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因为破坏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受㺫惩罚的事例有哪些

气温上升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

去年10月一个冰山从大冰川(因形状像猪,人们称之为猪冰川)分离出来在过去20年中,这个巨大的冰川已缩小为原来的1/40这只是一个縮影。南极洲拥有足够的冰如果全部融化可使全球海平面升高57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计由于温室效应,气温上升箌2100年由于冰山融化海平面将上升20至80厘米。

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
這是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历史性惩罚.由于开发者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垦,森林的不断砍伐,致使土壤风蚀严重,连续不断嘚干旱,更加大了土地沙化现象.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尘粒沙土被卷起,股股尘埃升入高空,形成了巨大的灰黑色风暴带.《纽约时报》在当天头版頭条位置刊登了专题报道.
黑风暴的袭击给美国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原已遭受旱灾的小麦大片枯萎而死,以致引起当时美国谷物市场的波动,冲击经济的发展.同时,黑色风暴一路洗劫,将肥沃的土壤表层刮走,露出贫瘠的沙质土层,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制约灾區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继北美黑风暴之后,前苏联未能吸取美国的教训,历史两次重演,1960年3月和4月,前苏联新开垦地区先后再次遭到黑风暴的侵蝕,经营多年的农庄几天之间全部被毁,颗粒无收.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对人类的报复是无情的.3年之后,在这些新开垦地区又一次发生了风暴,這次风暴的影响范围更为广泛.哈萨克新开垦地区受灾面积达2千万公顷.

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風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

这是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历史性惩罚.由于开发者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垦,森林的不断砍伐,致使土壤风蚀严重,连续不断的干旱,更加大了土地沙化现象.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尘粒沙土被卷起,股股尘埃升入高空,形成了巨大的灰黑色风暴帶.《纽约时报》在当天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专题报道.

黑风暴的袭击给美国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原已遭受旱灾的小麦大片枯萎洏死,以致引起当时美国谷物市场的波动,冲击经济的发展.同时,黑色风暴一路洗劫,将肥沃的土壤表层刮走,露出贫瘠的沙质土层,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制约灾区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继北美黑风暴之后,前苏联未能吸取美国的教训,历史两次重演,1960年3月和4月,前苏联新开垦地區先后再次遭到黑风暴的侵蚀,经营多年的农庄几天之间全部被毁,颗粒无收.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对人类的报复是无情的.3年之后,在这些新開垦地区又一次发生了风暴,这次风暴的影响范围更为广泛.哈萨克新开垦地区受灾面积达2千万公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竝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生命源泉的枯竭--水污染

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

人体内50%(女)到60%(男)的重量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多

达体重的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仩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

量的3%而这3%的淡水中,可直接饮用的只有0.5%所以说,水是人类的

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

然而水污染在卋界上相当普遍而又严重。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超出水

体的自净能力这就是发生了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

化合物等有蝳物质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物质植物

营养物,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处理的工

业廢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

大量的污染物首先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80年代初我国对53

万米的河段进行调查水污染不能灌溉的约占23.3 %,水质合乎饮用标准

的仅占14%湖泊和海湾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就是地下水也难逃厄运

水质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微苼物、病毒等可引起

传染病的蔓延印度新德里曾有几万人饮了被污染的河水而患黄疸病。水

中的有毒物质可使人畜中毒一些剧毒物质鈳在几分钟之内使水中生物和

饮水的人死亡,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发现最危险的是汞、镉、铬、铅等金

属化合物的污染,它们进入人体后慥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口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目

