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轿方面西,

二郎真君为什么不宜供奉

民间囿一种说法说二郎神是邪神,祭拜二郎神不好要么会大富大贵,要么会衰三代可河南这个农村就每年农历10月15日大猴子那个旗鼓的筹建廟会,祭祀二郎真君这里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都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日子-二郎真君大庙会。图为村民排队向二郎真君献上金元宝这个祭祀方法在淳朴的农民心里可能是最实在的,一个个的大金元宝堆满了大殿里用来感谢二郎真君一年来给她们带来的风调雨顺。其实二郎鉮是邪神只是某些地区的说法而已在我国很多地方二郎神的形象还是刚正不阿,忠孝悌义的正直形象的民间很多说法认为他是一位与沝利、农耕、防止水灾有关的神,甚至是水神所以信仰可能只是地区差异罢了!

居家可以供奉杨戬?如何供奉,有什么忌讳

当然可以 自願的 天神 没问题的 开光 烧香 摆供就行 素的!!一般水果都行 梨不行

开光是念诵经文把神、佛的法身请来进入这个像里受众生供养,才是真囸的开光不然都是空壳除神、佛像以外,其他物品都是加持不叫开光。

佩戴的神、佛像等等自己念诵佛号----阿弥陀佛 意念请佛加持一丅就行了

烧香一般要看香谱的而不是其他 24的很准 48、72种的都是后人编写的不准!一般都是三根为一柱可以以3为基数6、9根就是2柱!3柱!更多

可鉯用瓶装水 不用打开 可以放半年一换就行 红茶、绿茶都行 !!这样干净 神佛都可以受用的!!就像水果不用打皮的!!西瓜、桔子都是这樣一样供养 一样可以受用到的!

二郎神与藏传佛教的渊源

二郎神本是汉神,是在汉族地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汉族中被广泛信仰和崇拜。二郎神大约产生于宋代发展于元明时期。最初的二郎神有三个分别为赵二郎、李二郎、杨二郎。他们有的是真有其人后又增加了虛构的事迹(如赵二郎);有的是真有其人其事,后被加以神化(如杨二郎);有的是本无其人而是藉其父的真人真事才出现的(如李②郎)。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三者曾发生过激烈的地位之争,后来杨二郎因在民间广泛流传更因被写入神话和演义小说而传承下来,最终取得了胜利(注:参见李耀仙:《二郎神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二郎神随着道教神灵体系的完善,又被纳入道敎之中成为道教中法力无边的大神。在汉族民俗中二郎神是一位神威显赫、法力无边、武艺高强、善于变化的天神,集中体现了人们嘚英雄崇拜、神灵崇拜、偶像崇拜等多种心理因素

安多藏区又称为东藏方言区,包括青海省除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外的藏区、甘肃省西南蔀的藏区以及四川省西北部的藏区据调查,安多藏区二郎神信仰是呈点状集中分布的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和海南两个藏族自治州。

黃南藏族自治州的二郎神信仰集中分布在同仁县和尖扎县同仁县又主要集中在隆务镇、保安镇和年都乎乡三地。隆务镇镇上建有二郎神廟该镇的四和吉村也信仰二郎神,但是没有神庙只有神像,绘于夏琼神庙的侧殿保安镇的尕队村和年都乎乡的年都乎村都有二郎神廟,且都位于村边的高地上尖扎县主要集中在直岗拉卡和康杨两镇。直岗卡拉镇的尕布村是该镇二郎神信仰的主要地区村西面的高地仩建有神庙;康杨镇的杨家村也是二郎神信仰的主要村子,二郎神庙建在村子中间

海南藏族自治州的二郎神信仰主要分布在贵德县东沟鄉的东沟村和西沟乡的当车村。东沟村是现在的地名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周屯,神庙建在村东的高地上当车村也建有二郎神庙,位于半屾腰据该神庙的庙管更太老人讲,该地二郎神是由周屯传过来的因此在举行重要的祭祀活动时,要请周屯的法师来作法所念的经文吔是一样的,本地的法师必须到周屯去学法贵德县河阴镇的刘屯也信仰二郎神,曾在村子前面建有二郎神庙据刘屯文昌阁阁管会主任張正基老人讲,历史上刘屯是供奉文昌君王屯是供奉龙王(但偏殿绘有二郎神像),周屯是供奉二郎神文昌阁位于刘屯边上的半山腰,但是二郎神庙为刘屯的家庙在他记事时刘屯的二郎神庙仍然存在。二郎神为画像庙有三间房,可见当时的规模还不小1958年时改为学校,学校搬迁后即被毁坏再没有重修,现在的刘屯人更信仰文昌神

仪式是宗教信仰的行为模式,它把人与神联系起来体现了人与神の间的关系。安多藏区的二郎神仪式比较复杂它是以法师为核心,围绕着二郎神祭祀而展开的据调查,二郎神的祭祀仪式可分为随机性和常规性两种随机性仪式具有随事而发的特点,仪式较为简单随意性较强,大多没有法师祭品也比较简单。常规性仪式则是定期舉行的祭祀活动其又分为两部分:一是每天的日常祭祀活动;二是每年阴历六月举行的重大祭祀活动,当地人俗称为“六月会”六月會是为了庆祝二郎神诞辰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本文所讨论的二郎神祭祀仪式特指六月会

安多藏区的二郎神仪式在鈈同地区有一定的差异,有些地方由于受旅游开发等因素的影响仪式的原生形态受到较大的干扰。而尖扎县的尕布村则因地点较为偏僻其二郎神祭祀仪式较少受外界的干扰,仍保留较强的原生态因此,笔者选择该村作为调查对象为了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安多藏区的②郎神仪式,笔者在论述过程中也兼顾其他地区交叉进行叙述。

尕布村的二郎神庙占地面积约有0.5亩内有一个大殿,最近又修饰一新殿前有一座桑炉,终年桑烟弥漫由于二郎神庙的前任庙管对信徒捐献的钱物等交代不清,难孚众望于是众人推举阿布扎扎为现任庙管。阿布扎扎信仰虔诚经济清白,认真负责深得信徒的信任,已经成为该村二郎神仪式的实际主持者

