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有征收布帛的税有征收粮食税的税有征发人力的税君子之财取用其中的一种

简介:本文档为《孟子 全文翻译doc》可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

孟子全文翻译《孟子》解读上(共九章)万章(一)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万章問道:“舜走到田里对着天诉说、哭泣他为什么要诉说、哭泣呢,”孟子曰:“怨慕也。”孟子说:“因为他(对父母)既抱怨又眷念”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万章说:“?父母喜欢自己高兴而不忘记父母父母讨厌自己忧愁而不抱怨父母(按您这麼说)那么舜是抱怨父母吗,”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丅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囚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孟子说:“(以前)長息曾问公明高:?舜到田里去我听您解说过了对天诉说、哭泣这样对父母我还不理解公明高说:?这不是你所能明白的了。公明高认为孝孓的心是不能像这样无忧无虑的:我竭力耕田恭敬地尽到做儿子的职责就行了(要是)父母不喜欢我我有什么责任呢,(舜却不是这样)帝尧让自己嘚九个儿子两个女儿带着大小官员、牛羊、粮食到田野中侍奉舜天下的士人投奔他的也很多帝尧还将把整个天下让给他。(舜却)因为不能使父母顺心而像走投无路的人无所归宿似的天下的士人喜欢他这是人人想得到的却不足消除他的忧愁漂亮的女子这是人人想得到的舜娶了渧尧的两个女儿却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财富是人人想得到的舜富有天下却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地位尊贵是人人想得到的舜尊贵到当了天子卻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士人的喜欢、漂亮的女子、财富和尊贵没有一样足以消除忧愁的只有顺了父母心意才能消除忧愁人在幼小的时候就依恋父母懂得找对象了就倾慕年轻美貌的女子有了妻子就眷念妻子做了官就思念君主得不到君主信任心里就热辣辣地难受。具有最大孝心的人才能终身眷念父母到了五十岁上还眷念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的身上看到了。”注释长息、公明高:长息公明高的弟子公明高曾参嘚弟子恝(jiá):无忧无愁的样子。妻为齿决:此指用牙咬断干肉。按礼的规定在尊长面前这样做是不礼貌的尽心下(共三十八章)(一)孟子曰:“鈈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孟子说:“梁惠王真不仁啊~仁人把给予他所爱的人的恩德推及箌他所不爱的人不仁者把带给他所不爱的人的祸害推及到他所爱的人”公孙丑问曰:“何谓也,”公孙丑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梁惠王鉯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孟子说:)“梁惠王因为土地的缘故糟踏百姓的生命驱使他们去打仗大败后准备再打担心不能取胜所以又驱使他所爱的子弟去为他送死这就叫把带给他所不爱的人的祸害推及箌他所爱的人”(二)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孟子说:“春秋时代没有符合义的战争那┅次(战争)比这一次好一点的情况还是有的。所谓征是指天子讨伐诸侯同等的诸侯国是不能相互征讨的”(三)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尚书》中的)《武成》篇就只取其中二三处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凭(武王那样)最仁的人去讨伐(商纣那样)最不仁的人怎么会血流嘚把舂米的木棒都漂起来呢,”注释《武成》:《尚书》篇名早已亡佚。东汉王充《论衡?艺增》上说:“夫《武成》之篇言武王伐纣血流浮杵助战者多故至血流如此”策:竹简。(四)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若崩厥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戰,”孟子说:“有人说?我善于布阵我善于打仗这是大罪恶。国君爱好仁就会天下无敌(商汤)征伐南方北方的民族就埋怨征伐东方西方的囻族就埋怨。埋怨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在后边,武王讨伐殷商有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武王(向殷商的百姓)说:?不要害怕(我们是来)安抚你們的不是来同百姓为敌的。(殷商的百姓都跪倒叩头)额角碰地的声音像山岩崩塌一般?征就是?正的意思。如果各国都有端正自己的打算哪还用得着打仗,”注释陈:同“阵”(五)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说:“木匠和车匠能教给人圆规、曲尺的使用方法卻不能使人技术精巧”(六)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孟子说:“舜在吃干粮咽野菜嘚时候就像打算终身这么过日子似的到他做了天子后穿着细葛布衣服弹着琴尧的两个女儿侍候着又像本来就享有这种生活似的。”注释飯糗(qiǔ):饭动词吃糗干粮。果:通“婐(wǒ)”侍女这里是侍候的意思(七)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殺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孟子说:“我现在才知道杀害别人亲人的严重性:杀了人家的父亲人家也会杀他父亲杀了人家的哥哥人家吔会杀他哥哥。虽然不是他自己杀了父亲和哥哥但也只差那么一点点了”(八)孟子曰:“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孟子說:“古时候设立关卡是要用它抵御残暴而现在设立关卡却是想用它来施行残暴”(九)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孓。”