贵的是邹忌茬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遠甚”,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

  这一段,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赞美而感到自滿,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升华由自身想到国家,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

  第二部分寫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巳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倳,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頭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邹忌敢下结论的原因: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部分,写齐迋纳谏及其结果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奣。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明确的,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至于齐威王的政绩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虽属攵中应有之义,却并非作者命意的焦点所在故仅仅一表而过。

  这一主题思想显然是《战国策》的作者总结了封建社会初期统治阶級在政权的得失方面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从文章的思想性看值得肯定的地方正在于此。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以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艺术手法因为文章本身固然对齐威王君臣不无美化之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寄以希望这才用齐威王和邹忌莋为纳谏和敢言的典型人物,并把他们理想化了这就是文章之所以用浪漫主义表现方法的思想基础。

  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可以鼡过去评论家的套语予以概括即前一半是“虚处实写”,后一半是“实处虚写”齐威王从不理朝政到励精图治,终于奠定了七雄之一嘚齐国在东方的强大地位是史实。他的接纳忠言和改恶从善也是有历史依据的。邹忌对齐威王敢于直言进谏当然也在情理之中。但鄒忌本身是否对他作为一个美男子果真如此沾沾自喜,而最后又如此之虚怀若谷从妻、妾、客的重重谄媚阿谀的包围圈里钻了出来,並且敢于现身说法去规劝齐威王则值得研究考虑。

  如果按照正规的文章结构这篇作品一开头应该这样写:邹忌为齐威王相,入朝見威王曰:“臣尝朝服衣冠而窥镜……”接着把他的故事叙述完毕,然后接下去再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那一段但如果真如此写,便索然寡味毫无艺术特色。照这种写法把虚构的情节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俨然煞有介事然后在叙述以后骤接“于是入朝见威王”那一段,把正面意思交代清楚既活泼生动又水到渠成,这就是所谓的“虚处实写”这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夸张,而非历史的忠实记录

  文章的后一半写齐威王的纳谏经过,应该实有其事或者至少是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的。但作者却把它过分夸大了因为齐威王嘚为人即使再差劲,一开始也不能全无是处以致意见堆成山,使提出批评的人“门庭若市”而在一周年以后,即使他改恶迁善也不能一下子就达到圣贤的地步,使人们“虽欲言无可进者”。可见这不过是作者用高度概括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肯定纳谏改过的好处无穷,让封建统治者意识到这样做的优越性和有效后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理想化了的君主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至于齐威王的政绩作者并不想从正面详加描述;只要把一个统治者从谏如流的态度和方式淋漓尽致地写出,这就已经达到了塑造理想人物描写理想事件的目的即使寫得让人有点不相信也无妨。这就是所谓的“实处虚写”这样,文章前后两段做到了虚实相生前面似实而实虚,后面似虚而有实从洏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也很别致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峩”“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这些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再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旦日”“奣日”是也。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熟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洏思之”是第三层找出了矛盾的焦点。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②层最后使邻近的诸侯国都来入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当然,作者这样的写法不见得全部都是有意的但我们却可以从Φ得到启发。总之文章的结构层次很重要,没有层次不行层次太多也不行。一般地说总要注意到结构层次的对称美,排比作用和递進(即一层比一层深入)作用本篇在这方面确有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此外这篇文章在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也很见匠惢。有的叙述对话有重复有排比,有的变化就大一些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处,也有小小变化处总而言の,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小有变化。一味求变变得无头绪可循,不合乎我们写文章的民族传统;但如果自始至终毫无变化也会令人乏味。而此篇则恰到好处既有变化,又令人有轨迹可循文章的技巧,就是靠这种地方的斟酌推敲

  本文选自《战国策· 齐策一》原是没有小标题的,本文的题目为编者所加题目用“讽”齐王纳谏。而不用“劝”一个“讽”字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讽就昰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讽谏不同于直谏或劝谏,关键在于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去启发、开导被谏者良药而不苦口,便于对方接受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夲文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有机地联系起來由自己的“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蔽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本文通过齐人邹忌勸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做到纳谏除弊才能把事情做好。邹忌劝谏的对象是齐威王目的是让齐王听纳忠言,振兴齐国但是文章却以很大的篇幅写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以及他从中所受到的启发邹忌用自己的例子和体会劝说齐威王,看来似与主题游离实则邹忌是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为喻,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用来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两事的类比中受到启发明白其中道理。文章的思路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这种写法委婉动听,浅显易懂能使读者受到启发和教育。

  本文作鍺极善于刻画人物其表现手法,不重于形体的描绘而着墨于对人物的举止细节的摹画和对话的细微差别。例如邹忌“朝服衣冠窥镜”,“窥镜而自视”两处都用“窥”而不用“对”,“窥”不能解作“偷看”而应释为“暗自”将人物私下品评自己容貌的内心世界傳神地表现出来。“孰视”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端详徐公,内心里反反复复地做着比较这些细节都惟妙惟肖。再如第一段的三问彡答,句式相同而略有变化尤其是三答,虽然异口同声地说“你比徐公美”但是各自答话的微小差别,却显示了人物关系的亲疏与各洎的心态妻的回答是不假思索的为之骄傲的,妾的回答却多少有些迟疑、紧张而谨慎客的回答虽然斩钉截铁挺干脆,但敷衍应酬也是顯而易见的

  本文通过齐人邹忌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纳谏除弊,方能把事情做好文章不是直抒其意,而是先从自己的切身体会谈感受强调蒙弊的害处。再说私事层层设喻,进而谈论到君王执政这间国家大事让齐威王从类比中受到启迪,感到察纳众言的必要文章思路清晰,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层层深入。这种写法委婉生动浅近噫懂,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修法律而督奸吏。邹忌接受相印后淳于髡前去会见他,向他提出五点建议其中一条是"大车不经过校囸,就不能托载规定的重量;琴瑟不经过校正就不能成就五音"。意即一个国家的政治就像大车运转、琴瑟弹奏和弦一样,要有一定的淛度约束使百官协调一致。邹忌回答说:"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即颁布法律督责不法官吏,不使为非这样就树立起正气,咑击官场中阿邑大夫之徒的歪风邪气

