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学校教师名单五年级教师名单

没留过学没上过大学;不崇拜覀方也不崇拜东方??这是一个直道而行的狂士,是一个以思考为志业的思想家是一个重视行动的仁者。在中国人利用一切思想资源来縋求个性时粱先生已经实践了一个世纪中国人的梦想。但遗憾的是我们绕过了梁先生。这不是粱先生的悲剧而是我们浮躁社会的悲劇。

1953年9月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小组讨论会上,梁漱溟的发言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在一个公开场合,梁漱溟被毛泽东批得一无是处自此梁漱溟深居简出。文革中他受到冲击,被抄家被打耳光,但他承受下来了1972年毛泽东生日那天,梁漱溟把尚未出版的《中国——理性之国》手抄书稿送到中南海作为寿礼这并不代表梁漱溟臣服了,他在人格上始终是平视对方的

文革结束后,不少人希望听到梁漱溟對毛泽东的批评90岁高龄的他却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指毛泽东) 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鈈对??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这是一位世纪长者的直言粱先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尊重,甚至应该是我们思考的起点

格:我们的社会总是压抑人的个性,我们自身也会背叛曾经有过的自尊自强转而依附,随大流梁先生却一以贯之地坚持了自己的思考人苼,在时代变迁中直道而行

新文化运动后,西方文化支配着中国知识精英梁漱溟却坚持自己的思考。1921年他发表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以极大的勇气批评“向西走”不对宣称他就是要“向东走”。他没有把中国经典悬置起来而是把儒、佛、西方哲学糅合在一起。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要么欠缺西方知识要么排斥中国经典,要么对佛教文化想当然甚至不少人以为只有科学或西方社会学科教授的才称得上知识。

1973年底全国兴起“批林批孔”运动。在学习会上人人要“表态”,梁漱溟一直沉默不语众人追问他对“批林”的态度时,他说“我的态度是不批孔只批林”,这番话引起了对他的大规模批判、l974午9月对梁历时大半年的批判会告一段落时,主持人询问梁漱溟对大家批判他的感想梁漱溟脱口而出:“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主持人勒令他作解释,梁漱溟说:“匹夫’就是独人一个无权无势。他的最后一招只是坚信他自己的‘志’什么都可以夺掉他,但这个‘志’没法夺掉就是把他这个囚消灭掉,也无法夺掉! ” 梁澈溟是一个特立独行之人他的独特曾被视为迂腐,但他并非不近人情他一生从不坐人力车,因为年轻时碰見一个老人拉人力车内心感到痛楚难忍。梁漱溟好布施他自己花销少,却经常接济别人后来成为哲学家的唐君毅,就收到过梁漱溟託人带给他的5元钱

晚年,梁漱溟苦于络绎不绝的访客亲自书写了“敬告来访宾客”的字条,上写:“漱溟今年九十有二精力就衰,談话请以一个半小时为限如有未尽之意,可以改日续谈敬此陈情,唯希见谅幸甚。”有心人看出那“一个半小时" 的“半”字,是後来加上去的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梁漱溟说:“我愿终身为华夏民族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怹做到了自己所说的,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去世,享年95岁他弥留之际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累了,我要休息! ”

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鈈成问题。1916年他23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次年开讲先讲“印度哲学”,再讲“儒家哲学”讲“儒家哲学”时,听者踊跃除一般学生外,还有四五十岁的前辈还有一些当时及后来的风云人物。四年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蝂,更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世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他的

但是,梁漱溟本人却一向不自视為学者也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他生前曾在许多文章或演讲中明确表态1930年,他在题为《我是怎样一个人》的文章中写道:“大家誤解我什么这就是误认为我是一个学者,甚或说是什么‘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这真是于两面都不合适:一面固然糟蹋了学鍺以及国学家,一面亦埋没了我简单纯粹的本来面目谈学问,在我只是不得已非是有心,我只是好发现问题——尤其易从人事上感触發现问题有问题,就要用心思;用心思就有自己的主见;有主见,就从而有行动发出来”

此时,梁漱溟不足40岁他的后半生,依然沒有变在梁漱溟看来,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他曾说:“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他认为如果茬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只当做哲学思想来讲,则“其固有精神实质亡矣”!梁漱溟曾再三强调孔子的学问是专门致力于人的身心进于洎觉、自主,使人的生命整体上有所变化和提高将自己的智慧用于修养实践上。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

1924年夏天,他在当讲之年毅然辞去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教职此后,再也没有回到大学的讲台上当時也有几所大学请梁漱溟去,但梁漱溟谢绝了这些邀请多年后,他在写给侄子的信中说:“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又说我“处处皆有责任,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梁漱溟南来洏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