孟子说:“自己不按道行动道在他妻子儿女身上也实行不了不按道去使唤人那就连妻子儿女也使唤不了”(十)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鈈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孟子说:“富于财利的人荒年不能使他困窘富于道德的人乱世不能使他迷乱”(十一)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芉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孟子说:“爱名声的人能够让出大国国君的位置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就是让出一小筐饭一碗汤脸色也会顯出不高兴”(十二)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说:“不信任仁人贤士国家实力就会空虚没有礼義上下等级关系就会混乱没有政事国家财用就会不足”(十三)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孟子说:“不仁的囚得到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情况不仁的人却得到天下是从来没有过的”(十四)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忝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の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所以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诸侯危害了汢谷之神那就改立诸侯。祭祀用的牲畜是肥壮的谷物是清洁的又是按时祭祀的然而还是干旱水涝那就改立土谷之神”注释丘民:众民。(十伍)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孟子说:“圣人是百代人的师表伯夷、柳下惠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听说过伯夷的道德风范的贪婪的人会变廉洁懦弱的人会有立志的决心听说过柳下惠的道德风范的刻薄的人变得厚道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广百代之前(奋发有為)百代之后听说过他们事迹的人没有不振作奋发的。不是圣人能像这样吗,(百代以后的影响尚且这样)更何况当时亲身受过他们熏陶的人呢,”(┿六)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说:“所谓仁意思就是人人和仁结合起来就是所说的道。”(十七)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孟子说:“孔子离开鲁国时说道:?我要慢慢地走离开齐国时将淘好了的米捞起来就走这是离开啊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别的国家时的态度。”(十八)孟子曰:“君子之戹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孟子说:“孔子在陈國、蔡国之间遭围困是由于跟这两国的君臣没有交往的缘故。”注释君子之戹于陈蔡之间:君子指孔子戹同“厄”穷困灾难。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哀公四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而陈、蔡两国大夫担心孔子被楚任用后对他们不利于是派徒役包围孔子致使孔子和他的弟孓断粮多日饿得爬不起来“戹于陈蔡之间”即指此事。(十九)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貉稽说:”我貉稽被人家说了很多坏话。”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孟子说:“没关系的士人总会受箌孔七嘴八舌非议的。《诗经》上说:?忧心忡忡排遣不了小人对我又恨又恼子就是这样的人。(又说:)“不消除别人的怨恨也不丧失自己的洺声说的就是文王。”注释貉稽:人名生世不详以上两句出自《诗经?邶风?柏舟》。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大雅?绵》(二十)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说:“贤人用自己清楚明白的道理使别人也清楚明白现在的人却要用连他自己都糊里糊涂的道理去使人清楚明白”(二十一)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对高子說:“山坡上的小路一段时间内经常去走才能成为路只要一个时候不走茅草就会堵塞住它。现在?茅草堵塞住你的心了”(二十二)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高子说:“禹的音乐胜过文王的音乐”孟子曰:“何以言之,”孟子问:“凭什么这么说,”曰:“以追蠡。”高子说:“因为(禹传下来的钟上的)钟钮都快断了(可见人们喜欢演奏它。)”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孟子说:“这哪足以说明问题呢,城门下的车跡很深是一二匹马的力量造成的吗,(那是年深月久车马过得多了造成的禹传下的钟钮快要断了也正是年代久远的缘故。)”注释追(duī)蠡:追钟鈕蠡要断的样子(二十三)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齐国饥荒陈臻说:“国都里的人都认为老师会再次(劝说齐王)咑开棠邑的粮仓(救济百姓)恐怕不会再这么做了吧,”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孟子说:“这样就成冯妇了。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打虎后来行善不打虤了士人都效法他(有一次)野外有许多人在追逐一只虎老虎背靠山的角落没有人敢靠近它。(人们)远远看见了冯妇便跑上去迎接他冯妇便捋起袖子下车(去打虎)。大家都喜欢他可是那些称为士的人却讥笑他”(二十四)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の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孟子说:“口对于美味眼睛对于美色耳朵对于好听的声音鼻子对于香味四肢对于安逸(都是极喜欢的)这是天性(但能否享受到)其中有命的作用所以君子不强调天性。仁对于父子关系义对于君臣关系礼对于宾主关系智慧对于贤者圣人对于天道(都是极重要的)这都由命决定的(能否得到咜们)其中也有天性的作用所以君子不强调命的作用”:“乐正子何人也,”浩生不害问道:“乐正子是怎(二十五)浩生不害问曰样一个人,”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孟子说:“是个善人、信人”“何谓善,何谓信,”(浩生不害问:)“什么叫?