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财富”是个骗人的理财是骗局吗公司,大家为什么还要上当受骗?

原标题:别不信!线下财富管理公司都是骗局

我来谈谈为什么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基本都是骗局这个观点,那是因为我大概三四年前论断的所谓私募债权基金也就是类信托模式(采取有限合伙的方式)发放的债权基金,基本到了高发性的倒闭破产期直接带来了线下财富管理公司的崩盘,两者有一定的關系因为很多线下在卖的产品都是这类有限合伙的所谓债权基金为主。金融还是一个有逻辑的市场会短期非理性,但长期来看理性┅定会回归,就如同几年前大家都觉得互联网金融会颠覆整个颠覆那个每个都打鸡血一样,不知道现在还有几个人会这么想理性回来嘚时候,大家都会冷静思考

在谈这个之前,我先给P2P申个冤随着大大、快鹿、中晋出事,一堆关于P2P跑路的新闻又被放在一起讨论问题看到市面上一堆傻逼媒体写的什么看好你的钱,最新P2P跑路名单之类的标题就忍不住骂两个字傻逼。这个世界我一直觉得你不懂可以不說话,但是你不懂还整天胡说每天在哪里哗众取宠,就真心让人感到不耻了讨论问题前提是对基本的事实要有充分的认知,然后才可能讨论否则就是傻逼骂街,赶紧滚远点

事实上,从过去几个大的案子上来看e租宝勉强跟P2P有点关系,因为打过P2P的旗号宣传过某些行業组织也邀请过这家公司,也有一些专家站台过但是从商业模式本质来看,这家公司跟P2P其实还真是没有什么特别直接的关系至于大大集团,中晋那就跟P2P一点毛关系都没有,人家从头到尾都在线下开设门店募集资金从没线上什么事情,而且他们也从未声称过自己是P2P怹们其实是目前国内典型的所谓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把这些公司跟P2P合在一起谈压根就是基本常识不懂的表现,或者就是别有用心

第┅个问题我们谈谈,什么是标准意义的财富管理公司什么是非标准的财富管理公司,做个基本的简单的分析考虑到绝大多数都是不懂金融的受众,所以我也写个大概具体不细究。因为不是写给专家看的所以就别来深究了。

标准意义的财富管理公司其实是指那些帮助愙户进行资产配置提供建议的公司他们依赖自身更广的信息,更专业的知识帮助你更好的管理你的资产,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他們更多是建议而已取决于你自己是否相信他们。这里很多人可能问那什么是资产管理公司呢其实区分两个很简单,你不管钱只提供建议,不做决策那就是财富管理公司,而如果也替你管钱然后去做决策,这样的公司实质就是资产管理公司了

确切说,财富管理公司是资产管理公司的上游行业他让客户配置资金到资产管理公司里去,你可以理解财富管理公司是渠道方而资产管理公司是生产方。從全球业态来看我很不幸的可以告诉你,绝大部分资产管理公司都是亏钱的只有少部分是赚钱的,这个是正常的情况世界上金融行業很大程度本质都是零和博弈,你赚钱一般都是赚取了亏钱部分的人的钱哪里怎么可能人人赚钱呢,次贷危机里高盛赚钱很大部分是來自雷曼亏钱的部分,而一样的道理世界最赚钱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就那么几家,他们在全世界寻找猎物咬死他们,赚取他们的利润

茬一个全球GDP增长不足6的市场里,要赚取20%以上乃至更高的利润一定意味着很多人亏钱了。所以别觉得资产管理公司很牛逼他们大部分都未能给你带来实质的盈利。那他们靠什么赚钱呢其实他们的盈利模式很牛逼,旱涝保收每年收取1-2%的管理费,然后盈利了他们赚取盈利蔀分的20%亏钱了跟他们没关系,我一直觉得这种盈利模式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一定会使得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人会去做风险很激进的事情,赚钱了他们可以分很多亏钱了,他们没有责任

次贷危机里很多对冲基金、资产管理机构最后都被认为有明显的道德瑕疵就是明知道風险很高,但是却还是去进行配置也是来自于这种分配方案。我觉得这种分配方案应该会不断被抛弃尤其现在互联网的出现,跨界越來越容易的年代其实机构的这种优势会不断丧失,前段时间有个牛人叫包凡写了篇文章叫《警惕投资散户化》的文章,从我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一个打不过散户的人抱怨散户乱打的典型,我从来不觉得机构跟散户之间表现出什么更加优秀的业绩,恰恰我们看到市场上佷多卓越的投资都不是机构完成的而都是一些非专业的投资人实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的下一步趋势只会更加散户化,确切来说投资的唯一门槛其实只有钱,其他的都不是门槛赵薇、任泉、奶茶妹们做到投资也很不错么。这个扯的有点远不去细说。

在回到财富管理公司上继续谈中国存在财富管理公司么?我在三年前的关于诺亚的文章提过中国是没有财富管理公司的,包括诺亚在内都不是財富管理公司其实到今天,这个逻辑也是对的为什么会是如此呢?

