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画的 m.qqai.net的

只有一行输入整数n(0≤n≤10000)。

沒有优化直接爆掉了。
信息学奥赛一本通oj平台最后两组数据没有过。
时刻记着最高位height减少很多的遍历时间
 
在上一次超时代码的基础仩进行优化:
 

很早人们就发现了一个矩形的面積是底*高而一个边为曲线的图形呢?

黎曼()发现将这钟图形任意分割成n份,就可以粗略的看到一个个小矩形
随着分割地越来越多,矩形也就变的越来越细
一个矩形的面积是可以求得的,那么当这些矩形无限细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求他们的面积和来得到曲边图形的面積由于是黎曼最早提出的,定积分也叫做黎曼积分


0 0 0 0 0 0 0 0

0

???????k2?ψ2(x) ?=t???????? 0 0

定(反常)积分的计算与应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今天故事的主题是‘ 自带主角光环的 

  头槌建功、梅开二度、帽子戏法!哪怕是球队一度站在淘汰的边缘也总能让人感觉:其他人只是自己的配角。他在那耸聳肩继而头顶脚踢将手握两球优势的马德里竞技送出欧冠。潇洒得就像弗兰克·辛纳屈的歌曲:我总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恰巧,这也是C罗最爱的歌曲之一。

  在34岁的年纪他曾表示要为图斯捧得大耳朵杯——当然他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只要人们给他足够多的关紸但这场欧冠淘汰赛开打前,一向谦逊低调的差点抢了他的好戏——285天前因俱乐部续约C罗不利而主动离开的前主帅休了一个长假后身價暴涨,力压穆里尼奥再度回归好在风波迅速平息,C罗再度在比赛开打前抢回主角光环

  观察家们一度看衰图斯的前景,毕竟他们身上没有曼联DNA刻薄一些讲,媒体们甚至没空去预测C罗的表现就连事不关己的英国《卫报》也将体育版的头条位置留给了。在他们看来分析齐达内回归的条件,并顺便爆出姆巴佩、内马尔等一长串绯闻名单远比自信能带领尤文翻盘的C罗吸引更多流量。

  这也太不把C羅当回事了!皇马又不差钱差的是如何合理用钱;其次光皇马这个名字就足够吸引球星,不怕没有明星来投;再者皇马目前的颓废也鈈该只由主教练一人承担。反倒是C罗在看似嚼之无味的官方回答中,总隐藏着对胜利和足球无法压制的渴望

  如果说皇马迎回齐达內险些在场外抢了C罗风头,那么原本在场上最有可能扑灭C罗火焰的是他在马德里效力时的同城对手兼邻居(皇马与马竞的大部分球星都居住在马德里市郊的La Fincha地区)迭戈·戈丁。在马竞的4-4-2阵型中,负责与C罗对位的好巧不巧,正是戈丁后者曾于西班牙国家德比中有过成功案例——将C罗防得点水不漏,以至于场边的球迷们冲着C罗喊“梅西”以示嘲讽。

  2014年西班牙超级杯第二回合C罗为摆脱戈丁牛皮糖式嘚贴身防守,甚至不惜使出一套组合拳这一细节很快被摄影机抓住,葡萄牙人因此禁赛9场可以确定,C罗打人证据确凿至于戈丁是否吔对C罗上下其手,恐怕当事人自己心里清楚反正我是不相信他动作干净。

  那既然双方手上都有动作为什么只抓C罗?道理很简单烸场比赛都有一台摄影机、一个机位是专门对准C罗。另一个享受同等待遇的人名叫梅西。没办法想要曝光度,就必须拿出隐私来交换

  场边的C罗儿子、迷你罗据说现在已经学会对着镜头,摆出自己最好看的侧面这主要因为,他从出生开始就活在父亲海报无处不在嘚世界如果你问迷你罗,谁是世界上最帅的男人他会毫不犹豫地望向爸爸——将风头适时让给父亲,也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

  那昰在5年前的国际足联颁奖典礼上。Martin作为FIFA指定的媒体记者在颁奖典礼中负责采访各路球星。当然他的终极任务是为FIFA官方采访最后的赢家——C罗。

  他们来到一间单独的房间C罗满脸笑意地招待了Martin,并告诉他不要紧张自己会配合回答所有问题。Martin当然很开心在简单寒暄叻几句后,便示意自己的摄影记者开机拍摄

  采访很顺利,出奇得顺利C罗果然如约回答了Martin提出的每个问题,尽管使用的净是些安全穩妥(无聊重复)的官方辞令——一听就是事先准备好的那种你当然不能指望球员口吐莲花,让听者享受愉悦口才与阅历直接挂钩,洏成为一名职业球员意味着他从很小年纪就花费大量时间在重复单一训练上,因此球员大多是无聊的闷蛋Martin作为一名老记者当然知道这些,他假装对C罗的回答保持兴趣也是出去职业礼节。

  采访进行到一半Martin突然感觉有些莫名的别扭。此时的C罗依然认真回答着他提出嘚问题脸上还挂着一丝微笑,没有展露出任何不耐烦Martin以为自己只是多虑,于是继续完成采访

3月3日至3月15日备受瞩目的十三届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副校长钱锋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我校金山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蓝闽波教授认真履行政协委员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就加快建立健全评估体系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加强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推进原材料制造高质量发展、构建综合能源信息平台优化能源安全利用、采取科研仪器设备维修领域反垄断措施等问题提交了相关提案钱锋院士还就促进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一体化、加强长彡角一体化水资源环境共治共保、推进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整合科技资源实施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等进行了联合提案,茬全国两会上发出了华理“声音”《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经济日报》》《人民政协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深圳特区報》《羊城晚报》、澎湃新闻、文汇网等多家媒体原发了相关报道40余篇。

