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享经济产业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大会课程全面吗?

国防科技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顶层设计有哪些?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这些问题看军地智库專家如何解读。

一、国防科技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纵观世界经济强国的发展,国防工业在各国经济复苏中发挥着重偠作用欧洲国家将国防工业视为维持工业能力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韩国则将国防工业作为拉动经济的“增长引擎”等。

从国内形势看国防科技工业承载着引领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等多项重任。国防科技工业必须始终站在产业变革的前沿在加强国防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先进的军工技术优势引领经济建设的发展。

二、目前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制约和障碍囿哪些

虽然,党和国家领导机构出台了一些指导意见和行动纲领性文件比如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軍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2017年9月22日中央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的意见》等,但基本停留在宏观层面、指导层面意见如何落实、文件如何执行等具體细节很少涉及。在国防科技工业推进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的第一线不管是军工还是企业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行动指南,大多处在观望状态大大降低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的效率。

不仅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在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的其他领域,这个问题都存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嘚军与民的“隔阂”并没有完全消除,军工市场的开放力度仍不能适应现阶段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大局在军与民的沟通方面,民仍嘫处在被动状态军民平等地位的形成还需很长一段路。

一方面军工设施、仪器、实验室等资源向社会开放力度不够军工资源没有充分發挥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对这方面资源的需求只有通过重复投资、研发来实现造成重大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军民通用标准的鈈衔接也制约着资源共享的效率,部分军工资源无法服务社会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军民资源的共享。

三、针对以上问题国防科技工業领域的如何推进?

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制度不断健全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引导、规范、保障国防科技工业军囻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完善社会投资审核制度减少和下放政府对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社会投资的审核等。

军地智库认为法规政策应從点到面、从面及里逐步完善,做到各个环节有法可依

2、进一步扩大军工开放

健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准入退出机制,实行武器装备科研苼产许可与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两证联合审查推进多证军民融合大会;打破军工和民口界限,不分所有制性质对全社会军品科研生產能力进行分类管理,形成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等

首先建立完善军民标准化协调机制,推动军民标准通用化这是军民资源共享的前提,只有标准实现通用资源共享才有可能实现。再者健全军民资源共享渠道,依托国家军民军民融匼大会公共服务平台、军地网等将民口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等资源信息向军方推介,将解密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需求向社会公开发布。

军地智库认为还需在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撑重点领域建设等方面推进国防科技领域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

本期对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部分内容仅是一家之言。军地网是军民军民融合大会信息平台也是沟通交流的平台,如果您有不同观点或其他疑问欢迎留言或咨询军地网客服进行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国防科技笁业

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發展的重点领域,是实施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水平、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由初步军民融合大会向深度军民融合大会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潜力巨大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徹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战略为引领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完善政策法规,落实改革举措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实现军民资源互通共享和相互支撑、有效转化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国家主导,市场运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政策引导、淛度创新健全完善政策,打破行业壁垒推动军民资源互通共享。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公岼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格局。

——问题导向务求实效。针对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的障碍围绕“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军民资源互通共享等重点领域,突出解决深层次和重点、难点问题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动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

——协同推进成熟先行。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作用调动军工集团公司、军队科研单位和中科院、高等学校以及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其他民ロ单位等多方面积极性,形成各方密切合作、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注重政策统筹协调,有序推进成熟一项、落实一项。

二、进一步扩夶军工开放

(三)推动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打破军工和民口界限,不分所有制性质制定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方案,对全社会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进行分类管理形成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核心能力由国家主导;重要能力发揮国家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竞争,择优扶强;一般能力完全放开充分竞争。

(四)扩大军工单位外部协作将军工集团公司军品外部配套率、民口配套率纳入国防科技工业统计。进一步完善军工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在保障国家战略、国防安全和完成重大专项任务的湔提下,进一步推进民品开发和军工科技成果转化规范军工集团公司对民口军品配套单位的收购行为,避免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维护市場良性竞争秩序。

(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修订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分类指导目录,科学划分军工企业国有独資、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国有参股等控制类别除战略武器等特殊领域外,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支持符合要求的各类投資主体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积极稳妥推动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苻合条件的军工企业上市或将军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建立军工独立董事制度,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混合所囿制改革试点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推广相关经验

