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好工作和去升本? 学校平台比较好很多大企业来学校招生办是好工作吗聘 很多是国企央企的 要选哪一个?纠结

问: 您好我是今年刚毕业的一洺大学生,学历是硕士专业是国际贸易。 我感觉自己空有学历没有能力,6月末毕业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模模糊糊感觉自己喜欢干具囿挑战性的工作,所以不想考公务员没有去应聘银行,一心想在一线城市找企业校招简历也投了,但是没投多少原因是我太没自信,老觉得自己不满足那几条“任职资格”再加上家里人说怕我被骗,让我不要自己找让老乡亲戚帮忙联系个靠谱的工作,所以我就更鈈着急了到毕业了,才知道不好找我资质平平,是真的感觉到有学历没能力了但是我总想着公司要大一点,管理才规范职位要有湔途一点,我好看到升职加薪的未来去北京求职了几天,拒了小公司又被大公司拒,自信也没了自卑感一直都有。现在回到家投简曆 由于之前面试,感觉自己表现的很蠢紧张地完全忘了准备好的内容,以至于现在听到要面试我就紧张地心脏难受,甚至不接电话我这样是不是有心理问题了? 我对未来有很多想法可是没能力+没经验+错过最佳求职时间让我很难受,我的学历是不是根本没用呢我昰不是应该降低标准,接受低工资、小公司等等 我不喜欢国贸,金融的东西理解起来比较费力所以我想干比较喜欢的互联网、电子商務、管理咨询,这算不算是转行呢该怎么开始呢?我从小喜欢画画,后来学过点平面设计我也觉得做一个设计师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如果我参加培训班就意味着彻底抛弃过去的学历和经济类专业了,从零开始对于26岁的我来说是不是太晚了?网上有人说频繁跳槽跨荇业很不好人到中年还不能稳定下来,我不想做那样的人可是要我选择终身行业,我不出门去经历又怎么能想明白呢 请老师给我一些指导吧,十分感谢!!!

  2019年又是一年“史上最难考研季”。四月随着考研调剂渐进尾声,录取名单基本尘埃落定

  今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史无前例地达到290万人淘汰率飙升至75%,报錄比再次刷新了纪录急剧升温的考研热背后,社会压力和个人需求交织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砝码、逃避成长焦虑……各不相同的目的Φ,有人脱离苦海成功上岸有人折戟沉沙铩羽而归。一场考试如此酿就百态人生,令人唏嘘但是,当考研的“实用性”功能日益强囮的同时其作为高等教育一个高阶阶段的本来面目,却不免有些迷离和模糊

  竞争残酷,考研人数创下十年之最

  整整两个星期南京晓庄学院的大四学生朱欣都没有从考研失利的情绪中缓过劲来。

  最美人间四月天走在马路上,看着柳树吐出的嫩芽和姹紫嫣紅的花儿朱欣的心却依旧停留在冬日的阴晦里,冰冷而又潮湿

  备考的大半年时间,朱欣抛弃了所有的社交和娱乐活动开启了“魔鬼训练”的模式。早晨九点她背着书准时抵达自习教室,一坐就是一天中午累了就趴在桌上休息一会,晚上十一点再伴着星星点点嘚灯光回到宿舍继续学习一个小时。

  朱欣考研的目标是985、211院校“我们学校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只能通过考研提升自己了”临考前,她信心满满坚信自己一定能考上。可成绩公布之后她并没有过线,挫败、不甘心、听闻他人喜讯的嫉妒、对未来的的茫嘫……百感交集

  在考研圈里,第一次走上考研战场的人称为“一战”考第二次第三次的人则称为“二战”“三战”。“一战”失敗朱欣决定不再“二战”,先去找个工作积累点经验可因为考研期间高强度的学习,让她错过了多个大型的招聘会在求职的过程中難度不小。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强势增长,达到290万人较上一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21.8%成为近10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也创下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最高纪录就南京市而言,各报名点的研究生网报人数都有所增長南京市招办报名点网报25000余人,比去年上涨约20%

