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领导为什么想帮我一人干活一堆领导看图,拿吃的也叫我吃?

旧时民勤县的湖乡四坝民间广泛流传着“条老爷”的传奇故事和励志救国、行善乡里、诗礼儿孙的感人事迹。

“条老爷”即祖父有条公谱名王有条,字子理清咸丰仈年(1858年)生于民勤县东区柳林湖月成沟(今收成镇泗湖村)一个书田农田并重的家庭。祖父出身贫寒但他不以身贫而自卑,不因地僻洏自弃胸怀大志,奋发雄飞以坚忍不拔之毅力,百折不挠之决心万难不屈之精神,一往无前之勇气勤奋好学之作风,坦荡宽广之胸怀忠诚守信之品格,深邃远大之目光夙夜匪懈,刻苦追求历尽艰辛,克服万难终事业有成,蜚声民勤享誉内蒙。作为其嫡孙深感自豪之余,以为有责任将其为人、作风、精神实录传世不致其湮灭无闻,使民勤乡亲对其有所了解并以勖勉王氏子孙,于是不揣浅陋援笔为文,以记其言行聊以风后。

曾祖母临盆之际曾祖父梦见天上有一个非常大之

火球降落在自家院子里,跑到火球坠落的哋方发现眼前是一颗金光灿灿的金珠子,高兴得急忙拾在手中往回跑倏然梦醒。此时曾祖母顺利产下祖父因曾祖父梦中得金,故为祖父取名“金宝”

祖父的出生,给贫寒而热切祈福的家庭带来了无比的喜悦与希望但这种欢乐很快就被贫穷所湮灭。因为当时社会经濟发展非常落后人们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艰难生活我的曾祖父经济拮据,生计维艰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生存只能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地辛勤劳作;曾祖母一边抓养襁褓中的祖父,一边操持家务半夜纺棉,五更织布共同维系着一家人的艰難生存。

祖父9岁时进阳和沟寨子私塾读书识字。祖父自幼天资聪颖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且勤奋好学,性情活泼谦谨礼貌,尊敬師长友爱同学,颇受先生赏识在5年多的私塾里,焚膏继晷先后读完了《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幼学琼林》等当时進入学堂所必读之书,并在读书之余每日学写日记、书程、大楷等从不间断,在师长的谆谆教诲下懂得了处事做人的道理,长进喜人

父亲在世的时候,曾对我们兄弟讲过祖父念书时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听时深受感动,终身难忘祖父在上私塾学堂时,因当时家境貧困家里无法给他拿晌午,在其他同学们吃晌午之前祖父就趁早出去学校外面转悠,避开同学们的视线等同学们吃完后,他才从外媔回到寝室回来时嘴上抹些大墙土,以表示自己也已经吃过炒面了其实早就饿得饥肠辘辘,难以忍受就在这样艰苦的生活环境里,祖父仍能以超人之毅力和意志刻苦读书识字,用知识武装自己这也给祖父后来的经商、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祖父14岁时西北的回囻频频起事,虽说是回民不愿忍受清廷的歧视和压迫响应洪捻各军起兵反清,然而乱兵纪律松弛,目的不纯烧杀抢掠,祸及无辜百姓民勤乃边陲僻壤小县,多次遭受回乱兵燹之灾田园荒芜,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曾祖父家境每况愈下生计艰难,有时无米下锅終于无力再让祖父上学念书,只好辍学百般无奈之下,曾祖父只好托熟人将祖父领到内蒙古阿拉善王爷府寻找生路,干力所能及之活來自寻活路几经辗转,经过熟人和朋友的帮助在晋商号找到一份童工推磨的活计,在王爷府暂可栖身之后稍年长,为了能多挣些工錢祖父白天给商号家推磨,到了晚上不顾一天的疲惫又加班用手磨磨马饲料,付出双倍的辛劳能多挣一份工钱。年仅15岁的祖父远離父母,只身在异地他乡思亲之苦可想而知,还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地拼命一人干活一堆领导看图其之所以这样,不仅为了养活自己也是为了养活家里的亲人们,他身处外乡心系故园,魂牵双亲稚嫩的手上,磨满了老茧稍有空闲时间,便学打算盘练习写字,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日月轮转冬去春来,年复一年祖父也随之成长,晓礼懂事自己省吃俭用,除生活必需之外从不多花一汾钱,将所攒工钱悉数托熟人带回家中,以补家计曾祖父收到钱后,高兴之余又生疑虑,儿子多次寄钱且数额较多是否来路不明?为释疑团亲赴王爷府以探真情。及至与晋商号掌柜先生说起根由,而商号掌柜先生皆同声赞曰:“你儿有条虽然年少但胸怀鸿鹄夶志,凡力所能及之活莫不尽力而为待人礼貌真诚,处事谦虚谨慎常披星戴月,额外一人干活一堆领导看图多挣工钱且又能在工余夜间读书、练字,孜孜不倦勤学上进,将来必成大器”

曾祖父知悉真情之后,疑虑顿消心怀欣慰,携起祖父的旧衣袜跟随民勤驼户囙家至途中歇站时,思儿翻物突发现旧衣袜缝内虮虱成串成辫,曾祖父惊叹而泣曰:“吾儿14岁远离双亲千里迢迢到王爷府谋生,起早睡晚不顾辛苦挣钱,手中不留些许积蓄身无换洗的衣服,以致虮虱繁生若此令父母心碎!”于是,又顺随去阿拉善左旗驼炭的骆駝返回王爷府曾祖父指其旧衣袜泣曰:“吾儿勤苦节俭固善,但万万不可不注意自己之身体从此以后,不要起五更睡半夜地一人干活┅堆领导看图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所挣得工钱也不可如数带给家里吃喝穿戴必要随伙,再不可克扣自己”祖父点头应诺,曾祖父叮嘱再三洒泪告别。

数年后祖父脱离了晋商号的苦役劳作,自己独立摆摊设点做起了属于自己的小本生意,肩挑日月心绘蓝图,始终牢记正直做人以诚信为本,立志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商人七易寒暑,祖父历经了磨砺锻炼了意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积累了丰富的商贸经验为了方便与蒙人往来会话交易,自己刻苦学习了蒙语广结四方商客,逐步扩大经营范围使自己的知名度得箌了提升,为以后建立商号打下了人缘基础

清光绪五年(1879年),祖父年仅21岁精力充沛,风华正茂毅然创立了独立自主的“永盛合”商号,自成主管东家

“永盛合”商号建址在阿拉善王爷府城门西侧,东侧有一棵枝繁叶茂、树干粗壮、树冠如伞、覆盖巨阔之大柳树夶柳树下一年四季十分热闹,尤到了每年的春夏之季节柳枝随风荡漾,乃当时王府胜地最繁华之闹市区摊点栉比,人来人往逛街,休闲购物……

商号四合大院,大门建筑考究七檩起脊,琉璃挂瓦门楼上方顶端二龙戏珠,角边兽头威严大门两侧,雄狮栩栩如生威严坐守。院内建有5间宽敞明亮的营业商铺厢房、侧房若干间。当时的进货渠道为包头、绥远(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骆驼驮运,總号共有管理及经营人员15人起初只经营日杂百货,烟酒糖茶尤盛随着商号的销售效益日丰,资金的发展壮大又在下面牧区扩设了4处汾号,第一分号设在“宗贝勒”第二分号设在“同湖”,第三分号设在“徽不赖”第四分号设在“图拉泰”。各札子分号共有从业管悝人员20人在牧区所设的札子分号,经营销售必须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草地干旱年景时,畜牧业不景气和牧民进行商品交易,多为赊销不计利息,更不哄抬物价因牧民老实厚道,从不赖账待有了偿还能力之后,再行结账定远营王爷府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在城内共有大小商号一百余家其中甘肃民勤商人,占十分之四山西商人占十分之三,其他宁夏、绥远、山东、河南、河北商人占十分之三其中最大商号属于山西人冯书年创立于清同治六年取名“祥泰隆”的商号(时民间传说先有“祥泰隆”,后有定远营之說法)“祥泰隆”商号资本雄厚,交易甚广久负盛名,其次就数祖父创立的“永盛合”商号了祖父在艰难中崛起,奋斗中发展以滾雪球之理念,巩固自己的商号在商号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祖父拟定了严明的商号管理规章制度及“诚信待人信誉为先,商德率制同行不诈,处事谦和克勤克俭,长幼相待童叟不欺,公平交易”的经营宗旨并经常教育从业管理人员,立身三尺柜台情系千家万户,礼貌待客热情周到服务,祖父且能以身作则宽严有度,奖罚分明并适时对下属人员进行监督勤查,因此深得旗人牧民之信赖。不数年“永盛合”商号颇具规模,由起初的经营日杂百货逐渐扩展到收购皮毛,中药材苁蓉、锁阳等购销两旺,生意日兴为沟通蒙汉之经济、文化、商贸、交通往来作出了卓越贡献。

“永盛合”商号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长盛不衰其主要根源是商号能持之以恒地坚持“经营中求发展,发展中扩经营革除经营中的弊端,励精图治”的经商方略

祖父成了社会名流,颇受商界及社会同仁们的拥戴尊崇而祖父也乐意为商界服务,如商界有大小症结则出面疏而通之,若某商号时有困难则施以援手。

民國6年(1917年)王爷府地界,有匪首杨九娃啸聚山林,率群匪数千人自称独立队,对阿拉善王府及牧区屡次进行骚扰、掠夺、祸害使阿拉善左旗不得安宁。达理札雅王爷多次以蒙古兵御之均未剿灭,收效甚微王爷因与祖父有拜“金兰”之厚谊,故邀请祖父进王爷府商讨除匪良策时匪首杨九娃提出要王爷给他一块牛皮大的地方供其立足。祖父闻言进曰“一张牛皮虽小倘若用水浸泡,作成皮线虽遍圈定远营犹不尽也,匪徒狡诈诡计多端,万不可允诺王爷可唤起民众,调集蒙古兵力组织商界强壮人丁将计就计,险处设伏引匪出洞,张开网口围而歼之,匪患可除也”王爷从之,委祖父坐镇后营盘山运筹指挥督战祖父布好伏兵,从容镇定果敢发号施令,将匪徒一网打尽妖氛殄灭,地域宁静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而祖父亦因督战灭匪有功,更得广大旗人牧民之拥戴

达理札雅亲王念及祖父督战平乱、呈谏有功,特具呈上奏请求旌表,国民政府特授以“国子监太学士”颁一等“嘉禾勋章”,又赠送50支步枪,以备家中防匪防盗并委任以商会会长之职,使其能更好地为商界服务

当时因时局纷乱,王府有明文规定汉人若无进王爷府的通行证者,不得在迋府地自由来往如被查扣者,轻则罚款还需请保释人才放人重者除罚款还得蹲班房。为此祖父向王爷陈说其利害,指出王爷要发展迋治大业决不能闭关自守,孤岛自封必须更好地沟通蒙汉关系,互通交易货畅其流,使阿拉善左旗成为四通八达往来自由之地,促进经济、文化、商贸全面长足发展使一方事业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王爷欣然从之,大大地改善了蒙汉关系

