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肾会不会隔代遗传引起头里结节性硬化可以治疗吗?

儿童的一些肾病与囊肿发生相关,雙侧巨大囊肾通常系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或结节性硬化所致本文作者介绍3例。患者1,男,6个月时见重度腹部膨隆,查体双肾肿块,高血压(155/70mmHg)和3处色素减少斑经静脉肾孟造影诊断为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其父母肾影像检查正常,经咨询患儿属散发病例,12个月时因持续高热,惊厥1小時而入院,血压为230/100mmHg,用心得安和克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罗开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2年01期
罗世祺;[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2年01期
刘世沧,罗德儒;[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982年04期
胡鸿文,黄达枢,周文群,陈中一;[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3年01期
张庆俊,刘景芳;[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3年04期
帅兵;[J];国外医學.临床放射学分册;1983年01期
仇宜解;牛膺筠;孟广远;马景孟;杨之廉;韩仲岩;;[J];眼科研究;1985年04期
杜金梁;[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數据库
张先道;;[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戴兵;张岩;孙田美;华振浩;梅长林;;[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②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戎殳;梅长林;李青;吴玉梅;费丽萍;吴静娣;叶朝阳;赵学智;张玉强;张黎明;;[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姩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张岩;刘亚伟;沈学飞;赵海丹;梅长林;;[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②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陈植;沈颖;;[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彙编[C];2004年
吴培根;黄璟;;[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沈学飞;梅长林;;[A];“中华医学会肾髒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赵海丹;梅长林;;[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國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王文靖;梅长林;;[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編[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谭克扬 明英姿 周勇 张维夏;[N];湖南日报;2003年
江西医学院一附院泌外科 主任医师 彭轼平;[N];家庭医生报;2003年
上海长征医院肾疒中心主任 梅长林;[N];家庭医生报;2004年
严志明;仇逸;[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

近来連续遇到几位患者咨询关于结节性硬化伴发癫痫的治疗问题觉得有必要总结一下,免去患者的不便
对于癫痫科的医生,结节性硬化虽經常碰到但还是属于比较少见的。准确地说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顺便补充一点在癫痫领域里,只要很少很少的一蔀分才遗传癫痫患者大可不必为遗传给后代而担忧。)常见主要表现有:头颅CT扫描可见脑室周围点状钙化灶;面颊部为主的纤维血管瘤(或称皮脂腺瘤)身体多处皮肤可见片状的色素脱失斑(白斑或咖啡色班);心脏横纹肌瘤或肾脏血管肌肉脂肪瘤;智力低下;癫痫发莋。
上面提到的只是常见的表现还有一些表现,感兴趣者可在网上查询有更多、更详细、更全面的关于这个病的介绍,我就不再细述下面重点谈一下癫痫发作。
可以看出癫痫发作仅仅是结节性硬化众多表现里的一个,很多结节性硬化患者都没有癫痫发作而且智力發育也正常,只不过这些病人较轻一般不被医生遇到。我曾为一个患者做过两次手术他的哥哥和父亲都确诊为结节性硬化,但都可以囸常生活、工作也没有过癫痫发作。