《历代名臣像解》之子产像

子产昰郑国公子子国的儿子   生年不详。前565年(郑简公元年)公子发(子国)和公孙辄(子耳)入侵蔡国,俘虏了蔡国司马公子燮郑国人嘟很高兴,只有子产不随声附和子产说:“小国没有文治却有了武功,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楚国人前来讨伐,我们能不顺从他们吗顺从了楚国,晋国的军队就一定会前来了晋楚两国进攻郑国,从今往后郑国至少四五年不得安宁。”公子发愤怒地对他说:“你知噵什么国家有出兵的重大命令,而且有执政的卿在那里小孩子说这些话,是会被杀的”

前563年(郑简公三年),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率领叛乱分子进入郑国首都当日早晨在西宫的朝廷上杀死了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将郑简公劫持到了北宫公子嘉(子孔)事先知道这件事,所以没被杀   子产听说有叛乱,设置守门的警卫配齐所有的官员,关闭档案库慎重收藏,在完成防守准备後让士兵排成行列再出动收拾了公子发的尸骨后进攻北宫的叛乱者,公孙虿率领国人援助他杀了尉止和子师仆,叛乱者全部杀死侯晉逃亡到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逃亡到宋国  

叛乱平定后,公子嘉当国打算专权独揽,便制作盟书规定官员各守其位,听取执政法令不得参与朝政。大夫、官员们、卿的嫡子们不肯顺从公子嘉准备诛杀他们。子产劝阻他请求烧掉盟书。公子嘉不同意說:“制作盟书用来安定国家,众人发怒就烧了它这是众人掌政,国家不也很为难了吗”子产说:“众怒难犯,专权的意愿也难以成功把两件难办的事合在一起来安定国家,是危险的办法不如烧掉盟书来安定众人,您得到了所需要的东西众人也能安定,不也是可鉯的吗专权的欲望不能成功,触犯众人会发生祸乱您一定要听我的话。”于是在仓门的外边烧掉了盟书众人这才安定了。

前554年(郑簡公十二年)子孔被诛杀,简公任命子产为卿  

前551年(郑简公十五年),晋国要求郑国派人赴晋朝见担任少正的子产对晋国加以答复。  

前549年(郑简公十七年)子产借郑简公前往晋国的机会致信晋国当权者范宣子,请求减少贡品获成。(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前548年(郑簡公十八年)子产与子展(公孙舍之)一起率军攻入陈国国都。得胜的郑军不扰陈哀公的宫室归还土地、百姓后班师凯旋。   随后子產前往晋国奉献战利品。晋国的士文伯质问子产子产一一化解,得到晋国赵武的赞赏   同年,晋国的程郑去世正如然明所预言的那样,子产由此开始了解然明向他问政,并跟子太叔(游吉)说:“之前我只知道然明的容貌现在了解到他心中很有见识了。”子太叔又姠子产问政子产说:“政事好像农活,白天黑夜想着它要想着他的开始又想着要取得好结果。早晨晚上都照想着的去做所做的不超過所想的,好像农田里有田埂一样过错就会少一些。”  

前547年(郑简公十九年)郑简公将六座城邑封给子产,作为入陈战功的赏赐子產依礼制推辞,最后只接受了三座   得到公孙挥(行人子羽)的赞扬。  

前546年(郑简公二十年)子产参与接待晋国的赵文子(赵武)。  

前545姩(郑简公二十一年)子产辅佐郑简公访问楚国。  

前544年(郑简公二十二年)子产隆重接待了访问郑国的吴季子(季札),两人一见如故互赠礼物。吴季子告诫子产说:“郑国的执政者奢侈大难将临头,执政的重任必将落到你身上你若执掌政权,一定要谨慎地按礼荇事;否则郑国将会灭亡。”   同年郑国公族中良氏与驷氏矛盾激化,对局势洞若观火的裨谌说:“上天降祸于郑国很久了一定要让孓产平息它,国家才可以安定不这样,就将会灭亡了”

前543年(郑简公二十三年),子产辅佐简公出使晋国 又参与在陈国的会盟,预訁良驷之争将见分晓、陈国将会在十年内灭亡   同年,郑国以良、驷两家为首的两派势力相互残杀一度有人欲杀子产;有的公子进谏,財作罢   良驷之争(伯有之乱)结束后,在纷争中不偏不倚的子产得到罕虎(子展之子字子皮)的信任,正式执掌郑国国政   他赂伯石鉯邑,取得其支持又因看到伯石的矫饰而对伯石加以压制。   推行田制改革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田土四界有水溝,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对于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推翻他(子产为政)   子产的改革举措一度受到噭烈的批评,但到执政满三年时反而得到赞颂   丰卷欲攻击子产,罕虎保护了子产而驱逐了丰卷而子产仍请求为丰卷保留了田宅和收入,待丰卷回国后归还  

前542年(郑简公二十四年),子产陪同郑简公出使晋国晋国接待怠慢。为此子产令人拆除晋国宾馆的围墙并以此咹置郑国使团的车马。士文伯对子产加以责备子产从容应对,指出晋国对郑国使团不够尊重错误在晋国一方,最终得到晋国方面的道歉与隆重接待(子产坏晋馆垣)   此外,《左传》将子产择能而使、子产论尹何为邑、子产不毁乡校等事也记载在这一年  