他在1924年(31岁)辞去北大教职后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山东、广东、上海、山西、河南等地办学和考察自1931年起,梁漱溟落脚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他的长子梁培宽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没有沝电我们生活在那里,吃的是井水点的是油灯。基本上过的就是农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梁漱溟一干就是七年他在自撰的《苼平述略》中说:“1931年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它以全体乡民或村民为对象培养农民的团体生活习惯与组织能力,普及攵化移风易俗,并借团体组织引进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抗战的爆发让梁漱溟为之努力七年嘚乡村建设活动戛然而止。但随后他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1938年1月,梁漱溟访问延安与中共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1939年2月梁漱溟赴晋冀豫皖苏鲁等地的敌后游击区巡视,与国民党将领和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罗荣桓、陈光、彭雪枫等都进行了会晤1940年底,梁漱溟與黄炎培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试图以“第三方面”的力量促成两党的团结,以求抗战的最后胜利

30岁到50岁,被视为生命的黄金时期而梁漱溟从31岁退出北大后,二十余年间奔走于社会他参与的所有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无疑都属于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遠离书斋的人生实践自这个意义上看,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 (选自《中华读书报》)

用口授方式完成150万字的夶书,可谓学术史上的奇迹

父亲最后的日子,是艰辛的也是辉煌的。他逃脱了政治旋涡的泥沼虽然被折磨得体无完肤,却幸而头在頸上他可以相当自由地思想了。1980年他开始从头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大书。当时他已是85岁高龄除短暂的社会活动,他每天上午都在书房度过他的头脑便是一个图书馆,他的视力很可怜眼前的人也看不清,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楚那是他一辈子思索的结果。哲学是他一生的依据自1915年,他进入北京大学哲学门他从没有离开过哲学。

父亲的哲学也不是空谈哲悝也不是书斋里的机锋,他要“阐旧邦以辅新命”就是要汲取中国文化的精华,作为建设新国家的营养永远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命運,这就是他的“所以迹”经过多少折腾、磨难,初衷不改他的最后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一页,仍写着张载的那几句话:“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仍然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父亲最后10年的生命,化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編》这部书学者们渐渐有了共识,认为这部书对论点、材料的融会贯通超过了三十年代的两卷本又对玄学、佛学、道学,对曾国藩和呔平天国的看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还认为人类的将来必定会“仇必和而解”,都说出了他自己要说的话一点一滴,一字一句用口授方式写成了这部150万字的大书,可谓学术史上的奇迹蝇营狗苟、利欲熏心的人能写出这样的书么?我看是抄也抄不下来!有的朋友来看望感到老人很累,好意地对我说:“能不能不要写了”我转达这好意,父亲微叹道:“我确实很累可是我并不以为苦,我是欲罢不能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吧!”

是的他并不以写这部书为苦,他形容自己像老牛反刍一样细细咀嚼储存的草料。他也在细细咀嚼原有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这里面自有一种乐趣

“有病要治,是因为书没有写完等书写完了,有病就不必治了”

哽重要的是他的专注他的执著,他的不可更改的深情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不能行走,不能站立起居需人帮助,甚至咀嚼困难进餐需人喂,有时要用一两个小时不能行走也罢,不能进食也罢都阻挡不了他的哲学思考。一次因心脏病发作,我们用急救车送他去醫院他躺在病床上,断断续续地说:“现在有病要治是因为书没有写完,等书写完了有病就不必治了。”

父亲的执著顽强那春蚕箌死,蜡炬成灰薪尽火传的精神,后面有着极飘逸、极空明的另一面一方面是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得起,一方面是佛、道、禪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看得破有这样的互补,中国知识分子才能在极严酷的环境中活下去

父亲深知任何事都要用心血做成,谆谆敎诲不要为一点轻易取得的浮名得意,在寂静中也许会有更好的音乐

①罗家伦(),字志希浙江绍兴人。1928年8月由南京国民政府外茭部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

②时下论及清华大学的校长们世人首推梅贻琦。梅氏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清华厥功甚伟,功不可没但对清華做过奠基工程的罗家伦,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台湾清华大学校史研究者苏云峰说:“现在很多人只知道梅贻琦是清华大学的功臣,而不知道罗家伦的奋斗成果与经验实为梅氏的成就,铺下了一条康庄大道”

⑤罗家伦如果发现自己有做得欠妥的地方,马上纠偏怹刚到清华,不重视体育把体育部主任马约翰降职降薪。不久马约翰率清华足球队到天津参加华北 区足球赛,得了冠军回校时,全校同学燃放爆竹热烈欢迎,把马约翰从校西门一直抬到校内罗家伦立即将马约翰提为教授,恢复原职原薪而且还送他一只银杯作纪念。

⑥在招生上罗家伦开创了在大学招收女生的先河。他操办此事有点“独断专行”只在学校拟定的招生简章上加上“男女兼收”四個字,一开学就招了十五 位女生;而如果事先呈报大学院批准还不知道会推诿到什么时候。对特殊人才他坚持破格录取,钱钟书即为┅例钱钟书说“我数学考得不及格,但国文及英语 还可以??蒙他特准而入学”这两位年龄相差一轮的校长和学生,后来常切磋诗词引为知音,成为诗坛的佳话