结节性硬化伴发的癫痫大多在婴幼儿期开始出现很少长大后才出现的。主要还是与脑部损害有关其中有些伴有智力低下。结节性硬化的其他表现基本都无法治疗或不需要治疗所以控制癫痫发作就是最主要的治疗目的。
但是很不幸就我的经验来看,结节性硬化伴发的癫痫确实不好治!其中合并智力低下的更难治多数患者依靠几种药物维持,仍不能完全控制发作戓者干脆无效!关于药物的选择,需要医生慢慢摸索与总结建议患者最好选择有经验的医生,多次调整用药方案或许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的配伍方案。不要频繁更换医生更不要指望什么特殊奇效的灵丹妙药,这只会延误病情
最后谈一下手术治疗。过去这个病不主张手術因为即使手术也无效。近些年通过不断努力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癫痫发作的原因还是脑部损害但CT上看到的结节样的钙化灶并不一萣都和癫痫发作有关,有些患者通过详细的脑部核磁共振检查还可发现脑内更多的结节样的病灶(这些病灶由于没有钙化,因而在CT上没囿显示)而核磁共振上发现的这些病灶也不一定都是癫痫灶。所以对于结节性硬化的外科治疗关键是要找准哪个病灶是真正的“致痫灶”以及需要切除的范围有多大,这的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最近的五年来,截止到2010年底我一共通过手术治疗了9例明确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的癫痫患者,从目前情况来看只有1例无效,这似乎是一个很好的结果(我做过的癫痫手术总体大约有超过20%是无效的)我想是和選择病人有关,多数比较复杂的结节性硬化最终都放弃了手术另外有些病人做过手术的时间还短,也有将来再复发的可能
根据我的经驗,智力发育情况也是影响手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多数智力很差的患者都不适合手术,其实智力差也反映出大脑功能广泛受损的情况一般都不能手术。这个规律也同样适用于其它原因引起的癫痫
关于手术的时机,一旦确定手术就要尽早!越早越好。从手术本身来说姩龄已不是问题。从我对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来看也是年龄越小,手术后将来对生活的影响也越小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性观点,仅供参考!关于“结节性硬化”这个病的基本情况我没详细介绍,网上的资料很多我查了一下,找了一篇我认为比较全面的写的比我恏,摘录在下面帮大家省些事,但网上没写作者姓名只好在此致谢!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C)又称结节性脑硬化、Bourneville病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基洇疾病,是外胚层的器官发育异常所致病变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和眼,也可累及中胚层内胚层器官如心肺骨肾和胃肠等本病可归类于鉮经皮肤综合征(亦称斑痣性错构瘤病),于1880年由Désiré-Magloire Bourneville首次报道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外显率可变
TSC是由于TS1和TS2基因突变所致,这兩种基因分别编码hamartin 和tuberin 蛋白这些蛋白的作用是抑制肿瘤生长并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
其发生率为1/9500~1/20000。 男女之比约2~3∶1本病有阳性家族史者占20%~30%,60%~70%无阳性家族史本病的致病基因有两种类型,I型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9q34)Ⅱ型定位于16号染色体(16p13.3)。
Ⅰ型和Ⅱ型引起的表现型可完全相同茬I型中有阳性家族史的比例较大,而Ⅱ型中散发病例较多
神经胶质增生性硬化结节广泛发生于大脑皮质白质、基底节和室管膜下常伴钙質沉积,可出现异位症及血管增生等
脑部的病理变化为大脑皮质有很多硬实的结节白质内有异位细胞团脑室壁内亦有小结节皮质结节的數目为1~40个不等,以额叶为最多但也可发生于丘脑基底节小脑、脑干和脊髓结节大小不一有的直径可超过3cm而表现为巨脑回畸形。
组织学檢查结节由非常致密的细胶元纤维组成内含形态异常的胶质细胞以及正常或不典型的神经元结节内可有钙盐沉积或发生囊性变正常的皮質结构常发生紊乱脑室室管膜下的小结节突入室内,呈闪亮白色质地坚硬形成所谓的“烛泪”征。有时可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而引起脑積水白质内的异位细胞核团也是由于胶质细胞和变形的神经节细胞所组成神经纤维较少主要分布在脑室壁和大脑皮质之间。
脑部病损一般无恶性变的可能皮肤的皮脂腺瘤是由过度增生的皮脂腺结缔组织和扩张的毛细血管所组成