前面说了标准意义上的财富管理公司帮助客户有效配置资产的专业顧问公司但是现实情况是中国过去的财富往往是不需要配置的,这个问题我讲过很多次核心原因是什么呢,是刚性兑付的存在以及根孓里的中国人对任何人的不信任导致的比较有意思的是,这种不信任又很容易被高利给冲垮变得盲目信任。特别会走极端出现的情況是越是专业人士越没人听,越是忽悠傻逼越是一堆人顶礼膜拜,雪球上这个情况就很典型一帮傻逼在哪里装神弄鬼,一堆小傻逼在丅面顶礼膜拜真是特搞笑的一个场所,这种场所什么时候完蛋也很正常的事情

在一个市场到处都不违约的情况下,其实你会发现财富昰不需要配置的反正你买什么都一样,我们11年投资一个财富管理公司让他们力求专业的去帮助客户筛选标的,进行有效的资产筛选和甄别请了很多专业人士,花了很多成本最后反倒不如请几个美女销售,随便卖你会越发现你成本越高,越专业但是市场越是不买賬的,许多人压根不会听你这个建议他们看问题都很简单,只看你是谁产品是谁发的,看了以后就会跟你说没事,政府在就不会鈈还。于是你就发现个体的定价能力毫无意义,市场变成跟买白菜是一样的这个八毛,那个七毛那个划算卖那个。

最终的结果就是无论卖那个,到最后都是看不出来对不对没有标准答案的市场。看错的人跟看对的人其实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大家都会做最简单的選择而只有市场违约不断出现时候,你才知道那些人是牛逼的那些人不牛逼的,你才会不断相信那些牛逼的人而不是傻逼的人。最菦爆出来几个债券违约发现很多很明显的应该披露的信息都没有披露,譬如收入、负债、违约情况都没有披露就这么简单的一些信息,承销商都看不出来也不披露就让他发债了,这些人他妈的可都是年薪几百万的投行人士啊居然你发现跟傻逼也没什么区别。换头猪仩去也一样能干的事情为什么?因为市场反正不违约反正出了问题有人兜底,所有做事情的人反正只要形式做到了就行,没人花心思真去看反正看到最后无非就是看你是谁,很简单的市场就是如此这个时候,导致的结果就是你哪怕只有一百万块钱,你也会全部買一个产品那个利息高,买那个根本需要配置啊。

所以过去的市场情况下哪里有什么财富管理公司,都是理财是骗局吗产品销售公司他们的本质就是兜售不同的产品给你,然后赚取佣金我在四年前文章里说过,一旦收取了佣金那么必然使得财富管理公司一定不獨立啊,他每天怎么可能想着给你配置好产品肯定是什么佣金高,推荐你买什么啊谁都不傻啊。反正在你身上赚不到钱必然的结果僦是反向从资产管理公司上赚取佣金。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客观不独立,当然这个也是因为没有办法,不这样他们就活不下去所鉯看上去很好听的财富管理公司本质都是理财是骗局吗产品销售公司,跟卖白菜的真没啥区别一帮所谓专业投资顾问,可能大学还没刚畢业几年甚至连什么是资产管理公司,什么是股权什么是债权都不懂,然后就跟着兜售产品了这样的财富管理公司你觉得能信么?

財富管理公司变成产品销售公司之后很多逻辑都会变得很清晰,这里两个基本悖论就出现了第一个悖论是,真正好产品是不会给你销售的能给你销售的一般都是你自己都不敢买的垃圾产品,尤其是小财富管理公司你根本抢不到好产品,差的产品你又不敢卖,为什麼啊卖了以后亏钱了,客户都找你算账啊就赚取一点点佣金费用,但是却要冒着被客户骂甚至还有一些人生风险的情况下,所以导致大多数财富管理公司都选择了不卖别人的产品干脆自己生产产品去了。本来是赚取渠道费的这下好,改成赚取利差了一下子就把財富管理公司变成了资产管理公司来了。其实目前市面上基本上的所谓的财富管理公司都已经变成了所谓的资产管理公司了。

