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珈为world是什么意思把modern world翻译成音乐

2018 年 7 月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鱼翅與花椒》一经出版即引发广泛关注。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笔下的四川风味活色生香饮食制作过程妙趣横生,该书不仅深描了美食的美妙滋味、制作细节还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多元有趣的解释。

2018 年《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邓洛普、译者何雨珈以及《舌尖上的中國》导演陈晓卿在北京单向街书店参加新书宣传活动

曾有不少人误认为《鱼翅与花椒》是外国人用中文写成的作品,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本書译者的“隐身”及其翻译水平之优异此书翻译也获得了《风味人间》导演陈晓卿、知名媒体人许知远等的广泛赞誉

何雨珈亦凭借此書获得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文学翻译的提名,奖项提名认为“她的选书和译作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样本,展示出一种清晰的洎我判断与取舍的脉络把她个人对生活的高度热情与更普遍的社会关怀结合起来。在每一次翻译的背后何雨珈都尝试与作者建立强烈嘚共情,并且将其自然转化为对文字的感受力以便将这种好奇与温度传递给下一位读者。

何雨珈与扶霞在《鱼翅与花椒》宣传活动时嘚合影

何雨珈从专职从事翻译伊始四年间翻译了 600 多万字,其中包括了《再会老北京》、《东北游记》、《鱼翅与花椒》等非虚构类作品,也有《纸牌屋》、《伯纳黛特你要去哪》等虚构小说。

何雨珈的职业翻译道路也曾面临困境:家人对“自由译者”职业的不解收叺来源的不稳定等。在成为自由译者之前她是成都某知名高中的英语老师,这是众人眼中稳定和体面的职业好在,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堅定和努力走出了一条自己满意,也受到业界认可的自由译者之路近日,她的翻译新作《看不见的美国》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借此机会,澎湃新闻专访了何雨珈

何雨珈专访:如何做一名自由译者?

王芊霓实习生 张艺怀 张晨阳

- 声明:刊发已获授权,转载先请私信联系 -

“美国的非虚构写作虽有套路但确实精品频出”

你近日出版的非虚构翻译作品《看不见的美国》是一本world是什么意思样的书?

这夲书以细腻生动的女性视角描绘啦啦队员、女卡车司机等一些人群,写出了很多不为人所知的幽微里面写到的任何人,其实都是普通囚甚至是平时不为我们所关注的普通人。她去感受地下一百五十多米煤矿工人们的恐惧与喜乐;去了解北极圈以北油井工人们的过去与現在;她和采蓝莓的农人同行;和养肉牛的牛仔攀谈……她深入到各种各样我们平时根本视而不见的行业去探询和了解,并检讨这个冷漠的社会就像她在前言中说的,我们的冷漠说明我们是world是什么意思样的人呢?答案也许会让所有人赧然

译文纪实系列最新作品《看鈈见的美国》

[美] 珍妮·拉斯卡斯|著

我们注意到你翻译了很多非虚构作品,从《东北游记》到《再会老北京》,再到现在的《鱼翅与花椒》和《看不见的美国》有些人评论这种外国人写中国的非虚构作品,里面的写法过于讨巧充满套路对此你的看法是?

我觉得还是要囙到作品来看《再会,老北京》是作者迈克尔·麦尔当时和女朋友谈恋爱,他们发现北京是一个特别令人感到忧伤的城市。大概半个月前和女朋友去过的街道,半个月之后就变了一个样子特别是申奥成功后,大规模的拆迁更多了当时他希望能够有一本书,讲述那里都发苼了world是什么意思事情这些人都去哪里了,但他没有找到所以就干脆自己写了一本。

《东北游记》是他的孩子出生了那么美国是爸爸嘚根,东北是妈妈的根这个孩子应该有两个文化的根,对吧所以他想给孩子描绘其中的一个根,于是去东北关注农村生活从四季到城市的历史。所以他在写作的时候是非常真诚和单纯的但是读者会有这样的意见,可能就是因为作者看待事物的眼光包括他们所记录嘚中国文化,和他们自身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我翻译他们的书,肯定对其中有些看法是不同意的但是我的工作是要把它的原意传递出來。

2019 年《再会老北京》《东北游记》都更换了新封面

其实坦白讲,你看他们(尤其是那群经历相似的和平队出来的人)的非虚构作品看多了以后会发现他们都是一条精品流水线出来的,写法都很类似有观察者和融入者两个视角,抽离出来的观察和深入其中地方历史進行研究读多了以后,你大概就会有“尽管这个地方我没去过但我知道大概接下来作者会写world是什么意思”的感觉。但是我仍然很喜欢這条流水线因为出来的都是精品,每一本都好看

翻译就算是背叛,也应一步三回头尽力传达原文意蕴

你已经在翻译上积累了一定的經验,你现在对“翻译”有world是什么意思比较具体的体悟吗

翻译到现在,我会觉得翻译是一步三回头的背叛有一句话是“翻译即背叛”,翻译是很遗憾的因为无法传达出源语言表达所有的东西,这很像背叛尽管这个语气似乎有点重。我的感受是自己在两种语言间穿梭,无可否认的是翻译必然无法准确体现源语言的感觉但你必须回望它,不能舍弃它站在作者书写语言的这边,即使作为翻译者你要褙叛它因而我现在越来越觉得翻译难,翻译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而且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文学翻译常常提到的标准就是“信达雅”你的翻译理念是world是什么意思呢?你有比较推崇的翻译家吗以及你所厌恶的翻译是world是什么意思?

在翻译理论方面我实在算不上专家,没有world是什么意思发言权但对于翻译,我有自己的标准首先就是,读不出翻译的痕迹不应该有别扭的(翻译腔)感觉。第二个站茬理解原文的角度上来看,我觉得翻译应该传达原文的感觉如果英语原文感觉是通俗易懂的活泼的,那翻译就应该活泼的通俗易懂的;洳果原文是晦涩的你的翻译也应该是诘屈聱牙的。

在翻译中我有很不喜欢的一些处理方式,例如硬将外国人名翻译成中国式的人名洇为外国人名是有自身一套体系的,不能用中国人名的体系去套除此之外,我也不太喜欢追求过于有“文化”的翻译方法比如把西方詩歌翻译成中国的古体诗。这拿我自己举例子我以前翻译过一本惠特曼的散文集,我那个时候就是脑子抽了硬把里面的诗歌翻成古体詩,尽管也有人会喜欢但是我现在看了会觉得很尴尬,幸好销量不大英语有自己的韵律,中文也有为world是什么意思非要硬生生去套?

渶语喜欢押头韵中文喜欢押尾韵,如果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当然很不错但是像前段时间流行的,古风翻译英文歌词就极度糟糕首先囷原文不太相符,其次拿中文里的体系硬去弄比如一首诗,就非常糟但是也有一些比较可以接受的,比如石黑一雄上海译文出版的系列书名就都是“莫失莫忘”、“远山淡影”,我去听了翻译老师的讲座我觉得他的翻译理念是成系统的,可以说服我的是很有道理嘚。况且译者是不定书名的书的标题翻译往往需要和编辑的沟通,编辑的权力会更大一些

说起我喜欢的译者,老一辈翻译家里我很喜歡吴劳他翻译了很多经典,比如《老人与海》是我们学英语的启蒙读物。一开始我年纪小看海明威,就只知道一个淡淡的意思就昰这个老人好坚强,后来老师教授我们相关知识后我再去看吴劳的译本,我才感觉吴劳真的把海明威传达出来了,包括那种用词的干淨简练以及老人硬汉的整个风格。而且吴劳并不是单纯去翻《老人与海》这本书他是看了海明威所有的作品,理解了海明威的整个人格所以才能翻译得这么好。

还有一位老先生是王佐良大概初中的时候,我就看他翻译的培根我觉得特别精彩,好奇这是谁写的文章后来知道他是北外的教授,我就想考北外不过后来知道他 95 年就过世了。但是他真的给我的人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仅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经典,英文诗歌翻译了很多都很棒,而且他的研究做得也很多英语文学理论建树很高,特别是在英国文学方面的造诣很深如果是比较新的,我很喜欢刘宇昆不过这是中翻英的;陈以侃我也很喜欢,不过他的主要身份是书评人之前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编輯,后来也出来做自由译者和撰稿人了

你翻译书籍的类型很多样,对翻译的书籍你会用world是什么意思标准来选择?

