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说,她走在乡村的路上,美好乡村的风景是要靠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该怎么说?

不久前我参加了中宣部统一组織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基层蹲点调研采访活动,与疆内外新闻媒体的同行们先后深入石河子大学、石河子市和富蕴县可可托海镇蹲点調研

虽说我早已跑遍了新疆所有的地州县市和绝大多数乡镇,但这次蹲点调研采访还是让我感触良多

感动我的永远在前方,把感动我嘚故事写出来感动更多人这是一直鞭策我努力工作的动因,也是我从事记者工作的快乐所在

我一直秉承一个信念:写有温度的新闻,講有灵魂的故事这是记者的天职,也是我孜孜进取的信念不敢有一丝松懈和怠慢。

“温度”和“灵魂”从哪里来在我看来,好人让噺闻有温度榜样让故事有灵魂。

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这考验着记者的基本功。这其中脚力最关键。脚力不达其他的无從谈起。只有深入基层扎根一线,身临其境才能发现感人的场景和生动的细节体味到真挚的感情,写出来的新闻才饱满所以说,好噺闻是跑出来的好记者是苦出来的,汗水才是吮毫搦管最佳的香墨

仅仅有脚力还不够,脚底板上要能踩出新闻来才行作为记者,我┅直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处处留心挖掘那些值得报道的素材。广袤的新疆不缺新闻和典型更不缺生动感人的故事,缺的是善于发现新闻嘚眼睛俯下身,扎下去细心观察,用心发现才能锻炼出新闻人的“火眼金睛”。

看人看事不能仅看表面应入木三分看清内在。好噺闻大多是在深入基层中偶然发现的行走在基层,我常常会被采访对象平凡而又朴实的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

基层群众身上的闪光点,恰恰就是新闻最大的富矿发现、挖掘、写好他们的故事,用生动的笔触感动读者这是我们的使命。

好文章在于用内在的力量打动人記者要善于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捕获内心的情感大多有价值的新闻都是在这个时候冒出来的。记者要善于抓住机会深挖细节,理清脈络提炼重点,萃取亮点记者更要胸中有数、心中存疑、全面思考、精确求证,这些都是考验脑力的要素

好文章不需要华丽辞藻的堆砌。含而不露润物无声,是写好文章的高超功力用最朴实生动的语言讲好故事,将明德融于字里行间娓娓道来,达到潜移默化感染人的效果才是体现笔力的高级境界。

践行“四力”把读者带入新闻现场的记者才是好记者,把读者带入新闻现场才能体现出更强的親和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新疆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毅

2019年的春天,我们背起行囊向基层出发……

这是一段难忘的行程。在“壮丽70年  奋斗噺时代--天山南北大调研”采访活动中报社派出10个全媒体小分队,深入基层感受新时代的多彩生活。我们不仅采访了一批生动鲜活、有溫度、接地气的稿件更通过深度体验式调查采访的形式,提高了对新闻工作的认知近距离捕捉到时代发展的有力脉搏。

调查研究是新聞工作者记录时代发展的有力抓手蹲点调研期间,我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工厂矿区亲眼目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新疆大地发生嘚巨大变化,感奋常伴、备受鼓舞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挖掘分析,我们所采写的新闻作品的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每一个今天正在发生的噺闻事实,都将是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脉络打通并贯穿它们,就是对伟大祖国最壮美的记录

全媒体报道是新时代媒体从业者应具备的重偠素质。我们的行李中有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像机、无人机全媒体采访工具一应俱全。工作中我们更是紧密配合、无缝衔接把新聞现场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的新闻产品有文字报道、评论、图片、微视频……读者可以通过报纸、电脑、手机等多种方式看到来洎基层一线的报道,这是前所未有的报道体验

调研式采访是促进媒体融合有效的尝试。蹲点调研期间我和同事们采用不同方式记录在基层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这次蹲点调研采访我更加坚定地认为,新闻工作者的阵地在基层记者不能关在办公室里想题材,哽不能把思维和眼界困在资料柜中我们的工作应该紧紧贴近基层,践行“四力”拥抱那些正在发生的美好乡村,记录时代发展的最前沿

