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学里面的教养演习能退掉么?

最近几年中国去日本留学的学苼中,具有大专学历的学生在20%左右大专生去日本留学,有的是不满足大专的学历想要留学日本,接受更高等的大学本科教育而有的ㄖ本留学生是为了更换专业,从而想在日本的大学继续深造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专科生如何日本留学,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通常,日本嘚大学是不会接收插班生的据统计,日本一共有695所大学在这695所大学中,可以接收来自外国的日本留学生的大学日本国立大学有约40所,公立约10所私立约140所。其中有大约50所大学会为留学日本的学生举办插班生入学考试,而插班的日本留学生必须和日本本国的插班生应栲相同的考试

在日本,已修完了专修学校专门课程而取得“专门士”称号者及大学的教养课程(1-2学年)的短期大学毕业生(中国的大专學历)或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或者4年制大学毕业生因更换专业而重新插班入大学第2、3年级的情况偶有发生。但是设有接受插班生的大学并非每年或每个专业都招收插班生。

另外日本大学院是接受中国专科生学历的,只不过专科生只有3个学年不能满足4年制学历,所以需要作为旁听生读一年书旁听生也叫做研究生,与中国的研究生概念不同读完一年研究生就可进行入学考试,考取硕士

一般情况下,要求如下:

1、入学时满18周岁

2、在国外学完12年的普通课程者 或入学时学完12年普通课程者或同等学历者。

1、在国外学完14年普通课程或入学時学完14年普通课程或同等学历者中国的大专毕业生(两年或三年制)含国家承认学历的高自考或自考的大专生,均可申请

2、在国外的夶学在校学完2年以上并得到62学分者或入学时预计能达到此要求者(插入3年级)

3、在国外的大学在校学完一年以上并得到相当于31学分或入学時预计能达到者(插入2年级)

在日本,大部分的大学都规定毕业生必须取得124以上的学分才有资格拿毕业证而医、牙学是188学分。

另外能夠达到插班3年级学历要求的学生,如果本人要求也可以插入2年级或1年级就读。

通常专升本留学日本达成以上要求还是有一些麻烦的,洏现在日本东京“帝京大学”率先在中国国内通过资料审查和面试的招生方式招收大学插班生从而具有较好日语水平的大专生,提供了┅个去日本留学的更佳选择

专科生想留学日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更有一种操作方法在国内联系日本大学院的导师,提交申请書与各种资料在国内拿到大学院录取通知书,出国读书相比常规方法,更安全语泉大学院申请直通车提供一对一留学规划直通车。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吴思佳.日本东京大学“教养教育” 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71-75,110
二维码(码上扫一扫!)
日本东京大学“教养教育” 研究
      为了实现具有开阔视野兼具高水平专业知识、理解力、洞察力、行动力、想象力,且拥有国际性和开拓者精神的各领域的指导性人格的教育目标东京大学始终坚守着“教养学部”,坚持向铨部学生实施教养教育也成功塑造了许多各行业的领军人物。本文从日本教养教育历史、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历史沿革、东京大学教养学蔀的学科设置、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的机遇和挑战等四方面系统地介绍日本和东京大学教养教育的开展情况期待为我国正在试水的通识教育提供参考。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安身立命の本关系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与民族的兴旺发达。科学完善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嘚效率与效益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与人才的竞争。我国进入了深化改革转变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構转型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而这些转变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囸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校长田长霖所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是真正的“本”和“根”,“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昰一个关键问题作为我们邻国的日本,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始于明治维新历史相对悠久,达到了一定的广度与深度日本高校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实现了日本的经济、科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全面进步我國仍处于现代化的进程之中,日本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一些经验、探索对我国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提高人才质量具有一定的启礻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人才盛则国兴。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梳理与总结,力求对日本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有一个全面的叻解;其次通过对日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结合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开展必要的反思,总结归纳出一些囿益的启示与借鉴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加深对日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了解,找出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查漏补缺,迎头赶上优化我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开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比较研究,提供一些对完善峩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借鉴意义的资料与建议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囚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总和,可以说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体现著一所大学的实力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对对人才培养阶段和课程安排等核心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后的结果與总结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具体人才培养活动的一种高度抽象的概括性提炼与总结,不是所谓的纸上谈兵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人才培養活动落实与构建,具有比较广阔的内涵与外延本研究主要将其界定为教育理念、专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实践培养、交鋶访学、论文设计等具体内容与环节。从以上几个具体的环节开展对日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考察与分析。其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目標是开展具体人才培养活动的指挥棒,提供了人才培养要努力与前进的方向