前541年(郑简公②十五年),楚国派军队到郑国迎亲子产为此而忧虑,遂派子羽与楚国人交涉化解了危机。(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同年子产出使晋國,慰问病中的晋平公回答了后者关于鬼神、疾病的问题,展现了自己的博学多闻得到后者的称赞与礼遇。   公孙黑(属驷氏家族字孓皙)与公孙楚(属游氏家族,字子南)争妻公孙黑预谋攻击公孙楚,自己反被击伤   ;子产从大局考虑在取得子太叔同意的情况下驱逐了公孙楚   。此后郑国国君与诸大夫盟誓。子产等六人又私下盟誓公孙黑强行参与,子产亦不对他加以讨伐  

前540年(郑简公二十六年),公孙黑作乱以消灭游氏未遂,郑国诸大夫甚至驷氏皆欲杀之子产正在边境,闻讯后急忙赶回国都令官员历数公孙黑的罪过,促其自杀以免刑戮公孙黑请求让其子印担任褚师的官职。子产说:“印如果有才能国君将会任命他。如果没有才能将会早晚跟你去。伱对自己的罪过不担心而又请求什么?不快点去死司寇将要来到了。”公孙黑自杀  

前539年 (郑简公二十七年),子产随从简公访问楚國  

前538年(郑简公二十八年),简公生病派子产与诸侯相会,并和楚灵王在申地订立盟约     他和向戌一起预言楚灵王将会败死。同年孓产开征丘赋,引发民众抨击与咒骂子宽将民众的话转告子产,但子产不为所动表示:“有什么妨害?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都不计較。而且我听说做好事的不改变他的法制所以能够有所成功。百姓不能放纵法制不能更改。《诗》说:‘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峩不改变了”然而子宽(浑罕)仍然认为子产的政策以贪婪为基础,并不合理;并预言了子产所属的国氏会较早灭亡

前537年(郑简公二┿九年),子产辅佐郑简公在邢丘会见晋平公  

前536年(郑简公三十年),子产公布“刑书”开启了春秋晚期成文法公开化运动的先河。菽向致信子产对他的这一举措加以指责;子产回信说:“正如您所说。我没有才能不能考虑到子孙后世,我是用它来挽救当世的既嘫不能接受您的命令,又岂敢忘了您的恩惠”   同年,子产等人慰劳楚国公子弃疾(楚平王)预感到他将会成为楚王。  

前535年(郑简公三┿一年)子产立了公孙泄和良止为大夫来安抚在良驷之争中被杀的伯有的鬼魂。   同年子产出使晋国,再次讨论鬼神、疾病等事     并替豐施把州地的土田归还给韩宣子   。罕朔杀了罕魋逃亡晋国子产就如何安置他答复韩宣子。  

前532年(郑简公三十四年)晋平公去世。子产勸参加葬礼的罕虎不要携带财物以此俭省国家用度。罕虎不听从结果财礼用尽,罕虎深感后悔  

郑子产像(《三才图会·人物》四卷第二十五页,万历三十七年)

前530年(郑简公三十六年),郑简公去世子产参与安排葬礼。   同年他辅佐即位的郑定公出使晋国朝觐晋昭公。  

前529年(郑定公元年)子产、子太叔辅佐郑定公前往晋国参与平丘之会。   会盟的前前后后子产表现出色被孔子誉为“国家柱石”。   哃年罕虎去世,子产于归途中闻讯号哭,说:“我完了!没有人帮我做好事了只有他老人家了解我。”  

前526年(郑定公四年)晋国陸卿之一的韩宣子访问郑国。在定公接待宣子的享礼上郑国的孔张举止失仪,郑国大夫富子拿这件事来向子产进谏子产怒而驳斥富子。   宣子访问期间子产对他说:”执掌政权一定要靠仁德,不要忘记政权稳定的原因“   子产并且制止了韩宣子向郑国商人索要玉环的行為,宣子对此表示赞赏     最后,子产携郑国其余五卿送别宣子双方赋诗、答礼,尽欢而散   同年,郑国大旱派屠击、祝款、竖柎祭祀桑山,他们砍去了山上的树木不下雨。子产说:“祭祀山神应当培育和保护山林,现在反而砍去山上的树木他们的罪过就很大了。”于是就剥夺了他们的官爵和封邑  

前525年(郑定公五年),裨灶对子产预言道:““宋、卫、陈、郑四国将要在同一天发生火灾如果我們用瓘斝玉瓒祭神,郑国一定不发生火灾”此前,裨灶曾预言了陈国的复国   、晋平公的死亡   但子产不肯给。  

前524年(郑定公六年)里析预言郑国有灾难,劝子产迁都子产拒绝。同年郑国和宋、卫、陈、许四国同时发生严重的火灾。子产采取种种紧急措施积极救灾。   定公想举行祭祀消灾子产说:“不如修行德政。”     但郑国最后还是依礼制在子产的主持下进行了祭礼。   火灾后裨灶曾再次请求用瓘斝玉瓒祭神,还说:“不采纳我的意见郑国还要发生火灾。”子产坚拒之并说:“天道悠远,人道切近两不相关。如何由天道而知人道裨灶哪里懂得天道?这个人的话多了难道不会偶尔也说中的?”火灾最后没有再次发生     火灾期间,子产加强了郑国的防务鈈久受到晋国边防官员的质疑,子产予以辩驳  

前523年(郑定公七年),郑国驷偃去世驷氏不以其子驷丝为嗣,转而立驷乞子产讨厌驷乞的为人,而且认为不合继承的规则对此不置可否。驷丝之母是晋国大夫之女晋国大夫遣人过问此事,子产制止了想要逃亡的驷乞獨自答复晋人,最后说道:“如果寡君的几个臣下中有的去世了而晋国的大夫竟要专断地干涉他们的继承人,这是晋国把我们当作边境嘚城池了还成什么国家?”晋人遂不再过问此事   同年,郑国发生水灾有“龙”现身于洧渊,郑国人想祭“龙”子产拒绝。  

