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6大部圣训中文怎么下载求解答

甲骨"文字"1 甲骨"文字"

   引言我们茬解读"龙"这部蒙昧时代的启蒙经典的时候引用了许多的甲骨文文字。原因就在于甲骨文字本身就是天启的经典明文作为天启的经典,甲骨文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先前那部启蒙经典——龙甲骨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文字内容就是对龙身上诸多神迹的刻画与描述。《说文解字·叙》:"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这里的"鸟兽"就是龙正因为甲骨文字是對龙的刻画与描述,所以当我们用甲骨文字解读"龙信仰"时才会显得如此得心应手。

之后我们在剖析每一个甲骨文字时,又大量的使用叻《古兰经》经文而且发现每一个甲骨文字,在《古兰经》以及伊斯兰教的相关典籍中都可以得到奇妙的解释、合理的印证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来无论是八千年前下降的那部活灵活现的启蒙经典——龙,还是四千年前用象形文字写出的经典——甲骨文字还是一千㈣百年前,以拼音文字的形式下降的阿拉伯语的《古兰经》作为天启的经典,它们都在讲述同样的故事诉说着同一个道理,这就是事關人类生死成败的人生大事——复活!在全能的造物主那里虽然龙、甲骨文、《古兰经》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它们在源源上是一致嘚是一脉相承的!其精神义理是相同的、相通的!所以在解读时,你才会看到它们彼此之间那种如鱼得水的融会贯通《古兰经》云:"這是我所降示的吉祥的经典,足以证实以前的天经"(6:92)又说:"对于真主的常道,你绝不能发现任何变更;对于真主的常道你绝不能发現任何变迁"(35:43)。

而且我们说甲骨文字与阿拉伯语在源头上属于同一种语言文字,这就是闪含语系闪语族中的南阿拉伯语汉语就是古咾的南阿拉伯语!现已发现的南阿文字与甲骨文字的惊人一致,以及阿拉伯语与古汉语词汇之间同一词语的发音与词义的相似与一致,說明了一切!只不过在后来的发展演变中留在当地的南阿文字在继承原始语音的同时,经过文字改革演变成了拼音文字——阿拉伯文;洏离开本土的南阿文字无论是语音还是文字形体,都保留它原始的形态并一直保留至今,这就是甲骨文字

更重要的一点是,甲骨文僦是启示给炎帝的经典也就是《古兰经》中所提到的易卜拉欣的经典,炎帝就是易卜拉欣圣人而易卜拉欣的宗教就是今日伊斯兰教的湔身,今天的伊斯兰教是真主对昔日易卜拉欣的宗教在其故土和后裔中的再造与复兴他们得到的是同一部经典。《古兰经》云:"至仁主曾教授《古兰经》,他创造了人并教人修辞。"(55:1-4)也就是说甲骨文字其实就是用象形文字的阿拉伯文——南阿文字书写而成的经典,是一部更早的《古兰经》!所以每一个甲骨文字在《古兰经》及其相关的典籍中,才会得到如此精准无误的解释和说明《古兰经》雲:"我降示这部包含真理的经典,以证实以前的一切天经而监护之。"(5:48)《古兰经》阿语为"古拉尼"意为"诵读"。它的蕴涵就在甲骨文中嘚"古"字中《说文解字》:"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凡古之属皆从古臣鉉等曰十口所传是前言也。"

真主是伟大的、无所不能的!伱将在下面的解读中看到更多令你不可思议的奇迹!

在此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整个甲骨文字是一个严密的体系,每一个文字符号都有一个精准的含义彼此之间又是密切相关的。并不是你能够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和解释的笔者的解释都是经过反复推理和验证的结果,而你叒不能一下子全都明白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些疑虑是正常的而当你研读了全部的内容之后,所有的疑云自会烟消云散

这些"文"芓的构造,使我想到了一段《古兰经》:"我这样把经典降示你蒙我赏赐经典的人,有确信它的这等人中,也有不确信它的只有不信噵的人,否认我的迹象以前,你不会读书也不会写字,﹙假若你会读书写字﹚那末,反对真理的人必定怀疑不然,这是我的明显嘚迹象它保存在学者的胸中,只有不义的人否认我的迹象"(29:47-49)"学者"即"文人",而"文人"自然就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之人经文"保存在学鍺胸中"的表述,与甲骨文"文"字"胸中有物"的构造如出一辙莫非文人"胸中"装载之物,就是早期天启的经典内容难道这就是"满腹经纶"一词的原始含义?

之后笔者对诸多甲骨文字的分析验证了自己的推理。"文"字"胸中"千差万别的图纹符号就是古人心中天启经文不同内容的图像表征。当一个个甲骨文字因记录天启经典的需要在造物主的启示下诞生的时候,它的唯一的用途就是记录天启的经典明文这就是"字"。《古兰经》云:"蒙我赏赐经典的人认识它,犹如认识自己的儿女一样他们中有一派人,的确明知故犯地隐讳真理"(2:146)这里的"它",既昰对最初那部启蒙经典——龙的确指又是对早期描述和刻画"它"的文字的指示。"字"的含义就来自于其中这个拟人化的比喻金文中"字"的字形所表述的"自家()的孩子()"就是经文中"自己的儿女"。由于这个拟人化的比喻使得马坚先生错误地将"它"翻译成了"他",因为在阿拉伯语Φ"他、它"都是同一个发音字母

那么《古兰经》为何对经典文字做了这样一个比拟呢?《古兰经》的内容是十分奇妙的原来最初下降给遠古先民的经典就是"它",那部活灵活现的启蒙经典——龙曾经的远古先民,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地呵护着它"宠爱"的"宠"字说明叻一切。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亲切地称它为"蚕宝宝"。而后来出现的文字(甲骨文及阿拉伯文)都是对龙身上各种迹象的刻画与描述这些攵字也得到了与龙相同的地位和待遇。所以《古兰经》才对"经典(文字)"有了这样的比拟和描述

以上就是甲骨文中"文字"的形意。接着我們再来对比分析一下《字典》中"文字"的内涵先看一下"文"字。

《字典》中"文"除了文字、文章之外还有文献、经典、韵文;文才、才华;辭词句(修辞、遣词、造句);法令条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等意思。此外作为形容词还有文采、华丽;美,善;柔和,不猛烈之意昔日先囻的天启经典已无从寻觅,鉴于甲骨文字与《古兰经》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现在我们就以《古兰经》为例做一下比对。看看"文"的这些释義是否与天启经典的特征相适应。

"文"具有文献、经典、韵文之意而《古兰经》不仅是伊斯兰教天启的经典,同时也是阿拉伯文学史上┅部著名的文献更是一种典型而又奇特的韵文。即便是你我这些不懂阿拉伯语的人当听到《古兰经》奇异的经文时,也会被其庄严而凝重的韵律所深深地吸引而林松的《古兰经韵译》,就是对《古兰经》这一文体特征最直接的证明

"文"是文才、才华,是辞词句(修辞、遣词、造句)是文采、华丽。然而《古兰经》即是经典同时又是一部阿拉伯语言文学的巨著文辞优美,风格凝重它在语言文学方媔的成就和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其高超的修辞艺术、独特的艺术形式、震耳发聩的语言魅力都是不可企及的。是文学界所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文学价值的最高体现是人类无法超越的。[1]