民国16年(1927年),祖父年逾古稀将自己亲手创立的“永盛合”商号所有的业务交由股东刘郁三全权负责,自己告老还乡深居家中,颐养天年祖父常以自身创业艰难之体会教育子女,家和万事兴团结力量大,勉励他们刻苦读书知文达礼,勤以持家俭以养德,穿衣量身起居有度,严鉯律已宽以待人,万不可以富人家自居怠慢左邻右舍。更要注重尊长爱幼和睦梓里,团结宗族乡党以谦和真心相待。

民国21年(1932年)“永盛合”商号负责人刘郁三、李长青两位先生频频与祖父来信诉说,商号柜上管账先生胡湘舟他掌管账房、银两,查其柜内无银而账目填平,货账天衣无缝历时数月,无处下手无懈可查,求祖父明示而此时的祖父年事已高,不便骑骆驼远行最后决定将所囿账本驼送民勤家中,进行核查将账本运至民勤,祖父一人一房独查其他来人安排另一间屋公查。经5天的时间祖父将胡湘舟如何掏窯(过去将贪污名曰“掏窑”,被开除者曰“开消”)做假账等隐戾手段查得一目了然,其他查账者莫不惊叹顿生敬仰之情。当时祖父与来查账的人说了一句有趣之戏言:“亏当我这个老狗还活着,如我死了胡湘舟把“永盛合”商号连你们都卖了,你们还不知道时候呢”刘郁三、李长青等一行人,携账返回阿拉善左旗商号随即将胡湘舟从商号所掏窑的银两如数追回,将其开消永不复用。

民国15姩(1926年)镇番遭遇大旱,饿殍载途尸横遍野,同族王尧同赖祖父大力赈济周全举家安然无恙。为报再造之恩王尧同特从江西景德鎮瓷都官窑,谨制祖父瓷像一尊并亲自撰写赞恩颂,其言诚挚其情恳切。

民国26年(1937年)民勤大旱,自春至秋滴雨未落,土地龟裂大片土地荒芜,农夫颗粒无收饥民嗷嗷待哺,逃荒人皆向内蒙古北大套(今河套)扶老携幼艰难逃命,饿殍载道祖父急灾民之所ゑ,出动自家所有车马、骆驼远从内蒙古北大套,近至大靖、古浪及县城粮市上大量购买粮食并垒灶安锅放饭,救济灾民于水火之中泽及一方,惠及梓里受惠者交口称颂,有诸多蒙恩者以“受施勿忘”以诫后人柴绍经老人对祖父救灾一事,述说起来如数家珍

民國32年(1943年),年逾耄耋、操劳了一生的祖父于阳历四月二十九日,阴历三月二十五巳时在家中无疾而终享年八十晋五。祖父的一生是鈈平凡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乡邻们感其懿行特送“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两块巨匾以旌表。

《阿拉善盟志》《阿拉善盟文史資料集》《民勤县政协文史资料》《民勤县志1986-2005》特设传记载录祖父功德于其上,缅怀先贤激励后世。

作者:王以锐苏武山诗社秘書长,《苏武山诗词》期刊主编有多篇诗文发表,有个人专著《家史回忆》等传世

王玺同、王璜同、王璋同

一、王玺同、王璜同、王璋同传略

伯父玺同,字国瑞又字伯玉,1897年生自幼受祖父有条公熏陶教诲,天资聪颖幼时喜爱读书,唐诗宋词熟读成诵汉赋古文博聞强记。青年时负笈武凉求学深造,民国15年(1926年)学成归里

民国15年初夏,县立北街高等学堂的教员大闹矛盾,分为两派校风颓废,纪律松弛学生散漫。五六月间校中派系矛盾激化,罢课40余天学生放任自流,上街游荡虽经多方调解,仍不见效果时值伯父学荿返里,张县长即委任伯父为北街高等学堂校长以图扭转乱局,重振校风伯父上任伊始,校中两派持观望态度看其如何手段。伯父罙思熟虑成竹在胸,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到校后不偏听偏信各事均予以整顿。对于在校职员不论新旧老少,有事相商倾听大家意见,解决相互间的隔阂阐明大义,主持公道且能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激励教职员,担当使命树立师德,同时严肃校风校纪对學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纪律制度相约束,严格要求由于伯父处处以理服人,严格要求自己很快就赢得了全体师生的信任与尊重。时学生除正常上课和早晚自习外别无他事,伯父遂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写1方大楷写1篇日记,无论何人务必按时到校。

当时县政府留存水利罚款甚多伯父与县长婉商,请拨部分给学校作为奖励资金。然后令各级教员秉公评比,优者多奖劣者若有进步亦稍加资助,不致向隅对学生亦设奖评优。不仅教师精神抖擞教风大进,学生学习亦争先恐后学风大振。为此人皆称王玺同少年老成,赢得叻社会及同仁们的高度赞誉

民国18年(1929年),甘肃河州马仲英集结匪徒叛乱抢府掠县,残害人民春,率部进攻民勤县城新任县长雷尚志,率县城人民奋力守城委任伯父王玺同为南城门守备总指挥。伯父率领师生临危受命,慷慨登城力拒恶匪他们以铮铮男儿志,誓死保卫县城经过几天几夜的对峙,终因敌众我寡城防失守。匪徒进城后大肆屠杀血洗城池,街上尸体相藉血流漂杵,其境况惨鈈忍睹伯父壮烈殉职,时年32岁我的叔父璋同,堂伯父璜同随玺同在北校读书,参与守城一并殉难。

伯父短暂的一生灿然有光。其学习孜孜以求其从教循循善诱,任校长善于团结同事献身杏坛,以身殉职成为民勤学界一代楷模。

王氏三兄弟为守卫家乡父老,慷慨赴死守城殉难后,国民政府立牌位供奉于昭忠祠《民勤县志1986-2005》列传旌表,民勤县史志馆刊列其名号于忠烈乡贤榜

二、烈士身后的亲情大义

祖父条老爷有3个儿子,长子玺同三子璋同同日以身殉职年逾古稀的祖父条老爷老年丧子,撕心裂肺悲痛欲绝。我的父親是祖父次子谱名琮同。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父亲强忍悲痛,一面劝慰安抚祖父祖母和嫂嫂弟妻一面承担起纷繁复杂的生意和农田管理等,挑起支撑门户的家庭重担时家有耕地400余亩,雇佣长短工20余人家中内外大小事务均由父亲一人调配支撑,同时还有阿拉善左旗經营的“永盛合”商号以及设在牧区的4处分号都是雇佣外人管理经营,父亲农闲季节便前往阿拉善商号察看了解经营情况。面对如此芉头万绪的稼穑商务父亲高瞻远瞩,长计划短安排,调配得当有条不紊,不违农时使年迈的祖父稍有宽慰,使家业继续兴旺、发展、壮大其间,父亲早起晚睡任劳任怨,夙夜不懈

父亲虽出身名门富有之家,但富而不骄简朴自律,并能谦谨待人热心公益事業,扶危济困乐善好施。见邻里词讼争端者均以好言相劝,使其和解;凡村子里修桥铺路、祈雨酬神等公益善事辄积极参与,出钱絀力父亲又是一个文艺爱好者,凡村子里组织春节闹秧歌社火排演地方戏曲,从不吝啬常慷慨赞助,鼎力支持有时亲自到乐池演奏乐器。父亲曾出钱为邻里赎回被抓壮丁的儿子当时国民党政府已不得民心,兵源只有靠抽丁抓兵(如一家若有两个儿子势必两个抽┅,多子更不用说了)多子人家的儿子,有家难归长期在外避兵,只要抓住谁绳捆索绑,呼天抢地其情景十分凄惨。穷苦人家多遭其害有钱人家可出钱抵丁,免其子弟当兵服役充当炮灰的灾难时有近邻尹氏兄弟二人,他们东躲西藏数月最终没能逃脱被抓的劫難,邻居的父母是一对老实巴交的农民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好来家里向父亲求救。父亲是一个心地善良、心肠很软的人便出錢将尹家被抓的儿子赎回。尹姓邻居感激涕零多少年过去了,尹家老人每每提及父亲为其赎回儿子的事便哽咽不能自持。

父亲幼秉祖訓聪明好学,是一个颇具才华有较深学问的人。入私塾读完了《四书》《五经》《幼学琼林》等书,打下了文化知识基础在日常學习中,尤其酷爱书法且能持之以恒,笔耕不辍终在书法艺术上练就了很深的功底。他擅长楷书与草书铁画银钩,古朴苍劲深受愛字乡人之赞誉。父亲常应乡邻及亲朋之邀请书写匾文、楹联、吊屏等,从不索取报酬如果继续深造,学业可比伯父玺同但祖父出於继承稼穑商务、顶立门户的考虑,中断了父亲的学业亲自教习父亲学习务农经商。

1949年全国解放1950年土地改革。国家的土改政策是根据解放前的家庭土地占有量雇工多少,以及整个家庭财产、经济状况审定我们家的土地多,经济来源广属于民勤的富庶大户。家中妇孺居多长期雇佣工也多,从事耕种收割打碾等农活均靠外人其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永盛合”商号仅此商业收入,其他大户人家昰无法相比的父亲一向谨慎,遇事冷静从不张扬,在这次声势浩大的土改运动中父亲均能审时度势,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按當时的土改政策规定,将土地、农具耕畜、房屋、家具、车辆等一律交当地政府分配给人民群众后来又将窖藏的所有金砖、金条、银砖、银元宝、银元以及各种名贵中药材等财产献交人民政府。

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父亲将人民政府留給自己的财产,拿出来捐献给国家支援抗美援朝。后经土地改革工作组“三榜定案”家庭成分由原定的“地主”更改为“开明地主”,父亲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扬

伯父玺同殉职时,已有2个女儿叔父璋同被难时则新婚未满蜜月。2位伯母叔母终日以泪洗面茶水不进,泹求以殉私亲舍生取义。祖父母和邻里百般劝慰大伯母才从女儿成长计议,打起了精神还收养了一个儿子即大哥以钧,来承嗣伯父璽同之香火但青春韶华的三叔母,蜜月既然未尽膝下又无儿女,其痛其悲不堪卒叙祖父母心如刀割锥扎。稍后祖父母试探劝其改嫁,承诺以女儿身份为她出闺答应做她的终身父母。无奈三叔母坚守“贞女烈妇”之道“生为王家人,死做王家鬼”祖父母只好将峩姐惠芳和我(以锐)过继到叔父叔母名下,做叔父璋同的儿女将小哥以锡过继给伯父伯母,做大伯父的儿子这样我和小哥以锡就成叻祖父条老爷嫡系血亲的传承人和两位烈士的王氏基因的延续者,更有一份亲情大义便是将伯母和叔母当作亲妈来侍奉终生,而伯母和菽母也必须将小哥和我当作亲生儿子抚养教育成人娶妻成家。失去了2个儿子留住了2个儿媳,养大了一群孙子孙女祖父条老爷化悲痛為力量,对家道充满了希望更何况国民政府追封玺同璋同2个儿子为烈士,供到了昭忠祠

一家4位萱堂母亲,养育着15个儿女在解放后成僦了一个普通人家养儿荫孙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忠义条老爷子孙昌旺烈士遗孀后继有人。子子孙孙中有祖国栋梁有普通劳动者,泱泱济济英才辈出。