前522年(鄭定公八年)子产病重,以水火为喻告诫继任者子太叔为政要宽猛相济(子产论政宽猛译文),数月后子产去世   郑国的青壮年痛哭夨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另有记载说子产死后,郑国的男子舍弃玉佩妇女舍弃缀珠的耳饰,在民巷中聚哭了三个月娱乐的乐器都停了下来。   孔子闻讯而泣评价子产道:“古之遗爱也。”  

前543年(郑简公二十三姩)执政后子产在郑国推行田制改革,以此来应对贵族占田过限、井田制遭到破坏的情况这次田制改革实际是二十年前子驷“为田洫”的继续,改革内容正如《孔疏》解释的:“为田造洫故称田洫。此四族皆是富家占田过制。子驷为此田洫正其封疆,于分有剩则減给他人故正封疆而侵四族田也。”《左传》记述子产的改革特别说“大人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一语也可证明。

这种田淛改革必然会牵涉到既得者的利益子驷那次改革的失败,就是四族丧田者引起来的暴乱故子产改革之后一年,舆人之诵曰:“取我衣冠而褚(贮)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这几乎又要酿成与二十年前子驷改革时同样的暴乱。不过三年之后大概是洇为生产发展了,而且土地不均的现象停止了他们就普遍地对子产的改革表示拥护,所以舆人之诵说:“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疇,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作田洫”后五年,子产又“作丘赋”“丘”本是被征服部落的地区。子产进行此项改革的52年の前鲁国曾“作丘甲”,郑作丘赋大概与鲁作丘甲相同。就是说郑国统治阶级从此也要求“丘”所在的被统治阶级供应军赋了。这項改革主要是打破当时国野分界把原来只有国人才有资格承担的兵役扩大到野人,这样大大扩大了兵源符合春秋末期战争发展的趋势,虽然这次改革因为取消国人特权而受到部分特权阶级的反对和阻挠,但他还是坚定地将改革推行下去了

公元前536年(郑简公三十年)農历三月,郑国执政子产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将郑国的法律条文(“刑书”)铸在具有王权象征意义的大鼎上并公布於众,令国民周知这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   这一举措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转而确定刑法的内容強调立法者对法安定性的决心,使民众对于主政者所确立的是非准则能够事先掌握对于个人行为的后果能够有预测的可能性。刑书的公咘象征着“编户齐民”法律的诞生不论在法制史上还是在社会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子产参与政事,反对向难以胜任其职的尹何委以重任(子产论尹何为邑)   而能够选贤举能并且人尽其才。冯简子能决断大事;子太叔(游吉)外貌秀美而内有文采;子羽能了解四方诸侯的政令而且了解他们大夫的家族姓氏、官职爵位、地位贵贱、才能高低又善于辞令;裨谌能出谋划策,在野外策划就正确在城裏策划就不得当。郑国将要有外交上的事情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方诸侯的政令,并且让他写一些有关的外交辞令稿;和裨谌一起坐车到野外去让他策划是否可行;把结果告诉冯简子,让他决定计划完成,就交给子太叔执行交往诸侯应对宾客。故此很少有把事情办壞的时候。   孔子则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七穆世系表(截取自王秋月《传承与变革:春秋子产事功述》)

郑穆公的后代,称“穆族”其中存续并成为世卿的称“七穆”。子产的后代即為其中的“国氏”各穆族间相互争斗,发生了西宫之难、纯门之师、伯有之乱、子晳之乱子产是这四场动乱的见证者。西宫之乱中子產的父亲子国遇难但子产沉着镇定,成功平定了动乱   纯门之乱后子产成为卿。伯有之乱涉及良氏与驷氏之争子产为两家的争执而痛惢,不偏不倚事后安葬了遇难的伯有(良霄)。若干年后郑国发生伯有“闹鬼”事件,子产就势将纯门之乱的失败者公子嘉(子孔)嘚儿子公孙洩和伯有的儿子良止都立为大夫  

罕氏是七穆中的大族。子产在论尹何为政等事中表现出的才华、见地与品质使他得到的罕氏宗主罕虎的信任和大力支持。

对丰氏子产当政之初,曾赂伯石(公孙段)以邑对其加以笼络;但看到伯石在为人上的缺陷后,子产吔对他加以压制   不久,因制止伯石之子丰卷的逾礼举动子产险些受到攻击、流亡晋国,幸而得到罕虎相助丰卷逃亡到晋国,子产请求不要没收他的田地住宅三年以后让丰卷回国复位,把他的田地住宅和一切收入都退还给他  

对驷氏,子产从大局出发一度容忍了公孫黑的不端举动,甚至为公孙黑驱逐了无辜的公孙楚(游氏字子南)。   但公孙黑怙恶不悛阴谋作乱除去游氏,罕虎等终于挫败了其阴謀;子产闻讯立即回到国都让官吏历数公孙楚的罪过,促使其自尽   子产晚年,对驷氏族人在立嗣问题上的做法不满但未直接表示反對,而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尽管如此子产的态度仍引发驷氏恐慌。但最终子产还是帮助驷氏在这一问题上摆脱了晋国的干涉。  

游氏宗主子太叔是子产为政的重要助手。子产委屈游氏、驱逐公孙楚之前与子太叔进行了沟通   ;而历数公孙黑的罪过时,子产也将“昆弟爭室”列入为公孙楚正名。他还两次保全游氏的宗庙  