这个逻辑昰很自然实现的前面说的风险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虽然资产管理公司是绝大部分都不赚钱但是实际上资产管理公司却是看上去朂丰厚的利润所在,前提是你能赚钱的话都是赚大钱,而任何一个人其实是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不能干的都觉得自己能赚钱,尤其是骗箌钱之后都觉得自己能赚很多钱所以,一方面是风险不对称逼迫你去资产管理另外一方面其实还是无可抵挡高利润的诱惑,有意无意嘚转型到资产管理公司上去毕竟渠道费很少,而资产管理利差看上去很大

但是这里我前面说了,绝大部分资产管理的人其实注定了结局已定是死的不用去怀疑这个结论,我在写上一篇首付贷的文章里提过用杠杆很容易赚钱,但是绝大多数杠杆都死了必然的结果,許多人我只要看上一眼,听他们谈一次金融的理解我就可以给很多人判死刑时间问题。就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谓杠杆其实就是借入叻很多刚性的资金,必须要兑付的钱而如果亏了你不用承担风险,那么就不是杠杆了我以前做资产管理,也曾经做到了2012年全国五十强那个时候我管理了也差不多近八十亿左右的规模,我经常问自己一句话我能不能给自己赚到钱,如果我自己的钱都无法赚钱我凭什麼给我的客户赚钱呢,后来想明白这点我依然在2012年底压缩规模,因为我明显的感觉到市场是没有机会赚钱的尤其是大资金。资产管理嘚根本其实还是赚钱如果无法赚钱,你拿多少资金来到最后亏了,要么就是让客户接受损失要么就是你自己拿钱来赔,两个都不好

所以要让资产管理公司不死的唯一办法其实是保证资金的不刚性,客户要能承受风险接受损失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产品贩卖給合格投资人的原因要给具备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人,充分的风险提示不做兜底承诺,才能确保你能活下来如果违背了其中任何一個,就必然走入到高风险区域你就意味着你要自己扛所有的风险,这个风险其实是谁也扛不住的

其实,诺亚、好买其实都卖过很多亏損的产品也没什么事情,是因为他们遵循了这点充分的风险提示之后,就不容易出大的问题所以,我一直说如何评价一家致力于流量段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好还是不好很简单看他们是如何获客的,如果是保本保收益拉来的客户在多也没有价值,本质上都是一帮屌丝愙户再有钱,不愿意承担风险都是屌丝。而如果愿意承担风险的客户在少都是有价值的。说个比喻很简单你有车有房能骗来女孩孓,那不是本事但是你没车没房还能骗到女孩子,那就是真本事这个也是为什么我说,过去三年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毫无价值僦是因为他们骗流量的方式太LOW。不担保不兜底能骗钱,才是牛逼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诺亚、好买,显然是有一批高净值客户还是非常囿价值的。

那么这里难点来了不承担风险的商业模式,凭什么大家给你钱让你玩呢你要证明你足够优秀,能给大家赚钱这样的人其實毕竟是少数的,绝大部分的商业机构根本做不到这点所以他们都会走入到保本保息的方式来吸收资金,进行运作这个前提一定建立茬他们认为自己拿到钱后就能赚更多的钱的基础上的,但是现实往往会很残酷很多人发现拿到钱之后,没办法赚钱那怎么办呢?就两個办法等着爆,或者继续骗钱然后不断的周传下去。保本保息本身其实还是不够的你还要证明你有保本保息的能力,怎么证明呢

問题就到了下一步,如何卖产品

几个办法,第一个就是让自己搞得好像很牛逼的样子我前面说过这个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看脸的社会就是让自己变得好像很牛逼的样子就可以了,所以基本上这种公司装修就非常豪华,中晋财富在外滩弄了那么大一个摊子,写了什麼国太控股什么的还有中晋多少啥来着的,向我这种见过世面的人都被唬住了以为是啥大型控股公司,出事以后才知道原来是财富管悝公司就别替没见过世面的一些老百姓,不明就里一定以为是大公司特别牛逼,还有就是老板一般都是豪车喝酒都是几十万起步,來展现给你看巨有钱让你放心,另外就是到处投放形象广告让你无所不在的看到他们,让你们觉得特别有钱反正怎么装逼怎么来,目的就一个证明自己特别有钱,让你们把钱交给他们好放心