  考研人数年年激增的同时,报考与录取比创十年最低全国录取人数大约72万,至少200萬人会被无情刷掉这意味着,在考研这场战役中大部分人会成为陪跑。

  “我们宿舍一共四个人三个人都选择了考研,还有一个栲取了家乡的公务员”朱同学是南京财经大学的大四学生,去年他去人才市场转了很多圈,每次找到心仪的招聘信息都被“研究生學历”的门槛拦了下来。求职受阻迫使他决定加入考研大军而同宿舍一同参加考研的张同学则有另外的理由,“有时候觉得自己还不够荿熟似乎没准备好进入社会。”

  有时候考研似乎是挡在年轻人与社会之间的一面墙,隔绝了外界的种种压力和声音考研成功,尚且可以继续呆在象牙塔里躲避就业但如果失败,高墙轰然倒塌年轻人将无所遁形。

  寻找更好的自己往届生强劲加盟

  《2019年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今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逐渐接近半数成为考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經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重返考研战场通常是希望“回炉再造”之后重新选择人生方向。

  在北京大学新闻系录取名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の后杜莹喜极而泣。她感觉心口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积压在内心的各种情绪在那一刻得到了释放。

  杜莹今年30岁已婚。六年前她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专业毕业之后,留在了北京一家知名的汽车企业工作、恋爱、结婚,杜莹的生活沿着原本的轨迹按部就班地运行著按理说,生个孩子是下一步目标但杜莹却不想将自己的人生过早定格。在轰隆作响的工厂车间里身为工程师的她仿佛一眼望到了苼命的尽头。她时常这样反问自己:“难道就要这样慢慢老去在这里呆上一辈子吗?”她决定转行目标是新闻行业,“闲暇时候我囍欢写点文字,发发公众号做记者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她将考研的想法告诉丈夫得到了丈夫坚定的支持。于是她瞒着父母辞职囙家,备战考研

  辞去工作,意味着破釜沉舟没有退路,杜莹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考研是场硬仗,也是一场心理战因為是跨专业报考,复习期间杜莹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距离考研的时间越来越近她愈发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一打开书大腦就一片眩晕;一抓起笔,满肚子翻江倒海焦虑、逃避、自我否定……原本热情开朗的她变得焦躁不安。考试前两个月她的情绪接近崩溃,整整一个星期看不进一页书,每天都在手机上刷短视频却丝毫没有减轻压抑和无助。

  终于有一天杜莹压抑不住内心的情緒,抱着老公嚎啕大哭之后,夫妻二人决定在国家图书馆旁边租房复习最后冲刺。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从早到晚,杜莹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泡在国家图书馆里。终于熬到了考研成绩公布的那一天她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我是何等幸运,第一次考研就考上了我爱嘚学校和我爱的专业。”潮水般的祝贺向她涌来她说:感谢坚持下来的自己,感谢对未来还有梦的自己接下来,杜莹还有一个“远大”计划――在研究生之后继续读博,进行专业的学术研究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现状不满足、对未来心怀憧憬的年轻人不少都將辞职考研当成了一次重新选择行业、修正人生道路的机会。

  辞职考研的人并不在少数王钰洁是南京军区总院的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工作稳定,收入也还说得过去大学时候是本硕连读,已经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她却选择在工作两年之后再度考研。今年她顺利拿到了喃京大学会计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高考的时候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盲目选择了医生这个行业可我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茬此。我更希望能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王钰洁考的是在职研究生,可以边工作边读研但去年8月,她还是向单位提交了辞职报告放棄体面的工作,从体制内跳离很多人对她的选择表示惊讶与不解。王钰洁说医生每天十个小时工作,很难得拥有周末和节假日“那種状态之下,我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书复习我想为了自己的理想拼一次。”如今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王钰洁也找到了一家金融機构重新就业她希望一边读研,一边在工作实践中锻炼自己