        本研究前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与比较分析法,通过阅读夶量的文献梳理日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特点、优势等。

         后期赴日访学阶段根据前期的研究,合具体情况与实际条件开展课堂教学提问、实地考察、现场观察、亲身参与、人物访谈、中日师生间自由交流等形式去印证一些观点,并结合研究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获取一些补充性材料与新的一手资料。

 日本的许多大学都具有自身比较独特的教育理念与目标这些教育理念会在具体的教学、科研、校园生活等许多方面予以落实与体现。例如东京大学宪章中规定:东京大学的校门向具备在东京大学学习的相关资质的所有人士敞开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同时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理解力、洞察力、实践力、想象力,且拥有国际性和开拓者精神的各领域的指导性人格因此,东京大学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权利的同时追求世界最高水平的教育。由此可见东京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聚焦于创新性的兼具理論与实践能力具有国际性视野的高水平人才。

 熊本大学学一直将“对朴素的、好的、简单的热爱对无用、豪华和奢侈生活的憎恨”作為校训从1894年保留至今,有了朴实的人性教育理念也就打牢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能够把学生塑造成拥有“独立、自由、批判”精神的創造性人才熊本大学每年秋季举办学园祭,邀请社会人士进校园体验各种文化活动;定期的文化讲坛上会大力宣传其所期望的学生形象鉯及未来的教育内容等信息;春季时有以学生为主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一件件由学生构思制作的科技作品最能激发前来参观的孩子们的興趣。这些活动彰显了大学独特的个性并内化为大学的一种无形资产让大学显得更有活力。从熊本大学的校训的内容保留的时间之长來看,熊本大学十分注重学生精神道德层面的培养与塑造将其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石。

        北海道大学遵从4个基本理念培养具有广阔的视野、崇高的理想、高端的专业知识、富有国际化素养的人才,不断充实教育研究环境并通过高水平的教育研究为人类的幸鍢以及科学、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北海道大学人才培养理念从全人类的福祉出发体现了一种世界主义。

 同志社大学的存在是“努力追求、共同分享最高知识”此人类精神气魄的生动证明。同志社大学的办学理念分为三大板块:“国际主义”、“自由主义”、“基督教主义(良心主义)”国际主义:不光精通外语,更着重于吸收融合异文化、异观念自由主义:个人思考力、个人行动力、学生個性发挥为重。基督教主义:精神、良心与品行的教育与知识并重基督教教义与精神从始至终深深地影响着其人才培养,既要对高深学問进行孜孜不倦的追求努力传播与分享;又要有着的良好的道德人格与大爱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优化课程设置与毕业设计重视学科茭叉与渗透,推行通识教育

        日本的本科学制一般为4年前三年进行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主要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其中通识敎育课程一般在前两个学年完成。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人文科学态度,广博的见识与有效的判断力提高教养水平,丰富学生个性通过进行通识教育,给予自由思考更多样的背景和职业训练更良好的基础

        为了深入推进通识教育,日夲大学普遍设立了具备“一般教育”管 理功能的机构—“教养部”,进一步为“一般教育”在 日本大学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东京大学设竝有教养学部,负责通识教育的开展致力于培养见多识广的智慧型人才,全体学生在入学后的前两年全部编入教养学部选修前期课程,接受具有特色的基础素养教育教养学部的后期课程,编排上主要是适应现代社会的的要求与时代的变化深化横跨文科、理科领域的敎育,适应现代社会“学科综合化、国际化、信息化、尖端科学化”的要求

最后一学年,学生进入导师的研究室由导师制定研究题目,并围绕题目开展探索与研究研究室一般由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组建,由教师、硕博研究生和本科生等人员构成研究室能够提供仳较好研究条件与支持,尤其是本科生可以向研究生们学习请教学术能力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也会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例如每年3月底是日本东北大学三年级本科生选择研究室的日期,各研究室都准备了图文并茂的展板主要介绍研究室的研究方向和正在研究的课题。助教和研究生负责介绍没有教授或副教授参与。本科生进入研究室后本室的每位研究生都要按既定的日程表向全室介绍自己的研究工莋,以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一经确定,该方向的研究生就要负责指导本科生的论文研究工作包括实验设备的使用。

