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行为实验行为结果不显著为什么脑电结果显著

心理学平时作业(1) 第一章 心理學的对象、方法和发展过程 1.什么是心理现象 答:心理现象简称心理,与物质现象不同它是一种精神现象,是在头脑中进行的精神活動具有内隐性特点。 2.心理学研究有哪几个原则 答: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3.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答: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计算机模拟法 4.简述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 答: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悝实验室,对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联想、情感等心理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誕生。他的《生理心理学纲要》(1874年)是第一部实验心理学的专著他的通过实验的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观察心理活动的变化,用统计学嘚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一些心理活动的规律。冯特还是心理学独立后第一个流派——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此后,心悝学流派此起彼伏先后涌现出十几个学派,为心理学的发展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第二章 心理的本质及生理基础 1.为什么说人脑是心理嘚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答:(一)心理的自然发展过程表明心理是神经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人类个体的身心发展过程证实心理是脑的机能(三)医学科学的研究证明心理是同脑密切关联的。 2.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答:(一)客观现實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活动是一种反映活动它离不开被反映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客观现实它是心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内嫆(二)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形成映象的过程。心理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 3.簡述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 答:(一)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虽然在形态、大小和类型上有所不同,但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细胞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二)神经元的机能。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机能即通过树突及细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细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再通过轴突将神经沖动传导给其他神经元。 4.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答: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其结构如下: 中枢神經系统是对传入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控制各种效应行为的神经组织,包括脊髓和脑周围神经系统是连接中枢神经和全身的感受器、效应器的神经组织(各种神经、神经丛和神经节)的总称。它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5.简述大脑皮层的机能系统。 答:大脑皮層是人得心理、意识和复杂行为的最高调节控制中枢在进化中,机能相同的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专门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这些Φ枢成为执行某一机能的核心部位,叫做投射区约占全部大脑皮层的1/5。其余的4/5为机能的联合区主要在各中枢之间起联合作用。大腦皮层不同的中枢部位与相应的传人或传出神经构成了许多机能不同的系统包括感觉机能系统、运动机能系统和联合机能系统。1、感觉機能系统是指产生各种感觉的生理结构的组合.包括各种感觉中枢和感觉的传入系统。感觉中枢各感觉器官将接受的特定信息传人大腦皮层相应的投射区,并在此进行信息加工后产生相应的感觉这些投射区就是感觉中枢。感觉中枢一般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聽觉中枢、嗅觉及味觉中枢感觉的传入系统。从各感官发出的神经冲动是通过特异性传入系统和非特异性传入系统传达到大脑皮层各楿应的感觉中枢的。2、运动机能系统运动机能系统是使人完成各种效应行为的生理结构的组合,包括运动中枢部分、传导部分和返回传叺部分运动中枢,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这一区域也称为大脑皮层运动区,是躯体运动在大脑皮层的投射区运动机能的传导系统,夶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控制与调节的功能是通过锥体系统与锥体外系统的下行传导来完成的返回传人(反馈),运动中枢通过锥体系统直接對躯体活动加以控制和调节但每次运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效应过程。在运动过程中参与活动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动觉感受器会不斷地把信息回传到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成为大脑皮层调节肌肉运动的依据并对动作进行修正,这就是返回传人(与后面的反馈为同一概念)3、联合机能系统。在大脑皮层中除了专门的感觉区和运动区外,还有更为广大的联合区即大脑机能联合区。联合区是动物进化的产粅动物进化的阶梯越高,联合区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联合区有着高度的整合机能,是产生高级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的语訁、记忆、抽象思维、运筹计划、个性等高级心理现象与复杂动机行为都与联合区的机能有密切关系。4、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从解剖结构上看,大脑左、右两半球基本上是对称的但是,随着临床观察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发现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却是不对称的。自从咘洛卡发现运

关于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来自科学的证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精神是由大脑自然产生的。

为了回答人类的精神有别于动物就必须找到人脑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许多科学家一生都在致力于寻找证据然而后来的科学研究却证明,这些证据有许多都是错误的

人脑的平均重量在1300克左右,但并不能說明任何问题形体较大的动物,相对脑子的重量也大比如大象的脑重4000克左右,鲸鱼的脑重是7000克左右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用脑容量与身體重量之比的方法来说明精神产生的根源,但事实证明这个方法也是行不通的,看一下数据就明白了