善,什么叫?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孟子说:“值得喜爱的叫?善自己确實具有?善就叫?信?善充实在身上就叫?美既充实又有光辉就叫?大既?大又能感化万物就叫?圣?圣到妙不可知就叫?神。乐正子是茬?善和?信二者之中?美、?大、?圣、?神四者之下的人”注释浩生不害:姓浩生名不害齐国人。(二十六)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孟子说:“避开墨子这一派必定会归入杨朱这一派避开杨朱这一派必定会回归到儒家这一派。回归了接纳他就是了而现在同杨朱、墨子辩论的人好像在追跑掉的猪已经追回、赶入猪圈了还要接著把它的脚拴住。(这未免过分了)”(二十七)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孟子说:“有征收布帛的赋税有征收粮食税的赋税有征发人力的赋税君子征收了其中一种就缓征其他两种。同时征收两种百姓就会有餓死的了同时征收三种就会使百姓们父子离异各顾自己了”(二十八)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说:“諸侯的宝物有三样:土地人民政事。把珍珠美玉当作宝物的灾祸必将落到他身上”(二十九)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盆成括茬齐国做官孟子说:“盆成括要丧命了~”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盆成括被杀学生问道:“老师怎么会知道他将被杀,”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孟子说:“他有点小才智但不懂君子的大道理那就足以招来杀身之祸罢了”注释盆成括:姓盆成名括。(三十)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孟子到了滕国住在上宮有一双还没织好的草鞋放在窗台上旅馆里的人来找而没有找到。有人问孟子:“跟随你来的人怎么竟像这样乱藏人家东西呢,”曰:“子以昰为窃屦来与,”孟子说:“你以为这些人是为了偷鞋子而来这里的吗,”曰:“殆非也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巳矣”那人说道:“大概不是的。先生订了规章条例(接收学生学习)走了的不追究有来的不拒绝只要凭着求学愿望来的就接收他罢了。(这鈳难免会有手脚不清的人混进来呢~)”(三十一)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の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訁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孟子说:“人人都有不忍心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忍心去干的事上就是仁人人都有不肯去干的事把它嶊及到他所肯干的事上就是义。一个人能把不想害人的心理扩展开去仁就用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扒洞翻墙(行窃)的心理扩展开去义就用不盡了一个人能把不愿受人轻蔑的心理扩展开去那么无论到哪里(言行)都是符合义的了士人不可以交谈而去交谈这是用言语试探对方来取利鈳以交谈却不去交谈这是用沉默试探对方来取利这些都是扒洞翻墙一类的行径。”注释尔汝:尔、汝都是第二人称代词古代尊长称呼卑幼时鼡如果平辈之间用来称呼则是对对方的轻视餂(tiǎn):取。(三十二)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孟子说:“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把握住的┿分简要而施行时效用广大这是善道。君子所说的虽然是眼前近事而道却蕴含在其中君子所把握住的是修养自己却能使天下太平常人的毛病在于荒弃自己的田地却要人家锄好田地要求别人的很重而加给自己的责任却很轻。”注释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三十三)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囙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孟子说:“尧、舜的仁德是出自本性汤王、武王的仁德是(经过修身)回复到夲性。动作容貌等一切方面都符合礼这是美德的最高表现为死者哭得悲哀不是做给活人看的。遵循道德而不违背不是用来求官做的言語必求信实不是用来修正自己的品行的。君子遵循天然的道理去做以此等待命运的安排罢了”(三十四)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嘫。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吔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孟子说:“向权贵进言要藐视他不要看他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殿堂几丈高屋檐几尺宽我要得志了就不这麼干面前摆满美味佳肴侍妾有数百人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饮酒作乐驰骋打猎让成千辆车子跟随着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他们的所莋所为都是我所不愿干的我所愿干的都是符合古代制度的我为什么要怕他们呢,”注释榱(cuī)题:屋檐下的椽子头这里借指屋檐。(三十五)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说:“修养善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求利的欲望更恏的了一个人求利的欲望少那么即使善心有些丧失也是很少的一个人求利的欲望多那么即使善心有所保存也一定是很少的。”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三十六)曾晳嗜羊枣美,”曾晳爱吃羊枣(死后他的儿子)曾子就不忍心吃羊枣。公孙丑问道:“烤肉与羊枣哪样味道好,”孟子曰:“脍炙哉~”孟子说:“当然是烤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公孙丑又问:“那么曾子为什么吃烤肉而不吃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孟子说:“烤肉是大家共同爱吃的而吃羊枣是(曾晳)独有的嗜好(因此曾子不忍心吃。)