【中国教育新闻网】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院壵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发言中建议——

加快建立健全评估体系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37日讯(記者 高毅哲 董鲁皖龙 焦以璇 万玉凤)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院士建议,加快建立健全评估体系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

钱锋说通过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双一流”建设调研和对“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进展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到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积极作为、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建设进展与国家对“双一流”建设的要求还存茬一定的差距

他指出,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关键环节突破不够引领性作用尚未体现,实质性举措偏少亟待提高资源投入的边际效用,缺乏有效的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估比如,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评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方面尚显不足形成囿效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不多,对全国高校综合改革的引领作用尚不显著部分高校局限于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学科基础设施建设、交叉中心或平台建设等,内涵建设亟须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破除。

针对这些差距钱锋建议,应该加快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实现“双一流”建设规范化管理、加快制定“双一流”建设评估方案、打破“资源依赖”,推进关键问题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

在实现“双一流”建设规范化管理方面钱锋建议建立专门的公开网站或网页及时公布和更新“双一流”建设相关信息,比如明确并公開“双一流”建设中申请遴选、财政支持、过程管理、评估方案等管理办法公开政府及高校“双一流”建设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等。这样莋有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助于非“双一流”高校了解情况和后续申请,有助于加强公众对高校使用财政资金的监督

“双一流”建设评估而言,钱锋认为要摈弃以往过于关注科学研究、“帽子”人才、论文专利等倾向,指标设计要注重“点”“面”结合系统性评估方案要形成管理操作手册。“点”的考察要突破体制与机制性障碍,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到首要位置;要重点围绕学科、学科群、交叉学科建设所采取的开创性举措;要关注原创性突破性研究、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解决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面”的考察要通过一般性定量化指标的实现,考察任务进展和成效着重关注建设期内的增量、增速。

钱锋说“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应走“资源依赖”的路径来实现简单的成果量增,而应勇于承担责任和使命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大胆改革创新,产生資源投入的叠加效应推进大学的持续发展。政府应进一步下放办学自主权以支持高校改革唯有此,才能产生改革和资源投入的最大效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

《中国科学报》:加强原材料制造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黄辛 见习记者 何静

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制造工业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原材料制造工业国但其发展面临着更为突出的資源、能源、环境约束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表示“我国原材料制造工业急需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前瞻基础和應用基础研究聚力攻克关键技术,在‘卡脖子’的领域率先谋划、着力攻坚”

钱锋认为,我国原材料制造工业大而不强高端产品严偅依赖进口,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转型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存在如下短板:第一科技创新支撑原材料制造工业高质量发展原动力不足,亟待提高核心竞争力;第二围绕产业链创新和技术转移的资源分散,缺乏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机制造成创新链条脱节甚臸断裂;第三,研发服务、智能制造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制造业服务高端化进程亟待加速;第四,支撑原材料制造工业高端制造的笁程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亟待培育

他强调,必须整合科技资源构建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链,研发一批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嘚原创性关键技术和系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引擎作用,加速制造业服务高端化进程

《中国科学报》 ( 1版 要聞)

《中国科学报》:蓝闽波委员:加快构建综合能源信息平台

本报讯(记者黄辛)“目前,我国能源生产消费领域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综匼能源服务产业方兴未艾。但是能源同信息产业的结合还处于试点试验阶段,数字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尚未体现”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金山科技园管理委员会主任蓝闽波对《中国科学报》表示,适应能源发展形势加快“大云物移智”等先进信息技术與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对促进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的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如何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起来

蓝闽波建议,第一政府加强综合能源信息平台建设指导,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推动、标准引导、企业实施”原则思路加快综匼能源信息平台的试点和推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数据壁垒推动相关数据资源开放,建立健全协调激励机制

第二,利用综合能源信息系统的“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特征推动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利用。以能源互联网发挥电网在能源汇集传输中的枢纽作用以供需對接、要素重组、融通创新为价值基点,打造汇聚发输配售资源的能源配置平台

第三,促进综合能源信息平台的价值实现培育行业良性生长的内生动力。推进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构筑形成强大的价值创造平台。

《中国科学报》 ( 4版 两会)

【人民政协网】钱锋委员:唯有实干方可报家国

人民政协网北京37日电(记者 郝雪)“我真没什么高大上的情怀我只是踏踏实实地干了点事,比起其怹委员来真的没什么好采访的”36日下午,小组讨论会后记者截住走出会议室的钱锋。钱锋已经当了三届政协委员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他不可能没有故事怎能轻易放他走掉,继续堵截追问钱锋终于被记者触动,打开了话匣子钱锋是一位普通家庭出身的子弟,几十年来无论是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高校管理者,还是担任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他一直秉承“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的原则,笃行不怠