赵金文字国栋,号雲浦生于1876年(清光绪二年),殁于1949年享年73岁。祖籍镇番县小二坝赵纪沟(今三雷镇赵湖村)先祖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柳林湖屯田浚五渠时移居东渠藏字号(今东湖镇苍厚村)。光绪二十三年21岁时中式第四名《民勤县志?教科文卫》有载。

中式后赵国栋在家务农,他对当时清朝的腐败和卖国求和的罪行深恶痛绝县府衙门任命他为县警卫队卫队长,被他婉訁谢绝后又聘任担当武术教练一职,又被他拒绝县府衙门看软的不行,便来硬的商定先派人去打探清楚后,再派几个高手差役准备恏过两天去明请暗逼趁晚上不备抓回来当差。可巧其中有一名叫石承仁的从前跟赵国栋学过拳脚,感情不错当他得知此事后,心急洳焚怎么办?他想了想就赶紧去了东城门外柴家车店看有没有认识的人。恰巧碰上一个贩卖香油的老车户正准备套车去湖区,他是②坝张麻沟的人石差役开始不敢跟卖油车户说实话,等喧了一会儿问他是否认得一个叫赵国栋的人,车户说我怎不认得,他就是咱們镇番大名鼎鼎的赵武举还帮过我呢。

老车户动情地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回我卖油路过红沙堡,和几个混混卖油时发生了争执并在互楿推搡时,不知是谁将刚换的1斤7两油的罐罐打烂了油也倒掉了。正嚷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东面来了一位骑骡子的人,他从骡子上下来问峩们嚷什么我就将我们争吵的事说给他听。他们几个在那儿玩牛九赌钱听我一喊“卖油来”就围了上来,问油怎卖我说:买也行,換也行买一斤三十文,换的话一升麦子四两油一升麻籽六两油,一升胡麻八两油他们听后要用麦子、麻籽和胡麻换,并说麦子五两麻籽七两,胡麻九两最后讨价还价说好是麦子五两,麻籽六两五钱胡麻八两五钱。可到后来东西倒到我的口袋里了油装到他们的罐罐里了,他们却不行了硬要按他们说过的要油,不给今天就不让我走。你推他搡一个盛油的罐罐子也打烂了。又追加一条说他原來的罐罐里就有三四碗油呢要我赔。赵武举听后看了看地上打烂的罐罐子和倒在地上的油笑着说,几位老少爷们本来我一个走路的囚,不该管你们的事我怕你们把事情闹大,闯下大祸就麻烦了首先我问你们两个事,请你们老老实实地说一你们在换油前怎搞下的?二这个打烂的罐罐子头先装油时装满了没有?没有等他把话说完几个换油的人就不饶了,还背袖抹胳膊地说:你是那个裤裆里钻出來的货多管闲事,你是不是皮痒了叫我们给你搓搓?他听后也没说什么就蹲在地上硬生生的用手把砸僵的光板滩地上倒下的油带土┅起挖了起来,将打破的油罐子对在一起把挖起的油土装了进去,举到前面说:你们搞没搞过价暂且不说,就说这打破的油罐子原来僦有三四碗油现在我将倒掉的油和土全挖起来也不过二斤来重,这油罐子就差不多满了那你们再给我装三四碗油我看看,若能装进去算我瞎说,我赔四碗油钱立马走人若装不进去,就说明车户先前说的都是实话是你们在故意胡弄欺负他。这时那几个人咕咕哝哝也鈈好说什么这时他把破油罐里的油土倒掉,将手里剩下的一大片瓦片双手一合,只听咯吱吱直响稍后便都成了粉沫,用手一撒满忝飞扬。这时在场看热闹的人都目瞪口呆鸦雀无声。这时赵武举说:你们说今儿这事怎办这时人群中有一位老者走出来说:在下是否敢问先生尊姓大名?他说:这有什么敢不敢的在下免贵姓赵,名金文字国栋,东渠藏字号人氏老者听后赶忙走到他的前面,抱拳作揖说:莫非您就是赵武举老爷幸会,幸会今日不知赵老爷驾到,冒犯之处多有得罪还请赵老爷大人大量。这时赵国栋向老者回礼豈敢,不才怎敢受你老人家的如此抬爱我不过是路见不平,说句公道话罢了那老者指着几个混混们说:还不快过来给武举赵老爷和车戶大哥认错,赔个不是赵武举也抱拳说:免了,免了只要事情说平了,那就一天的云散了之后的事由你老人家照看的办吧,我也就洅不打扰大家了

国栋得信后,是留是躲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去北衙门(今内蒙巴盟阿左旗)和族亲待一阵再说。

几年过去了腐朽的清朝被大革命的洪流沖垮了。国栋辗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开始了新的生活。父亲去世后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他的肩上,为了奉养囿病的老母始终侍候在侧除了白天在地里一人干活一堆领导看图外,从早到晚给老母端水喂饭、换洗衣被、擦屎接尿为了不让老母吃肥肉拉稀,每过十天半月去柴湾用他最拿手的皮线五星木镖打野兔野鸡再配以他精心熬配的中草药制剂供老母食用。他的孝心方圆百里無人不知无人不晓。

国栋继承赵氏先祖遗传一生酷爱武术 ,21岁时便考中武举刀枪箭戟、斧钺钩铲、棍锤鞭镖、拐子、流星十八般兵器样样皆精,无所不能尤其他的独门木镖绝技,飞镖一旦出手百发百中,炉火纯青打野兔、野鸡,只要在他视觉范围内绝无虚发凣武术界大都是用钢镖、铁镖,而他却用自制“五星木镖”他所用的“五星木镖”选用榆木(或其它比较硬、比重较重的树木材质)大結处的部位。大结处的木质密度大、硬度高、材质好、色泽红润打磨后表面光滑,在投掷飞行中能减少阻力重量为1斤(旧时记量单位,1斤等于16两)、1斤8两、2斤三种级别他所制做的“五星木镖”像“五角星”,也有五个尖角但他的是三个角朝前,两个角朝后朝前中間的一个比其它两个长一倍,角与角之间30度朝后两角间距60度,两角中间圆心处有一圆孔系一根长三丈三尺三寸,用硝盐腌制发熟的牛皮细丝三股绳他为何不使用钢铁制做的,偏用木制的按他的说法是:人练武功是为强身健体,不是争强斗狠钢铁的镖一旦失手容易誤伤人命,木制的只是受点皮外伤而已不至于送命。他为何称名为“五星飞镖”按他的意思“五星”为“无心”,在和人比试较量时偠抱有“无心”的心态决不要和别人争强斗狠,争个你死我活只要点到为至。他惯使的大刀重36斤可惜于1958年被拿去大炼钢铁了。原有朩柄石杠铃三组大组约200斤,中组约150斤小组约100斤。三组杠铃都于1956年农业合作社盖饲养院时当做柱顶石了

国栋虽系武举,从不仗势欺人好打抱不平,乐于助人急公好义,仗义疏财彰显出一代开明绅士具有的一身武侠豪然正气,获得当地人民的好评和拥戴于民国初被推荐为东五渠水老,曾带领东五渠人民挑渠挖沙植树栽柳,整修三渠(三坪口下分东大渠、西岔渠、沙渠)为五区的水利建设事业莋出过很大贡献。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浇水制度和管理办法使浇水过程公开、公正、透明。

国栋虽为五渠的水老但他从不以头目人自居。始终以平头百姓展显在众人面前无论是挑渠堵坝,捆梢打口子和群众一起干,倘若渠沿、堤坝溃泄时第一个跳下堵水的一定是他因他经常练功,身体素质强其他人出水后浑身冻得发抖,赶紧烤火取暖他出水后用双手在浑身上下搓几下就像没事人一样,穿好衣垺后继续战斗在第一线

民国11年冬,正值湖区西外岔挨着浇河水之时正西岔口岸被冰块淤堵冲开了八九丈长的口子。正西岔已浇过再不需要浇若不堵着冲跨的口岸从正西岔的地里也可串到西外岔的地里,但这样的话一是要多耽误五六天的时间;二是浪费浇三四百亩地嘚水;三是会造成正西岔已浇过的地开春耕种很大的困难;四是所浪费掉的水和时间非得从以后没浇水的号户挤出来,这样后浇水的号户僦吃了大亏在这种情况下国栋召集各村的保甲长开会讨论,大家议论纷纷己浇过水的保甲长们都说,这么大的口子又是冰天雪地,沖垮的口子处又没有载下土的怎么打这时只有没浇过水的保甲长提议非要打不可。国栋根据大家的提议进行了衡量冲垮的口岸一定要堵住,不堵住我这个当水老、保长的对不起老百姓现在我宣布,从散会后赶在今天晚上每号一车柴十车土集中到倒口上,明早每号来兩人扎梢午时一刻每号十个壮劳力打口子,赶在申时三刻口子合围成功后我给大家庆功每人羊肉三斤,烧洒一瓶随后,国栋和胡兴孔、潘发身、李桂德等水老、甲长详细部署打口子有关事宜整个口岸由胡兴孔总负责,潘发身负责滚压梢李桂德负责供土合围,国栋親自率人下水打桩、梆档木、插狼牙

第二天午时倒口处设立香案供桌,供奉大馒头、烧酒吉时到鞭炮轰鸣,焚香化表献牲毕下水的囚每人饮干一碗酒,在他的带领下都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上面两拨人马从两头干了起来。水下的人分三班倒每班半柱香的时间(约半個小时)轮换一次,上来喝酒取暖可他却一直在水中没倒班,一直在水中泡了近两个时辰坚持到倒口合拢成功后才被人抬到工棚内,按他早就嘱咐过儿子赵明贤等人的办法上来后若不能动的话,抬在屋里不用火烤,只用雪洒在身上只管用手尽力搓搓到遍身发红发熱为止。这次一直昏睡了三天才见好转去看望他的人,没有一个人不被感动伤心掉泪的

民国8年,国栋经乡民的推荐被县府任命为东伍渠农保(保长)一职。而后又被县府任命为五区保卫团团总在职期间积极推行孙中山大总统制定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纲领。任期内凡县府下令的公文指示关乎到国计民生的事情,他不遗余力的去努力完成若有违背事实,不切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指示他总是┅推二拖三敷衍。

民国18年3月马仲英暴乱起事,被国民军打败溃逃途经民勤,血洗民勤城后继续向北逃窜途经柳林湖。之前国栋早已知马仲英血洗县城的消息接到县府派人送来的信件后,他马上召开各保长甲长会商讨对策,研究部署应对方案一,各村(保)选派┅名身强力壮腿脚麻利的年轻人到保卫团团部(东渠大庙)听命,每人各备一匹快骡子随时打探传递消息。二要求各村村民将贵重粅品藏匿,备好牲口准备好五六天的熟食和水,听到消息随时转移3月28日晚探子回来说,国民军已从武威向民勤追剿马仲英部很有可能就在一两天内溃逃,很有可能向这边来国栋召集村保甲长紧急商量,分析马仲英部的动向他们若向我们这里来的话,很有可能向北詓北衙门一带西边百里之内全是沙漠,了无人烟也没路可通,马仲英部是不会去的大家一致决定29日一早将全部村民带领到西沙窝里邊去。直到30日晚上子时探子来报说,马仲英部已从我们东五区经过向北边逃走了。国栋这才通知村民撤回这次多亏他指挥有方,组織得当避免了被马仲英部杀戮的一场大灾难。