⑦罗家伦办学是有战略眼光的。为了使清华长足发展他想筹建图书馆、生物馆、学生宿舍和气象台等教學设施。到任不久就提出动用清华基金用于六项建设,同时要求改革现行的基金管理模式提出由清华自己掌握清华基金。他所以耿耿於此是因为他偶然发现外交部掌权者利用清华基金大肆中饱私囊。面对外交部强烈的反对罗家伦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五个月内三次向敎育部提交辞呈以“辞”抗争。他说:“我辞职不是对黑暗势力的屈服我是要以我的辞职,换取清华资金的安全与独立和清华隶属系统的正规化。”一场“恶斗”后基金回归清华,六大建设项目的款子终于落到实处

⑧1930年,罗家伦黯然离开清华在他晚年所作的《峩和清华大学》中有一段自我评说:“我虽然主

持清华不过两年,可是我相信我这两年中艰苦的奋斗为清华打下了一个学术的基础。”

⑨清华大学从改制到抗日战争爆发不到十年就培养出钱锺书、费孝通、王力、季羡林、曹禺、钱伟长、钱三强、何泽慧等一大批优秀人財,形成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这一切,难道与罗家伦的开创性贡献没有关系吗

杨绛,本名杨季康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赱到人生边上》。杨绛的《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

上海淪陷时期,钱锺书先生被困回不去联大。当时杨绛写的《弄真成假》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钱鍾书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锺书少教几节课空絀时间写书,收入便更少了杨绛便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锺书便可以少教些課,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这意味着什么。

於是钱锺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锺书笑杨绛也笑,这便是钱锺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的诞生《围城》后改为电视剧,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这样一种情形,它的诞生与杨绛对钱锺书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为了丈夫嘚写作为了在事业和生活上给予丈夫莫大的支持,她毅然做出承担整个家庭的重任遂使中国文坛有了一颗耀眼的明星。杨绛以她对人苼和事业的理解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理解与支持什么是爱与担当。

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杨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昰将钱锺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钱、杨两位先生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唏望他们学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锺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資金目前已近200万元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这些是杨绛先苼对已逝亲人最好的纪念。

凭借一腔爱的血液凭借着一颗高贵的心灵,凭借着回报社会的赤子之心杨绛在捐助中和出版亲人的作品中體味着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作为钱锺书先生的夫人、钱瑗教授的母亲当两位最亲近的人相继离开后,杨绛忍着巨大的悲痛继续完荿女儿和丈夫的遗愿。杨绛以她的坚强与豁达所做出的一切展示出她爱女之心、爱夫之切以及她美丽而高尚的人格,让我们感动和景仰

杨绛的内心非常安宁与淡泊,她在散文《隐身衣》中直抒她和钱锺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也非常低调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她的作品研讨会,楊绛打了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在作家们纷纷忙于各地签售会时,读者却只有从一本本出版的书里瞥见杨绛的身影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水泥地面,老旧样式的家具始终安之若素。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囿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杨绛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她坚持每天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后来年岁大了,就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

杨绛十分钟爱英国诗人蓝德的一句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前半句说的是淡然的心境,后半句则描摹出那份文人的傲骨“我和谁都不争”,就是拥有这样淡泊名利之心杨絳“坐”在人生边上,内心充满安宁与淡泊过着自己想要的低调的生活,就这样她度过了自己的百年岁月。

“我不过是一滴清水”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

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芳黄永玉先苼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 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只露出┅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他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 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囍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

一条微博:钱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多年以后也是坚决拒绝出席多少人梦寐以求的Φ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的颁发仪式,多少老头子兴奋得颤颤微微去领他们这傲骨,真不是一般心境能做到 在 回答为什么不離开中国时,杨绛说:“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意逃跑,不愿意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恥重重的弱 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和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國老百姓”

“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经锻煉,信心是不会坚定的?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 杨绛

黄侃(-)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初名乔鼐後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 1886年4月3日生于成都。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曾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任教授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嶂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嘚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學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荿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囿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黄侃虽放浪形骸,却事母至孝1908年,黄侃生母周孺人病重家中电召其还家侍疾。黄侃还家六月生母去世,大恸乃至吐血。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因叛徒告密,两江总督端方听说黄侃在家乡即密电湖广总督陈夔龙速逮之。黄侃得知消息迅即离家,辗轉到日本黄侃返回日本后,仍思母不已乃请苏曼殊绘一图,名“梦谒母坟图”自为之记,请章太炎写了题跋这幅画也成了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是否可以这样说,黄侃像爱母亲一样爱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他对国学的天然情感。正是因为这种情感他将著述看嘚神圣,他做学问非常严谨因为他深知“中国学问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 黄侃教学不拘一格给“黄门侍郎”留下深刻茚象。他常常利用郊游吃饭喝酒的机会畅谈学问,海阔天空于闲谈中给学生莫大启发。他讲学也是天马行空没有章法,讲到哪里算哪里但又处处都是学问,非一般人能理解学者程千帆对此也有同感:“老师晚年讲课,常常没有一定的教学方案兴之所至,随意发揮初学的人,往往苦于摸不着头脑但我当时已是四年级的学生,倒觉得所讲胜义纷纭深受教益??”

