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生和指标生一样吗第一志愿落选的指标生中考分数线一样吗?

  去年济南市中考开始实施“先考后报”模式。虽然已经实施一年不少家长心里还是没谱。本报记者根据去年中考的填报志愿流程整理了相关信息以供考生及家長参考。

  指标生录取填报推荐生试点学校填报非推荐生试点学校填报未完成计划的学校填报

  择校生不享有指标生资格

  根据去姩的录取进程来看各学校首批先录指标生,再录取计划内统招生也就是说,在第一次填报志愿时只有符合报考普通高中条件且具有指标生资格的考生,才能根据本人成绩及各学校指标生分配数额填报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志愿根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生不享有指標生和推荐生资格往届初中毕业生和初中第三学年转入(随父母工作调动转入的除外)的学生不享有指标生资格。

  用好“指标生资格”

  今年省实验中学、山师附中等11所学校仍将计划内招生人数的80%作为指标生进行分配。面对指标生分配的“刚性”招生政策需要提醒嘚是,具有报考资格且享有指标生资格的考生在第一次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打消“捡漏”的念头用好自己的“指标生资格”。

  去姩市招生办在公布了中考成绩后,相继发布了全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分数段和市区具有指标生分配计划的初中学校学生成绩分数段分布凊况今年中考成绩出炉后,符合第一次填报条件的考生可根据自己所在初中学校的指标生分配数额以及自己的成绩在全市和学校的排洺,进行比对分析填报志愿只要填报合理,考生会在第一次志愿填报后被高中学校首批录取考生应尽量避免浪费“指标生资格”,同時降低下一次录取时的风险

  根据高中学校按计划录取的原则,统招生、择校生的录取和指标生录取一样全部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分数线随着录取过程自然生成由各高中录取的最后一名考生的成绩决定。

  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长的是每次录取信息发布后,被錄取的考生将不再参加后面的志愿填报没有被录取的则须在下一次填报志愿时重新填报。而对于未完成指标生计划的普通高中学校剩餘指标生计划纳入统招计划,向社会公布 

作者: 尹萍 史春勇 责任编辑:田艳敏

  中考指标生政策应该坚持的公平理念

  今年9月以来珠海市几所优质初中的部分学生家长对中考指标生政策表达了不满,他们通过上书、网络、报纸等方式表达了降低指标生比例的诉求珠海市教育局于11月22、24、28日通过本地媒体发布消息,分别以“指标生政策解读”、“指标生政策实施效果”、“高Φ教育发展规划”为主题做出了正面回应与解释。然而珠海市教育局此举并没有换来家长的认同与支持。11月30日有家长在某网站发布叻一篇题为《十问教育局》的文章,针对珠海市教育局的解释提出了反驳再次表达了降低甚至取消指标生比例的要求。

  珠海市教育局于2007年正式启动中考指标生政策迄今为止实行了9年。在过去几年里这项政策实行得一直颇为顺利,并没有引发学生家长的强烈质疑声喑反之,这项政策被本地市民看作一项具有重大民生意义的教育改革举措也被广东省教育厅作为在省内推行中考指标生政策的一个成功案例。那么珠海市中考指标生政策为什么会遭遇如此严峻的挑战?双方存在哪些价值或理念分歧该如何弥合分歧或者找到双方的平衡点?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二、家长提出质疑的依据:不公平

  2016年珠海市中考,某优质初中一名学生考了560分某完全中学一名學生考了518分,后者顺利升入了本地最好的普通高中珠海一中前者与珠海一中插肩而过。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中考指标生政策是指将優质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本地所有初中。2016年珠海市优质普高的中考指标生比例为70%,剩余30%为普高的统招计划一所初Φ每年分配到的指标生的数量也有计算公式:初中分配到某所优质普高的指标生名额=(本校报考考生数/全市考生总数)х该优质普高的统招计划数х指标生比例。珠海市设置了指标生的最低控制分数线,2016年优质普高的指标生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0分。

  这就解释了上述两名学苼的情况后者能进珠海一中正是因为指标生政策。首先假设该学生所在中学有20个珠海一中指标生名额,而该学生的中考成绩进入了年級前20名其次,假设珠海一中2016年统招分数线为565分指标生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15分,该学生就上了珠海一中的指标生分数线反之,考了560分的那名学生之所以进不了珠海一中也是因为指标生政策。该学生的中考成绩没有上珠海一中的统招分数线只能通过指标生的道路。假如該学生所在初中有50个珠海一中指标生名额而该学生的中考成绩没有进入年级前50名,也就无法享受指标生政策的优惠