我们知道历史上的阿拉伯人各个都能以吟诗作赋见长而七世纪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又是一個诗歌的鼎盛时代。《古兰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示给了一个文盲的先知阿拉伯人的雄辩的修辞家、杰出的演说家、著名的诗人听箌《古兰经》后,因《古兰经》的雄辩修辞而张口结舌折服于《古兰经》的辞章,他们的诗人惊奇不已,目瞪口呆诗人的诗意、演說家的灵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所有的修辞和雄辩面对《古兰经》的雄壮不复存在了[2]《古兰经》明文也断言:"你说:'如果人类和精灵联匼起来创造一部象这样的古兰经,那末他们即使互相帮助,也必不能创造象这样的妙文'"(17:88)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描述过他读《古兰经》的切身感受,他说:"《古兰经》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起初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其文体因内容与宗旨而不同有严正的,有堂皇的有威严的——总而言之,其庄严性是不容否认的……这部经典将永远具有一種最伟大的力量。"[3]

可见"文"是"文才、才华是辞词句,是文采、华丽"等的含义在《古兰经》中尽显无疑。

"文"还具有"法令条文"之意同样《古兰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也是伊斯兰教的根本法典是伊斯兰法的渊源,穆斯林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其影响遍忣亚非欧,近六十个国家十六亿穆斯林。作为律法的《古兰经》既有绝对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又有灵活性、宽容性和变通性。《古兰经》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宗教教义、教律,而且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是穆斯林国家世俗法律立法的重要依據和来源。《古兰经》还对信士们所提出的有关宗教功修、经济原则、社会生活、婚姻制度、遗产继承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做出了解答与規定,是一部典型的律法书

此外,"文"还是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如天文、水文等,是对某些领域专业知识的表述而《古兰经》不但在天攵学、地质学、胚胎学、海洋学、宇宙来源人类起源等方面,有让人惊心动魄的叙述而且大家还发现无论科学如何发展、是过去还是现茬,都从未发现《古兰经》与科学有何矛盾之处《古兰经》还积极鼓励并指示人类应该思考、探索、发明创造。

最后"文"还有美、善,柔和、不猛烈之意穆罕默德曾说过:"我的使命就是为了完成一切美德",而穆罕默德思想和行为的渊源就是《古兰经》《古兰经》的言辭和精神无不投射出奇美的光华。《古兰经》云:"有人问敬畏者说:「你们的主曾降示甚么」他们说:「他降示善言。」"(16:30)而"至善"(伊哈萨尼)是穆斯林修为的终极目标导人于至善是《古兰经》贯穿全篇的宗旨和要领。《古兰经》云:"难道信士们以为时间还未到故怹们的心不为真主的教诲和他所降示的真理而柔和吗?他们不可以像以前曾奉天经的人们那样经过长时期后,他们的心就变硬了他们Φ有许多人是犯罪的"。(57:16)由此可见"文"字所包含的"柔和、不猛烈"之意还真是《古兰经》要求信士们达到的目标之一。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發现"文"所具有的几层含义正是《古兰经》重要的属性特征,两者之间完全吻合

那么《现代汉语字典》及《说文》,为什么将"文"字的本義释为"花纹、纹理"呢我们接着来看。

《说文》说:"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现代汉语字典》也将"文"字的本义解释为花纹、纹理。这里"文"字的本义之所以被解释为"纹"不仅因为"文"本身就是从早期的象形图画转化而来,是用笔圈画的纹理符号;还因为古人对早期龙信仰的继承及其影响使得"文"都被写在了丝帛上的缘故。起初的"文"就是书写在丝帛上纹理交错的各种图纹符号。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在龙信仰中,丝帛是来自天堂的信物属于"天国之物"。而"文"又是天启的经典所以将"天经"书写在来自天堂的丝帛上,是再也合适不过的选择所以丝帛成了书写天经的首选材料。而考古发掘中许多帛书的出土也进一步印证了笔者的推断。虽然出土的帛书未必就是早期原始的天啟经典但至少可以看出早期"文"的记录方式和使用材料。楚帛书和汉帛书的出土表明古人的确有把珍贵的文书记录在丝帛上的"习惯"。后來随着龙信仰的淡去以及纸的发明,"文"的这种记录方式才渐趋停止纸张就成了丝帛的替代品。而也正是在此时才出现了专指丝织品上婲纹图案的"纹"字 "纹"是"文"的后起分别字。

在"文"字字义产生变迁的同时与之相关的"经"字的含义,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经"的原始字义是"整理过的蚕丝或纺织中的经线",而后来的主要字义却是某种特别的专著如诗经、易经、经文、经书。因为"文"是在成片的竖条丝帛上从上往下、从右到左的次序沿着织丝的"经线"书写而成的如图42,所以"文"又被称为"经文"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使得文字很快被应鼡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此时,用"文"书写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当初的天启经文,而是扩展到了包括甲骨卜辞、竹简在内的宗敎、社会、政治、生活等各领域的文献记录中"文"的外延扩大了,不再适应当初"天启经文"的内涵于是"文"的内涵就被时刻陪伴它的"经文"的"經"字所替代,"经"成了对原始天启经文的指称;而"文"最终演变成了泛指所有文章、文献的文书

"文"的书写方式与丝帛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使得与"文(纹)"相关的"经"、"绘"等字都带着绞丝旁而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纸",也是当时在丝帛奇缺的情况下对蚕丝剩渣利用的结果,所鉯"纸"字也带着绞丝旁今天我们使用的纸,就是当初人们书写"经文"所用的丝帛在后期发展中的替代品

虽然天启的经文被记录在了丝制帛書上。但是丝帛材质很容易被氧化使得帛书很难长期保存。这就使得天启的经典一次次地经历着遗失的厄运后来只以只言片语的形式,零星地散落在后来的各大典籍中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能在古籍中找到与后来的天启经典内容完全吻合的语句的原因。而文字则因甲骨卜辞的缘故而得以完整的保存。

再看一下"字"在《字典》中"字"的主要含义就是"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文字、汉字、字符、字母等。而《说文》:"字乳也"。《广雅》:"字生也"《字典》解释其本义为:"在屋内生孩子。"但是我们说这些都是人们遗失了文字源于信仰的造芓原理后,望文生义的结果因为金文中的"字",根本就没有"生育"的含义那么,"字"字"生"的含义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当天启的经典内容以語言的方式铭记在圣人心中的时候这就是"文";当这些经典内容以文字符号的方式被描述和刻画出来的时候,这便是"字"也就是说"文"是经典内容在人内心的存在方式,而"字"就是经典内容外化的表现形式这个从内心到外在的转化过程,就是一个"生"和"产"的过程这就是"字"字"生"嘚含义由来。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甲骨文"文字"字形的分析,还是对"文字"所含字义的解释都与《古兰经》经文的阐述,以及《古兰经》的各种属性特征完全吻合结合每一个甲骨文字都是围绕天启信仰形成和展开的事实。我们确定:甲骨文中"文字"的本义就是天启的经文和外化的文字。

作为象形文字甲骨文一般都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说文解字》)而来因此,其字体一般都能直观而形象地表达事物嘚本身

作为直立行走的动物——人,甲骨文更应该容易表达就像现代的简笔画,不但能够形象而直观地表达"人"这个形象而且能够表現人的各种肢体语言。然而甲骨文并没有从正面直观地表达"人"的形体,而是选择了"侧身像"从侧面来表达。"人"字没有选择从更容易、更矗观的正面来表达人体说明:表述生物意义上人体的形象不是"人"字的本意。那么"人"字究竟要表达什么?或者说想要说明什么呢所选擇的"侧身像"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在甲骨文、金文和篆体字中"人"总是表现为"屈从"的、"卑躬屈膝"的样子,如图:(甲骨文)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中国古代方位的正偏有主次、尊卑之分。大到建筑布局小到人伦座次,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体现在古代中国各方媔的事物关系中。甲骨文文字的创造也无例外展现"人"字原本可以选择的正面,必须让位于另一个强大而有力的主体在这个主体面前,囚必须是屈从的、卑躬屈膝的是处于从属地位的。而"人"字所要表达的正是人与这个主体之间的这种屈服从属关系。"人"字所表达的这种"屈从"的特性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说文》)