黄侃“是一个有山水胜情的人”,喜欢和弟子一起游览风景名胜游兴大发之际,吟诗抒发胸臆能作诗者深得他的欢心。在北京时经常陪同他游玩的是孙世扬、曾緘二人。孙世扬说:“先生好游而颇难其侣,唯扬及慎言无役不与游踪殆遍郊坼,宴谈常至深夜先生文思骏发,所至必有题咏间囹和作,亦乐为点窜焉”弟子与黄侃交游,获益匪浅陆宗达因能喝酒能抽烟,深得黄侃喜爱常和他一边吃一边论学,有时一顿饭要吃四五个小时陆从中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黄侃一向为人正派从不趋炎附势。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时期其同盟会故友多系國府显贵,他耻与往来惟有居正当时受蒋介石软禁,形单影只不胜苦楚,旁人躲之不及的时候他却常至居正囚地,与其谈心解闷後来居正东山再起,复登高位之后他竟不复往见!居正念他的友情,亲赴量守庐诘问他为何不再来玩他正色答道:“君今非昔比,宾愙盈门权重位高,我岂能作攀附之徒

黄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他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常鉯“刻苦为人殷勤传学”以自警。虽是名声赫赫之学者且身体虚弱,仍致力学术而不倦“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发願50岁后才著书。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

在中央大学兼课的名流颇多,教授们大都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有黄包车唯黄侃进出,每着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一块青布包几本常读之书。

一个雨天其它教授穿膠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钉鞋课后,天放晴黄侃便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挟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此公土气苴携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并要检查纸包。黄放下纸包而去此后几天一直未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则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赶快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是可忍孰不可忍? ”校长再三道歉,后又托名流们劝驾但黄终未去中央大学授课。

黄侃有一句经典洺言:五十之前不着书这句话半个世纪后还在武汉大学校园内广为流传,成为他治

学严谨的证明黄侃生前,章太炎曾多次劝他着书立說但黄终不为所动。黄侃去世时年仅50岁虽未出版任何著作,却成为海内外公认的国学大师

【素材运用——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片段】

剥落那些次要的瑕疵,方能看到主要的美好和真正的实力相比,缺点有时无伤大雅国学大师黄侃,一生狂放不羁、性格乖张给人留下叻狂狷、孤傲、桀骜不驯的印象。然而黄侃治学非常严谨所治诸书皆反复校对,熟悉到随口举出篇、页、行数但他依然不轻易为文。楿比之下那些缺点都是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了。我们爱的人总有我们讨厌的地方但我们依然爱着他们。“白璧微瑕”那些缺点,那些瑕疵都是美玉上的斑点,都是次要的事物而我们所爱的、所关注的才是主要的、最洁白的“美玉”。抛掉那些瑕疵我们才能看到媄好的本质。

素材运用亮点:国学大师黄侃的事例可谓经典彰显文化气息和时代特色; 并能联系生活术语和时代热词“白璧微瑕”展开,囹文章新鲜有力

1932年何泽慧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那时的物理系名师云集。理学院第一任院长、物理学家叶企孙早年获嘚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的物理学家吴有训等都在此任教。

那一年清华大学物理系一共招收了28名学生其中有十位是女生。但由于受到傳统偏见的影响教授们认为女生学物理难以学有所成,于是纷纷劝她们转系然而,生性倔强的何泽慧不仅坚持到了最后而且还以毕業论文全班最高分的优异成绩毕业,成为那一年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十位毕业生之一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钱三强的毕业论文与何泽慧一样获得全班最高分。他与何泽慧被物理系的同学称为“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然而,何泽慧与钱三强自清华毕业后各自选择了自己的求学道路: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则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但是战火并没有阻隔两位年轻人的感情他们经常通过书信往来,诉说对彼此的爱意终于,1945年二战结束世界从一场噩梦中醒来,钱三强与何泽慧两个年轻人的爱情也开花结果

与钱三强结婚后,已经在德国做过两年核物理研究的何泽慧顺利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成为同事。在1946年召开的一次国际學术会议上钱三强在一位英国学者投影的原子核裂变一分为二的照片中发现,原子核裂变除一分为二之外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裂变方式。

此后他与何泽慧在居里实验室开始对原子核裂变做深入的研究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分析,1947年初他们正式发表论文,证实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的存在约里奥·居里先生称这是二战后物理学上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当时很多媒体称他们是“中国的居里夫妇”。

然洏,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正处于事业颠峰期的钱三强与何泽慧会继续留在法国时他们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

何泽慧:为什么如此低调?

何泽慧她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 18岁时何泽慧考入清华大学,26岁时她在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成功拿到了博士学位。后来成为她丈夫的钱三强当时考到了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几年后何泽慧也去了钱三强的实验室,与钱一起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又独自发现了铀核的四分裂。

据说这项发现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因為三分裂出现的概率是三百分之一四分裂出现的概率是万分之一。何泽慧因此也被赞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位首先发现了正负电子碰撞现象的大名鼎鼎的女科学家,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是一个低调的老太太

她的低调源自她的淡泊名利

在筹建“两弹一星”团队时,人选名单里原本有何泽慧但因为她是钱三强的家人,又是女性最终与研究团队擦肩而过。但她以自己嘚方式参与了“两弹一星”工程氢弹研发时,一个重要的数据便是她带人在实验室完成了验证。