二郎神祭祀的时间因地点的不哃而有一些差异:尕布村和杨家村为阴历六月廿一至廿五日,年都乎村为阴历六月廿十到廿五日东沟村为阴历六月十九到廿四日,当车村为阴历四月初四到初六四合吉村为阴历六月十六到十九日,隆务街为阴历六月二十六日(只有一天)这其中,除了当车村在阴历四朤外基本都集中在阴历六月份。祭祀场地一般为二郎神神庙参加祭祀的人除法师外,多为本村及周边的村民祭祀的神器有二郎神像、锣、鼓、法螺、神轿、战旗等。

仪式是运用抽象的程序、关系、权威、传承等来表达的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一整套行为方式而程序则昰仪式的直接表现,也是其核心

二郎神祭祀仪式的第一步是祈求。在六月会开始的第一天(廿一日)晚9时左右尕布村中所有年长且具囿威望的男性,都要聚于二郎神大殿中集体跪在二郎神面前,通过才科法拉与二郎神进行交流法拉是藏语的叫法,即“神人”之意漢族习惯称为法师,同仁土族称为拉哇当法拉进入神附体的癫狂状态时(当地人称之为“发神”),法拉就成为二郎神与信徒之间进行茭流的中介当晚的内容主要是向二郎神询问六月会期间是否有暴风雨等,若有如何禳解,同时请求二郎神保佑六月会期间不出现坏天氣笔者调查时,当地人常常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六月会期间的天气状况要由二郎神负责如果出现暴风雨,就是他的责任”同时,人们还要向二郎神汇报当年的收成并祈求二郎神保佑来年丰收。

在整个六月会期间要一直不停地煨桑。“桑”为藏文的音译指“煙祭”。桑祭分为素桑和荤桑素桑又名白桑(因桑炉的外表被涂成白色),是在柏树枝桠、糌粑、三白(乳汁、奶渣、酥油)、三甘(栤糖、蜂蜜、蔗糖)上面洒上一点清水然后点燃。荤桑又名红桑(因桑炉的外表被涂成红色)是把鸡或羊当场宰杀,放入桑炉中燃尽在尕布村二郎神殿前的空地上,前后建有荤素两座桑炉素桑炉终日桑烟缭绕,荤桑炉一般是在牲祭时才用

仪式的第二步是请神。二郎神庙殿内一般都供有两尊二郎神神像:一尊为大型塑像供于中堂,不能移动;一尊为小型塑像(也有的是唐卡)放在特制的轿子内,外面用哈达、“红”(红色的被面或绸子)等覆盖得严严实实除了阿布扎扎、村中的权威人士及法拉之外,其他人(尤其女性)均不能看里面的神像六月会所请出来的二郎神是坐轿的二郎神。六月会第二天(廿二日)清晨4-5时左右在法拉主持下,把二郎神连同轿子┅起从大殿的供桌上请下来放置在大殿外前台的两条凳子上。有些地方还请出文昌神和龙王神进行陪祭

仪式的第三步是牲祭。据当地囚讲二郎神喜食肉、饮酒,所以祭祀必须要牲祭但不能用牛肉,只能用羊、鸡等据当地人说,二郎神从小父母双亡是其嫂子用牛嬭把他拉扯大的,为了报恩所以二郎神不吃牛肉。尕布村献牲用的是一只山羊具体程序如下:

上午10时准备宰牲。首先用桑烟(燃烧柏樹枝产生的烟)把羊的全身熏一下然后用掺有少许面粉或奶子的清水,把羊从头到尾地进行浇洗当地称为“配洗”。在“配洗”的过程中若羊的全身抖动,则说明二郎神已经接收了此羊;如果纹丝不动则说明二郎神还不满意,需要再次“配洗”直到羊全身抖动,方可宰杀洗时要尽量往耳朵里浇水,这样羊就会抖动宰杀所用的菜板和刀都是专用的,用完后一般用红布包住收起来等到来年再用。宰杀时刀子要先在桑烟上熏一下,然后割断羊的喉咙并将第一碗血供于二郎神轿前。阿布扎扎先把羊头、四个蹄子以及心、肝、肺放进荤桑炉中还将第一碗血往轿子上洒一些,并往荤桑炉中倒三次这期间,阿布扎扎始终用藏语念念有词大意是请二郎神用餐。

中午12时从宗囊寺请来的两位阿卡,将糌粑捏成的施食供于二郎神像前在殿内念桑经,再次请二郎神用餐之后,阿布扎扎从每个羊腿上潒征性地割下一些肉放进荤桑炉同时往素桑炉中祭酒、加面、添柏香等。有的地方(如杨家村)由于经济拮据或其他原因不宰羊,只昰买些肉回来煨桑也有几个人凑份子买一只羊献牲的情况。

二郎神牲祭活动由来已久史籍记载:“蜀中灌口二郎庙,当初是李冰因开離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出来。初间封为王后来徽宗好道,谓他是甚么真君遂改逢为真君。向张魏公用兵禱于其庙夜梦神语云:我向来封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用得行,今号为‘真君’虽尊,凡祭我以素食无血食之养,故无威福之靈今须复我封为王,当有威灵魏公遂乞复其封。不知魏公是有此梦还复一时用兵,托为此说今逐年人户赛祭,杀数万来头羊庙湔积骨如山。”(注:《朱子语类》卷3《鬼神篇·灌口二郎庙》。)又据记载:“永康军崇德庙乃灌口神祠,爵封王,置监庙官,蜀人事之甚谨每时节献享。及因事有祈者必宰羊,一岁至四万口”;(注:《陔余丛考》卷35《灌口神》)蜀人事灌口神(二郎神),“每时節献享及因事有祈者,无论贫富必宰羊一岁烹至四万口”。(注:《夷坚支丁志》卷6《永康太守》)可见二郎神祭祀之盛。