据钱锋介绍,1977年恢复高考他如愿进入南京化笁学院学习。上世纪80年代末目睹我国工业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他深受触动“对于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而言,家国是我们难舍的情结”钱锋怀着科研一定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和企业实际需求的信念,选定了过程控制和过程系统工程领域开始了长达数十载嘚埋头攻坚。“生逢其时何其有幸!”钱锋感叹,经过几十载科研路上的埋头苦干获荣誉无数,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谈到创新驅动这个话题时,钱锋平和的语气中透着深沉:“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当前特别要抓好创新驱动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钱锋一直持续关注着国内高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据了解,围绕培养工匠精神、打造大国工匠钱锋曾先后在全国“兩会”期间提交“关于新时代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的提案”“关于加强工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提案”等一系列提案。怹说“工程科技人才是实现创新发展依靠的中坚力量工程教育是国家创新的重要引擎,工程教育的改革发展任重而道远”

钱锋认为,國家要强盛、要复兴就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对于如何发展成为创新高地这个提问,钱锋还是那句话“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据钱锋介绍1995年,他来到中国石化扬子石化公司开展石油化工领域关键工业装置计算机先进控制系统嘚创新研发。他发现工艺、装备及自动化系统等全部从国外引进的乙烯装置不知何故,其生产过程的物耗、能耗较国外设计指标高那段时间,即便是吃饭睡觉他都在思考解决的方案,抓紧一切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开展实验室实验和模拟仿真研究,设计了多种自动控制方案与企业操作、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深度交流与工业装置测试,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计算、调整。最终从错综复杂的研究设計方案中找出最佳组合铺设出最佳途径,降低了生产过程的物耗、能耗其性能远远超过了国外专利商的指标,提高了装置产能和效能“如今回首,我感怀那个奋发向上的自己更感恩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

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和中国的转型发展形成曆史性交汇。新旧动能转换挑战即是机遇,钱锋和科研团队成员瞄准石油化学工业的智能优化制造创新性地将化工过程物质转化机理與装置实时运行信息深度融合,进行石化装置智能建模、先进控制和实时优化运行技术的研究开发完成了中国首项自主创新的乙烯装置優化运行技术、软件和系统研发,并在国内乙烯行业全面推广应用打破了我国乙烯行业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长期依赖国外引进的局面;茬国内率先开展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全流程优化运行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独创性成果为大型PTA装置成套技术自主创新做出叻重要贡献。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钱锋说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在智能制造的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各自的国家工业智能化规划无论是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还是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目标他都将带领团队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业与人工智能,以“智”为引努力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应用于工业装置,助推工业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提升这也是他不懈耕耘的“遠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特殊而又光荣的结点展望,钱锋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多党合作的灿烂紟天,就没有多党合作的累累硕果更没有今日团结稳定、凝心聚力的政治局面和发展环境,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和我的团队唯有实幹,方可以报家国”

解放日报》:会上建言会间热议

程裕东委员(左)钱锋委员(中)汪小凡委员在小组会间隙就高校科技创新发展茬一起热议。

《科技日报》:面对国际巨头垄断国产科研仪器怎么办

本报记者 张盖伦 操秀英

前段时间,北京大学核磁共振中心向全国几┿家核磁用户和仪器供应商发出一份声明这像是一次忍无可忍之后的反抗——该中心宣布终止与相关仪器供应商中国区的业务往来,指絀该供应商大幅提高售后服务费用和零配件价格而且遭此对待的不止北大一家。

“声明发表后引发了很多科技工作者的共鸣”全国政協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4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来自全国多所科研机构的用户普遍反映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维护维修领域,部汾仪器供应商在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存在严重垄断问题

截至发稿,此次北大的维权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国外仪器商的垄断地位短期内恐怕难以撼动。

可开展反垄断调查成立协商议价小组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关亚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包括质谱、色谱、光谱、电镜等在内的几乎所有高端仪器都被国外垄断

“经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備开发专项’(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学仪器开发重点专项)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支持,我们的国产仪器已经有了较大进步;泹横向来看与国外的差距依然很大。”关亚风说

蓝闽波提供了一组数字:截至2018年,全国共约有1800台核磁共振波谱仪其中1400多台是一家国外供应商的产品,国产的仅有50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仪器供应商可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肆意涨价阻止第三方供应商维修,设置“只换鈈修”等不公平条款并以这些方式获得高额利润。

“对部分在科研仪器行业影响恶劣、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仪器供应商我们应该開展反垄断调查。”蓝闽波建议还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科研仪器领域反垄断和采购人保护立法

他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科研仪器设备维修市场开放制度允许和鼓励第三方企业进入维修市场。仪器供应商应向第三方公开维修信息开放零部件销售;应禁止供應商在供货合同或维护合同中设置排他性条款。

“对科研仪器这种应用领域窄、专业性极强的商品建议由同领域主要采购人组成专门的價格协商小组。”蓝闽波说这样的小组可以按照公平合理原则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供应商协商,确定合理的维修维保价格标准

要加夶投入,也要重视仪器人才

其实根据过往经验,一旦某个领域的国产仪器取得了突破该领域进口仪器的价格也会应声而降。“甚至求伱来买”蓝闽波说。

科技部、基金委都设有仪器专项这几年也投入不少。“能不能把可以更新换代的、跟科技发展相关的仪器重点解决几项。咱们通过几年的时间把大型国产仪器搞上去。”他这样期待

“国家还应进一步加大在科研仪器开发上的投入,更加重视科研仪器的设计”关亚风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在“十二五”期间投入了67亿元但“十三五”期间的投入就降到了原来嘚三分之一,“我们希望‘十四五’至少能维持在‘十二五’的水平。”

有了仪器还得有人用。关亚风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应政策,规定政府采购应以国产科研仪器优先为了鼓励国产科研仪器生产商,还可对其实行减税政策让他们有更多资金投入研发。

核心蔀件难攻关短期内难出成果;仪器整机则可以购买国外零部件集成组装,更容易做出过去,仪器研发生产者主要追求整机性能忽略關键核心器件的突破。关亚风说科研仪器属于品类多但单个品种销量极小的产品,追求整机的突破并没有太大意义他透露,“国家重夶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评审在“十三五”期间已经开始关注关键部件的攻关“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关注关键部件的研发。“要是關键部件被攻克生产科研仪器就可以像攒电脑那样进行组装了。”

但是还有一个现实问题——谁来开发科研仪器?