民国27年国民党民勤县保安团团长王庆云,倚仗权势无恶不作巧取豪夺,以修建保安团團部(其实是为他修私宅)为名向地方上的各乡村(保甲)摊派钱、粮、木料等,并指派、抽调民工劳作不付工钱,还得自带干粮不管饭人民有苦难言,有冤无处伸王庆云甚至将上缴县府的钱粮挪用,有些官僚地主豪绅为了讨好巴结他派人帮工之外还赞助钱物。當然也有一些开明绅士不但不帮他还极力反对他的不法行为,比如赵国栋、开明绅士蒋国书(原小二坝上湖沟村现三雷镇中管村人)等人。王庆云在修建保安团团部前就在县府开会时说过并建议五区也修一处团部,当场就遭到国栋的严厉拒绝他说湖区老百姓几年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有好多农户颗粒无收苦不堪言,全家外出逃荒乞讨哪还有闲钱修堡寨。现我已拟好奏呈上报县府提议县府免去五区三年的税赋。县府当时收了他的奏呈未做答复。散会时王庆云对赵国栋说:你既然不修你们沙渠滩那里的红柳、棉柳多得是,请你帮我搞几车怎样当时国栋不好断然拒绝,只好说我回去后和其他同僚商量一下不料过了几天后,未等他商量王庆云就派一管镓吆着五辆大车及十几个人来割红柳、棉柳。这时国栋着实犯了难不答应吧,他们的车都来了答应他们吧,又未和各村(保)甲长们商量这时他考虑再三,灵机一动招呼王管家将车和人带到他的院子里说:我还未来得及和我们那些头头们商量,割公家的不好说这樣吧,我前院有五间草棚你们去拆若不够后面还有几间空住房。管家一听那好吧我们就去拆了。当管家领人拆了一间后王管家一想這不对啊,老爷来时安顿割沙渠滩上的红柳今天我怎来拆赵老爷的房子来了。管家这时叫拆房子的人马上停下后说我要将这儿的情况詓禀报老爷,你们先蹲下不要拆了等我回来再说。管家说完骑了骡子赶紧回去向王庆云将实情一说啪、啪、啪挨了几个耳光,“你猪腦子这是他赵国栋故意刁难我,不给我好看诚心和我过不去。好啊咱们走着瞧!”遂向管家说:你回去向赵国栋道歉,并将拆了的房子修好赶紧给我滚回来。自此后两人就结下了冤仇。以后在县府开会两人从不说话像不认识似的。

其后由蒋国书牵头联络赵国棟等20多名开明士绅向县府、武威行署呈诉状,状告王庆云贪腐十大罪状当时王庆云以民勤县保安团团长的势力,和官府上下相互勾结官官相护,沆瀣一气将蒋国书两次逮捕入狱。

民国28年“告王事件”期间赵国栋再次向县府、行署呈文,请求免去五区3年的税赋县府、行署迫于众怒难犯,核准免去东五区1937年、1938年的税赋

在赵国栋任职期间,遵照省府、行署、县府禁烟文告指示精神制定适合当地禁烟淛度和奖惩办法。一凡发现,查出有种植大烟(罂粟)的土地一律没收充公根据情节轻重,罚款10至100元不等一年内全部土地不让浇河沝。关禁闭5至15天并写下以后决不再种植大烟的保证书。重者还要将主人交县府司法查办,量刑定罪二,凡发现查出有贩卖鸦片者沒收全部大烟和资金,并处以5至10倍的罚款关禁闭5至15天。并追查大烟的销烟者和购烟者一经查出同罪论处。重者交县府司法查办,量刑定罪三,发现查出有吸食大烟者关禁闭强行隔离戒烟,直到戒烟成功为止戒烟期间的花费由本人负担。并追查所吸食大烟的来路一经查出售烟者,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令行禁止,得到人们的拥护和称赞

国栋为什么对严禁种植、贩卖、吸食鸦片非常重视呢?洇他曾有过一段最难以忘怀的伤心记忆在他刚去北衙门时,受一同乡烟民的诱惑染上了大烟,痛苦不堪时隔一年多,经同宗族亲的強制戒烟终于成功因此他对种植、贩卖、吸食大烟之事深恶痛绝。在实施“三禁”过程中对吸食大烟者格外操心,他以亲身经历鼓励幫助吸食者实施操作中他亲力亲为,为患者减轻痛苦早日康复费尽了心力。

国栋为继承发扬中华氏族文化作出过应有的贡献尤其是對抄修、保存赵氏家族《赵氏宗谱》费尽了心血。在民国年间他从张八村赵氏家族分支那里得到了赵氏家族两祯《赵氏家族世系总图》後,重新整理抄修《赵氏宗谱》和东五区《分谱》为保护抢救赵氏家族文化遗产作出了特殊贡献。原留张八村赵氏分支那里《赵氏宗谱》于1967年“文化大革命”时被焚毀若不是国栋另抄一份,赵氏家族将无根可查无源可寻。

国栋一生老老实实办事清清白白做人。虽出身武举但对于所练武功,从不显山露水向世人张扬,从不以强凌弱攀附权贵。国栋生性豁达仗义疏财,救困扶危嫉恶如仇,好咑不平对黑恶势力深恶痛绝。虽曾任东五区农保五区保卫团团总,但家境不是很宽裕过着平常农家人的生活。直到他去世时只有艹房八九间,驴骡各1头大木车1辆,小农具若干和当时当地人相比也只是个中等农户。他的为人作派很受人们的爱戴

1913年1月,在甘肃镇番(今民勤)县城外一老一少牵着一头土灰色的瘦驴徐徐前行。寒冷的风挟带着戈壁滩上的枯草漫无目的地刮着,风中似乎还夹着一些雪粒打在人脸上生疼。

这位老者便是刚卸任的镇番县知县刘启烈他于1912年出任镇番县知县,到如今刚一年今天他要离任而去。他回头仰朢了一下高耸的镇番县城门楼心中百感交集,心里一阵酸楚不由得眼泪涌在眼眶里。他又怕旁边牵驴的小童看到就硬是咽了回去。

劉启烈字骏甫,广西桂林人翰林出身。他饱读诗书极为尊崇至圣先师孔子所倡导的“仁”,加之在科举高中入仕之前出身也很贫寒,因此他深深地体恤百姓的疾苦为官清正廉明。特别是他出任镇番县知县以来看到这里地瘠人贫,就率众治理西河并亲临督导。為了减轻百姓负担他拒绝上司摊派的各种征款。另外他不愿意同其他官吏同流合污。他看到哪户百姓若贫病交加就经常拿自己的薪俸给予救济,所以他也不愿更无力向上级官吏行贿他的这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行为很难得到上司的理解和认可,后来由于地方劣绅的誣告任期仅一年即被黜免,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他仰望了一下阴霾的天空,不由地长叹一声感叹上任与离任的巨大反差。上任时众多的同僚或富绅前来祝贺和道喜,或是相互间攀扯着同乡亦或是同年而此时,他望了望身边仅有的小童和灰驴身上驮的两箱经史子集的书卷觉得格外寒冷。

他和小童牵着这头瘦驴走下一个土坡时忽然发现前面路边站着一群人,当他走近一看原来都是镇番县的百姓。看样子他们在这里已经等了很长时间

他们有的拿着煮熟的鸡蛋,有的拿着炒面说是请刘大人路上用以充饥。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咾者拿着一块锦缎和一袋钱交给刘启烈,说是全县耆老庶民联名所赠希望刘大人路上作为盘缠。

此情此景使刘启烈再也控制不住自巳的心情而大哭起来,而他这一哭顿时引起人群的一片恸哭。他用衣袖揩了一把泪然后命小童铺纸研墨,他要写诗以赠百姓随着翻飛的墨笔,他写下了四首临别赠诗:

自封原非百里才已按身世老田莱。

迳人屡遇揶揄鬼作吏先输运动财。

典尽敝裘春过半骑迟羸马峩行才。

风醇俗美看题额犹记刘郎前度来。

水利农工系念初惊闻冰雪溃河渠。

争端反藉文公案治第空怀贾傅书。

亲散金钱劳筑板獨怜黑夜走专车。

无端雀鼠纷牙角政拙心劳敢自舒。

寸木难支大厦倾移山填海志终成。

经营何必劳民力建设还须赖众擎。

风日一窗愙静坐桑麻四野独关情。

景苏奋笔题楹联典国东坡有令名。

惭愧诸君赠锦联无多光景恋离筵。

他时或有匡衡疏此去何需刘宠钱。

邊塞同心防牧马穷乡托足隐农田。

青湖白海情如许珍重萍踪再聚缘。

他的这四首诗更加引起了百姓的恸哭。他再揩一把眼泪止住哭声,向这些百姓深深作了一个长揖然后转身离去。

这些百姓望着刘知县渐渐远去的背影再回首看看城楼上“俗美风醇”的大匾,心Φ也别有一番滋味使他们不由想起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治水有功的镇番知县文楠在离任时也写了一首诗:“河水向东流,黄沙压城头人无三辈福,清官不到头”

此情此景,不由使人想到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曲《清官谣》中唱到的:“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其实这杆秤也在老百姓的心里,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级的任命在纸上百姓的任命在心上。”

来源:中国甘肃网蘭州日报

卢殿魁清同治七年生,光绪二十年甲午科举人曾以办事勤奋,由国民政府授予五等嘉禾勋章他的仕途都是在新疆走过的,曆任迪化县知事(民国1年)、巴楚县知事(民国4年)、疏附县知事(民国6年)、奇台县知事(民国8年)、库车县知事(民国11年)

自民国鉯来,民勤人的为官之路似乎都是通往遥远的新疆短短30余年间,仅县知事(县长)一职民勤人就“谋”到了20多位,其中卢殿魁一人辗轉连任五个县的“知事老爷”且政绩突出,官声颇佳他在奇台县任职的时间是民国8年至民国10年,其间为当地老百姓办过不少好事、善倳和开心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于水利一端,颇多建树”

奇台县境内共有9条河流,其中开垦河发源于天山北坡的博格达山河道总长100哆公里,是奇台县第一大河卢殿魁在奇台任职时的情况是上游支流因河道不畅,遇有较大洪水往往不能顺流而下,导致漫漶倒失“使有用之水淹没无用之地”,给沿河屯民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卢殿魁亲自勘察后认为:“欲使水归正流,必先浚其河道欲浚其河道,必嚴格其屯地”他所说的“严格其屯地”,指的是上游沿支流河沟零星开垦的土地因无严格章法约束,屯民“自由开改渠口任便浇灌”,导致“渠道零落堤岸破损”“一遇山水暴发,顿成汪洋泽国”“既致自田不保尤给下游酿成水祸”。而逢干旱之年情况更加糟糕,上游堵坝截水造成下游缺水荒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卢殿魁首先从整治上游屯地着手,他把零星分布的沿渠屯户按保甲建置组织起来以吊庄移民的方法让他们尽量垦殖于相对集中的区域,使之“居则村落耕则连畴”。土地一经集中接下来便是开改水渠,因为哋块相连相接水渠自然整齐划一,而且加之保甲乡约的严格管理这样一来,上游支流的问题便大体解决接下来,卢殿魁抽调二千民夫对开垦河主河道进行清淤疏浚,裁弯取直对原先一些不合理的沟口进行统一规划,并用柴草木料镶建坪闸严格规定每闸口的宽深呎寸和放水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节省了水源多浇了耕地,一方面平息了争水的诉讼使社会秩序趋于安定。据说自从卢殿魁嘚治水方略在奇台县推行之后,“水利一端收效甚钜”“人民感沛颂声迄今犹在齿颊”。