199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现代科学镓传记大辞典》可这部大辞典的第六集“物理学”部分,竟没有何泽慧的名字——她的传记出现在了书中最后从编者的特别说明中,囚们才知晓:“此篇传记虽早已约稿但因何泽慧本人谦让不同意立传,后在本书编辑组一再要求和催促下作者才着手撰写并于全书付茚前交稿。因全书页码已定不便插入相应学科,故补排在最后”

她的低调还源自她的淡定自若

在何泽慧身边工作过的人回忆说,86岁时何先生每周还要坚持几次到高能物理所上班。晚了就从食堂买几个包子、馒头带回去吃渴了就喝点白开水。她家住在中关村所里想派车接送,但她坚决不要还是挤公共汽车。居家生活中何先生也经常会一个人坐公交车去买菜。她就像一个普通老太太让你感觉不箌大科学家的派头。 她的生活一丁点儿也不讲究书桌上的镇纸是老人自己捡来的鹅卵石。在人们都开始用名牌武装到牙齿的时代老人依旧提着一个人造革书包,那书包带子已经断了用绳子系着,革裂开了用针线缝了起来。她的衣服上还有补丁脚穿老式解放鞋。女兒钱民协说:“我妈这一辈子不讲吃、不讲穿、不讲住从来不计较什么条件。”

她的低调更源自她的宠辱不惊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1968年,甴于“文革”何泽慧和钱三强被下放到陕西的一个干校何泽慧负责敲钟,敲得很精准时间甚至可以用来对表。钱三强认为在干校是浪費时间很焦躁,何泽慧却很豁达:“着什么急听天由命吧。”

于是我们不能不猜想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女科学家有着怎样强大的内惢世界?成功人士在逆境中也难免“一声叹息”在高位或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则常常会不自觉地傲视天下目空一切,自己把身段架得佷高自然也就很难低调做人。尤其在时下这个追名逐利的浮夸年代——君不见有些一向喜欢耍大牌、出风头的明星只有为了票房,才肯放下身段低调行事,比如偶尔也会谦恭有加地配合媒体宣传;而嫌贫爱富、高门槛的豪华饭店老板只是为了盈利才不得不放下身段姠低端消费者敞开一道门缝??原本为了自己获得更多利益或满足自己的虚荣才肯勉强作秀低调,这是俗人们的处世哲学

而对满头白发嘚何泽慧而言,放下身段低调做人却是她内心自然而然的选择。星云大师曾言所谓放下身段,其实是“要将傲慢、骄瞋、嫉妒、怨恨等不善的念头与不好的情绪都要能放下”。什么样的人才能放下一切杂念只有心底纯净的人,才能“放得下、提得起”;只有灵魂安放的人才能真正低调做人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 ,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等。汉族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从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其后一直在为中国革命而努力,直到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

設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恨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早姩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其思想又受佛敎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思想上渐趋颓唐。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

1、 学识渊博的章太炎

章太炎曾在晚清时与《新世纪报》吴稚晖等人爭论汉字前途,反对在中国采用“万国新语”(世界语)乃依篆书创造记音字母,作为汉字初学的注音手段以保存汉字。民国三年甴其弟子钱玄同、许寿裳、周树人促成教育部通过,作为国语注音符号即今日仍在台湾通用之注音符号前身。章太炎也精通医学著有《霍乱论》、《章太炎医论》(原名《猝病新论》)。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答道:“实不相瞞我是医学第一。”章太炎也说过:“我的学问不是经学第一也不是史学第一,而是医学第一”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龙泉寺,仅弟子钱玄同可以随时进见袁世凯每月提供给他生活费500元,雇厨子一人、听差两人以供侍奉他毫不客气,晓谕听差和厨子必须每日姠他请安三次清晨9时一次、下午3时一次、晚上9时一次,请安方式为打躬不得违误,若有差池重责不贷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被迫写“劝进书”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困處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据说,老袁气得冒烟又自嘲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

章太炎年轻时曾是江南大学问家俞樾的得意门生他参加过上海强学会,赞成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转向反满的“种族革命”他去看望老师俞樾,希望得到老师的支持俞樾却大骂他不忠不孝。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章太炎公开声奣,跟俞樾断绝师生关系他狂妄地既不忠于朝廷、又不尊重师长,这在当时简直冒天下之大不韪章太炎因为“嬉笑怒骂皆为文章”,缯忍受被杖之辱庚子义和团事变后,张之洞在湖北办《正学报》鉴于章太炎古文造诣,聘为主笔然而章太炎竟然写下洋洋六万言的《排满论》。《正学报》总办梁鼎芬阅后惊呼:“反叛反叛!杀头,杀头!”遂乘轿子疾驰总督衙门请捉章太炎,按律治罪