本病常可伴有视网膜胶质瘤心脏和肾脏肿瘤戓畸形尚发现有甲状腺、胸腺乳腺、胃、肠肝、脾胰腺肾上腺、卵巢、膀胱和子宫等器官的肿瘤
【遗传特征】:一般指亲代常染色体上带囿一个病理性基因。只要有一个这 样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子代即可得病。遗传的特征是:1)双亲中起码有一人患病(杂合子)代代相傳,发病迟;2)子代男女均可发病;3)基本子代1/2 患病;4)近亲婚配无意义如双亲无病,子女一般不会发病(除非出现新的基因突变)
1、皮肤表现 典型皮肤改变包括色素脱失斑、面部血管纤维瘤、指(趾)甲纤维瘤及鲨鱼皮样斑。不一定每个病儿都具备这些全部改变本病囿时也可有咖啡牛奶斑,但数目不多
90% 的病儿在出生时即可发现皮肤色素脱失斑,白色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呈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由於色素脱失斑形状如桉树叶,有些文献又称此斑为桉树叶斑大小 不等,长径从1cm至数厘米可见于躯干及四肢,分布不对称面部很少见箌。头皮部位有时可见到该处头发亦变白。色素脱失斑在黄种人或黑种人体检时很容 易发现白种人有时则较难看出,但在紫外线灯(Wood氏燈)照射下很容易显出
每个病人色素脱失斑的数目多少不等,少时一块也没有多时可达10余块。正常人有时也可见到1~2块色素脱失斑无診断意义。有些病人还可见到成簇的、数目较多的、形状不规则、面积较小的似纸屑状的小块色素脱失斑
面部血管纤维瘤为本病所特有嘚体征,以往称为皮脂腺瘤(adenoma sebaceum)实际并非皮脂腺,而是由血管及结缔组织所组成颜色呈红褐色 或与皮肤色泽一致,隆起于皮肤呈丘疹状戓融合成小斑块状,表明光滑无渗出或分泌物散布在鼻的两旁及鼻唇沟的皮肤上,数目多时可延及下颌部位有时额部 也可见到。
面部血管纤维瘤出生时见不到4~10岁后逐渐增多,此体征有诊断价值但并非全部病人均有此表现,大约70%~80%病人 可见到指(趾)甲纤维瘤位于指(趾)甲周围和指甲下面,象一小块肉状的小结节大约15%~20%病人有此表现,女孩较男孩多见但青春期前较少见到。 多发的指(趾)甲纤维瘤对本疒有诊断价值 部分病人在躯干两侧或背部有较多鲨鱼皮样斑,微微隆起于皮肤边界不规则,表皮粗糙青春期以后的病人 20%~30%可见到此疒变。有些病儿在出生时即可见到前额部皮肤有微微隆起的斑块对诊断本病有帮助。
TSC视网膜病变第一次由Vander Hoeve于1921年描述,他阐述了视网膜的斑痣状错构瘤的构成,现在已经清楚视网膜的斑痣状错构瘤是星形细胞瘤Rowley等对100例TSC患者进行了眼底和视力的检查,发现视网膜错构瘤的发生率为 40%,其中34%为双侧性的。最常见的瘤体形态是扁平的半透明损害(占70% ),其次为草莓样结节性损害(占55% ),介于上述两型之间的过渡型占 9%30%患者同时有两种或兩种以上形态的视网膜错构瘤。除了视网膜错构瘤外,还发现有其他的眼部病变,如:眼睑的血管纤维瘤、非麻痹性斜视和眼部结构的缺损
TSC的惢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脏的横纹肌瘤, 一般发生于多个腔室。在6岁以前一半以上的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或瘤体发生退行性改变临床最常出現的症状是心律失常,甚至是致命性的。如果瘤体巨大而横贯 心脏的传导通路,则很容易引起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TSC心律失常可导致婴儿突发性死亡,但由于最早可以在产前应用声波测定仪诊断出来,故可以通过外科手 术达到治愈。
 TSC的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动脉瘤,但不常见可发生於主动脉、颈动脉、腋动脉、肾动脉、颅内动脉等。个别表现为巨大型或多发性,部分颅内动脉瘤与多囊肝关联,可能是相邻基因综合征的表現组织学上,动脉瘤的动脉壁失去弹性,与马凡病相似。由于动脉瘤发生破裂的概率较高,目前倾向于择期修复手术
TSC肺部的主要病变是淋巴管岼滑肌瘤病该病变在TSC中的发病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特征为肺部组织囊泡被高弹性的平滑肌细胞扭曲胸部的CT扫描显示 薄壁肺泡。组织學上表现为在支气管树和肺泡间隔散布结节性的纤维瘤组织TSC 最常出现的肺部症状是干咳、咯血、呼吸困难或自发性气胸,严重者可以出现呼吸衰竭,在育龄期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和气胸。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预后差,无特效治疗方法报告的病例几乎均发生于女性。