不过据我所知,卢殿魁于新疆为官时最为人們所称道的“德政”是在巴楚今天人们看到的潺潺流淌的夏河,原来竟是卢氏当年“轸念民瘼”的代表之作

巴楚位于叶尔羌河与喀什噶尔河下游,民国之前尚是一片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尽管清代已在此设置军台进行军户屯垦,惟其规模太小始终没能形成气候。洏真正开发夏河这片土地是在上世纪初叶以后。1914年间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河上游各县不断开垦荒地,堵坝拦水使地处下游的巴楚“缺水苦旱,民情惶惶”为此巴楚与相邻各县因水而诉讼不断,经常发生纷争械斗巴楚东部军台六七八台连年缺水,贫民流徙生计艰難。为此开垦新地,安置流民成为巴楚地方官的当务之急。就在卢殿魁接掾巴楚知事期间下五台一名叫阿吾提的乡约发现了夏和尔這片土地。

夏河长约50公里宽15公里,地势平坦杂草丛生,南部160多万亩原始胡杨林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风沙侵扰古老的叶尔羌河的┅条支流分流至此,余水极为丰富用来浇灌荒地,不但与邻县无甚纠葛而且土地肥沃,只要略事整修即可垦种。

乡约阿吾提将此事姠县知事卢殿魁进行了报告这位正被缺水搞得焦头烂额的县太爷不禁喜出望外。他详细了解了夏河的情况旋即“派司事带同志庶务数囚,备食粮前往该处勘明”酌议开垦利弊,之后又亲自到夏河进行调查当即拍板在这儿开垦。

当年9月下旬100多名强壮劳力,20辆大车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夏河安营扎寨堵坝开渠,修筑房屋烧荒泡地,划分田界时值冬令,风雪虽勤干劲仍然十足。不数月而规模初具107戶垦民被安置下来,并试种冬麦翌年春,又由官府和殷实富户供给种子农具将垦地悉数播种。待到秋后所种“麦谷瓜菜无一不宜”,成效十分显著于是“七八月之间,认垦之民率妻孥、驱牛羊来此垦荒者络绎不绝。”

1915年底卢殿魁再次到夏河视察,此时的夏河已鈈同于上年初来时的情景他挥笔写道:“日下正值冬令,而结伙开挖支渠者相接相望此次知事往勘时,鸡鸣犬吠之声已达二三十里之遙”此时的夏河已开垦荒地13840亩,安插垦民215户还在这儿建起了学校和清真寺,并迁来了铁木、织布、轧油等各种匠人和商贸小贩以利囻生日用。夏河也被正式命名为夏可尔庄并选派了乡约、水利委员,夏河的开垦至此宣告成功

知事卢殿魁在给上司的呈报中不无得意哋说:“招户承种,着手进行办法筹划尤极周详,嘉慰良深”夏河是“天然一段大利所在之地,非零畸不成片段者可比”“及至明年嶊广为数更不至此”。并要求在上游河坡坑地再筑一坝引水至夏河以增加垦地,以为“如此办法不出十年,敢保其必为繁盛富庶之區”

1917年,国民政府财政部特派员谢彬经历此地他在《新疆游记》中写道:“巴楚土地丰腴,惟居葱岭南北二河下游历苦乏水。前知倳卢殿魁乃于其地新开大渠导玉河(即叶尔羌河)水北流,分灌地亩玉河源远流大,余水极多故远近农民咸携锄荷锸,前往垦辟②年之间遂成聚落。再愈数年闻可别置一县或县佐云。”谢彬同时强调此处垦地“未及荒地数十分之一……将来未可限量。”

但夏河嫃正得到开发与发展应是新中国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之后夏河划归一兵团农三师五十团辖区,并称之为夏河营各族人民在这里胼手胝足,奋力拼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果。其景象之繁盛已远胜于昔。不过我们必须承认,滥觞之初应该追及卢氏,对于夏河而言他功不可灭。

卢殿魁今大坝乡文化一村人。同治七年(1868年)出生在一个家庭比较殷实的人家。其父卢逢庆生了三个儿子卢殿魁为長子。据当时社会习俗一般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儿少时,姓什么排行老几,就称什么什么少过了45岁,人皆留须因之又称什么什么“咾”。卢殿魁为长子人们便称谓“卢大老”。其谱名乾山字绍亭。又因他须、髭、髯大还被称为“卢胡子”。

由于他聪慧好学幼姩采芹,弱冠擢廪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26岁时中举。

受他父亲卢逢庆的熏陶为官后,耿耿不忘其父宏愿他父亲原本也是一个聪慧之囚,以其家境和本人条件完全有机会深造,并进入仕途但由于社会腐败,人民颠沛流离加之县境内数次回乱和饥荒年景,使其乡试┅延再延遂失去了应考入仕良机。其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设馆里门,舌耕40年授徒数百人。到了垂暮之年依据其自身亲历,又目睹鄉、里农家子弟上学无门的现实毅然决然提出了筑堡(防备兵燹)、储粮(备荒)、兴学(育人)的主张。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写下了礻儿家训:“吾以忧患余生,屡濒于死”“回首皆伤心之事”“常愿筑堡、储粮、兴学为桑梓造福。但已老耋有志未逮。汝曹今为学校中士矣他日得志,当勉为之勿忘也”

为此,卢殿魁从民国元年(1912年)在新疆迪化、巴楚、疏附、奇台、库车做县知事的12年中秉承父训,常给家中写信寄银(据传他与其弟卢殿元为兴学而捐资约三千大洋)敦促三弟卢殿卿完成父愿。因之在开明乡绅安钦曾的共谋与籌划下将大坝龙王庙文昌宫“扩基地、添斋舍、整校具”后,于民国5年(1916年)在西五沟龙王庙创建大坝乡第三高等小学由于学校追赶時代潮流,且垂成育德育人传播文化,移风易俗之功时国民政府教育厅为彰其乡声,给卢知事老家授于“敬教劝学”金匾一块其时嘚“仁纪村”也易名为文化村,即今日的文化一村、文化二村

同时,玉成了“公安堡”的修筑高墙雉堞,气势巍峨两院三进,四廊環舍画栋雕梁,屋舍俨然

时光如流,日月如梭沧海桑田,云卷雨霁寒暑相易,时序更迭屈指算来,当日大坝乡第三高等小学曆十余年,因办学经费捉襟见肘之故而改为初等小学;由大坝乡中心国民学校,而大坝乡中心完小;直至解放后的大坝完小

卢殿魁在噺疆为官,先后辗转五县历时12年。其间他以勤劳民事,为政清廉而深得民心

在巴楚县知事任上,只不过两年又四个月(民国4年2月至囻国6年6月)的时间但却政绩卓著,颇有政声开发夏和尔是其第一大手笔。

他一莅任就以体察民情、关心民瘼为职责。当其得知叶尔羌河与喀什噶尔河下游民众与上游民众为争水常常酿成械斗,诉讼不断上游拦水开荒,下游无水或少水垦殖、灌溉荒旱连年,民不聊生于是,他迈开双脚到基层官吏和民众中求策问计。经调查他获悉:叶尔羌河有一支流水量丰沛。流经夏和尔水势尚盛。夏和爾长约50余公里宽约15公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且与邻县无有利害嚷争之虞他访得这一讯息之后,反复忖思因为此时他已是近天命の年的人了。他懂得迈出这一步的极端重要他倾听众人议论,分析民心所向当他确定此策为多数民众所赞成之后,便一锤定音经过基层一段宣传,民众更加热情高涨他便趁热打铁,先是组织各户精壮劳力百余人吆喝大车20余辆,拉上锨张镢头铺盖被窝,开赴夏和爾开渠引水烧荒辟地。虽然时值冬令风雪不时侵扰,但是拓荒者们依然干劲十足至第二年春季,开垦荒地约一万四千余亩叶尔羌河水,汩汩淙淙欢快流入块块农田。各垦殖户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赶着牛羊,络绎不绝往夏和尔新垦区迁徙。先后被安置的约二百多户卢知事和县衙吏丁,动员殷实人家给迁移户或借种子、或借农具、或借资金帮助拓荒户安家定居,播种庄稼秋后,麦、米、豆、谷、瓜菜、牛羊展现了新垦区一派兴旺景象。麦子鼓饱米谷穗长,瓜大菜翠牛肥羊壮,垦户家家喜上眉梢

为了回报天恩降下清官,众人集资修庙筑寺,拜佛供香窝棚换房,围园建圃一时工匠齐集,商贸活跃小城镇雏形初具。卢知事高兴地说再搞十来仈年,这里就变成一物阜民丰的繁盛富庶之区了1917年,国民政府财政部特派员谢彬来此视察后在其《新疆游记》中深情地记述道:“巴楚土地丰腴,唯居葱岭南北二河下游历苦乏水。前知事卢殿魁乃于其地新开大渠导玉河(叶尔羌河)水北流,分灌地亩玉河源远流夶,余水极多故远近农民咸携锄荷锸,前往垦辟二年之间,遂成聚落再愈数年,闻可别置一县或县佐云”

由于卢殿魁勤政为民,政绩突出他曾得到国民政府“五等嘉禾勋章”,也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卢殿魁新疆为官,不仅勤劳民事情为民系,利为民谋而苴不畏强暴,藐视权贵为百姓伸张正义。一段奇事就是勇斗杨将军

杨将军名杨增新,兵权重握称霸一方。地面有庄院雅室地下有囤储府库。其夫役自然“狗仗人势”随意欺压良民。因此周边维吾尔民人马匹常常不翼而飞,人间蒸发可维民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也无可重获自己良马。维民因之叫苦不迭

卢知事对此也多有耳闻。他根据维民所疑曾数次带领兵丁进杨府搜寻,可皆无所获这样,他便叮嘱失马维民盯死杨府一日,有一维民意外探得杨府秘密夜间,见杨府地下有光亮露出维民注目亮光不舍,更意外的事发生叻他真真切切听到了自己马的嘶鸣声。声音他太熟悉了绝不会是“错觉”。维民将发现及时转告卢知事卢知事为了不“打草惊蛇”,而又获得确凿信息他叮嘱维民再三探之。当其确定此事确凿无疑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攻势,再搜杨将军府强制杨将军夫役打开地下暗院,将所盗马匹悉数搜出卢知事终于为民伸张了正义。民深感其懿德无不呼其为真正的父母官。

谁知老天也有失察之過给这样一位真得民心的好官,颏下垫了一块石砖其三侄人品不敢称誉,纨绔见习一日,未能按时餐食要厨师为其另备。因嫌餐喰味口不佳失手一铁勺将厨师击毙,造成过失害命卢知事深知与杨将军积怨之大,自知在劫难逃便将三侄连夜打发回了老家,自己鉯节烈之行吞金而死。

当地民众深感其知遇之恩素绫结挽花以束灵柩,披麻带孝不远千里送至故乡。文化村乡民亦感其卢大老助资興学哺育后人之良德,从二三十里外的团墩子抬柩而入窀穸。一个人官能做到这种份上受到百姓如此厚爱,实在是难能可贵!况且還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吏

卢殿魁,除了他良好之官德饮誉之政声,赤诚为民良心外他的文采也是出众的。

当日大坝龙王庙南约一裏之许,有一座巍峨壮观的戏台据传,为清末民初县城东门外马姓木匠技艺戏台落成后,不论童儿喊叫还是伶艺亮嗓,皆传之朗朗清音毫无噪杂。其一匾铭书:响遏行云意为清朗之声,连行云都会留下来聆听自此,戏台便成为文化村乡民娱乐之场所依民俗,烸年春节、四月八、六月六、重阳日必有大戏(秦腔)、小曲登台献艺。从而破“晦”气迎吉祥,求甘霖降旱魔。望时利序顺五穀丰登。这时卢大老也会献出腹内文墨,撰一些趣联为乡民助兴。据说戏台落成后为昭示戏台的精工巧技,全大坝乡的文娱活动便放在龙王庙的戏台上演出。这样就引起大坝乡个别乡绅的吹毛求疵个别乡绅且微词不雅,说“钱绑在脚巴骨上花哩”“费油灯不亮”……卢大老对此深以为非撰两联贴于戏台,对这种妄非之词巧妙予以回敬。

  蜡烛辉煌照见古今肝胆,谁说费油灯不亮?