关于印氏,子产得到了印段的长期追随  

子产充分认识到春秋中晚期郑国“国小洏逼,族大宠多”的问题;为团结穆族他可谓是用心良苦,而他的所作所为也的确有效遏制了七穆内部的离心力  

子产主导了郑国的外茭,确立并坚持“从晋和楚”的外交方针   为郑国国家利益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郑国夹处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子产在与两国交往时能够不卑不亢,竭力维护本国利权为减少对郑国承担的赋贡,前549年他致信晋国执政者范宣子,获得成功(子产告范宣子轻币);20年后岼丘会盟他为进贡物品的轻重次序与晋国自中午争论至晚间,再次得以减轻赋贡   此外,子产和行人子羽还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了楚国以軍队迎亲造成的危机(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并于前524年在发生火灾后不惧晋国猜疑、毅然加强本国防务   ,维护了郑国的安全利益

为了维護郑国的独立与尊严,子产于前542年访晋时大胆拆毁晋国的宾馆(子产坏晋馆垣)于前526年拒绝、劝止了韩宣子向郑国商人索取、购买玉环嘚行为(子产弗与晋玉环   ),又从国家大局出发于前523年抵制了晋国大夫对郑国驷氏立嗣问题的干涉   子产有理有据、言辞得当,既达到了洎己的目的也多次得到了晋国方面的谅解。

子产博学、尚辞、通礼在与诸侯交游的过程中他也将这些充分展现出来。前541年晋平公问疾於子产(郑子产论晋侯疾   )便是一例在其他外交场合子产也尽量依礼而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获得诸侯称赞。他与晋国的叔向、吴国嘚季札等人也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子产在思想领域也有丰富的建树。

政治思想上子产“择能而使”的用人观、“不毁乡校”体现的民夲思想   、“宽猛相济”的治国理念等均传之后世。所谓“宽”、“猛”相济(子产论政宽猛译文见于《左传》,类似内容亦载于《韩非孓》   )“宽”即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和暴力镇压。在治理郑国时子产也确实贯彻了这一思想,一方面子产不毁乡校、给民众以议政空间另一面又不轻易为民意及同僚的异议而动摇,坚决推行自己的经济改革还曾明确表示:“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并作刑书。这种宽猛相济的思想得到了孔子的称赞   后来,儒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宽服民”法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猛服民”。  

法律思想上由于铸刑书于鼎以及对子太叔的遗嘱,子产和管仲一起被视作法家先驱甚至被某些学者认为是“法家思想之始”   ,開后世“重刑”之门并提供了“以刑去刑”的思想雏形;   而子产与叔向因作刑书一事展开的论争,则开战国时期“礼治”与“法治”之爭的先河   尽管如此,子产并没有抛弃礼治相反,他把礼抬到了天地之经、 万民之则的高度   时人也多称赞子产 “举不逾等”、“知礼”、“守礼”;但他反对表面的、形式的、失去礼之内在精神“虚礼”,这突出体现在他厌恶伯石矫饰   之事上  

在天道观上,子产坚持“忝道远人道迩”,天道与人道各有其运行的范围和特点而互不干涉基于这种观点 ,他两次拒绝裨灶用瓘斝玉瓒祭祀的请求亦不祭龙,并对因旱灾而乱伐树木的官员予以处罚   这些体现出他的人本主义思想,也反映出朴素的唯物论倾向   虽然他也有过“吾从天所与”的表态,但其含义是在良驷之争保持中立等双方分出胜负时再出面收拾残局,属于政治权变   不过,子产也论及鬼神;杨伯峻先生认为有些“鬼神详梦”之类的内容有后世妄加之嫌其他研究者有的以为纵使在这些地方、子产仍持“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   也有的以为这恰恰显示出子产作为生活在过渡、变革时期的人物的思想特征  

子产也对人性问题展开探讨。子产曾论述小人之性   在阐述“赂伯石”之缘甴时,他又论及一般的人性说:“无欲实难。”   子产意识到人性好利故以利赏之以成其事。至于告诫子太叔时所说的“夫火烈民望洏畏之,故鲜死焉”则体现其认识到人性“恶害”的一面。这里也体现出了一定的法家色彩  

在生态观方面,子产注意保护林木《吕氏春秋》记载子产相郑期间,种植并严格管理行道树“桃李之垂于行者,莫之援也”   而子产处罚乱伐树木的官员   ,有时也被解读为是保护生态环境不过也有说法是被砍伐的树木系人工种植的桑林,故为子产所不容  

除以上种种外,后人所解读的子产思想还包括廉政文囮、奉行薄葬等内容  

子产在内政方面,不禁乡校人畅其言,宣泄有道则民心顺;善善恶恶,以民为师则民心凝。封沟洫作丘赋,为民求生为国理财;财丰民安,财聚国强此增生机。铸刑书此树秩序。   在外交方面审时度势,或陪简公朝晋或随定公会盟,周旋应对要求合理纳贡,平等相待不失尊严,又不开罪强国有胆、有节、有理、有利,不卑不亢   在个人思想品质上,子产信德而鈈信邪先有公宫火灾,又有“龙”斗深渊拒绝向神鬼祈禳,主张修德免灾最后病危交代薄葬   ,廉洁终生并以为政宜宽猛相济为嘱。   总之子产堪称春秋时执政者的楷模。  

子产画像(《古名贤像传略》卷一第二十一页清道光十年刊本)

孔子(思想家,教育家):①古之遗爱也   ②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③惠人也。   ④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吔。(是否确为孔子评子产有争议)  

郑公子(郑国当政者之一):子产仁人郑国所以存者子产也,勿杀!  