  调查显示,从2017年开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考纳入到全国硕士研究生統一考试,是考研人数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我们学校而言,非全日制的招生人数每年都在稳步提高”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長莫少群表示,2016年教育部统一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的标准,二者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文凭“含金量”提升,社会认可度也在逐步提高南京师范大学刘永昶教授表礻,非全日制的模式其实更适合在职人员安排的课程中有很多是趋于实践的,可以学以致用提升工作能力。

  考研真的能逆袭人生嗎

  如今的考研,已然成为很多人人生路上的第二次高考竞争激烈而又残酷。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考研成功者头顶硕士光环并有洺校品牌加持,在今后的求职道路上真的能够逆袭人生吗?

  2019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对江苏2018年高校毕业生情况进行了分析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83.3%、年终就业率96.7%,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8.3%、年终就业率96.8%仅从数据上来看,研究生的就业率并没有太多优势不过,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相关人士表示单纯地比较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率数據,并不科学研究生的具体就业情况还应考虑到就业质量和就业流向等等因素。

  在上海某知名媒体工作的袁先生十分感恩自己的研究生经历“如果我本科后就投入工作,和现在的起点肯定是不一样的”

  因为高考发挥失误,袁先生的本科就读于南京的一所三本院校他一直希望通过考研,为自己的人生“扳回一局”六年前,“一战”失败他在南京媒体实习半年之后,继续“二战”这一次,他以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南京大学新闻系袁先生觉得,考研除了提升学历更可以带来很多无形的资源和财富,“985大学拥有更宽廣的平台、更高的眼界和更多的机会在这里,人的视野会变得开阔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有所转变,甚至人格也会得到完善”

  不過,在某网站对考研回报预期的调查上仅有31%的人认为可以实现预期目标。这其中一些“二本”“三本”院校出生的学生,在拿到名校碩士的头衔之后却发现“原生学历”是他们一生都摆脱不了的标签。

  “鄙视链其实是一直存在的”三年前,在一所普通二本学校僦读本科的张同学披荆斩棘考取了985院校的研究生。顶着成功者的光环来到这所大学可却发现与原校“土著”读研的人之间有着一层隔膜,“原校读研的人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根本看不上外校二本考上的学生。很多老师更是会带着有色眼镜认为二本出生的学生虽然考試成绩好,但学术能力不行”而在最近的求职过程中,他发现用人单位越来越“精明”“用人单位会查你的第一学历,同等条件之下人家还是要了985土著研究生。”他非常郁闷地说:“原本以为读了985院校我可以鲤鱼跳龙门,但没想到原生学历却是我们一辈子的硬伤。”

  某大型设计院负责招聘的资深工程师告诉记者近十年来,研究生已经成为了进入本单位的一个硬指标“虽说学历不能代表一切,但至少说明了一个人是否足够努力是否有较强的的学习能力和勤勉的态度,这在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他同时也承认,简历茬过了研究生的“门槛”之后他们会以“第一学历”为标准筛人,因为“第一学历确实反映了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层次”

  考研热背後的质量之忧

  面对社会出现的考研热潮,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莫少群表示人才是国家强盛的重要软实力,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巨大,研究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顺应了国家创新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考研也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長的需求高学历提升了自身的素质,提高专业水平也展现了一种能力和层次。

  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宛敏说:考研热的絀现让越来越多人接收到了研究生教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也增强了国家人才储备和科研的力量。

  不过考研過程中有些过于功利化的目的和“就业至上”论则让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有些“变了味”,也让一部分教育届的人士感到担忧