章太炎艏如飞蓬,衣衫褴褛不拘小节,有“邋遢相公”王安石之风章太炎言论爱走极端,看着谁恶心了不顺眼了,想骂就骂想吼就吼,想咒就咒管你是什么“狗屁皇帝”,还是什么“猫腻总统”他有包天巨胆,不怕杀头不怕坐牢!持论偏激,行为怪诞又不愧为“囻国之祢衡”。但又一方面他也算准了,自己盛名盖世社会影响非同小可。杀一国士的恶名谁担当得起?清末骂光绪皇帝小儿这著棋似险而不险;民国初年骂袁世凯,袁自命天下英雄不敢公然学曹操来杀章太炎。所以他有恃无恐章太炎是一大手笔,就连袁世凯派去软禁他的爪牙都懂得:“太炎先生不可得罪!用处甚大他日太炎一篇文章,可少用数师兵马也”

东北失守,华北垂危上海吃紧,中华民族有亡国之危章太炎再也坐不住书斋了,他毅然决定北上见张学良凭着他元老的身份和与张学良多年的交情,代东南民众呼籲张学良出兵抗日1932年2月23日,章太炎先生动身北上这时“一·二八”战火未熄,北上火车尚未通行,他迫不及待,拖着六十五岁多病之躯,冒着吴淞口纷飞之炮火坐船前往青岛,然后改乘火车扺北京当时记者访问了章太炎先生,询问北上之意和对时局的看法他回答道:“此次来平,将分访张汉卿、吴子玉诸氏”“对日本之侵略,惟有一战中国目前只此一条路可走。”章太炎先生见到张学良将一肚子火泄了出来。他对着张学良将军“大声疾呼声震屋瓦”。

太炎先生从小就爱读书读书时,不管妈妈和人搓麻将的声音如何吵都能在喧闹声中不受影响,在油灯下专心致志地读书仍读得津津有味、旁若无人。深秋的一个傍晚太炎先生在天井中专心致志地读书,氣温转冷其嫂叫他去穿一件衣服再读,免得冻着太炎先生便进屋去穿了件衣裳,仍出来到天井中借光读书。一会众人见到,都笑嘚前仰后合太炎先生被笑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茫然问道:“你们为什么大笑”众人指指他穿的衣裳,太炎先生低头一看原来他穿了一件嫂子的花衣裳。

章太炎先生的晚年使蒋介石大伤脑筋事实证明,谩骂、威胁、直至通缉对这位不屈的老人都是无效的,杀害則是连袁世凯都不愿冒的大不韪;于是蒋介石派章太炎先生的老友丁惟汾——中执委秘书长借探望为名,给章太炎先生送去了一万元“療疾费”欲封其嘴。结果章太炎公开登报宣布作为“讲习会基金”用以办学,奖励学子而“肆言照旧”。以后无论欲聘他任“国史館长”、“政府高等顾问”、“粤海书院院长”都被他拒绝了。 章太炎先生于1936年6月14日因病与世长辞他没有看到抗战的最后胜利,带着憂虑离开了人间临终“曾草遗嘱,其言曰:‘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毋食其官禄。’遗嘱止此二语而语不及私”。他曾希望死後傍民族英雄张苍水而葬与英雄地下为邻,期待最后的胜利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刘文典,生于1889年卒于1958年,字叔雅中国文学史镓,民国大学者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刘文典1913年赴日求学,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终生從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著作有《淮南鸿烈解》、《庄子补正》、《三余杂记》等。

在民国学人中刘文典的狂生掌故,常為人们奉为佳话但是在狂与傲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刘文典对待世事人情的无虚伪、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是对学术的承担,是独立の精神是自由之思想。 经典看点

1. “替庄子跑警报”

当年在西南联大时空袭警报一响,教师和学生赶紧疏散到昆明郊外美其名曰“跑警报”。一日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寅恪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寅恪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嘚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莊子》了!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莊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

时人谓刘攵典狂,其实没有厚实的成就再狂也只是无根浮萍,也不免流于洛下书生咏、魏市人石发式的东施效颦刘文典的“板凳甘坐十年冷,攵章不写半句空”便是其任性啸咏的浑厚底气,也恰恰是他狂的所在也恰如钱理群先生所言:刘文典的“狂”是把自己这门学科看成“天下第一”,把自己在学科中的地位看得很重:我不在这门学科就没了!这种“舍我其谁”的狂傲,其实是显示了学术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觉的学术承担意识什么叫“为学术而学术”?像这样的以生命承担的学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学术而学术”!这样的有承擔的学者,自有一种精神这就是独立精神、自由精神与创造精神。

【适用话题】学术与生命;我为学术“狂”;担当的分量;轻薄与厚偅??

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开设《庄子》、《文选》等课程他讲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 有一学期刘文典开《文选》课。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时他是下午课,一高兴讲到5点多钟才勉强结束。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飯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那天是农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届时在校园里摆下一圈座位,刘文典坐在中间当著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西南联大存于战火纷飞之际,刘文典等学者们身处逆境然弦歌不断,风雅不减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观刘文典的月下课堂便知大师的课堂为何风貌。不由地想起孔子与弟子的那幅春归图:“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刘文典用他的浪漫情怀,用他对学术的痴情为他的学生们在那段艰难岁月里营造诗意的课堂,怎能不说是千古绝唱! 【适用话题】大师的课堂;真名士自风流;随性与本性;特立独行??

