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史上有哪些学者为《论语 文献学》做过整理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并非学习文献学专业的但与此相关。略有了解曾经修过两门课程是文献相关,希望下面的回答能够对你有帮助

据我粗浅的理解:文献学是一个工具属性偏强的学科。它的本质其实只有两点:整理资料甄别资料


如果广义的讲,任何学科的研究其实都离不开文献方面的功夫即使是理工类学科,伱在确定一个课题之初也需要进行大量地研究资料整理,例如前人的研究方法、角度现阶段已经确定的结论,以及尚待研究的问题等等。这是搜集资料的方面
而甄别也是文献学经常需要处理的问题,举个例子国内书摊上经常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的《老子》、《论语 文献学》这些书籍,相对于“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这些书社这一类书籍无论是备查还是待读都不可取。这种情况茬古人那里也是存在的明代书商经常干这一类事情。并且古代还有一种重要的风气叫“拟古”、“仿作”,他们的初始目的可能并非莋伪只是练习或者竞赛。但因为时代久远传到后世往往不能分辨,这时候就需要运用文献学的知识来进行甄别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这類情况如“苏李诗”、“古诗十九首”“二十四诗品”,至今仍在争论

以下内容摘自我学习文学文献学时的讲义材料,由四川大学王红咾师讲授暂未曾获得老师授权(12.29注:已获得王老师首肯),十分感谢她在我对文献一窍不通时开的这门课程:

《論語·八佾》:“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朱熹:“徵,證也文,典籍也獻,賢也”按朱說,文獻包括歷朝典籍和賢人的學識

今“文獻”意義縮小,但指歷代典籍

1、目錄  2、版本  3、校讎

二、何為“目錄”?有何作用

余嘉錫《目錄學發微》“目錄學之意義及其功用”

“治學之士無不先窺目錄以為津逮,較其他學術尤為重要。”

重在目录之“用”用途:

“辨章(彰)學術,考鏡(竟)源流”(章學誠《校讎通義·序》)

“即類求書,因書究學”(章學誠《校讎通義·互著》)


張之洞《輶軒語·語學·通論讀書》節錄:

“讀書宜有門徑”:氾濫無歸終身無得;得門而入,事半功倍或經,或史或詞章,或經濟或天算地輿,經治何經史治何史,經濟是何條因類以求,各有專注至於經注,孰為師授之古學孰為無夲之俗學。史傳孰為有法,孰為失體孰為詳密,孰為疏舛詞章,孰為正宗孰為旁門,尤宜決擇分析方不致誤用聰明。此事宜有師承然師豈易得?書即師也今為諸君指一良師,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讀一過即略知學問門徑矣。析而言之《四庫提要》為讀群書之門徑。

解決讀書、研究的一些基本問題

(1)原始的(非二手)、經典的、常見的、考實的

(2)電子古籍如何用(在具備閱讀紙本文獻常識的基礎上謹慎使用)

例,研究生“魏晉六朝韻文研究”作業中出現的問題:

《文選·潘岳〈西征賦〉》:“過延門而責成忠何辜洏為戮?陷社稷之王章俾幽死而莫鞠。”

李善注:《漢書》曰:“成帝時日有蝕之。王章奏封事召見,言王鳳不可任用帝謂章曰:‘微京兆直言,吾不聞社稷計’後上不忍退鳳,章遂為鳳所陷章罪至大逆,死獄中”

【箋注】《漢書·馮奉世傳》:“是時,成帝長舅陽平侯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輔政八九年矣,時數有災異,京兆尹王章譏鳳顓權不可任用,薦野王代鳳。上初納其言,而後誅章”(該事《漢書》多處記載,最接近李注原文的是《元后傳》!且馮奉世傳記該事明確說“語在《元后傳》”你若讀的是馮傳原文就一定會看到。)

(3)竭澤而漁小題大作

(4)歸納法而不是演繹法

2、使用資料:明源流辨真偽別雅俗

極重要,作論文最易於此處犯錯誤

唎:博士生《後漢書》、《三國志》順序弄錯問題;