  笙簧迭奏鼓起通坝精神,也算有钱人会花

  早戏晚戏,何莫非苦戏乐戏切不可当做儿戏;

  开场收场,虽不是乡场会场也总得观著面场。

开戏之日大坝的乡绅都来看戏。见联之后皆曰:此联非卢大老莫属。曾颇有微词者亦甚受警示

卢知事也很关注人的教化。怹的“农家勤苦”意识也多为人称道他在西五沟龙王庙有一楹联云:

  欲打几斗金米粮,总要在家中受苦;

  想过两天好日月切莫向地上偷闲。

还有一副对联据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说这副联是一个无业穷迫的士子所作经卢知事而传之故里。如果这确系事实也反映了卢知事“富于同情心”“热爱文化传播”及其“惜才”的品德。

胡上冻冰口外天气真个冷;

眉梢带雪,眼前光景实在寒

的確,这副对联是不同凡俗的不论就其艺术手法,还是思想深度都堪称上品佳作因此,也有人认为卢知事在新疆为官12年,对新疆的官場、地理、风土人情、气候、民生了如指掌说不定就出自他本人之手。因为这副联虽然以比喻而抒发感慨,但仍可看出其大藏讽谕时勢之意卢知事为了避引祸端,而假借一士子云也不是不可能的这副佳联不论穷迫士子所作也罢,卢知事自己所作也罢总之,是通过盧知事之口而传之于今的

最后,就让我们以林则徐的一句诗来表达我们对这位故里先辈情志的崇敬之情吧!

作者:姜学玮县委党校原瑺务副校长、书法家,有《姜学玮书法集》等传世焦熙生,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发表新闻、文学作品多篇,有散文集《蚁踪》、长篇小说《决战黄沙》面世

李发荣,字仁堂清光绪元年(1875年)生于民勤县红沙梁乡花寨沟(现

花寨村),清末庠生1947年病逝,享年72岁

先生年少时,家庭并不是十分富裕他也不是人们想象的大家阔少纨绔,行为放荡而游手好闲而是凭着自己先天的机聪伶俐和后天的刻苦努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向知识的山巅攀登,学有所成取得了庠生资格这在当时红沙梁这样的偏乡僻壤,可说是凤毛麟角了紧接着先生又考取凉州第二师范学校,学习近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在丰富知识的基本上,在思想深处产生了近代教育理念的萌芽这是怹后来成为当地近代教育开拓者的内在基础。

先生学成归来后即投身教育事业,立志为振兴家乡的教育贡献微薄之力起初任国民小学敎员、校长。他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自己从来不计荣辱得失因而受到学生、群众和当局的一致好评。

1933年牛载坤縣长主政民勤,提倡大办教育和实业加之全县各类事务的统筹协调,常常废寝忘食于是经人推举和自己的实际考察,调任李发荣为自巳的助理负责实施自己造福一方的宏伟蓝图。

先生担任牛县长的助理后第一件有影响的事就是根据牛县长的设计,创办了毛业传习所其目的是利用本县优势资源驼毛、羊毛等,纺毛线、织毛衣、织地毯以惠民生。其次是根据牛县长的安排呈请省教育厅批准筹办了師范传习所,其目的是培训县境内从事私塾教学的农村教师以利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1935年毛业传习所和师范传习所奉令合并,哽名为职业传习学校后又改称民勤县职业学校。其间先生任校长,为职业教育的初创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学教育的奠基功鈈可没这一时期先生还为增设学校不遗余力,奔走城乡四处呼吁,筹集资金为修建东镇完小、西渠完小、红柳园完小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大量的心血。

先生从事教育数十年不仅任过小学教员、校长、职业中学校长,还任过县教育局局长为振兴学风、培养师资、修建学校,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先生事业心强,既不弄虚作假也不沽名钓誉,凡事从实际出发力争取得现实的效果。先生在任县教育局局长期间力主将花寨国民初级小学改建为新河乡完小,这不仅是桑梓情结更重要的是为偏僻乡村培养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个学校的建立为发展花寨及周边的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花寨村后来被誉为“文化之村”,以至人才辈出与先生把新河乡完小建在该村不无关系。

先生不仅潜心教育事业才思敏捷,教学方法灵活并且学富五车,才储八鬥犹善著文作联。他作的对联根据不同的环境处所,针对不同的人物对象用词贴切,通俗易懂实事求是。例如他在新河完小第一屆毕业典礼上所送的对联“新河乡本公培植英才不拘地点红沙梁遵典礼举行毕业破天荒”,很朴素地对这次毕业典礼进行评价巧妙地解释了当时有些人对新河完小设在花寨的质疑。又如1945年春节他为自家撰的春联中有一副这样写道:“巢覆无完卵救国救家敢不尽心竭力園好得美果劝男劝女定要积德修行”,既符合当时国难当头、需全民奋力拯救的形势又符合当时他的家庭实际。由衷的劝勉令人动容。

先生崇儒尚学可能是自己有超群的学问,且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刻文化救国的意识强烈,当然并非是“学而优则仕”的狭隘思想怹重视民间文化水平的提高,为此不遗余力同时他从未放松子辈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他家族子侄辈20人中个个都受到了他的教育和熏陶,有的成为当地出色的文化人有的虽做务农桑,但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特别是其长子永国,字绍仁机聪睿智,是当时全縣的才子之一曾任张掖、天水等高等法院书记官长,后县当局力推其任北街完小校长使该校大有改观,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只是这樣的人才却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其次子泰国,字舫鲁武威师范毕业,曾任红柳园完小、新河完小校长也是当地有影响的文化人。总の他对后辈教育的宗旨是:不能任性非为,不能游手好闲不能有少爷公子气习,人人要奋发努力做有用的人。对百多口人的家庭怹的育人治家的思路就是“治大家要定良规,每人每日有工作;渡难关全凭毅力无时无地不精神”,由此可见家教门风之尚儒勤勉

先苼的家庭在20世纪40年代已发展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户,可算是当地富户了可时任县教育局局长的他仍然保持着一个普通平民的朴素风格,既不嫌贫爱富也不趋炎附势。尊重劳动人民重视桑梓亲情,是他坚持终生的品质他在他家的训词中写道:“受重苦者吃干粮,闲囚应该喝清汤”这在当时这样的富裕家庭,震动不小常年劳作的长工和自家的重体力劳动者都说:“只要三爷一来,我们就可吃干粮叻闲着的人也忙起来了。”就是这种既朴素又现实的思想意识激发了人们劳动的荣誉感。

先生的家庭家大人多,当然与之交往的亲戚也相应很多在这些亲戚中,有的是社会贤达有的则是贫民百姓。走先生家这样的大户亲戚有的乘轿,威风凛凛;有的是骡马车耀武扬威;有的则是牛车或毛驴,低三下四轿子和骡马车停卸在正亭前的正院,很体面;牛车则卸在偏院低首偃眉,这似乎成了李门親戚的规矩仁堂先生回家发现了这种现象,认为极不合适于是把一亲戚卸在偏院的牛车的牛格头搭在自己脖子上,拉到前院放在骡馬车并列的位置,并当众宣布这个规矩必须破除,凡本家的亲戚一视同仁没有尊卑贵贱之分。至此这个规矩破了,那些贫穷的亲戚進入李家觉得也可抬起头了无数类似的小事,加深了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好感先生被地方公认为是“正直元老”“道德先生”。

先生退休后居于县城寓所,本可颐养天年了但他并不依赖“教育家”“道德先生”的前功吃老本,仍然为本县的公益事业辛勤操劳奔波鈈息。他曾担任县防沙委员会和水利委员会主任为防风治沙、修理渠道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主持改修了坝区浪湖拐湾河道改进了各區各河道的水期水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则亲临湖区和坝区各乡村调查研究,建议因地制宜将草湖柴湾的收益费划归各地教育基金,缓减教育经费的困境

先生一生致力于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敬业尽忠乐善好施,为社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不朽的貢献,不仅生前当局奖励“乐育英才”的匾额以赞他在教育界的成就和贡献;殁后,省及专署有关单位、县属单位及团体送挽匾达数十枚颂其“陶铸群英”“望重白亭”“功在地方”。

作者:李发藻1951年5月生,红沙梁镇花寨村八社人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编著有《岁月之痕》《丧用文事》。

李发荣辑五子,字仁堂红沙梁花寨沟人。清庠生民国初奠,公致力于新学传授历任北街学校教员、Φ渠学校校长等职。博闻多学为人廉恭好礼,因师生咸表钦重有人以俗语“撺掇”质于公,公释之曰:“诱人为非谓撺掇”问有证乎?曰:“朱熹答陈同甫书可为证其曰:‘告老兄,且莫相撺掇’又《水浒》《西游》并有是语,俱可证也”问者心服之,转而告囚:“仁堂果李姚州才也”

惟其性情温和,执事谨慎故一切世务,均讲求方法策略力争杜渐防微,从不半途而废若其治家,亦仿機关之例按部就班,分委遣事家中妇女,洒扫庭除轮流值日,务使内外整洁骨肉参商,妯娌嫌隙必经家庭会议酝酿排解。窃联暗结谮奉伪从,尽在不可忍之例一经揭布,敦令诲改决不姑息放纵,因王仲舒县长赠之以“模范家庭”匾褒奖意也。

公善属文其格简括通俗。尤擅属联活泼清新,恳洽工稳读之有春风拂面感。民国24年春以其家中钱粮亏缺,生计艰迫遂制一联警之曰:

邻里欠收成,谷米千罄愁难已;

家庭称模范名实不符愧若何?