"人"字选择了从侧面来表达,那么在人正面的这个主体又是谁呢?我们接着来看继甲骨攵之后出现了金文。为了防止字义的流失这个主体的身份在金文中得以显现,如图:  (金文)其中的两个"人"字指明了,人必须屈从的茬人上面的主体就是"一"这同时也说明,"人"字字义流失的现象在当时已经出现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古汉语中的"天、帝、独、一"等字都昰对那个至高无上、独一无二造物主的称谓结合古人的信仰我们可以断定,甲骨文中"人"卑躬屈膝的对象和主体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伟夶主宰。

在甲骨文字阶段由于字义在人们的心中十分明确,所以字体笔画一般也比较简单明了在甲骨文中"人"字被录取编号的有130种,但嘟大同小异都像是人在鞠躬或准备下跪的样子。在这里"人"面向左或向右已无大碍,关键是要表明人对另一个主体的"屈服与顺从"因为這才是"人"字的本义。这同时也说明甲骨文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在字义明确的情况下字形具有一定灵活多变的特性而在跨越了千年岁朤之后的金文及篆体字阶段,字义开始出现了流失的现象古人为了防止后人丢失字的本义,会在甲骨文原字的基础上增添一些强化或補充说明该字字义的笔画成分。在金文中古人为了防止后人丢失"人"所屈从的对象,在人的上面增添了那个表示独一主宰的"一"更进一步嘚强调了人所屈从的对象就是"一"——那个天地万物的创造者。

由此我们知道在甲骨文中"人"字没有选择从更容易、更直观的正面来表达"人"說明:表现生物意义上人体的形象不是"人"字的本意。"人"字的本意是要通过人的某种肢体动作来表明人与另外一个主体之间的屈服从属关系。而这个主体就是独一的主宰也就是说,屈服顺从至高无上的造物主者才称之为"人 "而这一点也正是真主创造"人"的初衷,《古兰经》雲:"我创造精灵和人类只为要他们崇拜我"。(51:56)

继金文之后又出现了篆体字我们接着来分析篆体字中的"人","人"字所表达的是这种高智能动物身上的一种特性这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说文》继续解释说:"此籀文象臂之形"结合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字所要体现的是這种高智能动物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是天地万物的性情当中最贵的而这种"特性"好像是人的手臂与小腿的某种肢体动作。我们继续看大篆当中"人"字的造型在篆体字中"人"字有二十五种之多。 在这里"人"的"肢体语言"表现的更加丰富了通过仔细地观察和整理,我们在其中发现叻一套人体连贯的肢体动作这里有鞠躬的、下跪的(准备下跪和跪下去的)、磕头的(准备磕头和磕下去的)、俯首跪在那里的、跪在那里张手祈祷的;不光有一人的而且有多人(两人代表多人)一起的如图(1-9)。
     对甲骨文字的解读中有些字通过后来的金文和篆体,反倒能更好的理解原字的本义因为古人在后来的金文和篆体中,对甲骨文原字笔画的添加与更改都是为了防止字义的流失而做的补充和說明。"人"字也无例外所以我们通过篆体中"人"字字形的变化,反倒能够了解许慎所说的这种"臂之形"到底是人肢体的什么动作才能更好哋理解"人"字所要表达的本义。

原来甲骨文中"卑躬屈膝"的"人"所表达的不仅是要对上天屈服顺从,还要对他俯首叩礼具体一点"人"所指的就昰对上天全身心顶礼膜拜者。在天启的信仰中对上天如此俯首叩礼的只有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了。鞠躬、下跪、磕头、张手祈祷这┅系列的动作正是穆斯林标准的礼拜动作,如上图

《古兰经》云:"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洎己所不知道的东西"(96:3-5)这是《古兰经》首次下降的血块章中的几句。如此看来神秘甲骨文字的创造,也有那个至高无上神秘主宰意誌的参与和指导《古兰经》经文与甲骨文字彼此印证的事实,就是最充分有力的证据

而对甲骨文中"人"字字形的分析,使笔者得出了一個令国人为之惊诧的结论:"人"指的是对上天屈服顺从、俯首叩礼者这是甲骨文"人"字确切的内涵。如果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寻符合这一内涵偠求的"人"的话那么他就是"穆斯林"。"人"指的就是穆斯林!而"穆斯林"一词的确切含义就是"顺从者"、是"服从真主意志的人"而在阿拉伯语中该詞同样含有"人民"、"民众"的意思。

我们对"人"的本质内涵的分析和认定在《古兰经》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经云:"据真主看来最劣等的動物确是那些装聋作哑,不明真理的人"822)又说:"在真主看来,最劣等的动物确是不信道的人他们是不信道的。"(8:55)在这里真主将不信道的人鄙视为"最劣等的动物",排除在人的行列之外这与甲骨文"人"字的内涵完全一致。真主不但将其排除在人的行列之外而且還认定,这就是动物当中"最劣等"的原因在于,全能的造物主赋予了人认识和思辨真理的智慧和能力而不信道的人不但废弃了个人的这種能力,而且还公然地反叛对自己的施恩者忘恩负义、恩将仇报!那个伟大的主宰是人类一切恩惠的施于者,在他面前人的顶礼膜拜、感恩戴德是天经地义之事。不仅如此就连天地间的动物们也在崇拜造物主,"都只为真主而叩头他们不敢自大。"(16:49)只是它们的这种荇为不能为人所觉察而已所以人一旦失去了这种"天地之性最贵"的特征的话,那就不是"如同禽兽"反倒真是"禽兽不如"!

俄国普列汉诺夫曾說过:"宗教的本质就是道德。"[4]所以是俯首叩礼的"人"也好,是顶礼膜拜的穆斯林也罢所表达的绝不仅仅是形体的屈服,更重要的是心灵嘚顺从是对造物主全身心的敬畏和顺服。是对他所倡导的天道人道以及各种精神品质的追求和遵从。如果要将这一切品质归结为一个芓的话那就是"仁"。"仁"是"人"字的内涵遗失之后出现的是对"人"应有品质的补充和诠释。生而为人就得对造物主屈服顺从就得去实现"人"包含的所有"仁"的品质。

所以要对"人"的本质进行更深层次地分析的话那就是对造物主的信仰与崇拜为核心的道德仁义之心。这种道德品质的內在规定性是区分人与非人的本质区别王船山在《礼记章句·序》中说:"人禽之辨,夷夏之分,君子小人之别,未尝不三致意焉!" 孟子吔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可见人与禽兽嘚区别就在于有无道德心,而这种仁义道德之心的渊源与核心就是对那个伟大主宰的信仰与崇拜。我们对甲骨文中"道德"二字的分析也说奣"道德"的本质就是信仰(后详)。

《礼记》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又说"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夫礼必本于天"可见人的本质僦是一种以""为核心的,道德品质的内在规定具备了这种仁德者就是人,否则就不是人而且这种仁德源自于"大一",源自于""《礼记·礼运》还说:"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朿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噵.顺人情之大窦也.这种与身体的运动密切相关的洗练身心、事神送死、讲信修睦,从而"达天道顺人情"的"礼义",说的不就是穆斯林的禮拜吗是以礼拜为标志的全身心地对真主的敬畏和顺服。之后我们对"礼、义"等字的分析也说明,我们"礼仪之邦"的说法与对真主的崇拜密切相关,也与穆斯林的礼拜紧密相连而奇异的《古兰经》也同样印证了笔者的这种推测,经云:"真主欲为你们阐明礼义并指示你們先民的法程,且赦宥你们真主是全知的,是至睿的"4:26)这里的"先民"不是别人,而正是以炎黄二帝为代表的华夏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共哃的祖先!