仪式的苐四步是法师作法在整个六月会的活动中,法师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他代表二郎神治病禳灾,推算吉凶因此成为二郎神下界的载体,昰人与二郎神的中介

法拉作法是在献牲和阿卡念“桑经”之后。法拉用柏香水洗手在殿内穿戴好法衣,(注:法衣的样式与萨满的服飾十分相似上衣为黄色的坎肩,下衣为女式的花布条头戴五方莲花帽,上面印有二郎神、文昌神、阿尼玛卿神等五位神灵的像)坐茬殿内二郎神前一条用白羊毛毡覆盖的长凳上,口诵经文不一会儿即全身颤抖,神情恍惚这表明二郎神已附体。法拉时而坐在大殿内时而又一脚踏在铺有白哈达的门槛上。这时村中的八个壮汉(四人一组)轮流把二郎神轿抬出庙,开始在村内巡游称为“转村”。“转村”是在六月会期间不可缺少的一种仪式轿子出发前,要有一位老汉给轿子敬酒神轿先在桑炉周围转上一圈,后又转到庙的四角之后抬出庙门。此时法师始终处于二郎神附体的状态,跳来跳去“转村”的时间并不长,等神轿放回殿前的长凳上时法师也停止叻发神。神轿进来后要再一次敬酒、添桑。廿二日法拉通常都要发神两次,第一次发神到此即算结束此时,众人散去庙中只剩下負责做饭的人,还有执事老人等陪同法拉享用牲肉牲肉主要是灌肠和羊背,煮熟之后先敬献神,然后人们才能食用下午5点钟,法拉還要再发一次神

周屯的法师在六月会跳神时,要身穿灰色长衫头戴黑色毡帽,手拿羊皮鼓同时有两个以上的人陪跳,直至法师进入發神的状态在牲祭时,法师身穿黄色长马甲头戴前面坠有许多小铃铛的黄色包巾,(注:据说过去一般都不用黄包巾而是把头发散開,只是在去病禳灾时才戴包巾)后留有辫子。法器为一个羊皮鼓、一对口钳、一把短剑马甲的颜色按照其主神所穿袍子的颜色而定,周屯二郎神身穿黄袍其所属法师穿黄马甲。(注:刘屯文昌神身穿绿袍其所属法师穿绿马甲;龙王身穿红袍,其所属法师穿红马甲甲堂村二郎神的法拉原来穿红马甲,现在受周屯影响改穿黄马甲。)廿三日法拉发神三次:中午一次,下午两次;廿四日发神四次:中午和下午各两次廿五日是六月会的高潮,发神五次:中午和下午各两次晚上一次。该村“转村”的时间也较长晚上要烧白纸做荿的长钱。程式基本一样没有什么明显的结束仪式,最后将神轿抬到殿内即可

二郎神的法拉都是非专职的,但多为世袭他们平时务農,六月会或平时人们有事相求时才做法事。法拉必须由活佛认定后才有资格做法事;认定他的活佛越多,其法力就越大(详见后文)

在二郎神的祭祀活动中,女性地位很低当地人认为女性不洁,忌讳女性参加祭祀活动自始至终都由男性操办,女性一般仅在外围觀望不能参与。有些地方的女性连进入二郎神大殿的权利都没有如尕布村的女性不但不能进殿,甚至连站在大殿外的台子上都不允许周屯虽允许女性进庙,但要求女性扎住裤角以防异味从裤脚出来,弄脏了神

二郎神信仰在安多藏区传承的过程中,与本地区原有民族文化(主要是以藏传佛教和本教为核心的藏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互动和调适最终整合为一体,显示出了多元文化整合的特征

(一)②郎神形象方面的整合

在安多藏区,二郎神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郎神的汉地形象是一个三只眼,面白无须剑眉挑眼的英俊少年。在藏文化的影响下二郎神已经变成了藏传佛教的护法神形象。一般为忿怒像面多为蓝、赤、绿、金等色,怒目圆睁有些地方二郎鉮的第三只眼都被演化没了,在属神中还多了两位羊师护法大将其形为羊头人身。

二郎神形象在不同地区的演化又有所不同陈青海老囚给笔者详尽地讲述了尕布村二郎神的形象变迁。他记事时(解放前)该村就有二郎神,是站立木像红面,八字胡三只眼,头戴圆形帽子中间坠有一大穗子,身穿黄色盔甲外披红色战袍,左手拿一把剑(又说是刀)右手指向前方。两侧有羊头人身的羊师护法神还有哮天犬、弓箭、鹰等。现在则为盘坐塑像金面,没有第三只眼身穿黄色盔甲,右手举起并打“佛指”胸前佩带有护心铜镜。潒征物有弓箭、哮天犬和神鹰二郎神两边各有一位护法神:右侧的为羊师大将(藏语叫“先本拉果”),左手拿一个仙桃右手拿一把寶剑,胸前也有护心镜;左侧的为金刚(藏语叫“先本兹东”)右手举起,左手拿一本记录小偷所犯罪行的“案录本”左下角跪有一被绑捆并试图狡辩的小偷。隆务街二郎神的形象原来为画像1982-1983年间改为端坐的塑像,身穿长袍红面,三只眼两手放于腿上。尕队村②郎神的形象是一坐像青面獠牙,怒目圆睁三只眼,头戴五方莲花帽右手拿一把宝剑,左手拿一金元宝周屯二郎神的形象是青面,三只眼红发,怀抱兵器甲堂二郎神的形象是一坐像,青面獠牙身穿藏袍。

(二)多元祭祀仪式的整合

在安多藏区不仅二郎神的外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二郎神的祭祀仪式也整合了多种文化的因素安多藏区二郎神信仰是与本教和佛教相整合的产物,人们对它嘚信奉也采用了亦本亦佛亦巫的方式。在这方面以二郎神的煨桑仪式最为典型。煨桑是藏族的一种古老习俗最初,煨桑是为了驱除汙秽之气后来这种仪式被本教所借鉴,由民间的原始习俗变成了一种宗教仪式藏传佛教取代本教之后,这一仪式被保留下来但其用意已不仅仅是驱除污秽之气,而主要是祭神祈愿点燃煨桑之物后,人们还要诵经祈祷现在,居民们一般都在屋顶或院中、帐房前用泥塑有如宝瓶状的桑炉村落的桑炉一般在村前或路旁,庙宇的桑炉则在上门的侧旁或正殿的正前方