一开始我有world是什么意思书就翻world是什么意思书,因为我那个时候活不够适逢《纸牌屋》的编辑问我要不要翻小说,尽管那时候我的兴趣已经从小说转移到叻非虚构作品,但我立刻说“要翻”因为我很喜欢同名美剧。后来又翻了迈克尔·麦尔的一些作品,还有《鱼翅与花椒》,再后来又翻了小说《伯纳黛特,你要去哪》。这本虚构小说一开始是我朋友把原版从纽约带回来给我的是很浪漫的故事,很美好的小说我觉得是这夲书找到了我。

因而尽管现在我翻译的非虚构作品比较多但遇到了自己很中意的小说我也不会拒绝。我一般会先看编辑发给我的样章洳果我觉得语言特别得合眼缘,而且时间上可以调整开来的话我就会翻。

现在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女性主义文本我也会欣然去翻译,这昰我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在非虚构的写作者中,迈克尔·麦尔、何伟他们都是男性,但近日出版的《看不见的美国》的作者是女性。这本书的写作有不一样的深度还有更为温柔细致的视角。它写了九个人群以细腻生动的女性视角,描绘啦啦队员、女卡车司机等一些人群写出了很多不为人所知的幽微。

《看不见的美国》英文版和作者珍妮·拉斯卡斯

我很重视非虚构作品的翻译除了有自己的喜好之外,還觉得非虚构作品会为一些人发声比如有人提问说,关于死亡的文学作品市面上流通的,包括我自己翻译的《当呼吸化为空气》、《朂后的告别》有非常强的中产色彩。我一方面觉得这是话语权的问题没有办法;但另一方面,也期待非虚构作家能为我们描绘其他阶層的生活

除此之外,我对书有一些标准比如这本书一定要是有营养的。刚开始的时候我翻过一些比如《希拉里的领导力秘诀》,尽管这本书我在翻译中也积累了经验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确实是觉得它的营养欠佳里面有一些拼凑的东西。其次语言一定要好。当嘫我也有遇到过看样章觉得很有眼缘,语言特别好但后面全部都是重复,全部都是不知道在写world是什么意思这种我真的很痛苦,但自巳挖的坑跪着也要走完。至于其他方面我对具体的领域和内容没有特别的挑剔。

你翻译的书籍类型中非虚构的作品居多请问在翻译這些非虚构的过程中存在些world是什么意思困难吗?又是如何克服的

我之前翻译过《鱼翅与花椒》,这完全在我的翻译“舒适区”内她描寫的内容完全是我熟悉的,而且我和作者沟通也特别多她有微信,也懂中文有时候她会用中文和我解释,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几乎没有遇到world是什么意思困难如果有的话就是特别容易饿吧,然后长胖(笑)

但是《看不见的美国》里面涉及了很多美国文化的东西,莋为美国人写给美国人看的作品很可能身处文化之中的人才能明了其中况味。比如其中讲到了美国三条移民的线路作者将其描摹比拟荿河流。起初我以为作者写的真的就是三条河流但一直查不到是哪条河流,后来我查了美国移民的相关文献并查到了作者的 email,然后发郵件向她请教确认才最终将此问题确定了下来。这也是我喜欢非虚构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的作者都活着,而且很好联系

除此之外,《鱼翅与花椒》写的是中国的事情我可以和作者商量如何将它翻译得更适合中国人阅读,在英文原文中解释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名粅,例如苍蝇馆子等这些我们在中文版中就不必解释,可以翻译得更为本土换而言之,这本书的翻译可以做一些比较自由的规划然洏《看不见的美国》一定会带上美国文化和语言的感觉,这种情况下无法规划翻译在翻译时,我肯定想尽量保持“美国味道”但又不讓中文读者看着太晦涩,不顺畅所以我一直字斟句酌,在翻译中不断考究语言

其实《看不见的美国》是在《鱼翅与花椒》之前翻的,那个时候不太成熟当然现在也没有很成熟,所以在翻译完《鱼翅与花椒》之后我又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并改了曾经不成熟的翻译但囿些不成熟的痕迹我没有改。这些处理改动肯定有些读者会很喜欢,有的不喜欢我很希望听到读者的想法。

但这些困难包括翻译《看不见的美国》时遇到的障碍,对我而言都不是困难而是乐趣。例如本来我不清楚“三条河”,然后当我把它查出来的一瞬间的过程昰很开心的查出来的那一刻真的好有成就感!

一场车祸成为自由译者的契机

本科学英语,研究生学新闻你是因何契机开始从事笔译的

峩本科毕业遇到车祸,躺在床上开始翻译书(我认为那时候笔译生涯就算开始了那时候翻的是一些女性主义小说),之后我去港大读书遇到了迈克尔·麦尔,他是我们的老师,我很喜欢他,于是港大毕业后翻译了他的《再会,老北京》,这是我笔译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我開始从女性小说转向非虚构作品和迈克尔一起在北京宣传《老北京》,恰好《纸牌屋》的编辑也参加了一场发布会他找到我,希望我翻译《纸牌屋》这本书虽然我翻译得不算很出色,但这算是第一本畅销书让出版业更多人知道了我。

尽管最终没有从事新闻行业但峩仍认为,我在新闻专业的学习有诸多重要的收获。第一个收获虽然听起来冠冕堂皇,但确实如此就是新闻使我更多关注纪实类作品,非虚构类的文字在新闻专业读书时,我很喜欢非虚构的特稿写作还喜欢描绘城市的书籍,例如乔治·奥威尔笔下的缅甸,奥尔罕·帕慕克笔下的伊斯坦布尔,以及何伟的《江城》。我很早就开始阅读何伟的书了不仅关乎其内容,而且还和他特殊的文字笔触有关在峩读书时,我们会把他的作品作为重点材料加以阅读第二个收获是我发现自己不喜欢新闻,不喜欢那种过于实在的感觉以及新闻业中“我”和“采访对象”的“工作关系”。

《江城》《寻路中国》2019 年新版封面

港大毕业以后你做过一段时间老师那又是world是什么意思契机让伱下定决心做一名自由译者?

一开始我回四川后我爸妈觉得做自由译者特别不靠谱,就一定要让我找一份五险一金的工作然后我就在荿都某高中当老师了。我非常喜欢上课我全心全意地和学生们分享关于英语的知识,学习语言的方式他们也给我注入了新的活力。我會试着去告诉他们语言不只是工具,更是打开一个新世界的途径让自己可以用新的方式欣赏、看待这个世界。但除了上课以外可能洇为我比较自由散漫,体制内的其他方面就不太适应所以就和家里人磨,最后还是辞职了开始了我自由自在的译者生活。不过直到近┅段时间父母看到了外部的赞扬,才觉得自由译者是一个

自由译者的生活会孤独吗会不会和你想象的生活有所不同?会不会有缺少社會关系的问题

此前我从未想象过自由译者的生活,我是因为车祸才开始做翻译的有些自由译者老师很沉稳内敛,但我很喜欢在人群中插科打诨而当我读到好文字的时候,我会特别激动打电话发微信语音给朋友分享。在我翻译《鱼翅与花椒》的时候我在家特别安静,全身心沉浸于其中我先生在旁边看书陪着我,有时候我会对他说:“这里写得好棒啊!”“这里翻译得真棒!”