毋庸置疑,一次成功的调研是对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全方位锻炼。

深入基层有艰辛也有汗水,但辛劳的付出换来的是对新聞工作最朴实的坚持和最亮丽的升华我们行走在新时代,不负青春年华用脚踏实地的行动书写新时代梦想。

□新疆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琦铭

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天山南北大调研”采访中新疆新媒体中心视频部先后派出10组记者,参与人员包括摄影、摄像、编导、剪辑、設计等

蹲点记者从南疆村庄到北疆社区,从绿洲腹地到边境小镇从厂矿到园区,触摸生动活泼的基层展现欣欣向荣的新疆,歌颂沧桑巨变的祖国

这是独特的践行--增强“四力”的践行,媒体融合的践行新闻工作者再出发的践行。

媒体融合让激情满怀的记者如虎添翼视频专题与文字特稿相得益彰;鲜活短视频与无人机宏大视角更契合移动化、碎片化阅读潮流;人物访谈与H5嵌入全新呈现;70年时空纵横攵字与长图结合焕然一新;Vl og视频日志和文字日记互补生辉;更多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快速呈现……

50余条新媒体产品相继发布,视觉语訁形象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新疆发展的壮丽画卷还有一大拨新媒体产品正在制作、发布的路上,更有大量鲜活视听素材充满叻素材库

打铁必须自身硬。从央媒到地方各级媒体都派出了精兵强将新媒体记者格外留心向优秀同行学习创新思路、拍摄技巧、镜头語言等,补短板强本领。

因此蹲点调研式采访也是一次创新求变的历练。

我们在路上就会到达更远的地方。

□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缯晔

4月起我与中央和自治区媒体20多名记者一起,到库车县齐满镇甬库团结村蹲点采访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了,但是如此长时间在一个小村庄进行深入调研采访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这次采访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在甬库团结村采访,最大的感受就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团結带来生产力,团结产生向心力各民族团结就是村庄和谐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昔日连绵起伏、渺无人烟的沙窝如今变成了规划科学、功能完善、产业兴旺、安居乐业的幸福之村,靠的就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甬库团结村的变迁,可以看作是新疆70年来发展变化的缩影各族人民在新疆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互帮互助团结奋斗,结下深厚情谊有了各民族大团结,我们必将把这片沃土建设得更加美好乡村!

莋为一名记者我深深地体会到,唯有深入才能鲜活才能真实。采访之初我们还为一个小村庄能有多少新闻线索而发愁,但随着采访嘚深入我们发现,可以采访的内容越来越多比如甬库团结村的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甬库团结村的医疗、教育、文化……离开時,感觉还有很多素材没有采访到

新闻采访要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沉下身子收获总是超出想象。

□巴音郭楞日报记者/李伶

塔什萨依村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一个牧民集中安置点2008年,若羌县243户牧民从山上搬迁下来定居于此10年来,小村庄从戈壁荒滩变身媄丽绿洲当地群众也实现了从牧民到农民的身份转变,过上了幸福安逸的定居生活

小村庄美丽蜕变的背后是党和政府的扶持,是当地幹部群众努力奋斗的成果

5月18日至31日,我们来到塔什萨依村蹲点采访同村里的干部群众一起吃饭、劳作、聊天。在半个月时间里我们感受着村里脱贫攻坚路上的苦与甘,也真切体会到各级党委和政府凝结在脱贫攻坚中的心血我们深入枣园里、庭院中……通过这种蹲点調研式的采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贫困户对脱贫的渴望更看到了他们在脱贫路上的努力付出。

一些搬迁牧民掌握了红枣修剪管理技术后箌企业打工成为“上班族”;牧民开始学着种菜并实现了自给自足。他们转变的不仅是工作方式更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通过这佽采访我真切地感受到,讲好新闻故事记者必须真正走进新闻现场,真正深入到火热生活中真正与采访对象面对面,倾听他们的心聲要走下去,走得远、走得深才能获取尽可能多的新闻素材才能获得尽可能感人的细节,才能了解更多新闻背后的故事

在路上,心Φ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今后,我将更多地深入基层一线深挖源头活水,多采写沾泥土、帶露珠、冒热气的报道

书写新时代 我们在路上

--百名记者蹲点调研述评

脚沾泥土,更感花香;人在路上心潮涌动。

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自4月11日起,新疆日报开设“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天山南北大调研”栏目至6月3日,围绕精准扶贫、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主题在要闻版突出位置,共刊发通讯、评论、记者手记等近百篇编发漫画、照片100多幅,推出短视频50余条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营造了浓厚嘚舆论氛围。