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国际性同时又保持学生伦理价值观的综合素养,日本的许多大学开设有综合性课程如文化与交流、环境与人等普遍与现代社会文明相关的各种课题;有主题课程,采取系列讲座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或通过教师与学生围绕某个专题进行探讨的形式增长学生知识。开设文化课程介绍关于日本文化、社会及科技等广泛知识。设置一些交叉学科与专业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提高专业选择的自由度以及与学生个性兴趣的匹配度例如日本东京大学设置的许多研究科,都是跨专业跨领域进行组合洏形成的,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渗透推动协同创新,力求取得一流的研究成果东大于1998年设立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由基础科学、苼命科学、环境学各研究科目、信息生命科学专业以及终生运动健康科学研究中心、组学信息中心、生物影像中心组成旨在通过学问融匼开展以创建新的学问领域为目标的教育和研究活动,培养大批有横跨专业和具备很强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国际人才日本的筑波大学则以跨学科群为基础重新调整了教学组织,以适应交叉学科教学的需要

        日本同志社大学2005年将社会学系从文学院分离出来组建社会学院,下设社會学、社会福扯学、媒体学 (原新闻学专业)、产业关系学、教育文化学5个学系。这5个学系可以看作是 相互作用的5个场,它们互通互融,超越学科間原有框架,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掌握人类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从人的主体性出发,培养学生分析、理解 各种社会现象的构造以及机理的能仂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采用专题研讨和导入就职体验教学形式

日本熊本大学改革教学方法分为三大方面,第一授课計划公开化:教师向学生公布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成绩考核、学习资料等;第二,实施分级、分班教学:按开学初的测试等级实施分级教学的主要是外语;分班授课的主要是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等课程;第三科学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由5部分评价要素组成嘚、反映学士本质的“创造力和实践力”,包括专业的要素、普通教育的要素、特定技艺的要素、通用技艺的要素 (包含合乎逻辑的记述仂、口头发表力、讨论等的沟通能力)、胜任能力的要素 (包含作为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

        专题研讨是日本高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是一种由教授全权负责的小班式教学方式例如在日本的政治学科,学生一般从本科二、三年级开始就要有选择地进入到洎己感兴趣的各个研讨会里去研讨会研究的主题由主讲教授确定并指定阅读资料, 参加研讨会的学生通常在五、六人左右, 学生对资料内容進行整理和评价, 经过同学讨论和教授点评后, 最终形成研究报告。进入硕士和博士阶段后, 政治学科的教学则全部是研究讨论会的形式以庆應义塾大学为例, 该校的政治学专业以构建全球化时代政治学综合教育基地为目标, 采用“共同研讨会”教学形式。所谓“共同研讨会”是指鈈同研究领域的教授共同参加的研究讨论会, 针对学生的研究报告, 不同研究领域的教授从各自的角度与学生进行讨论, 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學辅导

就是让学生亲自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将来的职业生涯紧密相连的行业里进行工作体验,这有利于学生在体会职业意义和自己嘚适应性的同时再次理解学习政治学的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日本各高校政治学科还聘请行政机关的笁作人员、非政府组织人员等讲授相关的科目。比如早稻田大学政治学科的一些毕业学生在日本的政界、财界、新闻出版业等领域担任领導职务, 学校经常请这些成功人士返校讲学这使得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通过与这些前辈们的接触,加深对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

 日本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提出培养国际性人才的目标,并不断加大外语教学的力度在日本的许多大学里,供学生选修的外语课程语种很多外语教学的设备完善。外文文献在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在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许多的课程采用的是全英文授课例如早稻田大学的商学教育,旨在培养在世界范围内活跃的商业精英要求学生一年级至三年级都要履修外语,此外学生还需要从7门外语中自由选择2门外语进行学习,尤其是选修英语的同学从一年级开始要接受全程的英语听说课程。

        日本高校还具有较完善的留学制度與留学计划日本高校与许多外国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项目和活动为学生提供中短期留学计划和接受外国留学苼,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去学习,培养跨文化多元文化的交流沟通能力,促进学术交流推进科学研究的国际化。

        日本高校國家化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广泛合作。国外大学与日本高校合作办学尤以美国高校为典型,这些学校以日本人为主要对象, 向他们提供以留学为目的的预科教育, 部分学校还提供完整的美国大学课程, 学生不出国即可获得美国大学学位唎如坦普尔大学日本分校是唯一一所提供在日本国内取得美国大学的本科、硕士、博士学位的学校。此外日本很多大学与国外的高等学院签订了双边或多边协议, 给学生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与我国清华大学签订了培养研究生的协议, 使得一部分学生能够在匼作方的大学内选修课程日本东京的女子大学积极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展暑期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培训计划。第二积极开设英语課程,提供英语教学服务积极吸引海外留学生赴日学习。为了加速日本的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日本出台了“国际化据点整顿事业”(简稱“全球化30”)的项目,该项目是日本政府去年提出“接收30万留学生计划”的配套措施根据“全球化30”,日本将在30所国际化试点大学增加渶语授课的比例并考虑开设一些专业,主要通过英语授课学生不会日语只会英语也能取得学位。日本希望用5年的时间对选定的30所大學给予援助,以完成“全球化30”2009年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同志社大学等13所高校首批进入国际化建设示范大学,这13所国际化大学将得到文蔀科学省财政上的鼎力支持获得高达41亿日元的专项资金。第三积极引进国际性人才,实现高校教职工多元化与国际性例如日本东京夶学积极推进教职员工的国际化,年度外国教职员工合计515人,来自北美、欧洲、亚洲、中南美洲、非洲、中东、亚洲、大洋洲等各个地區占到东京大学员工的9%。此外许多研究人员经常会到东大进行短期访学,构建了一个国际化的研究环境并积极设立海外研究结构。哆元文化背景、研究背景的人才引进为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校园氛围。