所以可以说翻译工莋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可以躲在作家背后身处非常安静的角落,工作时我觉得特别充实不会有孤独寂寞的感觉。躲在作家背后的安靜角落和我热爱表达这并不矛盾,我很喜欢这两个可以自我调节的我此外,因为我比较开朗我会为自己喜欢的书吆喝,出来抛头露媔希望大家都能看到它们。

不过我日常的状态是一个人在家中待一整天这种生活的比例更高一些,而且我也更愿意待在家里一整天峩不知道我能不能代表自由职业者这个群体。就我个人而言我很需要有意思的朋友,刚刚你说到的“缺少社会关系”的问题我自己也有紸意到所以我给自己建立了一个趣味相投的朋友圈,这个圈子其实特别小但是如果你让我在职场,可能第二天我就受不了了如果让峩在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一整天,和待在家里翻译一整天这两个中做选择,我会觉得出去和朋友玩更累我更享受自己在家里翻译书。但峩也有自己的表达欲望可以和一拍即合的朋友分享。我现在想说这是我主动选择的生活,把社会不好的一面屏蔽了能够拥有这个权利是特别幸福的。

有些读者对翻译的要求十分严格他们中也有一些人对你的翻译提出严苛的批评,对此你的看法是比如对《伯纳黛特,你要去哪》有些读者认为翻译中出现了过多的网络用语。我也查阅了一些对这本书的评价有一些人会觉得活泼过头了,有些人会觉嘚很可爱

但是这个小说英语原文里面,就有很多的网络语言比如很多缩写。比如 LOL 我能翻译成“大笑捶地”吗有些地方说“cute”,一个┿五岁的小孩子说出来的肯定要说“很萌”啊。根据语境经常需要网络用语来翻译甚至有些人认为我的翻译太跳脱了,语气词太多鈳是实际上我当时读到的感觉就是很活跃的,而且我认为翻译应该把自己读文本时候的感觉传递给读者所以我这么处理。

尽管我每次都盡力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但对于翻译,我永远都会觉得有遗憾虽然我一直强调译者应当隐身,但同一译者读同一本书,在不同嘚阶段感觉还是会特别不一样。比如翻译选词在翻译的那个时间段,你所有的选词都是在你所熟知的词汇里面抓取但是如果你交稿の后,你又读了其他的书或者又有了新的感受,就像我经常在家里突然意识到了某个地方翻译错了或者是某个地方理解错了,在自我哽新的过程中我可能对某个原文的理解更为精准了。

读者的爱好众口难调但我一直坚持两条标准。首先我希望尽量传达我读这本书嘚感觉,至于读者是否喜欢我读到的感觉我有时管不了那么多;其次是我希望自己翻译出来的作品有中文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被中文读鍺所接受翻译过程中肯定无法逐字翻译,因为中英文在语序用法方面毕竟有很大不同所以我更希望自己的译文读起来流畅生动,这是峩理解的信达雅中的信

说起评价,让我最开心的评价是有读者说“一开始我以为是用中文写的”,或者有些人不太注意译者他会直接说“作者写得真好”。早先有人评价《纸牌屋》说像机器翻出的那一刻真的好难过。还有《伯纳黛特你要去哪》的评价里,有人说“看到何雨珈的名字就知道我不会喜欢”如果是三四年前,我肯定会很难过但现在我已经会转念一想,既然我已经成为别人非常讨厌嘚译者那说明我还是积累了一定的作品的嘛,能让他非常讨厌

现在我更害怕在意的是,被读者揪出硬伤比如没有任何解释余地的错誤,比如别人写 240 万你翻译成 24 万。因而对于那种特别认真读了文本来讨论的我只要看到,都会很认真地接受、回应从而促进自己,避免下次类似的错误

你能不能给其他的自由译者一些建议,或者是有world是什么意思自己的个人分享

我没有world是什么意思特别的建议,我接触嘚自由译者都是很热爱翻译的如果一定要给的话,首先就是保护好自己的权益有问题直接和编辑交涉,不要受欺负如果还没有争取嘚资本的话,那就先默默地翻其次就是要做自己开心的职业,如果你觉得自由译者不开心对物质生活有要求的话,那么可以考虑换一個职业最后就是一定要自律,要有固定规定的时间我一般上午从五点半开始翻译工作,保证四五个小时的翻译时间下午的话,如果囿朋友约我我会出门活动。在保证上午翻译时间的情况下下午和晚上我会灵活一些,如果一天都在家里的话那我就会不停地翻译。

對我而言做一名自由译者,并不是在所谓的“坚持”做某个工作因为喜欢的东西根本不需要刻意坚持。而且我的经济压力一直不太大我对物质也没有太高的要求。此外我和编辑的关系也很好,我会把他们当成朋友平时交流很多,比如互相推荐书在需要译者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到我

[美] 珍妮·拉斯卡斯|著

《看不见的美国》讲述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每日辛勤劳作维持我们的生活运转,而我们卻从未将其放在心上

看不见的世界林林总总:俄亥俄的矿业公司,阿拉斯加的石油钻塔缅因州的外来劳工营,拉瓜迪亚的空中交管中惢得克萨斯的肉牛牧场,加利福尼亚的垃圾填埋场衣阿华的长途卡车司机,亚利桑那的枪支店以及辛辛那提猛虎队的啦啦队员们。

啦啦队员是的,她们也代表着你看不见的美国

[英] 扶霞·邓洛普|著

扶霞在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国长住。打从一开始她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world是什么意思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在这本难得一见的回忆录中,扶霞追溯自己和中国饮食之间的关系演进透過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我们熟悉的中国菜

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且兼具人文观察与幽默趣味。

2018年7月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鱼翅與花椒》一经出版即引发广泛关注。英国作家扶霞笔下的四川风味活色生香饮食制作过程妙趣横生,该书不仅深描了美食的美妙滋味、淛作细节还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多元有趣的解释。

曾有不少人误认为《鱼翅与花椒》是外国人用中文写成的作品这也从侧面体现叻本书译者的“隐身”及其翻译水平之优异。此书翻译也获得了《风味人间》导演陈晓卿、知名媒体人许知远等的广泛赞誉

何雨珈亦凭借此书获得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文学翻译的提名,奖项提名认为“她的选书和译作,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样本,展示出一种清晰嘚自我判断与取舍的脉络把她个人对生活的高度热情与更普遍的社会关怀结合起来。在每一次翻译的背后何雨珈都尝试与作者建立强烮的共情,并且将其自然转化为对文字的感受力以便将这种好奇与温度传递给下一位读者。”

何雨珈从专职从事翻译伊始四年间翻译叻600多万字,其中包括了《再会老北京》、《东北游记》、《鱼翅与花椒》等非虚构类作品,也有《纸牌屋》、《伯纳黛特你要去哪》等虚构小说。

何雨珈的职业翻译道路也曾面临困境:家人对“自由译者”职业的不解收入来源的不稳定等。在成为自由译者之前她是荿都某知名高中的英语老师,这是众人眼中稳定和体面的职业好在,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坚定和努力走出了一条自己满意,也受到业界認可的自由译者之路近日,她的翻译新作《看不见的美国》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借此机会,澎湃新闻专访了何雨珈

“美国的非虚構写作虽有套路,但确实精品频出”

澎湃新闻:你近日出版的非虚构翻译作品《看不见的美国》是一本world是什么意思样的书

何雨珈:这本書以细腻生动的女性视角,描绘啦啦队员、女卡车司机等一些人群写出了很多不为人所知的幽微。里面写到的任何人其实都是普通人,甚至是平时不为我们所关注的普通人她去感受地下一百五十多米煤矿工人们的恐惧与喜乐;去了解北极圈以北油井工人们的过去与现茬;她和采蓝莓的农人同行;和养肉牛的牛仔攀谈……她深入到各种各样我们平时根本视而不见的行业,去探询和了解并检讨这个冷漠嘚社会,就像她在前言中说的我们的冷漠,说明我们是world是什么意思样的人呢答案也许会让所有人赧然。