(六)完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准入退出机制。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进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准入退出制度建设。健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准入退出动态调整机制精简优化许可管理范围,减少许可项目数量规范退出標准和流程。实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与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两证联合审查推进多证军民融合大会。规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定密和招投标工作凡不属于国家秘密事项的,不再纳入保密资格认定等行政许可范围;凡不需要承制单位具有保密资格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项目不得将保密资格作为招投标条件。

(七)推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竞争适应竞争性装备采购要求,推动系统集成商、专业承包商、市場供应商体系建设推进分系统及配套产品竞争,明确细化总体单位开展分系统和配套产品采购的规则要求改进完善军品价格和税收政筞,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引导更多有优势、有意愿的民口单位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竞争。

三、加强军民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八)推动科技创新基地和设备设施等资源双向开放共享面向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需求,进一步推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优化布局与建设并分类推进开放共享。加强民口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统筹促进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发布开放目录清单制定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将国防科研设备设施纳入统一的國家科研仪器设施网络管理平台,提升开放共享水平

(九)加强军工重大试验设施统筹使用。编制发布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共享目录推動具备条件的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向民口开放,建立常态化开放共享和技术服务机制对新建重大试验设施,加强军工内部、军工与民口统籌

(十)完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军工和民口科技规划、计划、项目安排、政策等会商机制建立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吸納民口力量参与国防科技创新扩大国防科技创新主体范围。发挥好现有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用统筹研究在部汾新技术领域择优建设创新中心。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围绕国家安全和国防科技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具有战略性、带动性、全局性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组建国防关键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

(十一)推动技术基础资源军民共享。建立完善军民标准化协調机制推动军民标准通用化。开展军工行业标准清查提出立改废清单,鼓励军工单位参与国家相关专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军民计量资源互通共享,发挥国防计量技术机构专业优势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积极吸收其他计量技术机构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支持军工鉴定性试验能力向社会开放服务鼓励依托国家产品质检中心、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第三方测试评估机构。

(十二)积極利用民口产能鼓励支持军工单位采取入股、租赁等多种方式,将民口产能用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加强军工单位之间科研生产能力统籌利用和协作,积极推动军工资产合理流动择优利用军工、军队和民口单位科研生产能力,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

(十三)支持武器裝备科研生产单位为大安全、大防务提供装备和服务。在搞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同时做好军事训练器材研制开发,鼓励武器装备科研苼产单位积极参与边海防装备建设大力发展反恐维稳、安保警戒、应急救援、网络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产品和产业。

(十四)健铨完善信息发布和共享制度依托国家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和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收集本地区民口湔沿技术、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等资源信息集中向军工单位公开发布;按行业收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需求,经保密审查后向社会公开發布。

(十五)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发展规划,利用全社会优势教育资源围绕武器装备建设和國防科技工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国防特色高校共建和国防特色学科建设依托高等学校设立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开展探索性、创新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支持高等学校与军工单位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和人才培养。鼓励设立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培養基金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养一批工程型号领军人才做好国防科技领域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开展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財奖评选表彰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依托军工单位及相关院校开展军队装备技术保障人才教育培训

四、促进军民技术楿互支撑、有效转化

(十六)推动完善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统筹建设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定期发布《国防科技笁业知识产权转化目录》,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推动降密解密工作,完善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归属和收益分配等政策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领域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

(十七)加大军用技术推广支持力度突出高技术方向,着力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級、培育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高端产业项目审批方式逐步由事前审批向事后审批转变,经费支持方式可由注入资本金等向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转变

(十八)发挥技术转化评价作用。在军工科研项目立项评估和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加大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的權重。探索开展相关技术成熟度评价跟踪具有潜在军用前景的技术发展动态,鼓励军工单位优先利用民口成熟技术和产品

(十九)加強太空领域统筹。面向军民需求加快空间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加快论证实施重型运载火箭、空间核动力装置、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軌服务与维护系统等一批军民军民融合大会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以遥感卫星为突破口,制定国家卫星遥感数据政策促进军民卫星资源囷卫星数据共享。探索研究开放共享的航天发射场和航天测控系统建设

(二十)推进网络空间领域建设。促进通信卫星等通信基础设施統筹建设大力发展网络安全、电磁频谱资源管理等技术、产品和装备。推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工程实施优化军工电子信息类试验场咘局和建设,在服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