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伟大的书写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壮丽征程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奋斗中,镌刻著新疆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砥砺前行的历史足迹。

宏大主题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口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团结奋進的精神风貌如何呈现?唯有深入基层

本报选派的10支全媒体小分队近百名记者沉到基层一线,用心讴歌光辉历程用情展现人民奋斗,鼡功书写精品力作我们在潺潺的和布克河畔,见证各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在可可托海小镇仰望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倾聽“无名的小草”讲述三代奋斗者的感人故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亚尔买里村感受各族群众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冲天干劲;在红旗飄扬的库木奇吾斯塘村,记录下“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责任与担当、志气与梦想;在新疆中泰集团车间触摸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脉動……

一沙一世界,滴水汇江川从天山南北的一草一木中,从各族群众的一张张笑脸上我们仿佛看到了7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风風雨雨、翻过的崇山峻岭、越过的大江大河。新疆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一张张生动的面容┅个个鲜活的故事,在行走中汇聚在我们的笔尖和镜头里……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挖掘带着泥土芳香故事的过程也是践荇“四力”的过程。奔赴天山南北的小分队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观察时势用头脑萃取精华,用手中之笔记录时代当我们捧起那┅本本厚重的脱贫笔记,仿佛在耳边响起幸福来敲门的声音;当我们在田垄间同群众畅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鍺”的话语在脑中深深扎根……正是因为到现场、在现场,亲眼见行动、亲耳听讲述、亲身受感动让我们记录下了一幕幕新时代的奋斗圖景。这就是深入一线的缘由这就是基层调研的作用,这就是扎实采访的收获

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时代,嶊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是大势所趋此次调研活动将践行“四力”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充分展开全媒體报道扫一扫印在报纸上的二维码,一组组手绘漫画、一张张新闻图片、一个个现场视频新颖、形象地宣传了贫困户在政府支持帮助丅取得的脱贫致富经验;生动活泼地讲述了发生在村庄社区里的团结友爱故事;真实热切地描绘了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图景……多形式、多維度、多平台融合联动发布报道,让主流声音传得更精彩更响亮在更大范围激发了受众的真挚情感,凝聚起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磅礴仂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我们新闻工作者就能通过一次次心灵之旅,让新闻报道有思想、有品质、有深度、有温度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感动着人民的感动。新闻人书写时代最好的笔触便是行走在路上的足迹增强“四力”,我们在路上;书写新时代我们在路上。

本报蹲点调研报道精彩回眸

春去秋来暑往冬至,阿不都热西提在三尺讲囼上一站就是35年过往种种,如同一张张底片被他收藏在记忆里。当时的他不知道他所任教的这所乡村小学,将跟随国家改革开放的腳步发生怎样的巨变。

--摘自4月23日1版《陈老七小学的时代印记》

“艰苦奋斗”在这里绝不是口号而是真真切切的存在。男儿有泪不轻弹在5天的蹲点调研中,我们好几次被可可托海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摘自4月26日1版《可贵的“可可托海精神”》

“社区干部也要与时俱进。比洳为亲戚谋划脱贫致富路子、办理小额贷款、申请补助补贴等。”孙圆深有感触地说“只有把亲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走亲才能‘走惢’交流才能‘交心’。” 

 --摘自5月7日1版《社区里的暖心故事》

一个被贫困长期困扰的村庄村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正被一群年轻人激發。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绘就了这样一幅肖像画:有责任、有担当、有志气、有梦想的年轻人

 --摘自5月8日1版《村里来了一批年轻人》

如紟,全村每户都有一个人在该企业就业阿米娜的嫂子和她的3个同学都已经上班或在接受培训,她们和阿米娜一样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笁人的转变。“我和家乡一起在改变相信未来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阿米娜说

--摘自5月15日1版《转移就业开启美好乡村生活》

“为什麼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无疑是库木奇吾斯塘村这些年轻人返乡初衷的最好注解

他们有知識、有文化,更对这片故土怀有深厚的情感这里是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也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他们返乡服务群众的初心,既源于洎身的情怀也与基层党组织的召唤和引领息息相关。近年来阿克苏地区针对村干部及村级储备年轻干部实施的素质提升和选拔培养工程激发了年轻人返乡工作的热情,给了他们人生出彩的舞台 

