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老师这个壶瓷器底款是印上去的印篆刻怎么读

  • 出版社:  上海西冷印社

微信扫描打開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印以内为规矩,印以外为巧。

规矩之用熟则巧生焉。

胸中有数百颗汉印则动手自远凡俗

然后随功力所致,触类旁通

上追钟鼎法物,下及碑碣造像

迄于山川、花鸟,一时一事觉无非印中旨趣

但他已站到了清代篆刻的颠峰。

影响着后来的吴昌硕、黄牧甫、任颐、

直至这一百多年的整个篆刻史

善绘画,花卉学石涛而有所变化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篆刻初学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

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艹、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

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现代意义上的篆刻艺术)始于明,盛于清中期以丁敬、邓石如为代表,开派立宗形成两大体系:浙派和皖派。

浙派有西泠八家赵之谦初学篆刻之时,赵次闲、钱松还在世皖派则有吴让之。赵之谦家在绍兴离杭州鈈远,在当时的交通以及社会环境下受地域影响,从浙派入手便成为必然。

事实上赵之谦是从学陈曼生开始的他36岁时说:“余少学曼苼,久而知其非则尽弃之。”(《杭四家印谱〈附二陈〉序》)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弃曼生,却没弃浙派

在34岁与魏稼孙在福州相遇之前,┅直有仿浙派的作品这期间的作品,大约有近百方传世现在能见到最早的有年款的作品是24岁的两方:《躬耻》、《理得心安》。此时印風明显是浙派但很快就发现有邓石如的皖派风格的出现。

26岁前后刻的《陶山避客》款称:“学完白山人作。此种在近日已如绝响俗目既托为文何派,刻印家又狃于时习不知几理,可慨也”同期所刻的《蕺子》也是仿邓石如,而另一方《付以豫茂臣氏之印信》则称“畧有秋景陁意”约同年刻的《以豫白笺》和27岁刻的《郭承勋印》又明显是汉印风。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作品是介于浙派、皖派、汉印の间,摇摆不定的然而,他不满足于浙派、皖派和汉印而是在寻求浙、皖两派合处的同时,上溯秦汉进而将触角伸向汉碑汉镜等等。其取法之广是前无古人的。

策展|评论|文房|MOOK|VIDEO|文本

主 编:朵庆彦(汲云轩)

此文章图片来源于 书法篆刻学社 公众平台

本号所登載之文章除部分原创外,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图片除平台拍摄及相关作者提供外,其它图片均源于网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不对其来源负责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瓷业公司红印底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