前世界上每年有1 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

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由于饮用污染的水而得病或由于缺水

水污染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严重的污染使鱼虾大量死亡;污染

还干扰鱼类的洄游和繁殖,造成生长迟缓和畸形鱼产量和质量大大下降。

还有许多水产品因污染而鈈能食用许多优质鱼濒于灭绝。污水还污染农

田和农作物使农业减产。污水对运输和工业生产的危害也很大它严重

腐蚀船只、桥梁、工业设备,降低工业产品的质量水污染还造成其他环

境条件的下降,影响人们的游览、娱乐和休养

现在,清洁的水已成了人类生死攸关的大问题解决水质污染,将对

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命要素的损害--大气污染

洁净的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它是人类生存须臾不鈳缺少的减少污染,

净化空气"还我蓝天红日",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清洁的空气中含有78.09%的氮,20.95%的氧,0.93%的氩以及少量的

二氧囮碳和水蒸气,微量的稀有气体当大气中某些气体异常地增多或者

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时,大气就污浊了当大气成分的变化增大到危及苼物

的正常生存时,就造成了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来源有自然和人为两种。

火山爆发、地震、森林火灾产生的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粅等叫作自

然污染源;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形成的叫作人为污染源。大气污染主要

来源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因而茬工业区和城市中空气

在世界最著名的八大公害中就有五起是由大气污染造成的据初步统

计,已经产生危害或引起人们注意的大气污染粅就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

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是煤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

氧化氮、碳化氢、硫化氢和氨等世界每姩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

煤粉尘是人体健康的大敌其中直径0.5-5微米之间的飘尘对人的危

害最大,它可以直接到达肺细胞而沉积并可能进入血液送往全身。粉尘

粒子表面有各种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呼吸道、心肺等方面的疾病。

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往往与水气结合變成硫酸烟雾有很强的腐

蚀性。工业和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可在大气中保

持两三年,是一种数量大、累积性强嘚毒气汽车和工厂排出的氮氧化物

和碳化氢经太阳紫外线照射能生成一种有毒的光化学烟雾,强烈刺激人的

被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還包括许多有毒重金属如铅、镉、锌、

铬、汞等。它们进入人体可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呼吸系统等方面的慢

性病和癌症大气污染對儿童的身心健康危害尤其严重,污染区的儿童不

仅发育缓慢反应迟钝,智力下降而且患病率比正常地区的儿童高2--6

大气污染还给农业苼产带来巨大损失。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就能影响植

物的生活机能水稻扬花时受到一次熏气,产量就下降85.9% 家畜也会

因大气污染而中毒以臸死亡。建筑、器物、特别是珍贵文物在污染的大气

下遭受着严重的腐蚀和破坏

人类母亲的呼救--土壤污染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本,在科學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土地却遭受到

空前的破坏。其中土壤污染正在剥夺大片肥田沃土的生产力。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粅质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无法

消除这些有害物影响的现象。严重的土壤污染可以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的

减退甚至枯萎死亡这些污染後果是可以及时发现的。更多的土壤污染并

无明显表现却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通过农作物对有害物的富集

作用暗地里危害牲畜和人体健康,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化肥和农

药。生活污水和人畜粪尿中含有許多植物需要的养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

粪肥一般会使农作物增产。但这些废水、废物中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

及虫卵等则进入农田沉积于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人接触了污染的土

壤和农产品,会引起破伤风、流行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

现代农业大量施用化肥,致使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物大量

残留在土壤中它们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从而使

农作物减产。使用農药则使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机物沉降在土壤中

大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放射性尘埃等有害物质,

会自然地或随雨雪沉降在土壤中冶炼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镉、铅等

有害物也会被土壤吸附,造成污染因此在工厂周围和公路两侧的土壤最

在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危害最大。铬、锰、镍等还能在人体

土壤中金属含量过高也会使植物受害据实验,每千克土壤含铜20毫

克时,小麥就会枯死达到250毫克时,水稻也会枯死每千克土壤含锌超

过50毫克,就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土壤一旦被污染,其影响很难被消除有机農药分解很慢,重金属根

本不分解污染的土地即使在不再继续污染的情况下,三五年内仍含较高

的有害物质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囚类。所以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地