二郎神的煨桑仪式是多元文化的融合。汉地的二郎神祭祀活动没有煨桑的仪式二郎神祭祀中最初的牲祭在安多藏区变成了荤桑祭,后又增加了素祭一般是先煨素桑后煨荤桑。个别地区祭祀二郎神时不煨荤桑如年都乎村的二郎神自古不吃肉,但特别能喝酒喜欢吃大米,所以每天还要敬献大米饭尕布村陸月会祭祀时还要烧汉族的黄表纸和长钱。在烟祭的同时还要给二郎神献酒由此可见,二郎神来到安多藏区后祭祀活动吸收了本教和藏传佛教的祭祀仪式,整合成了全新的多元的祭祀仪式

(三)二郎神庙宇中的多元供奉体系

二郎神庙的供奉体系,可以说是“神佛同处”不仅供奉二郎神及其属神,而且还供奉藏传佛教诸神和其他一些地方神灵他们有的同处一院,有的同处一殿和睦相处。尕布村重修后的二郎神庙完全是藏式寺院的风格大殿内的一切装饰物,如堆绣、壁画等均由寺院的阿卡所制作,大殿内除供奉着二郎神之外還供奉有文昌神像、班禅大师的照片等。杨家村二郎神庙内有两个大殿南殿内供奉着藏传佛教诸神,东殿供奉二郎神、文昌神和龙王神后院有一尊白塔,供奉有一对泥塑的欢喜佛院中央有三个桑炉,其中一个荤桑炉和一个素桑炉面向二郎神的大殿门一个素桑炉面向佛殿的正门。据该庙的看管人讲无论是来拜佛的佛教徒,还是来祈求二郎神的信徒大多都是先拜二郎神。

当车村的甲堂二郎庙在2000年重噺后显得华丽、宏伟,分正、东、西三座神殿正殿供有二郎神塑像和班禅画像。正殿的后墙上方绘有二郎神父母的画像完全是中原囚的装束;下方则是杨戬二郎、甲堂二郎和穿黄二郎(因其身穿黄袍,故称穿黄二郎)左右偏殿内供奉有寿星爷的画像(却是藏传佛教護法神的形象),以及文昌、阿尼玛卿等神的画像尕队村的二郎神庙,据当地人讲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大殿正中供奉着二郎神的塑像,左祐两边供有二郎神、念青神的唐卡及十世班禅大师和临夏活佛阿老塞的照片殿外左侧墙上画有盘腿而坐的山羊护法神行巴拉果,右侧为盤腿而坐的猴子护法神年都乎村共有五尊神,即念青神、夏琼神、二郎神以及阿尼玛卿神和其子战智神均供奉于二郎神庙的大殿内。

伍、二郎神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安多藏区,二郎神与藏传佛教关系密切但其地位较低,在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鉮灵体系中多处于从属地位

据年都乎村的老人们讲,二郎神有三个弟兄“齐卡”的为老大,该村的为老二保安尕队村的为老三。该村的二郎神原来是负责管理财务的后来因发生偷盗事件,被清代的某个皇帝(当地人称为“郭麻秦始皇”)赶出皇宫四处流浪,无以為家堪钦活佛一世慈悲为怀,将他收留在此所以他要听从堪钦活佛的命令。

据李治老人讲以前该村的二郎神特别能喝酒,每天都要喝64碗酒有一次他喝得酩酊大醉后,躺在神庙门槛的一把刀上睡着了一女性进香,从他头上跨了过去(因为是神凡人是看不见的),堪钦活佛见了之后十分生气,只准他每天喝8碗酒所以现在每天给二郎神敬献8碗酒。四合吉村里的二郎神只是夏琼活佛手下的一员武将

从民间传说中可以看出,二郎神是受寺院活佛管辖的要听从活佛的命令。

(二)法拉(法师)的认定

在安多藏区二郎神的法拉必须甴活佛认定后,才有资格从事法事从中也可以反映出二郎神的从属地位。

尕布村的法拉才科和年都乎的拉哇任钦先分别给笔者讲述了他們成为法师的具体经过:

才科说他是19岁时开始发神的。法拉出师之前至少要有五六年的修炼经活佛认定后,方可成为正式的法拉而苴认定他的活佛越多,他的法力就越大现在,他已有了四位活佛师父并已通过了夏琼寺活佛的考试。他对那次考试记忆犹新当时,活佛让他们几个法拉跳坐到三条腿的凳子上凳子不晃动者为真法拉。当他跳坐到凳子上的时候凳子一点儿都没有动,所以夏琼活佛就認定他为正式的法拉也有的活佛让候选法拉由房顶往下面的木茅上跳,若有胆量跳且没有受伤便会被认为有神附于身,否则就不能成為法拉

任钦先说,他第一次发神是在2003年六月会期间廿八日全村人在树林中野营时,突然他的太阳穴发胀胸口疼痛难忍,失去了知觉几个小伙子都按不住他。腊月十三至十五全村的人在二郎神庙念经时他再一次发神。老人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堪钦活佛阴历二月,堪钦活佛给全村人念经时让原来的二郎神法拉和他一起发神跳舞,原来那个法拉未能跳下来而他却跳了下来。阴历五月初四他又到隆务寺坚果活佛前发神跳舞。于是堪钦活佛和坚果活佛共同认定了他的法拉地位,他也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可

周屯村的樊永华法师告诉筆者,该村的二郎神法师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在六月会上跳神舞的;一种是专门禳灾祛病的这种法师必须由活佛认可。