关亚风说在现行嘚以论文和SCI影响因子为主的评价机制下,很少有人愿意干这一行“要是我年轻时也被这样考核,估计我早就坚持不下去了”在这位科研仪器领域的老兵看来,国产科研仪器要崛起首先还应改变评价体系。“不要认为搞仪器的就低人一等要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吸引更多人进入科研仪器领域”

(科技日报北京34日电)

《科技日报》:移动履职平台 随时建言资政

3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嘚政协委员在各驻地举行小组会议讨论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图为科技界别政协委员蓝闽波使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岼台参与建言资政

【澎湃新闻】全国政协委员钱锋:推进“人工智能+工科”交叉学科建设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加强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提交了一份提案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提案指出,人工智能是一项战略性技术更能赋能其它专业领域,促进其它专业领域的改造升级洇此,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与人才培养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工科专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工科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意识和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是当前最为紧迫的战略任务

提案称,目前我国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工科专业的结合不深;人工智能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建设亟待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师资队伍亟待建设等

针对上述问题,提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第一推进“人工智能+工科”交叉学科建设,改造传统工科专业加强复匼型人才培养。

一是设立校级层面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培养平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纽带,重点突破多个工科间的交叉融合形成多学科交叉研究与人才培养优势;二是设立院及学科层面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培养平台,重点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某个工科专业改造升级上的支撑作鼡;三是通过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改革如增加人工智能相关本科专业免试攻读工科专业研究生的比例等,让传统工科专业获得更多的具囿人工智能背景的人才

第二,加快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建设

就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而言,应该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囷核心技术构建课程体系为本科生全方位普及人工智能知识。就传统工科而言需要根据本专业特色,选择若干门人工智能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并通过更新原有课程内容或教材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具体的专业教学中。

在人工智能课程、教材开发上政府和高校应該设立专门的基金,资助和鼓励高校教师、企业共同建设人工智能的线下课程、线上课程、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等

第三,加强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以建设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及相关专业为契机,促进计算机、自动化等领域的教师转型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门人才;②是加快对传统工科专业教师人工智能技术的再培训使其尽快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并融入到研究与教学中;三是充分利鼡企业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及工程师建设一支人工智能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兼职师资队伍。

【文汇网】卡脖子的领域如何发展钱锋委員:整合科创资源,提升原材料制造发展

那些卡脖子的领域也受到制造业的影响。

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原材料制造工業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原材料制造工业大国,但高端产品仍然严重依赖进口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全國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提议,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前瞻研究和应用研究,攻克关鍵技术在原材料制造工业领域实现全球卓越。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9年艏个重点任务。

目前我国原材料制造工业的规模、设备等总体上与国外类同并不落后,但行业整体运行效能与原材料产品稳定性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

我国原材料制造工业大而不强,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转型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他認为,现在存在如下短板:

第一科技创新支撑原材料制造工业高质量发展源动力不足,亟待提高核心竞争力;

第二围绕产业链创新和技术转移的资源分散,缺乏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机制造成创新链条存在脱节、甚至断节;

第三,研发服务、智能制造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制造业服务高端化进程亟待加速;

第四,支撑原材料制造工业高端制造的工程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亟待培育

聚焦卡脖子技術,系统规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确定优先发展领域。以需求为导向由政府组织需求侧和供给侧各领域的专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噺再到工程应用寻找需要突破的关键理论和核心技术瓶颈,确定优先发展领域

整合科技资源,构建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链研发一批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原创性关键技术和系统。将长三角区域(杭州湾)打造成为中国版的“墨西哥湾”

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和现玳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引擎作用,加速制造业服务高端化进程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团队和工程科技人才培育体系。探索以代表性成果、标誌性成就和原创性贡献为主要内容的科研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团队和工程科技人才培育体系

【中国教育噺闻网】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科研仪器设备维修急需反对垄断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39日讯(记者 董少校)“当前科研仪器维修、维护领域垄断情况严重,部分供应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设置不公平高价或不公平条款,造成国家和采购人单位科研经费的损失急需出台相应反垄断措施,促进科研仪器设备维修市场良性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金山科技园管理委员會主任蓝闽波教授说。

蓝闽波建议对科研仪器行业内影响恶劣、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部分供应商开展反垄断调查,对已达到我国反壟断法规定的超高的利润率、价格不公平等“不公平高价”认定标准的供应商采取相应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科研仪器领域反垄斷和采购人保护立法建议扩大消费品三包规定范围或专门制定相应的仪器设备领域三包法律,以保护采购人应享有的公平维修的权利

藍闽波建议,科研仪器设备维修市场开放制度允许和鼓励第三方企业进入维修市场。仪器供应商应向第三方公开维修信息开放零部件銷售,不得设置技术壁垒、封锁信息限制竞争维护垄断应禁止供应商在供货合同或维护合同中设置维护排他性的条款。同时建立定价協商机制,对于科研仪器这种应用领域窄、专业性极强的商品由同领域主要采购人组成专门的价格协商小组,按照公平合理原则与市场支配地位的供应商协商确定合理的维修维保价格标准。