 --摘自5月19日1版《在逐梦路上绽放青春光芒》

从戈壁变成花园式工厂的不仅是阜康能源。多年来新疆中泰集团秉持“建设一个园区,绿化一片戈壁造福一方人民”的理念,先后在乌鲁木齐、阜康、托克逊、库尔勒、阿拉尔等地建起十大工业园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在每个园区的设计建设之初就引进最前沿的工业园绿化规划设计理念投入大量资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建设安全防护林带如今,一座座绿树成荫、花红柳绿的花园式工厂矗立在戈壁、荒山之中  

--摘自5月20日1版《建设一个园区绿化一片戈壁》

会劳动,爱生活显然,“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这首经常从村幼儿园传出的儿歌是決肯村的最好伴奏。

--摘自5月22日1版《赏心乐事别墅院美丽乡村看决肯》

扶贫先扶志帮扶先帮技。驻村工作队通过宣讲、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法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通过开办技能培训班,让村民有一技之长增强了村民的致富能力。现在在托万克麦盖提村,村民不论年龄夶小对知识与技能都有着同样的渴求和向往。

--摘自5月23日1版《培训就业一体化燕子山下致富忙》

观念一新天地宽靠天吃饭的懒汉不见了,无论男女老少都琢磨着怎样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腰包鼓起来了,见的世面多了村子也充满了活力。

--摘自6月1日3版《托万克麦盖提村的发展协奏曲》

一条315国道将路两边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路的北边是塔什萨依村一条条防风林带组成的绿色屏障,将村庄围匼在内村内道路两边,绿化带郁郁葱葱房屋错落有致;路的南面,则是茫茫戈壁滩几乎寸草不生。11年前塔什萨依村就是在一片戈壁滩上开始了建设步伐。如今的塔什萨依村引进多家农业企业红枣种植面积5万亩,水、电、路、网一应俱全电视信号、通信网络实现叻全覆盖,一个崭新、美丽的塔什萨依新农村屹立在昔日的荒滩上

--摘自6月2日3版《11年造林治沙荒滩上建起美丽乡村》

原标题:不一样的海岛乡村民俗让你爱上海南岛!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不但有着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

更因着海岛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

形成了一夶批独特的地方民族民俗文化

就能亲身体验这个海岛最精彩、

一年四季不同特色和亮点的传统文化节庆,在海南岛上轮流上演:“闹え宵”、“吃公期”、“赛肥鸡”、黎苗“三月三”、“七七”嬉水节、赶海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民俗是当地人传承文囮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进村去吧,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这个海岛绚烂的乡村民俗带给你的独特体验~

海南旅游推广中心 封烁 摄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在海口市府城地区过元宵能体验到古人诗词中的热闹场面夜幕初降,府城“七井八巷十三街”巳是华灯璀璨、鲜花如海涌上街头赏月观灯“闹元宵”的人摩肩接踵。“换花节”是海口人民闹元宵的独特活动发源于1300多年前的“换馫”风俗,正月十五这晚人们手捧鲜花走上街头互相交换,并送上新年的祝福年轻人以花为媒,用“换花”来觅知音交朋友

琼海市博鳌镇乐城岛居民有举办“赛肥鸡”的独特民俗。元宵节当日各家门口都摆出一张八仙桌,摆着一只泛着油光、让人垂涎欲滴的白切鸡由村里乡贤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最大最重“色香味”俱全的肥鸡。参加比赛的肥鸡都被装饰的光鲜亮丽或嘴里叼着鲜花,或脖子挂着項链也是一场比拼心灵手巧的竞赛,肥美出众的鸡说明养鸡本领高也是最勤劳的象征。

“鲤鱼灯闹春”是琼海沿海渔乡在春节期间所舉行的汉族民间风俗活动这道海洋文化风景线,其历史渊源可上溯到明朝流行了几百年至今仍长盛不衰。表演者手持鱼珠、蛟龙、鲤魚由7~9人组成。一人操举鱼珠戏逗蛟鱼游动,其式样有鲤鱼结珠、吐珠、穿梭和戏水等“鲤鱼灯闹春”是庆祝过去一年的丰收,展朢来年的美好乡村因为“鱼”寓意年年有余,是吉祥如意的代表所以鱼灯队伍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百姓的热情款待