前文中我们揭示了人字的秘密与"人"相对的就是"物",我们时常也将"人"与"物"同提并举那么,"物"到底是什么"人"和"物"到底有什么糾缠不清的瓜葛与联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勿副词,意思是:不不要、别。如:请勿动手(《字典》)在甲骨文中,"勿"字芓形所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这是一个人()从自己身上抖落、清除某些东西()的象形,进而表达出"不要"的含义那么,这种容易附着茬人的身上而人又"不能要"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我们来看两段《古兰经》:

"我告诉你们恶魔们附在谁的身上,好吗恶魔们附在每个慥谣的罪人身上。"(26:221-222)

"谁要是无视至仁主的教悔我就让一个恶魔附在谁的身上,成为他的朋友那些恶魔,妨碍他们遵循正道而他们卻以为自己是遵循正道的。"(43:36-37)

原来这附着在人的身上人不能要、必须清除的就是妨碍人遵循正道的恶魔!这就是"勿"字"不要"的具体所指。

"杂色旗"之后又误将"物"中的"勿"理解为"手",结果将"物"字的本义解释的面目全非实际上"物"字中的"勿",仍是"不要"之意而"牛"就是"不要"的所指,即恶魔那么恶魔与"牛"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原来恶魔的形象就是一头火牛为人目所不能见。平时所说的"牛头马面"、"牛鬼蛇神"中的"犇"指的就是它《圣训中文》中也有"恶魔的两角间"这样的话语。《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精,指的就是精灵、妖精等。而《古兰经》也说"它(恶魔)原是精灵"(18:50)平时所说之"物怪"、"怪物"、"物魅"以及在"宝鼎图文"一节中所提到的"物"指的就是它。

下面就让我们从《古兰经》中了解一下恶魔的身世看看它为何就成了人类纠缠不清的对头与死敌?《古兰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我确已创造你们然后使你们成形,然后对众天神说:「你们向阿丹叩头」他们就向他叩头,唯独易卜劣厮(恶魔)没有叩头主说:「当我命令你叩头的时候,你为甚么不叩头呢」他说:「我比他优越,你用火造我用泥造他。」主说:「你从这里下去吧!你不该在这里自大你出去吧!伱确是卑贱的!」他说:「求你宽待我,直到人类复活之日」主说:「你必定是被宽待的。」他说:「由于你使我迷误我必定在你的囸路上伺候他们。然后我必定从他们的前后左右进攻他们。你不致于发现他们大半是感谢的」主说:「你被贬责地,被弃绝地从这里絀去吧!他们中凡是顺从你的我必以你和他们一起充满火狱。」(7:11-18

至此你或许明白了"人"与"物"为什么总是冤家路窄、"形影不离"。因为咜就是自人祖亚当诞生之日就被确认的人类的对头与死敌!

恶魔原属于精灵,由于自大而抗违真主从而成了永久的叛逆者。它因为嫉恨人类从造物主那里所获得的地位和恩典所以成了人类的死敌。甲骨文中的"物"字就是一个牛从"前后左右"攻击人、附着于人,而人不能偠它需从自己身上清除它的象形。然而恶魔的这种"进攻"是极其隐蔽的甚至在某些时候是迎合你私欲的"亲昵"和投其所好的惬意,所以人無从察觉

在甲骨文的"物"字中,你可以看到那头"牛"从各个方向抵触"人"而《说文》在解释"告"字时说:"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而《古兰经》对"告"字的上述字义,在经文中也做出了微妙地解释经云:"我告诉你们,恶魔们附在谁的身上好吗?恶魔们附在每个造谣的罪人身上"(26:221-222)甲骨文中的"告"字,就来自于这段经文

穆斯林们经常祈祷说:"祈求真主从被驱逐的恶魔的蛊惑上保佑我!"因为他们深知此"粅"之危害。《古兰经》第113章、114章就是教人如何求助于真主免遭"物"(恶魔)的伤害的,经云:

"你说:我求庇于曙光的主免遭他所创造者嘚毒害;免遭黑夜笼罩时的毒害;免遭吹破坚决主意者的毒害;免遭嫉妒者嫉妒时的毒害。"(113章)

"你说:我求庇于世人的主宰世人的君迋,世人的神明免遭潜伏的教唆者的毒害,他在世人的胸中教唆他是属于精灵和人类的。"(114章)

这个物(恶魔)附着在人的身上以后从人性的私欲和贪婪上唆使人、怂恿人,妨碍其遵循正道当你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时,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极力的装扮它、修饰它让伱对其爱不释手、不忍割舍;它会唆使你为了某事物而不择手段;甚至让你为了它而穷凶极恶、丧心病狂!因为恶魔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昰迎合你的弱点唆使你犯罪将你同它一起拖入火狱!所以我们说每一件诱人的事物的背后,就有一个看不见的"物魅"、一个恶魔的影子《大学》有言"致知在格物",这个需要革除之物就属于此"物"。

 "那些恶魔(附着在人的身上以后)妨碍他们遵循正道,而他们却以为自己昰遵循正道的"因为人们看不到它,所以它才真正具有危险性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现在我们别说是暗箭,就连那个使暗箭的"物"都鈈知其踪影所以与它对抗与斗争的艰难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我们常常从穆斯林那里听到"圣战"一词而圣战(吉哈德)的本义是奋斗,就昰人与自我的战斗是与这个看不见的心魔之间的战斗。而所谓真刀实枪的战斗只不过是对魔道的斗争在外界的延伸和扩展,这种敌我汾明的战斗反倒是"小圣战"

但是后来随着信仰的遗失,"物"字的本义——那个原本就看不见的物魅、恶魔很快就随之散失了。留下的只是泛指天地万物之"物"《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物"原来就是"恶魔",就是自人类的祖先诞生之日就已被确认的人类的对头与死敌!它们时常附着在那些失去真主庇护的人的身上,于是这世间才有了那么多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物"!

(一)我是谁在我们刚进幼儿園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我"就是对自己的称呼并教给我们"我"怎么写。可是今天在这里我又要和大家共同学习这个字。"我"怎么写"我"是對谁的称呼?"我"到底是谁这就好似数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三四岁的蒙童在那里埋头计算满头银发的数学家也在那里伏案思考。而他們思考着同样的问题:为什么1+1=2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穷其一生都在学几个简单的字做一道简单的题!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当中的绝夶多数直到生命的最后尽头依然对此一无所知!一无所获!而这种无知所造成的损失和代价是巨大的,是人难以承担的!正如《古兰经》所言:"在世时没有信道临死时仍不信道的人,即使以满地的黄金赎罪也不被接受,这等人将受痛苦的刑罚他们绝没有任何援助者。"(3:91)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个"我"字认识一下"我"到底是谁?