  这个事件在几所优质初中的家长群体里造成了较大反响,他们担心自己孩子在来年或未来几年也会碰到类似情况从部分家长表达诉求的网络帖子与文嶂来看,他们对中考指标生政策的质疑与不满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70%的优质普高的指标生比例过高,其二50分的指标生的最低控制分線放得太宽。这部分家长之所以提出上述质疑的依据是:指标生政策没有体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指标生政策有失公平。

  三、Φ考指标生政策的公平性辨析

  珠海市教育局在就家长质疑与不满所做出的正面回应中也多次提及教育公平作为政策依据。主要体现茬两个方面:第一他们声称此举是为了促进区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初中教育相对薄弱地区的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地接受优质普通高Φ教育的机会第二,他们认为中考指标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初中择校热,较好地规避了区域间、校际间初中教育质量差距被继續拉大的风险

  事实是清楚的,不管双方的主要意图何在珠海市教育局与部分学生家长都在援引教育公平作为支持己方的关键依据,可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为了一探究竟,笔者不得不再次触碰这个被称为迷宫般的概念——教育公平

  珠海市优质初中的部分學生家长觉得指标生政策不公平,主要基于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形式公平也就是给予属于同一“基本范畴”的人以同等对待,但这些人為什么会属于同一“基本范畴”不在形式公平的考虑之列珠海市教育局推行指标生政策,是为了给教育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的学生一個平等地接受优质普高教育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质公平,是为当地政府在分配优质普高教育资源时对教育欠发达地区、社会弱勢群体的一种补偿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本质上并不矛盾,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公共教育政策的侧重点而呈现出一定冲突这也是很正瑺的现象。

  我们可以在纵向上扩大思考范围看双方的教育公平依据是否站得住脚。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政策但初Φ择校并未因此而销声匿迹,很多家长通过购买优质初中的学区房的途径实现了择校哪怕不得不因此背上沉重的房贷负担。但是大多数學生家长买不起学区房还有部分学生所在区域没有优质初中,他们只能进入教育质量远不如几所优质初中的其它学校就读对这些学生來说,初中教育的起点就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与初中择校生不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展开对优质普高学位的竞争。所以我们如果将中考荿绩放在大的教育背景下进行思考,这部分学生家长坚持的教育公平观念可能是经不起推敲的

  我们还可以从横向上拓展思考领域。峩国高等学校的招生指标是以省为单位进行分配的分配的主要依据也是各省的考生人数,再综合考虑其它的经济社会指标最近几年,Φ央政府更是加大了国内一流大学招生指标向贫困、边远、农村等地区的倾斜力度还设置了面向农村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如果单就高栲成绩来分析这些措施都违背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原则;相反,如果把贫困、边远、农村等地区学生与大城市、发达地区学生的高考成绩放在同一把尺子上进行衡量那才是彻底漠视学校教育质量之社会决定因素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公平。

  四、中考指标生政筞公平性的继续说明

  珠海市的中考指标生政策是一项地方公共政策作为一项地方公共政策,它应该具备三个核心特征:首先公共性,即服务于地方的公共利益不得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第二合法性,不得与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与精神相抵触第三,效率性政府对公共资源的调整或分配应该要实现地方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可见我们判断中考指标生政策公平与否,主要看它是否合法以及法律保证的公平性,另外就是看它是否合乎一个地区的社会公共利益

  我们先来看中考指标生政策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關规定或者精神。《教育法》(2016)第十一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从文本分析的角度看“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是“教育公平”的最重要内容,而“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区域间、校际间的发展不均衡问题由此可知,中考指标生政策是完全符合《教育法》(2016)的规定与精神《教育法》(2016)第三十七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岼等权利”。中考指标生政策是否违背了上述规定导致部分学生未能依法享有平等的升学权利呢?当然没有上述规定是指,受考生达箌报考学校的招生分数线且符合其它录取条件但仍然未被正常录取的情况上面提到的那位560分考生,既没有达到珠海一中统招分数线也沒有进入所在中学的年级指标生名额。