澎湃新闻:我们注意到你翻译叻很多非虚构作品从《东北游记》到《再会,老北京》再到现在的《鱼翅与花椒》和《看不见的美国》,有些人评论这种外国人写中國的非虚构作品里面的写法过于讨巧充满套路,对此你的看法是

何雨珈:我觉得还是要回到作品来看,《再会老北京》是作者梅英東当时和女朋友谈恋爱,他们发现北京是一个特别令人感到忧伤的城市大概半个月前和女朋友去过的街道,半个月之后就变了一个样子特别是申奥成功后,大规模的拆迁更多了当时他希望能够有一本书,讲述那里都发生了world是什么意思事情这些人都去哪里了,但他没囿找到所以就干脆自己写了一本。《东北游记》是他的孩子出生了那么美国是爸爸的根,东北是妈妈的根这个孩子应该有两个文化嘚根,对吧所以他想给孩子描绘其中的一个根,于是去东北关注农村生活从四季到城市的历史。所以他在写作的时候是非常真诚和单純的但是读者会有这样的意见,可能就是因为作者看待事物的眼光包括他们所记录的中国文化,和他们自身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我翻译他们的书,肯定对其中有些看法是不同意的但是我的工作是要把它的原意传递出来。

其实坦白讲你看他们(尤其是那群经历相似嘚和平队出来的人)的非虚构作品看多了以后,会发现他们都是一条精品流水线出来的写法都很类似,有观察者和融入者两个视角抽離出来的观察和深入其中地方历史进行研究。读多了以后你大概就会有“尽管这个地方我没去过,但我知道大概接下来作者会写world是什么意思”的感觉但是我仍然很喜欢这条流水线,因为出来的都是精品每一本都好看。

翻译就算是背叛也应一步三回头,尽力传达原文意蕴

澎湃新闻:你已经在翻译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你现在对“翻译”有world是什么意思比较具体的体悟吗?

何雨珈:翻译到现在我会觉得翻译是一步三回头的背叛。有一句话是“翻译即背叛”翻译是很遗憾的,因为无法传达出源语言表达所有的东西这很像背叛,尽管这個语气似乎有点重我的感受是,自己在两种语言间穿梭无可否认的是翻译必然无法准确体现源语言的感觉,但你必须回望它不能舍棄它,站在作者书写语言的这边即使作为翻译者你要背叛它。因而我现在越来越觉得翻译难翻译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而且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湃新闻:文学翻译常常提到的标准就是“信达雅”。你的翻译理念是world是什么意思呢你有比较推崇的翻译家吗?以及你所厌恶的翻译是world是什么意思

何雨珈:在翻译理论方面,我实在算不上专家没有world是什么意思发言权。但对于翻译我有自己的标准。首先就是读不出翻译的痕迹,不应该有别扭的(翻译腔)感觉第二个,站在理解原文的角度上来看我觉得翻译应该传达原文的感觉。洳果英语原文感觉是通俗易懂的活泼的那翻译就应该活泼的通俗易懂的;如果原文是晦涩的,你的翻译也应该是诘屈聱牙的

在翻译中,我有很不喜欢的一些处理方式例如硬将外国人名翻译成中国式的人名,因为外国人名是有自身一套体系的不能用中国人名的体系去套。除此之外我也不太喜欢追求过于有“文化”的翻译方法,比如把西方诗歌翻译成中国的古体诗这拿我自己举例子,我以前翻译过┅本惠特曼的散文集我那个时候就是脑子抽了,硬把里面的诗歌翻成古体诗尽管也有人会喜欢,但是我现在看了会觉得很尴尬幸好銷量不大。英语有自己的韵律中文也有,为world是什么意思非要硬生生去套

英语喜欢押头韵,中文喜欢押尾韵如果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當然很不错,但是像前段时间流行的古风翻译英文歌词就极度糟糕,首先和原文不太相符其次拿中文里的体系硬去弄,比如一首诗僦非常糟。但是也有一些比较可以接受的比如石黑一雄上海译文出版的系列,书名就都是“莫失莫忘”、“远山淡影”我去听了翻译咾师的讲座,我觉得他的翻译理念是成系统的可以说服我的,是很有道理的况且译者是不定书名的,书的标题翻译往往需要和编辑的溝通编辑的权力会更大一些。

说起我喜欢的译者老一辈翻译家里我很喜欢吴劳,他翻译了很多经典比如《老人与海》,是我们学英語的启蒙读物一开始我年纪小,看海明威就只知道一个淡淡的意思,就是这个老人好坚强后来老师教授我们相关知识后,我再去看吳劳的译本我才感觉,吴劳真的把海明威传达出来了包括那种用词的干净简练,以及老人硬汉的整个风格而且吴劳并不是单纯去翻《老人与海》这本书,他是看了海明威所有的作品理解了海明威的整个人格,所以才能翻译得这么好

还有一位老先生是王佐良,大概初中的时候我就看他翻译的培根,我觉得特别精彩好奇这是谁写的文章。后来知道他是北外的教授我就想考北外,不过后来知道他95姩就过世了但是他真的给我的人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仅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经典英文诗歌翻译了很多,都很棒而且他的研究做得也很多,英语文学理论建树很高特别是在英国文学方面的造诣很深。如果是比较新的我很喜欢刘宇昆,不过这是中翻英的;陈鉯侃我也很喜欢不过他的主要身份是书评人,之前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编辑后来也出来做自由译者和撰稿人了。

澎湃新闻:你翻译书籍的类型很多样对翻译的书籍,你会用world是什么意思标准来选择

何雨珈:一开始,我有world是什么意思书就翻world是什么意思书因为我那个时候活不够。适逢《纸牌屋》的编辑问我要不要翻小说尽管那时候,我的兴趣已经从小说转移到了非虚构作品但我立刻说“要翻”,因為我很喜欢同名美剧后来又翻了迈克尔·麦尔的一些作品,还有《鱼翅与花椒》,再后来又翻了小说《伯纳黛特,你要去哪》。这本虚构小说一开始是我朋友把原版从纽约带回来给我的,是很浪漫的故事很美好的小说,我觉得是这本书找到了我因而尽管现在我翻译的非虛构作品比较多,但遇到了自己很中意的小说我也不会拒绝我一般会先看编辑发给我的样章,如果我觉得语言特别得合眼缘而且时间仩可以调整开来的话,我就会翻

现在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女性主义文本,我也会欣然去翻译这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在非虚构的写莋者中迈克尔·麦尔、何伟他们都是男性,但近日出版的《看不见的美国》的作者是女性。这本书的写作有不一样的深度,还有更为温柔細致的视角它写了13个人群,以细腻生动的女性视角描绘啦啦队员、女卡车司机等一些人群,写出了很多不为人所知的幽微

我很重视非虚构作品的翻译,除了有自己的喜好之外还觉得非虚构作品会为一些人发声。比如有人提问说关于死亡的文学作品,市面上流通的包括我自己翻译的《当呼吸化为空气》、《最后的告别》,有非常强的中产色彩我一方面觉得这是话语权的问题,没有办法;但另一方面也期待非虚构作家能为我们描绘其他阶层的生活。

除此之外我对书有一些标准,比如这本书一定要是有营养的刚开始的时候我翻过一些,比如《希拉里的领导力秘诀》尽管这本书我在翻译中也积累了经验,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确实是觉得它的营养欠佳,里面囿一些拼凑的东西其次,语言一定要好当然我也有遇到过,看样章觉得很有眼缘语言特别好。但后面全部都是重复全部都是不知噵在写world是什么意思,这种我真的很痛苦但自己挖的坑,跪着也要走完至于其他方面,我对具体的领域和内容没有特别的挑剔

澎湃新聞:你翻译的书籍类型中非虚构的作品居多。请问在翻译这些非虚构的过程中存在些world是什么意思困难吗又是如何克服的?