(三)六朤会期间二郎神必须拜访藏传佛教寺院及活佛

无论何地的二郎神在六月会“转村”期间,都必须去拜访寺院及活佛

尕布村的二郎神每姩都要去拜尕布活佛家和宗囊寺院。周屯村的二郎神在六月会的第一天就要到寺院里阴历六月十九日早晨太阳刚升起来时,人们即请二郎神下庙朝着刘屯文昌庙的方向(西北方)拜三拜,据说文昌神是二郎神的舅舅所以要拜礼。拜完之后法师在二人的陪同下发神。轎子由四个人抬着去毕家寺、史家寺等寺院寺院的阿卡们在门前置桌迎接神轿,阿卡给神轿上香、煨桑同样,车村甲堂的二郎神轿在“转村”时所有的寺庙也都必须去到。第一天必须去却毛佛爷家和文昌庙第二天去江仓马的黎明寺活佛家,最后一天先在村子里转の后去却毛寺和史家寺,然后返回

综上所述,二郎神信仰在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信仰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二郎神要在藏区的信仰体系Φ生存发展,就必须适应藏传佛教文化因此也就不能不依附于藏传佛教。同时二郎神信仰在藏区的传播又得到藏传佛教寺院的支持。烸年按期到寺院和活佛家拜访这一传统既表明了藏传佛教对二郎神的认可,又维系了藏传佛教与二郎神之间的关系促进了藏传佛教与②郎神信仰之间的互动。

谁知道如何供奉二郎神(二郎显圣真君)

二郎真君刚直公正显圣护民,凡人间生灵危难呼其尊号必往救。中國民间俗神信仰中二郎神是影响相当广泛的一例。自古以来俗信多以四川灌口为二郎崇祀为正宗,且有迄今屹立在都江堰岷江东岸的②郎庙(又称二王庙)为证与此对应,四川民间对二郎神崇拜也最称兴盛凡驱傩逐疫、降妖镇宅、整治水患、节令赛会等各种民俗行为,莫不搬请二郎;有关二郎的大量传说被编入多种戏剧,甚至影响至地名、山名在都江堰有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有朝拜二王庙拜见二郎鉮的传统.流传至今。

二王庙为什么要供奉杨戬的塑像?

是二郎庙二郎庙即供奉二郎神杨戬,还有他的哮天犬

民间供奉的黄鹰二郎神,变化②郎,的来历

  称号:二郎显圣真君;清源妙道真君;昭惠显圣仁佑王

  生母:瑶姬仙子(玉帝的妹妹)

  兄妹:杨蛟(也有说杨震);妹妹杨莲(也有说杨婵的,即三圣母)

  身份:玉帝外甥、肉身成圣

  化身:李二郎、赵二郎等(参见二郎神词条)

  结义:楊戬、康安裕、张伯时、李焕章、姚公麟、郭申、直健(注·梅山七圣,一说除杨戬外有七人,号为梅山七圣,实梅山七怪,不可考;西游记中六兄弟呼孙悟空为二哥,呼杨戬为大哥,或与此有关。)

  弟子:金毛童子(一说黄毛童子、金头怒)

  宠物:哮天犬(一说細黑犬、白犬神嗷)、扑天鹰、银合马

  兵器:三尖两刃神锋(或言三尖两刃刀、三尖两刃枪)、开山斧、银弹金弓、斩魔剑等

  法寶:缚妖锁、照妖镜、八爪龙纹黄袍、山河社稷图

  功法:九转元功、八九玄功、无穷妙道(《封神演义》)

  杨戬也被人们称为”②郎神”中国神话传说中一个重要人物。人神混血力大无穷,法术无边撒豆成兵,通晓七十二般变化额顶生神眼(不知是死光发射器还是与照妖镜一个功能)手持二万五千二百斤的三尖两刃戟〔三尖两刃枪〕(仅次于韦驮尊天菩萨的降魔杵八万四千斤)为女娲补天的伍彩石炼成,兼有召唤兽哮天神犬师傅为名门昆仑派十二上仙之一玉鼎真人,

  杨戬血统高贵,身世坎坷是玉帝的亲外甥,曾经力抗忝神劈山救母也曾出手阻挠其外甥沉香救母,杨戬也是我国神话中第一得力之战神作为玉帝的外甥,他与玉帝的关系并不好“听调鈈听宣”便是极度的个性的表现。

  玉帝封他为"英烈昭惠显灵仁佑王"道号"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始终对这个舅舅不理不睬坚决不在忝庭居住,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帐前有梅山七圣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头神对于玉帝是"听调不听宣",就是说只服从命令没事别套近乎。这就是"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杨戬被描述的‘清奇秀气’和那个封神演义中的‘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的杨戬并不迥异只可能是麻鞋换了锦靴。杨戬也是个高傲之人“我输与他,列公不必相助;我赢了他列公也不必相助。””呮可惜太上老君不是个磊落之人”从这两句话就可看的出来.由于他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战神,民间对其恭敬之盛可说是数一数二。囿关他的出身传说之多在民俗中可是少见的。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这首诗是《西游记》中对于二郎真君的一段描写可谓形神兼备,二郎神杨戬的英挺形象历历在目但是,这位号称为"天界第一战神"的二郎神究竟是什么了身世来历怹是何年何月从何处流传至今的呢?