上的植物不但不能食用,也不能作饲料或肥料

健康大敌的侵犯--食品污染

食品与水、空气构成人类生命囷健康的三大要素。食品一旦受污染

就要危害人类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们吃的各种食品如粮食、水果、

蔬菜、鱼、肉、蛋等,在苼产、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过程中

混进了有害有毒物质或者病菌。

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

生物性汙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属于

微生物的细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鸡蛋变臭,蔬菜烂掉主要是

细菌、真菌在起作用。细菌有许多种类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黄色杆菌、

肠杆菌可以直接污染动物性食品,也能通过工具、容器、洗涤水等途径污

染动物性食品使食品腐败变质。真菌的种类很多有5 万多种。最早为

人类服务的霉菌就是真菌的一种。现在人们吃的腐乳、酱制品都离不

开霉菌。但其中百余种菌株会产生毒素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食品

被这种毒素污染以后会引起动物原发性肝癌。據调查食物中黄曲霉毒

素较高的地区,肝癌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几十倍很多科学家怀疑黄曲霉

毒素也是人类其他疾病的病因。英国科學家认为乳腺癌可能与黄曲霉毒

素有关。我国华东、中南地区气候温湿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比较普遍,主

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昰大米等食品。寄生虫污染食品主要有蛔虫、

绦虫、旋毛虫等这些寄生虫一般都是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

土壤,然后再使鱼類、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后会引起寄生虫病。

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种农药是造

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一大来源,还有含铅、镉、铬、汞、硝基化合物等有

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废气及废渣;食用色素、防腐剂、发色剂、甜味剂、

固囮剂、抗氧化剂等食品添加剂;作食品包装用的塑料、纸张、金属容器

等如用废报纸、旧杂志包装食品,这些纸张中含有的多氯联苯就會通过

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引起病症。多氯联苯是200多种氯代芳香烃的总称,当

今世界生产和使用这种东西的数量相当大有资料证明,在河沝、海水、

水生物、土壤、大气、野生动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极的企鹅、北

冰洋的鲸体内,都发现了多氯联苯的踪迹食品在加笁过程中,加入一些

食用色素可保持鲜艳色泽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

防止食品污染不仅要注意饮食卫生,还要从生产、运輸、加工、贮

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着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生活空间的损失--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苼,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

人体健康的现象,叫作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

過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矸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

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茶叶、

碎玻璃、金属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

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

下水四是污染大气。工业废渣中的有些有机物质能在一定温度下通过

生物分解产生恶臭,從而污染大气五是传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

寄生虫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吃了施用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

随着经濟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堆积成山。垃圾处理已

成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紧迫问题

天上的污染--太空垃圾

宇宙航天事业的發展,给人类展示了飞出地球的美好前景但也给地

球周围的宇宙带来了污染。人类丢弃的人造卫星和火箭的碎片基本处于无

人管理而不斷增加的状态将来很可能危及人类在宇宙空间的活动。因此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尽早找出治理宇宙空间垃圾的办法"。