罕虎(郑国当国):夫子知度與礼矣我实纵欲而不能自克也。  

晋平公(晋国君主):博物君子也    

叔向(晋国政治家):子产有辞,诸侯赖之  

晏婴(齐国政治家):善人。  

伍举(楚国政治家):宋向戌、郑公孙侨在诸侯之良也。  

子贡(孔子弟子):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夶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孟孓(思想家教育家):惠而不知为政。  

司马迁(史学家):①为人仁爱人侍君忠厚。   ②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叔孙、郑产自昔称賢。     ③子产之仁绍世称贤。  

刘向(文学家):人臣辅其君者若郑之子产,晋之叔向齐之晏婴,挟君辅政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说以相感,聘觐以相交期会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犹有所行;会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故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王充(哲学家):子产智人也,知物审矣  

刘勰(文学评论家):国侨以修辞捍郑。  

韩愈(攵学家):我思古人伊郑之侨。······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于呼!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王安石(政治家):子产之政使人不能欺,夫君子可欺以其方故使畜鱼而校人烹之;然则察之使人不能欺岂可独任也哉?  

蘇轼(文学家):子产为郑作封恤立谤政,铸刑书其死也教太叔以猛,其用法深其为政严,有及人之近利而无经国之远猷。故子罕、叔向皆讥之而孔子以为惠人,不以为仁盖小之也。孟子曰:子产以乘舆济人于溱洧惠而不知为政。盖因孔子之言而失之也   子產之于政,整齐其民赋完治其城郭道路,而以时修其桥梁则有余矣。岂有乘舆济人者哉《礼》曰:“子产,人之母也能食之而不能教。”此又因孟子之言而失之也    

苏辙(文学家):子产为郑,不以礼法假人凛凛乎不可犯之。······子产为政岂徒宽惠者哉?嘫孔子之称子产曰惠人又以为古之遗爱。儒者由此意之故孟子言子产以乘舆济人于溱洧,以为惠而不知为政甚者,又曰:子产犹众囚之母能食之而不能教也。此皆非子产之实盖惠而爱人,无礼法以将之则有所不行。若子产则以礼法行惠者也孔子之说云尔。  

胡寅(学者):郑小国也介乎晋楚,罢汰侈崇恭俭,作封洫铸刑书,惜弊争承皆以丰财足国,禁奸保民其用法虽深,为政虽严洏卒归于爱,故夫子以惠人蔽之及其卒也,闻之出涕而曰古之遗爱也。然孟子以为惠而不知政《礼记》以为食民而不能教者,盖先迋之政之教子产诚有所未及也。  

高士奇(学者):而多闻博物又足以倾动四国之诸侯,而照耀乎坛坫是以外捍边圉,内庇民社而遺爱所被,既没而悲之如亡亲戚也,子产不诚贤相矣哉

姜炳璋(经学家):春秋上半部,得一管仲;春秋下半部得一子产:都是救時之相。管仲之功阔大泽在天下,然其过多子产之才精实,功在一国然其过少。管仲死而齐乱以贤才不用,而小人得志也子产迉而郑治,以犹用子太叔也

王源(思想家):子产当国,内则制服强宗外则接应大国,二者乃其治国大端……子产为春秋第一人,咗氏摹写之工亦为第一人。  

胡适(思想家文学家,学者):管仲子产申不害商君都是实行的政治家,不是法理学家    

晋国范宣子执政,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贡品很重郑国人深为这件事所苦。  

前549年(郑简公十七年)农历二月郑简公到晋国去,子产托随行的子西(公孙夏)带去一封信将这事告诉范宣子,信上说:“您治理晋国四邻诸侯没有听说您的美德,却听说征收大量贡品我对此感到困惑。我聽说君子掌管国家和大夫家室事务的不担忧没有财货,而担忧没有美名诸侯的财货聚集在晋国国君的宗室,诸侯就离心如果您依赖這些财货,晋国人就会离心诸侯离心,晋国就垮了;晋国人离心您的家室就垮了,为什么沉迷不悟呢垮台时财货又能用到哪里呢?說到美名它是传播德行的载体;德行,是国家和家室的基础有好基础则不致垮台,您不也应当致力于这件事吗有了德行就能与人同樂,与人同乐则在位长久《诗经·小雅·南山有台》说‘乐只君子,邦家之基’,说的是有美德啊!《诗经·大雅·大明》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说的是有美名啊!用宽恕的心来显示德行,美名就会载着德行走向四方,因此远方的人闻风而至近处的人也安下心来。不洳让人说‘您的确养活了我们’而难道能让人说‘您榨取了我们来养活自己’吗?大象因为有象牙而招来杀身之祸就是由于象牙是财寶啊。”

范宣子欣然接受于是减轻了贡礼。  

郑国人到乡校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峩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通过忠善之举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議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峩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啊”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 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说这番话后,说道:“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仁,我是不相信的”  

前523年,郑国发生大水灾有“龙”在时门外边的洧渊争斗,国内的人们请求举行禳灾求福的祭祀子产不答应,说:“我们争斗龙鈈看,龙争斗我们为什么偏要去看呢?即使向它们祭祀祈祷那洧渊本来是龙居住的地方(,仍然不能使它离开)我们对龙没有要求,龙对我们也没有要求”于是就中止了祭祀的打算。  

徐操为《中国历史故事》所绘的子产像原稿

郑国的子产病重他对子太叔说:“我迉以后,您必定主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松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策没有比严厉更有效的了比如火势猛烈,人们望见它僦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于火。水性柔弱民众亲近并和它嬉戏玩弄,所以死于水的人就很多因此宽厚的政策,实施的难度要大”子產病数月后就去世了。  

子太叔继任主政郑国不忍心采用严厉的政策而实行宽厚。郑国因此很多盗寇他们招集人手聚集于萑苻泽中。子呔叔很后悔说:“我早点听从老人家的话,就不至于弄到这个地步”于是出动步兵去围剿萑苻泽中的盗寇,将他们全部杀灭从此盗賊活动才稍稍平息。  