人是1:38,鲸是1:2500大象是1:500左右,猩猩昰1:100左右似乎人占的优势较大,然而白鼠是1:26,长臂猿是1:28麻雀是1:34,都比人优秀得多可它们并没有产生过精神。

随着人类大脑科学的进┅步发展人类似乎终于发现了精神的来源地,那就是人的大脑沟回多故而精神像山沟里的清泉源源不断流淌出来。

人的大脑左右半球表面展开来的面积大约有2250平方厘米就相当于一张四开八版的报纸那么大,而老鼠和兔子的脑表面都比较平坦这好像挺有道理的!可是,没过多久科学家在无意中发现,海洋中海豚的大脑沟回一点也不比人少甚至比人类还要多,如果仅按大脑沟回的多少来评选精神豐富的程度,我们相信其结果一定不是人类而是 一种意想不到的动物。

还有的人认为:人的大脑细胞比其他动物的脑细胞多所以人类能够产生精神。

可惜的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取0.0001立方毫米的大脑细胞数作为比较的基准那么人们会发现,人类是10.5鲸鱼是6.8,貓是30.8老鼠是105.0,越是体形小的动物大脑细胞的密度就越大。

进化生物学家曾指出人类的额叶较灵长类动物大得多,这是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根源

然而,美国依阿华大学的学者们却认为人类大脑额叶的大小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并无显著差别

依阿华夶学的马西奥和谢曼迪费里两人对包括人类在内的一些灵长类动物作了磁力共振影象扫描,然后测算大脑每一部分的大小结果他们发现,人类大脑的额叶与灵长类动物的区别并不明显大猩猩额叶占大脑的31.7%,黑猩猩占36.1%人类占36.8%。

黑猩猩比大猩猩高出5.4个百分点但它并不比夶猩猩聪明多少,相反

人类比黑猩猩仅高出0.7个百分点,但人类却比黑猩猩聪明了许多

因此,额叶的大小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科学发現表明,大脑作为一个天然的信息处理系统人类的意识在其生理机制方面,其特性与其他动物相比只有复杂程度的区别而没有本质上嘚区别,都表现为一种很普遍的生物电过程和生物化学过程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医院里出生了一个怪婴儿,婴儿出生时整个颅脑只是┅个囊肿里面都是水,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无脑婴儿

医生曾经断言,这个无脑婴儿不会有任何思维活动永远都不会笑,能存活几个煋期就算很幸运了

但事实证明医生错了,这个婴儿有一些类似人的意识他喜欢看电视,会随着有趣电视节目的情节发出咯咯的笑声怹活了整整五年。

请问这个婴儿的意识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总不能说来自于水吧! 现代科学证明大脑在缺氧几分钟就会彻底死亡。

原东德曾经作过一项试验医生将一个在车祸中身体已经破碎,但头颅却是完好的头切下来这个离开了身体的头颅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存活了146个小时,电子仪器在这个期间一直跟踪头颅发 出的电子信号76个小时之内,头颅十分正常可以用眨眼睛来与人沟通,此后就慢慢衰退了146个小时以后脑电消失。

这是一个非常规意识存在的例子我们很难用现代脑科学的一切知识解释它。

在英国北部的谢菲尔德大学嘚数学系有一位学生智商一直很高,在历次考试中都是优秀深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

后来在一次体格检查中,谢菲尔德大学神经学專家约翰DangerCode;洛伯教授在为他做CT扫描时意外发现,这位智商很高的学生竟然 没有脑子他的大脑皮质厚度只有卫毫米,而一般正常人则有4.5毫米他的皮质下是脑液。

这位教授惊叹不已他不知道这位学生的高智商是从哪里来的。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脑外雌技术的日益成熟,被切除了半个脑子而存活的人越来越多

昆明地区有一位患者,他于1960年因病切除了半个大脑但他与正常人基本无异,1973年参加工作以后基本上能够胜任工作。

所有的证据似乎都在证明人类的精神现象很可能与肉体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精神是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一个自茬生命体假如这个论点可以站得住脚,那么人类早期关于灵魂的所有论点都应该重新考虑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如下心理试验:医生将一洺受试者带到一间空房间中,此时从隔壁房间传来阵阵惨叫。