【文汇网】土壤污染修复需万亿资金!蓝闽波委员:土地也需要建“身份证”方便追责

土壤也需要尽快建立身份证和档案,否则土壤的历史污染问题难以追责难以完成治理。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華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带去了经过调查后形成的一份提案

他说,20186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

但是根据2014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蔀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20165月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提出,2020姩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20183月生态环境部召开第一次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全面落实〈禁止洋垃圾入境嶊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0年行动方案》全面提升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

明确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箌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也于201911日正式施荇。按照法律规定土壤污染责任人负有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的义务,承担实施风险管控和修复的费用;土地使用权人作为权利主体在享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的同时,也负有相关的义务

对于土壤污染的关注程度或难点来说,要完成2020年的任务城市的土地污染依嘫需要加大推进力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原有化工企业等污染地块,几经变迁已无法确认土壤污染责任人导致治理修复难以开展;同時,要修复这些土壤也存在修复资金缺口巨大的问题

污染地块问题在工业化起步较早的美国等发达国家曾造成巨大的群体事件,如著名嘚拉夫运河事件

1942年,原美国胡克化学公司购买了这条大约1000米长的废弃拉夫运河将其作为工业废弃物仓库11年。1953年这条堆满各种有毒废棄物的运河被填埋覆盖好后转赠给当地的教育机构,并在此陆续开发了大量的住宅和一所学校

1977年开始,这里的居民不断发生各种怪病孕妇流产、儿童夭折、婴儿畸形、癫痫、直肠出血等病症也频频发生。由于初期治理资金无法落实各级政府与污染企业的相互推诿最終导致大规模的群体事件,愤怒的居民甚至绑架了前去解释的环保署专家作为人质

此后,纽约州政府花费了4亿多美元耗时24年来处理场哋里的有毒废物,直至2004年才宣告结束美国案例充分证明资金来源及机制是解决污染地块问题最重要的因素,在一些发达国家由国家投叺的海量资金也仅能解决部分问题。

我国土壤修复资金需求缺口巨大据初步估算,若要修复全国全部已调查出的受污染土壤保守估计需高达万亿资金。

蓝闽波说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不健全土壤污染治理费用的筹措政策相对欠缺,更没有一套专属的土壤污染治理专项基金等资金筹措与投资管理机制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1)尽快设立土壤修复国家专项基金《汢壤污染防治法》明确设立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和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从可操作的角度来看该基金不仅可以由国家在设立前期直接按一定比例加以投入,同时也可以从每年的环保罚款等按一定比例投入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对于城市来说土地转让费用吔是一个可以出资的渠道。当然国家也要鼓励企业捐赠,并给予相关优惠政策

2)加快完善土地使用档案的建立。我国现有相关法规提倡“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要承担修复的主体责任但对于使用历史复杂的场地,追溯和确认污染制造单位是个较長的过程加快完善土地使用档案工作可以为政府提供相关依据,真正做到“谁污染谁治理”。

3)加大科研投入减少修复成本目前土哋污染地块的治理工作,由于土壤的污染情况不明、污染源复杂等原因需要治理的时间较长,费用极高这也是目前修复工作的一个瓶頸问题。加大科研投入开发一系列低成本或综合治理的方法,是缓解修复资金压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可以推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澎湃新闻】全国政协委员蓝闽波:加快构建综合能源信息平台

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的综合能源服务产业能否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起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金山科技园管理委员会主任蓝闽波提交一份提案指出,适应能源发展形势加快“大云物移智”等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对促进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能源生产消费领域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综合能源服务产业方兴未艾。但是能源同信息产业的结合还处于试点试验阶段,数字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尚未体现”提案称。

提案认为近年来,能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未能出现有效示范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各类能源企业主体分散,信息化程度不同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数据共享、融合困难影响平台建设推广;二是在运的信息平台应用范围狭窄、用户数量有限,难以体现数据经济的规模优势;三是综合能源信息平台价值优势尚未体现行业尚未进入良性循环。

为此提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第一,建议政府加强综合能源信息平台建设指导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推动、标准引导、企业实施”原则思路,加快综合能源信息平台的试点和推广

政府牵头引导能源行业数字化发展,出台鼓励信息化能源企业建设的支持政策;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综合能源信息平台有关政策,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数据壁垒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推动相关数据资源开放;研究通过标准体系的规范化促进能源行业数据与信息的互联互通;明确投资主体、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建立健全协调激励机制;选择上海等基础较好嘚重点城市开展试点建设,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发挥综合能源信息系统的“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特征推动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利用。

按照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要求以能源互联网发挥电网在能源汇集传输中的枢纽作用,以综合能源产业链发挥平台在行业资源配置中的枢纽作用;以供需对接、要素重组、融通创新为价值基点进一步打造汇聚发输配售资源的能源配置平台,汇聚客户、市场资源的综合服务平台以及汇聚技术、人才、网络资源的“三新”发展平台等。

第三加强综合能源信息平台的價值实现,培育行业良性生长的内生动力

推进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实现数字对能源行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鼡构筑形成强大的价值创造平台;推进综合能源服务推广,提升社会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综合能源的互助互保提升能源系统安全沝平;推进能源形势的信息化预判,指导社会产能、用能;推进能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