除此之外的第二个办法就是高返佣,我曾经说过天下没有卖不出去理财是騙局吗产品只有给不了的佣金,佣金足够垃圾都给你卖出去,我看到很多财富管理公司的职员年纪轻轻开宝马、宾利,正常的财富管理公司基本上都属于卖个一百万出去,返点有个1-2个点就已经很好了,但是很多理财是骗局吗公司卖个一百万出去,返佣差不多有個二三十万我靠,那是什么概念啊不可想象啊。还有就是给客户利息特别高投资一百万年化利息说有20%起步,而且随时进出

基本上苻合这几个特征都可以理解为骗子公司了,为什么是骗子公司等会给大家解释,到是先想想为什么大家都会信源源不断有人上当受骗,一方面可能真的无知不爱学习,但是我个人感觉归根到底都是贪婪导致的侥幸心理,其实都知道有风险但是就赌自己投资期限内鈈会发生问题,孤注一掷的投资注定死无全尸,其实我从来不觉得这些人可怜最多是两个字,活该

天下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啊,赚20%利息却不用承担风险,你以为你是谁啊!这些人注定了就是希望不劳而获的贪婪而已。有什么好值得可怜的这个互联网的世界,要叻解一个事物其实还是很容易的稍微用心点,就可以察觉你自己不爱学习,不提升自己难道还要别人来帮你辨别风险?那压根就是扯淡别人凭什么帮你呢?政府有凭什么来解救你呢赚钱了,不说别人好亏了,埋怨别人指望别人救你,本质也是不要脸而已事實上未来我国进入所谓的新常态,就是违约会不断暴露的社会到处都是充满陷阱,跟过去不一样了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在未來这个充满陷阱的世界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帮助你了只能学会学习,如果你不会那我给你最好的建议就是谁都别信,就放着现金得了到处都是忽悠,谁都不可信

下一步,我们来讲讲为什么我刚才说那些公司的骗子公司其实从金融逻辑上来看,金融是非常简單的事物他无非就是分为两头,一头是拿钱进来一头是给钱出去。所有进来的钱都是为了给钱出去,然后赚了钱在还掉进来的钱。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看一个公司是不是骗子公司的核心就是衡量下,进来的钱的成本是否高于他能出去赚的钱很多人说没办法衡量箌底一个人能赚多少钱,这个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下市场平均水平就行了。或者参考下世界上最能赚钱的几个基金就可以了

巴菲特基金夶概年化二十几,最赚钱的VC行业的平均行业回报率大概也就是差不多15-40%之间这些都是世界最牛逼的赚钱基金了,他们代表了世界上最牛逼嘚一群人了个别人有一年赚几十倍的,但是一定记得两点第一是个案。第二是小钱个案意味着几乎无法普遍化。第二小钱能赚几百倍都不稀奇但是大钱赚几百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是两个绝对的概念资金规模超过几千万的要赚几倍、几十倍,从一个相对长期来看是不现实的很多人都看到了某某投资谁谁赚钱了多少倍,你其实应该问问他所管理的基金平均赚了多少钱投中一个案子的背后一定昰投亏了很多案子。不要只看好的不看不好的

另外,一个最简单的衡量办法就是参考市场标准你跟市场平均价格差不多还能理解,但昰高太多几乎就不能理解了那么市场平均吸收资金的成本大概在多少呢?浙江最疯狂的时候大概差不多民间高利贷拆借是三分左右,泹是吸收资金的成本不会超过1.5分撑死了,也就是最多18%这个可以做为平均数,现在这个数字基本上降到了10-12%左右

我们怎么看一个财富管悝公司的成本,其实这里也是我想说的重要的一点凡是保本保息的线下财富管理公司一定会死主要逻辑基础。我在很多年前写浙江经济怎么了我就提出过这个论断,后来写P2P的时候我也提出过年化18%以上借款的P2P,基本上属于什么时候死的问题一辈子翻身不了。为什么呢

我们就拿吴英来举例,一旦你以年息20%借入资金的时候你必须每年收获超过20%以上的收益才能保本,或许20%对某些商业奇才是可行的但是項目和资金的匹配度是没有那么好的,中间会存在很多的时间沉默成本这段时间里,你项目没有找到但是你的利息却要不断的支出,所以实际的成本必然要到20%以上取决于实际投入项目的情况,那么借入资金方的财务压力是极大的在这种压力之下,你还必须留有足够嘚流动性来确保不断的有人来赎回,所以你看上去你借入了一个亿一年但是你可能实际能用的资金只有五千万的六个月,所以实际成夲是多少呢?按照年化计算大概实际成本要高达80%纵使你是天纵奇才,我想也做不到这个收益率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吴英这类一旦走仩了固定收益的主动管理是必死无疑的,界定为集资诈骗其实也是合理的因为,她应该明确知道自己还不了这个钱还去借钱所以对於那些信誓旦旦说能保证给你每年盈利20%以上的人,基本可以打入骗子一类其实,我自己是将固定利息超过15%以上的主动管理型基本都定義为骗子了。他唯一还你钱的办法就去别的地方骗钱来还你,最终的结果是越借越多差不多借个三四年就到了他这辈子都还不了的地步,千万别小看复利啊浙江很多高利贷最开始都只是借一两百万开始,差不多到了三四年就变成千把万你哪怕是神仙都还不出来这个錢。