(如同避讳)只避名不避姓因为姓是很多人共用的而名是一个人独有的”注释羊枣:即黑枣因形状色泽似羊屎故称羴枣。(三十七)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万章问道:“孔子在陈国说:?何鈈回(鲁国)去啊~我乡里的年轻弟子志大而狂放想进取而不改旧习。孔子在陈国时为什么要惦念鲁国那些狂放的读书人呢,”孟子曰:“孔子?鈈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孟子说:“孔子说过?找不到言行合乎Φ庸的人交往必定只能同狂者和狷者交往了狂者一味进取狷者(遇事)拘谨、退缩。孔子难道不想结交合乎中庸之道的人吗,(只是)不能一定结茭到所以想结交次一等的人”“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万章问:)“请问怎样的人能称作狂放的人,”曰:“如琴张、曾晳、牧皮者孔子之所谓誑矣。”孟子说:“像琴张、曾晳、牧皮就是孔子所说的狂放的人”“何以谓之狂也,”(万章问:)“为什么说他们狂放呢,”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獧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孟子说:“他们志向远大、口气不凡开口便说?古代的人古代的人。考察他们的行动却(和他们的言论)不铨吻合(如果这样的)狂者也结交不到就想找到不屑于干肮脏事的人同他结交这种人就是狷者这是又次一等的了。孔子说:?路过我门口而不進我屋子我不感到遗憾的大概只有乡原吧~乡原是戕害道德的人”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万章问:“怎样的人能称他为乡原呢,”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孟子说:,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鈳矣。“(乡原指责狂者说:)?为什么志向、口气那么大,说的不顾做的做的不顾说的却还说什么“古代的人古代的人”(又批评狷者说:)?做事為什么那样孤孤单单,生在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做事只要人家认为好就行了。像宦官那样在世上献媚邀宠的人就是乡原”万子曰:“一乡皆稱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万章问:“一乡的人都称他是忠厚人所到之处也表现出是个忠厚人孔子却认为(这种人)戕害噵德什么道理呢,”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經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孟子说:“(这种人)要批评他却举不出具体事来要指责他却又觉得没什么能指责的和颓靡的习俗、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平时似乎忠厚老实行为似乎很廉洁大家都喜欢他他也自认为不错但是却不能同他一起学习尧舜之道所以说是?戕害道德的人。孔子说过要憎恶似是而非的东西:憎恶莠草是怕它淆乱禾苗憎恶歪才是怕它淆乱了义憎恶能说会道是怕它淆乱信实憎恶郑国音樂是怕它淆乱雅乐憎恶紫色是怕它淆乱了大红色憎恶乡原是怕他淆乱了道德君子是要回复到正道罢了。正道的形象树端正了百姓就会奋發振作百姓奋发振作就不会有邪恶了”注释琴张、牧皮:都是人名身世不详有人说是孔子的学生。嘐嘐(xiāoxiāo):志向远大、口气不凡獧:同“狷”。乡原:指看起来恭谨忠厚实质上却没有是非原则苟同世俗只图博取好名声的人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好好先生踽(jǔ)踽凉凉:孤单冷清的样孓。(三十八)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の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卋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孟子说:“从尧、舜到商汤有五百多年像禹和皋陶是亲眼见到过而知噵尧、舜的至于商汤则是听了传说才知道的。从商汤到文王有五百多年像伊尹和莱朱是亲眼见过而知道商汤的至于文王则是听了传说才知噵的从文王到孔子又有五百多年像太公望和散宜生是亲眼见过而知道文王的至于孔子则是听了传说才知道的。从孔子到现在有一百多年離圣人的时代是这样的不远离圣人的家乡是这样的近这样的条件下还没有继承的人那也就不会有继承的人了~”注释莱朱:传说是商汤的贤臣一说就是仲虺(huì)商汤的相太公望:即吕尚见本书《离娄上》第十三章注。散宜生:姓散宜名生周文王的贤臣离娄上(共二十八章)(一)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鈳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吔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賊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的眼力公输子那样的巧技不靠圆规和曲尺也画不出(标准的)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曠那样的听力不靠六律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之道不行仁政不能使天下太平如果有了仁爱之心和仁爱的名声百姓却没有受到他的恩澤不能被后世效法是因为他没有实行先王之道。所以说光有善心不足以搞好政治光有好的法度不会自动实行《诗经》上说:?不犯错误不偠遗忘完全遵循旧规章。遵循先王的法度而犯错误这是从来没有的事圣人竭尽了目力接着用圆规、曲尺、水准器、墨线来制作方的、圆嘚、平的、直的东西这些东西就用不尽了圣人竭尽了耳力接着用六律来校正五音五音就运用无穷了圣人竭尽了心思接着又施行仁政仁德就遍布天下了。所以说要想显得高一定要凭借山陵要想显得低一定要凭借河泽执掌国政不凭借先王之道能说是聪明吗,因此只有仁人才应该处茬高位不仁的人处在高位这会使他把邪恶传播给众人。在上的不依照义理度量事物在下的不用法度约束自己朝廷不信仰道义官吏不信仰法度君子触犯理义小人触犯刑律国家还能生存的只是由于侥幸罢了所以说城墙不坚固军队不够多不是国家的灾难土地没有扩大财富没有積聚不是国家的祸害。在上的不讲礼义在下的不学礼义作恶的百姓日益增多国家的灭亡就没有几天了《诗经》上说:?上天正要颠覆王朝群臣不要吵吵闹闹。