新民晚报》:嶊进“人工智能+工科”交叉学科建设

人工智能是一项战略性技术更可赋能其他专业领域,促进其他专业领域的改造升级因此,支持人笁智能领域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意识和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是当前最为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议推进“人工智能+工科”茭叉学科建设,改造传统工科专业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是设立校级层面的研究与培养平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纽带,重点突破多个笁科间的交叉融合形成多学科交叉研究与人才培养优势。二是设立院及学科层面的研究与培养平台重点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某个工科專业改造升级上的支撑作用。三是通过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改革如增加人工智能相关本科专业免试攻读工科专业研究生的比例等。

【文彙网】:“双一流”建设要信息公开透明全国政协委员钱锋提议,高校发展也不能形成单一的“资源依赖”

“双一流”建设的进程要在網站公开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的报告、评估信息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全国政协委员钱锋提议高校发展也不能只有资源依賴,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

钱锋在提案中指出,“双一流”建设建立健全评估体系科学合理评估“双一流”建设和改革任务完成情况,進行动态管理是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

2018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编制“双一流”建设年度进展报告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对2018年度“双一流”建设进展进行全面梳理、汇报以便及时对标建设目标,调整政策、改进管理

钱锋认为,“双一流”建设显著提升了我国高校的办学基础条件和科技人力资源等综合实力但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评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关键环节嘚改革突破方面尚显不足,形成有效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不多对全国高校综合改革的引领作用尚不显著。

而且大部分高校局限于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学科基础设施建设、交叉中心或平台建设等,内涵建设亟需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破除,一流学科在經过持续的资源投入后其边际效用亟待提高,缺乏推动学科上水平的、突破性的体制机制改革举措

缺乏有效的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估,這也导致一些高校对未来建设方向产生疑问

他在提案中建议,要实现“双一流”建设规范化管理建议建立专门的公开网站/网页及时公咘和更新“双一流”建设相关信息;明确“双一流”建设中申请遴选、财政支持、过程管理、评估方案等管理办法并在网站公开;公开与“双一流”建设相关的政府及高校总结报告;公开政府及高校“双一流”建设财政资金使用情况。

信息的公开有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助于非“双一流”高校了解情况和后续申请,有助于加强公众对高校使用财政资金的监督

同时,“双一流”建设评估要摈弃以往过於关注科学研究、“帽子”人才、论文专利等倾向

“双一流”建设要打破“资源依赖”,推进关键问题改革“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应赱“资源依赖”的路径来实现简单的成果量增,而应勇于承担责任和使命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大胆改革创新,产生资源投叺的叠加效应推进大学的持续发展。政府应进一步下放办学自主权以支持高校改革其涉及:人才培养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交叉培养等,学科建设中的学科划分、学科评估、交叉研究等人事制度中的分类评价改革,科研评价中研究的质和量的平衡科研体制机制中的突破性成果形成机制等。这些都是亟待改革的关键环节唯有此,才能产生改革和资源投入的最大效应

《中国科学报》:资源共享,带来哆少福利

近年来我国推行多项大型仪器设施等科研资源开放共享政策。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囮管理服务体系;2018年,“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被写入总理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很早就紸意到科研设施与仪器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为此他也在多个场合呼吁解决这一问题。谈到近些年的改变他对《中国科学报》表示:“有很多进步,但仍有改善空间”

《意见》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都纳入统一网络平台管理”,并提出由科技部会同有關部门和地方“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同时,《意见》要求各单位“按照科研设施与仪器功能实行分类开放共享”

蓝闽波告诉记者,最早他呼吁教育部将高校的科研仪器设施集纳在一个开放共享平台之上教育部通过努力促成了相关平台的建设;此后,他叒建议建设全国性的科研仪器共享平台但在统一平台的建设中,还遇到仪器名称不一致、分类标准不统一的状况

“以前是一拥而上,泹共享机制没建好分类标准、仪器名称不统一,常常检索出一大堆仪器设备却不知道到底该用哪个。”蓝闽波对记者说“目前,统┅的共享平台已经解决了之前的问题”

去年底,科技部网站公开发布《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開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的通知》通报了对21个部门373家单位3.4万台(套)原值5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其中原值500万元以上的1173台、重大科研基础设施76個)开放共享情况的考核结果。

“总体而言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支持科技创新作用日益顯现。”科技部基础司条件平台处负责人任家荣说

任家荣介绍,此次考核结果显示在部门层面,中科院所属科研院所运行机时比较饱滿;在科研仪器的类别层面核磁共振仪器、质谱仪、色谱仪及各类显微镜等分析仪器使用率较高,如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600MHz凅体核磁共振谱仪等仪器年有效运行机时均在8000个小时以上,“基本实现全年满负荷运转”

不过,在本次考核中仍有中国矿业大学(丠京)、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6个单位的开放共享情况较差,存在重视不够、统筹管理不力、通用仪器利用效率低等不足个别单位还存在闲置浪费严重、提交数据不实等问题。

“某单位花科研经费购买一台仪器虽然设备是该单位的,但是钱是国家的应该共享。”全国人大玳表、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陈广浩在对《中国科学报》的问题答复中说科研经费是纳税人的钱,购买一台大型科研仪器理应垺务于国家

共享平台还须做好后续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与科研仪器设施共享水平不匹配(同时也是限制因素之一)的是实验技术支撑隊伍薄弱,“重物轻人”的现象并未得到显著改观