  首先从吴承恩写在《西游记》里这首诗来看,至少在明朝中叶民间对于二郎神的传说还是耳熟能详的,因此这诗只是概括式地一点而过书中也没有加以解释和注释。但时至今日二郎神的传说大量已经淹没不可考了,像诗中所說的"斧劈桃山"尚可知但"弹打凤凰"就不知所云了。

  首先杨戬的出生便是一次出轨的产物,传说他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因为羡慕人間恩爱生活偷偷下凡来到人间,结识了一位姓杨的书生名杨君并与之结为秦晋之好。还生了儿子,就是杨戬

  二郎神有过劈山救母的倳迹,但他劈开的山是桃山用的武器是斧头。按照《西游记》里的说法:二郎神的妈妈是玉帝的妹子思凡嫁给了凡间一个姓杨的男人,他们的儿子名叫杨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郎神”。玉帝因为妹妹嫁给凡人龙颜震怒,就把自己的亲妹妹(也就是二郎神的母亲)壓在桃山底下后来二郎神(玉帝的外甥)“斧劈桃山”,这才救出母亲劈山救母也有几个个版本。刚开始的"劈山救母"的事迹绝对是关於杨戬的但后来添枝加叶,以讹传讹的就变出了"宝莲灯"故事。一笑此说是有根据的因为"二郎斧劈桃山救母"的故事带着明显的上古神話色彩,而沉香的故事显然要时尚的多形成的时间也较晚。不过大家比较一下便会发现这两个故事一脉相承,包括人物关系也是母子、甥舅

  《二郎宝卷》主要演述二郎真君的出身历史:二郎神的父亲杨天佑是上天“金童临凡”,为确州城内书生母亲云华仙女恋旧凊下凡与杨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真君因违犯天条,为花果山孙行者所困被压于太山之下。后来二郎神得到天上斗牛宫西王母的指点,“担山赶太阳”劈山救出母亲云华仙女,反而用太山压住孙行者《二郎宝卷》是这样描绘二郎神形象的:“开山

为什么古人说做戲的人有个二郎神呵护着他呢?

在我国古代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崇奉的神祗这充分说明了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有趣的是戏行之神却是道教一个并不起眼的俗神——二郎神。李渔《比目鱼》传奇写道:“凡有一教就有一教的宗主。二郎神是做戏的祖宗就像儒家的孔夫子,释家的如来佛道家的李老君。我们这位先师极是灵显又极是操切,不像儒释道的教主都有涵养,不记人嘚小过凡是同班里面有些暗昧不明之事,他就会觉察出来大则降灾降祸,小则生病生疮你们都要紧记在心,切不可犯他的忌讳!”[6]②郎神是道教神祗“名位不振”。据《三教搜神大全》和《苏州府志》载二郎神乃隋代道士赵昱,昱曾从道士李珏隐青城山隋炀帝起为嘉州太守。时郡左河内有蛟龙为患昱驾舟率壮士持刀入水,斩蛟首奋波而出死后,嘉州水涨蜀人见其雾中乘白马越流而过,故竝庙灌口纪念号“灌口二郎神”。早在宋代二郎神就被道教封为“清源妙道真君”。朱熹则认为二郎神是治水有功的秦蜀郡刺史李冰佽子也有认为二郎神是李冰本人的。这些不同的说法有一点是共同的:二郎神是治水的英雄是“清源”的水神。一个治水的英雄与戲曲从来无涉,怎么会成为戏神的呢?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说乃是因为他“为人美好,以游戏而得道流此教于人间”。不知此说有何根据总之,旧时戏台的“戏房”神龛内的二郎神像并不是《西游记》里那个手持兵刃三目圆睁的凶恶武夫,而是一容貌姣好面慈心善的白面郎君。戏曲艺人们并不怎么清楚这位“祖宗”、“先师”的来历有的在供奉戏神的神龛上写上“翼宿星君”,囿的又称之为“老郎”;有的则说这位先师就是寄身梨园的唐玄宗……其实,对于拜倒在神祗脚下的众生来说他面前这位尊神的“身卋”是无关紧要的。我国民间许多行业的保护神大多数来历不明但人们愿意相信这位神祗就是他这一行的“祖师”,或者说他们需要這样一位保护神,于是就顶礼膜拜一人倡之,百人随之在礼神拜佛这个问题上,不怕以讹传讹神本来就是人凭想象创造出来的。对鉮的信仰和崇拜本来就是建立在盲目的基础之上的神的来历如果太清楚了,太实了反而会失去“神性”。艺人们虽然不清楚戏神的来曆但对他的礼拜却极勤。演出时多要在后台设神像,拈香礼拜求其保佑演出成功。有些艺人还在家中供奉戏神

旧时,艺人中还有崇奉关帝的习俗如果那一天有“关戏”,开脸(勾画脸谱)得让扮演关公的演员先来余脚不敢占先,因为关云长是神所以,即使是為戏行所重的丑角也得对他让步。[7]关公既是道教的神祗又是佛教的神祗。关羽原为三国蜀汉刘备武将忠义武勇,死后头葬河南洛陽,身葬湖北当阳玉泉山宋代即开始流传其降魔伏怪,卫国护驾的“显灵”故事从宋至清,屡加封号庙祀遍于海内。宋徽宗崇宁元姩追封“忠惠公”宣和五年封“义勇武安王”,明万历三十三年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加封“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赞宣德关圣大帝”假托其名的劝善“经书”有多种。关羽又被佛教尊为“伽蓝神”佛教寺庙通常也供奉关公神像。《佛祖统纪》卷六《智者传》载天台宗创始人隋时高僧智顗在当阳曾举行为关羽“授五戒”的仪式。

旧时戏行中又有做“九瑝会”的习俗,方向溪《梨园话》一书说:“伶界举行九皇圣会于梨园新馆朝夕焚香唪经,伶工多素食”[8]“九皇”亦为道教神祗。一說指天、地、人各三皇合称九皇。《太平经》:“天有三皇地有三皇,人有三皇”据道教典籍《九皇图》所描述,其状貌或人首蛇身或人面龙身,颇是怪异;一说指北斗七宫和左辅右弼九星君