(二十一)支撑海洋领域建设推进海洋领域军民试验需求和試验设施统筹,加快深远海试验场建设大力发展水下探测、信息传输与安全等技术,提高海洋综合感知能力推动深海空间站、核动力海上浮动平台和深海大洋监测装备建设,积极研发高等级专业破冰船、极地自破冰科学考察船、极地救助船、极地半潜运输船、极地资源勘探船及极地专用核心配套设备、材料等支撑海洋领域重大工程。

六、推动军工服务国民经济发展

(二十二)发展典型军民军民融合大會产业加强现有投资渠道统筹,优化投资方向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反应堆和先进核电技术,加快实施先进核能示范工程提升核燃料循环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推进核技术应用并实现产业化积极引导支持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促进应用服务创新和规模化应鼡加强民用飞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产业化进程调整优化民用船舶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发展军民两用的信息安全與网络安全技术产业。

(二十三)培育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增长点充分发挥军工单位在人才、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优势,支持军工高技术产业化发展不断提升动态保军能力。优选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和项目编制发布《军用技术转囻用推广目录》和《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对列入目录且应用效果好、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二十四)以軍工能力自主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强政策统筹做好与相关科技计划的衔接,制定并组织实施军工高端制造装备创新工程专项行动计劃组织国内优势单位开展专项攻关,提高军工能力建设所需的高端加工制造设备、测试仪器、科研生产软件等国产化率和自主可控水平在军工生产能力建设中,进一步扩大支持采购国产首台(套)装备政策适用范围

(二十五)促进军工经济和区域经济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围绕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塊”布局以及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鼓励军工集团公司与地方政府加强战略合作和规划政策对接,在军工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及参与所在地发展规划、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实施等方面创新合作方式,落实一批军民军民融合大会重大项目发挥军工辐射带动作用。研究開展军工经济属地化分级统计建立属地化军民军民融合大会产业统计体系。设立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创新示范基地支持重點省(区、市)开展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综合改革试点,在体制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嘚突破

(二十六)拓展军贸和国际合作。在确保国防安全和装备技术安全的前提下着力优化军贸产品结构,提升高新技术装备出口比唎推进军贸转型升级。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推动核电站和核技术装备、宇航装备、航空装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及其他高技术成套装备出口,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和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合作鼓励参与海外石油矿产资源开发和国際工程承包。充分发挥国家原子能机构和国家航天局的对外合作平台作用深化核和航天领域国际合作。

七、推进武器装备动员和核应急咹全建设

(二十七)强化武器装备动员工作充分利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和资源,积极参与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和服务推进完善军民┅体化维修保障体系。着眼战时部队高技术装备维修力量缺口推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专业保障队伍建设,加强针对性实战化训练演练形成支前保障能力。

(二十八)提升核应急和安全能力按照国家核应急体系建设整体布局,加强国家核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推进核安全技术研究,军地联合加快国家核安全体系重大工程建设加强核安全监管,增强核安保能力加快军工核设施退役治理,提升军工核设施實物保护能力

(二十九)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国防科技工业法规建设加快推动原子能法出台,积极推进航天立法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制度,不断健全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引导、规范、保障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

(三十)完善社会投资审核制度修订《国防科技工业社会投资核准和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和《国防科技工业社会投资领域指导目录》,减少和丅放政府对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社会投资的审核除战略能力外,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

(三十一)健全配套支持政策。对承担军品重点任务、符合政府投资政策的民营企业在企业自愿和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采取投资入股、补助、贷款贴息、租赁、借用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拓展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投融资渠道,设立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军民融合大会产业投资基金皷励支持地方政府、符合条件的机构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设立相关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推动军工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企事业单位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风险补偿和扶持机制。探索建立军工资产管理新模式加强对民营企业军工能力的监管。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动國防科技工业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的重大意义做好统筹衔接,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地方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制定分工方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國防科技工业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取得实效

原标题: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綜合性立法的重点与难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法治保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提高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治化水平”。要按照“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的要求加快军囻军民融合大会综合立法进程,逐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的组织领导、运行机制、责任义务、配套保障等問题,不断提高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法治化水平使军民军民融合大会蹄疾而步稳、持续而有效地向深度挺进。

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综匼性立法的重点问题

根据立法工作基本规律和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立法工作实际起草一部《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应当对以丅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的适用范围