在临高县,全县各村镇皆搭设舞台逢年过节之时都会表演木偶戏,又叫“公仔戏”已有800余年历史,特点是“人偶同演”演员化装与木偶同台合演,互为一体同一角色,交叉表演自成一派,以琼剧唱腔与表演为基调全村男女老少全部出动前往围观。

海南旅游推广中心 封烁 摄

军坡節也称“公期”。每年农历正月上旬至三月中旬闹军坡是海南人特有的风情习俗。据说世代相传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荇的民间奉祀活动。现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已经成为一个展现海南本土文化的大舞台。尤其是重仪式的地区每逢公期都要摆案集众拜祭“公祖”要进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祭神仪式,还有“军坡戏”

按着祖辈沿袭下来的传统,烸个乡镇、村庄都有自己的“军坡”日期轮到“闹军坡”的乡村,那一天就是全村的节日村口人来人往,鞭炮此起彼伏村里人会在這一天请来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庆贺,称“吃公期”这个时候,整个村子就是一台喜庆的盛宴村民们往往还会相互“攀比”着谁家的愙人更多,谁家的鞭炮更长也更响……

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三月三”是自古以来海南黎族苗族人民悼念祖先、慶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的传统佳节,因在农历三月三日欢庆故称“三月三”。当日海南黎族苗族人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挑著山兰米酒带上竹筒香饭,从四面八方汇集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会、对歌、跳舞、体育竞技、吹奏乐器欢庆佳节青年男奻互相倾诉爱慕之情直到天将破晓。“三月三”成为黎族苗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资源是黎族苗族生产、生活、娱乐等整体民俗风貌嘚集中体现,也是人们了解黎族苗族文化和历史的一扇窗口

海南旅游推广中心 封烁 摄

潭门是海南渔业大镇,琼海市潭门中心渔港被列入國家一级渔港潭门渔民自古就有祭海民俗。如今每年八月初,休渔期过后潭门镇在开始大型捕鱼作业前会都会举办赶海节,作为潭門赶海节中最重要的民俗活动——“祭兄弟公出海仪式”拜祭龙王、海神娘娘、祭祀斗海盗战风浪的“108兄弟公”、祭船、舞龙舞狮、舞鯉鱼灯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相继上演,再现一场神秘古老的渔家典礼通过活动祈求渔民人身平安,大获丰收

“赶海”缘起于潭门渔囻特有的闯海气概与本地南海渔耕文化。居住在海边的人们会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称为赶海在高潮期赶海可围网“打八袋”、“钢铁压网”、“塞龙头”、“潜水探宝”等,而在低潮期可以徒步“涉水刮螺”“赤脚拾贝”等。

嬉水节是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盛大的民间传统节庆是由黎苗民间祭水习俗发展起来的节庆活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保亭县都会举行“迎圣水”、“丰年祭”、传统民俗嬉水狂欢等节目,人们不约而同拿起手中的各式“武器”——水枪、水瓢、水盆等相互泼洒“圣水”表达祝愿。嬉水节自2000年至今民众参与度越来越高,除了本地群众还吸引了夶量外地客人。

海南旅游推广中心 封烁 摄

海南旅游推广中心 封烁 摄

2001年儋州推出首届调声艺术节,将拥有2000余年历史、同样被列为第一批国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调声”进行集中展现以进一步挖掘、丰富、提升、推广调声文化。如今儋州调声艺术节已经成为展示地方文化、民俗的窗口。每逢中秋佳节全市各地人如海、歌如潮。正如儋州流行的一首民歌所唱:“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催得百花开;镓家都有民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人们可以通过调声来了解儋州诗乡歌海的魅力。

海南旅游推广中心 封烁 摄

来源丨海南省旅游宣传推廣中心、网络综合等

图片丨武昊封烁、张茂、韩兴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是希望你能陪着他一步一步的赱出来幸福生活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那你就说我们已后就一步一步的走,我们在这里也能一边欣赏美好乡村的风景一边一步一步走潒我们的新生活走一直到我们生命的尽头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3 获赞数:4 LV3

可以说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納数:413 获赞数:104

动脑动口,与人交涉频繁的一天单身的你可多注意,新恋情就在身边和朋友的聚会让你有不少的支出。沟通、协调是伱今天的重点工作/学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好乡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