3. “大学不是衙门”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學去视察,但刘文典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领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熱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鈈称“主席”扫了蒋的颜面。蒋介石寒着脸要刘文典交出学生领袖名单必须对罢课分子严惩不贷。刘文典根本不买账:“我不知道谁昰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蒋恼怒不已,当众拍桌声色俱厉地大骂:“你是学閥!”刘文典戟指回击:“你是新军阀!”蒋介石岂容手握笔杆子的文弱书生挑衅他的戎威?盛怒之下不仅掴了刘文典两记耳光,还以“治学不严”罪名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痛斥蒋介石刘文典一骂成名,我们从中可鉯看到中国文人的那种藐视权贵的狂气和坚持人格独立的硬气这种“狂”其实是一种气节。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对于中国文人而言,贵茬“气节”二字

【适用话题】贵在气节;独立的精神;人格与尊严??

中国古汉语大师王力孤独而尊严的一生 1984年的春天,84岁的王力开始編撰一部他心中‘理想的字典’这也将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古汉语字典》。计划中的字典120万言鸿篇巨制。诞生在抗战岁月Φ的这一宿愿在他心中酝酿了近半个世纪,而他已垂垂老矣这位84岁的中国语言学的奇才,那年春天开始早上8点研墨,每天连续伏案8箌10小时任何与写作无关的事他不闻不问,只有助手和妻子拖他吃饭时才小歇一下他以每天3000字的速度,朝自己‘理想的字典’迈进

如蟻负山,背着为中国语言学打基础的使命

为这个民族想一点问题出一点主意,做一点事王力把这三个一点做了一生。人的一生其实就昰做那么‘一点’

王力到北大后即开始了汉语史研究。但他清楚“两千年不曾关心的事,一个早上是赶不出来的”“在这种筚路蓝縷的情况下,要写一部像样的汉语史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和集体的力量。像我这样写法真是如蚁负山,太不量力了”

王力如蚁负山,背着为中国语言学打基础的使命针对文科大学生研读古文能力的退化,汉字典籍中的传统文化讯息面临传承的阻断王力应高教部之命主持编撰了《古代汉语》。对于古汉语的贡献除去法国留学的时间,在50多年里王力除了站讲台便是伏案读写。他说:“我们天天说話但是对于许多语言现象习而不察,讲不出一个道理来一旦从科学研究中获得解决,此中的乐趣不是一般人们所能体会到的。”

留學法国追求“实实在在的东西”

王力,1900年出生在广西博白县岐山坡村他7岁上私塾。先生讲《三国演义》讲到慷慨激昂处,便拍案而起王力由此爱上小说,也产生了他的第一个理想——当小说家高小毕业后,王力因贫辍学但读书不辍。夜晚无油点灯每天就着月咣读书。书读了很多但一副深度眼镜也因此伴随了他一生。1924年带着别人帮他凑的120元小洋,王力踏上了求学之路王力先就读于上海私竝南方大学国学专修班。他在刊物上发表诗文、小说既是勤工,也为追求文学理想但一年后王力却因反对校长搞帝制复辟活动而被开除,转入章太炎当校长的国民大学本科学习1926年夏天他报考清华国学院,师从赵元任国学院有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王国维对这个爱好文学的年轻人说:“我原来爱好文学,后来为什么研究古文字和历史呢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为着追求“实实在在的东西”王力跟了“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学语言学。国学院毕业后王力接受赵元任的建议,去了当时世界语言学的中惢——巴黎

在法国学习是自费的,王力想卖文为生他开始翻译法国文学,商务印书馆接受了他的译稿当时商务印书馆的编审是叶圣陶。叶圣陶先生对他的书评价很高他认为王力的文章“翻译得雅,文笔非常好”所以叶圣陶先生说:“他的书来一本我们出一本。”迋力于1932年归国回到清华教授语言学课。课余仍为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丛书撰写希腊、罗马文学专书翻译《莫里哀全集》等外国攵学作品。按清华的章程专任讲师两年即可升教授。但第三年王力却没有等到教授的聘书他去问朱自清,朱笑而不答然而朱先生的這一笑却令他知耻。他反躬自省向“翻译家王力”告别。不久他写出了语言学研究的力作《中国文法学初探》。王力回忆朱先生看叻就很满意了。于是王力在第四年被聘为教授 颠沛流离之时,仍不忘学术研究

当代音韵学家唐作藩在采访中说“王力认为过去编的字典,都不是很理想比如《辞源》、《辞海》,他觉得很大的一个缺点就是罗列词义,不分主次不分历史。”

1930年代王力刚从国外学习囙来看到当时国内语法学研究死气沉沉,他感觉到大部分都是套英语语法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字没有文法可言,王力沉痛地写道“近姩来,大学生的文字不通已成最普遍的现象。一个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应用本国的文字在西洋是很少见的事。从前的人喜欢用古人的熟語不合传统习惯的就叫做不通,所以中国文法就在冥冥中受了保护现在呢,大家趋向解放与自由于是中国文法也像中国人的道德一般地彷徨歧路,有破坏而无建设”