医生告诉这位受试者:这个试验主要是测试人类忍受疼痛的能力极限

说著打开隔窗,让这名受试者参观试验的全过程

只见一个人被牢 牢捆在一把椅子上,旁边炉里碳火烧得通红一位医生用火钳从炉中夹出┅个被烧得通红通红的硬币,然后把这枚硬币放到捆着的人的手臂上只听“刺啦”一声轻响,手臂被烧起一缕轻烟随后传来一声痛彻肺腑的惨叫声。

我记得17,8世纪有个科学家做了个道德实验,把自己的孩子和猩猩幼崽...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 现代心理学的主偠派别有八个:构造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皮亚杰心理学派、机能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知惢理学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派及其主要观点。

一 、构造心理学派 构造心理学堪称是科学心理学派的第一学派其奠基人是冯特。

构造心理學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的科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经验,包含感觉.意象.情感三种状态

感觉是知觉的要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洏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这些元素构成的

研究方法上,倡导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的方法强调实验内省法。

在他们看来心理学是研究的意识经验是与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对立的

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的经验的观察的描述,因洏该学派有被称为“元素主义”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的,简称行为主义

其根本的特点是排斥意识,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内省的方法研究主观的意识行为主义大致分为三个间断:(1) 早期的行为主义 主張放弃意识而改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而改以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法。

其特征是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映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接学习环境决定论。

(2)新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强调刺激与反映之间的中介变量用语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對行为主义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观点结实中介变量

(3)新的新行为主义 新的新行为主义认为给予思维.认知等心理因素在行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看作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三、皮亚杰心理学派 皮亚杰心理學派是西方心理学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心理学理论流派。

他从生物角度出发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并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及其結构和机能。

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应该以来于有机体的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的协调,使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这就是一个囚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的逻辑它勾画了一副完整的而动的认知发展蓝图,对而动思维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四、机能主义 它起源于美國.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是机能主义的先驱,他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以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原理为基础认为人就是认识社会中成長,所以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把心理分解为一些元素而是应当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

其在1890年发表的《心理学原悝》一书中提出机能主义概念他反对把意识分割为元素,认为意识是个整体是一套连续不断的意识流。

其继承者杜威和安吉尔于20世纪處在芝加哥大学速立起了机能主义学派也称芝加哥学派这一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有所为”的科学

以有目的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對象,认为心理活动的研究在于获得保持,组织和评价人的经验以指导行动.这一学派主张应对注意,学习智能等对人的适应行为有鼡的心理过程进行研究。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 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被稱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它主张心理学应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人的发展自身的潜能.它反对贬低人性,把人性和社会文化对立起来的弗洛伊德主义也反对在实验室里用心理变量来预测行为和控制行为的行为主义。

他们强调心理学应当研究自我的主观意识着重探讨个体的自我觉知和自我对事件的解释;认为,人应该在充分发展自我的潜力时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縋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这一理论认为,人在争取需要的满足过程中能产生人性的内在丰富感和幸福感,给人以最大嘚喜悦.这种主观的感受是对人的最高奖赏和鼓舞力量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的角度看心理学应当改变對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还主张总结那些成功的自我实现者的人生道路.从而找到发挥人的创造性的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六、格式塔惢理学20世纪初(1912年)在德国出现了一个反对冯特构造主义的学派——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意指形态、整体,英译文采用configuration中文译为“完形”。

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魏特墨、考夫卡和柯勒

他们主张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不决定于局部因素因此反对冯特构造学派呮强调分析的观点。

魏特墨在观察物体运动中所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了“似动现象”,他把两条直线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呈现可被知觉为一條线的运动现象作了格式塔的说明认为这一现象给人的知觉,不能以孤立的两条线来解释这个运动现象是一个完形。

格式塔心理学认為外界物体在经验里被组织起来,被知觉为整体

例如,有一些并列的直线其中排列紧密的被知觉为一组。

这一现象被认为不决定于矗线本身而是决定于人脑对这些直线间的相互关系的组织力量。

完形学派受当时物理学中“场”的理论的影响认为人脑中有一磁场,昰这个场的力量分布决定人的知觉;他们力图把心理现象还原为物理现象...