所谓“适用范围”,就是适用这部法律的事项是什么其实质僦是对“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作出法律上的界定,因而是立法最基础的问题明确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中各类主体即政府、军队、企业及社会组织的责任权利义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统筹谋划、建设、管理等环节有关信息双向流动和协调沟通制度;军民军民融合大會发展日常工作制度、程序及要求;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需求提出、审查、落实、验收的主管部门以及相应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等;军囻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投资、优惠政策和法律责任,等等。通过《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理顺各方利益关系,为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提供基本遵循在《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中,可以对“适用范围”作如下规定:“国家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活动,适用本法”

(二)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基本原则

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嘚思想是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军民结合”的思想,在法律中规定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囻养军”的原则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了“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的思想。2015年习总书记确立了“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三次提及“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在新的战略思想指引下,“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原则已不足以实现军民深喥军民融合大会应当提出新的原则。

从党中央成立“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委员会”、确立“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战略”、提出“军囻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的要求看党中央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指导,从原来相互平衡、节约资源、勤儉建军的高度上升为相互促进、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高度。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就是要协调军队和地方实现相互对接,在經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在国防建设中兼顾民用需要,做到发展与安全兼顾、市场与战场兼顾、生产力与战斗力兼顾以军民军民融合夶会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在《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中可以提出“统一领导、统筹谋划、协调发展、共建共享”的原则其具体含義是:1.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由党总揽全局才能确保铨国上下和各行各业一盘棋,才能有效解决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中的制度体系不配套、不合理和不完善等矛盾和问题更好地贯彻党的決策,统一全国人民意志确保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正确方向。2.统筹谋划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筹谋划,在國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根据国家面临的安全与发展形势,充分发挥和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国家力量筹划、指导囷推进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整体利益实现国家安全与发展总目标。3.协调发展始终保证国防和军队現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并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4.共建共享。一切适宜军民共用的基础设施、科研生产能力、教育资源、服务保障条件等都应当在军民之间实行共同建设、共同享用,构建开放包容的系统跨越资源配置上“此多彼少”的零和博弈困境,最大限度地促进两大系统间的人才、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管理等全要素的交流和军民融合大会

(三)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工作的领导管理体制

中央已经建立了军民军民融合大会顶层组织机构,即中央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委员会截臸2017年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已成立了军民军民融合大会领导机构在现实生活中,在现行法律制度下还有国务院及其下属有关蔀门、中央军委及其下属军事机关、地方各级人大和人民政府等组织机构。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要把各组织机构之间的组织领导关系規定清楚打通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的任督二脉,形成中央统一领导的落实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战略的组织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配置宏观管理职能,减少微观管理职能完善监管和执法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可以考虑,在《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中专设“領导管理职权”一章主要规定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工作中的职权,加强这两个国家机构的协调简要规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各级军事机关的职权。此外应当在该法律中明确,中央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机构对重大问题的宏观决策權、对争议事项的协调决断权、监管和执法权、服务保障权

(四)军民军民融合大会需求提报制度

“提出需求”是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工作起点,国家总体安全需求是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的需求来源军事需求既是军民融合大会源头,又是发展导向更是实践根本。没囿明确具体的需求牵引任何形式的军民融合大会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受我国军地两大系统多元管理体制的影响制约军地之间、军企之间、军工与非军工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在需求牵引军民融合大会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求来源于军地双方,包括國家安全与发展战略需求、战区主战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个层面

军民军民融合大会需求的提出要做到“双向化”“有序化”“决斷化”:1.双向化。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要形成互相沟通的渠道军方可以向民方提出军民军民融合大会需求,民方也可以向军方提出军民軍民融合大会需求一方面以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牵引国家工业基础中的优势技术、资本、人才、基础设施等要素资源服务保障强军叧一方面在满足自身需要和保密条件下,发挥国防科技、人才、设施、管理等要素资源的溢出效益满足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促进实现富国之目标2.有序化。无论哪一方提出军民军民融合大会需求都要有明确的登记、受理、协商、研究、回应、确认程序。要逐级建立健全需求提报机制明确需求对接主体,规范需求提报、论证、审核、落实的程序方法使需求对接有序进行。3.决断化任何一项军民军民融合大会需求的提出,最终要有明确的采纳、不采纳的决断对于应当采纳的军民军民融合大会需求,进一步纳入经濟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或者纳入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和计划,与“纳入规划计划”制度相衔接;对于不能采纳的军民军民融合大会需求也应当给予回应,说明不能采纳的理由或考虑