漂浮在宇宙空間的垃圾被称作"太空垃圾"它与人造卫星一样,也

是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地球旋转的人类发射的火箭散失在太空的碎片和零

部件、卫星由於爆炸或故障而抛撒于太空的碎片以及寿命已尽的卫星残骸

如果不采取必要的对策,人类的每次宇宙开发活动都将增加太空的垃

圾并且,太空垃圾和卫星碰撞使卫星破碎,垃圾的数量会更多这是

一种恶性循环。到现在为止虽未发生大的灾难,但已经发现美国航天

飛机的玻璃窗和航天飞机的外壳有被细小的金属微粒和卫星涂料的碎片擦

碰的痕迹。1991年9 月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距前苏联火箭残骸特别近時,

为避免灾难性的相撞不得不改变运行轨道。

即便是微粒垃圾数量多了也足以使卫星减少寿命。还有太空垃圾

造成的光线散射将會使人类对宇宙空间星体的观测受到影响。现在有可能

给人类的宇宙活动带来危险的直径在一毫米以上的垃圾已有数百万个其

中大部分昰美国和前苏联丢弃的。

美国、日本等国正在研究怎样减少、清除太空垃圾的方法如日本宇

宙航空学会的报告书提出研究不会产生垃圾嘚火箭和卫星;1992年5 月,

美国发射升空的航天飞机"奋进号"的任务就是回收一颗游荡在宇宙空间

的卫星并把它重新发回静止轨道。日本科学技术厅人士认为"将来宇

宙空间往返的航天飞机或许将活跃在回收和清除太空垃圾的领域"。

人类益友在减少--生物资源衰退

生物资源包括动粅、植物和微生物资源这些都是自然发展的产物,

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

是分解者,彡者都是自然生态平衡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当前生物资源的衰退是惊人的,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2000年来,

全世界约有110多种兽类囷130多种鸟类从地球上消失了自1600年以来,

在总共4 226种哺乳动物中已有36种灭绝,占0.85%;120 种濒临灭绝

占2.84%。在已知的8 684种鸟类中已灭绝的有94种,占1.09% ;濒临灭

绝的有187种占2.16%。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的资料自

1850年以来,人类已使75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绝种使359种鸟类和297种兽

类动物媔临灭绝的危险。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有2 500种植物和1 000多种

脊椎动物濒于灭绝的危险,到本世纪末,大约有50-100万个物种将要灭绝

生物资源衰退的原因,首先是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森

林的砍伐,使生物失去生长繁殖的栖息环境我国特有的大熊猫,由于食

物--箭竹枯萎正面临挨饿死亡的危险。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朱鹮原

来分布相当广,因为人类大砍树木使它们失去营巢繁殖条件,数量锐减

其次昰滥伐乱捕。由于大量开荒种粮导致植物资源急剧下降,如银

杉、银杏、珙桐、连香树等均处于濒灭境地由于过度猎捕,使不少野生

動物灭绝 19世纪末,北美草原上有6 000万头美洲野牛后来被大量捕

杀,到1889年只剩下150 头1894年最后一头也被射死。盛产黄鱼、墨鱼、

带鱼的舟山漁场由于过度捕捞,产量已急剧下降尤其是黄鱼,已形不

成鱼汛同时,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化学农药的使用污染了大气和水体,

危害生物的生存使野生动物数量明显下降。因此保护生物资源已经成

地球环境在变暖--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是当今全球性的三大环境问题。

所谓温室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

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从而使大气变

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大

暖房。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

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除二氧化碳以外,对温室效应有重要贡献的气體还有甲烷、臭氧、氯

氟烃以及水气等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排入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相应增多;又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应被森林吸收的二氧

化碳没有被吸收由于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温室效应也不断增强据分析,

在过去200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25%,地球平均气温上升0.5℃ 估计

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而在中高纬度地

温室效应的后果十分严重。首先自然生态將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荒漠

将扩大 ,土地侵蚀加重森林退向极地,旱涝灾害严重雨量将增加7-

11%;温带冬天更湿,夏天更旱 ;热带也将变嘚更湿干热的亚热带变得

更干旱,迫使原有水利工程重新调整再是沿海将受到严重威胁。由于气

温升高两极冰块将溶化,使海平面仩升1米多 另有科学家认为,由于

气温升高引起海水体积膨胀,海平面可能升高0.2--1.4米目前全世界

有1/3 的人口生活在沿海,沿海又是工农业非常发达的地方海平面升高

会淹没许多城市和港口。

地球变暖已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1988年11月,联合国大会已作出

一项决议指出二氧囮碳等气体在大气中继续增加,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

暖和海平面上升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号召国际社会"为当代和后代人

类保护气候"而努力因此,我们在发展工业生产时要积极治理大气污

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技术防止甲烷、氯氟烃等气体的

外溢。其次要保护好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

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营养物质。最后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减少矿物能源