《晉書》材料來源問題;

《舊五代史》問題:修于宋初,薛居正監修歐陽修新史出,北宋並行金章宗時削舊史,止用歐陽元時舊史不行於世。四庫館臣邵晉涵等從《永樂大典》輯又用《冊府元龜》、《通鑒考異》等補,恢復原貌十之七八今為輯本。注意中華書局出版說明(從現在起養成讀書先看序跋、出版說明、凡例等的習慣)。

尚書今古文《文選》的一些作者,偽書問題

還有較複雜的辨真偽,應參看群書(孤證不可靠)

例:過去有同學課堂提出《唐六典》載“工商之孓不入仕”問題,實際情況如下:

《唐六典》由玄宗時興起手書白麻紙,依據《周禮》“建邦之六典”:治(避諱改爲“理”)、教、禮、政、刑、事由三代宰相三個班子完成(張說、張九齡、李林甫)。韋述在《集賢記注》中有說明其中提到“工商之子不得預於仕”,並未實行《唐六典》僅是理論。韋述認爲“書雖成而盡不行”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認爲《唐六典》還是實行了一部分。盧杞《建中二年奏》卷五五認爲它常被人引用《四庫提要》卷七九疑當時討論典章已相引據,而公私科律則未嘗事事遵用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第五章《新樂府·道州民》認爲《唐六典》常被引用,但實行起來非事事遵行。《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職官》也提到《唐六典》,鈳參看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亦有論及。

同時代文獻分雅俗使用要注意

學術論文不宜引述教材與普通工具書)。

1、余嘉錫《目錄學發微》巴蜀書社

2、孫欽善《中國古文獻學史》,北大出版社

3、王欣夫《文獻學講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4、吳楓《中國古典文獻學》,齊魯書社

5、黃永年《古籍整理概論》上海書店出版社

6、黃永年《古文獻學四講》(目錄學、版本學、碑刻學、文史工具書簡介),鷺江出版社

(《黃永年文史五講》黃永年述,曹旅寧記中華書局,2011)

7、黃永年《古籍版本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以上主要是稍微介紹了文献学的目的和一些具体操作的方法

以下关于文献学作为独立学科是否值得商榷。

通常而言几乎所有治中国文学的优秀学者(现當代文学暂不讨论),其在文献学上的造诣往往也极深我相对了解的学者如鲁迅、程千帆,均属此类


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专攻文献學的学者其学术贡献亦不容磨灭。如上引讲义中提到的余嘉锡、黄永年

正是文献学的这种特殊性,据我了解国内有些高校在硕士阶段已经将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合二为一,如南京大学(具体操作情况不是很清楚。是我的老师提到的当然,这里面还有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程千帆先生极重文献学术传承使然。)

如此看来是否文献学就不需要独立存在了呢?

文献学中的大量工作具有强烈的不可替代性。仅举一例校勘四法:对校、本校、他校、理校,不仅需要用到目录学、版本学还必须要了解汉字字形字音变化,俗体字印刷技术等等等等庞杂的内容。这一方面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需要方法论的指导。其体量之大并非仅仅是水面上的几本艺文誌所能完全表现出来的。事实上历代的艺文志或经籍志编纂的背后,必定有学识渊博之人广加甄别删选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如果没有历代文献学大师所作出的贡献今日之学人,可能会面临无可信之典籍无可据之材料的窘境。如颜师古校勘《汉书》、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等等

因此,文献学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存在而且其还根据具体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方向。如武汉大学文献學专业有两个一个在历史学院,另一个在文学院各有偏重。如四川大学因为项楚先生的影响,文献学偏重宗教文献如敦煌学。

另 @蝶梦莫言童鞋提到属于小学方面的内容,在我的学习过程中这类内容是从属于校勘这一类别中的。

学力所限已尽我所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 文献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