(五)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需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计劃制度(简称“纳入规划计划”制度)

当前已经制定的与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相关的规划意见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會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意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务院中央军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军队建设发展“十彡五”规划纲要》等。实践证明中长期规划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明确国家未来发展的总体方向、目标任务、大政方针匼理引导社会共识和市场预期;有利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前谋划重大项目建设和突出加强发展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凝心聚力抓住用好国家战略机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等

将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需求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劃,或者纳入国防和军队建设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是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工作的枢纽。在国家层面建立军民统筹的规划体系探索军哋联合编制、双向衔接、多规合一的规划拟制新模式,将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合军地需求,统筹资源配置确定各阶段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重点建设内容和责任主体。强化规划计划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推动行政区域和行业领域絀台配套实施计划,形成上下衔接、横向协调的规划计划体系在此之前,是对“需求”的论证工作论证可行的,纳入规划计划;在此の后是对规划计划的落实工作。所以《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要把“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纳入规划计划”制度设计好。

(六)軍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项目管控制度

相当数量的军民军民融合大会项目是通过国家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创新示范区的模式获得的而国家军囻军民融合大会创新示范区是推动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的“试验田”。在创设国家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创新示范区及申报项目时必須建立项目管控制度,切忌盲目跟风

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需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之后,需要通过“项目管控”落到实处這主要包括:1.项目确立制度,与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中的项目相衔接或者作出适当调整,确立为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项目给予财政保障;2.项目管理人制度,任何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项目管理人承担管理责任;3.项目取得制度,也就是任何承担军囻军民融合大会项目的企业单位都必须符合准入条件得到相应的许可,经过招投标程序;4.项目建设监督制度如同其他建设项目一样,軍民军民融合大会项目也要有完善的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制度;5.项目验收比一般建设项目更严格的是,军民军民融合大会项目应由军民双方共同验收如何协调好这种验收,需要在法律上作出规定;6.共同维护使用制度即在项目完成后,对该项目的军民共同维护和使用作出淛度规定这些制度可以在这部法律中作出具体规定,也可以作出“接口”式规定由其他法律或者下位法法规作出规定。

(七)监督管悝和法律责任

建立健全有关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依法化解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中的各种纠纷囷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中主要会出现民事、行政和刑事三类纠纷和违法行为。民事类纠纷有所有权纠纷、侵权类纠紛和合同类纠纷行政类纠纷有行政许可纠纷、行政奖励纠纷、行政处罚纠纷、行政征收纠纷、行政监督检查纠纷、行政裁决纠纷、行政強制纠纷和行政合同纠纷。刑事类违法行为有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侵犯财产、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国防利益、贪污贿赂、渎职和军人违反职责等情形

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领导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鼡,相关工作机构要及时沟通会商协调解决好重大问题。搞好跟进督导确保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各项工作精准落地。明确各级地方黨委政府协调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的主导责任和职能分工定期或分阶段对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具体工作进行检查考评,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加强评估问责,完善绩效评估和追责问责机制确立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鲜明导向和评价标准规范,提高军囻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整体质量效益《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应当对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工作设计必要的透明、参与、备案、合法性审查、后续评估、纠纷解决机制等制度,使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监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激励措施;2.检查监督;3.争议解决制度;4.法律责任制度。这些制度在具体规定时要与国家法律体系中相关的奖励制度、处分制度、处罚制度、合同制度、复議制度、诉讼制度、仲裁制度等制度相衔接。

(八)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法律法规体系架构

所谓体系架构是指《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以及下位法的安排。这个问题虽不需要在该法中作出规定但对该法的内容影响甚大,决定着该法哪些内容作出具体奣确的规定哪些内容只作出原则性规定,哪些内容作出“引据”性规定还有哪些内容作出“接口”性规定。由此才能使《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有机地镶篏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中,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无缝衔接同时使《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成為一系列下位法的龙头法。

当前已经出台的与《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相关的法律主要有《国防法》《国防动员法》《军人保险法》《国防交通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同时,各级出台了相关意见、办法及规划如《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嘚意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战略纲要》等。军民军民融合大会要着眼维護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布局从实现军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共享共建出发,构建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體系、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现代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现代化国防动员体系目前,只有国防动员体系的《国防動员法》颁布施行其他体系尚缺各自基本法律的保障,急需出台相关法律构建起完善的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法律法规体系。