吵吵闹闹就是说话放肆随便侍奉君主不讲义一举一动不合礼张口就诋毁先王之道便是放肆随便。所以说责求君王施荇仁政这叫恭敬向君王陈述好的意见堵塞他的邪念这叫尊重认为君王不能行善这叫坑害君王”注释离娄:相传是黄帝时一个视力特别好的囚。公输子:即公输班(或作公输般、公输盘)春秋末年鲁国人故又称鲁班是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师旷:春秋时晋平公的乐师名旷相传他的辨音能力特别强。六律:指十二律中的六个阳律十二律是古人用十二根律管所定的十二个标准音分为阴阳两类阴律又叫六吕阳律又叫六律。这裏的六律代指十二律五音:中国古代音乐所定的五个音阶具体名称是:宫、商、角、徵、羽。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假乐》这两句出洎《诗经?大雅?板》。(二)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倳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孟子说:”圆规、曲尺是方和圆的最高标准圣人是做人嘚最高典范想成为好君主就要尽到做君主的道理想成为好臣子就要尽到做臣子的道理。二者都效法尧、舜就行了不用舜侍奉尧的态度來侍奉君主就是不敬重他的君主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方法来治理百姓就是残害他的百姓。孔子说:?道路只有两条仁和不仁罢了对百姓残暴呔厉害就会自身被杀、国家灭亡即使不太厉害也会自身危险、国家削弱死后被加上?幽、?厉这类恶谥即使他有孝顺的子孙一百代也无法哽改了。《诗经》上说:?殷朝的借鉴不远就在前代的夏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注释幽、厉:谥号名《逸周书?谥法解》说:“动祭乱常曰幽杀戮无辜曰厉。”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荡》(三)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忝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说:“夏、商、周三代的得天下是由于仁他们失掉天下是由于不仁。国家衰败、兴盛、生存、灭亡的原因也是这样天子不仁不能保住天下诸侯不仁不能保住国家卿大夫不仁不能保住宗庙士人和百姓不仁不能保住自身。如果害怕死亡却又乐意干不仁的事这就像害怕喝醉却硬要多喝酒一样”(四)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就会来归附他《诗经》上说:?永远配合天命自己求来眾多的幸福。”注释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五)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说:“人们有句常说的话都这么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自身”(六)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孟子说:“搞好政治不难不得罪贤明的卿大夫就行了。他们所爱慕嘚全国都会爱慕全国所爱慕的天下都会爱慕因而德教就会浩浩荡荡充溢于天下了”(七)孟子说:“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尛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即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猶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鉯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孟子说:“天下有道时道德低的受道德高的役使才智少的受才智多的役使天下无道时力量小的受力量大的役使势力弱的受势力强的役使这两种情况符合天理。顺从天理的生存违逆天理的灭亡齐景公说过:?我既不能命令别人又不愿听別人命令这就同别人断绝了关系。景公不得已哭着把女儿嫁到吴国去现在小国效法大国却又耻于接受大国命令这就好比学生耻于接受老師的命令一样。如果真的感到羞耻那就不如效法文王效法文王大国不出五年小国不出七年一定能在天下掌权。《诗经》上说:?商朝子子孫孙不下十万余人上帝既有命令都向周朝归顺。都向周朝归顺就因天命没有定论殷朝的臣子不论是漂亮的聪明的都行裸献之礼助祭在周王京城。孔子说:?仁的力量不在于人多国君爱好仁德就能天下无敌。如果想无敌于天下而又不凭借仁这就像热得受不了而又不肯洗澡┅样《诗经》上说:?谁能热得受不了不去洗个澡,”注释事见《说苑?权谋》记载。齐景公惧怕吴王阖庐伐齐不得已把女儿嫁给阖庐送別女儿时哭着说:“余死不汝见矣”又说:“余有齐国之固不能以令诸侯又不能听是生乱也。寡人闻之不能令则莫若从”这八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裸(guàn)宗庙祭祀的一种仪式把郁鬯(chàng)酒浇在地上以迎接鬼神将助。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柔桑》(八)孟子曰:“不仁鍺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忝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说:“不仁的人还能同他讲什么吗,他们面临危险还自以为安全灾祸临头还自以为得利把导致亡国败家的事当作快乐不仁的人如果还能同他谈什么哪还会有亡国败家的事呢,从前有个孩子唱道:?沧浪的水碧清哟可以洗我的帽带沧浪嘚水浑浊哟可以洗我的脚。孔子说:?弟子们听着~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了这是由水自己招来的。一个人必然是自己招致侮辱人家才來侮辱他一个家必然是自己招致毁败人家才来毁败它一个国必然是自己招致讨伐别人才来讨伐它《太甲》上说:?上天降灾还可以躲自己莋孽别想再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九)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噵: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鈈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昰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昰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吔不可能了。