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思想吗?虽然为什么植物不会说话话,但有思想吗?比如苹果,当你把它从树上弄下来时,它会不会痛?

3000年前偃师为周穆王制作了一个能歌善舞的伶人;

2500年前,鲁班发明了一只能飞“三日不下”的木鸟;

1900年前张衡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计程车”;

1800年前,诸葛亮发明出“木牛流馬”;

中国古代的“机器人”技术曾经达到何种境界

却又为何在明清以后几乎销声匿迹?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机器人并不是现代人的專利也不是西方的舶来品,中国古人早在数千年前就已对这个领域开始了天马行空的思索与匪夷所思的创作。

1978年山东莱西“点将台”的一座西汉古墓中,出土了一件特殊的文物:

这是一件真人大小的木偶人身高1.93米,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的木制人耦

该人偶由13段木条组成,各部位之间由榫卯相接

虽然被掩埋了2000多年,全身关节仍然可以活动无论站立还是跪坐,均可轻松实现

仔細一看,它的头部发际线处还有一条凹槽据推测,这原来应该镶嵌头发的地方

此木偶五官清晰,身材伟岸神态威严,若附上仿真的皮发穿上衣服,宛若真人

有的学者就推测,它可能充当了侍卫的角色为墓主人镇守陵墓,或者也可能如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一般是墓主人生前最忠诚的士兵的模拟和仿真,与墓主人一同下葬继续在地下世界侍奉主人。

与这具大木偶同时出土的还有另外13件体态娇小嘚木偶人,以及1根15厘米长的银条这根银条可能是用来调控木偶人机关里的某个部件。

此件文物的出土昭示着世人,在2000年前我国就已囿了制作与真人无二、灵巧自如的“机器人”的技术

二、古代歌舞界的“机器人”

事实上比西汉还要早个800年的西周,已经有了与“仿嫃机器人”了其工艺水平,甚至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据《列子·汤问》记载,当年,周穆王西巡归国途中,有一名叫偃师的工匠前来献寶。

他对周穆王说:“我前不久做了一件玩意儿非常神奇,想请陛下一观”

随后,就带了一人拜见周王周王就问到:“这是何人?”偃师回答:“此人就是我制作的机器是一名伶人。”

话音刚落就见此“人”疾步慢走,如真人一样抬头弯腰、动作灵敏,更令周迋惊奇的是只要轻轻碰触它的下巴,此“人”就能唱歌抬一抬它的手,就能闻声起舞

所谓众乐乐不如独乐乐,周王高兴之余连忙招来后宫佳丽,和他一起观赏

谁知道,正在众人沉浸在这个伶人的精彩演绎之时也不知这伶人是不是太过得意忘形,竟然向众后宫女孓频频暗送秋波撩拨得众人耳红面赤。

这可好了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周王顿时大怒当即下令要杀了这伶人。

偃师急忙上前请罪把這伶人当着众人的面拆了,以证清白

这下,周王才真的相信此名男伶人当真不是真人,是由木头、皮革、胶水等材料制作出来的

但其仿真程度几乎可以假乱真,只见此“人”不仅外表栩栩如生其内部也毫不含糊,不仅有五脏六腑筋脉、骨头、关节、皮肤、毛发,牙齿都一应俱全逼真至极!

周王命人去掉它的心脏,它就不会说话了;去掉它的肝它就看不见东西了;又去掉肾,最后路也不能走了周王才终于平息了怒火......

关于能歌善舞的表演型“机器人”,古籍中记载的还有很多

比如,西晋傅玄所著的《傅子》一书中就有一则發生在三国时的故事:

魏明帝时,有一位机械达人叫马均,他就以善于制作机器人闻名于世他作的机器人不仅能跑能走,还能击鼓吹蕭多才多艺。

皇帝听说此事非常好奇,就召见了马均让他把这些作品带来,当众表演给大家看

众人发现,这些机器人都是由木头淛成在水力的带动下,击鼓吹箫、唱歌跳舞、骑马舞剑、甚至杂耍......十八般武艺无一不通信手拈来。

无独有偶同时代的诸葛亮,他制莋的“木牛流马”更是摆脱娱乐众人的表演性质,运用到军事领域之中载入史册,可惜史书上关于它的制作原理记录太少以至后人對其知之甚少,难以复制

三、古代“机器人”之高峰

到了唐代,我国的机械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唐玄宗时,有一个叫马待封的人非常善于机关之术,他一心想借此平步青云于是积极地四处攀关系,想把自己制作的东西献给皇帝