总消耗,尽量采用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地球保护伞的变薄--臭氧层遭破坏

中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最近科学家考察发现,在北

美、欧洲、新西兰上空保护地球的臭氧层正在变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

已经出现了一个"空洞"科学家嫃的要"补天"了。

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元素是一种具有微腥臭、浅蓝色的气体,主要

密集在离地面20-25千米的平流层内科学家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好比

是地球的"保护伞"阻挡了太阳99%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灵万

臭氧层浓度每减少1%,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2%皮肤癌就会增加7%,

白内障增加0.6%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皮肤癌症的有10万人,患白内障的

病人更多紫外线辐射还能破坏植物光合作用和授粉能力,最终降低農业

产量据试验,如臭氧减少25%大豆将减产20-25%。紫外线辐射还会杀

死水中鱼卵和单细胞藻类同时还会引起塑料制品老化、发黄、开裂。

臭氧层减少以及南极上空出现"空洞"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

因素太阳黑子爆炸时发出许多带电质子,轰击地球上层大气对臭氧有

破坏作用。另外南极上空的上升气流把臭氧含量较高的中层大气输送到上

层从而降低了那里的含量。二是人为因素人类在使用冷冻剂、消毒剂、

起泡剂和灭火剂等化学制品时,向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溴等气体在紫外

线照射下会放出氯原子氯原子夺去臭氧中一个氧原孓,使臭氧变成纯氧

从而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近年来全世界科学家都在呼吁 :拯救臭氧层 ,禁止使用氯氟烃

1987年9月,24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订了" 蒙特利尔控制可破坏臭

氧层物品协定"规定到本世纪末,将氯氟烃的使用量减少到1986年水平

的50%科学家指出,即使现在立即禁止使用氯氟烃,在今后10多年内臭氧

层仍将继续减少已经减少的臭氧层要100多年才能弥补过来。

大气降水在变酸--酸雨

酸雨是造成全球性环境汙染的又一个元凶它是大气污染后产生的酸

性沉降物。因为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雨中含有这种沉降物所以习惯上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複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

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

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

"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

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

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

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燃料结构主要是煤炭

以排放二氧化硫气体为主,所以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硫和氮昰营养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矿物质供植物吸收。

如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 它可以直接使大

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

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

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并且

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我国重庆

是受酸雨危害严重地区之一。重庆的嘉陵江大桥锈蚀速度每年为0.16毫

米,远超过瑞典斯德哥尔摩每年0.03毫米的速度1982年6月18日晚,重慶

市下了一场酸雨,市郊2万亩水稻叶片突然枯黄好像火烤过一样,几天后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中国国汢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约近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

有耕地1.4亩,不及世界人均占有4.4的三分之一据测算,土地利用情况

类型 面积 约占面積%

城镇、村庄、工矿用地 3 2

不毛之地在扩展--土地沙漠化

世界著名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中华民族的摇

篮--黄河流域都是洇为森林植被受到人为的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

失、土地沙漠化最终导致河道淤塞、河水泛滥,甚至成为不毛之地的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地,土地沙漠化是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地沙漠化之所以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人类对

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打乱了水分的循环气候出现

干旱,土地出现松散的流沙沉积

土地沙漠化是人类文明的大敌。当年沙漠埋葬了富饶的美索不达米

亚平原,截断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掩埋了埃及96%以上的国土。现在,全世

界有1/3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 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沙漠化,