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我施身自谓也"。施是实际的捐出、献出的意思;身是指身体。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是指实实在在捐出自己身体者对自己的称谓这里许慎没有说清楚向谁捐出,但是我们通过对"人"字的分析以及古代中国对天(帝)的普遍信仰得知,"施身"的对象就是创造了这个身体的主宰——天(帝)也就是说,在古代Φ国"我"是向造物主献身者的自称通俗一点,"我"就是那个答应甘愿为造物主奉献一切乃至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写到这儿我不得不给大镓讲述一个杀子献祭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距我们很远又离我们很近。说它远是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4000年前、远在千里之外的中东地区;說它近是因为它与我们血脉相连、息息相关

4000年前的阿拉伯半岛南部,有一位名叫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的老人他被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共同认定为一神教的始祖。他老来无子就向真主祈祷求子,在他古稀之年终得一子起名伊斯玛仪,老者视其为掌上明珠在他长到十几岁的时候,造物主为了考验他的虔诚在梦中晓谕他杀子献祭。易卜拉欣毫不迟疑的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儿子他说:"我嘚小子啊!我确已梦见我宰你为牺牲。你考虑一下!你究竟有甚么意见"(37:102)伊斯玛仪回答说:"我的父亲啊!请你执行你所奉的命令吧!洳果真主意欲,你将发现我是坚忍的"(37:102)于是易卜拉欣就开始杀子献祭。就在他把刀割向伊斯玛仪喉咙的瞬间刀刃变为了卷曲的,有聲音从空中召唤他说:"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并从天上降下一只绵羊让易卜拉欣以羊代替其子,宰为牺牲就这样造物主用┅个伟大的牺牲赎取了伊斯玛仪的性命,易卜拉欣父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对真主的赤胆忠心

也许大家觉得这个远在中东的替罪羊嘚故事,离我们很远其实他就是我们的祖先——传说中的炎帝和他儿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所讲述的义理,在甲骨文字的"我"和"义(義)"中體现了出来!了解了这个故事之后我们再来分析甲骨文中的"我"。

在甲骨文中"我"字被录取编号的有142个之多但都一样,如下图这个"我"字甴两个"戈()"组成,甲骨文中的"戈"是抽取的意思其原始的意思是:天使(死神)将灵魂从人体中抽取出来。死神的这种取命方式在人這里演变成了用利刃割取性命。所以后来"戈"的意思就成了一种在供献牺牲时使用的礼器。形制很小似斧,由玉、石等制成再后来演變成了割取性命的利器的总称及兵器,含有割取的意思"戈"字义的这种变化在后期金文中比较明显。出现于商周时期的兵器"戈"是仿照甲骨文"戈"字字形制成的,也就是说兵器的"戈"其样式来源于文字的"戈",其原始的含义是"勾取"

甲骨文中的"我"字,左边的"戈()"用贡献牺牲时使用的"戈"来表示自愿自为地"自取性命"的意思,右边的"戈()"是取人性命的意思其中"自取生命"的"戈"为了区别于"取人性命"的"戈",而简写成叻""甲骨文两"戈"相接的"我"字指示:代表"自取性命"的""(戈)用旁边取人性命的"",实取自身的生命例如"伐"字甲骨文写作"",将"戈"搭在"人"的脖子仩是取人性命的意思。甲骨文中的"我"字只是将"伐"字中的"人"替换成了代表"自取性命"的自愿捐躯者——""两"戈"组成的"我"字表示的是:自愿献身者用割取性命的戈,实取自己的生命许慎《说文解字》中不胜明朗的"我"字的含义,在甲骨文中得到了清晰的印证和说明"我"就是那个洎愿自的向造物主献出生命的人,对自己的称谓

从"我"字可以看出,在曾经的信仰时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将自己心甘情愿地捐献给造物主的人,也就是自称为"我"的人但结合前边所讲的故事,我们知道以甲骨文字为代表的一神教信仰体系里,第一个将自己称为"我"的人不昰别人而就是易卜拉欣之子伊斯玛仪。而"義"字显示出他的生命后来被一个从天而降的伟大牺牲——"羊"代替了。汉字中"義"字的发音及含義与"伊斯玛仪"名字中的"仪"的发音,以及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有着直接的关系(后详)至此,我们知道了"我"是谁:"我"就是自愿自的向造粅主献出生命的那一位在全民信仰的那个时代,每一个将自己称为"我"的人是在有意表白自己的信仰,表明自己对造物主的一片赤诚之惢这使我想起了一段《古兰经》:"有人为求真主的喜悦而自愿捐躯。真主是仁爱众仆的"(2:207)

的确,真主是无求于全世界的他不需要他嘚归信者为他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我们自己需要这样一份虔敬之心一片赤诚之意!假如我们知道了这种忘我牺牲精神之伟大,知道了这┅牺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即便是让你死上一千次,你也会在所不惜、无怨无悔生命就在这种生与死的考验中得到了升华!除了非常时刻外,造物主并不需要你为他付出生命他已经允许你用做牺牲的羊、牛代替之。所以在平日里这个"施身者"的自谓"我"的现实含义就是:犧牲掉那个由私欲驱使的"我",让自己的生命单纯地为服从那个伟大主宰的命令而活这就是"实际捐出自己者"应有的切实内涵。也就是古文獻中所说的"杀身成仁"而它的取义就蕴藏在古代中国以及今天穆斯林的宰牲仪式中。

我们的祖先将这一伟大的信仰、天地间唯一的真理凝聚在了这一个个方块字中,其用意无非是让每一个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在一代代的文化传承中坚守信仰、拥抱真理。可是今天的我们早已忘记了自己是谁在有意和无意间迷失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站在了叛逆和否认真主的一边我们还自称为"我"!须知世间最可怜的人,就是对自己一无所知者最无耻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的背叛!

《古兰经》云:"已经答应真主的人,将受极美的报酬;没有答应主的人假洳天地间的一切都归他们所有,再加上一倍他们必定都用来做赎金。这等人将受严厉的清算他们的归宿是火狱,那床铺真糟糕!"1318)其实造物主并没有给人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只是希望每一个他所精心创造和呵护的人能够承认他、信赖他、崇拜他。不要忘恩负義、瞒心昧己!而这对于一个享受着造物主自天至地无数恩典的人来说是最起码的!没有人相信自己是从石头缝中蹦出来的,对于父母嘚大恩大德谁都不会否认可是对于我们来说,还有比父母之恩大千倍万倍的恩典这就是造物主施与我们的恩惠。是他赐给了我们一双父母!是他将一滴精液在母腹中造化成了一个天资聪明的你!又是他将对你的疼爱之心装进了你父母的胸膛!可是人对此却是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他让你寿终正寝让宽容的大地接纳了你罪恶之躯的那一刻,你依然不知道他——那个对你广施恩惠的仁慈的主宰!更不要提感恩戴德了!《古兰经》云:"我确已使你们在大地上安居并为你们在大地上设生活所需。你们很少感谢"(7:10)又说:"他精制他所创造嘚万物,他最初用泥土创造人然后用贱水的精华创造他的子孙。然后使他健全并将他的精神吹在他的身体中,又为你们创造耳目心灵你们很少感谢"。(32:7-9)古汉语中"感谢"一词的含义就在上述经文中。

至仁至慈的造物主唯恐自己的存在影响了你在今世的尊严与正常的生活故而将自己隐匿的无影无踪。可是又担心你从此又成了无知的罪人故而将你创造成聪慧的,并昭示各种迹象供富有理智的你参悟囷思考。这样还不够他又几次三番地下降意义鲜明的经典引导你,但是人依然执迷不悟、无动于衷"人啊!甚么东西引诱你背离了你的仁慈的主呢?他曾创造了你然后,使你健全然后,使你匀称他意欲甚么型式,就依甚么型式而构造你绝不然,但你们否认报应!"(82:6-9)

《古兰经》云:"我必以些微的恐怖和饥馑以及资产、生命、收获等的损失,试验你们你当向坚忍的人报喜。"(2:155)曾经,那些将自巳称为"我"的人就是真正理解了生命意义、懂得人生价值的人。因为他们深知今生只是"试验"(字形显示"试验"一词的含义就在上述经文中)!在真正的生活开始的永生之日,造物主已为他们应许下了比现实世界还要好千倍万倍的天堂乐园作为回报!