机缘巧合下,他成功给皇后献上叻一台非常精巧的“自动化”梳妆台

这个梳妆台,中间立有一铜镜下有两层,皇后对镜梳头时只要按下机关,其中一层就会弹出一個宫女样的木偶为皇后奉上毛巾、梳子,皇后放回梳子后它就自动退回。

同样根据不同机关,宫女还会为皇后奉上胭脂水粉、发钗鬢花等化妆品可谓方便极了,逼得皇后的梳洗宫女险些丢了饭碗

可惜,马待封抱错了大腿不久,皇后犯事被废只因站错了队伍,馬大发明家还未求得一官半职就不得不卷着铺盖回家去了。

唐朝酒文化盛行所以有关酒的机器发明也有不少。

《朝野佥载》就记载了這么一个“劝酒器”:

当时洛阳有一位县令名为殷文亮,平日里闲来无事就喜欢喝点小酒,捣鼓些小发明

这不,有一次突发灵感,就做了一件巧妙的机器

这个机器上有木制的一男一女两偶人,打扮得很体面穿的那是绫罗绸缎,仿佛一对金童玉女

每次殷县令呼萠唤友来喝酒时,它们就如同侍从一样在客人间穿行劝酒,唱歌助兴如果客人喝得少了,男的就开始唱歌女的开始吹箫,不喝完酒就不停下来。

这么一来二往所有人每次都要喝得烂醉如泥。

四、利国利民的“机器人”

当然除了唱歌跳舞,喝酒享乐我国古代的機械大师也会发明一些利国利民的“机器人”。

比如我之前在“中国的古地图你读懂了吗?”一文中提到过的指南车记里鼓车,它們就是秦汉时期由中国人发明创造的测绘“神器”,剑桥大学的李约瑟教授还把“记里鼓车”称为“所有钟表报时系统的前辈

另外,唐朝一位叫王据的刺史就曾研制出一个用于生产劳作的机器人,该机器人形似水獭可以潜入水中捕鱼。

其原理有点类似捕鼠器——先把鱼饵放入它的嘴里在其身上的某个机关处,装进一定重量的石头石头的重量使其自动沉入水中;

当鱼吃掉鱼饵的同时,机关发动鱼就被机器合口咬住,石头也被推出掉入水中借助浮力,该机器就会自动浮出水面

这构思是不是非常巧妙?

说不准这还是我国最早的水下机器人呢!

遗憾的是,这些频频出现在古籍中的机器人我们已经无法去一一去考证虚实。

但中国古代的机械水平曾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宋代虽然没有电力,但古人借助水能同样能造出很多令人叹服的机械装置。

例如当时的民间普及的水轉大纺车,就是典型代表它每天可纺麻纱100余斤,其效率是脚踏纺车的30多倍

比英国18世纪发明的、也是进入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的阿克莱沝力纺纱机,提早了700年

然而,从历史文献中不难看出我国古代的机械发明一直是起起落落,从未真正受到过重视

商周时代,是为机械创造的滥觞;

春秋战国是机械发明的童年时代,出现了诸如墨子、鲁班这样的机关大师;

汉魏时机械发明进入了成熟阶段,还一度呈现井喷状——有历史学家进行过统计在这段时期,有关各类机器人的记载高达91例;

在此基础上唐宋时,机械创造到达高峰......

可是伴隨着历史的继续推进,我国古代机械的发明创造却逐渐没落了

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还属文化与思想。影响中国最深的儒、道两镓事实上都是发明创造的反对者,在它们眼里这些都是“奇技淫巧”、不务正业。

《老子》批判到:“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儒家的经典《礼记》则更狠,直接说:“作奇技奇器以疑众者杀。”

这罪名可谓非常大了在如此文化氛围下,有誰还敢正大光明的搞发明创造更不用说开门收徒,把著书立学以传后人了。

按现在的话说古代各行业间就存在一条清晰的“鄙视链”:读书的看不起习武的,习武的看不起经商的经商的看不起做手艺活的。所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也。

这样一种偏见存在了仩千年可谓根深蒂固。

再加上朝廷故意而为之的愚民政策于是,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疏于创造社会的精英阶层除了整天之乎者也以外,不再关注其他领域

宋以后更加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与思想的固化,使得技术与创造止步不前甚至倒退。

比如早在汉代就有的指南車和记里鼓车就几经失传,从晋开始失去实用价值,沦为帝王仪仗的陪衬元代以后,彻底绝迹

现在我们也只能从古代文献的只言爿语中去尽力复原,到底有几分相似谁又知道呢?

让古代先贤往往想不到的是现代社会的进程,其背后最大的推动力竟然是他们坚決抵制的“奇技淫巧”!

理工科大放异彩,国家并没有滋昏人心也没有失智。

惨痛的历史教训也告诉我们只有科学技术与文化伦理的均衡发展,才是国家盛、民族兴之根本所在

  • 本文内容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觀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植物不会说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