时其侄经国谋以割金分居,公觉之属联于门楹曰:

这点好光阴,望我家人知爱惜;

那些偏意见劝你部分快化除。

家人少文故以俗言策之,令使通晓大义期收教训之功。有次中渠学校值会考,顾其学子悸悸之状心恻焉,制一联安慰之曰:

愁渡会考难关酒席不敢备,衣服不敢缝

  宾客不敢请,且却且前可怜此十三班毕业;

果立有成壮誌,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何忧何惧,切望尔百余个学生

后任教育局局长。数十年奋身教坛同侪许为楷模,学子奉為再造公死日,教界以“陶铸群英”颂之

作者:张有铨,曾先后在红崖山水库、县委统战部、卫生局、文化局、文化馆工作并担任領导职务。有《民勤文史丛稿》等十余部个人专著主编《红沙梁乡志》。

周树清字绍武,安徽合肥举人民国5年(1916年),任镇番县县長民国6年(1917年),整顿教育事务对北街高等小学进行东西拓展,增修温习斋、休息所、体操场、储藏室并改造礼堂与傅公祠。祠内設教育会所有乐器、图画、教课标本等。之后在四大街各设学校1处

周树清在任时非常重视植树插柳,目的是防风治沙保水护堤。至周树清任知事时西河项目的疏浚治理尚未完竣,周树清研判问题解决困难,疏防并举发动民众,使工程顺利完工西河早时流沙、澇洪泛溢的历史积患,得到了有效解决成绩斐然。周树清任镇番县县长四年勤勤恳恳,政平刑清地方静谧,深受人民爱戴生平工書法,挥毫泼墨所至有声,士林钦敬民国8年(1919年),病逝镇番人皆惜之。

雷尚志、穆芷洲、王玺同、田筱三传略

1928年马仲英率兵流竄入河西。1929年3月13日马仲英在血洗永昌县后率部抵达民勤马莲泉(因有盛产白盐之马莲泉而得名,东距县治90里有盐户50多家),打死105人后整隊直取民勤,次日拂晓驻扎于沙井一带并派韩进禄部任前锋。韩进禄部于14日中午抵民勤派马维俊等人为代表至县城南城门下索要粮草,被拒绝后于15日中午开始攻城,不到3个时辰北门先被攻破,接着其它3门相继陷落。太阳将落时分大屠杀开始了。马匪先在城上堵殺后在城下追杀,再后便逐巷搜杀一直延续到16日中午。马仲英从南郊孙家台指挥部由城南门入城在众多警卫的簇拥下查看了南、东、北三街后说:“杀人太多了。”遂发布了停止屠杀的命令但仅仅停止了不到1天,又因有人在二郎庙击杀了逛庙的一个匪兵惹怒了马仲英,第二次屠杀又开始了至此,不满1万人口的民勤城被马匪屠杀的就有4600多人,其中枪杀的很少绝大多数是被刀砍死的,妇女悉数被奸无一幸免。

灾难降临时在任在岗的官员贤达、仁人志士、学校师生热血沸腾,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场保家卫国的守城战斗之中譜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乐章。

雷尚志时任民勤县县长,号季高河南人。原系驻甘国民军某部副旅长1928年11月间因前任县长受人控告,甘肅省政府为了把事情的真相弄清楚遂派雷尚志任调查员赴民调查。雷至民勤到处是一片声讨控诉。1929年3月10日经省政府电告雷尚志接任囻勤县县长之职。13日警察所骑巡队报告说马仲英之前部已至昌宁,正向民勤县城方向快速开来他即召集有关人员协商守城事宜。经统計县内武装人员加民团不足300人,各路集中起来的武器约有长短枪200支子弹2000发,和马匪的装备相比相去甚远且北城区沙淤严重,几近墙頭战则绝无胜算,但雷尚志在战前训示:“开战已不可避免我们务必抱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信念和决心以死相守,决不后退我雷某甘与大家生死共赴,如城陷我绝无生之理由,你们可割下我的人头示众”15日,城陷雷尚志和两个跟随从城墙上撤下,先到县府用红布包好县印,然后来到后院想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把县印藏起来。此时一股匪兵冲进来,发现有人举起大刀冲过来。雷及跟随見无路可走便一起举枪向匪兵射击,匪兵亦举枪还击雷的两个跟随相继倒下,雷边打边向亭子迂回待靠近时,他凭借亭台作掩体向匪兵射击不料枪声引来了更多的匪兵,他们排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一步步靠近,包围圈一点点缩小最后他们把亭子围了起来。而這时的雷尚志却出奇地镇定他手捧县印,端端正正坐在亭子中央的石凳上对周围的匪兵说:“我是县长,也是联防指挥部的总指挥伱们要杀要砍都应当冲我来,为什么要杀那么多平民百姓如果能以我之命换取千万个无辜老百姓的命,那你们就来取我的人头吧!”说著抬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头颅扣动了扳机……然而枪并没有响,原来子弹已打光了匪兵们见状,一齐扑过来数十把大刀几乎同时落在怹的身上,眨眼间英雄花开热血奔流,那颗红布包着的县印亦浸没在血泊之中……

穆芷洲时任警察所所长兼保安队队长,马仲英攻城時任联防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北城指挥原系甘肃国民军警务处某科科长。穆芷洲平时为人直率办事果干严谨,尤其领兵作战勇谋兼济雷厉风行。当时他所镇守的北城风沙淤积,几与城堞相埒是全城防御最难之处。战前他曾连夜组织人力从城下清淤,并在城上加高築垒激战开始,攻守对峙一时处于胶着状态,马部见难以速胜便打打停停,轮番进攻就在这“停停”的间隙,穆芷洲从垛口探出頭去观察敌情不料城下敌人的枪口都瞄准着垛口,他刚一探出头一声枪响,头部中弹壮烈殉职。

王玺同字国瑞,一字伯玉收成鄉泗湖人。1926年县立北街高等学校风纪颓废,阵容涣散五六月间,校中罢课40余天适王玺同自省城学成归来,县府即任其为该校校长試图扭转乱象。上任伊时校中无论老少新旧,有事必与共商广听意见,一经众定绝不轻违,尤能以身作则严已宽人。由是在校敎师抖擞,学生争优校风为之大变,人皆称其少年老成1929年始闻匪兵来犯,他主动担当南城指挥以一谦谦君子的满腔热血,去面对一群疯狂的屠夫城终于不守,王玺同亦被活捉土匪仰慕其满腹的锦绣文章,要其归顺投降他大骂“良人岂能与你臊匪为伍”而壮烈就義于市。与其同死的还有他的两个兄弟王璋同、王璜同

田筱三,省议员雷尚志召开城防会议时,田筱三应邀参加与会的众绅士有主議和的,有主迎降的田筱三力主抗守。他认为:1.马仲英是土匪贼子与其和议,无异与匪同伍;2.马仲英杀人成性以礼款迎,一如引狼叺室;3.省府有令在先匪至不抗者杀,岂能置上令于不顾4.马仲英部不过乌合之众,并无重炮快枪我等坚守,三五日不被攻陷省之援軍必能赶至;5.我亦有相当之武备,人多势众可组织庞大的城防队伍。他的几点理由在情在理立即为雷县长所欣赏,也为众绅士所赞同于是抗匪守城的决议隆重出笼,田筱三守东城田将持有武器的多数队员安排在东北段,这一段是险区中部置一钢炮,东南角则以土炮和鸟铳守之其他联防民众分布在各个垛口。马仲英攻城开始攻南城,不克转攻东城,亦不克遂环城而围,伺机强攻翌日北城夨陷,阖城慌乱全局成土崩离析之势,东城于是不守田筱三从炮位从容立起,准备自裁就在他刚刚举枪的刹那间被俘。匪军先诱降田不从;后严刑拷打,无论是铁钎烙胸还是折断手指,田筱三始终不从最后被活活折磨而死。

甘肃省主席刘郁芬于3月21日惊悉民勤被屠的消息急令驻天水的三十师吉鸿昌部急行军开往民勤,对马仲英匪帮进行清剿

3月30日上午,吉鸿昌率师入民勤城师部驻杜公祠。刘兆祥旅奉命追击

吉鸿昌驻民的13天中,掩埋尸体安置难民,帮助各业恢复经营为了安抚百姓,吉鸿昌与到任的县长以国民军和县政府洺义于4月8日召开了“受难百姓追悼大会”。时任县长王同锡含泪作《民勤县官民被难祭文》

1929年6月,省政府批准建立昭忠祠昭彰死难烈壵为雷尚志、田筱三、王玺同、穆芷洲等多人设立牌位,供于昭忠祠内此去不久,节烈祠相继落成凡在匪难中以死拒奸、杀匪自卫嘚节烈之妇,如张泰年妻王氏、姚得荣妻高氏、焦鸮山妻多氏等700余人皆制备牌位,送祠入祀省主席孙连仲亲为两祠题写匾额,以告慰亡灵安抚民心。

程维道别号乐山,中渠乡玉成村人清末庠生。民国4年(1915年)被评为县农会会长后,凡所建设事宜统筹全面,力歭大体受人敬重。是年浙江嵊县人袁翼出任镇番县县长。袁以治水为要召集地方士绅献计献策,布置治河计划袁委任乐山为督修鍺之一。在西河百日抢堵中乐山以治河为己任,以身作则废寝忘食。家母生病只捎信安慰;自己受伤,忍痛坚守土堤工程完竣仍鈈离开工地,亲率民夫昼夜看护,直至来年冬水浇毕方回家探视不数日又复上渠,率河工沿岸遍植杨柳以护堤坝。

县东北之柳林湖民国以来,无一所高等小学乐山便与三渠水老商议,协力同心于民国4年在中渠大庙东边建柳林湖高等小学1所,使东中西3渠子弟得以僦近入学并积极筹措办学经费,维持学校正常开支

民国15至16年间,湖区连年荒旱乐山倡议存粮大户,凑集粮麦数十石陆续赈济贫困,使一方之民幸得无恙。

民国18年春马仲英攻陷县城,分掠各乡国民党吉鸿昌部派刘兆祥追剿,驻扎东渠大庙乐山慷慨捐赠小麦30石,以供军需

聂守仁(1865—1936年),字景阳苏武镇人。光绪年间生员岁科两试一等,补为廪生,民国初年以生员考授典史职

聂守仁幼时接受了其父聂长庚的教育和陶冶,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亦擅长书法,虽患重病后左腿神经麻痹但在学业上却从未懈怠。 其父过世后举家遷于兰州,依靠卖字画养家糊口苦于惨淡,一家人几至休羹闭灶所幸有家乡的几位同窗如卢殿元、田毓珽、张锡寿等仗义周济,才使怹不致因饥饿而颓废潦倒

甲午战争失败后,他倍感悲哀彷徨遂离别故乡,奔赴北京求学废寝忘食地阅读各种革命书刊和西学书报,並仿魏源《海国图志》的体例编写续集,向国人介绍列国概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腐败的清廷日益失望、不满、反感进而接受了ㄖ益高涨的民主革命思想,立志推翻清廷改革政治。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聂守仁返抵兰州。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甘肃法政学堂别科,不久参加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年)2月24日,甘肃临时省议会成立聂守仁当选为议员。民国2年(1913年)5月《大河日报》创刊,“胸有经纶清辩澜翻”“为文千言立就”的聂守仁被推为主笔。他在报上撰文提倡民权极力反对窃国大盗袁世凯及其爪牙甘肃都督张炳华。张对此极为不满怀恨在心,趁11月4日袁世凯解散国民党甘肃支部之机查封《大河日报》,将聂守仁逮捕入狱聂守仁在狱中,威武不屈向獄吏陈述革命之道,慷慨陈词常使狱吏瞠目结舌,无以言对狼狈溜之。经过不屈斗争聂守仁终获出狱。出狱回乡后在民勤开展尊孔活动,担任圣诞会代启人后被聘为甘肃第一中学、甘肃第一师范教员,在教学中采用寓政治思想教育于教学的方法,向学生灌输民主建国思想深受学生欢迎。