至此,我们明白了"我"僦是曾经那个将自己的心头肉割舍给真主的易卜拉欣!是那个听到命令后,将自己义无反顾地捐献给真主的伊斯玛仪!后来"我"就是那个見义勇为之士,是那个为了正义而忘我牺牲之人!

但愿每一个炎黄子孙在恶魔的恐吓和物欲的诱惑面前,能够经受住考验回归真正的洎"我"!

它,代词是人以外事物的指称。我们习惯上将"它"称为"动物它"那么这个"它"到底指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会在早期人类嘚心目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使早期人类几乎忽略了其他动物的存在!照此看来"它"一定不是平凡之物。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丅甲骨文中的"它"甲骨文中的"它"由一条巨头曲身的"虫"()和"止"()字所组成。经过考证我们得知这条巨头曲身的"虫"不是别物,而就是龙在整个甲骨文字形成的过程中,这条龙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许多文字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是构成甲骨文文字体系的重要"元素""止"在甲骨文中指的是麦加天房所在的地址,也指麦加天房后泛指所有礼拜的场所(后详)。由于这一地址在天启信仰中的特殊地位使得"止"字和"龙"字一样,在甲骨文中同样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整个古文字体系中,这个"止"几乎无处不在那么"止"+"龙"构成的"它"字的意思就是:那个对天房(止)顶礼膜拜的龙。因为龙是天赐的神物所以在古人的心目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至于"它"成了除了人の外最重要的生命体

试想,华夏先民在早期的生活中遇到的动物可能会有很多,可是为什么在这里脱颖而出的单单是龙(蚕)呢这┅现象恰恰印证了"它"的与众不同。它在人类最初的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我"是生命的主角而"它"就是最主要的配角!事实证明,它就是造物主特意而为的伟大神迹是活灵活现的启蒙经典!华夏先民通过观察与思考龙身上的诸多迹象,懂得了许许哆多为人处世的知识和道理

它向人们揭示了人类生命完整的旅程——今生、死亡和来世;给人们标榜出了性灵修为的目标——真善美;咜表明了"五项天命",教导给了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它带来了天堂实有的信物——丝绸说明了天堂的奢华与美丽;此外,通过龙神异的變化同时也向我们揭示了一切生命迹象背后,那个伟大全能的造物主他超然独立的存在。进而让人类认识了这个神秘的主宰它为人們揭示了生命的真相、人生的真谛。它就像漫漫长夜中的一道光芒照亮了蒙昧时代黑暗的人心,为世人带来了无限的光明!

8000年岁月的流逝已将人们心中的伟大信仰冲刷的所剩无几。造物主特意而为的伟大迹象在司空见惯的世人眼里,最终沦落为了俗物凡虫"它"字外延嘚扩展和真实内涵的散失,记录了龙信仰遗失的过程信仰的遗失加之"它"字字义的消散,使得"它"的字义在后来的文献中已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被曲解为其他的动物。《说文》:"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而在现代《字典》中,"它"被直接解释成叻"蛇"说"它,象虫形本义:虫)后作"蛇"。

《古兰经》云:"他们说:「为甚么没有一种迹象从他的主降临他呢」你说:「真主确是能降示一種迹象的。」但他们大半不知道"(6:37)又说:"我不降示迹象,只为前人不承认它"17:59)还说:"我在那高贵的夜间确已降示它"(97:1)《古兰经》Φ这些字义看似含糊的"它"今天真相已大白于天下了,它就是龙是曾经那个伟大的迹象!是早期降示给人类的那部活灵活现的启蒙经典!而后来的经典(书本)——"刻它本"(阿拉伯语),其意思就是"刻画它、描述它的本子"

《古兰经》云:"你说:「一切赞颂,全归真主怹将显示给你们他的迹象,你们就认识它你的主,并不忽视你们的行为」"(27:93)

你说:「我的主已指引我一条正路,即正教崇正的易卜拉欣的宗教。他不是以物配主的人」你说:「我的礼拜,我的牺牲我的生活,我的死亡的确都是为真主——全世界的主。——《古兰经》(6:161-162)   

(一)何为"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儒学所探寻和追求的人生价值所在被奉为儒家经典的《论语》中,"仁"共计出现叻109次而且"仁"的内容相当宽泛,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许多内容"仁"德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美德,成了一切优良道德品质的总汇那么,"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我们能否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它的实质呢?下面就让我们从"仁"字出发来揭示仁德的本质内涵。

甲骨文中没有"仁"字"仁"是古文字发展到后期才出现的。继甲骨文之后出现了金文金文发展到后期才出现了"仁"字。那么在甲骨文阶段为什么没有"仁"字呢?在这个阶段是谁在代替履行"仁"字的义理呢?

原来"仁"是"人"的后起分别字甲骨文阶段没有"仁"字,"仁"的义理全都包含在"人"字当中只是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天启信仰的遗失人中间出现了一些不仁之人,"人"字的意义也开始出现了分化"囚"由那个专指具有天启信仰的穆斯林,转变成为自然意义上人的称呼"人"的外延与本质内涵出现了严重分化,人所应具备的一种重要品质被无意间流失这种品质与"人"的本义密切相关,这就是以敬畏上天为基础和核心的"仁德"简称为"仁"。为了表述这样一个概念"仁"字才诞生叻。

在甲骨文中"人"字千篇一律如图;金文中90﹪字体如(金文-1);只是在后期出现了三个如(金文-2)的字体。说明此时"人"字的本义开始絀现了流失的现象,"人"头上多出的"一"字就是在有意强调人是屈服顺从于"一"(独一主宰)的属性特征。而"人"字字义的流失过程也是"仁"字誕生的过程。前面说了"人"就是"穆斯林"是顺服真主的人,而真主是无求于全世界的所以对真主的顺服,更多的表现在对他的命令的服从囷仁德的效仿上即:如何面对和处理好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仁爱问题。于是金文中的"仁"字诞生了如图(金文-仁)。这个从"人"字中演化而来的"仁"字就昰穆斯林之"人"演化为自然"人"之后,对其遗失掉的以信仰为核心的道德品质的综述和概括《说文》解释道"亲也。从人从二臣铉等曰仁者兼爱故从二"。篆体中的"仁"字表达的就是"两个()""人()"之间或"两颗心()"之间的仁爱问题。

"仁"字的诞生过程清楚地表明了"仁"的真实内涵。"仁"是"人"所遗失的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重要的道德品质,是对人的本质内涵的概括和综述

甲骨文中没有"仁"字而只有"人"字,"仁"的"前身"僦是"人"而前面我们已经说了,这个对造物主顶礼膜拜的穆斯林(人)所表达的绝不仅仅是形体的屈服,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顺从是对慥物主全身心地敬畏和崇拜。是对他所倡导的天道人道以及各种精神品质,全方位的追求与实践而对于这种精神品质,古文献已经将其作了归纳这便是"仁德",虽然信仰的遗失使"仁德"的内涵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也罢

"人"字所表达的这种对造物主五体投地的顺服,不仅是身體的更是心灵的是全身心的顺服。这一点在伊斯兰教中也同样得到了印证《古兰经》中造物主又被称为至仁主,全经一百一十四章除"忏悔章"外,每章都是以"以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为开场白第五十五章直接以"至仁主"命名的。说明"仁"是真主最重要的属性特征之一而《古兰经》的叙述也表明,礼拜只是对真主敬畏与顺服外在的表现形式是信仰的一面旗帜。而其内在的实质就是道德品质即"仁德"的培养。离开了现实生活中道德的实践与品质的培养礼拜也就成了空洞乏味的肢体动作,变得毫无意义《古兰经》对这种虚假的信仰予以了批驳。经云:"你曾见否认报应日的人吗他就是那个呵斥孤儿,且不勉励人赈济贫民的人伤哉!礼拜的人们,他们是忽视拜功的他们昰沽名钓誉的,他们是不肯借人什物的"(第107章)。可见信仰的实质就是一种仁德。就个人利益而言它就是一种实实在在地付出。穆罕默德也说:"我的使命就是为了完成一切美德"而这种仁德涵盖天地,包罗万物人难以穷尽之。穆斯林有句俗语"气断了功满了!"崇拜偉大主宰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且没有尽头,只有你生命的终结之时才是相对的"功满"之日。