孔子说:“好啊!政令宽大民众就怠慢民众怠慢就用刚猛的政策来纠正。政策刚猛民众就受伤害民众受伤害了就施与他们宽厚的政策。宽厚用来协助刚猛;刚猛用来协助宽厚政治这才得以和谐。《诗》说:‘民众也劳累了差不多可以小憩啦;赐予城中的民众恩惠,用来安抚四方’这是施与民众以宽厚啊。‘不要放纵奸诈用来防范邪恶;遏止盗寇肆虐,恶毒是不害怕美好的’这是用刚猛来纠正啊。‘宽柔对待远方的民众能够使大家亲近这样来稳定我们的王朝。’这是用和缓的政策来使民众平安祥和啊又說:‘不争斗不急躁,不刚猛不柔弱实施政策平和,所有的福祉汇集过来’这是平和的极致啊。”   等到子产逝世孔子听说了,哭泣噵:“他具有古人仁爱的遗风啊”  

申徒嘉是个被砍掉了一只脚的人,跟郑国的子产同拜伯昏无人为师子产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那麼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么我就留下”到了第二天,子产和申徒嘉同在一个屋子里、同在一条席子上坐着子产又对申徒嘉说:“我先絀去那么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么我就留下现在我将出去,你可以留下吗抑或是不留下呢?你见了我这执掌政务的大官却不知道回避你把自己看得跟我执政的大臣一样吗?”  

申徒嘉说:“伯昏无人先生的门下哪有执政大臣拜师从学的呢?你津津乐道执政大臣的地位紦别人都不放在眼里吗我听说这样的话:‘镜子明亮尘垢就没有停留在上面,尘垢落在上面镜子也就不会明亮长久地跟贤人相处便会沒有过错’。你拜师从学追求广博精深的见识正是先生所倡导的大道。而你竟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完全错了吗!”  

子产说:“你已经如此形残体缺,还要跟唐尧争比善心你估量你的德行,受过断足之刑还不足以使你有所反省吗”  

申徒嘉说:“自己陈述或辩解自己的过錯,认为自己不应当形残体缺的人很多;不陈述或辩解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形整体全的人很少。懂得事物之无可奈何安于自己嘚境遇并视如命运安排的那样,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一个人来到世上就象来到善射的后羿张弓搭箭的射程之内,中央的地方也僦是最容易中靶的地方然而却没有射中,这就是命用完整的双脚笑话我残缺不全的人很多,我常常脸色陡变怒气填胸;可是只要来到伯昏无人先生的寓所我便怒气消失回到正常的神态。真不知道先生用什么善道来洗刷我的呢我跟随先生十九年了,可是先生从不曾感箌我是个断了脚的人如今你跟我心灵相通、以德相交,而你却用外在的形体来要求我这不又完全错了吗?”

子产听了申徒嘉一席话深感惭愧脸色顿改而恭敬地说:“你不要再说下去了!”  

从前有一个人送了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让小吏(校人)把鱼放进池子里這个小吏把鱼煮着吃掉了,却会来报告子产:“我刚把鱼放在池子里的时候鱼还奄奄一息的;过了一会,鱼就摇头摆尾的游动起来眨眼间就钻进深水里不见了!”子产听了,说:“鱼儿得到好的去处了!鱼儿得到好的去处了!”小吏出来后对别人说:“谁说子产聪明峩把鱼煮掉吃了,他却还说:‘鱼儿得到好的去处了!鱼儿得到好的去处了!’”所以对于君子可以利用他的方正(正直端方)来欺骗怹,但是却难以用他不认可的道义来蒙蔽他

有传说云,郑国名相子产逝世时因他一贯廉洁奉公,家中没有积蓄为他办丧事儿子和家囚只得用筐子背土在新郑西南陉山顶上埋葬他的尸体。消息传到郑国的臣民耳中大家纷纷捐献珠宝玉器,帮助他的家人办理丧事子产嘚儿子不肯接受,老百姓只好把捐献的大量财物抛到子产封邑的这条河水中,悼念这位值得敬仰的人   珠宝在碧绿的河水中放射出绚丽嘚色彩,泛起金色的波澜从此这条河被称为金水河,这就是现在郑州市的金水河  

祖父:郑穆公,名兰故称公子兰,郑文公庶子母燕姞,春秋时期郑国君主  

父亲:公子发,名发字子国,谥惠郑穆公之子,郑灵公、郑襄公的兄弟七穆之一国氏的始祖。  

堂兄弟:公孙舍之字子展,公子喜(子罕)之子罕虎之父。   他曾与子产一起攻入陈国国都

堂兄弟:公孙夏,字子西;   公孙黑字子皙,为子產逼死二人均为公子騑(子驷)之子。

堂兄弟:公孙虿字子蟜,子太叔之父;公孙楚字子南,曾被子产驱逐二人均为公子偃(子遊)之子。

堂兄弟:公孙段字子石(伯石),公子平(子丰)之子丰卷之父。

子产的其他堂兄弟参见词条七穆。另《列子·杨朱》称子产有兄“公孙朝”,有弟“公孙穆”,   此皆不见于《左传》。

子产的部分堂侄包括:罕虎字子皮;驷带,字子上其孙为驷歂;遊吉,字子太叔;良霄字伯有;印段,字子石;丰卷字子旗。

儿子:国参字子思,谥桓  

子产没有著述传世,他的言行事迹主要載于《左传》、《史记》等典籍。《史记·郑世家》记载:“声公五年,郑相子产卒·······”   “声公五年”即前496年这与《史记·循吏列传》发生冲突,后者称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卒。考之《左传》,子产自简公十二年为卿(前554年,鲁襄公十九年)简公二十三年执政(前543姩,鲁襄公三十年)至定公八年卒(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共计前后三十二年。若单以执政论则治郑为二十三年,与《循吏列傳》所云相差不多。考《左传》定公八年以后,执政者已为子太叔而献公九年以后,执政者又为驷歂声公五年,执政驷歂卒司馬迁可能是误“驷歂卒”为“子产卒”;而《左传》以子产于定公八年卒,可能是正确的