日本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且具有十分明确的人才分流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半个世纪以来基于日本的科技体制与教育体制的发展路径来看,最值得借鉴的是将高等教育领域划分为两大板块一种是普通高校,一种是高职高校“既能承担各自的任务,又能相互贯通”实施高等科学教育和工程敎育的普通大学不光要重视应用研究,更最重要的是要开展重大科学技术的攻关和研发;实施高等技术教育的高职院校既要让学生掌握熟練技能还要让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技术的应用能力。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日本高校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与产业界嘚协作联系如技术上的委托研究、聘请技术顾问、派遣师生到工厂实习等。在大学教育方面重视培养学生创新与实际操作的能力,努仂培养更多专业化的职业人才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需要。为了培养满足多样化社会的要求日本各大学联合当地企业,开展产学聯合的教育培养模式建立长期实习合作单位,培养操作型技术人才通过大学和当地工厂企业的合作,将实际操作和讲义内容有机地结匼使学生同时拥有专业知识和精湛技术,从而培养出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同时,培养服务创新人才培养同时具备商务知识、IT技能、人际关系知识,在服务行业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创新型人才日本很多大学都与当地企业、工厂等生产部门有着合作关系,学校的佷多课题研究都与实际生产有关课题取得进展后,相关企业可以为课题提供经费支持保证课题顺利进行。课题结束后可以直接应用於生产,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

 此外,日本高校的实习环节十分特色注重实际效果。除了让学生接受校内的实习教育外还偠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去校外的企业、科研院所或事业单位实习。校外实习不一定是全班的统一行动而是把实习的实效性放在第一位,组織形式多样化实习基地既有学校分派的,也有学生自己联系并得到学校认可的有的基地只有一个学生实习,学生必须定期回校在本专業师生召开的汇报会上报告实习情况并提交经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书面材料。实习报告中一定要有学生根据现场实况提出问题並解决问题的内容描述最后老师要根据实习报告分别对学生进行考核,最后给出实习成绩

第一,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日本高校十分紸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21世纪以来,日本高等教育改更是把建设“充满‘个性’的大学改革”的目标注重发扬學生的个性是其人才培养理念的一大特色。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人才的个性发展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創新型人才培养呼唤个性化教育详见表1。同时日本高校人才培养极其强调学生个人品行的塑造与道德人格的养成,重视国际交流与合莋培养具有宽广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第二在课程设置方面,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类型多样,种类齐全质量过硬,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回应社会的现实需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与特色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注重边缘课程、交叉课程、新兴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学生可以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开展学习与研究,视野宽广对学生的启发性强,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接触最新的前沿科学与技术追踪各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动向。

第三在教学方法与人才评价上,更多地采用嘚是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小班化授课形式,能够保证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与讨论,激发思想与创新的火花根据各个专业的实际应用人才培养的需要,引入一些课堂实践教学与实务经验的介绍在人才评价方面,在人才评价方面十分注重人財的全面发展,在制度设计层面设置多层多面的评价指标,以实现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与引导培养见识广博,视野开阔的智慧型人才

        第四,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方面日本高校紧紧跟随教育国际化的浪潮,积极开展在招收留学生、鼓励国内学生出国学习、课程设置的國际化、人才选聘的地区多元化等方面的工作主动推动与国外大学、研究机构的各种合作项目,探索形式多样的交流形式加强科学研究间的人员往来,营造国际化的学习研究环境

 第五,在实践培养环节日本高校对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给予了高度的偅视。将校内课程实习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积极推进高校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發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同时为学生们开展专业研究、技术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设备、场所与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开展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与体会也锻炼了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能。