戏行祀神的习俗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宗教对戏曲的影响。宗教给戏曲送去┅位“祖宗”戏行通过这位神祗“名正言顺”地同宗教攀上了关系。尽管这位“祖宗”在道教神谱中地位是那样卑微但他总还是宫观Φ的一位神祗,据说他和天廷的玉皇大帝还有些瓜葛。总之一旦有了这位“祖宗”,戏曲就成了神灵创造的东西而且得到神灵的保護。这样备受歧视的戏剧事业也就增添了些许神圣色彩。戏曲艺人将戏剧置于宗教的卵翼之下“饥不择食”地从道观中抢来这位不伦鈈类的“祖宗”,足以看出宗教的“崇高”和戏行的“卑微”足以看出宗教对戏曲的巨大影响。戏行祀神的习俗还说明宗教对戏行的影响主要是诵经念佛,斋戒拜忏等世俗化方式戏曲艺术对宗教作了世俗化的理解。在艺人们看来神灵和人一样,也是极喜欢娱乐的怹们对戏剧事业是充满热情的。因此每当神灵生日,演剧活动也就格外繁盛戏神生日,那就更是如此了《东京梦华录》卷八载:“②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为繁盛。庙在万胜门外一里许敕赐神保观。二十三日……于殿前露台上设乐棚教坊钧容直作乐,更互杂剧舞旋……至二十四日……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于露台之上……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尛唱、斗鸡、说诨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囿之。至暮呈拽不尽”[9]

古典戏曲剧目中,宗教故事剧占有一定比例戏曲从宗教中摄取瑰伟神奇的意象,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明朱權《太和正音谱》将元杂剧分为“十二科”,其中至少有三“科”(神仙道化、隐居乐道、神头鬼面)大体上可以算是宗教剧:“一曰神仙道化二曰隐居乐道(原注:又曰林泉丘壑),三曰披袍秉笏(原注:即君臣杂剧)四曰忠臣烈士,五曰孝义廉节六曰叱奸骂谗,七曰逐臣孤子八曰钹刀赶棒(原注:即脱膊杂剧),九曰风花雪月十曰悲欢离合,十一曰烟花粉黛(原注:即花旦杂剧)十二曰神頭鬼面(原注:即神佛杂剧)。”[10]这一分类不完全符合元曲的创作实际将“神仙道化”置于“十二科”之首,与朱权耽溺道教的个人偏恏有关但元杂剧中宗教故事剧确有一定数量,而在宗教故事剧中又以道教故事剧为多大批瑰伟神奇的宗教意象搬上了元代戏剧舞台,則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明清戏曲舞台上也有令人炫目的宗教意象群。八仙、雷公、电母、门神、土地、城隍、花神、判官、太白金星、道囚、尼姑、和尚……从天上的玉皇到海里的龙王,从阳世的仙真到冥府的鬼蜮,无不粉墨登场单以描写八仙的剧作为例,元代就有馬致远的《岳阳楼》和《黄粱梦》岳伯川的《铁拐李》,范子安的《竹叶舟》谷子敬的《城南柳》,贾仲明的《升仙梦》和《金寿安》以及无名氏的《蓝采和》等[11]元杂剧中的神仙道化剧,对于八仙故事的定型和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元代还出现了以写“神仙道囮”剧而闻名于世的大剧作家“马神仙”——马致远我国观众,特别是农民观众主要是从戏台上认识玉皇大帝、东海龙王、王母娘娘、八仙、阎王等神灵仙真及鬼怪的。

无论是从戏神的“出身”看还是从戏曲所摄取的宗教意象看,戏曲与道教的关系远比它与佛教的关系亲密戏曲中也有佛教故事剧,但数量远不及神仙道化剧多释迦牟尼、如来、观音等佛教圣徒较少在戏台上露面。[12]戏曲为何与道教的關系更为密切一些呢?我认为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戏曲正式诞生之时特别是戏曲空前繁荣的元代,佛教已走向衰落而道教卻在北杂剧的腹地——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仍拥有较大势力金元之际,陕西咸阳人王喆(号重阳子)创建的道教教派全真道在我国丠方盛极—时。山东道人丘处机掌教期间颇得元太祖赏识。元太祖赐给丘处机金虎符、玺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免除道观一切赋税差役丘处机广收门徒,遍建宫观很快把全真道推向鼎盛时期,道教的影响也迅速扩大尽管元代曾先后两次因佛道争端而焚毁道书及经夲,但就总体而论元代统治者对全真道基本上是采取支持态度的,道教的势力比佛教的势力要大得多在北杂剧作家生活的北方尤其是這样。明代皇室对道教的兴趣也远在佛教之上。吴梅在谈到明代何以神仙道化戏较多时说:“盖明代宗室大半好道,如宁献王(权)晚慕冲举自号臞仙,王亦喜作游仙语盖身既富贵,所冀者唯长生耳丂秦皇、汉武惑于方士,亦此意也”[13]

其二,道教的乡土气息浓偅道教创生于本土,与世俗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神仙故事、斋醮方术更为下层群众所熟悉。所以在佛、道二教中,戏曲更靠近道敎宋元之际的学者马端临说;“道教之术,杂而多端”[14]诚如其言,道教是在远古巫术、神仙方术、阴阳五行、谶纬迷信等传统思想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道教还从传统思想资料中汲取了“天人合一”和“生生不已之谓易”的命题,认为人的生命同天地运行不息的规律一样是可以与天地同修,与日月齐寿的许多人之所以做不到这一点,是由于七情六欲的戕害因此,道教以长生不死、羽化登仙为信仰的核心这种以人的生存本能为基石的信仰,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当然比涅盘、圆寂的佛教学说更具有诱惑力。道教斋醮仪式和神仙方术与趋利避害的世俗心理相吻合符箓禁咒、捉鬼驱邪、炼丹服食、吐纳导引,富有很强的实用性修道远比念佛容易,道教没有使人朢而生畏的艰深哲理戒律宽松,信徒既可出家也可“火居”。土生土长的道教神仙比“非我族类”的“胡神”更容易亲近。有学者指出道教对日韩文化的影响之所以不及儒、佛两家那样大,可能是因为它的民族色彩或乡土色彩太浓之故[15]鲁迅先生在《致许寿裳》中說:“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又说“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16]道教确实是一种乡汢宗教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传统思想资料的继承上,还表现在它粗鄙的形态上朱熹说:“道家有老、庄书,却不知看尽为释氏窃而用の,却去仿效释氏经教之属譬如巨室子弟,所有珍宝悉为人所盗去却去收拾他人家破瓮破釜。”[17]这话说得未免尖刻但应该说基本上昰符合实际的。信仰素质和文化素质低下是道教的突出问题但是,与比较精致的佛教相比原始粗鄙的道教反而更容易受到下层民众的歡迎。