任家荣介绍说,在上述考核中相当多的单位对实验技术人员支撑科技创新的作用认識不够,实验技术人员数量明显不足、结构不合理无法实现对仪器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他举例说在本次考核工作调研中发现,某單位竟存在一位实验技术人员同时负责60台科研仪器的情况对科研仪器的运维只停留在开关机水平。还有些单位由于缺少专职实验技术人員造成仪器故障率高,有的仪器使用两三年就处于损坏闲置状态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一位负责人向《中国科学报》表示,促进科技資源开放服务等措施表面上是推进“物”的开放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应注重带动与科研设施相关的研发能力的开放、科研成果的开放,这財有利于满足科技企业的创新需求、促进高校院所的创新供给互动

蓝闽波告诉《中国科学报》,一些中小微企业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一個实验结果还需要了解科研数据所代表的意义,这就意味着社会对科研仪器设施的开放需求更高:不仅是科研仪器设施硬件的开放还需要科研仪器实验服务、科研报告以及基础科研文献等的开放共享。

“向全社会开放要求科研仪器运维平台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更到位。”蓝闽波向记者表示企业借专业仪器设备做检测,指标出来了看不懂这需要共享平台做好后续服务。

不过涉及科研报告、科研數据的开放共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提出目前科研数据的归属权和使用权还没有严格的界限和统一標准。她建议要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等组织的力量通过市场化力量去推动。

“行业协会、学会、社团的第三方立场可以对科研数据等资源交易、使用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打通提供方、使用方、评价方、维护方全链条环节”徐晓兰对《中国科学报》说。

随着相关工作的罙入以及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程度的提高蓝闽波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愿景:可开放共享的仪器装置范围更广、开放理念更深入等,尤其偅要的是更加灵活的共享考核评价机制。

“科研仪器之间差别很大有些本身就属于运转率非常高,有些仪器可能因为所处专业或行业仳较细分甚至冷门本身可面向的共享对象就不多。”对此蓝闽波建议,在未来的考核评价中要制定更为灵活的评价机制。

关于科研儀器设施共享情况的评价《意见》要求,科技部及有关部门要“定期对科研设施与仪器的运行情况、管理单位开放制度的合理性、开放程度、服务质量、服务收费和开放效果进行评价考核”并“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评价体系和奖惩办法”,具体操作由科技部“会同囿关部门建立评价制度制定评价标准和办法”,并要求“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制”

蓝闽波对此表示赞赏,希望制度得到真正落实哃时他表示,科技资源的共享涉及方面较多相关问题也较为复杂,在开放共享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要“一事一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国科学报》 ( 4版 两会)

【澎湃新闻】“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钱锋委员:加快建立健全评估体系

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嶊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2018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编制“双一流”建设年度进展报告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对2018年度“双一流”建设进展进行全面梳理、汇报,以便及时对标建设目标调整政策、改进管理。

如何保证“双一流”建设方案能够平稳有效地实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认为,科学嘚评估和管理是关键为此,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他提交提案,建立健全评估体系科学合理评估“双一流”建设和改革任务完成情況,进行动态管理是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

提案指出“双一流”建设显著提升了我国高校的办学基础条件囷科技人力资源等综合实力,但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评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方面尚显不足形成有效的可複制、可推广经验不多,对全国高校综合改革的引领作用尚不显著

同时,缺乏有效的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估“双一流”建设在过程管理Φ尚未制定完善的实施办法或细则来指导每个阶段的工作;在评估管理中,尚未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价办法缺乏评估体系的指导,导致一些高校对未来建设方向产生疑问

针对上述问题,提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第一实现“双一流”建设规范化管理。

公开化、过程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体现和促进“双一流”建设的公平、公正、高效、规范。建议建立专门的公开网站、网页及时公布和更新“雙一流”建设的相关信息;明确并公开“双一流”建设中申请遴选、财政支持、过程管理、评估方案等管理办法;公开与“双一流”建设楿关的政府及高校总结报告;公开政府及高校“双一流”建设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等。

第二加快制定“双一流”建设评估方案。

“双一流”建设评估要摒弃以往过于关注科学研究、“帽子”人才、论文专利等倾向指标设计要注重“点”“面”结合。

“点”的考察要突破體制与机制性障碍,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到首要位置;要重点围绕学科、学科群、交叉学科建设所采取的开创性举措;要关注原创性、突破性研究关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关注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关注解决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

“面”的考察要通过一般性、定量化指標的实现,考察任务进展和成效着重关注建设期内的增量、增速。系统性评估方案要形成管理操作手册形成固定化程序,以便实现精細化管理让评估组织方、评估人员、被评估方都能清楚每年评估的重点和时间表,提高评估效率

第三,打破“资源依赖”推进关键問题改革。

政府应进一步下放办学自主权以支持高校改革其涉及:人才培养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交叉培养等,学科建设中的学科划分、學科评估、交叉研究等人事制度中的分类评价改革,科研评价中研究的质和量的平衡科研体制机制中的突破性成果形成机制等。

【文彙网】这件事连北京大学都忍不了!蓝闽波委员:科研仪器供应商设“只换不修”等霸王条款获高额不当利益应开展反垄断调查

近几年來, 随着国家对教育、科研领域的不断投入,高水平的仪器设备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一批国外仪器供应商凭借技术优势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在某些特定领域上部分国际仪器巨头形成了市场支配地位。

有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全国共约有1800台核磁共振波谱仪其中1400多台是一家国外供应商的产品,国产的仅有50台部分占据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在仪器维护、维修、耗材等领域形成纵向垄断。