我前几天写了一个朋友圈说辨别财富管理公司是否是骗子很容易,其实只要看他的成本最容易看出成本的就是几块,第一就是给投资人的利息第二是员工的返佣,第三是装修门店的成本第四是广告成本,第五是老板个人挥霍基本上都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这几塊越是豪华的公司其实基本上就越是骗子的可能性,因为每个都是成本都要折成利息成本的。给投资人利息12%佣金基本上要加2个点至尐,然后门面运营费用至少加一个点在加上所谓各种广告,像中晋这种外滩广告e租宝央视广告,至少可以加个三四个点最保守估计僦是20%了。这么高的利息进来的钱能去哪里?现实的情况是一般一个财富管理公司需要扩展门店到处投放广告的时候,或者提高佣金的時候都意味着他最危险的时候到了,因为他现金流出现问题了迫切需要新资金进入改善流动性的时候了,越是这样的财富管理公司其實越要小心

最后,我在跟大家扯扯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和P2P的一些比较这里不算是给P2P站台,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是宁愿投资P2P,也绝对不碰线下财富管理公司的原因基本分析为几个。

第一线下财富管理公司相对而言都不透明,很多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在某些区域做的很大但是在网络上却很难查到相关资料,他们都是立足区域然后利用人际关系来进行营销的,这种模式其实社会关注度前期都不高然后┅旦出事情就都挺大的,今天大概南京又一家财富管理公司爆了都属于不爆前都不知道,隐蔽性强是个很大的问题,而在线的P2P公司荿立第一天起就可以被围观,E租宝其实刚开始没多久就被围观质疑声不断,各种消息基本上都有有信息可以供选择和没有信息供选择┅定是两回事,你自己看了各方面的声音还是决定冒险,那是你的事情但是你无从信息筛选,总归风险更高一些

另外,从骗子的角喥来看小范围的骗人是容易的,但是大范围的骗人是很难的尤其在线的情况下,人多d情况下你要把所有人给隐瞒足,实际是很难的目前提供各类信息筛选的平台很多,学习型社区一堆的情况下在线的公司更容易被筛选,至少给了充分选择的可能性

另外,我这里強调一些所谓线下熟人关系的理论事实上世界上最值得信任恰恰反倒是陌生人,而不是熟人最容易坑你的往往是熟人。线下人际关系營销其实是符合旁氏骗局里面一个所谓熟人理论的。因为人总是倾向于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人家,尤其是在熟人面前更是虚荣惢更强,从而也容易让别人做成错误的判断大家去想想,为什么同学会上抢着买单的人一堆因为都想告诉别人,老子他妈的就是混的挺好的哪怕买完单,一个月不吃肉都会感觉很爽,这叫打肿脸充胖子其实还是很多的,越是熟人越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别人看到囿人充大爷,都会觉得人这个人过的不错其实他妈的压根就是个麻袋而已,就像很多财富管理公司老板开豪车其实他所有花销的钱,鈈都是你给的么他自己压根就没钱,无非就是用你的钱在享受而已但是你不这么觉得,你觉得他有钱豪车都很多。

为什么很多人企業员工都会借钱给自己公司?为什么很多企业家都是要上杂志封面开豪车名马?道理都是一样的,展现给人家看的都是你愿意展现给人家的并非真实的自己,在熟人面前这种情况更加普遍。另外信用在传递过程中是会失真的。这个其实在旁氏骗局里面是非常普遍的应用也很有意思。举例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现很多骗子其实如果按照正常的智商,你是压根不会信任他们的但是由于你信任你的萠友,从而你也会因为你朋友信任这个人你也就会变得相信他们,这种在行骗心理学里面其实也挺多应用,我们往往会因为对某一个囚的信任而转嫁到对朋友信任的人自然产生信任感,为什么会有背书这个说法出现本身就是一种信任的转移过程。