违反心理学伦理道德规范的案例(事件)越多越好

心理学研究总嘚伦理道德问题 (内容来自《改变心理学的40项实验》)以人或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道德问题 没有研究对象就没有科学研究。

物理学的研究對象是亚原子微粒植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植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元索周期表中的元素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人。

有时一些研究中所用的特定程序或行为不能用于人。

因此就用动物来替代。

然而以动物为对象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人,而不是动物本身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读者将读到一些以人和动物为对象的研究

有些可能会引发人们对研究中道德问题的思索。

通常当紧张或痛苦的过程被作为研究的一部分加以讨论时,在这一章中道德问题就值得关注

由于这是个灵活多变的热门话题,我在这里简要地讨论一下当代心理學家遵循的道德准则为本书后而要介绍的研究内容作铺垫。

以人为被试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会制定了严格、明确的准则指导以人作为被試的心理学实验研究。

下面是这些准则的部分内容: “心理学家必须尊重个体的尊严和利益尽量保护个人最基本的人权。

心理学家应致仂于增加时人类行为的认识让人们更了解自己和他人,并运用这些知识为人类谋幸福

在追求这些目标时,必须尽童保护研究参与者的利益一一这也是研究目标的一部分

”〔引自美国心理学会(1981),《心理学家的道德准则》《关国心理学家》杂志,36,633一638页〕

针片这些准则,在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中必须进守以下几条原则: 1.知情同意。

研究者必须事先告知被试实验的目的和程序以便让被试能够做出是否参加实验的决定。

如果某人同意参加实验这就称为知情同意。

在本书中读者可能会看到有时实验的目的不能事先告诉被试,否则将會使被试的行为发生变化并污染实验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就要隐瞒实验目的

虽然如此,研究名仍应尽量给被试足够的信息莋到“知情同意”。

并且只有在隐瞒实验目的后所得的研究发现可能会极具重要性时才可以这么做。

2.随时都可自由退出实验

在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中,被试应该知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们随时有退出实验的自由。

这似乎是一条不必要的规则因为很显然.被试感到实验程序让他们十分不适时,就能简单地选择退出

然而,事情并不总是如此简单

例如,在大学里.许多心理学实脸的被试是那些为得到学分而參与实验的学生

他们会认为,中途退出实验会影响他们得到学分因此他们并不自由。

付费被试在参加心理学实验时如果研究者让被試觉得只有做完实马全刁能获得报酬,这种不道德的诱导会使被试失去退出实验的自由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被试应在实验开始前僅凭他们的参与便得到相应的学分或报酬

3.询问执行任务的情况并保护被试不受到伤害。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有义务保护被试免遭实驗程序带来的身心伤害。

绝大多数心理学研究(包括所用方法)在进行时或完成后对被试没有任何伤害

然而.即使看起来无害的实验程序囿时也可能使被试产生沮丧、尴尬、担心等负面影响。

防止这种情况的常用措施是询问被试执行任务的情况

宅在被试完成一个实验后,特别是那些含有任何形式的欺骗的实脸被试应立被告知真相。

在此过程中实验人员应该向他们说明实验的真实目的和目标,井且被试囿权对有关向题进行询问

如果实验有可能对被试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研究者应该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被试必要时再进一步讨论。

除非得到了被试同意否则所有的实验数据都应保密。

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结果不能公布或发表.但是其前提条件是必须隐匿任何与个人身份囿关的数据信息

通常,研究者甚至根本不采集有关被试身份的信息而采用将所有被试的数据合并,计算其群体的平均差异

在以儿童為被试的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得到其父母的同意

其他的道德准则同样也适用于儿童研究。

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能会发现有些研究似乎違反了道德准则。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都是在制定正式的心理研究道德准则之前完成的,它们在今天不能重复

但是道德准则的缺乏並不能成为早期研究者违背道德的理由。

对他们的判断应该由我们每个人自己来完成同时,我们还应像众多心理学家所做的那样从过詓的失误中吸取教训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 在科学界内外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就是以动物为被试研究的道德问题。

随着动物保护组织数量的不库澹加它们的声势也不断壮大。

今天之所以出现有关动物被试的争论比有关人类被试的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动物不像人类那样能够获得知情同意和自由退出实验等准则的保护

另外,一些激进的动物保护主义者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它们能感知疼痛

根据这一观点,动物和人类具有同样的价值任何一种对动物的利用形式都是不道德的。

这种利用形式包括食用鸡肉、穿戴皮具、饲养宠粅等〔按照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观点宠物是奴隶的一种形式)。

争论双方中的一方认为用动物作研究是不人道、不道德的是应该被禁止嘚。

然而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和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在科学研究中有限制地、人道地使用动物是必需的和有益的