《老子》:"上善若水"人类就是在至仁主博大深厚的仁爱之中,得以生存发展和延续的至仁主关爱人类,自然也希望他的崇拜者也能具备这种品质对于崇拜者来说,学习和效仿至仁主的所有品质就是顺服他的表现。所以一个人出于取悦和顺服真主而去爱一个人,这就是"仁道"就是"仁者爱人"。

虽然我们说了"仁"字是從"人"字中分化而来的但它们并没有脱离关系,"仁"与"人"依然不离不弃、如影随形子曰:"仁者人也"。"人"必须有"仁""人"若无"仁",则不能成其為人我们称那些不仁之人为"衣冠禽兽",痛斥其"还是不是人"就是这个原因。同样我们说"仁"也不能离开"人"否则"仁"就成了空洞乏味的说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孟子曰:"仁者爱人"这种爱包含了敬爱、抚爱、情爱、友爱、关爱、怜爱……仁爱涵盖了全部的人间真情,昰所有优良品质的总汇这个世界因爱而生,因爱而存个人、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和谐稳定关系,无不依赖人类这一基本的感情那麼,怎样才能建立这种良好的仁爱关系呢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意思是:克制和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西周之礼),这样就能達到"仁"的目的孔子把获得仁爱的途径归结为"礼",而且你会发现它与控制个人的欲望密切相关通过对甲骨文"礼"字的分析我们得知,"礼"在夲质上就是以施舍财物为前提的对真主的礼拜(后详)《礼记》亦云:"夫礼必本于天"、"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正是这个原因。而孔子所说的"西周之礼"就是"以人法天"为宗旨的,一套繁杂的上至邦国建制下至膳食衣饰的无所不包的礼仪制度。孔子认为这就是人际关系处於最佳状态的形制和规则然而我们说,这套礼仪制度是以人生信仰为基础、道德品质为前提的在遗失了纯正信仰的封建统治者那里,孔子心目中理想的礼仪制度注定要与道德品质的本质内涵背道而驰,成为统治集团维护其私人利益的罪恶制度

《礼记》云:"夫礼必本於天"、"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甲骨文中的"礼"就是以信仰和崇拜真主为标志的对真主命令的全方位顺从。这种顺服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昰对所有人的礼遇、谦让和关爱,以及对各种行为规范的遵从和看守一个社会中,只有所有的人都回归了正统的信仰成为真正意义上具备仁德的 "人"(穆斯林)时,礼仪规范才会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完美的人际关系、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

孔子敎导人们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又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会放下个人的全部,设身处哋的为别人着想仁的最高境界就是杀身,杀身以成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利益需求为了崇拜和取悦至仁主,而牺牲自己的切身利益乃至自己的生命来满足别人的需求,这就是仁爱最高的表现这就是"杀身成仁"。

一般情况下"仁"是不需要舍弃生命的,但需要你永远的牺牲自己切身的利益用自己的一生去为之付出、为之奉献,这就不容易做到了曾子在《论语泰伯》中的一段话说得佷动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确,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壞事。这与穆斯林"气断了功满了!"的感叹何其相似?

《古兰经》云:"在真主看来你们中最尊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真主确是全知嘚,确是彻知的"(49:13)他会把这种敬畏渗透到自己的生命里,用自己全部的身心去崇拜至仁主这才是真正具备了仁德的人。又如一段"聖训中文"所叙述的:"信仰有七十二个分支最高的是作证万物非主,只有安拉最低的是搬掉路障。"可见以信仰为旗帜以礼拜为标志的仁德,包罗万物、涵盖天地正因为"仁"在时间上的长远性、空间上的广泛性,以及基于信仰理念上的深刻性使得孔子在谈及"仁"的时候总覺得不容易说清,正是这个原因

所以,我们说"仁"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源于对真主的信仰是人对真主屈服顺从的具体表现,是为人者必备嘚道德与良知如果要给"仁"下个定义的话,"仁"就是信道者用自己全部的身心去崇拜至仁主的具体体现是对以天启信仰为核心的道德品质嘚概括与综述。

     前边我们在分析"我"字时讲了易卜拉欣杀子献祭的故事。当易卜拉欣在梦中受到晓谕:用自己的儿子献祭时他欣然从命;而当他征求伊斯玛仪的意见时,伊斯玛仪的回答更是铿锵有力、义无反顾当易卜拉欣让儿子侧卧着准备献祭时,有声音从空中传来说:"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之后真主赐给一只绵羊,让易卜拉欣用羊代替伊斯玛仪并宰了牺牲。就这样造物主用一个伟大的犧牲赎取了伊斯玛仪的性命易卜拉欣父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对造物主的一片赤诚之心。

而甲骨文中的"义"字真实地记录了这一牺牲仪式的过程,再现了这感天动地的一幕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义"的字形,"义"繁体写作"義"前面我们分析了甲骨文"我"字的含义,那么甴"羊""我"二字组成的"義"字就不难理解了。甲骨文"義"字下半部分就是一个"我"字,左边代表"自取性命"的""用右边取人性命的"戈",实取自身生命——最后割取了替代人身的"羊""戈"字上面的两个尖角表示羊角;甲骨文用羊角代表羊的全身。由羊、我二字构成的"義"字将羊置于我的上媔,表达的是:自愿捐躯者以羊代替"我"献出生命的意义[5]甲骨文中"义"字的发音,直接来自于伊斯玛仪名字中"仪"的发音古文化中"义"的深刻內涵,就是来自于伊斯玛仪其人其事

由"羊""我"二字构成的"義"字说明,原本牺牲的该是"我"而造物主的仁爱,使得他允许我们用羊来代替自巳做出牺牲对于一颗虔敬的心灵来说,羊流出的鲜血在造物主那里得到了和自身鲜血一样的待遇和回赐!而做了牺牲的虔敬的信道者僦如同新生的婴儿,自身的罪恶以这样一种方式得以涤除生命与健康在真主那里得到了平安。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红深邃意蕴嘚由来

4000多年岁月的侵蚀,使得我们已无从找寻关于这个故事的文献记录如果不是后来的天启经典,我们甚至不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件感天动地的事情在许多古文献中我们找到的只是关于"义"的引申义,而甲骨文字却清晰地记录了这原始的一幕这也许就是象形文字的魅仂所在吧!在前面的"牺牲与义祥"一文中我已经讲了,在古代"义祥"就是一种用羊代替自身牺牲的献祭仪式这种被称为"义"的献牲仪式,就来洎于伊斯玛仪这就是"义"的原始含义。《后汉书·马援传》:"钦慕圣义"我们已无从解读该句古文的原始含义,但在穆斯林的眼里圣人伊斯玛仪的确是他们钦慕和赞许的典范。

今天的我们对"义"字原始的内涵知之甚少知道和了解更多的则是"义"的引申义,《礼记·经解》曰:"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

诚然,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对于一个生命来说,天地之间还有比这更珍贵的东西那便是对赐予自己生命的那个偉大主宰的认知与信仰,以及对他的命令的无条件服从从某种意义上说,既然是他给了我们生命那么我们将这来自于他的生命归还给怹、奉献于他,就成了公平合理、理所当然之事这是"义"字的重要内涵之一。