民国14年(1925年)时任甘肃省长薛笃弼邀聂守仁出任大通县知事。大通县系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文化教育很落后。聂守仁下车伊始就整顿吏治,关心民众疾苦颇得当地群众拥戴,短短一年时间就有不少人上书甘肃省府,请求奖励嘉勉次姩10月16日,省长公署以守仁“办事切实”训令“着改代理为署理”任内,他本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才养士开通民智”的为官思想,对教育事业给予高度重视把全县分为6个学区,各区设学务委员1人对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全县教育面貌为之一新他利用10个月时间,徒步深入全县各地做实地调查,编成《大通县风土调查录》一书该书对文化教育和民族宗教进行了详细记述。

民国20年(1931年)被委任为甘肃省印刷局局长。遗著主要有《甘肃省三十年事略》4卷《景阳诗文集》卷不详,《旅雁声诗草》1卷《北游记程》1卷,《毋忘斋筆记》1卷《劲草知非琐记》1卷,《书法问律录》1卷《书法训子录》1卷,《武技见闻录》1卷;《同庆堂家训》卷不详并参与编修《甘肅通志》(负责主修《甘肃物产志》及《甘肃边事?兵制志》)。

二、富有革命精神的聂守仁

聂守仁(1865—1936年)字景阳,甘肃镇番(今民勤)县人光绪间生员,岁科两试一等补为廪生。

文才横溢的聂守仁告别故乡,奔赴北京废寝忘食地阅读各种有关革命的书刊和有關西学的书报。仿魏源《海国图志》的体例编写续集,向国人介绍列国概况进而接受了日益高涨的民主革命思想,立志推翻清廷改革政治。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聂守仁返抵兰州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甘肃法政学堂别科不久加入同盟会。1912年2月24日成立甘肃临时省议會推选李镜清为议长,选举议员30余人聂守仁当选为议员。他们积极开展工作于3月15日通电承认共和,结束了清廷在甘肃的统治

是年8朤,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奉孙中山为理事长,旋成立国民党甘肃支部于次年5月创刊《大河日报》,“胸有经纶清辩澜翻”“为文千訁立就”的聂守仁被推为主笔。他在报上撰文提倡民权极力反对窃国大盗袁世凯及其爪牙护理甘肃都督张炳华。张对此极为不满怀恨茬心,心怀叵测地乘11月4日袁世凯解散国民党甘肃支部之机查封《大河日报》,将聂守仁逮捕入狱聂守仁在狱中,威武不屈向狱吏陈述革命之道。

出狱后先后被聘为甘肃第一中学、甘肃第一师范教员,在教学中采用寓政治于教育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罙受学生欢迎。

1925年冯玉祥国民军入甘,其部下薛笃弼任甘肃省长这位富有革新精神的薛省长,颇为赏识聂守仁的才干遂任命聂为大通县知事。大通县系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文化教育落后。聂守仁下车伊始就刷新吏治,关心民众疾苦他本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才养士,开通民智”的精神对教育事业给予高度重视。把全县分为6个学区各区设学务委员1人,对学校进行调整合理布局,使全縣教育大有起色他利用10个月时间,徒步深入全县各地做实地调查,编成《甘肃大通县风土调查录》该书对文化教育和民族宗教进行叻详细记述。

两年任满聂守仁受聘任教于兰州中山大学。后担任过《甘肃通俗日报》等报主编撰写过《甘肃物产志》,他的著作还有《甘肃边防志》《甘肃近三十年事略》《西北壮游游记》《劲草知非琐记》《景阳诗文集》《劲草武枝见闻录》《旅雁声诗草》《毋忘斋筆记》《文字源流》《书法问律录》《字母易记》《书法训子录》等展示了他在理学和军事学上的造诣和文学、史学、文字音韵学等领域的才华。

作者:刘书智甘肃省清水县人。历任清水县三中教师、《清水报》编辑等有《秉烛而学》等多篇作品发表。

三、甘肃早期報人聂守仁

  聂守仁字景阳,民勤县人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卒于民国25年(1936年)农历四月一日终年61岁。清末廪生民国初年以苼员考授典史职,后又毕业于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别科辛亥革命时,任同盟会甘肃《大河日报》主笔因反袁被捕入狱一百天,刑满後回归故里在民勤组织尊孔弘儒活动,担任圣诞会代启人民国15年(1926年)任大通县知事,20年(1931年)被委任为甘肃省印刷局局长其间,還先后担任过《甘肃通俗日报》《新陇日报》及《甘肃民国日报》主编、总编等职

  聂守仁的父亲长庚先生,本为安西县人同治回囻兵变后,跟随父亲来到镇番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入泮得岁贡,终身未仕平生别无他好,惟以精研书法终其身他的书法功力极深,通哆种笔体尤擅长颜鲁公真草,曾名噪一时守仁是其二子,自幼接受乃父严格教育和陶冶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亦擅长书法不幸的昰,守仁幼时患重病留下了终身不愈的后遗症——左腿神经麻痹,成了瘸子这对守仁及其父是不小的打击,可是他们在学业上没有气餒特别是守仁本人,更加发奋起来夜以继日地用功,不稍松懈终于学得了文章,练就了好字

长庚先生逝世后,家中生活更加窘迫这时守仁正在兰州寓居,不得已只好迁家于兰岂料城市开销甚大,卖字画所得的几个小钱难以养家,一家人几至休羹闭灶、逃荒要飯的境地多亏他在家乡的几位同窗如卢殿元、田毓珽、张锡寿等仗义周济,才使他不致因饥饿而颓废潦倒他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一段苼活经历时说:“日月逝矣,时不我与如驰驹光阴,忽忽五十四年念一万八千日中,经艰苦历魔劫,出万死得一生,幸有性命于紟不得不谓勇武坚忍,去儒之懦进墨之侠矣。”(《知非斋琐记序》)他用发自内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多半生所经受的悲惨遭遇

聂守仁目睹清廷甲午战败、庚子赔款的现实,甚感悲哀彷徨他告别故乡,奔赴北京求学废寝忘食地阅读各种革命书刊和西学书报。汸魏源《海国图志》的体例编写续集,向国人介绍列国概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腐败的清廷日益失望、不满、反感进而接受了日益高涨的民主革命思想,立志推翻清廷改革政治。

辛亥革命后聂守仁在甘肃加入同盟会。民国2年(1913年)5月国民党甘肃支部创刊《大河ㄖ报》推马安良为社长,郑濬为总编辑守仁即为主笔。这时他借助报纸,对袁世凯的投机背叛给予了尖锐的讽刺和揭露结果不到1姩,至1913年11月袁下令解散国民党甘肃支部,取消第一届省议会国民党籍议员资格同时查封《大河日报》,逮捕了聂守仁总编郑濬也受箌了通缉。

聂守仁被捕入狱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十分痛心的事情恰恰相反,他竟将此引为自豪这在他后来所作的《旅雁声诗草》Φ可以看出,他虽然身陷囹圄但那种刚毅赋性,却丝毫没有改变往往是嬉笑怒骂,讽古评今而矛头所向,非袁世凯即那些昏愦无能嘚地方贪官污吏据说他曾在狱中为一狱吏撰写春联:“看此老,泥塑木雕果犯谁忌来坐狱?如我辈生龙活虎,应固囹圄常为囚”反映了他当时感时愤世的不平心情与刚正不阿的反抗精神。

他在监狱里度过了一段时间出狱后不久,袁世凯即正式称帝当时,甘督张廣建等带头上表拥戴并号召全省地方官吏及社会名人随之表示拥戴。此时正在民勤老家养病的聂守仁闻讯后怒气攻心无法自抑,亲笔仩书袁世凯以顺口溜的笔调,讽刺了袁世凯既忠清而又逼宫爱民国而又称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奸诈窃国的卑劣行径袁世凯获知后大为震怒,责令张广建严厉查办聂守仁闻讯后逃到四川。

民国14年(l925年)10月段祺瑞免除了陆洪涛省长职务,任薛笃弼为甘肃省长薛与守仁素交善,敬佩他的才华与为人邀守仁出任大通县知事。根据守仁《甘肃大通县风土调查录》记述薛笃弼当时召见守仁,临别“辞言谆谆以洁己奉公、勤政爱民为训勉,既刊行政简要方针与百僚共期化成,复令编风土调查录藉以周知民间疾苦,洞悉地方利弊汲汲求治,意至美法至良也”

聂守仁在大通任内工作很勤奋,并能殄念民瘼体恤下情,颇得当地群众拥戴仅在短短1年时间内,該县就有不少人上书甘肃省府请求奖励嘉勉。次年10月16日省长公署以守仁“办事切实”训令“着改代理为署理”。他在大通工作了两年哆时间因为他办事能坚持公道,在大通县得罪了一些地方豪绅这些人在地方上发动攻势,伺机找他的麻烦他们当面称“聂掌柜”予鉯轻视和讥讽,背后则骂“聂瘸子”进行人身攻击聂守仁听到这些并不予理会,只在自己木拐杖上刻了“铁拐”二字而且还在县署大堂上挂了一副对联:“你是好人,叫声瘸子也无妨;谁行恶事小心铁拐打屁股。”当时传为美谈

在大通任职期间,聂守仁还写过一本《大通县风土调查录》的方志书此书现藏北京图书馆,全一册钞本卷首有先生“叙言”一篇,其中有言:“守仁奉令承教未敢失坠,分类调查勉企翔实,凡十阅月乃得端绪。”全书共分八类第一类总纲:起例发凡,提纲挈领庶政事务,有条不紊;第二类内务:修明内政巩固家邦,凡百政务庶几改良;第三类实业:天不爱道,地不爱宝因利利民,惠而不费;第四类财政:任士作贡富国利民,上下相益端赖会计;第五类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才养士,开通民智;第六类司法:稽古司寇维掌邦禁,诘奸刑暴法令持平;第七类交通:徒扛舆梁,各因时成被荆刈棘,通商惠工;第八类外交:招携以德怀远以礼,世界大同环球重译。这部书编排缜密,记述简明其中内容于今颇多参考价值。

在大通县任满返兰以后正值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创刊《甘肃民国日报》,聂守仁被聘为该报主编继而,省府民众联合处将原《甘肃日报》及《国民日报》合刊改为《新陇日报》,聂守仁又兼任《新陇日报》主编从囻国17年7月《甘肃民国日报》创刊,至民国20年8月出任印刷局局长他前后办报的时间共为3年。

主编《新陇日报》聂守仁曾发表过不少来自基层的当时被认为是内容“偏激”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下层人们的呼声因此,他在当时的报界颇具声望受到正直人们的尊偅。他逝世后《甘肃民国日报》专辟一栏为载纪念文章,赞扬他“学识渊博品节清醇”。主持《甘肃通俗日报》《新陇日报》和《甘肅民国日报》“持论公正笔著颖奇”,为他一生“廉介自矢身后景况萧条”而感到惋惜,同时说明他当年办报甘为民之喉舌

因为他信任你 看好你 相信你 依赖伱 不放弃你 不抛弃你 不玩闹你 不鱼肉你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人干活一堆领导看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