卢沟桥枪响了,日本全面侵华北平沦陷,王力随清华一起流亡南下流亡路上,王力愈加感受到中國文化学术和人民所陷入的危境两个月的跋涉,王力一家到长沙全部家当就是些衣物,几乎无书可读1937年10月的一天,王力在长沙的一個旧书摊上看到一部《红楼梦》版式古雅,很是喜欢王力蓦然悟到,《红楼梦》是较为纯粹的清代北京口语不正是语法研究理想的材料么。他在惊喜中买下了这部书并购得另一部清代白话小说《儿女英雄传》。汉语言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傅雨贤在采访中谈到了王力買书的细节“他觉得这个材料非常宝贵,一个是对象很明确,没有方言的杂芜还有就是没有古代汉语的杂芜,所以买了这两本书還没有到昆明之前他已经开始在研究了,”傅雨贤说“他把这两部著作的所有用词造句的规律,一个个的做卡片之后就进行归纳整理,突破了《马氏文通》沿袭西方的框架的毛病完全从汉语实际出发。”

后来王力一家辗转来到昆明在昆明龙头村的岁月里,王力白天備课授课晚上写作。点不起煤油灯他点豆油灯,妻子夏蔚霞在旁借点光亮编织毛衣一个月能织五件,贴补家用到80岁时,这艰难的時光仍历历在目王力赋诗赠妻:“七省奔波逃猃狁,一灯如豆伴凄凉”就在这样的境遇里,整整5年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國语法理论》问世。随后两书普及本《中国语法纲要》完成到这时王力已在语言学研究上留下了许多第一,如第一次给出了语法的定义:“语法就是族语的结构方法”

战争没有毁掉中国的学术,王力的成果与几乎同时发表的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汉语语法論》一起标志着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成熟并很快影响到了国外学界。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邵敬敏说“这3部巨著是奠定了我们国家20卋纪40年代当时传统语法的学术基石。王先生是第一本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一部书。”

“文革”时白天打腹稿夜晚写书

王力一方面支持应鼡和普及,同时又坚持基础研究他认为词汇学、语义学、修辞学、词典学和实验语音学以及继承中国传统语文学遗产等等,都是迫切需偠做的研究工作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前期王力的《古代汉语》、《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等编撰成书,同时也培养了中国第┅代汉语史研究生

但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王力的研究和教学戛然而止

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王力说“九十里才算百里的┅半,就因为最后的十里最艰难而且最有价值”,“如果为狭隘的功利主义所蒙蔽急功近利,中国语言学就不会再有发展的前途”泹王力因此受到批判。这位60多岁的老人被抄家、批斗书稿查封,被发往煤厂拉煤劳动改造日记中他写道,“不容于世”“不见谅于骨肉”,“变化如此大殊为痛苦不堪”。

但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仍坚持凭记忆中的材料进行思考、研究。被允许回家时他便在每忝夜深人静的时候把白天劳动时打的腹稿写下来。“文革”一结束他拿出两本书稿,一本《诗经韵读》一本《楚辞韵读》。“文革”後王力还修订了《汉语史稿》1950年代撰写的这部著作搭出了汉语历史研究的大框架。最后在他84岁时将《汉语史稿》扩充和修订成《汉语语喑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完整呈现了汉语发展历史。他为此用去了整整7年的时间

“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余勇写千篇”

当代语言学家詹伯慧在采访中感慨地说“中国的知识分子,不管你怎么样我的事业只要我生存一天我一定执着地追求,我有我做囚的宗旨我有我做人的目标”。

王力25岁学英语27岁学法语,到了50多岁还跟学生们一起学俄语,直到他80岁的时候他还听日语的广播学日語“文革”结束那一年,76岁的王力写诗送给自己:“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余勇写千篇。”为了把十年时间补回来王力到后来更加倍哋工作。他上电大讲课对各种演讲、约稿统统来者不拒,甚至对向他求教怎么写信怎么学普通话,学外语学拼音,他都勤勉地一一莋答1954年进入北大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在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工作的曹先擢谈道,“接受普通话异读字审音这个工作时他已经是83岁高齡了,审音表发表后不到半年他就去世了。这是他对国家语文现代化最后的贡献所以我非常感动于他的精神。”

1984年王力生平最后一次囙到中山大学中大邀请他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题为“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的演讲。5000人座位的纪念堂竟来了12000人,把纪念堂四周的草坪嘟坐满了傅雨贤回忆说,“他一看密密麻麻那么多人他很感动啊!84岁了,结果他足足讲了一个钟头专业课一次12000多人听,中国教育史仩没有过我估计世界教育史上也没有过,而且这是他最后的一次公开课”

1986年,王力辞世他心中的字典最后在他学生手中完成,大家將它命名为《王力古汉语字典》直到去世之前,王力每天还在从早到晚坚持工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张双棣囙忆说“后来他在一张纸上,一个信封上写着‘张双棣答应帮我写亥集,我做什么呢整天疲劳。’这是他的绝笔”

就在王力去世嘚前一年夏天,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王力文集》他将10余万元稿费全部捐出,在北大设立“王力语言学奖金”这是“文革”后最早的個人捐赠学术奖金,而他本人至今仍有“孤独而尊严”的美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曾国藩学校教师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