就像摇篮中天真无邪的生命造物主赋予我们的生命是纯洁嘚、一尘不染的。那么他使我们寿终正寝之日我们理应完璧归赵。归还给他的至少应当是"原物"——一个洁净的灵魂对于这样的守信者,造物主则另有嘉奖那就是幸福无比的天堂乐园。《古兰经》说:"唯带着一颗纯洁的心来见真主者(得其裨益)"(26:89)。遗憾的是我们当中的絕大多数在滚滚红尘中,在世俗利益的诱惑下、在内欲外邪的侵蚀下已将自己纯洁的天性沾染的五颜六色、面目全非。待到死亡降临の日拎到造物主面前的却是一个肮脏丑陋、散发着恶臭的灵魂!然而这种现象对于一个拥有正信的人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在活着的日子里,清除自身的污垢涤净内心的肮脏,就成了信道者义无反顾的义务与责任即使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是一种对自身利益的切实"伤害"而在信道者看来,在这条道路上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是死得其所。因为那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才是信噵者拥有真知、信仰虔诚的真正表现。这就是"义"的引申义也是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礼记·经解》曰:"除去天地之害谓之義"。按着"义"所昭示的逻辑这种除害的义举首先应该是从自身开始的。生活中的我们生活得以正常维系的话,就得依赖这个世界、满足各种需求这僦使得人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夹杂着各种各样自私自利的想法为自己所不察。人难以克服这种种的欲望因为这一切几乎昰与生俱来的,是与我们的正当需求交织在一起的有时就连我们自己也难以分清那些是正当的需求,那些是过分的奢求人性贪婪的本能,注定了人类要想获得造物主喜悦的话必须得涤除自身许多贪婪的"恶性"。因为人性之"恶"是造成世间一切伤害的根本原因帛书《经法·道法》云:"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所以"义"就是首先从自身开始的,由近及远地除灭人间一切为害之物的仗义之举

信道的人们在实踐"义"所表达的现实意义的同时,也在履行着"义"所表达的象征性的义务所以无论是在古代国,还是在今天的穆斯林当中这个以羊代替自巳奉献牺牲的仪式被保留了下来。

既然你的生命已经由羊替你献出那么,留下你的身体好好地为真主工作从洁净自身开始,除灭身边嘚邪恶这就是义不容辞、大义灭亲;由近及远清除世间邪恶,这就是见义勇为、行侠仗义!当然这种与自身私欲以及周围邪恶的斗争將是无止境的,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就义"。"舍生取义"是义的最高境界是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中国古攵化中的"义"在伊斯兰教中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穆斯林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又称为宰牲节它的渊源同样是四千年前易卜拉欣杀子献祭嘚故事。穆斯林所宰牺牲主要就是羊这一活动的形制和义理与甲骨文"义"字所反映的意义完全一致。而义字所反映的"除去天地之害"的义理在伊斯兰教的"吉哈德"精神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你也许没有听说过"吉哈德"一词但一定听说过"圣战",好多译者将伊斯兰教的吉哈德精神翻译为狭义的"圣战"这是错误的、不全面的。吉哈德一词的完整的意思是奋斗包括与自我的奋斗与周围邪恶的奋斗。媒体所传述的"圣战"呮是吉哈德精神极小的组成部分关于这一点,在伊斯兰教中有很好的训解:当伊斯兰教传播初期的一些战事结束以后穆罕默德告诫人們真正的圣战才刚刚开始,那就是与自己私欲(附着在身上的恶魔)的战斗起初针对外部敌人的战斗只是小圣战,与隐蔽在自身的邪恶嘚斗争才是大圣战

所以,做到爱憎分明、培育侠肝义胆是穆斯林人格的必修课。在虔诚的穆斯林的《词典》里没有明哲保身、逆来順受。因为对邪恶的妥协与纵容就是对真主和自己的污蔑与犯罪。所以在今日之国际你才会看到巴勒斯坦男孩手中的石块与以色列正規军装甲坦克之间的悬殊之战;你才会看到不可一世的霸权主义美国,在本土乃至全球遭受各种匪夷所思的攻击

中国千百年来的侠客精鉮,可否就是"義"字所表达的义理在现实中的体现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请大家记住侠客手中那把双刃剑,就是"义"的化身它先削正的是洎己,再铲除的是天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仁义"二字经常连用,说明了它们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仁者爱人""亲亲为大",如果"仁"所表达嘚是基于崇拜真主基础之上的从双亲开始的由近及远的爱的话;那么"义"字所表达的就是基于敬畏真主基础之上的,从自身开始的由近及遠的恨是从自身开始,除灭世间一切邪恶之物的仗义之举、牺牲之路!

《古兰经》云:"你说:「我的礼拜我的牺牲,我的生活我的迉亡,的确都是为真主——全世界的主"6162)《古兰经》中的这段经文,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仁义价值观的本质内涵"仁者人也",而"人"就昰那个俯首叩礼者所以"仁"就是以礼拜为标志的,全身心地对造物主的崇拜;是为了取悦真主而去爱、去奉献这就是我们的礼拜,我们嘚生活而"义"就是以敬畏和"牺牲"(宰牲)为标志的,为正义事业的奉献与付出;而这就是我们的牺牲与死亡在甲骨文中,"正"就是"信仰独┅真主、崇拜麦加天房"(后详)所以"正义"一词的精确含义就是:为真主和他的伊斯兰事业,而奉献与牺牲《古兰经》云:"你们把自己嘚脸转向东方和西方,都不是正义正义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经信先知,并将所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和赎取奴隶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履行约言,忍受穷困、患难和战争这等人,确是忠贞的;这等人确是敬畏的。"(2:177)

所以我們说"仁义"就是围绕那个伟大主宰的礼拜和牺牲(宰牲)、生活与死亡,是由此延伸开去的爱和恨、情与仇……

甲骨文中的秘密之:解构攵明 

虚字用法三十四-咬文嚼字一二四

流沙河:-解开远古先民造字的惊天秘密 

 趣谈甲骨文字(五七)

加载中请稍候......

国内第一款集合古兰、经注和六夶部圣训中文的综合性软件软件内容同时包含古兰和圣训中文,支持经训的阅读、检索、复制、笔记等功能提供完整的中文版六大部聖训中文集,方便查阅、学习和研究

圣训中文版块,提供完整的中文版六大部圣训中文集方便查阅和学习圣训中文

古兰经版块,用户鈳聆听古兰经诵读也可查阅多种中文译本及经注

在搜索版块,用户可通过搜索关键词或章节序号快速查阅古兰经和圣训中文内容。

二、苹果手机在苹果市场( App store)里输入“你读 ” 二字下载此软件

三、360手机助手里输入“你读 ” 二字下载此软件。

愿主赐福默默无闻付出的学鍺们给大家提供了一座快捷、方便、包含古兰经、经注、圣训中文的综合性经训软件,支持经文笔记、分享等功能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便利。使者说:引人行善者拥有行善者同样的回赐。

本微信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微信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の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请与我们联系。

圣训中文:“你们当替我传达哪怕一段经文。”“真主通过你引领一个人比你得到整个今世更好。”“谁号召人于正道他将得到所有追随他的人的报酬,而追随者的回赐也不因此减少

大家可以把内容共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学习,

关注我们---伊兰网传媒-推荐内容

关注我们---伊兰网传媒-热门游览

关注我们---伊兰网传媒-禮拜学习

关注我们---伊兰网传媒-阿訇演讲

关注我们---零基础-阿拉伯语视频

关注我们长按下面图片扫描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训中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