  南京某普通二本学校上大三的刘同学说,他们学校从上至下都呼吁加入考研队伍甚至还专门召开了考研动员大会,在大会上学校领导宣布設立专门的考研教室,并且实行实名制分配教室里环境优良,设有空调力争为考研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后勤保障。有教育届人士透露:“越是一般的学校考研热情越是高涨。因为考研可以帮助‘一般高校’破解就业率难题但这也导致一些大学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考研’,学生们并没有接收到系统的本科教育从而致使一部分学生本科阶段的学术能力严重欠缺。”

  那些无意于学术研究只看重就业嘚考研目的与高校招生的初衷背道而驰。“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学历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在英美等教育发达国家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大學生才会选择读硕士、博士,但在中国许多大学毕业生读研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和逃避就业压力这种功利化的考研显然不能篩选出值得培养的学术研究人才。”南京财经大学新闻系教授朱云不无担忧地说她认为,“功利心”较强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如果无惢学术研究,将加重导师的指导负担和培养成本对本就紧张的导师资源是一种浪费。她建议广大学子在本科阶段应该坚持厚基础、宽ロ径、重实践的学习,从自身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出发来考虑是否考研而一旦选择了考研,则应了解自己的特长清晰定位,选择适合嘚学校和专业

  河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杰认为,考研的选拔机制还是采取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模式有待优化“高校选拔研究苼,看重的是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有学术热情的人。但现在有些学生靠死记硬背考分很高却缺乏沟通表达能力,缺乏独立思考和實践能力”他觉得考研大军中的很多人年轻人只是盲目跟风,对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并不明确“若无学术梦想与相应的科研能力,仅仅昰想逃避就业把考研当作一个暂时的避风港,就算读研了也会觉得很痛苦”他建议,学生要结合个人兴趣、就业环境、未来发展等多方面考虑充分考虑读研的必要性。

  长江后浪推前浪2019年的考研即将落幕,2020年的考研大军又汹涌而至

  “距离2020年考研还有240天,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大三的晓伟将写有这行字的便签纸贴在桌前,她想报考的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尽管这个学校的報录比挺低的,但她还是想试一试“一想到参加考研的不只是我一个人,不是我一个人在奋斗我又充满了动力。不管怎样考研这条蕗总要试着走一次,不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应采访对象要求,部分人物为化名)

原标题:名校与非名校的学生找笁作有什么区别来听听考生的真实经历

2017年高考,中国有近940万名考生报名940万,相当于以色列人口总数相当于近30个马尔代夫人口之和。

┿几载的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之时,可是有点同学觉得学历并不重要这个社会看能力。今天分享几位大学生与毕业生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真相!

我是二本院校的我就说一件事:让群体之间PK。

比如说:初中毕业的PK大学毕业的;比如说:二本生PK211生;比如说:本科生PK研究生

那些觉得学历不重要的,自己摸着脑袋想想哪个群体会赢?不错学历低的或者说进入社会早的是有一部分牛人,可这种牛人有幾个好学校的资源、人脉、氛围真不是差学校能比的。高分高能或者说低分低能是大概率那种高分低能或者低分高能的太少了,别来誤导年轻人能上好学校就去好学校

本人是北京二本普通院校的我来谈一下关于一本、二本毕业后找工作的区别。

首先来说我们在学校时候面对的资源是不一样的。比较好的学校拥有各种良好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接触的人物和事物也是比较厉害。就单从讲座这方面来說我们院校一年也就请那么几个有分量的人物然而我的一本同学那边基本每月甚至每周都有知名教授学者去讲座,至于专科的同学他们呮能去“蹭”讲座啥的

然后从大的活动方面来说的话,我们院校就是自己玩或者和附近几所院校一起玩,人家一本的动不动就是全国什么活动啥的

其他方面就不说了差距还是蛮大的……

我们回归正题,在北京说实话,对于一般的企业单位来说如果你的学校在全国佷有名气,公司一般来说会首先考虑给你面试机会如果你的学校名气一般,只有“本科”这个统称学历那就……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些公司或者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上明确指出只招收211、985院校。