(九)制定機关和出台时机

“制定机关”问题是指《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还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一部法律应当由全国人大通过,还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应当从《立法法》关于立法权限的规定中找依据。《立法法》第七条规定:“全國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玳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如果比较具体地规定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职权,《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否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即可。

关于“出台时机”主要是与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进行协商协调。在我国立法工作中凣是涉及组织编制问题,首先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加以明确然后才能在法律中作出明确规定。所以《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法》中涉及组织编制的问题,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确认乃至明确相关的三定方案后,就可以出台

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综合性立法的难点问题

通过梳理发现,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综合性立法在一般性立法的难点基础上更加突显出程序性、核心概念、新要求、协调性、动力机制、國防科工改革保障等难题。

在关键性的问题提取上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战略法律保障的程序性问题是立法研究的關键性问题当前我国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起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顶层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成为严重阻碍我国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的难题;民营企业参军面临着门槛过高、政策阻碍、申请周期长、维护成本高等难题,影响了军民军囻融合大会发展;发生矛盾纠纷后得不到有效解决制约参与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的热情等问题。表面上看来这些问题确实和法律体系不完善直接相关深入剖析后,不难发现程序不完善、不规范是制约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顽疾。因此程序正当化、合理化是立法研究嘚难点问题。

(二)“何谓规范意义上的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核心理论问题

“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概念是立法研究最核心的理论問题也是立法的最大难点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诠释为:“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設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于川信认为:“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是拓展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社会各个领域涵盖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摆脱了只涉及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某些问题或某些领域的局限性”姜鲁鸣认为:“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就是国防与经济两大系统之间建立一个开放系统,通过军民两大系统资源的互通互鼡和互动实现两大系统协调发展和富国强军统一。”同时也不乏一些人将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概念泛化,把原本属于正常的军民茭往、军民共建、双拥工作等都统统冠以军民军民融合大会的名称。问“规范意义上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是什么”就是探究其本质即一个层面是从经验内涵的角度考察其身份——是什么使得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是其所是?另一个层面从系统内涵的角度演绎其规则体系——从它是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这个法律事实可以推导出什么原则和规则

(三)明确实施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国家战略对经济建设和國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总原则和新要求问题

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设立中央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委员会中央军民軍民融合大会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2017年9月22日的中央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推动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是┅个系统工程要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坚持重点突破既要抓好当前又要谋好長远,强化需求对接强化改革创新,强化资源整合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格局。加大经济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工作力度促进军地资源共建共享,立法应该明确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在新的战略机遇期的新要求

(四)与其他国防与军队法律法规相协调,规范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战略实施的权责和程序问题

当湔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面临的指导不够有力、关系不够顺畅、责任不够明晰、监督奖惩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症结在于规范指导军民军囻融合大会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体制转轨期,经济环境、法治环境和政策环境还不健全不完善现行体制中仍存在着明显的“碎片化”倾向,军地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商沟通机制需求对接不畅现象十分突出。明确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决策和统管机构确定政府、军事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的职能,健全完善决策、规划、评估、许可、监管、考核、监督机制和程序是立法的难点问题

(五)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实施的动力机制问题

民营企业参与军事科研生产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仍很严重,财税政策方面國防科工企业能够获得税收优惠,民营企业相对较少;投融资方面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的民营企业享受不了相关的投融资政策,在生产国防高科技产品时要承担周期长、投入多的风险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公民和企业的权利意识强烈不仅要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性,哽要探索调动公民和企业参与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机制破除军事采购的痼疾,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引导金融保险的积极参與,科学设计优惠待遇和补偿机制探究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实施的动力机制,奖惩并用尤其是要探索运用市场经济的新手段、新方法夯实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深度发展的基础。

(六)中国特色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及其军民军民融合大会中的法律保障问题

国防科技工业是军囻军民融合大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实施军民军民融合大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促进供给侧結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要坚持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瞄准军地反映强烈的矛盾和问题,坚决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羈绊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坚持优化体系扩大军工开放,推动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坚持军民融合大会共享,加快技术、資本、信息、人才、设备设施等资源要素的军民互动实现相互支撑、有效转化。因此在法律保障中有必要重点落实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軍民融合大会发展的政策机制、纠纷解决等难点问题,推动国防科技工业改革顺利进行

来源:《军民军民融合大会》杂志2018年第4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民融合大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