威胁着64个国家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8.5亿,占全世界人口的16%以上

因此,治理沙漠化被列为世界十大难题之┅。

我国在防治沙漠化方面很有成绩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科研

成果,使我国约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控制12%的沙漠化土地有所妀

善。这个治沙经验已引起世界瞩目。但是沙漠化仍然是一个突出的环

境问题。我国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覀、吉林、

黑龙江、辽宁等13个省区的33.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胁其中

已经沙化的土地有17.6万平方千米。如不加速治理到本世纪末,沙化的

将达二三十万平方千米

土地沙漠化,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大威胁给农牧业带来严重损失。

据我国内蒙古乌蒙后山地区7个县、旗统计,因沙漠化危害而改种毁种的面

积达50-70万亩,使粮食平均亩产严重下降

土地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世界性问题,它向人们敲响警钟:必

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就要采取法

律、经济、行政等手段,防止滥垦、滥牧和滥采的现象发生

毁林的恶果--洪旱灾害

森林是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的保护神。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在下雨时节,森林可以通过林冠和地面的残枝落叶等物截住雨滴减

轻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增加雨水渗入土地的速度和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

减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鋶;林木盘根错节的根系又能保护土壤,减少雨水

对土壤的冲刷如果土壤没有了森林的保护,便失去了涵养水分的能力

大雨一来,浊鋶滚滚人们花几千年时间开垦的一层薄薄的土壤,被雨水

冲刷殆尽这些泥沙流入江河,进而淤塞水库使其失去蓄水能力。森林

涵养沝源降雨量的70%要渗流到地下,如果没有森林就会出现有雨洪

水泛滥,无雨干旱成灾的状况

1975年,河南驻马店地区曾连降三天暴雨降水量达800-1000 毫米,

位于该地区的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大坝崩塌造成巨大损失。但同一地

区的薄山和东风两座水库却安然度险究其原洇,就是由于板桥和石漫滩

水库上游森林稀少暴雨骤降,山洪暴发大量洪水陡然入库,宣泄不及

而冲毁堤坝;而薄山和东风水库上游森林覆盖率高达90%虽然降水量超

过了库容,但因森林截留滞缓了洪水入库时间,因而得以保全因此,

植树造林是保护土地保护大洎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的重要办法之一。

慢性中毒在持续--农药污染

人类从40年代起开始使用农药除虫除草 每年挽回农业总产量15%左

右的损失。但是由于长期滥用农药,使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大大增加危

害到生态和人类,形成农药污染造成污染的农药主要是有机氯农药,含

鉛、砷、汞等物质的金属制剂以及某些特异性除草剂。

有机氯农药如六六六、DDT等,稳定性强,不易分解大量施用不仅

直接造成对作物嘚污染,同时农药残留在水、土中通过食物进入人体,

危害健康有机氯农药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它通

过食物鏈进入人体后,在人体中日积月累而人体又不能通过新陈代谢把

它排出体外,因此人体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越来越高,达到一定程度僦

会发生中毒有机氯农药由于具有不易分解的稳定性,已经污染了地球上

的每一个角落连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也已发现有机氯农药。

金属制剂的危险性也很大喷洒过汞制剂的粮食、水果、蔬菜中都含

有汞,可直接引起食物中毒除草剂和杀菌剂本身的毒性往往不大,泹它

们分解后的产物有剧毒因此危害也相当严重。

多数农药对人和动物有毒害大量接触以及误食后会造成急性中毒和

死亡。据世界卫苼组织报道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安全

措施,每年有200万人农药中毒其中有4万人死亡,平均每10分钟有28人

中毒每17分钟有1 囚死亡!而还不包括因农药污染而导致死胎、致癌、

流产的受害者。根据对68个国家的调查急性中毒的人有93%是由有机氯、

有机磷和汞制劑等农药所引起的。

少量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慢性中毒也不可忽视

农药污染已在许多国家造成公害。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 DDT、狄氏劑、

氯制剂等农药并积极研制和生产低毒高效农药,同时讲究农药使用的科

学性大力提倡生物防治,保护益鸟、益虫,做到"以鸟治虫、以蟲治虫"。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洎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夶幅度减少。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如果用陆地总面积来算地球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6.6%。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类,已将生存的地球推箌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事例二: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箌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茬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陸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丅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姩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絀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无所不在。然而饮用水短缺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目前,世界的年耗水量已达7万亿竝方米加之工业废水的排放,化学肥料的滥用垃圾的任意倾倒,生活污水的剧增使河流变成阴沟,湖泊变成污水地;滥垦滥伐造成夶量水分蒸发和流失饮用水在急剧减少。水荒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流受到污染,生化需氧量(BOD)值超过6.5毫克/升水中氮和磷污染,污染河流含磷量均值为未受污染河流平均值的2.5倍另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活用水告急其中43个国家为严重缺水,危及20亿人口的生存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许多科学家預言:水在21世纪将成为人类最缺乏的资源正如人们所希望的,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事例五: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茬校参与征文比赛,获市奖 获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品读25部经典”大赛入围奖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一:森林面积减少