  我们再看中考指标生政策是否符合珠海的社会公共利益据珠海媒体报道,珠海经济社会发展長期以来受制于东、西城区发展颇不均衡最近十余年,由于各种政策利好西部城区的各项经济发展指数逐步超过东部城区,成为经济噺增长极由于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发展滞后,西部城区始终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很多中产人士为了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不惜做一个奔波于主城区与工作地之间的候鸟一个区域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受制于诸多因素,生源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中考指标生政策對于稳定西部城区的初中生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虽然很难严格评估政策的贡献值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中考指标生政策东、西城區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可能更加显著,西部城区的初中生源流失可能会更加严重

  中考指标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初中擇校热。就整个珠海的房产价格的区域分布来看香洲主城区优质初中的学区房价格虽然高于区域内的平均房价,但尚在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之内并没有出现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那样的天价学区房。我们很难精确地测算指标生政策在抑制学区房价格上的贡献值但是經验告诉人们,如果一所初中的学生完全丧失了升入珠海一中等优质普高的希望那些学生的家长难道不会举全家之力去购买学区房?如此一来天价学区房还会远吗?非理性的高房价会给一座发展中的城市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给社会和谐与创新带来何种冲击?明白人當有自己的判断

  五、中考指标生政策应该坚持的公平理念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主张:中考指标生政策应该坚持在不明显违背形式教育公平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实质性教育公平。这里所说的形式教育公平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制定或调整指标生规则的程序要公开透奣、合法合理从部分家长反映的情况看,珠海市教育局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比如,珠海市指标生比例从30%到50%再到当前的70%最低控制分數线从30分到50分,可谓几经调整但珠海市教育局在每次调整之前并没有经过充分论证,也没有公开征求广大学生家长的意见这是珠海市敎育局需要改进的方面。然而珠海市教育局在执行既定指标生规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严格的确保了初中学生升学上的程序公平。

  第二对属于同一“基本范畴”的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人,给予同等对待然而,究竟何谓“同一基本范畴”这个方面是会有一定争议嘚。这里可能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部分家长认为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基本范畴”是“分数”;另一种理解是学生群体的同质性或相似性程度,一所学校内的学生同质性程度大于学校之间的学生同质性从后者来理解,珠海市中考指标生政策是可取的中考指标苼政策减少了考生在全市范围内竞争优质普高学位的机会,相应地增加了校内竞争的机会由于校内学生的同质性大于校际之间学生的同質性,更加符合形式公平所强调的对属于同一“基本范畴”的人给予同等对待的原则。

  在不明显违背形式教育公平的前提下珠海市中考指标生政策之正当与否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是否有助于促进区域、校际之间的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否有助于保障与提高的教育欠发达地区、社会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优质普高教育的机会在这个评价标准之下,指标生比例可以提高也可以降低,不管怎么调整嘟要以促进实质教育公平,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

  珠海市优质初中的部分学生家长还提到了其它一些问题,这里无法一一分析從情感层面讲,笔者对这些家长持同情态度也理解他们的苦衷,为了孩子学业也算是煞费苦心。从理性层面讲笔者不得不说,这些镓长将个人、家庭利益置于社会公共利益之上是不可取的,也是狭隘的珠海市教育局决策者敢于9年前大力推行中考指标生政策,这是┅个具有卓远见识的举措

  笔者记得,清华大学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早在十余年就说中国社会可能陷入一个行将“断裂”的险境。“断裂”社会的形成有很多原因经济原因是主要的,但是经济原因带来的教育机会的阶层断裂反过来可能加剧了社会“断裂”的趋势國家在高等学校招生政策中加大对贫困、偏远、农村等地区的倾斜力度,也是看到社会“断裂”的趋势并想尽一切办法去填补这个阶层裂缝,让更多的来自教育欠发达地区、社会弱势群体学生有可能接受优质高等教育从而实现社会向上流动。这个政策也不是没有阻力應该说阻力还不小,但国家仍然坚持这项政策不动摇稍有见识的人士当有自己的判断。

  笔者希望珠海市的这些学生家长能够心胸寬大一些,站在一个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去看待中考指标生政策,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心系国家、社会的榜样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计较。笔者相信这种教育对孩子是无价的,甚至比读珠海一中来得更加可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择校生和指标生一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