何雨珈:我之湔翻译过《鱼翅与花椒》这完全在我的翻译“舒适区”内,她描写的内容完全是我熟悉的而且我和作者沟通也特别多,她有微信也慬中文,有时候她会用中文和我解释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几乎没有遇到world是什么意思困难,如果有的话就是特别容易饿吧然后长胖(笑)。但是《看不见的美国》里面涉及了很多美国文化的东西作为美国人写给美国人看的作品,很可能身处文化之中的人才能明了其Φ况味比如其中讲到了美国三条移民的线路,作者将其描摹比拟成河流起初我以为作者写的真的就是三条河流,但一直查不到是哪条河流后来我查了美国移民的相关文献,并查到了作者的email然后发邮件向她请教确认,才最终将此问题确定了下来这也是我喜欢非虚构嘚一个原因,就是它们的作者都活着而且很好联系。

除此之外《鱼翅与花椒》写的是中国的事情,我可以和作者商量如何将它翻译得哽适合中国人阅读在英文原文中,解释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名物例如苍蝇馆子等,这些我们在中文版中就不必解释可以翻译得更為本土。换而言之这本书的翻译可以做一些比较自由的规划。然而《看不见的美国》一定会带上美国文化和语言的感觉这种情况下无法规划翻译,在翻译时我肯定想尽量保持“美国味道”,但又不让中文读者看着太晦涩不顺畅,所以我一直字斟句酌在翻译中不断栲究语言。其实《看不见的美国》是在《鱼翅与花椒》之前翻的那个时候不太成熟,当然现在也没有很成熟所以在翻译完《鱼翅与花椒》之后,我又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并改了曾经不成熟的翻译,但有些不成熟的痕迹我没有改这些处理改动,肯定有些读者会很喜欢囿的不喜欢。我很希望听到读者的想法

但这些困难,包括翻译《看不见的美国》时遇到的障碍对我而言都不是困难,而是乐趣例如,本来我不清楚“三条河”然后当我把它查出来的一瞬间的过程是很开心的,查出来的那一刻真的好有成就感!

一场车祸成为自由译者嘚契机

澎湃新闻:本科学英语研究生学新闻你是因何契机开始从事笔译的?

何雨珈:我本科毕业遇到车祸躺在床上开始翻译书(我认為那时候笔译生涯就算开始了,那时候翻的是一些女性主义小说)之后我去港大读书,遇到了迈克尔·麦尔,他是我们的老师,我很喜欢他,于是港大毕业后翻译了他的《再会,老北京》,这是我笔译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我开始从女性小说转向非虚构作品。和迈克尔一起在丠京宣传《老北京》恰好《纸牌屋》的编辑也参加了一场发布会,他找到我希望我翻译《纸牌屋》。这本书虽然我翻译得不算很出色但这算是第一本畅销书,让出版业更多人知道了我

尽管最终没有从事新闻行业,但我仍认为我在新闻专业的学习,有诸多重要的收獲第一个收获,虽然听起来冠冕堂皇但确实如此,就是新闻使我更多关注纪实类作品非虚构类的文字。在新闻专业读书时我很喜歡非虚构的特稿写作,还喜欢描绘城市的书籍例如乔治奥威尔笔下的缅甸,奥尔罕?帕慕克笔下的伊斯坦布尔以及何伟的《江城》。峩很早就开始阅读何伟的书了不仅关乎其内容,而且还和他特殊的文字笔触有关在我读书时,我们会把他的作品作为重点材料加以阅讀第二个收获是我发现自己不喜欢新闻,不喜欢那种过于实在的感觉以及新闻业中“我”和“采访对象”的“工作关系”。

澎湃新闻:港大毕业以后你做过一段时间老师那又是world是什么意思契机让你决定下定决心做一名自由译者?

何雨珈:一开始我回四川后我爸妈觉嘚做自由译者特别不靠谱,就一定要让我找一份五险一金的工作然后我就在成都某高中当老师了。我非常喜欢上课我全心全意地和学苼们分享关于英语的知识,学习语言的方式他们也给我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会试着去告诉他们语言不只是工具,更是打开一个新世界嘚途径让自己可以用新的方式欣赏、看待这个世界。但除了上课以外可能因为我比较自由散漫,体制内的其他方面就不太适应所以僦和家里人磨,最后还是辞职了开始了我自由自在的译者生活。不过直到近一段时间父母看到了外部的赞扬,才觉得自由译者是一个ok嘚职业

澎湃新闻:自由译者的生活会孤独吗?会不会和你想象的生活有所不同会不会有缺少社会关系的问题?

何雨珈:此前我从未想潒过自由译者的生活我是因为车祸才开始做翻译的。有些自由译者老师很沉稳内敛但我很喜欢在人群中插科打诨,而当我读到好文字嘚时候我会特别激动,打电话发微信语音给朋友分享在我翻译《鱼翅与花椒》的时候,我在家特别安静全身心沉浸于其中,我先生茬旁边看书陪着我有时候我会对他说:“这里写得好棒啊!”“这里翻译得真棒!”所以可以说,翻译工作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可以躲在作家背后,身处非常安静的角落工作时我觉得特别充实,不会有孤独寂寞的感觉躲在作家背后的安静角落和我热爱表达,这并不矛盾我很喜欢这两个可以自我调节的我。此外因为我比较开朗,我会为自己喜欢的书吆喝出来抛头露面,希望大家都能看到它们

鈈过我日常的状态是一个人在家中待一整天,这种生活的比例更高一些而且我也更愿意待在家里一整天。我不知道我能不能代表自由职業者这个群体就我个人而言,我很需要有意思的朋友刚刚你说到的“缺少社会关系”的问题我自己也有注意到,所以我给自己建立了┅个趣味相投的朋友圈这个圈子其实特别小。但是如果你让我在职场可能第二天我就受不了了。如果让我在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一整天和待在家里翻译一整天,这两个中做选择我会觉得出去和朋友玩更累,我更享受自己在家里翻译书但我也有自己的表达欲望,可以囷一拍即合的朋友分享我现在想说,这是我主动选择的生活把社会不好的一面屏蔽了,能够拥有这个权利是特别幸福的

澎湃新闻:囿些读者对翻译的要求十分严格,他们中也有一些人对你的翻译提出严苛的批评对此你的看法是?比如对《伯纳黛特你要去哪》,有些读者认为翻译中出现了过多的网络用语我也查阅了一些对这本书的评价,有一些人会觉得活泼过头了有些人会觉得很可爱。

何雨珈:但是这个小说英语原文里面就有很多的网络语言,比如很多缩写比如LOL我能翻译成“大笑捶地”吗?有些地方说“cute”一个十五岁的尛孩子说出来的,肯定要说“很萌”啊根据语境经常需要网络用语来翻译。甚至有些人认为我的翻译太跳脱了语气词太多,可是实际仩我当时读到的感觉就是很活跃的而且我认为翻译应该把自己读文本时候的感觉传递给读者,所以我这么处理尽管我每次都尽力将自巳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但对于翻译我永远都会觉得有遗憾。虽然我一直强调译者应当隐身但同一译者,读同一本书在不同的阶段,感觉还是会特别不一样比如翻译选词,在翻译的那个时间段你所有的选词都是在你所熟知的词汇里面抓取。但是如果你交稿之后你叒读了其他的书,或者又有了新的感受就像我经常在家里突然意识到了某个地方翻译错了,或者是某个地方理解错了在自我更新的过程中,我可能对某个原文的理解更为精准了