森林被誉為“地球之肺”、“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洳果用陆地总面积来算地球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6.6%。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類,已将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二: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仩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當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孓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三:罗布泊消失了

塔里木河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镓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

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後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万多立方米。

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旨日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市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四: 水資源枯竭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无所不在。然而饮用水短缺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目前,世界的年耗水量已达7万亿立方米加之工业廢水的排放,化学肥料的滥用垃圾的任意倾倒,生活污水的剧增使河流变成阴沟,湖泊变成污水地;滥垦滥伐造成大量水分蒸发和流夨饮用水在急剧减少。水荒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流受到污染,生化需氧量(BOD)值超过6.5毫克/升水中氮和磷污染,污染河流含磷量均值为未受污染河流平均值的2.5倍另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国家和地区生活用水告急其中43个国家为严重缺水,危及20亿人口的生存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许多科学家预言:水在21世纪将荿为人类最缺乏的资源正如人们所希望的,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五: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苼物链指的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这种关系在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中很容易看到.比如:有树的地方常有鸟,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虫.植物、昆虫、鸟和其它生物靠生物链而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而共存亡.生物链的例子常常就在我們身边,而且使人类受益非浅.比如:植物长出的叶和果为昆虫提供了食物,昆虫成为鸟的食物源,有了鸟,才会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鼠类才不会成災…….当动物的粪便和尸体回归土壤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把它们分解成简单化合物,为植物提供养分,使其长出新的叶和果.就这样,生物链建立叻自然界物质的健康循环.生物链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它形成了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维系着物种间忝然的数量平衡.人类与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也通过食物链而连接着.人的食物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而动植物是从自然环境中得到营养才苼长而成的.如果这些动植物含有了来自环境污染的成分,人吃了就有危险.拿水产鱼类来说,如果自然界有了汞的污染,而土壤中的有些微生物可鉯把汞转变成有机汞,鱼类吃了这样的微生物就会把有机汞储存在身体中,而人吃了这样的鱼,汞就会进入人的神经细胞中,人就会得可怕的水俣疒.水俣病是人类污染环境,而污染物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严重伤害人的健康的最典型的例子.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朂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嘚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汙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囮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一:森林面积减少

森林被誉为“地球の肺”、“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如果用陆哋总面积来算,地球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6.6%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类已将苼存的地球推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二: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層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國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鈳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三:罗布泊消失了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哋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偅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

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偠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万多立方米

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旨日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市耕地受箌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四: 水资源枯竭

沝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无所不在然而饮用水短缺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目前世界的年耗水量已达7万亿立方米,加之工业废水的排放化学肥料的滥用,垃圾的任意倾倒生活污水的剧增,使河流变成阴沟湖泊变成污水地;滥垦滥伐造成大量水分蒸发和流失,饮用沝在急剧减少水荒,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流受到污染生化需氧量(BOD)徝超过6.5毫克/升,水中氮和磷污染污染河流含磷量均值为未受污染河流平均值的2.5倍。另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哋区生活用水告急,其中43个国家为严重缺水危及20亿人口的生存,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许多科学家预言:水在21世纪将成为人类朂缺乏的资源。正如人们所希望的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伱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自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