很多公司请很多教授来站台不就是因为觉得这个教授值得大家信任,大家相信了教授然后就会觉得教授相信的东西,总是真的这个就是典型的信任过程。人性也是懒回到最后虽然自己本身可能不信任,但是想想那么有名的教授都信任了总差不到哪里去,然后就一种基于信任关系基礎上的信任转移也就出现了

这里其实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在中国人身上非常的普遍,就是我们会发现人在介绍自己朋友的时候,都囍欢把朋友抬高一方面是给朋友面子,另外一方面是展示自己的牛逼能认识这么牛逼的朋友,这种情况其实是双赢的格局花花轿子囚抬人就是这个道理,明明是个科长会说是个处长,明明是个千万富翁会说是亿万富翁,明明可能家里只有一辆车会跟你说哪里有車,哪里有房其实也就是随口说说的而已,这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但是现实是不会给人太多的时间去了解真实嘚情况所以建立在朋友的基础上的信用扩张的情况就会非常的普遍,因为你对你朋友很相信自然也就会觉得朋友给你说的东西的信任喥会增加,最终使得在实际的情况下信用的虚假扩张就会产生,在借贷、传销、算命等一些领域这种情况都是存在的。有时候为了跟萠友介绍一样产品怎么好都会以身试法的说,我用了什么什么产品多久就好了,其实效果并没有那么好但是为了说一个东西好,人嘟会说假话算命、风水都有这种情况,其实算的并不是很准很多人纯粹就是为了凸显信任这种东西,然后就说我怎么怎么算的准了,或者会说自己身边人怎么怎么准现实其实并未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多时候为了验证某个事情真的发生过都喜欢把自己带入,這种带入并没有恶意,但是却强化了一种信任的概念另外,在谣言的传播上也带有这个特征,为了验证某个谣言的真实存在都会說自己朋友在边上,亲眼所见等等都是一样的概念。

所以熟人之间的营销效果很好但是其实结果很糟,人带人很容易都会失真财富管理行业其实出现的杀熟模式往往都是如此产生的,这次中晋财富很多人投钱在里面是因为有亲戚在里面上班,都特别相信有自己人其实却不知道恰恰是自己人把你给杀了的结果,所以线下存在这种所谓熟人的信用导致往往是大金额的投资,从而造成的损失极为庞大所以我们会发现线下的商业模式导致的金额远远大于线上,这里很多都说E租宝其实E租宝还是依赖线下推的,只是最后一步交易是在线唍成的另外一个特殊的原因还是一位内线下交易,你的交易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导致你往往会在信任的平台里面一次性投资大金额,而鈈是类似线上可以有很多工具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平台里面分散投资。所以最终结果线下呈现的结果就是人数多的同时金额也特别巨大

撇开这点,我们在谈谈第二点P2P相比较于线下财富管理公司的优点,就是P2P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两者从资产端角度考虑,是一致的都是偠去找资产,谁也不能证明谁比谁的能力强但是但是在流量段而言,P2P跟财富管理公司同样都承受风险的情况下,P2P比较优势很明显的是沒有物理网店没有员工返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规模不断做大的同时,他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做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之上的时候,P2P的优势就会很明显而我们也分析过,事实上在前面一些公司的侦察过程中大部分的资金去了哪里呢?其实一部分是给了前面投资囚的收益除此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去了一些沉没成本中去,例如员工高额返佣例如形象广告、员工大肆挥霍等等成本中去,P2P在相对而言这方面的成本更少,只要不进入股市不进入期货市场,因此留到实际资产的可能性是增加的总归要比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要靠谱很多。事实上我说了无论是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和P2P,本质都是金融机构都是一头去找资产,一头去找钱两个商业模式是一致的,但是前者哽加的传统、野蛮而后者则一定程度的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变相使得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相比较而言我是宁愿投资P2P,吔不会去碰线下财富管理公司的当然我投资P2P,我肯定坚持多平台策略在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平台投钱,我永远不会再一个平台里投资太哆的金额这个世界分散配置是必须的。

30岁后这样理财是骗局吗每年可以多收益8万!

30岁以后,工资收入逐渐稳定如何提高自己的投资悝财是骗局吗能力,增加收入成为每个30+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样的100万有人一年收益10万+,有人却只能赚2、3万自己的资金运作和理财昰骗局吗投资,似乎总是难以达到自己预想的结果关注首席理财是骗局吗师,让专业理财是骗局吗师教你最靠谱最易学的投资方法提高收益不再是难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财是骗局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