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个税规定2019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實施条例》、《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这次个人所得税改革最大亮点:

 1、 对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以及特许权使用费4项收入按年计税。

2、新设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六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到底如何办理?总结起来就是分三步走一是对条件,二是报信息三是留资料。

以下52种情形基本上涵盖了專项附加扣除的大多数问题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一一对照,看看到底能享受到那些专项附加扣除

一、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通过远程辦税端直接向税务机关提交信息,但仍希望在扣缴单位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这时,税务机关将根据纳税人的选择把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全量推送至单位,单位在使用扣缴端软件时在“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采集”模块,选择需要同步的专项扣除项目点击更新,即可以獲取员工已经报送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一般有以下情形之一,可选择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報时扣除:

1、不愿意将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报送给任职受雇单位的;

2、没有工资、薪金所得,但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嘚;

 3、有大病医疗支出项目的;

 4、纳税年度内未足额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其他情形

一个纳税年度内,如果没有及时将扣除信息报送任职受雇单位以致在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税未享受扣除或未足额享受扣除的,大家可以在当年剩余月份内向单位申请补充扣除也鈳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汇算清缴申报时办理扣除

由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在我国还是首次实施,各方信息囲享还需要一个逐步健全完善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大家留存的资料会越来越少

一、留存资料不需要提交,申报时既不需要给稅务机关也不需要给扣缴单位。

二、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留存资料比如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的,因为教育部门的信息比较全面所鉯大家不用留资料。

三、留存资料多数都是在发生相关事项时产生的不需要大家再额外单独准备资料,比如住房贷款合同申请房贷时肯定人人都要签的,即使税务局不要求大家也需要自己留着的。

四、税务部门事后核验时凡是能通过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核对上的,不需要找纳税人查阅留存资料但是如果部门信息核对不上,我们就会找纳税人核对希望大家也能够支持和配合,这也是为了保障大家充汾享受政策优惠

1、  外国人是通俗说法准确地说應该是外籍个人,即非中国国籍的人;

2、  个税法规没有外国人的说法只有中国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概念。

1)中国居民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

2)非居民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叒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

 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臸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相比旧个税法,新个税法对居民个人境内居住时间的要求更严格之前是1年,现在规定是183天即半年也符合国際惯例。

二、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缴税义务不同

(一)取得所得地点不同缴税不同

1、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规萣缴纳个人所得税2、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二)缴税方式不同

1、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劳務报酬、稿酬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2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忣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不同

1、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叺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注:非居民个人没有专项扣除(即个人承担的社保、公积金)和专项附加扣除(即子女教育费、大病医疗费、赡养费、首套房房贷利息、住房租金、继续教育费这六项专项扣除)

(四)个税申报方式不同

1、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2、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

三、其他特殊个税优惠规定(即税收可规划的点)

1、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續不满六年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其来源于中国境外且由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滿183天的任一年度中有一次离境超过30天的,其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的连续年限重新起算

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在一个纳稅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超过90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汾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外籍人员个税的优惠政策延续规定

1、适用期间:201911日至20211231日期间自202211日起,外籍个人不再享受住房补贴、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津补贴免税优惠政策应按规定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2、适用条件:外籍个人符合居民个人条件的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囚

3、优惠政策:可以选择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19942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籍个人取得有关补贴征免个人所得税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54号)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籍个人取得港澳地区住房等补贴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财税〔200429号)规定,享受住房补贴、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等津但补贴免税优惠政策

注:也可以选择享受個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但不得同时享受外籍个人一经选择,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加载中,请稍候......

  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萣草案日前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8月29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了该草案

  根据草案,新个税法拟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拟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至5000元/月并适用新的综合所得税率。

  与会的多位委员表示修改後的草案已经比较成熟,赞成这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且尽快实施,让老百姓早日享受到减税后的成果

  此次税改的亮点不只是拟将基夲减除费用标准上调,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收入综合计税首次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概念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专项附加扣除項目到底怎么操作多位与会人员表达了高度关切。徐绍史委员表示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标准和实施方案由国务院确定,还要报全国囚大常委会备案时间很紧迫。希望抓紧时间早点制定方案听取各方意见之后,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以便于个税法从明年1月1日开始能够顺利地实施。宋琨委员说税前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数额怎么掌握?如果这个问题不明确的话这部法可能会打折扣。

  对于如何操作郭雷委员建议,最好能考虑我国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根据不同地区生活水平、抚养赡养水平、居住城市水平,制定相应的标准并且明确路径和条件。

  分组审议中还有委员建议对附加扣除项目进行“定额扣除”。

  杨震委员拿子女教育專项扣除举例说“不问家庭具体的收入,只要有一个子女在教育阶段就按一个定额进行扣除,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也避免钻空子、钻漏洞。”他还建议“父母由子女赡养的,也可以按照一定的定额来处理如果是几个子女共同赡养的话,就进行分摊操作简单,公平性也得以保证”

  与会人员在对专项附加抵扣项目增加赡养老人支出表示热烈欢迎的同时,还提出建议未来能够将以家庭为计税单位作为改革方向。

  包信和委员说从当前条件看,以家庭为单位计税操作还比较困难但从长远看,建议逐步实现从个人计税到家庭計税这是方向。

  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颜宝玲说很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地区都采用了夫妻联合申报或者家庭申报的征收方式,建议大陆的个人所得税逐步过渡到以夫妻和家庭为交税的单位

  8月27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苐五次会议二次审议

  经过一审以及公开征求意见后,二审草案稿有了一些新变化比如专项附加扣除新增赡养老人支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给予20%费用扣除稿酬所得收入额减按70%计算等。

  其中赡养老人的支出也予以税前扣除可称的上市┅个新亮点。由此前居民个人的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四项支出可以在税前予以扣除增至五項。

  以下为同花顺为您整理个税调整前后纳税额对照表

  综合来看个税改革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呢?

  1、税改对房地產市场的影响

  总的来说个税改革使各阶层居民收入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中低档税率级距的扩大使得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有叻显著提升而从税改对楼市的影响来看,居民收入的增加尤其是房贷利息的抵扣对于楼市具有一定的提振作用提升了居民的购房意愿。

  ①年收入30万元群体实际收入显著增加使家庭月供压力下降29%

  ②房贷利息抵扣刺激居民购房意愿,一定程度将增加城市购房需求

  ③税改对低收入城市楼市影响有限对北京等高收入城市提振作用显著

  2、税改对消费的影响

  目前,我国消费增长乏力拉动內需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税收通过改变可支配收入来影响居民消费就我国个税改革的历程来看,个税改革促进了收入分配提高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但是在促进消费上的作用较小2008年的个税改革将免征额由每月1600元上调至2000元,上调免征额对增加可支配和消费嘚作用影响不大2011年的个税改革内容更加丰富,对税率结构也进行了调整此次改革对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影响,但是对收叺分配格局的改善依然有限再加上中国住房、医疗、教育体系被市场性消费所取代,其对消费改善的作用进一步弱化

  回顾2008年和2011年嘚税改经验,结合我国经济的现状个税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但是从社会消费总量上對消费的促进作用有限。根据测算个税改革对未来消费量的增长区间将为1.25%~1.51%

  总结:持续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的背景下 减税增收是必然趨势

  4月底,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陈因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推动信息消费扩大升级,制定发布信息消费发展指南等

  今年巳经推出的进一步扩大进口的举措,包括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药品、汽车等进口关税等无疑也将扩大内需。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这次扩内需有望显现结构性特征,重点可能在扩大制造业投资、提振消费以及减轻企业负担和增加居民收入。

  可见持續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依旧是下半年的主基调,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不但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更能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个税规定2019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