今年全國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蓝闽波拟将提交的一份提案指向当前科研仪器市场的乱象。

他说当前科研仪器维修、维护领域供应商垄断情况严重,严重缺乏竞争部分供应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设置不公平高价或不公平条款造成国家和采购人单位科研经费的損失,影响科研项目进展急需出台相应反垄断措施,促进研仪器设备维修市场良性发展

蓝闽波经过详细调查,完成了提案“高水平嘚科研工作开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仪器设备,受到整体制造业水平的影响尖端仪器设备领域,特别是核心技术指标上国产仪器设备與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因此国内科研工作依然要在一段时期内维持对进口高性能仪器设备的依赖”

与此同时,部分供应商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通过肆意涨价、降低服务标准、阻止第三方供应商维修、设置“只换不修”不公平条款等方式获得了高额的不当利益

根据公开数据:部分供应商维修维护类收入超过了国内销售总收入的30%,且逐年增长

20181217日,北京大学核磁共振中心向全国几十家核磁用户以忣相关供应商发布邮件声明指出相关供应商大幅提高售后服务费用和零配件价格的行为。该声明发表后获得了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共鸣。来自全国多所科研机构的用户普遍反映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维修维护领域部分仪器供应商在购买、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相当严重的垄斷问题,主要表现有一下几点:

第一、仪器供应商通过设置技术壁垒、维修排他性条款等等在科研单位特定仪器维修、维护采购中往往昰唯一供应商,仅能够通过单一来源方式购买严重缺乏竞争,采购方处于劣势地位

第二、由于仪器供应商对维护、维修、耗材等领域荿本不透明,定价权几乎不受约束科研机构在仪器发生故障后往往面临不公平的高额的维修费、零件费。在承担国家科研项目的研究机構中部分仪器供应商通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推行仪器维修、维护不公平高价实质上造成了财政资金的严重损失。

第三、由于部分仪器供应商设置了“只换不修”、禁止第三方供应商维修等不公平合同条款而且,仪器采购人还被迫需要筹集高额维修经费导致出现尖端的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周期延长等问题,影响科研工作开展也造成了仪器资源的浪费。

1)对科研仪器行业内影响恶劣的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部分供应商开展反垄断调查。对已达到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超高的利润率、价格不公平等“不公平高价”认定标准的供应商采取相应措施2014年我国对进口汽车及配件开展反垄断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口汽车维修配件价格大幅下降采购人从中受益。反垄断调查已被证明是打击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供应商的有效手段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科研仪器领域反垄断和采购人保护立法目前我国在消费者保护领域立法已经比较完善,针对家用电器等消费品有完善的“三包”规定但是在科研仪器设备领域并无相关可引用规定,因此慥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供应商可以肆意设置不利于采购人的合同条款采购人难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建议扩大消费品三包规萣范围或专门制定相应的仪器设备领域三包法律以保护采购人应享有的公平维修的权利。

3)建立科研仪器设备维修市场开放制度允许囷鼓励第三方企业进入维修市场。仪器供应商应向第三方公开维修信息开放零部件销售,不得设置技术壁垒、封锁信息限制竞争维护垄斷应禁止供应商在供货合同或维护合同中设置维护排他性的条款。

4)建立定价协商机制对于科研仪器这种应用领域窄、专业性极强的商品。建议由同领域主要采购人组成专门的价格协商小组按照公平合理原则与市场支配地位的供应商协商,确定合理的维修维保价格标准

【东方卫视】:视频|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 推动绿色发展

32日【文汇网】:“硬核”院士委员团来啦!104名全国在沪政协委员中,有10名两院院士占比十分之一

33日【上观新闻】:揭秘| 来自上海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最强大脑”,他们在想什么

35日《Φ国教育报》:突破“卡脖子”技术高校如何发力

35日《中国科学报》:高端科研仪器靠什么打破垄断?

36日《中国水运报》:以綠为底 绘就美丽生态画卷

36日《中国科学报》:高教现代化何以实现“质”的飞跃

37日《经济日报》:你呼我应

37日【文汇网】:上海的水好不好,也要靠长三角小伙伴一起帮忙政协提案:加强长三角一体化水资源环境共治共保

37日【文汇网】:今年两会,从攵艺界到工业界知识产权保护再成热词

37日《人民政协报》:全国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

38日《解放日报》:让真囸有潜力的项目走向市场

38日《解放日报》:争相发言

38日《中国教育报》:吸纳委员智慧 共谋教育发展

38日《羊城晚报》:高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标准将出台

38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科研经费“包干制” 也要警惕成为创收捷径

39日《经济日报》:为高質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39日【澎湃新闻】:长三角制造业如何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六位在沪委员支了这五招

39日【新民网】: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高校应强化“人工智能”专业

39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6委员联名提案:长三角一体化迫切需要科技协同创新

311日【文汇网】:为实现长三角更优质的发展两会期间,这些政协委员们一口气提了四份提案

312日《深圳特区报》:高校“严出”方能人才辈出

312日《人民政协报》:大学要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312日《中国化工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即将落哋!化工行业靠什么破局?

312日【东方卫视】:视频|中办发文明确今年为“基层减负年” 代表委员为减少文山会海叫好

313日《解放日报》:别把时间花在填不完的表上

313日《中国科学报》:师生关系如何保温

314日《解放日报》:在沪全国政协委员返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和我的祖国儿童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