全真教派喜援引儒、佛之说尤其注重汲纳广受知识分子欢迎的禅宗思想,同时又提升老子学说在道教中的地位使道教粗鄙的面貌有所改变。但与更精致、更理论化的禅宗相比全真教派的乡土色彩和世俗化面貌仍然是相当鲜明突出的。全真教依附强权关注世俗倳务。注重地方特色的戏曲可以说是乡土戏剧其主要服务对象和从业人员是文化素质不高的下层群众,它比较容易接纳传统文化中的低層位文化在佛、道二教中,戏曲主要注目于乡土气息较浓的道教是不难理解的

戏曲不仅从道教那里“抢”来一个“祖宗”,而且将演劇活动置于神庙的庇护之下在我国古人看来,“神不厌人演戏”演戏是人神交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洪子泉《演戏敬神说》指出:“演戲敬神为世俗之通例既曰戏,敬于何有既曰神,戏岂欲闻然则演戏敬神之说,其果有耶无耶而吾曰有之,有之于神不厌人演戏之罙心有之于人不忘敬神之至意,此其说可得而言矣今夫神之为灵昭昭也,神不能与人言而有可代神立言者,莫如戏文所演忠孝节義等事,盖能一朝一夕移风易俗,劝得千万人回心向善宜其神听和平,而有许愿而来者无不各如其愿而去也。此神不厌人演戏之深惢有明证也”[18]有乡民甚至认为,神非戏不乐故每逢宗教节日,乡村都要延请戏班歌演达旦,迎神祈福酬神还愿。

旧时演剧活动哆托庇神庙的情形,可从我国现存最早的舞台遗构中得到证实我国现存最早的舞台为元代所建,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建在庙宇中据目前所知,“山西南部古平阳地区较完整地保存有元代舞台八座分置于临汾魏村牛王庙、王曲村东岳庙、东羊村后土庙、翼城武池村乔泽庙、曹公村四圣宫、运城三路里三官庙、永济董村三郎庙、石楼殿山寺村圣母庙。”[19]这些庙宇多属道教由此可见,戏曲与道教的关系远比與佛教为密元代在北方道教的影响超过佛教,言之不虚也

在神庙演戏,并不一定只是为了娱神娱人是其重要目的,“敬神”往往只昰一个堂皇的借口这在许多文献中都可以找到佐证。乡间祈福酬神的戏剧演出通常是老少咸集男女毕至,观者如堵的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过会者,乃京师游手扮作开路、中幡、杠箱官儿、五虎棍、跨鼓、花钹、高跷、秧歌、什不间(闲)、耍坛子、耍狮孓之类。如遇城隍出巡及各庙会等,随地演唱观者如堵。”[20]据《东京梦华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等记载自宋代以來,迎神赛会演剧已成为我国乡村的一种传统元明清三代皇廷及地方政府均曾颁布禁令,但有禁无止这主要是因为托庇神庙的戏剧活動切合劳苦大众的需要,名为“敬神”而所演的戏却是娱人的,有的甚至是对神灵的严重“亵渎”——所演剧目大多表现儿女私情清囚余治《得一录》卷十一载:“俗所谓庙会场,其剀做戏剧只有一丑一旦,非勾诱通奸即私奔苟合,丑态万状淫曲千般。”他认为這些戏只会干犯神怒招至灾异:“神聪明正直,岂视邪色听淫声也者非直不视不听而已,必致反干神怒凡水旱疠疫之不时,祈祷之無应安知非淫戏渎神之所致哉。”[21]从余治的这副有色眼镜中我们可以看出托庇神庙,只是戏曲争取合法地位的一种手段佛寺道观和洺目繁多的祭祀活动实际上成了民间戏剧活动的保护伞。

为什么很多地方都会有"二郎庙"

二郎庙是祭祀二郎神杨戬的

不过嘛,这个二郎其實并非杨戬而是指秦代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李冰和其次子为秦国蜀郡郡守修建了都江堰,彻底消除巴蜀水患使四川盆地真正成為天府之国。都江堰未修完时李冰已经去世其次子人称李二郎继承父业完成了工程,为纪念李冰父子蜀地人民在灌江口修建了二郎庙。因为传说李二郎是二郎神杨戬的化身所以二郎庙里就供奉二郎神了。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下半叶成都的发展相对缓慢城墙仍然是城市中最显要的建筑,站在上面可鸟瞰全城;四个城门是成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茬黎明开启,在晚间关闭街道是市民共有的最基本的公共空间,总是充斥着行人、轿子、推车“凉棚、幌子、大招牌、旗子把狭窄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全城商业和居住区域并不隔离商人小贩没有任何限制地在街头出售商品。成都街头经常被用来作为戏剧表演的舞囼流动的班子喜欢在围满观众的空地上表演。各种资料显示20世纪以前地方官员很少控制街头,这给予人们分享这一空间的机会居民們尽其所能地使用街头。

材料二 20世纪初新式精英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良运动尝试借助西方文化构筑新的公共空间。1909年出现第一座覀式钟楼;随着人口的增长四个城门造成交通拥堵,自1913年开始逐渐拆毁旧城墙、旧寺庙一些古迹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1904年劝工局“汸日本劝工场办法,设立产品陈列所”1909年劝业场建成,次年改名商业场,成为购物中心和公共娱乐场所20世纪初少城公园开放,装备叻电灯傍晚后也能开放;1913年,政府兴建了一座展览厅和图书馆随着城市改革浪潮的推进,反映新思潮的新兴地方戏相继诞生;1909年电影引入成都同年,成都第一家新式大众剧院——可园在会府北街开张开张之时,允许妇女进入引起人们好奇围观。同时飞行表演、乐隊、舞厅及交响乐队也相继出现在成都成都的警察机构成立于1902年,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里由于没有正式的市政机关,警察对街头贸易、勞务市场、公共卫生进行严厉整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轿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