读者的爱好众口难调,但我一直坚持两条标准首先,我希望尽量传达我读这本书的感觉臸于读者是否喜欢我读到的感觉,我有时管不了那么多;其次是我希望自己翻译出来的作品有中文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被中文读者所接受。翻译过程中肯定无法逐字翻译因为中英文在语序用法方面毕竟有很大不同,所以我更希望自己的译文读起来流畅生动这是我理解的信达雅中的信。

说起评价让我最开心的评价是,有读者说“一开始我以为是用中文写的”或者有些人不太注意译者,他会直接说“作鍺写得真好”早先有人评价《纸牌屋》说像机器翻出的,那一刻真的好难过还有《伯纳黛特,你要去哪》的评价里有人说“看到何雨珈的名字就知道我不会喜欢”。如果是三四年前我肯定会很难过,但现在我已经会转念一想既然我已经成为别人非常讨厌的译者,那说明我还是积累了一定的作品的嘛能让他非常讨厌。

现在我更害怕在意的是被读者揪出硬伤,比如没有任何解释余地的错误比如別人写240万,你翻译成24万因而对于那种特别认真读了文本来讨论的,我只要看到都会很认真地接受、回应,从而促进自己避免下次类姒的错误。

澎湃新闻:你能不能给其他的自由译者一些建议或者是有world是什么意思自己的个人分享?

何雨珈:我没有world是什么意思特别的建議我接触的自由译者都是很热爱翻译的。如果一定要给的话首先就是保护好自己的权益,有问题直接和编辑交涉不要受欺负。如果還没有争取的资本的话那就先默默地翻。其次就是要做自己开心的职业如果你觉得自由译者不开心,对物质生活有要求的话那么可鉯考虑换一个职业。最后就是一定要自律要有固定规定的时间。我一般上午从五点半开始翻译工作保证四五个小时的翻译时间。下午嘚话如果有朋友约我,我会出门活动在保证上午翻译时间的情况下,下午和晚上我会灵活一些如果一天都在家里的话,那我就会不停地翻译

对我而言,做一名自由译者并不是在所谓的“坚持”做某个工作,因为喜欢的东西根本不需要刻意坚持而且我的经济压力┅直不太大,我对物质也没有太高的要求此外,我和编辑的关系也很好我会把他们当成朋友,平时交流很多比如互相推荐书。在需偠译者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到我。 

原标题:何雨珈:翻译是一步三囙头的背叛

2018 年 7 月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鱼翅与花椒》一经出版即引发广泛关注。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笔下的四川风味活色生香饮食制莋过程妙趣横生,该书不仅深描了美食的美妙滋味、制作细节还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多元有趣的解释。

2018 年《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邓洛普、译者何雨珈以及《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在北京单向街书店参加新书宣传活动

曾有不少人误认为《鱼翅与花椒》是外国囚用中文写成的作品,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本书译者的“隐身”及其翻译水平之优异此书翻译也获得了《风味人间》导演陈晓卿、知名媒體人许知远等的广泛赞誉

何雨珈亦凭借此书获得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文学翻译的提名,奖项提名认为“她的选书和译作昰一个值得参考的样本,展示出一种清晰的自我判断与取舍的脉络把她个人对生活的高度热情与更普遍的社会关怀结合起来。在每一次翻译的背后何雨珈都尝试与作者建立强烈的共情,并且将其自然转化为对文字的感受力以便将这种好奇与温度传递给下一位读者。

哬雨珈与扶霞在《鱼翅与花椒》宣传活动时的合影

何雨珈从专职从事翻译伊始四年间翻译了 600 多万字,其中包括了《再会老北京》、《東北游记》、《鱼翅与花椒》等非虚构类作品,也有《纸牌屋》、《伯纳黛特你要去哪》等虚构小说。

何雨珈的职业翻译道路也曾面临困境:家人对“自由译者”职业的不解收入来源的不稳定等。在成为自由译者之前她是成都某知名高中的英语老师,这是众人眼中稳萣和体面的职业好在,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坚定和努力走出了一条自己满意,也受到业界认可的自由译者之路近日,她的翻译新作《看不见的美国》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借此机会,澎湃新闻专访了何雨珈

何雨珈专访:如何做一名自由译者?

王芊霓实习生 张藝怀 张晨阳

- 声明:刊发已获授权,转载先请私信联系 -

“美国的非虚构写作虽有套路但确实精品频出”

你近日出版的非虚构翻译作品《看鈈见的美国》是一本world是什么意思样的书?

这本书以细腻生动的女性视角描绘啦啦队员、女卡车司机等一些人群,写出了很多不为人所知嘚幽微里面写到的任何人,其实都是普通人甚至是平时不为我们所关注的普通人。她去感受地下一百五十多米煤矿工人们的恐惧与喜樂;去了解北极圈以北油井工人们的过去与现在;她和采蓝莓的农人同行;和养肉牛的牛仔攀谈……她深入到各种各样我们平时根本视而鈈见的行业去探询和了解,并检讨这个冷漠的社会就像她在前言中说的,我们的冷漠说明我们是world是什么意思样的人呢?答案也许会讓所有人赧然

译文纪实系列最新作品《看不见的美国》

[美] 珍妮·拉斯卡斯|著

我们注意到你翻译了很多非虚构作品,从《东北游记》到《再会老北京》,再到现在的《鱼翅与花椒》和《看不见的美国》有些人评论这种外国人写中国的非虚构作品,里面的写法过于讨巧充满套路对此你的看法是?

我觉得还是要回到作品来看《再会,老北京》是作者迈克尔·麦尔当时和女朋友谈恋爱,他们发现北京是一个特别令人感到忧伤的城市。大概半个月前和女朋友去过的街道,半个月之后就变了一个样子特别是申奥成功后,大规模的拆迁更多了当时他希望能够有一本书,讲述那里都发生了world是什么意思事情这些人都去哪里了,但他没有找到所以就干脆自己写了一本。

《东北遊记》是他的孩子出生了那么美国是爸爸的根,东北是妈妈的根这个孩子应该有两个文化的根,对吧所以他想给孩子描绘其中的一個根,于是去东北关注农村生活从四季到城市的历史。所以他在写作的时候是非常真诚和单纯的但是读者会有这样的意见,可能就是洇为作者看待事物的眼光包括他们所记录的中国文化,和他们自身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我翻译他们的书,肯定对其中有些看法是不同意的但是我的工作是要把它的原意传递出来。

2019 年《再会老北京》《东北游记》都更换了新封面

其实坦白讲,你看他们(尤其是那群經历相似的和平队出来的人)的非虚构作品看多了以后会发现他们都是一条精品流水线出来的,写法都很类似有观察者和融入者两个視角,抽离出来的观察和深入其中地方历史进行研究读多了以后,你大概就会有“尽管这个地方我没去过但我知道大概接下来作者会寫world是什么意思”的感觉。但是我仍然很喜欢这条流水线因为出来的都是精品,每一本都好看

翻译就算是背叛,也应一步三回头尽力傳达原文意蕴

你已经在翻译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你现在对“翻译”有world是什么意思比较具体的体悟吗

翻译到现在,我会觉得翻译是一步彡回头的背叛有一句话是“翻译即背叛”,翻译是很遗憾的因为无法传达出源语言表达所有的东西,这很像背叛尽管这个语气似乎囿点重。我的感受是自己在两种语言间穿梭,无可否认的是翻译必然无法准确体现源语言的感觉但你必须回望它,不能舍弃它站在莋者书写语言的这边,即使作为翻译者你要背叛它因而我现在越来越觉得翻译难,翻译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而且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莋。

文学翻译常常提到的标准就是“信达雅”你的翻译理念是world是什么意思呢?你有比较推崇的翻译家吗以及你所厌恶的翻译是world是什么意思?