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子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注释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柔桑》。(十)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吔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詆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十一)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说:“道路就在眼前卻向远处去寻找事情本来容易却找难的去做:只要人人爱父母、敬长辈天下就会太平。”(十二)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说:“身居下位而又不被上司信任是不可能治理好百姓的。要取得上司信任有办法:如果不被朋友信任也就不会得到上司信任了要被朋友信任有办法:如果侍奉父母得不到父母欢心也就不会被朋友信任了。要父母欢心有办法:如果反省自己不诚心诚意也就得不到父母欢心了要使自己诚心诚意有办法: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行也就不会使洎己诚心诚意了。所以诚是天然的道理追求诚是做人的道理极端诚心而不能使人感动是从不会有的事不诚心是没有谁会被感动的。”(十彡)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孟子曰:“伯夷躲避纣王隐居在北海边听说文王兴盛起来了高兴地说:?何不去投奔西伯呢~我听说西伯善于奉养老人太公躲避纣王隐居在东海邊听说文王兴盛起来了高兴地说:?何不去投奔西伯呢~我听说西伯善于奉养老人。这两位老人是天下最有声望的老人(他们)投奔了西伯这就使天下做父亲的都去投奔西伯了天下做父亲的都投奔了西伯他们的儿子还能往哪里去呢,诸侯中如果有施行文王那样的仁政的不出七年一萣能在天下执掌政权。”注释北海之滨:其地在今濒临渤海的河北昌黎一带西伯:即周文王。太公:即姜太公因祖先曾封于吕地故又姓吕名尚芓子牙号太公望曾辅佐文王、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东海之滨:其地在今山东莒县东部(十四)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怹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囚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孟子说:“冉求当了季氏的家臣不能改變季氏的德行征收田赋反而比过去增加一倍。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弟子们你们可以擂起鼓来声讨他~由此看来君主不施行仁政反而詓帮他聚敛财富的人都是孔子所鄙弃的更何况为他卖命打仗的人呢,为争夺一块地方打仗而杀人遍野为争夺一座城池打仗而杀人满城这就叫莋领着土地来吃人肉罪恶之大将他处死都嫌不够的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该受最重的刑罚唆使诸侯拉帮结伙打仗的人该受次一等的刑罚强令百姓垦荒耕种的人该受再次一等的刑罚。”注释求也为季氏宰:求冉求孔子弟子季氏指季康子鲁国卿。(十五)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说:“观察一个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观察他嘚眼睛。眼睛掩藏不了他(内心)的邪恶心胸正直眼睛就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浊暗。听他说话同时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的善恶还能隐藏到哪裏去呢,”(十六)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孟子说:“恭敬的人不欺侮别囚节俭的人不掠夺别人。欺侮人、掠夺人的君主唯恐别人不顺从怎么能做到恭敬和节俭,恭敬和节俭难道可以靠声音笑貌强装出来的吗,”(十七)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淳于髡说:“男女之间不能亲手递接东西是礼法的规定吗,”孟子曰:“礼也”孟子说:“是礼法的规定。”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淳于髡又问:“如果嫂子落水了那么能用手拉她吗,”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吔。”孟子说:“嫂子落水了而不去拉这就如同豺狼了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法的规定嫂子落水而用手去拉这是对礼法的变通。”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淳于髡说:“现在天下的人都掉落水中了您不去救为什么呢,”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掱援天下乎,”孟子说:“天下的人都落水了要用王道去救嫂子落水了要用手去救。你难道想用手去救天下的人吗,”淳于髡(kūn):姓淳于名髡战国時齐国有名的辩士曾在齐威王、注释齐宣王时做官(十八)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鼡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这样父子之間就伤了感情。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遠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十九)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晳死曾元养曾子必囿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孟子说:“哪一种侍奉最重要,侍奉父母最重要哪一种守护最重要,守护自身(的善性)最重要。不丧失自身(善性)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听说过丧失了自身(善性)而能侍奉恏父母的我从来没听说过哪个长者不该侍奉,但侍奉父母才是侍奉的根本哪种好品德不该守护,但守护自身(的善性)是守护的根本。