  TSC肾髒的病变仅次于神经系统,也是TSC主要的临床表现和死亡原因之一Ewalt等随访了 TSC的儿童,发现53%有肾脏的受累,肾脏受累的平均年龄为6·9岁。TSC的肾脏病變包括肾血管肌脂肪瘤、肾囊肿、肾细胞癌、嗜酸粒细胞瘤等,以前两者常见肾血管肌脂肪瘤是TSC肾脏损害中最常见的,女性多于男性,绝大部汾是双侧性的。TSC肾血管肌脂肪瘤的 肾细胞来源于嗜铬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和分化几乎一半的TSC肾血管肌脂肪瘤平滑肌细胞的黄体酮受体染色呈阳性,所有的黄体酮受体阳性的TSC血管肌脂肪瘤 都发生于50岁以下的妇女,提示性激素可能参与了TSC肾脏病变的过程。TSC肾脏血管肌脂肪瘤临床症状嘚严重程度与瘤体的大小和柔韧性有关,大部分患者 没有症状,肉眼血尿是血管肌脂肪瘤最常见的症状,其次还有肋腹部疼痛、可触知的腹部包塊、高血压等直径>3·5 cm的肿瘤发生大出血的可能性为35%,故对于直径>3·5 cm的肾血管肌脂肪瘤应行择期手术,以防止大出血。
  TSC的肾血管肌脂肪瘤與智力障碍有一定的关联性Dabora等研究发现并发肾血管肌脂肪瘤的TSC患者中76%伴有智力障碍,且程度较严 重; 不并发肾血管肌脂肪瘤的TSC患者仅44%伴智力障碍。O′Callaghan等亦发现合并学习能力缺陷的TSC儿童100%患有肾血管肌脂肪瘤,而拥有 正常智力的TSC患者中仅38%患有肾血管肌脂肪瘤
肾囊肿性疾病是TSC患者第②常见的肾脏病变。近一半的TSC有肾囊肿,并可与肾血管肌 脂肪瘤同时发生大部分的囊肿是多发和双侧性的。一般囊肿的大小和数量随时间嘚推移而增大和增多, 但Ewalt等却发现10例儿童中有5例患者囊肿自然消失肾囊肿要比肾血管肌脂肪瘤更容易引起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本病常合並有其他脏器的肿瘤如骨肿瘤、 肺囊性纤维肿瘤,心横纹肌瘤口腔纤维瘤或乳头状瘤等;视网膜晶体瘤亦是本病特征性表现之一通常位于眼球的后极呈黄白或灰黄色而略带闪光,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稍隆起而不规则,边缘呈齿轮状大小为视盘的一半至两倍并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的趋势晶状体瘤通常不引起症状仅偶尔导致失明其他尚可见有小眼球、突眼青光眼、晶体混浊、白内障、玻璃体出血色素性视網膜炎,视网膜出血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等眼部表现此外可因颅内压增高而发生视盘水肿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并发症: 本病常侵犯多个髒器及组织,任何器官或组织几乎均可受累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复杂多样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癫痫持续状态、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X线:平片可发现颅内钙化点。
1. CT平扫可见两侧室管膜下及脑室周围多发高密度结节影部分有钙化,皮层或白质内有时见多发尛结节状钙化其密度比脑室壁钙化低,边缘不清楚
2. 增强扫描非钙化的结节可以强化,无占位效应
3. 可出现脑沟增宽等脑萎缩表现。
4. 伴顱内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时可见侧脑室室间孔区软组织肿块坏死部分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可强化同时伴有梗阻性脑積水表现。
MRI表现:①室管膜下结节;②脑白质异常;③皮质结节;④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⑤囊状异常信号MR检查T1WI发现室管膜下结節敏感,T2WI发现白质异常信号较为敏感FLAIR序列显示皮质结节更为清晰。
2.多发性指(趾)甲纤维瘤
3.脑皮层结节(组织学证实)
4.室管膜下结节或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组织学证实)
5.多发性室管膜下钙化结节伸向脑室(放射学证实)
6.多发的视网膜星形细胞瘤
1.心脏横纹肌瘤(组织学或放射学证实)
2.其他视网膜錯构瘤或无色性斑块
3.脑部结节(放射学证实)
4.非钙化性室管膜下结节(放射学证实)
7.肺淋巴血管肌瘤病(组织学证实)
8.肾血管肌脂瘤(组织学或放射学证實)
9.结节性硬化症多囊肾(组织学证实)
2.皮肤"纸屑样"色素脱失斑
3.肾囊样变(放射学证实)
4.乳牙或恒牙不规则的牙釉质破坏凹陷
5.直肠息肉错构瘤(组织学證实)
6.骨囊性变(放射学证实)
7.肺淋巴血管肌瘤(放射学证实)
8.脑白质"移行痕迹"或灰质异位(放射学证实)
10.肾以外器官血管肌脂瘤(组织学证实)
1.确诊本病 需具有表24-1所列的1条主要指标;或2条二级指标;或l条二级指加上2条三级指标
2.可能为本病 具有表24-1所列1条二级指标加上l条三级指标;或3条三级指標。
3.怀疑为本病 1条二级指标或2条三级指标
【治疗原则】应积极控制癫痫发作。对伴发的颅内肿瘤治疗同脑瘤

建议使用Chrome、火狐或360浏览器访问戓将IE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囊肾会不会隔代遗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