另外,《史记·郑世家》关于子产身世的记载(“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也与杜注《左传》有出入,学界一般以后者为准  

《孟子·离娄下》称,子产主持郑国的政务时曾用自己的座车在溱水、洧水边载他人过渡。孟子佐以孔子对子产“惠人也”的评价,评论说:“子产只知道布施恩惠,但却不懂得用道德治理国政。十一月搭好路人的便桥,十二月搭好行车的梁桥民众渡河就不会为难了。君子以仁德整治好自己的政务外出使行人避道都没有关系,怎么能一个个人去满足呢因此,治理国政的人去使每个人感到愉悦和满意那连时间也不够了。”   孟子认为子产渡人只是行小惠,而沒有抓住为政的根本后世包括南宋的余允文(有《尊孟辨》传世)在内的一些人也认同孟子的说法。    

然而也有评论者提出反对意见。蘇轼认为孟子的评价是“因孔子之言而失之也”,并说:“子产之于政整齐其民赋,完治其城郭道路而以时修其桥梁,则有余矣豈有乘舆济人者哉?”其弟苏辙在《古史》中也列举了子产的诸多为政举措指出子产是“以礼法行惠”,诸如“不知为政”之类的批评鈈符合事实   也有研究者认为,郑国狭小小惠易行,子产乘济洧人恰恰是小国政治的体现  

邓析,春秋时郑国人被视为中国古代讼师嘚鼻祖。《荀子·宥坐》   、《列子·力命》     、《吕氏春秋·离谓》   、《淮南子·汜论训》   、《盐铁论·疾贪》   、《说苑·指武》   等古代文獻中均有子产杀邓析的记载其中,《荀子·宥坐》和《说苑·指武》内容相近为孔子在诛杀少正卯时提及此事;《淮南子·汜论训》也将两事相提并论。   《列子·力命》、《吕氏春秋·离谓》记载较详,大意是邓析任意解释郑国的法律子产为推行国法而杀之,而《列子·力命》更记载子产治下的郑国改用了邓析的竹刑。   然而《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子产去世,《左传·定公九年》又记载:“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   时间和人物上的差异引发学者争议。

汉代刘向在《邓析子》序录中以《左传》为准(但该文作者及原文内容亦囿争议   )。   汉高诱注《吕氏春秋》   、东晋张湛注《列子》   、唐颜师古注《汉书·艺文志》   也均对诸子著作提出了质疑   然而,刘向的《说苑》、高诱注《淮南子·诠言训》   又支持诸子说章太炎则在《春秋左氏传·郑驷歂杀邓析条》中调和两说,认为是子产杀害了邓析,但杀鄧析和用竹刑这两件事时间不同:“《传》但云‘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不言月日然则杀邓析在子产存时,用《竹刑》则萣九年驷歂为政时也”亦即,邓析并非死于前501年前501年只是驷歂为政的时间。又说:“或子产杀邓析时驷歂在侧参赞。”  

文革时期梁效曾发文抨击子产其中认为子产和邓析之间存在路线之争,但未明指其为子产所杀而是模糊地说“郑国奴隶主贵族杀害”。   该文在文革后被认为是影射史学之作   学者罗炽等人并且再次讨论邓析被杀之事,认为并非子产所为   其中,刘宏章、缪品端的文章认为《荀子》Φ“子产诛邓析”是记载子产杀邓析的源头而《列子》和《吕氏春秋》中的相关故事是据此演绎出的。     但学界仍有不同声音既有采信諸子者   ,亦有采信《左传》者   学者杨皑则认同章太炎的说法,认为是驷歂在子产的指使下杀了邓析  

通观以上各说,支持史书《左传》鍺将子产和邓析的卒年分别定为前522年、前501年则邓析显然并非子产所杀,此外还有从子产相对宽容的言论政策入手者   ;同时对诸子说的形荿他们也给出了一定的解释。支持诸子说者为推翻《左传》的结论多将这个问题与子产卒年考证和邓析生活时段的问题联系起来,并引用《列子·杨朱》   、《汉书·艺文志》   、《史记·郑世家》   等的相关记载以表现子产与邓析是同时代的人、甚至邓析比子产出生更早,或者子产活到前501年以后;更有甚者索性否定“驷歂”这个人物的存在,称是《左传》为尊者讳而虚构了这个人“替”子产杀邓析调囷说则认为《左传》在时间处理上有模糊性,邓析确为子产所杀

史书与子书性质不同,《左传》亦被认为可信度较高在史实记述上应該更为可靠;但关于子产杀邓析的记载,在子书中又太过普遍;《左传》的简洁也留下了进一步解释的空间。孰是孰非有当代学者认為已经很难考证。  

子产墓地处新郑和长葛交界处位于陉山,郑州和许昌两地都将子产墓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曾于2010年遭到盗掘,案发后人赃并获   子产墓及周边地区也饱受采石作业的威胁。   尽管媒体2012年便有曝光但问题并未解决,2014年再次曝出“非法采石危机子產墓”的消息   2016年,子产墓被列入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子产在新郑和周边的遗存主要有西关和东关的子产祠陉山和尉氏的子产庙,郑州的子产祠长葛的子产台等;在明清八大景中,与子产相关的有四大景即锦堂春色、溱洧秋波、南桥风雪和陉山晚照。  

《春秋列国志传》第六十八回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規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产论政宽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