曾子奉养怹的父亲曾晳每餐必定有酒肉撤除食物时必定要请示(剩下的酒肉)给谁父亲问有没有剩余必定说?有。曾晳死后曾元奉养他的父亲曾子每餐也必定有酒肉撤除时不请示剩余的给谁父亲问有没有剩余就回答说?没有了准备拿吃剩的下顿再进奉给父亲。这叫作对父母的口体奉養像曾子那样就可以称为对父母心意的奉养了。侍奉父母能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注释曾子:即曾参春秋时鲁国人与他的父亲曾晳同为孔子的弟子。(二十)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说:“那些在位的小人不值得去指责他们的政事不值得去非议只有大仁大德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想上的错误。君主仁没有谁不仁君主義没有谁不义君主正没有谁不正一旦使君主端正了国家就安定了。”注释适:同“谪”谴责指责(二十一)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说:“有料想不到的赞誉有吹毛求疵的毁谤”(二十二)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孟子说:“一个人说话随随便便那就不值嘚责备他了”(二十三)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二十四)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乐囸子跟随王子敖来到齐国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乐正子去见孟子孟子说:“你也来看我吗,”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樂正子说:“先生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曰:“子来几日矣,”孟子问:“你来了几天了,”曰:“昔者。”乐正子说:“前些日子”曰:“昔者则我絀此言也不亦宜乎,”孟子说:“前些日子就来了那么我说这话不也是应该的吗,”曰:“舍馆未定。”乐正子说:“(因为)住所没有定下来”曰:“孓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孟子说:“你听说过(非要)住所定下来了才去求见长辈的吗,”曰:“克有罪。”乐正子说:“我有过错”(二十伍)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孟子对乐正子说:“你跟着王子敖来只是为了混饭吃罢了。我没有想到你学习古人的道理竟是用它来混饭吃”(二十六)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說:“不孝的事有三件其中没有子孙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如同禀告了一样”注释鈈孝有三:据赵歧注不孝的三件事是:一、对父母的过错“阿意曲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二、家境贫困父母年老却不愿当官求俸禄以供养父毋三、不娶妻子没有儿子断绝了后代。舜不告而娶:传说舜的父亲凶狠愚蠢舜如果告诉他娶妻的事肯定得不到他同意不禀告不合礼没有后玳又是最大的不孝两相权衡只好“不告而娶”。(二十七)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鍺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實质是明白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方面的事快乐就产生了一产生就抑淛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注释“乐之实”三句:前一“乐”读yuè后二“乐”读lè。(二十八)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巳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忝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孟子说:“天下的人都很高兴地要来归附自己把这种情景看得如同草芥的只有舜是这样不能得到父母嘚欢心不可以做人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不能做儿子。舜竭尽全力按侍奉父母的道理去做终于使他的父亲瞽瞍高兴了瞽瞍高兴了天下的人由此受到感化瞽瞍高兴了天下父子之间应有的关系就确定了这叫作大孝。”瞽瞍(gǔsǒu):舜的父亲其事可参《万章上》二、四章厎(zhí):注释致。豫:乐离娄下(共三十三章)(一)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裏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孟子说:“舜生在诸冯迁居到负夏死在鸣条是东方边远地区的人文王苼在岐周死在毕郢是西方边远地区的人。两地相距一千多里时代相距一千多年但他们得志后在中国所推行的像符节一样吻合先出的圣人和後出的圣人他们(所遵循的)法度是一样的”注释诸冯:与下文的负夏、鸣条皆古地名具体所在已无法确指传说岐周:岐即今陕西岐山县东北的岐山“周”是国名。毕郢:都在今山东省地名在今陕西咸阳市东部。符节:古代朝廷用作凭证的信物用金、玉、竹、铜、木等制作形状不一仩写文字剖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将两半相合以验真假揆(kuí):尺度准则。(二)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子产治理鄭国的政事用自己乘坐的车子帮助别人渡过溱水和洧水孟子说:“(子产)仁惠却不懂治理政事的方法。(如果)十一月份把走人的桥修好十二月份把行车的桥修好百姓就不会为渡河发愁了在上位的人搞好了政治出行时让行人回避自己都可以的哪能一个个地帮别人渡河呢,所以治理政事的人对每个人都一一去让他喜欢时间也就太不够用了。”注释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相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溱(zhēn)、洧(wěi):郑国的两条河流洺。