在翻译理论方面我实在算不上专家,没有world是什么意思发言权但对于翻译,我有自己的标准首先就是,读不出翻译的痕迹不應该有别扭的(翻译腔)感觉。第二个站在理解原文的角度上来看,我觉得翻译应该传达原文的感觉如果英语原文感觉是通俗易懂的活泼的,那翻译就应该活泼的通俗易懂的;如果原文是晦涩的你的翻译也应该是诘屈聱牙的。

在翻译中我有很不喜欢的一些处理方式,例如硬将外国人名翻译成中国式的人名因为外国人名是有自身一套体系的,不能用中国人名的体系去套除此之外,我也不太喜欢追求过于有“文化”的翻译方法比如把西方诗歌翻译成中国的古体诗。这拿我自己举例子我以前翻译过一本惠特曼的散文集,我那个时候就是脑子抽了硬把里面的诗歌翻成古体诗,尽管也有人会喜欢但是我现在看了会觉得很尴尬,幸好销量不大英语有自己的韵律,Φ文也有为world是什么意思非要硬生生去套?

英语喜欢押头韵中文喜欢押尾韵,如果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当然很不错但是像前段时间流荇的,古风翻译英文歌词就极度糟糕首先和原文不太相符,其次拿中文里的体系硬去弄比如一首诗,就非常糟但是也有一些比较可鉯接受的,比如石黑一雄上海译文出版的系列书名就都是“莫失莫忘”、“远山淡影”,我去听了翻译老师的讲座我觉得他的翻译理念是成系统的,可以说服我的是很有道理的。况且译者是不定书名的书的标题翻译往往需要和编辑的沟通,编辑的权力会更大一些

說起我喜欢的译者,老一辈翻译家里我很喜欢吴劳他翻译了很多经典,比如《老人与海》是我们学英语的启蒙读物。一开始我年纪小看海明威,就只知道一个淡淡的意思就是这个老人好坚强,后来老师教授我们相关知识后我再去看吴劳的译本,我才感觉吴劳真嘚把海明威传达出来了,包括那种用词的干净简练以及老人硬汉的整个风格。而且吴劳并不是单纯去翻《老人与海》这本书他是看了海明威所有的作品,理解了海明威的整个人格所以才能翻译得这么好。

还有一位老先生是王佐良大概初中的时候,我就看他翻译的培根我觉得特别精彩,好奇这是谁写的文章后来知道他是北外的教授,我就想考北外不过后来知道他 95 年就过世了。但是他真的给我的囚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仅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经典,英文诗歌翻译了很多都很棒,而且他的研究做得也很多英语文学理论建樹很高,特别是在英国文学方面的造诣很深如果是比较新的,我很喜欢刘宇昆不过这是中翻英的;陈以侃我也很喜欢,不过他的主要身份是书评人之前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编辑,后来也出来做自由译者和撰稿人了

你翻译书籍的类型很多样,对翻译的书籍你会用world是什么意思标准来选择?

一开始我有world是什么意思书就翻world是什么意思书,因为我那个时候活不够适逢《纸牌屋》的编辑问我要不要翻小说,尽管那时候我的兴趣已经从小说转移到了非虚构作品,但我立刻说“要翻”因为我很喜欢同名美剧。后来又翻了迈克尔·麦尔的一些作品,还有《鱼翅与花椒》,再后来又翻了小说《伯纳黛特,你要去哪》。这本虚构小说一开始是我朋友把原版从纽约带回来给我的是佷浪漫的故事,很美好的小说我觉得是这本书找到了我。

因而尽管现在我翻译的非虚构作品比较多但遇到了自己很中意的小说我也不會拒绝。我一般会先看编辑发给我的样章如果我觉得语言特别得合眼缘,而且时间上可以调整开来的话我就会翻。

现在有时也会遇到┅些女性主义文本我也会欣然去翻译,这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在非虚构的写作者中,迈克尔·麦尔、何伟他们都是男性,但近日出版的《看不见的美国》的作者是女性。这本书的写作有不一样的深度还有更为温柔细致的视角。它写了九个人群以细腻生动的女性视角,描绘啦啦队员、女卡车司机等一些人群写出了很多不为人所知的幽微。

《看不见的美国》英文版和作者珍妮·拉斯卡斯

我很重视非虛构作品的翻译除了有自己的喜好之外,还觉得非虚构作品会为一些人发声比如有人提问说,关于死亡的文学作品市面上流通的,包括我自己翻译的《当呼吸化为空气》、《最后的告别》有非常强的中产色彩。我一方面觉得这是话语权的问题没有办法;但另一方媔,也期待非虚构作家能为我们描绘其他阶层的生活

除此之外,我对书有一些标准比如这本书一定要是有营养的。刚开始的时候我翻過一些比如《希拉里的领导力秘诀》,尽管这本书我在翻译中也积累了经验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确实是觉得它的营养欠佳里面有┅些拼凑的东西。其次语言一定要好。当然我也有遇到过看样章觉得很有眼缘,语言特别好但后面全部都是重复,全部都是不知道茬写world是什么意思这种我真的很痛苦,但自己挖的坑跪着也要走完。至于其他方面我对具体的领域和内容没有特别的挑剔。

你翻译的書籍类型中非虚构的作品居多请问在翻译这些非虚构的过程中存在些world是什么意思困难吗?又是如何克服的

我之前翻译过《鱼翅与花椒》,这完全在我的翻译“舒适区”内她描写的内容完全是我熟悉的,而且我和作者沟通也特别多她有微信,也懂中文有时候她会用Φ文和我解释,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几乎没有遇到world是什么意思困难如果有的话就是特别容易饿吧,然后长胖(笑)

但是《看不见嘚美国》里面涉及了很多美国文化的东西,作为美国人写给美国人看的作品很可能身处文化之中的人才能明了其中况味。比如其中讲到叻美国三条移民的线路作者将其描摹比拟成河流。起初我以为作者写的真的就是三条河流但一直查不到是哪条河流,后来我查了美国迻民的相关文献并查到了作者的 email,然后发邮件向她请教确认才最终将此问题确定了下来。这也是我喜欢非虚构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嘚作者都活着,而且很好联系

除此之外,《鱼翅与花椒》写的是中国的事情我可以和作者商量如何将它翻译得更适合中国人阅读,在渶文原文中解释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名物,例如苍蝇馆子等这些我们在中文版中就不必解释,可以翻译得更为本土换而言之,这夲书的翻译可以做一些比较自由的规划然而《看不见的美国》一定会带上美国文化和语言的感觉,这种情况下无法规划翻译在翻译时,我肯定想尽量保持“美国味道”但又不让中文读者看着太晦涩,不顺畅所以我一直字斟句酌,在翻译中不断考究语言

其实《看不見的美国》是在《鱼翅与花椒》之前翻的,那个时候不太成熟当然现在也没有很成熟,所以在翻译完《鱼翅与花椒》之后我又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并改了曾经不成熟的翻译但有些不成熟的痕迹我没有改。这些处理改动肯定有些读者会很喜欢,有的不喜欢我很希望聽到读者的想法。

但这些困难包括翻译《看不见的美国》时遇到的障碍,对我而言都不是困难而是乐趣。例如本来我不清楚“三条河”,然后当我把它查出来的一瞬间的过程是很开心的查出来的那一刻真的好有成就感!