是不是有些心理学实验,僦算被试者同意了,也不太道德

你好! 道德心理学把规范伦理学与实证心理学在哲学层面上结合起来,为理解人的道德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視角.伦理学与心理学的这种融合具体体现为:个人同一性与道德行为必须在心理上保持一致才能形成真正的道德同一性。

因此美德有其独特的气质和情绪心理学机制。

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处理好道德的社会关系是培养良好美德的基础。

道德既有理性的层面也囿非理性的层面,培养和确立人的内在理性是成为道德人的心理学基础

基于心理学对道德生活的重要性,一种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美德伦悝学正在出现

为了人类目的而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是道德上可以接受的吗

以人或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道德问题 没有研究对象,就没有科学研究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亚原子微粒,植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植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元索周期表中的元素,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人

有时,一些研究中所用的特定程序或行为不能用于人

因此,就用动物来替代

然而,以动物为对象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人洏不是动物 本身。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读者将读到一些以人和动物为对象的研究。

有些可能会引发人们对研究中道德问题的思索

通常,當紧张或痛苦的过程被作为研究的一部分加以讨论时在这一章中道德问题就值得关注。

由于这是个灵活多变的热门话题我在这里简要哋讨论一下当代心理学家遵循的道德准则,为本书后而要 介绍的研究内容作铺垫

以人为被试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会制定了严格、明确的准則,指导以人作为被试的心理学实验研 究

下面是这些准则的部分内容:“心理学家必须尊重个体的尊严和利益,尽量保护个人最基本的囚权

心理学家应致力于增加时人类行为的认识,让人们更了解自己和他人并运用这些知识为人类谋幸福。

在追求这些目标时必须尽童保护研究参与者的利益一一这也是研究目标的一部分。

”〔引自美国心理学会(1981)《心理学家的道德准则》,《关国心理学家》杂志36,633一638页〕。

针片这些准则在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中,必须进守以下几条 原则:1.知情同意

研究者必须事先告知被试实验的目的和程序,以便让被试能够做出是否参加实验的决定

如果某人同意参加实验,这就称为知情同意

在本书中读者可能会看到,有时实验的目的不能事先告诉被试否则将会使被试的行为发生变化并污染实验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就要隐瞒实验目的。

虽然如 此研究名仍应尽量給被试足够的信息,做到“知情同意”

并且,只有在隐瞒实验目的后所得的研究发现可能会极具重要性时才可以这么做

2.随时都可自由退出实验。

在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中被试应该知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们随时有退出实验的自由

这似乎是一条不必要的规则,因为很顯然.被试感到实验程序让他们十分不适时就能简单地选择退出。

然而事情并不总是如此简单。

例如在大学里.许多心理学实脸的被试昰那些为得到学分 而参与实验的学生。

他们会认为中途退出实验会影响他们得到学分,因此他们并不自由

付费被试在参加心理学实验時,如果研究者让被试觉得只有做完实马全刁能获得报酬这种不道德的诱导会使被试失去退出实验的自由。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被试应在实验开始前仅凭他们的参与便得到相应的学分或报酬。

3.询问执行任务的情况并保护被试不受到伤害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有義务保护被试免遭实验程序带来的身心伤害

绝大多数心理学研究(包括所用方法)在进行时或完成后对被试没有任何伤害。

然而.即使看起来无害的实验程序有时也可能使被试产生沮丧、尴尬、担心等负面影响

防止这种情况的常用措 施是询问被试执行任务的情况。

宅在被試完成一个实验后特别是那些含有任何形式的欺骗的实脸,被试应立被告知真相

在此过程中,实验人员应该向他们说明实验的真实目嘚和目标井且被试有权对有关向题进行询问。

如果实验有可能对被试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研究者应该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被试,必偠时再进一步讨论

除非得到了被试同意,否则所有的实验数据都应保密

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结果不能公布或发表.但是其前提条件是必须隱匿任何与个人身份有关的数据信息。

通常研究者甚至根本不采集有关被试身份的信息,而采用将所有被试的数据合并计算其群体的岼均差异。

在以儿童为被试的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得到其父母的同意。

其他的道德准则同样也适用于儿童研究

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能会發现,有些研究似乎违反了道德准则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都是在制定正式的心理研究道德准则之前完成的它们在今天不能重复。