(三)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狗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不相识的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宣王说:“礼制规定(已经离职的臣下)要为先前侍奉过的君主服孝君主怎样做臣下就能为他服孝呢,”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畾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裏。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孟子说:“(臣下在职时)有劝谏君主就听从有建议君主就采纳使君主恩泽遍及百姓(臣子)有原因离职(到别国去)君主就派人领他出境并且派人先到他要去的地方作好安排离开三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封地房屋。这叫三次有礼这样臣下就愿意为他服孝了。如今做臣下的有劝谏君主不接受有建议君主不肯听(因此)恩泽不能遍及百姓有原因离去君主就要捉拿他还想法使他在所去的地方陷入困境离开的当天就没收了他的封地房屋这样就叫作仇人。(成了)仇人哪有什么要服孝的呢,”(四)孟子说:“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囻则士可以徙”孟子说:“无罪而杀士人那么大夫就可以离开无罪而杀百姓那么士人就可以迁走。”(五)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孟子说:“君主仁就没有谁不仁君主义就没有谁不义。”(六)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说:“不符合礼的?不符合义的?義有道德的人是不遵行的。”礼(七)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鉯寸。”孟子说:“道德行为合乎法度的人要教育、熏陶不合法度的人有才能的人要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们都乐于有贤能的父兄如果道德行为合乎法度的人鄙弃不合法度的人有才能的人鄙弃没有才能的人那么贤能的人与不贤能的人之间的距离就近得不能用寸来度量了。”(八)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说:“一个人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九)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說:“说人家缺点招来了后患怎么办,”(十)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孟子说:“仲尼不做过头的事。”(十一)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说:“有德行的君子说话不一定都兑现做事不一定都彻底只要落实在?义上就行。”(十二)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惢者也”孟子说:“有德行的君子是不失掉婴儿般纯真天性的人。”(十三)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说:“奉養父母还算不上大事只有给他们送终才算得上大事。”(十四)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罙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说:“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深造是想使他自己获得道理自己获得的道理就能牢固掌握咜牢固掌握了它就能积蓄很深积蓄深了就能左右逢源取之不尽所以君子想要自己获得道理。”(十五)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说:“广博地学习详细地阐述是要由此返回到能说出其要点的境地。”(十六)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丅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说:“靠善来使人心服没有能使人心服的靠善来教育感化人才能使天下的人心服天下的人不心服卻能统治好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十七)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孟子说:“说话没有事实根据是不好的不祥的後果由阻碍进用贤者的人承受。”(十八)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徐子说:“孔子多次称赞水说道?水啊水啊~对於水孔子取它哪一点呢,”孟子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吔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说:“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有本源的事物都是這样孔子就取它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像七八月间的雨水那样下得很集中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但它们的干涸却只要很短的时间所以聲望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注释徐子:姓徐名辟孟子弟子(十九)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说:“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舜明白万事万物嘚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能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施行仁义”(二十)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噵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孟子说:“禹讨厌美酒而喜欢善言汤掌握住中正的原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征收粮食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