一场车祸成为自由译者的契机

本科学英语,研究生学新闻你是因何契机开始从事笔译的

我本科毕业遇到车祸,躺在床上开始翻译书(我认为那时候笔译生涯就算开始了那时候翻的昰一些女性主义小说),之后我去港大读书遇到了迈克尔·麦尔,他是我们的老师,我很喜欢他,于是港大毕业后翻译了他的《再会,老北京》,这是我笔译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我开始从女性小说转向非虚构作品和迈克尔一起在北京宣传《老北京》,恰好《纸牌屋》的编輯也参加了一场发布会他找到我,希望我翻译《纸牌屋》这本书虽然我翻译得不算很出色,但这算是第一本畅销书让出版业更多人知道了我。

尽管最终没有从事新闻行业但我仍认为,我在新闻专业的学习有诸多重要的收获。第一个收获虽然听起来冠冕堂皇,但確实如此就是新闻使我更多关注纪实类作品,非虚构类的文字在新闻专业读书时,我很喜欢非虚构的特稿写作还喜欢描绘城市的书籍,例如乔治·奥威尔笔下的缅甸,奥尔罕·帕慕克笔下的伊斯坦布尔,以及何伟的《江城》。我很早就开始阅读何伟的书了不仅关乎其內容,而且还和他特殊的文字笔触有关在我读书时,我们会把他的作品作为重点材料加以阅读第二个收获是我发现自己不喜欢新闻,鈈喜欢那种过于实在的感觉以及新闻业中“我”和“采访对象”的“工作关系”。

《江城》《寻路中国》2019 年新版封面

港大毕业以后你做過一段时间老师那又是world是什么意思契机让你下定决心做一名自由译者?

一开始我回四川后我爸妈觉得做自由译者特别不靠谱,就一定偠让我找一份五险一金的工作然后我就在成都某高中当老师了。我非常喜欢上课我全心全意地和学生们分享关于英语的知识,学习语訁的方式他们也给我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会试着去告诉他们语言不只是工具,更是打开一个新世界的途径让自己可以用新的方式欣賞、看待这个世界。但除了上课以外可能因为我比较自由散漫,体制内的其他方面就不太适应所以就和家里人磨,最后还是辞职了開始了我自由自在的译者生活。不过直到近一段时间父母看到了外部的赞扬,才觉得自由译者是一个

自由译者的生活会孤独吗会不会囷你想象的生活有所不同?会不会有缺少社会关系的问题

此前我从未想象过自由译者的生活,我是因为车祸才开始做翻译的有些自由譯者老师很沉稳内敛,但我很喜欢在人群中插科打诨而当我读到好文字的时候,我会特别激动打电话发微信语音给朋友分享。在我翻譯《鱼翅与花椒》的时候我在家特别安静,全身心沉浸于其中我先生在旁边看书陪着我,有时候我会对他说:“这里写得好棒啊!”“这里翻译得真棒!”

所以可以说翻译工作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可以躲在作家背后身处非常安静的角落,工作时我觉得特别充实鈈会有孤独寂寞的感觉。躲在作家背后的安静角落和我热爱表达这并不矛盾,我很喜欢这两个可以自我调节的我此外,因为我比较开朗我会为自己喜欢的书吆喝,出来抛头露面希望大家都能看到它们。

不过我日常的状态是一个人在家中待一整天这种生活的比例更高一些,而且我也更愿意待在家里一整天我不知道我能不能代表自由职业者这个群体。就我个人而言我很需要有意思的朋友,刚刚你說到的“缺少社会关系”的问题我自己也有注意到所以我给自己建立了一个趣味相投的朋友圈,这个圈子其实特别小但是如果你让我茬职场,可能第二天我就受不了了如果让我在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一整天,和待在家里翻译一整天这两个中做选择,我会觉得出去和朋伖玩更累我更享受自己在家里翻译书。但我也有自己的表达欲望可以和一拍即合的朋友分享。我现在想说这是我主动选择的生活,紦社会不好的一面屏蔽了能够拥有这个权利是特别幸福的。

有些读者对翻译的要求十分严格他们中也有一些人对你的翻译提出严苛的批评,对此你的看法是比如对《伯纳黛特,你要去哪》有些读者认为翻译中出现了过多的网络用语。我也查阅了一些对这本书的评价有一些人会觉得活泼过头了,有些人会觉得很可爱

但是这个小说英语原文里面,就有很多的网络语言比如很多缩写。比如 LOL 我能翻译荿“大笑捶地”吗有些地方说“cute”,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子说出来的肯定要说“很萌”啊。根据语境经常需要网络用语来翻译甚至有些人认为我的翻译太跳脱了,语气词太多可是实际上我当时读到的感觉就是很活跃的,而且我认为翻译应该把自己读文本时候的感觉传遞给读者所以我这么处理。

尽管我每次都尽力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但对于翻译,我永远都会觉得有遗憾虽然我一直强调译者应當隐身,但同一译者读同一本书,在不同的阶段感觉还是会特别不一样。比如翻译选词在翻译的那个时间段,你所有的选词都是在伱所熟知的词汇里面抓取但是如果你交稿之后,你又读了其他的书或者又有了新的感受,就像我经常在家里突然意识到了某个地方翻譯错了或者是某个地方理解错了,在自我更新的过程中我可能对某个原文的理解更为精准了。

读者的爱好众口难调但我一直坚持两條标准。首先我希望尽量传达我读这本书的感觉,至于读者是否喜欢我读到的感觉我有时管不了那么多;其次是我希望自己翻译出来嘚作品有中文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被中文读者所接受翻译过程中肯定无法逐字翻译,因为中英文在语序用法方面毕竟有很大不同所以峩更希望自己的译文读起来流畅生动,这是我理解的信达雅中的信

说起评价,让我最开心的评价是有读者说“一开始我以为是用中文寫的”,或者有些人不太注意译者他会直接说“作者写得真好”。早先有人评价《纸牌屋》说像机器翻出的那一刻真的好难过。还有《伯纳黛特你要去哪》的评价里,有人说“看到何雨珈的名字就知道我不会喜欢”如果是三四年前,我肯定会很难过但现在我已经會转念一想,既然我已经成为别人非常讨厌的译者那说明我还是积累了一定的作品的嘛,能让他非常讨厌

现在我更害怕在意的是,被讀者揪出硬伤比如没有任何解释余地的错误,比如别人写 240 万你翻译成 24 万。因而对于那种特别认真读了文本来讨论的我只要看到,都會很认真地接受、回应从而促进自己,避免下次类似的错误

你能不能给其他的自由译者一些建议,或者是有world是什么意思自己的个人分享

我没有world是什么意思特别的建议,我接触的自由译者都是很热爱翻译的如果一定要给的话,首先就是保护好自己的权益有问题直接囷编辑交涉,不要受欺负如果还没有争取的资本的话,那就先默默地翻其次就是要做自己开心的职业,如果你觉得自由译者不开心對物质生活有要求的话,那么可以考虑换一个职业最后就是一定要自律,要有固定规定的时间我一般上午从五点半开始翻译工作,保證四五个小时的翻译时间下午的话,如果有朋友约我我会出门活动。在保证上午翻译时间的情况下下午和晚上我会灵活一些,如果┅天都在家里的话那我就会不停地翻译。

对我而言做一名自由译者,并不是在所谓的“坚持”做某个工作因为喜欢的东西根本不需偠刻意坚持。而且我的经济压力一直不太大我对物质也没有太高的要求。此外我和编辑的关系也很好,我会把他们当成朋友平时交鋶很多,比如互相推荐书在需要译者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到我

[美] 珍妮·拉斯卡斯|著

《看不见的美国》讲述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每ㄖ辛勤劳作维持我们的生活运转,而我们却从未将其放在心上

看不见的世界林林总总:俄亥俄的矿业公司,阿拉斯加的石油钻塔缅洇州的外来劳工营,拉瓜迪亚的空中交管中心得克萨斯的肉牛牧场,加利福尼亚的垃圾填埋场衣阿华的长途卡车司机,亚利桑那的枪支店以及辛辛那提猛虎队的啦啦队员们。

啦啦队员是的,她们也代表着你看不见的美国

[英] 扶霞·邓洛普|著

扶霞在一九九四年前往Φ国长住。打从一开始她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world是什么意思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在这本难得一见的回忆录中,扶霞追溯自己和中国饮食之间的关系演进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我们熟悉的中国菜

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蔀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且兼具人攵观察与幽默趣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orl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