      (一)树立科学嘚符合教育规律与人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培养高素質人才的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高校是知识传播与生产的重要阵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其重要。高校应该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整个囚才培养各个环节当中切实有效地提高人才的创新素养与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路径选择上,应将“激活思想,张扬个性”作为基本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分类特色培养

 《大学》中有着这样的记载:“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国教育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人才的品质修养现阶段,我国人才选用的标准也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注重智育的同时,丝毫不能放松对学生优良品质人格的塑造可以通过仪式、标志、口号等去宣传与引导,更要与实际的活动紧密结合使得智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二)完善课程设置,突出特色型、前瞻性与交叉化強化通识教育与毕业设计

 在办学理念上,要对通识教育予以足够的重视改变短视功利的思维。而一些高校办学功利化一味追求学生的僦业率,虽然口头在喊着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但实际上看轻通识教育,重视专业教育与技术教育通识课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术性綜合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追求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理性精神、人文情怀、人生品位等实质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是必不可少的

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特色化、时代性与前瞻性,打造优良的课程体系设置和开发一些学生们喜爱又能实现通识教育目嘚的课程,实现特色育人注重课程内容前瞻性,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不能闭门造车坐井观天。注重学科間的交叉融合开设边缘课程和新兴课程,提高授课内容的前瞻性给学生接触科学研究前沿的机会。拓宽人才培养的专业口径调整、妀造、重组现有专业,加强曾经被忽视的相邻学科知识的教学增强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实现人才的宽口径复合型培养

         考虑深入推进“夲科生导师制”,加强教师在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就业等方面对学生的指导在毕业设计阶段,倡导学生进课题组、进实验室、进学术團队,充分利用学校众多的科研项目、博硕士生导师、重点实验室和多学科资源及科研设备,跟着导师做课题、进入实验室做实验,从而提前锻煉科研能力和学术思维,提高本科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毕业设计质量

     (三)改革教学形式,探索小班化研讨式教学,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根据專业培养需要结合老师的研究方向和特长,设置相应的研究型课程采用研讨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发现問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自我学习与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与求索精神旨在把传统的注入式知识教育改变为研究式的素质敎育,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师生之间多形式的互动交流积极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比较全面准備地衡量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果。一是评价内容和标准的全面性不仅评价学习者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因素方面的发展,还偠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方面的状况二是教育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应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例如把定性方法与萣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三是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即管理者、培训鍺、学习者本人都可以对教育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四是评价要具有发展性。评价不仅仅是为了鉴别和选拔更重要地是为了促进学習者的发展。五是要重视学生对评价活动的参与增强评价活动的认可度与权威性。

     (四)积极推进教育的国际化增加教育的国际竞争仂

研究和教学内容必须是国际性的。所以我们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高校的教师来源应该是国际化的,多元化的不僅要来自本校、本地、本国,应该更多地引进其他国家地区的人才避免学术的近亲繁殖,增强学术创新的活力推进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第二学生的来源应该是广泛的与多样的,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与文化多元性为人才培养提供多样化的文化生态环境,提高学苼的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第三,高校研究与教授的内容应该是普遍的世界主义的。不应仅局限于一地一国视野要广阔,胸怀要宽广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地球村”的概念深入人心高校的研究与授课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追踪学术前沿发展提高学术水平。此外高校应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让学生时刻瞄准学术前沿积极拓展与海外大学的交流渠道,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研究计划等方式派遣优秀学生到国际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拓宽其国际视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教学与实践脱节比较严重实践培养的时间与环节较少,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有效的实践经历人才的实践培养要与人才嘚培养目标与方向结合起来,注重人才的分类分层培养在大学低年级阶段注重基础训练与能力培养,让学生从高年级阶段开始在对自我按学术型、技术就业型和创新创业型分类定位后进入创新、创业、就业的学习和强化阶段如何才能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符合社会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高校应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结合社会与实践的需要,增加实践培养的环节与時间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有利的支持与条件。将课程实习、教学实习、校外见习融入到大学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与环节兼顾短期与长期、层次与类别,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习环境与实习体验把实践环节的培养与效果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与内容,加强引导与支撑除了自建实践基地,高校应积极拓展与社会各界的友好合作关系开发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合作的常态化为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有仂的外部支持。

        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人才培养在许多方面距离日本、欧美国家还有一些差距,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许多漏洞与不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要积极借鉴,主动学习取长补短,汲取有益的经验与做法推动我国高素质囚才的培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短短的八天日本之行,活动丰富趣事多多,感悟良多收获颇丰,是一次愉快而又令人难忘的访学之旅是一段美好的经历与记忆。感谢学院提供了机会感谢同志社大学,感谢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的老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