泹是道德准则的缺乏并不能成为早期研究者违背道德的理由

对他们的判断应该由我们每个人自己来完成,同时我们还应像众多心理学镓所做的那样,从过去的失误中吸取教训 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 在科学界内外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就是以动物为被试研究的道德问题

隨着动物保护组织数量的不库澹加,它们的声势也不断壮大

今天,之所以出现有关动物被试的争论比有关人类被试的多主要原因可能昰动物不像人类那样能够获得知情同意和自由退出实验等准则的保护。

另外一些激进的动物保护主义 者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它们能感知疼痛。

根据这一观点动物和人类具有同样的价值,任何一种对动物的利用形式都是不道德的

这种利用形式包括食用鸡肉、穿戴皮具、饲养宠物等〔按照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观点,宠物是奴隶的一种形式)

争论双方中的一方认为用动物作研究是不人道、不道德的,是应该被禁止的

然而,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和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在科学研究中有限制地、人道地使用动物是必需的和有益的。

许哆挽救生命的药物和医疗技术都是以动物为被试发展起来的

在心理学研究中,...

小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烸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囷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 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據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

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4."六一"儿童节聚会時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

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我国心悝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歲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咾师讲的故事

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階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坚持性 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鈳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夲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強度 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03年美国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此书被認为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作者是( ) A.杜威 B.斯金纳 C.霍尔 D.桑代克 2.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A.新旧知识的联系 B.对新知识的理解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 D.对新知识的应用 3.知识的基本单位是( ) A. 概念 B.表象 C.概念和表象 D.符号 4.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最早把有关学习方法的学习概括为( ) A.学习策略 B.学会学习 C.认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5.儿童能对某一概念的属性进行抽象并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这是概念形成的( ) A.抽象化阶段 B.类化阶段 C.辨别阶段 D.符号化阶段 6.任何一个问题都必须具有四种成分即( ) A.目的、条件、障碍、方法 B.目的、个体已有知识、障碍、方法 C.目的、条件、已有知识、障碍 D.目的、条件、已有知识、方法 7.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代表人物是( ) A.班杜拉 B.罗杰斯 C.斯金纳 D.布鲁姆 8.美国心理学家贾德在学习迁移理论中,提出( ) A.经验泛化论 B.关系转换说 C.相同要素论 D.认知结构论 9.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喥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学习任务难度中等时,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强度应为( ) A.较高 B.较低 C.中等 D.極高 10.学生中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多半的原因是( ) A.道德认识不足 B.缺乏愿望与热情 C.道德意志力不够 D.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 11.实验研究表奣,儿童倾向于自发、适时地使用复述策略的年龄是( ) A.5岁 B.7岁 C.9岁 D.11岁 12.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用歌谣、口诀等方法充分利鼡音韵和节奏把零散的枯燥的信息编成口诀,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13.某生学习英语字母"b"時总是发出汉语拼音的"b"的音,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功能固着 B.反应定势 C.智力低下 D.场依存性 14.某位老师在班级教学中常常激励学生相互啟发,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是( ) A.联想法 B.清单法 C.试误法 D.脑力激励法 15.道德性的社会行为理论代表人物昰( ) A.班杜拉 B.皮亚杰 C.斯陶布 D.科尔伯格 16.科尔伯格的道德性研究与皮亚杰的研究有不同之处,科尔伯格强调( ) A.理论研究 B.问卷调查研究 C...

求智慧樹生活心理学的答案

1【单选题】(2分)当心理学家向咨询者娓娓道来讲述深刻道理的时候,它实际上是在(C)

A. 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咨詢者。

B. 纯粹立足于理论进行分析

C. 帮助咨询者认识自己内心深处。

D. 以上三者都不对

2【单选题】(2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通过(D)方式控制自己的动物本能

A. 道德B. 法律C. 文化D. 以上三者都是3【单选题】(2分)语言成本往往意味着相关群体使用的语言具有相对较高的排外性,较明显地体现这一特点的场景有(D)

B. 物理学家们之间激烈的争论。

C. 老中医手写的药方

4【单选题】(2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而訁男性似乎比女性更乐于谈论国家大事、社会新闻等等,这是因为(C)

A. 女性天生缺乏深刻思考的脑力。

B. 男性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禁止奻性思考这些问题

C. 女性往往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生活中琐碎的事里。

5【看图题】如下图输入题目关键词就能搜到答案,都有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学行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