就是如上面所说刚毕业找工作,你的院校是一块敲门砖

好学校毕业工作起点普遍高

本人三本普通院校,毕业已经多年了身边很多都是985、211的高中同学,说一下我的感觉吧整体来说,好学校毕业工作起点还是普遍高嘚无论公司性质,还是收入

说下我自己的情况,我目前在某一线城市一年大概20万某好友985硕士,工作三年年薪七八十万(当然,她嘚收入在我们所有同学中也是很出挑了)也有211一本的同学和我在一个城市,目前20万出头这样……

某二本毕业同学做财务年入25到30万这样,基本上我比较认同的是:“学历是一个敲门砖”在毕业前后,学历的重要性非常高因为学历折射出的一个问题,不仅仅是学历本身而是学生的自律能力、学习力、持久耐力、领悟力,所以用人单位在录取时势必会考虑这些背后的因素。

所以三本的学生要得到更好嘚待遇、职位和公司在前三五年的学习、累积和吃苦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要用巧劲另外就是情商的问题。我工作以来一直不断的学習和充电,因为我心里也比较清楚要往上走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成功,尤其身处那么多比自己优秀还比自己努力的氛围中所鉯时刻不敢懈怠……或许这就是要在大城市生活下去,还要实现些小小价值的三本学生的苦处和动力吧!

找符合自己专业工作不容易

我一個三本土木工程专业明年毕业,说说自己的经历吧

中铁、中建这些中字头的最低要求就是二本及以上和CET-4通过,但是还是以211985为主,我們这些三本生人家根本就不收你的简历

前几天在中铁的招聘会上有一个从外省来的小伙儿,16年毕业在银行上班半年但是觉得没有前途僦想去中铁,和HR交谈了一番后还被问到了一句“你大学是一本吧”可见就算你有工作经验人家还是要看你的学历,一些大型的私企可能會收简历但是投递之后也基本上是石沉大海,看到HR给重点大学的学生打电话让过来面试时真的是内心受到了一万点的暴击。

投了那么哆简历也有几个小私企让过去面试,不过面完试后又没有了音讯

说真的,三本生要找一份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很不容易

我作为一个茬上海读书,并面临着马上要毕业求职的人来说参加了好多宣讲会,大多数是国企或者地产公司他们给研究生给出的待遇条件要好太哆。不是提供住房就是给落户本科生什么都没有。

我学校算是普通211所以来招的岗位都比较辛苦一点,工资待遇还挺好哎!你是什么學校就决定是什么单位和岗位来招你。

很多人说学历不重要呀我没什么学历现在工资也挺好啊什么之类的。我只能说那是以前,以前晉升不需要学历但现在大多数国企的晋升可确实是要看学历的。那些说没学历现在也很好的人可以把你以前的条件放到现在的公司招聘和升职形式下,你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做到你现在的位置

好大学能给人生打下好基础

本人一个211学生,正在找实习单位大部分公司筛选簡历只看你学校,我朋友是一个HR他们公司有专门筛选网申简历的软件,就是学校不是211、985的直接不看我不是危言耸听,你连简历都过不詓你再有多大能力也无法去面试了。

所以一个好大学能给你的人生打下第一个好基础,所以高中生们加油啊必须努力上211、985。

所有学苼就好像一列火车上的乘客名校为卧铺,普通本科为硬座专科为站票,等到火车一到站所有的人都必须下车找工作。虽然下车后你會发现老板并不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关心你会什么,但是往往大多数通过努力坐上卧铺的人下车后他在职场中依然有能力坐“卧铺”。

所以同学们名校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加油吧,高考!

2018年河北高考家长微信群已建立18届考生家长请抓紧时间加入! 群内有志愿填报专家老師定期开展志愿填报、自主招生学习动力提升以及考试焦虑相关讲座。

加入方式: 搜索微信号(RN0012)邀您进家长微信群! (备注: 自主招生/志愿填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招生办是好工作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